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金全称:南京晓庄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培育计划项目《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试点研究-以某石化公司为例》
近年,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99号),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财政部下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其中第三十四条建议大型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国内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企业,开始逐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某央企充分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顺应国家“十三五”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及共享”发展理念的同时,能有效化解管理资源的失衡,保障集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两年调研、筹备,于2013年正式启动财务共享服铡T诮衲昙团年度工作会议和财务工作会上,突出强调了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经管新模式,为实现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型向价值管理型转变。本文以2015年成立的N分中心为例,通过分析其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研究该央企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情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为国有企业及类似企业集团的财务转型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一、财务共享介绍
(一)财务共享理念
共享服务即现有经营职能的迁移与集中;财务共享即将一部分财会工作迁移出企业,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下进行统一处理。@些工作分散于各业务单位,重复性高,同质化程度高,数量庞大,但同时也易于标准化处理,比如单据扫描、凭证填制、报表编制、档案装订等;将其迁移至共享服务中心完成,极大地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共享中心和企业财务人员协同工作,共享端收集汇总业务数据深入挖掘其价值,专注于高效服务;企业端转移关注重点至数据分析、经营支持、政策推进等管理工作,释放企业总会计师价值管理职能,专注于价值提升;最终达到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控制风险,挖掘价值的作用。
(二)财务共享国内外发展情况
世界500强企业中,半数以上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财务共享模式,尤其是跨国企业,经验丰富且理论成熟。在国内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伴随着相关政策引导也已起步,中国石化、中国广州核电集团、中兴通讯等一批企业目前已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
二、财务共享在某央企的实施情况
三、N分中心试点情况
(一)N分中心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1、稳步推进企业上线
2015年7-11月间,完成5家所属分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的迁移上线; 2016年4-8月间,调研另外3家单位,了解上线意愿和准备情况,分别成立3个上线工作组,明确目标与职责,建立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共涉及13家公司11个公司代码,369个利润中心。
上线以来5家企业每月均提前向总部上报会计报表,其中最多平均提前28小时,最少5.4小时。
2、持续巩固会计信息质量
因上线企业个性化需求多,不同企业核算规范和业务处理要求不统一,区别核算影响效率,N分中心推进对各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造。在2016年1-8月间累计向上线企业提出512条建议,帮助企业逐步改善了合规性、规范性。
确保会计核算处理合规合理的同时健全了会计稽核工作体系。通过成立稽核工作组,形成三级稽核管理机制,按月组织稽核工作。每次稽核中重点业务和报表抽取样本量达到100%。
运营以来,共提出45项具体会计核算质量问题,涉及各类业务申请527个,完成整改521个。
3、保证报表按时高质报编
N分中心建立了业务首接责任制和与企业双向沟通交流机制,对各上线企业的服务申请提报数量从月中开始跟踪,仔细检查月末事项,提前核查系统数据,避免将问题集中到月底,并且按月结关帐的节点提前倒排工作表,确保月结质优、高效。
上线以来,5家上线企业每月均提前向总部上报会计报表;其中,甲公司平均提前28小时,乙公司平均提前24.8小时,丙公司平均提前5.4小时。
4、通过流程再造提升管理效率
精简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和节点,合理分配各运营部内外岗位设置,重点推进上线企业和共享中心组织机构、流程和人员的优化,凸显共享中心专业化高效化特点,节约了用工成本。
以应收运营部为例,该运营部岗位重组后,分设挂账、收款、清账3岗,相比原企业节约人员68%。制证效率也显著上升,实现了企业上线前未达到的日清日结要求。
5、解决功能盲点提高运行效率
共享上线运行初期;针对各方面反应强烈的问题,先后提出163条业务流程优化建议并得到采纳,解决了一系列系统功能盲点和运行效率问题。
例如在甲公司和乙公司两家存续公司的到账通知中开发了“企业确认”和“预收确认”按钮功能,在减少企业提交服务申请的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共享制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原来的两分钟编制一张凭证提高到多张凭证瞬间完成。
6、积极探索财务增值服务
充分发挥和利用共享端所具有的大数据优势,积极探索和深化报表数据应用,向企业提出建议,体现财务增值服务价值。
成本运营部利用现有资源,分别选取甲公司和乙公司代码下相同生产工艺流程装置的产品成本数据,通过报表组件工具进行数据整合,为企业查询和分析提供便利。
应付运营部建议乙公司优化与供电公司的结算方式,减少其月末债权往来,每月节约资金占用约1700万元;
应收运营部每天将不能及时清理完毕的直分销客户挂帐与收款明细整理成表格发送至企业,为企业加强资金及客户管理提供依据。
(二)N分中心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与人员迁移制约项目推广进度
目前N分中心的组织架构在试点过渡期依托企业进行筹建,尚不能独立运行;员工的招聘和管理未能在全集团范围内完成整合,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共享服务中心开展业务的独立性。并且目前总部共享服务机构仍未落实到位,多方面制约了财务共享业务的下一步推进。
2、业务流程不统一制约了共享服务优势
一套统一的业务流程是财务共享服务发挥财务共享集中管理的优势的基础。由于现有的财务管理采取的是分散式管理模式,该央企本身那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不能发挥作用,各企业在业务流程执行方面差异较大。
3、管理制度缺失е虏糠制笠岛怂悴还娣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企业管理和核算不规范问题,比如差旅费、交通费补贴及人工成本核算不规范,收入或支出项目提前或延后入账等;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严重违规风险。
4、信息系统功能及性能有待提升
部分企业本着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宗旨,搭建了本地信息化系统。共享服务为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需要集成大量不同的企业本地系统,由于本地系统在功能和流程等方面均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享服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对N分中心试点工作的建议
1、全力以赴推进体制调整
为保障共享服务工作顺利推进,首先应尽快成立独立运营的共享服务组织,做实共享服务中心及分中心运营及管理工作。@就要求N中心尽快成立独立的子公司。
2、精心筹划后续企业上线
根据总部计划,2016年底前后另外5家公司将陆续在N分中心上线。为稳妥实施上线计划,首先应做到新企业上线标准与流程的统一,@需要项目部及时沟通梳理出总部业务操作规范与企业间的业务差异,对相异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加快系统间的集成,不断提升完善相关系统的功能。其次要确保企业按期上线和平稳运行,@需要项目部严格落实总部上线工作安排,倒排工作进度,加强培训,保证业务完成水平。最后为确保2018年完成所有企业上线,需要项目部提前谋划,加强对上线企业会计核算和报表质量的监控,并且积极组织开展对长三角区域和华南片区企业的调研。
3、切实抓好各项内部管理
想要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N分中心首先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认真梳理基础性制度,抓好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针对某些不规范行为对企业层面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其次注意总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做好成果转化和推广实施工作;并且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比如持续开展好“季度之星”的评选工作。最后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抓紧做好档案凭证匹配装订和档案移交工作,推进完善服务申请模板的试点上线。
4、全面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为实现对内建成“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对外成为财务人才的孵化基地的目标,N分中心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是指对ERP、FSS、FSO等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进行培训,确保新员工上岗能力。其次是保证双证培训,确保所有会计人员具有会计证和ERP上岗证;最后为提升员工的整体业务能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整体业务强的专家能手,还需要合理安排运营部内外的岗位交流。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某央企财务共享N分中心运营状况的分析,研究了财务共享模式在该央企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集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报表报编效率、管理效率、运行效率;推进财务工作向价值创造转型;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组织架构不够独立、业务流程不够统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系统集成存在差异性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共享中心和上线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快体制调整、完善系统功能、强化风险控制、积极组织调研、重视制度建设、注意总结经验、做好成果转化、充分利用资源、科学组织培训等具体建议,为国有企业及类似企业集团的财务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Quinn B, Cooke R S, Kris A. Shared services : mining for Corporate Gold[J]. Financial Times Pr, 2000
篇2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实施 企业应用
1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
1.1 实施财务共享的关键问题
财务共享在实施过程前要注意几个关键性因素,这些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中的是否能成功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将这些因素分为软性和硬性两大类。财务共享的关键问题是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每个实施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公司的实施人员应该结合实施的各项进度在适当的时间保证关键的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
1.2 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时应当全面意识到财务共享对企业能够带来一定的优势。可以从几点发现实施财务共享的必要性:(l)加速了企业标准化的进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及水平。(2)降低了企业的各项运作的成本,大大减轻了人力的负担。(3)加强了企业财务管控的能力。(4)提高了企业的整合能力,确保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1.3 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
在企业中一个“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评估、设计、构建、部署和运行这几个环节。在企业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评估是整个环节的基础。通过项目的评估可以确认财务共享服务的中心方向和范围,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优化。在企业的项目设计阶段,执行人员的沟通和自身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其中具体包括:分析客户的组织结构、组织管理技术人员的聘用、编订的招聘计划及培训计划等。在设计工作完成后可以进行财务共享的构建工作,其中包括:构建管理的框架、创建公司主要的绩效标准指标、集合培训的各项资料等。最后则要进入部署和运行这两个阶段,主要的目标实施任务是:实施在之前设计评估的内容、开展各项服务的培训、执行人员的过渡计划、确定对客户服务水平的协议等,并开展其它改进的项目。
1.4 财务共享服务的注意事项
为了把“财务共享服务”这一个模式能够更好的运用在企业当中。我们应当从几个时期去注意。其中包括:(1)实施财务共享前的前期准备;(2)实施财务共享的建设期;(3)企业“财务管理服务”的稳定期;(4)企业的“财务管理服务”的发展期.
2 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应用
2.1 某A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
A企业是一家在国内规模较大、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分布在全国的一家证券公司。2007年2月,开始对“财务共享服务”这一模式开始准备启动;从7月起,企业开始集中交易、会计核算也集中的处理并开始全面的上线,并且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到11月起,A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破了以前的点布式财务运作模式,实现了全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的目的。那么A企业如何实施财务共享的呢?它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A企业重新组织了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结构。它根据现行的三级链的组织结构:企业总部、各地域的分支结构的管理部门和营业部门。A企业在总部创建的中心和各分支机构设立一个集合点,开始统一的进行监督、查账、记账、支付和审核等工作。在企业总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总部财务会计中心,还有管理总部的会计中心,它们三者之间紧密而又不可分离。
(2) 其次A企业调整了财务管理的模式。A企业的各分支机构统一的处理业务,从而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让企业的总部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分析上面。
(3) 最后A企业优化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各项程序。
2.2 企业实施了财务共享带来的成效
A企业实施了财务共享后,企业的财务处理流程变得更加流畅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效。一是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降低了运营管理财务的风险,统一了企业资金的管理监控,降低了企业的支付风险,减免了其中不必要的手续费。二是统一了企业的制度,保证了企业战略的执行。也统一了企业核算规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各项效率与服务质量。三是提高来了企业的管理能力,使得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分成几个模块,为服务人员降低了能力,让更优秀的人投入到其它财务发展决策中去。四是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工作量。
2.3 对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提出意见
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模式在企业中的各个发展期。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去发展,绝对不可以随波逐流,一个创新的管理理念,企业改变思维的方式,各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人员的再分配都是要注意的。在组织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时,一定要配备专业的人员,不能盲目的组织。当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慎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篇3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信息化;一体化平台;财务职能转型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建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支撑财务职能转型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财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基于市场化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企业财务职能的巨大转型,以及对原有管理模式、工作习惯形成冲击。因此,现代化的高绩效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财务运作职能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发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成为企业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放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整合,从而实现对企业管理成本的节约、知识能力的积累和内外部顾客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为企业集团内的不止一个业务单位(分、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Moller,1997),有效推动企业财务职能转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公司”)顺应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变革趋势,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经验,基于历年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结合公司提出的探索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想思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升级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提升财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实现系统之间的全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营。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运行的重要支撑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以流程再造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结合上海电力公司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目标依赖流程再造及信息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通过整合、优化关键业务,应用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达到提升效率、释放人员、提高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对业务的全面、高效覆盖。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变革需要信息系统同步调整。流程梳理是共享变革的关键,所以只要流程上有调整,必然会触及信息系统的同步调整以及相关系统权限的调整。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依赖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与传统核算集中的区别在于其“服务”的属性,其中对于服务质量、运营绩效的监督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劣势需要依靠信息系统规避。传统模式下基层财务与业务部门在同一地点办公,在业务沟通等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企业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需要以关键财务流程再造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电子化凭证、电子签批等技术)有效规避其劣势(如流程层级变长、共享财务与本地业务地域脱离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保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因此,上海电力公司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对核心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分三阶段开展关键财务流程再造:第一阶段,通过梳理再造三大类标准化财务付款流程,分别为业务部门发起的基于订单的付款标准化流程、业务部门发起的一般付款标准化流程、财务部门发起的付款标准化流程,全面支撑包括购电与售电业务、收款与付款业务、成本费用业务、应付职工薪酬业务、物资管理业务、工程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与融资业务、税务管理业务、总账及其他业务等在内的12大财务日常管理业务。第二阶段,以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为基础,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公司下属18家业务单位的全面覆盖。通过对标准财务流程的实践、管理与应用,在逐步实现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标准化财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全面满足公司的集约化管理需求,从而进一步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夯实基础。第三阶段,实现财务标准流程的集中化统一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有效应用,建立适合电网企业运营、满足其管理要求的财务标准化流程。其中针对财务支付流程,通过设计支付全过程闭环流程,打通系统中支付业务的断点,实现支付全过程在线闭环,提升工作效率,并应用虚拟打印技术,生成付款凭证及银行回单影像,简化实物流转过程,有效监督流程进度。上海电力公司通过以上三阶段的财务流程再造及优化,实施标准流程与业务规范,将财务理念、财务制度延伸和固化到业务前端,有效提升了核算质量,理顺了各单位对政策、制度实际操作的多样性理解,规避了原来基层财务在账务处理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通过集中化统一管理实现“同一业务、同一模式、同一流程、同一核算”,原始单据审核通过率由80%提高到95%,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夯实了业务流程基础。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框架思考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财务核心流程再造,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集约化、集中化管理。根据上海电力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基于内部的需求分析及实地现状调研结果,从核心工具、管理工具、效率工具三个层面进行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工具由核心处理系统(包含企业级的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和报销及支付系统等构成;管理工具包括绩效管理工具、派工系统、服务请求管理工具以及问题管理和知识管理工具;效率工具包括电子影像工具(含电子档案)、电子签批工具、智能识别工具、自动化工具,以及工作流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公司的具体需求与共享规模,如派工分配、服务请求管理等一般是多职能共享中心(如财务、人力资源、IT共享并存的后援支持中心)或全国性、地域性的共享中心才涉及的应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框架规划。上海电力公司以集团结算、SAP系统为基础,辅以相应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框架,实现组织全覆盖、业务全范围、流程全在线,支撑财务共享业务及满足内部管理的需求。
四、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
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应从支撑共享变革需求和探索共享服务应用这两个层面出发,对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业务流程效率、流程结果质量、内部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上海电力公司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以此为基础,从基础前提、提升效率、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及评估,并将需求总结如下:1.基础前提。这方面包括以下五项需求:统一基础信息标准、全面覆盖共享核算业务、建立统一报销及支付平台、满足权责发生制预算及月度现金流预算控制要求,以及支持“不见单”支付管理要求。2.提升效率。这方面包括实现电子单据全寿命周期管理、支持增值税集中认证、满足业务全过程在线处理、支持报表自动出具、实现业务集成自动生成、支持员工自助查询,以及建立高效集成的资金管理系统等七项应用需求。3.质量控制。这方面需满足以下四项需求:原始凭证在线及时追溯查询、规范前置业务与提升规范化水平、提高共享模式下的核算质量,以及降低共享机械化重复操作风险。4.内部管理。这方面需要满足共享运行绩效实时展示与监控,以及提高财务系统灵活性、支持业务扩展两项需求。经过近几年持续深入的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基于集约化管理背景下已有的信息化技术,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如在标准化方面,已经实现了会计科目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在业务管理方面,通过推行“五集中”、“三加强”,财务管理集约高效,业财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在技术基础方面,公司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已经实现全覆盖,高效的报表合并系统能够一键式生成财务报表,通过全链条闭环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控制在线处理等。经过细致的分析评估,针对上述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基本具备支撑共享模式变革的信息化条件。
(二)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上海电力公司基于上述信息化基础,提出了以现有核心系统(集团结算系统、SAP系统)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流程调整与优化,辅以影像管理及运营管理等功能开发以及与现有系统功能的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开展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如图2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结合原有信息系统功能以及新建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主要具有以下10项功能:1.影像管理功能。上海电力公司的共享服务采用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的方案,如果没有影像管理系统,需要人为来回传递单据,存在传递不及时、丢失风险高、回退流程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公司将影像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通过与系统流程紧密融合,支持“不见单”支付的管理要求。2.二维码功能。为了满足线上线下融合,解决线上单据与线下单据无法有效关联的问题,公司引入“二维码+扫描枪”模式。在打印申请单时,便嵌入二维码作为唯一关键字,后续通过扫描二维码关联并查询所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3.OCR智能识别功能。在该功能上线之前,税务认证流程与核算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算处室完成单据制证后,需要把发票重新提交税务专责进行扫描认证,可能存在重复扫描、信息无法融合、认证结果无法在线记录等问题。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嵌入OCR智能识别功能,有利于实时获取认证信息,并在影像管理系统的增票模块进行统一管理。4.电子签批功能。针对线下签字存在审批处理不及时、无法掌握审批节点、月度现金流预算无法准确预测等问题,上海电力公司上线电子签批功能,并将此作为支付融合功能的关键节点。只有领导审批后的支付业务,才能纳入下月月度现金流预算,这样大大提高了月度现金流预算的准确性,同时实现最后一步线下处理操作的线上处理。通过上线电子签批功能,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了流程步骤、简化了操作手续、前移了支付审批程序,全面提升了支付融合水平。同时,上海电力公司对签批管理功能的安全性进行了专项研究论证,签批管理模块支持电子印章与手写签名模式。具有双密码、可追溯、强认证、防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保障电子签批的安全性。5.运营绩效功能。通过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对单据处理平均时间、审核通过率、单据处理及时率、提交订单数量、退单量、全流程业务审核流转天数、单据处理完成量等指标的统计,展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绩效,同时作为共享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在二期优化过程中,公司在前期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建设,首先从“导向性、全面性、可比性”三个角度,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共优化指标39个;其次将指标纳入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分大屏以及PC端界面设计,共设计一级展示界面7个,实现指标动态、实时、多维展示。6.质量管控功能。在平台功能建设过程中,从确保财务共享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系统功能,重点加强系统固化控制,防范由于机械性、重复性操作而导致的核算质量下降风险。具体包括:固化签批审批权限、固化审批节点控制;将原始凭证扫描嵌入流程,加强单据标准化;建立凭证交叉复核机制等。7.银行回单功能。在上线银行回单功能之前,上海电力公司从支付申请到资金支付已经实现全过程在线处理,但是银行实际支付结果尚未实现信息集成,全过程闭环存在缺口。上海电力公司将付款成功后银行返回的信息导入影像系统后,通过“虚拟化打印”生成电子回单,实现与支付申请单的自动关联。业务部门人员可以查询到回单信息、支付日期、对方公司的名称与账号。使资金支付链形成由始至终的闭环控制,实现了对资金最终环节的控制。8.电子档案管理。通过上线影像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电子档案全寿命在线管理:一是采集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扫描和虚拟化打印)实现。在扫描方面,除了申请单、审批单、发票,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实现保函的电子化管理;在虚拟化打印方面,实现银行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虚拟化打印。二是建册管理。根据实物建册,在影像管理系统中同步进行建册,与实物档案保持一致。三是实现了借阅管理和移交管理功能,在系统中记录了借阅及移交的相关信息。9.银企直连功能。公司通过自行开发企业银行直连电子结算系统,和多家银行的主机系统相连,与企业内部的ERP等系统紧密集成,支撑了共享资金业务高效处理。在收入业务集成方面:一是支撑电费及用户工程业务集成高效处理。依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实现银行实时传递明细至CESS系统,CESS系统将明细包传递到营销系统,将汇总信息传递到SAP系统(如图3所示)。通过CESS系统额外提供的银行信息,支撑营销系统实现一次消根。二是对于其他类收入业务,资金在本部直接归集,本部按单位分派后,各单位按实际业务进行清账处理。在支付业务集成方面:一是实现了所有业务本部集中支付,采用银行存款中间科目核算方式,提高核算、反映的及时性;基于银行存款中间科目余额即可区分已审批制证但实际未支付的业务。二是在工资支付方面,与人力资源紧密集成,通过加密方式实现带包业务在线支付,如图4所示。10.会计引擎建设。为了提升财务与业务集成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可配置化水平,上海电力公司开展了会计引擎建设,实现对各系统之间集成过程的统一监控,确保业务信息规范、透明地转换为财务信息,加强对集成数据的统一管控,并支撑未来业务管控,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及配置规则。
五、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与应用成效
(一)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流程调整、功能优化和系统整合,特别是在原有系统和功能条件下,进一步融合了影像管理系统与电子签批等辅助工具,构建了集“存、通、融、智、询、转”为一体的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该平台的特色包括:①系统平台交互全贯通,通过影像管理系统与ERP系统、集团结算系统、税控系统进行贯通集成,实现一键申请,多系统流转;②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化,实现线上流程与线下凭证精确融合,财务凭证与前端业务有效融合;③软件硬件平台智能化,公司通过融合智能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发票信息,使用高效扫描硬件实现单据快速扫描,通过双屏显示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④会计稽核查询便利化,将业务单据、电子影像、会计凭证形成全链式关联关系,以“二维码”为唯一关键字,实现快速查询、便利稽核;⑤原始凭证流转电子化,减少纸质单据流转的不可控因素,真正实现“不见单”制证,预计全年减少纸质单据传递近40万份,减少单据运输约3800车次;⑥原始凭证存储数字化,完善全生命周期电子化存储,实现凭证管理易获取、易归档、不易泄漏,提升财务规范化水平,丰富了内部控制稽核手段。
(二)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成效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全面理顺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实现了影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协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提升了公司经营水平。一是通过不见单支付,将原始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减少纸质单据传递,大大节约了凭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经济性。二是全面实现了不见单支付模式,减少了业务办理的不可控因素,提升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了业务流程的高效性。三是实现原始凭证在线追溯查询,自动识别相关关键点,确保业务合规,并通过在线签批,进一步固化审批机制,确保了业务管理的规范性。
六、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篇4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中心;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2;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130-04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巨量的、多种类型的数据以爆炸般的速度生成,企业通过采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会计[1]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会使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变得更有依据,可行性更高。财务共享服务[2]是一种主要针对集团企业而研发出来的管理模式,将分散于各子公司中的重复性高并且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标准化的服务,还能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和风险。绩效管理是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大数据、云会计等技术使得绩效管理规范化和流程化,可以让集团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岗位的职责与目标,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并且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的水平。
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陈虎和董浩[3]提出五个维度的指标是否达标作为衡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完成其设计目标的量化标准,在此基础上可以使集团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准。张庆龙等[4]认为需要借助IT技术,以建立健全绩效沟通机制,通过绩效考评能够对员工实施有效的沟通机制,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集团企业各部门的情况。张晋红[5]利用平衡计分卡提出了一种红绿灯评的绩效分析管理体系,并以汉高中国区财务部为例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吴杰和周维[6]基于平衡计分卡,通过运用AHP结合BSC共同计算出各绩效评价指标,并整合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择绩效指标的路径,从而近一步借此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模型。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在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大数据、云会计下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相关研究还涉及较少。鉴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云会计环境下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问题,从而设计出一个适应于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将云会计技术应用到财务共享中心中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具体阐述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目标分解、预警监督、原因分析、考核激励和总结改进六个绩效管理闭环流程的具体内容。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框架模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管理模式,能够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下简化集团企业业务流程,并通过合理的流程优化降低了人力成本。大数据、云会计技术在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使得绩效管理更加标准化和流程化,可以让财务共享中心的员工和管理者各司其职,不会做重复的工作。由于财务共享中心采用了先进的云会计技术,它可以让集团企业总部及子公司统一接收并处理收到的信息,而如果发现有可改进的地方也会得到有效反馈,从而方便改进。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云会计的知识,本文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上述框架模型运用于云会计平台,该模型可主要分为6个层级,分别为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在基础设施层中包含的智能终端、网络、服务器、安全设备和存储器等部分内容是构架业务层的基础,同时基础设施层还可以采集对应行业的外部数据,并可以应用于数据层和应用层。
业务层中的会计核算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和费用报销管理系统等都是与绩效管理系统相关的系统,制定绩效管理的决策需要从其中提取相关企业内部数据。
数据层中的处理首先是将从基础设施层和业务层的与企业绩效管理有关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到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中,然后利用Hadoop、HPCC和Storm等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之后,会进入到数据中心,以备服务层和应用层的需要。
服务层的数据来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服务层再次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有效利用,再通过B2Bi、B2Ci、BPI、EAI等技术对其进行应用整合。在用户整合方面,需要统一用户、统一身份、统一授权和统一管理。此外,通过EMPI、统一注册、统一通讯和安全管理等完善基础服务的需要。
应用层中的组织绩效管理主要来自财务、客户、学习创新和内部流程这四个维度。其中,财务维度是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成本、职工薪酬成本、每项任务完成成本和未支付的现金等;客户维度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体验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协议达成度和客户投诉处理率等;内部流程维度包括业务数量、会计核算处理效率、流程执行力和一次性承购比例等;学习创新维度包括定期培训课程种类、有效建议数量、人均培训时长和培训结果满意度等。对于人员绩效管理,其中运营业务人员的绩效管理主要取决于单据类型、业务处理效率、业务处理数量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不再像运营业务人员的绩效管理那样单一,将进行360度评估、个案评估,还要从组织绩效达成率和业务人员流失率等方面评估。
用户层是集团企业的决策者,包括集团公司、分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他们从应用层提供的不同财务决策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从而对企业的资源和人力进行更好的分配。这些财务决策方案首先从基础设施层获取财务共享模式下绩效管理有关的数据,经由业务层和数据层对其进行清洗和梳理,并通过服务层和应用层提供决策分析技术,从而将简单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处理整合,转变为管理层需要的财务决策[7]方案。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流程
在大数据时代,集团企业分布在全球的分子公司的联系不再困难,运用云会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财务共享中心可以让其各自方便快捷地联系起来,建立标准化的绩效管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管控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借鉴国外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有关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考虑到我国集团企业监管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对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的特殊需求,其绩效管理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
下面从绩效管理的目标制定、目标分解、预警监督、原因分析、考核激励和总结改进六个闭环模块对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目标制定
集体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要向集团母公司和分子公司等内部客户提供服务,且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独立运营模式,将还要对除了集体企业的外部客户提供服务。对于内外部客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都需提供一定质量的优良服务,以保证客户的满意程度和降低外部客户的流失率。
集团企业绩效管理目标制定所需要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均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来采集和传递,实现对绩效管理流程的系统覆盖及支撑,从而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在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以及在绩效评价管理模式的前提下,运用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可以得到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外部数据,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信息评估并分析该模式下财务共享中心的远景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绩效管理指标的设计以及执行目标,可以对后续调整和改进各个员工的工作岗位和绩效管理目标计划有一定的影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中,如果不能确定绩效指标(KPI),那么绩效管理的目标就无法明确,更不要说对目标的分解了。因此集团企业管理者需根据各自财务共享服务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上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目标。
(二)目标分解
集团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运用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通过建立一套动态绩效管理系统,不再是像传统绩效管理那佑芍鞴芡ü参考企业整体业绩以及个人完成的任务比重进行模糊化评价,而是将绩效管理的目标从组织绩效管理和人员绩效管理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和分解,能够较为真实完整地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完成既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就必须将其进行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各个业务单元、部门和员工,每个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对应岗位所需人员的条件都是可以量化的。既定岗位的工作目标的确定是分解绩效管理目标的重中之重,这也就是说,集团企业各岗位人员在绩效考核周期的权利与义务是必须要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分解和各岗位目标的制定不但需要集团企业管理人员的参与,而且企业员工也应该加入其中。因为管理人员所设计的目标往往在理论上看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但当员工实际执行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难度。所以专业人员同员工的上级以及员工共同制定的个人绩效计划才能在既保证员工积极性的情况下,又能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在云会计环境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绩效管理的实时变化,在绩效目标明显过低或过高的情况下,就应该进行原因分析并适当调整绩效目标。
(三)预警监督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传统流程的繁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收到的信息往往不对称。因为财务部门的信息通过手工传递和加工得到的信息在经历一系列的流程过后会远远滞后于业务活动。而存在于各个职能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不同流程间的对接障碍也会降低数据的获取效率和利用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借助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可以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各自流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共享财务与业务的信息流,实现财务和业务能同步结合的目标。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可以利用计算机将信息通过网络高速传递,既避免了人工的干扰,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和实时传播速度提供了保障。而经过合理设计的系统可以在规范会计信息输入的同时又可以向财务共享中心管理者输出所需的信息,从而方便管理者实时管控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借助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系统将实际执行的结果和计划进行对比和预测,跟踪业绩完成情况。管理人员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可以控制绩效与质量的过程和结果,因为在系统中员工工作的错误次数、错误率、业务处理量、完成时间等信息都会被进行详细的实时记录。管理人员针对系统反映出的整体情况和异常,可以快速地做出实时调整。当预计的业绩完成情况和实际的结果有差异产生时,需要使用一些技术和手段寻找根源,对业绩完成预计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预警。绩效监督与管控越及时,越能做出有效的调整。
(四)原因分析
绩效管理系统通过连接到基础设施层中的存储器、服务器、智能终端等,在云会计平台上收集并处理集团企业外部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行业数据,从财务核算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和电子影像管理系统等有关系统中获得初始数据,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清洗和处理,再运用同比、环比、标杆对比等一系列方法对业绩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以在绩效系统中通过经营业绩分析报表、经营仪表盘等形式展现出来。绩效管理原因分析旨在明确绩效问题,找出影响绩效结果的关键原因,从而确定提出适当的绩效调整计划。
(五)考核激励
通过云会计平台,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数据在各系统、各个模块间相互传递,信息的流程和传递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N次方的速度被扩散。绩效考核激励的基础是经过分析的来自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对财务共享中心员工在其岗位上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和激励。绩效考核要根据评价的对象、工作岗位类别、工作特点的不同区别对待,对员工是否完成其岗位要求的任务,工作成果是否优良,工作能力的强弱,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乐观以及个人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
成功的绩效管理考核激励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而实现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目标,而且从效果上而言,也能够对员工产生持续的积极的鼓励作用。绩效管理中的绩效激励就是通过奖励员工的绩效成果方式提高并持续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价值取向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保持一致。此外,还应根据员工的业绩、能力而给予其与之相符的薪资待遇或职位,并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者还可以采用荣誉、关怀、培训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
(六)总结改进
绩效考核之后会将其结果与集团员工进行沟通,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绩效管理目标和员工个人在期初所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其在工作中的业绩和能力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管理人员就员工的绩效考核的结果、显示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与员工进行总结沟通和反馈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就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检视和讨论,使员工明白自身绩效水平在整个集团的差距,且管理者应该引导员工尽量避免其短缺之处,充分利用其优势,从而为下一期的员工绩效目标的改进提供帮助。在制定出新的员工绩效管理目标改进方案后,该绩效周期内的沟通管理到此结束。随着新的绩效周期的开始,管理者和员工可以在绩效改进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新绩效周期的绩效目标、计划,启动新一轮的绩效管理。
四、结语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使能够采集和整理分析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成为了可能,也为集团企业管理者采用大数据技术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是利用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而建立的,其绩效管理是将集团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有关系统进行整合,提高自动化绩效管理的能力,降低集团企业绩效管理的r间和成本,可以使管理层实时地实行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4-31.
[2]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20-22,85.
[3]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及评估[J].财务与会计,2008(22):61-62.
[4] 张庆龙,董皓,田春红.有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7):48-52.
[5] 张晋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绩效测评与改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汉高中国区财务部门绩效分析[J]. 财会通讯,2014(1):51-53.
篇5
关键词:集中报销 试点推广 共享服务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国际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适应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要求,集团公司在2012年年初在集中报销业务上开展共享服务模式的初步尝试,升级网上报销系统,发行公司卡,形成集团公司集中报销平台,优化、规范、统一相关标准和流程,强化对非生产性支出的全面管控,降低运营成本,加强财务职能管理,同时为以后的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统一思想。
一、集中报销平台的概念
集中报销平台是按照集中、共享理念研究开发的,由专门管理团队负责运营,集公司国内外非生产性支出报销管理的总和。集中报销平台团队负责集中报销业务的政策、制度、标准的管理及修订,以及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中报销业务计划安排、推进与落实。
二、集中报销平台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方向,按照结构精简、管理扁平、流程缩短和共享服务的管理思路。通过信息系统固化集团公司非生产性支出管理规范,强化源头控制、减少人为干预、提高集团公司对非生产性支出的管控能力。实现报销服务的专业化和资源共享,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基础条件,促进集团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持续创新,更加有力推动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立兼顾集团公司海外和国内,实现集中管理、开放共享、统一使用的涵盖所有非生产性支出的完整报销信息管理平台。在服务范围上覆盖从集团公司总部到所属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管理和生产单元;在管理手段上通过流程标准的统一、审批的集中、公司卡的使用和预算的额度控制,实现有效管控。
具体目标是实现集团公司报销业务的标准化、程序化、自动化、制度化,以及在线审批和决策支持,即:
一是实现费用项目、管控流程、费用标准和数据结构统一。
二是通过身份识别、报销审批、付款和会计处理的程序化,最大限度地将人工操作通过系统程序来实现。
三是通过以ERP为核心的应用集成,充分利用ERP系统资源,与FMIS、预算、资金平台、大司库、HR、合同、影像扫描、出国人员管理、机票订购、邮件、短信等系统对接,自动同步人员、组织机构等相关信息,实现业务端发起、自动识别和自动提醒,提高处理效率。
四是通过贯彻执行相应制度和操作手册,实现集团公司相关流程和标准的制度化、统一化和规范化。
五是通过技术手段,固化业务流程和标准,实现预算控制和在线审批。
六是通过对数据的集中分析,完成标准化和个性化报告,为所属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总部的相关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工作原则
一是立足企业实际,学习借鉴先进。针对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与战略发展,按照国际化的共享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开展集中报销平台的研发和实施方案规划,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注重系统融合,便于推广应用。集中报销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注重统筹规划,实现与各类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的集成整合、相互共享,便于集中管理和人员使用,切实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荷,为财务人员工作职能转变创造条件,有效地发挥对集中报销工作的支撑作用。
三是坚持探索实践,不断管理创新。以推进实施集中报销工作为先导,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开展财务共享的顶层设计和方案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财务共享的范围、功能、技术方法。
四是依法合规推进,保障规范实施。设计科学合理的集中报销开发、测试、推广阶段的时间表和阶段目标要求,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确保实施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华北油田公司集中报销平台实施情况及问题
华北油田公司为确保集中报销平台顺利上线,2012年9月项目组先以公司机关、采油一厂两家做为试点单位,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为华北油田公司集中报销平台的全面启动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11月1日,公司所属上市、未上市、矿区40家二级单位已全部上线,上报销系统与集中报销平成整体切换。年底,集中报销系统与资金平台、大司库系统运行平稳并进一步完善。上市CMIS集中报销接口系统经过各单位测试,基本满足成本核算要求,集中报销成本单据均通过该系统生成。未上市单位资金平台升级后运行平稳,能够生成凭证,完成业务流程。
自集中报销上线运行以来,集中报销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改进,现已基本能够满足我公司各级单位核算的要求,2013年集中报销平台基本运行平稳,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一)在生成对外付款单时,多个业务不能进行合并
2013年5月17日股份公司资金平台系统升级后,报销单合并生成付款单与合并生成会计凭证规则有所变化,各单位普遍反映存在无法将多个付款业务合并生成一张付款单,导致业务流程繁琐,不能生成一张凭证。如对公与对私付款如提交到一张付款单据中,必须对付款单据进行复印,先进行对公业务的付款,待付款业务生成凭证单号后,才能依据复印的付款单据进行对私业务的个人付款。如程序颠倒,对公业务的付款将无法进行。
(二)单据推送较慢,影响业务处理
各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认为单据推送较慢,导致凭证生成不及时,影响到结算效率。按照集团公司总部对集中报销业务操作的要求,需要地区公司财务审核人员对本地区的业务单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查,对系统单据进行重点、随机抽查,因此,单据推送不能实现自动推送。为保证我公司各单位报销业务的正确性,减少各单位单据的退回频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我公司财务审核人员每日分上、下午分两次对单据进行抽查后将报销单据推送到资金系统中,为不影响各单位业务核算,单据推送不限于上述时段。
(三)公司卡发放、使用不符合要求
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监督,降低现金管理风险,提高报销效率和资金支付透明度,规范报销行为减少备用金的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公司卡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各单位上报资料显示,部分单位仍以职工持有工行、建行等银行卡,透支额度大,还款期长,便于业务核算为由,没有发放公司卡,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公司卡业务的推行进度。
公司卡主要用于员工公务消费和小额采购业务支出,不能用于个人消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员工个人消费时经常误刷公司卡,造成透支公款占用,此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有些员工不习惯使用公司卡,或大笔举借备用金,或报销时造成大额的现金支付。对于不规范使用公司卡核销的行为,财务部门应加大考核监督机制,对现金交易的业务不予报销,减少备用金支取,才能在根本上发挥公司卡的管理职能。
(四)同一报销人同一报销单的多笔报销业务不能按照资金计划进行付款
部分单位反映如下问题:一条集中报销单据不能同时勾选多条资金计划,有时业务部门在填写集中报销单据时,习惯同一个人的报销填写在一起,这时会出现不同费用要素存在于同一张表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会计人员只能做退回,否则会出现窜用预算的情况,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建议集中报销单据可以同时勾选多条资金计划,方便业务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集中报销系统是按照实际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业务人员在报销时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及时逐条逐笔核销相关费用,而不是将多笔业务合并报销,会计人员在结算时也应重点检查此类问题,进行正确处理,防止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四、集中报销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集团公司重组上市以来,财务管理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借鉴国际同行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以“一个全面,三个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战略发展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集团公司已确定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财务工作要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步入国际大石油公司财务管理先进行列。目前,与管理水平较先进的国际公司相比,集团公司在管理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财务职能管理上,仍较多的受固有体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组织层级多、用工总量大、职能重复、操作流程缺乏统一规范等问题,不能满足集团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要求。
篇6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2006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2006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2007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2006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2002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2006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07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7
搞好大学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XX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
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大学。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XX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大学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XX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XX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XX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发放,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XX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XX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8
该企业成立于1999年。是典型的民营企业,企业在成立后存在以上那些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在领导决定通过信息化对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天的米兰陶瓷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陶瓷企业之一,现有职工1300多人,占地面积500多亩,总资产5亿元,拥有五个陶瓷分厂,8条自动化高速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600多万平方米,年产值4亿元。企业发展非常成功。我这次目的就是想通过对该企业的研究,总结出我对中小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一家之谈。
在企业刚成立的时候,虽然存在生产的计划性不强,库存管理等有很大随意性等问题,但是由于规模比较小,这些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然而,市场需求的不断放大,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市场变化频率的加快,无一不对米兰管理运行的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对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和材料供应的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但是由于各项工作完全采用手工核算,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财务不能实时监控全公司的资金运作、物流运转等情况。购、销、存、生产各环节数据不能集中管理,不能和财务一体化。
2.由于采购部与库房无法共享,每次采购部在做采购订单时都要到库房,通过手工方式对库存情况进行核查。另外,采购部在以往的采购计划中没有余量化的概念,订单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交货,随意性很强。
3.由于各部门相对独立,数据的来源和标准不一致,财务部门在统计、核算时,常常与各部门的数据不符,不得不重新核对数据。有时候一次核对不清楚,还要进行多次核对,大大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
4.内部的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成本管理不系统,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控制生产成本。在这些问题面前,企业领导一心想着变革。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难有所作为。企业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成为了事关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到了一个瓶颈期。领导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选择的购买了信息化软件中的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销,财务这几个部分。
通过前期调研,企业很快确定了明确的项目目标,即以企业局域网为技术平台,使用用友通系统的总账、财务报表、固定资产、工资、采购、销售、库存、核算、财务分析等模块。通过系统加强资金流与物流、生产的协同,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并借助于用友通的管理系统性、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等特点适时提供销售、生产、供应及财务数据和信息,协助公司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各方面的运行状况,不断改善经营决策,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经过近2个月的实施后,计算机统计汇总出的数据报表与手工报表的基本一致,米兰信息一体化上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人员的培训,企业工作人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企业实施一体化之前企业的部分人员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刚刚意识到计算机的操作的重要性,有的人员仅仅只会用报税软件,而有的也只是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表格,对管理软件的认识很少,再加上年纪大的人员对软件操作的接受能力也偏低,经过销售工程师的耐心讲解和演示,数次组织财务人员到用友公司进行培训,并设立考核,在短时间内大家对软件的操作有了很大的理解和认识。决定以计算机系统全面代替以往手工财务记账方式。7月,该项目顺利通过了双方共同组织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项目验收。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系统的作用逐渐显现,米兰的管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数据中心、数据高度共享“数出一门,全厂使用”。财务核算中心、物流管理中心、决策支持中心的数据共同放在一个机房,用NT连接形成数据中心,集中维护,非常利于数据的综合利用。现在,企业的大多数部门都已统一在了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一次输入、多道审核,保证数据准确。在各子系统直接录入的原始单据,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系统,并且自动登记各相关账户,如出、入库单、发票信息一次录入,仓库、财务以及各业务部门共同使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的有机集成。
2.工作效率更高、更正确信息的共享和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给各个部门都带来了明显的效率,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库房管理。原来库存的料品没有规范的编号,通过系统把8000多种原材料的基础数据全都统一起来,料品都通过编码系统整理,名称、规格一清二楚,要查什么料品,只要通过系统就可以查到。在财务部,由于数据录入惟一入口的确立,大大减少了各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各种报表的生成也能在瞬间完成,使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效率大幅提高。
篇9
【关键词】 会计流程再造; 财务信息化; 成效
一、会计流程再造的主要步骤
企业财务信息化实施会计流程再造主要是围绕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需求,对现有的财务核算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的过程,主要的实施步骤有:
(一)企业需求分析
企业需求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目标。企业需求分析包括公司财务核算工作如何适应企业生产规模的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分公司,如何及时服务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等。通过需求分析笔者明确了财务信息化的业务流程重组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实现企业经济业务数据的共享,减少数据的手工重复处理,打破信息孤岛。
2.建立高效率的集中式管理体系,加强对分公司的监管,避免出现权力真空。
3.财务与业务处理的高度协同,实现企业物流与价值流的同步。
4.强化财务的管理能力,解放单一的核算工作,增强财务决策能力。
5.建立适时有效的网络化财务信息系统,实现移动办公,远程控制。
(二)现有业务流程的调研、分析与诊断
它是针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予诊断。这是一项问题调查、解决的重点工作。涉及部门和人员广泛,因此必须要全面、细致、深入分析。通过调研、分析和诊断笔者总结了传统业务流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有:
1.重复性劳动过多,相关环节冗余。
2.数据缺乏共享,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间出现信息孤岛。
3.存在部分监管的权力真空,缺乏有效的集中式管理。
4.相关科目等设置缺乏统一性,数据统计分析难度大。
5.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差、成本高。
(三)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笔者结合本公司设计的实际,将需求与问题紧密结合所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统一规范基础设置。在公司范围内采用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尤其加强对会计科目等基础资料的统一设计,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2.建立集中管理系统。在全公司组建集中财务信息系统,一方面建立集中的网络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另一方面将系统管理权限集中到公司总部。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服务和共享,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同时,上级机构从计算机上能做到即时查询、审计,严格公司的内部监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3.强化系统处理能力。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处理能力,通过人为的程序设定,实现业务自动生成会计实时凭证,财务数据的及时自动上报,强化数据汇总、合并和分析的能力。这样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系统根据资产使用状态和使用部门自动生成相关凭证:
借:制造费用――1车间
――2车间
管理费用――部门1
――部门2
营业费用――销售网点
贷:累计折旧――生产类
――办公类
4.实现在线财务网。财务信息系统支持WEB功能,支持远程录入、查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会计数据在线处理和远程操作。
5.减少审批程序、强化控制体系。减少相关的审批程序,缩短业务流程运行的时间,通过强化控制机制,实现对内部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如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管理等加强内部管理力度。
6.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服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如何及时准确地将财务报告反馈给决策者,是业务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
(四)新构造业务流程的组织与实施
新构造的业务流程是通过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实施来贯彻的,因此,科学规范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实施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业务流程重组的成败。在全面总结其他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新构造业务流程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项目实施组。它是项目的专职工作组,从公司业务部门、信息部门和财务部门抽调业务娴熟的人员参与,并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这样保证了项目实施的权威性,同时,也解决了部门间利益的协调问题。
2.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业务流程重组的本质是思想观念的重塑,因此,开展广泛的培训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培训对象包括:企业领导、管理干部和一般员工各层次。培训内容包括:会计流程再造主要步骤的概念与必要性的教育、企业新构造的业务流程的讲解、财务信息化软件应用培训等。同时,将培训贯彻整个实施过程,它与项目实施计划相伴而行。
3.数据准备和数据整顿。根据新业务流程和软件需求进行相关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会计科目、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物料等项目的设计和编码。项目的设置和编码要以满足企业管理需求为标准。
4.实施系统定义。将整顿后的数据进行系统维护,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5.系统运行测试。这是系统的试运行环节,也是对业务流程重组效果的检测。采用跟踪、记录的方式总结运行中的问题,并通过协调进行业务流程的修正,保证新业务流程的适应性。运行测试过程中原有业务流程要并行,至少在3个月以上。
6.上岗人员考核。新系统的日常操作、基本要求操作员必须掌握,并经过考核合格方可取得上岗资格。考核主要包括:新业务流程、软件应用和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等。
7.进行系统和流程切换。这是正式启用新业务流程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始。
二、会计流程再造的成效
实施会计流程再造在网络化财务中的应用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一些企业通过实施财务会计流程再造在网络化财务中的应用实现了统一财务管理,满足了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管理
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公司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管理,统一资源调配,强化决策和经营考核,强化利润目标和成本控制,实行账务分立、责权相对独立、计量单位和报表表格统一、考核决策一致的财务管理原则,方便公司财务信息的采集,同时适应了公司内部不同行业的财务核算要求。
(二)财务与业务高度协同
如采购、生成、销售、工资、固定资产等事项一旦触发探测器,系统就能自动按照设定的业务模板进行相应凭单的账务处理,提高了财务的实时核算和控制能力,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协同,也大大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实现了公司财务控制能力的延伸。
(三)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整个公司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应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并提供全面预算的编制、预警控制、预算追踪及预算分析,为公司的预算管理提供流程控制,从而有效地建立起管理控制体系,建立起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公司企业经营活动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四)及时准确的合并报表
对内部交易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对账,集团内部财务数据能及时自动上报,上级机构能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合并和分析,使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全公司的经营状况,为其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提高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
(五)具有企业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
支持高性能的大型数据库,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处理高效性;具有高性能、高安全机制的网络性能,充分保证公司财务系统日常的业务处理和数据的安全、准确性;具有WEB功能,支持远程录入、查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会计数据,实现远程操作。
三、结束语
会计流程再造提升了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张瑞君教授曾这样比喻会计流程再造:“企业有了先进的软件好比有了好车,优秀的人才好比有了合格的司机,健全的管理制度好比有了交规。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会计流程再造,就好比忽视了修建道路,那么,合格司机驾驶再好的车子也无法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飞驰。”会计流程再造是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所必须面对和跨越的一道门槛。
【参考文献】
[1] 李玉香.E时代会计流程再造探讨[J].企业经济,2005(08).
篇10
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将做好以下工作完成落实:1、进一步巩固会计核算改革工作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我们将在XX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些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诸如:《清华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办法》、《清华大学二级核算单位会计工作制度》等,使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
3、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开发财务专网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财务处网页建设,做好财务信息的日常工作,方便教师查询,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内部报表制度,开发财务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配合后勤部门做好社会化改革工作
从财务角度认真总结XX年后勤改革的经验,修订和完善后勤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其在自我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良性循环;设立后勤专管员了解后勤财务状况,帮助主管校长进行后勤理财;扩大后勤改革的范围,制定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办法,配合后勤部门把后勤改革推向深入。
5、制定财务人员工作计划,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XX年将定期对会计核算和使用天财财务软件过程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结合XX年的决算和总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讲解。
6、拓宽、完善天财软件在管理上的应用
XX年将重点开发为各系财务负责人和系会计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以及开发离任审计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
7、管好、用好各种专项经费
做好"211"工程的验收检查及财务文件的归档以及财务数据和财务统计分析工作。掌握"985"经费的使用计划(规划),加强平日管理、检查、分析和控制工作。
8、清理会计档案库,开发票据管理软件
对所有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清查和分类,开发票据管理软件,加强票据的管理和监督。
9、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工作
在工资实现一级核算之后,完成助学金一级核算的动员、说服、组织、协调以及数据的采集、核算、岗位责任方面的工作,实现助学金的银行,从而提高助学金管理的运行效率。
10、加强平安互助基金、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核算工作
进一步加强平安互助基金的管理,落实财务处、校医院和工会三方面的责任,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平安互助基金管理体系。
11、拓宽结算中心业务,实现金融创新
恢复结算中心对公(主要指后勤资金)部分核算业务;配合校园卡工程,研究落实校园卡"小钱包"结算功能方案;研究资金增值方案及方式;参与全国结算中心工作的研究;在总结XX年学生学费收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XX年的收费工作。
12、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单位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院系等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规律,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
- 上一篇:骨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 下一篇:医生基层帮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