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战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营战略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营战略研究

篇1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服务;战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所谓的物流服务是指服务供应商在产品制造商和客户之间提品采购和分配服务,它主要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分别向供应商提供物料采购,向客户提供实物分配,从而形成有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企业主要以相关信息流来协调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行为。

现代物流企业需要能够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同时也要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的物流企业则恰好相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同样可以升级成为现代物流企业,这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选择。所以许多产品制造商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会结合市场发展的多种因素来考虑,例如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物流成本的高低等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想进入一体化供应链需要充足的条件,不仅要拥有充足的物流资源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的选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提高物流服务的价值和市场地位,就需要不断地对物流服务运营战略进行创新,从而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物流运营战略创新的必要性

物流服务创新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为的就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夺得一席之位。物流服务创新受多种因素的驱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包括物流产业,但由于传统的物流服务其信息化水平较低,且服务成本高、形式固定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新需求,所以需要物流企业对其运营方式进行策略创新,适应环境发展。

第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逐渐提高的物流服务需求等迫使物流运营必须进行创新。在进入到新世纪发展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各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尤其是物流服务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由于信息化服务的出现使得传统物流运营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此时就要对物流运营进行战略创新。

第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们在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物流绩效,而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使企业无法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物流服务商只有通过创新运营战略才能够改进绩效,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第四,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物流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物流运营创新创造了技术条件。

总的来说,物流运营战略创新是时展的需要,它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便利。

二、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创新发展模式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大客户战略为主导,由延伸服务向运输、传统运输向运贸一体化供应物流转型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1.运贸一体化发展战略。目前,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逐渐转向面向供应链的运贸一体化运营当中,它主要是将运输产品和商品贸易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为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具体的一体化发展步骤如下:首先,物流公司会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服务需求签订合同,然后结合制造商所能提供的货源和运输区域进行产品订单的划分,从而将生产、运输和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模式,节省了许多中间成本,为物流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加大物流企业经营发展规模。在运贸一体化物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大服务客户的范围,扩大物流产品基地,为企业经营规模的加大创造条件。开展运贸一体化经营不仅要有长期合作的企业客户,同时也要重视大企业类的客户,因为这些大企业客户的服务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合作保障,经营风险相对就会降低。经过双方长时间的合作,彼此之间建立合作信任,为物流企业规模扩大奠定基础。同时物流企业也要注重物流基地的设备和货场建设,提高运输主业的运量,为物流企业创造设备优势。

3.推动物流运营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物流企业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建设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不仅可以加快相应市场发展的速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平均运输量。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开发物流网络服务系统,在网络上进行物流交易,这样不仅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便利,同时也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力。

三、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创新成效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创新模式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它不仅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其中面向供应链的运贸一体化方式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径,大客户战略则为企业奠定了广泛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基础,从而扩大了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快速推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物流企业在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供应物流发展的过程中,顺应时展的需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大物流基地建设,无论从客户角度来说还是从产品供应商角度来说,物流服务的创新发展都为彼此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成本费用,从而可以在保证双方成功交易的基础上,为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带动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物流服务虽然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服务行业,但它的发展却非常迅速。在面对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物流服务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则必须进行不断创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运营战略将“产、运、需”进行三位一体化,利用这种优势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物流服务的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高梦昭,张文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设计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281-283+293.

篇2

关键词:远洋航运 周期性危机 财务管理

2011年的全球经济回落之后,2012年的全球经济也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形势给我国远洋海运带来了严重冲击。由于市场供需失衡,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特别是由于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低迷,使得干散货航运业务亏损进一步加大,成为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2011年,中国远洋巨亏104亿元,根据中国远洋最新年报显示2012年更是亏损95.6亿人民币。

有鉴于此,本文特地选取我国航运企业的重要代表中国远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期待能给我国航运企业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提供相关建议。

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研究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Ansoff教授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在此后Tom Copeland等学者经过20多年时间发展,公司财务和战略这二者的思维和行为已经逐渐融合到一起,逐渐对公司财务战略进行研究,对公司管理和发展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E.F.Harrison与C.H.John等两位学者在1985年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的“战略实施”一章中提出了“财务战略”,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 R.B.Robinson和J.A.Pearce在其《战略管理学》(1988)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财务策略可以分为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和资金运营管理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的研究学者们对财务战略进行研究,主要的角度是职能层战略,战略主体主要是单一企业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资金筹资、资金投资、资金分配及资金营运管理四个部分;从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研究战略计划、施行、监控和反馈的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这方面研究主要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思路: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和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

国家财务战略的研究:郭复初在2001年研究了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等财务战略问题。王锋在2006年结合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家财务理论,推演出两个国家财务基本战略,一个是优化价值结构战略,另一个是构建资本平台战略。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研究:张延波在2002年对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预算控制体系、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投资政策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王斌在2002年对预算控制体系、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体制、业绩评价研究、财务委派制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会计管理目标与政策研究、内部信息披露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单个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主要有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选择最优资产组合、资金结构理论等企业通用的财务战略。魏明海(2001) 以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制度基础,研究了周期性因素对财务战略的影响和财务战略生成的理论框架。

二、周期性危机与财务战略相关理论分析

1.周期性危机。周期性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累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

(1)周期性危机的表现。周期性危机有以下基本表现:商品卖不出去,市场饱和,商品大量积压,支付手段严重缺乏,信贷关系遭到破坏,现金奇缺,信用丧失,生产遭到限制或停产,失业大量增加,饥馑严重,最必需的生活资料一方面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又卖不出去和被毁坏,生产力和产品大量浪费和破坏,政治统治制度动摇,阶级斗争尖锐。

(2)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整个周期循环的基础。每一次危机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走向经济复苏和高涨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固定资本的更新,为新的经济危机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2.财务战略。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1)财务战略的内容。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财务战略分为筹资战略和资金管理战略两个部分。筹资战略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来源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等。资金管理则是通过建议、评价、计划和控制等手段,促使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2)财务战略分类。财务战略有两种分类方法:将财务战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营运战略和股利战略是按照职能分类的结果;将财务战略分为扩张型、稳增型、防御型和收缩型则是按照综合类型来分类的结果。

(3)财务战略的意义。财务战略是在对企业环境与整体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它对于企业的财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还能够提高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整体的协调性,这样,协调效应也会增加,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中国远洋“A股亏损王”案例分析

2013年3月27日,中国远洋2012年年报称,中国远洋实现营业收入720.56亿元,同比增长4.6%,净亏损95.59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104.5亿元。两年连亏也令中国远洋创出了多个第一:央企公司首尝披星戴帽、两市最大ST股、亏损王。中国远洋在年报中对于亏损给出的解释是:受市场供需失衡、运价水平偏低、成本高企、船队结构不均衡等因素影响。

1.中国远洋面临经济周期分析。航运行业一直被看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晴雨表,伴随着经济周期而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走势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量的变化,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贸易量。根据“蝴蝶效应”理论,国际航运企业不可避免市场疲软,需求不足。中国远洋不可避免受到了这一影响。

2.中国远洋巨亏原因分析。

(1)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运力严重过剩、货量减少。中国远洋巨亏外部原因为航运市场大环境不好。全球经济继续疲软,国际贸易需求低迷,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没有改善。这跟目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周期是一致的,运力严重过剩、货量减少,特别是铁矿石和煤炭的国内需求减少,传导到航运方面,货量严重下滑。

(2) 中国远洋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风险的防控能力不足。中国远洋的发展战略,主导操作思路是“拥有和控制并举”,不仅要造船,还要大量租船,以扩大公司船队规模,形成中国远洋全球物流经营竞争优势。金融危机一来,本身运力就过剩,货量满足不了这么大运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到,中国远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对市场的风险预估是不足的,缺少风险对冲的意识和手段。

3.中国远洋应对全球周期性危机策略分析。由于航运业自身的特点,国际航运企业无法彻底摆脱周期性的影响。只有顺应其内在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降低航运业的风险,打造百年企业。本文总结的财务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投资管理方面。第一,注重平衡投资的时间和结构,保证投资效率。

中国远洋产业投资需综合考虑揽货能力、管理宽度、负债水平等多项因素。首先,规划资产投入的时间策略。航运企业周期性强的特点要求航运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其次,平衡不同类型资产的结构比例。再次,当开展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一方面,航运业的净资产回报率并不算高。另一方面,航运业在航运周期的顶端一般都会有大量现金收入,如果适当的分散投资,有助于航运业平抑市场波动。

第二,利用市场周期性把握行业收购机会,壮大企业。

对于周期性强的行业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来自于明智的资产买卖和财务杠杆的使用。航运业的周期性恰恰提供了收购兼并的最好机会:第一,航运低谷时收购的成本可能很低。第二,减少竞争对手。第三,弥补母公司业务上的不足,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2)融资管理方面。第一,采取受托资产管理模式,降低财务风险。

航运业的辅业租箱行业大多都采用基金运作模式减少风险。受托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有两种:第一,如果中国远洋仅作为资产受托管理人,可在不增加资产负债情况下保持增长,降低风险。第二,如果中国远洋直接成为基金管理人,可优化航运公司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

第二,完善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中国远洋至关重要。首先,航运业资金的大进大出需要资金的集中管理。其次,众多以航运公司子公司形式存在的公司和物流公司资产小但数目多,沉淀的资金很多,如不集中管理,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大降低。最后,航运集团上下游企业多,内部平衡和结算的需求大。

(3)盈利管理方面。第一,强化市场高位时的成本约束,降低成本水平。

面对周期性波动,踏准周期是航运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远洋的成本控制必须在市场高位进行。首先,融资需要在市场高位进行,以获得长期低成本的资金。其次,在市场高位控制营销成本的效果更好。最后,在市场高位适当控制管理成本效果更好。

第二,实现船舶买卖获得资本收益,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航运业是周期性强的行业,资产价格和收益高低波动巨大,因此,中国远洋适合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资产经营,获得传统的产业利润;而通过资本经营,实现资产的低买高卖,可获得高额资本收益。

四、研究小结

全球航运业的寒冬将一直延续至2013甚至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对国际海运业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冲击,国际海运业出现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低迷的状态。这要求我们国际航运企业更应该做好应对措施,迎接漫长的寒冬。

我们知道应对周期性危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独的某项措施都不可能化解风险,笔者只希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现在航运业发展面临低谷,希望我国的国际航运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涅槃重生,化危为机,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化,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国际航运业的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胡群峰,詹诗想全球金融危机下航运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交通财会,2008(12).

[2]冯燕.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容琛.天奥集团资金管理体制的构建[J].西南财经大学,2005.

篇3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策略 展望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

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曾经对美国1 000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工作时间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的时间几乎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显然,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保持适度的营运资金,可以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此,本文在“中国知网”上就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以营运资金(或资本)管理策略(或政策)为关键词分别按“题名”和“主题”进行了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检索可知,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题名的研究最早始于2001年,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主题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主题中包含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呈连续研究趋势,从2007年开始研究数量逐年增加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总的研究数量较少。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及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的关系及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促进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及选择的研究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研究取得的成果

钟璐(2001)主要从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和筹集策略两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企业面临不同环境条件时应采取的相应策略及不同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下应采取的不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其研究符合广义营运资金的观点,并为企业选择不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供思路,但该文并未详细深入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具体类型。

李亚鲁(2006)则在剖析投资和融资的基础上,从行业特征角度分析了产品类型、生产周期、销售水平、存货策略、信用策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率等对企业流动资产持有水平的影响,进而指出营运资金管理应权衡风险与收益。他将营运资金持有策略划分为宽松、紧缩和适中三大策略,将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划分为配合、激进和稳健型三大策略,从而为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标准,但其研究仍是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范畴,各项策略中的风险与收益水平难以量化,也没有涉及管理人员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的问题。

鞠成雯(2000)从风险与收益两个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自动清偿策略、保守策略、激进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并描述和分析了各种策略收益与风险共存的特征。然而,该文主要从筹集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利弊,忽视了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以及二者结合的利弊分析。

谢丽达(2012)基于营运资金筹集政策的基本概念,从理论角度将营运资金分为适中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筹资策略。但并未就其具体应用提出详细政策建议,也没有划分政策建议的实施主体。

可见,通过规范研究,基本厘清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界定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并对其选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逻辑分析。虽然此类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理论较为成熟,但尚缺乏大量实践数据的支持。

(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研究取得的成果

刘运国等(2001)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庸型策略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呈同向变动,不同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他们认为,中庸型策略的选择倾向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在流动资金存量管理上趋于保守,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艺术、策略和勇气等。但该文并未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作细分研究。

周纹羽(2009)选取了79家制造业公司,从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三个营运资金来源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在营销渠道选择时倾向于中庸型策略;而不同企业在生产和采购渠道的选择却出现了差异,即选择中庸型或激进型。但该文未涉及其他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特点。

黄燕(2012)从营运资金持有量角度,分析了零售业、房地产业、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得出不同行业营运资金要求也不一样的结论,并对不同行业应采取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建议。其分析虽然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细化到了不同行业,但每个行业只针对一个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普适性较差。

可见,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研究,从上市公司整体、不同营运资金来源以及不同行业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其选择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初步检验了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来源、行业类型等的关系,但在研究假设、指标设定、模型构建、样本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王新平等(2010)对沪市30家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度与盈利能力成反比关系,与传统的“风险报酬均衡原理”相悖。其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且忽视了利率变动对营运资金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娜(2012)采用2007-2010年沪深1 210家公司4年的数据,检验了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衡量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业绩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王新平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发现检验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最有效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但其研究并未涉及行业因素的影响。

刁伍钧等(2011)通过对2002-2008年沪深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发现,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息率以及资产组合策略和筹资组合的激进度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资产组合和资产规模的大小与营运资金周转期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白酒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此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以成熟期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石意如(2012)针对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汪平(2007)关于我国成长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成长期企业与成熟期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研究只选择了28家公司三年的数据,其代表性尚值得商榷。

由上分析可见,从不同行业及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揭示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此类研究成果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且在样本数据选择方面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实证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普适性。

四、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

(一)基于零营运资金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常叶青(2006)对海尔的零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研究后认为,它属于广义的零营运资金管理。总结了其实施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具体策略,即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必须结合,资金管理与商流管理、订单信息化管理必须相结合,现款现货制度的推行要慎重。但此文没有对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

周静(2007)则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而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提出了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即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健全合理的应收账款系统、制定稳定的信用政策,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延长资金占用时间等,但并未深入研究各项措施的具体适用条件。

陈桂兰(2009)提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在保证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上,使营运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趋于最小。同时分析了实施零营运资金管理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基于供应链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苗亚娟(2011)基于供应链思想将营运资金划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进而从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采购活动、生产活动和营销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但会计核算角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并未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秦书亚等(2011)以戴尔和联想为例,分别从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网络合作联盟战略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通过戴尔和联想的对比分析,突出了客户导向型营销渠道、提高供应商参与度、供应链联盟策略的优势。

(三)基于营运资金风险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徐晓玲(2011)在营运资金管理风险内涵及三种风险类型(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风险)的基础上,阐述了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并提出了应对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的策略,针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有较强的配比性,但对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纳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英(2007)将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为四类(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流动性风险),比徐晓玲的分类增加了现金风险,并在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显然,她对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更加具体,但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配比性较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主要从零营运资金、供应链、营运资金风险三方面展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应加强零营运资金本质的研究;从供应链的某个关键节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网络联盟三个方面分析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但此类研究目前并不多,其本质、基本原理及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营运资金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目前对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展望

(一)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规范性

上述分析表明,实证研究是探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等的主要方法,它将在构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实务提供指导。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弥补了规范研究方法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加以运用。然而,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无论在样本的选择、假设的提出,还是实证分析方法的设计等方面都不尽规范,从而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二)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基于某个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等角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地区差异及企业生命周期等显然对营运资金管理都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因而不管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进行研究,还是对整体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都应该充分分析影响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同时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运用,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行业范围和实证分析的视野。

(三)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一是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大传统领域,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研究尚不多见;二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的划分上,而对其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缺乏量化研究;三是主要集中在零营运资金理论、供应链理论、风险理论等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结合上,而从营运资金管理“创造和提供顾客价值”的实质出发的研究较少。因此,引入价值链理论,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乃是必然。

(四)企业应注重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周转速度。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的衡量一般可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其他企业或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来进行分析。如果周转速度过慢,说明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尚有销售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从实践意义上,应加强对营运资金周转效率的研究。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价值链的家电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130105)

参考文献:

1.鞠成雯.浅析企业营运资金策略[J].发展论坛,2000,(5).

2.钟璐.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3).

3.李亚鲁.刍议营运资本管理与策略[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

4.谢丽达.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筹集政策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7).

5.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6.周纹羽.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7.黄燕.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2,(2).

8.刁伍钧,扈文秀.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与其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

9.常叶青.海尔零营运资本管理战略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6,(24).

10.陈桂兰.企业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14).

11.苗亚娟.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1,(29).

12.秦书亚,李小娜.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1,(5).

13.柳艺.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需求预测[J].商业会计,2013,(3).

篇4

2011年10月19日,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在京。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前者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概括了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及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后者分析了中国集团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预测了未来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集团企业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化发展策略,为集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环渤海地区的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珠三角地区则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显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围绕产业链进行相关专业化发展、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组整合等方式提高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及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及各类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篇5

受美元兑欧元创历史新低推动,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45关口,以7.4476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单日升值幅度达到101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4577。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昨日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其他非美元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欧元兑人民币10.8415元,100日元兑人民币6.4911元,1港元兑人民币0.95924元,1英镑兑人民币15.5454元。

一位银行交易员分析认为,人民币上涨主要是由于央行6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的中标利率大幅走高,这可能预示着央行近期将加息。央行发售的央票收益率为3.7990%,高于其上周发售的同品种央票的收益率3.6055%。

大豆基本面平静原油影响将加大

周三连豆一度大幅上涨,但未能守住全日高位,龙头合约a0805创出历史新高后,获利抛压渐重令价格滑落,A0809甚至收跌13点,前期较弱的a0901表现抗跌。CBOT大豆周三也是小幅下滑,获利回吐盘涌现,外部原油价格下跌影响到了大豆市场。

市场人士认为在未来在南美天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原油价格很可能继续成为大豆的引导力量,并且这一力量有加强的迹象,后市应该密切注意原油价格的动向。对原油价格的技术解读是中期目标到位,回调很快展开(仅供参考)。但连豆有自身的影响因素,受到原油的影响将小于CBOT大豆受到的影响;受到最大影响的应该是连豆油,根据目前的油粕比计算,原油上涨豆油价格仍有跟随的空间,原油下跌,豆油回落空间同样不小。整体看连豆长期涨势良好,继续在趋势支撑位买入A0805合约。

中国企业的战略素养亟需提升

11月3日,中国主流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主办的“2007中国CEO年会”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举行,年会呼吁中国企业应该从速在新一轮大变局中升级自己的战略体系。

2007中国CEO年会以“变革商业模式,创新CEO思维”为主题,请来了“定位之父”、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动态竞争战略理论创始人、全球华人企业战略研究先锋陈明哲两位世界顶级商业思想战略大师,他们和几位国内著名企业家同台,就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全球化等热点话题进行直接对谈。

陈明哲是全球华人企业战略研究先锋,他指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哲学与执行,西方企业的优势在于缜密的管理理念(主要依重于CEO与经营团队完整的管理教育与训练)。作为全球竞争中的后来者,中国企业和CEO需要将中华文化优势与西方前沿战略观点结合,并将其系统应用于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3个战略挑战,即在即将到来的制造与服务业的混合经济中,如何建立起一个立基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如何利用中国的文化优势,在本国与国际市场中发挥最大潜力,并且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你如何在中国市场对抗外国竞争者,并且超越他们?

特劳特针对中国企业在战略上存在的误区,提醒在场的企业家们说,战略就是要与众不同,而营销就是要找到你的区隔点,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篇6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47-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也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而飞速发展,企业林立的社会现状给企业家们更多的竞争机会和挑战机会。面对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企业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明天能走多远,全局观、前瞻性、风险意识等条件都是管理者在做战略方针时必不可少的条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属于核心位置,能够在企业日常运营的动态条件下保证财务体系运行正常,战略方针制定完善,适应能力强,能够主导企业稳健发展是一个重要工作。

1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财务战略的关系

1.1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基本目标

企业战略方针决定企业的竞争目标以及发展方向,以此来决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愿景,财务战略是企业销售目标、产品开发方向、服务业务范围等战略中的重点,做好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企业财务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确定即确定了企业资源的分配方案,资金使用配比等基本运营策略[1]。财务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企业全面内容,不限于销售、研发、服务、后勤等诸多工作内容,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财务战略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2 财务战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战略在企业运营中由其特殊特性可以对企业各个方面给予支援和协调,这可以有力地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工作可以在行业财务信息方面给予企业提供行业产品、原材料、能源等财务方面的信息,另外可以给研发及使用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流动资金,保证企业日常运营的正常运转[2]。再者企业财务战略将企业各方面的战略方针有机结合到一起,更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协调企业管理工作把握住全局性,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分析

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指标的核心工作,需要对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基础能力有全面的剖析才能制定,另外需要根据市场调研做相关的理论实践才能确定具体的战略方针。企业在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上有紧密的相连性,二者在企业运营工作中互相影响。因为财务战略具有财务和战略的双重特性,所以在很多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主要是对企业的支持与协调作用。可持续发展与财务战略之间有紧密联系,财务资金方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流动资金的基础,另外,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建立财务战略的基本方针政策。当前财务战略模式较之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完善和改造的过程,更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稳健发展。我国财务战略发展在企业中仍有些许困难需要面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没有给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关注力

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企业以及老牌的大企业,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对于财务战略的认识,没有对于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财务规划也只是对于财务预算、收支账面统计等工作的分析。目前,企业经营方面还是从当前几年的经营业务范围和业绩数量上去把控,没有制定一个长久发展战略的目标,这使得企业财务战略在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多的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考虑投资的质量和方向[3]。资金分配的不合理,资源的不合理协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是我国企业现状在财务战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受重视的地方。

2.2 现行的管理工具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匹配

企业管理在制度及文化政策方面有很多欠缺,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多是以简单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企业部门的业绩及工作效果。@种方式对于今后的运营效果没有一个预见性的评估,只是对于以往工作的总结,无法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部分企业有一些管理指标使用一些分析工具,这些辅助于管理的工具只是对于年度的工作总结和目标的检验,因此我国企业缺乏一个标准的体系结构,没能够给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

2.3 财务战略信息系统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目前,多数企业集团现行的财务战略体系当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4],其一,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以会计统计的信息为主,但是很多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对外宣传,会计信息存在很多造假的现象,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其二,大部分的企业对财务战略环境没有提起应有的重视,使得实际的财务状况与制动的财务战略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的构建思路

3.1 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战略环境

第一,外部环境,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关键性与次要性环境因素。前者主要包括市场的通货膨胀、金融因素、市场环境变化、国家经济体制与结构等,由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以及社会资金的供求规模,所以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目标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这部分的影响因素。而所谓的次要性环境因素,主要指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这部分因素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这部分的因素。第二,内部环境。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两个方面。其中,企业的内部资源有可以分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实际资本以及企业的现代化设备等,这些资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在构建财务战略目标的时候应该以此为参考。而企业自身的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对内部资源的利用协调能力,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才能够发挥企业的最大潜力。当然,企业的能力包括企业培养的一些稀有并且有价值的能力,这部分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竞争优势[5]。

3.2 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目标

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应该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为了实现该目标,应该确保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朝着战略目标努力,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目标的时候,应该确保该目标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通过有效融合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在实现企业长期利益的基础上协调企业的近期利益。

3.3 优化企业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是进行价值创造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产、营销与财务等交织在一起。当企业价值链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对其进行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同样必须进行优化。优化企业价值链,应当跳出“就财务论财务”的思想,将财务管理流程融入整体业务流程,既要着眼于财务管理视角,突出财务管理特征,又要通盘考虑其他业务,使财务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相融合;要将财务控制系统嵌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使财务管理流程与内部控制相匹配,建立规范、科学、先进的价值链。

4 结束语

在这个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制动财务战略目标开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企业赢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参 考 文 献

[1] 韩四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 林燕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05:44-47.

[3] 刘君芳,王宏达.中小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130.

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财务战略;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94 -02

一、引言

基于对当前环境下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实践中的功能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其在企业战略实践中的收益――既解决企业战略的落地问题,并研究其实践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数据对于修正或重新制定企业战略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市场现状,探讨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在我国的应用。帮助中国企业有效地发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执行工具和战略管理工具的核心意义,为其宏观战略的制定和战略在企业内部的微观环境下的执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使现代企业走向市场、赢得竞争及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六阶段管理体系理论内涵

阶段一:制定战略

经理们运用战略制定工具制定战略。分析内外部信息,回顾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对公司战略进行微调或变革。过程中引入新方法,比如愿景量化,描述明确的变革日程等。

在该阶段,CEO主导变革议程并从高层进行推动,从而强化使命、价值观和愿景。

阶段二:规划战略

组织运用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工具规划战略。从战略到战略地图、战略主题直至目标值与衡量指标,使战略具有可执行性。

在该阶段,高层领导审批通过第一阶段的战略地图,为组织设定挑战性目标值,把所有员工从其安乐窝中赶出来。

第三阶段:组织协同

高层的战略地图和平衡积分卡制定出来后,经理们可以将其分解到组织的所有单元,以使所有单元围绕战略协同一致。然后,通过一个正式的沟通流程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激励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以使所有员工围绕战略而工作。在战略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和管理战略行动方案,实现短期行动计划和长期战略的协同。

在该阶段,领导层驱动组织各单元的协同,这也是向所有员工沟通愿景、价值观和战略的基础。

第四阶段:规划营运

当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围绕战略整合之后,经理们就可以运用各种工具来规划运营,比如质量和流程管理、流程再造、滚动预测、作业成本法、资源能力规划以及动态预算等。

在该阶段,领导层支持跨部门的流程改进。

第五阶段:监控和学习

战略和运营战略被执行后,企业要监控和学习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障碍和挑战。这个过程把所有关于运营和战略的信息整合到了精心设计的管理回顾会议构架中。

在该阶段,领导层召开战略管理回顾会议的开放性和技巧决定了其全年战略微调的有效性。

第六阶段:检验并调整战略

经理们用内部的营运数据和新的外部环境、竞争数据检验并调整战略,启动另一轮一体化的战略规划和运营执行体系的循环。

在该阶段,领导层必须允许现有战略受到质疑,即使是一项制定良好、执行良好的战略,也应该将其置于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结合现有战略的绩效数据以及所有组织成员的新建议进行再次审视。愿意让现有业务战略接受事实挑战是有效领导的标志之一。

三、结论

当前企业战略研究环境下的理论充分考虑到了作为工具的平衡计分卡在战略落实中的作用。而对于如何将平衡计分卡与企业现有制度的衔接还在摸索和实践阶段。对于平衡计分卡在操作环节里反馈出来的数据则缺乏有效的关注、统计和分析,导致企业并不能在战略落实的过程中时时对于战略和现实的落差进行有效地调整和修正。这种预测和执行上的落差正是因为其关注的重点忽略了企业最重要的内因――企业战略的内部落实而导致整理战略执行与企业现实产生了脱节。使得企业在尝试以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追求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设定之后在执行阶段就有所偏颇。

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企业在选择或制定企业战略时做出科学的选择;能够帮助企业以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进行合理的自我审视;有效的进行绩效管理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可持续盈利;通过发挥企业的内部优势,使得企业在战略执行和反馈方面获取更强的竞争能力;帮助企业通过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长远发展企业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Kplan),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平衡积分卡战略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类型和业务处理模式也受到了冲击,快速做出反应调整转型,才可以使商业银行传统公司业务在时代变迁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1.互联网环境下网络金融的特点

1.1互联网金融特点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即时性,平板电脑、手机使用越来越便捷,其随时上网、携带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用转账、交易、支付等互联网提供的金融服务。其次是移动化,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加速主导未来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化趋势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体现更加明显,在手机上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网络金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最后是低成本,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产品随时随地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1.2网络贷款的特点

网络贷款相对于常规贷款而言,其操作更加简便,流程更少,效率更高,能够提供给用户多样化贷款需求以及更全面、实效的服务,至少能够获得当代网络用户的青睐。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灵动性优势,在网络上建设可以申请贷款的平台,并将申请设计为多个环节进行,在保障信息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之下,这样的网络融资贷款业务必然会极大程度的降低用户办理手续的时间。特别是P2P网贷是近些年新起的一种金融业务,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借贷双方的资金对接效率,受到客户的青睐。

2.互联网环境对银行传统公司业务的影响

2.1加速了传统信贷业务的脱媒步伐

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的优先选择。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2.2抢占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

面对互联网金融迅猛的进攻态势,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份额缩减。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对银行造成冲击,银行可能基本上抵不过互联网企业的进攻,被抢去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有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效率高,加之无传统中介,挤掉了中间成本,而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2.3助推了银行传统公司业务的转型

网络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影响深远,也助推了银行公司业务的转型。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物,网络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金融媒介的转变及模式的创新,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使得金融活动的途径多样化,拓展了银行的客户和渠道,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金融市场更加活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可以使银行全面了解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建立良好的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

3.对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的建议

3.1完善互联网营销模式

依托信息化手段,与大型特色电商平台、核心企业进行数据对接,运用“大数据”,建立以交易数据、资金流向、物流监管为核心,高度电子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线上发展模式,完善自动化线上营销模式,补充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同步加快线下客户向线上迁移,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集约化营销服务能力,并利用立体数据进行差异化服务,了解客户消费习惯,预测客户行为,进行管理交易、信贷风险和合规方面的风险控制。通过电话银行开展客户对公产品售后回访,提升客户体验,为改进产品服务提供依据。

3.2发展专项化垂直型电商平台

发展专项化垂直型电商平台这一策略能够促使整合国内外供应链与优质商品更好地实现。相对于常规电商模式,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垂直型的电商平台,这里所指的垂直型电商平台主要是指细分市场深化运营或某个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类电商平台普遍是以B2B业务或B2C业务为主。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运营时间,在历史的发展中拥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和众多的优质客户,在民众心中有相应的诚信、权威性,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一个专门销售投资产品、奢侈品或商品专卖等类型的电商平台。

3.3整合国内外供应链与优质商品

银行的公司业务往往包含一个产业内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本身就有商业往来,通过电商平台的建立,银行可以充当金融和产品的双重中介,以金融渠道去拓展电商,打通上游和下游企业的金融和货物双重渠道,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通过在这个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获得优势。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之下,银行可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让客户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业务服务,为公司类客户提供与常规投资方式不同的技术支持,极大程度的提升公司客户的服务效率,间接的提升建设银行的竞争力。从现状而言,建设银行已经具备大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银行办理多种业务,说明建设银行转型早已在路上,转型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跨界”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38(3):1-5

[2] 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29(3):31-38

[3] 王婷婷.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思维在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的运用[J].华北金融,2015(5):42-47

[4]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网点管理转型研究――以邮储银行管理模式研究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5(10):85-86

篇9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problems; 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25-03

1 引言

目前,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将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繁荣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并根据其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实施相应的人才战略。虽然我国政府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的战略研究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略显浅薄,尤其是我国众多中小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制定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战略。

2 人力资源战略在中小企业构建竞争战略中的重要性

无论何种类型、何种规模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在企业竞争战略的构建中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有着极大的影响。

2.1 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信息

制定一项成功的企业战略需要在企业的内部资源情况与外部环境中寻求一种平衡。一方面,人力资源战略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内部信息,如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效果等。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战略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外部信息,包括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其他企业采取的薪酬情况及相关劳动法规方面的信息等[1]。在发生企业兼并或合并时,人力资源战略应将重点放在企业重组之后,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协调统一,以及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和相容度等问题上。

2.2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

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队伍的结构组成不断变化、工作内容的日益复杂以及企业重组、兼并活动的不断发生,这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种种事实情况证明,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企业若想要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战略,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切勿因为公司规模小,工作人员少等原因,忽视对人力资源战略的研究,不重视人力资源战略研究的企业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2]。

2.3 人力资源战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长远地发展下去,是新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受其经营规模的限制,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性较大。而市场竞争与经济竞争的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力资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相比于自然资源、物理资源等,人力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深远,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弥补自然资源或物理资源的不足,甚至可以创造出资源,这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且对于小企业而言,自然资源与物理资源相对较少,更加凸显出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人力资源战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到位,诸多企业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的企业甚至未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的基本职能,都是由管理者或者行政部门完成,导致公司的滞后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中小企业逐渐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门,但本质上并未改变,依旧是旧的管理概念。中小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使得人力资源部门无法发挥其作用,整个人力资源体系只是徒有其表,没有实质内容。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企业的人性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对企业日常工作的分析,对员工内心情绪的变化,都有较深层次的掌握。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获取、整合,激励控制员工情绪,促进公司业务的开展。

3.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尽管诸多企业尝试建立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进行实施建设,但其内容上并未有新的思想,主要还是员工考勤、奖励制度、工资待遇、工作职责等内容,而未从员工的角度进行制度建立。整体提高员工的执行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营销业绩,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才是人力资源部门真正的内容。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得员工对企业存在不满情绪,员工只能被动地进行工作,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目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导致企业内部氛围紧张,企业整体的执行力度下降,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协调,产生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3.3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失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失现象。中小企业机制落后,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缺少科学的奖惩机制,忽视人才的使用,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人才流失。企业缺乏合适的奖惩制度,使得违法乱纪的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优秀的人才,未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浪费。社会的进步,现代企业发展主要依靠人才与管理,企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力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智能的缺失,导致人力资源部门未能在企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使员工未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员工自身价值未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3]。

4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4.1 制订人力资源规划

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员工需求,各部门之间的建议,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订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招聘等进行职能规划,从而整体改革中小企业的架构,形成新的运营模式,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度,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人力资源规划,实际就是规划未来工作内容,预测未来工作环境,以满足员工以及管理者的需求。

4.2 建立留人制度

企业为防止人才流失,稳定员工情绪,需要建立合适的留人制度。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有:①公司职责不合理,岗位划分不对称,使得员工负担过重,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员工产生抵触心理。②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未建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因此造成人才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的成长,重视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员工对企业具有安全感与归宿感。建立留人制度,从办公环境进行改善,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建立适合的奖惩制度,使有能力的人才得以重用,违法乱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建立良好的留人制度,才能阻止人才流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未来发展。

4.3 设立多层激励制度

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设立多层次激励制度,从根本上满足员工需求。公司的激励机制是长期开放的机制,公司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激励制度。传统的激励制度,主要是满足员工对于物质精神的需求。企业以此为依据,制订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案,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各阶层的员工,对应得到应得的奖励,从而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小型企业采取的激励手段,依据多样化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特殊激励,从而?_到促进员工工作的效果。设立多层次激励制度,满足双因素理论的特点,是保障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

4.4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篇10

1月15日,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2013年引智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按照“抓管理、抓重点、抓成果”的基本思路,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以引智法治化建设、开发利用国外智力资源能力建设、引智成果共享体系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大力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快引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优化引智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引智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会议还强调了大力提高引智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力推动引智工作上层级、上水平,努力促进引智成果共赢共享三个方面具体工作。(中国组织人事报)

教育部对2013年职业教育工作做出宏观部署

1月23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对2013年教育工作进行安排。涉及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推进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制订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办法。(教育部)

人社部:2013年将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2012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会上介绍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时表示,2012年已经完成“”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的初评,2013年将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经济网)

2013年江苏省将推出“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

从1月13日召开的江苏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江苏省将推出“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等多项重大人才工程,计划资助引进5000名领军人才,引进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等世界顶尖人才,同时重点培养1万名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引导2万名优秀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汇聚,增创“人才红利”新优势。(新华日报)

《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出台

日前,《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出台。该办法突出激励导向,鼓励领军人才创新,提倡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互动,通过考核,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成绩优秀的领军人才给予10万元的奖励,成绩优秀的第二层次人才将晋升到第一层次。(兰州晨报)

国电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共建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2月6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集团本部签署《关于共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就合作共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双方将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为各类科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双方合作,将有利于优势资源整合,促进科研成果共享。(人民日报)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启动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月21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根据《公司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诊断分析结果,启动了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围绕“培训鉴定一体化”要求,对鉴定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三集一分五公开”,即根据鉴定需求,大规模组织集中报名、集中资格审查、集中就地笔试,分工种集中操作考核鉴定,公开复习题库、公开技能操作项目、公开操作项目评分标准、公开技能鉴定流程、公开申报资料填写模板。新的鉴定模式,突出工作实效和实操考核,省市县公司一体化推进,大量缩减环节手续,提高鉴定计划准确率和完成率,极大缓解工学矛盾,实现技能鉴定量质齐升。(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福建省电力公司召开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工作

试点课题启动会

1月28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召开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工作试点课题启动会,以“公司运营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及应用”课题项目为试点,组织公司系统部分专业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和指标诊断分析工作。会议要求: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尽快完成专家咨询室组建工作,建立健全运作管理机制,确保专家咨询室高效运行。二要发挥好专家人才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培训和研讨等方式,提高专家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水平,提升参谋决策能力和整体专业协作能力,同时要做好项目的组织,做到咨询公司先进的管理方法论与专家专业优势实现最佳结合。三是各位专家人才要积极投入,认真参与,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发挥才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福建省电力公司)

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

1月18日,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依托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等研究力量,面向国家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学校改革与发展重大需求和研究发展前沿,重点在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一流大学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与大学创新力研究、学术评价与教育改革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咨询。在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发展战略论坛上,浙江大学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构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宏观战略研究平台,促进双方科教战略研究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为宗旨,重点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共建平台等领域开展长期紧密合作。(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合作共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月30日,山东大学—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批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和科研创新机构,将有效结合山东大学前沿技术研究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实践条件,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之一,旨在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拔尖人才。(山东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校长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月1日,经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选出中国人民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237人,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教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

河海大学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