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认定细则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认定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考核对象:各镇、街道办事处、三个专业招商局。
第三条考核时限:(略)。
第四条考核范围
1、市外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都市农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放宽到1000万元以上)。
2、区外市内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折半计算,认定完成数总量封顶,最多不超过年度计划的20%)。
第五条考核认定原则、需要提供的认定材料、考核认定程序参照本年度市考核办法。
第六条原有中央及省属、市属企业、单位的投资,参照市考核办法。
第七条外来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在我区设立的首家分支机构,固定资产投资高于1000万元的按照实际到位外来投资额计算招商引资数额;低于1000万元的,按照1000万元计算。首家机构设立后派出的分支机构固定资产投资低于1000万元的不再认定。
第八条鼓励没有分配任务的区直部门积极招商引资。区直部门(三个招商局除外)引进3000万元以上市外项目,在年终政绩考核中给予激励加分。
认定要求:在项目落地之前,需先到区招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做相应备案登记,项目信息由多家单位提供的,以第一个备案登记的为准。项目开工后能提供所需认定材料并经项目单位、项目所在地镇办盖章确认引荐身份。
加分方法:引进工业项目外来投资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外来投资3000万元至3亿元的加0.5分;工业项目外来投资超过1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外来投资超过3亿元的加1分。每个项目只给一个区直部门加一次分。加分项目所在的镇、办当年减半计算该项目的引资额。
第九条镇、街道办事处引进项目,本辖区内无法落地但引荐到本区其他镇办并落地的,经项目单位、项目落地镇办盖章确认引荐身份,与项目落地镇办平分认定的引资数额。
第十条各专业招商局洽谈引进的项目,在各镇、街道办事处落地的,经项目单位、项目落地镇办盖章确认引荐身份,与项目落地镇办平分认定的引资数额。
篇2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政〔〕18号),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的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年**月**日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的实施细则为进一步贯彻《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规范加快工业发展资金管理,本着统筹指导,简化程序,提高效能和公正廉明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申报、受理、审核及资金拨付程序
1、申报条件
⑴凡注册、生产在本市区域内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以及开发区、产业园区和相关单位均可申报“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⑵申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的项目必须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含续建项目)。凡列入国家、省“861”计划和市“1346”行动计划的工业项目,直接进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其它工业项目,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符国家产业政策和《**市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并通过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即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申报列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含续建项目),可在每月10日前,由企业和单位将申请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材料齐全后,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审结。
2、申报、受理与审核
具备申报奖励条件的项目、企业和单位均需履行申报、受理与审核程序。
⑴申报时间
按季度申报的有:
①工业项目前期费用的补助;
②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③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
④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质量奖,国家或省级新产品,商务部或省出口名牌,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通过“三一”管理体系认证的奖励。
⑤新认定的国家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奖励。
其它奖励政策均按年度申报。
按季度申报的,于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10日前报送申报材料。按年度申报的,于次年3月底之前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时,企业或单位将申请报告、申请表以及必备的相关证明材料一式四份,报送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
⑵受理与审核
企业和单位的申报材料齐全后,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审核,2周内一次性审结,报市政府审批。
3、资金拨付
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局2周内将应兑现的政策资金直接拨付给相关企业或单位。
二、申报要求
申报**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奖励政策的企业和单位均须由企业和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报表(详见附件1~附件4),并提供必备和相关证明材料。申报时,应按照不同类型的奖励条件和要求,填写相应的申报表,选择提供相对应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
1、申报投资工业项目奖励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⑷项目进度情况说明;
相关证明材料:
⑴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证明材料;
⑵项目前期费用协议(含环评批复)及付款凭证;
⑶项目在建工程明细帐(复印件);
⑷企业季度财务报表;
⑸工业用地出让同,购置设备和厂房及辅助设施建设工程的协议,以及资金支付凭证;
⑹购置循环经济综利用专用设备和专有技术的证明材料及付款凭证;
⑺投资总额600万美元或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来投资企业,其新建工业项目所缴纳的所得税凭证。
2、申报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奖励政策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相关证明材料:
⑴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年度和上年度财务报告;
⑵本年度和上年度的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⑶对主机企业引进和培育的新办配套企业,由主机企业提供配套企业名录、证明材料和配套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⑷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质量奖,国家或省级新产品,商务部或省出口名牌,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通过“三一”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证明材料。
3、申报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相关证明材料:
⑴新建立的国家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相关证明材料;
⑵新购买的科技成果证明材料、转让协议和付款凭证,或自主研发和“产学研”新的科技成果相关证明材料及费用支出凭证,产业化投入与产出凭证,以及成果产业化新增增值税缴纳凭证;
⑶新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证明材料及该产品增值税缴纳凭证;
⑷新列入国家或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文件,以及信息化项目实际完成投资的证明材料;
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项目进度情况说明,项目实际完成投资证明材料,以及培训费用收支的相关证明材料。
4、申报加快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奖励政策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报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相关证明材料:
⑴城区产业园新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及上缴国家和省相关费用的证明材料;
⑵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部门批准文件,项目进度情况说明,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协议和贷款付息凭证;
⑶新的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部门批准文件,经有资质的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建筑工程决算审计报告,项目进度情况说明,以及厂房建设实际投资凭证;
⑷城区产业园区新引进市外工业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⑸城区产业园区新引进市内外资作工业企业的股权结构证明材料和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⑹新落户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证明材料和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三、其它
1、各单位均应在规定申报时间内报送申报材料。逾期没有申报的项目,视为其自动放弃,不再受理。
2、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项目,不再重复享受鼓励投资工业项目的政策。申报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政策的项目的受理、审核和资金拨付程序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3、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编制的符《**市产业指导目录》要求的工业项目,均可申报项目前期费用补助,补助金额参照政策条款第4条执行。
4、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业用地、厂房、工业辅助设施以及设备投资。
5、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投入产出比达到1∶2~1∶3的,给予企业科技成果实际购买费用的30%专项补助;达到1∶3~1∶4的,给予40%专项补助;超过1∶4的,给予50%专项补助。
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新的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可比照政策条款第20条执行。
6、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包括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7、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的技术水平需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
8、各开发区、产业园区投资兴建的三层及其以上标准化厂房,容积率不低于1(扣除代征道路面积)的,每宗土地上所建厂房全部竣工后,按厂房实际建设投资(不包括土地购置费用)的30%补助给开发区、产业园区,但不重复享受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享受30%补助政策扶持的厂房,五年内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不得转让或改变用途,否则,将追回补助资金。
篇3
一、考评对象
全县有工业指标任务的各责任单位及相关单位。
二、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和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设置《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考评细则》(附件1)和《县工业投资及项目建设考评细则》(附件2)。
三、考评办法
县政府按年度对各目标责任单位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和工业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考评,每半年通报一次各单位考评指标进度情况及单项指标排名。年终考评采用打分评比,依据综合得分确定奖项。
四、奖项设置
(一)综合奖
对各目标责任单位工业投资及项目建设情况,当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市级以上新产品开发及鉴定个数,当年净增销售收入过1亿、5亿、10亿及20亿元企业数,工业入库税收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同比增长(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考评。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一等奖”(3家),每家奖励2万元;“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二等奖”(4家),每家奖励1.5万元;“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三等奖”(6家),每家奖励1万元;“新型工业化工作优质服务奖”(5家),每家奖励1.5万元。
(二)规模企业培育先进奖
根据各责任单位当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目标完成情况及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新办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比率,评出“规模企业培育先进奖”3家,各奖励1万元。
上述奖项原则上不重复。
五、考评程序
(一)申报。各责任单位按《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考评细则》《县工业投资及项目建设考评细则》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县经信局。
(二)考评。由县经信局、发改委、目标办、统计局、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组成考评小组,对被考评单位申报的材料进行考评,初步确定各责任单位的得分和名次。
篇4
一、促进企业上档升级
1、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万元,专项用于重大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对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年度纳税100万元以上且工业总产值、纳税额分别增长%、%以上的工业企业,新上建设周期二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分档给予贴息补助。具体为:开工建设一年内(连续12个月),分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2000万元、2000~3000万元、3000~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2亿元、2亿元以上六个档次,根据项目建设实际发生的银行贷款,分别给予不超过20万元、40万元、60万元、80万元、120万元、200万元的一年期贴息补助。(由市经贸委牵头)
2、实行“百家千户”培育工程奖励制度。继续深入实施“百家千户”培育工程,对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且统计年报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和实现税金总额、利润总额增长15%以上的企业,达标当年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5万元、60万元、80万元、100万元;对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万元。奖励资金的60%以上可作为企业主要经营成员的奖励。对年产值首次超过20亿元的企业主要经营者,由市政府授予“市工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家”称号。上述资金由市财政和受益财政各承担50%。(由市经贸委、市统计局牵头)
3、促进新产品开发。对新认定为省(部)级以上新产品的企业,通过市财政安排的“新产品开发资金”、“科技创新资金”、“科技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视新产品销售收入大小,给予50万元以内补助。(由市经贸委、市科技局牵头)
4、实施管理提升工程。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专项用于精细管理培训和高级经营管理者培训的补助。建立企业管理咨询的补助机制,对中型、小型工业企业开展管理咨询并取得效果的管理咨询机构,分别给予万元、万元的补助。(由市经贸委牵头)
二、加强要素保障协调
5、实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对主要为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融资担保机构,由市财政按年度担保额‰的比例予以补偿。(由市经贸委牵头)
6、激励金融机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对市级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由市政府按照其当年工业贷款新增额及工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情况,给予10~30万元奖励,促进金融部门加大对中小型工业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由市财政局牵头)
7、保障用地需求。落实好市政府有关优惠工业用地政策,加强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研究,完善土地供应调度,盘活存量土地,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按规划增加容积率的,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实施工业用地价格调节机制,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业用地出让底价依法可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格供地。对在原址增资扩建的工业用地、搬迁置换的工业用地,经集体研究、结果公示,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出让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三、支持企业拓展市场
8、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各级国税部门要及时审核出口退税,对符合出口退税条件的,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出口退税的审核审批。(由市国税局牵头)
9、鼓励地产品销售。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市场开拓资金,专项用于:(1)市级工业产业办牵头举办的围绕“1+2”主导产业、“155”产业基地的专场展销会,参加国家、省工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工业类专业展销会,给予酌情补助。(2)对我市中小工业企业首次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按年费用给予%以内的补贴,补贴额在万元以内。(由市经贸委牵头)
四、加强运行协调调度
10、实行运行协调调度激励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专项用于奖励对工业提速增效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进一步激发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由市经贸委牵头)
11、建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制度。建立市、县两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受理重点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申请事项制度,对项目审批、建设用地、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重点支持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县领导包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对市、县两级政府各部门受理和解决重点工业企业问题的情况实行全程监督,并定期通报。(由市经贸委牵头)
五、附则
12、本意见中所涉及的财政奖励、补贴、贴息等,除有规定外,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企业、项目受益地按财政体制分级负责。相关政策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不重复享受。以上条款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由牵头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13、各县(市、区)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促进本地工业发展的政策。
篇5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严格控制项目准入,提高新建项目质量。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区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暂行办法》要求,对各类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严格执行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完善合理用能评估与审核制度,实行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探索新建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同步建设制度。二是强力淘汰落后产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快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和改造提升工作;强化节能监察,对在用落后工艺装备限期整改。三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搞好鼓励引导。立足全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现有基础,强化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力促扩能增效,落实国家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四是积极培育高科技、低能耗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大企业充分利用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总体框架,加快培育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循环经济建设。指导企业针对行业、产品特点,以原材料和产品为纽带,注重上下游产品及能源、资源的配套衔接,延伸产业链条,基本建立起各种资源能源充分利用、循环链条主线明确、承接支点丰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推进其他领域循环经济建设。抓好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贯彻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和《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的监管,针对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在做好宣传、贯彻基础上,搞好调查研究,争取更多企业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四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年全区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争取达到5家以上,各有关企业也要加快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一是继续推广实施节能环保技改项目,抓好绿色照明、变频调速、余热余压利用等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在全区重点耗能企业中组织实施以节能技术改造为重点的工程节能活动,建立节能项目调度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力争取得明显效果;建立并完善节能降耗项目库,实行项目动态管理。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认真组织项目筛选上报,严格项目审核论证,切实做好项目汇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四是推进节水工作,抓好重点行业节约用水,加强污水处理,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努力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进一步完善节能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节能责任目标落实。按照“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做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责任目标的分解、落实,逐级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制度。二是抓好组织协调。发挥好节能减排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预警预测,定期研究分析节能降耗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措施;落实节能减排督查制度,坚持常规督查与跟踪督查相结合,根据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加大对重点单位的检查督导力度。三是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街道、开发区、管理区、重点耗能企业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四不一奖”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四是继续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引导重点耗能企业根据各自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消耗目标和措施,争创一流的节能企业。五是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监管。进一步加大对列入国家、省、市管理范围的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力度,年耗能过万吨标准煤的企业到年底要全部实施三级以上用能计量管理措施,落实好差别电价等政策,利用经济手段推动节能降耗。
篇6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净利润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财税[2011]111号)。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北京市于2012年9月1日也纳入“营改增”试点。“营改增”试点。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深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已成为趋势。
迄今为止, “营改增”后将降低部分行业企业的税负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将利润的最大化仍然是企业经营主要目标之一,由于不同税种、不同税负对企业的净利润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不仅应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还应分析“营改增”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一、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营改增”后,由于缴纳的税种变化,在其它方面不变的情况下,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利润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所得税前扣除额发生变化。营业税属于价内税,根据所得税法,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营业税转增值税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这将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流转税额发生变化。营业税根据取得收入计提,一般无抵扣项,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营业税转增值税后,由于增值税的特性,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包括购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购置商品和服务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企业承担的流转税负及相关的各项附加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进一步来说,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折旧也将发生变化,导致。
第三,收入的确认发生变化。如果企业所处的是经济学上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或执行政府指导价,企业定价能力较弱或无定价权,企业客户承受的购买金额不会因税收税种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企业能够自主定价,且客户属于一般纳税人,能够抵扣“营改增”后的进项税额,那么买方支付的含税购买金额可能提高。由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营业税转增值税后,企业收到的将是含税的收入,计算增值税及所得税时应换算为不含税收入,所以“营改增”后收入的确认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当然,营业税转增值税对企业收入的影响还需做进一步的观察。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对企业的税后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纳入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行业中,部分现代服务业是指围绕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提供技术性、知识的业务活动。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资本有机程度低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即现代服务业具备知识密集程度高、人力资源成本占比重高、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较低等特点。下面将以某一现代服务企业为例,分析“营改增”后对净利润和纳税额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
假定某技术服务企业A年收入1000万元,人工成本400万元,当年购进的材料及服务100万元(含增值税税);当年购进固定资产100万元(含税,折旧期为10年);前期固定资产当期折旧50万元,;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20万元。假定购进材料及服务全部为当年的收益性支出,城建税等流转税附加为营业税(或增值税)的10%,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问题说明,假定A企业只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其他税种忽略不计。
1.A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的净利润及税金的计算:
(1)营业税及附加:1000*5%(1+10%)=55
(2)税前利润:1000-55-400-100-10-50-20=365
(3)应交所得税:365*25%=91.25
(4)税后净利润:365-91.25=273.75
(5)A企业各种税额合计:55+91.25=146.25
2.营业税转增值税后,假定A企业符合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条件。如前文分析所述,假定A企业处于竞争行业,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买方支付的总金额和卖方收到的总金额不变,市场均衡价格是含税的价格,即营业税转增值税后A的含税的收入不变,当年取得的含税的收入为1000万元。根据营业税转增值税的规定,增值税率为6%。假定A企业当年购进的材料服务及固定资产都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都符合抵扣的条件。
根据“营改增”试点相关规定,对于涉及的固定资产,即使属于兼用情况,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也准予全额扣除。
(1)增值税及附加的计算。
销项税额:1000/(1+6%)*6%=56.60
进项税额: 100/ (1+17%)*17%+100/ (1+17%)*17%=29.06
应交增值税:56.60-29.06=27.54
应交增值税附加:27.54*10%=2.75
(2)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所提折旧:[100/ (1+17%)]/10=8.55
(3)税前利润:
1000/(1+6%)-2.75-400-100/ (1+17%)-8.55-50-20=94
3.40-2.75-400-85.47-8.55-50-20=376.63
(4)应交所得税:376.63*25%=94.16
(5)税后净利润:376.63-94.16=282.47
(6)A企业各种税额合计:27.54+2.75+94.16=124.45
如果A企业能够自主定价,所缴纳的增值税由客户承担,那么A企业的税前利润、应交所得税、税后净利润、纳税总额对比如下表: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营业税转增值税后,技术服务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额降低了,税后净利润也增长了。如上述A企业,如果技术服务企业税前收入不变,税后净利润尽管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如果技术服务企业能保持税后不变,税后净利润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营业税转增值税后,为提高税后净利润,建议:
1.收入是利润之源,技术服务企业应充分利用“营改增“打通行业间抵扣链条的契机,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为更多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更高的技术收入。
2.技术服务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尽可能选择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货商,以抵扣自己应缴纳的税款。 “营改增”后,技术服务企业的进项税额能够抵扣将对纳税额、成本、进项税额产生重大的影响。
3.技术服务企业可以考虑将公司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如果外包企业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外包部分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特别是对于人力成本支出部分,无外包的情况下是不能抵扣的。如果能够外包部分人力资本,抵扣后人力资源成本就得到一定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 111号
篇7
苏政发[*]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于我省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快富民强省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孕育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并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电子信息企业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既要看到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是我们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又要看到世界范围内包括国内先进地区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激励竞争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体制创新,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软件和软件园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优良的政策、创业和服务环境,把江苏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软件开发基地。
二OO*年四月九日
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了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1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以下政策。
第一章产业目标
第一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人才等资源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建成数个在国内有影响的软件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软件企业,软件产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和软件开发基地。
第二条鼓励省内软件、集成电路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扩大规模,形成核心技术,开拓两个市场,创出自己品牌。大力吸引世界著名软件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公司到我省建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提高技术起点,并把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软件企业。*年,全省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经过10年的努力,使江苏软件产品、集成电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并有相当部分出口。
第二章投融资政策
第三条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及法人资本投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十五”期间省政府安排一定数额的软件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软件项目、软件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四条省计委、经贸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安排的各类科技发展资金应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倾斜,突出重点,提高效益。
第五条建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对软件产业进行投资。“十五”期间,江苏省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江苏省信息化建设投资公司要将风险资金优先投向省内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同时,通过社会定向募股和吸收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筹措资金。
第六条省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省内软件企业上市融资,对符合发行上市规定条件的,不分所有制性质,支其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程序发行股票。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及人才优势的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可由投资方自行商定。
第三章税收、出口政策
第七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和经过认定并在以后年审合格的省内软件企业,按国发[*]18号文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收入分配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八条几在省内注册并交纳所得税的企业用*年1月1日以后企业税后利润投资于经认定的省内软件企业,形成或增加企业资本金,且投资合同期超过5年的,与该投资额对应的已征企业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第九条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合100万元人民币)的软件企业,可享有软件自营出口权。对软件企业到境外开设分支机构,有关部门在设立和办理手续等方面要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十条省内软件企业出口软件产品按国发[*]18号文件规定,享受出口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四章产业技术政策
第十一条重点扶持通过软硬结合方式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中文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系统软件;发展数据库管理、汉字字库、网络管理等支撑软件;开发以信息家电为核心的嵌入式软件和软件集成中间件:扩大电信、电力、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软件和以PDM、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的产业规模。
第十二条政府支持的共性软件、基础软件开发项目,应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项目承担者。
第十三条支持省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外国企业联合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形成有明显优势的软件产品群。重点支持在江苏软件园中建立省软件和集成电路开发中心,使其在全省起示范作用。
第五章人才政策
第十四条发挥江苏教育资源的优势,在现有高等院校中扩大软件专业招生规模,多层次培养软件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软件学院;鼓励在校学生从事软件开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级软件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十五条加强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中的软件专业教学:积极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开展各种软件技术培训。有条件的部门和地区,要积极推行现代远程教育。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中,逐步将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纳入考核范围。
第十六条省级以上软件园区中,凡是有中级以上软件专业技术职称或有重大发明创造者,在园区所在地有居住条件的,允许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园区登记常住户口。
第十七条实施全球人才战略,鼓励国内外软件技术人员在江苏创办软件企业,努力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省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层次软件人员出国进修,聘请外国软件专家来江苏讲学和工作。对在江苏投资软件企业或在软件企业中任职的外籍或台湾地区高中级管理、技术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公安部门可放宽居留期限,办理多次有效入出境手续。
第十八条省内软件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可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办法;需要经常派员往返香港的软件企业,可申请办理多次往返香港的手续。
第六章采购政策
第十九条重大信息化工程或应用系统建设,应优先由中方控股企业承担,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应优先采用国产软件系统。涉及国家安全的系统应使用国产软件和设备,须配置国产安全软件。
第二十条由政府投资的项目,软件系统单项或批量合同结算价在30万元以上(合30万元)的,采取招标方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对企事业单位所购软件,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经有权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最短可定为2年。
第七章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十二条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依据国家法律对已经登记的软件予以重点保护。任何单位不得使用未经授权许可的软件产品。
第二十三条加大打击走私和盗版软件的力度。省公安厅、信息产业厅、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版权局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打击盗版软件的专项斗争。
第八章行业管理和企业认定
第二十四条省信息产业厅负责对全省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软件企业的认定和年审的组织工作由经上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软件企业的名单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具体办法按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技部、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信部联产[*]968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软件行业协会必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履行其所承担的软件企业认定职能。
第二十七条*年由省有关部门认定的省内软件企业自*年起纳入上述年审范围,年审合格后享受国发[*]18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将软件产品产值和出口额纳入国家有关统计范围,并在信息产品目录中单独列出。
第二十九条为了推动我省软件产业发展,要定期举办软件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组织开展“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金慧奖)”评选活动。该专项奖每年评选一次,具体办法由省信息产业厅另定。
第九章集成电路行业政策
第三十条集成电路设计业视同软件产业,适用软件产业有关政策。
第三十一条省内集成电路企业的认定,由集成电路相关项目审批部门征求同级税务部门意见后确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合单晶硅片)和经认定的企业享受国发[*]18号文件所列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按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一)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
(二)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
第三十三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设计的集成电路,确需到境外生产芯片、掩模或进行封装、测试等工序的,其加工合同(包括规模、数量)经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认定,并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双限”暂定进口批准证件后,产品进口时按优惠暂定税率征收关税。加工过程中已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收入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如加工过程中需要回国内完成某些中间步骤后,再到境外继续加工的,进出口环节由海关按暂时进出口货物进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对新批准建设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项目,对其建设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人民币部分,由同级财政提供1个百分点之内的贷款贴息。
第三十五条境外企业向省内企业转让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所取得的专有技术特许权使用费,凡技术先进或者条件优惠的,在省级科技行政部门出具技术先进的证明和省级外经贸部门出具减征、免征所得税的建议函后,经主管国税部门审批,可以免征预提所得税。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几在我省设立的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均适用本实施细则有关政策。
篇8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第三款:“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该部门拟订,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由该部门拟订,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行政处罚(共4项)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统计调查对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
(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有前款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以处以罚款。但对同一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已按照其他法律处以罚款的,不再处以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组织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3.《**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对企业事业组织处以五千元至五万元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以一百元至三千元罚款:
(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
(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4.《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三十六条:“经济普查对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单位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拒绝或者妨碍接受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的;
(二)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经济普查资料的;
(三)未按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的,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的。
企业事业单位组织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个体经营户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二、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九条:“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3.《**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进行欺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至十万元罚款。”
三、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在下一轮国家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后仍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下列禁止:涂改、转让、出租、出借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瞒报、虚报、拒报统计资料;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
处罚种类:警告
法律依据: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十九条:“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一)涂改、转让、出租、出借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情况的;
(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共12项)
一、统计人员专业培训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四条:“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专业学习。”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备案(本系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第三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该部门拟订,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三、统计执法检查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三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有权: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二)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三)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统计人员依照前款规定执行职务,依法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工作证件。”
2.《**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六条:“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涉。
统计检查员履行统计检查职责时,应出示《统计检查员证》。
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在执行任务时,有权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被检查单位应当自接到《统计检查查询书》之日起十日内对所查询的问题如实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按拒报统计资料处理。
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在执行检查任务时,有权检查核实被检查者的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及有关的会计等资料;在上述资料可能被转移、隐匿或毁弃的情况下,经统计检查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登记保存,并在七日内进行处理;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对被检查者要求保密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四、编制地方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第四款:“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拟订,或者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拟订,报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十条第二款:“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必须同时编制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供统计调查对象填报用的统计调查表和说明书;
(二)供整理上报用的统计综合表和说明书;
(三)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及其来源。”
五、备案审查统计调查计划、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表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第六款:“制定统计调查项目计划,必须同时制定相应的统计调查表,报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查或者备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四项:“审查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六、组织地方统计调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条第二项:“组织国家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搜集、整理、提供全国或者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资料;”
七、定期公布地方统计数据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三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比照前款规定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五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统计资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定期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八、承办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
法律依据: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十条第三款:“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承办机关负责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考务组织和成绩通知等工作。”
九、统计分析监督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条第三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依照国务院的规定组织国民经济核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三项:“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制定计划和进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十、行政奖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统计人员或者集体,定期评比,给予奖励:
(一)在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二)在完成规定的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方面,有所创新,取得重要成绩的;
(四)在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的;
(五)在改进统计教育和统计专业培训,进行统计科学研究,提高统计科学水平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六)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七)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行为有功的。
奖励分为:通令嘉奖、记功、记大功、晋级、升值、授予荣誉称号,并可以发给奖品、奖金。奖金按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在有关经费中开支。”
十一、统计管理登记注册、变更、注销
法律依据:
《**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八条:“新建或迁入单位,应当在主管部门或审批机关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批准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登记,按照有关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变更、撤销和迁出的单位,应当在主管部门或审批机关批准之日起三十内,向原报送统计资料的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变更或注销登记。
不按规定进行登记的,按拒报统计资料处理。”
十二、固定资产投资登记
篇9
一、支撑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新兴产业
《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23日正式施行,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的销售规模比2009年增长7倍。新兴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包括:《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关于认定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等。目前,镇江市设立并安排了26个新兴产业科技专项,将有力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2、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并不断壮大
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逐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1058.3亿元,同比增长46.1%,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13.8%,对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新兴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倍增目标,全年达518.24亿元,同比增长129.6%。以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已形成;新材料产业中恒神碳纤维、中亚玻纤等一批国内、国际技术领先项目陆续建成;软件业、服务外包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3、区域发展加大规划力度,纷纷明确重点新兴产业
镇江市规划和确定了“五十X”的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并着力打造了几大特色产业园区,如扬中光伏产业园、京口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七个辖市区也针对各自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了重点新兴产业,如:丹阳市重点发展高新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等。
二、当前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瓶颈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寄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实现经济下一轮增长的厚望,然而作为产业的新生力量,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
1、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航母型”企业严重缺乏,龙头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如何坚持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搞好龙头企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配套服务工作,努力做到“建设一个龙头,带动一条产业链,构建一支新的经济增长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研发经费不足,使得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产学研联合互动不强,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地重复、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当前,镇江市新兴产业技术标准数量、自主品牌和专利的拥有数偏少,发明专利数偏少,多数专利仍为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3、人才缺乏制约矛盾突出
一是新兴产业中的人才以及高端领军人才明显不足,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才的集聚效应偏低。人才难觅、人才难留,“引得进”和“留得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两难”问题。
三、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同发展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相互作用中关系的转变,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时间逻辑上划分为双峰逼近、协调发展和良币驱劣币三个阶段;在空间逻辑上包括产业要素的耦合、产业结构的耦合、产业布局的耦合、产业制度的耦合,双峰逼近阶段即目前产业的发展阶段。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两个基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将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获取协同效益: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依赖于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的支撑;二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制度变革,转变成为新兴产业、现代产业,比如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汽车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品技术和服务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比如节能环保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节能环保的装备产品技术。
目前,新兴产业已成为镇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力,2011年一季度预计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3%和32%,分别比2010年底提高7%和5%。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风险性问题
1、自身的技术性风险
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形成期,最大的特点是技术不确定性,不够成熟,一种技术可能很快被另一种技术所代替,且往往具有颠覆性。一个项目可能很快过时,盲目投资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多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要大力发展产业联盟,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一是让有竞争性的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问题;二是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而政府则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联盟,包括研发、产业化和示范等,不仅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避免了一些技术上的风险。
2、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各地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重要地位,一个产业在形成期时会产生投资的“蜂聚效应”,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切忌演变成升级版GDP主义,争投资和拉项目,不计产业基础,在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等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力图短期内上规模,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和恶性竞争现象。行业过度密集导致产能过剩与产品积压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资源错置和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下降,致使市场萎缩,并逐步导致企业破产。
3、面临的环境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要面临着政府优惠措施调整、利率税率的波动、新法规的制定、物价指数等不确定因素;劳动成本上升、监管力度加大等风险。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已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信息技术、新能源多个新兴产业相继遭遇挑战。环境风险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影响其利润水平和形象,如忽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样会导致企业的生存危机。
4、引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新兴技术存在大量的新知识和隐含知识,新产品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会使新兴产业在资金供给、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出现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新兴市场的高风险性,很可能造成企业无法履行金融债务,而金融机构对新技术的了解不足,仅依照产业热度进行拟合性预测,而缺乏独立分析未来产业发展模式的能力,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会加重信用风险,进而引发金融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五、财税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关键在核心技术的掌握,抓产业创新联盟,抓体制和机制改革,清除各种障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通过金融创新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区别于传统产业的融资机制,实现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本市场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利用财税政策手段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着力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一是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偿还性资助、以奖代补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大科技投入;二是完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三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产品优先采购待遇,同时,着力调动市场资源、启动消费市场。
2、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社会上多方资金
地方政府通过参股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其导向和调动作用,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多渠道吸引外来资本和风险投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和投资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放大、辐射、引导的乘数效应。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各个行业、不同区域内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和特点,制定多个专业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形成多个产业投资基金共同促进各个行业、不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聚集效应。
3、构建税收政策体系,制定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措施
在税收政策支持方面要以产业鼓励为主,整个税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与整个产业的发展匹配,按技术含量和产业化阶段,设计和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政策。一是构建有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体系,包括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等;二是实施税赋减免,包括税收减免以及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会负担的减免;三是制定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制定增值税、所得税等支持政策,比如可将企业所得税、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或拨款补贴。
4、尽量避免进出口补贴政策的应用,减少贸易摩擦
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轻型、高效工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工业销售“冲千亿”步伐,不断做强*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产业基础,现就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市工业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
1、推进重点功能区的快速健康发展。重点功能区要以规划科学、定位明确、设施配套、产业集群、环境和谐为目标,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和投入产出关,加速成为我市城镇化的亮点和产业发展、税收贡献的支撑。每年安排2000万元,集中用于扶持重点功能区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1300万元,对重点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10%(*高新产业功能区按15%)给予资助。对重点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3年内按年利息额的30%给予贴息。
3、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每年市计划土地指标和市留用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指标的50%以上,集中用于开发区和重点功能区。重点功能区、重点投资项目争取到“低丘缓坡”和上级专项土地指标并且落实用地空间的,每亩奖励5000元,最高奖励额不超过80万元。鼓励功能区高起点制订或修编总体规划,经批准后给予编制经费20%的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30万元。
4、增强滚动开发能力。重点功能区的工业土地出让金市得部分全额返还,其他功能区按60%比例返还;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给予重点功能区配套一定的经营性用地,其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以上返还的土地出让金专项用于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审批和建设过程中,经济开发区、重点功能区及入区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市留部分,分别按全额和50%“即办即减”,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收费标准下限的50%收取。
5、鼓励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功能区兴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其用于出租的标准厂房及生产性配套用房,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20元的一次性资助,从第二层起每增加一层,每平方米再增加5元的资助;3年内视其促进创业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经批准再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
6、建立重点功能区“进入”和“退出”机制。每年初由市政府对重点功能区下达目标考核任务,完成任务的给予10万元奖励,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的不再享受重点功能区的优惠政策。对其他功能区实行单项考核,销售、投资、税收增幅第一名的分别给予5万元奖励,连续两年综合发展业绩突出的,经批准可享受重点功能区的优惠政策。
7、探索多元开发和运作的新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非政府性资本整体或分片开发、乡镇(街道)联动开发重点功能区,除给予上述重点功能区的优惠政策外(优惠政策适用对象为功能区所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其他鼓励政策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
二、强化工业有效投入
8、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每年在电线电缆、医药化工、绿色照明、纺织服装、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中确定一批符合“大好高”要求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资助,单个项目当年最高资助额不超过100万元。
9、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4%给予资助。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或经核准的厂房购建投资额的4%(*高新产业功能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按5%)给予资助。以上单个项目当年最高资助额不超过100万元。
10、大力扶持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资助。设备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2%给予资助。在原厂区通过加层等方式进行“零土地”技术改造的,单独给予厂房土建投资额2%的资助。以上单个项目当年最高资助额不超过100万元。
11、鼓励企业提高装备水平。在招投标的基础上,对引进先进或关键进口设备,实际用汇额在100万美元、200万美元、300万美元以上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资助。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目录的内外资项目引进设备,按政策规定,经批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目录的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按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12、鼓励企业提高投资效益。
(1)项目竣工投产第2年(新建项目竣工当年不计算在内),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5%以上和新增净入库税金超过100万元的,给予企业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以1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净入库税金10万元,再奖励5000元,最高奖励额不超过10万元。
(2)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比三项指标,在2000万元、超过规定指标25%和1:3.5以上的,在3000万元、超过规定指标20%和1:3以上的,在4000万元、超过规定指标15%和1:2.5以上的,达产后第2年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着力扶优扶强
13、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每年公布*市大企业大集团和100家成长性企业,并享受以下财政奖励:
(1)鼓励税收贡献上台阶,企业当年在本市净入库税金超过3000万元、40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企业在本市净入库税金上年为5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并且当年增幅超过30%的,给予新增部分20%的奖励,最高奖励额不超过20万元。
(2)鼓励与国内外大企业协作配套,对进入其产业链和采购系统、配套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和综合管理水平,每年表彰10家“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并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
(4)鼓励通过资本运营快速发展,对采用并购、法人型联营等方式、法律手续确立并且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在本市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并且注册地在本市的,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4、扶持企业做专、做精、做大产品。企业单个产品年销售收入和企业净入库税金首次达到8亿元和2500万元、5亿元和1500万元、3亿元和1000万元、1亿元和3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5、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家。每两年根据企业销售收入、税收贡献和社会公认度等条件,表彰10名*市优秀企业家和10名优秀创业者,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四、培育和壮大块状经济
16、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电线电缆、绿色照明、精密元器件、装饰纸等特色产业区块(乡镇、街道)各认定2至3家龙头企业,其当年销售收入和净入库税金同比增幅在25%以上的,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
17、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符合批准设立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本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以工业日平均担保余额为基数,当年担保倍率达到3、4、5以上的,分别给予1%、1.3%、1.5%的风险补助。
18、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凡新建和迁建企业一般要进入相应的特色产业功能区。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鼓励进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引进特色产业“龙头型”、“基地型”企业的,或同时引进特色产业链配套企业3家以上、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专项优惠政策。
五、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19、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设立市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资金100万元,由市有关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和企业确定攻关课题并实施招标,课题完成后经鉴定兑现资助。
20、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企业引进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第2年新增净入库税金在100万元以上的,按技术和产品购置费的2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10万元。
21、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挥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每年根据其与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成果和转化效益等实绩,评定若干个*市优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
22、鼓励企业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分别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分别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分别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4、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业创新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创新创业、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专利技术等发展。
六、积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25、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对重点污染、耗能、耗水、耗材企业实施的节约率在5%以上的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和技术购置、研发额的6%给予资助,单个项目当年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
26、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经备案自愿通过*市级以上清洁生产企业和绿色企业验收的,按设计、技术购置和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当年最高资助额不超过20万元。被列为省和*市循环经济建设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分别给予5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
27、鼓励节能先进企业。每年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对降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能耗成绩突出的前5家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
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8、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和商标。获得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8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9、鼓励企业参与制订、修订并采用先进标准生产。对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的企业或引进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企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参与制订、修订并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0、积极培育区域品牌。对获得国家级特色产业区域性称号的单位,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八、发展开放型经济
31、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工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奖励和市级专业招商机构的保障。对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5亿元或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招商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专项优惠政策。
32、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高规格的产品、技术展销和展览。有进出口权企业参加市外经贸机构组织的境内外展销和展览的,每个展位给予50%的展位费资助,最高资助额分别不超过5000元和15000元人民币。企业参加市经贸机构组织的国内专项展销和展览的,每个展位给予50%的展位费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
33、鼓励加工贸易发展。对加工贸易出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上和当年增幅在10%以上的前10位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至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省级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自营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上(农产品自营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并且增幅在15%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至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34、鼓励出口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按年度实际保费的30%给予资助。出口企业在境外国家(地区)每注册一个自主商标,给予3000元人民币的资助;按照马德里协定一次性注册5个以上国家(地区)的,给予5000元人民币的资助。经批准在境外设立贸易或非贸易机构的企业,给予1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资助。对参加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诉的企业,按诉讼费支出的20%给予资助,同宗案件最高资助额不超过10万元。企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机构认证,首次通过市外经贸、质监等部门确定的“重点鼓励认证名录”规定的各种专项认证,按认证和检测费给予不超过50%的一次性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2万元。
九、加强要素和环境保障
35、实现企业人才培训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每年安排50万元,优先用于资助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性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国内外知名院校举办的各种进修、创业辅导,以及技术工人培训和搭建培训平台。
36、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入股和聘任职业经理人中,经备案引进硕士学历以上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的,每引进1名并签订聘用合同在3年以上的,从第2年起两年内按硕士或副高职称1万元、博士或正高职称2万元给予企业资助。企业引进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适当资助。
37、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建立“市重点工业项目联审联办联验领导小组”,凡进入功能区的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用地工业项目须经领导小组把关;项目一经通过审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负责直接办理相关手续;项目竣工后,由领导小组根据入区协议和供地合同进行验收。
38、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由市政府给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性企业专发检查登记卡,各部门到上述企业查账、收费等必须登记在案,并由市法制办公室负责监督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
39、营造合力兴工氛围。根据办事效率、为企业争取上级支持、企业满意度等业绩,每年表彰5个“合力兴工优秀单位”,并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
十、附则
本意见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种经济成份的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财政分成等政策另行制定;原有关政策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
- 上一篇:法律援助典型发言材料
- 下一篇:改进干部作风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