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数字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包含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数据、电子信息等媒介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以及光磁等非实体媒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教学资源和学习研究保存为文字、图像、视频等文件,再传送至各服务器终端。广义上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就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支撑性教育资源的总和。
2.数字化教育服务。数字化教育服务主要指的是以现代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此体系通过一定的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参考、传播以及交流等综合服务,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从巨量的教育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活动,它是一种兴起于网络时代、面向所有网络用户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3.数字化社区教育。此次研究的数字化社区教育指的是基于数字化的社区教育体系,也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学习,建设各级各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采集数字化信息等等,通过此方式满足社区内民众对学习生活的需求。这种体系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以数字化信息为教育环境,将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传播出去,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种教育模块,服务不同人群;第三,建立多功能的虚拟教育平台,实现地方和高职院校以及社区的教育,丰富居民的学习方式,为教学交流提供足够空间,分享学习成果及研究成果,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社区教育将信息技术和社区的教育模式有效结合,通过网络手段突破空间和距离上的限制,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也需要快捷便利的学习服务体系。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是难以实现全面社区教育的,必须借助新的渠道或传播载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好提供了崭新的契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问题,并且网络化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并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由此看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对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服务调研
为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进行了一次在线上的问卷调查活动,研究人员对问卷的有关指标都进行了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及可信度检验之后,根据调查结构,本次研究满足要求。此次调研以江苏某省为例,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总共3个月时间,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7份,除去无效问卷外,总共收回94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可以发现四个问题:第一,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叫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第二,虽然接受调查的各社区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教育体系,居民的需求和系统提供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第三,学习资源不能实现多元展示,只能通过计算机查看,不支持移动终端;第四,支持服务能力弱,社区教育的相关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线上线下的联系。
四、数字化社区驾驭服务体系构建
1.数字化社区教育架构的建设。该市的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级社区的教育实施组织架构,也就是由当地教育局主办、由当地社区培训学校承办、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民间学校共同参与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架构。另外还借助该市的社区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当地职校的科研及管理评价职能,在社区教育实施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了该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也就是科研引领、社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管理的三大管理模块,在每个大的模块下面又建立了四个子模块。
2.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该市按照确保传统教育服务功能并整合本土特色教育资源的目的,该市在自己的终身教育网上设立了教育咨询、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健康养生、老年大学、儿童天地以及资格认证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的课程少则数百门,多则两千多门。当地教育局和社区培训学校也分别建立起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此外当地还建立了交流中心,为社区居民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沟通渠道,方便完成好学习支持的相关服务。
3.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数字化的社区教育指的是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体现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即教育学的分离。因此,该市在及社会数字化教育资源时,也必须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教育的需求。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也加强了该市社区培训学校的统一领导以及社区教育中心校分级管理和民间学校合作的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共同维护着社区教育服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篇2
【关键词】数字化 社区教育 学习资源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迎来了春天,2016年7月8日教育部牵头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下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文,并于同年7月29日,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就文件出台背景、意义等相P情况向全社会做了说明。这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一个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对社区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文件的出台意味着社区教育工作提到国家层面,国家就社区教育工作做了全面规划,从制度层面保障了社区教育的有序开展,也把社区教育工作提到了崭新的高度,对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社区教育工作单位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坚持社区为根,特色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进程,全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各地网上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一、武进开放大学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为地方区县级开放大学,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办学方向,努力建设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中心和终身教育培训中心,依托武进区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成为武进地区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人们群众文化素养的综合服务大平台。以“营造社会学习氛围,满足百姓学习需求,满足学员学习服务”为己任,有效搭建武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大力加强学习资源建设,努力推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建设进程。
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为了实现社区教育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而编制的,为人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课程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共享和系统整合,促使整个社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方便社区教育的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不仅扩展了人们相互交流和获取知识的渠道,而且为构建新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持社区学员更加灵活学习。
二、武进开放大学推进数字化社区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大力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步伐
学校建设的课程有素质教育类、休闲娱乐类、文化修养类、现代生活类、健康养生类课程。
(二)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社区教育工作团队
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武进开放大学从14年起每年组织一系一品和社区微课比赛,整合全校师资,通过选拔、聘用、培训等多种手段,初步建立了武进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库及资源研发团队。并建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学校配备专职社区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完善相关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大批以在校大学生“小水滴志愿者”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
(三)建立学习共同体
包括学习型社团、学习圈的打造和发展,各种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协同学习形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新态势。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网络学习、移动学习以及虚拟学习社团也悄然兴起,社区教育顺势转型为社区学习,推动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梦想逐步实现。
三、武进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社区推进方法和策略
(一)通过地方媒体大力宣传
武进开放大学为了更好地宣传社区教育,扩大数字化学习的影响力,在《常州日报》和《武进日报》等地方主流媒体上,正面整幅宣传学校,宣传社区教育开展的意义、背景及取得的成效等等,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了社区教育以及数字化学习的情况。
(二)通过网络平台宣传
学校武进社区教育网站,通过社区教育板块,把社区教育活动安排及社区资源全部放在网站上,可供居民点击学习。
WJKD数字化学习社区微信公众号,由新闻公告、生活贴士、社区学习三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里分别有两小块内容,分别为:社区新闻、新闻时事,心灵鸡汤、使用信息,在线学习、联系我们。每天推送社区活动、新闻等信息,用微信这种新型的网络传播方式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通过评优评先强力推进社区教育。定期展示社区学员网络学习优秀作业成果,积极开展学员学习作品评优和“网络学习明星学员”“网络学习明星教师”评选活动。从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出发,目前可开展下列项目的评选活动:1.学员学习优秀作业;2.优秀博客、日志、帖子或学习主页;3.优秀学习资源,学员积累的具有一定学习推广价值的资料;4.优秀图片(拍客),主要是学员书法、摄影、美术、健身、文艺以及参加社区各类公益活动的图片展示;5.优秀视频,展示学员在文艺、体育、卫生、保健、生活百科以及其他职业技能操作,才艺展示等方面的自创短片和各类有分享价值的自拍视频;6.网络学习明星学员;7.网络学习明星家庭、明星社区和明星企业;8.网络学习明星教师,对从事网络社区教育成绩突出的管理员、辅导员和技术人员等助学人员,提供评优评先的机制和舞台。
地方开放大学参与社区教育,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网络体系和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开放大学对社区教育的参与服务与融合,必将使现代远程教育的思想理念,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深入影响到社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实现“社区教育的远程化”和“远程教育的社会化”,促进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珠龙.学习型社会中数字化学习的区域实践[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7(02):1-5.
[2] 刘维俭.推进社区教育的若干对策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5):39-42.
篇3
关键词:医院;数字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Hospital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Zhang Lili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the hospital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urgent development needs and inevitable trend for medical management.In this article,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ization hospital construction in fu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n the hospital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in China,in order to provide practic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KeyWords:Hospital;Digitalization;Trend
在人类社会全面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医院数字化建设无疑是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运行高效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医疗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医院数字化建设就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集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应用于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从而进一步优化医院的日常管理,就医流程,诊疗活动等,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服务。
一、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现状
我国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级医院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如挂号、收费、物资管理系统、医院办公系统(OA)、电子病历(EP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系统、护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生工作站、临床试验检查报告系统、临床用药咨询与控制、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等等。这些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工作平台。与此同时,我国基层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也在加速发展中。
虽然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医院信息系统相比,在人性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国内医院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够。多数医院侧重于硬件方面建设,认为上了计算机软件就等于建成了数字化医院,而忽视人、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相互配合和补充,直接导致了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应用质量偏低。
(二)信息标准化程度低。虽然国内许多大中型医院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医院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软件标准不统一,在医学信息表达、医院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模式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各种申请单、检查单、报告单,从格式到项目很少有医院是一致的,患者在各个医院之间的就诊信息不能互认。这给医院间的信息汇总、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为患者就诊带来了额外支出。
(三)医院信息系统深度不够。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信息系统都能提供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查询等系统,但临床知识库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还比较弱,医院的各种医疗信息、药品信息、医疗质量信息等无法及时提供给医院管理层。
(四)医院信息系统设计缺少对患者的服务意识。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往往是从管理角度或医护人员角度出发,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医院科室布局、工作流程、信息流程不是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就医,结果造成患者楼上楼下的跑,缺少人性化设计。
(五)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集成度不够。有些医院对数字化建设也比较重视,购买了不少价格昂贵的设备,但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融合和集成,造成各个系统各自运行,医院内部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利用,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我国新一轮医改的实施、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竞争的加剧,我国医疗机构正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如医疗服务提供方市场变得原来越复杂;新医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医疗技术和手段不断出现;医院社区化、区域化进程加速等。针对我国医疗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面临的形式,展望医院数字化建设将呈现出如下趋势:
(一)信息系统设计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实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最终目标。因此,数字化建设最终是为患者服务的,只有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帮助解决患者及业务人员的实际问题,系统才有生命力。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将是未来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二)信息标准将趋于统一。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已经认识到,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医院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内医院医疗信息实现标准化,甚至会与国外标准趋于统一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现阶段,已被国际上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主要有:医院电子信息交换标准HL7、医学数字化影像和通讯标准DICOM、国际疾病及健康相关问题统计分类ICD-10、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UMLS、人类与兽医学系统学术语等。与此同时,中国卫生部也正在加快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以保证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
(三)医院数字化涵盖的范围将扩大。从国外发达国家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目前仍处在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信息系统涉及的领域只局限在临床和日常管理,没有覆盖患者诊前、诊后服务、区域协同医疗,以及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等环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有病之后就医,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未病先治”上。因此,社会对医院的要求除了要承担治疗的职责之外,还要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最终建成能同时为管理者、医务人员、患者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决策、诊疗、教学、科研、医前、医中、医后等全程服务的信息系统。
(四)智能化决策系统将迅速发展。智能化决策系统是通过对医院业务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分析,将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使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更有利的决策。信息时代,医院的生存环境不稳定性增强,管理者需要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所以,未来单纯的存储信息的系统必将被智能化的决策系统所取代。
(五)区域卫生信息化将逐步形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使一定区域内各种卫生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存储和共享。长期以来,我国的各大医院由于受到体制、人才和观念等影响,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都单独建网,在资源共享方面常常遇到问题,即使是同一家医院,各种信息系统也会出现彼此不兼容的现象。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国家明确提出“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关卫生服务体系”,并相继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文件,将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列为首要任务之一,为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迈向“共享”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以全网络(多系统网络联通)、全方位(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诸方面)、全关联(连接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等)为特征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体系必将形成。
三、结语
医院数字化建设为医院的管理模式、方法、手段和观念带来了重大变革,它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如果建设不成功也有可能成为医院发展的枷锁。因此,医院管理者要洞察医院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目标和计划,为医院提升竞争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2]李迎新.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商业智能系统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6:117
[3]汪鹏,李刚荣.新医改环境下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考与展望[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0-12
[4]曲保丽,汪火明.数字化环境下医院信息中心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4:21-24
[5]张古英,郑清芬,董凤岐.建设数字化医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临床合理用药,2010,9:139
篇4
关键词 数字化 学习社区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Mudu Town
ZHOU Xiaorong
(Adult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 of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205101)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Mudu Town, then pointed out four keys, they are platform, resourse, learning method and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digital;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木渎镇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项目于2010年4月启动,学习平台于同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经过一年的建设,平台已有注册学员85000多人,在线课程542门,学习点击率达52万人次。2010年该项目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苏州市社区教育精品实验项目,吴中区十佳新人新事之一,被新华日报誉为“全国首家乡镇级市民终身学习网”。
一年来,木渎镇的数字化学习确实有了飞跃的发展,但如何让木渎镇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能够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笔者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1 一体化的学习平台是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在整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中,重中之重是平台建设,因为平台是社区居民的数字化学习的载体。如何从传统的面授型社区教育向多元化的网络数字化教育模式转变,需要一个易于接触并能让社区居民逐步适应、逐步接受的新型载体,这就是学习平台的作用。而如何吸引居民,让居民从学习体验到产生兴趣,进而经常性持续性地学习,直至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平台在其中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体化的学习平台是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笔者认为一个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并能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平台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友好、人性、便捷、高速的特征。学习平台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平台的界面设计必须友好,人性化,操作便捷,不能搞得很复杂,很专业,要始终坚持大众化的特点,面向各个阶层的用户。另外网站的出口带宽必须保证,让用户能够高速的浏览、学习、测试,这是作为是学习平台的基本保证。
(2)具有学习、考试、交流、管理、服务一体的特征。学习平台除了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功能外,还应有考试中心、交流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等功能。社区居民可以非常直观方便的选择、播放课程,学完课程后,可以直接进行作业、笔记、发表评论、交流、完成考试等。并且后台具有学员学习档案管理功能,能清楚地统计学员及社区的学分、学币、学时等情况。此外还应具有学习积分的娱乐功能。
(3)具有立体式的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的特征。各社区通过学习平台“社区场地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培训场地预约和台帐记录等,可通过“社区志愿者交流中心”,将社区志愿者、文化名人、离退休专家、社区单位的名厨、艺人等,与在线学习平台的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立体性的教学信息交流网络,实现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之间,志愿者之间的多边互动,从而构建融学习、考试、管理、交流于一体地综合性、立体式网络学习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2 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是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是推进数字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笔者认为在“如何选择、开发、整合课程?如何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问题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即按照数字化学习的教育教学目标和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把选择数字化学习课程的内容,作为建立资源库选择的基本条件。
(2)遵循“适用有用”的原则。即要从社区居民的需求与其实际水平、能力出发,选择、开发、整合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课程。要把适用性、有效性作为建立资源库的根本原则,不能盲目地求多、求全、求高,不能把“海量”作为衡量资源库的惟一标准。
(3)遵循“本土文化”的原则。即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这是建设数字化学习课程的基本策略。平台应在广泛收集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居民的兴趣整合、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课程,同时努(下转第43页)(上接第24页)力营造学习课程本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给予社区居民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可持续有效的支持。
3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化,数字化学习平台因“学习培训自主化、课程供给超市化、学习时间弹性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培训成本最低化”等优势深受居民的欢迎,特别是其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更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因此,积极推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1)以“市民学习卡”为抓手进行自主学习。平台开通之后,即向社区居民分发了数万张的木渎镇“市民学习卡”,有上网条件的且有上网技能的居民,即可根据“市民学习卡”上的信息,直接登录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不受学习内容、方法、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不依赖他人而独立开展,没有任何直接的外来干预和压力,独立性、自主性较强。
(2)以“市民学校”为阵地进行集中学习。社区居民更喜欢集中在社区的市民学校里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一起学习和交流,他们更喜欢在这样热闹的氛围里进行学习。另外,他们中的部分因为年龄和工作的原因,对计算机操作和网上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在市民学校课堂式的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里正好弥补了这一欠缺。
(3)以“学习论坛”为平台进行交互学习。居民通过“学习论坛”交互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网上学习单向性、缺乏互动的弊端,是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课程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版主和学员都可以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学习心得、学习成效等都可进行上传和,具有较好的互动性、交流性和时效性。
4 完善的服务体系是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让社区居民能长期持续地进行数字化学习,那么构建完善的平台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服务体系起到了为整个数字化学习过程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拥有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1)提供扎实的平台支持服务。平台支持服务指的是平台的综合支持,包括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优质的课程资源、完整的学习过程、客观的测试分析、无差错的网络运行等。
(2)提供实时的互动支持服务。互动支持指的是社区居民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问题,即可通过在线QQ客服、客服电话等形式实时地与平台客服或者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互,第一时间解决学习过程的所碰到的问题,真正地做到网络学习过程的无障碍。
(3)提供贴心的技术支持服务。技术服务指的是能够实地现场提供解决居民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譬如硬件的使用指导、软件环境的维护、网络安全问题等等,旨在帮助居民克服数字化学习障碍、充分运用好数字化设施,使得数字化学习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总之,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它的可持续性发展课题更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认识。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完善木渎镇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使其能够科学地、可持续性发展,真正充分体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理念,创造“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建立学习型木渎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采油作业区; 数字化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TE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66-02
数字化建设就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从而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和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其过程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他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作为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作业区―-井区―-班站式管理,推行作业区(联合站)―-增压点(注水站)―-井组(岗位)新型劳动组织模式,逐步撤销井区,实行作业区―-班站式转变,减少管理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统一管理流程,实现管理高效率。
一、采油作业区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与目的
1.在井场实施数字化建设方面,以确保井场各生产设施正常生产运行为重点,达到了井场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电子巡井、危害识别、风险预警、油井工况智能诊断的目的,见图1。
2.在接转站、增压点实施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以确保站场平稳安全生产为重点,主要实现站内生产流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各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井站集输管网的智能预警报警等功能,见图2。
3.联合站数字化将建设
在联合站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六大功能,既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报表自动生成、参数报警、自动控制、上游站点远程传输等功能,见图3。
二、采油作业区数字化建设的特点
1.减少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结构方式
运用数字化管理,将原来人工24小时值守的井场、增压点变为无人值守井场,将原来人工巡回检查、抄录数据变为电子巡检,报表自动生成,视频监控、巡查预警,电子监控执勤网络对站内流程实施全方位监控,人工巡检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的主动方式减少了看护设施和用工人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实现新型劳动组织架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2.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过去,要掌握气井的生产况、巡井及开关井等情况,都需人工完成,现在,通过数字化建设,气井的套压、油压、流量、温度等数据均实现了自动化传输,巡井频率达到了人工巡井的上百倍,自动开关井,时间不超过几十秒,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大井组―增压点―联合站”为例:以油气混输工艺为基础,采用增压点串接,干线汇集的树枝状、多插入点的泵到泵密闭输油工艺,增压点直接输至联合站的一级半布站模式,达到取消常规二级布站模式中接转站的目的。可减少骨架场站10%,降低综合建设成本5%,也为降低数字化油田建设费用创造了有力条件,见图4。
3.降低运行成本,实现管理高效化
降低开发成本、优化地面建设是油田建设的主题。作业区根据实地特点,因地制宜编制、优化布钻方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特点,首先是针对增压点油气混输的实际,对无人操作变频连续输油功能的参数进行优化,彻底避免了溢罐、空抽、电机发热等问题,减少了站间输油管线结腊、冻堵等事故发生,其次是针对作业区传统工艺进行了优化,降低了投资费用,简化了流程,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
三、采油作业区实施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管理意识淡薄
在老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站点已实现了生产参数自动录取,工艺流程已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有员工认为:作业区分布较散,沟壑纵横,地理条件复杂,在深山沟卯实施数字化建设,可行性小,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员工认为:既然数字化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井控、自动化数据生成,可以将一切交给数字化机器设备,对井区的管理产生了松懈、依赖的思想。
2.安于现状,缺乏风险意识
有了数字化,工作放心化。员工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却没有意识到:数字化管理,由于受系统本身的限制,对井区的管理无法做到“万能”,如判断油藏储油状态仍需要人工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加以分析、研究来确定,并提出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改进方向。如发现油管泄漏点,就需要焊工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及时焊接泄漏点,确保生产安全;如遇不法分子钻孔偷油,仍需出动警员现场制止盗油事件的发生。要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既要做到维护设备的安全性又要保证作业区的安全生产。
3.缺少数字化设备维护专业队伍
由于数字化设备的抗雷电能力差、设备恢复周期长、日常维护难度大,这就需要一支专业队伍对数字化设备进行及时诊断、维护,及时、快速处理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遇到雷击、断电、病毒侵扰、泄漏等各种突况,如果现场缺少专业人员及时修理,就会造成工作和数据录取延误,影响生产进度。
4.老油田数字化建设费用高
由于老油田地面工艺系统点多面广,部分传统的工艺模式难以实现无人职守、自动化、智能化等操作,对原油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能达到增效的目标,如针对伴生气匮乏井组加温、井组凝析油回收和井口投加化学药品等三项问题,都需要人工通过定时添加燃煤、定时排放、定时投加化学药品完成。
四、采油作业区实施数字化建设对策
1.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为了适应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需要,首先要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推行数字化建设是建设大油气田的必然趋势,作业区要科学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前端信息控制的集成,不仅意味着采油作业区生产组织模式由过去的日常生产向重技术管理转变,更意味着对生产管理者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素质的更高要求,因此,培训部门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从数字化基础理论、运用操作到故障排除等方面,分层次、分岗位对作业区员工进行全覆盖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才能正确使用数字化设备进行管理,以达到管理层、操作层都能够在数字化油田生产、管理、分析、决策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2.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促进管理上水平
采油作业区应以“扬弃”的姿态,既要认真吸取传统管理模式的经验又要积极适应数字化管理。一是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对工艺流程、生产设施简化优化,降低建设投资、减少管理流程,不追求单台设备的高水平,以系统的最佳匹配为标准,对站场关键设备进行分析、优化。二是要坚持低成本发展思路,精干作业区,取消井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厂、区、站(增压点)三级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在数字化监控下,对站内流程全方位监控,对设备进行科学维护,确保第一时间对工艺问题进行处理,全面提升作业区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3.持续改进,推进数字化建设天天向上
虽然数字化应用实现了井站数据实时采集、电子巡井、危害预警、智能诊断,远程控制等,数字化井场、数字化油井、注水阀组、水井、自动投球装置多台,给员工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作业区要发展,仍需要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首先在数字化油田建设过程中,地面工艺系统是油田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对象,为了有效的推进数字化油田建设,需对传统工艺实施优化;其次是将数字化油田地面工艺模式标准化、系列化,以便更好的促进数字化油田建设;再次是组织技术人员针对目前不能完全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老油田,实施技术攻关,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诸如:井组凝析油回收、伴生气匮乏井组加温等问题,促进数字化建设与管理上水平。
结束语
在“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生产格局下,“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一个有机整体,数字化管理按生产流程进行设置,以“井站一体”划分基本生产管理单元的新型劳动组织架构,运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武装新型石油工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实现采油作业区整体化管理和科学跨越式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何生厚,毛锋.数字油田的理论、设计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旅游景区;数字化;西江千户苗寨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旅游行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对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的需求十分的强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技术的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工业发展方面,在旅游景区与世界遗产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好的成绩。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到,旅游开始朝着文化性与生态性发展,旅游的动机和要求开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数字化景区的建设产生了。
一、数字化旅游景区的含义
数字化旅游景区主要是分为两类:第一,把数值化理解为信息化,认为数字化的景区等同于信息化的景区,都是一个可视的技术系统、第二,把数字化景区理解为综合的3S技术,为景区的规划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服务的技术系统。从这两种对数字化景区的描述上来看第一类是重视从内部反映出景区的一个全部面貌,第二种更侧重于景区外在的面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实现对旅游景区的信息化。从这两种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把数字化的景区解释为,数字化的景区就是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对旅游景区内的资源的分配,再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旅游景区的规划提供决策的景区综合的信息系统,它主要是包括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经营的数字化以及整个旅游产业的网络化。
二、我国数字化风景区的建设
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的保护最先开始于北京故宫和甘肃的敦煌。2002年我国的国家级的风景区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试点,这是我国今天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大部分的风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试点都已经建成了深林防火和集游客安全以及资源保护等的综合性的视频监控系统,达到了对主要景区和景点里的游人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作为全国的第一批国家5A级的风景区,黄果树景区在近几年的发展是巨大的,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黄果树景区的数字化的建设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三、西江千户苗寨数字化建设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约有1300户人家,其中99.5%的人口是苗族,故称为“千户苗寨”。2005年11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40.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52亿元。西江的原生态苗族风情、苗族芦笙、苗族银饰、苗族刺绣、苗族蜡染、高山茶叶等都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西江的苗族鼓藏节、苗年等各种民族节日也吸引着众多游客。
以下是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为例,对游客数字化平台进行设计。
(一)景区电子票务系统
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把景区票务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式人工售票变成了精细化动态管理,实现售票电子化,同时使得游客数量统计变得更加及时准确,预测景区的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景区虚拟现实系统
景区虚拟现实系统是构建景区的三维虚拟环境,真实地模拟景区的事物和环境。用户投入到这种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亲自操作实践,与虚拟的环境进行交互。
(三)旅游信息新闻系统
面向游客提供各条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旅游节目、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新闻公告服务。
(四)景区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景区电子商务平台,聚集景区及周边的附属资源,实现景区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方面的预定和销售。
四、数字化景区应用集成的构造
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是需要集成一个统一的平台的,它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景区应用集成在构造的规划上要遵循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在应用层与操作层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应用集成平台是要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应用层的访问接口是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应用的中间件,就是支撑整个应用的所有的应用服务器。第二,协调工具的中间件,就是支持主流的标准的规范的消息中间件,也是数据交换的中间件。第三,应用层的访问接口是一个开放的工具集合,可以提高数据交换和共享等功能。
根据景区应用集成系统的整合,考虑系统建设是要分阶段进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可以创建单独的服务,再把业务功能集成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中,最后则是集中到转换业务的模型中,以此来适应需求变化的模型。在建筑模型的初期,可以先定义为业务模型,再创建出一组具体的服务,这组服务可以与通用的接口一起用,在布置的阶段,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创建的服务把它们放在一个可执行的环境当中,在使用阶段的时候再根据软件的模型来配置安装合适应用程序,最后的管理阶段是十分长期的一个过程。这样由小到的大逐渐在业务中进行整合,形成整个景区的IT转型,最终实现需要应变的景区内的应用集成。
五、结束语
数字化景区建设中应用集成技术能否实现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也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景区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就是把景区内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联系,最后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景区内的工作效率,加速研究出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应用系统,来支持景区内的服务管理。而贵州的黄果树建立的数字化的景区建设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统的集成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不清楚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受到的信息十分的笼统处理起来即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
参考文献:
[1]胡伟.虚拟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概述[J].系统仿真学报,2003(01):315-320.
篇7
[关键词]PLC;编码器;MCGS;闸门控制;工业以太网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08-02
1 工程背景
屈家店枢纽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屈家店东北,由永定新河节制闸、北运河节制闸、新引河进洪闸组成,是控制永定河、北运河洪水泄入海河,确保天津市区安全的国家一级水利工程[1]。其中,永定新河进洪闸工作闸门11孔,墩厚1.2m,闸孔总宽119.8m。机架桥面上设轻型启闭机房,闸室上游布置工作门及上下游检修槽,闸墩和检修桥面高程8.9m。下游为净宽7.0m的交通桥,高程8.2m。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屈家店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落后,智能化水平较低,信息不能快速集成,已不能满足城市水利发展的需要[2]。因此,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一套新的闸门监视控制系统在国家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闸门自动化工程设计起点较高,从系统网络架构到控制器选择、传感器设计制造要坚持高可靠性、稳定性原则。
2 闸门监控系统网络架构
屈家店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由11孔闸门的现地控制单元(LCU―Local Control Unit)组成。采用全网络化数字化的工业以太网总线架构。11孔闸门的开度由自已设计的采用格雷码编码方案的绝对值型编码器采集,经由现地闸门开度仪转换成RS485数字信号送至现地控制单元PLC(Schneider Twido TWDLCAE40DRF)带有以太网接口。最后由11个工业交换机互联成网,并与监控室的交换机互联,进一步与闸管处的计算机连接,构成一体化的工业以太网络总线控制架构。这种架构稳定、可靠、高效;是目前现场总线结构的最高形式。北京昆仑通态的MCGS 10.2英寸触摸屏(TPC1061Ti)也带有以太网RJ45接口,网络组态简单,效率较高,人机交互更加友好。
3 硬件设计
3.1 PLC控制系统电气驱动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要完成两部分的设计:其一、手动控制电气原理图设计;其二、自动控制原理图设计[3]。手动控制由LCU柜上的控制按钮控制,自动控制由Schneider Twido PLC控制。被控对象为交流电机,其安装与规格不在此设计范围之内,在此主要考虑控制电路对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实现。包括闸门控制回路与信号指示回路。闸门控制回路包括上升、下降的手动与自动控制。两电路互锁,以保证系统安全。KM11、KM12为交流接触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SGP11、SGP12为上限位与下限位机械开关,避免系统极限故障。SA1为系统权限开关,控制面板上的4个位置分别代表“切除”、“现地”、“控制室”、“管理处”4个状态。权限开关打到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控制权限。
信号回路用于闸门的状态监视。当闸门处于上升、下降、停止等状态时,对应的指示灯点亮。
3.2 绝对值型编码器设计
合理精度的编码器是闸门开度测量的基础。本项目设计的编码器采用绝对值方案,即编码器具有掉电参数记忆功能[4]。另外,编码采用格雷码,相邻码位之间仅一位数字不同,误码率大大降低,倍数越多,效果越明显。编码器采用19线,第1~15线为有效数据位,第19线为公共端。采用19芯航空连接至开度仪表。
码制转换流程:
(1)将低位L8~L1转换为二进制B8~B1(产生低位二进制码)。
方法:二进制码的最高位等于格雷码的最高位,二进制码的其余位等于高位二进制码与本格雷码按位进行异或逻辑运算。
(2)将高位H7~H1转换为二进制B7/~B1/(产生高位二进制码)。
方法同(1)。
(3)把二进制B7/~B1/与与由L8产生的7位二进制码(当L8=0时,7位二进制码为000 0000,当L8=1时,7位二进制码为111 1111)进行二进制相加运算,结果表示B15~B9,去掉最末位B9,产生高位二进制B15~B10。
(4)把高位二进制B15~B10.与低位二进制B8~B1拼接组成码制转换结果的14位二进制数字量B15~B10 B8~B1。
测试案例:
在原码显示时,19芯插头各脚信号对应数据显示值:
第1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1;第2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3;第3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7;第4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15;第5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31;第6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63;第7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127;第8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16383;第9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0;第10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256;第11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768;第12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1972;第13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3840;第14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7936;第15根数据线与公共点短接输出为16128。
4 MCGS监视软件设计
4.1 界面设计
现场11个LCU(Local Control Unit)通过西门子工业交换机与位于监控室内的上位监控主机连接。实现高效数据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 Data Access)是闸门控制与水情测报的关键。基于此,要求开发出既能实时监控系统运行,又便于快速开发及系统后续升级维护的监控软件是必须的,而MCGS组态软件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采用MCGS设计的软件主界面如图2所示。每孔闸门的状态信息可以实时监测显示,形象而直观,触摸屏与上位机采用一致的设计风格,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友善的人机界面改善了自动化的操控性能。控制界面的设计与此类同。
根据系统要求,需要完成水情信息记录,闸门动作记录,网络数据传输入库管理,报表打印与记录。而MCGS组态软件的策略设计是实现系统高效与实时信息处理的关键。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是有效管理数据的保证。论文重点从这两点来论述策略的实现。
4.2 MCGS数据处理策略
高效的MCGS数据处理策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运行,是监控软件系统设计的关键[5]。本设计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变量,系统运行时数据处理策略。
4.2.1 数据库变量的建立
建立的数据库为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该数据库简单而易于维护[6]。表1给出了MCGS实时数据库数据表格变量,工程有效变量17个,包括操作权限、电机状态、过载、远方、闸门状态等;其余变量如data、test等为调试用的中间变量。由于每孔LCU电气设计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变量设计也完全一样。
4.2.2 数据库变量与PLC变量的通道连接
要完成PLC开度与水情信息的采集或上位监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下达,必须要编写驱动程序。由于驱动程序可以采用MCGS自带的设备驱动,所以,只要完成数据库实时变量与PLC变量的通道连接工作即可。
打开MCGS设备驱动工具箱,将“通用TCP/IP父设备”选进工具箱,然后设置通信参数,最小采集周期默认值为1000ms,可以调整该参数,但不能太小,否则系统响应速度跟不上,一般不能低于100ms。网络类型要选择:TCP。本机IP地址指的是触摸屏或上位监控计算机的IP地址,远方地址指的是所连接的PLC的IP地址。只有正确设备才能保证连接无误。
然后,将“标准Modbus通信子设备”选进工具箱,并置于“通用TCP/IP父设备”之下。然后设置参数,并完成通道连接。如“手动”对应PLC内部的开关量地址%M0,“现地”对应PLC内部的开关量地址%M1,即MCGS数据库中的实际地址编号为PLC中M区位地址编号加1。100XX表示只读开关量,000XX表示读写开关量,3DF00XX表示只读模拟量,4DF00XX表示读写模拟量。
4.2.3 实时数据处理策略
水文数据日报表,水文数据月报表,闸门动作报表等信息获取,必须通过编写策略来实现。图4给出了本工程设计的5类策略,属于MCGS循环策略,周而复始的执行策略行。策略循环时间可任意设置,如设置成500ms,则每500ms执行一次策略行。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5 结语
屈家店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了全新的工业以太网络架构,高性能的法国Schneider Twido PLC,在MCGS组态软件开发的监控软件上实现了实时水文数据采集与闸门升降控制,完成了信息的网络传输,报警报表。现在系统已顺利完成调试,投入运用以来,稳定,可靠,实时性能均有突出表现,对闸门控制与信息处理自动化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浩霖.永定新河综合治理工程(屈家店闸下至大张庄闸段)施工组织设计思路简述[J].内蒙古水利,2015,02:35-36.
[2] 李洪蕊,郭建琦,高诚.屈家店枢纽北运河节制闸安全鉴定分析[J].陕西水利,2015,02:45-47.
[3] 张松涛.屈家店枢纽自动监控系统应用浅析[J].海河水利,2005,01:46-47.
[4] 杜岗,姜伟,于红.屈家店水利枢纽综合测量系统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24-27.
篇8
[关键词] 无线传输; 3G技术; 视频采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35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67- 01
1 前 言
油田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油田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要在很短时间内给每个井站、增压点都铺设光缆,增加工作人员值守,这些投入无疑是巨大的,而且还需要很好的后期服务与之配套。如果能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则是最好的结果。考虑无线网络的应用便成了首选。[1]
2 主要创新点
(1) 数据采集:油田基本采油单元是由多口油井、计量站以及其他分散设施组成,整个采油厂各种设施的工作状态与采出油品的数据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的稳定必与原油质量。目前油田由工作人员每日定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测量、统计采油数据,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利用3G网络将数据上报服务器,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各个设备运行数据,从而确保油井的安全运转。此外,通过该技术还可实现油田电力远程无线抄表、油田热注炉数据监控等应用。
(2) 油田无线视频监控:通过互联网络平台为授权用户提供直观、快捷、高效、稳定的井场实时视频图像跟踪服务。做到现场与基地的“零距离”调度指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快速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要求,有效减少跑现场次数,更加安全、高效地实施采油作业。
(3) 3G应用:油田油气井站使用3G技术实际上是利用3G信道无线和宽带的特性,抛弃了其漫游的特性。带宽使用上则利用了上下行带宽的不对称性,只占用相对宽松富裕的上传带宽资源,不会对紧张的下载带宽资源造成太大压力。[2]
3 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在一个井场环境下,需要采集的数据如下:
(1) 上传量:油水井场——井场视频上传 + 功能测量上传 + 抽油机信号上传 + 加药机信号上传 + 投球信号上传 + 电量上传 + 其他 = 600 kb,每个井场保证1 Mb更好。天然气井场——井场视频上传 + 流量测量上传+紧急截断阀信号上传 + 套管压力信号上传 + 其他 = 256 kb,每个井场能保证600 kb更好。
(2) 下传量:油水井场——抽油机控制信号 + 加药机控制信号 + 投球控制信号 + 其他 = 可忽略。天然气井场——紧急截断阀控制信号 + 其他 = 可忽略。
(3) 数据上传间隔:一般5~10分钟一次。
4 实验平台搭建
选择的设备有EVDO无线路由器、单路视频服务器、工业摄像机以及监控终端PC各一台[3]。3G网络环境为中国电信的CDMA 2000网络。
选择现场生产地作为测试点,结果显示单个传输画面有明显的时延抖动现象,并且与信号接收地距离信号源远近、有无障碍物遮挡则有明显的联系。上行速率基本达到250 kb/s,下行速率达到900 kb/s,传输速率不能满足画面顺畅传输的要求。
通过使用ping命令找到运营商的无线基站到数据上传路由器间的延迟非常高,运营商在上行空间上控制得都很小,大概在250 kb/s。保证视频正常展示,上传速率最好要达到600 kb/s左右,故需要扩容传输带宽[4]。
5 性能优化
通过对发射系统设备的优化,将CDMA 2000的网络带宽上行提到最高,使用CDMA 2000 3G无线网络分析软件对网络带宽做数据统计。下行RLP层吞吐率最高速率为1 783.71 kbps,平均值为1 193.67 kbps,速率较快。上行RLP层吞吐率最高速率为951.2 kbps,平均值为734.31 kbps,速率较快。此数据基本满足我们对井厂视频、数据上传的需求,但只能保证一路视频的实时上传。
6 3G网络应用评价
无线带宽资源毕竟有限,要通过优化技术和设备配置缓解3G带宽相对紧张的局面,有两种思路:一是考虑到井场数据上传间隔为5~10分钟一次,每次占用的时间仅几秒,可利用这一点,对某一个站所辖井场数据采用轮回占线发送的方式;井场视频可采取文件导入技术,进行画面切换,提高现有带宽的有效利用率。二是采用3G + GPRS技术,由3G负责画面传输,由GPRS负责数据回传,各负其责,提高信息上传的保证率[5]。
综上所述,3G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是毋庸置疑的,它大大削减了不必要的成本消耗,无形中也提高了工作效益。但要想使3G技术和油田生产达到完美融合,一方面要利用好它灵活的组网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自身的一些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油田建设服务[6]。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顺. 浅谈3G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前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2] 陈飞. 基于3G网络的无线视频监控终端[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3]陈艳,陈伟.基于CDMA 1X的工业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4).
[4] 孙海明. 基于CDMA 1X视频监控终端的设计[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大数据;民族地区;生态文化;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21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适应、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进而影响到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方式。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文化的内化形态和表现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民族地区在历史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未能与外部社会保持相对一致的发展速度,客观上为当地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创造了条件,也为深入探究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形态奠定了基础。
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资料建设提出的要求
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来,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了一批适合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的文化项目,力求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名片,为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动力。这一政策的出台可以追溯至1985年前后,我国从世界经济论坛引入“关于竞争能力的报告”之后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思维策略的一些认识。鄂西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开发面临诸多挑战,要想令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所改观,就必须引进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符合时展潮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王秉安先生指出:“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其所处的大区域中与同类区域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随着学术界就区域竞争力的研究逐步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该地区具有而其他地区不可模仿和学习的能力或素质。”就鄂西地区来说,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是当地最为鲜明和突出的两大优势资源,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共同孕育了自然景观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旅游已不停留在游山玩水这样一种感官愉悦的观光旅游层次上,日益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高品位审美文化活动。旅游开发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与经济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文化过程,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而文化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并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从而使文化因素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理所应当在这样一个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最大的信息库,既可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又可兼顾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生态文化旅游”这一重要兴州战略的指引下,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作为一所地处恩施州首府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这一兴州战略,如何确定本馆的特色馆藏,如何建设富有本馆特色的信息库,如何实现特色馆藏的长期保存,并探寻本馆特色馆藏的建设与本校特色学科建设及本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实现以特色馆藏促特色文化建设,以特色馆藏促旅游产品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显得日益紧迫且意义重大。课题组将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馆藏的建设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为题展开研究,期望能为本馆的馆藏建设指引方向,为同在圈内的图书馆提供借鉴,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帮助。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及其主要读者群的需要,在收藏文献资料过程中有意识选择并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的馆藏体系。加快特色文献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也明确提出了应“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判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因此,图书馆要保持活力,保持竞争性,就要建设具有权威性、地域性、代表性和个性鲜明的特色馆藏,并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目标。这一点已成为图书馆人的共识,国内外均有较多文献作了论述。
对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的关注,与我国学术界从西方引入“生态文化”的理念有着直接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西方生态理论引入到学术讨论和问题研究中,孕育了“生态文化”的新概念,“并从两种学术理路对之作阐释,一种是将生态文化视为一种人类应当采取的新的文化形态,另一种则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将生态文化视为一个历史范畴或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生态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生态环境交往的漫漫历程中,以特有的生态观、文化观和宇宙观为指导,以调适生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落脚点和归宿而形成的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生态文化既有显著的区别,又有深刻的联系。”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民族高校更应在当地的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2 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定位
我国对旅游特色馆藏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特色馆藏的作用与价值、分类与特点及收藏范围、开发与利用及数字化研究等方面,主要研究人员有钟琼、尹美菊、温颖欣、魏伟等。作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之一的旅游特色馆藏建设的研究,有利于拓展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新领域,有利于丰富图书馆馆藏理论体系。旅游特色馆藏及其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有利于加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并提高学科发展水平。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背景来研究圈内旅游特色馆藏建设的文献尚不多见,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将是未来湖北省支持湖北西部发展的一项重要的中长期战略。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多年来扎根于西部民族地区,形成以土家族资料收集、整理和民族地方志撰写为主要特征的馆藏储备形态,先后成立了“土家族研究网”、武陵地区民族研究特色数据网和本校硕士学位等文献资源储备体系。土家族研究网以湖北民族研究所、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料室为依托,主要为土家族研究学者和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检索和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开设有土家族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研究动态、文物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与图片资料等栏目。土家族研究网希望最大限度收集土家族研究中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图片和音像资料、学术著作、论文和调查报告、民族地方志、民族地方概况、政协文史资料、党史资料、考古发掘资料、民间文艺资料及实物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力图建设成土家族研究的资源数据中心。在众多的土家族文献资源中,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储备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土家族织锦,为传播和研究土家族织锦独具的抽象构图特征提供了实物资料。“土家族织锦与黎族织锦、傣族织锦、苗族织锦并称全国‘四大民族名锦’。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土家织锦就己经作为贡品进宫。土家族织锦在土家语中叫‘西兰卡普’,用汉语释义,‘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花铺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西兰卡普”的制作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还建设有“武陵地区民族研究特色数据网”,该数据库以湖北民族学院民族文献资源、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相关馆员和学者群为依托,全面系统地收集、挖掘、整理、保存和传播武陵地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构建武陵地区民族研究文献数据库、非遗文物及民俗风情多媒体数据库、学者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以现代化手段保护和传承武陵地区特色文献,全面展示武陵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医药、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各领域的研究特色和学术积累,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及中医学等学科的本土化研究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平台。同时,湖北民院图书馆与州内各县市公共图书信息机构在旅游特色馆藏文献建设方面的共享协作机制研究,还针对州内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馆藏文献的整合开发及信息化建设与利用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正在形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馆藏文献的建设与本校旅游管理学科及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互促关系研究。
3 民族院校资源建设与“生态文化”发展的统一
作为地方民族类院校,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起文化保存、开发和利用的社会职能。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以土家族文献资料电子化为载体的土家族研究网,不仅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了便利的文献查阅功能,还将一批长久以来被忽视、被遗忘的土家族地域文化的表演、制作技法保存下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以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得民族类唱法金奖的“土苗兄妹组合”为例,该组合由湖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吴娟和获得“土家歌王”称号的王爱民等人组成。他们一曲《打起鼓盆唱起歌》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这首歌曲是湖北省著名作曲家王原平,根据保康县大型情景音乐剧《荆山楚源》中的民歌《鼓盆歌》改编而成,其中加入了长阳山歌高腔元素,显得更加高亢嘹亮,地方特色更加浓厚。以此为开端,湖北民族学院大力引进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人才,以教学培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同时,当地正在形成的以地方土苗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二者构成了高等院校民族文化资源整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生态文化”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前文对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文献馆藏资源的介绍,可以看到,地方民族院校储备了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各类地方文化资源,在为本校教师提供文献查询、资料整理的同时,还鄂西地区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但文献资源与生态文化经济的发展之间尚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学术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生态文化”研究以来,就高度重视研究协调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点问题的讨论。一部分学者基于文化捍卫者的自我定位,对于以经济发展为唯一诉求的文化产业开发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并认为此类开发模式将最终导致经济发展模式的同质化以及文化资源的破坏。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可以维持良性的互动模式,只需对当下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予适当调整即可。两派学者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又由于二者均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产业开发中寻找到相应的证据,最终形成了两派观点始终处于焦灼状态的状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需要跳出以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源的保护的争辩为矛盾双方的讨论模式,转而寻求一种更具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研究模式。
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也逐渐形成了以民族文化品牌打造为目标的文化产业营造意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更成为使地方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开发的技术保障,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开拓性事业,以大数据建设为切入点讨论民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中各项问题,尚处于起步阶段。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在这一领域也仅仅是开其端绪而已,将来的工作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撑和技术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秉安,陈振华.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篇10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后,建设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7年1月15日以建信领办[2007]1号《关于加强标准宣传培训促进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工作的函》,向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机构发出了函件,强调了要加强标准的宣贯工作,同时开展示范项目的选定和组织工作。该标准对各地和各有关单位规划本地区本单位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科学部署数字社区建设工作,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探索数字社区建设、服务及运营模式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必然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已就标准的宣贯培训及相关工作作了详细的工作安排。
一、我们从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30多个省市及地区,有组织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标准宣贯和培训活动,以供有关管理部门、系统集成商、产品供应商、物业公司等从业人员尽快了解标准内容,具备从业水平及素质,在实际建设中贯彻和落实标准要求,从而推动全国的数字社区建设。
二、有计划地开展数字社区的规划与建设。参照标准技术要求,在有条件地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及系统检测活动:探索数字社区建设、服务及运营模式,以全面提高数字社区的服务水平,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继续追踪完善本标准,使新技术、新产品得到更好的应用。
- 上一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要求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