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

时间:2023-04-11 18:5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趋势;就业形势;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92-01

一、财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趋向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通过资料调查显示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时候,认为即使是考研同样是面临就业困难的压力,认为还是提前参加工作这样可以积累经验,针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讲他们觉得工作经验更为重要。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认为学历更重要。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类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进入国企或是外企,因为这两个企业效益比较好。在进入国企或是外企的毕业大学生中,大多都是专业知识学得很好的学生,他们喜欢那种忙碌的生活。(二)进入财务事务所,在这些毕业的大学生中,他们都是专业知识掌握的很熟练,而且能够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生活。(三)或是选择了当公务员,当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是很多学生从小的梦想。(四)或是当一名高校的教师,因为高校教师假期长,而且还是带薪休假的,同时还能享受特别稳定的福利待遇。

二、财务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有关资料的最新统计,在2008年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很不好、不理想。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中,高校的毕业生特别的多,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市场在岗位需求上的现象比较趋紧。在网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和预测报告中,竟然用“就业寒流”来形容高校的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另外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具体显示在以下几点:(一)根据地域范围不同,各个区域之间的需求不一样也不平衡。当今,因为我国的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不一样也不平衡,所以,在毕业生就业的各地区范围上出现了不同,存在着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增多。由于一些地区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班或是开设了财务管理技校,造成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逐渐增多。(三)在薪酬上逐渐降低。通过对财务管理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希望自己的月薪更高一些,正是因为这些毕业大学生的期望值月新高,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形成。(四)社会的选材要求提高。当今,财务管理专业类的大学生毕业生增多,在就业竞争上很激烈。而用人企业在需求上,对于毕业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五)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的毕业生都特别的多,所以,大学生再就业上很困难,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竞争就更为激烈。

三、职业规划的几个方向

(一)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财务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那么若是以财务视为选择职业导向的话,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外企或是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核心层,这些人对于企业的经营运作非常的了解,而且有时还会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多时都是用在企业的经营投资建设上。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这类企业需要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高层领导。但是,高层领导职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要求要有大、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资质大多都是在会计师以上。针对刚毕业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从毕业的那一天一直到参加工作来说,就要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走。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不要以为在参加工作之后,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就认为以后再换工作会更容易、觉得好找工作,其实,靠会做凭证、会报税等这些比较低层次的会计基础在财务领域来讲是不够的。我们要从财务管理的领域范围出发,要做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来讲,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为自己将来的财务管理职业生涯有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二)专业财务公司。专业的财务公司是一个专门吸收财务管理人员的一个就业领域。专业的财务公司简单地说也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这里学习可以让学者快速的成长,通过对学者的培训和制定的一些管理机制,可以让学者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管理观念,审计从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但是,在专业的财务公司工作必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常加班或是出差是常有的事,正因如此,所以,许多人未能把它视为一生的职业导向。专业的财务公司更适合高层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大学生,高层管理者主要是体现管理能力,而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大学生来讲,主要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以及锻炼。所以说,这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并准备在财务管理方面发展的人员来讲,首先到专业的财务公司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先锻炼一段时间,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之后在开始去其他的企业发展。(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企业运营的发展中资本运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就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待遇丰厚。

四、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市场就业竞争甚是激烈,所以说,作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将来不论就业在哪个方向的财务管理工作,都要抱着积极地工作心态,争取做一个专业的资深人士。

参考文献:

[1]阙海宝,罗昆.指明发展方向完善制度设计――《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篇2

【关键词】粮库;财务管理;营运能力

一、粮库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弊端分析

(1)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相对滞后。对于大多数的粮库而言,其所担负的并不仅仅只是国家来行使粮食政策调控和相应职能的实现,还需要从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进行考虑,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获利来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生存地位,并进一步的拓展发展空间,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下,粮库在进行管理时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也应当具有双重性质。但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粮食管理的所有制形式已经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来,个人独资、股份制以及国有独资都在这样一种形式下良好的共存,由此,粮库在进行管理时就应当以企业本身的财富最大化来作为其管理的主要目标。(2)理财决策理念相对落后。上文中已经提到,在进行粮库管理时应当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主要的目标,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进行任何理财活动时都应当以这样一个主目标为中心来进行,并在此过程当中通过获利的方式来保证自身资产的稳定和进一步升值。但现实中,大多数粮库企业在这样一个理念上都还比较欠缺,具体来说,就是较多企业往往会由于经营决策的失误或者是货币资金的管理不周而使得投资损失和坏债损失出现,这对于粮库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有着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的。再者就是较多的粮库企业本身对于资金时间价值这样一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不仅是没有领会其内在的深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表现出模式的状态,也就更加难以意识到资金的快速周转对获利能力的提高、偿债风险的降低都是有着重要积极作用的,相应的也就缺少对于合理稳健资本结构的认识、理解和控制能力。(3)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大多数的粮库收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进行内控制度的建立时都还存在较大的误区,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对于内控机构的设置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常常使其隶属于财务部门,这样就难以保证其在运营过程当中的独立性。再者就是在认识上的不足,较多的粮库企业都将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混为一团难以区分清楚,这样就更加容易在发现问题和防范问题上出现较大的漏洞。最后说明的一点就是粮库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等对粮库产生的重要影响,而对于日常运营和管理当中的资金收付以及采购销售关注不足,这样容易导致的不良结果就是容易滋生财务舞弊状况。(4)筹资结构单一。粮库在运营的过程当中遇到资金不足的状况,为在不利的状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往往就会选择对外进行筹资活动。但粮库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筹资结构过于单一,一般都是在粮食收购过程当中向农发行申请贷款来进行筹资,除此之外所进行的其他项目业务基本上都是没有资金来源的,这无疑也会对粮库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甚至会进一步的制约其今后的发展。另外,对于一些已经自筹资金进行多样化经营的粮库而言,其自行进行的多渠道和多主题筹资无疑会增加其资金损失的风险,且筹资本身的盲目性也将使其进一步的遭受不良的损失。总之,粮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当中,筹资结构的单一势必成为重要的阻碍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良好的措施对其改进和处理之。

二、粮库加强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营运能力的策略及建议

(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现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背景下,粮库最为主要的目标就应当是生存、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获利,而这样一种目标也正是粮库财务活动进行的根本目的,正是因为这样,粮库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就有必要以粮库价值最大化来作为最佳的选择。在实际的运营环境下想要实现这样一种目标,粮库就需要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下来尽可能的降低资金投入和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对各种项目投资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这同样是为了达到降低成本投入的根本目的;再次就是要在粮库运营的过程当中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一方面是对投入的资金予以合理的应用,另一方面就是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实现资金的周转和循环,目的在于提高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最后强调的就是粮库本身对于利润分配的管理,应当尽可能的去提高自身管理利润分配的水平,实现分配最佳化。(2)树立科学的经济理财理念。在上文当中主要是强调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营战略的确定,在这样一项基本的工作顺利完成以后就需要进一步的保证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的目标以及步调与其保持一致,其目的就在于保证粮库顺利的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现代化和市场化,最终创造更加良好的理财氛围和环境。而这样一种良好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就需要通过较多方面具体工作的进行来实现,包括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和现金流量管理理念的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结构和最佳资本结构的构成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理财效果的外部环境予以高度的重视,这样一种目标的提出和实现就是为了更好的预测和解读现代市场环境下的财政政策、金融水平、价格体制以及税收状况等,最终提高的就是利用宏观政策的实力。(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粮库内部为更好的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就有必要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来进行改革和进步。首先,在整个流通过程当中就应当恰当的融入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对整个购、销、调、存环节实现资金上的监督和控制,并在各个具体的岗位上实现日常化和周期化的检查和管理。其次就是要结合粮库内部财务核算信息化的具体特点来相应的建立起内控新技术或者是新方法来,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此环节当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升级;再者还需要做的就是对粮库内部的审计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其目的在于保障整个审计制度的独立性,最好是能够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审计,这样才能够保证整项工作进行的意义和目的。最后一点就是可以适当的引入激励机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较好的发挥出粮库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作用,对于整个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4)拓展内部筹资渠道和结构。在现实的市场条件下,一些粮库在遇到筹资困境的时候,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暂时的筹资困境,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粮库除了在粮食收购以及其他业务中获取贷款外,还可以进一步的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是个人来进行融资,甚至还可以积极的向政府或者是财政部门等争取资金支持,事实上,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都是粮库在面临筹资问题时较好的反应和处理方法,从而较好的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切实需要。在此过程当中,粮库还应当合理的对筹资的规模以及状况予以良好的控制,在优化筹资结构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这样就能够通过资金利用率的提升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有的资金,这对于财务风险的降低无疑是有着较好的效果和作用的。最后,粮库对于自身所拥有的一些可能较长时间范围以内都不会应用的资产可以进行变卖、处治或者是对外出租,这样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盘活资金的作用。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下对粮库的财务进行管理,就必须积极的对其服务的职能进行有效的改革,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将整个管理工作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上去。除此之外,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识,并在其他各个相关部分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来为整个粮库的和谐、融洽发展贡献出其应用的力量,这样才能够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粮库进行理财和实现自我发展的主渠道并最终实现粮库价值的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金彦龙.刍议企业营运能力评估的基本问题[J].企业经济.2003(12)

[2]彭艳萍.试论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09(10)

篇3

一、实训基地建设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向有所明确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是具有较强的融合性的专业学科,也正是基于此,使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该专业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如果没有对该专业以准确定位,就会导致人才培养存在“越位”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着局限性,而不会从多学科角度广泛地涉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财务管理专业是动态发展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没有涉及学科的前沿,就会导致其进入到职业岗位只能够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不具备人才竞争力。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融合,实施过程性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培养,还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就业率是较高的,可以超过90%,但是,从就业质量来看,很多的学生都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而是进入到相关职业领域,比如出纳、营销、材料管理等等,这些职业会涉及财务管理知识,但是财务管理并不是主业,而是发挥着辅的作用。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即市场对财务管理专职人才的需求量并无法从就业状况中获得真实信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到这些过渡性岗位,是由于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试图在这些过渡性岗位得到锻炼。如果学校开设实训基地,就可以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培养,让学生的过渡性职业在学校中完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就业效率,让学生进入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就可以适应岗位工作。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首先,要对学校的实训场地进行研究,包括功能、布局以及实训项目的可行性等等,都要有所考虑,以提高实训效果。其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实训活动的仿真性,主要是项目仿真,在环境背景建设上要与仿真的项目相符合,还要进行设施仿真。所有的仿真设计要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实际工作场完成项目任务,对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环境以体验,以能够对本专业的未来职业有所明确定位,避免进入到职业岗位后产生心理落差。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首先,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所发挥的教学功能以明确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中,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确保所建设的实训基地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建设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训基地教学中要以岗位需求为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等,都要服务于专业研究项目,给学生塑造虚拟操作的空间,也可以实施项目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项目研究场景,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操作,而且还要接受评价,以对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不断完善。

其次,结合实训项目开始教学活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因此,所实施的实训项目都要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包括教学软件以及硬件设施也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展开。学校的专业教师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要通过人才市场调研获得,根据人才质量需求进行项目定位。比如,人才需求单位注重对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就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设立为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所需要准备的教学设备包括手工实训所需要的资源、电算化设备、仿真设备等等,以确保实训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并发挥时效性。

篇4

关键词:高职;财务管理;师资建设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对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师资普遍实践能力偏低、能力结构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等问题。财务管理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该专业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成本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分析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的因素至关重要。

(二)研究的意义

教师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二、研究目标

(一)教师素质目标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培养的是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因此特别需要注意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合作精神等。

(二)专业梯队目标

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来讲,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并具有基本教育教学管理力;从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来讲,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引进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体化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双师型”目标具体来讲又可以分成两个具体层次:教师队伍多样性和教师本身素质,具体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三)学历结构目标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08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有待大幅改善。

(四)年龄结构目标

年龄结构应为阶梯形。35岁以下、36至45岁和45岁以上的教师以各占三分之一为宜,并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五)职称结构目标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实质上反映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不同素养和水平的教师按照某种比例进行搭配的状况。寻找其合理结构的目的就在于:在动态发展中,使教师队伍逐步达到并保持某种比例关系,以求得到最低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状况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在职务结构、学历层次、整体素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专兼职教师比例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数量相对不足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数迅速增加,导致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这样就造成了教师课时过多的现象,有些教师一周上课达到20节甚至更多。高职院校教师的计划内教学时数大多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水平。这样的情况,教师的精力就只能集中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有30%左右的比例。除此以外,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数量偏少,聘请的行业、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偏低,受环境制约,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难以展开,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不够,这些都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教育教学技能不足

教育教学技能不足由于我国高职教师师资的培养起步较晚,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来源上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占较大比例,因此教育理论背景相对缺乏,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存在较大不足。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一部分教师较少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更不要说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了。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

(1)人员来源不合理。高学历意味着素质相对的高,科研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不能忽略职业教育这个重点,自身所需的更多是专业对口、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人才。面对实践教师缺乏的局面还大量引进各高校毕业生,在短期培训后即进入教学岗位,但是实践经验很少。以广东为例,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中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比例仍高达70.4%,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渠道引进人员的比例较低。

(2)年龄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专业目前师资年龄结构属于三角形,35岁以下的人数最多年龄结构上,缺乏中年教师,没有学术、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较低,比专任教师的这一年龄组教师比例低11.7%,75%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

(四)经济发展限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岗位仍然被传统型劳动力所占据导致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人才高消费,毕业生就业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还没有成为企业的迫切愿望。而且,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一些企业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信息进行分享。

五、研究措施

(一)建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首先,工学一体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工作站的建设,积极参与各大中型企业财务方面的活动,积极申报财会类科研课题。其次,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各大中型企业顶岗实习或是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此外,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已具有教师以外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申报高校教师职称;积极帮助有教学职称的教师通过参加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鼓励教师考取对口的职业资格证。

(二)适度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1)提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比例。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出发,加大高水平师资招聘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中年教师一般要求具有高级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引进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采取“带头人+团队”发展战略,适度引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提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国内的地位。

(3)建立人才稳定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生活条件,力争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三)以任务导向为载体,教师团队建设新进展

以教学研究为主线,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教研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教学质量建设的根基,自始至终抓教研,始终不渝促教研。

(四)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培养模式

(1)参与财务工作,就是要让专业教师参与学校财务工作,熟悉学校财务工作,参与学习工作站的建设;校外企业兼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去兼职,小企业做账等;提供咨询服务,鼓励有业务能力的教师利用业务时间给企事业单位提供会计核算、审计方面的咨询服务。

(2)企业调研:1)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以此来改进专业培养目标、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2)咨询,教师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有关财务专家请教。3)访谈,与财务工作人员、资深专家进行交流,发现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4)专门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和专门进修,比如可以专门组织教师去用友和金蝶公司去系统学习,掌握财务软件的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和各个模块的操作等基本必备技能。

(五)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靠人才,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靠培养出能马上顶岗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两者要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关键是教师。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训基地,为师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校企合作企业必须和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相适应,必须是这一行业在这一地区具有先进性代表的企业,否则无法实施校企合作的内容;企业规模应在中等以上,否则难以适应成规模人数的实践教学;以地域分应是距离学校不是很远的企业,否则工学交替实施难,教学成本过高。

师资水平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通过好的规划就能得到改善。为此,研究工作应当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特别是结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对教师素质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探索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的途径和机制,为促进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新澧.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009(5).

[2]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信息,2010(23).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4] 贾少华.德国高职的校企合作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1(7):61.

篇5

关键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教学基地 实践能力

一、引言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把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随后各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纷纷申请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已有530多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20多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普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如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适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针、政策,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这些都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国内目前专家学者大部分从某一个侧面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且大部分是高校教师的所感所悟。还少有人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信息直观可见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为此,本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二、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有3个,即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在校学生与近三年吸收财务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根据3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专任教师卷、学生卷与用人单位卷。3个调查问卷之间涉及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可比性,调查问卷发放的区域范围覆盖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对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1000名专任教师,3000多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1000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教师与学生所在院校包括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其中既有“211院校”,也有非“211院校”。其中,政法类(0.3%)、语文类(1.2%)、医药类(0.4%)、民族类(0.8%)、其他(1.3%)五类院校中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后的分析中就忽略不计了。被调查教师与学生所在学校的详细分布情况参见表(1)。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五大类,规模涵盖大、中、小型单位,具体用人单位分布情况参见表(2)。

( 二 )调查内容 教师问卷涉及到研究方向、有无交流经验、有无实践经验、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培养质量、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等十个方面共10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1;学生问卷共涉及个人情况、专业选择、职业意愿、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教授授课、培养质量、个人情况评价、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深造愿望、希望就业单位性质等十多个方面共13道题目,具体问卷见附录2;用人单位问卷涉及单位分布、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单位重视的质量、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评价及教育问题等15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3。

( 三 )调查方法 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然后广泛征求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本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用人单位的意见,编制形成选项,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闭合式问卷初稿。问卷在正式实施前先经专家审核、后经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试填写,在保证语言表述清晰无误的情况下定稿、实施。

( 四 )调查数据 本次问卷的调查规模较大,回收率较高。有982名专任教师,2898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926个用人单位寄回了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8.2%、96.6%、92.6%。我们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均进行了统一编码,然后聘请专人采用SAS9.2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最后再由专家组成员进行审核,保证将录入错误率降低至最低。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中的百分比之和略大于或略小于100%是由剔除了部分无效问卷或者尾数四舍五入造成的。本报告所有图表所使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在文字部分的数据参考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以及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的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8.8%的专任教师、49.1%的本科学生和53.4%的用人单位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33.5%的专任教师、37.3%的本科学生和16.1%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是高级专门人才。30.5%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应用型人才而教师和学生分别为17.4%和13.5%。身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早就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传统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而且要熟悉生产经营和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在企业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详细数据见表(3)。(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70.4%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8.7%认为不太合理;65.7%的本科学生认为基本合理,19.8%认为不合理;用人单位认为基本合理的有52.2%,认为不太合理的有37.4%。但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以及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如财经类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远高于其他院校,事业单位要比其他用人单位的评价更高。表(3)表明,从整体来看,三方对本专业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都相对较高,有76.0%的教师和77.1%的学生以及56.0%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是合理的(包括“非常合理”和“基本合理”);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不太合理”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是18.7%、19.8%和37.4%;仅有5.2%的教师、2.9%的学生和6.4%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很不合理”见表(4)。(3)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为了解和把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各门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要求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十四门课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门课。学生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财务管理(87.6%)、税务与税制(79.1%)、财务会计(70.4%)、成本管理(61.9%)、会计电算化(56.1%)。而专任教师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西方经济学(88.4%)、管理学(73.5%)、财务管理(63.9%)、财务会计(59.0%)、税务与税制(50.2%)。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为:财务管理(80.5%)、财务会计(75.1%)、会计电算化(71.6%)、财务管理实务与案例(65.7%)、税务与税制(52.0%)。学生和专任教师对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不同,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结果较为相似。统计结果表明,十四门课中教师更注重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选择比例较高;而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专业课实用性更强,重视的是类似“财务管理”、“税务与税制”和“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而对经济学、管理学选择比例较低;用人单位与学生类似,也比较看重实务见表(5)。

( 二 )培养质量因素分析 (1)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专任教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多为肯定性评价。其中43.4%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较高,28.7%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专任教师选择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达54.9%。而非“211院校”的比例只有33.7%。学生对自我培养质量的评价也为肯定性评价。其中,44.6%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30.6%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于平均值,为52.4%;而非“211院校”的比例仅为36.8%。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招收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性评价,有58.6%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一般,有33.7%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较高。(2)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的评价。详细考察了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在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六个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较差” ,“1”代表“很差”。有2834份问卷正确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知识结构的评价为4.23分,对是学术水平评分为4.20分,都略高于“较好”水平;评价最低的分别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分别为3.97分和3.94分,但也接近“较好”。从整体来看,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评价由高到低分别是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见表(6)。(6)最被重视的质量因素。为了解和把握学生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14项中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数据统计表明,十四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专业知识”,有74.3%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综合素质”,有71.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交际能力”,排在第三,有68.56%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后是“学习能力”,62.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项;被选择最少的是“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和“数学知识”,只有2.3%和0.6%。但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一些质量因素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而言,他们认为综合素质(79.1%)、创新能力(52.0%)、学习能力(51.6%)、专业知识(51.4%)、社会责任感(41.5%)是最值得重视的五个质量因素。其他质量因素选项的重视度和比例依次为:合作精神(38.7%)、知识结构(37.7%)、数学知识(35.7%)、实际工作能力(25.5%)、交际能力(24.4%)、专业技能(22.3%)、理论素养(17.1%)、外语实际应用能力(11.8%)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11.1%)。对用人单位而言,它们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85.3%)和实际工作能力(75.5%);其次是合作精神(65.2%)和专业知识(52.3%);最后是交际能力(50.2%)。而知识结构(6.7%)、理论素养(2.9%)和数学知识(1.8%)在用人单位看来略显不重要。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具体数据见表(7)。

( 三 )教师和用人单位学生的评价 我们考察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其自己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 ,“3”代表“一般” ,“2”代表“较差” ,“1”代表“很差”。教师和学生分别有972份和2863份问卷按照要求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对自己评价最高的是学习能力,达到了3.97分,也就是接近“较好”,而得分最低的是外语水平,只有3.29分,也就是略微高于“一般”。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还是中等偏上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专业知识处于最高为4.08,其次是知识结构为3.82,而最低的为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分别为3.47和3.60,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最高的是综合素质3.84,处于一般中的较高水平,但还未达到较好。最低的为创新能力和知识结构,分别为3.56和3.37。整体而言,三方评价结果都处于一般水平见表(8)。

( 四 )学生、专任教师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教育的评价 为了了解和把握学生对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质量不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数量过多、教学管理水平差、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和缺乏案例教学”等十二项可能存在的问题中选择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五项。共有2884位学生和980位专任教师以及920个用人单位按照问卷要求填写了该题。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十二项问题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教学方法单一”,有91.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教学计划不合理”,有62.9%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忽视个性培养”排在第三;而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实习”和“教学经费不足”;而用人单位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经费不足和缺乏专业实习见表(9)。

( 五 )职业方向愿望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57.1%的学生“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28.6%的学生“很愿意” 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两者合计为85.7%;选择“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学生都占13.9%。因此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认同的,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详细数据见表(10)。在2898个填写了是否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中,有828个学生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28.6%;有2070个学生不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71.4%。我们考察了学生未来就业希望去的单位性质。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自我创业和其他共八个选项,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三项。有2898份问卷按照要求进行了正确填写。总体来看,希望去国有企业工作的学生最多,占被调查总数的85.7%;其次是政府部门,占被调查总数的71.4%;希望去三资企业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40.2%;自我创业和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都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1.2%;希望去高等学校工作的比例最低,只有2.9%见表(11)。

四、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本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培养目标转型存在困难。55.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48.6%的学生和39.1%的专任教师持相同意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和专任教师也完全认识到了这样的需求,那为什么这三方都一致认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原因是虽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的培养还处在专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培养的是高级专用人才,很少有学校去强调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转变。而这种目标的转变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师专业结构做出重大改变,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倡导,专任教师很难做出改变。(2)教学计划不合理。62.9%的学生和37.3%的专任教师和42.1%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学计划不合理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院校还是只注重单一课程的开设,而忽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许多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之处,甚至与会计专业课程一致。对于多数院校而言,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而这些部门很少由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负责,而专任教师只关注自己教授的课程,很少关心整体课程体系,这就导致教学计划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从数据上来看,学生比教师更了解这一问题。(3)教学方法单一。91.4%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主要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摘抄记忆为辅助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下,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思考,也没有质疑,有的只是死记硬背,所以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课堂环境也就不足为奇。这种教学方法抹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只是课程中的数量分析,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更像具备局部才能的专业型人才,而非企业所需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但是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学方法单一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6.7%、29.0%,并不像学生选择比例那么高;而教师和用人单位都对教学经费不足选择比例很高,这并非是独立事件。显然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学经费不足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这种联系对老师而言是想采取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双向互动手段,但是在教学经费上不可能实现;对学生而言就是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单从教师角度考虑,在上课时多加入一些提问、互动还是可能在不改变经费的前提下改善现状。但是对部分年长的教师而言,讲授许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形成一种机械化模式,没有外部的压力,他们就倾向去维持原状;对年轻教师可能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效果也不是很理想。(4)案例教学相对缺乏,且效果有待提高。54.3%的学生、40.5%的专任教师和42.5%的用人单位认为,在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案例教学。那为何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都早已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原因:一是案例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以哈佛商学院为例,90%的课程为案例教学;在学时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仅占总学时的7%,其余都用于案例教学。而国内高校案例教学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务处在学时安排上所占学时比例很小,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适合本科生学习的案例与市面上出售的案例书有所不同,它首先应包括对相关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其次才是具体案例;而具体案例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应该引入过于复杂的案例,过于复杂的案例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还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案例的选择还应具有典型性,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案例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精力去寻找,耗时也较长,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大困难。三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想要很好的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案例的基本原理、内容结构、实际意义做少而精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是个人单独发言还是分组发言,如何分配时间;真正的案例教学课是不存在正确答案的,学生的许多问题和想法是教师很难预测到的,上课时教师要马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解答。这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要有很深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单位工作经验,这样高素质的教师相对于众多的学生而言,还是很欠缺的。而学生众多和教师质量不高这两大问题也在本次调研中加以证实,分别有14.3%的学生、38.5%的专任教师和18.8%的用人单位认为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生数量过多问题;分别有11.4%的学生、34.8%的专任教师和47.6%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师质量不高。(5)学生缺乏专业实习,动手能力较差。有67.3%的用人单位认为缺乏专业实习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0.9%的学生和55.6%的专任教师持相同观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单位实习上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用人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因为财务工作对单位而言相对较为重要,需要很高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等问题,所以财务工作本身的实习机会较少。其次是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学校很少联合企业办学或推荐实习,这就要求学生个人去寻找单位实习,这对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

(二)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从人才定位来看,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知识全面的复合人才,与此相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财务管理复合人才,而非传统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其次,从职业岗位定位来看,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总之,我们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2)增加教学经费,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可以通过经费申请和联系企业家资助来增加教学经费,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设备和建立教学实验室,从而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整合的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以上设备和实验室都仅是“硬件部分”,“软件部分”还要求教师提高媒体课程的制作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互动性,创建案例库和实验材料等。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选编和设计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合适的案例梯度,紧密联系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案例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案例库日臻成熟完善。建立互动网络平台可以让师生在课外加强交流,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或者是对一些财经新闻加以讨论,各抒己见,同学之间可以分享知识,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修改教学计划,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由学校倡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和体系。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讨论来建立四段式的教学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四个阶段;同时建立包含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区别于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授课,以及加大案例教学课时,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4)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质量和加强教师考核。为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过硬的师资是关键。学校要改善教师的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各研究方向的优秀教师,使得完整的教学体系得以实施;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提供教师去知名大学培训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汲取他们的授课方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学考核,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不成为走形式的过场,而是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方向。(5)加强产学研结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日新月异,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快,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能够快速与企业需求衔接的培养渠道。校内的教学内容多为高度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实际对在校学生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在接纳能力、在业务范围、业务量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全方位地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将适应上的问题和障碍在实习过程中加以解决,形成学校到企业的良好过度。为规范这种校企结合办学,双方应签署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聘请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又同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课程体系的构建》,《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第6期。

[2]王艳茹:《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3]任翠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财会信报》2006年4月24日。

[4]车嘉丽:《基于管理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7期。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篇6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嵌入式互动”模式

一、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完善大学生实习环节,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而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从事财务专业的人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本科教学大纲对实习内容的具体设置与财务管理职业的相关要求相距较远,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视野狭窄,就业竞争力不强。所以,建立富有特色、适宜学生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教学实践基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一)靠“拉郎配”搭建起来的实习基地不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高校往往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学生实习基地都是依靠中间关系建立与维系,即“拉郎配”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高校与校外单位的关系普遍疏远,只是到了学生实习时才与之暂时合作,而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和日常化的联系,个别企业并不十分情愿,即使接受实习也限制实习生参与单位财务管理业务的实际运作。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年实习年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只靠中间关系维持的实习基地,难以稳定。而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进行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实习基地的资源和硬件设施在人均使用量上却相对逐年减少,实习基地扩建的速度不能满足实习生增长的需要已成常态。

(二)现有实习基地指导学生的能力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往往是为了满足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而临时建立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实习指导的能力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实习基地的规模较小,一般一次仅能满足3―5名学生进行实习。而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每届学生都在近百人的规模。二是大多数校外实习基地的财务工作简单、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协助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基地而更深入地理解学校课堂所讲授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目前,实习企业由于看不到现实的利益,都不愿为大学生实习投入相应财力。而各高校在品牌建设方面,则更多地倾向于科研投入,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则相对不足。而高校经费投入少,降低了高校相关部门对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实习基地的建设难度,影响其运行效果。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指导实践的经验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青年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直接将书本的理论知识拿上课堂讲授,这些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环节,没有财务工作的实践操作经验,在指导学生的实习方面能力较薄弱。这也是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工作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的主要原因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与高校没有找到共赢的合作模式。

(一)企业缺乏建设实习基地的动力

首先,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不愁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而弱势企业又必须降低用人成本。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大企业本身就有比较稳定的财务专业人才储备,同时还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招聘到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另外对于低层别的人员可以通过普通人才市场获得,所以大企业对建设实习基地培养人才的热情不高。中、小企业由于处于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对于人员、资金以及办公场所的投入相对紧张,通常要求一人兼多职。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认为不像销售人员那样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企业倾向于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以期降低人工成本,中、小企业对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也并不十分感兴趣。

其次,担心泄漏商业机密。很多企业都将财务信息作为一种“机密”资源来看待,当然也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敏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愿让不相干的人员涉及。而高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基地实习,一方面,实习本身就是“临时性质”的,企业对其无法行使必要的约束,这让实习企业缺少安全感;另一方面,在校学生并非实习后就一定留在实习企业,所以没有保密的源动力,且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也有可能在无意间透露企业的商业机密。这就使得企业不愿建立财务专业实习基地或使已建立的实习基地流于形式。

最后,企业普遍都更看重眼前利益。很多企业认为建设高校实习基地费时费力,在校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特别是缺乏待人接物方面的社会经验,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且由于实习的时限性,往往刚刚熟悉,实习也结束了。企业认为自身成了人才的“试验厂”,得不偿失。虽然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建设高校实习基地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与社会形象,但总体上这种形式时间长、见效慢,远不如通过大量、密集的广告投入在收益方面事半功倍。

这其中还有个别不良企业,希望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压低人力成本,这样的企业打着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名义,甚至是解决就业的旗号,却大行降低成本之道。将最低端、几乎不需要任何专业要求的岗位提供给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通过“零”支出,实现低端用人需求。这样的实习基地,学生学无所用或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只是浪费时间,不需要多久,也就名存实亡了。

(二)学校缺少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表明了国家重视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但现实中却是:很多高校仍是传统的教学考核观,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考核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环节,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量,对学生进行了书本理论上的讲授,就算完成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考核,教学各环节都是围绕课堂理论内容展开,如教案、教学大纲及课堂讲授等,而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实际能力等方面考核教学效果。学生期末通过考试,就符合获得学分的要求。单纯以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而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财务管理实际能力与水平,则无从考察与证明。这种教学、考核模式使得学生不重视专业实务、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传统办学模式下,高校更注重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的投入与建设,当然,这也与当下社会的普世观有直接的关系。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转变观念并直接“营销”企业

当前,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本科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学及就业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建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精力,并拨付专项基金用于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专项基金可用于深入调研,并转变财务管理实习基地的建设观念,主动出击,找准目标企业,通过直接“营销”企业,创造校企直接见面洽谈、商讨双方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专项基金可用于实习学生适当的生活或交通补助及对实习单位特别满意的学生进行奖励;再者,专项基金还可用于实习情况跟踪、指导,协调解决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与实习单位会晤,了解实习单位新发展及新需求,并聘请实习基地合作单位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为校级“客座教授”,加强共建,不断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二)高校应根据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体系

很多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制定了相对系统且相互关联的实习计划,并与学生的培养计划紧密相连。比如英国规定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时间的实习期,而且分类明晰的执业资格对学生的实习期限有着明确的要求,如律师、教师等不同职业对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就差异很大。而在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是其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课程”模式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直通车”。有统计数据表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我国高等院校在选取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实习基地相关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和共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增进了解,注意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实习工作中反馈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衔接。

(三)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合作的“嵌入式互动”双赢模式

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实习基地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及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甚至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能在建立实习基地,接收大学生实习中有所收益。只有这样的双赢合作模式才能稳固。这就需要创新校企实习基地,打造全新的“嵌入式互动”模式。所谓“嵌入式互动”模式,就是高校根据自身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企业,并根据目标企业的具体要求,结合市场需要,全面重构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并采取学生分段逐级式嵌入实习,以双方建立的实习基地为互动平台,通过一系列互利合作,实现双赢的实习基地模式。其中,“分段逐级式嵌入”是指学生在大一时采取“渗透式”实习,即通过参观实习基地、观看相关音像材料与老生座谈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大二时采取“参与式”实习,即参与实习基地的相关基础工作,使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大三时采取“介入式”实习,即直接顶岗全面介入实习基地专业工作,使学生对自身未来具有明确性;大四时采取“反馈式”实习,即学生在全面介入实习基地工作的基础上,帮助实习单位建言建策,提出管理建议,使学生全面实现专业培养的效果性。企业在第二阶段开始给予学生相关跟踪评价,在全面观察考核的基础上择优录用。这样企业相应地增加了人力资源储备,减轻招聘及用人成本与压力,可以更加专注于经营管理与市场开拓。对企业来说,相当于借助实习基地实现高校为其“量身定做”未来的员工,无疑更能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校企双方还可以利用实习基地,搭建互动平台,为授课教师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实物平台,使教师不断接触与掌握财务管理实务的新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与丰富,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效果;而实习企业利用此平台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还可利用高校智力资源进行财务及管理诊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并通过高校实习基地进行社会责任宣传,更有利于自身品牌的提升。

总之,通过完善与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可以进一步带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J].会计之友,2009(8).

[2] 成凤艳.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9).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考核 考核方法改革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创办以来,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在校生规模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年招生规模在一百人左右,分设两个财务管理本科班。同时在学院层面招收财务管理专业辅修二学位课程班,至今已经招生四届。从招生的生源质量到毕业生就业分配质量都在学院各个本科专业中较为突出,本科专业办学效果整体良好。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兄弟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身特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完备的教学条件,以及先进的教学实践仿真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从课程考核角度看,根据专业要求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对传统的教学考核环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同时突出了过程考核和全程考核的作用。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目标

传统考核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以学期期末试卷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既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通过考核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核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无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考查。虽然闭卷考试形式已经使用了包括选择、填空、简答、计算、论述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形式,但受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学院相关考试要求的限制,以及命题要求和标准答案的约束,导致这种考试形式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倾向和标准化倾向,以至于学生更多的看重应试技巧和僵化的复习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对教学形成一定不利影响。

二是过度看重理论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分析、综合运用和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闭卷考试,使学生最大的目标是追求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形式导致试题往往只能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考查具有相对标准答案的理论性试题,一些开放性、综合性和动手动脑类型的试题无法进行标准化考核,导致学生学习更多的偏重理论学习和应试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是考核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影响短暂,不能保质学生全程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对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情况进行推进和深入。闭卷考试往往安排在学期期末,即使增加了期中考试环节也无法保证学生在整个学期期间保持持续的学习强度和参与度。很多学生都是在考试前突击准备,考试后抛在脑后。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保持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体系。

二、考核方法改革思路

经过近几年财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任老师进行的课程考核方案改革的尝试,以及财管管理教研室和教研室所在的经济管理系领导进行全面考查、深入分析、反复讨论和积极实践,对整个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考核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大多数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考核方法,为全面提升财管管理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关于财管管理专业考核方法改革的主要思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部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考核方案必修符合过程化考核要求。通过对已经在前期进行了过程化考试的教师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既符合整体要求,又能突出各门课程特性的过程化考核要求形式。并召开所有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参与的讨论会,逐步形成了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指导意见。所有相关任课老师在学期之初就必须形成一套能够覆盖整个学期过程的考核方案。课程考核必须包含考勤、提问、理论小作业、课程大作业、分组大作业、阶段测验、课程讨论课、案例分析综合实验和期末综合测验等环节。每个相关环节赋予一定比例的分值,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一名专业学生都基于所有环节的考核评价,并且将相关成绩进行公开,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程度和差距。在具体环节中,课任老师可以根据自身课程情况进行具体安排设计,但必须突出应用型和实用性特点,重点考查和引导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所有课程考核方案必须在教研室层面进行讨论和推敲,特别是相同进度的教师要进行反复沟通和协商,力图达到指定意见的要求。

第二,相关财务管理课程之间进行考核方式的密切协商,从而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财务管理主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是十分突出了,在构建财管管理课程体系时这一问题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安排。完整而缜密的课程体系为推动系统化考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同学期的不同课程和不同学期课程之间形成了有机体系,为考核方法改革的推进消除了体系上的障碍。由于在构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过程中,全面参照教育部相关原则和兄弟院校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案,同时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自身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在工会财务管理研究的突出优势,形成了严谨扎实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这样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以使相同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研协商,共同制定适用于本学期的各个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方案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彼此之间可以将各门课程的重点更加突出,同时也可以把其他课程与本门课程中相关联的部分运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考核方式来加以考核。同时将前面学期课程的考核方案与后面学期课程的考核方案相呼应,实现课程学习的延续性和前瞻性。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以及对学期间的课程衔接问题进行了合理安排,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就要求任课老师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一方面需要前学期任课老师在突出本门课程重点的同事,照应后续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课程研究方向的领悟和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扎实铺垫。同时也要求,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在授课和课程考核过程中,运用前面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考核本门课程。最后,财务管理各门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既符合统一指导思想,又能够符合本科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特点的考核方式。财务管理专业中主干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任选课等名称都是根据课程在整个财务管理专业中的特点而制定的。同时每门课程也都具备相关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喜闻乐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考核方式以促进教学。因此,就要求每一门任课老师都要认真安排和制定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并通过教研室专门研讨会的形式,反复沟通,反复修改和完善。从而逐渐形成既符合本门课程特点又符合整个财务管理专业考核指导思想的考核方案,并进行教学和考核实践。

三、总结

通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教研室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基本完成。根据不同课任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整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各门课程的考核方案改革都已经成型,效果良好。基本上避免各自为政,简单考核本学期本门课程的重点知识,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专业特点所要求的系统化和全面化问题。作为一种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改革有必要在类似的专业中加以推广,从而促进应用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彦国,朱浩,武腾腾,孙元芳.大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7).

[2]姚旭,荣红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understand the demands of various types industries for financial graduates which aims to serve the industry better,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targeted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65 companies from different fields. The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alents needed by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t present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preferred by the industry. With thi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model of training talents of vocational institutes will b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talent demand;marke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244-02

0 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目前就业市场上需求比较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人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贯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操作技能为提升,以旅游行业为特色”的教学方针,培养从事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旅游行业会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及时准确地了解就业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特征进行梳理。

1 样本选择

本文主要针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展开针对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70份问卷,有效回收65份。实地考察了3家顶岗实习单位,并且对这3家考察对象的总经理、高级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了针对性访谈。

1.1 企业类型 此次调查涉及65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比10.77%,外资企业占比4.62%,合资企业占比7.69%,民营企业占比61.54%,其他类型企业占比15.38%。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图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也体现了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

1.2 行业类别 本次调查的企业涉及到的行业有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餐饮住宿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教育培训业等其他行业,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1.3 职业层次类别 接受调查的对象有高层财务管理人员、中层财务工作者、一线岗位的财务工作者以及人力资源部人员,图3为各类人员所占比例。

2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情况

2.1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岗位划分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样本中有67%的人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31%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作用比较相近,只有2%的人认为两者作用一样。可见大部分企业已经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岗位应当在企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2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 在这次调查中,由于被调查的企业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具体比率如图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不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得比较多的知识是盈余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这些方面目前在企业中财务管理领域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不过随着经济地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的重点也会更多地向资金管理领域以外的方面拓展。

2.3 财务软件的应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5家企业采用了ERP系统,其中实施ERP项目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有15家,超过1年的有6家,使用半年的有4家。其中使用的ERP软件主要都是购买国内开发的软件。调查中的企业大部分使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和金蝶,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1~2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比较关注学生对ERP系统和Excel的应用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35家企业里的ERP系统开展了财务管理模块,由此可见ERP课程是财务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开设了Excel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课程,ERP原理及应用课程也在实施过程中。

3 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3.1 企业对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的需求 调查显示,企业的财务工作岗位对大专学生的需求略超过本科毕业生(见图5)。因为大专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并且比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较强,入职后财务工作上手快,不需要过多进行岗前培训。但是大多数大专毕业生只能从事基础的财务工作。像投资、筹资、盈余、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财务人员来胜任,而且大专学生的后期自学能力明显弱于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很多财务经理建议大专学生积极参与入职后的深造工作,以提高专业技能。

3.2 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调查显示,企业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节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见图6)。接受调研的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各有特点,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考量各有侧重点,但是主流趋势是一致的。根据图6所示的数据不难发现,专业技能始终是企业重点考察的项目,其次为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从事财务工作必备的岗位能力,高校应该在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团队协作内容,使学生在团队作业中锻炼沟通交往能力。有50家企业把“专业技能”作为首要技能指标考察财务人员的岗位能力,凸显出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作为财务专业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清晰的处事思维,并且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3.3 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除了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占40%)、税务筹划知识(占 20%)、计算机运用知识(占20%)、资产评估知识(占6%)、外语知识(占5%)等其他知识(例如法律知识,金融学知识,数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等占9%)。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会计类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应该涉猎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3.4 企业对各类资格证书的认可度 当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基本都需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除了基本的从业证书之外,学生们还热衷于考其他各类证书。虽然证书可以增加就业的竞争优势,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看待各种证书。被调查企业比较看重:会计从业资格证80%;注册会计师证书占15%;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占5%。除此之外的证书并没有特别的看重。

3.5 企业对所招聘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

被调查的65家顶岗实习单位对自己所招聘的实习生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实习生的工作态度上,但是在专业技能上,企业建议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建立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4 总结

以上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行业对人才需求现状和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不仅看重财务专业技能还看重沟通、合作能力;企业财务岗位分工更加明细;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企业对计算机技能和法律知识的要求明显提高。这些调查发现对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恒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1(7):182-183.

篇9

长期以来,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讲解与呈现的讲授法,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创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体会是讲授较吃力,而学生则感到枯燥难懂,并觉得专业术语多、难度大、理不清头绪,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为实现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亟待改革与完善。

1.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更多的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但学生只能在大量理论灌输和大量作业练习后,只记住了课程有许多计算公式和决策方法,却不知如何运用财务知识和技术手段去分析具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忽视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课程教学都是采用课堂老师灌输讲授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极少,从而造成课程教学的沉闷、无趣,便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弱的一门课程,如果在课程中一味的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填鸭式教育,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消极态度。

3.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不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讲授相关的财务知识,但学生整体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高。随着近几年大学的一再扩招,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再加之财务课程中会涉及相关数学计算的内容,大部分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开设相关的数学课程,致使财务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

4.课程考核方式呆板。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一般以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采取笔试闭卷形式,学生只要考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冲击一下,也能顺利通关,因此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对课程没有兴趣情况下,只为考试而学习。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1.摒弃为学习财务而学财务的观念。

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财经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为管理者不必成为会计,但必须了解会计;不必从事财务工作,但必须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人物。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进行启蒙性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使其对酒店行业中所涉及的财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财务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字说话,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财务知识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做出一定的决策。

2.充分考虑经济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和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由各类经济法规来规范的,企业与府的关系主要依靠税法来协调.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受到《公司法》等企业规下由股东大会制定公司章程及有关决议的制约.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则是依据《合同法》通过双方共同签订的合同来协调。因而,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考虑到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和作用。

3.课程设计要以企业资金运作流程为主线,增设创业教育。

创业是发现机会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展开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讲解。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基于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行为和学习上的特点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取舍度。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进,首要任务就是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行业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符合所在专业课程体系连贯性、纵深性学习,避免与其他课程出现高度重复性;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依托教学方法来展示,学生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全身心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多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强调学生做中学,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质量考核 评价

财务管理专业由于其就业前景好、需求量大成为了热门专业,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导致了财务人员出现供大于需求的情况。如此看来,以应用型为导向,探索建立一套适应当今社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现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现状

日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了高校的热门词汇,“国内几百所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的消息频繁出现。这一被人们人称作高等教育革命性的改革,被寄予了众多的期待。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四川毕业生达36.89万,专科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九个百分点。2013年地方本科院校初次就业率仅为75.4%,低于重点本科的75.5%和高职高专的78.1%。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认识还比较模糊,所以,其质量考核及评价机制的建设也成为了薄弱的环节。

(1)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完整。目前重视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忽视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教学评价的内容以理论课及教师教学评价为主。大多数的指标涉及的是理论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研究等,较少部分涉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即使涉及,也是对学生技能的评价,很少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比如查阅文献的能力,自行创作的能力。缺乏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方面的评价,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及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质量没有评价的指标体系。

(2)评价主体单一。大部分的实践教学评价以校内教师评价为主,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给予其成绩,缺乏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评价,比如实习生主管部门、企业对学校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没有形成利益各方多元参与互动的评价体系。

(3)考核评价方法形式化。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采用的还是传统单一的形式,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设计原则

(1)配比性原则。即学生专业技能应该与职业综合素质相结合发展。在设计实践教学考核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学生对工作的态度、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应该考虑进去。

(2)可行性原则。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即考核指标的选取、考核方法的确定不能太过于理论化,要结合实际去设计。

(3)持续规范原则。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发展的眼光制定评价体系。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都不是很完善,与之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因为缺乏相应的科学性而流于形式。财务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合理的评价目的、科学的评价指标、多元的评价主体等。

(一)合理的评价目的

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的评价目标应该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价值性、应用性等特征。确立合理的教学评价目标,要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知行统一,实现由重视理论考核向实践考核转变,从而达到质变的过程。

而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评价目标应该包括该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其具体的课程目标,即各种实践课程及实践项目目标,这些分项目的目标应该与总体目标相一致,在总目标的引导下,将各个分目标层层分解,这样使得实践教学的相关老师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学生也明白该实践课程的目标,以便于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多元的评价主体

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与教学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校外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为了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也应分别对以上四类主体予以考核。首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作为一名引路人、教学的组织者,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就是指导老师了,其对实践过程有着最直接、最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学生自身。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对实践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发言权,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相评价等方式。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校外企业专家作为整个宏观指导的职能部门,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也有发言权,需要他们对实践教学的整体效益予以评价。

(三)科学的评价指标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了课程实验、各种的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评价教学质量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

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以及地方性院校学生的特点,该指标体系有以下三个维度: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的过程、实践教学的效果(详见表格)。

1.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的条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前提保障。该维度的指标主要考核是否有固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该类型基地是否有合法合理的协议保障;实验室的教学条件是否优越,是否配有有专人负责实验室,实验员的配置是否合理、数量是否达标,设备的更新保养程度等。

2.实践教学过程

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主要考核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其考核的二级指标如下。

(1)实践教学教材的选用。毫无疑问,一本高质量的教材是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该专业是否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自编实践教学教材。

(2)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包括实践教学的大纲、学时等是否符合学生的整体素质。

(3)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否丰富,教学案例是否典型,教学内容是否趋于应用型等。

(4)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多样化,典型化。

3.实践教学效果

该维度的指标体系主要考察实践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该指标的建立,可以促进师生重视实践的教学环节,积极参加各种的实验实训活动,这样可以做到既学好了理论,又提高了实践动手的能力,该指标有学生的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学校督导的评价及校外企业专家的评价四项内容。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对于教育评价过程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该模式从四个方面进行教育评价,分为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梅森教授将教育评价分为决定、设计、形成三个阶段。依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在这里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分为四个部分,即准备、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形成、反馈。

(一)准备

该阶段是进行评价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的活动为:①按照财务管理专业的总目标及各实训的分目标进行宣传动员使得各方评价主体明白评价的意义及目的,以保障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将各个评价资料准备齐全。这些资料包括评价的相关文件、调查表、调查问卷、实训的相关材料、评价方案的制定等。

(二)信息的收集

主要是收集各种书面的信息及现场实验操作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书面信息的收集即收集学生、指导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各种纸质材料,比如某次实验的成绩、实训的书面资料等;而现场信息收集就是到实训基地考察、与指导老师及学生座谈、听课等形式。

(三)结论的形成

该阶段就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主要是进行形成综合评价,在收集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最终的评价指标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反馈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该反馈应定时地将评价结果公布于众,这样便于各个受益主体分析其实践教学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也有利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及政策的制定。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在实践教学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就越来越重要。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会不断地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才的培养才会进入一个高效化教育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郝晓雁.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19-24.

[2]刘纯超.浅谈财务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实施和评价[J].商业会计,2013,(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