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

时间:2023-04-04 15:4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的中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时代的中学生

篇1

为此,我们校团委再次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愿同学们认真遵照执行。

一、端庄你的仪容仪表

我们是学生,穿着打扮应符合中学生的身份: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发型不宜太成人化;外衣的拉链、扣子应拉上、扣上,坐、立、行走的姿势合乎年龄特点,穿戴整洁、朴素大方。

二、文明你的行为举止

比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不私自出校门;不随地大小便;不争水,不浪费水;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男女同学之间正常、大方地交往;讲究诚信;文明就餐;恰当使用文明用语;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见到师长、来宾主动问好等等。这一点一滴都在显示你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中学生的素质,你会为你的文明行为而感到自豪,同样也让老师和同学为你而骄傲!

三、提升你的道德水平

一个有爱心的人值得受到尊重。爱你的父母、爱你的老师、爱你的同学、爱你周围所有的人,我们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够有爱心、有责任心、会学习、会做人。每个人同时也要学会善待别人对你的关爱,不辜负关心爱护你的家长、老师,让文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得到!

四、陶冶你的生活情操

不买、看、传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制品,不传唱不健康歌曲,而要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中外名着,多看有益书籍的影视作品,传唱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健康的歌曲。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学校秋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学校团委、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举办的其它各项活动等,不断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同学们,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自我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课标的改革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教师在接受新课标的理念后,开始逐渐尝试将新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面对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增加及学生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成为教师们探索的课题。高中生物教师在使课堂教学目的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得充分解答学生的疑惑及对生命现象与本质的相互关系问题,教师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达到自我提升的能力。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自我提升的要求

在新时代下,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良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自我提高,需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1.1课堂教学要有笑声、赞美声和惊讶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会更加主动,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此,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另外,用激励赞美来促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快地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引导学生的求知探索,启迪学生创新意识。

1.2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朴实和扎实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的真实、教学过程情感、态度的真实、考评公正的真实;课堂教学的朴实,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体现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对专业知识技能扎实。扎实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实效。

1.3课堂教学要有学生的参与度、师生共鸣度

知识不是从一个脑袋机械的输送到一个脑袋,而是主动参与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智慧和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情感和心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起共鸣。教学中,教师要能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转换成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自我提升的教学策略

2.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充实自我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认真专研《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资料,钻研新教材,教学方法等,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业务能力。定期与校骨干老师进行探讨交流,互助交流帮助,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的可能。教师在学习中要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最后,从教学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标同成长。

2.2巧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会主动地进行探索并追寻问题的答案。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培养起师生之间的感情,用真诚爱心与责任心来对待学生,学生通过深切感觉后自会感激,主动地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列举与课堂知识有关的生命现象,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提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究问题。这种做法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改革的体现。

2.4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展现给学生。例如在介绍DNA的分子结构时可以把DNA分子与螺旋楼梯进行类比,把DNA的主链比作楼梯的扶手,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比作楼梯的台阶,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理解记忆。因此,教师要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提高课堂教学的自我学习能力。

2.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是以自然和生活为内容的基础学科,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求知欲。例如,课前3分钟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播放自然生物学记录片,一方面让学生们意识到生物课开始,自觉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让学生观看轻松的音乐画面,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生命的无穷美丽和精湛魅力。

2.6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或生物现象必须通过实验才能清楚地观察,生物学的理论也是前人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课程,尽量让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亲自动手、体验和独创,充分进行交流比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7回归生物教材,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是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教材里有许多章节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十分强,如人脑的结构、人体的胚胎发育等,这些内容用传统的方法口头说教难以清楚的说明和讲解,配以模型演示、挂图的展示及实物模型展示或许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2.8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照片、动画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运用视频动画flash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与追求,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习的能力。适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及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玉琼.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河池学院学报.2011(09):29-30.

[2]张晓英.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研.2011(3):74.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教学;师生关系

Changing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IT Age

ZHAO Ding-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education has had fundamental changes from the contents, form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se changes comp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qual.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中间过程。起初,计算机象物理、化学等科目一样,被看作一门独特的课程;然后被用来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最后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可见,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广义上的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2 信息技术教育下师生关系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1 信息教育对教学内容的影响,促使师生关系日趋平等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内容和授课内容上。传统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授课多以教材为主,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的依据。因此,在教材更新较慢的情况下,教师们年复一年地使用同一套教材, 对其内容了如指掌,所以在课堂上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作为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观点,无选择地接受沿用已久的老教材、老内容,再无其他资料来源。

信息时代大学英语在教学中,由于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教材更新也随之加快,且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即使使用老教材,教师和学生也都有足够的机会走出课本,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与资料来弥补老教材的不足。教材也由原来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变为“依据之一”。

由于信息教育下的网络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同等的资料源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所学内容有自己的发言权,可以大胆自信地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提出质疑。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语言场”(语言的现实表达是一个信息交换场。如英语可划分为许多场, 如生活英语场、科技英语场、经贸英语场、商务英语场等)。要想让英语学习者走出“聋哑”误区,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各种“场”去实地应用英语。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底气在课堂上面对同学和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包括老师)的错误。由于新教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有时还不得不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比如,在我教授《新编大学英语教程2》第14单元的阅读I“Girls and Boys Come Out to Play” 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In my experience, stronger boys often pushed out the weaker, dismissing them as cissies.”书上对 “cissies” 一词的解释是:“boys who look or act like girls in some way.”(看起来或者在行动上有些像女孩的男孩。) 但我当时就没有反映过来用哪个合适的中文对应词来翻译这个字典上没有的词。但是,在课堂上,一讲到这个词就有个同学说:“娘娘腔的意思,我在Prison Break(《越狱》)里看见过。”后来我看《越狱》发现确实如此。由此看来,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化和信息资料的多渠道输入,老师的权威地位越来越弱,在教育学的过程中,师生地位日趋平等。

2.2 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学方法的影响,促使师生关系日趋平等

信息教育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使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大学在校生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中学生相比,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也已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自学能力。面对多方面丰富的资料来源,教师的作用应从“教”变为“导”,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说教型”变为“引导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努力帮学生把英语当成一种交际和获取信息的工具,利用这一工具拓宽、加深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提供自己的人文素质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如何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如何学会自我调整、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教育下的各种资源。引导他们产生“我要学”的动力和激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利用信息时代教学环境下的各种可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显然,在这种“引导型”教育中,师生关系有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变为“讨论式”的平等关系。

2.3 信息技术教育下的评估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师生关系日趋平等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使老师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也可以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从评价结果中体会到自己的不断进步,感受到自己不断成功带来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要想有成功,必须有付出,从而产生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评价的多样化表现为:第一,不再是单一的以考试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而是把形成性平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还要关注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程度。第二,评价手段多元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第三,师生双向评价。不再是单方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师的师德、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给老师以综合评价,从而促使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3 结语

信息教育为大学师生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在此过程中,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成功转变角色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完成从“教书匠”到“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张映姜.论数字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2(10).

篇4

关键词:时代创新 大学生 社会素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22-01

社会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从事生产劳动的、有意识的神明个体。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亦是人的社会,社会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可以说没有个人那么社会也就不会存在。

人作为社会观众的一个重要个体,我们所认识社会、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不是先天得来,而是在后天的成长中靠学习和实践得来的。人的社会素质发展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角色,从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借此来提高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能力的变化过程。个人社会素质发展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改造、再适应、再改造的矛盾运动过程。社会素质发展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获得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促使我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并且不断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生活。

当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稳定的关键时期。作为高文化层次、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年群体,社会素质发展内容相对丰富、特征鲜明,但也伴随着许多的障碍问题。人的社会素质发展有顺应性和非顺应性两种类型,顺应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现状的依附及简单的适应;而非顺应性则突出表现为有较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现在的大学生由于文化知识的相对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创新提高,往往要求自我实现和社会独立,从而导致自我的社会素质发展过程延长,以至于要在踏入社会以后,经历了现实社会的磨难才最终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此时才真正让自己融入社会大流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在离开校园,投身于社会后显得不知所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更有甚者那些在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明显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感觉与社会脱轨比较严重,久而久之也慢慢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而迷失自我。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素养,更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素质,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 扎实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深入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必要前提。提高社会认知能力,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的学习一些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

社会素质的发展是围绕社会来不断提升的,学习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对我们以后步入社会,在社会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相对发达的时代,不但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而且还能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更多的获取社会信息,对我们及时更新发展自身社会素质所需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极强的求知欲时期,也比较容易被这些信息中的消极面所误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吸纳这些信息的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去粗存精、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更多更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社会素质发展更向一个新的台阶。

2 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尤其是对外交流的能力

大学校园里可以开展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各种形式的讲座、论坛、演讲比赛等等,当然也少不了丰富校园文化的娱乐活动。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当然利用周末或者是假期的时间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或是做一些兼职工作,也是培养我们自身社会素质发展不错的选择。这就有别于我们在校内参加的活动,因为只有真正进入社会,你才会看到社会复杂的一面,并不像是在大学校园里所处的环境那么单纯。这时候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避免受到侵害,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对我们的自我锻炼、自主发展,也是培养我们树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要有坚定的意志信念,更有助于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这些方面来看,对我们毕业后进入社会更快实现从大学生角色到社会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跟心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家的形势政策,认清社会就业形势并分析其变化,只有掌握了社会的需求,才能摆正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社会定位于社会需要相吻合,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和中心力量,在时代创新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着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社会素质发展,时刻准备着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后,跟上时展潮流,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节拍,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让自己的青春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心理指导 管理教育 当代学生

一、引言

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必须重新审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特点,能够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大学生。积极发挥心理指导对大学生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合格的当代大学生的必经途径。

二、心理指导和管理教育

所谓的心理指导就是以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生活、学习、感情、健康、思想、事业等方面的困惑,指引大学生人生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心理潜能,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学校管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其途径是信念、思想、人生观的传输[1]。众所周知,心理指导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心理的动机和需求以及心理倾向有关,管理教育的成效则依赖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由此可见,心理指导和管理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在高效管理教育中进行心理指导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谓的心理素质就是学生心理方面稳定的特点,主要包括精神、气质、情绪和性格等。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的基础。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就是心理发展和活动的过程。学校的教育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还应帮助学生通过个性、内心的选择实现学生的成长成熟。有研究表面[2],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所以正确的心理指导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证。

(二)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驱动力。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会中不断接受社会道德、社会期望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并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心理指导的作用在于可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社会外在的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受引导者的影响进行调整,强化自我评价,从而优化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高效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学生潜能。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潜能的开发,潜能的开发程度又作用于心理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心理指导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不断迎接新挑战,突破自我,从而推动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四、心理指导在当代大学生管理教育中的作用

(一)心理指导是培养当代人才的需要。21世纪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综合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传统的教育往往更加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道德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教育。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低下发生悲惨事件的现象在各大高校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心理素质低下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不仅不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展开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思想的培养,还可以实现各高校教育的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3]。

(二)心理指导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手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这个时期社会上有许多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过度地带,他们思想正处于发展阶段、个性日趋成熟、情绪和社会化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的心理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此,高校教育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把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并对学生积极情绪加以利用,和学生产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社会心理、学生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4]。各大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给学生营造以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从而加强学生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五、加强心理指导的途径

(一)健全心理指导机构。当今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指导机构,但已经无法满足心理教育的需要。所以学校应该完善心理指导机构,加大心理教育投入。同时加大对心理指导教育的宣传,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不是心理疾病。其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和邮箱、热线、网站,完善与学生沟通渠道。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5]。

(二)加强心理教育队伍建设。心理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心理指导有效进行的保证。心理教育者的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会直接影响着心理指导的效果。高素质的队伍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的自信心。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定期开展培训班,提高教师技能,为心理指导提供人才保障。

(三)开设心理课程。学校应该重视心理知识的宣传,开设心理课程是宣传心理知识,加强学生与心理教师交流的有效手段。

(四)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未曾真正踏入社会,其社会经验比较少,社会适应力差。所以学校应该多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增加学生阅历,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心理指导,完成自我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六、结语

心理指导是高校管理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使心理指导更好的为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1):123-125.

[2]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世纪出版社,2012(06):45-46.

[3]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569-570.

篇6

1 .大学生精神健康标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通常有四项标准:这些标准与实验有关,即根据情感和心理健康研究人员的个人经验评估其健康的标准;基于大多数正常社会的社会适应标准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适应了自然和心理条件。

2 .智力治理的统计标准,通过衡量大量正常心理特征来获得标准,将心理学与常识进行比较;这是你的行为。在以前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一种自然状态。

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和个人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个人心理学包括个人倾向。在生活中,随着年龄的推移,心理过程变得不同。作为一个特定年龄和环境类别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体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关于记忆、思考和想象力。根据这些特点,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支柱和希望。它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我是一个水瓶男,拥有坚强,持久,真诚和乐观的特质,我相信人性是善良的,追求其意义并具有增长和发展的潜力,这使我无论如何我有能力不断学习这本书,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并从各种思考中找到积极的信息。同时,我必须不断提高为他人服务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我需要能够承担更多的生活责任,我需要更加关心家人,我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得计划要越来越明确。我必须更加相信自己,尤其是我需要加强的专业素养中的“价值中立”。我深知道德标准,受教育程度等会影响我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感受和经验,尽管它们经常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仍然希望我足够坚强。我可以最小化这一些功能的限制。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对面部表情和自尊心的傲慢自大,他们常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发现自己不愉快,天生就是自信和执着。它看起来硬朗而无动于衷,但它的内心却是孤独,脆弱和精致的。面对任何困难的情况,他都不会屈服于头,始终如一地克服困难和障碍。而且我仍然有严重的危机感,我将继续以此为动力。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很慷慨,我周围的朋友很少看到他们在乎的东西,我喜欢表现出我独特的宽容,尊重和尊重同学。

篇7

健康人格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与社会的和谐。当前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培养效果有待提高。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当下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进行多维解读,培养积极健康人格可以从完善外部环境和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入手。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大学生自身要注意提高能动性,挖掘自身人格潜力,增强人格积极力量。外部环境完善和个体自身能力提高,共同作用,提高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效果。

关键词:健康人格;积极心理学;培养途径

在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今天,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种种新的挑战,新旧观念的碰撞,给大学生带来很多困惑。面对这些变化,人格培养模式并未进行有效调整,影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效果。培养健康人格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因此,积极调整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模式,探索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策略,就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当下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进行多维解读,以期找到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更有效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人格也称个性,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 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精神。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表现在以一定的文化与伦理为基础的行为方式中,反映着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人格是个体知、情、意的统一,是个人整体素质的呈现。

2.当代大学生人格特点

受到社会大环境、家庭、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人格状况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较大比例的学生自我意识过强,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一些大学生没有理想,道德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薄,功利主义较重;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弱,不能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去适应环境,爱发牢骚,遇事常不满;一定比例的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不善于交往,有自卑感,且在行动上遇事退缩畏惧。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指的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整体素质,充满一定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具有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合理的职业规划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同时,大学生应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公正、公平、正直、善良、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2)具有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懂得接纳自我,乐于接受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遭遇的坎坷和挫折持有积极的心态和看法;能够了解自我,对自己的优势强项和短处不足了如指掌,知道如何看待自己同别人之间的差距差别。不断完善自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2]

(3)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当代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健全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具有较强的意志力,持续的好奇心和不断的求知欲,敢于挑战陈旧的观念,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意识。[3]

(4)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乐观、坦诚、积极地面对生活,能较快的适应周围变化了的客观世界,面对竞争欣然接受,面对压力淡然处之,社会活动范围较大,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多变地思考问题,适度调整应对方法。能辩证分析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对事物有全方位深入的把握。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的多维解读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内涵

(1)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Seligman 和Csik Sizentmihaly 首先提出的,而Sheldon 和Laura 将其定义为:“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4]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以促进社会繁荣。[5]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之一。在对人格的研究方面,积极心理学特别注意研究积极人格理论在个体良好人格特质形成或发展中的作用。

(2)积极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积极人格理论强调人的能力和潜力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积极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认为应当把人的现实能力和潜力都纳入个体的人格建构中,当个体具有主动的积极行为能力之后,他就可以对自己的心理体验、行为方式以及周围的环境有意识地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人格建构。[7]

积极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内心都存在相互对立的消极和积极力量两个方面,只有个体不断培养自身固有的积极力量,其人性的消极面才能真正地被消除或抑制。相反,如果对人格中的积极方面置若罔闻,仅关注消除人格中存在的消极方面,即便个体的人格消极方面都被消除,其固有的积极力量也不会自然的完善。

积极人格理论认为,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在一个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而内在生理因素、外部行为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发展产生的影响会时刻发生交互作用。[8]所以,在健康人格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更要注意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

2.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多维解读

按照积极人格理论的观点,培养积极健康人格可以从完善外部环境和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入手。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大学生自身要注意提高能动性,挖掘自身人格潜力,增强人格积极力量。

(1)培养向上校园文化,营造积极人格氛围

独特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从多层次,多方面为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由于校园文化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一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寓意深刻、吸引力强的适宜青年人的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去感染和影响校园内的大学生,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提高综合素质,塑造完善人格。

(2)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突出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校环境中,无论是任课老师,学校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言行举止,都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他们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可以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可以通过言传身教,通过自身渊博的学问、广阔的视野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提高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要注意提高这样几种素质:

其一,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熟悉掌握党的经典理论,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二,精神素质。辅导员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素质。要遵守社会主义公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言行一致;注意培养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以爱施教的宽容精神。

其三,创新素质。在经济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共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辅导员要善于分析,勇于创新,用新方法和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创新的工作素质和能力。用自己的创新行为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带动和鼓励他们的创新行为。

(3)开设人格发展课程,普及相关专业知识

在高校尝试设置人格发展课程,课程以普及健康人格知识,提高大学生主动追求健康人格的意识,传授健康人格培养的技巧和能力;课程体系可以由必修课,选修课和主题团体辅导构成,积极心理学尤其是积极人格理论可以设置为课程知识传授的重点。同时,鼓励成立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社团,将有兴趣的同学吸收进来,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主题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4)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发挥父母重要作用

家庭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进入大学前,很多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为主导的他控教育,但是当孩子进入大学以后,父母一定要及时转变教育方式,由他控变为自控,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挖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同时,家长要注意锻炼大学生延迟满足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情绪控制能力。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延迟满足不仅是人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变量。Funder等人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与其自我控制、自我韧力、注意力集中、明事理、谋智、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密切关系。可见,父母培养延迟满足能力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9]

(5)增强自身积极体验,挖掘内在人格力量

在健康人格培养的过程中,大学生个体自身要提高能动性,主动作为,挖掘自身潜力,发现积极力量,抑制消极方面。最主要的方法是不断提高积极体验。所谓的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10]积极的体验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促进了积极人格的形成。美国密歇根大学的Fredrickso提出了一种“积极情感扩建理论”,她认为,某些表面上看起来分散的积极情感―――如欣赏、满足、感兴趣和爱他人等,都能有助于使支配一个人在某一时刻进行思想和活动的指令系统得到增强和扩张(即指令系统变得更具有积极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这些分散情感还能帮助个体形成一种积极人格。[11]大学生要主动尝试培养积极体验,在体验中寻找自身人格的力量,反复强化积极人格,进而形成健康人格。

总而言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需要外部环境和个体的共同努力。向上的校园文化,教师的人格示范,父母的教养方式构成了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与大学生个体积极互动,良流,更有助于大学生个体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积极体验,增强自身积极力量,开发健康人格潜力,进而形成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国栋.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特征及培养途径[J].社会科学论坛,2008,(2).

[3]杨俊丽.浅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

[4]Kennon M.Sheldon, Laura King.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Necessa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 56(3).

[5]肖盛兰.积极人格理论评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

[6]任 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任 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8]王晓鲜.积极人格研究―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人格研究简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9][10]肖凌燕.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积极人格的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篇8

关键词: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人格化路径

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目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在实施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运用。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强调,“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现象的领域内进行的”。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心理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将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其价值观念的生成、同化、外化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广大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论述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人格化路径,以进一步增强价值观养成的显著性。

一、从人格化角度认识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势在必行,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当前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两点缺陷

一是对培育对象特殊性的考虑不足;二是培育方法还比较单调。

(二)人格化在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影响

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它重视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通过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三)确立由单向被动的“灌输教育”向双向主动的“人格内化”转变的价值观培育新观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赫钦斯说:“教育的目的,不在制造基督徒、员、工人、公民、律师或商人,而在培养人类的智慧,由此而发扬人性,成为仁智的人。其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我们必须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心理协调和内心和谐角度出发,重视受教育者的体验、领悟,巧妙运用情感沟通的技巧,实行一种没有明确价值要求的自内而外、由里及表的隐性价值教育影响方式,使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内化为学生持久、稳定的人格品质的组成部分,并外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二、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路径探析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人格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从多维角度、多个层面建设。只有在“需”的方面下功夫,在“情”的方面获得认同,实现“意”的至高境界,才能结出灿烂的实践之果。

(一)着眼需要,发挥内在动机的自我激励功能

第一,认真研究学生的需要。积极心理学认为,内在需要源于人天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需要,它的满足能激发强大的内在动力。需要是心理和行为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具有某种需要,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因需施教”。因此,必须深入学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方向。

第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始终要与学生的需要密切结合并与其相适应,通过改善伙食、教育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成长进步的问题,尽量满足其生理、归属、交往和尊重等合理需要,为高层次需要的产生打牢基础。

(二)动之以情,加强积极情感的深度培育

第一,善于唤起中学生的积极情感。e极情感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必要的心理训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增强对中学生的情感关注,尊重并满足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各种适合中学生的方式来感染中学生,引发他们积极情感的回应,实现内在的情感融通。

第二,注重榜样模范的情感共鸣。在学校大力开展树先进、立典型的活动,通过广泛地宣传报道,不断提高和挖掘英模人物的人格魅力和闪光点,以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双方的认知趋同和情感共鸣。

(三)行为塑造,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一,重视良好行为的养成。一方面广大中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遵守中学生守则,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勇于在实践活动中磨炼中学生的意志,通过集体远足、爬山、帮助孤寡老人、清明扫墓等活动培养并强化中学生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将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转变为中学生的自觉行为。

第二,加强自我行为的塑造。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矫正不良行为,培育优良品行,要鼓励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还要善于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中学生勇于展现自我,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开拓新思路,在主动积极地自我突破中吸取核心价值理念的精华,自我完善。

第三,突出人本关怀的价值。首先,要全面贯彻民主原则,大力培育民主氛围。其次,要推动中学生积极加强沟通交流,就价值领域的一些是非曲直、荣辱得失问题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以加深对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再次,对待中学生应尽量采取正面鼓励。在人文关怀中使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地促使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从而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美]赫钦斯著,姚柏春译.教育现势与前瞻[M].台北:台北今日世界出版社,1975.

篇9

【摘要】我院是一所专科教学医院,带教工作始终贯穿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根管治疗是目前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的最好方法,而根管治疗的核心是根管预备中根管工作长度的确定,准确且保持不变的工作长度的我们治疗成功的开始,实习同学对根管预备中出现问题的熟知及解决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口腔 临床带教 根管预备 工作长度 不锈钢锉

我院是一所口腔专科医院也是口腔临床实习基地,每年都会接收新的口腔专业学生来我院实习,带教工作成为工作中重要的一部份。在牙体牙髓疾病中,根管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方法,而根管治疗的核心是根管预备中工作长度的确定,理想的工作长度是指从牙冠部的参考点到达根尖狭窄处牙本质牙骨质交界的距离,根管的工作长度在根管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准确的工作长度,根管的清洁、预备成形和根管充填都不能准确完成。工作长度过短会造成根管预备短于根尖狭窄处,导致不完善的根管预备和根充差填,降低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工作长度过长,会造成器械超出根尖孔,破坏根尖狭窄区,同样会降低成功率。准确且保持不变的工作长度的我们治疗成功的开始,完美的牙体治疗能够为后续治疗修复治疗打下牢固的基础,是每一位实习同学应该掌握的技术,在口腔器械不断革新的今天已经有很好的根管预备器械取代传统手用预备器械,但不锈钢器械因它的优点始终在临床中保持一定的位置,特别是在带教中学生对不锈钢器械的完全掌握才能此基础在更好的使用镍钛器械。就此在2011年5月至8月在临床中收集50例均为实习同学手用不锈钢器械应用步退法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对此带来的工作长度的丢失原因进行总结为下:

根管原始形态发生改变造成的长度丢失有20例占40%:根管预备中医疗性形成肩台或侧穿,发生侧穿的部位常在磨牙的根中部弯曲一侧,如上磨牙近中颊根及下磨牙近中根。出现此类情况太多是由于同学遇到弯曲根管时根管锉未适当预弯,细小的弯曲根管应尽量使用小号锉充分预备,避免坚硬的大锉,应向弯曲相反方向预备,当根管弯曲度越大,选择的主锉就应越小;还有对根管预备方法不熟悉,随意跳号及换锉太快 ;弯曲根管被拉直,特别是根尖区,因为分叉多直径较细小导致人为的根尖孔移位,根尖区侧穿,根尖孔敞开呈现泪滴状。

2 根管堵塞造成的长度丢失有15例占30%:学生统一使用的是步退法当此技术不熟练时,器械运动容易形成“活塞运动”易堆积残屑。根管探查时器械进入根管前髓腔预备不充分,未去尽龋坏组织及无机釉,开髓孔壁与根管的中1|3未形成直线,造成器械进入根管时冠部的障碍及预备时未配合剂和大量冲洗液也易导致牙本质碎屑、组织碎屑堆积堵塞;患者复诊时未去尽髓壁上的暂封材料;回锉(回锉:根管预备过程中,在换下一号挫预备之前,应回到前一号锉再次到达根管全长,以达到消除台阶、保持根管通畅、带出残屑的作用) 未贯彻整个根管预备过程。以上几点都是学生临床操作中造成根管堵塞易出现的问题。

3 根管预备时器械选择不合适造成工作长度丢失的有8例占16%:根管通畅后初 锉成为我们进入根管的第一根锉(初锉:从细小根管挫08#、10#、15#、20#、25#开始,能深入到根尖狭窄处,用在根尖狭窄处有紧缩感的挫,称为初锉。)选择不合适未到达生理根尖及牙本质与牙骨质交界处以致后来的根管预备均未到达工作长度,多根牙的每个根管的初锉都有可能不同,这一点实习同学及要注意。

4 止动片移位、参考点变化造成工作长度丢失的有4例占8%:根管锉上止动片最常用的是硅橡胶止动片,它的缺口或标记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不锈钢器械的预弯方向,使用时一定要与根管锉的柄部垂直;牙冠部的参考点应该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不变,它需要操作者调整咬合的牙齿应先调磨,最好不选充填体或薄弱的牙尖作参考点。参考点应与被测量根管的直线通道邻近,避免测量过程中根管锉柄部的弯曲。此类错误都是同学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只要操同学细心均能杜绝。

5 器械疲劳、用力不当造成工作长度丢失的有3例占6%:应用手用器械预备时正确方法为:往返30―60度旋转将锉插入根管遇到阻力后,顺时针旋转锉针45―90度,使锉的纹理切入牙本质,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构成中压住锉柄,防止回退,将咬住的牙本质切割下来,此法可重复2―4次,随后将根管锉顺时针旋转提出,带出牙本质屑。临床中同学往往凭手劲大小来预备根管常导致根管过度预备或者预备不足,用力不当或用力多大导致器械分离。还有学生使用器械在进入患者口腔之前未仔细检查是否有亮点、扭曲或根管预备中用力不当导致器械分离;以及器械每次使用后未严格记次也是导致器械疲劳分离不易被发现。

篇10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氛围;诵读指导

文言文记载着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想情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只有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肩负起富国强民的责任。可是,文言文作为一种历史性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时代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有的学生说:“学习文言文是难上加难”,这充分说明了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着恐惧心理,这也不难理解,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新时代,他们何尝见过文言文?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例如,在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出师表》一课时,我手拿一把羽毛扇,走到讲台上,对学生说:“我就是那位赏罚分明、尽心国事的诸葛亮,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写‘出师表’的情况……”这样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一下有了兴趣,觉得文言文不再那么可怕了。

二、加强诵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较远,阅读难度相对较高,他们无法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成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家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正确地领会文章要旨。因此,在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以指导学生读准文言文字音、注意语句停顿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文意、感受意境。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我根据文章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气、节奏、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字音读准、句读读清,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作者思路、体味文章情感,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文言文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教学,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晏志萍.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