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运营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运营管理的作用

篇1

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它的原理、方法等都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实践,是多年来各国生产运作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经过不断地丰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与个人素养为主线,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管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体系,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提高学生解决生产运作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杂性。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工厂选址和设施布置、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生产线的设计、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需求管理与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制造资源计划、物资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车间劳动管理与班组建设等。其内容多而杂,有许多具体的运作活动,技术性比较强(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应用。

(三)决策性。生产运作管理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多种方案, 但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产品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需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不同特点设计个性解决方案, 明确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以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 并在对处理结果预测和比较的基础上, 做出最优决策。

二、ERP沙盘应用分析

ERP沙盘是以现实中订单型生产企业为背景,通过组建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成立相应的部门、赋予对应的岗位和职责,进行6-8年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整个经营过程是以销定产的思路进行P系列产品的销售、研发、生产。企业伊始拥有一个A厂房和一定的生产设备,从事P1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通过一家权威机构对P系列产品进行预测后发现,P系列产品将会由相对低水平发展为高科技产品。因此企业的投资者希望:投资新产品的开发,使公司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发本地市场以外的其他新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领域;扩大生产规模, 采用现代化生产手段, 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角色扮演和对应职责分配,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与分工和业务流程,明确恪尽职守、各司其职的重要性,懂得团队的工作方式。

通过生动形象的企业沙盘,展现出企业布局:整个盘面分为“办公区”和“厂区”两大部分。其中办公区有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采购部、研发部等部门;厂区有生产车间、原材料库、成品库。沙盘布局让学生了解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对企业的重要性,选择恰当的地址使其方便生产经营并提高竞争力;设施布置和选址都是企业的战略性问题,都对企业长远发展有战略影响。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企业选址的常用方法、决策因素和决策方法,设施布置原则、形式和方法;设施布置好坏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设施布置不当可能导致物料运输路径增长,从而增加物料运输成本等设施布置的重要性。设施布置通过企业沙盘布局的展示,还可以反映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的关系以及各流的流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物流从原材料的订购、原材料入库、材料上线加工、完工后入库、最后销售给客户的整个过程。

无论是准备工作,还是经营的整个过程,都涉及了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准备工作中的企业成立、团队设置涉及生产组织机构设置,责任权利的划分,班组建设等内容;又如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需求预测、厂房的选择、生产线的设计、产能分析、设备更新、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过程管理等内容。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进行6-8年的生产经营活动。

厂房代表模拟公司生产制造产品的场所,在ERP沙盘中设置了A、B、C三种厂房,不同的厂房容量不同:A厂房可容纳四条生产线、B厂房可容纳三条生产线、C厂房可容纳一条生产线。并且厂房可以购买、租赁或出售,每经营一年,就要进行厂房的购买、租赁或出售决策。想扩大生产规模,还要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资金的有限性,此时就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厂房的购买、租赁决策。

生产线作为产能的体现,ERP沙盘中主要设置了四种生产线:手工生产线、半自动生产线、全自动生产线、柔性生产线。不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灵活性不同,其价值、安装周期、安装费用也不同,且生产线可以购买、转产、变卖。企业发展过程中按市场需要能够生产的产品,在沙盘活动中设计了四种产品:P1产品、P2产品、P3产品、P4产品。为了能更高效率生产出产品,就需要运用生产管理中相关知识进行计算与决策:不同的产品用不同的生产线来组织生产比较划算,不同产品在不同阶段进行研发和淘汰,在什么阶段购买哪些生产线,哪些设备在何时淘汰或改造。产品研发完成,同时生产线调试按照完成,才可以进行生产。

产品加工,在ERP沙盘中,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的原料不同,每种产品所用到的原料及数量也不同;不同的原材料采购周期不同,何时采购,采购多少,是批量采购还是JIT采购;产品上线时需要支付加工费,不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不同,加工费也是不同的。涉及到物料需求计划的相关知识。

借助ERP沙盘教学工具,以体验互动的学习方式,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让学生总全局深刻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制定长中短期生产计划、进行定量需求预测的重要性。从工厂选址、设施布置,到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生产线的设计、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需求管理与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制造资源计划、物资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内容,更加深刻具体地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知识,并懂得应用知识。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理论融于实践,知识得到升华

通过ERP沙盘教学,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教学内容体系强调从全局勾勒知识内容的框架,激发学生从企业战略高度考虑企业生产管理与控制和企业其他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经历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能全面深刻理解战略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管理、需求管理与需求预测及全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学会掌握企业最佳采购模式,学会合理控制与管理库存,能够配合市场需求与产能从事全盘生产流程规划;能够准确把握最佳盈利机会,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

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利用事找人的思想,让学生置身其中,面对一系列动态的情景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需求带动兴趣,进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具体的过程和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理论不再显得枯燥、空洞、乏味和无用。使学生从多维度获得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体验、接受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深化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通过把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形成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如何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方法。

(三)增强合作共赢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在企业经营战略方面,学生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企业间的联合达到双赢。在生产管理方面,ERP沙盘教学跨越了专业分隔和部门壁垒,把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统一纳入到生产管理领域,面对新产品研发、物料采购、生产运作管理、品牌建设等决策问题,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在成功与失败中获取新知。不仅提升了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统观全局、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经营中,企业不景气,锻炼了学生应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动态的企业经营状况,锻炼了学生对时机和机会的把握及应变能力。

篇2

【关键词】 房地产 项目开发 运营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很快,房地产项目开发不断增多,该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也存在泡沫现象。有的房地产项目建成了鬼城,这说明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运营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市场定位不准确、缺乏对项目开发需求的仔细研究、过分依赖政府助推地方经济等。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水平较低,会导致房地产企业出现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概述

房地产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对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运行管理,这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的范围比较广,部门跨度比较大,时间周期也比较长,容易受到较多风险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运营管理多是指计划管理工作,各部门是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工作,需要完成最初制定的项目关键节点,缺乏过程管理,计划经理在运行管理中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尤其是在跨部门协调工作中,缺乏实权,职权被架空,失去了计划管理的作用,也降低了经营管理的效果。运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管理人员需要从多项目进度、完成质量、成本等方面着手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运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管理人员还要对计划管理的流程进行改进与优化,使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保证项目开发顺利完成。

二、房地产项目开发中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决策阶段

房地产项目开发首先是从决策阶段开始的,只有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才能提高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出现重大决策性失误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会影响后期建设、投资等阶段的工作,导致整个运营管理失败。在项目开发运行管理开始后,首先需要做的是将全部资金投入到建设的项目当中,做好市场定位与销售,保证企业的盈利水平,减少投资风险,从而保证运行管理的效果。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重视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导致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出现了决策失误,给运营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 设计阶段

房地产项目开发前,需要进行设计工作,这一阶段是项目造价的基础阶段,根据项目开发的规模、机械的投入、材料的购置等内容,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做好费用管理工作。设计阶段也是运行管理的重要阶段,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只重视工程图纸设计、忽视了人员数量投入、机械投入、材料投入等内容,则会降低设计方案的质量。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只考虑工程建设规模,忽视了资源投入情况,缺乏对影响运营的管理因素的全面考虑,这样做出的设计方案自然缺乏实际效用。

3. 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会有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需要考虑项目开发的成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需要控制资源消耗问题,这也考验了运营管理的实际效果,保证资源消耗的合理性,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投入资源组合的正确性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加强运营管理,需要保证项目建设资源的优化组合、开发运营的合理性以及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有的房地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并不重视,人员调配比较随意,材料管理也比较松懈,不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这在建设阶段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较大浪费,不利于成本控制,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项目销售与使用阶段

项目销售阶段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利润,加强项目开发过程的运行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回笼资金,弥补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损失,保证企业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只有在一个项目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开发,所以,运行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管理水平较低,则会延长项目销售与投入使用的时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项目销售与使用阶段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人口规模等,想要做好运行管理也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为了保证项目开发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保证决策定位的正确性,然后就是做好营销,可以依靠商业广告或者微信营销等,但是这并不能保证营销效果一定好。很多房地产企业错误地认为,只要销售阶段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就可以保证运营管理的效果,运行管理是一项动态综合性工作,不是保证一个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就能实现的,如果把希望完全放在销售与使用阶段,则会增加运营的风险。

三、优化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措施

1. 做好市场定位与调研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保证运行管理效果,首先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保证市场定位的正确性,还能发现市场中蕴藏的商机,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市场调研还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运营管理的思路与方向,房地产市场受到当地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人口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从这几点出发,首先,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规模,找到项目开发的最佳场地,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支撑,做好市场研究,保C开发项目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能看到项目开发的前景,预测开发的价值,保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其次,了解市场需求,项目开发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只有销售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很快回笼资金,企业只有了解市场需求,才能保证盈利。如果企业不重视市场需求的调查,做再多的项目开发也是浪费资源。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当地房地产市场处于饱和或者过剩的状态,则需要及时停止项目开发,寻求其他市场。最后,了解当地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越多,市场需求则越大,企业的经济规模也越大,人口规模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与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越多,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一般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聚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人也是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主要客户群,只有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才能使运营管理发挥出实效。

2. 制定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执行者,管理的水平与企业自身情况有着较大关系,为了优化运行管理工作,应准确定位企业自身,了解自身开发实力。房地产项目开发水平会受到企业资金、开发团队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企业自身做好市场定位,才能保证项目开发的效果。有的企业明明自身实力不足,还是选择难度、风险较大的项目,最后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营管理有利于降低项目开发风险,可以将企业带出发展困境,保证企业项目开发的盈利水平。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很大程度上应依靠企业制定的经营战略,并使运行管理与经营战略相一致,如果二者背道而驰,肯定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制定出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才能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

3. 把握计划管理中的关键点

房地产项目开发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在制定项目管理策略时,应做好目标的设定,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设定分层目标,引导项目开发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不同的阶段,还要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督,保证制定的目标逐个完成。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说明制定出的项目管理计划还不够具体,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在房地产项目开发阶段,应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保证计划管理具有实效性,从而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计划管理还要把握各个关键点,这对计划管理的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计划管理内容设置应更加合理,而且计划内容不宜过细,否则会使决策层无法看到核心问题,不利于对计划管理进行监督,不利于发现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计划管理工作贯彻整个项目开发阶段,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计划管理工作,为了设置最佳关键点,应加强资源整合,保证项目运行管理正常进行及房地产项目开发顺利完成。

4.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在项目开发阶段,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成本管理,加强对决策、设计、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成本目标的动态管理。根据预算管理的内容以及成本总控目标,对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管理与控制,加强责任成本与动态成本的监控,避免在建设阶段出现资源与资金浪费的情况。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应做到成本可知、成本可控,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与控制,提高T工的节约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项目开发成本,保证项目开发的利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利润与其经营管理水平有着较大关系。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加强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变化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证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以及项目开发利润最高。在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只有使企业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与工作内容,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对管理策略进行优化与完善,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利润。

参考文献:

[1] 苏彬彬.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145.

[2] 周亮华.浅析房地产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运营计划管理体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96- 97.

篇3

露露的实践证明,财务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机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松散、预算管理困难、集团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开展、各类制度的建设、监管体系的建立、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基础工作的规范等综合治理,其中财务信息化的开展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之一。

随着我国企业组织形式日趋集团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组织结构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跨行业、跨地区财务核算和管理等情况大量出现,集团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以便对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优化配置,将财务系统由核算型转变成为管理控制型。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管理的需求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力争在五年内产销量达到50万吨占领全国市场,再用十年的时间把产销量扩大到100万吨,把我国的民族饮料销往全世界。公司在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实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公司未来发展对运营管理的需求

公司的不断发展和未来发展规划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找到一个化的管理工具来为管理层服务。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要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包括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在内的新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组织,以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功能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迅速提高组织的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出现要求企业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交换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要把握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和决策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对满足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财务管理信息同样要适用,只有努力推广财务预算和功能,才能很好的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企业不仅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除了要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关注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还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兼顾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三)财务管理也要进行创新

在创新财务管理内容中预算管理是首要点。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分解与落实、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垓等,反映企业对市场要求的应变和措施,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四)风险管理的作用应高度重视

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担保的增加、应收账款的滞收、生产资金的各有短缺等,企业有发展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建立资产财务状况评价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引进安易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公司了财务信息管理第一次飞跃。自2001年开始开发实施企业信息化到2003年,公司已成功的实施动行了ERP管理系统,为以后财务业务一体化铺垫了基础。2003年公司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思想,并与吉大工易软件公司合作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露露运营管理系统》。

(一)方案的提出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最佳的企业财务解决方案应该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相结合的集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公司融合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概念。

随着公司业务品种的增加和业务量的增大,将公司的产、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建立起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机一次自动集成。

(二)方案的实施

加强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的前题是必须先有业务信息化的基础,做为一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数据的准确是最基础的,只有企业将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业务数据才能保证准确,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前,必须将公司分销、生产、采购、存储等管理模块完善,并在保证上线运行无误,这样才能确保传给财务的数据准确可靠。

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变革,业务流程的改进,会设计到组织结构的调整及人员业务的改变。首先对人员进行信息化认识上的讲解,其次对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及流程的培训。

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要对系统进行运行评价,要让所有人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体会,由项目经理,对系统进行完善改进,促使系统更好的运行。

(三)方案的使用效果

,公司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组织机构调整,流程优化已结束,各业务流程运行正常,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订单为导向,围绕实现成本核算所展开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大型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已全面实施。

实现了公司的数据共享。在传统管理中,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连接,财务数据要滞后并且容易出现失误造成数据不准确,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财务数据实现了直接由业务端的及时准确传输。

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配置。公司所有资源经过整合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公司物流的流程更加合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商流资源和销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金流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

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还加强了公司的财务监督功能,提高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

四、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篇4

五十多年来,北京燃气始终将“安全是魂、预防在先”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和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各种方式逐渐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就生产信息化技术和仿真预测技术对燃气管网安全管理的作用作一浅谈。

一、北京市燃气用量逐年攀升

随着北京燃气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天然气需求逐年递增,年平均增长率达19%,2012年北京燃气集团年用气量已达84亿立方米,在全市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中由7.0%增加到13.4%。初步预测,2015年北京市用气总量将达到180亿立方米,高峰日用气量将超过1亿立方米;到2020年,年用气总量将达到280亿立方米,冬季高峰日用气量将达到2亿立方米。

从用户结构看,北京市的燃气用户由原来以采暖、炊事用气为主,发展到目前以采暖、发电、炊事为主,向趸售、天然气汽车、三联供拓展的局面。为做好PM2.5治理工作,北京市燃气集团将以四大热电中心、锅炉煤改气等大型集中负荷为依托,结合新城和重点园区规划,发展较为集中的分布负荷,促进能源清洁转型,为建设绿色北京做好清洁能源供应。

从上游供应看,目前中石油主要通过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向北京市供气,随着下游市场的开发,长输管线等配套设施也在逐步规划建设。“十二五”末期,上游将完成陕京四线工程、大唐煤制气工程、唐山LNG工程,最终形成10MPa高压外环。

从城市管网规模看,截止目前,北京市燃气管网共有7座城市门站,670余座调压站,14500余座调压箱,管网长度1.4万余公里,覆盖了除延庆外的全市所有区域。到“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将形成“三种气源、六条通道、两大环线、九座门站、六种级制”的多源、多向、多级燃气供应接收体系(见图1)。

用气需求迅速飙升,管网规模急速扩充、气源通道逐渐增加、用户类型日趋多样等发展趋势将引发气源置换、管网合理布局、气源分配优化等一系列新兴课题,而所有课题面临的任务均指向“安全运行”这一灵魂,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也不可能通过历史经验解决未来所面对的所有问题,惟有依托生产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全面、完备的管网数据积累,将历史经验和智能分析相结合,实现更智慧的决策,切实提升管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二、智能化管网提升安全管理

早在1987年,北京燃气就开始注重生产运营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当时管网规模小、气量少,所以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燃气需求不断增长,燃气管网规模不断扩大,确保城市燃气管网运营安全、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实时掌握各类数据信息并能准确进行分析成为必须。2002年,北京燃气开始对燃气管网实施SCADA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仿真预测系统的建设,至2004年,三大系统上线运营,开启了北京管网信息化管理的新时期。

2008年,为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燃气管网安全运行、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燃气集团结合GPS定位系统,建成了应急指挥平台,以实时跟踪应急指挥车,实现了应急指挥车与运营调度中心的实时交互,提高了应急抢修效率,减少了应急指挥人员的投入。该平台的建设作为一项管理创新项目,荣获了北京市的表彰与肯定。

2010年,随着北京燃气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为规范生产运行管理,提升运行质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优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建成了生产运营系统与带起作业系统,以规范各分公司生产运营管理。同时,随着燃气用户的多样性发展,为满足需求侧管理,建成了非家用远程计量数据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燃气大用户用气情况全面、及时的控制和管理。

燃气管网规模继续扩大、天然气用量继续上涨,对各类信息化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更好地掌握用户用气规律,了解其使用需求,为仿真预测系统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网管理、用气计划管理水平,2012年北京燃气对SCADA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同时建成了阴极保护远程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分析管道重要节点的腐蚀情况,提供建议及措施。

经过2004-2005年度 “气荒”、2008年的奥运会燃气服务保障任务、2009-2010年度“压量保供”以及2012-2013年度“气量调控”的严峻考验,同时经历了上百次应急抢险的艰苦磨练,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北京燃气生产信息化技术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中国燃气行业一面旗帜,业务从单一的调度运行拓展到应急救援、重大活动保障、重大工程配合、计量管理、管网工况仿真、燃气负荷预估等多个领域,成为北京燃气生产运营管理和指挥的中枢神经系统。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北京燃气始终将“安全是魂、预防在先”这一安全理念植入生产信息化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规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使生产信息化系统由“经验型——个体化”管理向“经济型——协同化”转变,依托更完整的数据和更全面的感知,完成更智慧的分析决策,一方面为建设智能管网、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为促进北京市物联网建设、造福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三、管网仿真预测技术支撑安全运营

管网仿真技术是生产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智能燃气管网不可或缺的手段,是实现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通俗地讲,管网仿真就是管网模拟,模拟管网运行状况,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变化,将工况变化结果进行分析,为管网安全运行和未来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管网仿真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功能主要有气源追踪、组分跟踪、管网超压(欠压)分析、管存及存活时间分析、压力(流量)分布等。

1.气源追踪。实时动态监测不同气源来向的气体在管网内的分布及流向,使管理人员随时掌控管网内的气源分布,密切关注混气区的变化及其压力、气质状况。由于管网中的“压力零点”(压力低点)往往发生在两个气源的交界面附近,通过气源追踪可实时关注压力零点的“漂移”情况,确保“压力零点”的运行风险处于可控状态(见图2,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源来向,灰色代表两个气源的混气区)。

2.组分跟踪。通过从气源点色谱仪获取的组分信息,实时动态跟踪和分析管网中某些敏感和重要站点的组分、气质变化,了解某种某些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天然气析出或冻堵现象,提前预判并做好防范措施。

3.管网超压、欠压分析。分析管网中各个节点的压力情况,通过对管网中超压或欠压的管线进行彩色化定位,实现对管网中压力异常区域的全天候监控,时刻提醒管理人员管网的运行状态,确保各类运行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见图3、图4)。图3中红色区域表示次高压管网压力低于0.65MPa的区域;图4展示了高压B管网中重要站点的进口压力情况,根据进口压力变化情况,管理人员可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高压B管网处于优化、平衡状态。

四、应用仿真预测技术的必要性

(一)天然气峰谷比加大,管网安全调度难度提高

北京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冬夏气候差异较大,天然气需求波动幅度高。2012年北京市天然气用量达92亿方(含燕化约3.5亿方),比2011年(76亿方)增加约16亿方,增幅21%,天然气消费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2012年本市天然气日峰值达6423万方,峰谷比达16∶1,用气峰谷差进一步加大,对管网规划、气量计划和管网安全调度都是一个严峻挑战。

(二)大管网、大气量、多气源、大用户等趋势加大管网安全运营难度

根据“十二五”燃气规划,北京市燃气管网将形成以六环路以内为中心,向远郊区县辐射的供气格局,燃气管线将遍布除延庆以外的其它所有北京地区,城市门站将扩建到17个。天然气气源种类也将空前繁多,除了长庆气田气外,新疆塔里木气、中亚气、唐山LNG气化气、大唐清洁煤制气以及未来可能的非传统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在未来都将进入城市输配管网。大型热电中心、分布式能源等大负荷用气,对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的要求较高,燃气机组启停时负荷变化对燃气管网造成的冲击等加大了燃气管网安全运营的难度。

面对如此庞大的管网规模、气量需求以及繁多的气源种类,任凭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分析判断而对管网进行规划和调度。如何做好管网安全运行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而管网仿真预测技术能为合理管网规划、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安全调度运营、稳定燃气供应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无疑是提升管网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管网仿真预测技术与SCADA系统、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为管网管理人员实时提供可视化的管网前景预测,对不利因素提前做好预判并采取相应措施,实时确保燃气管网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管网仿真预测技术就像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管理的左膀右臂,而不使用此技术则像在一个庞大且陌生的城市开车不使用GPS,驾驶员会感到迷茫无力,有时甚至会陷入危险境地。

五、管网仿真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管网仿真预测技术是智能化燃气管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燃气管网安全运营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十年来,仿真预测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和长足发展,无论在硬件发展还是软件实力上已成为行业的领头羊。管网仿真预测技术主要在以下方面提高了北京燃气的管网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一)增强燃气管网规划手段,确保管网规划与实际运行相吻合

管网仿真预测技术是城市管网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段,在有效降低投资成本的前提下,确保管网规划满足未来用户发展需求,实现安全稳定供应。

2003年以前,北京市做燃气管网规划时使用长输管道的仿真预测技术,虽然同为燃气输送管道,城镇燃气管网与长输管道在运行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长输管道单气源、一条主干线上运行,管道分布在人烟稀少地区;而城镇燃气管网是多气源、管网密布并环环相扣、压力级别较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地区,调度运行要求较高。因此,随着管网复杂程度的提高,长输管道仿真预测技术已不能适用于城市燃气管网的规划;而采用基于实际管网状态的工况仿真预测系统后,管网规划建设对实际管网工况起到了较大的优化作用。

(二)仿真预测技术提升“安全调度、优化调度”管理水平

一方面,仿真预测技术使调度运行由“经验管理”走向“科技管理”,极大减少了“经验不足”带来的调度安全隐患,使得调度管理人员可在短时间内掌握管网运行特性和调度手段,使管网工况更优化、合理,管网供应系统的安全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可增强管网工况的预见性和分析性,对不安全因素提前做出预判并采取措施,确保管网运行始终处于可控、安全的状态。

图5展示了某时段燃气管网的管存变化情况预测:管存变化可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管网的可用管存变化情况,为管网设备的维、检修等计划作业把好“时间关”,确保作业时管网处于安全状态,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作业带来的气量损失。图6展示了某时段管网接收气量的变化情况预测,管理人员依此可提前做好用气高峰时段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管网安全稳定供气。

篇5

关键词:客运出租汽车 运营管理 特性及作用

一、城市客运出租车经营管理特性

(1)市场性、盈利性

在国外,出租车管理被认为是一个可竞争的市场,它具备完整的市场性、可竞争性和盈利性质。在我国,出租车管理是处于政府规制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但它同样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和可竞争性,并且以经营和盈利为目的,是地方税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公益福利性

出租车客运属于劳动密集型交通服务业 ,对经营者和劳动者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且投资小,社会效益大。一般来说,社会向该管理投入一亿元,就可新增约 1000 辆出租车,可以直接解决就业 2000多人,并可拉动洗车、修车等周边产业发展,如此的社会福利效益是其它管理少有的。

(3)公共事业性

出租车管理因其使用公共道路资源,关系到城市公共服务安全和稳定,关涉公众的基本出行需求,事关社会公益,具有城市公共事业性。

二、 城市客运出租车管理定位

在我国,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比较准确的定位是:隶属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容量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有力补充。它既是一个盈利性管理,同时又担负着重要的公共运输职能,即担负着一定的公益性社会职能。

三、 城市客运出租车管理地位

3.1 在交通管理建设中的地位

出租汽车经营管理作为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改革开放,近二三十年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就已经发展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他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经营生产效率,提高百姓出行幸福指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城市的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发展水平和经营状况,能够从侧面体现出该城市的经济建设水平、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和政府行政监管水平。同时,出租车管理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管理,就像一台台的流动的宣传广告,直接反应出城市的环境形象和精神面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租车管理在交通建设管理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但被广泛誉为 “城市名片 ”,而且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3.2 在城市客运系统中的地位

我国城市客运系统按照体制划分,可以分为社会客运系统和公共客运服务系统。其中,公共客运服务系统一般包含公交车、城市轻轨、地铁及出租小汽车等运输服务工具;按其行驶路线划分,又可分为固定路线和不固定路线两种方式。出租车是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中唯一的非定线客运工具。虽然它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辅助工具,但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四、 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作用

上节谈到了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应该说,出租车管理的地位是与其重要作用分不开的。而出租车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租汽车是城市间人流物流和经济文化交往的有力承载体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每天都在处理着海量的政、经、文、教、娱等信息,城市的活力就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交互和处理过程中体现着。而这些信息的交互大都需要通过人的流动来承载,出租车作为城市大容量交通工具的有力补充,每日为城市人群的流动提供着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为特殊人群的日常出行提供着必须的服务,使城市的功能在高效、灵活的机制中顺利运转着。出租车服务以其高效、快捷、直达、便利的特性,越来越被追求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所追捧。

(2)城市大容量交通设施的有力补充

由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城市居民不断增长,城区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外延。过去人们出行大多靠步行,但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到今天,动辄十余公里的出行路程,人们出行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步行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了出行的刚性需求。

我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容量交通工具,比如公交巴士、地铁、轻轨等;另一类就是客运出租汽车。两类公交工具各有特色,分别满足百姓出行的不同需求。首先,大容量交通工具有固定的行驶路线,许多街道或较窄的巷道以及较偏远的城郊地带,大容量交通工具不能到达;其次,大容量交通工具一般都有固定的班次和时间,不能满足紧急情况下的用车需要;再次,大容量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和私密性远不及出租车,无法满足部分高端人群的乘车需求。所以,出租汽车管理不但能分担一部分公共交通压力,同时也可弥补城市大容量交通工具的不足。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理性发展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选择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架构。

(3)出租汽车的良性发展是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

过去,由于人民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不足,当时乘坐出租汽车出行往往是市民出行的最后选择,一般只有在临产就医、赶火车、飞机或轮船、节日探亲访友的时候才会选择出租车出行。而时至今日,百姓出行不敢问津出租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乘坐出租车已经成为了百姓出行的常态。这是继提高“衣、食、住”之后,在“行”方面的又一次提高。所以,出租汽车管理的良性发展是百姓生活质量完成“质”的提升的有力标志。根据 2009 年哈尔滨市出租车管理协会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市民出行乘坐出租车的理由,已经从过去的“紧急需求”逐渐向外出娱乐、购物、访友、上下班、办事、就餐、就医等 “日常需求”转变,其比重可侧面体现出当前市民消费能力和出租车管理发展水平。

(4)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管理为城市经济建设创造了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每年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创造大量的税收;另外,国内许多城市执行的都是有偿出让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收取的出让金大多被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间接经济效益的例子更多,包括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缓私家车和公务车辆的过快增长,减轻市政道路兴建的负担;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带动汽车制造、维修养护、日常清洗、燃料生产及销售等上下游产业发展;辅助餐饮、旅游等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等。

(5)抑制私家车、公务车数量增长,提供更高使用效率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交通工具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舒适性、私密性及商务性等方面的缺陷,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商务人士及高收入群体的需要,他们必然将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投于私人小轿车和单位公务车之上。这种需求的增长是持续的,而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资源承载能力却是有限的。出租汽车可以满足部分私家车主和商务人士的出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私家车和公务车的增长势头,创造了更高的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因为,出租汽车具有比私家车和公务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使用效率。有调查表明,出租车的利用率相当于单位公务用车的数倍、私家车的数十倍。另外,由于私家车的减少,可以帮助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停车场所不足,同时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

(6)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迈进。以旅游、商贸、国际会议、会展、国际论坛等形式的国际间政治、经贸、外交、文化活动开始在各城市间广泛开展起来,出租汽车经营管理对于中外交往和地区间商贸往来的纽带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内控审计;营销管理;影响;分析;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也带来了各种的风险。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审计体系,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手段。企业的营销系统通过内控审计可以增强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营销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控审计定义

内控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做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内控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二、内控审计对企业营销管理的积极影响与意义

内控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企业通过内控设计的开展,能沟提高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优化营销管理系统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切实监督营销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效发展。(一)提高企业营销管理系统风险管理能力企业的营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无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对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可以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经营管理战略、投资规划具有明确的方向。内控审计通过对外部市场经济规律、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架构、营运管理运行情况等内外部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进分析和预测,从而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企业营销管理的抗风险能力。(二)优化营销管理系统绩效考核体系企业营销管理的好坏,除了经济环境、企业自身因素外,营销员工的能力与水平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目前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营销员工的素质能力考核,但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着绩效考核不科学、不透明公正等问题,每个营销员工无法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对营销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而内控审计体系可以协助企业的营销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效果,提高营销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切实保证企业营销政策可以得到有效执行。(三)监督营销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型组织,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等活动都是以这个目的为基础而展开的。企业的盈利目标需要通过营销活动来实现,所以每个企业都非常注重营销管理的运营情况。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盈利能力则取决于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水平。内控审计系统可以在营销运营的整个过程,监督企业的营销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保证企业的资产、人员、资金等企业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利用。内控审计独立于企业其他的运营管理部门,受企业的决策领导层直接领导,可以以客观公正角度监督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协助企业实现盈利目标

三、运用内控审计增强企业营销管理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内控审计对营销管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系统可以协助企业达成盈利目标,那么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审计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利用内控审计识别营销风险内控审计需要通过参与营销环节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调查表分析等方式来识别、确定营销管理工作中的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协助营销系统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制定营销管理规则,以对营销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与防范,提高营销管理的抗风险能力。(二)利用内控审计建立高效绩效评价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中员工的绩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优秀的绩效考核能够促进营销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优秀的员工不仅能协助企业达成盈利目标,同时也能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加入内控审计制度,通过周期性的内控审计,可以及时分析评估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否科学、完善,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及营销系统管理层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修正,确保营销管理内部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保持企业的活力。(三)利用内控审计完善企业营销战略科学、有效、可执行的企业营销战略规划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发展优势。内控审计体系通过对企业的营销战略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战略定位等各方面的审查、评估,对具体的营销计划、执行方案、收益等方面的分析评价,保证营销战略的有效性。同时,内控审计通过周期性的监督营销战略的执行情况及营销流程管控情况,来评估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科是否科学有效。内控审计通过这种局部到细节的管控方式,完善企业的营销战略。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发展与创新,内控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审计体系,能够企业识别营销管理风险、优化营销系统绩效考核效果,并且能够协调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障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琛伟,马海明.分析企业内控审计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现代国企研究,2017(20).

[2]富闽鲁.营销审计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3]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篇7

【关键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公路运营单位 效益

一、公路运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解与编制预算目标,对预算汇总审核并执行或调整,最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在公路运营单位中,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公路运营单位制定发展规划并实现发展目标。要做到公路运营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每年的具体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财务预算,以保证各项投入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有利于实现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的科学化及规范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公路运营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公路运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及主要程序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由于公路企业经营方式较为单一,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等因素影响,因此要遵守以下原则进行:

1.树立全局理念,从整体上来保持平衡。

2.量入为出,刚柔并济。

3.分清轻重缓急,工作精打细算。

4.保证预算定额动态、合理并具有经济性。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程序。

1.在科学决策基础上,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合理、切合实际、明确的战略方针,包括战略目标、局部目标、经营方针、相关政策、保障措施等。

2.组建预算管理领导组,按照总体战略目标要求,组织多数预算部门编制预算草案。

3.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按照分布草案组织各部门编制具体预算,并对预算进行修订、审批汇总,上报管理领导组进行复核。

4.由预算管理领导组对汇总的项目预算和草案来编制公司的总体预算草案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研究。

5.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草案审议后报公司管委会进行研究并通过。

6.管委会通过后上报至董事长进行签发,由财务部门负责实施预算控制,审计部门则负责监督核查。

三、当前公路运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由于公路运营一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预算管理往往只是包含一些基本的收入及支出指标及一些简单计划,没有形成全面预算制度和理念,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形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公路运营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各个预算环节的工作不规范,各项预算工作仅由财务部门来负责以应对不断变动的环境,预算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并降低预算提高效益。

(二)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1.编制预算的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单位在用的是在定基预算基础上考略可控因素进行预算,并没有科学地根据收支项目特点来编制预算。

2.定额标准缺乏合理性:公路运营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通常套用行政单位的预算定额,与其实际的支出情况有很大差异。

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公路运营单位的一些必须的开支项目并没有列入其预算计划中,在实际使用时没有支出来源,影响工作的进行。

(三)预算执行与调控不到位。当前公路运营单位的管理制度远远不够完善,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规范及执行情况的调控。预算控制的方法落后,很难在具体工作中合理有效地控制预算,无法做到对预算合理地调控,另外,公路运营单位尚未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预算反馈制度,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不能有效掌握,遇到问题很难及时解决。

四、公路运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预算管理执行主体,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应明确各项责任,提高预算有效性,保证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公路运营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保证预算管理人员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制定各项工作规范,保证合理编制预算,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及时的作出调整,还奥能够公平公正的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二)从整体上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要保证合法性和真实性,还要保证量入为出做到全面和平衡。在编制预算时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编制重点,安排支出时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然后按照轻重缓急,从重点项目开始编制,保证公路运营单位的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纳入预算范围内,全面完整地进行预算编制,保证项目的不重不漏。

(三)严格执行各项预算,规范预算执行过程。对全面预算的执行需要明确责任划分,构建合理的责任体系,各部门各预算单位既是预算的执行主体亦是责任主体,按照执行标准与规范来完成预算执行与预算管理。根据年度预算的分解任务,各预算执行单位要认清自己的责任认真执行,并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预算指标细分至内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全方位地执行预算。而预算的执行与监控是紧密相连的,有效地预算监控能够规范预算的执行过程,保证预算执行效率。预算管理部门要做好全面地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对预算内容、实施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控,最大程度地保障预算执行取得预期效果。

结语:由于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公路运营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尚且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充分认识自身不足,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预算管理标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提高公路运营单位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秋丽.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2.

篇8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地区间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其自身性质的特殊,在内部管理结构上没有较多的繁琐机构,但是财务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也与时展步伐相一致,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创新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民营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在近几年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在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活动的及时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并不大,企业的财务资金需要有较高的利用效率,以保持效益的增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有了创新,从民营企业的自身性质来看,及时的财务管理创新是必需的。

1、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首先,财务管理活动的正确合理性对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给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提供及时全面的财务信息,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目标的忠实执行者和目标的辅助制定者,是企业内部组织中关键的管理机构,其他各个部门的活动都需要有财务部门的资金支持;第三,企业的根本就是获取经济利益,而经济效益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它是对企业的各种经验活动的最终效益的核算;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高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进步,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发展困境,遇到资金上的困扰,它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企业的经营中,财务管理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2、当前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现状

2.1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民营企业起步较晚,造成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短期内效益的增加,忽视了内部财务管理的完善,财务和会计严重分离,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核算的重要性认知不够,而企业自身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在机构设置上缺乏健全性。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在资本构成上规模也不大,造成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没有设置会计核算,把一些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机构统一为一个机构,这就是在核算上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相应的任职,对于企业的资金活动也没有高效的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不了解,缺乏专业理论水平,造成管理活动的盲目,没有针对性,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运行发展。

2.2 管理机制落后

民营企业属于小规模的自营经济,在成立之初对于企业的各项活动大多是由管理者所决定的,长期以往,会弱化财务管理的功能,加上相关制度的配合不协调,造成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第一,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民营企业实际上就是由民营企业家独立发展壮大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弥补成立之初的资金花费,往往会注重短期利润的增加,会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压缩,忽视了成本管理的内涵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造成成本管理上的不足,导致企业预算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财务风险意识弱化。企业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注重短期利润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其他方面出现漏洞,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的不合理和使用率的低下,也给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埋下隐患。

第三,投资决策不合理。在民营企业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过于集中是现代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通病,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决策的科学性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往往会忽略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而只是盲目的重视未来的经济效益,致使最终的投资决策脱离了实际,在执行上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

2.3 财务管理的模式落后,管理目标不恰当

从我国民营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可以发现,财务管理的内容大的只是限于运营资金的管理,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管理模式。现代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财务管理已取代了生产管理,但是很多的民营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并没有及时的创新,仍然是旧的管理模式,这与新时期下的财务管理思路是不相符的,会造成管理方式的不恰当,缺乏实效性,管理的目标没有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吻合,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发生偏移。另外,对于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形成全面的、多角度的认知,缺乏长远整体的思考,忽视了其导向作用。

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

3.1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活动的高效性直接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财务管理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统筹能力,能够把各部门所需的资金有合理的分配,对资金的使用有科学管理,使资金的使用率大大提升,让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贯彻于整个企业发展中。

3.2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时期下,对于财务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资金的运营管理,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成本、预算、投资以及效益目标的实现等各个方面,因此,就需要把会计核算制度、成本预决算制度以及投资决策制度都规范化的施行,使之与财务管理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协调的体系,确保财务决策的科学合理化。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对风险的管理,要有强有力的风险预测防范机制,把风险的产生降为最低。

3.3 创新管理模式,合理制定目标

采用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把财务管理的内容丰富化,使其具有的产管理功能更加的具有实效性。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全面改革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确保财务管理的信息涉及面足够广泛,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的跟踪,从而确保企业的目标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有很好执行性。

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作为其重要的内部结构,需要管理者加大创新认知,不断的对其进行优化改善,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使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赵素琴.新形势下探析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商贸,2012,(02):90-91.

篇9

(一)预算编制方法陈旧

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多采用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变成“上年实际加上本年估计就等于预算”,必然会使预算指标的可行性大打折扣。预算总是基于一定假设环境下的,但是环境总是在不停变动的,期初的预算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已经发生实际变动的事实。而由于企业的经营策略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加之危机和非常事件的存在,企业管理是动态的,缺乏弹性的预算管理必然导致预算与实际相差甚远,最终预算控制功能僵化而失败。

(二)预算指标的松紧度把握不准

预算指标缺乏必要的硬度,随意调整的现象严重。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的编制任务直接放到财务人员的身上,使预算仅成为财务的预算。财务人员按照经营目标责任书中列示的指标倒算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只是形式上的预算,没有任何实际管理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为了便于内部考核,又形成对上对下不同的多套预算,不但增大了管理成本,而且也违背了预算的本意,给预算的执行带来了混乱。

(三)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不严格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不严格,相应的预算奖惩措施不到位。

二、原因分析

(一)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不充分

预算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在做预算时就能大体上判断出预算期间的经营状况,并且从主观上与上一期间比较,得出异同点,就可以编制预算了。这样就容易导致预算人员把预算工作简单化,从而在工作方法上也趋向简单化。而事实上,全面预算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诸如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现在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年初时预测设定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条件下的销量,在一年的实际运营中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有时可能完全与预测的呈相反变化,陈旧的预算方法显然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二)预算职能机构不健全,预算管理人权责不明

由于全面预算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全员参与,所以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层次繁多而且内含复杂的逻辑勾稽关系,每年编制全面预算,工作量非常大,任何一个微小的调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既然预算是一项工程,那么就必需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统筹协调,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应当明确,特别包括对关键预算指标的征询和确定,以及对预算基础数据的收集和信息管理。

(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不完善

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出于对预算重要性的理解,往往对预算相对重视,但其他部门往往认为预算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不能理解其实质意义,因而在配合程度上会有所敷衍了事。因此,如果没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预算往往就会成为财务人员不得不做的数字游戏。

三、改进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改进预算方法

1.变死预算为活预算。由于目前市场产品变化很快,不确定因素增多,原来的预算很可能不能适应新的市场情况。为了使预算真正切合实际,更好地把未来的潜在因素考虑周到,预算以采用滚动预算为好,一季度调整一次。在基期编制预算时,先按年度预算分季,并将其中第一季度分列各月的明细预算数字,以便监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至于其他三季的预算则可以先粗一点,只列各季总数;到第一季度结束后再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对第二季度的预算进行修正,按月细分,除第三、四季度仍按总数列示外,还增列下年度第一季度总数;以此类推。采用滚动预算有利于管理人员对预算资料作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加以修正,更能发挥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由于预算管理系统复杂而庞大,编制调整预算工作十分繁琐,尤其在手工方式下。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预算管理的低效率问题,必须运用计算机技术使预算管理系统化,其中最为有效的工具是:(1)模拟。依靠计算机模拟,当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不同参数的变化将会有何影响的问题时,能立即得到答案。(2)概率估计。预算中的每一数据都是点估计,也就是单一的最可能的数据。用计算机模型来计算概率分布,以此代替关键点估计,可以计算出预期利润的概率分布,使预算更符合实际情况。(3)不可预见费用预算。有些公司会编制不可预见费用预算,当销售额比制定的正常预算显著下降时,能采取相应的管理行动。

(二)科学确定预算指标

1.健全预算编制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和数据残缺不全,会导致各责任中心预算编制实际上是预算管理部门“闭门造车”,缺乏参考和依据。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资料和数据,看其是否合理和有效。基础资料和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历史和上年数据分析,企业的概况和所处的环境;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定额管理制度及定额核定水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经营计划及各责任中心工作计划等。

2.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预算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员工的配合和协同。全面预算实际上就是全员预算,光靠某个部门肯定是不行的。在预算管理中必须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将全面预算的管理责任做成具体的表格,要求各职能部门定期对预算运行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在执行过程中要在员工中塑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而不是“这是你强加给我的预算”的感觉,使预算的执行变成自觉自愿行为,上下协调,达成共识。在获取完整准确和有时效性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加之部门间充分的沟通与协调,这样确定出关键的预算指标就会更加科学。在预算指标确定之后,还应当加以固化,不得随意变更,即使变更也应当规定严格的程序。

(三)进行预算考核与奖惩,保障预算目标实现

篇10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公路养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 A

十几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养护管理工作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高速发展需要。为了创建舒适、安全、快捷、美观的行车环境,必须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一、现今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一)高等级公路养护的内涵与外延

公路养护广义上是指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为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并使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在公路运营期间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技术规范范、操作规程对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沿线附属设施开展的保养、维修、水土保持、绿化和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具体讲是指从公路接养开始的全寿命使用周期内所涉及到的路况巡查、检测、保养、维修、技术咨询、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全部工作。

(二) 高等级公路养护的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2.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4.养护的高成本性、人员素质要求高

5.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理念、环保理念。

6.养护技术的复杂性、专业性

7.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三)高等级公路养护的意义 1.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舒适、安全、快捷、美观的行车环境。

2.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3.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成高等级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三、国外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

法国通过立法将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权授予公共事业机构持股的混合经济型公司,在国家规划、控制下负责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和养护工作。

日本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工作,由公共性组织——日本道路公团负责。公团对公路养护负有养护责任,具体养护工作由其设置的管理局下的管理事务所进行。养护资金按照日本《道路公团法》的规定编报养护资金计划,经政府建设大臣批准后执行。

在南非,运输部和各省政府依靠专业顾问进行道路设计、分析和现场施工管理,由特许经营者进行建设、运营、转让设施的方式越来越流行。施工和经营采用以路用性能保证为基础的合同制,特许经营者在合同期对路面的养护负全责,最长合同期限可达30年。这种方式不仅能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提供道路建设所需资金,而且政府可按一定返还比例分享特许权的利润并获得税收。

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五、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1、加大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②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③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④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2、加强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①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

②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

③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

3规范和使用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①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②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有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③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提高养护的机械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六、结束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探索我国公路养护作业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21世纪道路交通系统的技术展望(J)国外公路 2003 沈---珣达

2.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孔祥金曹春祥

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周余明

4.第十二次全国公路局长座谈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