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人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个人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学期我的优点有:
1、英语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三名,相对于上学期英语成绩不稳定的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2、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尽心尽力的为班级、同学服务,并在英语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3、热心为班级服务,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例如:①帮助组长完成小组海报。
②积极帮老师做事,成为老师的里的小助手。
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本学期我的缺点有:
1、答卷速度太慢。例如:本次政治期末考试,当已经收卷时,我的答题卡竟还一题未涂。在情急之下,我只好随便乱涂一气,差点还被戴上了“作弊”的帽子。导致本次政治考了史无前例的……在此也跟潘老师道个歉:“对不起!潘老师,让您失望了!”
2、语文作文有些退步。相对于上学期作文每次都受到老师表扬的我,这学期作文水平明显下降,或许是因为学业繁忙,阅读量减少的缘故吧!
篇2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小学教学是学习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结合,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长远学习打下基础。随着减负政策的提出,小学教学更加注重高效性和全面性。本文就讨论有效数学课堂的可实施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多少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类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都是对学生采取“强迫”性质的教学,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厌恶心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平复学生的反抗心理和排斥心理,正确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真正地爱上学习。尤其是当学生处于六年级这个特殊阶段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设新型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7-02
一、精心组织
由于小学生比较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提出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大家坐在一起积极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符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性格特点,这个学习方式学生们容易接受和适应。但是年龄较小的班级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讨论时课堂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若掌控不好,不但教学效果不会提高,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任课老师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握好课堂纪律和活动流程,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我比较常用的安排方式就是以学习程度和课堂表现四人为一组,小组的名字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起,个人的名字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大家的职位也是定期轮流更换,每个学生都有要完成的内容,讨论时不可大声喧哗,轮流发言或者举手说话,汇报讨论成果时要有序进行,有不同建议的小组或者成员,要在该小组发言之后再作补充。这样就可以使小组合作交流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优选内容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在活动进行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活动主题,老师放出来的题目既要结合教学重点内容,也要适当地考虑学生的想法,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提炼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主要内容,问题的提出要出自课文的重点段落,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梳理归纳问题。比如在学习《荷叶圆圆》一课时,课文第2~5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因此我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先让学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接着让学生再读一读,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充分质疑后,由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教师参与讨论)最后汇报交流。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另外要求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有探究价值,具有一定的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我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小手?”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领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感兴趣,乐于参加讨论,在加上其答案不止一个,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为难情绪,因此大家学习的热情很高,效果也不错。
三、明确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之前,老师要先提出明确要求,主要包括活动中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大家怎样讨论,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情况等等。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合作探索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我先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二、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再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去完成合作内容,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再如学习《识字4》时,在巩固生字着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在游戏之前,首先讲明游戏的方法:每个小组的学生先阅读信的内容,并选代表准确投递到小动物的信箱里。然后再检查信箱阅读信件。学生在明确要求后,就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合作学习,并提高了小组学习的质量。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期间,老师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多,有时候有好的想法,但不知道怎样表达,讨论激烈的时候,容易出现争吵现象,每个人都想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平时活跃的学生发言积极,部分内向学生插不上话,我在进行巡视的时候,会认真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看到讨论很热闹的小组团队,我会及时加入,看看大家的分歧在哪里,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发言较少的学生,我也会主动问问:“那你觉得呢?你的想法和他们有什么不同么?老师相信你肯定也有自己新颖的想法……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偶尔我也会安排一些针对性的学习项目,比如用生字卡学生字,有的小组安静有序的进行,学习气氛良好,有的小组却是一片混乱,讨论得很激烈,但是效果较小,这时候我会加入他们的行列,调节一下学习方式,说出其他小组的优点互相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好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另一方面,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智慧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互相探讨,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式。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淑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宁夏教育,2011,(9):10.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的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从余文森教授的话中可以总结出,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便是要最大化的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获得个人的发展以及学业的提高。那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该如何开展有效性教学呢?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让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作为首要任务。数学这门学科往往在课堂上会偏向于沉闷、死板、枯燥,有时候甚至于是深奥难懂,而一旦教育工作者陷入这样的教学情况,那么就难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课堂提起兴趣,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考虑到小学生性格活跃喜爱热闹,并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从而让学生从心底里喜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如,某位教师在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的内容时,就比较别出心裁。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简单的除法运算,所以对于除法已经没有了新鲜感,若按部就班地教授书本内容就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于是这位教师就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小动画,动画的大致内容是:“除法运算”妈妈生了三个孩子,分别叫做“被除数”“除数”和“商”。三兄弟住在一个大“厂”房里,但是老大“被除数”很霸道,自己一个人住里面,把老二“除数”赶到了外面,把老三“商”赶到了屋顶上,还命令老三必须和自己的“屁股”对齐。于是“商”就和“除数”联合起来反抗“被除数”,他们两个的乘积去和“被除数”比大小,但是无论怎么比也比不过“被除数”大,最多只能和“被除数”一样大。动画简短而且幽默风趣,让学生观看的哈哈大笑。通过这段动画的播放,这位教师很好的调动了课堂的氛围,不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上,还让他们在感到新奇的同时对“除法运算”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之后这位教师很自然的引入课堂内容,结果学生都学得很积极很用心,掌握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 培养发散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授之余,还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多应用、多思考、多创新,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让他们对于数学的感情从好奇一步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甚至是理想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如,某位教师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的《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她先是出了一道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的混合运算题“150减去60然后除以5等于多少?”。大部分学生都十分顺利的得到了正确答案。之后这位老师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这道混合运算题来设计一道情景应用题,并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算法。结果学生设计出来的应用题各种各样,大部分都十分具有创意,而且解决方法也各有尝试。这位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化了对混合运算的理解,还直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体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而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情况。直观表现为“尖子生”和“后进生”。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可简单的认为“后进生”比“尖子生”差从而重视“尖子生”而轻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因素很多,很有可能因为兴趣等因素而导致学生个人学业上有所高低,可是这却并不能作为判断学生学习天赋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仅要保持“尖子生”的发展,还要对那些“后进生”加以鼓励和激发。不仅在课堂上要对他们有所照顾有所重视,主动提问他们,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还要在平时多和他们沟通、辅导,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需要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理念,切不可抹杀个性,而是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获得学业上的进步,获得个人的发展。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有效的教育。
总结:
数学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人类的各行各业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人差异,因材施教。如此方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业,实现学生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课程改革 卓越课堂 建设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期,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参与卓越课堂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
一、小学教育的涵义特征
小学教育是为未来的知识教育打基础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具有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它给儿童在身体素质、学习知识和思想品德方面以启蒙作用。小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自主方法为目标,并在前两项的基础上,以教师自身娴熟的教学艺术熏陶学生,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美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卓越课堂的内涵
卓越的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建立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营造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卓越课堂展示的是课前、课中、课后一个完整的教和学的过程,突出从关注教师的“教”,回归到关注学生的“学”。它提出“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先学后教”、提倡合作、鼓励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课堂的理念与小学教育的目标和特征是紧密结合的,卓越课堂也是在小学教育中必然出现的先进课改方式。
三、卓越课堂模式的构建
“卓越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分五个阶段:(1)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提示和要求主动去预习的“自主学习”。(2)师生共同进行拟定或学生自主拟定的“目标确定”。(3)课内或课外的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并掌握学习任务的“合作探究”。(4)教师与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张扬个性热情互动的“展示提升”。(5)教师少量的、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高效全面发展的“巩固运用”。
自主学习是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也是内化自我,再生成个人见解的创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目标,有的放矢地查找资料,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技巧,教学生备课,教学生自学的方式。
目标确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拟定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然后结合学生自己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去制订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这一教学上的不足,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共同进步的境界
展示提升是学生创新、实践的环节,也是教师深化和提升教学内容的环节。展示的过程,教师也不是被架空的局外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对个别知识点教师也可以进行自我展示。
巩固运用是学生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加深,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为了保证真正将学生减负落实到位,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都很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做工作。
四、小学教育中卓越课堂建设的方法
1、充足课前准备,区别对待不同级学生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区分不同级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年级学生,区别开展相应教学进度,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减少在次重点上的时间消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教育中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同时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与实践结合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4、合理搭配,成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生合作小组
学生合作小组成员搭配坚持自愿平等的原则,依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达到小组内成员多样化,小组间却无明显差异的平衡状态,便于公平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并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个学生不但要对本人学习负责,而且有对小组其他成员帮助的义务,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的作用。
5、重视课后巩固,紧密衔接课堂教学
小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卓越课堂文化的建设,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小学教育教育目标,实现小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只有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训练,努力做到“为学生提供融洽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准确地把握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遵循合适的教学起点,体现真实的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才是落实小学教育中卓越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绍强.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探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篇6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理念旨在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三小学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粗浅的谈几点体会。
一、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中挖掘学习材料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前首先要想到这些数学知识与哪些生活实际例子有联系,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然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替代枯燥的例题说教。比如《100以内的连减》的教学就可以这样设计:课上我并没有把随堂练习册立即下发,而是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得“优”的8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得“优”的12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8,再去掉12,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在参与过程中把具体感受变为亲身体验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前我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见此情景,我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最后我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板书,揭示课题)。这样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善于用情景创设来增加自身体验经历
不难发现,当今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插图,可谓看来优美、内涵深刻、赏心悦目,这无疑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要加以充分地利用,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拿着一些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走进教室,力求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例如《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从而顺利完成教学。
四、在互助和谐氛围中促进学生交流
篇7
1.1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得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其独特表现形式,每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多元智能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儿童,为多元化学习评价中各领域个性化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1.2多元化学习评价概念界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知新型多元化学习评价应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体现尊重和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2、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模式
根据体育多元化学习评价的定义,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体育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模式为:评价方式的人文性和民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习评价本着通过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多元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合作者”角色。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多元评价所覆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对学习条件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等等。可采用口头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阶段评价、总结性评价等。设立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档案袋,记住学生的点滴成长,收获学生全面发展的果实。多元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情感、兴趣及策略的评价。因此,它为小学生提供的学习信息是全方位的,多层次和综合性的。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元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课堂练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家长反馈、平时测试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手段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
3、多元化学习评价实施的策略
3.1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师评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积极性往往成倍地增加。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体育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在老师眼中应该只有差异而没有差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真诚和爱心对待学生,体育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2增强学生自信的保证—生评师。开展学生评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会更关心学生,学生也会更尊重老师;同时学生评教的过程也就是对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诊断过程,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本人了解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教师不再是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
3.3激励学生互学的手段—生评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如:在各组新的技巧组合动作展示后,大家一起讲评。“老师,他们一组的动作顺序安排的不很合理,我认为应该这样……”“这一组做出了别的组没有的新动作,他们真能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创想的虽然很好,可是单个技巧动作做的不够好,还要多练习。”……这样,学生在互评中,既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又能客观地指出不足,从而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应用
前言: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因此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发展,这是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予以注意的。
1.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具体而言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一锅端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合作学习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这样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节。其次合作学习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形势,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时代教育精神的教学形式,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主观态度,并且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合作学习采用的是一种合作与竞争共存的方式,这是符合社会竞争发展需要的,从某种程度上为教学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可以使现代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科学分组,为合作学习做出保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若是想发挥出合作学习的运用价值,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为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首先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由于人数过多的小组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展示,这样就降低了合作的参与性,同时人数也不能过少,人数过少的小组不利于合作交流,这样就发挥不出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上的碰撞,因此通常情况下,最佳的小组人数控制应该是4~6人,并且在小组之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应该是配比平衡的,同时要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就是在每一个小组之中都要有优等生,也要有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有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同时也要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这样才能以高带低,实现共同进步,而组间同质,是为了保障组间综合实力的相等,这样可以保障小组竞争的公平性,通过这种科学的分组方式,为合作学习做出保障。
2.2适时合作,为合作学习找寻时机
合作学习虽然有很多教学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也是有适时性的,只有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对于一些计算性比较强的问题,或者考察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学时就不适合合作学习,而对于一些探究性、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就非常恰当。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例如在学习《统计》这节课程时,这就是一个非常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完W生关于统计的知识与方法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如对家庭用水情况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根据每个家庭的用水情况,合作去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或者扇形统计图以及统计图表等,而在完成这样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各尽所长,如分析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负责归纳数据,而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负责制图工作,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演示汇报,通过这种各尽所长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2.3合作评价,为合作学习架起桥梁
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合作评价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或者组间互评的方式,而评价的标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如是否积极参与组间合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突出的贡献,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完成结果,以及在完成自身任务时,对其他人的配合与帮助,包括团结同学,对课堂纪律的维护等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无论是学生的自评,还是组间的互评,一定要秉持着公正与客观性的原则,真实的对合作学习做出反应,才能为合作学习架起有效的桥梁,加快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总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在今后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本次论证能够抛砖引玉,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43-0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身体素质情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时刻注意的一个方面。面对近些年来小学生身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我们更要对小学生的体质教育提高重视,也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1.在小学体育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意义
1.1体育游戏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趋势。儿童期处于人的初步发育阶段,这个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发生变形,但是这个时期的骨骼韧性是最强的,是发展柔韧性的最佳时期。体育游戏能够寓教于乐,在愉快活动中求发展,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1.2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竞争力。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的思维、创造力都有很大的培养空间,而体育游戏以其多样的方式易被儿童接受,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很大的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未来成就事业的基础。
1.3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由于我们这里讲的体育游戏主要是应用于体育教学,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团体性活动,这也就强调了团队的作用,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很深刻地让学生领悟到与他人协作的重要性,更懂得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增强大局观。
1.4能在师生的双边关系中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适应周围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遵守制度规则的观念。
2.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2.1体育游戏的选择。
(1)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游戏的种类。体育游戏的作用和特点决定了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分布情况不同和发挥的作用不同。一般课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或者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课堂教学的不同部分,都可以采取不同特点的游戏加以串联或者练习。以三部分为例,开始时可以做些热身运动以使处于休眠的身体,受到轻微刺激,准备运动,同时使心脏的收缩加速,提高搏血量,加速血液循环工作,为肌肉工作做好准备,避免意外的受伤情况发生。基本部分的游戏一般要考虑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相结合,选择教材教学任务的体育游戏。结束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平静下来,可以做些轻缓的运动,如原地踏步等。
(2)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变化因素选择。在不同的场地、器材或者季节气候的影响下,我们选择的游戏类型也应有所变化。以季节气候因素为例,夏天天气热,空气干燥,应减少学生的运动量,避免学生出现中暑等现象,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如乒乓球;冬天则应做一些运动量大的运动以达到顺气活血的功效,如长跑。
2.2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放弃体育的主体地位。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基本任务而展开,在游戏中搭配其他学科知识只是一种教学设计,其首要任务是锻炼身体,掌握技术技能。因此,游戏的创编不能放弃体育的主体地位。
(2)做好安全、卫生意识教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游戏规则,遵守课堂纪律,适当调整游戏过程中的激烈程度,对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细微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都应在游戏前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护帮助。低段学生往往不注重个人卫生,玩沙子、玩水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无意的不卫生习惯,都要做及时的教育,讲清道理、明确不讲卫生的危害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与卫生习惯。
2.3经典体育游戏方案介绍。
立棍不倒:提高反应、起动及跑动速度
准备:在体育场地上画一大圆圈,准备一个木棍。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排头按顺时针方向报数,然后全体蹲下;裁判员(老师)指定1号游戏者到圆心,手持木棍在圆心准备。
方法:游戏开始,1号游戏者手持木棍呼叫同学的号码,呼叫后立即撒开木棍,被呼叫的游戏者马上站起来,跑向圆心接住木棍,1号游戏者跑到被呼叫号码位置蹲下,如此往复,没有接住木棍者受罚。
3.总结
总之,游戏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把游戏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同时也应将当地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运用于教学中,让体育游戏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化,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只要我们不断地做个有心人,时时刻刻努力钻研,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游戏教学深人学生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篇10
一、设“疑”,开启闸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通过周边环境已学过的并掌握的知识去引发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发生疑问。“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老师应欢迎学生提出疑问。例如:在《求两商和(或差)应用题》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某厂装配车间要精简人员,下面是一道工序中四个人的工作情况:李师傅5天生产105台;张师傅6天生产102台;王师傅8天生产144台;刘师傅7天生产140台。如果你是厂长,你决定让谁下岗?说说你的根据。通过抛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你是厂长,你会决定让谁下岗?说说你的根据。”,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与交流的空间,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学生自己献策略,提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巧“问”,点燃火花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以例如:我在上《比例尺的意义》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情景的:先出示一在张游戏卡,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游戏卡,比一比,画得怎么样?归纳出:(同样长)得出: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接着告诉学生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如果是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然后让学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这样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智力达到最佳状态,还可以沟通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到数学。教学一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课堂便呈现勃勃生机。
三、搭“梯”,开发潜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指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过障碍,主动探究。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通过学生先报任意自然数,教师立即判断,说明有的自然数能被3整除,而有的自然数不能被3整除,是有规律的。然后教师启发设问,这个规律是在数的个位上呢?还是其他地方呢?让学生观察到像“13、33、26、36,”中“13和33个位相同,但33能被3整除,而13却不能”,在“26和36个位相同,但36能被3整除,而26却不能被3整除”,说明规律并不在个位上。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间有什么特征呢?在学生的议论中,教师不要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可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启发学生试着将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看和有什么特点?通过分组探究讨论,互相交流,从而发现特征,使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的成功之悦。当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且有助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潜力。
四、拓“思”,形成个性
拓“思”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角度、有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教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与众不同的解法和思路。由于这些解法或思路是学生积极努力的“成果”,是主动探索获取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急于下结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借助课本上的知识对“答案”去再认识、再讨论,并指出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1.出示实物:这是我儿子画的一幅画,现在我们要给它配置一木框,至少需要多少木条?(学生测量数据并进行计算。)2.要为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它至少要多大呢?(学生计算)3.我们学校有一边长5米的正方形空地,你能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形花坛吗?(学生分组设计)4.你们是怎样进行设计的呢?它的面积有多大?5.如果在剩下的空地上铺上草坪,还要买多少平方米的草坪。请你当一下设计师好吗?这样的设计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相结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巧“评”,激发热情
- 上一篇:文员实习情况汇报
- 下一篇: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