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产业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冶金工程产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冶金工程产业

篇1

一、加大组织力度,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

领导重视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积极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了统领全县农村经济全局的战略位置,并切实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口各部门、财政、发改委、经委、金融等26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__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行政副科级建制,隶属于县农经委。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编制5人,现有3人,专门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扶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制度,在每个产业系统内,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销售等实行一体规划、一体领导、一体实施,重点是抓科学规划,抓政策引导,抓组织协调,抓典型引路。做到开发一个产业,明确一个领导,依托一个单位,组织一支科技队伍,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并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到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资金、时限、责任、领导“五落实”。强化监督机制,协调好工农商贸之间的关系,奖优罚劣,奖实罚虚。

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为了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我们把产业化工作列入了乡镇和各部门党政目标责任制中,并建立了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化督导反馈和检查考评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考核结果通报全县。对从龙头企业到基地的各个环节,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层层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为了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20__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统计工作。这次调查统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历时1个月,通过实地调研、查帐、报表等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统计工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案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制定并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目前,《__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__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__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和监测管理办法》等已经出台,并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乡镇、县直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坚决不搞行政干预,包办代替,而是把功夫下在引导上,通过加大引导力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我们将落实和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放在工作的首位。20__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会议 把宣传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和制定本级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协同县扶贫开发办、县经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为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争取落实扶贫贴息、规模企业技改贴息、产业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近400万元。在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工商企业者纷纷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靠拢,社会资金更多地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仅20__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增加了8亿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产业化、参与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是规划引导。20__年我县制定了《__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并根据不同的资源优势规划了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发展区域:即北部瓜菜专业区、东部畜牧业专业区、南部林下产业专业区和辽开公路、303国道两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三区两带”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鹿、牛、柞蚕、瓜果菜、鹅、蛙、药、食用菌、榛和烟十个优势产业区和主导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典型引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加现场会、参观考察等方式,学习典型的先进经验。如__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的“五统一”先进经验,即对基地农户采取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的配套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加速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牵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开展了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定工作,有10家企业被确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推荐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家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最近,我们又向县政府推荐辽宁美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市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__县东日家禽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奖。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可以肯定地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为此,我县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

一是在资金上扶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重,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柱,以吸引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我县20__年建立了100万元的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贷款实行担保和贴息。同时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20__年,仅县农村信用联社就投放贷款2.5亿元,支持保护地开发、畜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二是在税收上扶持。主要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和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简化农业产业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项目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或利用商业性贷款从事的一般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类项目,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同时在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各有关部门本着手续从简,费用从低的原则,从速办理。这些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以,我县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从环境治理、市场开拓、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

一是切实抓好“两个环境”建设,提供保障服务。首先是治理整顿软环境。为了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加大了治理产业化经营发展软环境的力度。对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挂牌保护,重点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其次是建设完善硬环境。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__年,县乡财政共拿出300多万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的__镇和更刻乡两个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并种植了美观的花草树木。

篇2

1工业工程技术推进产品与过程集成

1.1对工业工程技术的认识

工业工程是一门通过对人、原材料、机器设备组成的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的技术。也就是指把工业专业知识和系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以实现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学科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与工程意识,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去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合理化效率、效益问题,使管理与技术密切结合;其任务和目标是研究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并不断改善,实现更有效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以达到系统效益与生产率的实现和提高[2]。工业工程技术包括并行工程、成组技术、虚拟制造、快速原型制造、准时制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以及工作研究等等。国内外实践证明,在企业广泛推行“工作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物质和劳动消耗,降低成本。这种既能改善生产环境又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技术,正是企业孜孜以求的挖潜降耗、科学实行以岗定人和按产定员的有效途径[3]。因此,工作研究作为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是以提高生产率和整体效益为目标的,是从方法、设备、工具和材料四者入手,以达到“最佳的方法、最好的动作和最大效率”的技术[4]。

1.2产品与过程集成的内涵

产品与过程集成不像制造业近20年中不断出现的许多新理论、新学说、新技术、新方法,不是又一种新的制造模式或新技术,它体现于诸多特定的技术和理论之中[5]。产品与过程集成代表了一种理念、原则、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一种组织制造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观念,它超越具体的制造模式或技术。也可以说,集成产品技术与过程技术植根于诸多的技术和理论,又高于这些技术和理论。产品与过程集成的深层次内涵是超越产品与过程本身,而着眼于全面的系统集成。事实上,产品与过程集成的概念已经不限于狭义的技术,而是涵盖更广阔的领域。多层面的产品与过程集成包括产品与过程技术的集成、产品规划与过程规划的集成、产品设计与过程设计的集成、产品系统与过程系统的集成、产品管理与过程管理的集成、产品组织与过程组织的集成等[5]。另外,产品与过程集成的概念同样可以扩展到制造活动与销售、供应、分包等活动的集成关系。例如,在整机厂和配套厂的关系中,产品与过程集成的原则可以体现在早期参与和同步工程两个方面,使得主要为配合整机厂产品技术而开发过程技术的配套厂能够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从而提高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产品与过程集成所代表的超越制造模式或技术、全面的系统集成内涵正是工业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所在。

1.3典型工业工程技术实施产品与过程集成

层出不穷的各种面向下游的设计技术中,有许多是过程导向的设计技术,如为制造而设计、为装配而设计、为回收而设计、为检测而设计、为维护而设计等,都是推进产品与过程集成的基础技术。其核心思想是设计和制造的有机结合,例如:尽早建立设计—制造团队、确定符合制造过程及技术的设计要求、共同评估成本和有风险的环节、制造工程师从概念设计开始参与设计各阶段的评估、共同决定需要通过模型或模拟来确定的设计环节等[6]。

1.3.1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1988年美国国家防御分析研究所提出)。目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具体做法:在产品开发初期,组织多种职能协同工作的项目组,使有关人员从一开始就获得对新产品需求的要求和信息,积极研究涉及本部门的工作业务,并将所需要求提供给设计人员,使许多问题在开发早期就得到解决,从而保证设计的质量,避免大量的返工浪费[7]。所以,并行工程强调面向过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并行工程是工业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出色地实现和体现了产品与过程的集成。有的文献因此直接把并行工程解释为“集成产品与过程开发”(IntegratedProduct-ProcessDevelopment,IPPD);有的把过程再造、制造竞争力、系统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等都理解为集成产品开发的两个同步工程转轮上的组成辐条[8]。

1.3.2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

成组技术是指建立在以相似性原理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成组技术也称群组技术,它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和零件,按照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如形状、结构、加工工艺等相似)分类编组,合理地组织生产[9]。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不以单一产品为生产对象,而是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按照若干产品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的相似性进行处理。实施步骤:零件分类成组、制订零件的成组加工工艺、设计成组工艺装备、组织成组加工生产线,从而扩大批量、减少品种,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成组技术同样是产品与过程集成的完整体现。以产品技术与过程技术的集成为指导思想的成组生产布局,能够将产品技术和过程技术最好地结合起来,在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中,做到最大限度的灵活、快捷、高效率,既适用于多品种生产,也适合于一定数量的成批生产[10]。成组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现代工厂布局的主要发展方向。

1.3.3虚拟制造(VirtualManufacturing)

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新思想,它是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并及时地、并行地、模拟出产品未来制造过程乃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种活动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检测、评价产品性能和产品的可制造性等,从而更加有效地、经济地、柔性地组织生产,增强决策与控制水平,有力地降低由于前期设计给后期制造带来的回溯更改,达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的最优化、生产效率的最大化[11]。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制造技术是在一个统一模型之下对设计和制造等过程进行集成,这里很难区分产品设计阶段和过程设计阶段、设计主导阶段或是生产主导阶段[12]。虚拟制造将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各种过程与技术集成在三维的、动态的仿真真实过程的实体数字模型之上,以高度综合的特征融合了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组织和理念,使产品与过程的集成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此,信息技术、虚拟技术等为完美实施产品与过程的集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理想环境。另外,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准时制生产、制造资源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都以产品与过程的集成为重要原则和基础,为产品与过程的集成创造了先进的新手段,对生产过程、制造系统整体优化、改进企业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生产方法。

2产品与过程集成是制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方向

2.1产品与过程集成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纵观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在手工制造时代,“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体化的,考虑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统一的。后来经过采用机器、发展大规模生产、建

造流水线、实施专业化,设计者与制造者脱离。这样,在分工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而且随着产品的复杂化、多样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脱节和对立。于是人们开始致力于弥补这些缺陷,实施协同配合、及时调度、同步交叉、加强反馈。事实上,当今发展的先进制造模式都是以集成的思路来处理这一矛盾的。回顾制造业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从“一体”经过“分离”,再走向“集成”,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13]。产品与过程集成,是当今受到普遍重视的方向。虽然在提法上有时用的是设计和工艺、设计和制造、设计和过程、产品和制造的集成等,其实质和确切含义都是产品与过程集成。产品与过程集成不是简单的叠加,其目的不只是缩短周期,而是体现三大作用:(1)协调配合———相互沟通、减少矛盾、减少差错和返工;(2)缩短周期———早期介入、强化反馈、及早准备、提前完成;(3)相互提高———互相支撑和加强、了解并充分发挥自身及对方的长处和优势[13]。因此,产品与过程集成是系统优化的能力倍增,是质的升级,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2.2产品与过程集成提高制药装备企业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狠抓内部管理,苦练基本功,已成为许多企业扭亏增效的突破口。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抓管理、如何练内功?尽管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总体来看,企业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如产品合格率低、成本上升、技术优势弱等[14]。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企业的管理松懈以及随意性管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作保证,这就是工业工程技术所推进的产品与过程的集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企业发展空间有多大,取决于它的科技实力,所以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必须十分注重科技开发,在思想观念上要牢牢树立科技生存观、科技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计;坚持把科技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来爱护;确保企业装备、技术、人才的科技含量[15]。工业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应通过实施以产品与过程集成为重要原则和基础的并行工程、成组技术、虚拟制造、快速原型制造、精益生产等技术,通过实施现场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改进操作方法、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人、机、料、方法、环境、检测、能源和信息等),不断改进和有效运行质量体系,生产出顾客满意的制药机械产品或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追求生产系统整体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从而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3产品与过程集成提高制药装备企业研发与创新能力

产品与过程集成不只限于狭义的技术,而是着眼于全面的系统集成。就我国制药装备制造业而言,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要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发展,在同行业中处于持久的领先地位,并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核心技术能力并不断创新。而核心技术能力的形成,除了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立高品位的技术研发中心以外,还必须要使每个龙头企业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要根据我国制药装备产业的特点,打造产品集群和构建产业集群,通过产品与过程的集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药装备行业是为制药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制药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我国制药行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对制药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制药装备企业若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就是机会来到也会擦肩而过[16]。正因如此,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必须紧跟形势,改进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打造产品集群,实施产品与过程的集成,采用先进的工业工程技术,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与提升,进行自主创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我国制药装备企业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做优,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篇3

投资基金三要素是“人、项、钱”,即团队、项目和资金。文化产业基金要想成功,则有赖于团队、研究和战略这三大要素。

团队。基金管理公司运营团队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依托市场途径募集资金的能力上。基金的目标出资人通常是大企业或赚过大钱的人,如团队不被认可,核心成员没有故事,出资人就不愿意把钱交给他们打理。

其次,风险投资商看项目,关键是看团队,然后才看其所处行业是否够大,技术是否领先,商业模式有否创新等。反过来,好的被投资企业也选择投资商,也会看其管理团队。一创业初成的朋友就告诉笔者,前来洽谈入股的几拨风投管理人,有的还是很知名的基金,但他都没看上。时下资本“过剩”,好项目稀缺,有底气的创业者自然会优选能为他们带来增益的投资商。投资商最好能像教练,至少像辅导员一样帮助他们成长。距离也使投资商能看到被投企业内部人看不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企业有所贡献。

文化产业投资商在谈到投资对象时,都倾向于组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国有为主,都处在改革的过程中,因此,不妨也视之为创业企业。这就要求基金深刻理解创业团队,高管中最好有人有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至少要了解创业企业的诸多特性,当然也包括善于发现被投资企业的规划和他实际做的是否一致,有些创业者会说一套、做一套。

文化产业基金起步多在15亿元以上,管理者往往来自大机构,要适当避免用做企业的思路做投资。成熟企业管理者改行做投资易错过机会,他们对规范性要求高,而创业企业多半不够规范。做投资不要拘泥于细节,要抓关键,确认投资点并以适当价格投进去,才有机会去规范投资对象。即要先看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尤其领军的理念与胸襟,看他到底是想成就大事业,还是只想“赚钱”或借平台谋仕途。规范化损害企业管理者的眼前利益,而投资是投未来,被投企业管理者要有牺牲精神,做大事业不图眼前利益,该分权时要能牺牲自己独断的,使天下归心。

研究。文化产业投资规律特殊,操作难度大,其中新媒体投资失败率很高。基金公司若要正确做事,提高投资成功率,须先下大力气组建研究部门,同时外聘专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研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把握市场脉搏,才能在引领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基金及其团队的江湖地位。

篇4

关键词:能源需求;能源效率;能源价格;产业增长;面板协整

1引言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资源消耗低”

这就要求尽可能少的消耗各种资源,包括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

在当前中国工业化向中后期的推进过程中,能源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一是能源供应短缺,在液体燃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自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升至51·3%[1],由此略见一斑。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很低,只有11·1%[2]。

三是中国经济对能源的强依赖:2004年我国GDP依现行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消耗了全球7·6%的石油、10·7%的水电和31%的煤炭[3]。

因此,对能源消费与产业增长、能源使用效率、能源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在当前文献中,以运用标准协整理论来考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或因果关系居多。Masih(1997)[4]在一个多元计量经济模型的框架内,检验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和总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Soytas和Sari(2003)[5]实证分析了“七国集团”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含中国)共16个国家的能源经济关系,发现“七国集团”的两个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蒋金荷(2004)[6]分析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和经济结构调整。马超群等(2004)[7]采用EG两步法对1954—2003年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GDP同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同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韩君等(2006)[8]应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能源需求因素进行了长期和短期行为分析;薛艳等(2007)[9]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找出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真实关系。

但上述研究都是将标准协整理论应用于单个横截面单元或总量,无法全面反映我国产业能源消费的内在结构特点,特别是无法揭示各产业能源消费的相互关系。面板协整理论则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该理论来研究能源消费正成为一个研究的新方向:如Arqam和Hunt(2004)[10]运用面板协整检验考察了OECD的能源需求,Chen等人(2007)[11]分别以单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了10个亚洲国家的电力消费与GDP增长的因果关系,Huang等人(2008)[12]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考察了82个国家的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因果关系。

本文通过对我国6大产业的面板协整(panelcointegration)分析,研究我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增长、能源使用效率、能源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此揭示我国产业能源消费与增长的主要特征,进而对能源发展的长期战略以及能源价格的调整,提供实证分析的参考及其政策建议。

2主要变量与数据说明

2·1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的主要变量根据能源经济学的需求理论,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价格、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这三个因素。

(1)价格因素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尽管我国能源价格长期管制,使得价格对能源需求的调节作用较弱,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但能源供求的种种现实情况表明,能源价格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呼之欲出了。在能源需求与能源价格之间应该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本文中,能源需求采用消费量EN、价格采用PR来表示。

各产业部门能源价格的计算方法,总体思路,是采取能源总价比上能源消费量来界定,具体如下:首先,计算总价。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包括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将各产业部门上述9种能源的消费量乘以各自2005年的价格,并求和,就可以得到2005年的能源消费的总价。

其次,计算各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这可从能源统计年鉴查出所消耗的标准煤。用总价除以消费总量,就可以得到各产业的2005年的能源价格,单位为:元/吨标准煤。

再根据1998-2005年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就可以计算出1988-2004年各自的能源价格。

(2)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且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产业经济增长采用各个产业的生产总值(GDPI)来表示。

(3)能源效率(EF)。

如上分析,能源使用效率偏低应是我国当前能源消耗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能源效率指标一般是采取能源生产率来度量,能源生产率是指产值与能源消费量之比,即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值。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能源消费与产业总产值的关系,而能源生产率是由能源消费和产业总产值内生决定,如直接采用能源生产率,则会导致内生变量作为因变量所导致的估计的非一致性,所以采用单位能源消耗的产业附加值作为能源生产率的替代变量,来度量能源效率。随着技术进步,这个比率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负相关的。

2·2数据来源分析各部门的能源消费特点,首先要确定部门分类方法并获得相应的统计数据。一般而言,国民经济可以划分六大产业: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商业、服务业,也可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本文采取前者。

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自相应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能源五十年:1949-199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均以2005年为基期,所有在变量字母前加上L表示相应数据经对数转换而得的新变量。本文所采用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是从1989~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分析。本文有关变量符号名称及单位见表1。

表1模型分析中的主要变量符号、名称及单位Tab·1Variablesexpression,titleandunit符号名称单位LEN取对数后的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LGD取对数后的总产值亿元(2005年不变价格)EF能源效率(产值/能耗)亿元/万吨标准煤LPR取对数后的价格元/吨标准煤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我国各产业能源需求面板协整模型依据上述对能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Yit、Xit分别表示第i个产业第t期的能源消费量和实际产业总产值,以zit表示该产业同期的能源效率,以pit表示该产业同期的能源价格,则我国的主要产业的能源需求面板模型可表述为:Yit=Xitβ1ie(αi+β2izit+β3ipit+υit)i=1,…,6;t=1,…,17(1其中αi度量了产业性质所决定的对能源的静态依赖性;β1i度量了第i个产业能源需求的收入弹性;β2i则反映该产业能源效率动态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β3i反映第i个产业能源需求的价格弹性,υit反映了其他因素在t时期对i产业能源消费的影响。

令yit=log(Yit),xit=log(Xit),则模型(1)可表示为:yit=αi+β1ixit+β2izit+β3ipit+υit(2由于α1、β1i、β2i和β3i均取决于产业特征,而各产业能源消费的特征是不同的,所以面板模型(2)的参数对于不同产业而言可能是不相同的。

3·2序列检验分析

3·2·1单整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是指对面板数据的不同截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单位根检验。

本文模型属于具有异质性的面板数据,采用Fisher-PP统计量对我国6个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LEN)、总产值(LGD)、能源效率(EF)和价格(LPR)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面板单位根Fisher-PP检验结果Tab·2TestingResultsofFihser-PPonunitrootsofpaneldata变量水平值一阶差分值t统计量P值检验式t统计量P值检验式能源消费8.003540.7849含截距含趋势项66.8529***0.0000含截距无趋势项产业产值1.531620.9999含截距含趋势项28.0231***0.0055含截距有趋势项能源效率11.27720.5053含截距不含趋势项73.9082***0.0000含截距无趋势项价格2.146280.9991含截距含趋势项22.2859**0.0344无截距无趋势项

注:表中***(**、*)分别代表在1%(%5、10%)水平显著。

Fisher-PP检验的结果表明:能源消费量(LEN)、总产值(LGD)、能源效率(EF)和价格(LPR)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不具有单位根,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3·2·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KaoRes

idualCointegrationTest对能源消费量(LEN)、总产值(LGD)、能源效率(EF)和价格(LPR)进行面板协整检验,其t值为-2·185017,p值为0·0144,因此残差具有平稳性,进而判定能源消费量(LEN)、总产值(LGD)、能源效率(EF)和价格(LPR)之间存在共同的长期均衡趋势,亦即存在协整关系。

3·3面板协整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分析

3·3·1模型的参数估计上述检验表明模型诸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杜绝了面板模型参数估计由于样本数据的非平稳特性而产生的“伪回归”现象,保证了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下对式(2)的面板模型进行PooledEGLS估计,得到我国各产业能源消费的固定影响变系数面板协整模型如下:yit=^α+^β1ixit+^β2izit+^β3ipit+^υit(3)其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0·996,表明其拟合度很好,但是D·W值为1·34,偏低,说明残差存在自相关,故加入一个自回归AR(1)项,固定影响变系数面板协整模型如下:

其中向量估计结果(^αi,^β1i,^β2i,^β3i,^ρi,)见表3。

模型(4)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0·999,D·W值为1·75,表明该模型整体较好,残差基本不存在自相关。上述模型揭示了我国各产业能源消费与产出、能源使用效率和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3·3·2影响因素分析在模型(3)

估计的协整向量中,^αi反映了产业对能源的静态依赖性,是该产业对能源需求的静态度量。工业和建筑业对能源的静态依赖性很强,位于第一梯队(^αi分别为10·32和8·85);其次分别为交通业、服务业、商业和农业,其中交通业和服务业对能源的静态依赖性位在第二梯队中(^αi分别为6·14和5·51),表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业和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产值的不断增加,其能源消费量也不断上升。

此外,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β1i、能源效率系数^β2i和价格弹性^β3i则是产业能源需求的动态度量。

长期收入与能源消费,一般而言,是正相关关系。

由面板协整估计的结果可知:农业的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最大为1·12,说明这个产业的增长对能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农业的收入每增长1%,而能源消费增长1·12%,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农业的收入增长速度,但同时发现农业的能源效率系数也较小,能源效率每提高1个单位降低能源消费0·36,说明科技进步在农业中降低能源消耗的体现尚不是很明显,从产值和能源效率充分说明了当前农业还是一种高耗能的粗放式增长。

农业的价格弹性为0·20,价格每增长1%,农业的能源消费降低0·20%,这说明即使在当前价格体系不完备、价格的信号作用尚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农业的能源消费对价格也最敏感。这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人力资源丰富,对能源的价格极为敏感,替代性也最强:在价格的变化下,将会采取人力来替代能源。商业、服务业和交通业位于第二梯队的行列中,其收入弹性分别是0·61、0·40和0·05,说明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商业、服务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三者的能源消费也在不断提高,这也符合发达国家商业、服务业和交通业能源消费比例较高的这一国际惯例。

然而,工业和建筑业的产值符号却是负的,这是个极其特殊的现象,一般而言,产值的系数符号应该为正,即随着产值的增长,能源消费也增长。进一步可以发现工业和建筑业的能源效率系数为0·51和0·15,则解释了这一特殊现象:技术进步和节能所造成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在保证产值增长的情况下,形成了能源消费量的下降,说明工业在能源方面的技术进步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呈负相关关系,这与能源经济学理论相符。服务业、交通业、工业、农业和建筑业的能源效率的系数依次为-0·86、-0·74,、-0·51、-0·36、-0·20、-0·15,反映了个产业的不同的技术进步情况。工业表现为较高的能源效率,系近年来新高能效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原有设备的升级改造,辅之以节能措施的采取和落实所致,在产值增长的条件下,实现了能耗没有过快增长。建筑业的能源效率最低,说明了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下,建筑部门对电、油等能源的强大的刚性需求较大,其自身技术进步较慢,能耗高,动力不强,能源效率变化对该产业的作用也相对较弱。

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其调节功能应该是最强和最敏感的。价格越高,使用的能源消费量越低,农业和服务业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其价格弹性分别为-0·20和-0·12。服务业的价格弹性在六产业中很敏感,揭示了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市场逐步完善,竞争更加激励,对能源的成本意识也大大加强,其价格信号作用,即使在当前我国能源价格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也表现的最为敏感,具有很强的市场调节作用;此外,从能源效率的角度来分析,发现服务业的能源效率也是最高的,绝对值是0·86,这更充分说明了服务业的能源价格的市场调节功能最强的这一论断:在价格敏感的条件下,采取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则是服务业降低消费量的一个现实有效之举。

工业、建筑业、交通、商业的价格弹性系数符号为正,亦即价格和能源消费量表现为正相关。一般而言,价格应该与能源消费量为负相关,这一反常现象,第一恰恰说明了当前我国价格体制的不合理,价格的信号功能不强,无法正确地反映出供求关系,一度甚至表现为价格倒挂,这说明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说明能源的特殊性,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不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即使在高价格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能源,来进行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三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所导致的对能源的巨大刚性需求,再加上我国贫油富煤的能源结构,进一步加大了能源供给的紧张局面,对能源的需求只增不减,价格调解作用难以实现。

^ρi表明了对于各产业的能源消费,除了来自产业增长、能源效率和价格影响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城市化和日渐增加的汽车用能等)的冲击,前一期对当期存在一定的影响,即模型残差的自相关性。除了工业外,这种冲击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可以迅速衰减的,这与上文面板数据的协整性检验结果较一致。来自农业和商业的残差呈现负相关,而来自建筑业、交通业和服务业截面的残差则呈正相关,说明农业、商业的能源消费距离样本条件均值有正负波动的趋势,而建筑业、交通业和服务业的能源消耗与模型条件均值的距离大概则呈指数型衰减的形态。

4政策建议

如何在全球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环境压力日渐增大的条件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拓出一条既符合国际发展潮流,又遵循本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能源的价格改革,使价格这个调节能源需求的工具,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使在当前能源价格偏低、无法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条件下,仍揭示了其对农业和服务业的长期调节作用,由此可见,一旦理顺能源价格,必将对能源的消费起到合理、及时、有效的调节作用,当前正开始实施的燃油税,就是一个很好的能源价格改革措施,可以很好地促进燃油的节约使用,提高对汽油等紧缺能源的有效利用。将来可以对能耗高、污染高的出口产品,取消出口退税,以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积极推行能源新技术与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实现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对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能源效率提高对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相对较强的产业,如工业,一方面,设立技术更新资金,以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新技术的采用,另一方面,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适度弱化工业对能源的依赖性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对价格反映敏感、能源效率提高对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较强的产业,如服务业,也应采取技术改造和价格的双重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费。

上述建议与国务院实施的“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相一致,具体表现在“第五条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第六条措施: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上述价格改革和技术进步的两大政策,应该同步推进,才能在低消耗、高能效、高产值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曙光,200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1.3%.EB/OL/2009/02/1110383541898.shtm.l

[2]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3(9):11-14.

[3]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16-23.

[4]马超群,储慧斌,李科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10):47-50.

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CDIO 企业生产实际 工程训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而工程训练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工程训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当今的工程训练,不仅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而是培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设计型、研究型和管理型复合式工程人才。现有的工程训练体系大多安排学生逐次进行各个教学科目的单机训练及工艺训练,各科目之间联系较少,学生经过工程训练后所学技能难以融会贯通,而企业的实际生产是多种加工方法的高度融合,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完全胜任企业现场或生产一线各项工作的卓越工程师[1],亟须构建一个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

1 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内涵

1.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其中C是构思(Conceive)、D是设计(Design)、I是实施(Implement)、O是运行(Operate)[2]。它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工程训练教学完全符合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构建工程训练体系的过程中,以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项目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工程技能、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都以项目为核心进行,教授和学习,培养和训练与项目核心融合为一体。项目训练强调学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的实践,通过实践更形象生动地领会课本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实现创新,通过实践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1.2 “虚拟工厂”教学方法

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环境应该突出现场、突出训练、突出实践、突出一线、突出基层,应该向模拟企业或模拟工程的方向发展。“虚拟工厂”教学方法就是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方式与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加工相吻合,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课题来模拟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从设计产品外观性能、制订加工方案,到合理安排生产加工,直至加工出成品的完整生产过程。“虚拟工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现在所学的”与“现在企业所用的”相一致,从而保证学生“将来要做的”与“毕业时企业所要求的”相符合。

工程训练拥有实施“虚拟工厂”教学方法的有利教学资源,配备与企业相似的生产车间,指导教师具有过硬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进行现场项目教学。通过与企业产品生产接近的工程训练项目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加工的工程实践能力。

1.3 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现代工程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工程训练的主要目标: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和掌握一定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工业过程控制能力;其次,工程训练要最大限度地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或就业提供平台。

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融入“虚拟工厂”教学方法,以CDIO项目为工程训练体系的主线,实施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项目化课程教学[3]。每个项目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等现代工程链组成,学生在工程训练过程中开发设计,并通过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钳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电子电工技术等多种加工处理方法完成项目制造,并运行检验。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根据专业特点或个人兴趣选择不同项目进行训练。高年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课程自主设计创新项目。CDIO项目工程训练使教学模式由单机训练和单纯工艺训练转向了以工程项目驱动为主流的实践能力、综合工程素质与创新意识的综合训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项目是真实产品的制造过程,通过真实工程项目教学的天然优势和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安全、质量、群体、环保、管理、创新和社会等工程意识[4]。这种模拟企业真实生产进行的工程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地体验工程环境,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欲望。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大部分是书本知识所不能解决的,模拟生产实际的实践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并赋予一份责任,以此激励兴趣、开拓思维、鼓励发问、启发创意,使学生对真实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制造方法、工艺过程有完整清晰的体验和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2 构建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工程训练体系

2.1 建立工程训练项目库

目前,工程训练基础课程是面向大学二年级机械专业及非机械工科专业学生开放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只学习了公共基础课程及少数专业基础课程,要求他们在参加工程训练初期就进行项目创新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先行建立一个工程训练项目库(如图1所示)。项目库中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学生参加工程训练可以先选择一至多个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加工方案设计,实际加工制造,产品成品运行检验等训练环节。

项目库中的项目应先由教师甄选,要符合教学目的,项目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5]。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把项目研发分解为具体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分步骤地、有联系地进行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钳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电子电工技术等多种加工方法训练。如果是较大的项目,需要几批学生合作完成,则还要设计好学生的前后衔接,防止出现漏洞。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一过程既可锻炼学生个人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与领导能力等人文品质。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对研发项目过程进行总结,根据项目要求完成分析调研报告,总结所学所得。当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结合自己的专业课题,利用先期工程训练中的自主创新项目,再次参与工程训练中心创新研发课程,研发新项目并进行生产加工,从而形成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优秀的创新项目也将存入工程训练项目库,随着项目库的不断丰富,学生项目选择度大大增强,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也将得到提高。

2.2 搭建“虚拟订单”网络平台

为模拟真实企业生产,项目产品研制采用“虚拟订单”模式,工程训练中心网站开设产品展示平台及产品网上预订平台,根据现有项目产品,可以网上预约定制,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加工。起初为“虚拟订单”,学生在网上选择某个项目进行工程训练,即进行了“虚拟下单”,在随后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要求按照“虚拟订单”的数量及质量要求制作产品。随着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不断成熟完善,“虚拟订单”会逐渐过渡为真实订单。

“虚拟订单”工程训练模式模拟了真实的企业生产加工,学生的训练不再是一门课程一项技术地学习,而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保证质量的订单,学生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加工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认真仔细,训练效果将大大提高。此外,在项目生产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远远比书本内容复杂得多,订单加工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创新意识及时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3 建设“多师型”指导教师团队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较好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通常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而理论基础好的指导教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又较为薄弱。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工程训练体系,每个项目即为一次产品生产实践,既需要有先进理论来支持设计研发,又需要实实在在地加工出产品实物,更为特别的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不只是单一加工方法能够完成的,而需要多种加工方法共同融合而成,这就需要建设一支“多师型”指导教师团队。这个团队既要有能以理论指导产品合理创新的教师,也要有能指导产品加工生产的教师,不同的教师可以指导不同环节科目的加工。

“多师型”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工作需要,既要承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项目指导又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技术开发、项目设计制造能力。针对指导教师各自的薄弱环节,学校应给予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和相应的激励政策,使指导教师提高学历、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最终达到更好地授业育人的目的。

2.4 基础训练与创新综合训练相结合

由于低年级学生只学习了基础课程,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因此低年级学生工程训练初期只进行基础训练,即进行工程训练项目库中已有项目训练。经过基础训练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有一定的基础工程素质,在高年级时,选修参加工程训练中心创新训练课程,利用低年级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课题发挥创新精神,与专业教师、训练指导教师交流讨论,进行创新项目研发及生产可行性研究,可行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加工。基础训练为创新综合训练提供必要的动手实践技能保证,创新综合训练是基础训练的升华提高(如图2所示),更强调学生主体的创新、研发、制作。学生经过基础训练及创新综合训练,成为一名主导工程项目研发、运行、维护,能胜任现场或生产一线各项工作的卓越工程师。

2.5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利用工程训练中心已有设备、人才优势,吸引企业投入设备、产品、技术、资金共建工程训练基地,营造企业真实生产的工程训练环境。校企合作的关键要素是让学生参与,即学生进行的工程训练为合作项目的全部或某一部分,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在工程训练中独立顶岗加工产品。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指导教师、学生与企业人员共同研究项目,互相交流,优势互补。一方面,高校拥有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接近企业生产实际工程训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学生切实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生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研发能力和工程素质;同时,在合作完成项目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为更好的指导学生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达到了三赢。

3 结束语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虚拟工厂”教学方法,提出了构建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并对实施项目工程训练,搭建“虚拟订单”平台,建设“多师型”指导教师团队等具体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实践证明,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训练体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兴趣,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思维,为高等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 刘荣佩,史庆南,陈扬建,王奇.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1(5):9-11.

[3] 张淑丽,刘胜辉,张宏国.软件工程CDIO综合训练项目设计与执行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10):8-9.

篇6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卓越计划;生产实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进而努力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这就要求有强有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支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要求较高,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校外集中进行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经费紧张等原因,两者在形式和内容安排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和重合,影响实习与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新型的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以保证实习效果。

1生产实习常规开展方式与新需求分析[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及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现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专业涉及领域由传统的水泥、玻璃、陶瓷和特种材料拓展到光伏玻璃、膜材料、复合材料等多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而生产现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场地越来越小、密封性越来越好。同时,企业对技术的保密意识越来越强。显然传统的实践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不利于符合生产现场要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学时不断减少的现状下,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卓越计划教学与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生产实习的重要性[2,3]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

2.1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重要性

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了解,也就最清楚当今社会和未来世界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包括人才层次、类型、规格等方面。因此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使它们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充分发挥了企业在整个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使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工程人才能够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2)企业拥有高校所不具备的真实的工程环境,这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生存、发展和竞争,企业必须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这些是作为教学单位的高校所无法达到的;企业所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研发、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是训练和培养工程人才能力的最好题材;企业所拥有的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正是高校工程教育专业教师所不及的;企业所拥有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场地和机构,是工程人才未来发挥作用的场所。因此,只有开展校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设备、师资的最佳组合,才能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培养出满足“卓越计划”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总之,企业的参与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积极参加相关工作,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借着带领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机会,真正地深入到企业、车间、班组中去,本着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态度,带着问题去学习,以弥补自身偏重理论教育而工程实践较少的不足。

2.2企业实践

我们聘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采取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原则上每7名学生聘请1名企业导师,同时配备1名校内导师。校内导师将学生带到企业后,首先接受企业的进厂安全培训以及各车间、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培训。然后,学生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入实验室、车间、班组,在企业导师、工艺人员、师傅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每一个生产工艺中设备布置、工艺制度、操作制度等细节部分。在对岗位较为熟悉后,可助岗或顶岗工作一段时间,与工程实践亲密接触,丰富专业知识,进而探究现有工艺过程的优缺点,帮助企业进行调研,同时较早接触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增长人生阅历。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第7学期熟悉所在企业、车间的原料准备、成型工艺、烧成工艺、窑炉制度、检选包装等工艺流程,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8学期,双导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实践题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以是产品的研发、制品的使用跟踪,也可以是几种原料的性能比较、原料不同含量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各工艺、制度研究,或是对企业某项产品质量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不拘泥于题目类别与研究形式,只要是在这其中学生学习到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更好地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是最好的。

3与企业合作生产实习模式[4,5]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校企合作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点,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流行趋势,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选择。近年来,我校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突出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带动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如下几点:

(1)“企业引入”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设备共享”模式。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技术推广”模式。

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4)“岗位承包”模式。

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5)“校企共训”模式。

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6)“培训移植”模式。

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7)“实训承包”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4结束语[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经学生和实习基地反馈,此培养方法效果较好,学生熟悉了专业、企业,培养了能力,企业较早培训了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真正完成了对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学校的三赢。高等教育应面向国家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培养具备较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实现高等教育和有志青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38-140.

[2]焦宝祥.卓越工程师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2(75):147-148.

[3]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5-17.

[4]李娜,王武,王红玲.实习基地外延拓展与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85-187.

[5]魏宏波.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7):35-37

篇7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 协同

1 引言

所谓协同,就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与集体行为,协同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人类历史发展证明,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发展工业本身包括农业产业化;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城镇化趋势亦将日渐突出。因此,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试图从协同理论出发探讨“三化”协同推进的对策建议。

2 “三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二是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基本土壤;三是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四是工业化以城镇化为基础,城镇化反作用于工业化;五是工业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镇化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2.2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实质上是指国民经济由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转化的过程,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交换的社会大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经过工业技术的改造逐步转变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因此,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之间关系密切,其中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农业的工业化,为工业化提供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农业产业化具有带动作用。

2.3 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

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城镇化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将不断提高,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为农村产业化提供“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起生产基地集约化,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在产业化生产中,生产采取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方式,并且要求人员素质高、经营管理规范化。这一方面排斥了低素质劳动力,实现了生产资料集约化使用;另一方面,它促使富余劳动力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之后涌入城镇寻找就业门路,并逐步转化为城镇常住人口,从而推动了城镇的形成。

3 湖南“三化”的现状与问题

3.1 “三化”所处的宏观环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湖南省“三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三化”协同推进所需的物质条件日益成熟,宏观环境亦逐渐具备。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协同推进“三化”建设准备了初始的物质基础;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02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1980年的77.0:14.1:9.9变为19.2:40:40.5,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符合“三化” 演进的一般规律;三是“三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200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 455亿元,增长12.6%,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增加值增长22.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0亿元,增长27.7%。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润13亿元。产生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趋势开始显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3.2 “三化”发展现状

(1)工业化步入中期阶段,工业经济作用力不断增强。2002年,湖南省国民生产总值为4 340.9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4.06%上升到4.2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2%。200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9.23亿元,增长16.1%,比上年度高出2.3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22%,成为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1978年到2002年湖南省工业部门从业人数由260.6万人上升到584.48万人,净增323.88万人,成为了吸纳城乡劳动力的主力军,推动了湖南省城镇化进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湖南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大跨越。

(2)农业产业化初现端倪,多元化经营逐步形成。一是经营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日益明显。湖南省各地瞄准市场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了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农业。二是龙头企业的支柱和带动作用增强,产供销一体化进程加快。2002年,湖南省年产值超过5 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0家,连接基地、带动农户规模不断扩大。60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4%和8.3%。湖南省517家市州及以上龙头企业共连接基地近200万hm2,辐射连接农产500万户,直接带动农户300万户,收购省内农产品原值18.64亿元,占湖南省农业总产值的14%。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商品率逐步提高。湖南省现有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市场49个,现货成交金额150多亿元。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产品营销的单一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市场网络正在形成。2002年,湖南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1%。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推进,使农业与工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3)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对经济发展的集聚作用更加突出。到2002年底,湖南省市镇人口为2 121.12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2%,较2000年提高2.25%,年均增幅为1.125%,比1978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幅高出0.295%,城镇化进程表现出明显加快的趋势。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明确了以产业为支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增强。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人数较上年减少14.4%,镇从业人员增长3.5%,吸纳农村转移就业人员655万人,增长13%,对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镇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凸现出米。

3.3 “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工业化水平滞后。总体看,湖南省工业化水平至少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5年,落后东部发达地区10年以上,甚至落后于中部地区的整体水平。2002年湖南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11.66%。人均GDP较全国水平低17.65%,大体相当于全国1999年水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相当于全国1992年水平。工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偏小,使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失去了赖以支撑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2)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全国。2002年湖南省城市化率同全国的差距扩大到了7.1%,比辽宁低23%,比黑龙江低20%,比江苏低12.7%。城镇化水平滞后对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制约,直接表现在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向外省城市地区转移,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所需的人力、物力难以集聚,也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从而形成了市场瓶颈。据统计,湖南省农村劳动力60%转移在沿海发达地区,20%转移在中西部其他省份,只有20%转移在本省城镇。

(3)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湖南省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不到8%,与龙头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农产也不到30%,真正的订单农业还不到35%,大量的农产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独自承担生产和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一,无法带领更大范围农业和更多农民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是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湖南省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仅为1:0.7,而我国平均水平为1:0.8,发达国家则为1:5左右。农业产业化滞后,使工业化遭遇了农村市场需求不足与农业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同时也不利于劳动力转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步伐。

4 “三化”协同推进的对策建议

4.1 开放式系统的建立

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及推进的必要条件。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新型工业与新型农业之间都应该进行有效地协调与反馈,通过系统之间的互动不断交换能量与信息。具体对策建议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实施兴工强农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2 远离平衡态

只有非平衡态才可能是有序结构之源,只有远离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有序结构之源。平衡或稳定状态通常难以促进系统的发展,“三化”同样需要借助于外界对系统施加约束来实现。具体建议为: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增强产业集聚度,扩充提升非农产业,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注重改革改制。对现有国有工业企业,全部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改组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城市品位的优化,带动招商引资,既为城市化融资铺路,又推动工业化进程。

4.3 寻找适宜的相变参量

相变参量是协同支配原理的力量源泉,当该参量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可能发生相变。对于“三化”推进的过程而言,创新机制始终是主旋律。因此,“三化”的协同推进必须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纽带,以产业化为主线,突出优化环境、建设中介、创新机制、招商引智四个重点,狠抓基地建设,才可能形成“三化”进程的持久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上海合作经济,2004(10)

篇8

策略上,保守型投资者仍以中期布局为主,部分公司已有高管自掏腰包购入股票,投资价值显露。高管增持并不意味着股价必然在短期内出现涨升,高管增持价只能是作为价值判断的一个参考值。由于上市公司高管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深入,且对公司发展前景有着较为准确和清晰的预期,因此其增持(尤其是大规模增持)的价格虽然不一定是“市场底”,但往往都接近于市场底。

申银万国本周晨会推荐了高管增持的中国中冶(601618),并分析了公司基本面存在的亮点,该股可作为中长线投资者优选的品种。

中国中冶的12位董事等高管于9月13日以个人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A 股股票,平均每人购入3.4 万股,成交价格在3.04 ~3.07元,并且承诺锁定期为3年。申银万国认为此事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中国中冶未来发展的看点有多个方面,包括海外市场的开拓给冶金工程主业带来了机遇,以及相关多元转型的深入推动非冶金工程、资源开发、房地产业务持续增长等。

分业务来看,冶金工程市场上,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拥有黑色和有色冶金工程完整产业链。虽然和国外同行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但中国中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公司实力是很不相称的,因此公司未来的方向集中在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冶金工程市场空间。

我国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对公司冶金工程承揽带来一定影响,但印度、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扩大钢铁产能、增加钢铁投资的意愿强烈,为中国中冶在海外开拓工程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

中国中冶中期可预期的多个项目集中于大型矿山资源开发,以及多晶硅项目的降本增效:公司的杜达铅锌矿已部分投产,瑞木镍矿今年年底投料试车,兰伯特角铁矿已完成可研报告初稿,艾娜克铜矿下半年可完成环评与可研报告。

另外,中国中冶在非冶金工程市场上取得的拓展事实上大力支撑了工程主业增长,非冶金工程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在房建、基建等非冶金工程市场的业务收入,弥补了冶金工程收入下降的影响。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截止2011年年中,中国中冶的工程业务在手订单达工程收入的4倍,其中非冶金工程业务占比67%。

篇9

【关键字】冶金工程;钢铁;现状;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作为国家重要原材料工业之一的钢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钢铁行业包含金属铁、铬、锰等矿物采选业、铁合金冶炼业、炼铁业、钢加工业、炼钢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而冶金工程技术,则是钢铁行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整个行业高速提升的保证。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钢铁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又遇到了市场萎缩、产能过剩的困难。据统计,2007年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处于稳定上升阶段,2011年上半年,整体资产规模高达48640亿元。随后,由于国内需求的降低,钢材价格的持续走低,钢铁行业整体进入"寒冰期"。2013年5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仅有1.5亿元,其中甚至有四成的企业亏损。而2015年,钢铁企业的"日子"更加不好过,钢铁价格持续创下新低,供需矛盾持续突出,产能过剩仍是最大问题。1月份价格持续下降,降幅达7.17%;2月份降幅减缓,但仍有2.68%。据钢协统计,2015年1月到4月,钢铁企业亏损面高达45.54%,利润持续增亏,钢铁行业成为"最不赚钱的工业"。

而国际大环境环境,同样不景气。随着我国经济的放缓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下跌, 多个国家的新兴市场发展缓慢,作为大宗商品巨头的嘉能可,2015年股价持续下跌70%,成为FTSE 1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公司。嘉能可的危机和新兴市场的困难,进一步折射出当前钢铁市场的艰难程度。

困难当前,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发展冶金工程技术,则是钢铁行业面对挑战的方法之一。冶金技术自古以来,就深深联系着人民生产和生活,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然后制成具有一定性能金属材料的工业技术。提升冶金技术水平,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还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创新,突破旧有的难点,从而不断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成果

近些年,在科学技术不断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也获得了不错的进展。新一代钢铁生产流程工艺与装备新理念是国家重点研究项目,通过优化现有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进行洁净化。薄板坯连铸连轧紧凑流程技术不仅丰富了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也将高效、清洁的概念引入了钢铁生产之中。

优化钢铁生产流程理论是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发展的第一步,钢铁生产流程不仅是维系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根本,也是优化钢铁企业整体的基础,通过对流程的研究,可以发现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采取处理措施。如今,能源转化、废弃物排放、产品制造都成为流程需要考虑的对象,而新的理论,要求对流程进行解析、优化,最后再进行集成,实现钢铁生产的动态有序。早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及对钢铁生产流程的重视。而如今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突破,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进一步要求钢铁生产流程的科学、合理、高效。

由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博士主持组织撰写的《Ultra-fine Grained Steels》是一本英文版超细晶钢专著,这本专著的海外出版,不仅显示我国的超细晶钢的理论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超细晶钢的规范化生产。超细晶钢的国家标准和使用规范已经公布,在规范生产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钢铁生产的成本节约和资源节约,提高钢材的利用率。

2,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维系生存,是所有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钢铁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当前,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模式相似,产品也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缺乏企业的独有"保命"技术。同时,由于以往钢铁行业"黄金期"的掩盖,钢铁行业在冶金工程技术的缺陷也逐步增多。受到企业的直接影响,我国钢铁冶金工程技术总体上较为雷同,既缺乏独有的高水平技术,也没有应地制宜的生产流程。在工程设计上,对于核心技术的投入不足,过于依靠以往的经验和国外的知识,很难"突入"到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的"核心地带"去。久而久之,创新变成拷贝和剽窃,效益变成扩大规模,技术和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国内各家钢铁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进一步阻碍了钢铁行业的整体发展。

国内外需求市场的转变也是造成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目前困境的原因之一,在国内房地产等行业异常火热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大经济环境的稳定,也让国内钢铁企业的出口顺风顺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选择借助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而忽视对自主创新的重视,较少将资金投入技术的研发。在国内外需求减少,市场回落时,由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无法抢占高端市场的份额,甚至国内的部分高端市场,都受到国外企业的挤压和抢占。

盲目扩大产能,缺乏核心技术的同时,国内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考虑的较少。随着国家对于"绿色制造"的提倡和对重污染企业的严惩,钢铁行业这方面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据统计,我国每生产一吨钢,排放的污物总量就比国外发达国家高40%,我国大多数规模以上钢铁企业都位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内,对钢铁冶金工程技术环保上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大。

"绿色制造"是钢铁产业不变的主题,在"绿色制造"的同时,钢铁企业也需要借助冶金技术的发展积极转型,全面淘汰落后的企业和设备,谋求生产流程和产品技术上的突破。主动配合相关部门,遵循国家环保政策的指引,对不合规的设备、规划进行改造,从根本上减少生产造成的污染,早日达到国际水准。

在"一带一路"得到提倡的今天,钢铁冶金工程技术也需要与国际化进行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设计经验,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运作模式,从而提升整体的生产水平。在员工培养上,要结合"产、学、研",积极与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为创新奠定人力基础。另外,利用国家实行"一带一路"方针的机遇,沿着"一带一路"的路线图,走出国门,打开国外市场。

当前行业的问题,是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的萎缩倒逼钢铁冶金工程技术转换发展思路,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积极与国际化接轨,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未来的钢铁冶金工程技术,必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天森.钢铁形势与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A].圆坯大方坯连铸技术论文集[C]. 2009.

篇10

关键词:风险型CM模式;黄金企业;建筑工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3年出现黄金价格超跌反弹成就“中国大妈”现象,告警全球贵金属避险需求愈发减弱,黄金价格的上涨趋势受到严重打压。在投资大,成本高,黄金价格低位徘徊,短期价格暂难有起色的黄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具有规模大、投资金额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等的特点,加之另外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很高的风险。风险型CM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其能够在投资、质量和进度三方面达到预期,使企业能够更好适应激烈的建筑市场。

1.黄金行业矿建项目的特点及黄金价格现状

1.1特点

为更快、更高的追求黄金投资回报率,黄金企业的矿山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采用 “边设计边施工”的生产组织方式,工期任务短;二是项目工农关系复杂,外界干扰因素多,业主对施工过程管理难度大;三是合同价很少选择成本加酬金模式,投资风险控制程度低;四是设计不到位,施工图变更频繁。

1.2现状

黄金价格自2002年以来连续高涨,最近一年出现大幅震荡,存在很多不稳因素。下图为近一年金价与SPDR基金走势图(SPDR基金是全球最大的一支ETF基金,其基础资产为国际现货黄金,SPDR基金增减往往意味着全球黄金投资者的看好程度)。

2.风险型CM模式的发展及实践特点

CM项目管理模式是1968年由美国新纽约州立大学Thomson等人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着手对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后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取得明显效果。在工程中选用CM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现承包商对所有分包商的全面覆盖,有助于智慧协调和维护现场管理次序;二是参与施工图设计讨论,实施工程优化设计,推广应用新技术;三是从合同出发,进行成本管控;四是实行技术综合管理,对施工方案、工艺程序进行全面技术综合,优化出良好组合方案,保持工程建设次序。

3.风险型CM模式的意义

3.1提高效率,减少不确定性

风险型CM模式使建筑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得到了降低,使建筑工程企业部门的管理者的效率和信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及时的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可以使项目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了解和认识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工作人员及时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快,最终能够很好的使建筑施工的效率得到提高。

3.2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风险型CM管理模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以最少的成本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一个比较有效的风险型管理模式可以减少花销,使费用能够得到合理的分摊,最终能够使建筑工程的财力和人力伤害降到最小。风险型CM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措施,通过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使工作的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使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3优化社会资源,完善建筑市场

风险型CM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来说,建筑行业的市场比较广阔,建筑市场上投资的主体不断的多样化,随之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随之增加。采用风险型CM管理模式能够合理的规范建筑市场,使建筑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通常会用到很多的供料资金和资源,风险型CM管理模式可以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4.风险因素

黄金生产的建筑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是“三边”工程,然而,在施工现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

4.1市场因素

建筑市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波动性,在建筑市场上,由于参加的主体的多元性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都使得建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也给建筑市场的波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建筑行业的各种材料的价格处于很不稳定的行情。同时,建筑施工涉及的劳动成本在不断增加,最终使建筑工程的人工费用也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另外,经济危机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贷款受到一定的阻碍,往往会使商品房的销售处于低迷的疲软时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建筑项目的资金结算周期变长,回笼速度变慢。经济危机下,业主往往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没有太大的信心,往往会导致招标已完和准备工作开始的建筑工程施工受到阻碍,最终使建筑工程出现窝工的现象。

4.2设计因素

任何一个黄金生产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种种因素,加上业主单位对项目设计进度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时往往是考虑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会忽略各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建筑师们不可能分析得十分透彻,而且不可能在设计时全部考虑在内。所以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产品,设计图纸在施工时往往会反复的修改,这样就使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会延续到施工的过程中,加大了设计者们的工作强度,最终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费用增加。

4.3进度因素

黄金生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有:(1)技术因素,无论是施工还是设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可能个个都很高,工作职业素质的差异势必会导致设计和施工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2)计划因素,任何一个黄金生产项目的核心是施工的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就要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施工计划,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势必会影响计划的正常进行。计划的意外改变往往会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计划因素也会给施工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

4.4费用因素

造成建筑工程项目费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设计变更,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项目变更的现象,因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会受到业主的影响,业主的要求会使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开销有一定的增加,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风险增加。2)经济因素,当今时代像地方保护主义、汇率的改变和通货膨胀等经济突发事件往往会使建筑工程的费用增加,从而造成一定的风险。3)成本预算失误,在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预算人员不可避免的总会出现偶尔的失误,进而造成一定的费用风险。

4.5管理因素

影响管理风险出现与否的因素有:1)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的话,会造成上级和下级的严重脱节现象,从而引发一定的管理风险。2)合同的管理及履行。合同的管理若是跟不上的话,往往会导致条款的表达不明确和出现遗漏的情况,而且,要是施工不能按照合同进行,不能明确相应的责任的话,也会造成一定的管理风险。

5.风险CM管理措施

5.1风险质量措施

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施工中现场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事前把关,既优选队伍、严控材质、改进工艺、机具配套、文明施工,为确保质量、安全提供了可能。同时通过三级检查、工序交接检查等措施,严格监控工序过程控制基本单元的质量,取得中间验收质量,为项目整体验收创造条件。

5.1风险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列一下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并且根据每个施工环节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采取回避、控制、转移和自留风险等有效措施,使风险降低。

5.2风险经济措施

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风险型CM管理模式来说,一定要做好前期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最终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CM模式采用“成本加利润”方式,能有效控制成本;设计与施工的早期结合,可优化设计,推广应用新技术,减少设计变更,确保工程质量。

6. 结语

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风险型CM管理模式,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然而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作比较的话,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并且结合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施行适用的风险型CM管理体系,最终使黄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跟上国际发达国家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