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技术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技术报告

篇1

 

***辖区医疗器械产品专项调研有一家企业,为**县**贸易有限公司。下面将这家企业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概况

**县**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万元,经营范围为国内贸易、对外贸易经营。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过程简述

2017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医疗器械产品专项调查共涉及1家企业,**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首先对调查的目的、意义进行了宣传,然后询问企业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解,以及在过去出口相关产品时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最后,根据问卷填答要求和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并完成填报。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经调查,**县**贸易有限公司未受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但为了企业的发展,有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有一定的了解。表示2017年影响企业产品出口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具体的形式有美国FDA法规、加拿大CSA安全认证、日本PSE认证、CE认证等。

三、调研总结

(一)企业认为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制约的主要原因

**县**贸易有限公司表示,主要会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国外医疗器械市场注册的特别要求。2、生产技术水平达不到出口国要求。3、不了解国外法规发生的变化。

除技术性贸易措施之外,许可证、关税、汇率等因素也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感受

通过此次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调**县**贸易有限公司表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需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海外市场销售能力,在符合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过程中,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升。

(三)企业所需政府帮助

经调查,**县**贸易有限公司希望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政府支持:1、及时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信息、技术指南和咨询;2、强化认证认可工作,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机制;3、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4、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5、及时对外交涉、谈判,将影响降至最低。

四、对策建议

(一)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牵头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行业协会等形式,搭建政府—企业、企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反馈、交流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信息。

篇2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腔内微创;治疗;疗效分析输尿管囊肿是一种泌尿系统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以往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住院时间长,创伤较大,近年随着来腔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采用内镜微创治疗代替原先的开放手术。2008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17例,通过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40岁,囊肿位于双侧1例,左侧9例,右侧6例,合并囊内结石1例,以上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有3例是无意时发现,9例以反复腰痛就诊,2例膀胱刺激征就诊,1例血尿就诊,2例泌尿系感染就诊。全部病例均行B超、IVU及膀胱镜检查。B超检查明确诊断15例。IVU有典型"蛇头"样表现9例,1例可见膀胱区结石影。17例膀胱镜下均可见输尿管口处囊性改变,直径

1.2方法采用英国GyrusPKS及内窥镜系统,以等渗盐水为工作介质和冲洗液,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直视下插入电切镜,用环状电极在囊肿低位于囊肿膨胀时横行切开囊壁,此时囊肿缩小,延长切口呈"∧"状,囊肿壁边缘保留0.5~1.0cm,防止术后输尿管反流,合并囊内结石者用异物钳将结石夹放在膀胱内,以钬激光碎石后,Elick冲洗球吸出结石碎片。术后留置导尿管 3~8d,平均4.5d,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16例肾积水完全消失,1例肾积水得到改善。术后1~2年复查IVU、B超及膀胱造影,均未见输尿管返流、管口狭窄及囊肿复发。

3讨论

输尿管囊肿又称输尿管膨出,是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内膨出,膨出的外层为膀胱黏膜,中间为三角区浅肌层的薄层肌肉及胶原组织,内层为输尿管黏膜。按其位置可分为原位和异位输尿管囊肿,原位输尿管囊肿也称单纯性输尿管囊肿,占10~15%,囊肿完全位于膀胱腔内,多并发于单一输尿管,多见于成人,又称成人型,异位输尿管囊肿占60%~80%,囊肿多位于膀胱颈或后尿道,常合并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而80%输尿管囊肿并发于重复肾的上肾部[1],小儿较成人多见。本组病例均为成人型输尿管囊肿。

本病形成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确,有几种看法:①Chwalle膜延迟破溃造成输尿管末端扩张及管口狭窄。②发育中的输尿管延迟了从中肾管分离就有可能发生输尿管末端扩张。③发育中的输尿管远端有节段胚胎停滞,使输尿管远端肌肉发育停滞,造成输尿管囊肿。

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腰痛、排尿不畅、排尿中断、尿潴留等症状,主要由输尿管口狭窄及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引起。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和膀胱镜检查。B超影像显示为:膀胱内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被环状薄壁包绕,囊肿充满时壁薄而光滑,囊肿萎陷时其壁稍增厚或囊肿暂显示不清,囊肿星节律性排空与充盈[2]。合并结石者可探及囊内强回声。可作为首选的筛选检查。IVU可见肾盂和输尿管全程扩张或不显影,典型病例膀胱腔内可见"蛇头"样表现。膀胱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膀胱内部情况及囊肿大小、开口情况,是输尿管囊肿的确诊手段,同时可鉴别膀胱内有无结石、肿瘤、结核、异位开口等疾病,国内曾报道,对判断术前及术后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需行膀胱造影检查[3]。笔者认为三者结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输尿管囊肿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并防止膀胱输尿管返流[4]。对于无症状、小于3cm囊肿可暂不手术治疗,定期观察。而对于反复腰痛、下腹不适、尿路感染及引起尿路梗阻肾积水者应手术治疗。既往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随着腔内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断出现了经尿道电切、等离子电切、HO:AG、Nd:YAG激光等腔内微创手术方法[5],输尿管囊肿腔内微创手术复发率较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较低,对患者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作为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应用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的腔内微创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99-500.

[2]WU JP,cdlitor in chief.Urology [M].Jinan: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4:499-500.Chinese.

[3]砖勇杰,陈世伟,许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1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842-843.

[4]余丰,罗怀景,张建龙,等. 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38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42-143.

篇3

高血压脑出血(HICH)属于临床上老年人多见的一种情况严重的并发疾病,起病急发病快,症状发生一般表现出剧烈头痛、恶性呕吐或昏迷,如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据有关研究[1]证实HICH病人临床上常伴有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对脑组织具有一定损伤,临床一般采取微创碎吸术进行治疗,但由于其术后恢复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问题,现从我院选出84例病人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84例HICH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该组病人分为2组。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3个月[2]。其中观察组病人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9±5.4)岁,男23例,女19例,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6.6±9.1)年,血肿量(47.1±14.7)毫升;对照组病人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4.2±5.1)岁,男24例,女18例,病程5~21年,平均病程(14.7±10.3),血肿量(49.4±17.5)毫升。均选自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病人,两组基本年龄、病程以及血肿量等均无显著差距(P>0.05),可分组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人进行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使用抗生素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结合CT检查结果实行创碎吸手术。对照组病人通过常规止血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药品来自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1】,规格20ml:30mg),每天两次20:100毫升依达拉奉配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在30分钟内完成,疗程为2周。

1.3 评价指标

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a(TNF-a),治疗前后两组变化对比;临床疗效观察根据病人治疗结果显效、有效、无效和死亡四个选项对病人进行评估;观察病人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方式

对所有数据通过SPSS15.0进行分析,计量材料以(±s)来表达,通过t验证,检验计数材料,计数资料按率(%)表达,P

2.结果

2.1 两组病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比

观察组病人白细胞介素在治疗前为(115.3±28.3)、治疗2周后(22.7±8.6),而治疗前TNF-a值(99.7±23.3)、治疗后(32.3±6.8);对照组病人治疗前IL-1β值(107.4±30.8)、治疗后(27.5±6.1),TNF-a在治疗前(102.1±27.7)、治疗后(41.2±9.9)。两组病人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2.2 对比2组疗效

观察组病人在通过依达拉奉治疗后,有1例病人死亡、3例治疗无效、有效23例、显效15例,而对照组病人显效有13例、有效18例、无效有7例、死亡4例,两组病人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81%,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副作用对比

对照组病人治疗后出现失眠2例、头痛5例、恶心4例、腹泻3例,发生率14例(33.33%);观察组病人中头痛有2例,其他症状均1例,共发生率5例(11.9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结论

有关研究[3]表示,HICH病人炎性反应于出以神经兀继发性损伤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的等因素引发,而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增加会直接导致脑内微血管和血管屏障通透性的增高、炎性细胞侵入、血脑屏障崩溃或是脑水肿等症状,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等细胞因子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治疗效果和动态均与HIGC病人治疗效果有关。

依达拉奉在临床上有降低脑动脉栓塞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作用,并能缓解心肌细胞磷酸激酶含量,降低心肌坏死并对所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次探讨来看中,观察组病人治疗两周后血中细胞因子水明显优于对照组(P

由此可见,面对HICH病人微创碎吸术后通过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率,减少不良症状,临床可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汪雪菁, 汤永红, 占克斌,等.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 23(7):705-708.

篇4

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第十条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医疗机构应患者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十七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第十八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第二十三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专家库由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符合前款第(一)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依照本条例规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第二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在特殊情况下,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需要,可以组织医患双方在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鉴定或者函件咨询。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并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第二十五条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

第二十六条专家鉴定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七条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提供医学依据。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不得威胁、利诱、辱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

专家鉴定组成员不得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二十九条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第三十条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答辩并进行核实。

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料,并积极配合调查。当事人任何一方不予配合,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不予配合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专家鉴定组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载。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

(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七)医疗事故等级;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第三十二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三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章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篇5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障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根据国务院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以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的处理。

第三条 《办法》中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的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

第四条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医疗事故:

(一)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二)医务人员按规定进行检查与治疗仍发生意外变化的;

(三)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正常,或按规定不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物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的;

(四)经准备并按操作规程进行肝、肾、脑室、心包等穿刺特殊造影及心导管等检查时发生意外情况的;

(五)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前,执行了请示报告制度,向病员家属说明情况、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并作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仍发生意外的;

(六)在药物(包括生物制品)正常剂量的治疗过程中发生副作用的;

(七)手续过程中,因手术部位严重粘连、解剖畸形、肿瘤浸润等原因而损伤周围组织或脏器出血等意外的;

(八)手术按操作规程进行,因病情严重,术后发生组织粘连、破溃、出血、继发性感染等情况的;

(九)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五条 医疗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的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事件(以下简称医疗事故或事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认真地做好调查研究和分析、鉴定工作,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得当。

病员、家属及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与医疗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共同做好医疗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

第六条 医疗事故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

第七条 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

(一)对急、危、重病人,片面强调制度、手续而拒收病人,或不顾病危放弃救治而转院转科,以致贻误、丧失抢救时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二)擅离职守,工作失职,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三)诊治中遇到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盲目处理;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四)违反手术制度,术前不认真准备,手术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器械、纱布等异物在体内,不按操作规程以致损伤重要组织器官,术后不严格执行常规或医嘱,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五)护理中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医嘱,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六)助产中不认真观察产程,或违反助产原则和操作规程,造成产妇会阴三度破裂或产妇、婴儿死亡者;

(七)用药中违反药物禁忌或药物过敏试验等使用规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八)不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使病人发生严重感染者;

(九)麻醉中选错麻醉方式、部位,用错麻醉药或违反操作规程,不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十)检验、病理、理疗、放射、同位素等部门在诊疗工作中,丢失标本、错报结果,拍错部位,延误治疗,配错血液,治疗过量,窥镜检查误伤组织器官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十一)在药剂工作中,配错处方,错发药物,搞错剂量,贴错标签,写错用法,发现处方有明显错误不提出校正而照方发药;违反操作规程,消毒不严,制剂质量不符合药典规定标准,不经严格检验就给病人使用;采购不合格或失效药给病人使用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十二)在医疗工作中,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毒、麻、限、剧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十三)医院领导、行政、医技、后勤及其他有关人员,在抢救病人过程中,玩忽职守,借故推诿,不积极领导、组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拖延时间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第八条 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或技术过失,即虽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但由于业务技术能力所限而造成的事故。

第九条 由于责任和技术两种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应根据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条 根据给病员直接造成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分为三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

前款医疗事故等级的医学鉴定标准,按卫生部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

第十一条 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当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医疗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随即向本医疗单位负责人报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各种有关的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

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对现场实物暂时封存保留,以备检验。

第十三条 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病员及其家属也可以向医疗单位提出查处要求。

第十四条 发生病员死亡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亡后二十四小时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医疗单位或者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由此造成的后果。

凡能进行尸检的单位,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均应接受并认真做好尸检的各项工作,尽快写出尸检报告。尸检按现行标准收费,属医疗事故的由医疗部门负担,属病员及其家属责任的列为医疗费用。

第十五条 各级医疗单位均应成立医疗事故处理小组,负责对医疗事故或事件进行调查,听取病员或家属的意见,核对事实,经集体讨论作出处理结论。

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对医疗事故或事件的确认和处理有争议时,可提请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或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不服的,可在接到结论或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对一级医疗事故,暂未定性的医疗上的严重问题,各级各类医院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先作口头报告,并尽快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一式三份(式样见附表一),逐级向县(区)、市、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要定期对医疗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式样见附表二),县(区)卫生局每季度向市卫生局报告一次,市卫生局每半年向省卫生厅报告一次。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鉴定

第十七条 分别设立省、市、县(市、市辖区)三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定委员会)。

鉴定委员会由有临床经验、有权威、作风正派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管理干部九至十五人组成(省、市鉴定委员会可以吸收法医参加),可设内、外、妇、儿等科专业鉴定小组。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鉴定委员会人选,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鉴定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全民、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及个体开业诊所的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省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市、县(市、市辖区)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也是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

高等院校所属医院、厂矿企业职工医院、部队设在当地并向地方开放的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该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对处理结果有争议的,可向当地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中央所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医学院校负责处理。对处理结果有争议的,可向省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十九条 鉴定委员会接到前条申请后,应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审阅有关资料,必要时聘请鉴定委员会和专业鉴定小组以外的专家参加鉴定会议,受聘专家在鉴定中有表决权。经认真审议后,以出席者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意见作出书面鉴定结论。如材料不全或情节不清,有权要求医疗单位补充材料或者对有关事实情节进行复查。

鉴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符合医学科学原理。各种不同意见也应记录在案,以备查阅。各成员的鉴定意见应对外保密,最后出具鉴定意见书发给双方当事人(单位)各一份,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一份。

第二十条 非鉴定委员会成员和未经鉴定委员会邀请的其他人员,不得参加鉴定工作。鉴定委员会成员是医疗事故或事件的当事人或者与医疗事故或事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回避。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扰鉴定委员会的工作,不得对其成员进行威胁、利诱、辱骂、殴打。

第二十二条 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由提出方先行交会,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单位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由提出方负担。上一级鉴定委员会重新鉴定时,可按标准收费,由提出方先行交付,经复查维护原鉴定结论的,鉴定费由提出方负担;推翻原鉴定结论的,由败方负担。

医疗事故鉴定收费标准,由省卫生厅会同省物价局另行制订。

第五章 医疗事故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 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补偿标准;

一级医疗事故:死者生前系主要劳动力、家庭负担三人以上(含三人)的,最高不超过三千元;死者生前系主要劳动力、家庭负担二人以下(含二人)的,最高为二千五百元;未工作的青少年、儿童及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高不超过一千五百元;死者为未满三周岁婴幼儿,最高不超过八百元。

二级医疗事故:受害人系主要劳动力的,最高不超过三千元;未工作的青少年、儿童及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高不超过一千二百元;未满三周岁的婴幼儿,最高不超过八百元。

三级医疗事故:成人最高不超过一千元;未工作青少年、儿童及六十岁以上老人最高不超过六百元;未满三周岁婴幼儿最高不超过三百元。

医疗事故补偿费,由医疗单位支付给病员或其家属,病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不得因此而削减病员或其家属依法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补贴。

第二十四条 因医疗事故造成病人生活有困难者,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的,由所在单位按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属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农民和城镇居民的,由民政部门按救济政策予以适当解决。

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病员医疗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

属医疗事故死亡的,医疗单位不负责安葬费。

第二十五条 因医疗事故致残的病员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产妇死亡留有活婴的,由其家属接受出院;无家属的,由其所在单位接受出院;无家属及单位的由医疗单位派人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落实接收安置地点和供给关系后,方能出院。医疗单位不负责遗属抚养、工作安置、户口迁移等。

病员在医疗单位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单位送殡仪馆处理,火化后的骨灰应通知家属领回。

第二十六条 对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当根据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

一级医疗事故: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二级医疗事故: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

三级医疗事故: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

第二十七条 对造成医疗技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一般可免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前条规定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研究生、进修人员发生的医疗技术事故,一般由主管医师承担责任;如属责任事故,应由出事者负责;实习生发生的医疗事故,由带教老师负责,接受进修学习单位应将事故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提出处理意见,转派出单位处理。

研究生、进修人员、实习生发生医疗事故所支付给病员或家属的补偿费,由接受单位和派出单位各负责一半。

第二十八条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故等级、情节、本人态度,除责令其给病员或家属一次性经济补偿外,还可以处一年以内停业或者吊销其开业执照。

第二十九条 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后,丢失、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病案和有关资料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因医务人员极端不负责任致使病员死亡,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医疗单位的财产和工作秩序,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民主权利和工作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借口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寻衅滋事,扰乱医疗工作正常秩序。违者,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1988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医疗事故报告表(略)

篇6

一、工作原则

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实施分级负责,依法、科学、规范做好全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未发生病毒感染的肺炎持续行政村(社区)传播时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防控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县健康局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健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副局长任副组长,统一指挥、协调辖区内的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监督检查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督查组、隔离转运组8个工作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卫健局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本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专家组

卫生健康局分别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和疫情防控专家组。各医疗卫生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组建应急处置专家组。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县卫健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各医疗卫生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防控策略,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专业人员培训,组建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展防控处置工作的督导检查。

2.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处置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培训,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调查处置。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辖区内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制订全县疫情处置技术方案,评估和监测疫情发展趋势,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及疫情处置,负责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指导全县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并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医疗机构

1.定点医院负责病人的隔离、诊断和报告,开展临床救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疾控机构对疑似、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落实医院内的各项防控措施,并根据国家卫健委《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症例的救治工作,负责重症病例的转运工作。

2.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负责规范设置预检分诊,二级综合医院负责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开展疫情监测、报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3.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在疾控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需要居家隔离重点人员,配合当地政府开展体温和健康情况监测。

(四)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协助卫生健康局对疫情发生地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

五、防控措施

(一)病例监测、发现和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定义的患者后,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健局。县卫健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市卫健委,同时报告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疫情报告程序报告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3.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流行病学调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协调公安、交运等部门按照《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三)标本采集与检测

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并通知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病例救治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病例需收治在定点医疗机构,我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积极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隔离治疗,并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完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设立发热门诊、隔离区,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院内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控制院内感染。要积极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防护用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县卫健局组织各医院医护人员进驻隔离场所,对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发展,按照上级管理控措施进行隔离管控。

篇7

【关键词】临床数据中心;电子病历;医院

当今,医院信息系统、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检查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护理系统和电子病历的应用逐渐普及.各种报告单接踵而来.在医疗过程中生成的医疗记录包括病历、医嘱、检验报告、检查报告、护理记录等,其中检查报告又可分为放射、超声、病理、心电图报告和图像等…。这些数据既可能是结构化的数据库形式管理的数据,也可能是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文档型数据,还可能是自由文本、影像、波形等非结构化数据。在报告单的传输和使用方式上主要两种方式:一种形式是与电子病历联机的临床信息系统,直接生成PDF格式的报告单供电子病历调用:另外一种形式是那些没有与电子病历联网的检验检查实验室,由病人或专人领取报告单并送到病人所在科室。这些方式造成报告单管理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或者一定的延时查看。为解决混合式数据的统一管理,将在医疗过程中生成医疗记录PDF化,从而形成集中统一管理的临床数据中心。

1.系统设计

临床数据中心涉及Ensemble集成平台、HIS数据库服务器、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电子病历等系统.这些系统通过Ensemble集成平台来关联在一起.构成了临床数据中心系统架构。

针对医院不同科室所应用信息系统的不同,临床数据中心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架构:一种是应用到那些能够直接生成PDF格式报告单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做完检验检查之后,生成PDF格式的报告单,调用Ensemble集成平台所提供的报告生成接口,将PDF报告和包括PDF报告基本信息的XML文件一起上传到临床数据中心的文件服务器中。另一种方式是应用到那些不能生成PDF格式报告的独立实验室,这些独立实验室服务器存储病人做的检验项目和结果,HIS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病人的基本信息,这种情况下则需要Ensemble集成平台轮询独立实验室服务器,判断是否有新的报告生成。如果有Ensemble集成平台则向临床数据中心中的应用服务器发起请求,将参数传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获得请求时根据Ensemble集成平台传递过来的参数生成PDF格式的报告单,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中,文件服务器负责存储PDF格式的报告单,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开具申请单.申请单到达各实验室.实验室获取检验检查结果后存入业务数据库。Ensemble集成平台定时去轮询各实验室的业务数据库服务器,查询是否有新报告生成,如果有,则将报告单的报告单号和报告时间以URL的方式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解析出报告单号和报告时问,并从HIS数据库服务器和各实验室服务器那里获取病人基本信息和检测项目、结果等内容生成PDF格式的报告单,同时生成包含报告单基本信息的XML文件,并将检验报告和XML文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当中。电子病历调阅病人的报告单和自助打印终端打印的报告单都是通过Ensemble集成平台与临床数据中心的文件服务器进行交互的。

图l 临床数据中心层次结构

临床数据中心由3层构成:应用层、服务层和存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各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自助打印终端等;服务层主要包括各业务数据库服务器、HIS数据库服务器、Ensemble集成平台和应用服务器.用于从业务数据库和HIS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和生成PDF格式的报告单和包含报告单基本信息的XML文件并上传至文件服务器:存储层主要包括文件服务器,用于存储应用服务器上传的PDF格式的各种报告和XML文件,并负责报告单的重命名和丢失重发。

2.关键技术

2.1 基于Ensemble集成平台

Ensemble是一个通用集成平台,它是第一个集数据服务器、集成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门户开发于一身的产品。因为它将整合、开发和管理融于统一、简单、易用的开发环境中,Ensemble能够极大地降低整合项目的复杂性。运用Ensemble集成平台能够将各临床信息系统与临床数据中心进行无缝对接,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并将内外网数据进行隔离。

2.2 基于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它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通过Web调用。Web Service可以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以后,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它是以独立于平台的方式.通过标准的Web协议,可以由程序访问的应用程序逻辑单元。各临床信息系统与Ensemble集成平台之间全程使用Web Service技术进行交互通信。

2.3 基于XML数据格式

本系统选择XML作为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方式,主要是基于XML自身有很多优点:第一个是可扩展性,XML允许使用者创建和使用他们自己的标记:第二个是使用方式非常灵活。其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表示方式,使得用户界面分离于结构化数据…。另外,XML还支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并且不同语言的文本可以在同一文档中混合使用。这对于异构系统来说,处理数据通用性无疑是很重要。

2.4 其他技术

应用服务器采用Tomcat服务器,其是一个Web服务器,在后台一直运行,用于接收Ensemble集成平台转发来的消息请求;开发语言采用Java,可以跨平台使用。报告模板采用iReport设计,其主要作用是用来以可视化的方式设计生成所使用的报表格式文件,采用纯Java开发,可以嵌入到程序中,并可以网页的方式来查看PDF文件。

3.系统应用

3.1 屏蔽信息孤岛

临床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各临床信息系统的报告单,避免出现人工传送报告方式的出现,将各临床信息系统联网,电子病历通过Ensemble集成平台与临床数据中心和各临床信息系统进行交互,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3.2 与电子病历集成

医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到该病人做过的所有报告,支持同一个病人的多份报告合并浏览。并可以支持打印跟踪,每次打印的基本信息(包括打印者、请求和报告来源、数量、时间等)都要记录到数据库中同。

3.3 实时数据传输

临床医生能在第一时间查询到患者的各种医疗记录,查看打印快速、准确,并将各种医疗记录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减少了病人等待报告和诊断的时间。

3.4 历史数据长期存储与查看

临床数据中心可以将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长期存储和方便随时查看,使医生查看到病人治疗的历史记录,能够更好地分析病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安继业,薛万国,史洪飞,等临床数据中心构建方法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08(10):13-16.

篇8

    今年以来,各地相继发生医生遇袭事件,将医患关系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市与澳大利亚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医疗负性事件调查,已在顺义区医院试点,并首次引入澳大利亚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所谓医疗负性事件,是指患者所受的损害产生于治疗过程中,并非产生于病人自身的疾病。早在2002年9月,卫生部就颁发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把辖区内发生的医疗负性事件进行汇总并上报卫生部。时至今日,不论从官方披露、媒体报道,还是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知角度看,仍然没有形成医疗负性事件报告的氛围和习惯。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澳大利亚人口只有2000万,一年医疗负性事件报告有100多万件,而我国人口超过13亿,每年的相关报告却只有2000多件。

    数据反映了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在医疗安全文化上的差距。发达国家开展医疗负性事件报告,具有安全的报告系统,有利于及时获得情报信息并能及时处理,鼓励负性事件的报告而不是惩罚;在处理中,从以往的“发现罪人”转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有效避免医疗缺陷,保护医患利益,促进医学发展。近3年来,英国国家卫生部通过对医疗负性事件的分析研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得近一半的医疗事故得以避免。

    我国医疗负性事件报告制度已经引入了近10年,但除了少数专家学者外,鲜有人对其研究使用价值高度认同。原因在于,尽管医疗负性事件很少由医护人员的失误造成,通常与管理、组织、技术、设备等问题相联系,一旦如实报告,相关组织和个人却会感到“不安全”。作为基层卫生行政部门,不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政绩”,可能还要承担起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责任”;作为医院,不但担心失去市场份额,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面临诸多的“一票否决”;作为医护人员,不但影响到个人声誉,而且与其职称晋升、经济收入等直接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对医疗负性事件能少报就尽量少报,能不报就尽量不报。其结果,不仅无益于从根本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无助于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

    由此可见,这次北京市与澳大利亚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医院负性事件调查,不仅要引进国外的医疗质量评价标准,更要引入他们在对待医疗负性事件报告中的“安全文化”。当前最为关键的是,与国际习惯相接轨,一方面,对报告医院和个人实行非处罚性管理,并给予适应的奖励,鼓励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负性事件;另一方面,对不如实报告的机构和责任者给予必要的处罚。做好“奖”“罚”之间的加减法,才能走出医疗负性事件报告的困境。

篇9

【关键词】 病理科 地位 医院

现时,全世界医学界公认病理诊断是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诊断,是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在临床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理应在医院中受到重视,但目前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病理科在医院中属于弱群体科室,房屋建设、仪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经济效益方面落后于其他科室[1],我院病理科原来也存在这些问题,近几年随着病理科的发展,院领导加强了对病理科的重视,将病理科作为重点科室来对待,房屋使用面积大大增加,仪器设备不断更新,连续引进了4名研究生,并且病理科收入也有大幅度提高,现结合我院病理科的发展简单谈一下如何提高病理科在医院中的地位。

1 加强科室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医疗工作的重点是医疗安全,一个经常出医疗纠纷的科室必然得不到医院的承认和重视,而在当今的法制社会里,病理诊断为更多的医疗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成为一个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科室。病理科要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医疗安全,我科通过以下途径来保证了医疗安全,多年来无一纠纷、医疗事故。

1.1 制定病理科医疗行为规范性制度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2]针对临床病检的内容、技术操作规范、疾病诊断职责划分等做了明确的阐述,为开展规范的病理诊断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病理医生与患者之间各自的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医院在调解医疗纠纷提供了处理原则。因此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适合我们科室的工作制度,如核对签字制度,从标本的收取到病理诊断报告的发出,我们制定了8个核对签字制度:收取标本核对制度、标本编号时的核对制度、取材核对制度、组织块交接制度、切片交接制度、诊断复核制度、病理诊断报告核对制度,病理报告签收制度。每个环节都有监督,每个环节都有具体人员负责,将责任具体到个人,从根本上杜绝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发生的非技术水平上的医疗事故。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还制订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如取材的标准化,切片的质量要求等,杜绝了技术水平上的医疗事故。

1.2 加强科室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的措施

科室的管理在安全防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科室每周有一次周会,充分利用周会时间,通过多角度来强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如在科内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到有关病理方面的法律人人皆知,从思想上提高医疗安全意识;结合一些具体事例反复强调医疗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病理科医务人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科室每周的医疗安全进行总结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出防范措施。

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内涵

人们常说正确的病理诊断是患者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这也是体现病理科重要性的关键点,那么如何去体现这个金标准呢?应该通过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让病理诊断不但可以为临床疾病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还可以判断预后、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3]。这几年,病理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得到了临床的承认,现在经常有临床医生主动到病理科来探讨问题。

2.1 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准确的病理诊断是正确治疗患者疾病的基础,为了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需要病理医生通过看书、上网、向上级医师请教、参加病理培训班、参加读片会等多种方式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在我科,对普通的病例,通过双人复核制度来保证其准确性;对疑难的病理,通过科内讨论,翻阅书本、上网查阅信息等多种方式来保证其准确性;对原来一些概括性的诊断,通过分子技术做进一步的更详细的诊断,如CK5/6、CK8等抗体用于低分化癌的进一步诊断,到底是低分化鳞癌、还是低分化腺癌,或者是腺鳞癌。更详细、更具体的病理诊断更有利于临床给患者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2 病理报告的完整性

病理诊断报告应该内容详实,尽可能的回答临床医生有关病理检查感兴趣的所有问题,例如乳腺癌根治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报告包括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切除边缘是否有肿瘤的残留,脉管内是否有癌栓,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雌、孕激素以及HER2的表达状况。有时,当临床治疗方面出现了新的方法,需要病理科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就对诊断报告的完整性及时进行调整,如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原来没有进行雌、孕激素的检测,后来临床需要这个结果来判断是否对患者进行激素治疗,从此,我们对每一个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报告都加上雌、孕激素的检测结果。

3 更新服务理念,促进科室的发展[4]

随着医疗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已经成为医院优质服务的宗旨,服务出效益、服务促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室,才会受到医院不断的重视。为了促进科室发展我们通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来促进临床的发展,如缩短发报告时间,加快临床的床位周转;改进已有的检测项目,促进临床的发展;开展新的检查项目,为临床吸引患者。 2006年我科室新开展了一项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这项检查的开展为妇科吸引了很多患者,为医院增加了效益,也增加了病理科的收入;通过市场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外院获取标本,增加工作量。近几年来,病理科的效益增长率一直处于医院各科室的前列,受到院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篇10

Abstract: Medical device event repor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tect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of medical errors, prevent medical negligence, improve medical quality, ensure patient safety, promote medic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 patient rights. Nursing staff has direct access to medical device so the medical device event in clinical work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mmon medical devices like sphygmomanometer, monitor, infusion pump, pager, and high value hygienic materials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DSA are main areas of medical device event.

关键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护理;患者安全

Key words: medical device;adverse event;nursing;patient safety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300-02

1 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的特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主动报告,及时发现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器械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有利于医疗器械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患者安全。

护理人员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中应当关注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护理、临床医技、后勤等。医护人员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要尽可能的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同时注意对患者情况及医院情况的保密,报告人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以在院内或行业内进行信息共享,以有利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2 护理工作中遇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的处理程序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若遇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要督促医疗器械科及时安排医疗器械质控人员赴现场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一般情况下要求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协同医疗器械的质控人员详细作书面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性质,所涉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企业名称、产品规格、包装及批号等信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受害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程度,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报告单位、联络员和通讯方式。在技术范围内要及时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应对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报告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总结报告应采用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涉及国家秘密的,应选择符合保密规定的方式报告。

对于一般性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若问题不是很严重,护理人员在向设备科及护理部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同时及时通知科内其它护理人员暂停使用相关医疗器械或卫生材料。并及时将所有问题产品收集后送到设备科等待统一处理。积极督促设备科请相关生产厂家及商来院协助查找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并督促医疗设备科及时寻找替代品,并对问题产品进行分析、汇总、向上级

汇报。

护理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若发现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需要立即做好如下工作:停止使用该医疗器械、封存产生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产品。及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向医院器械管理部门及护理部同时报告。督促医疗器械科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护理人员协同设备科向医务部及各相关科室通报,避免造成新的危害。由医疗器械科不良事件监测员向省、市药监局网络直报。封存问题产品交省市药械局处理,并做好各项记录,不得擅自处理。

3 护理工作中最易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情况

病区常见医疗器械,如血压计、监护仪、输液泵、传呼器等;手术室、DSA内各类高值卫生材料,各类手术器械等都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重点区域。

举例说明如下:

①管材质太硬,存在患者安全风险,护理部协同设备科一起对比分析了其它相关产品,发现原使用的国产的管虽然便宜但的确较硬,其材质是塑料的,使用中存在患者安全风险,及时从中标目录中选择更换了材料较软的管。

②德国普美康除颤监护仪护理在操作中发现无法放电,将仪器送厂家进行检修,没有故障,分析怀疑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请厂家工程师来院对医护人员培训,最后发现该机器使用中一定要先对电池充电,若电池无电将无法直接使用交流电进行工作,而在患者心脏停跳的特殊情况下,若医护人员拿起该除颤监护仪进行除颤将会导致严重的患者安全风险。

③心功能科用的国产电极片在HOLTER使用中易脱落,原因是该电极片价格便宜,粘度不够,由于动态心电图需要患者带机24小时,该电极片无法确保24小时都能联接好,将此事及时汇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员,同时为确保患者安全,督促医疗器械科及时更换了美国泰科的电极片。

④病区护士反应一品牌输液泵滴速不准,设备科请厂家来检测,厂家告知机器没有问题,是因为该仪器使用有温度范围,必须要在20-30度的环境温度内,请计量测试中心再次检测,合格。将该设备的工作环境及时告知护理部及相关临床科室。该产品的设计是存在缺陷的,它对环境温度有特殊的要求,这就可能造成潜在的输液危险。

4 护理人员要积极介入,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首先作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最前沿,护理人员要建立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日常管理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进行日常管理,由护理部协同医疗器械科、医务处共同管理。组织构架中可以以各病区的护士长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负责人,各临床科室安全事件负责人对发生安全事件的医疗器械要及时上报,上报给护理部、医务处、器械科,并记录在案。针对每起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护理人员要协同医疗器械科及时进行评估、分析。针对每起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若属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及设计缺陷的,都要做分析记录,并留取样本备案送检,同时停止该医疗器械的使用,将问题器械从临床科室收回,同时督促器械科必须及时更换质量可靠的产品。针对每起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安全事件,若没有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及设计缺陷,仅因为操作人员使用不当造成,必须及时让医疗器械科邀请请厂家临床工程师到临床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对于培训要及时做好记录。

护理部可以安排相关护理人员协同医疗器械科、医务科针对全院在用的医疗器械,每半年一次进行安全情况考核和评估,重点是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等;生命维持的必备治疗设备如血透机、呼吸机等;重要检查设备如:生化免疫分析仪、彩超等;大型乙类设备如:CT、MRI、加速器、DSA等;植入性材料如起搏器、骨科关节、钢板等。对影响患者生命危险的重点设备如除颤仪、血透机、呼吸机等要有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谢力,谢鸿,魏华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