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产 核算 管理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关系国有资产管理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地方部门、单位,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无论制度创新方面,还是具体管理措施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为切实杜绝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探索。但不容忽视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不仅影响了固定资产正确计量,也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一、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层面
虽然近些年来各个地方、部门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但管理理念一直禁锢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理念相对比较陈旧,仅仅是停留在记记账,建建卡,点点数的工作层次上。深层次上主要是长期传统体制“重预算、轻资产,重业务、轻资产”观念的影响,认为资产管理工作只是一项二级、三级的工作,是一项附带的工作,工作性质始终排在次要位置。
(二)管理制度层面
任何管理工作离不开体制机制框架约束,同时也必须有制度措施的规范管理。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从部门规章层次上制定了一些制度,也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规范文件,为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一定基础。但部门规章毕竟法律效力有限,还不能达到强制性管理要求,限制性条文也未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作用,特别是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引发的漏洞也被经常利用,不同程度地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固定资产时常发生严重流失现象,造成国家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管理技术层面
主要是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虽然这些年来,财政部积极推广财政信息平台的建设,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国库支付系统以及政府采购信息平台的利用,极大提高了各级财政部门、行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但相关的平台如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中涉及固定资产系统的工作,相互衔接不够,系统大多独立运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综合效率低下,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的对策
(一)理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强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
突出财政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理顺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层级,明确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涉及审批、采购、处置等管理环节中的职能、职权、义务,保障固定资产管理不脱节、无死角,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切实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二)加强制度层面建设,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财政部35号令作为指导性部门规章,为今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准则性管理要求,但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各省(市)、自治区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规划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分阶段、分层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及措施,形成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体系。要重点围绕政府资金、投资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评价,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的利用上着手,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三)梳理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绩效
要从推进财政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高度,积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为高效发挥固定资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后续数据分析利用打下坚实的的信息支撑。
(四)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规范资产配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采购配置标准。要充分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通过严密的固定资产采购审核程序,有效资金监管流程,坚决防止超编制、超标准配置固定资产现象。同时要从提高固定资产监管水平入手,积极探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可以参考招投标模式、产权交易平台,不断完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采购和处置流程,进一步降低固定资产采购成本,提高其处置的收益水平。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固定资产集约管理的运营模式,通过部门集中管理、集中调度,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资产闲置不合理损失的加大,特别是过分的闲置浪费和局部资产过剩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资产减值。
(五)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使用范围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已明文要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禁以财政性收入、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以任何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融资担保。这些要求主要出于谨慎性原则,同时也是基于保障行政单位正常开展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的稳定性,做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这项规定也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共同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约束性措施,对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各级财政部门、各单位要从严控制,强化事后监管,坚决制止违纪违规的投融资行为。
参考文献:
篇2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
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产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
指各种具体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
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
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
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
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包括配置、使用及处置,本文主要就处置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以简单的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
1、闲置资产;
2、因技术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5、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6、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权限
财政部的35号令、36号令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因此不同省份的国有资产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可能不尽相同,比如河南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文件制定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在办法中都对审批权限做了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或者相关书籍中找到准确的答案。
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一般程序为:申报、审核、审批、处理、调账、备案。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由自己单位或报送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处置的资产属于哪个处置权限按照不同的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审批。具体的审批权限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属于由行政事业单位自己的审批权限,处置完成后,定期向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备案;二是属于由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处置完成后,定期向财政部门备案;三是属于由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不论是属于哪个处置权限,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处置报送审批前,单位内部都需要履行以下程序: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分别从不同方面提供相关资料;审批,然后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提交相应的处置申报材料,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由于制度制定的不够具体,因此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以河南为例,河南虽然出台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感觉到不够用。
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具体分类为十二大类,分别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具、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其他疑难分类。具体到处置时可能会按照资产的处置方式结合资产类别进行处置。
1、房屋及构筑物处置方式可能为拆除或出售、出租,尤其是近年来城市改造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牵涉到拆迁问题,拆迁时可以根据市政府的相关文件或者报市政府审批;出租时还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出售或置换时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估、拍卖,最后处置收入上缴入国库;但这两年还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违法占用土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其中更是涉及比较敏感的小产权房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一般像违法占用土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通常是由国土资源部门移交到财政部门,这样就属于国有资产的处置。翻遍了所有的文件大概都是这样要求的,还是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的那一套思路评估、拍卖,但实际工作中还牵涉到非法建筑和设施仍被被处罚人非法占用,国土部门移交的非法建筑和设施没有腾空,很难操作。
2、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里边的课桌凳、床板的处置。由于课桌凳、床板等在购置时一般是批量购置的,所以一般都按固定资产入了账,但在处置时却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部分的课桌凳都不能按照常规的家具用具那样使用15年,另外由于课桌凳的使用频率高、易损坏,一般在处置时数量都不太够。如果提前报废按照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需要提交证明文件,一般实际操作中都是由评估所出具评估报告,但我们都知道课桌凳等到报废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价值,若是再评估也没有多少意义,但若不评估又没有相关的依据可以附在档案里。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还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批量购置的资产。因为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批量购置的价值超过标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这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自己把握,具体哪些东西可以使用一年以上,多少算批量,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处置时就遇到了问题,它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它又不同于其它的固定资产,而且又入了固定资产账,具体处置时是否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
3、车辆的处置也是一个问题,车辆处置可以包括报废和出售两种,在这里重点说的是报废时的相关问题,2000年国家经贸委《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02号)中规定了车辆的使用年限,一般是这样的: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车)使用15年;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这是2000年的文件,但在2013年由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联合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2012年第12号令)中又不以年限为依据,具体看车况,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没有一个标准了,若是按年限还有一个参考指标,若不按年限那全凭自己把握,实际操作中更难处理,若是这样的话只能是车辆不能正常行驶,又无维修价值需要报废时由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证明,但这又牵涉到费用的问题,一台报废车按照国家报废车管理的有关规定最高也就是一千元左右的残值,若是再出具报废证明,我觉得是一种浪费,但若不出又不具有说服力。另外车辆报废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包车之类的车,按车辆的使用年限来说,它应该使用15年之后才能报废,但我们都知道面包车跟小轿车是不同的,面包车购置时也就几万元钱,但小轿车购置时一般都是十多万元,它们两个如果按一个标准来处置,显然不太合理。
2012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可以你企业那样计提折旧,但具体按多长时间计提没有相关规定,相信随后财政部就会出台相关的规定。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可否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折旧未提足之前需要做报废处置时,可以提供固定资产不能使用的证明,像照片之类的;固守资产在提足折旧后若仍能继续使用则继续使用,若不能使用则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后直接下账。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2006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随后,也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高度重视。其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同样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层对固定资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有些单位在管理机构上不健全,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许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造成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不能真实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只有总值,没有记载资产数量和金额的明细。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管理使用人员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约束,在资产配置、领用、调拨、报废等问题上不能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平时资产的流向无人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奖罚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同个人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管好管坏都是一个样,没有激励体制,造成管理松懈。
3、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原值计算入账,不计提折旧。而现在使用的很多固定资产,例如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等,更新淘汰快,由于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反映,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另外,会计核算上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例如有些资产购置年代比较久远,由于各种原因实物早已不存在但仍长期挂账,一些已报废资产已不能使用但未及时进行报废审批仍在挂账,导致账面资产虚增,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
4、 管理人员素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有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资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落后,不实用,无法跟踪资产的使用情况,不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造成资产管理形同虚设。
二、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认识,首先通过学习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强化钱物并重的观念,既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又注重固定资产在使用和价值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在购置、使用、处置、清查等各方面的程序,建立各项制度。在购置上,要本着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节约增效的原则,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对于重要的资产、价值较大的资产购置要写出可行报告,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到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配备有标准可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总额,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按部门分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使用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各部门设立兼职资产管理员,能够落实到人的资产落实到每个人。使用部门在办理固定资产领用、调拨、报废等手续时,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资产增减变更情况。制订固定资产淘汰标准,统一资产的报废标准和办理程序。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密切配合,每年度终了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对已达使用年限需报废或毁损等需处理的资产,按照2006年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规定的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处理后,调整账目,确保账卡、账实、账账相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现存资产的管理,分析存量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管理情况,对那些不需用或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部门间调配使用,或进行出租出售,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的积压闲置,使各项资产在单位中发挥最大效能。对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因调整岗位而离职的人员,要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职离任检查,由本人到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配合,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对由个人管理的资产,落实到具体人员,并且定期检查责任的执行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单位每年的年终考核和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资产管理中做得好,资产发挥了应有效用的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和人为出现毁坏等情况的予以处罚,做到奖惩分明,责任明确,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资产的监督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保证购置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验收与款项的支付、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加强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在固定资产采购上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分开等有关制度,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的购置的研究要集体决策,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对国家规定的需通过政府采购的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的监督重点是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对严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并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责任。
4、 切实提高财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项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各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运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能够把各责任中心也就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连接起来,信息互通,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在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条形码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扫描,一项资产与一个条形码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总之,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定要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生产资料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探计》;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低值易耗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249-01
一、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和使用存在漏洞:有些单位办公室、制作部等管理部门对本单位购进的低值品及易耗品从未设立备查台账,其领用、报废更未进行登记。由于低值易耗品品种多、数量大及单位价值低、使用年限短等特点,未能引起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使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出现许多漏洞。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账簿记录,随购随领、以领代耗的现象较普遍,内部管理无章可循。部分低值易耗品以设备维修费或一般性办公费用列支,不能反映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
鉴于此,我们建议,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对凡是够不上固定资产标准又不属于材料范围的用具设备、低值仪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等低值品及易耗品,应建立相应的台账,进行以旧换新的台账管理,并对低值易耗品的领取、保管、使用、报废、回收做到账目清晰、账物相符、进出手续完备、消耗去向明确,以有效堵住单位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建议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够成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器具设备,如仪表仪器,小工具、量具、器具,一般用具以及劳保用品等。在行政事业单位应视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管理。
1.各单位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应严格按照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批准的计划办理,并做好低值易耗品验收和进出库管理;定期进行低值易耗品的清查盘点。
2.低值易耗品的购入、调入一般按发票购价、调拨价入账,出库、报损和清点记备查账,并在备查账上按低值易耗品的分类注明取得时间、使用部门和使用人;财务与各部门要同时立账定期核对,做到账物相符。人员变动要做好移交,并说明使用状态。
3.低值易耗品的出库和报损。(1)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出库时,要在出库单和台账上注明以旧换新,其目的:一是工具是否需更换;二是工具使用程度是否可维修继续使用,以此提倡节约经费,并养成全员良好的“不铺张浪费,懂量入为出”的管理理念(2)低值易耗品的清点:目的一是安排好下年预算采购,申报政府采购计划;二是检验管理账物是否相符,使用质量保证程度;三是回收的旧品处置,残值回收入账,等相关工作。
4.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应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库存情况。有计划的进行,并建立验收、领用和保管制度。对于发出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应按使用单位设立领用登记簿(卡)。
5.低值易耗品要视同固定资产的管理。各单位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要有一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财务会计部门和财产物资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
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单位财产物资进行综合管理。负责财产物资总账和分类明细账的金额核算;财产物资的购建和大修理计划的审核;核算、监督修购、大修理资金的使用;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报损、报废、调拨、变卖、出租(借)手续;定期与财产物资管理部门核对账目;参与财产物资的验收、清理、监督和检查工作。
篇6
关键词:航标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1.固定资产的内涵及基本情况
1.1固定资产的内涵
航标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 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1.2固定资产的组成
航标处作为航海保障中心的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由原海事局划拨过来;二是航标处自行购建;三是上级调拨或社会单位提供或移交;四是资产产权仍属海事局,但管理职能已划转航海保障中心管理。
1.3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航标处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地点分散,涉及部门多;统一使用海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整体联动使用性缺乏;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审批、程序繁琐,多层管理;虽设有了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或兼职管理员,但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监管不力、培训强化不够等因素都制约着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2.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意识不高
航标处固定资产主要由国家财政资金形成,使用过程没有增值保值的压力,使部分干部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存在重购轻物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如何管好固定资产,提高使用效率重视不够,导致家底不清,浪费,使用完好率下降。
2.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主要表现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实物综合部门、技术归口部门、使用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实物综合部门负责资产的清查、报表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归口技术部门负责资产的采购和技术维护管理。但必要的制约和监管机制还不完全到位,在执行中存在诸多不便,如在固定资产购建、验收和录入环节,实物综合部门、财务部门之间往往是管信息系统的不完全清楚采购环节,管核算的不完全清楚信息系统录入数据情况,造成固定资产不能按时入账或计价不准确等现象,会导致账、实不符。
2.3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各单位按要求都要使用海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信息系统的操作仅限于单位的财务部门或综合部门,其他部门联动使用乏力,导致信息系统资源严重闲置,部分数据处于长期静止状态,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此外,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应用还不够齐全,如纠错操作繁琐,没有批量资产修改功能、资产决算口径不一致等都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
2.4预算指标与实际购建支出存在差距
目前,受市场建筑材料、人工费和取费标准等价格变动的影响,给固定资产部门预算编制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通常存在的情况是固定资产预算一个金额,实际购建支出的金额会远远高于这个数,固定资产部门预算管理准确性难以把握。
2.5培训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政策、技术性都较强,除了具备一定的财务和资产管理知识,还需要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各单位对强化资产管理制度、政策和信息系统的一些操作技能和培训学习未能及时推进,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者的业务素质与日常管理存在差距。
3.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既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管理人员、使用者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够,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因素。各单位应在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管理理念的前提下,从制定固定资产实施细则,严格管理措施,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素质,完善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账实、账表、账卡相符,资产核算真实、准确。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
各单位要在深入贯彻、学习财政部颁发贯彻实施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制度基础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严格按照两个制度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工作情况、业务特点,建立健全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信息系统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固定资产账、实分开管理的责任要求。要以信息系统作为重要平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移交、清查、处置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资产的使用人、管理人及实物综合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层层责任落实到岗位及个人。3.2明确职责,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要严格按照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通过制度使财务部门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的专业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审批等环节全面纳入会计核算管理。技术归口部门、使用部门要树立责任意识,按制度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协助实物综合部门做好信息系统中录入、调拨、清查、报废申报等日常管理工作。
3.3加强价格预测,做好部门预算管理
首先,要认真搞好固定资产价格变动趋势预测,降低市场建筑材料价格变动对预算准确性的影响程度。其次,要摸清家底,并结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发展趋势,全面考虑,综合平衡,确保重点,使得预算指标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主线。
3.4注重培训、优化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一是要重视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技能的培训和提升。结合目前设立的固定资产专职、兼职管理员岗位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固定资产管理培训,通过宣贯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处置办法、配置标准,讲解固定资产操作系统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专职、兼职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管理水平,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二是全面推广使用现行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海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使用、管理。实物综合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要联动使用信息系统,及时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补充、更新,对固定资产配置、处置等资产管理行为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 真正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至于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纠错操作流程繁琐、资产动态记录、资产决算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建议部海事局与系统研发公司加深沟通联系,尽快升级完善软件的不足功能,使信息系统更简洁、便利,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行。
3.5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综合管理、技术归口管理及使用管理等各环节的相关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文辉.海事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珠江水运.2015(14).
[2]郭润生.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4:186-186.
篇7
关键词:执法单住 财务管理 规范
一、存在的主耍问题
(一)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执法单位均有不同类型的收费项目,然而在收取费用时存在:超标准收费:自立收费项目收费;利用办实体、搞创收,以提供服务为名变相收费。所收取的款项除弥补经费不足以外相当大比例发放了职工加班、补贴等费用。
(二)账外设账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单位将单位固定资产创收收入、服务性收八及乱收费收入另账核算,不纳入单位法定账薄内统一管理。某市的一个执法单位将培训收入100多万元另账存储,实际培训费用仅占收八的30%,近一半的资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费用。
(三)收支”两条线”问题较多。通过调查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行政执法单位未能很好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问题存在形式表现在:
1、将应缴专户款存放账外,逃避财政监督。
2、混淆预算管理级次,将应缴本级财政资金缴存了下级财政部门。
3、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上缴财政专户管理。
4、将属本单位收费交由下属单位收取,拖欠应上缴收入并坐支。
5、固定资产创收收入、所属二级机构上交管理费列做本单位其他收入直接使用。
(四)固定资产管理普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未按规定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某系统实际固定资产价值达到5000多万元,但账面固定资产余额仅有350多万元。
2、未按规定处置固定资产,擅自出售本单位的旧楼旧车。
(五)代管类资金管理不够严谨
行政执法单位的代管类资金主要是指依法暂时收取的暂扣款、押金和保证金等。一些单位管理欠规范,未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一般由财务以外人员保管,资金存在形式是有的以个人名义开户的活期储蓄存折,有的存作定额存单,有的大量现金则直接存放于保险柜内。由于这些资金游离于单位财务监督之外,坐支和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有的资金依法可以开具银行账户,但由于管理部门未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也未能清楚、规范、完整地反映资金的收支情况。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代管类资金管理办法,造成了这些资金五花八门的不规范的管理方式。
(六)罚没物资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有的未设罚没物品登记台账,也未设专人保管,已下达处罚决定书的没收物品未予登记;有的甚至将没收的物品旋即出售给被处罚单位或个人。调查中发现某个单位没收物品仓库,发现在库物品登记日期填写混乱、物品摆放零乱。同时也发现,一些单位扣押款物处理不及时,扣押款物核算程序不规范。上述情况与财政部《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对罚没物品管理规定远远不符。
(七)纳税意识淡薄,漏交税金现象普遍
大多数单位拥有的应税收入都未能主动到税务部门及时申报纳税,代扣代缴税款也未能及时足额上缴。这些都是由于单位纳税意识淡薄所致。
(八)不合规开具收费票据。
有些单位在开具票据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有的收费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应使用税务发票、依法纳税,却混淆使用行政事业收费票据;
2、票据开具太笼统,不能清晰准确反映收费内容和收费标准。
二、问题原因分析
行政执法单位财政财务支收支活动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经法纪意识淡薄。财经法纪意识淡薄是行政执法单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行政执法单位收费收入属财政资金,一部分要上缴国库一部分要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但有的单位对这认识不够,为了逃避财政部门监督,规避预算外资金调控,想方设法拖欠不缴,甚至认为收来的钱归于了集体,即使放在“账外账”或“小金库”中,没有落八个人腰包,也没有多大事情,再加上有的年份财政为解决一些单位资金紧缺问题,将上缴的收入全额返还,也模糊了“收支两条线”概念。依法纳税是每个单位或个人应尽的义务,做为依靠财政供给的行政单位有的也没有这样的基本意识。
2、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行政执法单位大都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由于重视不够,有些制度未能够有效执行。例如固定资产管理,没能象重视单位现金、银行存款核算一样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因而造成了简单的固定资产核算出现了问题。对罚没物资也没有罚没款管理严谨,有的是由于人手少未设专人对罚没物资进行保管登记。而有的单位虽设立专人对罚没物资进行管理,但由于重视不够,也未能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也是造成其他诸如账外设账、代管类资金管理不严谨等问题的原因。
3、财政供给保障能力不够。1990年全国开展治理“三乱”工作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乱收费问题依然存在与行政执法单位财政供给能力不够有很大关系。行政执法单位与其他行政单位相比,所需经费支出较大,财政在预算时有所考虑,但未能真正满足一些单位的需要。以某单位为例,年度财政拨八经费59万元,人均个人及事业经费分别为6千多元、4干多元,但年度实际支出人均个人及事业经费分别为2.6万元、3.2万元。另一单位数字表明,年度财政预算经费532万元,而当年实际经费支出1356万元,仅人员经费一项就超过预算近35%。多年来这些单位人员福利费用及大部分公用经费的资金来源依赖于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八返还,无形中已造成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与部门的经费划拨和职工奖金、福利挂钩的事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多人员较少的单位职工福利较好、公用经费充足,反之则不然,部门之间人均可用经费差距较大,一些单位为追逐单位部门利益乱收费、账外设账、不执行“收支两条线”、漏交税金。
三、几点建议
1、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安排行政执法单位的财政预算,对他们执法办案(包括办案人员报酬、奖励及福利待遇)、基本装备经费及主要基础设施维护等重点支出项目经费应予以保证,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八提高,逐步加大对他们的经费投入,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公正履行本部门职责。行政执法单位也应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随着计划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地方各级部门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预算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详细的内部控制,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和国务院各个单行条例和财政部有关法规的要求,已经制订了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把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各级各部门的预算、开支、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项目,都需要进行内部监督和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事业单位存在一些管理力度不足,对于国家宏观调控事宜和民生服务保障不足,部分事业单位的存在坐等靠的思想,监督走过场,服务力度不足,实际执行远远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后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非常重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的管理大量资金,存在的风险,一系列制度和实施相关措施,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提高了经济活动的风险规范和管控的能力。
针对会计岗位设置为,按照《会计法》实施严格要求,规范财务会计流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的有序管理,建立财务组织结构可以相互牵制。特别要注重审批机关的责任制,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如出纳、审计等明确规定,加强对新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与行政监督职能,最好能为公共管理,使内部人员相互监督,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管中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规范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规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程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规范和会计工作的性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从而监督行政事业的机关领导,科学合理的制定下一步行政事业会计设计流程,要明确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实际控制内容。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要一系列的控制规范,加强岗位责任,业务流程安排,预算开支安排,奖励考核绩效安排等等一系列的有机结合,是财政管理的一部分,提高财政管理有利于自上而下的内部管理变成自下而上的具体目标,从而保证国家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资金安全等等。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确保控制方法,各级单位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内部控制的环节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具体环节的关键点要加强控制,内部体系要明确一些控制点,做到预警机制的评价,报告的应急和防范规章制度,避免了内部控制的损失和失误。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控制力不足,内控的认识力度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账目混乱。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控制力不足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控制、绩效控制、决策控制、分析控制等等,各个单位基本能够严格保证财务管理有效进行,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有效的地方,做到了会计工作计划编制和会计工作计划的实施分离,做到了再次监督,有效决策。有效明确决算和预算的有效执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明显不足
当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思想还是明显不足,远远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让财政资金发挥有效的效益,部分单位以财政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不够等理由逃避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当成一项任务进行应付,忽视有效执行财政控制的手段,让内部控制停留在纸上,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等等。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
目前,基层部门,甚至一些基层部门还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些单位没有固定的规章,就是领导的喜好,往往不能形成有效内控机制,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甚至按照领导的喜好,甚至个人喜好,内部管理无章可循。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一些有效的规定,但是,往往长期搁置不用,某些财务管理规定只是约束会计和出纳,单位各个领导并未知道有此内部控制,无法约束单位领导的种种行为,会计内部控制不能持续建立。
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建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法规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人员培训工作等等。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职业道德建设
必须进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对于会计实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业操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抓住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国家实施,金融机构的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行政机构,管理水平的奠定基础。
(二)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不少单位并为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县级单位并为建立长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联固定资产总账都未建立,会计总账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少单位并为由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质量的变化,长期以来借入和借出十分混乱,造成一些固定资产增值无法体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会计管理对于资产管理不当,导致部分单位的费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先批后付,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人员培训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需要,各级预算开支需要政府财政部门的专项拨款,相比其他企事业单位,行政事业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必要经费预算管理更加重要,必须节约开支,让最有限度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高效财务管理队伍起到效果肯定就会起作用了,高尚道德情操、高效业务培训、耐心为民的服务意识,让行政事业单位树立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进行定期的高效培训和充分业务培训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五、结语
国家行政体制不断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已经深入人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适应财政体制的发展,让沉睡的财政资金唤醒起来,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随着计划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地方各级部门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预算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详细的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则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进一步行政事业单位则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则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希望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则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所深刻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
[2]蒋雷.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3(11).
[3]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9).
[4]何瑞萍.园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15.
[5]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篇9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管理、收入征集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资金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等。2012年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都有明确规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另外,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一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人员编制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往往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往往会出现预算编制敷衍了事,简化预算编制程序,领导审批走过场,审批程序不严谨。二是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多注重单位短期的业务活动,没有长期性统筹考虑,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编制方法简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仍习惯以上年度的基数为基础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其预算结果没有体现财务预算编制的特点,不匹配实际业务的发展,不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预算编制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带有很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容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2)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受制于编制人员少,人员专业素质低,身兼多职等问题,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任务重,负担大,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忽略对新知识、新规则制度的深入学习、研究。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以前没学过会计相关专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更是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还缺乏年轻人才,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3)预算分解,支出管控不严。一是某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也不按支出预算的用款计划开支,甚至个别单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二是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自行购置属于采购目录规定的建设工程、办公设备、货物或服务,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未报经审批自行变更政府采购方式,自行采用单一来源方式或者非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等;或在招投标过程中,委托给无招标资质的公司实施邀请招标,或评标委员来自采购单位。
(4)资产管理存在漏洞。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责任分工不明确。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落实不严格,导致管理制度成了摆设。固定资产管理的分工也不科学,采购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之间脱节,缺乏经常性沟通,致使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责任人不明确。二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严,清查盘点间隔时间过长,有个别单位甚至好几年不进行清查盘点。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都是兼职,由于本职工作繁忙,再加上思想不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放任自流。未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及时发现,进而导致对问题的处理大大滞后。
(5)财务监督力度。 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忽视财务监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处罚,不制止,听之任之;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打小算盘,不认真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流于形式,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存在随意性。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对策
(1)是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定期培训。只有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有效的应对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培训频度,提高培训层次,不搞简单、乏味的说教,要学用紧密结合,现场观摩体验,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培训要以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综合素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理财和服务水平。
(2)逐步实现从会计独立核算到集中核算,从国库授权支付到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目前部分有条件实行上级财政集中核算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还实行独立核算,这就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散、乱、随意性大的温床,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必然会规范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基层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较大程度的防范了基层单位任意开支,违规开支,违法开支的现象,增强了基层财政资金开支的公开性、廉洁性、高效性。
(3)科学规范编制基层单位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以往那种把上一年预算简单修改一下就编完下一年预算的做法,切实重新审视本单位的每一项开支是否必要合理,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抓大放小,在保障刚性开支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重要目预算,尽可能压缩不重要开支预算,彻底杜绝非必要开支预算。
篇10
关键词 交通部 事业单位 固定Y产 问题建议
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专业仪器设备到价值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等不一,是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一、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的定义
交通运输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部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或者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管理管理机构
国家层面来看,在国管局内部由资产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对于交通运输部来讲,部机关本级和部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工作由国管局负责。
从部属层面看,按照职责分工,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司、经建司、文资办分别承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文化出版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现阶段,部属各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部属系统单位(包括长航局、海事局、救助打捞局、船级社等)分级监管,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是不同部门对应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问题有不同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
2.资产管理改革未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衔接。2013年1月1日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可对资产计提折旧。目前,对于资产的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方式,国家尚无统一的标准,除海事船舶外,我部尚未出台各部属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标准,可供参考的只有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标准。由于没有资产使用年限标准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标准,一方面,不符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利于今后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
(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机制不顺畅。当今大环境下,“重分配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重预算轻资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在各单位普遍存在。各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有些单位无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岗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不畅,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协调难度大,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和政策的落实。尤其在规模较大单位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多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型分散在各业务部门,无统一归口的管理部门,加之职责划分不明晰,使用监管不到位,资产日常管理、账实核对、清查盘点等工作难以有效落实,资产闲置、重复配置、不当时用和处置资产现象时有发生。
2.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当前我部各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占用,尤其是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的占用数量参差不齐,资产占有量与业务开展的需求量不相称,部分单位资产配置不能满足单位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求,而部分单位有盈余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在单位之间的配置不均,单位间资产占用尚不公平。
从房屋的在职人员人均面积情况来看,人均房屋面积额为7432平方米/人,而在职人均房屋面积中位数为59.28平方米/人。各单位间的房屋面积“贫富不均”,单位间差距较大。部属各单位中,房屋人均面积最大的是“海事局某个单位”,人均面积为176,581.86平方米/人;人均面积最小的也是“海事局的”,人均面积为1.42平方米/人。
从车辆的在职人员人均数量情况来看,平均每12人1辆车,车辆人均情况同房屋情况类似,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人均车辆最多的平均每1人1辆车;人均车辆最少的平均每112人1辆车。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产权管理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单位未能根据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特别是一些基建项目投入使用后,迟迟没有办理竣工验收和资产交付手续,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
3.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产,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在设备使用方面,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在个别单位比较突出。如某单位,闲置设备占比接近30%,部分2007年购置的设备至今未使用,有的甚至尚未打开包装;有的单位利用率偏低的设备约占10%左右。此外,部分单位将设备无偿划拨下属公司使用或安装存放在系统单位。
4.资产报废、转让、出租等行为未履行审核报批程序。部里资产管理办法已出台几年,有的单位几乎没有向部里报备过资产出租和报废及转让等事项。但从检查、调研等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单位确实有报废、转让和出租资产的行为,尤其有的单位将资产长期无偿出租给所办经济实体,甚至有的单位违规将资产交由其所把实体出租,租金未纳入事业单位的财务账。
已达报废期限的资产仍在账上,造成账面虚高。检查时发现不少单位应付款高达几十笔,长期挂账,债权单位是谁根本不清楚,像这种情况该清的就应该及时清理掉,不要长期挂账。
5.信息化程度不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全面应用。对于部分单位来说,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满足数据的简单收集和汇总问题,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应用。第二,资产管理信息在横向部门与纵向级次间尚未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例如,目前财政部以及我部部分单位分别设计开发了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的设计缺乏统一标准,且相互间不能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联网,由此,增加了我部未来统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加强资产管理,需要从认识、机制、科技、人员队伍方面来加强管理管理,根本我所接触的交通运输部资产管理来说,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和提高。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单位领导责任,把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今后要向管资金一样来管理资产。切实采取措施在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和重点支持,不断改善资产管理工作的条件与技术手段,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理顺管理机制
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做到资产管理机制与资产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即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员。明确财务部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部门,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脱节。各单位要对资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对于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要抓紧理清明确;对协调和制约机制不适应、不顺畅的,要抓紧调整规范。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适应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需要,各单位要对单位F有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做好制度办法的“废、改、立”工作。要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实际,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要制定车辆、船舶及其加油管理的一些办法。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和公务用车购置。同时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评比等多种方式,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要组织对财务、资产管理和使用等部门人员的培训,使这些人员都能熟知资产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四)树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首先,资产与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资产存量维护与增量需求都是预算安排所考虑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预算安排的资金又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
当今要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做到科学合理的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就要保证好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摸清家底,二是要有资产配置标准,三是要有费用定额标准。
(五)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资产管理涉及单位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只有每一名职工都对自己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每一个领导都对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才有扎实的基础。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从资产配置的计划立项、预算申请,到资产的政府采购、基建施工、验收入库、分发领用,再到资产运行维护、有效使用,最后到资产报废处置的全过程都应进行规范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章制度可依,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操作流程可循,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缝隙。
(六)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各项工作领域。在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中,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甚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革命。要想把资产工作管好,必须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为此,探索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推进各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工作,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七)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得与失总结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