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人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00:3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写人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写人记叙文写作对象是“人”
(一)当前记叙文写作的问题
写作目标的确定依据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认为,写作中,学生既要学习,又要思考,要认识到,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但读者既有自己,也有他人,前者微观,后者要在宏观的视野中确定写作目标和效果,这样写作能力才能得到自觉培养。《考试大纲》提倡记叙文要真情实感,细节生动,鼓励学生“以我为主”,写出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受,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见解,反对为写而写,大话套话,无病,异想天开,平庸虚假地扭捏作态。以这些观点看待现今的记叙文教学,很容易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记叙文的方法指导上,例如细节,冲突,构思,线索,抒情,写景,意境,点题等,但很少涉及“写什么”,因为觉得这没有教学的必要,所以也就不去加以研究;二是对于高中三年甚至是一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缺少规划,有时候感觉很长时间没有写作了,就随手找到一个作文题目,稍讲一二,就让学生动笔,学生就胡写一通,反而是评讲时,老师会花大量时间一一指出不足,甚至讲如何升格,可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没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剩下来的,就是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于写作,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样,老师写作教学低效,学生的作品简单甚至稚嫩矛盾让人哭笑不得。
(二)记叙文写作要重视“人”
记叙文的根基是“人”。怎样才能写好人,要叙事,在叙事中去塑造人物形象,去表现主题,表达情感。一般好的记叙文,沉淀下来的,很多是人物形象,可以说,人物形象越突出、形象、饱满、丰富,记叙文越成功,认识到这个问题,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至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议论抒情,铺垫伏笔,呼应点题等,这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可以慢慢地教学、锻炼,最后做到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无意识地运用上去,不显生硬。
(三)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记叙文写作,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自己是很熟悉的,情感经历,所思所想,显得真实真挚。此类好文章很多,如下面一段,甚是发人深思:
三模考好了,难得一个晚上不必到校。信步走到校门前的街心广场。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一片欢乐海洋。射灯将花草树木打扮得花枝招展,绿油油一片。可,总觉得少些什么。或许是考前的心理烦躁吧,我安慰自己说。瞥见广场西北角有一条通向深处的小巷,我朝里走去。脚下的路不再平坦,有些硌脚。借着朦胧的月光,我看到脚下那一块块长方形的石块,泛着幽幽的光。或许,这就是大人口中所提到的城市里最后一条石板街吧。怀着虔诚的心,我放慢脚步,生怕踩疼了这条古巷。淡淡的月光倾泻下来,氤氲出一派祥和。寂寥无声,且听虫鸣。两边低矮的平房就那样安静地立着,墙砖之间已滋生了绵软潮湿的青苔。我看见岁月在墙上一点点剥落、侵蚀。木制的大门深锁着,锁住了那青葱的时代,锁住了老一辈曾经激扬的梦。晚风拂面,门环轻叩,却迟迟不见应门人。这里,没有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没有尘世的无边喧嚣和物欲横流。虽然没有绿色射灯的照耀,但它依然显得郁郁苍苍。或许,这就是最本真的绿色吧? 我的心濡润了,如花蕊中的一滴露,也被染上了一点。
但在当前应试背景下,写人记叙文写自己,不容易展开,写作就会是一种自我介绍,或者更有甚者会变成一种梦呓。所以高考记叙文中的“我”,往往会像鲁迅《孔乙己》里的小伙计,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故而,考场作文一般写他人。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一般被拘束在校园里,与外面的接触有限,即使是校园家庭生活,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找各种借口回避,甚至漠然置之。现在这个时代,信息膨胀,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较之以往,应该得天独厚,优势明显,但是信息化经济化的社会,浮躁的现实,高考的压力,又不能让他们沉下心来,养成静静思考和感悟的习惯,所以即使生活再丰富,信息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形成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二、如何写好一个人
(―)找熟悉的人物
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包括亲人师友,左邻右舍等,他们是学生熟悉的,甚至影响深刻。老师的任务是让他们在学生意识的坟墓中活过来,细细发掘他们的音容笑貌,细枝末节,慢慢升华,突出一点,使人印象深刻。
这几年的高考优秀写人记叙文,大多是写三个方面。一是写小学初中的生活,充满对过去的怀念,对朋友的不舍,对老师的尊敬感恩;二是对高中生活的新奇,抱怨,无奈,迷茫或感愤;三是对周围人物的观照,尤其是对那些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尊敬,歌颂。第三种往往不随大流,别具一格,写得深刻,能脱颖而出。如下面这段叙写,就在普通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与众不同:
那一间瘦小破落的房屋贴着边上双层的独立门户颤抖着,像是站不住,马上就要轰然碎裂了,若不是那团死气里不时憋出几句苍老的唱腔,路过的人准以为那不过是对残垣罢。屋里的人已经很老了,我这样的小辈,不知其名姓,只以“爷爷”相称。
他爱戏,尤其是京戏。这也叫人奇怪,这样一个常年润在江南深巷,梧桐烟雨里的南方人,却偏爱那一口圆润的京味,听着便觉得带着尘土气息的京味究竟是怎么样让他如此痴迷的呢?我怀着对他的一点好奇,便时常到他家去,挤进那间像是快要坍塌的小屋,听他满口的“唱念做打,生旦净丑”。他讲着讲着就爱哼上几句,那个时候的他半卧在竹编的发亮的藤椅里,下巴微微抬起,双目微合,苍老的皮肤下那枚苍老的喉结微微一动,满口黄牙一露,声音就和声带摩擦出的沙哑串联起来,幽幽然绕过他自然弯曲着和着节奏晃动的左手手指,吻过他随曲调打着拍子的右脚,然后渗入我的耳朵,钻进血液控制了我心跳的起伏,我的欣喜便默默泛滥开来。
(二)找不熟悉的人物
得分高的记叙文,肯定不是低幼化的写作,而往往能展现写作者的视野,胸襟,修养,境界,所以记叙文写作要有由表到里的升华意识,要有让读者掩卷沉思的意识。这就要求突破自我的圈子,写自己不熟悉的人物,因为自己不熟悉,那大多数同学不会写到,而老师也未必在漫漫考卷中熟悉,这就可以出奇制胜。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每天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们自己遇到过的人物,哪怕是一面之缘,甚至不打照面,只是一晃而过或者抬眼偶然看到,这样可以唤起他们尘封的往事,以及这些往事中的人物,让这些人物死而复生。然后鼓励学生,创造机会,看能否和这些人再续前缘,去了解他们。如果他们消失在人海中,也可以由此及彼,去观照与他们同一类的人物。在这些回忆咀嚼完后,就要鼓励学生在上下学,哪怕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去观察某些人,或者某一类人,如小区的保安,快递员,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收废品叔叔等。
篇2
Abstract: Members of research group use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conduct practice and study in the teaching on how to improve writ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of 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and which has acquired some achievements.
关键词: 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文写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practical writing
1 现状与背景分析
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但相对于听、说、读、译这四项技能,英语写作是高职学生最头痛的。有些学生花了时间却收效甚微,有些甚至干脆放弃。英语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直很难为高职学生所掌握。由于英语应用文在行文方法和书写格式方面都与汉语应用文不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撰写英语应用文的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写作部分的分值是15分,测试时间是25分钟。本部分测试考生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套写应用性短文,如便条、通知、名片、贺卡、邀请函及回函、简短的业务信函、个人简历表和申请表、简短私人信函等。二是填写英文表格,主要是个人资料表单。三是翻译简短的实用性文字。考虑到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入学水平的现状,《大纲》对写作的要求较低,实用性较强,因此,通过高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可行的。
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课题组准备进行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个任务型教学法为驱动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以期既可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 研究内容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交际性、实践性、情感愉悦性和自主性的原则,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原则,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高职学生英语学情研究;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任务教学法的应用;③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自主合作学习;④多元评价的策略研究。
3 课题研究目标
①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我院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②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培养科研型实验教师。③通过研究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运用书面语言大胆交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 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4.1 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较为低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采取“学生单独写作,教师单独评阅”的一种单项交流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现在过级考试的需要,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就只会写英文“八股文”了。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以至于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枯燥无味,对英语写作失去了兴趣,甚至一些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发怵,而教师因为采取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难于看到学生写作能力的突飞猛进,从而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进行写作教学。课题组通过对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水平。
4.2 主要特色 本课题是在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冲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英语应用文写作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应用文写作的任务型教学”基本教学模式。
4.2.1 培养了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具体地讲,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
4.2.2 体现了实用性高职英语教育原则 英语应用文写作部分所包含的范例类型相当的广泛,从标志招牌、告示通知、贺词请贴、便条信函、评语履历到议程日程、票据证明、说明广告、菜谱菜单、合同契约等等,涵盖了英语应用文体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在高职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所要面对的求职、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写作教学更充分体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原则,也更具有实用意义。
4.2.3 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加强高职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每一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五种能力环环相扣,层层相因,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偏废。在这五项技能中,写排在倒数第二位,足以可见写作的难度。再加之以往教学中对写作教学的忽视和错误观念,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之其他语言能力已经有所薄弱,因此我们也决心通过这项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在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方面得当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篇3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篇5
关键词:微写作;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在今天的微博微信时代,短小精悍的写作能力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微写作”即小作文已被多地高考列入语文试题考查内容,微写作成为顺应时展潮流,又是能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具有生命意义表达的写作形式。如何让学生以最精炼的文字、最快捷的速度写出旨意深远、凝练优美、有风骨及个性的微作文呢?本文结合“微写作”研究及语文教学实践,就提升高中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策略作以粗浅的论述,与语文同行们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微写作的评价标准
把握微写作的评价标准才能在教学中有明确目标,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微写作教学,提高微写作教学效率与质量。微写作强调学以致用,解决身边问题。写作时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写作的目的、对象,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比如: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样题说明中,“要求:1、语言精练得体。2、理由充分,有号召力。3、150字左右。”
目前,专家们达成的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如下: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有创造性;语言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针对具体情境,符合写作要求;鼓励写作风格多样化、个性化。为此,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一)短小精悍
作文字数不必严格限制,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而发,及时记下自己的烦恼或快乐和新奇的发现。这样学生在心里就不会惧怕作文,轻松应对,减少心里压力。记录的过程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意断时笔止,想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二)内容活,素材新鲜及时
当天的事当天记录,文章常写常新。就像人们玩微信一样,随时发现,随时记录,有想法立刻记录,不放跑转瞬即逝的灵感。变化花样,可以写“每日报评”“摘抄日记”“班级趣谈”“一周心情播报”等,当与父母有磕绊时,又变成亲子交流的平台,还可以拓展成师生、家长老师的交流舞台,一切以交流为目的。
二、提升“微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充实写作素材
首先,要创设让学生表达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说话是写作的根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发言,引导学生条分缕析地回答问题。比如: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课前5分钟讲故事等活动,给学生更多展示口才的机会,让“作文先从说话始”;其次,丰富微写作教学资源。微作文的写作,涉及的文体更为多样,表达更为灵活,内容也更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阅读要“多”,要“杂”。高中学生平时生活在校园中,接触社会少,阅读是他们了解社会、感悟生活及人生的最好途径。平时不妨让《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思维与智慧》《散文诗》《杂文报》等报刊走进课堂,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再次,让优秀人物进课堂。当代的风云人物走进作文课堂,既给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又教会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更陶冶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比如每年的“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最美乡村教师”等栏目,可以让学生在名人故事的陶冶中,联系自己的实际有感而发,不再出现无话可写的窘境。
(二)强化写作指导
第一,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方法指导。微作文写作涉及的文体更加多样,表达也更为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各种写作文体要掌握并学会运用。最起码常用的文体,像记叙、议论、说明、应用类的必须掌握。例如:记叙类文体包括写人和叙事两种,写人的记叙文要掌握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叙事的要掌握场面描写、分镜头式描写等。
第二,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模块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长期规划,高中三年各类文体要让学生训练一遍,并让训练精细化。例如:高一上半学期要重点训练记叙类模块和议论类模块;下半学期重点训练说明类模块和应用类模块。在训练记叙类模块时,再将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状物的分开来练。因此,要向精细化训练要成绩。
第三,互赏互借鉴、拓宽交际。集体写作,互动评改,学生当堂写,集体写,写后就进行评改、赏析。打破传统的评改方式,让学生在互相聊的过程中,增长见识,熟悉彼此,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会讲得滔滔不绝,忘记时间,老师在旁边也知道了学生每天的小心思,小爱好,进而会灵活地将他们的兴趣点运用到教学中。
(三)阅读与实践相融合
篇6
关键词:体系方法实践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教学都是一个教学中极大的难题。原因很多,也有很多老师都做过具体的分析。概而言之,一是不够系统化,每个学期几次的写作训练都是放在每个教学单元之后,围绕着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训练主题,彼此间缺少内在的联系;二是训练缺乏指导,一个题目,两节课时间,一节课评讲的作文指导课仍大行其道,学生学不到写作的方法;三是训练手段单一,除了成文训练,还是成文训练,即使进行立意、选材之类的训练也仍然是和成文训练结合在一起,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应当怎么做呢?综合上面的分析,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体系、方法、实践”六个字上下工夫。
所谓体系,是指我们要建立起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从语言表达、选材立意到文章结构等写作的各方面都有具体的、有步骤的、系统的训练体系。所谓方法,则是指训练的方法要丰富多样,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用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所谓实践,是指我们既给学生写作理论上的指导,但又不纠缠于某些复杂的概念,而是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学生要做,教师也要参与。教师要用“下水文”的形式去引导学生训练,并结合学生的表现,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训练设计。
下面,我想具体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把学生的积累工作放在基础的地位来看待。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做两次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书目,不断地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积累。要求学生订阅报刊杂志,不断吸收生活的营养。这一训练过程要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次,分阶段分重点进行。七年级我们只解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问题,八年级把重点放在选材、立意训练方面,九年级进行结构及成文训练方面。每一个年级的目标清楚而且单一,不是以前那种综合、综合、再综合的广撒网式教学。同时,每一个学年也分阶段做出具体安排。例如,七年级的语言表达训练我就分八个部分进行,一是教学生学会积累,教学生写读书笔记;二是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是教学生修改病句,并着重教会学生进行互批互改;四是教学生改写诗歌,感受语言美,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五是让学生进行修辞造句训练,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六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训练,进一步增强其观察力;七是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着重解决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问题;八是进行语言修改训练,让学生主动进行语言锤炼,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的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每个阶段的训练分别进行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完成刚好是一个学年。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效果很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持续进行,训练不要随意中断。从任何教育实践来看,只有持续的训练才是最有效果的训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应当把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放在同等地位上来考虑,真正做到让学生“多写多练”。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每天让学生投入写作训练的时间太长,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要将训练的方法进行调整,尽量采用时间短、见效快的方法。比如说,七年级的改写诗歌训练,每天改一首,大概十分钟。八年级进行选材训练的时候,可以给出中心后,让学生概括性地写出自己所选的材料即可。从时间的投入上来说,我们一次训练可能就几分钟,总合起来是过往作文教学的几倍,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调无聊的两节课教学了。我们追求的是总时间的投入,而不是单次的量。学生在这样持续的一个训练过程中,其成绩是可见的,学生会很乐意地去做。
第四,方法要灵活多变,要善于“化虚为实”。前者很好理解,就是要多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接龙式写作;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采用漫画式写作方法等。方法多得很,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找到最合适的。而“化虚为实”则强调的是我们的训练要善于把那些不太好理解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用学生可以感受得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说,在教学生“立意要深”这一点的时候,我没有过多的长篇大论,就直接放了一个茶杯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就此想出两个以上的文章立意。学生首先觉得这训练很好玩,开动脑筋的结果就是他们自己都觉得惊讶:原来一个茶杯也可以有那么深的内涵可以挖掘! “化虚为实”的教学方法还必须重视“感受”二字的作用,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去感受,去比较,去获得,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舍得时间,要大胆地去引导、讲解,更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感受是花时间的行为,是由外到内的认识升华的过程,是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变化过程,是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的。
最后,方法要具体深入。如我们说要准确生动地写人的外貌,那怎么写呢?怎么抓住人物的特点呢?这些是需要老师具体的方法指导的。我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单对写人的外貌就安排了眼睛、鼻子、额头、眉毛、耳朵、下巴、脸形、头发、脸色、嘴巴十个训练内容,一天一个内容,每次评点五分钟,效果相当好,学生写出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特点。
另外,我们的写作教学一定要牢固树立实践性的观念。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基于学生实际的实践,二是在实践中学习写作。前文实际已有很多阐述,就不再多说。
总之,初中写作教学必须抓住“体系、方法、实践”六个字做文章,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会具有真正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红森:《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
篇7
如果说,生活体验是他们写作的重要内容的话,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应当成为“彩练”“乐舞”的第二步要素。语文必修五专题二写作部分主题为“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指导的当时正值学校组织全校性拔河比赛,我就从这里导入,引导学生谈赛前、赛中、赛后的过程、表现、体会、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细节)、拔河比赛最重要的因素等,因为是亲身经历,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呐喊助威的啦啦队,结果是每个人都有话说。有赛前选手选拔趣事,有比赛进程描述,有胜利之后的欢乐,有最终决赛失利的原因分析,有啦啦队的具体表现、队长老师的喜怒乐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都有表现自己的好胜心理,渴望成功,是哪怕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想的事,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如此,作为母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一直强调并实践着的就是“在不同基础上的个人进步”,当我把一个后进生作文的一个写真性情的片断作为范文展示给同学之后,我分明看到了他在行为习惯和语文课堂学习上的显著变化,读书会、辩论赛、课前演讲、随笔写作、精彩活动视频,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无一不是可“写”的,作文指导,应该“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
二、尊自我,个性展风貌
1999年高考作文,很多的学生写记忆移植带来的好处,但从我们阅卷者的角度看,太多的表达平平,但有一位却通过一个没赶上记忆移植而生活在“拥有霍金、盖茨大脑”时代的失业者的醉言,表现了独特的鲜明自我。其中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别开玩笑了,伙计。我不是不安心,只是为这个世界担忧呀!你想,我们周围都是巨人,上个世纪的巨人!我们永远生活在牛顿、爱因斯坦的影子下……你们想想当初,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有霍金,新人辈出啊!有了新人才会有新思想,……新人,这个时代需要新人……别管我,我没醉……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这个学生的文章立意真可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的诸如此类经过认真思考,富于个性见解的文字,教师真应该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惆怅之墨墨字上一黑字,心是灰的,墨的下方小篆体一炎字,说明墨字是被火烧出来的,或许青春就像墨字一样,也要经过大火的历练,心灵才会变得宽广。回想起我们一起生活的两年零三个月,在那拥挤的空间,单薄的书架下,我们挑灯夜读,结果却不知不觉睡着的情景,一切都似昨日。离别那天你问我:“为什么会有离别”,当时我突然呆住了,胸膛内好像是被巨石堵住,……后来我明白,离别虽是灰色,却也是新的旅程,它可以让人走得更远,让心飞得更远。写离别,更多的人想起了李杜友情,想起了柳永,学生想到的却是一个“墨”字,而由此而表达的离别“惆怅之墨”,不能不让我阅卷时眼睛一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说:“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的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以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得茂盛。”高中生作文教学,我们应该“修枝”,但个性化的习作,那怕是一个细节的个性化表达,“给予温暖”都应该是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三、炼语言,文本添秀色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一条重要方法就是以教材为本,让新课程教学文本的优美语言、精当构思为写作增添秀色。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被否定者有之,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其中文本的典范性文学性与教育性值得商榷,但是我想,或许也正因为这样,它们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才不会那么远。无论是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必修三的“号角,为你长鸣”,还是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能不说其中不乏或优美,或精警,或感人肺腑,或发人深省?把作文教学有机渗透到文本教学中,以课文为范文,或句式仿写,或段落构成,或行文构思,或真情表达,它不仅是学习的范本,更是习作的很好借鉴。以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为例,“荷塘月色”让我们领略到的有朱自清先生笔下“颇不宁静”的荷塘月色,也让我们分明地学到了以一文眼统领全文的精当构思、以一荷塘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更亭亭玉立的优美语言;“听听那冷雨”让我们走进了余光中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感和细腻生动的冷雨之声;“金岳霖先生”,细节写人的范本;“林黛玉进贾府”,以一事写全貌,以一眼看世人的手法……当《十八岁和其他》呈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也正十七八岁;当《旧日的时光》朗诵在乐曲声中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心中也有无限的真诚话语;当《乡土情结》娓娓动听的时候,那第一段的精美与诗意顿让我们有了仿写的依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文为本,融作文教学于其间,收获的正是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丰收。写下一段同学的青春絮语,而那正是《我的四季》学习之后的行文:漆黑的夜晚,我在这空旷的土地上寻找着种植太阳的地方。我把脸紧紧贴着大地,仔细寻觅着。一只蚯蚓爬了过来真诚地对我说:“把太阳种在心田上吧。”我恍然大悟,土地是宽广的,可是有什么比心更宽广呢!于是,我把心中的希望化为了太阳种子,我要把它种在心上,长成一颗永不熄灭的太阳。
四、广拓展,素材增光辉
“不动笔墨不读书”。广泛地阅读各种各类读物,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生活,享受人生。我们的做法是:浏览后的兴笔随语,重在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课堂的“你举我荐”,重在以自我理解推荐他人阅读;编刊以志铭记,重在学而有感而发。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罗兰,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一隅风景,一抹霞光,一个景致,一处远山轮廓,一则优美警策故事,无一不是生活之中,又是俯拾即是的习作素材,有具体的要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有感而发,有充盈得当的写作素材,我们的学生习作才会有“源头活水”,高一的“课文小语”,高二的“第二印象”,高三的“滴水藏海”,我们把教师、学生有效地组合成团队,广泛拓展我们的语文空间,“为习作寻素材,为材料找知音”。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当“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而昼夜不息”,而习作“乐舞”“彩练”不正已“凤舞九天”!
五、总结
篇8
一、要善于积累各种基础知识
(1)重视各种内含的积累和细心观察
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可是观察是中学生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可能都一样,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注定了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学生养成对周围一切事物都进行认真观察的习惯,就会为写作积累很多丰富的素材。很多学生总是认为别人有很多有趣的事,而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往往视而不见,总认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不过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写的,感觉写出来怕被人笑话。生活中并不是时时都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写好一些小事情,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事实证明,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注意对自己造成影响的事,就能获取生活中的活材料,激发出写作的灵感。
而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语言为学生的积累提供了许多精典的材料:有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文情并茂的写景名篇;有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从而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语言仓,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
(2)外延拓展,扩大积累
课堂、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多知识,必须扩大语文外延:首先进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阅读有关作品,比如说,我校开展了自由阅览室,让广大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阅读,扩展阅读作为课内的补充,可以拓宽阅读的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建构中,使读者开拓思路,创意更新。
其次走进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源泉,文章犹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走进社会生活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在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素材;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美的事物,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熟悉形形的社会现象,捕捉生活热点,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材料积累也就多了,写作时就能轻松自如,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另外,听取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对于生活范围较狭窄,条件受限的学生来说,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感人材料。
二、勤于实践训练,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和思考并重。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写作中去,靠的就是思考。会不会学习,爱不爱学习,绝不仅仅取决于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笔记,更取决于能否从书本中跳出来,不读死书,不死读书。善于思考,则事半功倍,不善于思考,则事倍功半,甚至走向学习的反面。善于思考,就是要对照知识,结合实际,在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只要我们对待事物都认真思考,就会有写的,就会写出新颖文章来。
三、多看好作文
看优秀作文时把书中写得好的词或句摘抄下来,可以在旁边做赏析,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还要勤记日记,把自己见到的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事记下来。这样,写作文时你就觉得有东西写了。
四、多模仿优秀范文
实践证明,模仿有下列好处,一是可解决作文上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因为好的范文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使他们在生活中选取题材。例如教《春》之后,可以让学生们仿照这篇课文写家乡的《春天》,多数同学肯定会写自己家乡花开草长,鸟语蜂飞的不同春色。在讲《白杨礼赞》之后,让同学们仿写家乡的《杨柳》《垂柳》《槐树》等说明文,多数同学会写出这些树好栽,易活,十分普通,但又极其有用的特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接受客观存在的知识相当繁杂,但不管怎样繁杂,只要在作文中经常运用就可以很好掌握。
五、捕捉中学生写作的动情点和特点
“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无论感知体验,还是写作动机,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或符合学生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使之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随之就会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而且其情感又容易被唤起。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创设情境,驱动学生情感,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主动探究的学生,要给予积极评价,通过鼓励、赏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探究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成功,从而产生写作激情。
六、加强文章的修改
篇9
雄鹰选择蓝天,骏马驰骋草原,猛虎选择山林,鱼儿遨游大海。大千世界,遍布物竞天择。在我们的人生蓝图上,有如满天星斗一般,有千万种指向,需要我们去找寻正确的航向。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作文选择高一8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选择高一800字1有人说:徘回于十字路口,不仅代表着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路,还代表着你内心的茫然和无措。
人的一生应该走一条很长的路,而有路便有让人选择的苦恼。如何选择才会让自己不后悔,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大难题。其实,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古人那种一心一意的遵循本心,做了选择便不后悔的潇洒。
苏武,一位令人钦佩的使者。在面对别人举剑欲杀时,他稳如泰山;在面对荣华富贵时,他不为所动;在面对单于对他赐号称王时,他毫不动摇。这是他的选择,他不为外界所干扰,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君爱国,即使汉武帝与他相隔万里,不知道他的付出,那有何妨呢。在他做出这个选择后,他被迫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这一放,便是十九年。十九年,大好的春光却只能呆在荒岛,与一群公羊相伴;十九年,每年每月甚至每日都在遭受着无人的孤独,饥饿的折磨,寒冷的拷打和思乡的悲切;十九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九年,苏武做出了这个选择,付出的哪里只是十九年!但他并未后悔,也正因为这样,两千年过去后,他的崇高气节成为中国人的榜样,更成为中华民族永恒不朽的丰碑。
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先,牺牲自己的利益,奉献给国家。遵循本心的苏武因他的选择而留名青史,在当代社会,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人。
她就是刘丁宁,是2013年辽宁省的文科状元,那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香港大学以全额的奖学金录取,可是她却毅然退学。在她做出这个决定后,许多人都很不理解。而我却明白,这是她在自己心中的“北大梦”与现实的“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中的一次选择。她放弃了香港大学意味着她必须面临复读,而复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但她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后悔。所以,天道酬勤,在2014年,她再一次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文科状元,同时也圆了她的“北大梦”。
徘徊于十字路口意味着自己面临着选择,而选择后,就意味着自己应该沿着这条路不后悔的大步向前走。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一条未走过的路》中说道:“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叉,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
选择一条路,便应该不悔的向前走,即使你选的路是人迹罕至,它也会引着你通往成功。
忠于本心,你会发现选择并不是那么困难;不悔于选择,你会发现前途一片光明。
作文选择高一800字2为求取功名,成就人生,蒲松龄十年寒窗,只等一载。终于,考试的日子来了,他准备好了一切备考工具,信心十足地进了考场,对考试成竹在胸。
不久,考试结果公布出来了。谁能想到——蒲松龄竟名落孙山。当然,这对于他是个沉重的打击,难道多年寒窗苦读就这么付诸东流?难道未成功就这么放弃?他越想越气愤,但又感到无奈。最后,他决定:三年过后我再去考,我就不信我不行!于是,他又埋头苦读,为三年后的考试作准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过后,蒲松龄再次落榜。他认真检讨自己,过后又决定再去考。如此反复几次考了多年,蒲松龄屡试不第,于是,他放弃了考取功名的念头,他决定另辟蹊径,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道,毕竟“天无绝人之路”!
坚定这个信念之后,他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他花了些钱置办了一些桌子、椅子,在自家门口支起了一个茶铺,每天供给过路人茶水。他有自己独特的原则——喝茶不收报酬,而是请他们讲些传奇故事。蒲松龄耐心听并记录下每个人的故事,晚上回家便将这些整理成文。人们知道蒲松龄这个习惯后,都乐意到他这儿来喝茶,也乐意对他讲些自己听到的奇闻轶事。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来蒲松龄这儿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蒲松龄搜集到的故事也多了起来。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搜集、整理,在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过后,终于以听到的这些传奇故事为素材写成了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因此而流芳百世。
事实证明,蒲松龄当初的抉择是英明的,他的另辟蹊径成就了他美好的人生!
我们也应该这样,一条路走不通时应该及时去选择另一条路走,我们应该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善于选择,人人都可能成为蒲松龄!
作文选择高一800字3人生中总有无数次的选择,有选择就会有放弃,或大或小,或喜或悲,或轻松或困苦,但都是成长的构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是从什么时候懂得选择了呢?大概是从妈妈拿着两根棒棒糖,让我从中选一根的时候吧。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算得上是十分痛苦的选择了,因为苹果味与草莓味的诱惑让我无法放弃其中任何一方。但幼时所谓的选择都是些小事,懵懂中父母己替自己打理好了一切。但人总归是要成长的。年龄大了,个子高了,思想进步了,有自己的主见了,就连世界都从原来几十平方米的家扩大到了几百平方米的学校。旁边不再有父母拉着手帮我铺好路。长大后的世界里,多了份执著,少了一份幼稚,但所谓“少年的烦恼”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充满选择的人生开始了。
而这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在进入了初二以后。初中的我,是一个学习与兴趣并存的个体。我不希望我的中学生活只有“学习”二字。于是,管乐队,舞蹈队。我乐此不疲的奔波于兴趣与学业之间。起初这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写作业时摆好姿势练基本功,跳舞蹈时提前抓紧一切时间写作业。我很高兴自己能做到兴趣于学习两不误,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有条不紊。但随着学业的一步步升级,一步步紧凑。这双重的“要紧事”便变的越来越重。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平衡的天平开始倾斜,仿佛学业一点点膨大,要把兴趣从我有限的世界里挤出去似的。我开始有些迷茫了。家长的警告,老师的提示,都使我一遍又一遍的思考。是该以学业为重而放弃兴趣吗?还是应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我的理智告诉我前者才是对的。可同时,我又无法狠下心放弃。每次踏入体操房之前,我的脑中都会进行一番思想斗争。“下次到底还该不该来?”可无论是管乐还是舞蹈,我都陶醉于它们所带给我的充实感,以至于忘记了应该做出的选择……我终于做出了选择,我选择放弃兴趣,转而全力学习。
面对选择,心中总是充满了矛盾与不舍。因为“选择”往往伴随着放弃,而这不仅是痛苦的,也是需要极大决心的。但正因如此,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全心学习,不让自己徒然放弃兴趣。我相信,当我终于踏入心中理想的那所高中时,当我终于带着满意的成绩,重新回到兴趣中时,我可以骄傲的对自己说:我,其实从未曾放弃过;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作文选择高一800字4人生漫漫,挫折与失败总是与我们不期而遇,面对他们,面对他们,我们要用宽大的胸怀和超人的毅力去承受。学会承受,学会享受过程,学会在失败中成功。
放弃很简单,但放弃了却无法挽回,遗憾的化作烟花,将自己灿烂的人生化作一缕青烟,飘向浩渺的天穹。
承受很痛苦,然而,承受了我们的人生就多一份精彩,少一份黯淡,人生将化作群星永远闪耀在天际。
西楚霸王面对节节失败,他不敢承受,不敢面对江东父老殷切的期盼,放弃了东山再起,自刎乌江,化作历史的一抹殷红,留世人叹息。
但世界并不缺乏生命的勇士,他们承受痛苦,为自己人生一点点增添光亮。
是他,身体的残疾并不能消灭他对文学的热爱,用雄健的文字抒写人生的篇章。
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却不幸“折枝”,无情的疾病正一点一点吞噬着他的双腿,剥夺他的自由,是生,是死,他在徘徊。但在母亲的关爱中,在地坛宁静环境中,他渐渐开始承受,承受一切幸运与不幸,他用自己的笔尖写出对生命的感悟,从此,中国文坛上又多了一颗永不陨落的新星。
他就是史铁生。一个生命的勇士。
是他,命运的捉弄并不能阻挡他对音乐的追求,在无声的世界里,他独演独奏,用心灵敲击出《命运交响曲》
这位从小就对音乐独具天赋的音乐天才,正在舞台上万丈光芒的他却发现他的听力渐渐减退,在他指挥完最后一场乐会后,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舞台。然而,面对一系列的打击,在痛苦和绝望中,他选择了承受,承受命运的不公,承受来自身体和心灵的痛楚,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演奏,一首又一首神曲在他笔下诞生。
他是音乐界的奇迹,他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选择了放弃就意味着我们这一生注定失败,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怎能轻易言败?所以我们选择承受,些许选择的是无尽的痛苦,但付出终究会有收获,收获的将是是生命的真谛。
作文选择高一800字5生活给了我们很多选择的机会,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每一个选择其实就是一个人生的岔口,你走向了这一条路,同时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另一条路。正如诗中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而未选择的另一条路就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了。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是前路漫漫,何处才有回头路呢?不会有的,因为这是人生之路啊。或许,只有在童话故事里,才有可能让你从头再来吧。
在选择面前,我们人人平等。每个人都一样,根本没有机会后悔。可是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后悔那只是弱者的专利,只有弱者才会为了自己的选择而懊恼悲伤吧。强者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后悔,去想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的。他们的脑中想的只有如何才能走完这条路吧!为什么我要做一个只会后悔懊恼的弱者呢?既然你已经选择了,那么你的目标只有前方。从现在开始你要风雨兼程地向前走!
在选择面前,我们一定要谨慎。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决定我们一生的道路。我们掌握了选择的权利,同时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后果。所谓的选择,其实就是我们决定自己命运的一种方式。
选择要顾全大局,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印度一位小男孩在野外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而此时没有任何可利用的急救药品,于是他咬紧牙关毫不犹豫挥刀朝受伤的脚吹下去。他的放弃使他获得了新生。适时的放弃,是明智的选择。
选择要遵循大义。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霍去病在大义面前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象棋里头最“奥妙”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