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思想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个人思想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总结xxxx年我个人的思想学习及其工作
第一,思想方面
以前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作为班级的党员,做班级同学的联系人工作,做即将发展的新党员的介绍人工作,以及尽一名正式党员的义务,协助党支部书记做各项党建材料等。记得那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在这些方面并不是很主动,总是老师叫什么就做什么,而且做的时候也不是很有积极性,有时候觉得这些工作很繁琐很形式,很缺乏主动性。后来做的时间长了,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也提高了一些积极性。其实我想在我刚刚入党的时候,在思想方面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党员意识并不是很强,是之后通过在支部中慢慢的参与活动以及工作,渐渐明白到很多事情、很多责任的。
xxxx年的上半年,我还是大二的时候,虽然也在党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比大一时提高了一些积极性,但是直到大三开始,班级自己成立了党支部,我自己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我才进一步的明白了其实自己有很多方面的责任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前只是听从党支部书记即辅导员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就松了一口气,好像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交差就可以了,只对“任务”负责。后来自己当了党支部书记,才知道不只要对“任务”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发展的党员负责,对同学们负责。觉得自己在思想上要增加的责任意识。因为作为党员,很多举止行为,都是要负责的。更何况现在班级有了自己的党支部,支部里面的每一个提议,每一项决定,都是对支部党员以及同学们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慎重。
第二,学习方面
进入大学以来,我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总体还算认真。但是近一年来,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比以前少了一份耐性,多了一些浮躁。比如上课记笔记没有以前那么仔细,好像比以前少了一点积极性。这学期写学年论文,虽然也花了不少心思去写,但是总觉得自己并没有很尽力很认真的去对待,有完成任务的心态,对成果不是很满意。在本专业及其二专学习方面,觉得自己比以前缺乏了很多耐性,没有象以前一样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下个学期就是大三第二学期了,很快要进入大四,我想自己应该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静下心来,多放时间在学习上,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学一些东西。
第三,工作方面
篇2
一、政治思想情况:
本人自上任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深入学习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能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努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一致,多做调查研究,遇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积极订阅XX年度的党报党刊。
二、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级各部门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基础调查、找到工作切入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镇村干部、群众等多种形式,详细地了解了村情、民情等基本情况。特别是发现我村有30余户“空巢老人户”,人口40人。经村委会批准我积极承担起照顾空巢老人的任务。
(二)、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工作的结合点,看到我村活动室的硬件设施过硬,却存在没有充分发挥好为党员干部赴服务人民群众的问题。kt250.com来到村后,我主动担任农村党员电教和现代远程教育的操作员。特别是在10月28日向群众宣讲党的xx届三种全会时,我运用多媒体向群众讲解,使政治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趣,得到群众的称赞。
(三)、调整好心态、做好常规工作,岗位职责是村委会主任助理,但无论份内份外的事情我都积极去做,来此时间不长,我协助支部书记整理党建资料、处理民事纠纷一起,村主任处理公路占地的测量、帮助村会计完成退耕还林资料、年报资料等整理工作,还走访农户30多户,联系到产业大户和贫困户各一户。
(四)、完成镇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各项任务。
篇3
学习生活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学习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学习工作总结。就咱们学生会的工作总结按内容可以分为活动总结、个人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可不拘泥于"格式"和"框框",但以下内容是必须包括的:封面跟策划书的一样只是把策划书改为个人总结
(1)标题。
(2)基本情况。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在本总结所包括的期限内的工作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对学习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它是大学生个人总结的引言,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只要很短的一段文字就行了。
(3)学位回顾。要详细地叙述学习任务、完成的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步骤和措施,要写得详细、具体,对取得的成效要表达得形象、生动。在写学习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 "
(4)经验教训。应从学习回顾中很自然地归纳提炼出采。一定要写得丰富、充实,并选用具体事例适当地展开议论。使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5)结语部分。主要写明今后的打算,也只需写很短的一段话。写得长了,反而冲淡了主题。
(6)总结正文写完以后,应该在正文的右下方(指横行文字),写上总结单位的名称和总结的年月日。注意: 正文四号字,核心内容加粗,无封面封底文件标题三号字加粗
大学生个人总结
两年前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而新鲜;如今两年转瞬离去,已经长成一个青年,对现实与未来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即将结束这段人生历程的时候,回想我大学生活,可谓是一幅多彩、别致的图画。大学基本上分为三篇:学习、生活及个人思想。
学习是学生的职业,上大学我想以该记住并理解这句话。大学的学习其实“很像吃自助餐先把钱交了吃不吃在你学不学在你”!总结一句话就是态度问题!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还要领会这句话的意思,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奋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故步自封。对于我们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放假的时候曾到工程实地进行过实践,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所学习的专业。实践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对这个专业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对于我自己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锻炼了我全方面的能力,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
大学生活其实是很散漫的但你能否在这散漫地生活中独立,是一件很有难度的问题。所为的独立不是一个人为主而是学会沟通学会独立学会学习地方法!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刚进校门时,校园里就贴满了招生的广告和五花八门的社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参加。那时,我也积极参加过两个社团,并进行了一些活动。这些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的身心时刻保持愉快,可以认识新的同学,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为企业做促销员,这些活动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辛苦供我上大学的艰难。如果说大学生活给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友谊和经历。友谊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朋友,经历让我的思维灵活,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为以后的漫长人生路做好了铺垫。的确,这个社会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尤其是当你真正步入社会做点事情的时候。有句话叫做:“你可以不诚实,但是不可以不保持正直”恰到好处的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原则。诚实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品质,然而在面对一个经常不诚实的对象时就另当别论了,不然就会吃亏。在个人生活当中,诚实自然是莫高于此的。然而,我们处事或生活过程中,正直才是可以永远坚持的。
个人思想篇
在思想上,我经历了很大的转变。高中时期是为了准备高考,而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一个自由、无拘束的天地,没有人管你,你必须
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做到自律、自学、自省。我从一开始的散漫自由渐渐转变的自律、自学。在思想上端正态度,树立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保持雄心,罗曼蒂克式的雄心!在现实的前面还要放好雄心的位置,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不应该散尽雄心,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努力满意,保持微笑。在雄心规划下的目标,计划可以作为激励的一个来源,引领困境前行!执着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扬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经久必成!有了雄心,决心,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按计划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了。
总结篇
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点一滴。但是如果真的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去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在马路上奔跑中无助的呼喊;在雪地上漫步中怅然的埋头;盯着深邃的夜空企盼着的流星;看着翛然下落的落叶遮挡着的不断跳跃着的路灯的光芒。年轻时的我们是如何被这种复杂的情感充斥着的内心,到现在又是怎么慢慢的回归到平静与
无奈。
但是未来,我们所不知道的未来,那也许充满光芒,也许也会有些许黑暗的未来,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张开双臂,迈开双腿迎接他的到来,并做好万全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养成;习惯,不会在不经意间消逝。当耐得住寂寞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黑暗中面对那一点光而一路向前;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真真正正的充满爱;当幸福成为一种习惯,才会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处发现点滴的幸福;当期待成为一种习惯,才会一直奋勇向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明天。
所以,我们深信并坚信着,明天会更好。似水的年华匆匆而过,我们还要走过崭新的一天又一天。
姓名:×××
篇4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德育素质 交流沟通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德育教学工作多多少少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和实践,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经验,对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策略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拉近师生距离
我们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
首先,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班里所有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可因为某些学生的成绩优异,就对其进行偏袒和保护,也不可因为某些学生成绩落后,就对其不闻不问、爱搭不理,这样会严重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其次,班主任不可时时端着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这样只会拉远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应和班里学生多进行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谈,鼓励班里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意见合理,班主任必须虚心接受;最后,教师应具有换位思考心理,要以学生角度去看待问题,多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被尊重了,会敞开心扉向班主任诉说心事,诉说困惑,这样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班主任和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
二、努力提高自身德育素质,做好道德榜样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价值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对事物缺乏正确判断力,所以,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德育素质,为学生做好道德榜样,以在学生心目中树起良好的声誉和威望。比如,班主任应适时加强德育理论学习,并巩固已有成功经验,然后将其运用在自己实际德育教育工作中,当然,如果班主任只将德育教学工作停留在表面,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学生早晚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有的学生甚至会受班主任影响会成为言行不一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榜样作用落到实处,绝对不可向学生传递一种虚假失真的教学理论。如在教导了学生热爱劳动后,在大扫除时我们不能只发号施令,却不积极参与;在教导了学生注重仪表之后,我们不能邋邋遢遢、衣冠不整……总之,我们要把一切正面形象展示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做好道德榜样。
三、多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开展协作式教育
中学生的主要生活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这就需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平时多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使学生家长能够更为重视学生在人格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而不是把评价孩子的标准单纯的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比如,我们要定期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除了向学生家长报告学生学习成绩外,还要向家长说明孩子在道德方面的发展,以引起家长对孩子非知识性方面能力的重视;也可进行家访活动,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活动,对于表现较好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表现较差学生,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和纠正。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学校、家庭的协作式教育。
总之,身为中学班主任的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责任极其重大,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同时还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中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策略的几点看法和感悟,在此将其抛出,希望可以给其他班主任的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育;德育;小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6-02
在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小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都应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当然也包括体育教育。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现代儿童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探索德育的更好的方法和技巧。下面作者将结合自己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对适用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为小学体育教师所关心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德育的内容包括品德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它担负着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当然之责,而且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政治教育方面。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教育。小学生的体育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让其科学地锻炼身体,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其次,体育教育可极大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尤其是在班级之间举行的一些篮球、足球、拔河等赛事中,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纪律、服从体育游戏和体育赛事中所制定的各项规则,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增强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集体和个人。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基本形式
1.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活动非常活跃。常常是一个小小的身体活动就可能引起他们的思想瞬间的千变万化。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们身体活动不断变化,他们的思想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教师认真地观察,及时针对每一个变化对学生进行具体、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2.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小学生的教学要求应该严格执行,对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等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这也是德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要求之一。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的小学生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怕吃苦、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帮助学生们克服娇生惯养、怕吃苦的缺点,培养他们能吃苦,敢于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意志。比如在体育训练时,在学生感到身体疲累酸痛时,鼓励他在科学的训练的同时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进步。使学生们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在各种体育游戏和体育赛事中,对于赢的一方,祝贺的同时,要告诉他,胜利是暂时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而对于输的一方,教师应及时抓住这次输的机会,鼓励输的一方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任何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一次甚至几次很正常,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很有可能反败为胜甚至取得更大的胜利。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抓住各种机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们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不怕挫折、敢于失败、坚强乐观的优良品质。
2.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操活动中,学生们需服从老师的统一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影响到整个队形,整个集体;体育游戏项目中,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违反游戏规则取得的成绩是无效的。进而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3.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帮学生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意识。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特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让学生们认识到同学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体育游戏中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且大家都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和氛围,也只有良性竞争才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接力赛、“二人三脚”等体育游戏,使同学们体会到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同心协力合作配合才能获得成功。
5.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的一些体育赛事,尤其是学生们关心的重大赛事,比如奥运会、亚运会、世乒赛等各项赛事中,组织学生们观看,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结合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运动员的感人事例,使学生们明白,这些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怕苦,不叫累,艰苦训练,顽强拼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
篇6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素描 表现形式 观念 多样性 技能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石,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深入。今天的造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觉形态,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装置、服装等使造型艺术这个感念不断扩大,越来越丰富。
西方在中世纪以后,其艺术形式就不断的丰富。尤其从印象派的出现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令我们应接不暇感触万千。比如: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对于我们来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交流在融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些艺术形式。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它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
世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是时展最前沿的一面旗帜,所以艺术教育不能脱离这个时代。素描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
一. 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所以当代西方艺术形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现象。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能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思想,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素描教学
1. 素描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素描教学应解决的是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感。在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中。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工具材料的运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2.素描教学中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进度的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决定的。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专业课程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引导。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及要求,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学中的技能
技能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1)观察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观察,其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美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素描教学中的实验性
篇8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中师生间关系的养护也日渐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就我国高中政治课堂的师生关系进行分析,由于学生与教师分别面临不同的压力,这便极易导致师生间矛盾的形成,从而制约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针对政治课堂中师生间关系的养护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简要分析政治课堂师生关系内涵及养护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师生关系有机养护对教师的要求,并针对师生关系的养护方案进行了综合探究。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维系与养护
1.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养护意义
1.1师生关系的内涵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联系,作为高中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政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也因课程教学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与互动中,师生关系的维系要依赖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政治教学活动又在不同程度上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就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内涵进行划分,也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师生关系的形成在传统关系的基础上,经历了多年的转变与创新,这也是当前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建立平等关系的重要基础。
1.2师生关系养护意义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教学构成的一部分而存在,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并对其压力加以缓解,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就高中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多数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而教师也面临着职称的压力和教学压力,这便会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维持学习热情,也可以带动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这对于教师更加科学的开展政治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师生关系养护下的教师工作要求
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有效养护,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正确的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并以指导学生发展为核心,对自己的权威意识进行淡化,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吐露更多的思想体会的同时,深入有效的开展对学生思想的指导,政治教师也可以借助思想指导开展政治教育,从而在促进学生个人思想发展的同时,实现对其知识的全面指导。在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养护中,政治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着重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与时代性,从而更加明确的实现指导学生的教学目标,促进政治课程教育中学生思想的转化。
3.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有机养护方案探究
3.1营造平等的政治教学氛围
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养护,不可以仅依赖于教师的努力,更多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并通过教育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实现对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有机养护必须以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前提,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营造出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例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有效的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商品交换的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交换过程中,使其更为真切的体会货币交换的具体职能。为了增进师生关系,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货币兑换的相关知识。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政治教师不仅增进了与学生逐渐的沟通与交流,也有效的提升了师生间配合的默契,这对于政治课堂师生关系的有机养护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2落实交往式备课方案
备课方案的合理设计是政治课堂师生关系养护的重要指导,为了在保证政治学科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的调节师生关系,政治教师就要针对备课方案进行合理性的设计,并通过在备课内容中更多的融入交往理念,从而带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主动交流,为教师政治问题的针对性讲解提供切实的参考。在落实交往式备课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协助开展备课工作,并通过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备课内容与学生实际思想的契合性。例如在学习通货膨胀的处理方法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利率等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就要在备课内容中适当的添加利率等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使政治教学的开展更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这也为师生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通过参与交往式的备课活动,能够更多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政治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师生间活动,语言交往的增多,也为师生关系的有机养护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3.3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
由于高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成熟通常会引发师生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为了长效维护政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稳定性,政治教师就要在矛盾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通过面对矛盾并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通过对师生间的矛盾进行妥善的处理,既有效的维护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也进一步加深了师生间的理解,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篇9
关键词:以学定教 课堂改革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在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不仅师生在课堂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很肤浅,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反而造成课时不足、教学计划难以完成的现象,引起教师们的困惑和对学生的愧疚。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课堂教学改革得到逐步深化,要达到整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日常教学中推进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通过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积累成功经验和教训,循序渐进,探索并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的教学体系,实现以点带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 以学定教的概念界定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按照学生对学习的状态来确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有效和高效利用,避免教学工作的低效和无效。这就要求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自学、讨论、思考的机会,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正规课堂教学前有所收获,引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学习,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转变当前课堂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单一和被动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提倡并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以学定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以学定教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通过实施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使教师能够切实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尝试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并分享交流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教师,提出个人见解,使课堂充满生机,体验到教与学的乐趣,共同实现知识的获得和生命的升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通过以学定教,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多边活动,是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的。在以学定教的课堂中,会出现鼓励的掌声、激烈的争辩和善意的宽容。这种交往行为充分体现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以学定教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权威的弱化,强调转变教师角色,走下讲台,以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此打破以往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施教,使教学工作顺应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
(三)、通过以学定教,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学习进度,选择自己生疏的问题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个人活动。以学定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也为老师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冷静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能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课程学习氛围。
三、科学合理地利用以学定教的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中,应当确定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及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以学定教的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学习的特点,还应遵循学习数学的规律,坚持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加以解释与应用。坚持以学定教,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由重视“研教”转向注重“研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施教,使教学工作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学定教在教学实施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到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实。面对家庭背景、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等的不同的教学问题的挑战和考验。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并在数学教学中认真落实。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此同时让有能力的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空间,从而使齐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共同进步。具体操作为:
1、通过为学生确定有差异的教学目标,避免课堂作业一刀切,分层布置作业,提供有梯度的作业和练习,师生协商,帮助学生选择,降低基础差学生的学习难度的同时保证达到基本教学要求,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在进行差异教学时,对基础较差学生只要求其对最基本的数学方法的题目进行解答,不对其有过多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其能够充分利用解题原理,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及时总结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特点的思考,适时暴露解题思路,重视对于问题的分析,还要对重点和疑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配备类似练习题目予以强化。在选择题目时,既要尊重学生意愿,又要适时引导学生挑战自己,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精心安排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启发思维的教学手段,提问更需要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承受着因学习基础差所带来的压力,面对老师提问,担心被老师和其他学生嘲讽、歧视而游离在问题之外。因此,教师要理解、关爱他们,备课时为其专门设计问题,把课堂发言机会让给他们,并进行问题预设,在思维受阻时进行引导鼓励。提问过程中,要对这些孩子多用肯定、鼓励的评价,并引导班里学生共同关心、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胆怯自卑心理。
3、进行课前辅导,指导学习方法。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思考,引导他们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学习。课前教师应带领学生预习与新课相关知识点和新课中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怀疑,排解他们对于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创造课堂表现机会,让他们赢得同学的青睐,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
(二)尝试探引结合,因势利导。以学定教,需要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勇于自主探究。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其核心是准确确立探究点并处理好老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关系,把握好学生的探究空间及探究目标,在备课过程中预设切入时机,做到探引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勇于创新。改变原有探究点,老师进行引导,顺着学生思路生成知识点,不仅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比如,课堂教学中提问在2、3、6、7、11、13六个数字中,哪一个数字与众不同?请说明理由。面对这一开放性题目,马上就有同学得出不同答案,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带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当学生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通过适当引导,把质数与合数的定义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发挥了其主动性,活跃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在现实中体现其意义的知识才能让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其学习动力。人教版的新课标教材与原教材相比,选取了更多有现实性意义的学习内容,所以我们不但要了解教材,还要积极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爱好和需求,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课堂教学。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图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物品,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然后共同讨论这些物品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图形,然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各图形的特点,及它们的共同点,通过共同讨论,老师进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切入,密切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努力使数学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兴趣需要紧密联系,触及学生精神方面需要,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真正融入到生活中,这样学生便会产生亲切感,从而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更有意义,而且培养学生学习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认识到数学在解决身边问题的的重要作用。
结语:坚持以学定教,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以学定教的过程中,不能只有形式上的模仿,还要改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真正明确教学关系,把以学定教切实贯彻到教学具体细节中。在以学定教的数学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服务于学的要求,颠覆传统教学思维,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拓展并升华教材,让学生有机会表达个人思想,尊重学生表现欲望和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建立人人参与的课堂,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学生内在潜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有真正的意义,不仅对促进学生发展有战略性的意义,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刘建《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下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国成人教育
[2]石白云《“低起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煤炭高等教育
[3]刘宝团《以“学案定教案”促教与学转变》中国教育报
篇10
开题报告: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被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垄断者,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创造能力被大程度地压制着。然而,在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一但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那他们带给我们的惊喜绝对是超乎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出一些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模式,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我今天要谈的合作性教学方法就是顺应这一教育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地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不高。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其引起大家重视。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当然,合作学习也需教师在深入专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其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合作、教学方法、效率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的构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几个学生的随意、组合。教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仔细观察、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成绩、能力、思维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在组成学习小组时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既组内成员各方面有差异,而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
同一小组内成员的要有性别、个性、学习成绩、能力、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等多方面的差异。这样分组的直接目的是希望同学之间能互相启发,彼此分享知识、经验、智慧、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仅靠个体努力无法解决的数学难题。如果组内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要么都好,要么都差,势必会导致同一问题有的小组早已完成而有的小组束匀无策。
组与组之间不能有明显的差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希望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竟争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符合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但在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的学生个体,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严重者还有可能滋生出破坏行为。如果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既能以合作的方式最终解决学习任务,又能让学生分享胜利的喜悦,分担失败的沮丧,感受到来自同伴间的相互支持,避免竞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毕竟,不论何种法师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不是为了竞争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策划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趣味性强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要明确选择标准教学内容,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考虑,方法,便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是问题迎刃而解。有些知识点并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比如结构简单的,只具单一答案的,具有局限性的问题,例如单纯的计算题,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学习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识程度选择那些具有考虑性、开放性、趣味性、需要发挥学生集体才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三角形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底×高)×1/2
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在操场等地设计某段路程,让同学分组后,分别从两地开始走(同时),统计几分钟后相遇,不同的走路速度有不同的相遇时间,为此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共同讨论,探索其中的奥妙,由教师指导,解开学生的迷惑之处。让同学培养观察能力,展开想象力,发挥集体智慧,总结所寻求的结果。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学习内容,特指答案多样性的,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思考、理智的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及核心内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关系,使他们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明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1、师生互爱;在数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时侯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但回答出错,老师就很难沉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合作学习中,要达到师生互爱,尊重学生的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各抒己见,避免训斥学生。教师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受生活的愉快。
2、生生互爱:人与人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古人云;“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多虑,必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要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要认真对待他人意见,要力争做到人人想说敢说,避免有声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排挤差生等现象。
3、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人格平等的,老师要融入学生小组中,和学生沟通,把自己当做小组中的成员,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做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共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4、教学民主: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原则性很强的问题外,对所有含有疑问,争论的问题要持开放观点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不要一个人思想对问题给予定格,师生要在“同一等级”,在未确定的道路上展开语言活动。最终,让儿童在争论环境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四、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责任。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及要求;其次,在学生竟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第三,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第四,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教师既应是平等的参与者,又应是冷静的观察着和有效的调控者。这要求教师既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又能抽身了解各组的合作进展情况,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合理调控合作的过程,如何做的时间是否需要延长或缩短,是否有跑题现象需要纠正,是否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讨论声音是否过大需要提醒,等等。教师完全被“裹入”其中而忘记自生职责,或在讲台上忙于熟悉教案,准备课件和教学用品,对学生合作进展不听、不问、不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五、结束语
- 上一篇:小班卫生保健总结
- 下一篇: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