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技术培训

篇1

儿童常见病绿色疗法学习班各位医师朋友,2003年我校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直肠滴入学习班(绿色疗法)。秦主任编写成功第一本《直肠滴入与临床应用》的书。短期治愈儿童常见病,从根本上解决了儿童吃药、打针,输液困难的问题。每月1日、15日各开一期班,提前1天报到。面授费960元,函授费600元。如所学技术失真愿承担法律责任。

鼻炎、咽炎、扁桃体炎、耳聋耳鸣高级研修班由中华鼻炎契约疗法协会会长。台湾正宗契约鼻炎膏大陆总,台湾契约鼻炎膏大陆专利发明人,《鼻炎咽炎有绝招》的主编,黄骅市同仁耳鼻喉医院院长,黄骅市医疗技术培训学校校长,秦立鹏主任主讲。

鼻炎灵注射液:鼻炎灵二代注射液是由香港华美制药有限公司与沧州市鼻炎咽炎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一种鼻科用的特色药物,该药的特点:①1次用量0.5 ml(用量少)。②治疗时间约30秒(治疗时间短),③需治疗3次,而且不复发。④随治随走,不影响工作和学习⑤治疗时无痛苦,适宜各种年龄的患者。鼻炎灵二代注射液专治鼻窦炎、鼻息肉,治疗完毕后,均付保终身信誉卡,如有复发全额退款。目前该药我校独家经销。

契约鼻炎膏发明于台湾许正吉先生,2002年在中国大陆由秦主任,2003年秦主任在原有契约鼻炎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研制出疗效更为确切的“契约鼻炎膏”,在我国开创了签约治鼻炎的先河。2005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051001321%,专治: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治疗后付治一次保一生信誉卡,如有复发全额退款。

另传授特色方法:①传授秦立鹏主任发明的鼻窦炎康复胶囊的制作技术和6付药治疗鼻窦炎的配方及使用方法。②传授目前先进的全组鼻窭炎置换术及药物配方。③传授下鼻甲注射术,治疗各种鼻炎。④传授鼻息肉不用做手术,采用息肉专用器械一次性治疗的技巧。⑤传授秦立鹏主任发明的过敏性鼻炎四联疗法,需3个疗程。⑥传授萎缩性鼻炎的短期治疗技术。⑦学习鼻内闻药法,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⑧学习鼻内靶向给药法,3次治疗各种鼻窦炎,此方法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老少均可。⑨传授面向农村推广的扁桃体灼烙技术,成本低。⑩传授最新发明咽炎中药外敷膏药制作技术和发泡技术,同时传授专利咽炎散的制作技术,短期治疗咽炎。⑾传授清朝宫秘方,短期治疗耳聋耳鸣的验方。⑿传授我校特有的配方,鼻炎散、鼻息肉散、滴鼻油、洗鼻液的制作技术。⒀传授美国多尼尔等离子技术,此机目前是世界上较先进的耳鼻喉设备,它可一次性治疗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扁桃体炎、咽炎、嗅觉失灵、鼻息肉。此机是耳鼻喉专科的必备设备。⒁学校给学员提供耳鼻喉治疗台、美国等离子机、鼻内镜,购以上设备者可免学费。

特别说明:函授学员学习时,赠送鼻炎灵二代和契约鼻炎膏试用装,让疗效证明我的技术。老学员回来学习以上技术,学费全免,

开学时间为每月4日一期班,18日一期班,学期5天,提前1天报到,面授费1200元,函授费600元。

国家职业资格取证班 高级按摩师(技师)、营养师、针灸科医师、推拿按摩科医师、康复科医师、中药调剂师、西药药剂师、心理咨询师。口腔科医师、中医骨伤科医师等10余种专业,通过国家考试后取证,全国通用、网上可查。

整合治痛脊椎学习班 告知各位医师朋友:为让更多的学员花钱少、多学真技术,经我校研究决定,把整合治痛班和脊椎班合并为一个班。全国第一本疼痛病工具书,《整合治痛》一书2005年8月在黄骅市问世,整合治痛疗法,是利用古今中外疗效确切的方法治疗风湿病、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椎管狭窄、股骨头坏死等。久治不愈的颈肩腰腿痛,其方法采用孙世反针疗法,孙氏液针刀疗法,孙氏整脊疗法,孙氏钩针疗法,孙氏园针疗法,特别学习孙主任在全国独创的微牵疗法,治疗常见的颈肩腰腿痛,欢迎朋友们先考察后学习。随到随学,学期5天,学费2200元。高级班学费3500元,门诊量每日不少于100人次。

特别告知:欢迎学员带重症腰椎病和颈椎病的患者来我校治疗,让疗效证明我们的技术,您带来的病人在孙主任的指导下,由您自己动手治疗。确保您掌握此项技术,颈椎病、腰椎病患者治疗时间需15天。

篇2

关键词:显微外科;培训;血管吻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家级临床技能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中心一直推行“开放运行”的服务理念,为在校学生、临床学科以及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提供全面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与课程。中心与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共同合作开设的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运用了先进的显微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了周密的课程安排,为区域内实验显微外科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减少创伤、外科微创化的现代医学观念已迅速建立、传播和发展起来[1]。显微外科作为外科技术的一项新进展,可应用于外科学多个领域中[2]。运用实验动物进行系统的显微技能训练是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相对安全、高效而规范的途径。目前国内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机构数量不多,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培训教材,各培训机构都在不断地探索与改进[3,4]。中心在实验显微外科技能教学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模式。现总结如下。

1培训目的

随着现代外科的急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应运而生,然而掌握新技术、运用新器械的医疗人才成长相对缓慢,这不由得使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专项技能培训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方法之一。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旨在运用安全、高效的培训方式,为临床培养更多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技能的医务人员,提高区域内显微外科整体水平,造福患者。

2培训对象

在过去的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中,培训对象包括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生、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由于学员的层次较多,外科技术水平相差较大,严重地影响了课程进度,培训效果不甚理想。能够在短期、紧凑、高强度的培训中跟上课程进度,达到学习目的,这就对学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外科基本功,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综合以上信息,培训的目标对象主要倾向于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专科医生。

3课程设置

3.1 教材与教学设备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实验显微外科技能培训教材,中心自行编写了《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讲义》,该讲义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地阐释了显微镜、显微器械的使用,血管吻合的方法与技巧,非常适用于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初学者。

为了让学员都能充分地练习,中心全面开放实验显微外科培训平台,确保每位学员独立使用一套显微手术器械及一台高端手术显微镜。

3.2 教学安排

在目前患者数量多而医务人员相对紧缺的医疗大环境下,来自区域内各临床科室的学员多因所在医院工作任务繁重,脱产学习时间受到限制。所以学制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员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又要兼顾培训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所得出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间以10天为宜,学员中途退学率较低,培训效果也能得以保障。

除特殊临床科室(如手外科等)外,多数科室日常工作中需处理直径1mm及以上的血管,因此,培训选用体重20~30g的昆明鼠作为实验动物,其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的直径约1mm。通过对受训学员的跟踪调查,学员均表示掌握直径1mm血管的吻合技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手术情况。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基础练习8学时,小鼠腹主动脉及后腔静脉分离8学时,小鼠腹主动脉端端吻合24学时,小鼠后腔静脉端端吻合24学时。

3.3 教学方式

实验显微外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训练学员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教学方式是以学员操作练习为主,辅以指导教师示教和多媒体视频演示,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专职教师进行指导、答疑。另外,为使实验显微外科技术与临床实际运用紧密结合,我们还邀请了临床专家做显微外科临床运用的专题讲座,并安排学员到我院手术室观摩显微外科相关手术。操作训练、专题讲座、手术观摩是实验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三大组成要素。

3.4 考核方式

掌握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是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教学目标,通过血管吻合检验学员操作能力便是考核的主要方式。吻合数条直径1mm的血管,即时通畅率大于75%,且吻合口无畸形,视为考核合格。

4结束语

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外科手术功底,还要驾驭显微外科各项技术。过去,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外科手术教学是基于患者的临床教学模式,然而日益严格的医疗法规和传统手术教学之间的矛盾,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教学的效率[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全面开放实验显微外科培训平台,为区域内临床医师提供了掌握技能、迅速成长的有利条件。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既规避了传统手术教学的风险,又为学员创造了更多的操作机会;集中、统一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师资力量,又缩短了学习周期;分层次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又满足了学员的实际需要;强化训练、联系临床的课程特色保证了教学质量。正如显微外科一样,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为临床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促进区域内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伟,蔡林,陶敏.显微外科和腔镜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50-1251.

[2] 朱盛修.显微外科的现状及21世纪发展的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20(3):165-167.

篇3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区域 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在医院现代建设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得以引进和使用,为使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有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电子、光学、计算机、机械、通讯知识的高层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做保障才能得以实现,但就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中,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内,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且知识面较为单一,综合资质差,虽然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得以引进使用,但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技术保障,仪器设备往往故障率高,使用率低,影响医疗设备取得良好的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仍处在各自为政、自行维修,以及请厂商公司帮助维修为主要形式。

医院之间相互协作维修的情况还很少见,这不仅限制了维修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阻碍了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维修费用延长维修时间,也影响了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效益的发挥,这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医院的医疗设备多是由集电子、光学、机械、计算机等多科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并且朝着精密、高效、集成化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且越来越复杂。当前,许多医院是受到重医轻技以及人员编制的限制,医学工程人员明显配备不足,有些基层医院基本没有专职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由于人员不足,这就使得维修人员需要面面俱到,而无法对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做到精通设备结构而进行快速维修。

2.尽管各家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复杂,但往往数量有限,一些大型设备可能仅有一台或几台,一般医院的维修人员往往得不到技术培训,有些大型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可能会得到大型设备的维修技术培训。但由于设备数量少,接触设备维修的机会也很少,维修经验得不到积累,技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和发挥,使得维修技术荒废,而一些中小型医院由于无相应维修人员或维修人员得不到技术培训,机器一旦出现故障,有时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故障,也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要用高昂的费用请厂家和公司维修,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资金,严重影响了仪器的应用效率。

篇4

一、项目目标

强化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和疟防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疟疾诊断、治疗和报告能力,大力推动“三热”病人(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发热)血检工作,提高血检率,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清除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扩散,为全市2015年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范围与执行时间

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于2011年6月底完成。

三、项目内容

(一)开展“三热”病人血检;

(二)传染治疗及人群预防服药;

(三)疫情处置与消杀;

(四)防治技术培训;

(五)健康教育。

四、项目任务指标

(一)技能培训

根据《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年)》、《2011年市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疟疾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对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检验人员、防疫人员等对象进行疟疾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由市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三热”病人血检

1、市直医疗单位“三热”病人血检覆盖率达100。

2、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三热”病人血检覆盖率达90。

3、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人数按我市总人口的2‰计算,全市4-6月份共需完成“三热”病人血检1630人。

(三)病例实验室检测

1、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100;

2、病例实验室确诊比率达70;

3、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入境发热病人筛查的比例达100。

(四)病例报告、治疗、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

1、疟疾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要求达100;

2、疟疾规范治疗率要求达100;

3、疟疾病例个案调查率要求达100;

4、疟疾疫点处置率要求达100。

(五)健康教育

1、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要求达65;

2、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要求达70。

五、组织、技术措施

(一)组织措施

1、市卫生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及督导检查。

2、市疾控中心成立以疟疾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消除疟疾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市疟疾防治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血检技术培训、质量控制、信息收集管理、技术指导与考核评估。

3、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疟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4、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村卫生所要协助和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疟疾防治工作。

5、市疾控中心要建立健全疟疾防治工作专业队伍,加强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指定2人负责消除疟疾工作。

(二)技术措施

1、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市疟疾血检质量控制规范》要求,主动搜索疟疾传染源,积极开展疟疾“三热”病人的血检工作。2011年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三热”病人血检任务分配数见附表1。

2、建立规范和完善的门诊日志及“三热”病人血检登记制度。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本辖区的“三热”病人门诊日志登记,要有专人负责对前来就诊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染色、镜检及编号、登记等工作;要求门诊日志登记和“三热”病人登记本(附表2)同步进行,门诊日志登记本由医疗卫生单位保存,“三热”病人登记本由市疾控中心收集保存;两个登记本登记内容要求相互吻合,做到不缺项,尤其是患者住址登记详细。“三热”病人血检登记表见附表2。

3、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三热”病人采血涂片、染色、镜检及编号、登记工作的人员,要将每个月血检结果上报市疾控中心地慢病科,做到及时镜检,及时报告结果。对无条件镜检的医疗卫生单位,采血后在2天内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4天内完成镜检。

4、市疾控中心要成立中心镜检站,并负责全市疟疾监测工作的血检技术培训、血片复核、质量检查;同时,要做好全市血检统计,掌握月进度和血检率。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保留当年阴性血片,阳性血片由市疾控中心鉴定并全部保存。

5、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管理和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工作,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报,并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严防扩散。

6、疫情处置与消毒。按照市2006年制定下发的《市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方案》要求执行。暴发疫情处置按照《市疟疾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处理。

7、传染源治疗及人群预防服药。按照《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的要求,现症病例采用氯、伯喹八片八天疗法,进行全程足量治疗;疑视病例采用氯、伯喹三天疗法进行抗疟药试治,试治有效者补足剂量治疗;恶性疟采用青蒿素类药全程足量治疗,并认真填写疟疾病例现症治疗登记表(附表3)。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在冬春季采用伯喹8天疗法进行规范根治,并认真填写间日疟病例休止期治疗登记表(附表4)。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可采用氯喹、哌喹进行预防服药。

8、每年4月26日开展“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学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等公众媒体定期播放防治疟疾有关知识,使防治疟疾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督导与质量评估

篇5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篇6

读者:方希晗

方希晗读者:

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篇8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局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医政股,具体负责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督查、总结及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制定了《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县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工作方案》、《县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考核细则》,对工程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对照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二、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债、危改、慈善、红会等项目资金,认真组织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2)加大设备投入,提高服务能力。近三年来,全县卫生系统设备投入近2000万元。其中,2011年县人民医院购置了16排-双螺旋CT,增配了急救车等急救设备,县中医院添置了CR及高标准层流手术室等,疾控中心配备了功能齐全的检验设备,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电脑、X光机及B超、乳透仪、阴道镜等检测诊疗设备,车桥、丰林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急救车,建立了全县120、920急救体系和绿色通道救治体系,运行畅通,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一是2008至2010年我县持续实施人才“绿色通道”,卫生系统共招聘医技人员99人,其中三支一扶41人,省招聘执业医师8人,引进研究生1人,到省外医学院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7人,面向社会招聘42人,全部充实到医疗第一线;二是注重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三是储备基层医务后备人才。完成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14名。五是重视乡土人才培训、培养和使用。

三、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①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一是注重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疾控中心已通过省质监局组织计量认证复审考核,达到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二是开展了绩效考核。2011年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已完成部分自评,相关数据录入、资料汇总及整理将于2012年1月完成。三是开展疾控专业人员培训。主任积极参加县级疾控机构负责人职业化培训,安排2名检验人员参加省疾控中心业务进修,成绩优秀;26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参加双卫网络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②血吸虫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对内积极参加上级血防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血防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对外努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培训中小学师资,讲授血防知识课,发放实用宣传品,较好地传播和普及了血防知识,提高了群众防病意识。

③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成立了组织。县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并纳入财政预算;局成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和处理专业队伍,设有应急办公室,挂靠疾控保健股,具体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县疾控中心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对照《县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完善了应急处置药品、器械及防护装备,专人专帐管理。二是开展了培训。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二级培训,先对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公共卫生工作人员50余人进行师资培训,再由各医疗机构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参训率均达90%以上。三是开展了应急演练。2011年6月22日组织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演练,并对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综合点评,通过多措并举,大大提高了卫生应急水平。

④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县妇保所长参加了全省妇幼保健所长规范化培训;组织参加全市、全县产科急救技术培训县级30人次,乡级12人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县级30人次,乡级12人次,培训率达100%。

二是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已通过达标验收;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7个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标准,达标率78%。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正在积极筹建,将按有关程序申报验收。积极争取国家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必需设备配备率达40%。

(2)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①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5%;选派3名骨干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三级医院免费接受专业培训;加快医疗技术创新,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95%,急诊与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比重达12%,住院病人外转率3%;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骨科、心血科内科、产科四科达到重点学科建设标准;急诊科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作为重点学科优先安排。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5位正副院长都参加了上海交大、武汉华中科技大学EMBA培训,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已制定,重点建设医院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目前已建立HIS管理系统。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评审,县中医院正在迎接“二甲”复审。县人民医院还与南昌市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南大附属口腔医院、一、二附属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请派专家来查房、会诊、讲课100余次,结成省县共建科室2个等,以此来提高服务能力。

②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需求,我县选拔两批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共8名,签订协议免费培养定向医学本专科生11人,申报了10名省招聘执业医师需求计划,拟向社会公开招录医师6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达72%;13所乡镇卫生院,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有1所可提供口腔技术服务,配备了1名执业医生和口腔治疗椅等设备。有4所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室,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网上直报率达100%;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综合改革,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所有公共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均按“绩效考核、优绩优酬”实施绩效工资管理。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电脑,从本月起全部实行网上集中药品采购,基药实行零利率销售。

(3)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省市共同选派5人,县级医院共同选派5人;二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95%,医疗技术整体质量评价结果达85%,病人外转率3%,院长职业化培训率达80%,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13个,入径管理病人占出院病人总数比例达2.2%,新农合病人即时结报率100%。

(4)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卫生监督业务用房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了用房建设的用地规划、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通过选派省市培训和单位自主培训等形式,着力培养复合型业务骨干,提高执法能力,卫生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90%以上;配置卫生执法车一辆,配备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X(Y)线等快速检测仪器,各种仪器均处于功能状态,使用率达95%以上;2008年开始着手加强三级卫生监督网建设,对乡镇、学校聘用卫生监督员、对村聘用卫生监督协管员。

(5)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

篇9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 需求 现状与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本需求

人是生产要素中关键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一)提高农民生产能力的需要。

农业的生产能力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先是要实现现代农业,使农业生产达到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障,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虽然我国现在的一些政策和财政税收上对农民进行补贴与保障,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农民的素质真正的提高,从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

我国现在农村环境差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给农村到来的污染,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农民环保意识的淡薄。所以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从而根本上改善生活环境。

(四)提高农民政治能力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管理民主”,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对他们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己的权力收到侵害时可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从为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

(五)提高农民文化生产能力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文化阵地处于没有主流文化的引导,缺乏文化生产能力。一方面,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西方文化的侵入,另一方面,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的漠视,工作重心在经济上,很少组织农民文化活动,致使农村文化发展停滞,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小。

据统计, 2000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 69年, 仅相当于小学毕业水平; 截至2004年,农村参加经济活动的从业人员有4. 97亿, 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 左右, 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指数为7. 9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与城市平均9 .80 年的水平相差近2年。

(二)农村人口数量供求不平衡。

据相关统计,到2005虽然居住在农村只占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居住在农村的人数也多达74 471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超过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 形成了估计量在1. 0~ 1. 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较差、卫生条件不良。

根据卫生部的调查,1998年农村约有36% 的患病者由于经济困难而没有就诊, 有61% 的住院病人因经济困难而提前出院。

(四)农村职业技能薄弱。

2006年,农民高等学校仅有2所,招生1116人,在校生2130人。2006年农村技术培训学校倒是有15.1万所,在校生3842.4万人,但是相对于农村人口72750万只占农村总人口的5.28%,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应该继续扩大规模。

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策

(一)加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农民的知识资本对农民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毫无疑问,重视对农民的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是实施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大规模举办各种短期专业培训、形成高等专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专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农村教育体系,使更多的农民接受科普教育和技能培训,掌握一门或数门生产致富技术。

(二)加大对农村科技投入和支持,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政府也要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利用现有农村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定期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三)提高农民的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程。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其次是乡镇医院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除了改善医疗环境外,还要注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引进和培养高医术水平的医疗人员,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采取在职培训的方式,在现有农村医疗人员中培养高医术水平的医生。

(四)建立农村人力资本供求的均衡机制。

首先、要建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同时建立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有序流动的供给机制;其次,要建立农村人力资本的需求和积累机制,吸引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流向农村,激励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效用。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培秀. 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的估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篇10

一、祁阳培养新型农民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1、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稳步推进

祁阳县主要通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培训工程,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农民培训。

(1)开展农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结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专业技术人员就关键性农业技术进行培训。共培训各类技术骨干5000人,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680人。

(2)开展农业产业化知识培训。由龙头企业业主、专业协会骨干牵头,政府鼓励支持,各部门共同参与。如天龙米业、银光粮油、金浩茶油等龙头企业按照加工产品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3)开展科技“三下乡”。充分利用各类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和遍布城乡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三下乡”、农业科技宣传月以及现场巡回技术指导等活动,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

(4)开展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在“普九”教育的同时强化职业教育,一大批农民子弟在县内接受了职业技能教育,年受教育人数7000人次以上。政府推动阳光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2003年到2007年共示范培训农民工1.2万人;开展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2007年培训1500人。通过培训,农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目前,全县农民培训率达70%,近30万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明显

(1)转移就业劳动力数量大,推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祁阳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5.8万人,且每年新增1.8万人。2007年全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达到24.5万人,其中在县内转移2.85万人,在省内转移6.25万人,转移到外省就业的16.1万人,劳务收入达到15亿元。劳务收入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部分的贡献率已达70%。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提高了农村消费水平,90%的农户用务工收入改善住房、购买高档家俱、交纳子女学费;二是农民在县内转移就业,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农民外出就业,使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扩大了未外出农民的生产规模,增加了创收机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打工能人回乡创业,带回了技术和资金,增加了农民转移就业的机会。

二、培养新型农民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1、培养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

(1)重视不够。例如,存在对农民培训认识不足,对培训工作缺乏组织、投入不足,农民培训体系不健全,现有培训场地遭到破坏等问题。

(2)新型农民的标准不明确。目前关于新型农民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标准,也没有普及相关资格证书,在培训实践中不好操作。

2、人员流向失衡,缺乏组织性

祁阳县农民工流向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在县城内转移的青壮年劳力少,出现了本地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同时,近90%的农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或帮带等方式实现流动就业的,其中诸如“老乡会”一类的组织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维护其权益的正式组织,农民工在关系自己权益的谈判、交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3、利益回报不均等,缺乏公平性

(1)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农民工的就业权、受教育权和受救助权得不到充分保护和实现,很少能够享受到城市居民享有的住房、医疗卫生服务、职业教育服务、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很不健全,因此他们只能把家乡的土地作为最后的依靠。这实际上使农村最终承担了农民工的培训成本和养老成本,造成了农民工劳动与所得、经济贡献与利益分享的不对称。

三、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

祁阳县委、县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力度,落实县、镇的专抓机构和人员。县里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专门班子专抓,并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就业引导,对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要通过信息服务、牵线搭桥、组织定向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地流动。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就业稳定性。

2、强化教育培训

各级、各部门要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当作推动“三化”进程的头等大事,与其他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教育、农业、科技、文化等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抓好抓实,重点突出两个方面的教育培训。

(1)以扩大劳务输出为目的,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政府为龙头,职业技术学校为骨干,社会培训为主体,按照“政府出钱培训、农民免费学技、企业按需用工”的思路培训农民,增强转移就业技能。

(2)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乡镇村已经发展起来的农村技术培训基地和各类专业协会,根据时节组织不同对象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力争让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参加一项以上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完善保障措施

(1)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按照城乡保障标准逐步趋同的原则健全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体系,不断扩大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农村老党员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提高供养标准和供养比例。

(2)建立社会救助帮扶体系。建立助学资金,对困难家庭学生实行就读和生活补助;建立大病救助资金,对重大病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外实施救助;建立应急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及时救助;建立残疾人援助资金,援助残疾人治疗、康复、就业;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逐步推行农村老年人生活补助政策,对困难家庭老人生活实行补贴。

4、推进城乡互动

(1)构筑信息共享平台。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范畴,加快农村网络普及和应用,建立起城乡信息沟通的有效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构筑多种形式的以城带乡平台,扩大就业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