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篇3
关键词:釉料 长石 深加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19-02
建筑陶瓷行业虽然不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一个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五百多万平方米,耗用陶瓷材料上千万吨。为了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就需要标准化的陶瓷原料加工企业。
陶瓷材料深加工项目将为建筑陶瓷企业提供标准化原料,使其产品更加稳定,为建筑陶瓷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项目符合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前景广阔,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 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瓷砖作为一种大众装饰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墙及地板的装饰,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字,我国各类瓷砖年产量已达65亿平方米,同期,世界瓷砖年产量约为100亿平方米。仅南部工业区,区内有陶瓷砖生产企业几十家,年生产能力一亿多平方米,耗用陶瓷材料几千万吨。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10万吨陶瓷材料深加工项目仅占市场的1%左右,只要质量稳定,价格合理,提高产量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根据综合的成本优势,陶瓷原料会有很好的销售前景。
2 生产规模及工艺技术方案
2.1 生产规模
根据目前市场、场地及资金情况初步确定年产陶瓷材料(釉料、长石)10万吨。
2.2 产品方案
(1)产品品种:陶瓷材料(釉料、长石)—— 10万吨。
(2)产品规格:陶瓷原料为各种粉料,细度为200目。
2.3 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流程。
各种陶瓷原料粉碎配比除铁水洗拣选球磨除铁干燥称量包装成品。
3 节能
本项目消耗的能源有水、电,煤。在工艺方案设备中以采用合理工艺和先进设备为基本方案,这样的生产线除技术先进外,也有良好的节能低耗效果,在制定方案中,注意节能和综合利用,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技术,在合理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项目全部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年用量871.53t/年。
本项目正常年总产值9000万元,增加值约3256万元,全年能耗折合标准煤约871.53t,经计算,本项目正常年单位总产值能耗指标为0.097吨标准煤/万元总产值,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指标为0.68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项目综合能耗指标低于“十一五”单位GDP能耗指标。
3.2 主要节能措施包括
(1)关键性生产设备均采用能耗低,效率高,成品率高的设备,节约电力消耗。
(2)配电室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电缆按经济电流密度选用,减少线路损耗。
(3)选用节能型电力变压器和其他节能型电器产品,降低电器损耗。
(4)无功负荷采用低压分散补偿和高压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功率因素,降低损耗。
(5)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电控系统,提高生产机械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6)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综合节约能耗。
(7)采用节水器具,尽可能的节约用水,每一个用水环节注意节约用水,最大限度的使用循环水。
4 投资估算
4.1 本项目内容为(釉料、长石)—— 年产10万吨(釉料、长石)深加工项目
本项目投资估算是在工艺方案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征用费、基建投资、设备投资及其他费用。
4.2 投资分析
本项目投资分析依2010年现行价格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费685万元,占总投资的15.22%;厂房建设费1280万元,占总投资的28.44%;设备投资1450万元,占总投资的32.22%,其他费用60万元,占总投资的1.33%,流动资金1025万元。占总投资的22.78%。
5 效益分析
5.1 生产规模
年产深加工陶瓷原料10万吨。
5.2 成本费用构成
(1)陶瓷原料按开采成本价格加运费计算;动力按电力局公开电价计算;燃料按市场价格计算。
(2)固定资产原值3475万元,折旧期按10年计算,残值按5%年折旧330.1万元。
(3)人员及工资。
该项目定员100人,年人均工资14400元,年工资总额144万元。
(4)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计。
贷款利息1000万元,×10%=100万元
5.3 经济效益分析
(1)销售收入。
根据市场行情,市场深加工陶瓷原料价格为:900元/t,则销售收入为10万吨×900元/t=9000万元。
(2)成本核算。
原矿总成本:5100万元。
燃料成本:600万元。
工资:144万元。
生产费用:200万元;合计成本:5804万元。
销售费用:180万元。
管理费用:180万元;合计经营成本:360万元。
销售税金:540万元。
实现利税:9000万元-5804万元-360万元-100万元=2736万元。
实现利润:2736万元-540万元-549万元=1647万元。
5.4 经济评价
(1)投资利润率:1637万元/4500万元×100%=36.38%。
(2)投资利税率:2736万元/4500万元×100%=60.8%。
(3)投资回报年限:4500万元/1647万元=2.73年。
5.5 财务分析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年产值9000万元,年利税2736万元,实现利润1647万元,投资回报期3年。因此,本项目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是可行的。
6 结论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ERP环境;对策
企业的重要资产是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也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使用、投资管理和维护固定资产,是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实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ERP管理中的目标,增强其使用效率,避免盲目投资呢?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ERP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ERP环境下实务操作的对策。
1.ERP环境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是按照使用部门的需求来采购固定资产的。一般情况下,企业中一年至少一次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但是由于不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在各个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中缺少约束制度和必要的程序,从而了导致管理出现脱节。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是清查中重要的情况,使用、管理部门以及价值管理部门等,在财务、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之间出现制约失衡,或者衔接上没有相互连贯,会导致发生了账实不符的现象,出现混乱的账目。如:使用部门之间决定了实物的转移,财务签批登记缺少必要的程序;在盘点的时候,发现固定资产的财务账面上,发生了实物和账不符现象,并没有原部门1详细的登记使用地点,只有使用部门2的登记,从而使财务的会计审核也受到了影响。如:资产在账面上记载的存放和使用地点,与实际资产不一致,在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实物管理部门没有财务登记;在不通知财务的情况下,报废的固定资产清查变卖等等。
1.2形同虚设的审批制度
在购置固定资产立项之前,企业就应该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不熟悉的投资项目要慎重抉择。而有一些中小企业中,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盲目的购置,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降低了企业长期的利益,因此,要选择适合合理、先进的工程设备。在企业发展、经济、技术上,往往是由个别领导决策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决定购置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时间,这样会导致决策缺失了科学性。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缺少安排统筹,盲目的投资,直至在分析调查市场的时候,缺少可行性投资分析,丧失了很好的机遇。在完成重大项目以后,会造成浪费闲置企业的固定资产现象。另外由于一些中小企的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投资失利。因此,在项目的评估上,要聘请专业的机构和权威的专家共同参与。
1.3缺乏科学的处置管理制度
在固定资产产生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中,中小企业存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严格管理控制固定资产,会造成非正常资产的损失,也会造成企业财产流失等若干问题。如:相关部门没有经过了审批程序,在固定资产到期报废的处理中,导致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很多的漏洞,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了问题;没有经济合理的继续使用固定资产,造成很大的浪费,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等等。
1.4缺少岗位人员管理制度
一些中小企业中没有专门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经常出现账目流失、固定资产浪费等问题,甚至出现贪污受贿等问题。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一般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兼职,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在企业管辖范围内只要有资产,就“跑不了”,会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现状。有部分企业由于经营者不重视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等,不认同固定资产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不让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参与决策,一些固定资产的部门和管理者没有实权,只是虚设。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出现了消极倦怠的情绪,从而导致了企业频繁的更换工作人员,固定资产经过多次交接工作,管理起来更加困难、混乱 。
2.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ERP环境下实务操作的对策
2.1加强监督管理购置过程
一般情况下,在接到采购需求后,首先采购部要寻找供应商,采购工作要做到“货比三家”,权衡需要购置的资产价值,按照招投标的采购方式。使用部门在评标的时候要认真评定资产的性价比,明确所要购置资产的保修条款,制定评标的详细内容,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中签订采购合同。在ERP系统中,中小企业的采购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认真登记“采购订单”,经过批准后,要认真审核项目的准确性,核实各订单明细的清晰性项目等,使“采购的订单”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实物到达企业后,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要认真检验固定资产的质量和数量,根据“采购订单”,有物管部门在ERP系统中做入库动作,系统此时会自动过账。
借:在建工程――××项目
贷:应付账款――暂估
收到发票以后,财务部门在ERP系统中,调出“采购订单”,检查供应商的名称、各明细行的收货、数量等等。把发票号码输入ERP系统中,记录接受过账日期。
借:在途物资――暂估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
系统在运行收货清算后,自动过账清算分录
借:应付账款――暂估
贷:在途物资――暂估
2.2完善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制度
在决策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中小企业要充分的考虑国家宏观政策,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详细分析市场需求,不盲目的购置固定资产,根据行业发展等外部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固定资产方案。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决策前的经济效益,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为了提高投资决策的可能性以及固定资产的效益性,重视投资前的调研和论证。如: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工艺流程的可能性等;追踪分析预算额度内构建资产项目的状况,执行年终考核预算。根据内部权限的划分,在开工建设前要真正确立此项目立项。在ERP系统的科目中,设立某个项目固定资产的二级科目。如表:
2.3验收完工的项目和管理日常使用情况
固定资产构建完成后,在试运行达到预定标准之后,填制固定资产完工验收单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牵头、使用、财务部门等共同完成,并且进行检验。在验收过程中,要对资产的规格、名称、型号、技术参数、数量等认真的记录,然后正式移交使用部门使用。财务根据完工验收单,将在建工程转入ERP系统的固定资产中。首先,在ERP系统中为了避免账目混乱,要建立数据卡片,把资产的成本、类别、日期等等进行登记。其次,动手设立新建子资产,制定详细的目录,然后生成唯一的固定资产编号。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阶段比较漫长,在固定资产转入使用部门后。首先,固定资产要保证有实物的存在,定期实地盘存,查看资产的状况,详细的登记在案,防止资产丢失。为了避免盘点工作的混乱,把盘点的过程、使用状态、管理情况等,做成盘点报告,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中资产的维修、使用部门记录维护日志,修理和维护工作都要有内外部维修专业人员。
3.总结
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的日产管理和财务核算中都运用了ERP等先进的管理软件。科学合理的使用、投资管理和维护固定资产,实现了企业增值保值资产,固定资金盘活的目标。 [科]
【参考文献】
篇5
一、前段工作主要亮点
1、围绕宏观政策做文章。争政策倾斜。争取将丁铜片区作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重要片区之一,纳入了省两型办滨湖示范区规划;争取高星物流园、晟通科技园、中航起落架基地、金龙铜业等重大项目纳入了全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牵头策划县城城建投进入全市城建集合债券,可采取债券发行方式融资2.5亿元。争项目布局。牵头协调长石铁路增建工程站场建设,为我县物流产业发展再建载体;多次赴铁道部、铁四院衔接相关工作,特别是全力争取长沙西客站的选址和*货运站的扩规,尽可能实现该项目对于我县利益的最大化;争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中央储备肉*冷库等项目布点于我县,正迅速推进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完成经开区食品创业基地落户*;正在着手长株潭城际铁路的控规布局。争资金计划。1-9月,已落实上级资金项目计划17项,涉及项目27个,累计争取上级资金6186.6万元。从目前与省、市发改部门相关领导的衔接来看,已有15个项目已得到明确批示,有星城东片污水管网、县自来水厂、县人民医院等6个项目已基本落实资金计划,有农口、公检法司、廉租房等项目(共申报上级资金4.9亿元)有望继续争取资金,初步预计全年争取上级资金可突破1.1亿元,有望带动全社会投资24.5亿元。
2、突出项目管理下功夫。早铺排。立足于早谋划、早部署,我局对明年政府投资项目展开了全面铺排。到目前为止,拟建议纳入明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的项目有74个,其中续建项目24个、新建项目50个,为*年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强调度。将政府投资项目纳入了重点项目之列,争取由县委政府每季度进行调度,每月由我局进行整体布局,同时对政府投资项目进展情况每月进行通报。重制度。围绕政府投资项目,调整完善招投标体制文件,采取不分标段报名、勘测设计、总承包招投标等措施,从体制层面上强化监督,尽量减少招投标串标、围标和超概预算行为。
3、跟踪经济运行当参谋。加强宏观政策解读。及时对今年宏观经济政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有关情况、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关情况、*县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等进行了精辟解读与分析,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大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做好了百强县的衔接工作,实现了我县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同时对县域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竞争力做好了出谋划策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调度,组织三次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进行季度经济形势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为县委、政府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同时,还配合县金融证券办牵头组织召开了银企洽谈会,促进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疏通了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实现了银企双赢。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的动态监测和预警,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并做好了各类涉案物价格鉴定工作,为政府的价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注重民生服务谋发展。强化价格服务。精心组织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有力推动了价格诚信建设,从源头遏制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深化“双优”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双优”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了各项行政许可事项及审批事项工作,做到审批环节减到“最少”,办事程序压到“最简”,审批时效缩到“最短”。优化项目服务。为我县重大项目的建设建立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程序,先后针对重大项目的全程服务、前期工作服务等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深入项目单位先后就靖港古镇项目、湘江大道北延线丁字段、长沙港铜官码头、法院审判庭等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继续全力做好潇湘大道北延线项目的相关工作,特别是水利设计方面,为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该项目的投资成本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研究制定了“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和“两型社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拉开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序幕。
二、明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年,我局将以“四个一”即“围绕一个目标,营造一种氛围,坚持一种理念,强化一个保障”的总体要求,落实抓好各项中心工作。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干部队伍,展示一流服务形象,打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力争取得各项工作的全面突破。营造一种氛围,就是要在机关内部营造一种团结奋进、务实拼搏的和谐氛围,实现和谐机关创建的目标要求。坚持一种理念,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强化一个保障,就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队伍保障,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四个一”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1、做深做透经济分析工作。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及时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力求把经济分析工作做深做透,全力保持全县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围绕“全力打造新城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科学提出我县*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积极进行重大课题调研活动,并重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为县委、政府参谋决策服务。
2、做细做精项目管理工作。切实做好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并及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做好投资形势分析;继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督查,大力推进建设进度,力争完成政府投资目标任务,并科学铺排来年的政府投资项目,下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启动建设和顺利推进作好准备。
篇6
一、战寒冬,拼效益,提高投资项目整体水平
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低位震荡,油田投资大幅压缩,生产经营全面进入寒冬期,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彻底摒弃规模意识,以投资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质量。
在投资项目立项时,以效益当先,既要满足使用单位和现场的实际需求,又要提高项目上报投资项目质量。计划科协同相关业务科室,深入一线,对现场第一手资料作细致的调研,强化前期现场调研工作。在方案审查上,除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地质所等“两所一室”、开发管理科、集输科等专业科室进行讨论论证外,还吸纳采油矿等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保证项目在前期做到细化和优化。同时强化项目的效益分析,调高数据质量,对产出和投入进行充分对比,淘汰效益差的项目。
二、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我们建立例会制度和数据网络共享平台,确保每个使用单位和个人都能便利使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例会制度,确定制度保障。二是开发网上数据平台,将统计信息变为横向与纵向,上级与下级,平行科室之间共享。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计划科向采油厂领导、相关科室及三级单位提供数据,满足了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等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三、强化统计在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1、对于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坚持做到跟踪统计,将统计工作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申请到工程开工直至工程竣工,随时和项目经理取得联系,坚持每月组织工程、设计、质检、预算等部门深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度、投资完成情况,掌握工程进展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对于已竣工的项目,及时核对竣工工程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上报的统计数据、形象进度详实完整。
2、在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录取统计数据,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差异分析,对效益不达标的项目,找出原因,为下步项目调整做好数据支持工作。
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增强数据保密意识
1、定期组织采油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进行统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和重要统计岗位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职业操守。
2、要“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反对弄虚作假。定期对各三级单位所设置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检查,做到了规范、真实、计算方法清楚无差错。
3、组织全厂统计人员认真学习了《胜利油田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了统计业务流程,深刻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对三级单位计划统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学习和指导,认真学习与统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理论水平,掌握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领,并建立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制度。使全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篇7
关键词:环保投资;投资规模;融资渠道;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1-0043-07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10
环保投资是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有意识的掌控其规模、扩大其来源、完善其结构、提高其效益使之达到最优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欧洲的环境保护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本文以欧盟为样本空间,选取了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瑞典和近年来从发展中国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匈牙利两国的环保投资与中国的环保投资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明确各国的优势,并作为源于实践的理论依据,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凸出各自的劣势与差距,以帮助各国的环保投资得到快速改革,尽快达到最优水平。
一、有关环保投资的理论概述
(一)环保投资的定义和内容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环保投资定义可以归纳成两类:一类是“费用说”,持这一观点的通常是较早进行环境治理的发达国家,他们把环保投资解释为环境保护费用,即社会为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付出的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的总费用;一类是“投资说”以我国学者张绅民为代表,借鉴经济学“投资”的概念,认为环保投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积累基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支付的,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以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投资[1]。
各国的环保投资包含的内容不尽一致,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美国环保投资包括预防费用、损害费用(用于受污染后的赔偿)、治理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日本环保投资包括工厂治理污染投资以及很大一部分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德国不仅包括污染处理设施投资,还包括处理设施的运转费用;在瑞典除企业治理投资外,还包括环境保护事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风景区建设的投资;在我国环保投资主要包括环保产业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保机构自身运作费用,新建项目和老企业的污染治理费用。各国环保投资的相同之处是都包括污染防治和一部分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但不包括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治灾害、水土保持等恢复生态和改善生态的投资[2]。
(二)环保投资的构成
衡量环保投资的范围、力度及效果一般从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四个方面考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环保投资的主要内容。一是环保投资规模。它反映了环保投资对社会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环保投资不足,将不足以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环保投资过多又会挤占社会其他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分析寻找一个适合各国国情的环保投资规模。二是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它是指环保投资的融资渠道,包括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对环境保护进行的投资,它体现了各类投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职能和承担的责任。三是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它是各类环保支出占总环保投资的比重,它直接反映了环保支出的结构是否合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同阶段环保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环保投资的资金投向应跟随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而不断调整。四是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它是环保投资所取得的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对环保投资的定性分析。
(三)有关环保投资的指标
要正确反映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益,需要运用各类指标来具体分析。本文采取了以下指标来分别衡量。
环保投资规模有绝对与相对之分。通常采用以下指标来衡量其规模:一是环保投资,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绝对量;二是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是对环保投资规模进行动态分析、纵横向比较的重要指标;三是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它是衡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指标;四是环保投资弹性,指环保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反映环保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敏感程度。
本文按照不同的投资主体对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并选取其分类指标进行探讨:一是企业自筹资金占环保投资的比重,它反映企业在治理与保护环境问题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二是政府补助资金占环保投资的比重,它体现了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职能;三是其他资金占环保投资的比重,包括家庭和个人的投资、国际援助等。
本文以环保投资的用途为基础对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进行分类探讨,鉴于国际上对于环保投资使用方向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本文拟用工业污染治理资金作为环保投资的替代变量进行研究:一是用于治理废水的资金;二是用于治理废气的资金;三是用于治理固体废物的资金;四是用于治理噪声的资金;五是其他资金。
由于环保投资效益的多样性,本文通过以下两方面为代表比较分析各国的环保投资效益:一是废水处理投资情况。治理工业“三废”一直是环保投资的重点,而且各国的环保投资也都包含治理工业三废。本文选取废水处理投资增长率以及废水处理量增长率为指标来比较分析中国与匈牙利的环保投资效益。二是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二、中国与瑞典的环保投资规模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表1的各项数据可看出,中国与瑞典的投资规模无论是从各自历年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当期各个指标所反映出的两国状况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中各项投资额均以当年汇率的平均价折算成人民币。
(一)中国与瑞典环保投资的绝对规模比较
环境保护投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按当年价格计算,2003―2008年中国环保投资绝对量稳步提升。由2003年的1627.3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3387.6亿元,增长了2.08倍。其中2007年增长较快,其绝对量增长819.8亿元。2007年较2006年增长了1.31倍,这种趋势的变化与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2003―2007年瑞典的环保投资在基本维持不变的总体趋势上,有小幅度的提升,从2003年的104.8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122.9亿元,增长了17.2%。与瑞典相比,中国的环保投资增长上相当快的,但由于中国环保事业起步较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环保投资总额与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治污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而瑞典一方面环保事业起步较早,经历四五十年的发展已进入了稳定阶段,前期的环保投资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传统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瑞典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污染性较小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尽管它的环保投资绝对量基本维持不变,但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瑞典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瑞典素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著称,64%以上的国土覆盖着森林。同时瑞典又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一大批如爱立信、丽都、沃尔沃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瑞典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典范。
(二)中国与瑞典环保投资的相对规模比较
反映中国与瑞典两国环保投资相对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以下3个。
1.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表1数据表示,中国与瑞典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均比较稳定,不同之处是中国在稳定中略有上升,从2003年的1.2%上升至2007年的1.36%;瑞典在稳定中略有下降,从2003年的0.4%下降至2007年的0.35%。从同期指标来看,中国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均远远高于瑞典,并始终维持在3倍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重视度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了瑞典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的成功有它的独特和先进之处,这主要是依靠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瑞典环境法典的第二章阐述了瑞典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举证原则、信息采集原则、预防原则、适用最佳技术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选择适当地点原则、资源管理原则、生态循环原则、产品替代原则、合理原则、停止原则等[3]。而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仅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相比较,瑞典环境法典对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的制定更细致更具体。
2.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它是衡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指标。表1数据显示,2003―2007年我国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3%之间,有小幅下降,但未出现大的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某方面代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环保投资所占比例相对稳定是指我国环保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增长,表明我国的环保投资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保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因此虽然经济发展很快,却未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可见我国的环保投资的逐渐增加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减少和控制污染的作用。瑞典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从起点上高于我国,2003年为4.66%,但经历了连续5年的下降后,与我国所占比重大致相当。从瑞典的环保投资绝对量基本稳定可推知,其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的下降是由于瑞典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上升造成的,这说明瑞典经济在快速的发展。
3.环保投资弹性
环保投资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环保投资对经济增长敏感,否则为不敏感。2003―2007年5年间,我国大多数年份环保投资的弹性系数是大于1的,这说明我国实现了“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4]。对比我国的环保投资弹性,瑞典的该组数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趋势。2004年和2006年瑞典的环保投资弹性均为负值,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年随着瑞典GDP的增加,环保投资反而出现小额减少造成的,这更加体现了瑞典的环境保护不仅仅依靠环保投资,更多的是依靠完善健全的法律系统。根据瑞典官方介绍,50―60年代瑞典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从60年代起瑞典政府开始有计划的制定各种环保法律和政策,环保纳入法律轨道。各种各样涉及环保的法规有100多个,其中基本环境保护法有14个。近年来,瑞典又在西方国家中较早的制定了保护环境的经济办法,即对环境排放实行征税和收费的办法,如二氧化碳税、硫税、磷费和氧化氮费等,以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并刺激环保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征收环境税和收费的办法对改善环境、促进环保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确实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我国与瑞典两国2003―2007年5年间的数据显示出各自的环保投资规模是比较合理的,基本上没有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波动,但两国因为经济发展和环保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环保投资规模各有特点。相比之下,我国现阶段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更多,这主要是出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现状考虑而安排的,一旦环保投资下降,环境的破坏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与匈牙利环保投资资金来源比较
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三类:企业自筹、政府补助和其他资金。环保投资最初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而且单靠财政拨款很难解决环境保护所需的大额资金。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负外部性以及环保投资的正外部性,单一的依靠政府拨款还会造成地方和企业逃避防治污染的责任,通过对投资主体的划分很好的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和“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
(一)从纵向来看
2003―2007年5年间,我国和匈牙利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都呈现递增趋势。我国从2003年的64%上升至2007年的85.8%,匈牙利则从2003年的39.26%增加至54.2%,这说明“污染者负担”原则是环境保护问题中的基本原则。在环境事权的分配上,企业应承担投资经营风险(包括环境污染的风险)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直接削减产生的污染或补偿有关环境损失[5]。
2003―2007年两国政府补助资金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中国从2003年的18.75%下降至13.61%,匈牙利从2003年的17%下降至13.71,但下降幅度均不大。这说明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方针政策未出现实质性的转变,其细微的下降说明了公共支出的结构微调,使其投向更加适合经济发展的方向。
5年间,我国其他资金来源比例急剧下降,究其原因是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的急剧上升,污染者承担了大部分责任,因此其他部门承担的责任会相应减小。匈牙利在该项指标上下降幅度不大,说明其环保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二)从横向来看
1.企业自筹
表2的数据显示,2003―2008年企业自筹资金在环保投资中所占比重最高,是环保投资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我国占到60%以上,2007年更达到了85.8%。企业成为了最大的环保投资主体,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命令控制”型直接管制手段的施行。尽管“命令控制”手段在许多情况下都能达到目的,但其实施、强制执行的成本费用很高。在很大程度上企业还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反映在环保投资上就是企业向政府“等、靠、要”治污资金,在环保设施特别是环境公用设施的运行管理上难以划清责任,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6]。企业作为环保投资的重要投资主体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同时,5年间我国的企业自筹比例均高于匈牙利,且差额很大,都在20%以上,这虽然与“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相符合,但我国企业正处于成长期,过大的资金压力有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比较而言,匈牙利在该指标上更为合理。
2.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资金在三大投资主体所占比重最小,究其原因是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职能的转变,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不是主要体现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直接投资,而是动员社会资金治理环境的能力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规划、管理、监督能力。在政府补助上,两国差异不大,上下浮动范围为1%~4%,这说明两国政府对待环境保护态度是统一的。
3.其他资金
在匈牙利其他资金来源主要由家庭部门承担,我国则主要是利用外资,家庭和个人承担的很少,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性的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环境保护的贷款和赠款的增加。5年间匈牙利其他资金所占比例均远高于中国,其原因是匈牙利环保投资的融资渠道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除了企业自筹和政府补助外,匈牙利还采取了环境基金和环境保险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通过对比图1和图2可看出,匈牙利环保投资资金来源结构比较合理,同年相比基本上有企业、政府和其他投资主体三分天下,中国的环保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基本上是企业自筹独当一面,这反映了中国环保投资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方式简单等问题,社会、民间等方面的资本参与中国环保投资十分有限。现有的环保投融资方式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环保资金的缺口大,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
四、中国与匈牙利环保投资使用方向比较
按照目前我国环保投资统计的口径,环保投资使用方向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方面。“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鉴于国际上对于环保投资使用方向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各国环保投资都包含的内容,本文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资金投向来具体比较分析我国与匈牙利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情况。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其他的治理。而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统称为“三废”。“三废”一直是工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对象。在既定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水平下,应合理安排结构,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一)从纵向来看
表3的数据表明,我国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投资都在逐年增加,分别从2003年的87.4亿元、92.1亿元、16.2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194.6亿元、265.7亿元和19.7亿元。匈牙利情况则不同,用于治理废水、废气的投资逐年减少,分别由2003年的26.6亿元、14.7亿元减少至2008年的16.1亿元、8.4亿元,用于治理固体废物的投资由2003年的10.2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14.3亿元。这种投资方向的变化趋势说明两国都在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使其趋于合理化。
(二)从横向来看
2003年作为起点年份,我国的情况是用于废水和废气的资金占投资的大头且两者规模基本相当,固体废物相对较少。匈牙利2003年用于废水处理所占资金最多,用于废气与固体废物基本相等。可以看出该起点年份,两国投资于“三废”的结构都是不合理的。6年间两国都在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至2008年,我国的情况改变不大,依然是废水、废气所用资金占多数,固体废物所用资金偏少。通过对比图3和图4发现,至2008年我国用于固体废物的资金所占比例比2003年更少了。图6显示2008年匈牙利投资于“三废”的资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结构已比较合理。噪声污染由于波及范围不如“三废”广泛,紧迫性也相对较低,因此两国投资于噪声污染治理的资金最少,而且没有规律可循,很容易受其他各类污染物使用资金的影响。
综上分析,匈牙利的工业污染资金使用方向比我国合理。我国忽视了对固体废物的处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存在乱堆乱放和处理效益低下等问题。两国都应当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向,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
五、环保投资效益的比较
分析环保效益是在进行环保投资分析时的一个必然步骤,它是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也是投资所取得的效果的最终体现。由于环境保护项目的准公共性,政府在环保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共领域投资的绩效衡量一直存在难题。鉴于环保投资效益的多样性,本文通过以下方面为代表衡量我国与匈牙利和瑞典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一)中国与匈牙利废水处理投资的效益比较
表4的数据显示,2003―2007年我国废水处理投资额年增长率均维持在20%以上,但同期废水处理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值仅为16.4%,废水处理量的增长跟不上废水处理投资额的增长,即我国1%的废水处理投资增长并未带来1%的废水处理量增长,这说明我国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进而揭示了我国环保投资使用效益低下,相当大的一部分环保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废水处理投资额较上年下降,但废水处理量却不降反升,这说明该年我国废水处理投资的效益是比较好的。与我国相比,匈牙利的情况大有不同,2004―2008年匈牙利废水处理投资额都是负增长,但废水处理量却是正增长,以2008年为例,每减少1%的废水投资,废水处理量竟然上升300%,可见匈牙利的废水处理投资效益相当高。但相关部门也应当适当加强对投资额的管理,避免连续负增长。我国2008年废水处理投资效益有所提高,但与匈牙利相比还是相形见绌,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在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注重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二)中国与瑞典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比较
由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环保投资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本文只分析环保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当然,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环保税费的征收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从而减少排污量。本文为了简化分析,假定企业还是按原来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即假定环境质量的改善取决于治理资金的投入。
随着瑞典环保投资的持续投入,以及严格空气质量环境标准的执行,瑞典的环境状况日益改善。图7的数据和趋势表明,1990―2006年瑞典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减少,特别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下降十分明显。这说明该段时间瑞典的环保投资有效的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了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低于国家设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图8显示,2000―2008年我国的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均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在个别年份如2003―2005年还出现了上升趋势。从这种小幅度的下降对比我国在该阶段环保投资大幅度的增加来看,说明总体上我国环保投资的效益不尽如人意。
导致我国环保投资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一是环保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合理。存在对环保资金的挤占和挪用现象,缺乏对环保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排污收费制度不合理。处理费用低于治污成本,只对超标进行收费,而不对排放总量进行收费[7]。三是环保设备技术含量低、治污效果差。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技术开发投入的资金有限,品种单调,大多数企业投资于环境治理设施是迫于“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缺乏主动保护环境的动力。四是环保产业水平较低。我国的环保企业90%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瑞典、匈牙利三国的环保投资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总的来说瑞典和匈牙利环保投资的规模和使用方向都是比较合理的,它们在环保融资机制方面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特点。从投资使用效益来看,瑞典和匈牙利环保投资效益比较好。通过环保投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的损失明显减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目前中国环保投资主要存在投资总量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用结构不尽完善、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瑞典和匈牙利在环保投资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对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投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借鉴瑞典和匈牙利环保投资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环保投入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确保环保规模的适度增长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单靠目前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巨大的环保投资需求。因此,要在现有的融资渠道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融资渠道,使环保投资市场化,才能切实提高环保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开征环境税。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税收作为政府的经济干预手段,对保护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征收环境税,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政策,为我国开征环境税提供了经验借鉴。二是加大排污收费力度。一要把城镇居民作为收费对象,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二要改革排污收费方案,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费标准体系、排污费资金使用政策、排污费资金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排污收费标准体系主要由目前的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一的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结合收费转变。三是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投资,利用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环境基金等新型融资手段进行融资。四是扩大利用外资的范围。一方面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环保利用外资的项目结构,选择出一批确实应由政府负责的城市环境基础建设项目来利用国际官方援助贷款,其他的污染治理项目则按市场经济法则来处理;另一方面要加速培养国内环保产业,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环保示范项目,以此来吸引国际资本。
(二)优化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
一是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出路,从源头抓起。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基本上停留在“末端处理”的模式上,应在开展“末端污染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清洁技术,促进企业从产品开发、原料选择、工艺设计、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着手,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之前和之中,逐步实现“末端管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移。二是要平衡环保投资使用的各个方向,有重点但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三是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工业的产业结构必须优化。根据国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所有大量耗费资源、能源,投入产出效益低下,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必须限制发展,限期调整;所有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能源,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危及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都应限期淘汰和替代;所有产品滞销、经营困难、资不抵债、严重污染环境又治理无望的企业都应予以取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一是不断制定与完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从严执法,促进环境的实质改善。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有些涉及环境(下转第62页)
(上接第49页)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法律体系。另外,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依据法律、法规从严执法培养一大批素质好、执法如山的队伍。二是建立环保开支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环保开支账户的范围可以包括发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环境监视、环境评价和环境审计、等方面的费用,环保开支账户能够清楚地显示对与环保有关的商品生产和服务的最终需求和中间消费的结构与特性。三是提高环保设施的技术含量。增加环保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方面的投入,研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环保使用技术和设备。四是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推行环保产业的市场化。首先要培育包括政府、企业、外资为主的多元环保投资主体,改变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单一的局面;其次要在环保产业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子郁.中美环境投资机制的比较与我国的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1(6):7-12.
[2]丛树海.公共支出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1999:332-339.
[3]王灿发.瑞典环境法的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世界环境,2007(5):11-13.
[4]徐世刚,王琦.论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6(7):34-37.
[5]黄志刚.国外环保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41-43.
[6]尹希果,陈刚,付翔.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7):89-92.
[7]侯瑜.中国现行环境保护税费政策评析及建议[J].税务与经济,2008(4):80-84.
Summary of Survey Research on Invrionment Protection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me EU Countries
WANG Li-ya, ZHANG Y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China)
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本文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从我国企业现实的情况出发,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探讨与展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规律。
1.当前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当前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推行了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考核机制,重视控制成本费用及差异分析,重视投资决策及其效果评价,加强了资金预算管理,同时建立了责任会计制度。
1.2当前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为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依然是为财务会计而非管理会计设计的。(2)管理会计部分理论上完美的方法,譬如成本差异分析等,由于在理论的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与实践脱节,所以并不适用。(3)在资产回报评价中,采用较为先进的指标体系,多半是出于形式上的需要,企业本身并没有采用新的指标体系的原动力。(4)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内部管理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完善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2.1制度化
管理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会计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程度不会也没必要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更没有必要制订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信息。但是,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它是适应企业规模扩大、资本高度集中、市场激烈竞争、利润下降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旨在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水平。
2.2案例化
由于管理会计学科自身特点,案例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使企业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把握管理活动实质。从学科性质来看,管理会计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案例研究”就是对那些成功的运用上述多学科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的研究,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地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此外,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的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2.3人本化
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若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首先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其次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最后,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不仅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近利行为。
2.4信息化
我们建议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其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在具体的处理流程中,其首先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即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满足用户的需求。
3.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方向-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将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从而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在此基础上将管理会计推向战略管理会计的新阶段。在新时期下,战略管理会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很好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层次充分发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战略层次相结合,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管理会计能够在企业竞争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渠道,通过内部信息资源的处理、交换、控制与反馈,在产品与市场服务上表现出来,同时又将内外部相关信息向战略层次汇集,以使其能够根据市场、技术、消费等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管理信息决策系统。将企业各层次的竞争优势进行整合,以利于形成整体的、持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作为一个有机的连接将各层次的竞争优势转化变得顺利而自然,并最终在市场上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从而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总之,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工孟.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财会通讯,2004,(1):21-25.
篇9
关键词:建筑经济;建筑工程;工程管理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发政策以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行业都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建筑行业的进步较明显。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行业发展需兼顾节能减排的要求。建筑行业的管理者要在建筑经济角度下,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优化工程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1 建筑经济的概念
建筑经济主要指对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一系列经济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判,根据预判结果,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管理策略,保证建设项目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的建筑经济管理水平对工程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建筑经济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建筑经济可看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筑管理工作能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实施工程项目建筑经济的科学管理,可有效提升工程的经济利润。建筑企业的发展与建筑经济管理水平存在密切联系,提升企业项目的经济管理水平,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建筑项目的管理者应综合研究项目建设要求和经济管理现状的具体情况,分析工程项目的成本消耗状况,针对具体工程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各工程项目部门间的联系,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提升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建筑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目标,管理工作的实施也要将工程经济问题置于首要位置。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管理工作要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实施措施,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应用在具体施工工作中。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稳定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保证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有序的开展,推动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要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必须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各项成本核算具有较高程度的精准性,对工程的成本费用实施有效管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项目利润率。
2 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不足
融资难是多数建筑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是由于多数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再加上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大多数工程材料的价格会随着项目进度的推进逐渐升高,部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都会提高项目的资金成本投入。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多数建筑企业会与金融机构合作,申请项目贷款缓解资金压力。受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筑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项目资金的需求也日渐增长,不断向银行申请借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资金流转问题,严重情况下会使资金链出现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近年国家针对建筑企业的项目资金投入问题制定行业规范,银行对建筑企业的借贷制定新的要求,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资金申请难度进一步提升。
2.2 工程款预付方式造成资金短缺
建筑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方式除了申请银行贷款外,还会选择工程款预付方式。工程款预付指建设方提前向施工方支付工程款,虽然在项目前期,施工方的资金压力较小,但随着项目进度的推进,受各类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项目的实际造价会远远超出工程预算,项目工期越长,施工方在后期的资金压力越大,项目资金的短缺额度也会越高。
2.3 企业盲目扩张生产规模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较好,许多企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建筑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模式的影响,在无法满足新时期建设发展需求时,盲目立项,提高企业固定资产规模,这种规划策略仅能满足企业短期需求,不利于建筑企业长远的进步与发展。管理者应科学分析固定资产的投资模式,合理地提升企业发展规模,依据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谐同进步[1]。
2.4 资金调控水平有待提升
对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生产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多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尤其在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提前制定科学的资金计划意识。项目建设过程中,难以实现各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的统筹兼顾,尤其在体量较大的工程项目中,项目资金调配失衡,常出现局部资金使用短缺的情况,严重情况下,会影响整体项目资金的流转,影响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粗放式管理模式无法实现项目建设资金的及时回收处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建设的安全性[2]。在建筑工程中负责资金管理的技术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对建设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之处,缺乏对项目资金科学合理调配使用的能力,无法发挥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价值,资金成本浪费严重,工程造价超出预算额度。
3 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策略
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各项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在具体项目中,须对施工涉及的一系列经济影响因素和各类工程经济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保持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发展地位,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无论在项目前期的准备阶段或者是在项目的具体施工阶段,都要保证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对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达到预设目标进行客观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建筑经济角度对工程施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3]。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项目整体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还能实现各工程参与方的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3.1 建筑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将建筑经济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环节具有知识密集性的特点。项目决策工作中的投资分析,可作为项目建设成本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将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投资计划作为成本预算的计算基础[4]。进行技术分析时,可发现决策环节的管理费用占整个项目建设费用的1%左右。通常情况下,项目决策会涉及较多的工程管理项目,还会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决策建议等内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以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市场分析等内容为主。项目的决策工作要以工程的整体实施作为分析基础,判断项目建设是否能够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求,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合理分析,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资金投入和使用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定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内容是对项目建设作用的深入分析。因此,要对投资估算存在的误差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还要针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和建筑经济等进行合理的可行性判断。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编制项目的经济管理方案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够使劳务供求预算等相关工作能够正常实施。在项目决策阶段应确定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可将实施方案作为项目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决策阶段形成的各项决议,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将产生较大的影响[5]。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影响程度可达到70%~80%。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决策对整体项目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项目最终的综合收益。
3.2 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项目设计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对建筑项目的设计实施有效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效研究表明,项目设计的成本费用,最高可占总投资费用的5%,设计人员的技术和智力因素是决定整个项目设计水平的关键,所以在制定设计技术人员的报酬费用时,应充分考虑设计人员的智力投入。多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目的是在有效展示建筑内部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方案,所以有必要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工程技术图纸会审,预判可能发生的工程问题,并确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建立各施工项目组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关系,保证多职能部门间的有效合作,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6]。据可靠的研究分析,工程项目设计对整体建设投资的影响可达20%~30%。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者有必要对项目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提升设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设计监管的优势作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建设投资的节约与利用。
3.3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工程资金的使用对建筑项目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工程资金的使用主要体现为项目费用的结算,而项目费用多由施工合同决定,所以加强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项目实施前,投资部门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签订的工程合同,会同多个工程技术部门,编制工程实施计划,各方应对计划内容仔细研究并确认,最终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预算部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合同费用要求,精确预算项目在各实施阶段的造价,将造价方案做为施工过程的经济管理重要依据。在项目合同承包价的基础上实施建筑经济管理,可实现对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同时技术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力度,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建筑经济管理的实施方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艺技术,提高工程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建筑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者也应有意识地对传统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或创新,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理想实施效果。进行建筑项目的工程款支付时,建设方要将项目投标报价作为结算的依据,结合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工程变更签证,计算实际工程款。在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中,需要综合评价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作为竣工结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上分析表明,建筑经济管理水平与工程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项目管理者在施工阶段应重视工程质量对建筑经济的影响作用,提升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实施作业,在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符合工程要求的基础上,核验项目的实际工程量。根据核验结果制定项目的资金使用方案,这样可以实现工程质量与建筑经济的一体化管理,确保建筑经济的实施方案符合项目实际需求,确保项目投资能够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保证工程管理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
4 结语
将建筑经济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展开深入分析,提出建筑经济对整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根本原因。针对项目建设的经济管理措施展开研究,提出各施工环节成本的有效控制策略,提升项目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杨建.基于建筑经济角度的建筑产品与建筑生产[J].地产,2019(24).
[2]郭赞富.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9(11).
[3]郭赞富.基于建筑经济角度的建筑工程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0).
[4]庄小香.EPC总承包模式下建设单位经济管理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4).
篇10
关键词: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039-02
前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电网系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项目的建设对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电网发展迅速,例如安庆地区,2011年最大负荷为1 326MW,同比增长13.33%,为缓解供电压力,电网建设项目快速向前推进。2011—2012年间安庆地区有秦潭变、朝阳变、龙湾变、长宁变等一批110kV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并投运,新建输电线路404.3公里,此外,山口变、晴岚变、香铺变等一批220kV输变电工程也在规划建设中。电网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投资管理工作是电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投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加强电网投资管理、提高电网投资效益的目的。
一、投资管理概述
电网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周期范围内,对电网项目规划、设计及建设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投资偏差,使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电网项目投资可控、在控。投资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周期一般可以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项目投产运行等几个阶段,依据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周期,可将投资管理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计划管理阶段、投资建设管理阶段、投资统计管理阶段、投资后评估阶段等。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周期与投资管理流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投资管理工作贯穿于电网项目建设的始终。
二、投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规划与前期阶段:重电网网架规划、轻投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运,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当前形式,同时为了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作频繁,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规划的重点立足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对城市发展规划步调相一致,而轻视对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投资回收效益等内容的分析。
(二)项目设计阶段:设计深度不足、影响投资计划实施
投资计划即合理制订成本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每个阶段的具体投资数额,科学安排投资规模和时序,以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此计划来投入资金,从而有效控制项目总体投资造价,主要分为建议计划编报阶段、新开工计划上报阶段及计划下达执行阶段等三个部分。由于电网工程初步设计深度不足,如地质勘探深度不够等因素,此外,中间涉及环节过多,设计批复、可研批复过程中沟通协调不充分,设计出现变更,引起投资计划不准确,资金超预期列支。施工图设计阶段未严格按照“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两型一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等标准执行,设计匆忙或不够重视,同时,设计合同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深度及技术经济指标,未能限额设计,影响电网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管理控制。
(三)项目建设阶段:涉及内容繁多、不能有效控制投资
一方面是物资采购问题,省级电力公司出于集约化管理、减少环节、节约成本的需要,对于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但由于受委托的是具有独立法人的物资公司,而合同签订却是各分支机构与供货商签订,造成采购周期长、投资浪费;另一方面是核算主体问题,电力企业一直采用自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例如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项目由省一级电力公司核算,110KV工程由市一级电力公司负责核算,但征地费、赔偿费费等支出必须由当地电力公司操作,这就会导致工程资料信息不对称,投资编制不准确;第三方面是工期(进度)问题,由于政府规划临时调整、房屋拆迁延误、设备购置不及时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分项工程和总工程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延误工期造成投资额度增加。
(四)项目投运阶段:重项目建设投运、轻投资统计管理
由于存在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用电供需矛盾紧张等多种客观因素,过多地关注输变电工程的投运结果,忽视了对管理环节的重视,并且普遍的思想都这样认为:电网输变电工程的投运就是项目的结束,不注重收集资料,造成工程完工多年,决算仍没有编制,资产没有结转,折旧无法足额计提,导致账面资产不真实,影响企业管理的质量。投资统计管理工作是电网工程项目效益分析的依据,涵盖了各类电网基建项目的投资完成、资金到位、新增能力、形象进度等各种指标,包含了设备费、建筑费、安装费、管理费、财务费、其他费用等为工程投入的一切费用。投资统计管理工作是电网项目投资后评估工作的基础,是电网工程总结经验教训的源泉,应当重视并加强投资统计管理工作。
三、投资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一)增加投资收益预算分析,丰富可研报告内容
为了使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更为合理、更为全面,可以在可研报告中增加投资收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衡量并预测电网项目投资收益情况,丰富电网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一个简单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在进行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需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用户负荷电价结构等诸多因素,对电网项目投资收益进行预算,为资金收回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为电网企业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规范投资主体管理,减少项目资金浪费
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脱节的现象,应科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设计变更、概预算变更的考核制度,优化设计方案,细化设计批复,分清责任,制定下发电网基建项目新开工计划管理办法,规范电网基建项目开工程序,控制投资节奏。对于上级单位核算的工程,要规范与下级的资金拨付,资料的传递,信息的沟通。加强对物资采购和回收环节的监督,优化采购流程,减少资金风险,最大程度减少项目资金的浪费。
(三)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合理控制投资波动
在电网项目实施阶段,由于诸多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常发生工程局部设计变更变等问题,主要涉及线路路径的局部调整、建设项目附属工程的增减、工程结构规格及标准的变化、标高及工序的微调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工程预算投资的波动,有的时候甚至超出投资计划的范围。
(四)研究投资评价方法,准确评估经济效益
电网项目投资经济性评价是对一个电网规划方案的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是对电网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未来经济效益预期。目前国内常用的电网投资经济性评价主要使用传统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即从经济效益和效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估和国民经济评估,财务评价主要从现行财税制度及价格体系角度出发,国民经济评价主要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分析、测算、评价电网项目投资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及宏观经济合理性。
(五)重视投资后评估管理,为新建工程提供借鉴
投资后评估管理是指在电网项目完工并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后,对电网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投资分析和投资总结,科学评价电网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出指导性建议,为以后新电网项目的投资管理提供借鉴,是电网项目整个后评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后评估管理遵循反馈性、独立性、实用性、透明性和科学性等一般原则,重点发挥其反馈功能,对未来电网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电网投资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投资收益的增长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总结
电网建设项目通常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其从规划设计到建成投运,涉及的投资数额较大,加强电网项目投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努力提高电网投资效益,不仅有利于电网企业发展,同样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针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投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对电网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投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提出加强投资管理工作的措施,使电网项目投资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琳.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管理方法与应用[J].电力建设,2011,(1):104-107.
[2] 林丽琼.加强技术经济管理提高电网投资效益[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4-25.
[3] 甘德一,张媛敏,曾鸣.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方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