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浮躁范文

时间:2023-03-27 23: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拒绝浮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拒绝浮躁

篇1

一、居里夫人,连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潜心研究镭,让这种神秘的放射物质渐渐为人类所了解,她一生的研究,总是那么仔细严谨。正因为她拒绝浮躁,坚持一生,以平静的心态、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居里夫人跨越了百年,她用生命的光芒告诉我们,只有拒绝浮躁,才会收获成功。

二、一部《泰坦尼克号》成就了最初的卡梅隆,当铺天盖地的荣誉和巨大的名声落在这个青年导演头上时,他却忽然蛰伏起来,以几十年的策划推出了轰动全球的《阿凡达》。

三、现代作家路遥将自己关在煤洞数年,在寂寞中耕耘着精神家园,创作出《平凡的世界》。

四、荷兰画家凡·高以一辈子的孤寂生活,忘情地投入到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中,最终锻铸成一位令人仰止的伟大艺术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珍妮维叶芙;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13-01

一、珍妮维叶芙的角色定位

这部作品是在虚构的王国中,写的是欧洲中世纪的故事,在表演时首先要对人物进行角色定位,作为一个王国的王后,在物质方面是不缺乏的,缺乏的是自由和感情,是一个稳重的王后,贤惠的儿媳妇,又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珍妮维叶芙在剧中既是国王阿凯尔的儿媳妇又是高罗和佩利亚斯的母亲,在第二场中,珍妮维叶芙读信的场面,这一段很好的体现了整部歌剧的“呓语”风格,国王阿凯尔由于年事已高,几乎已经看不见东西,珍妮维叶芙将高罗的来信读给阿凯尔听,在这看似十分平静的读信场面,几乎没有大线条的旋律,大都是同音反复式的片段,深切的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挂念和牵挂之情。

二、珍妮维叶芙的角色塑造

人物的角色塑造包括舞台背景的布置、面部表情、体态、手势以及演唱的表演等等,最重要的是表演者对角色的认知情况,表演者在拿到剧本了解到人物角色的信息时,通过不断的解读琢磨演绎剧中人物,《佩》这部歌剧两部比较经典的,一是由皮埃尔.鲍莱兹以严谨风格指挥的伦敦修道院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录制的版本,其中,珍妮维叶芙的角色是由女低音伊冯娜.明顿饰演,她对王后的焦躁不安表现的十分恰当,极其出色;另一个是由郝伯特.冯.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录制的,这一版更注重该剧音乐中的瓦格纳元素。因为人是生活,戏剧是舞台,在戏中需要的是表演,根据剧本人物角色的需要进行表演。表演二字包括“表”和“演”两层意思:“情感之表现于外貌者也”,“摹仿其事曰演”。①这就说明了表演的含义,也揭示了表演与现实的剧场性和假定性的区别。

人物角色塑造不仅仅是角色的表演,也包括舞台背景,王后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在王宫的一个房间里,年事已高的国王阿凯尔虚弱的躺在椅子上,珍妮维叶芙一袭黑衣出现在观众面前,符合了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状况,她手拿信纸(高罗写给佩利亚斯的信)读给国王听。在读到高罗相信母亲会原谅他时,开始边走边读,体现了珍妮维叶芙的不安和焦躁,对高罗和梅丽桑德婚姻的担忧。同时乐队伴奏的音乐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如流水般奔走,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变换和弦,为人物角色塑造起到了烘托、推动的作用。

三、珍妮维叶芙主要唱段分析

整部歌剧中,王后珍妮维叶芙的主要唱段就是读信的场面,这一幕发生在第一幕的第二场。国王阿凯尔由于年事已高,眼睛模糊,几乎看不到东西,他的儿媳妇珍妮维叶芙就将高罗的来信读给他听。

唱段歌词的大意为:他给他弟弟的信中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黄昏,我在森林中迷了路,然后在泉边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姑娘。我不知道她的年龄、姓名,也不知道她来自何处。她看起来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当我向她询问,她会突然像个孩子一样的哭泣。我已经和她结婚六个月了,然而我仍然对她一无所知。啊,我亲爱的佩利亚斯,虽然我们不是一个父亲所生,但却视你为亲兄弟,我准备带她回家。我知道母亲会原谅我,但是我怕阿凯尔,尽管他很仁慈。如果他同意接受她,把她当作自己的孙女,请在收到信的第三天,在望得到海的灯塔点亮一盏灯。我会在船上看见;如果看不见,我将驶得更远,永远不再回来。您说怎么办?

唱词采用的是法语,而这个场面中节奏极其不规整,大量的三连音、十六分音符交替进行,这也恰恰复合了法语的语言重音和语言节奏。整个唱段几乎没有大线条的旋律变化,大都是同音反复式的“呓语”,看似像简单的音符在流动,却充满着微妙的情趣,带有着朦胧的色彩。在总的谱子中,作曲家标出了“声音哽咽的”和“抑制住情感的”,让看似平淡的读信场面体现出一个母亲的心情。

四、总结

一个人物的角色塑造不是简单就能完成的,是多方面的糅合,对于《佩》歌剧中珍妮维叶芙的角色塑造,笔者仅从角色定位、人物心理变化和主要唱段进行分析的,希望通过对其人物角色塑造能对声乐表演者有一定的帮助,对不同的人物角色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饰演人物角色。

篇3

浮躁的另一特征是:重结果,略过程。看别人获奖了,艳羡不已,眼红人家的奖金,殊不知人家专心致志、寒窗苦读,是千百次实验失败而不悔的艰辛;只看演员“台上三分钟”的风光,不细究“台下十年功”潜心修炼;只看见神信手拈来的精准、潇洒,没看到他手上打泡、磨茧的执着和专心。

浮躁的特征还有:只看重偶然的机遇,忽视必然的实力,看到企业家成功了,就说人家运气好,看不到人家为了这次机遇百折不挠苦干了若干年;看到某人成名了,就说是撞上了,殊不知人家一门心思打基础,默默无闻几十年。

还有重投机,不重坚持;重形式 ,不重内容……

凡此种种,浮躁的心态导致人们抛却了专注,要么迷信机会,守株待兔般,坐等天上掉馅饼;或左顾右盼,东跑西颠找门子,寻路子,不练内功,期盼靠秘籍获得成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凡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皮毛,而其内核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心领神会后又觉得内核过于简单,不屑一顾;实际做起来太难,就望而却步,所谓“知易行难”,成功的秘诀也是这样,精髓往往是简单的,是人人能做到的,但被浮躁迷住了双眼的人,是看不到做不到的,“专注”即是如此。

专注,容易被误读为“守旧”、“刻板”,因而成为“过时”的代名词,其实专注不是无价值的固守,而是战略层面的把握,是大方向上的专一,专注不拒绝战术上的灵活和具体操作上的变通,就像大江大河,迂回、弯曲,最终指向是大海。

正如“勤能补拙”,专注能补齐成功的“短板”,技巧或许能使成功来得早一些,但限于小成功,专注才是持久的大成功的关键,因为专注有利于借前车之鉴,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专注可以“熟能生巧”,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人脉,走向成功。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只会浪费时间、精力和资源,终究一事无成。

篇4

最近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中,,每位小朋友灿烂天真,都身“潮”上镜,看着个个身穿价值上千元的服装的“新继承者们”,难道不是反映出时代的包装,享乐的光彩吗?那些应值得继承的精神财富难道不应该才是继承者们应继承的吗?假如退去浮光的外表,继承者们的内心还剩下些什么呢?因此,只有拒绝享乐,才能丰富起人生的经历,保留可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拒绝享乐不应只是拒绝拒绝享乐的本身,应学会懂得拒绝,适可而止。齐国的齐桓公命陈完白天陪酒,可是两个人越喝越起兴,便很快到了深夜,此时齐桓公便对陈完说:“继续喝完再走吧!”陈完婉拒道:“您只要求我白天陪您喝酒,并未让我晚上陪您喝,臣理应告退。”陈完奉主子命令陪完喝酒是“仁”,而陪完酒自知退下且让齐桓公不再继续喝下去是“义”。由此可见,享乐应适可而止,且应懂得拒绝才能仁义礼让,所以应学会为人生价值增添一道高尚亮丽的光彩,不要只被享乐的浮光所蒙蔽。

如今商业膨胀的今天,不只是学业还是其他工作职业,都缺乏不了享乐的来源。因此我们应正视享乐的表面,拒绝享乐的根本,不应因一时的乐而去换取享的,所以拒绝享乐,坚定人生目标,追求可贵精神品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多少历代君王因美色而贪图一时的享乐沦陷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江山中。人生的路上应多一步勤奋的脚印,少一点享乐的时光,或许这些时光的积累便会安抚人生的浮躁,带来稳而静的人生之路。因而拒绝享乐,丰富人生才是延续生命光彩的根本。

篇5

案例1:老师用课件播放着美丽的大森林。师:孩子们,你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呀?生:有蘑菇、有小草、有大树、有鲜花。生:有可爱的小白兔。还有小乌龟……师:看到了小乌龟与小白兔。你想到了哪个故事?生:龟兔赛跑。师:你知道最后谁赢了?生:小乌龟。师:为什么它会赢了?生:……师:今天,小乌龟和小兔子又一次比赛了,他们这一次是打靶比赛。猜一猜他们谁会赢?为什么?生:可能是小兔子,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勤快了!生:可能是小乌龟,因为小兔子在打靶上根本不占优势……师:请举起自己喜欢的照片。大声给它喊加油吧!生:加油!加油……孩子们在老师的夸奖下。不断有新的发现,沉浸在激烈的争论中,丝毫没有停下的意向。

思考:新课改以来。情境创设似乎成了老师们顶礼膜拜的情节。然而,花哨纷繁的情境,却会淡化数学的本来面目,偏离教学主旨,搅乱课堂的平衡状态。如案例中嘈杂的情境,因掺杂了过多“悦耳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使数学情境变成“看图说话”,把学生的数学思考淹没在画面和童话所引起的丰富想象中,把教学的任务抛在了脑后。像这样的情境,只能算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累赘”。所以创设情境要避免使牵强造作、热闹浮躁的问题情境充斥课堂,要凸显激发参与兴趣,促进目标达成的实效,突出素材合理选取,情节有度展开的实际。让问题情境创设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二、拒绝空泛――信马由缰的自主探究

案例2:一位教师在进行两住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时,先练习几道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出示例题23-7,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各组学生都能从13-7=6中推导出23-7=16,接着让各组代表借助小棒说说各自的想法。有的说个位上3不够减7还差4。我就从20里取出4得16;有的说,个位减7不够,我就从20里减7得13,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3得16……教师都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又让学生说出各自喜欢的方法并交流……

思考: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现象: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导,该给学生讲解的不敢讲。怕被别人冠以“理念不新”的帽子,于是他们往往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去探究、发散,异化的空泛探究使自主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的作用,导致了教学的低效。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的尽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究的热闹场面,就是不见教师的有效引领。呈现出无度的“自主”。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这种形式至上的空泛演绎,只会造成徒有其表的热闹。所以,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实践中。不能漠视教师的有效引导,不能忽视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偏离目标、游离文本、脱离本质时,教师就要进行引导、矫正偏差、纠正错误、更正策略。引领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建构。

三、拒绝放纵――杂乱无章的操作活动

案例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千克黄豆有多少粒?》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准备了1千克黄豆、杯子、带有刘度的量筒等丰富的操作材料。教学是这样展开的,师:同学们,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呢?大家先猜一下。生:略。(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猜的结果五花八门)师:刚才大家猜得相差很多,现在交流一下。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准确地说出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生:略。师:下面备小组就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合作探索。顿时,小组里的学生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方法实验,毫不相让。整个过程,老师没有参与,没有调控,更没有指导。

篇6

——题记

我曾经去试图接近一种本质,一种内涵.或许这只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是,过去与未来,童年与成长是三言两语便交割的清的吗?

于是我曾经去接近一些特别的人.他们拒绝苦难,甚至拒绝生活.一位住读的朋友不止一次地向我诉苦:"再不要住校了,什么都要自己来.要自己洗衣服,要自己打饭,要自己洗饭盒,还要——"我不敢让她再"还要"下去,怕她再来个"还要自己吃饭"……

我又试图去接近一种野花.

那是一种叫不出名的白色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绿叶的忖托下,在自然的气息中,解释着一份孤傲的本质.

也许它得三分月的清白,七分雪的纯洁,洋溢着梅的傲气,流飞着兰的芳香.也有一份执着,一份信念,一份忠诚,一份信仰.

面对这不屈的生命,顿生佩服之情,心中存一份景仰,既然同存于一个空间,拥有同样的精神,追求同样的追求,人为什么会在人生的大雾中迷失自己呢?

一阵风吹过,跟着几滴雨滴落,蕴涵着水的温柔,我原以为只不过是和风细雨,我错了.

只是一阵工夫,狂风暴雨便来了,野花被吹摆着,东摇西晃,白色的花瓣开始脱落,一片,两片……我马上生出一种忧伤,随即又得以释怀,因为我看到,它的根还深深地扎在生命的泥土里,一种不屈的精神依然屹立.

雨过,风过,天晴.太阳从云端露出了笑脸,野花的花瓣已全部脱落,洒在根边,瘦弱的身体已无力为自己遮风挡雨,可带着疲倦的笑容依然傲对一切.经受过考验,没有退缩,只会更加坚强.

篇7

我不是说这一年我只写了这三篇文章,事实上我写了大大小小五六十篇,不包括每天七八条微博。我的意思是,以上三篇不追风,也没有命题作文,却具有某种静静的力量。

《清华失去的,正是这个社会稀缺的》焦点是刻在石头上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但我还原了它的后一半“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文章一出,引发了不大不小的反响。

《在台湾,找中国》核心是辛亥百年之后我们失去了民国范儿,台湾为中华民族保存了文化火种。此篇获《旺报》两岸征文奖。

《问道钟南山》则透过大时代里的隐居潜流,映照当下的浮躁。有不少朋友看后问我,真有隐士吗?其实我说的是一种反观的能力。

三篇文章看似不经意,却潜藏在我的脑海深处。

2011年过去了,我们送走了浮躁的一年。又将迎来新的浮躁的一年。作为传统传媒人,我想提几个问题:

为什么媒体人都短命

好文章是天和地和气和,用码字为生的人的话说,这文章写得挺爽,不磕绊,不拧巴,几乎一气呵成。2011年我写的其他50余篇文章则颇费思量,修修改改,别别扭扭,写完觉得不爽,尤其是经杂志审读员痛批之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与他们(审读员通常是“老同志”或“革命老同志”)的确有价值观的不同,而且差别还不小。

2011年我的老胃病又犯了一次。胃病,这是写字人生的伴随产物。老中医把脉说我“肝气郁结,忧思过重”,且睡眠不佳。我这病很明显,不用把脉也自知,写拧巴文章写多了呗。老中医建议这般那般,我知道他的良苦用心。可这能改过来吗?改得过来还叫中国文人吗?所以该着中国文人短命。

为什么没人再看长文章

这是一个对写文章者来说重大的问题,即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功能阅读、浅阅读时代,这个烂文满天飞的时代,这个所谓“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的时代――我们写长文章还有没有人读?或许,费劲写个长篇不如起个好标题点击量多。

我的得意之作都在四五千字以上。通常杂志栏目编辑会拒绝这样长的文章。如今文章的要求包括杂志文章的要求,都是求短,最好一个P(页),要么在一个对开P内解决。一是应当下阅读需求,减轻读者负担;二是从文章编排的角度考虑好排版。

微博体的兴盛,导致我们不做长时间思考了,或许微博碎片化思考取代了个人思考,是一个群体在思考?这是一种进化,还是退化呢?

冷点如何变成热点

没有冷新闻,只有热炒作。一位老领导把媒体分为三类:三流媒体、记者追热点;二流媒体、记者追求热点背后的原因;一流媒体、记者,发掘冷点,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现在中国一流媒体、记者太少,大量的是三流的。

冷点能变成热点,关键看功夫。说它冷,却潜藏在人们心中;说它是浮云,却久久飘散不去。

传统媒体将老无所终吗

在美国2012年度CES消费电子展上,我见参会者都看手里的一个个小屏幕,读报刊者很少。据说苹果、微软等大腕儿都不热衷这类年会了。为何?这是摩尔定律在新品推出节奏上的体现,就是推出新品不再以年为单位,而是以季度为单位。谁会等上一年呢?

北京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的朋友告知,2012年有不少摊位不再续约了。因为书报刊发行生意做不下去了。发行人员去了电商搞配送,就像报刊编辑去了网站当频道主持。

篇8

“好了,别什么同学了,和哥哥有什么隐瞒的,放心,我不会告诉父王和母后的。”哥哥显然看出了我是在说谎。

“哥,那件事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但是我知道如果时候到了,你会知道的。”

“好的,等时候到了,你在说吧。”哥哥很理解我。

——————魔剑的房间里——————

“这几天黑龙这么浮躁,一定是遇到白龙了,但是,雪儿,你在哪儿呢?”魔剑轻轻的抚摸着黑项链自言自语。(我要吐血!果然不愧是心有灵犀的人,连做的动作都那么一致。)

忘不了那个主动找我玩的女孩,忘不了那个红着脸嗔怪我的那个女孩。我为了你拒绝了那么多女孩的喜欢,但是,你现在在哪儿啊?魔剑痴痴的想。

门外想起一阵脚步声。“谁?!”魔剑厉声喝问道。练武之人即使是在痴想的状态下也是不能有一点放松警惕的。

“少主,是我,教主让你过去一趟。”魔魂的贴身侍卫暗影来叫魔剑。

“知道了,你先过去吧,我马上就去。”

篇9

――苏格拉底

简单人生,是一种睿智而洒脱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充盈、朴素的过程。简单人生体现为简单生活。简单生活是一种简朴、简洁、简练、智慧的生活。一种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生活随意些,就活得平凡些;生活辉煌些,就活得痛苦些。

简单人生,不是浅薄、简陋、粗放。简单是深刻、淡定、精细。大道至简。简单生活是一种美丽,一种淡泊清新的生活。淡泊不是推卸责任,拒绝使命,不是鼓励人们都去做庄子和陶渊明。人之处世立身,必然有一种推卸不了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责任范围内的一切事,清清白白地做个平平常常的人。而不太在意鲜花掌声、玉食锦衣。不为利困,不为名累,不为仕途忧。不会让挫折击跨意志,不会被奉承搅乱心境,不会为得失寝食难安。

篇10

初次相识的那一年,我上初二。

再次重逢的那一年,我上高二。

我们出现在彼此的生命里,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他叫韶玉,犹如美好韶华中的美玉。

我和他之间,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越走越近,相遇过后,便是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但,他曾给我的温暖,犹如夜空中最耀眼最美丽的烟花,划过的瞬间,印在心间,便化成了永恒。

我一直叫韶玉为哥哥。

初二那年,是我学习与生活中最浮躁的时期。那时的我心高气傲,厌烦了原来一切既定的生活,总想闯一闯,轰轰烈烈地做一件事,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无憾。那时太异想天开,涉世未深,却幻想丰富,伤在自己的孤独里。

初二下半学期,我爱上玩QQ,在搜索里胡乱输入字句加网友。输出“韶玉”,纯粹是玩心一起胡诌的。在搜索结果中众多“韶玉”里随意点击一个,加为好友。其实我原本的目的只是想加一位美丽的知心姐姐为好友。

过了没多久,消息盒闪了起来。“韶玉”已同意加为好友并申请加我为好友。

那时,长期作为学霸的生活也意味着长期的孤独,因为作为学霸的前提条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谁都有孤独寂寞,初二下学期压力陡然增加,我选择了网络上与陌生人交流来缓解压力,不用见面,不怕尴尬,随时可脱身而出,多好!

对话框打开,韶玉问我:你是怎么加上的我?

我疑惑地回答:就搜索了网名加上的啊,怎么了?

韶玉说,我明明设置的“拒绝任何人添加”。

我毫不在意:谁知道?反正我不知道。

韶玉:……

我找话题:韶玉?你一定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吧?

他回了四个大字:我是男人!

后面带有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甚至可以想象他的脸色有多阴沉。

当时我震惊了好久,之后我问他,那你为什么要叫“韶玉”这么女性化的名字啊?

他无奈地说:那是我爸妈的事,我决定不了。

我说:……

也对。

彼时我在山东的这一段,他在安徽的那一端,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机,通过无线的网络,把我们的缘分,连接在一起。

我们聊得很投机。

初二结束承接初三的暑假,我依然选择在家自习。比起那些“天价”辅导班教学质量与作风如出一辙的老师,我更珍惜唯一的听学校老师讲课的机会。不给自己留辅导班或家教这条后路,不存心理侥幸,因为唯一,所以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