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区;建设;管理;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新型农村的建设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农村社区化。在农村社区化发展进程中,相应的物业管理措施也应及时跟进,这对于建设更加村民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社区,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现代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比较短暂,各方面的发展还有待完善,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物业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物业管理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物业管理不仅在城市的发展、完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业管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服务的市场化。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难免会产生出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造成大量的废弃物甚至是垃圾的堆积,不但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对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新农村社区化过程中实现物业管理的专门化,不仅能够实现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生活成本,还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加强物业管理对于维护社区治安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农村社区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居住水平,但是与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相比,农村社区的建设还是比较薄弱,尤其是社区安全方面。村民的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社区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等,都对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安全问题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对于促进社区安全作用重大。
最后,加强新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也有助于村民养成良好的现代生活习惯,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区。新农村社区中的居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散落的村子中,生活方式比较自由随便,养成了一些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例如生活垃圾乱扔乱放、生活污水随便倒,喜欢大声说笑等等,但是农村社区化之后,社区居民的人口密度比较大,相互之间都是对门或是上下楼,距离比较近。如果还是延续之前的生活方式,很容易造成邻里之间的矛盾,因此,物业管理在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例如不随便倾倒生活垃圾等)方面以及协调邻里之间的纠纷方面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完善新农村社区建设物业管理的措施
物业管理公司属于微利行业,流动资金有限,于是资金短缺就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村民的传统生活观念短时间内难以转变,长期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使得物业公司在统一管理上也遇到一定难度,再加上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的法制观念淡薄等等问题,使物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但是,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物业管理是当务之急。
第一,乡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到权责明确,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坚实的后盾。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乡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对物业管理的领导不力,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对物业管理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因此,明确落实各乡镇社区物业管理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为物业管理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服务,建立完善的新农村建设的现代物业管理制度。物业管理提供的产品要与时俱进,物业管理的管理思想要与时俱进,物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物业管理的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
第二,提升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围绕着“服务”这一特性,物业管理的发展就是要实现竞争机制的完善、管理规则的健全、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营运而生的物业管理公司,其员工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然而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却经常遇到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现场解决,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因此,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争得一席之地,物业公司就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应答村民的好评,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赢得业主的认可。
第三,做好与村民的沟通工作,降低工作难度。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要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环境。在社区化进程中,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民摆脱了传统的农村零散化的生活方式,但是长久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形成思维定势,则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村民一时难以接受如此有规律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必定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开展工作之前,物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村民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及时与村民做好沟通工作,使村民在思想上改变以往的思维习惯,引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为小区用户营造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氛围,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物业工作难度,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加快物业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上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物业管理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逐步过渡的阶段,物业管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重视并加强物业管理工作,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儒.住宅小区物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刘维新.试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理论观察,2007(01).
篇2
关键词:物业服务管理 和谐社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上了党的议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消除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下物业服务管理企业进入社区房屋管理工作中与社区形成密切联系。当下想要做好社区建设离不开物业服务管理在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业服务管理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物质基础,这是由目前我国社区的现状所决定的。现在绝大部分物业都已纳入物业服务管理的范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新的物业也将全部纳入物业服务管理。离开了物业服务管理去谈和谐社区的建设,将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目前大众对社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物业服务管理、财产管理和社区环境建设。物业服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和谐社区建设就是空谈。搞好物业服务管理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点,而创建和谐社区也是物业服务管理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物业服务管理是社区建设主要部分,是创建和谐社区的主要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建设和谐社区客观上就要求物业企业积极参与。
首先,物业服务管理对和谐社区主要有三方面社会功能。
1、教化和益智的社会功能。现代物业服务管理追求小区的文化品味,能增长住户见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居民的素养,促进社区文明程度,建立社区归属感。
2、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功能。现代物业管理不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管理,创建优质生活环境,满足住户自我价值感的同时更推动小区文化建设,让居民物质健康需求满足之际,自我价值也得到认同。
3、社交和繁荣文化的功能。现代物业服务管理通过建立多种平台或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住户交流,繁荣社区文化,推动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促进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
但目前在我国物业服务管理行业存在不少问题。
1、物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专业服务管理能力较弱。由于房地产开发过快,物业管理企业配套发展不足,成熟高质量的物管服务无法一步到位。一般物业企业难以快速实现高规格和大规模发展,配套服务提供难以达标。
2、物管投诉多,社会认可程度低。物业投诉产生的重要原因,源于物管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住户期望理解存在差距;服务管理方面的培训有限;开发方对所建物业后期管理需要的客观条件与运作成本重视不够;群众对物管消费并未形成完全正确认识,尤其内地中小城市社会认可度偏低。
3、相关政策配套法规实施细则滞后,物管企业竞争无序。市场经济需要完备的“游戏规则”,虽然配套法规逐步出台,但少而不精,可操作性弱,造成出了问题难以统一思想与认识,并逐步使分歧加大矛盾加深,个案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时间推移则形成面性问题。
4、物管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规模化发展并不等同于规模效益。很多物管企业因盲目发展,摊子过大,管理跟不上,人才匮乏而严重影响运营。
5、融资困难。尤其在内地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一般企业很难得到
资金注入。资金不足限制了物业服务质量的提供和保证。
6、缺乏企业文化,物业服务管理还有较多需完善的空间。当前物业公司成立门槛低,有些人把物业服务管理简单理解为“打扫卫生、站站岗”,有几个人就能成立一个物业公司。在这种概念下,企业吸纳的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没有专业培训,只懂得简单打扫,一味收钱。在整体服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矛盾源于服务管理不到位,物业公司员工素质低,缺乏诚信。
因此,要建设和谐社区,物业服务管理企业首先要提高自身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学习创新型”企业。做好员工入职、在职培训工作,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培训机会;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培育企业核心专长,创特色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完善行业标准,淘汰不适应现代物业服务管理要求的企业,从而达到提高物业服务管理企业自身素质的目的,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应该怎样构建和谐社区
第一,定位要准确。物业公司面对政府、行业,应自觉遵循有关规范;面对社区主人日常提供的服务要让社区环境更加和谐,帮助业主安居乐业,用健康、诚心、公正的心态来对待业主。如果物业公司能够真正把自己定位成业主的管家、服务员,角色清楚了,工作范畴、责任义务自然就清晰了。让业主在家感觉温馨,在工作场合工作得舒心高效,从物业角度就是帮助业主实现这样的愿望。
第二,理顺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关系。业主是物业公司的衣食父母,物业与业主是鱼水关系。物业公司这样定位就能够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基础。
第三,优质服务是基础。物业公司不在服务上下工夫,一切都是空谈。物业公司要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规范, “以人为本”的超值服务,不能一味追求“钱”而忽略业主需要。
第四,健全沟通机制,才能持久和谐。许多矛盾源于沟通不到位,小事情沟通不好引发了大矛盾。和谐是动态的,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持续有效的沟通,才能保证长久和谐。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业主委员会和广大业主之间缺乏良好沟通,容易导致业主内部对立。业委会只有真正代表广大业主的利益才能协助物业企业做好服务管理,推动社区和谐。
第五,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物业服务管理中往往忽略“软件”和谐氛围的建立。社区人文精神的和谐,是社区的灵魂。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有助于形成“我是社区一份子,我为社区,社区为我”这样的共识,促进社区和谐共融。
物业服务管理企业建设和谐小区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物业公司定位是服务,做好服务是首要工作。除此之外,政府法规以及相关部门执行到位,包括小区业主自身素养提升等等因素都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因素。总之物业服务管理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管理,取得业主理解支持,主动与相关部门如居委会、房管等进行沟通,共同开展社区活动,促进小区共融,建立和谐社区。
篇3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进一步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大力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专项工作,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努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我区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村民自治+社区化管理”模式,完善“2+8+N”的社区管理模式,推进社区事务“一站式”服务,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完善以居委会为主体的自治制度,健全居民自治章程、民主议事、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居务公开“八本簿”制度,引导物业管理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以此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发展。三是建立社区信息网络,打造一个集日常办公、人口管理、资产管理、居务公开、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事务管理平台,运用于社区日常管理、办公、监督、服务等全过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积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
我区充分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一是建设好孵化中心,通过孵化中心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重点扶持一批能够承载政府职能转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公益类社会组织。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我区第一、二批创新项目的管理和配置,做好观察项目的评估和验收工作,把它们建设成为市级社会创新试点项目,发挥示范效应作用,促进社会组织深入发展,取得实际成效。
三、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服务机构
我区在现有社工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社工委成员单位相关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内设机构建设,重点培育公益性强的民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成熟一个建立一个,逐步发展壮大。在全区初步形成以社区和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基础、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专业服务体系。
四、建设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我区努力建设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成立开发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打造社工培训交流活动平台。鼓励社工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学历教育,加大社工职业水平培训考试财政支持力度,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人员由区财政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并由区民政事务科统一安排考生考试期间的交通和住宿事宜。到2013年底,争取每个社区(村)都有1名以上持证社工。加大社工委成员单位相关领域的社工岗位设置力度,优先招聘持证社工,推进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由传统向专业化转型提升。
五、实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篇4
社区健康管理指对需要健康管理的人员不进行强制居家隔离要求,但需要自觉做到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和时间,不聚会、不聚餐、不聚集、不到人员密集场所,每天进行健康码健康打卡,便于有关部门动态掌握健康状况。居家隔离指活动范围限制于家中。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健康管理师”来提供。我国十三五之后提出“大健康”建设,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根据“规划”,群众健康将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不断提高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景区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管理
Abstrac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ed, order,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scenic spot, is a scenic spot engineering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ssue builder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in the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ge, how well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gres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Keywords: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Progress;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旅游景区建设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获ISO14001国家管理体系认证的景区之一。但是由于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成较久,较为陈旧,既对景区景观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改善景区景观,更好地展示星湖风景名胜区的风光,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使景区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星湖景区实施了对旧的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升级改造,同时又建造了一批新的景点。
在星湖景区工程建设过程中,我担任工程项目负责人,在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严格地做好景区建设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
1 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
在星湖景区工程建设中,加强景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使工程建设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保证了景区工程建设质量。
1.1 施工准备阶段
在工程开工前,办理好施工许可证,做好通水、通电、通道路等工作,向施工单位提供设计图纸,组织监理、设计、勘察、质监及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技术文件进行会审;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质量目标、方针、措施,并结合设计图纸的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确定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细致,确保施工方案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合理化;审定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方案。
结合景区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道工序可能会出现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审核项目监理机构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提出质量的主控制点,让施工单位现场项目部、监理部现场人员全面理解、认识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方针及思路。按照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1.2 施工阶段
原材料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对进场使用材料检查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明、质量检验报告,同时对材料实物从外观上检查,然后进行检验,如水泥、砂、碎石、红砖、块石、钢筋等,会同监理人员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监督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做好混凝土及砂浆的试配,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配比制作砼及水泥砂浆进行施工,现场经见证取样制作砼及砂浆试件,以检测其强度。如在水月堤加固工程的施工中,块石进场后,我从石料外观上感觉石质软,立即会同监理、施工单位,现场抽样送质监站试验室对块石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发现石料硬度不足,即通知施工单位更换石料,从而杜绝了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上使用,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在订制映月玑火烈鸟岛养殖基地浮桥时,经过对市场上的生产厂家进行调查对比,选择具有相应技术力量的厂家的产品,并多次到厂家车间了解其生产工艺,与其技术人员一起就浮桥钢架强度、刚度及浮桥整体的浮力、稳定性、抗风性能、安全和耐久性进行研究和比较,经过多次改进,产品的外观、使用功能均满足景区使用需要。
在各检验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自查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部人员进行验收,待合格后,才能允许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并做好有关资料收集和汇总。
在星湖景区还亭于民改造过程中,有一个亭叫双清馆,其背后要开一景窗,在拆了砖墙后,施工方没按设计图纸浇筑窗顶过梁,我发现后立即通知监理,责令其要求施工方按设计施工,从而消除了质量、安全隐患。
在水月堤护岸抛石施工时,挖掘机将石料从岸边向湖中填筑,用推土机辅助挖掘机抛石,抛石完成后,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此进行检查并通过验收;该工序完成后,因为水较深,无法直接测量,我又组织人员,利用小船和竹杆对填筑面进行测量,每间隔20米抽检护岸截面的坡度比,发现有些截面达不到设计图纸中要求的1︰2.5坡度比,即通知监理,责令施工单位按设计坡度比补抛了所欠的石方,合格后才进行挡土墙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待砼初凝后,经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三方共同验收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挡土墙砌石施工,经两年多的使用,工程使用情况良好。
1.3 做好景区安全施工
在施工前,审定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施工组织安全措施,定期进行安全评价,特别提出:要根据景区内施工运输道路狭窄、湖面宽阔、岩山陡峭、景区内游客影响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实现安全目标管理和施工安全无事故。
对进场的各单位,要求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技术标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并召开安全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制定安全规划,搞好安全教育,消除事故隐患。
1.4 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完工后,组织工程监理、施工、设计、质监人员对全线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在检查中发现需要改进的项目,如聚缘亭的外墙饰面砖空鼓、戗角抹灰等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组织人力,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整改处理,并由现场监理人员把关验收。通过验收后,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送到总监理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确保资料完整齐全、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交工程备案资料到档案馆。
2 加强工程进度的控制
2.1 加强进度计划的审查
注重对施工进度的控制,认真审查施工进度计划,并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实际进度的检查。对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不一致性的,会同监理、施工单位分析出现不一致的原因及其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督促施工方调整施工进度,直至工程竣工。
篇6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达此目的,许多地区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发展区域特色旅游的道路。但是,区域特色旅游的健康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为此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区域特色;旅游管理;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五项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要发展生产就必须全方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区域特色旅游应该是积极因素中的一个最为有利可行的。我们知道,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势,自然的、人文的、种植的都可以开发为旅游资源。只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规划、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管理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1区域特色旅游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区域特色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态,明显表现出市场的适应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特色旅游打破了产业界限,延伸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商贸、交通、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二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区域特色旅游业是开放型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走出城市、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也把城市的先进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特色旅游业是“绿色朝阳产业”,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出发点,进一步增进了实现“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2加强区域特色旅游管理建设的具体措施
区域特色旅游业要更好的发展,更有效地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条例,形成管理机制。基于此考虑,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发展区域特色旅游的良好环境。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全力协同做好区域特色旅游的服务指导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旅游是有效途径之一,如“农家乐”休闲旅游,就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有效渠道。区域特色旅游业起步阶段比较困难,如经费问题、发展模式等,都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各级领导要对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作专题研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办公室,加强对区域特色旅游开发的领导。二要明确发展思路。领导办公室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明确特色旅游的发展思路,确立发展试点,确保特色旅游健康发展。三要拓宽投资渠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区域特色旅游项目开发。
2)注重区域特色旅游的科学规划,确保区域特色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区域特色旅游应该有历史文化背景和市场背景,应该因地制宜,力避无序性和盲目性,政府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将区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田园景观、村居民舍、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实现区域特色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一要注重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保持适度开发,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二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域特色旅游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理念的,要保护好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做好区域特色旅游开发配套项目的规划。区域特色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其相关产业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规划,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程度,推进区域特色旅游规范有序地发展。
篇7
为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发挥重点工程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现对2005年重点工程建设提出如下考核管理办法。
一、考核对象
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组织实施重点工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重点工程服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考核内容
(二)考核目标。项目建设单位:主要考核工程进度、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等内容。组织、服务单位:主要考核项目数量、质量、工作实绩等内容。
三、考核标准
对重点工程单个项目实行百分考核制,同时根据重点项目的不同规模和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难易程度,增设项目实施难度系数。
(一)基本分
1、工程进度(80分)。完成年度工程进度要求和计划投资目标得满分,没有达到年度工程进度要求的分别按比例扣分。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和进度要求的项目,完成投资额每超10%加3分,最高加分不超过10分。
2、工程管理(10分)。项目班子落实、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施工管理措施扎实得满分,否则相应扣分。
3、质量安全(10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得3分,否则相应扣分;工程质量优良或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优良得7分,合格得5分(需经有权部门认定或出具证明材料)。凡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造*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先进参评资格。
(二)难度系数
&nb 四、扶持措施
(一)提供优质服务。严格执行盐政办发[2002]79号文件精神,建立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办理绿色通道,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优质服务承诺制、一次投诉查实待岗制、项目否决报备制、政务公开制,努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工程项目涉及立项、征地拆迁、规划定点、消防审查、相关许可*发放、三通一平等前期准备以及工程建设直至竣工投运过程的相关服务,实行特事特办,限时服务,简化程序,优先办理。
(二)加强环境督查。建立重点工程外部环境跟踪联系制度,加大跟踪监督力度,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环境,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享受优惠政策。凡工业项目、政府出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一律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免交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
2、即交即退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工程必须使用散装水泥)。
3、即交即退墙改专项基金(工程必须按工艺要求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4、按建筑面积5元/平方米征收教育附加费。
5、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按规定优先安排财政贴息。
6、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划、建设、消防等有关单位)按现行收费标准的下限再下浮50%收取。
7、涉及项目的中介服务性收费(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按现行收费标准的下限再下浮30%收取。
五、奖项设置
重点工程考核共设四个奖项:
(一)先进单位奖。共24名,其中 “农业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工业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
、“市区实事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房地产业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社会事业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利用外资十大重点工程先进单位奖”各3名。各类十大重点工程分别考评,按单个项目最终得分从高到低,每类取前3名。综合得分相同时,按年度完成投资额由大到小排列名次;一大工程中,有多个承办单位的,属同一项目时,主要考核主体工程,不属同一项目时,分别考核打分;一个责任单位承担多个项目的,按每个项目分值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分。
(二)优秀组织奖。共6名,其中县(市、区)3名,市直项目实施部门3名。根据考核标准,计算得出各县(市、区)和市直项目实施部门最终得分,并由高到低各取前3名。
(三)优质服务奖。共6名,其中市直服务部门3个,县(市、区)服务部门3名。围绕协调到位、服务承诺、工作效率等内容,考核宣传、执法、综合经济、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推进、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综合评定后,分别从市直和县(市、区)中产生工作力度大、成绩突出的先进服务部门各3名。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由市委、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六、考核管理
(一)建立项目责任制。按照市长工作分工,对每一项重点工程进行分管归类,明确由分管市长挂钩总负责,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有关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项目责任人,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项目第一责任人。
(二)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市政府分季度对每一类重点工程进行会办督查,市重点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督查、服务等工作。
篇8
内容摘要:深入研讨本市郊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营造和创建一个良性的管理环境,从而全面推进安全质量管理的科学发展,是建设工程管理部门面临一项十分重要和非常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环境、建设单位、责任管理、科学考核、依法管理、管理重点
当前上海郊区特别是远郊镇、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迅速,呈现建设工程项目多、发展快的态势。总体上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但由于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及政策上的滞后。我们在日常的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发现有些城镇、开发区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建设单位凭借其强势地位,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多发,从而引发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直接影响郊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因此,深入研讨本市郊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营造和创建一个良性的管理环境,全面推进安全质量管理的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建设工程管理部门面前一项十分重要和非常紧迫的课题。
一、建设工程管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程序管理环境方面
1、“土政策”为违法开工开启不和谐之门。
有些建设工程项目不具备国家规定开工条件,如:无建设用地、无建设规划审批手续、无施工许可证等,就擅自“先开工、后补办手续”的“土政策”。为建设工程项目不遵守、不执行建设程序管理开启了不和谐之门。
2、“不作为”为违法开工助长不和谐之风。
对违法开工工程项目,按照国家、地方颁发的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实施制止、纠正和查处。可是有的地方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此。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不作为”现象使违法开工之风不断蔓延。
3、违法开工工程项目带来了诸多不和谐后遗症
违法开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建设方工程质量意识差,建材质量劣,使得违法工程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违法工程建成后,存在结构安全、使用安全隐患,由此而引发拆除、赔偿等一系列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二)、建设市场管理环境方面
1、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不规范、不和谐现象。
有的强行压价发包、压缩合理工期;有的强行垫资、带资发包,有的强行以“霸王”条款签订合同;有的强行克扣安全生产作业环境措施费和安全施工措施费;恶意拖欠工程款等。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项目违法发包给无资质包工头承包,有的搞肢解发包。有的搞无证设计,甚至搞无图施工。
2、地方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迁就和放纵态度。
有的地方主管部门一方面为了应付政绩考核;另一方面受“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思想支配,对建设单位尤其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单位的不合法、不合理要求,甚至是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放宽政策”和一味迁就方式,不制止、不纠正。
(三)、施工现场管理环境方面
1、建设单位的违规行为给施工现场管理造成不公平、不和谐。
(1)有的建设单位随意压价直接影响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措施、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设施的投入,由此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多发。
(2)有的建设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指令施工单位抢工期,从而导致施工单位改变工程项目合理施工程序,违规缩短产品必要的养护期,给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3)有的建设单位以不正当手段低价发包工程项目,迫使施工单位使用低价劣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从而引发安全、质量事故。
2、工程监理单位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不公平、不和谐的制度性困惑。
当前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理活动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监理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监理活动客观上受建设单位支配,从而严重影响监理活动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一是有的工程监理单位,被迫以降低监理服务收费标准方式,参与恶性竞争,低价承揽监理业务。进入施工现场后,以减少监理人员配置率和到位率、或聘用不称职人员,降低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理服务标准和工作质量。形成安全监理、质量监理行为失控、失责现象,形同虚设。
二是对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工程监理单位不愿也不敢指出、制止或纠正。导致安全质量监理失控,甚至引发事故。
三是有的建设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直接干涉或干扰工程监理单位的施工现场监理活动,
3、施工单位自身安全质量管理行为失控,引发多种不合法、不和谐问题。
(1)施工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方式承包工程项目施工业务后,有的采用低价劣质材料;有的减少安全施工设施投入;有的偷工减料、野蛮施工、违章作业,引发安全质量事故。
(2)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违规行为,不指出、不抵制、不报告,逆来顺受。其结果使自身在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甚至引发安全质量事故。
(3)施工单位与“包工头”搞违法挂靠;有的施工单位出借资质违法转包和分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引发多种矛盾或纠纷,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4)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实行专业分包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特别是由于对劳务分包管理和建筑民工管理失控,引发涉及建筑民工维权的多种不和谐问题。
(5)区县建设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施工单位做强做专的能力不强。虽然区县建设项目多多,可有的施工单位难以承接到。
二、构建和谐管理环境的基本要求
为全面推进郊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科学发展,必须要大力推进构建和谐管理环境的进展,将构建和谐管理环境,提升到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认识、来实施。
为推进构建和谐管理环境科学发展,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贯彻和执行三项管理原则,实现一个管理目标。
(一)、坚持三项管理原则
1、必须坚持参与建设各方在建设环境中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原则。
构建和谐管理环境,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正确把握参与建设各方权益的切合点,使参与建设各方权益和发展得到兼顾。以有利于建设工程的参与建设各方,特别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一样,同步享受公平发展机遇;以有利于实现参与建设各方在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中,各负其责、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统筹兼顾、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目标;以有利于彻底解决建设单位强势得利、施工、监理等单位弱势受困的不和谐现象。
2、必须坚持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中负总责管理原则
构建和谐管理环境,要重点坚持建设单位对安全质量负总责的管理原则。对参与建设各方特别是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失责、失控行为,或发生的安全质量问题,都要追究建设单位的连带责任。以有利于真正落实建设单位切实承担安全质量第一责任、连带责任和风险责任的管理要求;以有利于彻底解决建设单位将自身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转嫁到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不和谐问题;以有利于防止建设单位以违法违规行为损害施工、监理等单位合法权益问题。
3、必须坚持共同推进建设和谐管理环境科学发展的管理原则
构建和谐管理环境,要坚持以建设单位为龙头,实施共同负责、共同推进、共同发展的管理原则,以有利于全面落实参与建设各方的安全质量责任和义务。
(二)、实现一个管理目标
积极营造和构建和谐管理环境,实现区县建设工程依法建设、科学建设、安全建设、文明建设、优质建设、和谐建设的管理目标。
三、构建和谐管理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区县街、镇建设业绩考核管理
1、坚持实施科学考核
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上级对街、镇建设业绩考核管理,建议进一步修订考核管理制度。其考核内容要突出坚持实施“三个同步考核”。
(1)坚持实施对当地工程项目发展速度与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方式、构建安全质量和谐环境的实际成效,同步考核。
(2)坚持实施对当地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工程项目依法建设、科学建设、安全建设、文明建设、优质建设、和谐建设的综合成效,同步考核。
(3)坚持实施对当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已取得的显著业绩,与为长期发展打基础、创条件的潜在业绩,同步考核。
2、坚持实施问责管理
通过考核,进一步强化对下列不和谐问题,实施问责管理。对情况严重的依法实施责任追究。
(1)违反建设程序管理,发生违法开工问题。
(2)违反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3)违反合同管理规定,发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建筑民工工资问题。
(4)违反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发生各类异常恶性事件。
(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区县建设单位建设行为的依法管理
必须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以有利于推进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和谐管理环境建设。建议国家、地方尽快制定《建设单位建设行为管理规范或管理规定》。对建设单位实施规范化、法治化管理。
1、基本要求
(1)对建设单位定义作出科学界定。
(2)对建设单位作出实施资质管理的具体规定。
(3)对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
(4)对不具备相应资质管理要求的建设单位,其建设工程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项目管理单位(俗称项目管理公司或代甲方),全权负责建设管理,承担建设单位的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和义务。
2、责任管理
(1)确定建设单位第一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必须承担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包括建设程序管理责任、勘察设计管理责任、建设工程发包管理责任、施工全过程管理责任、使用阶段质量管理责任。其中要特别明确建设单位必须承担安全质量事故第一责任。
(2)确定建设单位连带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必须承担参与建设各方安全质量管理的连带责任,特别要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安全质量管理失责、失控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三)、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区县街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依法管理
为着力营造和构建区县街、镇建设工程和谐管理环境,本着充分发挥街镇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属地监管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充分调动街、镇建设职能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并充分考虑街镇建设分布广而散的特点,充分考虑村镇建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尽快转变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方式,创新实施新模式和新制度。建议国家、地方尽快制定《村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规范或管理规定》。
1、基本管理构架
建议区县的村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应实行属地监管、政府监督、工程监理相结合的基本构架。
2、各方管理重点
(1)属地监管:一是街、镇建设职能管理部门,必须立足主导地位,从建设前期程序管理源头抓起,全面负责村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主控职责,承担当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属地监管责任。二是街镇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建设各方特别是建设单位,要遵守和服从建设程序管理,主动接受当地建设职能管理部门的安全质量属地监管。建设单位要对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承担第一责任。
(2)政府监督:区(县)行政建设管理部门,对街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受政府委托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一要与属地监管部门开展联动检查和指导服务;二要对已办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申报登记手续的工程项目,依法开展安全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并承担监督管理责任。
篇9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建设和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数量逐年增多,但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等种种因素影响,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不尽如人意,许多风景名胜区遭到人为破坏,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在保护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和管理现状
1、风景名胜区的界定。2006年12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对风景名胜区作出了明确界定,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风景名胜区的设立和发展状况。1982年,我国首次设立风景名胜区,30多年来先后审定公布了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截止2012年,全国共设立风景名胜区962处,总面积约19.7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6%,其中有32个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黄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同时,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73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这其中不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整合组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原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资源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享誉海内外。
3、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状况。风景名胜是独特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高度重视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1987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2006年12月1日,重新修订并颁布施行风景名胜区条例》。条例对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也明确了各级政府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从而为风景名胜区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地区是由城乡建设部门对各级风景名胜区实行归口管理,主要任务包括组织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申报和审定风景名胜区、编制和审批风景名胜区规划,制定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监督检查风景名胜区工作等等。但主管部门设置全国并不统一,统计起来多达十几个,包括建设、林业、水利、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旅游、国土等部门,这样无形中形成了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阻碍了风景名胜区的健康发展。同时,各地方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也是差异较大,既有政府派出机构管理,也有事业单位管理,还有出让经营权后的旅游资源开发机构管理。总体来看,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权责不清晰,不利于风景名胜区的科学发展。
2、区域不明。一般情况下, 设立风景名胜区后,应对景区实行打桩立界,并在明确相应的保护区域。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风景名胜区并没有打桩立界,而且对保护区域没有实行严格控制,致使乱像丛生,有的建起了民房,有的开挖山体,有的建成了农家乐,等等,不一而足,严重破坏了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形象,形成了与景区不协调的“另类风景”。
3、规划滞后和执行不力。有的地方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盲目建设景区,致使发生主题不突出、功能紊乱现象;有的地方不能维护规划权威,随意修改规划,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效果;有的地方规划监管和执行不到位,出现乱搭乱建现象,影响了景区的整体美感。
4、建设资金不足。计划经时代,风景名胜区大多是依靠各级财政投入和门票收入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如今,财政投入逐年减少,除了少数景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外,绝大部分景区只能靠自身积累实现滚动发展,加上民间资本进入景区开发建设的门槛较高、环境不优、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景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不足、速度较慢,不能够适应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5、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景区与旅游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包括连接景区的旅游道路、景区内游览通道、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都不到位,知识景区的旅游承载力大打折扣,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
6、专业人才匮乏。许多景区历史包袱较重,冗员较多,用人机制不活,同时地处边远地区,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形成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更难的局面。目前,景区正朝着企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向前进,景区的市场开拓、高效管理、人性化服务,需要大批懂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专业人才来支撑,人才队伍建设与景区跨越式发展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强风景名胜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1、更新管理理念。树立资源整合、面向市场、制度创新的全新理念,加快发展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就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旅游企业的现代和流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引导景区整合内部优质资源,推动景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面向市场,就是与快速发展的现代旅游大市场对接,探索景区市场化发展路径,推动景区进入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制度创新,就是建立健全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管理制度,推进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50年乃至100年不落后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景区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和节点的专项规划,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系统。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景区的定位,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尤其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建设及重要节点的处理,要反复论证、多方求证,力求科学合理、彰显景区特色。要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规划一经制定,就不能有人为的修改,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确保规划执行不走样。
3、理顺管理体制。首先,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具体的格局就是,由城乡建设部门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资源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一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同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赋予相关部门相应的行政职能,最好是统一由旅游部门作为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有力有序推进景区建设和发展。对于景区管理机构,应实行管办分离,通过经营权出让、企业化管理的方式,不断增强景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4、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资金投入是建设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保障。应坚持多条腿走路,尽量用市场的办法、多元化途径筹措景区建设资金。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加强景区公益类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景区建设,用旅游收入逐年偿付所投资金;积极吸纳社会捐助,成立保护风景名胜遗产基金会,引导鼓励国内外友好组织和人士为保护和建设风景名胜区捐款;设立景区旅游发展基金,从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景区建设和发展。
5、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委托专门旅游培训机构,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经营管理、市场开发和促销方面的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按照待遇留人、高薪引人的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使人才留得住、发展有空间。要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旅游的软环境,推动景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作者:黄冈市赤壁管理处中级馆员,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参考文献:
[1]庞婷.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学校 学生社团 建设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68-02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民族地区中职教育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针对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个性较强、较活跃,并具备较为广泛的爱好或者特长的特点,中职学校建立了很多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爱好或者特长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质量,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但是,要真正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需要在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工作当中下功夫。因此,中职学校要把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结合起来,以塑造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一、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质量有待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于中职学校提高社团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来说是利好的消息,但是其质量却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可分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理论学习等几个方面。其中,涉及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的社团,学生加入的积极性很高,而加入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类社团的学生则较少。除此之外,在这些门类众多的社团中,极少数社团有比较规范的章程,并且所组织的活动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更多的社团没有明确的社团M织原则,也没有规范的组织章程,这就使得其所组织的活动比较枯燥、单一,缺乏吸引力。虽然有些社团的规模大,人数多,但是这些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倾向于娱乐化,没有理论性、学术性的氛围,这对于社团高雅文化的发展和培养极为不利。另外,虽然很多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也融合了地区特色,但只是浅层次、表面化,没有抓住地区文化的内涵。
(二)社团管理不完善。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大都是本着学生自愿加入的原则招新的,因此社团本身具有宽松的特点。虽然很多社团有着比较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是平时却很难得到严格的执行。另外,学校对学生社团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学生社团的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社团没有凝聚力,成员的纪律涣散,导致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部分学生社团的管理团队自身的综合素质较低,甚至很多专业性较强的社团管理团队自身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导致社团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还有一些学生社团虽然有着良好的管理团队,但是所开展的活动功利色彩很浓。部分社团骨干为了能够给自己增加就业筹码,想法设法为自己弄个“部长”“主席”的头衔,当这些无法实现时,就开始做甩手掌柜,放弃对社团的管理工作。总体来说,当前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存在管理涣散、组织不严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社团的发展后劲不足,而这种现象对学校的德育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社团保障不到位。通过对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不少学生社团都面临活动经费短缺、指导教师不足的困境。学生社团的经费基本上都来自社员所缴纳的会费,而会费基本上都是每人 20 块钱左右,这对开展社团活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很多规模较小的学生社团,由于人数少,其活动经费尤为短缺。因此,不少学生社团都想方设法开源,不过,很多提供赞助的厂家或者企业都会把一些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渗透到社团活动中,从而使得很多社团活动都打上商业化的痕迹。另外,虽然不少中职学校都指定老师来指导社团活动,但是老师都有繁忙的工作要做,因此不少指导工作都流于形式。
二、推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社团文化建设方向。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塑造时期,很容易被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所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社团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社团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中职学校的党团委组织也应该给予学生社团以有效的帮助,切实规范学生社团活动,探索党团委组织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发挥作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能够让学生融入时代潮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需创新学生的社会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社团把握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民族地区特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指派教师帮助学生组织社团活动,这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特色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是学生社团活动顺利召开的重要保障。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首先,应该在中职学校建立在团委领导下的社团管理中心,在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其次,中职学校还需制定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手册》,对学生社团的注册、评价、运行方式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规范,对符合规范并能够有所创新的社团予以奖励。学校还需完善社团内部的竞争、考核机制,比如对那些考试经常不及格的、不遵守社团规章制度的成员应该予以劝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最后,学校还应建立社团管理负责人竞争上岗机制,并对竞争机制进行全面的规范,这样才能把那些综合素质好、品行端正的学生吸收到社团管理队伍中,这对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力度。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很多学生社团之所以发展后劲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社团缺乏资金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地引导社团开展实践活动,并给予这些活动足够的资金支持。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对社团活动进行专项经费划拨,并把其社团活动经费纳入学校的财政预算中,这样能够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专门划定学生社团的活动场所并提供必要的配套设施,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学生活动中心,从而确保学生社团活动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最后,学校的政策支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向社会筹集活动经费,而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指派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另外,为了能够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中职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的责任感,从而使教师在学生社团的建设过程中起到技术保障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社团才能朝健康、有序的道路上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和科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丰富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培养陶冶情操和品德高尚的中职学生。因此,开展有效的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和科学管理是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联杰.学生社团建设自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5(10)
[2]孙碧艳.德育视角下中职社团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亚太教育,2015(20)
[3]陈敏.关于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15)
[4]李万军.浅谈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德育专项课题”立项课题(DGW1516AST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