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监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保护监理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第五条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一)保养维护工程,系指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
(二)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
(三)修缮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四)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
(五)迁移工程,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文物整体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第六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并组织制定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定额。
第七条具有法人资格的文物管理或使用单位,包括经国家批准,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宗教组织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为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
第八条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资质认定办法和分级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另行制定。
第九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主要指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勘察设计
第十条文物保护工程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实行分级管理,并按以下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国家文物局为审批机关。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文物所在地的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审批机关。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程的申报机关、审批机关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保养维护工程由文物使用单位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的立项与勘察设计方案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抢险加固工程中确因情况紧急需要即刻实施的,可在实施的同时补报。
迁移工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获得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报批勘察设计方案。
第十二条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获得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报批勘察设计方案。
第十三条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业主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名称;
(二)拟立项目名称、地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时代,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公布与执行情况;
(三)保护工程必要性与实施可能性的技术文件与形象资料(录像或照片);
(四)经费估算、来源及计划工期安排;
(五)拟聘请的勘察设计单位名称及资信。
第十四条已立项的文物保护工程应当申报勘察、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设计文件。重大工程要在方案获得批准后,再进行技术设计。
第十五条勘察和方案设计文件包括:
(一)反映文物历史状况、固有特征和损害情况的勘察报告、实测图、照片;
(二)保护工程方案、设计图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工程设计概算;
(四)必要时应提供考古勘探发掘资料、材料试验报告书、环境污染情况报告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及勘探报告。
第十六条施工技术设计文件包括:
(一)施工图;
(二)设计说明书;
(三)施工图预算;
(四)相关材料试验报告及检测鉴定结果。
第三章施工、监理与验收
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和迁移工程实行招投标和工程监理。
第十八条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报批招标文件及拟选用的施工单位。
第十九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施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购置的工程材料应当符合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其工作程序为:
(一)依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方案;
(二)施工人员进场前要接受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按文物保护工程的要求作好施工记录和施工统计文件,收集有关文物资料;
(四)进行质量自检,对工程的隐蔽部分必须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并做好记录;
(五)提交竣工资料;
(六)按合同约定负责保修,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除保养维护、抢险加固工程以外,不少于五年。
第二十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新的文物、有关资料或其它影响文物保护的重大问题,要立即记录,保护现场,并经原申报机关向原审批机关报告,请示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补充已批准的技术设计,由工程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现场洽商,并报原申报机关备案;如需变更已批准的工程项目或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原申报机关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文物保护工程应当按工序分阶段验收。重大工程告一段落时,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阶段验收。
第二十三条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单位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评,并提交工程总结报告、竣工报告、竣工图纸、财务决算书及说明等资料,经原申报机关初验合格后报审批机关。项目的审批机关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验收小组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对工程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业主单位及时组织整改。
第二十五条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申报机关和审批机关应当建立有关工程行政、技术和财务文件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工程资料应当立卷存档并归入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重要工程应当在验收后三年内发表技术报告。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篇2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我国留存至今的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形象地记载着我国历史的形成、发展的进程,它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不可移动文物遍布于我国各地,反映着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它们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一、“三普”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思考
(一)《文物保护法》得到了科学宣传与认真学习
文物工作者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在思想上真正领会其实质,明确岗位、职责。《文物保护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三普”期间,有针对性、科学地进行宣传《文物保护法》,通过宣传引导,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全社会的理解,更好的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向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宣传不可移动文物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地方政府及时了解国家文物保护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使地方政府更加支持文物保护工作;二是向不可移动文物的产权人进行宣传。“三普”期间调查、登录的祖屋、厅堂、祠堂等不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是老百姓的私有财产,通过向居民宣传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使居民由被动参与保护转变为自觉主动参与保护,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大力宣传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好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
(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得到了正确的处理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人口已经超过50%,城乡建设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矛盾进入凸显期。特别是“三旧”改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除了建设性破坏之外,由于一些片面认识、错误观念以及管理不当致使不可移动文物被“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等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对于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重视程度和保护工作更是不够。如北京市“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重庆市“行营”被拆,在社会上反映强烈、影响巨大。作为文物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将文物保护工作做在前,“三普”后应及时制定本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工作措施。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主动与相关单位洽接文物保护规划,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到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将三普期间调查、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送达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相关单位,让文物所在地政府及相关单位清楚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具置、坐标数据和简要介绍。同时,将行政区划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使广大群众及建设单位清楚保护对象,以便在城乡建设中做到合理规划,防止因建设导致文物遭受损毁,使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控制。因此,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矛盾,既让文物保护事业得以发展,又避免与地方经济发展发生冲突。
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和保护主体独立性不强
《文物保护法》办法规定:“发现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地下文物遗存和古文化遗址后,该遗存或者遗址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实行就地保护,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由于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为经过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对象,因此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和保护环节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文物的认定主体主要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然而在现行制度下,地方文物行政部门直接隶属于同级地方政府,在人力资源构成和资金来源上也依附于地方政府财政和人员配置,在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开发建设发生冲突时,由地方政府根据地方需要统筹管理。而在城市现代化和商业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单纯追求地方经济效益,在公共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较多,并且往往因此而忽略甚至牺牲文物保护这个公共利益,造成文物认定和保护主体的独立性不强,动力不足、权威性不高的局面。在平衡利益的过程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往往因为保护级别高而能“幸免于难”,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就成了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地方文物主管部门往往也“束手无策”。
(二)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和保护环节公民参与空间狭小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根据具体情况,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有关机构或者指定(聘请)专人负责管理。没有具体规定公民在认定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中参与的权利,这使得文物认定行政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动力不足的弊端无法得到弥补。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属于私有的古建筑、古民居,所有人对财产物权保护的合理利用会形成对财产文物价值保护的有力支持。另外,随着人们文物欣赏能力和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参与文物认定和保护的愿望也在加强,如能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可以让他们成为完善文物认定和保护文物的主力军。同时,现行的以普查为主的认定方式限制了公民参与文物认定的空间。虽然《文物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公民推荐的认定形式,但是对于推荐程序的时效、行政机关的责任与义务等没有作出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恐怕作用不大,另外文件法律效力也比较低,在文物认定最为活跃的地方行政,实施力度恐怕差强人意。
(三)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
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登记公布,建立档案,制定并落实保护措施。只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文物认证比较模糊,文物认定标准的模糊限制了公民参与的空间甚至堵塞了公民参与的渠道。有的地方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的规定使得相对人对有关机关的评判标准并不知情,不但不利于建筑所有人根据所有物的情况及时申报审批文物保护单位,也不利于相对人监督文物部门的不作为。
(四)不可移动文物修护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尚不完善
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和迁移工程,应当依法实行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应当按照相应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的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文物保护工程竣工后,工程应当组织验收。近年来,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普遍受到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重视,我国进行了大量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修缮保护上往往经费比较到位,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手续也比较齐全,最后达到的效果会比较好。而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对而言重视程度差一些,社会监督也介入较少,由于日常管理监督和专项资金的缺失,近年来使得很多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产权人或者使用人自行将文物进行拆改,出现了很多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建设性破坏”。
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探索
(一)健全文物保护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才
多次的文物普查及日常保护工作需求分析中指出,我国文物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是影响我国文物普查与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文物普查与保护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性质及薪资福利与现代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分歧严重,造成了多数家长不愿学生报考文物相关专业。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文物事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进而影响了文物普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加快健全文物保护相关机构,合理配置人才。首先,可对外招聘具有高学历及专业技能的人才,要想方设法请得进留得住人才。其次,要让文物保护人员多走出去学习和交流,吸收先进的文物保护经验,努力提高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再次,如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文物主管部门可以抽调下属单位相关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参与,争取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总之,无论如何工作都取决于人的因素。要不断提高从事此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积极主动的开展此项工作。
(二)宣传文物保护意识,分享文物保护成果
文物是人类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这些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根据这些文物的特点、历史内涵,整合利用现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投入制定保护和利用规划。
(三)强化科技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作用,提高保护效果
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科技含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而且,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缺乏标准化工作依据,往往造成了虽然保护目的强烈,但是实际保护工作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发生。目前在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工作中,还是以经验判断为主的工作作风占主导,未来要更多的运用的科技手段,对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日常监管、修缮、重建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需求及技术应用制定相应的保护标准,促进文物保护目的的实现。
(四)注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地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受我国地域经济差异因素影响,在欠发达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受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许多文物保护建筑并未受到应有保护,以经济建设为纲导致了很多不可移动文物遭到破坏。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应开拓思路、创新思想,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新的政府部门考核标准,不能只以经济发展为纲,而忽略文物保护。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今天,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应作统筹规划,和谐发展,以不可移动文物为载体发展旅游业等方式帮助经济增长,通过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实现二者科学发展。
(五)探索相对独立的文物保护行政工作
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属于文物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若要改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效果和效率,就要保证文物主管部门的行政能力不受影响,就要探索相对独立的文物行政工作。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不能一味的将文物保护的责任让位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盲目的服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而忽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结语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文物保护整体利益格局中达到一种平衡,更好地保障不可移动文物的事业健康发展,使不可移动文物成为一块真正闪光的金字招牌,在改善环境、展现城市品位、壮大第三产业、提高文明程度、营造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翠.安顺文物保护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2(02)
[2]刘真.西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3]陶莉.荆州古城墙保护及其对苏州古城墙保护、改造、利用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郑育林.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5]吕继祥.关于大汶口遗址的价值──兼谈大汶口遗址的开发利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3(01)
[6]李继峰.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古城洛阳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篇3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
到2010年,在对文化遗产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险情基本排除,抢救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到2015年,初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基本形成,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二、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一)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20*年抓好文物资源普查试点,三年内完成调查、登记工作,建立完整的文物资源档案和数据库。推进文物普查成果转化,根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公布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地政府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建立档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二)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规划,根据文物资源状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并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改造、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市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经省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禁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破坏文化遗产。
(三)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基本建设的关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注重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审批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意见,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以后方可实施,基本建设工程涉及的文物保护单位要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因特殊情况需要拆迁和拆除的应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并注意保存文物的历史信息,建立完备的文物档案。
(四)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按照全面保护、重点维修的原则,当前重点维修保护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利用潜力较大、急需抢救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排除重大文物险情。规范文物维修工程的管理,完善工程审批程序,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维修招投标和工程监理、验收制度。实施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证,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确保工程质量。
(五)推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工作,在推进城市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把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会同文物部门启动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普查工作,摸清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底数。公布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积极指导和推动保护规划的落实,对历史民居、临街店铺及公共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依法严肃查处违反保护规划、随意建设等各种破坏行为,建立群众参与监督和跟踪检查制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六)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建设,积极发展博物馆事业,重点抓好*博物馆建设,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鼓励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加强民族民俗类博物馆建设,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改善博物馆陈列条件,充实、丰富、创新展览内容,强化精品意识,不断推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陈列展览。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坚持向未成年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减、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七)强化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根据本地馆藏文物状况,建设设施完善、达到国家安全技术防范标准的文物库房,提高馆藏文物保管条件。规范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建立和完善保管制度,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建立全市博物馆文物信息数据库,制定和完善保护措施。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在馆藏文物研究、保护、展示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
(八)加强文物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依法实施文物流通市场行政许可,严格把握准入条件。加强文物流通领域的管理和执法检查,规范文物市场秩序,取缔非法文物市场。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收藏行为,完善文物出入境鉴定审核工作,依法加强对文物销售、拍卖前的审核备案,严防珍贵文物流失,做好社会文物征集工作,补充藏品缺项。
三、努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
(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规划。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制定长远保护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以我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抓手,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开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
(二)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确定一批具有较大历史价值、特色鲜明,又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的项目,制定保护名录,并运用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和数据库。
(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按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审暂行办法》,严格评审标准和程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认定,建立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逐步形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加大相关学科建设力度;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制定专门保护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建立健全实物资料征集和保管制度,防止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要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展示和传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要重视建立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采取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传习活动,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等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培训体系。
四、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
(一)强化政府行为,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文化遗产保护的近期、中远期目标及基本任务,为切实加强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成立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市政府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及文化遗产较多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文物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职责,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法规制度。建设、规划、交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和审批建设工程时,应主动征求文物部门意见,涉及文物保护时应依法征得文物部门的批准。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要加强文物安全的综合治理,加大打击文物犯罪的力度。旅游、宗教等部门要依法合理有效地利用文物资源,确保不对文物造成损害。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篇4
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在祖国的西北部卧有一条龙,头向三秦,尾展昆仑,直线距离1 500多公里,它就是甘肃。
把历史的画卷往前翻,在这条龙的脊梁上有一条路,东接长安,西达西域,蜿蜒1 900多公里,她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龙与路,甘肃人民的骄傲,中华文明的见证,享誉世界的地方。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原交汇处的神奇的土地为这条龙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
黄河、长江,两条流贯甘肃的大江大河为这条路供给着丰富的自然营养。
东头的黄土,西头的戈壁,一副沉重的担子,河西走廊毫无畏惧地将它挑起,勇敢地走向文明的殿堂。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使用不同文字、操持不同语言的人,他们为开发西部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脚印。
从这里走出过手持砍砸器,与披毛犀、大角鹿争地盘,战天斗地,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民们;
从这里走出过刀耕火种、驯养家畜、发明农业、开创牧业,创造了灿烂彩陶文化的仰韶人、马家窑人;从这里走出过牛羊成群、身披战甲、手持利刃,造就了青铜文化的齐家人、火烧沟人、沙井人;
从这里走出过秦人、胡人、羌人、匈奴人;
从这里走出过汉廷的第一个外交家;
从这里走出过汉廷的第一支远征军;
从这里走来过西域各国的使团;
从这里来往过形形的商队……
从这里过往的人太多太多,文明交汇,在这里异彩纷呈。
大地湾人在呐喊,马家窑人在歌唱;敦煌的飞天在真情地舞动,麦积山的沙弥笑脸相迎;武威天马在奔腾,威严的长城在默默守卫。大大小小的古遗址,各种各样的古墓葬,星罗棋布的石窑群,形态各异的古砖塔;雄伟高大的嘉峪关,笑傲沙尘的烽火台,傲然挺立的古城堡,瑰丽华贵的古建筑,造型独秀的古桥梁,异形多姿的古民居,等等。这一串串耀眼的明珠,将丝绸之路打扮得分外妖娆。
这里,各类文物点1.37万处,其中国保单位43处,省保单位520余处,县保单位1.36万余处。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撒落在甘肃大地,遍布于龙的周身,保护它们就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文明宝库的保护者―――甘肃省文保所
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后来人还未来得及弄懂什么,历史已将大量的人类文明的资源毫无保留地卸载在丝绸之路的每一个站点。风雨侵蚀,人为侵占,盗贼伸手,魔鬼窥探,宝库在……
历史进入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文物保护工作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1984年11月,组建“甘肃省古建筑工程队”,至1993年,与甘肃省考古所合署办公。1994年分离,1995年正式成立了“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简称为“文保所”。文保所成立后,面对繁重任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干中学,学中干的方法,至2001年,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先后参与和完成了肃南文殊山石窟的防渗水保护工程,靖远寺儿湾石窟、景泰玉佛寺石窟防渗水工程的勘察设计,炳灵寺、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维修工程方案的制定等多项工程,为甘肃石窟保护做出了贡献。
甘肃的古建筑也是众多文物中的亮点之一,但大部分都带病延年,因而对古建筑的保护就成了重中之重。武都广严院、民勤圣容寺、永登鲁土司衙门、崇信李元谅寝宫、平凉隍庙、泾川隍庙等都亟待保护维修。为此,文保所又开展了对上述六个古建筑的法式勘测、维修方案的制定和维修施工。其中武都广严院的维修工程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
张掖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早已被列为国保单位。那里有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卧佛虽安然无恙,可在他身后的十大弟子,却已站立不稳,大有欲卧之势。文保所承担了十大弟子泥塑及木板画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并出色完成任务,被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专家评为优良工程。
历史的日历翻到了2002年。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使文保所的工作上新台阶,做出新成绩。所里及时调整内部结构,合理设岗、积极育人,建立各种制度,有序开展工作。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开展了8类34项各类文物保护工作。
(一)文保单位现状调查:
1.景泰县永泰龟城现状调查;
2.哈达铺纪念地交通状况调查;
3.通渭榜罗镇纪念地现状调查。
(二)文保档案工作:
4.省级文保单位简介写作;
5.国保四有档案编制;
6.第五批、第六批申报国保单位材料编写。
(三)勘察、测绘、设计、制定维修方案:
7.武威市下双乡大庙古建群;
8.迭部县达拉川俄界会议遗址;
9.武山县官寺大殿;
10.泾川县隍庙大殿、配殿;
11.两当县文庙大成殿;
12.天水市秦城区隍庙大殿;
13.天水市秦城区隍庙牌坊;
14.定西市通渭、陇西、渭源、临洮四县战国秦长城遗址;
15.渭源县灞陵桥建筑;
16.张掖高总兵宅院建筑;
17.夏河县八角城遗址;
18.临夏市东公馆建筑群;
19.永登县红城大佛寺建筑群。
(四)维修施工:
20.迭部俄界会议遗址建筑;
21.民乐县圆通寺塔加固;
22.天水仙人崖石窟安防工程;
23.两当县文庙大成殿维修。
(五)施工监理:
24.天水市纪信祠维修工程;
25.秦安县文庙维修工程。
(六)方案论证:
26.秦安县文庙维修方案;
27.嘉峪关悬壁长城保护与旅游规划;
28.玉门昌马石窟维修方案;
29.肃北五个庙石窟维修方案;
30.天水市伏羲庙太极殿维修方案;
31.兰州甘肃制币局建筑搬迁方案;
32.甘谷大象山保护规划。
(七)工程招投标及工程管理:
33.镇原县石崆寺石窟崖体加固工程。
(八)工程竣工验收:
篇5
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务开展已逐渐走向成熟,在各个建设领域中,工程咨询为社会经济发展和项目的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文物工程修复中主要表现在:
1.评估投资风险,帮助业主决定是否要投资文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在文物工程建设时,必须经过政府审批。按规定审核批准的前置要素是一定要有工程咨询机构出具的评估意见。就目前全国需要修复或重建的文物工程咨询量大,涉及面广,工程咨询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服务。那么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建议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评估意见。工程咨询为文物工程修复和建设提供可行性研究和评估,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优化方案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2.为编制全国文物工程建设规划充当参谋。就全国而言,能够承担文物工程咨询的机构数量较少,所以这样的机构承担了我过较为重要的专题研究,在为国家和省、市编制文物工程抢救、修复、维修等承担了重要任务。
3.部分文物工程因靠近流域,地层地质发生变化,所以必须进行勘察。现有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经历多年的发展,技术力量不断增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这20年来吸收国外先机技术,在文物工程勘察方面具备了相当强的工程设计咨询能力。
4.历朝历代对文物的抢救和修复都具有文献记载,现如今工程咨询机构必须做好文物工程的管家。我们的文物工程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规范,已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工程项目由工程咨询机构参与其项目管理,或者是提供工程监理服务。这样专业化的管理,比以往由业主单位临时组建管理班子的做法,既节约了人手,又规范了文物工程项目管理。对文物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得到了较好的管理。
二、工程咨询在文物工程建设中的服务对象
工程咨询在文物工程建设中,服务的对象相对特殊,本文着重介绍其服务对象和内容。
(1)文物工程建设方面,每年都有国家财政经费拨款。
由各省、市级文物主管部门委托工程咨询机构,对计划建设的文物工程提供咨询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评价文物工程项目的目标、效益和风险。项目运行后的评价。通过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评价目标、效益和项目的可持续性。政策咨询。从文物保护和研究等方向提供全面的咨询,对文物工程的建设合规性提供服务。
(2)为贷款人提供服务。
申报中有大型博物馆修建,或者是大型考古发掘项目,是需要依靠银行贷款完成的。贷款银行将委托工程咨询机构,对即将开展的项目提供咨询和调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不能与项目有关的任何一方有经济利益或者隶属关系。工程咨询机构的评估结论,能帮助银行控制风险,测算效益回收期。并再次对预算编制进行深度分析,帮助银行做好项目投资的效益评估和风险预判。银行方面要求工程咨询机构不受业主或者项目相关人事的影响,必须是独立的第三方,提供客观公正的报告,这是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为企业和其他出资人提供服务
随着我们文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融资格局形成,部分文物工程的出资人可能是国有企业,也可能是民营企业主,或者是具有外籍身份的华人或者国际友人。作为企业或者商业性投资文物工程建设,他们会更注意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契合点。也会更注重该项目的财务情况和经济收益,对投资的风险也更具敏感性。
(4)文物工程建设目前普遍采取的形式是直接选聘工程服务咨询公司。
工程咨询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工程建设的业主单位。即项目法人。这个时候工程咨询单位常常被称为该项目的业主工程师。业主工程师或为选聘,或直接受业主委托,为项目提供工程咨询服务。代表业主对文物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施工质量、造价、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在项目管理模式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既可以是全过程的服务,也可以是分阶段,或者是文物工程服务。从申报到建成验收的全过程的服务。全过程咨询服务包含:文物工程建设的申报、合规性审查、初步勘察设计、招标评标服务、合约谈判、施工监理准备、工程流程计划、业务培训、初验终验、文物类后期验收评价、审计等等。这样的全过程服务对工程咨询公司的业务水平和实力是相当大的考验,一般来讲要求咨询公司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和人才储备,项目业主已经将所有工作都交托给咨询公司,业主只需要负责审核。文物工程的特殊性,有时工程的申报审核和具体施工时分开的。一般在初期申报如合规性审查部分需要委托专门的咨询机构,另一种是招标选择文物工程建设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可以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完成。这样只拿出一部分工作进行委托。也就是说,同一个文物工程会出现好几个咨询公司为他服务,各自承担的服务内容是不同的,这样更能发挥专业公司的优势。例如委托一个咨询机构完成项目设计,再委托另外的咨询机构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核。又例如,委托一个咨询机构文物合规性审查报告,再委托一个公司做工程监理,再委托一个公司对财务预算审计等等。具体怎么操作,主要还是看文物工程的难度、资金构成、当时国家的政策要求。综合实力强的工程咨询机构不仅提供上述服务,甚至参与到文物工程的修建修复中。能胜任的公司在国内不多,往往是在文物工程建设方面掌握有特殊的技术力量,比如对某些古建筑拥有技术传承人老技师、老技艺。方式上咨询公司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或者共同出资形成新的公司体系来达成。而文物工程的特殊性,又需要这样拥有传统技术的团队服务。联合工程建设单位承包交钥匙工程,或者以总承包的身份开展工程咨询服务。工程咨询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承包商的设计分包商服务内容相似,区别在于承担的风险不同,服务的标的也许是总承商,也许是项目业主单位。虽然作为联合体承包工程风险比较大,但是能给工程咨询机构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所以承担项目和交钥匙工程,已经成为大型工程咨询机构拓展业务的一个趋势。
(5)为分包商服务,本文所指分包商主要是为文物建设工程提供设备的厂家以及负责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
篇6
第一条为了保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范火灾和雷击灾害发生。
第十二条临时住所应当具备防火、防风、防雨等功能。
第十三条活动板房应当优先用于重灾区和需要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倒塌房屋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的重灾户特别是遇难者家庭、孕妇、婴幼儿、孤儿、孤老、残疾人员以及学校、医疗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过渡性安置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到期未转为永久性用地的,应当复垦后交还原土地使用者。
第十六条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剂、清洗剂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土壤、水资源、环境等造成污染。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惩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受灾群众应当在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建立治安、消防联队,开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第十七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十八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开展抢种抢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保障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应。
第十九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组织供电、供水、供气等企业恢复生产,并对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提供支持,为全面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
第三章调查评估
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二)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三)需要安置人口的数量,需要救助的伤残人员数量,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数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数量,需要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恢复重建的生产设施,需要整理和复垦的农用地等;
(四)环境污染、生态损害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毁损等情况;
(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八)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需要调查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毁损严重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鉴定,保存有关资料和样本,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三条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采用全面调查评估、实地调查评估、综合评估的方法,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地震部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
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国务院。第四章恢复重建规划
第二十五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
第二十六条地震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第二十七条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八条地震灾后调查评估获得的地质、勘察、测绘、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应当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依据。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和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复核,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害状况和区域分析,恢复重建原则和目标,恢复重建区域范围,恢复重建空间布局,恢复重建任务和政策措施,有科学价值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受损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修复,实施步骤和阶段等主要内容。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土地整理和复垦等做出安排。
第三十条地震灾区的中央所属企业生产、生活等设施的恢复重建,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安排。
第三十一条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第三十二条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新址进行论证,听取公众意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应当及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公布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修改、其他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的,或者因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修改的,由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恢复重建的实施
第三十四条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协助、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城镇恢复重建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城市、镇总体规划,注重体现原有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合理确定城镇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三十五条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统筹规划、政策建议、投资计划、组织协调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提出资金安排和政策建议,并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财政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交通运输、水利、铁路、电力、通信、广播影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有关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建设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受灾群众的临时基本生活保障、生活困难救助、农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社会福利设施恢复重建以及对孤儿、孤老、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助、心理援助和伤残康复。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维护市场秩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问题的专题研究,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商务、工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动物疫情监测、农业生产设施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安排、土地整理和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商贸流通、工业生产设施等恢复重建。
环保、林业、民政、水利、科技、安全生产、地震、气象、测绘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证券、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公安部门具体负责维护和稳定地震灾区社会秩序。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进口恢复重建物资、境外捐赠物资的验放、检验检疫。
外交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涉外工作。
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地震废墟进行现场调查,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范围,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
第三十七条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族事务、建设、环保、地震、文物等部门和专家,根据地震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清理保护方案,明确地震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护对象及其区域范围,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八条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保护,应当在确定无人类生命迹象和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注重保护的原则实施。发现地震灾害现场有人类生命迹象的,应当立即实施救援。
第三十九条对清理保护方案确定的地震遗址、遗迹应当在保护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抢救、收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技术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在不影响整体风貌的情况下,对有倒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对废墟中有毒、有害的废弃物、残留物进行必要的清理。
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实施原址保护。对尚可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历史建筑,应当采取加固等保护措施;对无法保留但将来可能恢复重建的,应当收集整理影像资料。
对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等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应当及时抢救、整理、登记,并将清理出的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运送到安全地点妥善保管。
第四十条对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应当按照清理保护方案分区、分类进行。清理出的遇难者遗体处理,应当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清理出的财物,应当对其种类、特征、数量、清理时间、地点等情况详细登记造册,妥善保存。有条件的,可以通知遇难者家属和所有权人到场。
对清理出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其他废弃物、残留物,应当实行分类处理,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地震灾区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对清理出的动物尸体,应当采取消毒、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第四十二条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
第四十三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乡村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对口支援,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村民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并提供能够符合当地实际的多种村民住宅设计图,供村民选择。村民住宅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第四十四条经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实行边建设边报批,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对因地震灾害毁损的耕地、农田道路、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应当依法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并治理地质灾害。
第四十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复审;确有必要修订的,应当及时组织修订。
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应当根据修订后的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进行相应修订。
第四十六条对地震灾区尚可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
第四十七条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第四十八条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的准确性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四十九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重点对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第五十条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五十一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涉及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活动,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第五十四条国家根据地震的强度和损失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由预算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构成。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五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捐赠款物。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将捐赠款物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人和社会的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应当向捐赠人出具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票据。
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和人员服务以及安排实施的多双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
第五十七条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依法实行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税务部门制定。
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地方税收优惠措施。
第五十八条地震灾区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适当减免。具体办法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九条国家向地震灾区的房屋贷款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贷款、工业和服务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农业恢复生产贷款等提供财政贴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交通、铁路、能源、农业、水利、通信、金融、市政公用、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
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等设施因地震遭受破坏的,地震灾区的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正常运行。
第六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受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就业;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受灾群众参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第六十二条地震灾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其监护人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国家给予生活费补贴;地震灾区的其他学生,其父母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同等情况下其所在的学校可以优先将其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予以资助。
第六十三条非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安排,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国家鼓励非地震灾区的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援建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第六十四条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需要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事项,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方便群众、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依法及时予以办理。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六十六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确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分配方案、房屋分配方案前,应当先行调查,经民主评议后予以公布。
第六十七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数量、发放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铁路、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
第六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
第七十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健全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及时向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档案。
第七十一条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七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纪行为,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侵占、截留、挪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的,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或者明示、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五条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对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工程,在调查评估中经鉴定确认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行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7
关键词:现场 创新管理 施工管理
一、施工现场规范分析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目的和施工条件,按照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认真进行所负责区划的施工平面规划、设计、使用和管理。
要合理进行施工总平面设计。根据施工进展,合理调整平面设计。现场的主要机械设备要使用安全。施工机械要有专人使用和管理。施工单位要把临时实施放置于施工现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施工单位应重视和加强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病工作;职工食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标准,并办理《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先体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发现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及时救治的同时向甲方告知。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内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应当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安全、防火”的原则。在施工现场内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应有保卫措施方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遇有治安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汇报,不得延误和隐瞒。需要招用外来务工人员的,必须立即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工证》、《外来人员就业证》和暂住证。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施工区和生活区,严禁在建筑工程内安排人员住宿。做好宿舍的卫生及安全管理,做到窗明地净,生活用品叠放整齐,并做好宿舍安全用电及消防预防措施。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工人在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帽的颜色应便于区分;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做到高挂低用及牢固,设置必要的警戒;安全平网必须隔层铺设并及时清理,严防高空坠物。所有人员特别是操作工人不得从柱子箍筋上下,钢筋骨架无论固定与否,不得在上行走,特别是板筋,必须做到安全第一。施工单位操作工人必须穿着统一的标准建筑背心上班,且必须定时清洗,不得有明显大面积污垢。施工单位在土方开挖中如发现管道电缆及其它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在不放坡、挖深超过1.5m的土方施工中必须采取正确的经甲方现场代表批准的护壁措施;外运土方时,应办理“渣土弃置许可证”,并作好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在出人口20m内应铺设草垫;在施工中,必须派员清洁污染路面,在施工后必须对路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如在现场堆放土方,应距离围墙50cm,距离操作人员100cm以上,垂直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电缆两侧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挖掘。施工单位在主体及装修施工时,必须作好外架的搭设和安全网的悬挂,其作法应以书面形式在施工前两天上报甲方,经批准后方能实施。脚手架的搭设应遵照《脚手架搭设的安全要求》,特别需注意对只图施工方便随意拆除外架连墙杆及外架基础松动等影响脚手架安全的情况进行监管。施工单位应对现场机具进行正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使用垂直运输机械(如塔吊、门字架等),必须有劳动局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方能使用。相邻工地的塔吊,各施工单位应相互协调,制定防碰撞措施,严防发生塔吊碰撞事故。每天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或责任工长应准时到施工现场,如有急事,应向甲方现场代表请假批准,施工现场应随时有负责人,如施工负责人不在,必须指定有资质的临时负责人。
二、现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施工现场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场地,是大量物资停放的场地,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将影响到人流,物流和财流是否畅通及施工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施工现场有各种专业的施工活动,这些施工活动既紧密协作,又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专业施工班组的施工进度和技术经济效果。施工现场的管理的好坏,可从施工单位的精神面貌,管理面貌及施工面貌上的反映出来。一个文明的施工现场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会赢得很好的社会信誉。施工现场管理涉及许多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市容美化,交通运输,消防安全,文物保护,人防建设文明建设,居民的生活保障。因此,施工现场每一个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的人员必须懂法,守法,护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使施工活动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施工现场管理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消防法》、《消防条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的相关法规;②施工现场管理要讲经济效益,施工活动既是建筑产品实物的形成过程,又是工程成本的形成过程,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除要保证工程质量以外,还要努力降低工程成本,以最少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最好质量的工程;③组织施工和连续施工指在相等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基本相等或稳定递增,即有节奏,按比例地进行施工;要求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使其连续进行,尽量减少中断;④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要采用现代化,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三、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对于一个大型的施工工程,施工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先的设计进行一些相应的改动。在改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单位,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就要把改动的要求反馈给设计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一起共同论证改动要求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在达成共同意见后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通过现场管理部门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困难和很难按设计要求完成的情况时,也需要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施工单进行改动。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能保证整个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现场工程管理根据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能有效掌握当前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情况,当施工工期进度、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时,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汇同检测、监理单位进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方法,由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传达给施工单位。
四、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一个工程的建设从可行性论证开始到工程的结束,这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级管理部门相联系,办理各种地方手续。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工程管理涉及到与地方有关的问题有主次、时间先后之分,决不能盲目、无计划地处理那些和地方有关的问题。在施工初期,协调好地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协调得好,能够为下一阶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整个工程的命脉。而质量管理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书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责任。
②现场进行监测控制,监测人员应对工程中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对于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责令其施工单位作出处理。
③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现场工程安全管理应由施工企业负起责任,监理单位应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④采用支付手段控制,当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拒绝支付工程款。这也是现场工程管理控制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质量管理控制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损失和错误,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
六、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信息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
现场工程管理起着信息的有效上传下达作用。现场管理部门通过从施工现场得到的各种信息经过现场管理部门的汇总、分析、整理后,形成准确、简单、全面的报告上级管理部门。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情况有及时、准确的了解,来指导先一步工程开展,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三大指标按计划完成。
负责现场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有关有关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合同的有关条款,这样可以在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办理时间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工程周期。现场管理工作属于技术管理工作,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减少或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相应的、广泛的专业知识。
篇8
海口市主城区个人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主城区个人建设住宅的规划管理,规范个人建设住宅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简政放权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主城区内,个人建设住宅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主城区的具体范围:海口主城区为绕城高速公路以北与海口市东、西行政界线围合的区域(含演丰镇镇域)。主城区面积约563平方公里。
本办法所称个人建设住宅,是指个人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证、已村改居的原有宅基地或者所属农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用于本户家庭自己居住的个人住宅的建设活动。
第三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主城区内个人建设住宅的规划管理工作。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主城区内个人住宅的建设管理工作。
市土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执法、工商、公安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个人建设住宅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多规合一的原则,组织编制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规划和建成区范围外的村庄建设规划,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重点,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面貌,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建成区范围外的村庄建设规划还应以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为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建设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执行,指导个人住宅的规划审批。
第五条 个人住宅建设应结合我市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列入年度棚户区改造计划范围的,须按照棚户区改造规划执行。
第六条 位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内个人建设住宅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规定。
第七条 个人建设住宅应当符合规划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一)个人住宅单独建设的,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底层层高不超过4.0米,二层及以上层高不超过3.3米(不包括坡屋顶的高度,坡屋顶高度不超过顶层高度的2/3)。
(二)城市干道两侧规划红线外各50米范围内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的个人建设住宅用地,须通过用地整合符合以下条件:
1.临城市主干道(60米道路红线40米)的用地临街宽度不小于30米。
2.临城市次干道(40米道路红线24米)的用地临街宽度不小于25米。
(三)按照住宅使用功能建设,不得改变住宅使用性质。
(四)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退让用地红线最小距离和退让道路最小距离应基本符合各项技术规定。建筑施工不得对相邻房屋的结构和安全性造成损坏和影响。
(五)新建或拆除重建的个人住宅应当按规划和规定要求退够道路规划控制红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紫线、绿地范围控制绿线、城市地表水体保护控制蓝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黄线距离。
(六)建筑物不得占压和挑出用地界线,侵占公共空间、邻里通道。
(七)建筑物的立面和整体设计风格必须符合城市景观风貌要求。
(八)建筑物不得破坏市容市貌、妨碍交通、影响消防安全。
(九)处理好供水、排水、通风、排气(烟)、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八条 未列入市年度棚户区改造范围和基础设施建设征收计划的合法D级危房,可按不扩大原占地面积、不扩大原建筑面积、不超出原建筑高度的要求拆除改建,不受第七条规定的限制。所在区人民政府与产权人协商,也可以依法予以收购。
第九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所划定的禁止建设范围、规划的城市公共绿化用地、各类公园河湖保护用地、公路、铁路、车站、码头,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城乡规划确定的其他控制区域,禁止审批和建设个人住宅,但D级危房拆除改建的除外。
第十条 个人建设住宅应当依法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依法提供以下材料:
(一)土地使用权人身份证件和建房申请;
(二)市国土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
(三)有设计资质单位签章的设计图纸和文本;
(四)村、居委会意见。
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申请改、扩建房屋还应当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涉及毗连建设的房屋还应当提交业主与相邻产权人达成接建书面协议;申请加层的还应当提交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加层鉴定报告;申请D级危房拆除重建的还应当提交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危房鉴定报告。
第十一条 规划管理部门收到必备材料后,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即进行现场公示,征求相邻产权人或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在公示期间,如无异议的,按程序批准建设;如有异议的,即暂停审批。待协调处理(或召开听证会)后再予作出行政审批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个人申请办理建设住宅规划审批手续时,按照海口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有关规定,个人住宅建设项目按每平方米50元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个人住宅用地使用类型为出让地的,如今后房产转让须按每平方米220元标准补缴差额部分;按第十六条规定申请审批的个人住宅项目,住宅部分按每平方米50元缴纳,商业部分按每平方米220元缴纳。
第十三条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
确需变更的,应当申请原发证机关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变更涉及容积率、层数、退线间距的,应当依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后方可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个人建设住宅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应当依法办理人防建设工程管理许可手续。
办理人防建设工程管理许可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口市民用建筑结建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许可》申请表;
(二)国有土地使用证(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需签名按手印);
(三)规划报建方案设计文本(原件需设计院每页盖章);
(四)规划方案审核通知书(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需要签名按手印)。
第十五条 个人住宅的业主应当按规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监理。
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含300平方米)或自建3层以上的个人住宅,业主应当在开工前按照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在前述面积或层数以下的个人住宅,业主在开工前应当到工程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开工备案手续。
办理个人住宅施工许可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口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申报审批服务表;
(二)施工合同;
(三)人防建设工程管理审批手续(经易地建设许可的,应提供易地建设费缴费证明文件);
(四)图纸审查部门审核意见;
(五)监理合同、监理企业营执照、资质证书、总监理
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
第十六条 鼓励个人建设住宅采取用地整合、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的模式,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平方米的,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审批,并可配建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15%的商业用房。
依本条规定建设个人住宅的,按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 个人住宅在开工前,业主应当组织取得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放线。
建设工程施工至0.00后,业主应当告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辖区所属规划分局对放线情况实施现场核验。
主体工程封顶后,业主应当告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辖区规划分局进行现场复验。
工程竣工后,业主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辖区规划分局申请竣工规划核实。
第十八条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个人建设住宅施工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十九条 个人住宅工程竣工后,业主按规定应当组织竣工验收,并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
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口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申报审批服务表;
(二)规划核实意见书;
(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条 市、区城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个人住宅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加强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进行建设的个人住宅,或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应严格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规划局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有效期满自行失效。
办理个人住宅施工许可如何申请(一)海口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申报审批服务表;
(二)施工合同;
(三)人防建设工程管理审批手续(经易地建设许可的,应提供易地建设费缴费证明文件);
篇9
答卷人姓名: 笔试日期: 年 月 日 监考人: 笔试题得分: 阅 卷 人: 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安排工作顺序常用的方法是( )。
A. 进度曲线法 B.网络图法 C.直方图法 D.相关图法
2、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不包括( )。
A. 结合项目工作结构的分解,层层分解质量目标
B. 制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
C. 制定成品质量检验制度
D. 明确各层次的质量管理目标
3、无效投标文件包括( )投标文件。
A. 工期超过招标文件要求的
B. 投标人的名称与资格预审时不一致的
C. 以低于成本报价竞标的
D. 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辩认的
4、房屋净高是指( )。
A. 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上皮距离 B.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下皮距离
C. 楼地面到梁下皮距离 D.梁下皮到楼地面下皮距离
5、过梁两端伸入墙体不小于( )。
A.200mm B.180mm C.240mm D.300mm
6、住宅建筑中,4-6层为( )建筑。
A. 低层 B.多层 C.中高层 D.高层
7、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是( )。
A. 地基 B.地层 C.基础 D.地基与基础
8、垂直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 )。
A. 层水平防潮层之间,低地坪一侧墙面上 B.两层水平防潮层之间,高地坪一侧墙面上
C. 两层水平防潮层之间,两侧墙面上 D.较高一侧水平防潮层以上内侧墙面上
9、当建筑物总高度≤24m 时,阳台栏杆的高度为 ( )。
A.1.1m B.1.2m C.0.9m D.1.05m
10、保温层正铺法和倒铺法的设置是以( )做为上下分界的。
A. 结构层 B.找平层 C.结合层 D.防水层
11、筏形基础适用于( )地基。
A. 较硬 B.较湿 C.砂层 D.较弱
12、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周围有关文物、古树等的保护工作,并承担相应费用的是( )。
A. 承包人 B.业主 C.咨询工程师 D.政府职能部门
13、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的现场踏勘工作应了解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施工现场的总图布置情况
B. 施工现场的水文情况
C. 施工现场的污水排放情况
D. 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
14、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核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原始凭证和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是( )的职责
A.总监理工程师 B.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C.专业监理工程师 D.监理员
15、监理规划要随着工程项目展开进行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这是监理规划编写( )的要求。
A. 应当把握住工程项目运行规律 B.应当分阶段完成
C. 基本内容应力求统一 D.具体内容应有针对性
16、协助业主处理与建设工程有关的索赔事宜,这是监理( )工作之一
A. 投资控制 B.质量控制 C.进度控制 D.合同管理
17、玻璃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间隙,应采用岩棉或矿棉封堵时,其厚度不应小于( )mm. 并应填充密实,楼层间水平防烟带的岩棉或矿棉宜采用厚度不小于( )mm 的镀锌钢板承托。
A.100 1.5 B.120 1.5 C.150 2.0 D.150 2.0
18、幕墙玻璃表面周边与建筑内,外装饰之间的缝隙不宜小于( )mm 。
A.5 B.3 C.10 D.8
19、根据《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翻地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整地深度为( )mm 。
A.150~200 B.200~250 C.250~300 D.300~350
20、只适用于落叶乔木和萌芽力强的常绿树木的挖掘包扎方法是( )。
A. 裸根挖掘 B. 土球挖掘 C. 木箱挖掘 D. 铁桶挖掘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关于土钉墙设计及构造应符合规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3
B. 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应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与土钉螺栓连接或钢筋焊接连接
C. 土钉的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1~2m 。
D. 土钉钢筋宜采用HRB335、HRB400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32mm ,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
E. 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安全生产隐患治理
B. 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实施
C. 安全管理业绩总结
D. 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
E. 制订安全政策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订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温控指标符合的规定包括( )。
A.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B.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25℃
C.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E.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合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30℃
4、地面装修构造由( )组成。
A. 面层
B. 防水层
C. 基层
D. 防腐层
E. 结合层
5、在钢结构构件连接的施工技术中,焊缝产生咬边缺陷的主要原因有( )。
A. 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B. 操作技术不正确
C. 焊件位置安放不当
D. 焊接零件的位置安放不当
E. 焊条药皮端部的电孤偏吹
6、构造柱一般布置在( )。
A. 建筑四角处
B. 楼梯间转角处
C. 纵横墙交接处
D. 窗框两侧处
7、为保护墙面整洁,外窗台构造措施为( )。
A. 粉刷成斜面
B. 用坚硬材料
C. 做滴水
D. 悬挑
8、在幕墙大批量加工安装施工前,必须进行( )试验
A. 幕墙雨水渗透性能试验
B. 幕墙空气渗透性能试验
C. 幕墙风压变形性能试验
D. 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试验
E. 幕墙保温性能试验
9、草坪的养护管理应包括( )等环节。
A. 浇水
B. 修剪
C. 施肥
D. 土壤改良
E. 清除杂草
10、园林绿化施工的环节较多,为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做到预防为主,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 )。
A. 做好工程量签证;
B. 材料验收;
C. 中间工序验收;
D. 收集、整理资料
三、简答题(5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请在题后的空白处做答)
1、简述一下、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至少说出3条)
答:
2、强制性条文关于工程桩检测规定有那些?
答:
3、怎样保证砖砌体的砌筑质量?
答:
4、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专家论证的方案举例说明,至少列5项?
答:
5、简述建筑工程的“三宝”“四口”“五临边”?
答:
标准答案:
一、
1.B 、 2.C、 3.D、 4.C、5.C 、6.B 、 7.C、 8.B、 9.A、10.D
11.D 、12.B 、13.A 、14.C 、15.A 、16.D 、17.A 、18.A 、19.C 、20.A 二、
1.BCDE 2.BCDE 3.ABCD 4.ACE 5.ABDE 6.ABC 7.ACD 8.ABC 9.ABCE 10.BC 三、
1、简述一下、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至少说出3条) (每条3分)
答:1) 建设单位工程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不得将工程肢解分包。
2) 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中标、不得任意压缩工期
3) 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施工图未经审查,不得使用。
4)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5) 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2、强制性条文关于工程桩检测规定有那些?
答: 对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复杂, 成桩质量可靠性差的灌注桩, 应采用静荷载试验方法检验(4分), 检验桩数不少于1%,并不少于3根(3分), 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 不少于2根(3分)。
3、怎样保证砖砌体的砌筑质量?
答:1)保证墙体横平竖直。(2分)
2)砂浆饱满,按验收规范规定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2分)
3)组砌得当,不得出现过长的“通天缝”和瞎缝。(2分)
4)按照规范转角处、门洞口设置构造柱。(2分)
5)按照规范设置过梁和拉结筋。(2分)
4、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专家论证的方案举例说明,至少列5项?
答:1)、深基坑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5m (含5m )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 ,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 及以上;搭设跨度18m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 以上。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 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 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 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4)、脚手架工程
(2)搭设高度50m 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提升高度150m 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20m 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5)、拆除、爆破工程
(1)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2)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3)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4)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
6)、其它
(1)施工高度50m 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跨度大于36m 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 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开挖深度超过16m 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4)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5、简述建筑工程的“三宝”“四口”“五临边”?
篇10
【关键词】城建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46-01
城建工程属于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城建工程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建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加强城建工程建设,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同时,城建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正日益凸显出来。与普通开发建设项目相比,大型城建工程具有占地多、土石方量大、移民数量大的特点,如果不注重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一、城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一)对地表和植被破坏大
城建工程项目开挖、填筑土石方量大,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点多、面广,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场地平整,大面积扰动、剥离地表,大量的挖方填方破坏原地貌、原有地表水系及植被,造成地表。由于是在城市或城镇建设,开挖扰动面引起的风蚀、水蚀将直接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二)废水废物容易发生流失
重塑微地貌在遇到暴雨时,表土易遭受冲刷,导致原有径流体系无序乱流,水蚀和风蚀加剧。此外,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采料、取土及建设产生的弃土(石)、弃渣、废料、垃圾等堆积于地表,形成大量松散堆积体,在强降雨和大风作用下极易发生流失,严重时堵塞排水系统和河道,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破坏原自然生态环境
项目区原有自然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被大规模清除,扰动并破坏了原自然生态环境,硬覆盖和不透水地面增加,使地面降雨入渗能力大幅度降低,地表径流明显增加,进而加剧了城镇防洪排水压力城镇大量的降水资源被当成负担排出城外,降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大,并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地下水超采严重、回补少,形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导致水环境恶化,发生地质灾害。如沈阳市每天超采地下水30万~40万m3,已形成面积达250km2、深25~37m的中心地下漏斗,并有60km2地下水净储量被疏干。
二、城建工程的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一)符合国家政策及发展规划
按照开发强度将城镇发展空间划分为优先发展和鼓励发展地区、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发展地区以及有条件的许可开发地区3种类型。优先发展和鼓励发展地区主要为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以及交通建设、水利建设重点项目用地和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发展备用地等;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发展地区主要是城镇附近的森林公园、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以及城镇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湖泊水系、园林地等;有条件的许可开发地区主要指各类废弃用地和难利用土地,如塌陷地、渣场、荒地等,对此类土地,鼓励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开发利用。
城建工程项目除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限批的通用条款外,存在下列情况的也需要限批。1.与城镇规划和产业布局不相符的工程项目。2.对城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项目。
(二)水土保持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项目优先审批
1.已列入国家水利“十一五”规划、符合流域总体规划; 2.城建工程建设(包括移民安置)不会对其他水利资源、土地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等造成重大损失; 3.城建工程建设(包括移民安置)可能对其他水利资源、土地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等造成破坏和影响,但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通过异地修建可进行补偿4.工程取土(料)场、弃渣场选址合理; 5.主体设计内容进行部分调整,调整后的主体工程设计,通过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危害。
(三)需要着思考的问题
水土保持准入条件是新课题,基本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因此,研究基本是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研究成果有限,部分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行业现行的设计标准中有关水土资源保护的内容在阶段设计文件中的深度不足,难以满足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相应要求。但当前针对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基础研究还很少,无论是城建工程土壤侵蚀规律还是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相关数据还很缺乏,难以为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的研究提供足够支撑;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不同城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通过试验和观测等手段掌握大量的定量数据,开展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为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提供定量指标。2.对于征占地、土石方工程量规模较大的项目,应该在水土保持准入阶段强化工程施工准备期“四通一平”阶段的政策性要求。3.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必要时需实行保证金制度的可行性。
三、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被引进到城建工程中,而且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也很快,以客土喷播、植生带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被引入水土保持工作中。从这一点来看在后继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给水土保持带来的影响,实现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杨建英,赵永军,靳怀诚,等.城建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3):112-116.
-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形象进度法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