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期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学期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学期教学总结

篇1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一个“核心”的表率作用,狠抓“两条线”的深入研究,积极促进“三个团队”主动参与和建设,从而使我组的教研工作和谐、高效地开展。

一个核心:是指我组内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精神的教学骨干们。充分发挥核心成员的聪明才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据他们的特长,或上示范课,或开讲座,或主持集体备课,带头参与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际的研究,使核心成员们的各类资源做到组内共享。

二条线:是指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具体课堂教学的研究两个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有一批思想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教学队伍,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的教师,从而实现科研兴校,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策略。为此,教研组经常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具备了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且具备了较新的教学观念,则需要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找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法,如何找准切入点,切实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我们教研工作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教研就应在具体的教学中研究,边教边研,在研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近几年来围绕着我组的市级课展开了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除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外,经常进行公开教学研究课,教学探讨课,从而使我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落在实处。

三个团队:是指年级备课组、科研课题组和师徒组合群。在教研组的统一计划下,各年级备课组均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均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上课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督促教师做到“教学六认真”。科研课题组则以课题为龙头,开展较为深入的教学研究,课题已结题,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充分发挥“核心”的作用,我组每一个青年教师均拜德艺皆高教师为师,这样师徒之间的研究活动经常进行,老教师的经验为年青人所借鉴使用,反过来,青年教师的闯劲又促使老教师青春焕发,新老相得益彰。我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不计份内份外,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贡献给同行。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重点住了以下工作:

1、规范数学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质量调研。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得到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各备课组长负责实行集体研讨的备课方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备课组长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命题质量关,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的意识。

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周三下午)。围绕理论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组内形成良好的教研学习风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市教育局、教科所、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接触、了解外界动态,积极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不闭关自守。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中老年教师成名。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公开课竞赛,积极撰写论文.针对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本学年我们把优质课,公开课放在了年轻教师身上,。教研组内先后听了任建宝,李怀宝,毕亮亮,刘启立,马少虎,五位老师的课,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内进行了交流,有效的促进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及角色的转变,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推进。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祈学明老师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篇2

这十多天,我收获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也学会了许多有效的“实战”方法,我相信,它们一定会融化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营养我的教学生活。不过,从那些专家、同行身上,我学到的更有益的东西是一种品质——坚毅与执著,就像一种花,一种草,一种树,一种鸟。

一种花。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一瓣自成红、黄、蓝、白四色。而它的根,只有一条,却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在第6个春天,才在地面吐翠绽绿,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而这种极难长成的小花,花期仅仅两天,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它柔弱的生命只有一次,却依然要美丽一次,而为了这短暂的一次,它经历了长期艰难的跋涉。就像备课与授课,要厚积薄发,就要随时研究,不断思考。“一生准备一节课”是我的追求。

一种草。在以色列沙漠中有一种植物,拿在手里感觉就像一蓬枯萎的、死掉的干草,很难看。但是,你把它整个浸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复活成一丛浓绿的充满生机的地衣。把水拿掉,它又会渐渐干枯,干枯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沙漠玫瑰。

生活——包括教育教学生活,也会有种种不如意,例如学校的评价机制,同事之间的龌龊,学生的任性偏激,家长的势利无理……可是,就像那种叫做沙漠玫瑰的小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不能忘记蓄势和生长。

一种树。在西域,36国那曾经的繁华如今都已被浩瀚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班驳,只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之间,是一副醉人心魄的画,给人无声的震撼。

胡杨,是最坚毅的树。它能在40℃的烈日中苍翠,也能在-40℃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胡杨的根茎很长,穿越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20米去寻找流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胡杨,是最无私的树。它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乡村,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的芸芸众生;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有甘草,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又是最悲壮的树。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教师也应该如此。或许身心疲惫,或许囊中羞涩,或许不为人知,或许被人误解,但是,为了渴求知识的学生,为了望子成龙的家长,更为了心中那份职业的神圣感,也应该始终坚毅地挺立,执著地指向邈远的碧空。

一种鸟。有一种鸟,它瘦小如燕,在北极出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它开始飞越重洋,一直朝南飞,飞到地球的尽头,在南极的伏冰上越冬。冬去春来,它又展开双翅向北飞,一直飞到地球的尽头,在北极繁衍自己的后代。这种鸟叫北极燕鸥。一年一度,北极燕鸥就这样往返于两极之间,南飞4万里,又北飞4万里,就这样往返于地球的尽头。

是使命的引领啊,让展翅飞翔定格成小小的北极燕鸥的撼人姿态。“传道受业解惑”,这样神圣的使命不更足以引领老师们不断启程、不断出发吗?

与坚毅为友,以执著为伴,将研修进行到底,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不是某种理念,也不是某种方法,这沉淀在理念和方法背后的品质才是我此次培训的最大收获。

尹秀敏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过渡 提高 方法

数学难学,数学难教”是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反应的问题。很多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在进入高中后,由于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习方法不得当,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依然不适应,从而造成成绩的整体下滑。高中数学内容多;理论性、抽象性强。学生进入高中后,首先遇到的却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这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这是一名数学教学者必须认真面对,思考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为更高阶段学习做好铺垫。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应该只把眼光盯在中考上,更应该抬眼望高中,甚至是更高阶段的,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的长远性发展服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而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说,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初中教师为了学生后继学习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教师应对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深入理解、挖掘。比如说在初一下学期探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角问题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模型,除了按教材要求通过转动纸条或木条,直观的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外,我没有受教材的局限?‘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总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角的总的个数与名称。告诉学生,在这个模型之下且角限制在00―1800的话,就可以看作构成的角共有8个角,其中有新出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同位角,还有已学过的对顶角和邻补角,让学生借助图形和模型探讨和交流,对角的个数、名称和位置进行直观的、具体的感受与总结。这样可以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中后,提升逻辑思维和演绎证明的能力做好铺垫。

二、当现学的概念到高中继续扩展时应适当点一下,但不宜深讲。

例如,学生在刚升入初中时,教科书安排了《有理数及其运算》,借助生活中的计算比赛得分,这个实例很有意思的出现了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了负数,很自然的把数扩充到了有理数。数系的每一次扩张都源于生活的需要,可以说人类对数的认识是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和发展的。

因此,在实例计算的需要下,初二上学期,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课本安排了《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很巧妙的引入无理数,进行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基本上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所以说,实数的扩充应该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数系的扩充,那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数的扩充就到此为止了。

可是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实数应该是下一个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同时到更高的学习阶段,数系还要继续进行扩充。所以建议教师在实数学完之后对数系进行归纳:小学学的是非负有理数,初中学的是有理数到实数,那么在这里可以点一下数的扩展不是到此为止,到更高一级的学习还需引入虚数,把数扩展到复数。这样学生对数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一个印象,到更高阶段的学习时就不觉得陌生了。又比如,初三下学期学的章节《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刻划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引出了锐角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个三角函数,特别是特殊的三角函数值。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这一部分的学习将会为高中学习任意三角函数的概念与知识奠定基础,为了便于学生到高中时实现概念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适时点一下有待学习的相关概念。比如讲到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个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到高中还有三个三角函数,即余切、正割、余割,而且现在学习的三角函数的角的取值范围仅在0。~900之间,但到了高中就可以拓展到任意角。这里点到为止,不宜深讲,不宜延伸,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即可。

三、引导学生多层次探讨问题,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1、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不会把知识贯穿起来理解。这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从幼儿开始,从不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学习需求担心。父母大都安排妥当。学习没有压力,竞争意识不强。古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育主导思想不再对这些孩子有吸引力。因此,考虑问题的单一性,片面性都会导致学生解题出现问题。把知识串连,如:正比例函数,添加常数项,变成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乘以自变量,变成二次函数。引导学生探讨函数的性质,以及之间的联系,区别。知识串讲后学生学会贯穿知识点的方法。

2、探讨情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进行新教材的课改培训,集体备课,研究课改地区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归纳总结。

篇4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的比较与分析、重视新旧知识,数学思维方式,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

在教学中有时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数学成绩比较好,但是进入高中后,却感叹数学难学,成绩一路下滑.经过多次和这些学生交流,笔者总结了一些意见,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初、高中数学的比较与分析

1)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同时,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2)数学思维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初中数学知识逻辑关系比较少,运算要求不多.从数学思想方法看,近年来对二次函数的要求也在降低,一般不作为中考压轴题.高中数学所追求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有初步的体现.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中即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学习不等式时,需要方程、函数、不等式的思想,尤其是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不等式ax2+bx+c>(或

3)学习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在初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式的学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受初中学习定式的影响,对于一些有固定操作程序的题目还能勉强应付,而对于那些没有固定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束手无策.

2、几点建议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尽快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增强紧迫感,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我们必须把初中的基础夯实,温故而知新.

2)重视方法,探索过程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灵活性强,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而要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3)走出心理误区

与初中相比,一部分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同学尤其是和老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一部分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在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因此,培养积极的情感、开放的心态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的学习更要求我们积极和他人沟通,体会团队和小组合作的乐趣,有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从而获得学习上的进步、与人交往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九年级数学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九年级上册教案 延边教育出版社

篇5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华农.“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4).

[2]孙小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下的策略运用探析.现代阅读,2011,(12).

篇6

一、高一新生想学好数学必须过好三关

1.阅读关由于小学、初中的数学比较浅显,学生阅读并不费力,一般能读懂表面意思,就可以套公式进行解答题目,记忆能力几乎决定了数学成绩的高低.而高中数学内容加深,相对抽象化,学生阅读能力还是浅层次,没法深入,导致出现上课一听就懂,看书模仿例题作业也可以独立完成,可是一考试就不会,老师讲解时,刚刚一读就会的现象.因此,高一的新同学一定要学会阅读数学题目,能够读明白,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做什么,养成深层次阅读的好习惯.

2.变化关

小学、初中的数学是“静态”的数学,学生不明白,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就是有的同学所说的只要会套用公式就行了.但高中的数学是“变化”的数学,学生会感到公式、定义、定理、是记住了但不会应用.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弄明白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意义.

3.表达关

小学、初中的数学表达主要是格式要求,外加公式应用,学生几乎不写文字符号语言.到了高中,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除了初中的要求外,还得表达有逻辑,有条理.

二、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建议要求

1.要学会预习

有一部分高一新生不会预习,开展预习停留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老师要求预习就马虎看一遍,找不到什么问题与疑点.学生在预习方法上要求做到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阅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作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要随课预习,要针对老师在预习前提出预习要点进行预习.实践证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你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要学会听课

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听课,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听”“思”“记”三方面下工夫.在“听”的方面,学生要认真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一是认真听好知识讲解的过程;二是认真听取教师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自己在预习中摘记下来的难点问题;三是认真听取书本例题讲解思路以及思想方法等;四是听好课堂总结.在“思”的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勤思考,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勇于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开展反思.在“记”的方面,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有些高一新生对于记笔记不太熟悉,往往是教师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用“记”来取代“听”与“思”的作用.学生笔记哪怕记得很全面,但实际效果有限.所以要学会科学记笔记,一是记笔记服从认真听讲,在合适的时间记录;二是要把握重点记笔记,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途径等;三是记总结、记课后拓展题等.在学习中,学生要明白“记”是为了“听”和“思”开展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3.要学会复习

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后,一般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忽略必要的知识内化与巩固过程,甚至会出现照搬例题、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等不正常现象,为交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完全背离了作业本身的巩固新知、深化掌握的作用.正确合理的做法是,学生每天应当选取一些时间阅读教材,对课堂笔记摘记的一些重难点进行回顾,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的回忆,同时对公式、定理进行温习,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解题的同时开展反思.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原因策略

一、问题缘起

提到初高中学生衔接问题时,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高一学生不如以往的好,他们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上掌握得不够,感觉一批不如一批。从学生角度来讲,高中与初中有太多的不同。其一是与初中知识点有脱节且容量大,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强。其二是对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感到很不适应。而且高一教师大多是刚刚从高三回到高一,他们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冲刺,对知识掌握非常娴熟,在这种背景下接到高一学生非常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一教师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还是以高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衡量高一学生,其实这种拔苗助长的心理和心态只能挫伤高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呢?高一教师与其整天发牢骚,还不如坐下来认认真真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深入了解产生一系列困难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数学主要内容还是研究数与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初中数学内容“浅、少、易”,且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初中数学的深度和广度与高中相比相差很大,高中数学教材有如下特点:

1.容量大。以新教材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有三十多个,性质、法则、定理有二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

2.抽象性、逻辑性强。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如函数、集合、增(减)函数等,而且包含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如y=f(x)lim等,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而且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不少刚进高中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阶段是概念最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低、进度慢,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达到难点各个击破;另外教师为了应付中考,在课堂上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不少学生思维单一、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对分类讨论把握不够。

进入高一以后,教材内容多、要求高、进程快、难度大,在教学上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必须手脑并用,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并且养成做好错题集的良好习惯;注重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这些需要教师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使往往学生适应。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渴望与异往,但往往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造成情感上的困惑与苦恼,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

初中每课时的学习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只要专心听好前二十分钟,牢记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后半节课即使开小差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当天作业,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高一时还在沿用初中的方法,想靠自己的小聪明学好数学,导致学习困难,甚至连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有的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严重打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造成高一数学学习的困难。

三、解决对策

(一)防止门槛过高,争取平稳过渡。

1.让学生有一个顺利的过渡,充分地了解、尊重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难度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立方和公式与立方差公式,和的立方与差的立方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这部分内容不列入初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子、交、并、补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后,教师可以补充“因式分解”两节,要求学生会用因式分解解方程。之后提前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要求学生会利用因式分解处理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的内容,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深,给予补充。

高中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仍以具体思维为主。所以高中教师看到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或仍然用一些具体思维来思考问题时,应当帮助他们。

2.关注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习惯,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一个同事经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在和他探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后发现:他没有把学生当成高一的学生,而是当成了高三的学生,因而这一节课不是新授课,而像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使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学习了一节课。所以教师要防止门槛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适应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安排教学。

新教材中每一个小节均有情境―问题―探究(或思考)等过去教材所没有的栏目,这些其实是初中新课标的延续,是初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并利用其情景组织好教学。

(二)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倡更多教学方式相结合。

1.合理使用教材,把握学生身边的资源。对于教学中能实现探究的内容,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椭圆的定义。设计如下:每位学生课下准备硬纸板、图钉、无弹力的细绳、水彩笔。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过程及其运行轨道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状的物品的图片,类比圆的定义得出椭圆的定义。以合作探究为原则,注意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目的,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其中的乐趣和成功感。

2.在讲解与初中内容相同或相似时,允许他们采用一些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提出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到数列这一章点阵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喜欢用枚举法解决选择和填空题,对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因为很多学生习惯用具体思维,同时鼓励他们用新知识解决同类型题目。

3.高一教学课时紧、内容多,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教师只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不顾学生是否掌握,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给今后的教学留下了隐患。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梯度,不能千遍一律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吃下,而且能消化。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多法结合,也可以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教学所花时间最少而效果最好,从而达到整个高中教学的优化。同时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学生答案对错的裁判,而是数学教学课堂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合作者,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三)学习对策:搞好入学初的思想引导。

教师必须搞好新生开学的思想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凭借小聪明使学习事半功倍的想法,同时介绍本科目的结构、内容要求、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其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及在高考中的比重,分析初高中数学的本质区别,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教师需强调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的不同,同时对学习方法作出相应的改进。

(四)心理对策:加强心理辅导。

教师在新生入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他们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往中如何自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与友谊,使他们顺利地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2008.

篇8

一、初高中教学的几个不同

概括来说,初高中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同:教材体系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

1、初高中教材体系不同。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缺乏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以形象定义居多,如代数式的定义,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现在初中教材的平面几何部分中没有严格的几何证明,只要说理正确就可以;教材难度较小,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主要是以形象、通俗易懂、简单的符号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开始,学生就要接触到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非常抽象的知识,要求学生的思维向理性层次跃迁。刚开始,学生会感到很困惑、很难理解到位。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和数学阅读材料,增加了实际应用型知识板块,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另外,在中考指挥棒下初中很多知识只是选讲而高中不讲(例如二次函数和圆的知识),造成初、高中知识脱节。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初中教师针对知识讲知识的多,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少;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记住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练习。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觉得自己还能像初中那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可以,不愿主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这是不适应新的学习的表现。高中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源,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若学生在上课没能专心听讲,对知识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及时消化,只是为了做作业而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高一学生在初中四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中有些人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阅读能力。这也是他们不适应高中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应采取的对策

1、教师要研究初中课标和教材。高中教师对课改以后的初中课程不是很了解,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假期时间研究初中课标和教材,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我校与一中建立联谊校,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们了解到造成初高中知识点脱节问题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有些内容初中虽有涉及但是较简单,而高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所以要多花时间进行整理和补充。要通过对学生入学后的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再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开设初高中内容衔接课。

2、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初高中学习环境的改变;二是使学生适应初高中教学方法的改变;三是要使学生适应高中数学抽象的语言,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编适量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3、研究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从初中到高中的跨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许并不见得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数学这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来说,却会让学生感到非同一般的不适应。那么,如何能够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就必然成为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了解学生基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了解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状况,参考初中重要的考试成绩或对学生进行入学考试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根据高一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合理地安排知识讲课的程序和内容。开设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校本课程。比如:利用初中的二次函数图象解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深化运用;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帮助学生适应教材中内容的坡度。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2.抓好学案教学设计,优化导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与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搞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因为高一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跨越比较大,存在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教学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采纳学案导学制,做到课前先自主预习、课上教师重点开讲归纳体会、课后激发学生潜力进行能力拓展等逐层提高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课前起点放低,课上重点突出速度放慢,课后能力学生逐步加深的教学策略。

一学期的训练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逐步加快进度,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的落实上可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递进层次,逐层地落实,先落实好课本,而后落实课本的延伸内容。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之处和应用之处做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后一节与前一节,高中与初中的知识,特别注重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3.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4.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课后复习和课后反思的习惯

波利亚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能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论证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情来做。这样他们就错过了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解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一定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原理,将实践的外在感受及时转化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高中的学生要从看一看、做一做,进而到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做到“四个超前”:超前想、超前做、超前总结、超前提问;在课下要学会“三种复习”:课后及时复习、每一单元及时复习、考前及时复习;做作业做到“三项要求”:先复习后再做作业,作业卷面做到规范整洁,出现错解做到查明原因再重做。由此,在学习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其理,还产生自己的想法;知一点,恍然大悟,懂得一片;能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见解、新问题、新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一数学 学习方法 态度 过程与方法

新课改后的每年高一新学期伊始,“数学难”就成为很多学生或家长的热门话题。其实,数学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难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刚进入高中,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不了解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及要求。再加上高一所学科目较多,数学课相对课时减少,面对诸多的障碍与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惧怕数学、心灰意冷,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

一、调整心态,做好心理准备

态度决定一切。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因为凡事都怕“认真”二字,做一件事情,如果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再配以踏踏实实的过程,那么就有很大的把握做好。

初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学习抓得比较紧而且也比较刻苦,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特别是进入重点高中,他们心里满怀喜悦和自豪。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就有种放松的思想,他们往往认为初中数学能学好,就说明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套,高中依然能学好,不需要去想高中数学怎样学。另一方面,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都在初中是“佼佼者”,曾经一度是老师关注的对象,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称赞,他们是在充满自豪感和优越感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当他们面临新的学习任务而不能得心应手且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呵护时,自信心备受打击,自卑感增强,从而总是怀念过去,沉浸在回忆中,以致于影响学习,感觉高一数学难学。

进入高中,就是进入到一个知识领域更深、学习更紧张、竞争更激烈、能力要求更高的氛围中,这就需要提前调整好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高中数学语言比较抽象,知识的系统逻辑性比较强,知识内容又剧增,对数学解题思维方法要求理性大于感性。针对这些特点,高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它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进入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曾经是优秀的,他们来到这“高手云集”的学习环境中,得不到老师的“偏爱”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没有很好的心态,则势必会感到“失宠”“冷落”。所以,高一新生对高中数学有大致的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做好了心理准备就不会对高一数学的学习有所懈怠。

二、过程与方法决定成败

1.发挥预习在学习中的作用

进入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有所加深、课堂容量也有所增加,再加上学校安排的数学课时减少,必然会造成教学进度加快,课堂上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更少。所以,若想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维,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前认真预习了,就有助于了解这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且对这一节的知识会有个整体的把握。当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他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在听到他预习中不懂或没理解透的地方,精力相当集中。当然,在预习中已懂的在课堂上也应该认真听讲,要进一步地搞清楚知识“为何而来”“从何而来”“作何而用”,认真听讲的同时适当地记录必要的笔记提高听课效率。

2.课堂重视听讲

现在的数学教材在语言表述上浅显易懂,而且课后练习和习题难度都较小,稍有语文功底的学生都能读懂并且做好课本上的习题。但是如果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就只能理解得很肤浅,就会出现很多学生所谓的“书能看懂、书上题会做、一考试就考不好”的普遍现象。这是因为学生理解的只是表面上意思,而且他也分辨不出哪个知识点是需要理解的或是需要掌握的或是需要灵活运用的。当然他更不能进一步地挖掘出深层次的内涵,不可能总结出知识的脉络,不可能总结出知识点的应用之处,以及如何去运用,等等。比如,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函数概念中,不通过老师讲解强调,学生很难抓住函数概念表述中判断函数的三个关键点,即:(1)A、B必须是非空数集;(2)A中任何一个数x;(3)B中都存在唯一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理解了这些后,对于判断是否是函数的问题就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接受新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战场是在课堂上,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配合,注意知识的来龙去脉,注重知识的应用,领会老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留心老师的解题步骤。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每节课都必须注意听讲,稍不留意或思想开小差可能就会有一个知识点不会,影响到后续知识的学习。另外,只学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会在适当的地方抽象概括或引申出一些较为重要的结论性东西或一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及时地将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但是,学生千万不要全抄,以免影响听课。

3.课后及时总结和巩固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允许有充足的消化时间,这就需要学生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及时回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认真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外相关的习题,勤于思考,注重解题方法的选取与运用,对于有些题目一时思路不清难以解出,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回忆老师的解题思路,如若自己实在无法解决就及时地问同学或老师,要做到不留疑点,不然的话,就成了“会的永远会,不会的永远不会”。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刚开始从书本上的基础题入手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后,再配以课外习题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不需要题海战术,做一定量的题之后要善于将题型归类并总结一般的解题规律。如此,在考试中才会得心应手。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次大的挑战。学生应事先做好心理准备、端正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以上几点,并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就能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严士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