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1 17:4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运营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敦文杰(1982―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 戈(1981― ),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海外中心高级经理;李春明(1965―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 本文系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基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示范”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数字图书馆;文化服务
摘 要:文章阐释了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介绍了业务平台架构、播控平台架构和工作流程以及馆藏数字内容在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的审核与过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服务模式,力图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构建资源共建、服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1588 ( 2016 ) 01-0005- 04
1 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概述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信息环境下发展的新形态,是将多种媒体形态的大量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将信息的存储、管理、检索、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1]。我国自20世纪90 年代末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以来,在网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龙头,覆盖全国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和行业性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2]。
电视服务是我国数字图书馆文化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式。2008年以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电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文化服务的新亮点[3-4]。与传统数字电视相比,互联网电视采用OTT服务模式,能够基于开放的互联网并跨越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开展服务[5]。互联网电视广泛采用国际通用的UPnP规范和基于Web的远程用户界面设计技术,通过更为丰富的交互元素更好提升观感和使用体验并实现与家庭消费电子设备的互联互通[6],用户可以实现自有内容的统一管理与播放,有助于构建以互联网电视为中心的家庭文化娱乐体系。
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基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示范”的支持和推动下,国家图书馆与项目共建单位CI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Network)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互联网电视数字图书馆。目前,国家图书馆已通过互联网电视向海内外超过40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笔者依据服务现状,对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式做具体阐述。
2 体系结构
2.1 业务平台架构
国家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负责全国性的内容管理、产品管理、EPG管理和运营数据统计。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可对接全国内容服务提供方,接收其提供的内容,还可以对接集控平台,分发内容、产品、EPG信息,并收集OTT业务的运营数据。内容集成播控总平台的系统层级图见图1。
图1 内容集成播控总平台系统层级图
如图1所示,国家图书馆设立集成播控总平台,各省设立集成播控分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分级部署的原则实施,方案如下:①统一网络:实现全国内容统一管理、统一分发。②二级架构:各司其职,中央播控平台侧重运营监管,分平台侧重对接和能力服务。通过中央平台对全国OTT TV进行监管,全国直播、点播、栏目和增值业务等上线进行审批和控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上线或者下线调整。各省分平台侧重BOSS对接及提供门户服务能力。③三条主线:内容主线为所有上线的影视节目都是在播控平台经过审核的;经营主线为用户的消费行为都是有记录,终端行为是可统计可分析的;管控主线为所有栏目、EPG、业务上线都需要在播控平台进行审批,所有节目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强制下线。
中央播控平台内部由节目服务平台、集成播控平台、传输服务网络、CDN接口和终端应用服务几个部分组成。主要结构与内容流转流程见图2。
图2 中央播控平台主要构成与内容流转结构
①节目服务平台:主要由媒资管理、媒资制作、媒资管理系统与成片管理系统组成。②集成播控平台:主要由内容集成系统CIS、运营管理系统OMS、业务支撑系统BSS三大主要模块组成。另外,为了支持业务系统的运行,还包括内容媒体服务、CDN管理系统、EPG管理服务、终端管理TMS服务几个模块。③传输服务网络:该部分包括到CDN网络的接口、EPG分发服务系统和终端管理分布式系统几个模块组成。④第三方内容服务CDN:包括CDN分发网络和CDN预处理系统等。⑤终端应用服务:该部分为运行在机顶盒终端内的主要模块,包括业务APK、播放器、CDN模块、业务中间件等。
2.2 播控平台主要子系统
互联网电视播控系统主要包含:内容集成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媒资管理系统、EPG门户等。系统体系结构示意图见图3。
图3 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子系统
2.2.1 内容集成系统。内容引入是集成播控平台对接、聚合、管理各个节目服务平台所提供内容的中间系统,是对自有的媒资管理系统(CMS)或第三方节目服务平台内容进行集成,统一格式,推送至运营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处理过程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可对内容按一定规则进行过滤。内容引入的范围包括对节目服务平台内容管理系统CMS的接口,海量内容存储和处理系统以及对运营管理系统的接口。内容引入包括内容获取、内容筛选、内容推送。
2.2.2 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内容审核、内容分发、内容上下线、栏目管理、栏目维护上下线管理、EPG分组管理、EPG模板管理、EPG制作管理、EPG元数据管理等。运营管理主要负责内容的审核、组织、打包、上下线审核等工作。
2.2.3 业务支撑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包括终端管理、用户管理、账户管理、产品打包、定价策略、综合套餐等。在这样一种运营环境下,为了满足对互联网电视更丰富业务的支持和更精细化的运营的需要,在核心播控系统可以选择性建设一系列的扩展运营系统,提升互联网电视业务运营能力和运营水平。
2.2.4 媒资管理系统。媒资管理是对节目生产环节产生的节目进行统一管理,涉及节目管理、存储管理、检索、统计、日志、配置、权限及工作流的系统化管理。媒资管理系统包括:内容管理、存储管理、统计管理、检索管理、日志管理、工作流管理、配置管理等。
2.2.5 EPG门户管理。EPG系统的目的是EPG将节目信息展现给最终用户,以便最终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选择和搜索需要的节目,提高用户与平台的交互特性。因此,EPG系统应提供全部内容、产品、服务的元数据信息统一管理,为不同的使用人群提供不同的EPG样式与为特定的用户展示不同的EPG内容能力,同时还需要提供EPG模版管理功能和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功能。
2.3 核心播控系统
集成播控平台是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系统平台,集成播控平台是实现业务有序运营、安全播控保障的重要部分,可以实现内容节目的安全有效的播出控制管理、相关的运营支撑功能、对平台的增值业务接入与应用进行管理控制。
图4 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
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架构见图4,其主要功能如下。
2.3.1 节目审核。节目审核流程如下:①内容从节目服务平台或内容管理系统引入后,首先进入节目初审流程,节目初审流程对节目的视频内容、编目信息、海报图片等内容相关文字、图片、视频信息进行审核。②审核通过以后进行节目组织过程,在运营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节目服务平台的节目与频道的组织关系进行调整。③节目定价过程对节目的价格进行设置,根据业务支撑系统定义的产品包和价格计划进行节目价格设置。④节目预处理过程调用内容加密与预处理子系统的流程,根据分配的密钥信息进行内容加密和预处理,返回已经加密完成的内容文件。⑤节目分发根据内容分发规划,调用各传输服务网络的分发接口,对内容进行网络分发,返回节目内容分发完成以后的网络地址。以上流程进行完毕后,对节目进行预,到终审服务器,可以在终端上实际看到内容呈现和播放的效果,进行内容终审。终审不通过则返回节目审核流程。⑥审核通过则进行EPG,将节目内容的EPG信息到终端。
2.3.2 频道审核。频道审核流程如下: ①频道从节目服务平台或内容管理系统引入后,首先进入频道审核流程,频道审核流程对频道的内容规划、名称信息、海报图片、所属频道等内容相关文字、图片、视频信息进行审核。②审核通过以后进行频道组织过程,在运营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节目服务平台的频道的上下级组织关系进行调整。③以上流程进行完毕后,对频道进行预,到终审服务器,可以在终端上实际看到频道呈现效果,进行频道终审。终审不通过则返回频道审核流程。④审核通过则进行EPG,将频道的EPG信息到终端。
2.3.3 内容应急上下线。内容应急上下线流程如下:①根据需要上下线的节目与频道在运营管理系统中进行选择,对节目与频道进行上下线处理。②节目与频道上下线处理需要与全网的EPG系统服务进行同步,处理失败则返回上一流程,查看处理异常信息。③全网EPG同步完成以后,上下线处理完成。
2.3.4 内容分发。内容分发流程如下:①根据业务策略设备分发规则将需要分发的内容实体文件地址引入到分发流程中。②对实体文件分发进行流程管理,调用传输服务网络的分发服务进行内容分发,并等待分发结果。③内容分发系统全网CDN分发成功以后,向运营管理系统回传内容分发成功消息与CDN文件地址。
2.3.5 终端认证。终端认证流程如下:①根据http消息获取请求终端的MAC值。②根据终端串号查找合法的终端设备信息,无法找到设备信息,认证流程结束。③如果终端设备信息存在,根据终端设备信息中的MAC属性验证获取的MAC值正确,如果MAC值不正确,终端认证流程结束。④如果MAC正确,根据终端设备信息中的设备型号属性验证设备型号正确。⑤终端认证流程结束。
2.3.6 用户认证。用户认证过程如下:①解密认证的登录名和登录密码信息。②根据登录名查找合法的用户信息,无法找到用户信息,认证流程结束。③如果用户信息存在,根据用户信息中的密码属性验证密码正确,如果密码不正确,认证流程结束。④如果密码正确,根据用户信息相关属性关联查找用户的EPG模板,返回用户EPG模板。
3 服务模式
互联网电视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为以电视为媒介的内容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从信息流通渠道和技术应用开发两方面为互动个性化铺平道路。在互联网电视服务上,应当吸收前期已开展的电视服务成果,结合互联网电视的平台优势为全国数字图书馆搭建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新媒体服务模式开辟新的视角。
3.1 高度共享资源建设与服务
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十二五”期间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已实现全国33家省级公共图书馆、473家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总量截至2014年底已经达到1,024TB,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与服务基地。海量丰富的资源成果需要创新多样的服务渠道来支撑。互联网电视服务作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布局的具体应用,也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交互性、便捷性、集成化优势的示范内容,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资源建设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海内外形成图书馆特色的电视内容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较高生命力、优质优量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将对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环境下占领媒体融合新阵地带来重要参考价值。
3.2 高效展示图书馆资源整合成果
互联网大潮的到来,促使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需求和学习模式都在发生变化[7]。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公共阅读、提高公众科学人文素质的使命[8]。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根本,基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应保持图书馆优势资源特色,重点对自有版权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和规划建设,将图书馆馆藏中所蕴含的经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利用和弘扬。当前面向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整合是数字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图书馆经典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并基于知识组织和知识挖掘技术,将知识单元按统一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是实现提升图书馆数字馆藏资源的社会认知度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数字图书馆经过深层加工的知识型数据,可为图书馆开展互联网电视服务提供充足的关联性资源支持。
3.3 服务形式与服务手段多样化
在服务的形式上,图书馆可根据受众对象的收视习惯、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确定节目的表现形式,以图文、视频等节目形式,专题片、讲坛、访谈等多种表现手段构成富有活力和表现力的电视画面。图书馆在利用互联网电视平台进行服务时,其内容选题可涵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文化人物、文化信息及其他与电视图书馆定位相符的主题内容。节目形式上,在视频节目制作中,图书馆应大力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内容应简练易懂、结构鲜明,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在服务手段上,可以围绕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群艺馆等文化机构整合文化资源,将传统线下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并与数字文化资源等精品内容形成关联,依托互联网向公众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文化内容推送,从而形成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公众周边文化服务资源的线上展示和线下参与的O2O模式。
参考文献:
[1] 熊文.关于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 J ].商场现代化,2005(8):232.
[2] 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R].中国产业调研网, 2015.
[3] 张炜,李春明.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新拓展:“国图空间”数字电视项目的规划与建设[ J ].图书馆建设,2010(6):69-71.
[4] 钱宇.泛在服务模式下的电视图书馆研究[ J ].图书馆建设,2011(12):73-78.
[5] Xuemin Shen,Heather Yu,John Buford,et.al. Handbook of Peer-to-Peer Networking[M]. Springer US,2010:961-965.
[6] ANSI/CEA-2014-B.Web-based Protocol and Framework for Remote User Interface on UPnPTM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Web4CE)
[S].
[7] 《国家图书馆数字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图书馆数字战略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7-40.
篇2
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代图书馆中知识决定着一个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我们平常所说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指的是在图书馆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的员工可以及时的从图书馆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利用得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各部门的领导者制定相应的方案,逐渐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通过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的原理是把知识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知识的内容涉及到图书馆各部门管理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可以提高图书馆各方面的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图书馆自身文化的建设。在经济社会不断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图书馆应该随着世界发展的潮流不断进步,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融入到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当中,更好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现代的知识管理都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信息就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图书馆各个部门的管理当中,将知识管理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上满足时展的要求。
2图书馆管理中的相关现状
现在许多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都很低,主要的管理方式是上级下达命令,下级就进行执行的管理方式。上级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时,都是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没有充分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制定的决策一般会出现很难完成或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出现。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上下级领导缺乏沟通,很多领导只注重产生的结果,没有重视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情况,忽略了图书馆员工的感受,也没有建立相关的薪酬激励机制,图书馆员工在工作时没有积极性,降低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这些都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利于对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3在知识管理下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3.1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要让图书馆的领导者和相关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把先进的管理知识理念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例如在给图书馆的员工分配任务时,要详细的介绍图书馆的总体任务分配情况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让员工在知道自己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清楚的知道其他同事的任务,这样在工作中能够增加同事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减少重复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效率。
3.2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
图书馆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才能够将知识理念更加方便的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的领导者要收集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经验,管理的理论知识,并且把这些资料弄成电子资料,放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当中。图书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管理知识、经验的学习,并且把学到的相关管理知识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之中,图书馆内部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要逐渐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还要加大对知识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相关的交流会、座谈会来加强图书馆员工对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的认识。
3.3加强培训,建立奖罚制度
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深他们对管理知识更进一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对管理知识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管理指导,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图书馆还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出现相关管理失误的人,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加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管理技术的认识。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3.4增强创新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图书馆要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图书馆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观念,这是当今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应该以快捷、准确、广泛为主要的服务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加强对图书馆的建设,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要抛弃过去纸质的材料收藏方法,要把纸质的资料经过电子扫描转化成电子版的资料,这样把资料存放在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读者就能够非常便捷的进行查询、学习。
4结语
篇3
1.1 起源与发展
网络视频公开课起源于西方教育体系。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校长查尔斯・韦斯特( C. M. Vest)宣布MIT开放课程运动( Open Courseware, OCW)正式启动[1],麻省理工学院将部分课程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免费获取共享的教学资源。这种完全开放、充分共享与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教育理念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并被各国众多高校和教育机构所认同和效仿。2008年,一个名为“国际开放课件联盟” ( 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 OCWC ) 的组织[2],联合了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世界25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公开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讲义、作业、课件、课堂视频等。截至2013年10月,在 OCWC 框架下共提供了超过20多种语言的13 000多门课,包括了参与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国外高校除在本校或联盟组织开展公开课运动外,还与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进行合作,如苹果公司的 iTunes U、YouTube 视频网站、Facebook 社交网站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苹果推出的 iTunes U 整合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5个国家的大学课程资料库[3]。
1.2 运行模式
国外视频公开课以高校等独立教育机构为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由这些机构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这类课程的规划、制作、和评估,在课程的选题环节上,并没有太严格的选拔标准,由于课程管理环节少,建设效率相对较高。
公开课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基金会、企业捐赠、会员会费等。如OCWC 由美国两大慈善基金会――William & Flora Hewlett 基金会和 Andrew W. Mellon 基金会为其提供资金援助。以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为例,其每年项目运营费用为350万美元,其中课程的费用占将近一半,每推出一门视频公开课,需要的制作经费达到2-3万美元[4]。如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是国外开放课程运动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公开课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Creative Common License,简称“CC 协议”) [4] ,它是针对数字作品的开放共享和保护原创者权利的一种新型授权协议,文献版权属于出版商或作者。各大学根据“CC 协议”以及网络视频课程的需要,组合不同权限,生成对课程资料不同程度的保护,对是否免费、注册或收费、下载服务、知识产权处理等方面也各有差异。“CC 协议”规定,可供下载的作品被允许免费传播,但必须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和相同方式共享4个条件所组成的6种协议。
国内网络公开课现状
2.1 起源与发展
2003年9月,“MIT 开放式课程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1]。会后由北京交通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名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认可,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的高等学校联合机构――CORE。CORE 标志着中国网络公开课的正式启动。
2005年10所 CORE 的项目试点大学承诺共同承担100门 MIT 开放式课件的翻译[1]。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 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建设[1]。
2010年,在众多自发的翻译团队参与下以及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非盈利支持下,首批1 200集国外课程在网易上线,其中200多集配了中文字幕[1]。
2011年3月,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执拗的低音》讲座,复旦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在门户网站上推出公开课的大学。
2011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推出“视频专区”,并通过教育部“爱课程”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先后分批同步上线[4]。截至2013年10月24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视频专区汇集了国内50所知名大学的精品课程[5]:其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栏目266门课[6],“国家精品课程”栏目185门课[6],“名师名课”栏目28门课。在爱课程网(Icourse),截至2013年10月24日,汇集了国内167所大学的365门视频公开课[7]。
目前国内网络公开课主要分布在三类网站平台:以教育部为主体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网站、以高校自身建设为主体的校园课程网站以及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
网易、新浪、搜狐等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以及许许多多的非营利网络组织和翻译爱好者,为中国网络视频课程的传播与普及做了巨大的贡献。网易在2011年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8],成为 OCWC 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联盟成员。2011年11月网易“公开课”频道正式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9];同年新浪和超星合作,首批推出20余门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院校和机构的课程、及500多集超星学术公开课在新浪公开课频道上落户[10]。
2.2 运行模式
国内网络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统筹项目,由教育部发起,以精品课程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教育部计划未来5年,按照每门课程15-20万元的投入,打造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
国内第三方门户网站在网络公开课最初的投入并不涉及商业利益,如网易名校公开课是网易门户纯粹的公益项目,在前期投入了100 万元后,每年至少还要追加投入一两百万[3]。
国内网络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面临一个资金支持问题。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但有年限限制。第三方门户网站也在寻找新的模式,如采用提供服务、增加广告、设立会员制等途径筹集资金,一些项目通过建立学校间或区域间的协作联盟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内网络公开课遵循以下规定: 在国家现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框架下,以协议形式明确课程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保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持续建设和共享。国内精品课程以自愿申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要求主讲教师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所申报课程入选的视频公开课视为职务作品,将由“全国高等学校课程网”及国内主流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禁止商业使用,并设专门机构负责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
由于国内的视频公开课在全国范围内层层选拔、多环节把关,质量更有保证,但效率相比国外较低。
网络视频公开课对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的启示
3.1 地学网络公开课现状
截至2013年10月26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 (OCWC)网站共有地学网络公开课169个[11],麻省理工学院112个(包括行星科学)[12]。国内总共只有7个相关的视频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学科发展看,国内地学视频资源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地质图书馆网络视频资源建设设想
受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启示,基于对国内外地学网络公开课现状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地质图书馆进行地学网络视频资源建设的设想,探讨地学网络视频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开发策略、资源定位、管理机制、资金来源、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
3.2.1 开发策略
首先是制定地学网络视频资源建设的长期规划及短期目标。视频资源建设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国内地学专业特色的视频资源库。图书馆可以通过采集、制作、整合等多种形式逐年将视频资源做强做大做全,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其次是建立一个可行的视频采集方案。一个视频资源的制作涉及多方因素,如资金、主题内容、演讲人、知识产权等,还要兼顾用户的需求。经费不足是这几年图书馆的常态,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即使准备开发视频资源,也难以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国内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程”每门课程投入15-20万元的制作经费,如此高成本的运作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因而图书馆需要另辟蹊径制定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需求的视频采集方案。
第三是明确地学视频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从事地学的科研人员、广大的地质工作者、学校师生、地学爱好者及其他用户提供地学专业的视频资源服务。通过视频资源的网络传播更好、更快地展示中国地质教育和地质科技的风采,开创中国地质图书馆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并推进其实施。
3.2.2 资源定位
资源的定位即资源内容的选定,指根据用户群体建设相应的资源类型。地质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将视频资源定位于三种类别:科技类、教学类、科普类。
科技类资源。科技类资源面向地学科研人员、广大的地质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管理人员。
科技类资源可以根据内容设为几大模块: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人物专题等。
科技类资源的采集可以通过4种方式实现:购买、捐赠、采集开放资源、自己制作。国际会议的视频资源可通过购买或捐赠的方式获得。国内学术会议可通过购买、捐赠获得,如果会议很重要但没有视频资料,图书馆可自己录制资料。本系统专业培训可通过与培训主办方合作,共同制作或图书馆独立制作完成。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来源于北京各个科研院所和中国地质大学的讲座、报告,图书馆根据学术内容和专家人物选取重要的讲座和学术报告进行录制。人物专题可通过电视节目收集相关视频,图书馆也可以自己录制人物专访。
教学类资源。教学类资源面向有志于地质事业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等。
教学类视频资源可以效仿网络公开课的运行模式。对目前已在网络上开放的国内外地学网络公开课,地质图书馆可将其链接整合进图书馆的视频资源库中。对国内的地学课程可以寻求一种可行的合作方式制作视频资源。
国内地学专业网络公开课只有7门,地质学的基础课程几乎没有,其原因一是国内公开课起步较国外晚;二是国内公开课资金来源以教育部资助为主,经费有限,入选课程以项目方式管理,入选门槛较高;三是国内公开课宣传力度不够,公开课的前提是主讲人愿意将自己的课程在网上公开。
据调查,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除了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外,学校自己也录制了部分课程视频资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制了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路线视频资料,但这些视频资料目前还没有在校园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拥有中国最具实力的地质教育资源,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外籍院士5人,大学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有17个学院(课部),设了60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中国地质大学是国家地质学理科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体系,但该网络教育体系并不对外开放。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寻求多种模式进行公开课的推广。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本校的公开课。北京大学则自建公开课,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几年前就专门成立一个多媒体室,制作本校的视频资源,图书馆配备了视频制作设备和专职人员,但自建视频资源只在图书馆的校园网内,不对外开放。
中国地质图书馆可借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多媒体制作模式,利用中国地质大学的教学资源,作为大学的合作方联合制作优秀地学课程,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更多的人吸取其教学精华和优秀的教学成果。
科普类资源。科普类资源面向所有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或青少年群体。
科普类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和热点问题分成多个模块,如地球的演化、古生物、海洋、灾害、地质公园等。
科普类资源的采集可以通过采购或网络开放获取。在目前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重点放在收集开放资源上。国内做地质科普的有众多博物馆和科普馆,中国地质图书馆是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科普基地,但目前还缺少一个比较全面的视频科普栏目,通过本科普视频平台,可以将地学知识以更直观、生动、精彩的方式传播给用户。
3.2.3 管理机制
树立资源公开的理念。免费、传播、共享与回报社会是公开课传递的教育理念。地质图书馆建设一个开放的地学视频资源,将学术研究、地学精品课程、地学基础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大胆和共享,不但可以传播地学知识、普及地学文化,还可以扩大演讲人或主讲人的个人声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地质图书馆,增强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地质图书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制定相关制度。视频资源的建设涉及到与外单位和个人的合作、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权限的界定、视频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等。完善的制度保障是视频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组建专职队伍。组建一个有地学专业背景的团队,负责采集和制作视频资源。优秀的团队建设是高质量视频资源的保障。
3.2.4 资金来源
开放课程运动提倡开放共享的非商业化理念,但制作、维护资源本身需要资金的支持。麻省理工学院每年用于公开课的费用是350万美元,推出一门视频课需要2-3万美元。国内精品课项目每门课的投入是15-20万元人民币。由于教育部投入有限,国内很多学校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或学校自行投入的方式建设视频课程。对中国地质图书馆来说,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寻求外单位和个人合作,并借鉴国外的运行模式,压缩制作成本,是一个可行的视频课程建设方案。
3.2.5 知识产权
图书馆要遵循国内外对公开课知识产权的协议和相关规定。国外公开课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国内公开课遵循国家现行著作权法、并以协议形式明确视频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视频演讲人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图书馆负责本馆视频资源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资源的合法制作和使用。
3.2.6 平台建设
中国地质图书馆目前在建的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作为地学视频资源的平台。该平台可以按照视频资源的种类需求设定模块,后的资源用户可以在线观看或下载,图书馆可以通过IP地址等来设置用户使用资源的权限,包括在线使用或下载权限等。
3.2.7 面临的问题
中国地质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其次是要寻求合作方共同进行地学公开课的建设。
篇4
项目计划编制(项目管理软件MS Project 20xx的使用)
【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Project 20xx软件的基本功能;
2.熟悉和掌握Project 20xx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3.了解有关项目规划的基本概念;
4.以结构化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确定其任务名称建立项目计划。 【实验内容】
1.独立安装和熟悉项目管理软件MS Project 20xx的功能; 2.掌握项目编制的基本步骤及关键任务。 【实验步骤】 1、 独立安装和熟悉项目管理软件MS Project 20xx的功能:打开MS Project 20xx压
缩包文件进入安装向导,输入软件安装钥匙进行安装,并运行。打开软件界面熟悉软件的基本功能,并进行简单的操作。
2、 要开始进行一个项目,我们可以由以下几种方式开始:
(1)利用范本方式进行部署:打开范本进行直接引用,然后根据自己需求进行制作项目编制。
(2)利用现成的文件快速变更成自己的部署计划。
(3)从空白项目开始制作起。
3、首先从现有项目软件开发的进程安排熟悉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功能。例如学习使用Project提供的各种报表。
(1)单击“报表”菜单中的“报表”。
(2)单击“总览…”,然后单击“选定”,打开“总览报表”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单击“项目摘要”,然后单击“选定”,打开报表预览对话框,查看项目摘要报表。
(3)重复第(2)步,分别预览“当前操作”、“成本”、“工作分配”、“工作量”和“自定义”类的报表。
实验二
MIS相关图形的分析与绘制、Visio 20xx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2.掌握业务流程分析及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3. 用Visio软件画出所选项目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 【实验内容及步骤】
分析下面业务过程,完成业务流程图。1.储户将填好的存(取)单及存折送交分理处。分理处按三种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果存折不符或存(取)单不合格,则将存折及存(取)单直接退还储户重新填写;如果是存款,则将存折及存款单送交存款处处理。存款处理台取出底账登记后,将存折退还给储户;如果是取款,则将存折及取款单送交取款处处理,该服务台取出底账和现金,记账后将存折与现金退给储户。从而完成存(取)款处理过程。
1、 进行业务流程分析。 2、 利用Visio 20xx进行业务流程图制作结果如下:
实验三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2.掌握数据字典的编制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绘制某商场供销存管理的数据流程图;
该商场对每一批购入的商品根据“入库单”登记在“购入流水账”中,对每一批销售的商品根据“出库单”登记在“销售流水账”中。商品每天入库或出库后,要根据“购入流水账”和“销售流水账”,修改“库存台账”。商场每月将根据“库存台账”制作各种报表。
实验步骤:
1. 分析数据流程并进行数据字典编制,结果如下:
2. 绘制数据流程图,结果如下:
供销存管理数据流程图
实验四
数据库设计
【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合小型图书馆管理系统,复习、巩固、提高数据库方案设计和分析方法。
2.熟悉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正确建立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正确理解数据库设计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实验内容】
在以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为例。
《图书馆管理系统》针对的用户是单个中小型图书室或者个人,藏书的种类和数量较少,读者的数量和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具体要求如下:
1.能够存储一定数量的图书信息,并方便有效的进行相应的书籍数据操作和管理,这主要包括:
1)图书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2)图书信息的多关键字检索查询。
2.能够对一定数量的读者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这其中包括:
1)读者信息的登记、删除及修改。 2)读者资料的统计与查询。
3.能够对需要的统计结果提供打印输出。
4.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提供数据信息授权访问,防止随意删改。 【实验结果及步骤】
1.根据上述系统功能需求,完成该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总体设计方案,明确数据库中表的结构,各表中关键字的设置,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做出E-R图。
2.选用VF数据库工具,根据设计方案正确建立数据库。
3.建立需要的表单和表,以及建立表之间的联系。 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实验五 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合本课题,复习,巩固,提高数据库方案设计,论证和分析方法。
2.熟悉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正确建立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3.熟悉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的绘制。
4.熟悉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及程序编写。
5.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实施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实验步骤】
1.系统项目概述
概要小型自选商场管理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商场存供货货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把握商场货物的存储.销售.以及订货信息的管理;主要任务是完成各部门的之间的统一管理和协调;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商城能付根据货物信息进行管理库存销售的必不靠少的。
2.项目工作计划
(1)模块设计:系统的模块结构的设计。
(2)物理系统配置: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通信网络配置,以及软件的配置。 (3)代码设计
(4)输入设计和输出设计 (5)数据库设计 (6)安全设计
3.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通过对小型自选商业务调查分析,了解小型自选商场的典型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及业务流程,给出项目的主要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如下:
4.仓库供货与存货的数据流程图
5.根据分析的业务流程,以及仓储的数据流程,结合商场的运营管理机制进行系统的界面设计,最终完成系统的设计。
实验总结感想
这次试验有我们两个共同完成,我们的每个实验都选取了一个实验对象进行。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充分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并整编信息,最终根据实验报告要求做出以上五个实验的实验报告。
篇5
最具潜质的物联网概念股
厦门信达(000701):物联网时代的排头兵
公司发展战略明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子光电产业为主体,外贸、房地产开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业架构,成长为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公司主产业信息产业形成了以超高亮度LED封装、应用研发与生产、电子元器件、电子标签研发与生产、应用软件开发等为主要支柱的产业架构。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第一条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线,被列入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铝电解电容器产量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三名,其中片式产品产量国内第一。公司去年以来投资设立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立超高亮度LED封装、应用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项目生产的半导体LED照明产品是新一代环保、节能照明替代产品,市场规模巨大,前景良好。
公司下属子公司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物联网概念。
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400万人民币,是我国最早专注于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识别设备和识别数据采集器研发的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商,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的射频识别知识产权专利,涵盖电子标签、REID读写设备、REID天线以及REID应用系统等。公司成立之初便从欧洲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标签自动化生产线,可年产各式高频、超高频电子标签上亿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供应链仓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防伪识别及军事物流等领域,其中包括图书标签、金属标签、电子票证及航空行李标签等。
近年来,随着REID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RFID技术的研究与新产品的研发运用开始备受企业的瞩目,作为国内第一条从欧洲引进了倒贴式电子标签封装生产线的厦门信达汇聪公司对此更是青睐已久。先进的技术、专注的企业精神、丰富的产品、成功的经验,使得信达汇聪公司在同行业中对RFID技术的运用方面成为佼佼者。
2008年10月13日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标厦门市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电子标签业务。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标签能够与众多国外品牌电子标签同台竞技并且脱颖而出,这标志着我国产图书电子标签质量已达国际水平,同时也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2009年6月公司再度中标海峡西岸汽博会,在展会管理上继续启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安全保卫工作,为汽博会提供整套完全非接触式的证件识别和电子防伪门票管理系统。
信达汇聪的生产线具有国际领先的倒贴式生产技术,可生产高频和超高频电子标签,产能可达10,000片/小时,精确度可达每3秒40微米。生产的电子标签可应用于各种市场,如物流仓储、人员监控、信息查询、防伪等等。
日前据厦门日报报道,信达汇聪公司的电子标签封装生产线大量投产,这标志着厦门电子标签业走出全国第一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堪称物联网时代的排头兵!
高鸿股份(000851):正全速挺进RFID领域
公司主要从事数据通信领域产品、业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行业信息化客户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目前已形成了ATM、VIOP、视讯三大支柱产品线。大唐高鸿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并建立了全国性的渠道销售体系。
公司是中国RFID标准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到标准制定当中。2005年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863课题,包括“RFID应用方案公共测试系统建设”,“电子标签(RFID)产品与应用”,以及国家信息产业部RFID重大专项――“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产品研发与标准研究制定”,并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合作,掌握了通信协议、防冲突算法、射频技术、中间件平台、应用软件等RFID核心技术。此外还在2.45G频段有源标签有着深厚的积累。控股子公司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RFID领域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从而具备了物联网概念。
日前公司明确表示,看好未来3年我国RFID市场将出现井喷,目前正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涉足该新业务领域。
据大唐高鸿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伟介绍,大唐高鸿RFID业务体系以原信息系统事业部为班底,从事公司在贵州及西南地区的政府、部队、电信运营商的系统集成项目和新业务开拓,系统集成项目主要是专有用户的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包括工程实施,硬件平台整合、软件系统整合、应用软件平台转换、新增功能开发和调试等。新业务的开拓主要以RFID技术为重点,配合公司北京研发及生产部,开发应用在煤矿安全和物流行业的RFID应用平台,并实现在西南的产品应用和销售。
据了解,大唐高鸿在RFID技术的研发方面非常重视。在人员安排上,公司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RFID研发中心,认真研究国内外先进RFID技术。此外,公司还聘请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总工担任技术顾问。另外,公司还在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地方院校建立RFID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RFID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在资金方面我们也获得了大力支持,除了贵州分公司在当西有专项项目基金支持外,公司总部也有资金方面的支持。”刘宏伟称。据其透露,公司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远程距离RFID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包括微波RFID读写器设备、微波RFID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平台以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可视化铁路集装箱物流管理系统”等行业应用系统。
“我们在产品研制开发的同时,还形成了相应的RFID技术标准、测试标准及行业应用草案,并正在与国家主管部委及相关联盟组织进行讨论。”刘宏伟认为,阻碍我国RFID产业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标准的制定,只有开放融合,我国RFID市场才能激发起来,规模也会相当庞大。言及我国RFID标准出台的时间,其表示
“希望越快越好”。
头戴RFID标准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的光圈,再加上近期的高调宣扬,该股后市有望从一众物联网概念股中胜出,从而成为该板块的领航者。
新大陆(000997):二维码龙头步入快速增长期
新大陆战略定位日渐清晰。目前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类:信息识别类,电子支付类,行业IT运营支撑类。公司的整体战略是巩固电子支付类业务的行业地位,大力发展信息识别业务,利用行业IT运营支撑的收入,培育极具爆发力的电子回执应用。
信息识别类业务主要包括:二维码识读机具及相关的识读模块、芯片的研发销售等。在信息识别领域,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在横向上,扩充产品线,比如研发RFID和一维码机具。同时在纵向上,向产业链的上游芯片延伸,试图开发出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公司不仅销售识读整机设备,也对外供应二维码识读引擎。二维码识读技术的领先性表现在高密度信息的识读精确性,公司是全球6家具备二维码核心技术的厂商之一,国内唯一一家。电子回执业务属于信息识别类业务,但是和传统的识别类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公司的二维码采集器已经进入美国彩票、韩国税控和欧洲地铁等领域。为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公司自2008年6月开始,逐步着手建立国际化的营销网络,先后在美国投资设立了新大陆北美公司,在荷兰设立了新大陆欧洲公司,2009年7月28日,公司收购控股台湾帝普科技有限公司。至此,公司初步形成面对美洲、欧洲(辐射俄罗斯和西亚)、亚洲市场的销售机构布局。虽然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海外布局,产品已开始向国际市场渗透,但是公司距离可大规模在国际市场销售,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
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翼码信息与中国移动是排他性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与推广基于二维码的移动通讯电子回执增值业务。
随着我国二维码应用的逐步推广和公司加大对国际业务的开拓,其自动识别业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时,公司是烟草零售终端系统唯一试点企业,在农业部溯源系统建设涉及两方面,自动识别终端系统和动植物溯源信息管理系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远望谷(002161):两市最正宗的物联网龙头
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RFID)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在铁路RFID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在烟草行业RFID市场和军事应用RFID市场取得了市场先入优势,同时具备了RFID技术在行业间成功复制实施的能力。因此,该股堪称是两市最名门正宗的物联网概念、RFID龙头。
铁路RFID系统前景广阔,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公司的价值主要在于RFID市场广阔的增长潜力。据相关预测,到2009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元左右,增长率将超过65%,增长前景较为广阔。另外,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我国铁路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将达到1.25万亿元,铁路机车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将达到2500亿元,由此产生新的RFID市场将超过15亿元,而公司在铁路RFID市场中占有50%的市场份额,公司在未来竞争中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有利地位。由于RFID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较为强烈。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目前在铁路RFID产品市场领域,竞争厂商只有两家――远望谷和哈尔滨威克,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而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管理结构和融资能力上都有较大优势。随着RFID市场的高速发展,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将优于后者。另外,由于铁路属于国家垄断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基本属于封闭型市场。未来两年内,其进入标准不会降低。公司有望继续保持其在市场中的有利位置。
非铁路RFID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公司目前进入的非铁路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烟草、畜牧业、图书馆、物流、车辆管理、资产管理等市场,覆盖范围较广,但是大多处于试探性的投入阶段。公司目前是国内RFID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与国内其他RFID企业相比,公司具备一定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因此在保持铁路RFID领域垄断优势的基础上,公司适度的开拓新市场,是较为稳妥的策略。
总体而言,2009年将是公司逐步加速增长的一年。在经历了几年的积淀和徘徊之后,RFID行业在2008年实现了稳步的增长,这种趋势将会在2009年得到加强,甚至出现快速增长。
武汉凡谷(002194):“射频王”能否受益于武汉RFID产业创新联盟?
公司是国内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配套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移动通信射频子系统、双工器和滤波器,主要应用于GSM、CDMA、及各种3G系统,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目前公司已跻身国际一流的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独立供应商,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到30%以上,从而成长为射频器件行业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
近期增长驱动力:海外市场平稳恢复。公司二季度海外收入相比一季度略有起色,随着国外经济触底,二季度半数以上主流运营商的营收环比一季度有明确的上升态势,资本开支亦将跟随逐步趋于正常化,因此,预计公司三季度、四季度营收将逐季增长,且由于资本开支计划的滞后性,预计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二季度将是公司海外收入快速恢复的阶段。
此外,由于公司是通信板块中出口比例较高的公司,海外市场的复苏将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更大的弹性。公司08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3%,而09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快速降至12%。
远看全球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海外收入增长虽然下滑明显,但公司凭借其产品的低价、高质量进一步拓展其全球的份额。未来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主要驱动力为:成为爱立信主流射频器件供应商+伴随华为全球市场份额增长而增长。
华为依旧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伴随着华为海外市场的拓展,公司在射频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必将提升。
中长期看,随着公司在爱立信供货上的突破,公司有望取得全球射频市场20%-30%的份额,甚至更多,相比公司目前10%左右的全球份额,公司收入规模有望得到成倍提升。
继去年将RFID(射频识别)产业链列为未来着力打造的八条高新技术产业链后,近日武汉隆重成立RFID产业创新联盟,其锐意打造RFID产业基地的目标不言而喻。公司作为武汉重要的通信领域龙头公司,会否因此大受其益?这或许是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涉物联网概念股,该股
的价值明显还没被市场发掘,后市表现值得我们期待。
同方股份(600100):科网老龙喜添物联网概念
公司旗下3大公司:同方微电子,同方锐安和亚仕同方为专业RFID企业,形成了完整的RFID芯片、封装到应用业务链条。
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24日在中国RFID产业联盟厦门理事长会议上,成为“中国RFID产业联盟”硬件工作组组长单位。在电子商务领域,公司继续围绕“芯片-读卡头-读卡器-系统集成软件”的产业链条,不断推动RFID芯片设计、智能卡芯片设计、银浆印刷天线纸质封装、重离子微孔防伪技术等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并着力开发身份识别、票务,物流、防伪、电信运营等行业市场。2008年,公司成功的完成了奥运会和残奥会RFID电子门票项目,为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全部门票1400多万张、近千台三类门票查验终端以及RFID电子门票系统软件,实现了奥运期间设备运行1000th时无事故、电子票证合格率99.9999%,并获得了北京奥组委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荣誉奖”。此外,公司的重离子微孔防伪技术还应用于奥运上岗保安人员证件和奥运专用车证件卡项目中。奥运电子门票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了公司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本年度,公司还承接了全国大学生RFID防伪购票证项目、葡萄牙里斯本地铁电子票项目、葡萄牙Porto博物馆门票项目等电子票务项目。在智能卡芯片方面,公司加大了公交一卡通芯片、SIM卡芯片以及读卡头芯片的市场推广力度,其中,本年度公司的非接触式CPU芯片成应用于沈阳公交一卡通项目和京津城际铁路快通卡项目中,公司研发的TYPEB读卡头芯片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写机具市场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外公司还成功实现SIM卡芯片的大批量供货,成为国内SIM卡芯片出货量最大的厂商。
同方锐安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由北京市科委颁发的“软件企业认定证书”与“软件产品登记证书”,顺利通过“双软认定”,标志着同方锐安正式成为“双软企业”。同方锐安已拥有RFID电子票系统和移动定位监控系统等多项软件著作权、三项软件产品登记以及一项外观设计专利等知识产权资质。
北京亚仕同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RFID电子标签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制造型企业,注册资本雄厚,是由法国ASK公司与公司于2005年11月合资建立,这在当年的国内RFID业界是一条重磅的新闻。具有深厚本土市场的支撑、丰富应用经验和科研人才济济的清华同方与出身智能卡故乡、拥有先进的非接触产品技术和海外市场的法国ASK公司的雄厚背景使得亚仕同方成立伊始就站在高起点上。在随后的四年里,亚仕同方凭借明确的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运营管理,在国内的RFID市场上逐渐树立了成功的品牌与形象,并在票务、公共交通、安全防伪、物流等中外市场上赢得了用户和合作伙伴的赞誉。公司巨资引进全球最顶尖的RFID全自动生产线,全面采用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其纸质RFID电子标签相关产品的年产量超过2亿张。可提供的产品包括RFID电子标签成品、RFID票证成品、RFID纸质及PVClnlay等。
上海贝岭(600171):上海阿法迪成亮点
公司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龙头,主营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技术服务,并涉足硅片加工、电子标签及指纹认证等领域。公司以集成电路设计开发为主导,以集成电路制造生产为支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2002年以来至今共申请和授权的知识产权总数已经超过220项,形成了芯片代工、设计、应用,系统设计的产业链。
公司以设计为主业,制造为支撑、系统方案为驱动力。2008年公司在手机周边配套电路市场占有率达到35%左右,消费类IC卡市场占有率达到23%左右,公司RFID建立了“硬件+软件+服务”的业务模型,在全国图书馆RFID应用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公司的RFID业务主要由上海阿法迪完成。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由上海贝岭与上海新致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出资建立,是一家专门从事RFID射频标签应用方案及系统软件开发的高科技公司。
从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上海阿法迪承接了多个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项目,先后完成了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以及杭州市图书馆等多个项目,截至2008年12月,上海阿法迪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阿法迪《RFID全自主创新系统产品在图书馆等特定物流行业的规模应用》项目于2008年12月29日通过市经委验收一该项目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由上海阿法迪承担。该项目从2007年5月立项开始到2008年10月完成,历时一年半,期间,上海阿法迪科技人员不畏艰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终于实现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规模应用。
2009年4月16日,上海阿法迪中标鄂尔多斯市图书馆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项目。
2009年6月18日,上海阿法迪在众多应标厂商中脱颖而出,中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
一系列的佳绩显示上海阿法迪在RFID领域具备一定的龙头地位,将来必将分享物联网新技术带来的行业高速发展。上海贝岭作为阿法迪的控股股东,其获益尽在不言中。
长电科技(600584),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物联网的发展,必将带来包括传感器和智能卡的高速发展,而封洲业务也将受到刺激作用,长电科技无疑是当中的最受益者。
长电科技是中国半导体第一火封装生产基地,国内著名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制造商。开发外延平面小功率管系列、功率管、可控硅、彩电视放管、稳压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晶体管芯片,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还拥有国内最领先的封装技术(SiP口装技术),并开始经营自有品牌(“芯潮”品牌),推动公司由OEM经营模式向品牌经营模式转型。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规划;需求分析;教育技术;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并强调利用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数字化校园是学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是一部永远放映的宣传片,学校可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
数字化校园是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以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总体设计方针与目标
设计方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针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建设一个包括数字环境建设、数字管理建设、数字教学建设、数字生活建设在内,能充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学校,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主导,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建设目标第一,建设以高速、稳定、可靠、可控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通信平台,使之成为数据、监控、广播的综合通信平台,满足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等的建设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一库、一网”数字化校园格局。第二,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包括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第三,建设智能化系统,并保证建成后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第四,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第五,系统配置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第六,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第七,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第八,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建设需求分析
我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校园网络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合理的结合,构建成一套科学、便捷、稳定、有效的,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行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建设好硬件基础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以及若干应用系统。
硬件基础平台建设(1)中心机房建设。该中心是全校主要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放置地,是全校办公、管理、科研、教学、运营中心。整个中心机房建设包括装修、线缆敷设、照明与应急照明、空调系统、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的供电系统等。(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可将教学楼、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的传输网络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3)防雷与接地系统。所有的通信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服务器、电源和用户终端都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各个设备的零电位有差距就有可能给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外界所带来的影响也可能使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雷电,因此良好的接地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网络支撑平台建设(1)网络交换系统。整个校园网设计为主干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需要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楼宇,以及广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礼堂、体育馆的服务器、pc机等进行网络连接,使整个校区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校园网的统一、集中管理。(2)网络存储及备份系统。网络中心将储存各类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外部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音视频数据库、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主要涵盖了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媒体介质管理、资源浏览和检索、数字化教室等,从而具备校园业务变化的适应性、高度的安全性,能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特点。(3)网络管理系统。整个校园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需通过一种高效的、快捷的手段来完成对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控制、性能优化、运营管理等,同时节约人员成本。
基础应用建设(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pos消费机、读卡器、条码机、写卡器、水控器等,从而实现学生收费管理、校园消费、上机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转账(银行)、会计业务、查询服务、综合业务、门禁考勤、医疗管理、水控管理、科研经费、巡更等。(2)led屏幕显示系统。在学生公寓、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食堂等楼宇入口及综合楼、运动场主席台设置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也可实现新闻节目、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直播或转播等。(3)有线电视系统。可以实现全校性的视频影音传送,实现教学影音资料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教学及综合活动同期实况转播,召开全校电视会议等。(4)监控及报警系统。对校门、校园内、图书信息楼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及入侵报警,只
要通过该系统在监控中心就能发现校门、园内、要害部位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需要保卫人员到处巡逻,节约人员成本。(5)多媒体教学系统。节目播出均可以实现电脑控制,可以接收并播放音视频信号,具有教学评估功能,多媒体教室也可接收并集中控制各类节目源等。(6)多媒体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以及交互性等多媒体特征对用户的操作、信息查询与接收等进行合理导引,以便用户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查询到最多的信息。(7)计费系统。可以按流量、时间和包月计费,可以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和控制,为数字校园的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保障。(8)电话语音系统。学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协商,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学校只是按照使用付给投资方使用费。(9)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联动、优化运行等,从而提高本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等。(10)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以整个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运行为重点,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各类应用、管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校园网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建设项目列表
根据以上需求情况,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及整体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监控及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和查询;led屏幕显示;学生机房、数字语音室、模拟导游室、电子阅览室等;办公会议室、教学多功能厅、演播室等;校园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网络数字教学点播平台;各类教育教务、办公自动化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管理等。
网络建设规划
网络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无线网络建设可以视条件择机进行)。网络建设包括: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系统;校园管道系统;机房: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防雷与接地等系统。
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主干光纤;数字结构化布线;校园网络架构;ip地址与nat;统一储存;认证与计费;出口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运行与维护;行政管理与制度。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站;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多种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等。
构建数字化校园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条件,强化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由此延误了部分项目的建设,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影响了项目功能的发挥。
技术力量分散对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技术力量分散,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
管理水平不高注重硬件系统的投入,忽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学校应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优质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还应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广泛参与合作。应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合作,遵循相关标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共享程度,以发挥资源建设的整体效益。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逐步构建起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在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代化进程路途漫漫,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共同努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葛丽萍.《现代教育技术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柯和平,周玉芬.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6).
[3]赵永岐.数字化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j].电化教育,2006,(3).
[4]朱春燕.校园移动应用服务系统设计及服务分类编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李骊.音乐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仲炜.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篇7
简历是求职者应聘活动的起点,也是招聘者招聘工作的开端。对求职或招聘的任一方而言,简历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一:姓
名:
国
籍:中国
目前住地:番禺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州身
材:163 cm 4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2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人事专员/助理、绩效考核人员
求职类型:均可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2000以上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人才市场
起止年月:2013-03 ~2013-06
担任职务:实习生
工作描述:共处理2000批次的人事档案调转;负责应届毕业生数据库资料更新和存档;
企事业单位转正员工工资改级,包括工资单印制、跟进盖章、更新数据库;
志愿者经历
公司名称:广交会
起止年月:2012-09
担任职务:志愿者
工作描述:为外宾指引方向、解答疑问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4-06-01
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自我评价
大学期间,我担任过团委调研部副部长、班级学委、团支部书记。在我担任经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期间,主要负责部门的人力资源版块管理及调研培训工作,带领团队参加学校团工委调研考核比赛及其他调研项目,因此我有人力资源管理和调研的经验。在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所带团支部获得“优秀团支部”,因此我自信我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亲和力。
同时,在课外时间,我也参加过广交会、广东科学中心、启智学校、黄埔图书馆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者服务,我愈加懂得给予,懂得感恩,同时也收获了团队的友谊。无论在任何领域,帮助别人都应该是分内事。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二:姓
名:
国
籍:中国
目前住地:广州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江西身
材:175 cm 85 kg
婚姻状况:已婚年
龄:27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生产总监/经理/车间主任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服装公司
起止年月: 2009-06--2013-06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务:生产经理
工作描述:1、负责编制,拟定生产部年度工作计划、人事任免、惩罚、升降提报。
2、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控制方案、生产计划方案、物料成本控制方案、产能调配方案、物料管理方案。
3、直接督导六个岗位,间接督导十个岗位。
4、督导下属部门的日常工作(分工、检查、考核、激励、协调)定期召开会议。
5、对外合作加工厂的管理,合同的签订及谈判。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白云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2009-06-01
所学专业:企业管理
自我介绍
本人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工作上善于计划、精于团队建设;善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善于平衡企业各种利益关系。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和谈判技巧能力;具有较强的协调、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极强的统筹管理、决策、分析和执行能力.
有经验的个人简历三:姓
名:
国
籍:中国
目前住地:天河区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潮州身
材:163 cm 60 kg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IT类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1-06 ~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务:软件工程师
感悟成长: 由学生时代的单纯学习到职业人的不断学习、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按时按质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身份转换,成为具备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的IT人。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惠州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1-07-01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语言能力
外
语:英语一般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 泛在信息社会 数字台湾计划 移动台湾计划 优质台湾计划 智慧台湾计划
1 台湾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缘起
20世纪50、60年代,台湾还是以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模式的地区。60年代开始,台湾从日本和欧美引进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并由官方提供建厂用地、银行贷款和投资抵扣等支持,利用当时低廉的劳力及土地等优势,使得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外销出口产品的数量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为成为“科技岛”,台湾开始强化信息技术和精密仪器的研究,直接促进了产业升级与高科技发展。
1979年,台湾颁布实施“科学技术发展方案”,成立了“行政院科技顾问组”,选择IC产业作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点,并在新竹地区创建科学园区,全力推动信息、光电半导体工业、通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到1980年代后期,台湾大量出口外销的产品已经由纺织等传统商品转型为以信息和光电技术产品为主,包括电视、集成电路、电脑和其他光电产品等。这一产业转型,使台湾以有限的土地、人力等资源,维持了以后长达30年的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要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台湾也因此与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电信市场的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直接促使台湾产业又一次进行转型。台湾以长期积累的高科技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势,一方面大量承接美国和欧洲信息产品的代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本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与国际科技发展同步。
21世纪初,一些数字化技术领先的亚洲国家纷纷提出U化的信息通讯政策,如日本的“U-Japan'’和“IT新改革战略”、韩国的“U-Korea”、新加坡的“新世代I-Hub”等。联合国信息社会高峰会议的《日内瓦宣言》也呼吁,“正视人民所拥有的数字化权利,重视高科技、发展高科技产业,应用高科技创造人民福祉”。在这一背景下,台湾于2002年5月提出了“挑战2008:发展重点计划”,力图通过一系列重点计划的实施,促使台湾产业继续升级转型。2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各阶段的推动战略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由台湾“行政院”主导,从2002年通信基础建设开始,目标是阶段式扩展泛在网络的服务。现在已陆续完成“数字台湾”(Elec-tronie Taiwan,e-Taiwan)和“移动台湾”(MobileTaiwan,M-Taiwan)计划,使泛在网络所需的基础网络和通信设施得以完备。2008年,面对台湾社会快速进入老龄化的情形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台湾继续实施了“优质台湾”(Ubiquitous Taiwan,U-Taiwan)计划,并于2009年进一步扩展为“智慧台湾”(Intelligent Taiwan,I-Taiwan)计划,力图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等运算技术,在台湾建立起网络数字化生活和商业模式。
2.1 数字台湾计划(e-Taiwan)
2002年台湾“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制定“资讯通信发展方案”,提出了“数字台湾”计划,重点是发展台湾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环境,完备台湾的宽带网络,以便为与民众生活相关的应用服务奠定基础。此计划的战略目标主要参考了国际ICT指标,包括“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和“数字经济指标”,并具体给出了台湾信息通信科技的基础建设方案及评估指标,要求以ICT的建设成果来检验科技应用的目标。计划实施的时间为2002年至2007年,实现目标包括5大方面:宽带到家、e化生活、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缩减数字鸿沟。对“数字台湾”计划目标完成情况的评测,由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于2008年进行。(见表1)
2.2 移动台湾(M-Taiwan)计划
在“数字台湾”计划实施过程中,台湾于2004年又启动了“移动台湾”(M-Taiwan)计划,目标是以宽带网络的建设带动“移动服务”、“移动生活”、“移动学习”3项应用服务的发展。具体包括:(1)建立10个移动城市,通过移动服务使行政服务更有效率,民众办事更加便利。(2)以民众生活需求为依据,提供创新生活应用服务,主要以生活圈、社区、医疗护理机构等为应用领域。(3)通过移动学习,促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主要以学校、博物馆、文化中心等艺术文化机构为应用领域。
“移动台湾”总计划包括10项分计划,具体为:“宽频网络建设”、“宽频网络运营管理”、“移动台湾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移动台湾应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共享平台建设”、“漫游中心建设”、“移动台湾研究”、“移动教育训练”、“计划宣传与推广”及“双网整合”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是“电信总局”负责的“先进宽频e化服务网络推动计划”,它由官方投资300亿新台币,建设环岛北中南3大骨干网络,以完善数字化行政服务目标;同时支持企业参与光纤到户建设,并鼓励厂商投入到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中。
“移动台湾”计划要完成3大具体目标:(1)2007年9月,使光纤铺设长度达到1467公里,形成覆盖全岛各城市和乡镇的高速网络;(2)通过260余家厂商投入技术、产品的研发,促进WiMAX产业快速发展,使台湾成为全球网络设备与应用服务的最佳测试场;(3)配合WiMAX相关产品需求,产业界和官方合作,共同开发微网机移动装置。
3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中的科技应用战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的社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变化: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变得相对迟缓;产业结构由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近10%,正式成为老龄化社会;自然资源不足,除要求必须节能减排外,更急需开发绿色能源及规划现有能源的使用;数字鸿沟加大,城市及偏远乡镇人口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分别是75.7%和54.7%;民众对安全、安心生活的要求更为具体,如医疗健全、住得安全和吃得安全等。经过前述两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如何将信息技术经过无所不在的网络,全面深入到民众的实际生活层面,就是接下来“优质台湾”(U-Taiwan)计划的关注重点。需要指出的是,此计划的时间跨度是2008年到2011年,由于2008年台湾因选举产生政策变化,而此时全球都面临美国金融风暴引发信用贷款紧缩、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U-Taiwan计划执行不到一年,台湾“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就于2008年12月15日提出了“新世纪第三期建设计划”以取代“优质台湾”计划。新计划中的“发展政策主轴”架构下的“空间再造”概念第5项,即为“智慧台湾”计划(I-Taiwan)。该计划内容包括建构无线宽带与数字化网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ICT整合创新行政服务,打造智慧环境,推动智慧交通等相关服务与应用。显然,“智慧台湾”计划将能够更好地促使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3.1 U-Taiwan计划指标
U-Taiwan计划的核心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以创新服务、无线宽带网络、感知环境、安全信赖、人机联动等发展网络化社会的要件为基础,“建设好环境、营造好生活、发展相关产业”。计划的核心仍是围绕ICT指标,以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泛在信息社会的政策愿景和推动重点为参考。计划内容包括7个方面:
(1)完善网络化社会环境。研究制定泛在信息社会基本法,维护信息伦理,保障数字化权利;培养充足的专业人才,提升全民的信息素养。该计划明确提出,台湾网络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相关法律体系也要和国际接轨。为此,要对网络通讯法如《电信法》、《电信事业网络互连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要健全各种与民生相关的法令,如《整并广电三法》、《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及《统一发票办法》等;要完善全面开放政务信息的相关法令如《政府信息公开法》等。
(2)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即建设高速网络、无线宽带网络与感知网络,以符合新一代网络环境的需求;要推动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及物联网的建设。
(3)创造公平数字机会,普及偏乡上网。全岛宽带覆盖率要达到100%,并进一步推动民众对计算机的使用,营造出一个公平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环境。
(4)创新科技化服务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强化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展ICT平台事业,带动科技化服务,促使台湾成为全球科技化服务的最佳伙伴。
(5)创新U化生活应用。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推动能够解决民众食、医、住、行、育、乐等生活议题的科学技术创新应用。
(6)强化信息通讯安全。宣传信息安全社会责任,建立网络社会信赖机制,提升民众对泛在信息社会相关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接受度。
(7)创新U化行政服务。通过强化网络互动,普及信息服务,扩大公民参与,并通过主动的行政服务,为民众创造优质生活,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价值。
3.2 I-Taiwan计划战略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泛在信息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以后,一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在进行新的补充和完善,如韩国的Smart Korea和日本的i-Ja-pan。作为U-Taiwan计划的改造方案,I-Taiwan计划根据台湾在ICT(通讯、信息、光电及半导体)方面的竞争优势,紧跟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重点推动6项新兴产业,包括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护理、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其中生物科技的发展可支持精致农业与医疗护理两大产业,精致农业与医疗护理又可带动观光产业,观光产业则可以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而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关数字化内容的部分,又回归到ICT产业。
2008年底,台湾“资讯策进会”调查公众对于信息内容、信息沟通和信息应用的需求,排名前5项的为:(1)食品安全认证机制(食)。要求推动农产品安全标签,从食品的生产基地到民众的餐桌,对食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让民众能买得安心、吃得安心。(2)社区安全监控系统(住)。要求推动智慧住家,形成社区居住防护体系,提供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3)电子病历(医)。要求推动医疗护理、健康咨询服务,让病人、老人、幼儿生活安心。(4)智慧票证一交通一卡通(行):要求提供移动设备可查询的交通信息服务,让民众上路不堵车,并享受多样化的移动服务。(5)IPTV数字电视(乐)。要求提供多元化、兼具娱乐和知识的数字内容频道。而I-Taiwan计划将利用物联网应用服务与民众生活的结合,通过有线和无线的物联网络,达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设备连结网络都能获得所需信息,并得到无所不在的服务。
I-Taiwan计划涉及高速宽带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优质网络行政、贴心生活应用与产业、公平的数字机会和人才培育等六大领域,各领域在2012年计划达成的目标见表2。
表2中所列6大领域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1)高速宽带网络在2016年全面建构无线宽带网络(50Mbps),利用物联网第3.5代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等技术,及第4代高级国际移动通信技术,为民众提供完善的价廉物美的宽带应用环境。
(2)文化创意产业大力促进移动电视、电影、流行音乐、数字内容、设计及工艺等产业的发展,将台湾打造成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3)优质网络行政运用ICT整合并创新服务,为民众提供申办各项行政服务的便利渠道,并将民众的满意度作为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4)贴心生活应用在食、医、住、行等各方面为民众提供安心便捷的生活环境,并以各类创新科技服务普及率与用户满意度作为计划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5)公平信息使用机会缩减数字鸿沟,持续关注偏乡群众的信息素养,提升网络使用普及率。主动向偏乡地区、弱势团体、原住民与妇孺、年老退休人员等提供所需要的数字信息、提供使用网络及教育训练的机会,并整合多元化数字资源,确保全体民众都能获得公平的信息与学习机会,进而提升全民的信息素养。
(6)人才培养除加强对支撑I-Taiwan计划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外,还要大力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的品质,将强调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表”纳入计划实施效果检验的参考指标。
截至2012年7月,I-Taiwan计划进入最后成效的检验阶段,并开始在相关网站上定期公布执行成效。2012年第1季度公布的执行进度显示,总计划中的85项子计划除5项未达到每季度的标准,其他项目均达到了80%以上的完成率。
为了使I-Taiwan计划更加完善,最近该计划又增加了“数字关怀”项目,共有16个子计划,主要是针对偏远乡镇和社会的弱势族群(如妇女、老人、原住民和身心残疾人),这些新增项目预计于2016年完成。
4
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
4.1 发展的成效
经过10年的规划建设,台湾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体现在:
(1)政务信息的公开化和行政效率的提升。通过网上的全面信息公开和网上业务申办(如网络报税和电子发票),提升了行政机构组织运作的透明性,民众办事的便捷性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免费或低价上网使得台湾的数字化生活更为普及,民众信息沟通的便利性大大增加。例如台北市规划建立公共场所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民众只要在公共场合就可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具备移动通信的手持阅读设备免费上网。上网的地点包括地铁车站及地下商业街、市行政大楼、市立联合医院的本部及8大院区、12个行政中心、市立图书馆及28个分馆等公共场所。全台湾2520个行政机构、旅游景点、交通运输节点也将开通名为“I-Tai-wan”的Wi-Fi免费上网。
(3)由官方主导并支持IT产业追踪国际最新技术,积极应用云存储和云计算技术开发最新的IT产品,同时吸引世界知名企业来台投资参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从而保持了台湾电子通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为适应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制订和修订相关法令,以法制保障了泛在信息社会运行的秩序,增加了政界、企业界和民众对泛在信息社会的信赖度。
(5)分工负责计划的落实,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为了让I-Taiwan计划惠及全体居民,在全台湾113个偏远地区设立了数字机会中心,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时,对计划实施中的一些具体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如台湾“经济部”负责提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辅导与支持;台湾“劳工委员会”负责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方案;台湾“教育部”负责组织具有信息科学相关大学教育背景的志愿者,并向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募集经费,由志愿者参与电脑硬件设备维修、辅导民众使用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以提升民众的信息素养等。数字机会中心的设立使台湾2007年的城乡数字鸿沟比2005年缩小了3.6%。2004年,台湾还与智利、印尼、秘鲁、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和泰国等7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合作,建立了"APEC数字机会中心”,将自己在泛在信息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提供给上述国家和地区共享,台湾企业界也借此拓展了国外商机,提高了台湾电子通信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4.2 存在的问题
台湾幅员小、人口主要集中于城市、IT技术先进、“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排名在世界上领先、计算机通信产品出口也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因素成为了推动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原因。但是,客观地考察台湾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和值得思考之处:
(1)偏远乡村网络的建设、运营以及推动网络应用的成本较高,如果这些费用完全由地方当局承担会比较困难;在技术上,偏远地区铺设宽带和无线网络也存在困难,需要利用商业卫星予以弥补,而在台湾利用商业卫星的成本较高,这使得一些偏远地区目前仍仅能满足民众语音通信的需要。由此可见,台湾泛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的城乡差距还会存在。
(3)在I-Taiwan计划中有关人才培养部分,有“悦读101-提升国民中小学阅读计划”,旨在加强民众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力度,并从儿童期开始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应该说,这个计划的初衷是符合泛在信息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但由于网络社会中阅读的对象不仅仅是纸本图书,更有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而台湾的数字出版比较落后,即使有出版社在从事数字出版工作,也大多是出版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教辅内容。这就使得台湾民众从网络上获得除教辅内容外的数字出版内容十分有限,目前只能通过增加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经费,以改善公众的阅读条件,提高公众对传统文献的阅读率。显然,由于电子图书出版数量不足,公众的数字阅读习惯难以养成,要全面提高公众的数字阅读能力仍很困难。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也越来越快,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电信厂商必然会考虑对新技术应用的投入能否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并获得盈利,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界对信息产品创新开发的积极性。而由官方投资建设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否得到经费的继续支持以使其性能能够保持与全球同步或领先,也将严重挑战企业界对I-Taiwan计划支持的力度和投资意愿。
(4)台湾的移动通讯费用和上网费用相对偏高,阻碍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商业应用和普及,一直被民众所诟病。虽然台湾在因特网的速度、网络覆盖率和宽带上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如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2年“计算机网络准备能力指数”排名中,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1,超过韩国和日本;而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台湾排名13。但是对排名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官方机构和个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表现并不佳,特别是数字电视的普及率和以宽带上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网络应用的商业环境及泛在信息社会的规划执行力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篇9
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对摄影艺术的认识和接纳还远远不够;摄影双年展和摄影画廊的兴起和建立也才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摄影研究的滞后影响着人们对摄影作品和摄影师价值的认识和判断――时至今日,中国的摄影史依然不健全,摄影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严谨考究;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摄影作为艺术品的意识尚未形成,而摄影作品的规范以及整个市场的信誉机制又尚未建立,这使得意识和规范成为中国摄影收藏和市场最亟待突破的障碍。
尽管中国摄影收藏家、摄影师、画廊和博物馆都还有待成熟,但中国摄影界积蓄的力量却不容小觑。在金融危机挤兑掉当代艺术的泡沫、收藏家和拍卖市场都陆续回归理性的新时期,对中国摄影收藏和市场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和思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期圆桌邀请了摄影机构、美术馆、画廊、摄影展、艺术院校以及摄影艺术家和收藏家代表一起参与讨论有关摄影的话题――既有来自国内相关机构在摄影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现状,也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有关创作、收藏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我们在纽约发现,时尚摄影在这几年当中已经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而在这之前,它并没有得到人们太多的关注。今年ICP的主题是时尚摄影,我们最初是在今年一月做这个展览,当时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也无法预测大家将有怎样的反应,因为那个时候美国还处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大家很可能因为担心自己的个人生活状况而不太关注时尚了。但是事实上我们开展第一天的访问人数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人数,其中包括很多年轻人,很多人或许是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展览,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除此之外,报纸、杂志对这次展览的反应也非常正面,报纸和杂志评论认为我们推出了新的概念,所以成功地吸引到公众的眼球。时尚摄影已有70多年历史,经过了很多的变革和创新,现在我们有很多创新的摄影家,他们对时尚摄影作出了很多贡献,时尚摄影己经成为一种艺术。
目前,ICP收藏了大概有10万件的摄影作品,主要以传统的冲印形式为主。现在在世界各个地方,数码摄影都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摄影形式,其实数码摄影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与传统的胶片摄影并无太大区别,因为数码摄影也可以打印出来,而胶片作品也可以通过扫描转化为数码形式,最重要的还是摄影作品本身所带给人们的美感和思考,以及每一个个体他自身所具有的视野和愿景。
广东美术馆是在1997年建成开放的,相比较北京、上海的美术馆,诸多方面处于劣势,这个劣势层面到今天还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我即将面临一个机遇;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艺术新时期,我们有更多的会到西方考察。2002年左右,我们开始构思、设计摄影的发展。当时除了上海美术馆之外,没有其他机构谈摄影文化的问题,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方面工作的机遇性和广阔性。大概在2000年,我们开始收藏摄影作品。
摄影这种艺术形式是被美术馆系统长期忽略的,广东美术馆是国内首个收藏摄影作品的国有美术馆,近几年来,广东美术馆在摄影方面的藏量大约在2000件左右。我们现在做摄影收藏主要还是通过两个大途径,一个是通过摄影双年展,因为这个展览具有主题性的策划方案,我们要求策展人有意识地在策划过程当中跟艺术家进行沟通,并且完成展览之后的收藏。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特别展览的方式,比如像庄学本、沙飞的作品都是通过特别展览的方式跟家属协商来进行的。广东美术馆的摄影收藏有这么一个野心;把摄影放置到整个晚清以来中国视觉建设的位置上来看,不仅仅关注单一个体的摄影师和艺术家,同时关注摄影文化在传播学里的表现,所以我们经常会把艺术家个人创作跟历史文献结合起来。
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比如摄影作品作为艺术品的独一性如何进行保证。这是一个长时间困扰全世界艺术系统的问题,通过双向的沟通,我们可以跟所有艺术家保证版次的控制。如果涉及到数码影像方面的收藏,艺术家或者画廊会跟我们作技术沟通。目前大家都在建立这种信心机制包括信誉机制,但摄影收藏在中国刚刚起步,还将面临很多问题。
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摄影节,但是真正在专业上具有严肃性、能把摄影真正作为重要的当代文化形态进行深度探讨的摄影节比较少。摄影节到底有什么样意义?摄影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的重要形态,它是不是起到足够应当起到的作用?根据我们这几年所做的工作,我觉得摄影节的意义应该呈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专业层面:作为文化形态它所面对的问题和它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是公众层面:我们希望更多的公众能够真正懂得摄影这个媒介,摄影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和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在西方摄影家更加自如、更加轻松使用摄影这个媒介进行创作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的大部分摄影者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他们并非用摄影这个媒介来认识和观察社会,而只是把它变成消遣的形式,比如中国一些摄影的组织,一些团体,好像所倡导都是为了拍摄美丽的风光这种很唯美的东西,满足个人欲望的创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我们想做的并不是一个盈利的摄影节,而是想通过摄影媒介来探讨当代社会的问题、参与当代文化的讨论。因为这个媒介充斥在我们生活的任何地方,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媒介。作为一个摄影节,我们是为了让大家真正认识这个媒介,希望告诉大家这个媒介外延还有多大,还能够用这个媒介做多少更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会把社会学影像,包括城市学、建筑、新闻、艺术不同层面各种影像拿到摄影节进行展示。
摄影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对这种变化似乎没有太大的意识。影像发展到今天,已经丧失过在影像发展初期的证据性,或者说纪实功能。国外的摄影从上世纪60年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影像的看法,比如说它把很多观念艺术、观念行为甚至艺术创作的手法都纳入影像里边,而并不是像新闻摄影一样,真实记录世界发生的事情、进行档案的记载。
今天,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摄影和传统摄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今天当代影像创作当中,一方面受到数字化影响、一方面受到客观因素影响。现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只是用影像当成自己创作的一个想法,手段。比如说数码艺术,我们到底该把它叫摄影还是叫数字化。
我们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创作影像,已经达到相当的成就,在创作上发展出很多新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也是在各种影响之下发生的。中国当代影像可以归结成很多类型,比如表达历史、表达消费社会、表达自我意识等等。有时,一些观念影像的作品会告诉你一段历史的变化,而不仅仅完全是历史考古的记录。缪晓春、陈劭雄、罗永进、梁岩、蒋志、迟鹏、刘峥等人都是在摄影艺术创作领域比较出色的艺术家。
三影堂摄影中心是07年创办的,其实最初的想法是做图书馆,存放和展示自己的摄影收藏,把这个图书馆变成摄影家们的一个据点;慢慢地它变成展览空间,然后有艺术家资助,慢慢又变成了摄影中心。我做事情比较感性,身份也比较特殊,我是艺术家的身份,其实并不想做画廊。三影堂开幕那天我不敢想明天该怎么办,但两年已经挺过来了,中间很多人给我支持,其中做了十多次展览,并于前一段时间正式启动三影堂摄影奖。
中国摄影作品的市场状况根本无法和火爆的油画市场相比,这也正是三影堂存在的意义所在。中国现在的摄影艺术土壤很差,很多摄影师以前都在体制内,大量摄影师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性比起绘画艺术家来说也差一些。在摄影观念上,国内比西方要差上几十年,很少出现具有思想性的摄影作品。现在虽然满大街都是背着高级相机的人,但是好作品依然罕见。因此,三影堂的工作才显得更有必要、更迫切。中国观众对三影堂的反应让我非常吃惊,三影堂开幕那天来了很多义工,因为那天下着雨,很多义工帮助打雨伞让很多人到展厅参观,同时还招待客人,当然有很多公众从外地坐火车到我们图书馆看书。甚至还有部队政委跟我交流看书,这让我很吃惊。中国五六年前没有摄影画廊,而现在我们开始有了。
篇10
[关键词]战略地图;预算控制;全面预算
战略地图提供了可视化的架构,将企业四个层面的目标集成在平衡计分卡之中。它阐明了客户和财务层面的期望成果与关键内部流层(运营管理、客户管理、创新、法规与社会流程)的卓越表现之间的关系。关键流程为目标客户创造并传递了企业的价值主张,促进企业财务层面的成产率目标。进而,战略地图确定了企业无形资产的特殊能力,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它们是关键内部流程产生非凡业绩所必不可少的。
一、基于战略地图的预算控制体系
1.集团战略与各业务单位战略。集团战略有业务组合管理、重组、转移技能和共享活动四种通用战略,而业务单位战略有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业务聚焦三种。由于企业集团经营范围较广泛,拥有各不同战略的业务单位,重点是集团层次的战略如何在战略业务单位之间创造出综合效益,从而使公司整体价值大于所有战略业务单位价值总和,那么集团层次的战略地图更多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框架,涉及多个战略业务单位的开发战略。
2.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控制框架。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应包括编制模块、执行模块、计量模块、分析模块、报告模块、奖惩模块。技术、组织、行为和环境四个层面是每个模块都应具备的。
(1)编制模块。编制模块解决管理当局向各层级单位成员传递来自股东和市场的压力,将各战略转化为业绩指标。预算编制应从战略、股东要求和市场近况开始。战略地图中的财务指标应反映股东获得经济回报的需求。根据产业竞争环境和业务单位战略制定财务层次的动因。战略地图强调根据业务主体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采用相对应的财务目标,它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注重收入和市场增长的成长期、注重获利能力的保持期和注重现金流量的成熟期两个阶段,每阶段的财务主题目标不同。
战略地图中财务目标与指标须起到确定战略的预期财务业绩,成为其他层面目标与指标的最终目标值的双重作用。战略地图其余层面的目标和指标都应同财务层面的指标和目标相联系,成为其他所有层面的目标与指标的核心。企业的长远目标是为股东创造利润。所有集团战略活动都应能帮助业务单位达到其财务目标,战略地图选择的分析指标也应是以财务目标为终结点的因果关系链条中的一项。同时将战略地图中的各分析指标整合在阐述业务单位战略的因果关系链。
(2)执行模块。预算目标的实现是执行模块的重要任务。战略执行的有利工具是预算控制,预算目标从战略规划而来,战略的执行就是预算目标的实现。战略地图为集团公司描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战略的整体模式,因果关系链的确立及业绩驱动也使流程得到优化。战略地图注重变革的力量,基于战略地图的战略管理系统体现了战略柔性的需求。
(3)计量模块。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结果是通过计量模块反应的。预算控制提供了系列有效的量化指标,企业集团通过这些量化指标能够掌握经营情况。预算的计量属性意味着指标的选择对计量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战略地图四个层面指标的选择也面临着计量问题。
(4)分析模块。分析模块主要是衡量差异,探寻差异原因,追究差异责任。正确衡量差异的基础是充分利用信息。战略地图所形成的“战略—经营—业务—个人”的互动层次满足了内部控制需要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分析预算中的差异,追溯责任的有利因素。战略地图强调战略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战略研讨会定期举办,使管理层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对战略发展趋势、战略驱动因素进行交流,以促进战略的改进和有效实施。
(5)报告模块。报告模块是以简洁、有效的途径将预算执行情况反馈给管理当局。集团提供实时的财务报表,是预算报告模块基于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的常见报告形式。基于实时预算报告,管理层可就一定阶段的主要成功因素展开连续学习,如利用网络对有关问题进行交流,或开发能反映战略发展趋势的业绩驱动因素指标为预算报告进行补充。管理层通过成果、驱动和战略和绩效指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与反馈,可更全面地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
(6)奖惩模块。预算控制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是奖惩模块的动力作用。普遍而言,人们更乐意选择做受奖励的事情,而不乐意持续做未受奖励甚至被处罚的事情。要使奖罚发挥效力,集团总部则须考虑组织结构特征、组织文化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奖惩原则。在奖惩标准制定和奖惩执行上增强透明度和实施力度。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集团推行全面预算首先应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着手,以提高利润减少成本费用为目标。落实有关政策,以提高预算执行力为着力点,围绕预算制度、资金和成本展开。同时,全面预算还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业务预算为支撑,实施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使财务预算和各预算有机融合。
1.完善预算制度。完善预算制度,深化全面预算的范围和内涵,拓宽预算范围,从原有的以经营预算为核心,转变为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现金预算并重;突出全员预算,规范业务预算管理流程,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强化全过程预算,加强基建工程项目前期、设计、规划等环节的成本管理,强化预算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建立预算的审计制度等。
2.完善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 。编制预算时,应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的平衡条件来编制。首先由预算委员会会同财务部门来拟定预算政策,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督促完成预算目标,预算编制由销售、财务和人力等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预算编制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程序,首先由集团高层提出总体目标和各分项目标,各基层单位依据指示制定本级预算,然后将本级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再上报至预算委员会,最后由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门预算,经过多次沟通、平衡和反馈,最终达成各项预算方案,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预算编制后,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予以调整或督,并向管理层实时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1]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M].第一版.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张瑜.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J].管理学家:实践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