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策略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投资策略

篇1

关键词:财政改革 税收 投资策略

增值税作为我国核心的一项核心税种,其充分发挥了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的科学调整。消费型增值税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历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增值税也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转型与调整,才能有效促进其功能更好的发挥。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意义与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意义

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是增值税转型的根本体现,增值税转型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消除重复征税。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专业之间会越来越细化,同时也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消费型增值税与传统的增值税抵扣制度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投资者的实际税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对于投资者的积极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投资项目的失败。增值税在我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其也是政府收入的基本保障,在转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无法估算的。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但是生产型增值税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在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再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利用这种算法所得到的数据,必然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在实现消费型增值税转型以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在进行纳税额计算时是允许抵扣进项税,所以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另外,这种税额计算方法也能够减少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支出,对于企业利润的增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作用

(一)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

增值税实现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企业在实际税负方面有大程度的降低,这对于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有了稳步的平均稳定的增长,这是通过国家宏观的数据统计来证明了的结果。实现增值税的有效转型,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进项税方面便可以进行必要的抵扣,这种抵扣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税负,也为企业的长远投资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和保障。

(二)增值税转型后所形成的的一定良性效果

增值税转型这一政策,使得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大降低。通过消费型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就让企业的投资减少,让现金流增加。这样一来就使固定资产用不含税的成本入账,让以后的年度固定资产的折旧变小。受到消费型增值税的主要是企业的现金流,而在投资策划这一方面上来讲,现金流又是非常重要的。鉴于实行了增值税的抵扣,企业的技术改制的相关的成本有所减少,这样就有效的刺激了本地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改造。

(三)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

在增值税转型期间,资本以及技术的相关的密集型企业的基础行业还有高科技企业的受益较大,劳动力密集的加工工业的受益相对较少。根据现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消费型增值税中受益较大的,便是那些资本密集程度较高,同时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

三、增值税转型后的投资策略

(一)大体分析

增值税转型对于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种不同的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与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设备使用的折旧频率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增值税转型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较大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对于需要大量买入固定资产和生产商设备以及需要技术改革的企业,税收减负的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作用就稍减。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长远可行的投资策略,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

(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考虑投资方向

增值税转型是当前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减免税负的政策,同时其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进行长远的投资计划时,必须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用长远的眼光,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进行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固定资产投资战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对与之相配套的固定资产的配备情况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同时掌握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才能促进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三)结合企业经济实际来考虑投资方向

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资本性投资的增加,同时也能够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在进行投资计划的制定时,需要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对不同阶段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对企业预期的资金流向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资金紧缺的情况要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的投资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投资计划。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值税转型也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增值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也必须要有全面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融资渠道仍然不够广泛,同时在生产经营资金方面也较为缺乏,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必定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对投资项目风险有全面的把握,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明,董来公.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J].税务研究,2005;(3)

篇2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增值税是我国的一项核心税种,具有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国家可以利用增值税,实现科学、合理的调控宏观经济。增值税在我国经历了漫长时期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值税也势必要进行一定的转型,以更好的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来。增值税通过消除重复征税的方式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值税转型即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分析增值税转型对通信行业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通信行业的实际税负显著降低,于是,各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积极性便随之出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增值税转型使得通信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得到一定的抵扣,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负,投资减少,现金流则显著增加,于是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长远投资。增值税转型使得固定资产用不含税的成本入账, 那么企业的年度固定资产折旧便会明显变小。而且,增值税的抵扣还会使企业技术改制方面的成本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进一步刺激了通信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来开展技术改造活动。

例如:某通信企业销售生产用已使用固定资产含税价117万,已提折旧10万,该固定资产取得时其进项税额17万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出售时收到价款80万。

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10

贷:累计折旧 10

出售:

借:固定资产清理 90

累计折旧 10

贷:固定资产 1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3.6(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二、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增值税转型

面对增值税转型的巨大改革,各通信企业要积极的行动起来,应对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各种影响。整体来看,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与不同企业自身各种设备的使用折旧频率以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等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各通信企业来说,大多需要大量购买各种通信设备和固定资产,并经常需要进行技术改革。因此,增值税转型会对通信行业带来十分明显的影响。因此,通信行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必须要从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长远可行的投资策略,才能实现各通信企业效益的增长。

(一)立足企业经济实际选择投资方向

企业在进行投资计划的制定时,需要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对不同阶段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对企业预期的资金流向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资金紧缺的情况要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的投资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投资计划。对于通信这等技术密集型企业,应通过投资引入高科技设备,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升级,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大自身的技术优势,缩短和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

(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考虑投资方向

企业在进行长远的投资计划时,必须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用长远的眼光,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进行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固定资产投资战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对与之相配套的固定资产的配备情况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同时掌握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才能促进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增值税转型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也了解到,增值税转型会对通信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各通信企业来说,面对如此重大的税收政策变革,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按照政策的最新内容和要求,结合通信行业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应,并制定出合理的转嫁策略。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改革自身的核算制度,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总之,企业要积极适应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巨大影响,并作出主动的回应,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效益的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钟杰,解玉平,吴炜,等.增值型税收、转型改革与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 160 家上市公司(2004-2008)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1):74-76.

[2]胥佚萱,林志伟.增值税转型改革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面板双重差分模型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1(1):90-97.

篇3

(1)投资目标的提出制定投资目标要基于对公司内部经营现状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历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专业构成,以及公司历年经营绩效水平等等。参考公司利润水平是否保持稳定的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目标,并评价以往的投资是否满足一定的回报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投资的经济必要性和自身所具备的投资能力。制定投资目标还需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投资驱动因素。充分考虑外部经济环境、内部电网结构、复杂外来电、客户多元化、新能源接入等电网发展驱动因素,科学制定投资目标。例如,公司分析了“十二五”期间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海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将促使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在网架分析上,公司明确上海电网是典型受端电网,外来电比重高,交直流通道能力不匹配;地区负荷密度高,短路电流逐年上升,威胁电网安全;峰谷差日益增大,电网调峰矛盾突出;局部地区电网结构相对薄弱,负载存在两极现象。结合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分析,能进一步明确投资目标。(2)年度投资总盘预测和投资策略制定年度投资总规模要根据投资性质的不同加以分解,分别预测。一般包括提供新的供电能力的增容性投资、维护和更新原有供应能力的非增容性投资、以及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和科研等方面的其他投资。增容性投资的驱动因素是电力需求,可以根据电力需求构建回归曲线预测投资规模。上海公司使用了历史全社会售电量的增量和最高负荷作为因子分别预测增容性投资规模,并根据2个回归方程的结果判断投资规模区间。如图1、图2所示。以上2个回归方程的2个回归结果构成的区间,可作为增容性项目投资的投资区间。非增容性投资与外部经济增长关系不大,其驱动因素是原有电力资产的更新改造的需求,可根据公司资产到龄情况加以预测。其他投资的比例较小,规模稳定,则可根据往年情况调整总额。最后,再根据中长期规划的项目和进度要求,结合年度投资总盘预测值,分别确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营销专项等具体投资专业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分专业的投资规模、投资重点,以及对年度内夏季用电高峰、冬季用电高峰用电保障的支持策略。

2合理平衡资源,形成全过程可控的投资计划

2.1资源平衡计划

平衡各种资源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是资产全寿命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由于“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网规划基于经济发展预测制定了大量配套建设需求,所以如何平衡公司现有资源,做出最佳投资决策是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1)在资源平衡计划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工作公司根据投资目标和项目储备,综合公司财务资源现状、物资资源供应条件及外部环境约束条件等因素,适当考虑人力资源情况,编制资源平衡计划,最大程度上对年度投资项目提供资源保障,同时也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指导年度投资计划中项目选取、项目进度、各专项计划间的协同。公司各基层单位按照资源平衡计划,可以进一步分解并开展投资管理各项业务活动,定期监控,并根据内外部环境、资源等因素变化进行调整,确保与投资管理目标、策略保持一致。(2)财务资源方面公司财务预算包括成本金预算和资本金预算。固定资产投资涉及到资本金预算。资本金预算根据售电量增长幅度和公司负债率的合理水平,结合公司利润目标、折旧预测,通过建立投资能力模型加以测算。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必须在公司投资能力预测范围内进行安排,并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准后,由综合计划下达。(3)物资采购方面物资供应能否跟上项目建设的进度,也是制约投资是否能按计划完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计划确定前,需要对计划内项目所需物资数量、型号、参数、供货时间等要求进行预估,物资管理部门应掌握各类物资的供应商生产能力、生产周期、运输能力等各方面信息。并考虑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批次采购的周期,对能否满足计划内的物资需求做出预判,不能满足的部分,则通过调整项目、调整建设进度、调整项目类型等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制定提供物资资源方面的平衡。(4)人力资源方面投资能力及物资资源都能保证的前提下,投资计划还需要“人”来完成。因此人力资源也是制定投资计划的关键因素。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监理能力、运行验收等各方面的人才是否能满足投资计划内所有项目的需求,若不满足,则需要通过现有人力资源培训、外包队伍扩充、人才引进和招聘等各种手段来保证投资计划的实施。人力资源方面的平衡方法和手段还需进一步探索。

2.2构建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管理体系

投资管理向前衔接项目立项前期,向后衔接项目评价,最终通过结算转资导入资产管理环节。为了明确投资管理工作的先后流程关系,公司将整个流程分为6个子阶段,25个子过程。如图3所示。主要的流程管理要点是:(1)通过项目立项前期工作程序,建立项目储备库储备库管理是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批复后的项目合集,是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备选项目。投资管理通过储备库管理对接电网规划中有待落地的项目,并进行优先级排序,供投资计划编报时选择。例如,基建类项目主要评价项目的3方面贡献:一评价电网发展协调性方面的贡献度;二评价项目在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方面的贡献度;三评价项目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度。(2)根据资源平衡计划的约束从项目储备库选择项目,申报确定年度投资计划综合考虑公司各专业储备库,根据投资目标和资源平衡计划,投资管理部门从项目储备库选取符合投资策略的项目纳入投资计划,再根据“三上三下”的计划编制、修订过程,纳入正式计划下达。如图4所示。(3)投资计划下达和执行(过程管控)年度投资计划最终经综合计划下达后,进入投资计划的执行过程。公司通过相关信息系统(包括规划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将项目下达至各项目建设单位,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管理施工前期、施工过程,按既定目标完成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结算、审计决算和转增固定资产工作。

3建立过程监控的评价体系

为保证投资计划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监督和控制从立项到结项的各过程关键节点。(1)指标体系的目标指标体系目标考虑3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国家电网宏观层面控制需要,如年度企业负责人考核指标、同业对标指标,这些指标往往比较宏观,可以总体判断公司投资完成情况;二是公司基建、技术改造、营销专项项目的专业层面分析需要,横向和纵向监控公司整体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各专业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三是基层单位项目监层面控需要,针对与各单位具体开展项目业务,分月监控各单位投资计划完成指标。具体指标设计如图5所示。图5上海电力投资管理指标评价三个层次需求(2)指标体系的内容指标体系设计包括针对项目前期完成、计划编报过程、施工过程、结项过程等。分别考虑完成率和完成数量等相对量和绝对量指标,各类指标设计后,形成指标库,每年根据考核重点抽取指标,形成指标评价体系。指标库示意如图6所示。

4监测评价

(1)监测对象和主体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为投资监控主体,具体监测工作由公司发展部开展,各专业部门(运检部负责技术改造类投资、营销部负责用户工程投资、建设部负责基本建设投资)负责监控本专业投资完成情况,而各建设单位则监督本单位各类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2)监测过程各基层单位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每月开展自我评价,投资管理部门汇总分析后形成月度分析评价报告,通过网页公示、专题汇报等形式反馈评价结果。公司各单位、各专业管理部门可及时了解本单位本专业的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及纵、横向对比情况,进一步进行细化分析和比对。对于指标检测发现的重大问题,公司将通过下发督察督办单,并由公司发展部和基层单位反馈督察督办结果,同时通过公司协同办公系统上报。而常规性问题则由各单位整改之后,在下一监测周期汇报整改情况。监测主体、监测流程和内容如图7所示。

5信息支撑

公司建立了投资过程管理和监控支持体系。通过投资管理系统管控投资信息,实现国网公司至公司、公司本部至基层单位、发展部和专业单位的协同。(1)投资管理系统实现各专业管理系统和上级公司信息系统的协同功能。由于公司各专业、各层级资产全寿命管理过程中分工不同,因此都建立了具体的分专业信息系统加以支撑。投资管理系统有效融合这些系统的管理功能,通过采集、传递、计算相应过程数据,促进了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同时,有效满足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投资管理需要。投资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类信息系统的协同作用如图8所示。(2)投资管理系统实现计划编报和过程监控功能。投资管理系统对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系统可以采集各专业系统的项目评分,导入规划计划系统项目储备库,进而编报投资计划。打通和提升项目优选过程推进效率,实现了项目评分选择和计划编制的紧密结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自动采集各类考核指标结果,形成汇总数据,供相关人员分析决策。系统提供了对投资管理的资源平衡、项目评价、项目优选、计划编制和跟踪监测的全面支持。

6投资成效的总结和持续改进

篇4

通胀现象比较

2011年和2004年通货膨胀的表现,可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物价上涨过程中均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且CPI连续三个月突破5%高点;在通胀期间,生产者物价总是先于消费者物价上涨和回落;在通胀连续突破3%温和水平后,相应调控政策陆续出台。

两阶段通胀成因分析

在2002-2005年通胀周期中,矿产品价格变动对CPI的拉动效果显著优于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拉动效果;而在2009年至今,农产品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从原料价格推动角度分析,2002-2004年在CPI上行区间,伴随企业原料价格同比增幅的加速过程,原料价格增速回落后,CPI也跟随同步回落;而2009-2011年通胀期间,2009年至2010年3月期间,原料价格同比上扬虽然也伴随CPI的上行,但进入2010年3月之后,原料价格同比增速稳定回落后,CPI仍然出上升通道。从原料价格波动和产成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我们认为,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而导致原料、资源品以及产成品价格的过度上涨是导致2004年通胀的重要因素,而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影响效果明显弱于2004年。

在信贷政策上,2002年-2003年期间,信贷资金由2001年年底1.2万亿增长至2003年2.8万亿,信贷资金年均增速达50%以上;为应对2007年次贷危机,信贷资金由2007年的3.6万亿增加至2010年9.6万亿,年均增长高达65%,高出前期15个百分点;从信贷资金占GDP总量比上,由前期2003年高点20.36%增加至2009年28%,增幅接近8%。因此相对前期,2009-2011年期间信贷资金属于超宽松范围。货币政策或信贷资金之所以在2008-2010年期间出现超宽松的重要原因之一,GDP增速在2008年出现下滑迹象,并于2009年一季度增速下降至近10年来新低6.1%,刺激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增长深度回调。因此,通过对照两阶段的货币及信贷政策,2009-2010年期间,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对2011年通胀的推动力度均要强于2004年。

其他因素对比

自2006年起,新增劳动力占比表现出了加速下降的趋势,是导致近年来出现“用工荒”、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等现象。随着后继劳动力补给不足的现象继续恶化,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确定性趋势,即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引发的部分“被通胀”的现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导致2009-2011年通胀周期与2002-2005年通胀周期表现不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5

关键词:信贷总量;经济增长;新增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11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27-03

如果把信贷总量作为一种调控工具,相对利率和准备金率等其它工具而言,其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信贷管理更为直接有效。郭克莎(1990)、李京文(1992)、武剑(2000)和周建中(2003)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做出系统分析,即使对未来的估计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但对于过去统计结果的剖析足以说明信贷投入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呈加速上升态势,始终在50%以上,在未来15年里信贷贡献率将超过60%,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一、信贷总量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

1、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速密切相关

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资本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同样存在密切关系。资料显示,我国信贷总量余额的增长波动性要大于GDP增长的波动程度,但整体趋势却呈现明显的一致性。从1992至1993年,我国经历改革开放后第二轮严重通货膨胀,信贷余额同比增速接近25%,GDP增速也超过14%,在控制货币供给的紧缩调控政策下,又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0年前后,我国信贷余额同比增长率回落到接近8%的水平,与之相对应,GDP的增速也回落到7.6%。而从2001年到2007年,信贷供给增速波动上扬,到2007年第三轮通货膨胀出现时,信贷总量余额增速均值在15%左右,而同期GDP增速也稳步上升,到2007年达到11.9%的10年内新高。从信贷增长和GDP增长两个变量统计数据走势观察,我国的宏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信贷总量变化的影响,辨证地看,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也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而影响到信贷供给总量,尽管因果与程度难下定论,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确定无疑。

2、信贷余额增长的影响因素:存款与利差

信贷余额30年来逐渐增加,说明新增信贷总量一直超过偿还到期信贷数量。这种现象与我国处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总需求不断扩张相关,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利益分析,存贷差逐年增大也是银行主观不断增加信贷投放的关键因素。资料显示,自从1978年开始到如今,银行存贷敞口呈喇叭状逐渐加大,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改革开放逐渐深化,银行经营自主性程度逐渐提高,银行风险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

我国工业化起步晚,金融市场不发达,可供广大居民选择的金融产品一直比较稀缺,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得到认可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情,所以储蓄是居民最主要的理财选择,储蓄总量规模连年递增,目前已经超过20万亿。储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在满足存款准备金要求的情况下,理论上讲只有尽可能增加信贷投放才可能减小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收益,所以银行存在放贷的冲动。

3、新增信贷变化反映经济增长特征

信贷总量是众多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信贷微观运行在宏观数量上的反映。从自身利益出发,金融机构本身存在信贷供给的冲动,但信贷余额是累计结果,还不是反映信贷行为的最佳变量,新增信贷可以不计偿还信贷的对冲量,直接表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

信贷供给总是与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相伴。尽管各个金融机构的体制和重点不同,但信贷行为却有十分明显的同质性,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信贷扩张与收缩几乎同步调,这一方面说明信贷行为与银行制度相关性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什么体制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必与宏观经济大背景合拍,或者银行自身的逐利行为自发顺应了宏观经济周期。

新增信贷来源的结构变化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全面增长和行业配置优化。相关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信贷占所有当年新增信贷的比重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从2001年的55%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39%,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增信贷占比均值基本保持在25%左右,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新增信贷占比则出现明显上升。农村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投放对象大多在农村地区,表明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增加,这无疑有利于工农二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政策性信贷产业扶持的作用更明显,在信贷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策性信贷占比逐步上升,而且比重明显超过城市商业银行,表明政策性银行信贷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正与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趋势相吻合。城市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信贷资源的区域配置,地缘优势决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小,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来国有商业银行主导信贷所决定的信贷区域配置欠均衡的不足,促进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并且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与经济周期

近5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这一方面说明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信贷行为风险意识加强,更主要原因是这些年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主观违约概率降低,加之信贷总量迅速扩张,不良贷款比率自然下降。事实不断证明,市场化程度越高,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景气度的相关性越高。行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景气度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

5、信贷结构变化反映经济增速与方式

从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方式、速度和波动。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整体情况与信贷增速类似,但各项信贷数量与资金运用总量的占比几乎单调递减,从1994年的80%以上下降到2008年的不足60%,信贷新增余额与资金运用新增余额的比例也呈同样的趋势,说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在不断多元化,储蓄快速增加,银行存贷比不断减小,故而用于其他类型投资比重必然上升。另外,从信贷投放结构看,短期贷款与信贷总量的占比明显下滑,由1994年的67%回落到2008年的43%,平均每年下降1.7个百分点。而同期中长期信贷的总量占比则显著攀升,从19%几乎单调上升到51%,平均每年上升2.3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属于投资拉动型,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过大,增速过快。

二、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因果关系检验

从统计数据分析,信贷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十分明显。我们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银行信贷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因果关系。基本步骤为:

1、单位根检验判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

2、Granger检验判断时间序列数据间的因果关系。

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信贷增长率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可以确定信贷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序列的平稳性。

从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走势看,信贷由超前于国民生产总值渐变为略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因此谨慎起见分别就1982-1998年和1994-2007年的数据作格兰杰检验。数据有交叉,增加样本空间而不影响结果,对于1982-1998年间的样本数据,“Y 不是 X的原因”,对应概率为0.07795,拒绝原假设,即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是引起信贷变动的原因;“X 不是 Y的原因 ”,对应概率为0.47485,接受原假设,即信贷不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原因。对于1994-2007年间的样本数据,“Y不是 X的原因”,对应概率为0.02665,拒绝原假设,即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是引起信贷变动的原因;“X 不是 Y的原因”,对应概率为0.64614,接受原假设,即信贷变动不是引起GDP变动的原因。

我国银行信贷变动具有内生性,尽管有些年份信贷变动先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但也不能认为信贷变动是经济波动的原因,更可能是信贷对宏观经济预先反应的结果。我国过去常年将信贷规模作为宏观调控工具,当前信贷投放仍然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但放贷机构经营市场化增加了信贷行为的主动性。对比前后两个样本期检验结果,1994-2007年间接受“信贷不是经济增长原因”假设的概率增大,表明信贷的内生性要更强于前一个样本期,影响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计划指令转变为经营利润。据此可以判断,银行紧缩信贷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减速,而如果经济减速却可能引起银行信贷投放减少。

我国经济增长的50%以上靠投资拉动,而从统计数据分析,信贷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之间,有相同趋势又有相背离的情况,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需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这里选取月度数据为样本,期间为2001年1月至2008年8月,在做Granger序列检验之前,仍要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贷款余额序列分别在0.01和0.0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说明序列符合稳定性的要求。原假设“信贷增长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原因”,对应的概率水平为0.03305,拒绝原假设,即信贷是引起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原因;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是信贷增长的原因”,对应的概率为0.24034,接受原假设,即固定资产投资不是引起信贷变动的原因。

三、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知,信贷总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信贷的总量、结构和增长速度变化能够反映出经济总量、增长模式和波动的状况。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变动是信贷增长变动的原因,反之则不然;信贷增长变动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变动是经济增长变动的重要原因,表明信贷变化可能不是整体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却可能是经济总量组成部分变动的主因,从而证明通过信贷可以调整经济增长的结构。在仍以信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经济体系中,信贷调控是宏观调控最为有利的方式,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在宏观经济变化中不断调整信贷投资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涛.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J].世界经济,2005,(12).

[2] 陈磊.中国转型期的信贷波动与经济波动[J].财经问题研究,2004,(09).

[3] 姚枝仲.为什么中国仍需关注贷款波动[J].中国金融,2005,(04).

[4] 闫章秀.经济发展对信贷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01).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物流企业;风险防范

一、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物流企业因为其特殊的服务性质和自身经营模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资风险

物流企业的筹资风险不同于其他企业。物流企业往往投资大规模固定资产,需要筹集的资金金额较大,因此风险指数高,不容忽视。

物流企业筹资风险成因:(1)物流企业起步阶段固定资产投资量大,需要金额较大的资金,这就要求企业筹集权益资本或债务资本,筹资风险应运而生:(2)部分物流企业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也是企业筹资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投资风险

相比其他商业企业,物流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且建设期相对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项目投资的投资风险。

物流企业投资风险成因:(1)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2)目标客户需求状况的不确定性;(3)物流服务中技术创新的适度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疑是企业能否提供领先的物流服务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技术的创新及先进性是需要投资成本作为支撑的。如果所投资的技术过于超前,与市场对该技术的实际需求能力脱节,则新技术的使用效率无法提高;如果技术落后,物流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本文中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物流企业资金回收风险成因:(1)内部控制不完善。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2)缺乏信用标准。物流企业属服务行业,大部分情况下是先提供服务后付款,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更多的客户,很多物流企业甚至长期让客户拖欠账款,这就容易出现应收账款数额大,账龄长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金回收风险。

(四)现金存量与支付风险

现金存量风险是指若企业的现金存量不足,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及经营管理的风险。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

物流企业现金存量与支付风险成因:(1)特殊经营模式所致。物流企业先提供服务后付款的经营模式决定了企业必须先支付运费、人工费用等,且所需运转资金较多,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必然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费用负担,形成现金存量与支付财务风险;(2)物流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存货周转率低一方面占用了企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并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导致企业费用上升,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风险防范措施

在明确了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后,物流企业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筹资、投资决策管理

1.合理使用缓解资金压力的筹资、投资策略

物流企业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大,占用资金多,特别是在流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所以物流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车辆、设备和仓库等,或者以质押监管等财务手段筹集资金、购置设备。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企业物流运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可适当降低企业筹资、投资风险。

2.加强投资决策管理

物流企业为了实现投资目标,在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除了应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应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和投资策略的可行性等,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以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二)加强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

1. 限定客户授信额度

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要设法规避滞后付款方式下的资金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业务量等实际情况,限定客户的授信额度。针对不同的客户,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同时,还应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做出策略调整等,最大限度的规避资金传递风险,保证公司的合法利益。

2、更新员工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本目前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本管理

广义的营运资本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是由企业一定时期内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所构成的。企业营运资本的持有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物流运输、仓库储存、货物装卸、搬运、配送及相关货物流信息处理等服务,其营运资本涉及服务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及相关费用。加强物流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就要从服务的各个环节抓起,加强物流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管理控制。

(四)优化资金流

企业的资金效率越高,降低成本的幅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明显,财务风险也就越低。通过加速收款、控制付款的方式可以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体系和具有增值服务能力的物流中心可以提高企业资本周转速度,降低财务风险。

鉴于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物流企业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阶段应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金江军,潘懋.细说第三方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邹颖.企业筹资风险的根源探析与防范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

[3]何青.企业融资政策与资本结构形成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

篇7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

“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利用民本、民营和市场来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温州经济的市场主体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其自发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构成了温州区域工业化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及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化的管理等特点,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现财理念,并存在着企业资金短缺严重和企业资金投向失误较多的理财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制约着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现财的战略理念,并把筹资渠道策略与投资方向策略落实到具体的理财实践中。

二、树立现代的理财理念

(一)战略地位的理念

一般来说,企业理财在大部分温州的民营中小企业中一直处于从属、配合、服务的地位。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企业理财的战略地位。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为以下基本问题:企业是否需要投资、投资方向是什么、如何筹集所需资金并进行资金来源规划、投资收益如何在各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与回答,正是企业理财所涵盖的范畴。由此可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活动是中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理财是核心。企业理财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要引起重视,使其成为企业整体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面向市场的理念

每个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大部分财务活动都必须面向市场。就整体而言,民营中小企业是一个资金短缺的经济单位,它必须从外界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当企业有暂时不用的闲余资金时,也须通过市场进行短期投资获利,企业的财务业绩也直接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并由市场来评价。可以说,企业理财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与市场打交道的能力,因此,树立市场观念,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是企业理财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理念

企业理财的核心是资金管理,资金具有时间价值。所谓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资金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价值增值,即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更值钱。

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在资本预算、资本结构、租赁、资产组合及筹资战略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因为在对任一投资项目或筹资方案等进行经济评价和比较时,都存在着投资或筹资费用与其所产生的收益发生的时刻不同的问题。树立货币时间价值的理念,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资金,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折算成相同时候的资金,使财务方案发生在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收益具有可比性,进而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四)风险与收益均衡量的理念

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财务决策,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估计预期的结果及其相应的风险。从财务角度看,风险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

风险与收益共存,这是常识。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低风险伴随着低收益,因而在财务经济中对风险的考虑,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在于树立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理念,在风险与收益间作出恰当的选择。如选取报酬率一定时的风险最低方案,或选择风险一定时的报酬率最高方案,或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等专门方法,对备选的各种投资机会的预期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估算,并对其间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最终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

(五)创新的理念

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扩展企业资本范围,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民营中小企业理财应树立创新观念,实现理财分析方法、理财决策方法、理财评价体系的创新,同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出谋划策,最终形成企业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三、筹资渠道策略

在正确的现财理念基础上,可进行有效的筹资策略和投资策略。就温州的民营中小企业整体来说,资金普遍短缺,各个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可行的、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多渠道融资和筹资策略。

(一)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筹资

这是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据温州人民银行2004民企贷款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12月底,中小企业贷款余额731.31亿元,实际用于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自然人经营贷款114.82亿元,合计占全市银行业机构贷款总量的54.38%。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更加重视、民间银行的介入和中小企业信用控保体系的建立,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将会从银行贷款渠道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家银监会正在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试点。而试点改革很可能就在温州进行,初步打算在温州设立非银行的民间融资机构,这将对改善今后温州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很大作用。

(二)民间资本筹资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温州市有中小企业约30万家,占全市企业数的99%以上。众多的中小企业只有54.38%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但占比例不到1%的大企业,贷款额却也占到了一半左右,中小企业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融资还是相当困难。但温州是一个民间资本雄厚的地方,所以,利用丰富的民间资本也是目前较好的筹资渠道。

(三)企业内部筹资

企业可从内部职工筹资,采取“带资人企”或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等途径筹集发展资金。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在外部筹资困难的情况下,眼睛向内寻找资金,不失为一条重要的补充渠道。这也是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四)进出口信贷筹资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许多都有进出口业务,并且有些产品(如打火机和纽扣)占了全球的70%和60%,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进出口信贷这条渠道进行筹资,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买方信贷或者卖方信贷这两种途径。

(五)补偿贸易筹资

补偿贸易筹资渠道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一部分固定资金问题。民营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找补偿贸易的合作伙伴,由对方企业提供制造设备,本企业以所加工的产品或双方议定的其他产品偿还对方的机器设备价款。这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产品的市场问题。

四、投资方向策略

(一)“长钱”与“短钱”投资

“长钱”是指企业投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短钱”是指在企业投在流动资产的资金。企业要正常运行,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应

保持适当的比例。然而,企业的总投入在一定时期是个常数,增加固定资产势必减少流动资产,当流动资产的数量不足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造成固定资产闲置,严重时将会使企业停产甚至倒闭。

温州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热衷于固定资产投资,将自己的积累几乎全部投到新建固定资产上,而流动资金来源几乎完全依赖银行贷款或社会筹资,甚至项目建设中的固定资金来源也依赖银行贷款。这样会导致银行贷款不足,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对企业运营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企业应正确认识“长钱”与“短钱”的辩证关系,有效地分配“长钱”与“短钱”之间的比例,忌将“短钱”挪作“长钱”使用;同时,对“长钱”的投入要谨慎,“长钱”具有固定性、变现能力不佳的特点,企业一旦在“长钱”的投向上失误,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二)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投资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是企业总资产的两种构成形态,本应有机地协调统一。然而,温州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重视有形资产投入而忽视无形资产投入,热衷于在硬件建设与运营上下本钱,如此投向后果相当严重。知识经济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国外一些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60%以上,重视无形资产的投入与积累,并把它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已是必然趋势。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应有战略眼光,要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应重视品牌投资,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应注重人力资本开发上的投入,没有无形资产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如对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投入,其回报率低,往往只有10%至20%,而对人力资本投入,其回报率可以达到50%乃至100%以上。国内外卓越的企业无不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大量投资于员工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断言,只偏重有形资产投资而缺乏无形资产投资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对于人才严重缺乏的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尤其要注意这点。

(三)现场与市场投资

现场是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市场是企业产品的销售环节,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是企业普遍处于买方市场的前提下,企业更应高度重视市场的开发投入。可以说,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但是,温州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并非都如此认识,不少企业的经营观念仍然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对现场与市场的投入表现出一头热、一头冷,对现场比较重视,有限的资金几乎都用在生产上;而对市场开发缺乏应有的投入,没有建立自己特有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营销网络。结果是,生产上去了,但市场打不开,企业货不畅其流,资金不畅其流,企业开工之日可能就是衰退之时。因此,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必须处理好市场与现场之间的投向关系,先建市场后建现场,要加大对市场开发环节的投入。

(四)专业化与多元化投资

专业化是指企业按照小而专、小而特的思路,紧紧围绕自己的拳头产品,系列化发展;多元化是指企业在多个领域中投资,其动机一是唯利是图,最大限度提取经营利润,二是分散经营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专业化与多元化并非是彼此矛盾的经营模式,关键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如何。

在温州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中,存在着两种情况。

一是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头脑发热,专业化还未做精,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就谋求全面出击,实施多元化经营模式。本想获得全面丰收或“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结果事与愿违,企业经营全线崩溃。二是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的实力,可以适度进行多元化投资,但企业没有围绕优势资源或核心能力来开展多元化经营,而是盲目扩张,结果在非核心能力领域投资失败,反过来又牵制了原有优势产业的经营。

为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应立足专业化,培育核心能力,在专业化经营做精基础上,将企业做大、做强,要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经营。

篇8

招商证券等待拐点到来

在通胀压力化解和货币紧缩结束后,市场有望进入上升过程,这个拐点有望在一、二季度之交到来。

一季度的行业配置上,关键是从消费、新兴产业、产业升级等高估值领域中,选择业绩增长预期有上调、估值仍有空间的子行业和公司;而从低估值周期性行业中把握个别热点的脉动。建议超配旅游、纺织服装、商业、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电子等行业和军工、电力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中信证券增加周期配置

一季度政策环境总体偏暖,股市上升时间窗口打开。

投资建议:在新的经济趋势形成之前,结构配置的逻辑主线,依然是沿着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寻找结构性的长期成长机会。关注“十二五”规划相关成长领域和成长股。

节能减排项目放松后部分产能恢复和原有产能补库存将支撑投资品需求。建议增配资源型和周期型的煤炭、有色金属、航空、水泥和农业。继续推荐“十二五规划长期成长组合”。

银河证券控制仓位

经济转型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买入大消费行业股票不再是一种防御行为,未来新兴产业和消费类企业的投资价值都将得到体现。

建议一季度以控制仓位、精选中小盘成长股的策略为主。重点关注TMT、新能源与电力设备、环保、食品饮料、商业、水泥等行业。

中信建投孕育中周期繁荣

中国经济将于一季度探明GDP、库存及价格的底部,随后展开库存重建过程。

这个阶段是中周期繁荣的孕育阶段,业绩提升是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就行业来看,与中周期启动相关的工业类行业表现较好。煤炭和有色在一季度通胀较高的情形下,仍有阶段性行情。

广发证券压力下的震荡

一季度是政策压力下的震荡阶段。

在调整阶段跟随政策导向,强调攻守平衡。继续配置估值合理的消费类和“十二五”相关产业:重点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通信设备和服务。适当配置低PEG的周期性行业:家电(白电)、交运设备(整车)、建筑建材。回避有色、煤炭和农林牧渔。

安信证券小幅反弹格局

一季度,大盘将维持小幅反弹格局,新兴产业、大宗商品和主题投资可能会获得超额收益。

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看好新兴产业、大宗商品和主题投资。

长江证券看好设备制造

上半年,市场仍将延续通胀的上升周期,也是货币政策收紧的窗口,预计一季度开始有1-2次加息空间。

在行业配置上,看好设备制造业,重点是其中的仪器仪表、信息设备;基本面有改善信号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去库存持续展开的基础化工行业。

国金证券结构性行情为主

一季度压制市场的主要因素是通胀以及货币紧缩的压力,但“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将提供热点,市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一般消费、新兴产业有更好的表现机会。

投资策略:看好消费+新兴产业。

申银万国消费+新兴产业

一季度之前,紧缩风险显著,通胀压力明显,关系民生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调控带来的压力将在一季度不时显现。

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逐个出台,防御的需要,使得“消费+新兴产业”的组合可能再度受到追捧。看好装备制造业、铁路设备、通信传输设备、输变电设备、重型机械、冶金矿采设备、建筑机械。

中银国际看好上游产品

篇9

“即将出炉的2008年度券商投资策略报告可能会千差万别,”国泰君安分析师翟鹏说,“可以确定的是,大家对2008年的预期肯定会比2007年负面。”“随着政策面的迅速收紧、港股助涨效应被助跌效应替代和基金操作的日趋谨慎,市场流动性已显疲态。”翟鹏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许被市场认为是利空出尽的信号,尽管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是不改流动性已“疲惫”的观点。

平安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员李先明认为,为了给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营造理想市场环境,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尽可能减少各种违规和炒作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仍会是监管政策的主基调,包括控制新基金发行等一些“紧缩性”措施以及加强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监管,预期很大程度上仍将会对短期市场表现构成压制。

而调整的最本质理由是行业公司的基本面无法支撑股指的高速攀升。“处于估值高位的市场将面临业绩增速下降和流动性疲弱的考验,我们对近期市场走势的态度更趋于谨慎。”翟鹏表示。

东方证券宏观及股票策略高级分析师宁冬莉将24家机构(包括13家券商研究机构和11家基金机构)的2007年四季度报告做了一个比较,其中有13家机构认为考虑到基数、政策调控以及非经常项目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在2007年全年超出市场预期的难度增大,2007年以及2008年的预测均值仅为47%和35%。

“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持续,但由于基数已有较高提升等原因,增速会放缓,业绩对股价的推动力也相对弱化。”李先明说。

未来股指何去何从?根据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的判断,未来半年内,沪指将在5000~8000点之间盘整。

“股票的投资价值=市场情绪+资金推动。”金岩石举了一个例子,尽管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巴菲特早已清仓中石油,但是,这一人所共知的事实并不能阻挡国内投资人以高于巴菲特脱手价几倍以上的价格争抢中石油,而且其中不乏自称是“巴菲特信徒”的机构投资者。

金岩石认为,股市下一个目标点位或来自于上市公司业绩的超凡增长,或来自于投资人的资金推动。

业绩增长似乎超凡不了。“2005年以来的牛市由企业业绩高速增长、股权分置改革和价值回归等因素支撑。而未来股市的推动力,业绩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只是将放缓。”李先明认为,未来股市将会平静很多,一年翻一番的报复性上涨不可能再现。

流动性也许会发挥作用。瑞银亚洲执行董事朱俊伟认为,未来几年内,流动性将推动市场上行。而在翟鹏看来,资金的推动确是后市的最大看点。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股市的最大利好便是流动性依然过剩。另外,由于通货膨胀的继续,居民投资股市的意愿依然强烈。

资金面上的利好也来自政策面和境外资金。近期10余只基金陆续赴京上“评审会”,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新基金全面开闸的信号,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量新基金短时间内推出的可能性很小。与此同时,伴随中美第三次战略合作会议的召开,QFII额度将获得实际“增长”。

篇10

2007年下半年,支持牛市的基础仍未改变。尽管经济增长有过热势头,通胀压力加大,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频率和力度都有可能增加,但人民币升值提速,中报和年报业绩将超预期,两税合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奥运会将增强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管理层出台政策也会趋于理性,所以宏观调控不会改变牛市格局。下半年投资宜重点关注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和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装备制造业中蕴涵的投资机会,以及金融地产、商业旅游、食品饮料等行业中的投资机会。限于篇幅,下文主要分析前两者中的投资机会。

参与注入整合盛宴

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和整合,是股改后的又一次盛大“夜宴”。如果说股改使A股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则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特别是央企的改革,成为股改之后中国股市持续繁荣的又一重要因素。

国资委将对央企实施5大整合模式:强强联合,重点在钢铁、通信、地产、汽车和航空等行业;兼并,即一般企业并入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即资产注入;非主业资产向主业资产集中;央企与地方企业进行重组。到2010年,目前的159家央企将被整合为80~100家。

央企整合将催生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A股市场是央企整合的重要平台,重点布局于军工、石油石化、煤炭、电信、电网电力、航空、航运7大行业,重点关注整体上市、私有化、壳资源转让和并购整合4大主题。例如对沪东重机的资产注入,可视为中船集团资产整合、整体上市的开端。

分享装备制造业成长

投资、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将拉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最终会使原材料行业、特别是钢铁行业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