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篇1

1.1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优势

从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经营管理战略,具有全局性、未来性、竞争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时候,必须保证所制定的经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全局性,以企业全局的发展规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谋划,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对企业经营全局的指导,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未来性,主要体现在立足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竞争性,主要是体现在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作用上。从实质上说,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市场和资源斗争优势。

1.2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

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根据经营管理战略的优势,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确定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企业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保证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制定有效的措施实施。不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宗旨,具有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范围进行确定的。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战略前,需要从根本上确定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的目的,通过企业不同的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出发点。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战略的正确性,一项基础的工作就是实现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中观换将和微观环境3个方面。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文化环境,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观环境,主要包括2个方面,分别是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比较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一项基本环境,主要的因素是企业中与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同盟之间的关系。对企业中的资源进行分析,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企业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生产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全部资源进行充分分析,可以在同一领域的竞争中对自身所处竞争的优劣势进行全面了解,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恰当的定位,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具有优势。对企业中的竞争规则和一些竞争力量进行仔细的评价和分析,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具有最大的竞争优势,并且长期保持,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发挥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作用。

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策略的选择

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选择的经营管理战略,主要包括创新战略、合并战略、集中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不同的经营管理战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需要企业根据不同经营管理战略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1集中战略

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过程中,制定集中战略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进行满足,或者集中对某一有限的区域市场进行服务,以实现对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选择集中战略主要有2个基础方面。一方面是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的消费者要求逐渐呈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越来越具有专业化。因此,消费者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上升,企业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线和专业水准服务。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制定集中战略,具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重要作用。

2.2创新战略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制定创新战略,可以分别从3个方面实现,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全方位创新。企业的产品创新,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措施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并且将新开发的产品进入到别的企业中已经成熟的市场,利用企业产品中的新颖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市场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中投放已经成熟的产品,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具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全方位创新主要是指企业有效的结合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市场上推广。创新战略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执行的一项策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有利于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合并战略

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实力较高可选择合并战略。合并战略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国情,结合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处的环境,有效的降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的一项稳步发展战略。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制定的合并战略,主要是指不同行业领域中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3总结

篇2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大计,也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水力发电企业的产品单一性强,且受国家政策调控。因此,水力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依托于经营战略管理的实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本文立足于对水力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认识,就如何构建经营战略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新时期水力发电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1.科学的经营战略是水力发电企业快速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管理理念及方式的制约下,水力发电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之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精益战略,实事求是地分析政策因素、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的未来走向等内容。通过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内外环境条件和经营现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为企业发展确定发展方向,夯实发展的基础,进而逐步形成完备的发展目标。

2.科学的经营战略是水力发电企业做大做强的保证

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强调水力发电企业强化经营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践证明,经营战略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水力发电企业亦如此。因此,水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依托于科学的经营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明确的战略目标。在“做强做大”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水力发电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定位

1.准确的战略方针

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是水力发电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企业战略方针明确的重要基础。首先,始终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战略方针的有效性;其次,始终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大力推进创新发展,为企业夯实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再次,着力产品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良好的行业环境之下,充分依托技术、管理、资源等优势,优化企业经济发展效益,调整企业战略发展方针。

2.明确的战略目标

水力发电企业的特殊性、战略性,都强调企业明确战略目标的必要性。经营战略目标的明确,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安排生产计划、资金筹措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水力发电企业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考虑集团整体目标的要求;考虑企业对投入资源的转换能力等,从而从实际出发,明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水力发电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立完善经营战略控制体系

经营战略控制体系是实现有效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战略控制系统;二是业务控制系统;三是作业控制系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1)战略控制系统。战略控制体系的主体是企业高层,主要负责整体经营管理。战略导向性的正确把握,是战略经营管理落到实处的前提。因此,企业高层要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以战略发展贯彻于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

(2)业务控制系统。业务控制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主体是企业的中层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业务控制系统的构建,旨在确保企业有序的经营生产,并在企业战略控制的前提之下,设立分目标。

(3)作业控制系统。作业控制系统的主体是基层领导,主要讲中层及各部门设立的目标分解,并有效落实到作业层之中。因此,作业控制系统是贯彻落实企业战略经营的最前线,是在具体的目标、明确的计划之下实现最有效的作业控制。

2.市场营销战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电力企业厂网分开、国家管控电价和电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新形势下,市场营销战略成为水力发电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谋划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创造企业最大效益。

(1)研究政策,合理提出提高电价需求。电价是国家统筹和管控。目前,水力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普遍偏低,更要充分研究国家相关政策,结合企业实际,合理提出提高电价需求,争取企业效益最大化。

(2)确保发电质量,满足用电需求。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保证设备健康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电网高峰负荷时能提供优质、稳定电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效益,并树立企业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信誉。

(3)积极协调,抢发电量。加强营销公关,积极与电网调度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电力市场供需情况,优化调度,尽可能地争取多发电量。

3.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凝聚,是企业“谋发展”的灵魂所在。一流企业的打造是一个过程,需要充满内涵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龙滩水力发电厂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的三级企业。但大唐集团公司“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文化精神,在龙滩水力发电厂得到充分体现。

(1)务实是集团公司的精神基石,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务实的企业文化内涵,让龙滩水力发电厂的经营战略始终精益求精,不浮夸冒进,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奉献是集团公司的精神品格,强调经营发展以国为重,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3)创新是精神的动力,也是新时期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着力点。集团公司打破传统、标新立异,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夯实企业战略性发展基础。

(4)奋进是集团公司的精神追求,也是可持续战略发展的力量支撑。大唐人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常怀忧患意识,与时俱进“谋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文化战略的熏陶之下,龙滩水力发电厂经营战略更加笃定、更加丰满,更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4.人才战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力发电企业要狠抓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选拔渠道,为企业选拔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职工的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再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改革企业决策与监督体系,实现各方关系的正确处理。

5.财务管理战略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战略的实现,强调管理战略各要素的有效落实。首先,规范资金使用,合理使用存款,始终以服务企业战略性发展为导向;其次,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整合与调整企业战略与其他战略;再次,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与预警系统,强化财务战略实时的有效监督。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战略管理奖励机制,夯实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践行,推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 作用

一、前言

财务战略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企业运营出现危机时首先是从财务危机开始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并使财务战略管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1、财务战略的本质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企业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一直是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在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作为职能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又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

2、财务战略的特征

(1)从属性。财务战略应体现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为其筹集到适度的资金,并有效投放,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而服务。

(2)系统性。财务战略应当始终保持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的动态联系,并对其他子战略尽可能起到支持作用。

(3)指导性。财务战略一旦被制订下来,就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以此作为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包括对企业资金运筹进行总体谋划,规定企业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

(4)复杂性。相对于企业整体战略下其他子战略而言,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复杂程度更高。

(二)财务战略目标

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通过资本的配置与使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

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计量可通过资本增值来体现。由于价值计量标准不同,产生的价值计量也不同,资本增值可表现为经济增加值和市场增加值。

作为财务战略目标的两个方面,价值创造过程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价值实现过程则是通过对外沟通来完成的。当企业内在的真实经济价值与外在的市场价值有所落差时,在市价被高估时,对内要进行价值重建,以确保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市值被低估时,对外要与股东和投资者做有效的沟通,以避免由于欠缺资讯的透明度及资讯的不对称造成预期落差,导致投资价值减损,阻碍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

(三)财务战略分类

根据财务活动内容的不同,财务战略可分为融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构成了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作为财务人员,我们都清楚财务战略应该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战略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特征,并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从资本筹措与使用特征的角度,企业的财务战略可划分为扩张型、稳健型和防御型三种类型。

(四)财务战略选择

1、基于经济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经济周期通常要经历经济复苏期、经济繁荣期和经济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应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

基于财务的视角,企业应该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降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发展以及财务活动的影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

在经济复苏阶段,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具体的经济活动包括:采用融资租赁,添置厂房设备,建立存货,开发新产品等。

在经济繁荣阶段,企业应采取扩张型和稳健型两种财务战略相结合的方式。在繁荣初期继续采用融资租赁,添置、改良厂房设备,增加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劳动力等。在繁荣后期则应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

在经济衰退阶段,企业应采取防御型与扩张型相承接的财务战略。在初期,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继续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降低管理费用,减少存货和人员储备。后期为转向扩张型财务战略做准备,迎接下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明大势,识大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要紧密关注并深刻领会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尤其要对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2、基于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一般情况下,企业要经过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与之相应的财务战略。

在初创期,企业需要大量现金,往往要通过大规模举债经营,从而会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这个时期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

在扩张期,虽然企业的现金需求量仍很大,但增长幅度较低,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时期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

在稳定期,企业对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会出现现金结余,财务风险降低,此时一般会采用现金股利政策。在稳定器,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

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企业会面临亏损,风险降低,此时一般会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水平不同,同时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和价值驱动因素,因此需要有所侧重,采取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与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特征相适应,以便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尽可能合适的支持。

三、财务战略的地位与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地位与作用

投资战略的地位与作用体现在导向性、保证性、超前性和风险性。

1、导向性

企业战略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业务,其次是决定企业如何发展业务。而后者则涉及一个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这正是需要通过投资战略的实施来有效拉动的,因此投资战略具有导向性。

2、保证性

企业投资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其他职能战略的基础。它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将企业资源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促使企业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3、超前性

企业战略一经确定,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投资战略将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所以,相对于其他职能战略而言,企业投资战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风险性

由于企业实施投资战略是在不确定的内部环境下进行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为了使投资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通过各种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二)融资战略的作用

融资战略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融资战略可有效地支持企业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要实现投资战略目标,首先离不开资本的投入。而需要取得投资战略所需要的资本就需要融资。融资规模、融资时机、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投资战略的实施及效果。因此,正确选择融资战略对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至关重要的。

2、融资战略选择可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融资战略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战略通过融资成本的降低可直接减少资本支出增加企业价值,也可间接通过投资决策时折现率等的改变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第二,融资战略可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降低成本、应对风险、完善管理,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第三,融资战略还可通过融资方式、分配方式等的变化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提升企业的价值。

3、融资战略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融资战略通过对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融资战略选择可反映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对风险的偏好和态度。如何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与资本经营,与融资战略选择密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权衡收益与风险,充分利用融资战略实现风险应对,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三)分配战略的作用

1、股利分配战略的目标

股利分配战略的目标包括: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企业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企业应根据这一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来确定股利发放与否、发放多少以及发放时间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2、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

股利分配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为依据,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股利分配战略应优先满足企业战略实施所需的资金,并与企业战略预期的现金流量状况保持协调一致。

(2)股利分配战略应能传达管理部门想要传达的信息,尽力创造并维持一个企业战略所需的良好环境。

(3)股利分配战略必须把股东们的短期利益――支付股利与长期利益――增加内部积累很好地结合起来。

篇4

关键词:企业战略;法人治理;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

战略问题涉及外部和内部环境,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在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企业战略,才能使企业不断保持优势。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创造、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因此,具有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管理战略调整

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与提高,与企业治理的良好程度直接相关。而企业治理就是要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有效制衡的结构与机制。从实践看,企业董事会建设往往成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与核心。要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加强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发挥企业高管的指挥协调作用。逐步完善适应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矩阵式总部管理架构。逐步实现生产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通过组织变革打造新竞争力的企业战略转型

战略定位与价值链和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但也只能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后,才能产生竞争优势。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包含了资源和活动。这些事物把资产和员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运作的整体,影响着机构内的一切运作、信息传递、员工激励和归属感等。而组织机构变革会为企业的价值链带来积极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形势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如新设机构、撤销或合并机构。这些组织机构的变化,对企业运作、管理等会带来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组织架构方面,重点是要以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为主,以中介机构的智力支持为辅,组建任务明确、进度清晰、功能齐全的工作团队,提高组织和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团队建设,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使组织更好的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企业运行效率更高,更加有效。

三、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战略,培育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原动力的作用。为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能够统一员工的理念,凝聚员工的意志,统一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员工的协同性,增强竞争优势的不可模仿性。同时,在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员工的心智,促使员工自觉地、协同一致地为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不断强化而努力。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使企业能排他地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

四、不断创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代社会,科技在生产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企业应根据公司产品需要和顾客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科研开发放在第一位,必须保证科研开发的投入比例和有效性。要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连续引进、垂直开发”的技术创新模式,应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创新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成绩。并且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和工程化。同时注意引进吸收和转化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解决企业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五、坚持总成本领先战略,完善规模经济效益

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叫低成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并不是单纯地依赖生产的规模经济,还要依赖营销的规模经济,并且要整合企业管理上的高效率。在获得规模经济的过程中,除了降低产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开发新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战略目标是获取比竞争对手相对低的成本,而不是获取绝对的可能低成本。获取低成本优势有两个途径:一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开展内部价值链活动。更好的管理推动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各个因素。二是改造公司价值链,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价值链活动。采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分销或销售产品。

六、在实施企业战略时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1.经济环境。当前资源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基础原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都是国家调控产品,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企业手中,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煤价,电价的提高,国内经济已经进入高油价时期,煤电油运等生产基础材料成本随之提高,生活指数(CPI)上升,通货膨胀加剧,我们将会长期处在一个高油价、高电价、高运费等的制约之中,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修订必须考虑这个宏观的运行环境。

(1)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展,还仍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各种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较为复杂。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在通涨和刺激中面临着两难选择。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通涨经济,这些都是企业发展战略必须面对的因素。(2)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随着世界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定,对企业的运行环境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3)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和风险,妥善解决国际化进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因地域、文化差异包括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战乱和恐怖袭击、不利外国企业的政策(例如保护本土企业的政策)以及汇率波动、工资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波动,包括在顾客口味、商业操作、规范环境、文化习俗、竞争战略、竞争风格上的差异等,都对企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涉及汇率风险和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问题,需要我们在考虑企业发展战略时予以重视。

2.战略实施要不断进行战略评价,与时俱进。尽管战略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一成不变,战略还要能够反映时代和环境的特点,否则企业只能抱住昨天的成功不放而失去前进的动力。目前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快,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之加入WTO使我国对于竞争越来越开放,包括来自国内的竞争和国际上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战略也要进行改变;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我国日趋繁荣,这就要求有更为先进的战略,并且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实施战略。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方式,都要使企业的战略变得更为有效。如果企业的战略很清晰的话,就会确定出优先顺序,确定出哪些是重要的,那么企业就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然,还要注意战略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稳定性主要包括两个特点,一是企业持续以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供给相同的市场;二是企业的决策着重渐进式改善企业营运因素,而不是大刀阔斧的重大改革。另外,在战略实施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改变竞争策略,实现从竞争到竞合、从竞争到双赢的目标。

篇5

忽略这些细节的结果是导致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长期不能实现收支平衡,也导致二号线的安全、舒适和经久耐用远远不能与一号线相提并论。《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球把个中原因归咎于中国人不重视细节。 不重视细节,当然是我们的工程(产品)质量赶不上德国的原因之一。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德国人一样重视细节呢?一种解释是现代科学精神、工程意识在中国发展时日尚短,国人在思维和行为上还存在农业社会那种“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枝大叶的习惯。但是有一个新闻又让这种解释变得有些可疑了:当南昌、武汉、广州这些现代大都市因为下水道老化而频遭水涝的时候,江西小城赣州的旧城区却因为有一套独特的城市排水系统而在累日暴雨中安然无恙。

这套排水系统已经运转了一千多年,修建者叫刘彝,宋朝人,曾是赣州的知州。看来中国人并不是从来都不重视细节,更不是工程意识一直低人一等。 所以,要真正弄清我们的工程(产品)不如德国人的原因,恐怕还不能仅仅在技术层面上找,可能需要超越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层面上去找一找。企业的工程做得好不好,产品质量好不好,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到底为什么做工程? 为什么造产品?是仅仅为了赚钱(利润),还是在赚钱(利润)的同时,还想到为社会(他人)造福。 这里引入两个概念:企业伦理经营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层面的探讨。企业伦理经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企业伦理经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合乎道德地开展经营活动,合乎道德自然也意味着合乎法律,合乎众所周知的游戏规则。

这样的经营理念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如那句众所周知的格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规则、规矩,是必须尊崇的道德、法律。所以我们有做买卖要童雯无欺、货真价实的古训,有海尔的张瑞敏怒砸劣质电冰箱,一下砸出个世界级大企业这样的传奇佳话。但作为一种系统的现论提出来,却是近几十年的事。上世纪70年代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企业伦理学(Business Ethics or Management Ethics)在美国出现,并快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它认为企业经营中伦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能仅仅是一个只为自己赢得利润的经济组织,它只有同时处理好与股东、顾客、社会、自然的道德(利益)关系才能确立自己合理存在的基础。任何一家现代企业都客观地存在着与其他利益枚关者以及社会、自然的道德伦理关系。

人丧失伦理就无法立足,企业也一样。企业伦理要求企业不能只为了自己赚钱而经营,要像道德行为模式所要求的那样,主要以自律的形式,协调、处理好与利益牧关者的关系。如要切实维护股东利益,人性化地对待雇员,真诚地服务于顾客,以诚信精神对待经营伙伴,以平等竞争意识对待竞争对手等。同时还要处理好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如要自觉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法律尊严和公序良俗、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这里所说的以自律的形式,是指企业不是被动地服从来自外界的约束或者出于内在利益的驱动,而是出于自觉行为,就像道德修养中的“慎独”;所要求的那样,在没有外在压力和利益考虑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这里一个新问题马上就会产生:合乎道德、合乎法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对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等利益彼关者的责任,无疑就要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必然或者以高价转嫁给消费者,或者通过较低的边际利润由股东承担。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使企业因价格增高而失去消费群体、失去股东的支持。正是这样的思维逻辑,使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欺诈交易、违法排放等反伦理经营行为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个新概念。从字面上看,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降低成本就是尽可能降低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所需的各种费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基本就是停留在强调通过节约和节省以降低成本的水平上。正是对成本的这种狭隘的理解,使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大门一直向各种反企业伦理行为敞开着,因为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欺诈交易、违法排放这样的行为,的确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CM)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成本管理如果不能为企业战略即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那么这样的成本管理就是失败的。要从企业如何获得战略优势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要关注企业所处环境及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依据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

篇6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一对一营销网络客户关系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络营销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条件下有关营销管理的两大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是把客户作为一种企业资源,侧重于客户与企业联系、接触及其关系的管理。网络营销作为企业整体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络营销虽然存在着共同的功能性模块,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对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络营销的整合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网络信息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络营销的整合及其客户关系管理下的网络营销模式。

一、CRM——企业新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战略

当前社会,对客户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不仅仅是服务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其他行业在激烈市场上竞技的法宝,客户关系管理即CRM的作用日益凸显。CRM是正在兴起的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管理机制和企业经营战略。客户被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之中,正在促成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形成。它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从而确保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

积极主动地寻求、加强和管理客户关系被认为是可以形成或能够带来更大利润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机制。开发、获得和保留客户关系必须成为全球化企业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很多情形下,高质量的客户关系是企业唯一重要的竞争优势。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考察,CRM源于市场营销理论;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考察,CRM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系统上。客户关系管理涉及到三个基本的商业流程,即营销自动化、销售过程自动化和客户服务,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相关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达到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提高客户利润贡献度的目的。CRM的本质和核心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通过与客户互动沟通及定制化与客户逐一建立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为客户创造价值。

正在流行的很多新的营销概念,如一对一营销、数据库营销等,实际上都可以纳入CRM营销的范畴。营销的一对一和个性化的特性是CRM的重要要素,CRM始终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发展特色,为企业量身定做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一个出众的CRM源于其很好地整合了同客户相关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组织定位客户,保留给员工很大的空间来满足客户的要求;二是关于客户关系的信息,包括同客户相关数据的质量和为了在整个公司共享数据的系统的质量;三是朝着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目标,通过动机、规则、组织结构来构造企业联盟。

CRM意味着将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与客户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集成在同一个系统里,让所有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人员或渠道(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以及网站)都能够得到必要的授权,可以实时地输入、共享、查询、处理和更新这些资料。对过去十分随意的前台工作(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导入流程管理的概念,让每一类客户的需求都触发一连串规范的内部流程,使其得到快速而妥善的处理,并且通过规范的流程,让服务同一个客户的营销、销售、服务与管理人员能够紧密协作,从而大幅度增加销售业绩、提高客户满意度。

实施CRM,如何对待企业的客户将成为一切的根本。实施CRM,必须与企业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使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保证从上到下的主管、员工都能将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实施CRM,公司的上层不但要明白、清楚地认识CRM,还要将它系统化、制度化、具体化,必须说服营销人员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也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调整或优化。

二、客户关系管理与网络营销的交集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传统营销理论基础之上、贯穿于企业开展网上经营的整个过程。包括信息、信息收集到开展以网上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阶段,其实质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功能,通过信息的交互式流动,在虚拟市场中实现交易。

网络营销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种迄今最为先进、直接的传输通路,用户与商家之间可藉以建立一种最直接的关系。一是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营销,它必须适应该空间的开放、自由、交互等特征,并解决怎样在这个空前广阔的世界中找到并满足有需求的“网络新人类”。认识到网络营销的这两层意思,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这也是商家在网络时代确保不败的前提。

狭义地讲,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借助营销、销售、服务即客户与企业主要的接触点所产生的活动及其关系的管理。随着全球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社会变革,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服务工具。在这个基础上网络营销便逐渐发挥着其强大的作用,成为现代企业走入新世纪的营销策略。网络营销以其特有的便捷、经济、高速与交互等优势而迅猛发展,越来越成为企业与客户接触的主要通道。

客户关系管理与网络营销都集合了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因特网、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等。CRM下的企业营销涉及多种渠道,如电话销售、电视营销、直接邮寄、E-mail和Web等方式,而E-mail和Web正好也是网络营销的重要工具。客户关系管理与网络营销都强调互动、定制化、一对一和个性化营销,更重要的是两者都强调建立和维持与客户的长期关系,这实际上是在全球信息化和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下营销理念的发展。

当人们进入网络经济时代,所谓大众营销的战略已经没落,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直接营销、数据库营销、关系营销等营销概念都在这个“互动年代”重新改写规则。为客户提供个性定制化的“一对一营销”成为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络营销掌握客户信息、积累企业智慧、建立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以“一对一营销”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络营销也正成为领导全球经济潮流的力量。无论是新经济的代表,如戴尔电脑、Amazon,还是传统企业UPS、宝洁、雅芳,都以巨资引入客户关系管理,重新设计产品、重建组织流程,使之成为创新企业价值的核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一对一营销策略,锁定客户忠诚度并提高利润,从而为整个经济环境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三、客户关系管理下的网络营销模式

由于客户信息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其认识不足,目前许多企业对客户信息尤其是网络客户信息的使用较为混乱,没有统一的方法和高效的管理策略。CRM建立在多个营销战役交叉的基础上,在客户与企业联系的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的主要领域,能够对客户的活动及其信息做出及时、统一的反应,并能通过这些接触加深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市场营销迅速从传统的营销方式转向Web和E-mail等,这些基于Web的营销活动给潜在客户更好的客户体验。网络营销的繁荣使网络逐渐成为客户与企业联系的主渠道,为更好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网络营销与CRM的有机整合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只有网络营销策略与CRM的业务模型同步,才能确保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否则相互独立的两种系统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并产生互不协调的结果,从而使客户感到失望。

在全面竞争的时代,客户可以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加,产品在进入同质化竞争以后,迫使网络营销也开始朝着以客户为核心的客户关系营销的方向发展,要求企业维护与上游、下游的“交流”及其关系,实施“客户关系营销”。

电话、传真、E-mail、Web这些相互独立的客户交互接触点常常给客户一个关于企业的不完整的印象。这种脱节的运作不仅使客户不满意,也会影响到企业对现有客户资料的把握。由于不完整的客户背景资料,互不相关的客户接触点妨碍了企业获得客户带来的最大利益。“客户关系营销”解决方案能否在提供标准报告的同时又提供既定量又定性的即时分析,对及时、准确的商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网络营销中,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将客户资源、销售、市场、客服、决策集成为一体,将原本疏于管理、各自为战的销售、市场、售前和售后服务与业务统筹起来,既能规范营销行为,了解新、老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资源的整体价值,也可以跟踪订单,帮助企业有序地监控订单的执行过程,同时也有助于避免销售隔阂,帮助企业调整营销策略。一个精彩的“客户关系营销”系统应该是客户和企业双赢的情形,最终用户可以获得增值服务,企业也因为准确、全面、及时、统一的客户信息和决策而全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英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志刚: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闫鸿雁: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如果企业要定战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有了战略规划,企业未来有了其战略发展的方向,那么目标则是指导企业各部门及个体活动的最终目的。目标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企业没有目标的话,那战略就没有依托点,所以战略也是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的一个过程。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中间需要战略。在整个过程里面,企业要解决很多课题,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六个方面:1、做什么,企业必须明白要做什么才能够顺利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2、为什么做,企业家每天琢磨的就是两件事,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企业的老总就没法当了;3、到哪里去做,在亚洲金融风暴没有发生之前,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要到东南亚投资,选中了印尼的话,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地方选错了;4、何时做,这个很重要,某些东西做得太早,可能达不到目的,但如果做得太慢,又会被别人抢得先机;5、谁去做,就是到底该由谁去执行任务;6、怎么做,这是完成目标的最后一步。所以说,企业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然后建立科学而又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要想办好一个企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企业应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而确定一个远大的发展战略,其战略应制定得科学而又高明些,这样以来企业经营者们才会有动力和压力,其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那么,企业究竟如何发掘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构建自身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呢?这就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执行系统的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等问题。进一步讲,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与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的分析、计划性,制定出企业明确可行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运营目标与事业发展方向,而这种分析、评估、预测与计划的过程就是所谓发展战略规划。而只有拥有系统的战略规划,才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与决策的连续性及目标一致性。

可见,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逻辑关系:企业要想达到持续的增长盈余,必须在产业领域里具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自身独特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未来战略竞争能力。否则企业今天干这项机会业务,明天又干那种赚钱的业务,似乎靠这种利润机会就可以获得眼前满意的利润。但关键的是,明天是否还具备这些机会?明天其他人是否没有发现这些机会(行业新进入者)?明天的机会您能否抓住(自身的资源能力是否匹配)?

要知道,缺少时间与行业经验的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培育?没有核心能力,何谈战略竞争力?因此,做企业还得做长远打算,这种长远“打算”就是发展战略规划!只有基于明确的事业方向指引下,实实在在地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行业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基业常青!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运营与管理决策”这个环节比较重视,毕竟,这个环节直接可以给企业带来“眼见为实”的“真金白银”,与企业的收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为此,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说“我们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还跟我谈什么战略?”,显然是一种“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究其然,难道还会认为战略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吗?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说明企业在这个行业没有战略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而企业一旦不清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哪里的时候,也就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战略规划了。要知道,所谓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围绕企业的自身独一无二的资源与能力这个灵魂来进行规划。否则,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只是一些图有其表的分析文字或者是一些强词夺理的数据的文本而已。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长期经营计划,应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经营观念,设定公司目标。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把经营观念或信条确定下来,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将总体目标分解细化,使其成为指导各部分业务工作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2、进行预测。不管经营者的主观意向如何,公司实际上是为客观环境所包围。公司如果忽略了对客观环境的分析预测,长期发展计划则成为空中造楼。3、构想经营计划概要。经营计划是根据公司的“主观意向”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而加以确定的。为了实现公司的目标,必须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为此,必须决定用何种手段和如何实现公司目标的计划体系。这一决定是建立在个别计划与阶段计划基础上的。4、设立个别计划。也就是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计划。如技术部门的产品研制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生产部门的盈利计划等。5、设立阶段计划。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计划的本质在于选择”。6、编制预算。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的经营计划即可交付具体实施。

三、建立战略管理部门是企业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战略执行是提升企业的发展态势、提升企业生命力,以适应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环境变化,所以战略管理体系并不如经营管理体系那样清晰和庞细,而是座落在最高层次上,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决策层的职责及牵引执行层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的战略发展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战略发展部作为董事会的参谋机构,承担着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能。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能,包括战略研究、战略情报、战略组织、战略控制等。

1、战略研究职能包括战略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两个方面。战略研究是针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研究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战略和战略规划。目前企业战略研究的这部分较多与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措施混同了。

战略性研究是在战略研究的指导下,针对变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某个局部,研究指导应对的政策和策略。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即是讲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党的纲领和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它们具有战略性。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机构,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现失误或不适应变化了,在总经理工作会上提出某项政策。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缺少内在的主动权,常常会制约外在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间易产生抵触。企业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必须纳入战略发展部组织,各经营部门参与。

2、战略情报职能不同于企业经营信息管理。战略情报的范围不限于市场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其他环境。针对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针对竞争搏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战略情报不仅是调查正在发生的变化,还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因此战略情报的职能不仅是收集信息、调查情况,还包括更多的研究方面。市场信息常常只是战略情报的一个参考。战略情报中包括了预见调查和预测调查,也包括了不同调查方法的设计研究。

3、战略组织是通过组织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资源,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企业内外的各种力量和要素,协同进行战略项目,以创造或取得新的机会。

目前中国企业战略组织功能较弱,除了在一些大的公关宣传活动或者近年来的反倾销活动中有一些,大多带经营性的,由于缺少条件,较少开展战略组织活动。但从国际上的大的并购活动或抢占大的商机时,都可以看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战略组织活动非常多,甚至持续数年,按照庞大的细致计划实施。中国若出现真正的大集团参与大的国际角逐时,这种战略组织协同会出现。

4、战略控制包括规划控制、组织控制和战略成本控制、宣传控制等。

规划控制是由战略部署和战略规划制约的。

组织控制即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讨论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脱离实际,对于不同的公司,或者对一个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战略是不同的,若出现战略同质化,则企业在竞争中(非竞争除外)必死无疑。企业的未来十年或十年以上发展战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依据不同,治理结构也应不同,从而才能起到组织控制的作用。脱离发展战略,只从经营规模的量的增加出发讨论公司治理结构,就不可能适应变化,永远也治理不完。

战略成本控制不是直接针对经营的,而是针对企业发展态势、发展主动权的,比如发展中度的关系。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于企业发展的态势和主动权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尤其是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速度和规模的发展不一定起正作用,还可能起负作用,可能使优势变劣势,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已出现了许多实例,新疆德隆也是如此。尤其在企业实行多元化时,战略成本更为重要,否则常常以失败告终。

战略管理体系的四个主要功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机械性分开的。

四、建立战略管理执行系统,有利于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大部分公司的执行经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与预算,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靠业绩用人;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经营而不是靠科学的管理经营;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依靠老板的权威与亲情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要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使企业的运营高效快捷,对市场的反应灵敏,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独立执行系统—4R管理模式。4R系统的具体构成是:R1(Ready-all)—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R2(Responsibility)—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R3—(Review)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和R4—(Result)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这是保障战略执行力有利的制度系统。只有这种制度建立好了,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

计划与预算系统的目的是落实战略规划,它在执行系统中起到一个驱动的作用。具体的步骤如下:公司层制定年度规划目标,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及业绩的期望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层面;业务层根据公司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制定年度预算规划;在年度计划下做详细的季度业务规划和月度业务规划;以公司层和业务层为单位进行,业务规划中最主要是生产、销售计划与关键成功措施两个部分;根据经营预算计划与关键措施,各业务层、销售点制定关键行动措施表、进度时间表及资源需求计划,将计划具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根据经营预算目标编制财务预算,如经营管理财务费用、利润、资金需求预算、经营额收入预算等。

2、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

岗位职责系统的目的是“靠业绩用人而不是靠领导的感觉用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强调岗位与业绩的关系,具体的步骤是:根据预算计划明确公司所需的关键岗位;设定关键岗位工作职务权限;明确部门岗位设置;各个部门设多少职位,什么职位,这些职位到底是干什么的;根据岗位评估进行岗位职责说明;明确业务层面的考核指标;明确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责任书签订:通过制度化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

业绩跟踪系统的目的是要做到以科学方法管理企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事前管理,即建立周期性的总经理监督和指导体系。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行动、优化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是:业绩跟踪由总经理主持的月度质询、季度质询、半年、全年度质询四部分组成;质询业绩跟踪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类的目录,同时也包括重要措施的完成情况,通过流程管理的办法事前了解和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将部门和员工的关键行动措施纳入公司目标管理系统;“质询会”使业绩跟踪不只局限于“汇报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并提出提高业绩的方案。

4、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

通过业绩考核方案,将业绩与薪酬挂钩,保证多劳多得,并提拔明星员工,淘汰不及格员工。考核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和员工都满意的“双赢”基础上。具体的步骤是:在年初层层签订责任制合同;在年末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决定每个员工的工资增与减幅以及奖金;按业绩与企业归属感两大因素,将所有员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实行10%优者重奖,5~10%劣者尾数淘汰(辞退)。

4R系统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功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过渡,整个4R业务管理系统贯穿流程管理的思想,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旋转,一年运行一圈,保证战略转变成行动并推动业绩的增长。发挥战略竞争力的执行系统功能。 五、战略落地与企业运作有效结合

1、聚焦战略的思维点

企业除了要掌握构建战略的总体框架,还应当有聚焦战略思维的思维点:一是基于行业规则把行业看透,研究行业的容量和集中度,研究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二是基于企业的历史以及路径依赖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依赖就是过去做过什么、有什么优势,企业一方面要借助路径依赖,借助已有优势,另一方面要超越成功陷阱,不能把成功原因必然化,要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之上做选择,改变行业习性,建立学习型组织。三是在战略抉择时要基于资源与能力,一方面要基于组织内生能力,如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企业家、资源等;另一方面要基于企业家的认知,战略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和抱负。战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是企业家主观判断,现在走入另一极端,请国外咨询公司,搞得非常复杂,没有了行业敏感性。

2、战略落地

所有的战略最终要回归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所谓战略落地,就是企业要在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

战略落地,第一,有制度安排。战略走向会影响权力的再分配,虽然对整个企业有利,但对某些人不利。当初实达战略转型失败,是因为其整个决策机制缺乏权威,叶龙不能撑控局势,资源是倾向于非战略方向的,因此其战略不可能实现。中国的战略具有更广泛的范围,特别要考虑制度因素,一定要有好的制度配合。

第二,有组织支撑,组织支撑不是简单地画个组织结构图,而是基于战略研究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结构、组织内部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的业务流程等问题。

第三,战略落地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企业要明白自己的产品战略是什么,产品组合、客户战略是什么,要在研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统一于客户,在内部价值链上寻求竞争优势,形成战略竞争力,提升一体化运作的能力,发挥战略竞争力的优势。

第四,企业学会运用资本杠杆,要研究什么样的资本投资战略、什么样的并购模式能支撑战略的实施。

第五,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人与文化的转型,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基于战略的核心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系统。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文化上要落地,最重要的在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性的系统思维,而且在战略上要身体力行。

六、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情报系统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而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有: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关键信息要素有哪些?

上述这些问题是竞争策略情报研究的出发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的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和研究就是企业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活动和内容。

参考文献

[1]牛晓玲:《成长的关键》[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2]陈春花等:《领先之道》[M],中信出版社,2004版。

[3]毕胜然:《赢得优势》[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4]汤明哲:《战略精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5]刘刚:《危机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版。

[6]余世维:《赢在执行》[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版。

[7]万明坚:《系统战必胜》[M],中信出版社,2004版。

[8]曾鸣:《略胜一筹》[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版。

[9]郎咸平:《运作》[M],东方出版社,2004版。

篇8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如果企业要定战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有了战略规划,企业未来有了其战略发展的方向,那么目标则是指导企业各部门及个体活动的最终目的。目标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企业没有目标的话,那战略就没有依托点,所以战略也是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的一个过程。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中间需要战略。在整个过程里面,企业要解决很多课题,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六个方面:1、做什么,企业必须明白要做什么才能够顺利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2、为什么做,企业家每天琢磨的就是两件事,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企业的老总就没法当了;3、到哪里去做,在亚洲 金融 风暴没有发生之前,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要到东南亚投资,选中了印尼的话,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地方选错了;4、何时做,这个很重要,某些东西做得太早,可能达不到目的,但如果做得太慢,又会被别人抢得先机;5、谁去做,就是到底该由谁去执行任务;6、怎么做,这是完成目标的最后一步。所以说,企业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然后建立 科学 而又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要想办好一个企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企业应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而确定一个远大的发展战略,其战略应制定得科学而又高明些,这样以来企业经营者们才会有动力和压力,其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那么,企业究竟如何发掘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构建自身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呢?这就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执行系统的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等问题。进一步讲,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与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的 分析 、计划性,制定出企业明确可行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运营目标与事业发展方向,而这种分析、评估、预测与计划的过程就是所谓发展战略规划。而只有拥有系统的战略规划,才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与决策的连续性及目标一致性。

可见,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逻辑关系:企业要想达到持续的增长盈余,必须在产业领域里具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自身独特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未来战略竞争能力。否则企业今天干这项机会业务,明天又干那种赚钱的业务,似乎靠这种利润机会就可以获得眼前满意的利润。但关键的是,明天是否还具备这些机会?明天其他人是否没有发现这些机会(行业新进入者)?明天的机会您能否抓住(自身的资源能力是否匹配)?

要知道,缺少时间与行业经验的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培育?没有核心能力,何谈战略竞争力?因此,做企业还得做长远打算,这种长远“打算”就是发展战略规划!只有基于明确的事业方向指引下,实实在在地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行业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基业常青!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运营与管理决策”这个环节比较重视,毕竟,这个环节直接可以给企业带来“眼见为实”的“真金白银”,与企业的收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为此,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说“我们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还跟我谈什么战略?”,显然是一种“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究其然,难道还会认为战略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吗?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说明企业在这个行业没有战略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而企业一旦不清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哪里的时候,也就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战略规划了。要知道,所谓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围绕企业的自身独一无二的资源与能力这个灵魂来进行规划。否则,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只是一些图有其表的分析文字或者是一些强词夺理的数据的文本而已。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长期经营计划,应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经营观念,设定公司目标。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把经营观念或信条确定下来,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将总体目标分解细化,使其成为指导各部分业务工作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2、进行预测。不管经营者的主观意向如何,公司实际上是为客观环境所包围。公司如果忽略了对客观环境的分析预测,长期发展计划则成为空中造楼。3、构想经营计划概要。经营计划是根据公司的“主观意向”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而加以确定的。为了实现公司的目标,必须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为此,必须决定用何种手段和如何实现公司目标的计划体系。这一决定是建立在个别计划与阶段计划基础上的。4、设立个别计划。也就是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计划。如技术部门的产品研制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生产部门的盈利计划等。5、设立阶段计划。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计划的本质在于选择”。6、编制预算。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的经营计划即可交付具体实施。

三、建立战略管理部门是 企业 发展 战略与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战略执行是提升企业的发展态势、提升企业生命力,以适应 社会 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环境变化,所以战略管理体系并不如经营管理体系那样清晰和庞细,而是座落在最高层次上,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决策层的职责及牵引执行层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的战略发展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战略发展部作为董事会的参谋机构,承担着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能。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能,包括战略 研究 、战略情报、战略组织、战略控制等。

1、战略研究职能包括战略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两个方面。战略研究是针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研究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战略和战略规划。 目前 企业战略研究的这部分较多与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措施混同了。

战略性研究是在战略研究的指导下,针对变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某个局部,研究指导应对的政策和策略。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即是讲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党的纲领和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它们具有战略性。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机构,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现失误或不适应变化了,在总经理工作会上提出某项政策。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缺少内在的主动权,常常会制约外在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间易产生抵触。企业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必须纳入战略发展部组织,各经营部门参与。

2、战略情报职能不同于企业经营信息管理。战略情报的范围不限于市场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其他环境。针对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针对竞争搏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战略情报不仅是调查正在发生的变化,还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因此战略情报的职能不仅是收集信息、调查情况,还包括更多的研究方面。市场信息常常只是战略情报的一个 参考 。战略情报中包括了预见调查和预测调查,也包括了不同调查 方法 的设计研究。

3、战略组织是通过组织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资源,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企业内外的各种力量和要素,协同进行战略项目,以创造或取得新的机会。

目前 中国 企业战略组织功能较弱,除了在一些大的公关宣传活动或者近年来的反倾销活动中有一些,大多带经营性的,由于缺少条件,较少开展战略组织活动。但从国际上的大的并购活动或抢占大的商机时,都可以看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战略组织活动非常多,甚至持续数年,按照庞大的细致计划实施。中国若出现真正的大集团参与大的国际角逐时,这种战略组织协同会出现。

4、战略控制包括规划控制、组织控制和战略成本控制、宣传控制等。

规划控制是由战略部署和战略规划制约的。

组织控制即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讨论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脱离实际,对于不同的公司,或者对一个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战略是不同的,若出现战略同质化,则企业在竞争中(非竞争除外)必死无疑。企业的未来十年或十年以上发展战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依据不同,治理结构也应不同,从而才能起到组织控制的作用。脱离发展战略,只从经营规模的量的增加出发讨论公司治理结构,就不可能适应变化,永远也治理不完。

战略成本控制不是直接针对经营的,而是针对企业发展态势、发展主动权的,比如发展中度的关系。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于企业发展的态势和主动权有直接 影响 ,但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尤其是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速度和规模的发展不一定起正作用,还可能起负作用,可能使优势变劣势,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已出现了许多实例,新疆德隆也是如此。尤其在企业实行多元化时,战略成本更为重要,否则常常以失败告终。

战略管理体系的四个主要功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机械性分开的。

四、建立战略管理执行系统,有利于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大部分公司的执行经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 问题 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与预算,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靠业绩用人;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经营而不是靠 科学 的管理经营;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依靠老板的权威与亲情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要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使企业的运营高效快捷,对市场的反应灵敏,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独立执行系统—4R管理模式。4R系统的具体构成是:R1(Ready-all)—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R2(Responsibility)—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R3—(Review)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和R4—(Result)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这是保障战略执行力有利的制度系统。只有这种制度建立好了,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具体 内容 如下:

1、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

计划与预算系统的目的是落实战略规划,它在执行系统中起到一个驱动的作用。具体的步骤如下:公司层制定年度规划目标,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及业绩的期望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层面;业务层根据公司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制定年度预算规划;在年度计划下做详细的季度业务规划和月度业务规划;以公司层和业务层为单位进行,业务规划中最主要是生产、销售计划与关键成功措施两个部分;根据经营预算计划与关键措施,各业务层、销售点制定关键行动措施表、进度时间表及资源需求计划,将计划具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根据经营预算目标编制财务预算,如经营管理财务费用、利润、资金需求预算、经营额收入预算等。2、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

岗位职责系统的目的是“靠业绩用人而不是靠领导的感觉用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强调岗位与业绩的关系,具体的步骤是:根据预算计划明确公司所需的关键岗位;设定关键岗位工作职务权限;明确部门岗位设置;各个部门设多少职位,什么职位,这些职位到底是干什么的;根据岗位评估进行岗位职责说明;明确业务层面的考核指标;明确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责任书签订:通过制度化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

业绩跟踪系统的目的是要做到以科学方法管理企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事前管理,即建立周期性的总经理监督和指导体系。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行动、优化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是:业绩跟踪由总经理主持的月度质询、季度质询、半年、全年度质询四部分组成;质询业绩跟踪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类的目录,同时也包括重要措施的完成情况,通过流程管理的办法事前了解和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将部门和员工的关键行动措施纳入公司目标管理系统;“质询会”使业绩跟踪不只局限于“汇报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并提出提高业绩的方案。

4、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

通过业绩考核方案,将业绩与薪酬挂钩,保证多劳多得,并提拔明星员工,淘汰不及格员工。考核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和员工都满意的“双赢”基础上。具体的步骤是:在年初层层签订责任制合同;在年末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决定每个员工的工资增与减幅以及奖金;按业绩与企业归属感两大因素,将所有员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实行10%优者重奖,5~10%劣者尾数淘汰(辞退)。

4R系统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功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过渡,整个4R业务管理系统贯穿流程管理的思想,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旋转,一年运行一圈,保证战略转变成行动并推动业绩的增长。发挥战略竞争力的执行系统功能。

五、战略落地与 企业 运作有效结合

1、聚焦战略的思维点

企业除了要掌握构建战略的总体框架,还应当有聚焦战略思维的思维点:一是基于行业规则把行业看透, 研究 行业的容量和集中度,研究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二是基于企业的 历史 以及路径依赖确定下一步的 发展 。路径依赖就是过去做过什么、有什么优势,企业一方面要借助路径依赖,借助已有优势,另一方面要超越成功陷阱,不能把成功原因必然化,要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之上做选择,改变行业习性,建立 学习 型组织。三是在战略抉择时要基于资源与能力,一方面要基于组织内生能力,如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企业家、资源等;另一方面要基于企业家的认知,战略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和抱负。战略既是 科学 又是 艺术 ,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是企业家主观判断,现在走入另一极端,请国外咨询公司,搞得非常复杂,没有了行业敏感性。

2、战略落地

所有的战略最终要回归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所谓战略落地,就是企业要在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

战略落地,第一,有制度安排。战略走向会 影响 权力的再分配,虽然对整个企业有利,但对某些人不利。当初实达战略转型失败,是因为其整个决策机制缺乏权威,叶龙不能撑控局势,资源是倾向于非战略方向的,因此其战略不可能实现。 中国 的战略具有更广泛的范围,特别要考虑制度因素,一定要有好的制度配合。

第二,有组织支撑,组织支撑不是简单地画个组织结构图,而是基于战略研究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结构、组织内部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的业务流程等 问题 。

第三,战略落地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企业要明白自己的产品战略是什么,产品组合、客户战略是什么,要在研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统一于客户,在内部价值链上寻求竞争优势,形成战略竞争力,提升一体化运作的能力,发挥战略竞争力的优势。

第四,企业学会运用资本杠杆,要研究什么样的资本投资战略、什么样的并购模式能支撑战略的实施。

第五,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人与文化的转型,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基于战略的核心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系统。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文化上要落地,最重要的在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性的系统思维,而且在战略上要身体力行。

六、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情报系统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 分析 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而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 内容 涉及的问题有: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关键信息要素有哪些?

上述这些问题是竞争策略情报研究的出发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的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和研究就是企业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活动和内容。

参考 文献

[1]牛晓玲:《成长的关键》[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2]陈春花等:《领先之道》[M],中信出版社,2004版。

[3]毕胜然:《赢得优势》[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4]汤明哲:《战略精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5]刘刚:《危机管理》[M],中国 经济 出版社,2004版。

[6]余世维:《赢在执行》[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版。

[7]万明坚:《系统战必胜》[M],中信出版社,2004版。

[8]曾鸣:《略胜一筹》[M],机械 工业 出版社,2004版。

[9]郎咸平:《运作》[M],东方出版社,2004版。

[10]贺宏朝:《平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版。

篇9

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框架

所谓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着激烈变化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订规划(计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 P 罗宾斯教授(Stephen P.Robbins)提出的战略管理过程理论框架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清晰直观的思路,可以作为中小出版社经营战略管理的借鉴。这一理论框架将战略管理视为一个涵盖以下六个步骤的持续过程:①确定企业目标和战略;②分析环境并识别企业的机会与威胁;③分析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并识别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④构建战略;⑤实施战略;⑥评估战略。

该理论特别强调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性,认为环境分析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础,主张环境分析应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外部环境分析,表现为识别企业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或威胁(Threat);二是组织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分析,表现为辨别企业的优势 (Strength)与劣势 (Weakness)。该理论框架对中小出版社开展经营战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是:在当前的产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和实力的差距,中小出版社不可能寻求到面面俱到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寻求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发展机会、准确进行市场定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是中小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可行之路。

二、中小出版社经营环境的SWOT分析

在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上,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在1980年提出,它从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 (Threat威胁)四个方面来分析经营环境,并认为单纯分析环境对企业的机会或威胁并不科学,只有把外在的机会威胁与内部的优势劣势结合起来才能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

借鉴SWOT分析法,从一般意义上,我们对中小出版社的经营环境作总体上的分析。

1.中小出版社的市场机会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图书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读者需求也会呈现出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需求必将造就多元市场结构,而这个广大的多元市场绝对不是若干个大出版社集团完全可以覆盖、满足的。因此,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的存在造就了中小出版社生存发展、乃至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英国2 400多家出版社中,除哈勃考林斯、里德爱思维尔、皮尔森、麦克米伦四大出版集团及其他近50家大型独立出版社外,绝大多数属于中小规模出版社,它们定位于出版某一类图书,开展专业化的经营。所以,小并不意味着无法生存,却小可以专,竞争激烈的美国出版市场如此,尚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国出版产业就更应如此,无论是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完善出版专业分工还是活跃文化市场、促进多元竞争,都离不开中小出版社的存在、发展与发挥作用。

转贴于

2.中小出版社发展的威胁

一般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拥有的资源以及获取和运用资源的能力。对于出版社而言,竞争主要靠两类重要的资源,一是选题资源,体现为对选题资源的获取和开发能力;二是市场渠道资源,体现为对以书店为主体的发行渠道的货架资源的获得、控制与运作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由资金实力、选题开发能力、人力资本、品牌实力、营销能力等综合构成的出版社实力,决定着各出版社在资源获取和运用上的差距。换而言之,实力越强的出版机构越容易获得稀缺的选题及渠道资源,中小出版社将难以在这些方面形成对大型出版社的挑战。

3.中小出版社的竞争优势

在一般意义上,中小出版社具有两大竞争优势:一是专业化竞争优势。在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著名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有一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战略—“集中差异化战略”,它是指企业主攻某个特定的市场,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特定的战略对象服务,以此克服资本实力上的弱势,超越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强大对手。也就是说,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注于某一两个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中小出版社就能够获得在这些专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成为专业市场的领先者。二是快速灵活的优势。相比大出版社而言,在组织结构上,中小社人少、规模小,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更加便捷,经营决策更加机动灵活,能迅速对市场机会作出决策、快速调整出版资源,以快人一步的灵活反应抢先推出选题,进入新市场,从而以“快”的优势弥补实力弱的劣势。

4.中小出版社的竞争劣势

(1)除了可能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外,没有广泛意义上的品牌,在与大出版集团的竞争中,综合类的中小出版社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小规模经营带来较高的图书成本;

(3)资金实力有限,在选题资源竞争、营销活动的开展上,难以与大出版社抗衡;

(4)对发行渠道的高度依赖,在与渠道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

利用机会、强化优势、规避威胁、弥补劣势,这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在对中小出版社经营环境的SWOT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三种中小出版社经营的基本战略:专业化经营战略、(小)品牌战略和(选题)创新战略。

三、中小出版社经营的基本战略

1.专业化经营战略

所谓专业化经营是相对于多元经营而言的,是企业为谋求发展而专注于某一行业、某一领域、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专长的细分市场专业经营的一种战略。中小出版社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既是基于自身实力差距的理性选择,也是读者多元需求和个性阅读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中小出版社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无法求大求全,所以应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在“专、精、特、新”上做足文章,构建专业领域内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多元化、个性化的读者需求必然造就多元的市场格局,若干大出版集团与众多中小出版社共同存在,形成出版市场的基本态势,书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莫不如此。以出版强国美国为例,全美约有2.8万家出版社,其中每年出版一种图书以上并能维持正常出版经营的有4 000多家,而年销售额3 000万美元以上或雇佣15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出版社仅有40家,不到出版社总数量的1%,而中小出版社在某些专业领域往往有着出众的表现,例如某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尤其是旅游类图书),小出版社往往要比大出版社更为出色,中南部指南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旅游信息图书,“凉爽的春天”出版社以出版园艺图书为主,是美国图书市场此类图书的品牌社;在法国,共有4 0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约4.5万种,除了阿歇特和哈瓦斯两大出版集团,绝大多数是个性化的中小出版社,譬如,仅仅只有11名员工的子夜出版社和仅仅只有5名员工的POL出版社,都是法国最知名的文学类出版社,他们的专业水准绝不亚于任何大出版社。在图书阅读越来越个性化、专业化的今天,中小社以其专注、专业而丰富了日趋多元的图书市场。  2.(小)品牌经营战略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无形资产,我国书业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逐渐成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我国,财经类图书首推中信出版社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则是外语类图书出版的品牌社。在品牌竞争上,大型出版社凭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长期形成的编辑传统等优势,在品牌竞争中占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中小出版社与品牌无缘,中小社可以发挥“专、精、特、新”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集中资源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出特色,形成专业领域内的小品牌。

在小品牌经营上,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少儿出版社的表现。随着我国少儿图书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一批优秀的少儿出版社逐步建立了专业性品牌优势。例如新蕾出版社凭借“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在外国儿童文学出版上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从2003年初开始,新蕾出版社以平均每年引进推出十余册的速度,将“国际大奖小说”扩展成一个包括“青少版”“爱藏本”“注音版”三个系列、五十多个品种的庞大书系,有了国际大奖作为内在品质保证,加上精巧人性的装帧设计,配合丰富灵活的营销手段,书系中的很多品种一版再版,总发行量达到100多万册,发行码洋超过2 000万元,成为我国引进版儿童文学图书成功实现本土化的一个范例。

同样,成立于2004年的新星出版社则专注于一个小众市场,将推理小说作为主打品种,从2005年启动开始,其品牌“午夜文库”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100多种,树立了新星出版社在这个领域的品牌社地位。他们的专注也获得了回报,带有圈子色彩的“午夜文库”逐步有一批死忠读者,每一本文库作品现在都有2万册的销量,而起初,这个数字仅在5 000左右。

3.(选题)创新战略

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经营管理;战略创新;企业制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X77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工程企业实施经营战略创新的有利条件

在过去十年里,我国进行了西部大开发与西电东输的重要战略,给西部地区带去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西部将自己的优势发展的淋漓尽致,不仅拓展了电力企业生存的空间,还为电力工程企业的发展制定了新的经营战略等。(1)宏观环境是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的基础条件。电网是电力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千伏的超高压输变电至城乡的配电网设施,由此形成一个较大的电力网络系统。并且随着近年来电力工程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电力工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电力网络建设的工程在电力工程中的投资比例持续增加,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电力工程企业的行业结构分析也是我国电力工程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投资较大,同时送变电的电力工程的任务相对也就比较多,甚至出现超负荷的现象。电力工程完成的任务量越大获取的经济利益就越多,电力工程经营较好的话就可以获取丰厚的企业利润,而且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电力工程企业的经营战略创新十分重要。

2 经济全球化对电力工程经营战略创新的影响

2.1 对电力工程中电力设备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脚步,我国企业面临着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我国的电力工程企业中的设备行业进入市场比较早,因此,在市场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关税的降低,在市场经济机制发展合力的情况下,国内的价格将会受到国际价格的严重影响,促使电力工程企业必须按比较利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版与国外的市场资源,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企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高电力工程企业的经济水平等。

2.2 对电力工程中发电工程企业的影响

电力工程企业中的发电工程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电力工程的入世对发电工程企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力工程企业中的发电工程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经营问题。近年来,随着垄断市场的打破,发电工程企业面临的竞争市场日趋扩大,电价方面出现下降的现象,给发电工程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严重现象。因此,目前很多店里工程企业中的发电工程企业逐渐被淘汰。

3 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的策略

3.1 促使电力工程企业由适应环境逐步转向创造环境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电力工程企业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电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因此,电力工程企业必须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者从新创造新的发展才能够保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电力工程工程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环境变化多端,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于市场的发展需求,造成企业的发展滞后。因此,为了保证电力工程企业能够进行正常发展,必须主动去利用有效的社会经营资源作用于市场环境,进行积极创造,正确的引导消费等,不仅有利于保证电力工程企业的顺利发展,还能够为电力工程企业经营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2 正确确立电力工程企业经营创新的市场目标

根据我国今年来的市场调查分析,电力工程经营战略创新策略十分必要。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应根据多年的线路施工经验进行创新。

3.3 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策略

落实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策略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究底是电力工程企业内部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电力工程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战略创新的第一重要资源。据调查分下发现,目前我国各大电力工程企业在进行经营战略创新策略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人才缺乏现象。电力工程企业内的技术职工人员在总企业中占据的比例只有16%,由此可见,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策略无法得到实现。因此,必须加强机电方面的人才培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在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策略过程中:(1)要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主体地位;(2)要强调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与竞争,促进电力工程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3)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机电职工。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灌输具有创新性质的专业知识,努力培养电力复合型的人才,为电力工程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战略创新策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等。

3.4 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技术的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电力工程企业发展的生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电力工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技术策略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进行创新或者通过自主的科技开发进行创新,以此来确保电力工程企业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经营和发展。另外,处于网络发达的经济时代,电力工程企业还需要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掌握,积极推进电力技术科技的进步,并确立以创新策略为主导的电力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等。

3.5 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精品工程的策略

随着电力工程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策略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企业形象。在电力工程进行中必须坚持创造精品的原则,不可敷衍了事。电力工程企业以创造出的独特性精品占据广泛的市场领地,获取电力工程企业效益最大化。

3.6 优化电力工程企业内部经营结构

电力工程企业在市场上运作必定要设计到市场、产品、产业以及资本等四个重要层次。在电力工程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四个层次逐渐形成了电力工程企业运作的市场、产品、产业以及资本等结构,对电力工程企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如果想要促使电力工程企业经营结构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优化。

电力工程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为了使电力工程企业能够更加充分的适应和细化市场结构,从而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策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只有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战略有所创新才能够促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宏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J].求索,2005(8).

[2]张学文,周浩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