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社区建设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慧社区;培树问题;分析研究;吉林市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1-02
吉林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发展城市之一,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历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受的人们的关注。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现代化社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主要内容之一。智能化社区的建设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是智慧社区发展中所需要接触的内容。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了实际的发展中。在21世纪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需求也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们希望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社区环境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所以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智慧社区的意义
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根据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社区建设体系。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智慧社区的意义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和了解。吉林地区隶属于东北的中心位置,无论是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还是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来看,优良的环境都是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对于社区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社区管理模式对吉林市内的一些社区进行的管理方法。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而吉林市地区在我国算是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城市之一。在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对其进行社区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只有运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其进行思考,才会真正的让人们的认识到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才会为社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力量,为实现社区培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社区典型培树问题的研究
(一)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
在现代化的智慧社区中,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互联网技术是现如今21世纪中极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种技术,将这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实际的社区发展中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区建设培树问题也有着更重要的认识。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已经充分的引入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吉林市很多社区对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了新的管理模式,这种创新式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人所了解,因为越来越多的社区被人们评为模范社区,这些社区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中,互联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能够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会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2]
(二)智慧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慧培树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趋势,首先,智慧培树需要与现代化的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结合,不仅需要具有美观的外表,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智慧建设型社区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理念,才会更加凸显出智慧培树的重要性。吉林市的环境建设在东北地区中较为领先,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地区的社区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意义。加强智慧培树问题的建设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吉林市内的智慧建设需要融入很多先进的理念,其中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是避免不了的。对于社区建设而言,如何建设与时代相符合的社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的建设和绿化需要深受人们的重视。智慧服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绿化环保理念,才会凸显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3]只有认识到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才会立足于脚下,做好基本的培树工作,为维护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社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很多社区中的绿化和环境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为吉林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树问题在现代化的社区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吉林市来说,发展智慧社区培树问题是确保社区绿化环境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较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代化的社区建设而言,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小区建设的推动性作用。在现如今的21世纪中,绿化社区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人们所关注的。社区建设与智慧培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具有典型培树问题,加大现代化的培树力度可以增强社区建设,为维护我国现代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四)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
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渐的发展中进行着。智能化的建设体制发展可以为社区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吉林市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中心位置,社区的建设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体制,智能化的管理能够跟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保证智能社区建设体制的重要方式,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应该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在现代化的21世纪中,不仅仅有智能化的手机、智能化的设备,更出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世纪上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与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社区建设如果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融合到一起,将会更好的突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内的培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为确保社区良好的发展和建设给予更好的保障。[5]由此可见,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对于现代化的吉林市社区建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
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是建设智慧培树的先决条件,因为社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培树工作,还需要与种植花草等工作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吉林市的社区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就应该不断的融入新的智慧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创新式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所占据的地位位置非常好,无论是温度还是其他的条件,都非常适合培树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智慧农业建设,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培树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培树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社区建设,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科学含量的工作而言,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必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吉林地区而言,建立典型的培树工作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必要的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与很多内容相结合,首先就是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还离不开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社区建设的长期发展,就应该从目前的情况所考虑,建设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为吉林市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有利的保障。对于我国而言,智慧社区的建设必将需要优化其中的园林环境,而培树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种的选择和栽培,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吉林市的环境和温度等多个条件进行选择,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够更好在社区内进行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对于社区建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社区内培树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为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培树种植理念,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和种植,才会更好的凸显出智慧社区的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优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吉林市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已经逐渐的开展起来,很多社区对于自身环境的发展和管理已经加以重视。并且,在近些年的社区建设中,很多高档社区和中档社区也已经将园林绿化工作设为主要的发展内容,这将会为提升我国吉林市整体的市容市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市内部的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杰,李文章,等.以智慧破解城市发展难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5):115―117.
[2]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2014(05):145―156.
[3]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05):118―121.
[4]徐传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J].华中科技大学,2015(04):156―176.
[5]于鹏鹏.吉林市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互联网经济研究,2014(04):189―193.
[6]杨德海.智慧城市探索与实践[J].住健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2014(05):165―178.
[7]刘军. 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贫困地区;中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党的十报告提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黔江区作为全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一条贫困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之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黔江将成为渝东南的信息中心,成为武陵山地区重要的信息枢纽。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创建面向未来的城市,黔江的居民将真切的感受到智慧生活的幸福。
一、黔江建设智慧城市重要意义
城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目前国内,北京、南京、广州、重庆南岸区、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等地区相继展开智慧城市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解决城市发展困境、升级发展的良好效果。
1、建设智慧黔江是强化黔江作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东连湖北省咸丰县,南临重庆市酉阳县,西接重庆市彭水县,北界湖北省利川市,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国发〔2009〕3号文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渝东南及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金融、信息、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引领、辐射、集散作用的主导性城市。最基本的核心仍然是信息中心,而网络、通信则是信息中心的基础。然而,黔江目前只承接了原来作为四川省黔江地区行署所在地政治中心的部分功能,在信息、公共服务、金融方面还不具备向周边区县辐射、引领功能。在要加速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①建设智慧黔江将推进黔江作为区域信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能让市民充分享受广电、电信、有线、无线、4G通信网资源,并实现网络融合,物联网应用。通过建设智慧黔江,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10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9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宽带,光纤到户(FTTH)覆盖能力家庭达8万户,旅游景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4星级以上酒店等重点区域实现WiFi热点覆盖。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10兆比特以上,商业楼宇用户接入能力基本实现每秒100兆比特以上。建立起以黔江为中心连接武陵山地区其它区县骨干光纤网,提高骨干网间互联互通水平,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从而增强黔江在信息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渝东南及武陵山地区其它区县。
②建设智慧黔江将提升黔江综合服务能力,服务周边区县发展。通过智慧政务建设,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推动公共权力的透明化与城市决策过程的公开化,提升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运转效率,让服务变得更高效、合理。 通过智慧医疗建设,整合医疗信息,医院可以随时查阅每位患者的历史病历,从中发现病症规律,确保渝东南各区县的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快速、准确的医护。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建立起服务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的系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现代化,从而增强渝东南地区在武陵山区的核心竞争能力。
2、建设智慧黔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黔江区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黔江区城镇人口达2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 72.56%,年均增长1.9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了19.3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开始凸现,建设智慧黔江将解决这些“城市病”。
①解决“城市病”需要智慧黔江。一是可解决交通拥堵。通过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建设,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改善交通负荷、保证交通安全,从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如驾驶员可通过路况预报,选择合理的交通线路,实现人、车、路、信息一体化。二是可控制环境污染。通过智慧环境建设,建设水、气、土壤监测网络,保障人们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通过智慧黔江建设还可以解决更多的“城市病”,为城市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将从单纯追求物理空间“粗放式”“蔓延式”的扩张转变为“集约式”“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②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智慧黔江。通过智慧黔江建设,城市公共管理的信息让政府和民众共享,提升了对于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监督能力与影响能力,最终实现了城市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促进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绩效竞争与企业化管理改革。与此同时,城市管理的“自治”特征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公众将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者。
③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难题需要智慧黔江。当前,黔江城市和农村差距仍十分大,城乡一体发展需要智慧黔江建设。通过智慧农业建设,搭建起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有效沟通平台,让农村和城市融为一体发展。如农业信息网,整合商业、物价、工商等部门的涉农信息,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针对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上传,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服务,为食品安全部门提供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手段。
二、黔江建设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宜推行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有它的规律性和内在要求,盲目建设会形成摆设,形成大量浪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1、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黔江的信息化基础较好。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10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9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宽带,光纤到户(FTTH)覆盖能力家庭达8万户,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10兆比特以上,商业楼宇用户接入能力基本实现每秒100兆比特以上。互联网普及率60%,移动互联网用户达20万户。100%的街道镇乡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100%的街道镇乡实现公文交换处理无纸化、公共服务电子化。云计算中心云计算”项目建设已于2013年9月启动建设。
2、技术上的可行性
智慧城市所需的物联网、云计算,黔江已基本建成。目前已试运行一年多的“数字城管”,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用于设备的监视与控制)、控制系统(传感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分析收集的信息为主的系统)三个方面都没有问题,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加以功能拓展。
3、操作上的可行性。黔江区已成产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来统领智慧城市建设,并在不同领域进行分步组织实施。金融、市政、政务办公、气象、卫生等系统都已开发具有智慧城市特征的系统平台,为下一步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目前黔江区已建立起财政、人社、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的网上申报、审批等政务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2011年建成的“数字城管”主动发现问题率提高到98%,从发现问题和立案派遣到相关处置单位需30秒,与传统方式相比效率大大提高,基本能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城市管理要求。
4、经济上的可行性。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投入100亿左右,按6年期进行分批投入,黔江区财政预算应该能消化。2013年,黔江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60元。建成以后,每年能产生20亿左右的收益,节约城市运行成本10亿。
三、黔江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选择
当前智慧城市在全球许多城市开始探索,有的已经初见成效,为后建设的地区提供了经验。黔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既需要学习其它地方的经验,也需要根据地方的特点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1、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国外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例,2008年启动“Amsterdam Smart City”计划。建成了先进的智能建筑――ITO Tower大厦,实现了家庭节能,实施了用Enregy Dock项目利用交能工具充电,其目的就是把阿姆斯特丹建设成绿色智慧城市。国内以北京怀柔区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为例。怀柔区以智慧镇乡建设为抓手,从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生活和智慧农业五个方面进行建设,促进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东胜从居民需要出发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城市努力让居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2、黔江建设智慧城市要达到的目标。建成一批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系统,筑固黔江通信枢纽地位,成为渝东南乃至武陵山片区的信息中心。在全区各镇乡建成智慧农业系统服务三农,架起城市和农村的信息桥梁――推扩新型农业和推销农产品。在条件成熟的居民小区如阳光花园、碧桂园等建成拥有智能的安防系统,更便宜的社区服务的智慧生活小区。黔江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交通、公安、环保、国土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在解决交通拥堵、应急指挥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集成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做到科学决策。
3、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既可以用传统政府自建自营模式,也可以用新兴商业建设运营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建立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和财政监督机制,统筹安排配套建设资金,落实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保障。而政府投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关键是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争取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建立投融资新机制,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采取BT、BOT、BTO等模式,吸引各种资本,引入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建设,解决从资金到技术的一系列问题。
4、建设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3-2015)实施基础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工程。推进城区光纤到楼入户,并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加快互联网升级改造和有线电视双向改造,构建具有宽带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网络,实现3G信号全覆盖,4G信号城区覆盖,重点区域WiFi热点覆盖,建成宽带无线城市。推动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三网融合。第二阶段(2014―2016)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全区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实现横连机关,纵连重庆市电子政务外网,下连到乡镇、村(社区),实现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网络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2015年,建成区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与人民防空、公安数字联动、消防、市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电子政务等各分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第三阶段(2015-2017)实现企业和农村信息化。构建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打造黔江农业农村信息网及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网、农村电子服务平台。建立全区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完善土地、劳动力、产业分布、农产品价格及供求等信息,对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服务。到2014年,构建完善区级农业综合服务呼叫中心,完善区、乡镇和村社三级专家视频咨询诊断服务体系。区类各大零售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网上交易。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实现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多媒体(包括语音、照片、数码叙述和DV等)旅游数字化形式,建立数字化旅游信息管理平台,率先实现WIFI网络覆盖,提供方便快捷、定位准确的旅游咨询、旅游商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和旅游信息等全方位的旅游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皮埃尔・雅克,劳伦斯・图比亚娜和拉金德拉・K帕乔里共著的《看地球2010城市:改变发展轨迹》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王辉,吴越.智慧城市.清化大学出版,2012
[4]谢学宁.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广州出版社,2013
[5]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全球智能城市发展模式比较.2011
[6]叶亚芝.智能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一、龙门石窟智慧景区建设概况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历经自北魏起至宋代等多个朝代400余年的大规模开凿,形成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被誉为我国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景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又被评定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展示景区的旅游资源、促进景区旅游便利化、满足游客体验方面的需求,龙门石窟景区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景区。所谓智慧旅游,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龙门石窟的智慧景区建设正是基于智慧旅游的创新理念,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龙门石窟景区自2015年7月15日起便率先打造“互联网+智慧景区”工程,成为全国首家在食、住、游、购、娱等领域全部实现了微信支付的智慧景区,迎合了当前游客的消费习惯,为游客带来了便利的服务,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就能玩转龙门。之后,龙门石窟景区又不断探索建设旅游微商城平台、打造龙门石窟自媒体平台、开展自助导游、智慧体验项目,以及全面建设LED动态信息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等,不但推动了景区的信息技术升级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同时也借助智慧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出独有的文化体验活动和原创文化创意产品,开创了世界文化遗产型景区智慧发展的崭新模式。
二、游客全流程服务需求分解
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指出,只有在消费者得到了无限选择空间的情况下,需求曲线的真正形状才会显现出来。而龙门石窟景区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多样化的产品种类,也方便了游客选择并获得满足自身特殊需求和兴趣的个性化产品。因此,这些智慧旅游项目、平台及技术的推广使用,使得对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的需求曲线向长尾的后端无限延伸。
本文借鉴章小平、马军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大数据服务及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方法,即基于长尾理论延伸分析景区。游客购买的“旅游服务”S跟“服务需求响应量”N与“服务需求响应品质”Q因素有关,即S=N×Q,因此为了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服务需求,应当不断提升服务需求响应量,改进服务需求响应的品质。而服务需求响应量和品质可以进行进一步地细分,使其在游客游览景区的全过程中均有体现。
按照时空顺序,游客在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的全过程可以分解为“了解龙门――到达龙门――购买门票――景点游览――用餐休憩――离开景区”等关键环节,每一个关键环节中通过智慧景区的建设项目可以提高“服务需求响应量”N的有效量,同时通过提升智慧旅游的效率和效果又能促进“服务需求响应品质”Q的改进和提升。据此描述的龙门石窟景区游客全流程服务需求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游客在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的全过程又可以分为非消费型服务过程和消费型服务过程,在每个服务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的游客服务需求并不相同,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在智慧建设中需要设计不同的智慧系统和项目。因此还需进一步对每个关键切段的游客需求进行再次分解和不断细化,使得龙门石窟智慧景区的建设和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而显著提升游客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发展目标。下面,笔者将依据龙门石窟景区游客全流程服务需求示意图的展示,分阶段对龙门石窟基于游客需求的智慧景区建设情况作以分析。
三、基于游客需求的龙门石窟智慧项目建设
(一)了解龙门
游客在到达龙门旅游之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景区信息及查询旅游线路,了解龙门的途径大致包括:通过旅行社了解,通过亲友或同事的口碑宣传,通过传统媒体如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及一般网络网站的广告宣传信息,还有非传统途径,即通过自媒体进行了解并获取信息。目前,龙门石窟景区已经建设了微信自媒体平台,游客关注龙门的官方公众号,就可以查看景区官方的历史信息、新闻资讯,并购买门票等。而景区也可以通过关注其自媒体平台的粉丝数及互动情况,运用大数据统计游客来源、游客微信购票情况,给出次日进景区的游客量范围和游客量增长趋势,对景区次日的运营方案提供准备依据,也为景区完善管理与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到达龙门
游客通过搜索网站、地方旅游网站、景区官方网站或通过龙门的微信公众平台即可查景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路线导航,还能在手机上直接查看西山石窟地图和东山石窟地图,这些都方便游客对游览路线进行事先规划。景区在停站牌、游客服务中心和景区入口等处都设置了景区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和景区WIFI账号及密码。当游客到达龙门后,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入景区的免费全覆盖WIFI,这一服务深受游客的欢迎并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景区还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了LED动态信息显示屏,游客可以实时掌握景区的最新服务信息,必要时如节假日拥堵情形下,景区也可以通过LED信息平台引导游客,进行分流疏散,实现最佳服务。
(三)购买门票
除了传统的购票方式外,龙门石窟已经实现景区自助购票,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扫码入园;有本地旅游年卡的游客也可以通过刷卡进入景区。另外,龙门石窟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有了几十万粉丝,打造了龙门石窟的自媒体平台。关注龙门石窟微信公众号的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在龙门自媒体平台上实现网络购票,甚至还可以提供退票服务。另外,游客服务中心也设置了洛阳旅游自助游览服务终端等设备,游客可以通过服务终端的显示屏幕购买景区门票、购买往返电瓶车的票,还可以对旅游线路进行规划,进行景区虚拟旅游体验等。
(四)景点游览
游客以前到龙门石窟游玩如果没有导游带队讲解,可能只是走马观花转一遍,现在即使没有导游,游客也可以实现一部手机玩转龙门。因为龙门石窟景区早已实现了景区范围内的免费WIFI全覆盖,游客每到一个石窟洞穴前,可以上网打开微信找到微信公众平台输入编号,就可以听到清晰的语音讲解。据悉,龙门石窟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增加粉丝9000人,平均每天超过12万次点播语言讲解。这相当于给游客提供了免费的自助导游服务。
龙门石窟景区为提升游客体验,提供了很多互动项目,基本上每个洞窟都可以实现互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例如,自2014年爆红的龙门石窟“剪刀手”佛像被誉为“萌佛”,而游客在参观这个宾阳北洞的石窟时,只要关注龙门石窟的官方服务微信号,就可以用微信“摇一摇”参加趣味游戏,测一下自己的萌系指数。这一互动受到不少年轻游客的欢迎和青睐。而其它的“测佛缘”、“R舍那上心香”、“语音画册”、“松林拼图”等多项互动体验项目也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景区通过这些虚拟旅游项目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龙门石窟景区还根据以往游客拍照纪念的大数据统计,精选出了景区人气最旺的9个最佳拍摄地点,如世界文化遗产石、伊阙门、卢舍那大佛、萌佛、步步生莲台、礼佛台等,并设置了拍照指示牌,便于游客进行拍照。特别是步步生莲台还是3D拍照体验区,只要游客在制定的几个方位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即可自动生成动态照片,这些都增强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并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五)休憩购物
目前龙门石窟在午餐区构建和休憩区购物方面较少,午餐仅在景区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有餐厅,休憩区的购物仍是传统的购物亭形式,供给明显不足。在智慧旅游方面,游客在休憩购物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来选购自己心仪的“龙门礼物”,包括一些龙门文化创意产品,如龙门石窟的秘密花园、国内首部佛教艺术手绘涂色书《龙门的色彩》,龙门特色微信表情包等,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同时,龙门石窟景区也正在与腾讯团队合作,打造全国首家旅游全业态O2O微商城平台,游客通过微商城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时购买龙门景区的旅游商品,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六)离开景区
龙门在游客离开景区后,也延续了景区的智能服务。自2017年开始,龙门石窟景区联手腾讯・大豫网推出“龙门相册”产品,这也方便了游客留下一些纪念或发表网络日志。很多游客在龙门石窟景区拍摄了很多秀美的自然景色或宏伟的石窟群雕的精美照片,但大多只是保存在手机里欣赏。现在游客通过扫描景区二维码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并制作生成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相册,留下属于自己的独家“龙门相册”。
另外,为了方便游客离开景区后继续了解龙门相关文化知识,龙门景区还通过在微信平台上开设龙门微讲堂、微讲解、最美龙门网络直播、景区慢直播等各种与时俱进的网络工具向游客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生动的知识讲解。这些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提高客户重游率,培养客户为潜在宣传促销者,同时也满足了游客希望对龙门深入了解的知识需求和对龙门回忆回味的情感需求。
四、评价与建议
基于前文的分析,龙门石窟景区的智慧项目建设在游客游览的全过程均有所体现,但在各个细分阶段的智慧旅游供给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薄弱环节。为了全面提升“服务需求响应量”和“服务需求响应品质”,还须在每个细分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再分解时,进一步增强智慧旅游供给,发展智慧旅游项目。当然,智慧景区建设和开发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龙门石窟景区还需根据自身的成本预算,寻求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等来降低成本,合理规划智慧景区建设进度。
篇4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一、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享受到高新科技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设周期较短、见效较快、惠民利民的优势日益凸显,人们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我国逐步扩大智慧社区建设规模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受人口数量、聚居环境、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国情影响,在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上面临一些挑战:
(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和平台选择上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如何去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应用模式改变、社区发展向需求驱动转变等。(2)在如何增强智慧社区建设的引领驾驭能力上面临挑战,尤其是政府、行业领军企业需要把握复杂局面,把技术力量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做好顶层规划与设计。(3)制度与法律在适应高速发展的智慧应用上面临挑战,比如社区管理者、物业管理者、社区居民等对自身权责及相关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梳理,对民众网络行为的规范、信息的保密与合理使用等要有相应的调整。
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的总体思路。智慧社区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其所在区域的整体性工程。因此,政策支持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实力是推进建设的关键动力,科技水平是建设成效的核心依靠。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含建成后运营)有多种模式,如:“政府”、“企业”和“政府引导+市场”等。从第一批试点、第二批试点193个城市上报的项目汇总来看,智慧社区的一共有96个,经过评估,它的产值约146个亿,其构成约为:财政40多亿,银行贷款50多亿,社会35亿,其它24亿。由此可见,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比较适宜选用“政府引导+市场”这种模式。政府是建设的主导者,可以综合社会、政府、城市、居民实际,统筹目标和做好上层规划,确保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全局性、集成性、安全性等;大量高科技企业的参与贯穿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在政府统筹兼顾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在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二)建设的基本原则。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应当立足当前需求、兼顾未来扩展,在保证经济适用的前提下遵循如下原则:
(1)规范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平台、服务器、网络等软硬件符合当前主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先进性与扩展性:尽可能采用成熟的、一流的技术手段,确保设计符合用户需求、运行高效可靠,并在与现有系统的集成对接、未来新技术发展及新应用需求下的改造升级上具有便利性。(3)安全性: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有大量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并且具有较高的共享度,必须保证信息使用权限及传输安全等,才能为用户利益提供保障。(4)开放性:由于需要通过接口与外界的其它平台或系统相连,因此要充分考虑平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5)合作性: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需要整合不同部门的信息,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多方参与,各方统一规则、通力合作,才会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建设的基本途径。我国地广人多,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下,各省份、各地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智慧社区建设的起点也不同。根据城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特征,可以将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分为三大阶段:
(1)数字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建库。将社区相关信息归类、整理、编码,建立必需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利用先进的技术采集、统一、规范管理基础数据和专项数据。已有数据建库基础的社区也需要按照新标准对已有数据进行梳理和完善。(2)集成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协同的机制与平台,通过集成与接口扩展,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平台开放性和信息共享度,建成区域性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3)智慧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逐步建立模块化的智慧应用,包括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多个领域,增强智慧平台统筹配置,建立智慧社区的泛在信息源,提升对内对外信息共享程度,提高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达到让民众通过各类智慧应用体验高效、便捷的社区管理、运行与服务的目的。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三阶段并不是纯粹的顺序关系,而应是通过应用试点等手段,形成一个“以点带面、螺旋上升、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从长远来看,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应当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基于社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找准适合本区域发展阶段和本区域特点的建设模式,分层次、分步骤、分重点地逐步推进。
此外,智慧社区基础层与支撑层的建设不是仅仅靠社区自身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从城市层面加以统筹规划,需要政府、行业领军企业主导和加大投入。智慧社区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则主要是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解决,其中具备通用性的功能应当尽量采用模块化方式建设,以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
四、结语
虽然多地实施的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还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组织保障,做好智慧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使各地建设标准等与国家的智慧社区建设相统一;强化法律保障,确保智慧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强化人才保障,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同时做好智慧人群的培训工作;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模式的优势,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和城市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Z].2014.
篇5
关键词:网络化感知;智慧社区;管理;关键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人口的流动性逐渐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渐渐变得冷漠,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社区管理和服务产生前所未有的压力。智慧型社区是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它将人和物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现代化的全新信息是社区管理形态。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智慧型社区将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社会管理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
1 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的相关内容
1.1 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项目实施的意义与目的
根据我国现在科技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人们更高的要求,这一建设正在往惠及全民方向发展。但同时智慧型社区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人们建设智慧型社区以及信息化普惠全民建设的进程,因此,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关键技术的提出与应用,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提升了社区用户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很多大城市都在着重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是重要组成基础,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设与改革。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的建设不仅可以降低智慧社区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本,还能够给广大的住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以及实用价值。
1.2 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项目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都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与我国经济社会变革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进步快的城市大都把建设指挥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以达到增强城市竞争力以及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指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就要加强智慧社区的管理与建设,通过互联网、传感器等网络通信设备对社区住宅、医疗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更新与改变,形成大规模社区信息智能处理的新的社区管理模式。
但是,目前来看,在现有的智慧社区管理方案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解决。因此,给予网络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建设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性的。
2 基于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关键技术
2.1 多级社区安保系统设计:智慧社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社区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现在的智慧社区在安保系统方面加强了管理力度,但是仍然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并不能有效的保障人们的安全。因此在智慧社区原有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级的社区安保系统,以保障社区人员的安全。
首先,社区主出入口设置社区车辆控制车道、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加强保安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来往的车辆以及人员进行识别,增强了社区的第一级别的安全防范网络的保障能力。其次,在每一个单元门口设置对讲机,配合单元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进一步对进入单元的用户进行身份确定,减小外来人员作案的几率,增强了第二级别安全防范网络的保障能力。另外,在家庭内部还可以增设传感器,保护家庭内部人员的安全,一旦有意外发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社区管理中心,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和抢救,增强了第三级别的安全防范网络的保障能力。
2.2 多系统的集成平台及其应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具有很多的子系统,分别管理不同的事物,这就要求智慧社区的系统具有一定的集成性,可以实现子系统的分类、统一管理等功能,并且能够借助于先进的与系统以及优秀的服务模式,使智慧社区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进步,更加全面的建设和发展智慧社区管理。这一改进采用了发展较完善的Web服务技术,用来解决系统之间的操作难题,并且能够创造动态性、开放性的环境,使系统的集成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应用,进一步提升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
2.3 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与应用:智慧社区服务于全体社区人员,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可靠的系统支持。同时需要考虑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不仅包含很多不同的子系统,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运行的系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系统性能衰退、服务质量下降以及软件老化等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也会给社区建设造成一定的及时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进行更新以及再创造,保证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4 个性化服务技术的应用: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水平各方面的提升,人们在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开始不断的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生活方式。而智慧社区的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住户的喜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展开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为更好实现智慧社区个性化服务,就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以及优势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机会把资源推荐给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
2.5 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不断的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智慧社区建设也同样的注重这一问题,要想使智慧社区建设更加完善,就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保障用户隐私不会被泄露,为用户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应用了多级防护措施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相关隐私不被泄露,第一关卡设置是社区管理的服务器的防火墙,第二关卡设置是家庭网关的防火墙,第三关卡就是软件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以及认证技术的应用,要想了解用户信息,必须要经过很多层次的验证以及省份确定才能够实现,这就有效的保证了社区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对智慧社区服务建设的阐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相关人员以及广大人民更加深入了解给予网络化感知计算的智慧社区管理建设的内容以及发展目的,更是通过相关技术的描述,使大家了解到相关的技术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社区的发展与建设,为更多的住户以及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服务,提供优惠的政策,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增强城市之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京春,高斌,类延旭,等.浅析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为例[J].理论导刊,2012(11).
[2]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2).
篇6
关键词:智慧社区;ND物业;物业管理
引言
全国各大物业管理公司纷纷借助互联网+载体,与传统物业相结合,打造智慧社区,即使是万科、绿城、龙湖等知名物业公司也不例外。ND物业管理公司为追求更大发展,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社区,迎来新发展。
1ND物业智慧社区平台构建概况状
(1)实体支撑。ND物业公司于2015年成立子公司浙江悦都网络科技公司,主要任务就是将ND物业所属项目全部上线,整合线下有效资源,开展线上运营,打造智慧社区平台,为业主提供线上服务,提高业主对物业公司的满意度。(2)产品App种类及作用。主要包括有悦嘉家、悦服务、悦园区三大产品,通过开发电脑端和移动端来打造智慧社区平台。悦嘉家主要是针对客户,分为业主或租户,为其提供社区生活功能服务和消费。悦服务主要是为公司内部人员端使用,通过接受业主端提出申请进行操作,组织内部人员进行线上联系,解决问题。悦园区是通过接入第三方,结合园区管家,主要针对写字楼项目,打造园区智慧服务一体化。(3)功能模块的分类。主要分为服务模块和商业模块。服务模块针对社区居民所需,设计出邻居圈、公告、家政、访客通行、一键开门、物业缴费、工单维修等各种社区生活服务模块。商业模块主要为悦购房屋租售。悦购是通过挑选合适第三方供应商入驻平台和公司自营,为业主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增加物业多种收入。房屋租售是为社区居民提供转租和出租咨询平台,方便联系,与大悦资管家结合,提高物业人员多种收入。
2ND物业智慧社区平台应用现状
(1)缺乏智慧社区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智慧社区平台正是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运作的。而悦都网络科技公司作为ND物业管理公司的子公司,才成立不久,主要以年青团队为主,技术不够娴熟,团队凝聚力有待加强,不能很好利用公司提供的软硬件资源。而ND物业所管辖的各个项目负责人和智慧专岗人员大多是知识技术水平偏低,对互联网知识了解很少,社区APP操作不熟悉,不利于向社区居民宣传,大大的影响了智慧社区平台的建设进度。(2)对供应商的规则标准衡量不清晰。智慧社区平台通过以社区APP作为桥梁,对接联系合适商家入驻平台。其中势必要涉及到对平台供应商的选拔,因为选拔标准不一致,评估不合理、监管不严格,所以导致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物流配送不及时问题,引起业主和租户对物业的不满。而业主对智慧社区平台服务的不满意,直接影响了业主对后期线上的物业个性化服务的印象,不利于平台流量的留存和后期的持续运营。(3)智慧社区APP用户体验感差。虽然智慧社区平台APP为业主提供了报修、一键开门、邮宝、线上缴费等社区便捷功能,只需要住户登录所属社区账号并按照设定步骤提报给物业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提报任务当中有一些是是涉及到房修问题,由于问题并不是集物业的力量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寻求开发商和政府街道联合处理。这样就造成业主和租户最关注的房修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极大的影响了业主对物业在智慧APP的信任感。由此业主也就不信任社区平台APP的其他服务,严重的降低了APP的活跃度,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业主不愿意下载以及主动去使用各个功能,不愿接受物业公司提供的线上服务,不利于智慧社区平台的建设。
3建议及对策
(1)采取外聘和内训相结合的措施。充分利用大学生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制定出一套人才成长通道的培养模式,吸收更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管理层,并定期进行智慧社区平台相关知识培训,强化互联网与传统物业相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物业管理模式。从公司内部选拔员工进行相关智慧社区平台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纳入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采取以上的模式能更好、更快增加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既加强了人员的专业性,又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智慧社区平台APP的运营活跃度的持续上升。(2)完善平台供应商的管理制度。在前期招商过程中,要首先对有意向入驻平台的商家进行考察、评估,同时要上报ND物业有关部门,提交商家评估报告。通过审核商家要接受平台的奖惩制度,对待业主或者租户强烈投诉的商品质量差或者售后服务不负责要实行扣分处罚机制,扣分过多者商家直接与其解约,保证入驻平台的供应商及时、高效的服务客户,让业主和租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既提升对物业的满意,有促进物业企业的多种收入。(3)提高智慧社区平台功能满意度。参考大量智慧社区平台应用案例,专门开设线上平台住户反馈渠道,充分利用邻居圈,并定期筛选选取ND物业所属项目,针对性收集用户体验意见,并进行相关的功能优化处理。积极对接开发商和政府街道部门,提前进行有效沟通,针对业主和租户重点反馈的房修等一系问题,且不在物业解决能力范围之内,要积极对接协助,及时给业主回复,提升业主对平台反馈功能的满意度。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的解决业主与物业企业的矛盾,提升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就必须要不断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多方面的聆听业主的心声,做好业主所关心的社区服务内容,让物业企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最终才能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秦峰.基于智慧社区的物业管理模式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14(6):32-33.
[2]林野.智慧社区物业建设给物业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职业技术,2015(4):46-47.
篇7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主要特征;虚拟学习社区;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192-02
1分布式认知理论主要思想
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缺乏沟通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能力融为一体,便在所教授的学习者当中选择一名助教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助教在整个网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呈现的表率作用和优秀的网络交际能力对网络学习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1)分布式认知理论概念。分布式认知是认知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它借鉴了认知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认为要在由个体与其他个体、人工制品所组成的功能系统的层次来解释认知现象。它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赫钦斯(EdwinHutchins)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来的。在对当时传统的认知观点(认为认知是个体级别上的信息加工过程)批判的基础上,Hutchins认为认知的本性是分布式的,认知现象不仅包括个人头脑中所发生的认知活动,还涉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技术工具之间通过交互实现某一活动的过程。分布式认知强调那些在个体的分析单元中不可能看到的认知现象,尤其重要的是,它强调个体、技术工具相互之间为了执行某个活动而发生的交互。
(2)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特征。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系统中的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人与设备、技术或媒介等人工制品,它主要包含以下4个特征:①分布式认知要求分布在系统中的诸要素之间共享认知活动。系统中要素可以包括学习者、其它任何物质的或数字的制品,这增加了分布式认知的可能性;②分布式认知系统要获得成功,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要以有意义的途径分享信息。信息的共享是有效交互的一个重要前提,共享途径和共享知识内容促使个体可以采取多种交流方式,并且能够使各种交流之间得到协调,为成功奠定基础;③为了使个人能分享分布式系统的成果,必须以外在于个体的形式对观点加以表征,即分布式认知强调利用不同的镌刻系统来记录并在系统中观点;④制品被个体所利用时,它能够支撑个体的能力,提升个体的能力。也就是说,运用制品能够在个体中产生认知存留,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
2虚拟学习社区中分布式认知
(1)注重社区中的交互作用。交互问题一直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核心问题。正如分布式认知理论所示,在虚拟学习社区中,通过分析虚拟的学习环境、网络媒介、交互活动来解释个体的认知现象。这些交互活动包括个体的行为、个体与社区设备之间的交互行为、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互活动,或者小组活动的成员之间以及他们团体与工具之间的交互活动。并且,我们当前的虚拟学习社区更多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学习。其建设也贯彻分布式认知思想,非常注重社区论坛、在线交流工具、站内邮件以及在线调查等社区交互工具的建设,并逐渐加强交互过程中个体情感因素的研究,促进有意义交互的进行。
(2)社区强调知识的共享。赫钦斯认为交流是分布式认知的必备条件,个体知识只有通过向他人表征,把知识可视化并与团体分享,才能成为团体可用的知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活动要获得成功,取决于社区中各要素之间要以有意义的途径分享信息,充分发挥社区总体智慧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一的个人或制品,且大于部分之和的认知活动共享优势。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个体借助于社区提供的各种先进的软件和工具对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自由交流、互动、协作,共同分享彼此观点、思想、资源、知识以及学习经验等。
(3)高度重视社区中人工制品的作用。分布式认知高度重视人工制品的作用,它认为人工制品在一个协作的共同体中有与参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表征和表征状态之转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利用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术对学习任务进行了转换,使学习活动更顺利地开展。随着Web2.0理念的快速兴起与网络学习的强劲发展,便捷有效的网络学习工具的开发也是当前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可见提高虚拟学习社区中人工制品的地位还方兴未艾。
(4)社区中的认知存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分布式认知强调认知现象在个体参与者、人工制品、文化、社会以及时间上的分布。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根据学习活动中的学与教存在时空的异步性和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特点,就更加强调个体认知活动上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在社区的建设上也越来越重视到这点的重要性,采取当前的先进教育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社区认知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认识和发掘,积极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3分布式认知对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启示
(1)明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分及促进其相互转化。分布式认知关注系统参与者个人的知识建构以及不同参与者间超越人工制品进行的传播方式。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即更加注重参与者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发展与转化,这也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另外一个着眼点。传统的教学是知识的单向流动,传授的以显性知识为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虚拟学习社区正意识到这个重要环节,最大化地发挥互动的优势,使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特别是学习者之间存在多向互动,从而为隐性知识和现行知识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利于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知识的掌握和效率的提高。
(2)注重知识实践区和知识创新区的建设。对具体的任务情景和情景脉络的关注,是分布式认知的又一主要特点。虚拟学习社区也旨在为网络学习创造一个具体的任务情景以及学习任务进行的情景脉络。在由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向新型的“主导—主体”教学转变的观念影响下,教育活动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虚拟学习社区在更大程度上是扮演了“学习内容展示”的角色,而对社区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关注较少,同样,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创新设计也很少涉猎。所以,在未来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中,要将知识实践区和知识创新区的建设作为另外一个研究重点。
(3)加强知识管理对个体与集体知识建构的促进作用。分布式认知强调对系统内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并使其对知识建构、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发展提供支持。虚拟学习社区中同样注重对海量知识的有效管理与促进个体与群体的知识建构。当前,由传统的“知识呈现”向“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转变的新学习工具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的虚拟学习社区还主要定位在“呈现教学内容”和“提供交流平台”上。所以,在未来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中,要对社区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和发挥社区系统中所有认知个体的集体智慧,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以顺应新的网络学习观。
(4)加强新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分布式认知强调认知的分布性、人工制品的地位以及系统内的个体交互与知识共享,由此可见,构建一个优秀的集教师、学习者和系统工具于一体的学习共同体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意义上的虚拟学习社区忽视了对社区中各种工具认知的认识,只注重了对社区中的人和资源进行分析建设,造成虚拟学习社区中普遍存在“情感缺失”的误区。这也是当前虚拟学习社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所以,在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道路上,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新型学习共同体是首当其冲的。
4结语
对于学习和认知的规律,各界学者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分布式认知理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认知心理学的危机,也为当前复杂的网络协同学习环境的创设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透过分布式认知的视角,对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再分析构建,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完善发展,以顺应信息技术教育时代的大潮。
参考文献:
[1]张丽莉,李兴保.分布式认知视角中的媒介新观[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1).
[2]翁凡雅,何雪利.分布式认知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3]王蕊.分布式认知视角中的Web2.0[J].中国电化教育,2006(9).
[4]李鸣华.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社区的积极作用,按照“和谐建设,人人参与”的理念,以争创“和谐家庭”、“和谐楼组”为抓手,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建设和谐大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和谐社区建设新局面,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创造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总体目标
街道办事处组织各社区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楼组入手,广泛发动居民群众自觉投身和谐建设,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广泛掀起群众家护家、建设和谐家园的热潮,并打造一批精品社区、示范社区,使全街道80%以上的社区达到全国和谐社区标准,力争实现争创全国“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区”的目标。
三、实施方法
⒈制定“和谐”标准
街道办事处以《**区“和谐家庭”指导标准》、《**区“和谐楼组”指导标准》为基本依据,广泛征求社区和广大居民群众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的“和谐家庭”、“和谐楼组”标准,并在各社区、各楼组广泛公示,做到标准明确,家喻户晓。“和谐社区”标准按照《**市和谐社区评价标准》执行。
⒉明确落实措施
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谐达标评定。评定应本着充分发扬民主、简化程序的原则,采取自行申报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定期评定与日常评定相结合、街道和社区审核备案与区级通报表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社区要充分发挥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的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上的桥梁作用、在维护社区稳定和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良好环境上的促进作用,调动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和谐**爱家行动”与迎接2008年奥运会系列活动、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创建平安**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特点,突出特色,努力做到一居一品、一楼一特色,使和谐创建活动符合实际,收到实效。
⒊实施动态管理
和谐家庭(楼组、社区)的评定坚持定期评定与日常评定相结合,以日常评定为主,实施动态管理。在定期集中评定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新达标或失去达标条件者重新进行评定、变更登记、予以公示,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始终保持居民群众建设和谐家园的热情。
四、实施步骤
⒈宣传发动
各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文化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谐**爱家行动”,动员广大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在全区形成轰轰烈烈争创“和谐家庭”、“和谐楼组”、“和谐社区”的良好局面。
⒉组织实施
各社区要按照实施方案,逐步、逐批地进行评定,为符合“和谐家庭”、“和谐楼组”标准的家庭、楼组签署意见,记录在档,并在展示牌中予以公示表彰,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和谐社区评价标准》,对和谐社区统一进行评定。
⒊表彰奖励
在“和谐家庭(楼组、社区)”评定、公示表彰的基础上,**区政府将结合全区每年召开的社区建设工作会议,通报表彰一批“**区示范和谐家庭(楼组、社区)”,同时对积极参与和谐建设并为“和谐**爱家行动”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通报表彰和适当物质奖励。
五、基本原则
⒈坚持全民参与原则。实施“和谐**爱家行动”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谐社会建设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和谐建设成为居民的内在需求,形成和谐建设人人有责、和谐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⒉坚持上下联动原则。“和谐**爱家行动”涵盖街道党委、政府各部门工作,包括社区、楼组、家庭各个层次,涉及全体居民群众,是一项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各方密切配合,上下一起联动。
⒊坚持自下而上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根本在基层、力量在群众。要从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家庭——抓起,以争创“和谐家庭”为基础,不断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活力和创造智慧,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无限的动力,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⒋坚持逐步提高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逐步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⒌坚持长效机制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对受到表彰的家庭、楼组、社区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使创建活动充满活力。
六、具体要求
“和谐**爱家行动”是一项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事关全局和长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调动社会各方积极配合,动员居民群众全员参与,切实保证收到成效。
⒈强化组织领导。街道、社区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把和谐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工作目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和谐**爱家行动”的整体部署、组织实施和具体指导工作。
⒉发挥职能作用。街道、社区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和创新精神,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切实推进“和谐**爱家行动”的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⒊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与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以及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介绍争创和谐先进过程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表彰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努力营造有利于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9
1.社区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城乡统筹是基于我国发展历史的全世界独有变革,所以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进行的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既不同于国外的社区教育信息化研究,也不同于我国以往非城乡统筹时期的社区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城乡统筹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包括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任务。利用社区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素质、深化城乡统筹意识,加速城乡统筹进程,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无法忽略的重大作用。社区教育作是推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不仅有其教育意义,更有其深远的社会价值。
2.温州的社区教育和城乡统筹结合紧密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乡统筹工作会对当地的社区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社区教育在城乡统筹改革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而社区教育水平也会伴随城乡统筹的推进而发展,两者是一组互动的关系,彼此促进和影响。以温州为例,温州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温州60%的城市化率中,仅有20%的人口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剩余的近40%处于非农非城的过渡性状态,城乡统筹工作需要通过社区教育对80%的人口进行素质提升,引导他们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与之相对应的是温州成人学校基础差,全市仅16个标准化成人学校,温州的城乡统筹工作迫切需要社区教育的配合,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就成为必然,这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温州社区教育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建设助力社区教育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史远远短于发达国家,社区教育水平和社会群体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也落后于发达国家。2013年4月,在我国上海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议,通过会议上全国各个城市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递交的报告和发言可知,我国社区教育的实体化和信息化远远落后于其他教育,更不要说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社区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长,相应的人、财、物在没有倾斜性投入的前提下,发展速度还不能跟上城乡统筹工作的进度。在可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以信息化技术来弥补目前社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使社区教育工作与城乡统筹工作同步,使社区教育机构成为统筹城乡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智库,就成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必由之路。
2.社区教育信息化要以城乡统筹为前提
社区教育信息化也需要人、财、物的投入,按我国普通教育信息化的配置来进行社区教育信息化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社区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这种教育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基础性、不具备强制性,不可能全靠国家进行投入;同时,社区教育又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属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特殊的意义,在不同的地方会因为作为不同效果差异极大,不可能获得统一标准的投入。如果想要推动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就要以城乡统筹为前提,找准结合点,紧贴各地统筹城乡中心工作,立足教育,多方争取,脚踏实地,干出成效,让广大群众受益和满意。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以实效说话,用成绩来证明对信息化投入的价值从而获得进一步的资源配置。
3.温州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温州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所取得的成效上呈现了“1+X”的态势,“1”指的是温州社区教育教学课程资源网站———温州学习网;“X”指的是X个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延伸为宗旨,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推广温州学习网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温州市110所等级社区学校、46所合法培训学校、19个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入驻温州学习网(包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35所知名高校)。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设备投入,除了做好温州学习网建设,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投入经费,2012年对典型社区进行计算机网络和终端设备建设,2013年评选出示范社区后,进行远程教育终端设备建设,推进了社区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这些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有效带动了各社区自筹经费进行信息化配套设备建设的热潮,使温州社区教育的学习资源得以充分共享。
信息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是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温州有条件的社区都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本社区需求的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温州市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的建设以骨干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为中心,提高社区信息化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与整体水平。一方面,积极开展全市社区工作者信息化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进行全市数字化信息员技能培训,利用教育部授权开展全国数字化学习指导师认证(DLM)项目培训,在温州培养一批全国数字化学习指导师。培育发展社区教育信息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机制,按照志愿者的特长组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志愿者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服务网络,辅助信息化条件还不够成熟的社区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三、城乡统筹环境下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
1.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全面提升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度
按照教育部2013工作要点中“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要求,全国各地数百个城市都在分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这项活动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自2005年开始主办,并联合相关单位为各地积极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宣传推广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的全国性盛会。活动周期间举行的各项全民终身学活动、成果展示和研讨会,都可以对社区教育信息化进行宣传和展示,提高国民对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2.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2012年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涉及东中西部地区,自此后,全国各地都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大投入。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智慧社区、城市生命线管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必然与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交叉。社区教育信息化投入有限,不可能完全凭借专项资金进行设备建设;各地社区只有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中,借力而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的社区教育信息化资源,投入资金力量而行,才能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3.以服务民生策划品牌为策略,提升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
各地社区教育面授教学普遍存在缺教室、缺教室、缺教材和缺教学相关资源的现象,用信息化手段联结区域内所有社区教育力量缓解现有问题,缓解各社区面授教学力量不足之困。在联结统一区域内社区教育力量时,可以建立办学网络,标准化打造民生服务品牌,使区域内社区教育机构之间和居民与社区教育机构之间拥有认同感,形成互助的力量。可以借鉴温州的做法,设置量化指标,选出一批有一定实力和经验的社区学院,以这批学院为示范性学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制定统一标准,打造统一形象和标识,实现现场和远程相结合的社区教育,使居民一看到相关标识,就想到社区教育和相应的信息化教学。
4.充实学习服务内容,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建设只是提供了载体,利用社区信息化促进社区教育,还要利用这个载体进行学习服务,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一方面,要引进我国最优秀的数字学习资源,如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知名高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开发地方特色数字化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传播区域文化。利用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还可以拓展社区教育服务对象,不仅服务于社区内所有居民,还可以根据社区教育内容偏重生活技术和素质提升的特点,辐射中高职学生和外来务工人群。组建数字化学习兴趣小组服务圈,评选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和学习型组织,培育一批社区学习型团队,鼓励全民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进行数字学习。
5.要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夯实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软实力
加强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的创建和建设,使之成为当地社区教育信息化的业务指导中心、资源信息中心、培训学习中心和理论研究中心。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市民的信息化知识和水平;市级社区大学应该开发社区信息化教育课程,支持各社区学院根据自身区情和居民需求,自主编写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多元化的数字教材;同时通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如评选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先进个人等,提升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打造社区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逐步建立社区教育数字课程体系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做相应的科学研究。
6.以完善和优化推进机制为根本,实现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每年伴随“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应该召开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研究协调各区域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分享各自取得的成果,交流彼此的经验。还要争取各区域市级层面出台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性文件,并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吸收各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推动工作。还要制定各地区社区教育信息化的考核量化指标推进考核工作,因为没有考核,就没有竞争;没有难度,就没有高度;没有机制,也就没有环境。同时通过指标修正和考核的过程,吸收有价值的意见;通过反馈和督促,增进社区之间的互动,最终使社区教育信息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篇10
4月18日,在第六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暨“十城市智慧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杭州是全国第一个“无线数字城市”,有全国领先的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企业,更有成熟的应用市场。因此,杭州是离智慧城市最近的城市。
4月的杭州,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喜
讯接连不断,先是杭州智慧城管、智慧安监项目入选浙江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后是基于“无线数字电视智能交通导航系统”的智慧行项目研发成功、“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启动。随着智慧城管、智慧安居和智慧交通等日益普及,杭州的智慧生活已经悄然来临。
4月25日,记者从杭州市城管委了解到,杭州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施首先从数字城管方面着手。今年,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杭州将打造一个全新的智慧城管平台——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利用信息融合、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数字城管,杭州先行
杭州数字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将面向老百姓,以网络互动、“市民通”智能手机应用等为载体。市民找车位、找公厕,都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
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我国近年来试点建设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据了解,数字城管有一个基本工作流程:比如发现路面缺失窨井盖等问题,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会在现场掏出采集器,这个具有显示地点、问题图像等要素的特殊手机终端会即时将信息传送到城管信息中心;此时,城管信息中心值班长进行分类后转入协同平台;协同平台作业人员迅速向本部门或基层作业单位下达处置指令;管理或作业部门根据指令处置后,将结果反馈协同平台进行审核,确认办结。信息中心在得到反馈信息后,通过指令要求所在区域的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结案,对不符合结案的,再次指令协同平台督办,直至问题解决。
作为国家数字城管首批试点城市,杭州 “数字城管”系统管理着城市里大到一座桥梁小到一个果壳箱的每一个城市部件。目前,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思路是在已有“数字城管”建设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全新城市管理和运营理念的融合。
记者从杭州市城管委处置中心了解到,智慧城管是“智慧平台”和“智慧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构建一个智慧的信息平台,让管理对象更具智慧,实现基础管理对象和管理服务两者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管理信息更全面、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在杭州数字城管系统处理中心内,记者看到,通过路面监控可以随时查看杭州主城区的任何角落。目前,杭州数字城管走资源整合共享之路,除实时监控借用交警探头外,数字城管系统还借用政务外网整合管理资源,搭建起覆盖“市、区、街、社”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实现与846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安和交警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共享,这不仅有效保证了管理信息的畅通和共享,还使建设资金节省了50%。
目前,杭州数字城管平时承担城市管家角色,而一旦遇到城市防汛防台、抗雪防冻等应对灾害性天气时,数字城管在第一时间里便从常态化管理切换到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解决街面道路积水、树木倒伏和道路积雪等问题,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市民安全出行。
那么,杭州正在打造的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会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它的聪明?
据介绍,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主要是依靠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系统、智能化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监管系统以及固体废弃物及餐厨垃圾处置监管等系统来完成它对城市的管理。其中,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系统主要面向老百姓,以网络互动、“市民通”智能手机应用等为载体。市民找车位、找公厕,都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而智能化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监管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对广告牌、地下管线、桥梁、河道、城市亮灯、犬类、环卫作业车辆、建设工地等进行智能化监管。工作人员通过在桥梁、道路上安装远传地磅、监控探头,可以实现对超重车辆的实时发现,为交警、执法部门执法提供信息。另外,还可以借助实景影像信息系统,对广告牌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据了解,杭州整个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的建设将在2014年建设完成。今年,杭州市城管委将完成数字城管智能化平台项目的规划、标准制定,年内开始实施。
智慧行,“三位一体”导航
你在站台上等公交车,不知道下一趟车里挤不挤、过来的路上堵不堵。用手机搜索要乘坐这路车,关于这路公交车的实时图片、视频将迅速出现在你手机里。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在位置有没有出租车可打,用智能手机上网搜索,即可了解。
4月5日,杭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科技局等联合了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基于无线数字电视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据悉,这套运用最新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已在杭州投入试运营,目前,杭州已经有100辆左右的车辆安装上了这种智慧行车载终端。该终端还将逐步覆盖杭州的私家车、公交车和出租车,解决城市行路难和停车难。
据了解,由杭州交警、杭州文广集团和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 “基于无线数字电视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正式上线,将有助于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目前,“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完成了系统架构研发、三端研发和手机端商用,并开展对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性能优化工作,计划在5月份全面投入商用,服务于城市交通。
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施振浩称,“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提供的“一云+三端”城市出行信息服务,“一云”是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三端”是web端、手机端(包括出行宝、公交宝、打的宝等功能产品)和智慧行·车载终端。与普通导航软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这一系统能实时查看路况视频和车速。目前,该系统的视频和路况内容主要来源于交警部门和该公司在全杭州布置的100多个车载终端。根据测算,只要在全杭州布置8000个终端,就基本能满足车辆出行的需要。
据了解,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服务中心地图提供的实时实景路况交通信息,为市民提供可视化、多方位的出行服务。市民可通过互联网web端查询实时交通信息,规划出行方案外,还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出行宝、公交宝、打的宝,查询实时路况信息,选择公交车、出租车或者自驾车等出行方式。
以手机终端(出行宝、公交宝、打的宝等功能产品)为例,如果你想在出门前挑选最佳路线,你只要在下载了“出行宝”的手机或者车载终端上输入目的地地址,手机或者车载终端不仅会根据路况帮你挑选,还能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查询到某个路段的具体路况等。要使坐公交车变得方便,你可以通过手机上下载的“公交宝”查询公交车的实时路况和视频图像。比如你想查阅11路公交车的行车情况,可以在手机上输入“11路”,手机地图立即显示出最近一趟11路公交车具体行驶到了哪一个路段。如果你想看看这趟车里人拥不拥挤,可以打开“公交宝”的视频功能。“公交宝”上装载了向内和向外两个摄像头,向内的摄像头马上将车内的视频传送到手机上。如果想看看这趟车过来的路上堵不堵,可以打开“公交宝”的另外一个摄像头,关于这条马路的视频马上出现在手机上。“打的宝”主要用于出租车,先在出租车上安装车载终端,想打车时,只要通过手机的“打的宝”发出打车邀请,附近的出租车通过车载终端接收信息,并直接通过车载终端导航到客人所在的地址,打车客人还可以通过手机的“打的宝”功能查到这辆出租车已经行驶到哪个路段。
记者了解到,“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智能终端”系统架构,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无线数字电视、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将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以数字化、可视化方式推送给用户,可以有效提升实时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改善及优化路网通行状况。该系统研制的融合动态交通信息、云服务平台、嵌入式终端“三位一体”的动态智能导航系统,除了能提供目前主流导航产品功能之外,还借助国内领先的可视化技术提供动态的道路云图展示、实时路况图片/视频展示、道路拥堵动态提示、动态交通事件、交通违章信息推送、最短时间路径规划等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专家认为,“智慧行·出行服务平台”,对推进杭州“智慧交通”系统工程的建设,更好、更广泛地为杭州的众多出行者提高切实有效的实时交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社区,保障安居
如果家中独居老人摔了一跤,可以通过老人携带的手机重力感应器及时判断;如果确认老人摔倒未及时爬起,感应器会自动通知智慧社区系统,根据手机定位,派出救护车及时救援……如今,杭州很多社区已实现对独居老人进行智能监控,一旦有突况,工作人员就会立刻主动救援。
4月19日,主题为“革新技术,物联网成就智慧城市”的第六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会上,杭州物联网协会智慧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专题讨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
杭州物联网协会智慧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初认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具体体验场所,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当前,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无线终端等技术已经在杭州应用成熟,有效综合物联网、云计算、无线终端等技术应用,是当前智慧专业委员会研究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社区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城市安居的新问题。目前,在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城市社区独居老人、病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务方面,杭州“数字潮鸣民生在线”经验值得推广。
在杭州潮鸣社区300多名残疾困难户和65岁以上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手机,手机上有一红一绿两个按键,绿的是一键拨号,直通民生热线,红的则是紧急求助电话。独居老人或者残疾人在生活中碰到困难,只要按动手机上的红色按钮,社区服务后台的电脑马上就能够显示呼叫老人所在的位置、姓名、住址、家人联络方式等信息,这样,社区社工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呼救人,提供帮助。
袁阿婆是位独居老人,腿脚不便。她去医院体检,想要一辆轮椅。用社区发给她的老年手机拨打了社区的民生热线。热线接线员输入她的服务请求,马上同步发送到大屏幕和社工任旭峰“掌上办公机”里。正在社区巡查的任旭峰接到指令后,先赶到社区办公室,将自己的装备——社工专用手机(内有社区信息平台)、纸笔(记录居民的一些反馈意见)、民情联系卡、鞋套、条形码扫描仪等检查一遍。拿上装备,任旭峰在社区登记了租借信息,然后取出了轮椅,直奔袁阿婆家。在袁阿婆家楼下,任旭峰用条形码扫描仪扫描小区楼道内的条形码,核对了袁阿婆的信息,然后敲开了袁阿婆家的门。接着,任旭峰扶着袁阿婆上车,送她去了社区医院体检,完成了这次任务,并在自己的手机上登录民生系统,回复“办结”表示已经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民生热线的工作人员随后进行回访,阿婆十分满意。
除了帮助独居老人,社区的另一项基础工作是扶残助残。记者了解到,支持潮鸣社区及时提供救援的是一套GPS定位系统。任旭峰说,社区里残疾困难户每人配发的手机具有GPS定位功能。
“我按一下这部‘老年机’的红色键,大屏幕上马上能显示出我的位置。”任旭峰向记者演示,“如果老人外出的时候出现紧急情况,我们5分钟内就能找到他们,又快又准。”
除杭州市第一个数字社区“数字潮鸣民生在线”关爱老人应急安全外,目前,在杭州数字社区,高龄老人都随身携带着远程医疗仪器,仪器会定时将测量结果发送到社区监护后台,如果数据显示异常,后台会及时反馈出老人所在具置并调度社区社工、社区医生、第三专业医疗团队进行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