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篇1

1. 医院面临的外部挑战与当今的形势 ①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将取决于市场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卫生保健、身心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病人就不仅仅要求在医疗质量和治好病的同时,还要求在服务方式、医疗费用,设施环境、预防保健等方面让病人满意,还要得到社会的认可。②国家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法规对医疗行为进行严格而有规范化的管理。③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实行总量控制。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仅拓宽了医疗事故的范围,而且病人可以随时复印、复制有关病案资料,对医疗文书提出更高的要求。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 . 医院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政策走向上看,国家对医院政策的紧缩度越来越大,限制越来越多。因此,必须树立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加快步伐的发展意识。①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医务人员受社会上或行业内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医德医风,“收红包”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待病人生、冷、硬、顶现象时有发生;②医疗差错甚至事故时有发生,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直接损害医院的形象。③医院对技术创新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

3. 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找到促使自己不断发展的途径,找到自己的不足。医院在发展中,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① 降低医疗成本,坚持质量建设,走质量持续改进之路 少花钱治好病,不仅是社会的期盼,也是医疗卫生机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效益体质,并通过强化传统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行为,把医疗质量当作科室管理的核心,处处讲、时时讲、反复讲,定期总结、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② 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在服务模式、服务理念上,服务效率上时时为病人,一切为了病人着想,要推行全程文明服务,给患者更多的一些人关怀,更多实惠,更多温馨,便捷的医疗服务,更优良的医疗效果,更合理的医疗价格,为病人提供快捷的服务。③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建立“归我所用,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机制,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加快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④ 加强重点学科及医院的特色建设,进一步提高医院技术创新能力 依据世界创造学之父,美国奥斯本提出的著名“6m”法则,医院面对医疗技术可以改变吗?可以增加吗?可能重新组合吗?可以减少吗?可以替代吗?可以颠倒吗?按照这一法则,通过简单的改变,增加、减少、替代、颠倒、组合,能激发医院的技术创新,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建设好重点学科,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提高医疗水平要着眼于突出医院特色,要避免不顾自身实际,搞齐头并进的“小而全”。都有并不等于都好,科室齐全并不等于综合实

篇2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比较;政策建议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力求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来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更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姜江(2010)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采取的各种举措,结合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提出了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1]。万军(2010)深入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2]。朱瑞博(2010)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分析总结技术经济范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替的一般规律,深入剖析了技术经济新范式的内在要求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3]。李晓华、吕铁(2010)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发展环境,并提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4]。通过现阶段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不同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继续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在此,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总结“后危机时代”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典型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政府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纷纷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在新的领域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

(一)美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就强调新能源的重要性。自2009年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府将新能源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对新能源产业予以大力扶持,试图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并实现美国经济复苏。

2009年2月,美国政府出台《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RRA),该法案通过了刺激经济复苏的一揽子方案,将高达787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能源、医疗、教育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将划拨约500亿美元用来开发绿色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生产税收抵免、投资补贴、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项目贷款担保等一系列扩大资金和融资支持的激励政策。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规定美国到2020年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同时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其目标是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对化石燃料特别是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赖,最终实现美国经济复苏、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2009年9月,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联合《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提出要促进科学技术在清洁能源、先进汽车技术、健康信息技术和基础研究等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促使这些重点领域产生新突破,美国政府将推出加大相关领域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09年12月,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公布《美国制造业振兴框架报告》,提出要支持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工程产业、钢铁和汽车产业(重点是电动汽车)、纳米技术产业及航空产业的优先发展。此外,要大力建设智能电网和实施低收入家庭房屋节能改造计划。2010年3月,美国FCC《连接美国――国家宽带计划》,其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

(二)英国

自2008年5月以来,英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多项长远发展战略。2009年8月以来,英国两次实施救市计划的资金总额达2500亿英镑。为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2009年英国政府大力调整经济战略,逐步出台了“构建英国未来”的总体发展战略,力求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占据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2009年4月,英国政府首先公布了“构建英国未来”的纲领性文件《新工业,新工作》,明确提出低碳经济是英国未来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2009年7月,英国政府了名为《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方案,其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诸多方面,与之相配套的还有《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一系列方案。在具体发展领域方面,英国将重点发展包括海洋风力和潮汐发电、民用核电、超低排放汽车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和化工产品等在内的新兴优势产业。2009年6月,英国政府公布了“构建英国未来”的第二个文件《数字英国》,其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实现通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升级,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和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提高各社会阶层的数字使用技能以及保证全国家庭广泛使用宽带网络等。

(三)日本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日本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选择。日本政府把信息通讯、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作为重点领域进行培育,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09年3月,日本政府出台了为期3年的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以促进IT技术在医疗、行政等领域的应用。日本还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医药等领域制订“技术创新25”并加以实施,这一方针成为日本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2009年4月日本推出了新增长战略,重点推进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和太阳能发电等产业的发展。2009年12月,日本内阁府制定了《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提出重点发展环境与能源、健康(包括医疗、护理、医药)两大优势产业。2009年12月30日,日本政府又公布了规划期到2020年的“增长战略”基本方针,提出应重点发展环境及能源、医疗及护理、旅游、科学技术、促进就业及人才培养六大领域。此外,日本政府还把信息通讯、节能和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领域。

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提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政策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0年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宣布规划期为2011-2020年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在政府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环境下,新兴产业在资金、技术及政策的支持上面临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由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投融资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发展初期资金投入大、投资风险高的特征尤为突出,因此需要在整合现有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但目前财政税收政策激励不足、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发达、多层次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发展障碍。此外,由于政府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重点领域资金投入强度不足、社会公众信心不足等,导致当前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健全的技术创新机制。由于目前中国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缺失、企业对其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到位、自主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导致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缓慢。与此同时,在技术创新方向上,中国的企业、科研机构及其科研人员习惯于模仿发达国家已经做过并取得成功的项目,这导致国内难以实现原始性技术的重大创新。因此,目前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成果转化率的相差甚远。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合理、缺乏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是分不开的。突出表现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科研人员的目标定位大多是出科研成果,不是或不完全是出于商业化的目的,导致其技术创新行为与企业生产行为相脱节,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最终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配套政策扶持体系不完善

由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给予全方位的有力支持,各项政策措施之间互相配合和协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然而目前中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政策扶持体系和外部发展环境不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等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比如为企业提供投资补贴、减免税款,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一个突出表现是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此外,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也明显不足,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选择错了就会贻误时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一国已有的产业基础、科技水平、人才储备。资源状况及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是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据。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共同选择以节能、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的同时,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新兴产业作为本国的发展重点领域。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应依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不同发展时序、不同空间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工作方案。此外,中国地区间差异非常大,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当地现有产业基础,选择那些在本地最有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培育,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低层次竞争等诸多问题。

(二)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政府财政资金在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金跟进的新兴产业投融资模式。如综合运用财政拨款、专项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重要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科技创新投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增加科技投入方面,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发挥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尽快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增长体系。

(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方面是建立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逐步培养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理念,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构建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鼓励企业科研人员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如日本政府通过加强产业界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共同研发机制。

(四)制定和实施产业扶持政策,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由于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成本偏高、公众认知度不高、商业模式不完善等问题,现阶段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因此,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人才政策,通过政府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从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更加有力的财税扶持政策。针对中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在研发投入、税收政策、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与产业化。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激励政策应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优化新兴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建立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中介服务与技术转化机制,尽快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人才激励方面,应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制定实施支持国内外科研学者、专家与企业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人才业绩考核评价机制。

考文献:

[1] 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第7期,第54-59页。

[2] 万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定位――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科技成果纵横》2010年第1期,第13-16页。

[3]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年第3期,第19-28页。

[4]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第20-26页。

篇3

【关键词】再工业化 制造业 创新

一、美国再工业化本质

美国的再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制造业的回归,而是依靠生产技术的创新、新能源的研发与利用、科学的管理、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构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体系,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工业领域推进。我们应当对再工业化实质有一定了解:第一再工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无论是进一步深化计算机、飞机、汽车、机床设备、电子零部件等现有的高端制造业,还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工程、医疗信息、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技术的创新是最根本的保证,而一项技术的创新会引起群创新现象的出现。金融危机让美国意识到依靠信贷、金融推动经济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改变美国贸易逆差的现状,必须进行再工业化。第二,再工业化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再工业化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也可以看作美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鉴于此次产业结构面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要素和产品以及服务于新市场以新技术创新为主,政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无论是在资金、技术、政策、还是法规、人才培养方面,政府都应大力支持,以求完善服务的基础设施、降低创新风险,尽快培育供技术产生作用的市场环境。第三,再工业化强调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二、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

为了保障再工业化的顺利实施,美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政策措施,如加大政府资助、鼓励科技创新、降低工业生产成本等,力图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一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政府资助。《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美国政府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8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科研、教育等重点领域。《2010制造业促进法案》政府10年投资1500万美元支持发展下一代新燃料和辅助的基础设施,建立清洁能源发展风险基金。并用1.3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

鼓励创新。促进技术扩散,扩大技术溢出效应,降低技术开发创新的风险成本。政府出资研发新技术,并在技术成熟时传播给企业,通过企业将科学技术转换成真正的成产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重建联邦研究、发展基金,努力构造企业、实验室、国家间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降低制造业成本。通过税收政策,降低制造业的税收负担,并使暂时性减税措施永久化。改革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医疗卫生保险成本。实施节能计划,降低能源成本。加强教育,培训多样化,降低制造业人力成本,提高制造业吸引引用外资的能力。

三、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承担了短期内减少事业的目标,也是着眼于构建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它必然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中美制造由互补关系向竞争关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发展模式。依靠廉价的资源,劳动力,优惠政策,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接受了国际产业的转移,一直与美国类似是互补关系。美国再工业化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借助美国再工业化成果,美国想摆脱贸易逆差的现状。而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再工业化的产业发展领域上存在重叠,经济全球化下,两国必然在资本、资源、人才、技术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

美国利用“美国力量”制造障碍,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制造贸易摩擦。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各种手段,发起对我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提升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难度。一方面以产业安全、国家安全为理由拒绝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跨国并购,一方面进行不实报道,如中国,提高我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利用先进技术上的优势或者垄断,加强对我国技术的控制和封锁。外资大量存在会从市场、技术、品牌等方面加强对我国制造业的控制或提高制造业的标准,消弱我国制造业的自主性。

机遇与挑战并存。有目标,有选择的接受国外产业的转移。再工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并且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原有技术优势上的。再工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会淘汰一些落后的产业。我国技术与美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目标、有选择的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可缩减我国技术上的差距。当然,模仿永远不能实现超越,在接受别人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美国再工业化必然会吸纳国外的一些产业向美国转移,这是由于美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加大了力度,一些地方为了解决就业的压力,提高经济的活力,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我国企业在做好准备的条件下,通过到国外设厂或者跨国经营,利用资本换技术,创造真正的中国品牌,提高中国品牌的形象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伏瞻,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J].中国粉体工业,2009,(3).

篇4

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

3月26日南通市正式启动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顾健人、徐建国、高润霖、项坤三、王红阳、程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立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贾伟平教授受聘担任“智慧南通”建设高级顾问,南通市市长张国华为受聘专家代表颁发“智慧南通”建设高级顾问聘书。活动之前,市委书记丁大卫会见了受聘的院士专家。

参会的专家和学者指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卫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卫生理念,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行政监督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宏伟目标;同时智慧卫生是由政府引导,专家、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创新的一项惠及老百姓的系统工程,从城市建设整体构思出发,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智慧卫生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必将把智慧卫生系统打造成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智慧卫生代表着公共卫生服务在信息化时展的新趋势,不仅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实举措;当前南通市委、市政府将以智慧卫生为契机,加快推进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形成信息高度集成,广泛覆盖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建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南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特色化、高效化。

夯实服务基础

南通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已经覆盖全市80%以上的社区、乡镇和村卫生室,建立了560余万人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和南通市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可在国内外随时查阅利用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南通的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已在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卫生、远程医疗建设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南通大学的医学信息学系和数字医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能够满足和推动南通市智慧卫生建设的人才培训、技术开发、科研攻关和决策支持服务。

明确服务建设目标

2014年,南通争取形成智慧卫生云计算产业基地,初步建立全市智慧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南通全市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有效改善和缓解南通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018年,力争形成完善的南通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形成集共享、、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区(县)级智慧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服务。

实现智慧服务

对于医疗机构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区域卫生信息的共享,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掌握患者信息。结合医学专家知识库,应用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手段来辅助各类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最大化地减少医疗差错,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篇5

1、技术创新源泉的建设要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趋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选择有优势、能够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可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攻关。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2、信息技术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以发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高性能移动通讯、高速宽带网络为重点,围绕专用电路的芯片设计、自主版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在数字产品开发与制造、网络建设与应用方面形成一批创新增长点,使上海率先成为高清晰度电视播放地区、电子商务活跃地区、网络教育普及地区,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3、生命技术以人类基因组、作物基因组、基因技术平台为基础,抓好创新药物和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围绕一些高发病和疑难病,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加强药物筛选与新药开发,争取在3-5年内获得几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资源药物的临床、生产批文。在农业方面,开展水稻及其他作物优良品种和抗性目的基因的研究;重点开发、生产1-2种转基因作物,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4、新材料以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特种合成材料和特种陶瓷材料为重点,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发。根据本市高新技术产业与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发汽车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储能能源新材料等产品,带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在材料制备等若干基础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推动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5、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向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的辐射、渗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本市成为工业设计和产品深加工的重要基地、农业良种培育基地、建筑业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服务业电子化基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完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6、政府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作出总体部署。大力倡导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创造发明活动。制订并实施本市鼓励引进技术吸收与创新的规定,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力度。凡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引进计划的项目,必须有技术创新计划,并落实吸收与创新经费。项目审批部门对重大引进项目的技术创新进展及经费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有关企业要积极吸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各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技术创新的目标任务和相应的保障措施。要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再按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软件开发生产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

7、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大型企业要全面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到2000年,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总量达到100家。政府对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市级技术中心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有关企业要在本企业的技术开发费中,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每位进站博士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用于开展科研。

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的联合研究。

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产学研联合。产学研联合要拓展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包括新产品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环节,并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实现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

8、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实现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者面向市场开展技术创新的意识,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对经营者的重要考核内容。完善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三、集聚优势资源,加快张江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9、设立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优势,依托本市的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抓紧建设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重点的科技园区,使其形成全新机制和体制,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的先试先行基地,创新人才、研究开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基地,以及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技服务基地。

10、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信息两大高科技产业,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2000年,搞好1平方公里技术创新开发区的建设,加快新药创制体系和软件园的建设,启动国家上海光源装置建设。加快建设5万平方米通用孵化器,使张江在3~5年内取得初步成效。到2005年,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氛围浓郁、机制灵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园区。

11、积极鼓励研究开发机构、大学和科技企业等参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引入和建立一批研究开发机构、开放实验室、研究生院和博士后流动站。继续加大对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参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企业的鼓励措施力度,发挥政策集聚效应,促进园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12、开发应用类研究机构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属地化管理的原国家部委开发类研究机构和本市92个地方开发类科研机构,要加快企业化转制的进程,尽早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的新机制。抓紧落实研究院所改革转制中清产核资、资产剥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税收等政策措施,保证研究机构顺利转制。

鼓励地方开发类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国有科研机构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科技企业的试点,推进科技企业股份期权的实践。鼓励有实力的科技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作价入股、租赁、收购等方式,用高新技术增量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和水平。

13、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政府加强对基础性、公共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并根据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对现有科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新型运行机制,形成一支有影响力的精干科技队伍,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政府属产品性研究机构,加强健康卫生、生态环境、标准计量等社会公共性研究和若干高技术前沿性研究基地的建设。继续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以及科技信息网络等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现有的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改革。

一部分与市场联系紧密的研究机构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其它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要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

14、鼓励多种所有制科技企业平等竞争。通过地方立法,对科技企业的法律地位、行业准入、项目投标、产权关系、管理制度、融资渠道和涉外事务等作出规定,从法律上保障科技企业规范、快速的发展。建立资金为1亿元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

15、大力扶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推进中介服务的专业化分工,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和竞争市场化。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实行自律管理。加强对中介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科技中介服务行为。提高技术交易、技术产权交易、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无形资产评估、科技投资咨询和技术评价等服务的水平。

五、落实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

16、实施财税扶持政策。政府择优采购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对社会力量资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经费,可按一定的比例在计税所得额中扣除。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经登记后免征营业税。

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购买软件的单位在计算应交增值税时,仍可按17%税率抵扣。

对计算机软件经过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目录的产品,凡出口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核准,产品出口后,可按征税率予以办理退税。

17、实施金融扶持政策。提高科技信贷额度,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对有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贷款支持的力度,并给予相应的贴息。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信贷和贴息方面给予支持。

18、鼓励海内外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来沪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及科技企业,利用境外资源,加速高科技发展。

19、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造各种条件,让优秀人才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积极改革分配、奖励等劳动人事政策,充分体现知识的社会价值。对增加社会财富取得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给予政府奖励。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进行期权(股)试点,以奖励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按照国家新的科技奖励条件,改革本市科技奖励工作。设立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提高奖金数额。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重点奖励具有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而设立的各种奖励。

20、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拥有专利。市有关部门对专利申请人给予专利申请费补贴。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运用知识产权杠杆,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认真抓好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人才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创新法制环境。

六、积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板块试点,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篇6

一、“互联网+”催化新兴产业发展

经济数据显示,到2015年第一季度为止,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消费同比增长38%;全国网上服务和商品零售额达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互联网以及相关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的主力军。去年,TCL提出“智能+互联网”战略与“互联网+”不谋而合,经过一年的战略发展,TCL市值翻了一倍有余。2014年TCL手机出货量7348万台,成为全球手机出货量第5的企业。2014年TCL集团全年营收超千亿元,净利增长近5成,成为传统企业转换经营理念、拥抱互联网成功转型升级的榜样。

二、跨界合作催生无限创新可能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运用“互联网+”来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网络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价值链、产业链、新的服务模式和业态是最关键的。以大家最为熟知的医院为例,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信息不对称,看病难、就医难一直是大难题。当医疗遇上互联网时,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和医院的跨界合作,整合医疗资源和信息,便捷患者。病患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机获取基本医疗服务: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报告等,除了诊断和治疗其他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生了无限创新可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没有企业管理;改革开放后,有了企业管理但是还没有管理的理论,我国的管理理论基本都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就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管理理念可以用来借鉴,很多企业仍然是自我为中心的,进行企业的运营,尚未形成适合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

(三)传统的组织架构

我国一大部分的企业的组织架构,仍然是按照传统的金字塔多层级的模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思维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在传统的组织架构中,信息的传递很缓慢,工作效率低下,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很差,很难形成战略优势。

(四)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基本国情环境下,很多企业都是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使得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的创新都受到制约。企业原来的传统的营销模式就是广告,只是通过广告把信息出去,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然而,处于互联网的背景下,顾客所需的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查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四)滞后的人才管理在大部分的企业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就是严格的对员工进行监督与控制,是对员工不信任的体现。主要表现为管理的集权,对员工进行外在的严格管理与控制,然而,这是不利于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改革,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自,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度。因此,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重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信任员工,同时给与适当的授权。

四、“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管理理念创新

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者都是以厂商、产品为中心,追求大规模的生产,形成低成本优势。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及其竞争优势,更多的是取决于顾客,而顾客的需求正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理念的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发端。在“互联网+”的时代,新的理念要满足协同、共赢、开放、融合的时代要求,真正意义上地,向以顾客为导向转变,实现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有效发展。

(二)管理组织创新

传统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式的,依靠一层层的信息传递到一线员工,沟通的效率低下。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对市场的需求做出第一时间的反应,从而赢得顾客。此时,如果仍然采用金字塔式的结构,是无法对市场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因此,企业必须对组织架构进行创新,减少管理层次,把结构变得更加扁平化。扁平化组织架构,可以消除层级,加快决策,员工和管理层直接沟通,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刺激员工创新。这一结构,很适合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的生产、营销、配送等各个供应链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应运而生,如:即时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协同供应链管理等。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建立以顾客为导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响应速度,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赢得市场。

(四)管理技术创新

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创新的一种趋势。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根据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和有效整合内部资源的需要。企业的运作,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面临着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战略的不断调整,企业的管理技术也必须不断地创新。对于技术的创新,可以引入各种信息方法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企业的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迅速的掌握各种所需的信息,使企业可以快速做出决策,及时的响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五)人本管理创新

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有科层等级之分的,对下属员工及其苛刻、严格的监督控制,员工没有自。然而,这种人力的管理模式,是无法引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企业的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向人力柔性化得管理转变是势在必行的。在互联网的时代,柔性化管理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这种的管理模式下,员工的尊严和人格都是受到重视和尊重的,让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增加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从员工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五、结论

篇7

上面,工会主席***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工会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以及以后工会工作,我都同意。

近年来,是我矿加快发展步伐,矿井综合能力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各项工作出现重大转机的几年。特别2004年我矿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在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矿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齐心努力的结果,也是全矿各级工会组织在矿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维护矿区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的结果,对实现我矿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几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工作是积极的、努力的、富有成效的。广大工会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工会建设,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在今天召开的工会工作表彰会上受到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矿党委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祝贺,祝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矿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上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性时,强调了“五个离不开”,指出工会工作的重点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护”,这些都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相对于促进我矿企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矿区环境,保持矿区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深刻认识做好工会工作对全局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把工会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尊重工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意见,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切实为工会履行职责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努力做好工会群众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工会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只有企业不断发展了,企业才能为职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岗位,增加职工收入。在这个层面上,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各车间工会一定要努力做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把职工生产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加快我矿矿井发展速度。

做好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新技术应用等重要环节,把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体现到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实现矿区稳定上来。二是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发动职工开动脑筋,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点子、建议拿出来,为矿井发展献计献策。三是要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活动,做好技术推广、技术革新等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大职工培训、技术练兵工作力度,提高广大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本领,使广大职工不仅想干、敢干、还要能干、会干、干的好。要以井下采掘一线特殊作业人员为重点,使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收到实效。

三、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把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作为煤矿工会的重要工作

煤矿安全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稳定大局。矿工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关注企业发展、关爱矿工生命,把搞好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工作,做到常抓懈。一是按照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职责,协助企业实施各项劳动保护措施,监督企业完善安全设施,配齐劳动防护用品。二要抓好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把群众安全工作抓紧抓好。发挥实效,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适应矿井发展需要。三要为职工说话,替职工排忧解难。我矿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劳保待遇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需要工会组织深入下去、调查研究,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四、关心职工生活,维护矿区稳定

我矿现有下岗职工**人,享受低保的职工**户,病亡、工亡职工家属**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弱势困难群体,又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关心和解决这些困难职工和工病遗属的生活困难问题,工会组织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实情,当好桥梁和纽带。二要做好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切实履行工会组织在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上的第一责任,保证困难职工的生活有人管、有人帮。三要做好困难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把国家给予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争取到位、落实到户,发放到位。

五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我矿远离市区,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匮乏,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主要依靠矿工会组织开展。工会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挥群众组织联系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能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矿区职工文化生活,形成具有矿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引导职工奋发向上,团结职工家属关心矿区建设,促进矿井发展。

六、以维权为中心。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篇8

时代变革中的创新

“创新”其实是最无创新感的一个词。改革开放初期,创新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了多年,成绩斐然者有之,独树一帜者却不多。“支持创新的背后是创新的文化,而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国家环境、社会发展的进程不可分割。”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计划经济年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曾被称为“投机倒把”。“不是我们没有创新精神,而是社会缺少创新的环境。那时的大学生就业都是由国家安排,更别提创业了。”在刘积仁看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第一个创新就是打破了固有规则。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创新开始被鼓励,悲剧也随之发生。“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更严重的是我们也并不知道河有多深。”一位上世纪80年代走过的创业者介绍。而中国的企业家在这个变革中,并没有看到多少创新者和大家分享创新的体验,“因为体验在这个阶段的平均寿命只有5~10年。”刘积仁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入了创新的第二阶段。中国的创新制度开始成熟,公司法、吸引外资、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被逐渐完善。IBM、英特尔、甲骨文、SAP等一大批国外软硬件企业涌入中国。而中国的大规模开放,也让本土企业更加担心会因为缺少创新而失去竞争能力。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批批中国企业用全世界的资本培养了自身竞争力,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出一批中国制造业品牌,然后又把这些品牌输出到全世界。

现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已经到来。创新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问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与产业的普及,让创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并且越来越廉价。北航大学的两个学生可以研发出移动互联网应用街旁网,就成为了没出校门的年轻创业者;大众点评最近一次上市融资10亿美金,有用户基数、有人下载就有钱赚。

这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也领悟到创新就是把机会、资源、需求变成时代的价值。

创新者都是预言家

两块钱可以买一根雪糕,也可以在移动商店下载一个应用,这就是新的创新环境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者带来的挑战。“软件产业过去卖一个产品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当软件变成日用品和消费品,考验我们的就是如何将两元钱的产品卖到上千万。”刘积仁说。

而VMware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也认为,中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之首,13亿代表的并不是负担,而是一个伟大的优势。“因为当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消费人群时,就可以实现两千万人口国家所不能达到的商业模式。”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已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产业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我国软件发展初期,软件产品和嵌入式软件的收入一直占据70%甚至更高的比例。近几年分析发现,其他服务类的软件收入从去年开始超过总体收入的50%。“这表明中国软件业整体业务形态正走向服务化。我国的信息化工作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逐步发展到以深化应用为主的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表示,IT服务开始从局部应用向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通用需要为主,向满足个性化、专业化、高端化,进而朝着与用户共同创造价值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东软集团提出由B2B向B2C转型,并打造医疗云平台吸引开发者进行医疗应用研发;SAP把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作为代替ERP的工作重点;IBM则致力于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以及广泛的行业落地实践……这都体现了基于人口基数的商业模式的转变。“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满足现有的需求,更关键的是创造出最新需求。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市场预测的重要性,但将预测变成企业战略并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说。

采访手记

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

对于一个创新者来说,判断未来发展方向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东软从1997年开始做社保和健康医疗研发,那时国内还没有普及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领导者,都不确定市场的黄金期哪一天才会到来。现在,医疗信息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关注,更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首要发展领域。IDC近期的报告也预测,未来三年将是医疗行业下一代IT基础架构确立的黄金时期。

只花几个月做出的产品,其生命力也就只有几个月,反而是经过多年研发与积累的产业在市场成熟时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市场尚未成熟时,研发成本与门槛都比较低。但是,技术含量越高的产业,投入资金就会越大。

在连续多年的亏损情况下依然坚持投入,不是所有创新者都能做到的。据了解,东软集团在做医疗领域研发的前几年一直是亏损的状态,几乎每个事业部都经历过亏损,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打水漂更是常事。“企业创新,技术不是惟一的关键,甚至不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把技术创新的能力、核心技术最后变成利润,关键还需要整个系统全面优化的执行。”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篇9

我国优抚医院大多成立于和抗美援朝时代背景下,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有几百所,遍布各个省市,其运营宗旨是为在乡荣复军人、带病回乡和伤残军人进治疗和疗养。可以说优抚医院是党和国家重视在乡荣复军人、带病回乡和伤残军人、对其给予体贴和关怀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所以国家和负责全额拨款支持其运行。长期以来,受到其服务对象和管理体制特征等原因的限制,我国的优抚医院呈现出明显的半封闭特征,这种管理特征导致其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软硬件设施上也和医疗事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形势相去甚远。具体来讲,优抚医院档案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档案挖掘程度不深。对优抚医院来说,档案管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医院在全面建设的过程中,显然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意识,普遍存在重视医疗但是轻视档案的管理思想,将档案管理视为医院运营的辅工作,将档案管理简化为档案的整理、收藏和保管,最终导致了档案开发程度不足、档案利用率较低的局面。

第二,档案管理机构缺失,管理流程不规范。首先,很多优抚医院都没有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成立独立的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挂靠在其他行政科室之中,相关工作人员将档案保管在拥挤的库房和简陋的设备之中,档案管理工作条件也仅仅限于收受管层面。其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收集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优抚医院档案管理综合部门一般只负责人事档案文书档案、音像档案、科技资料档案的保存,并不负责会计档案、医疗影像档案和病历档案的保存,这些档案大多存于所属科室之中,导致管理局面多头而又无序,医院又没有针对档案管理提出完善和统一的管理要求,这导致了各个优抚医院之间的档案管理水平良莠不?R、高低不一,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之处。

第三,档案管理规划性,难以和医院发展实现同步。现代优抚医院管理需要在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人财物、信息和时间等资源的组织和协调,所以医院会根据时展需求调整自身的发展需求、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技术创新方向和人才培养要点,并通过保障措施和有计划的实施步骤来实现战略目标和医疗计划,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医院的计划性和规划性显然大打折扣,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和创新的步伐极其缓慢,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和医院发展相协调。

二、加强优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第一,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理念。优抚医院的创办宗旨和服务理念在于全心全意为荣复军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救人治病的基础上还承担着深厚的政治使命,所以档案信息一方面能够记载优抚医院这一特殊服务性质的单位组织的真实情况和发展历史;另一方面能够研究其特殊服务对象(荣复军人)群体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使得后续的安抚和帮扶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所以优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改善自身医疗质量和优抚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有优抚工作不断向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新时期加强军政团结、军民团结、维持社会稳定等政治任务得以完成的主要力量,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优抚医院的档案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地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转变思想观念着手,在优抚医院内部进行大力宣传,争取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提升档案管理在新时期的服务效能,使得医院上下树立档案促发展的重要理念,将档案管理工作从封闭、被动的模式转变为开放、主动的模式,使得档案工作能够在医院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10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选 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各省市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庆市于2011年8月正式出台了《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形势下促进重庆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重庆实现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发展初期对产业进行科学的评估,是产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提振区域经济。然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选评估必须建立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理解之上。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及特征

西方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一般采用列举方法,不给出确切定义。而国内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也是见仁见智。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即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科技部长万钢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华文认为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要把握好“新兴性”和“战略性”两个前置词。前者对应的是一个产业出现的时间,后者则对应的是一个产业在经济发展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刘玉忠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先导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华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如下特点:技术的先导性、效益的倍增性、快速的成长性、产业是辐射性、发展的可持续性。胡昱则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在发展方式上有很大区别,概况起来具有“四化”的新特征:技术创新集成化、生产制造智能化、能源发展绿色化和资源利用循环化。

2 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优选评估

从评价基准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角度,结合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和相关研究人员的成果总结,运用综合效益基准、产业关联基准、技术资源基准、环境友好基准和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对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行优选评估。由于目前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口径和标准尚未统一,各省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制度尚未形成,其统计无法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直接对应。因此,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本文采取模糊对应的方式,有些数据只能采用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类及其相关数据来进行评估和考量。

2.1 以综合效益基准进行评估

从2007年的605亿元到2008年的815.46亿元、2009年的1006亿元,重庆市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每年均增加200亿元左右。2011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共2522.4亿元,同比增长85.5%,利润65.93亿元,同比增长21.32%①。2012年前两个月重庆笔记本产量达到671.27万台,同比增长8.5倍。由此可以看出,重庆信息产业综合效益好,增长迅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提高阶段,网络需求上升迅猛,市场潜力巨大。

2.2 以产业关联基准进行评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联度高,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强,信息化能促进工业化。比如:物联网、三网融合等代表性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对信息的存储、传输等提出新要求,从而带动功能材料产业的发展。软件业的发展会自动化生产产业的发展。3G商用、数字城市建设及交通、电力网络改造升级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信息技术在基础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拓展性。把信息技术尽可能的应用于新的生产工艺和新产品的创造中,使我国的基础产业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2.3 以技术资源基准进行评估

根据2010年重庆科技统计报告,2009年重庆登记成果的技术领域属于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软件产业所占比例为18.16%。霍尼韦尔全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GES)、微软研发中心、重庆爱立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等多家顶尖研发中心或总部,SUN中国工程研究院、中科院、各高校及IBM、微软等著名企业的研究机构正逐步落户重庆北部新区。同时,还有重庆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火炬计划重庆软件园为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4 以环境友好基准进行评估

在电子制造业方面,2010年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气排放总量13.81亿标立方米、固体废物0.05万吨、工业废水400.93万吨,专用设备制造业36.61、2.79、386.3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53、0.67、121.80。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01;专用设备制造业为0.0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0.02②。而在软件服务业、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方面对环境的破坏更少。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在环境友好基准方面具有优势。

2.5 以区域比较优势基准进行评估

重庆信息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目前,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2+6+200”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惠普、宏基两个笔记本品牌,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6家台资企业,以及200多家零部件厂商。2010年1-9月重庆微型计算机产量达到1488.5万台,同比增长16.9倍;由此带动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585.6亿元,同比净增产值383.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同比净增量的20.9%。2011年1-10月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微型计算机产量达到1711.9万台,同比增长14.1倍。另外,重庆的3G产业链已基本成形,从系统到芯片,再到终端都有自己的企业。如世界上第一步TD—SCDMA手机功能样机和手机芯片就是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

2.6 评估结果

采用多指标综合优选评估,即通过采用多个指标同时评估得出产业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几个基准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准、环境友好基准和综合效益基准方面比较突出,应作为重庆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是重点产业进行培养。重庆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举三得:可以抢占国际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布局调整的主动权;可以解决几十万人就业;可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样,对其他省市的其他产业也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优选评估。但是,这个方法还比较粗糙,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如果把这些指标更细化,形成一个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运用统计软件运算得到产业综合得分会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3 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特点和重庆市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认为重庆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结合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道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集团化模式和园区模式为主,走产业集聚之路,以智力和知识密集为依托,以发展新技术及其产业为目标,以促进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以集中财力、物力、人才、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推动高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一,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攻方向。没有重大的技术发明,没有技术重大的突破,就难有新兴产业的诞生。最早的创新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把技术创新概况为发明的首次应用。目前,较为一致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把一种或多种新设想发展到实际和成功的应用阶段的活动。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过程创新(包括市场化过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必须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集约联盟中主体的知识、技术和资源,实现重大技术的突破。

第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是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大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只有把技术创新与整个商业模式相结合,才能市场化、产业化。从目前政府实施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来看,主要是“项目-产业-基地”培育发展,却忽视了完整的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导致某些领域站在技术的领跑线上却输在产业化的起点上的结果。因此,重庆市在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探索出符合新兴技术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营利模式和组织模式,实现重庆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政府要在政策层面上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支持,在管理上放松管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并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与支持。

第三,体制机制创新是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当前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制约,因此,必须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推动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要重构监管制度,事前、事中和事后管制结合运用。要放松经济性管制,把准入的导向从注重经济规模转为激励创新上来,扶持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创新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加强社会性监管。其次是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的改革。比如:三网融合方面,要尽快解决目前多头管理、相互掣肘的问题;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方面,要加快审批制度、定价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的改革等等。

第四,产业集聚是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路径。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产业链环节和上下游企业环节的配套,引导上下游企业向核心企业集中,推动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以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众多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信息产业集群应以大学为原点,以产业为落脚点,以产业链的形成为主线,形成产业群、产业带和地理上的产业园区,为孕育信息产业、形成信息产业网络提供区位优势,并最终辐射较大区域的发展。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②资料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11.

参考文献:

[1]华文.集思广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与领域[J].新湘评论,2010(11):12-15.

[2]郭连强.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新动态及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1(1):152-155.

[3]敖永春,金霞.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理论初探.商业时代,2012(08).

[4]胡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特征[J].传承,2011(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