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内容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环境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环境内容

篇1

关键词:经济背景;农村环境;幼儿成长;学前教育

幼儿的成长状况与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所处的综合经济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农村,幼儿成长同样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不同,这对于幼儿成长来说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挑战。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农村经济状况与幼儿的身心成长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影响可能会表现在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

1.1经济状况影响幼儿的生理成长和健康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显著影响了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家庭经济环境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和有关成长追踪案例表明,从幼儿出生开始经济状况就已经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可能会造成子宫内生长延迟或神经性行为成长不充分。出生后这些幼儿能得到的照顾也相对较少,很多幼儿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而成为留守儿童,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能会有很多牵连性疾病,从而给幼儿的发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2经济状况影响幼儿的教育环境和心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经济状况不仅与健康状况有关,而且还会影响幼儿家庭内成年人的教育思维。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家庭,人文素质也相应更高,在科学育儿方面投入更多。与贫穷地区的孩子相比,出生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儿童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想法,而且对知识的渴望也更为理性。换句话说,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关注度和家庭幸福指数。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往往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也相对更和睦。由于收入较高,周围环境经济发展指数较高,幼儿的成长不会牵扯特别复杂的人际交往因素,心理发展相对较为平衡[1]。

1.3经济状况与父母职业情况的联系

学前教育领域内的某些研究者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对于未来成长的抗风险能力,与经济状况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网络经济在农村不断兴起,很多农村当地的老百姓借助网络经济改善了生活条件。经济状况较好的父母往往更为自信,幼儿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内,看到父母不断地努力和成长,长大后更加自信,认可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条件,同时幼儿的学习策略和生活习惯也会更科学。

2保证农村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策略

不同农村发展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会影响幼儿的认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硬性指标,具有波动性,同时也是一定发展范围内的不可抗力。在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情况下,为促进农村当地幼儿身心健康发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运用和调动各类家庭经济资源

农村经济发展对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效果非常显著,而家庭内的物质资源丰富,会导致幼儿所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从村级行政单位角度入手,配合当地教育部门的有关指示,充分调遣家庭及村级区域的教育资源,从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两方面入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且带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例如某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给幼儿准时打疫苗并进行相应体检,一旦出现一些妨碍幼儿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当地农村行政机构就会发挥相应的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幼儿健康和成长的关注度,对于幼儿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应调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从整体角度提升幼儿的健康成长水平。

2.2优化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氛围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握经济发展对幼儿家庭环境氛围的积极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使不同家庭的养育风格产生了差异。借助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优化幼儿成长的环境,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教师引导幼儿家长在幼儿亲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当地实际经济发展状况,采取更为简约的教育方式,优化幼儿成长的家庭氛围,使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丰富。经济发展促进了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通过社会性宣教促进科学育儿思路,是当地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应该主抓的发展内容。例如很多幼儿教师借助微信平台了解幼儿的成长空间,分享相关资料,并且积极跟进幼儿家长的教育思路,落实幼儿家庭内亲子关系氛围,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能够使农村当地的亲子教育意识不断进步。幼儿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条件息息相关,经济环境的发展带动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

2.3发挥村委会的中介作用

研究者发现社区的中介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趋同性,借助当地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利用村级行政机构,也就是村委会,发挥教育领域内的中介作用。幼儿教师经常能够发现,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或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内生活的孩子,常常显现出思维发展速度非常敏捷的特点。因为幼儿长期暴露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之内,需要考虑的事情和需要经历的变化比较丰富。以村委会为单位调动当地的教育积极性,并且引导孩子和家长清晰地思考、快速地解决个人成长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调动教育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借助传统教育资源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整合这些资源的过程中,村委会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篇2

关键词:法制教育;犯罪;青少年心理

一、青少年的犯罪特征

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从法律教育看,并不是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人群犯下的受法制限制的社会行为,而指的是以青春期为时间坐标轴,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犯罪行为的统称。在中国的法律明文党总,这一特殊特定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犯罪特点都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作案态度的轻妄性、作案手段的单一简单化、作案动机的随意性以及作案团队的团伙性强。由于青少年的社会经验淡薄,焦虑青春期的心理机制不成熟,社会不良因素的教化影响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青少年处于初步踏入社会,原则性和对是非的判别性弱,同时受到主观因素的驱使和客观外界人员和环境的误导,往往因为聚众群殴并有团伙意识,这不仅会增加犯罪性质的恶劣程度,还增加了影响面,对于青少年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恶劣至极的。

二、青少年在进行法制教育时的遵循原则

由于青少年具备的特殊年龄段和教育阶段,对于这一类人群的法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其在教育工作过程当中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因此在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必须遵循必要的原则,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将原则运用到位,首先对做到未雨绸缪,指的是对于孩子的关注度要自然而然的提高,当发觉孩子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上有不妥之处,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思想教育,这也同时作为法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其要求教育人员要从根源出发,并且能够找到源头对症下药,力求防患于未然,把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遏制在摇篮里。在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技巧,比如,要寓法于情、以情动人,这种教育理念是以遏制犯罪行为发生为根本目的,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守法氛围,还要注重循序渐进,将教育模式转换成有层次、有阶段性的推进,切忌违背正常发展规律而跃进式教育,应该先确定好固定的教育目标,然后把整块的教育体系整理出来分成小块的模板逐渐深入,使法治知识潜移默化的被青少年渗透,另外青少年的整体人格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特点,所以其可塑性也大大推动了教育的进程,要做到面面俱到,所谓面面俱到指的是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都应该有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特征的教育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推动法制教育成果。

三、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的重点对象及内容

青少年作为法治教育的接受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层次角度化的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要注重群体的种类划分,在这里可以简单地把易犯罪的青少年分为稳定型、中间型和易变型。首先,很大一部分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离异、单方或双方父母离世等成员不齐全的破碎型家庭子女,这类青少年犯罪几率一般都相对偏高,由于孩子长时间生长在家庭教育不健全或者有家庭暴力等成分参与的环境当中,不利于其自身性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第二类是未成年的女性,随着我国社会整体趋势的复杂性,伴随着女性青少年犯罪增加率明显上升,女性青年一般都有特殊的腐蚀作用,作为男性犯罪的诱因,这对其自身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强烈和深远的负面影响;第三类是“危险假期”中的青少年群体,由于青少年处于上学期间,在学校进行教育和管制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性格压迫,在无人约束的短时间或者环境内,就会表现出更偏激的做法和思维方式,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孩子的长期或者短时间的假期中,孩子发生犯罪行为的概率也明显增高,既受到空间的制约性,也受到看管条件的制约,可见只有分析清楚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动机和种类,才能使法治教育进行的有条不紊。

四、总结

在当下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社会因素复杂的大背景下,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频繁度增加这个社会诟病,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法制观念的成功转型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从青少年犯罪兼顾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分析来看,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体现在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应该特殊对待,因为他们作为犯罪主体,其特殊的成长时期,加之社会环境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也是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和目标,使社会发展状态进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基于心理视角:从培育爱国心到理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篇3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综述

中图分类号:D64-05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现将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作以综述,以便促进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的研究是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陆庆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并首先对其进行了专题研究,界定了其概念,基本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主要范畴,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其后,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1995 年版)中以“环体”的形式把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要素”之一,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从一个孤立的概念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以张耀灿的“环体”理论为基础,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逐步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上形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那部分环境因素,一种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现实的客观社会存在。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理论界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张耀灿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即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另外陈秉公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境在受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也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除了教育以外,影响教育对象的一切外因的总和。”岳金霞把其定义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自觉环境因素。”

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对工作对象产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沈国权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和过程起着影响和作用的诸因素的总和,是多层次、多侧面、多要素的复合结构。”杨业华区分了广义的和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指出其中心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地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沈壮海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处于其中的客观外在。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会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育质量的稳步上升。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过主观调控和创造而形成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优良环境条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所处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是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综合。

第四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受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看法很不一致。张耀灿主张按范围、性质、状态和内容分类,而陈秉公则提出社会、单位、家庭和社交四个类别。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成三大类型。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以环境构成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大致可分为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学校环境或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四种。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按状态可以划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按内容划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

第四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空间域,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按时间域,可分为既往环境、现实环境和未来(预想)环境;按性质域,可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按状态,可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按作用域,可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征

总结和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征的研究方面,理论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以罗洪铁教授为代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可创性、动态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系统, 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的结构出发进行分析。

(2)以宇文利为代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多对对立特征的统一体,是复杂性和可控性、开放性和封闭性、直观性和抽象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的统一。

(3)以彭庆红为代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环境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整体性与有序性的结构特征,阶级性与社会性的本质特征,以及广泛性、复杂性、动态性、渗透性与可塑性的外在特征。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功能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功能的论述很多, 主要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切入, 归纳地说, 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从功能的角度, 即从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现出发,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即其功能。郑永廷提出社会环境的导向功能、动力功能和感染作用,后进一步表述为强化功能、导向功能和感染功能三个方面。

(2)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出发。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陈秉公认为,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环境对人施以各种环绕力, 具体表现为三种力量:推动力、感染力、约束力。

(3)沿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 考察某一类型环境系统的影响。例如, 戴钢书的《德育环境论》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分别考察。邱伟光同样也是从宏观环境(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两大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研究总体看来已经相当成熟, 并已有一定的成绩, 有些论述已经相当深入和系统。但在某些方面, 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 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区别, 以更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及系统。另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如网络环境), 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有些新的环境提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人际环境、人格环境), 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完善与丰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前言

智能家居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布线技术将家居生活中琐碎、繁杂的内容有序的组织起来,应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进行管理。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当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布线麻烦、安装困难等问题,应用Zigbee技术、GSM/GPRS 及太网技术,实现无线通信,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更为完善,促进现代住宅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及其特点

家居智能控制模块、图像处理单元、ARM中央控制平台、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及无线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等组成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家居智能控制模块主要具有安防报警、照明控制及空调远程控制等功能,并与Zigbee模块和ARM中央控制平接。在家庭智能控制网络当中,利用USB摄像头进行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此同时,利用GPR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ARM中央控制平台与外部终端设备相连,使居民出门在外能够了解家居环境的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当中,需要应用到物联网技术,利用视频处理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提升了智能家居系统的人机交互能力,通过网路可以随时进行访问。智能感知传感器可以对光照、温度、湿度和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检测,并得准确的数据,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传输。智能控制空调、卷帘、电饭煲等电器,利用远程人机交互对家居状态予以反馈。与此同时,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增加用户登录身份验证,进行数据加密,以有效预防非法入侵,提升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安全性[1]。

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一)家居环境检测

家居环境检测主要利用光传感器(ON9668)、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SHT11),利用Zigbee采集子节点对家居环境当中的光照、温度、湿度进行检测,利用烟雾(MQ-6)和气敏传感器(TGS813)对家居环境内的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数据采集,经由ZigBee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传输,经由手机移动终端进行处理,最终传输至服务器。在家居室内安装红外传感器(LH-912E),能够对非法入侵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家居环境的安全[2]。

(二)智能控制

在家居环境当中存在着灯具、空调、冰箱及门窗等设备,用户能够通过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操作和控制。联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智能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利用收集进行控制,更加方便快捷。将光敏电阻、热释电传感器和继电器驱动连接家用电器,与 AT89C52共同组成家居控制系统,有效采集家居电器的信息,利用ZigBee 无线收发模块传输至手机,可以进行灯光、空调、门窗的控制。利用 HBS 总线通信模块MM1192 ,实现远程智能操控,即使出门在外,同样能够对家居环境进行了解和控制,使用户更加满意和放心。

(三)无线通信和GSM/GPRS 通讯

ZigBee 组网通信实现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无线信息传输,基于CC2530 无线微型控制器,利用ZigBee 技术,CC2530连接 STM32 处理器,高效进行信息传输,通信机制更加稳定、快速,保证数据收发的稳定,顺利进行数据交互,提升通信信号强度。结合射频技术、无线传感组网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设计和研发Zigbee技术无线传感网络。 ZigBee 组网通信模块具有网络容量大的特点,组网灵活,5 通道 DMA使无线通信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同时能够降低能耗,操作控制简单便捷,有效保证无线网络信号稳定传输[3]。

GSM/GPRS 双频模块(MC35i,Siemens公司第一代产品)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射频电路,异步串行收发器与微处理器之间实现交互,连接外接天线并自带 SIM 接口,与MC35i之间实现硬件连接。

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当中,除了硬件设计之外,软件设计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的编程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 终端采集子程序、ZigBee 无线通信子程序以及RS232 通信子程序等内容。分析当前状态,判断各部分子程序是否正常执行。当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发出警报,软件系统自动打开 GSM/GPRS 通讯模块,技术进行报警。模块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特点,这与ARM 嵌入式的开发平台的结构特点有关。利用Zigbee 协调器进行网络启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且合适的信息,组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网络。ARM中央控制器连接串口,采集和汇聚信息,并及时向下发放用户命令,利用Zigbee 协调器进行调节。Zigbee协调器软件流程包括Zigbee协议栈的初始化、网络PAN ID的设置、网络PAN Co-ordinator短地址、选择射频频率通道等一系列程序,并启动网络,加入其它设备,开始数据传输,充分发挥Zigbee 协调器的功能作用,进而完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设计[4]。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为智能家居控制提供了硬件和软件基础,用户能够实时和控制家居环境,进行照明、温度、湿度的控制,进而保证家居生活环境的舒适、便捷和安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居家服务。随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化是未来家居生活的必然趋势,随着监测效率高、覆盖范围大、实时性好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被设计和研发,对智能化家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昀 程小辉.面向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02):259-264.

[2] 杨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2(21):16-17.

篇5

【关键词】HISF数字家庭智能冰箱RFID物联网

HISF: A Smart Fridge Based Home IOT System for Awareness and Service Xiao-dong Wa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Xian ZhangQingdao No. 2 Middle School

Ye Tao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In the paper, Smart fridge technologies are researched to act as the carrier for home IOT system. Firstly, we design a novel smart fridge, implementing some features, such as RFID based and visual food managements, personalized recipe 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 Secondly, we propose HISF, a home IOT awareness and service system. It adopts the layered architecture, in which the data platform supports both the service aggregation from other providers and the application addressing and invoking from home terminals.

Keywords:HISF, Digital Home, Smart Fridge, RFID, Internet of Things

一、引言

数字家庭、家庭物联网是信息时展的要求。当前,家庭对信息消费需求的明显上升和不断扩大,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通信、计算机与家用电器产业出现融合的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家电出现并广泛进入我们的家庭。传统白电行业的理念是:家用电器操作简单、普及率高,数字家庭网络未来是以家用电器为核心,3C应在家用电器上进行融合,在未来数字用户家庭中计算机不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2005年,惠普公司提出了“不以PC为中心的家电战略”口号,认为“PC未必就是数字家电时代的家庭中心”,其涵义是PC与其它家电不是“主”与“从”的关系,而应着眼于加强PC与传统家电之间的连接性[1]。

网络冰箱在数字家庭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将网络冰箱作为信息家电的代表是具有可信性的,也是各家电厂商竞相研发的目标之一。诸如,文献[2,3]指出智能冰箱应能够进行内容感知,例如,监测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哪些食品需要补充,向用户提供适当的菜谱以充分利用冰箱内的资源以及为用户生成购物清单等功能。冰箱是家庭中唯一24小时带电的设备,其体积较大,为多种技术在其上进行融合提供了的宽广的平台。网络冰箱的研发方向除了不断改进传统的食品存储功能外,也在逐渐丰富其他的服务应用。例如将冰箱安装显示屏,与网络连接后可以实现电子邮件查看、下载收听音乐、记录便签和日程管理等功能,有的厂商还能够通过网络对冰箱进行远程检查、维修和软件升级。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增值服务功能将被开发出来,网络冰箱有望成为新媒体形态[4],甚至有可能成为数字家庭和家庭智能空间的中枢。

本文依托课题组数字家庭项目,研究新一代智能冰箱技术,并将其作为家庭物联网感知与服务系统的一种载体,主要创新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面向冰箱核心服务―――食品存储,设计一种新型的智能冰箱。该冰箱实现基于RFID的自动化食品管理模式和可视化食品管理模式,并提供个性化菜谱查询和推荐功能,同时提供消息服务、便签服务和家居监控等多项增值业务。

(2)提出以智能冰箱为载体的家庭物联网感知与服务系统(HISF),该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实现了基于云端数据平台的服务聚合和终端应用服务执行架构。计算和数据密集型任务交由数据平台处理,终端服务系统对数据平台与本地第三方应用服务系统(如环境感知控制系统等)均采用统一的受限资源Web服务接入方式。

本文以智能冰箱所提供的物联网服务―――食品管理和个性化菜谱查询与推荐为出发点,从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硬件设计、服务器和终端软件方面,探讨HISF系统的原型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架构设计

HISF系统的架构分为三层:外部应用层、云端数据平台和家庭服务层,如图1所示。

1.外部应用服务层:该层为互联网与物联网服务接入层,基于云端数据平台提供的标准Web服务接口,内容或服务提供者均可通过该层实现向云端数据平台的服务聚合和数据接入。该层实现了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撑环境的分离,优化了服务资源的配置模式,同时提升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分工协作程度,提供了利益共享和分配的机制。

2.云端数据平台:该层作为第三方服务与家庭物联网系统的适配与管理层,支撑对第三方服务和家庭物联网系统的接入和管理。该层对外部应用服务层提供标准的服务业务接入接口,并规划相应的内容管理与流程管理业务模块、其他增值业务模块,同时面向家庭终端用户提供统一的受限资源服务接口,规划与之对应的服务分发和协作模式。

3.家庭服务层:即依托所设计的智能冰箱,实现家庭物联网感知与服务系统。在家庭中,唯一长期不间断带电的设备只有冰箱,HISF正是凭借这一特点,选择冰箱作为家庭物联网化的切入点。HISF系统首先从满足智能化饮食服务出发,设计食品管理、我的菜谱等智能服务模块,实现个性化菜谱推荐,并能与电子商务进行协同,提供个性化食品配送服务;借助冰箱门体上提供的高分辨率显示屏幕,提供便签管理、消息推送等实用服务;另外,由于本项目的智能冰箱设计能够提供丰富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运行有Android系统,所以HISF提供应用程序管理模块,实现各应用组件的安装和升级,提供视频监控模块,能够与家庭门禁系统连接,实现门禁管理和家居监控等服务等。

三、硬件设计

根据项目对HISF系统的功能定义,我们选择基于Haier BCD-248WBSV冰箱进行硬件改造和升级,实现原型机并开发智能冰箱原型系统。通过与Haier集团的协商,我们获取并保留了该冰箱的原始控制协议,硬件改造过程中并不破坏原有的控制系统。为了实现物联网冰箱的食品感知功能,项目设计在冰箱三个门体中部署RFID读写模块,实际原型机硬件设计改造过程中,为控制成本和复杂度,暂时只考虑上开门的RFID读写器部署。

HISF客户端硬件模块连接如图2所示。由于Haier冰箱原主控板与冰箱核心控制电路之间采用私有接口和通信协议,难以直接替换,所用本系统设计保留了冰箱原主控板,通过主控板上板载串口实现与冰箱原系统的数据交互。本系统设计考虑了物联网感知系统的硬件可移植性,并赋予其可移动化特性,例如,物联网感知模块可以部署到门禁系统中,或者其软件部分可以工作在便携式移动设备中;另外,考虑到串口的独占性,为了能够实现多硬件模块之间的协同,本设计并没有将物联网感知系统模块硬件与冰箱原主控板之间直接基于串口进行连接,而是将主控板扩展了蓝牙通信支持,从而实现冰箱主控板、多个RFID读写器,甚至多个ZigBee网络通信模块与物联网感知系统模块的无线通信连接。

四、软件设计

4.1云端数据平台

HISF系统的数据平台主要负责聚合平台内外数据和服务,并为系统内部应用提供服务支持,主要包括数据接口和数据管理两个子功能组。本文以数据平台的个性化菜谱服务数据接口为例,简要介绍平台软件系统的设计。

个性化菜谱服务模块为系统其它功能模块提供菜谱和冰箱食品管理数据接口服务,以便其它模块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相关数据通信和操作。数据接口采用轻量级Web服务的方式,以JSON方式提供给客户端进程调用,并配以API Key保证接口的安全性。

4.2客户端系统

HISF客户端基于Android系统进行开发,客户端系统软件架构主要包括Linux内核和底层库、硬件抽象层、Android应用框架和上层应用服务,如图3所示。

1.客户端主界面

HISF客户端主界面是客户应用系统的入口,主要包括应用界面、天气预报界面和数据可视化界面等,各界面之间通过滑动触摸屏的方式进行切换。应用界面列出本系统所支持的所有功能项,通过点击功能项,进入相应的功能应用。通过点击“食品管理”、“我的菜谱”、“便签”和“升级管理”可进入相应的应用界面;通过点击“冷藏区”、“0度区”和“冷冻区”可进入“食品管理”应用中所对应物联网冰箱食品保存区域的食品列表界面。通过滑动操作客户端主界面,能够切换至天气信息界面,用于显示物联网冰箱所在地区的天气状况,界面原型设计如图4所示。

2.感知数据可视化和冰箱功能控制

通过滑动客户端主界面能够显示数据可视化界面。感知数据可视化界面的功能是将冰箱作为物联网数据感知中心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如家庭环境内温湿度变化数据、家电设备用电数据等,主要用于接入管理智能环境控制和能源管理服务。界面原型设计如图5所示。通过滑动客户端主界面能够显示冰箱主功能控制界面,包括调整冰箱各区域的温度,开启智慧模式、光波增鲜等。界面原型设计如图6所示。

3.食品管理

本系统通过在食品容器上附着RFID标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自动化食品管理功能。核心电路板通过蓝牙通讯的方式连接RFID数据采集器。每一个冰箱区域(冷藏、0度和冷冻)包括两个RFID数据采集器,一个用于采集“取出食品”数据,一个用于采集“放入食品”数据。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我们设计了常用数十种常见食品类别的RFID标签,并将标签附着到食品存储袋上。将食品放入或取出冰箱时,将标签贴近RFID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记录操作。客户端系统接收到数据时,显示“食品数据接收界面(如图8所示)”,从而实现了对用户冰箱内食品的有效管理。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智能冰箱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智能冰箱的原型系统,并基于冰箱在家庭应用中的不间断供电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的家庭物联网感知与服务系统HISF的设计与部署,探讨了HISF的分层架构模式,为数字家庭、物联网智能家居服务模式提出了一种可借鉴的技术和业务实施方案。项目后续研究着重考虑数据平台的数据可视化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挖据,健康饮食专家系统的开发与部署,同时增强平台的商业服务能力,探索与第三方在线食品电子商务协作的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IT逼迫传统家电变革,”市场报,2005

[2] M. Bucci, C. Calefato, S. C. M. Milani, and R. Montanari, "Fridge Fridge on the Wall: what Can I Cook for Us All? An HMI study for an intelligent fridge," in Proceeding AVI’10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isual Interfaces, New York, 2010, pp. 415-415.

[3] S. H. Park, S. H. Won, J. B. Lee, and S. W. Kim, "Smart home digitally engineered domestic life,"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pp. 189-196, February 19 2004.

篇6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尽相同。作为农村教育而言,教师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从区域生活环境、地域特色、区域文化等特点,以多角度去挖掘区域地缘文化环境内蕴含的数学资源,让其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转变原有不利教育发展的弊端,体现因材施教、快乐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区域地缘文化;数学资源

义务教育给中国教育发展奠定了大众国民教育的基础,然而区域教育仍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地级市而言,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共用相同教材,这意味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具有统一性,然而区域内城乡在师资力量、教学配套设施、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差异,影响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平衡性。为此,作为乡村教师而言,不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区域内的资源,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为教育教学服务。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如何更多地从区域教学资源着手,尝试挖掘区域地区特色,结合城乡元素,优势互补,劣势强补,提升城乡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让城乡区域内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教育,快乐学习。文章结合笔者授课与听课的教学案例,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巧借农村场景,感知身边数学

新课程曾明确要求,教师要利用周边的日常生活资源、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亲近感。为此,区域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妨对外拓展,从城乡不同的生活环境切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熟悉感。教师需要依据班级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的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入手,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教学内容相结合,巧妙利用农村场景,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其感知身边真实的数学。

例如,在一次校际教学活动中,一位老师在讲授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学习中,这位老师以马山农场采摘场景为主题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你和爸爸妈妈去过马山农场采摘水果吗?在那边你都可以采摘哪些水果?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说说你在农场那边发生了什么有趣事情?(学生的亲身经历,抛出这些问题,学生回答积极性非常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农场采摘水果喽!瞧,这个农场真热闹,吸引众多小朋友!再看,这里的水果太丰富了!看看今天我们能采摘什么水果?请同学们说说今天的赶圩市场都有哪些商品?(学生争先恐后、兴致高昂)

师:教师在PPT课件上出示了这些水果(蓝莓、樱桃、百香果、台湾甜油桃、树葡萄等),现在请大家对这些水果从颜色、大小、生产季节进行简单分类……

由于福安市溪尾镇马山农场对孩子们不陌生,很多孩子同家人去过采摘。这样的农场学习情境,基于学生对场景的熟悉且有真实的经历,让学生参与这些数学活动,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学生不自觉地学习数学本课教学内容。

二、融入地域特色,改编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同地市教材版本前提下,教材所展现的各种数学元素往往倾向于城市学生认知水平,间接影响区域内乡村学生学习数学,在学习难度与学习障碍上存在诸多影响。作为教师而言,需要做的就是平衡一下教育资源,在遵行教材教学内容与教材编辑意图上,适当地对教材内容结合区域地域文化进行改编,从而也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中,教材选入了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油菜籽总产量的数据。鉴于学生对这些农产品不太熟悉。在备课教学中,笔者就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地域情结,作为有经验的教师需要做好准备。笔者对教材的数据进行适当地改编,在我国政府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及相关政府网站查询得到如下数据(表1)。

从上表不难得出,从不同地域范围人口数值不同。这时,笔者再以这些数值来学习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特殊的计数单位,给学生普及了我国的国情教育知识。同样的在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教学布置作业环节,高年级老师借鉴笔者的做法,查询《2010年宁德市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得出如下统计数据(表2),根据《2015年福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教师还制作了福安市内经济发展数据(表3)。

通过对比表2这些数据,让学生了解宁德各县市内人口对比,了解福安市人口情况及其在宁德市的人口排名,加深了学生对福安本市的了解程度,简单明了的数据既让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数学知识,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情感。而在表3从另外一个层面了解福安市情况,鉴于下表的数据需要教师课堂上简单介绍,以便让学生读懂数据。

对比两个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入人口数据的信息作为教学内容的改编、补充,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人口国情教育、乡土教育。可见,教师在认真备课过程中,在揣摩教材、编辑选材的同时,结合区域地缘文化的改编、补充教材教学的内容,是一个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一个热爱家乡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应有的本质体现。

三、体验社会劳动,创造实践机会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载体。对于区域地域环境而言,城区公园、社区服务场所、城郊湖泊、农村溪流、山地丘陵、房前屋后……都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其成长的乐园中,寻找为其参与融入数学元素的数学教学实践的平台,让其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获得数学知识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内容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笔者就让学生在校园内实地测量学习。教师提供丈量工具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按照班级小组对学校的花园、走廊、教学楼、操场(涉及圆形的面积暂时不考虑)等进行实地丈量,待学生把丈量好的数据整理后,提出如下问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占地面积是多少?学校的花园占地面积是多少……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能不能通过刚才丈量的数据进行计算?

由于这些数据是学生实地丈量得到,利用分割与组合的思想,计算学校各个功能区的面积以及学校总面积就容易多了。源于社会实践的数学知识,学生容易接受,正如上文提到的马山农场采摘情境,也能让孩子亲切地接受数学知识,感知数学世界的魅力。

四、结语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区域地域文化资源,探究数学与当地文化的关系。教师在领会教材编辑意图的基础上,将地域内的教学素材引入数学课堂,这不仅是一个教研工作者鄹诰匆档奶逑郑而且是心系地方教育的那份精神的折射。

[参 考 文 献]

[1]苏君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篇7

(一)公共关系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信息社会,顾名思义,各种不同的信息渗透在社会中的每个角落。随着信息工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社会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激增,促使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

第一,由于社会组织不是唯一的,这必然导致竞争的存在,而这种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信息的争夺,只有拿到各方面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做出判断,从而正确而科学地进行决策。因此,信息成为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决定因素。

第二,在信息管理中,公共关系的参谋功能被挖掘出来,这使其发挥着重要的咨询作用。首先,公共关系的中心工作是搜寻、及反馈信息,这被看成信息循环的一个完整过程。而信息时代的信息产生与传递追求速度,这些海潮汹涌的信息渗透到各个方面,可谓“无时无地不有”,鉴于此,公关人员要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超能力”,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信息海洋中,用全方位的姿态积极搜集各种有用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的循环变得更有意义。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包括社会生产信息、政府部门信息、市场信息、治安信息等等。只要公关人员能够认清信息的特点和作用,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信息搜集,并以专业知识为依据进行信息的筛选、归纳、分析和研究,就能够向组织的最高决策层及时报告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组织是否与社会公众的需求相符合,从而帮助组织检验自身的决策和行为。凡事不可能完美,社会组织的工作更是如此,因而更需要信息反馈这个“查缺补漏”的环节,如果组织的决策与行为存在不恰当的地方,就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多措施加以调整,以谋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信息反馈工作不到位,会影响信息的输出效果。对于社会组织而言,要以畅通的信息搜集渠道为基础,这是信息传播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公工作内容之一。实践证明,社会组织的信息反馈装置一旦失灵,信息的输出效果就会趋于无效,在现代决策非人格化的背景下,这可能造成严重的风险与后果。因此,要想做好组织的信息反馈工作,就需要充分掌握决策对象的相关信息,为组织的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并依据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促进管理的效益性与目的性的实现。

(二)公共关系是社会传播与沟通的必要途径

公共关系是社会传播与沟通的必要途径,“双向沟通”的交流形式是公共关系的关键。为了使公共关系达到沟通与传播的效果,社会组织必须要在完成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及时传递信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就是准确地将社会组织的决策、目标、活动的举办以及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社会信息传递给公众,建立起公共了解组织的平台,保证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和审视社会组织,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达到公共关系的管理目的。

其次,社会管理还必须抓住群众的心理,尊重群众在先,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允许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组织的运行情况,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让群众提高对社会组织的信任感,并鼓励群众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响应社会组织的方针政策。这样,社会组织美誉度与可信度不断提高,管理的功能自然也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要顺利进行“双向沟通”,必须重视公众的信息反馈能力,并以公众的信息反馈为基础,这是社会组织检验公共关系实施效果及开展校正工作的必要程序。信息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长期处于流动的状态,而信息的反馈则指引着信息正确流通,社会组织要想更好地判别信息的价值就必须依靠信息的反馈功能。而“双向沟通”不仅能使信息的搜集反馈比信息的更有价值,还能让组织调整自身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公共关系中,负反馈通常被看成反馈作用的主体,这是由于负反馈强调对系统变化的抑制,发挥着纠正系统偏差的作用,使保持系统趋于稳定,也使系统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公共关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比如整合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主进程、提高文明程度等等,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整合

社会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社会“环境”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地,是社会组织机构赖以生存的条件。从小的方面来说,“社区”是公共关系的环境单位,由于社区是我国刚兴起的人口聚集地,因此社区关系便与以往的邻里关系相似。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只要大家都传承“远亲不如近邻”的思想,就可能形成和睦相处、彼此尊重的社区环境,从而使组织机构与居民相得益彰,最终达成利益同步。如何才能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

其一,以国家大局为依据,以国家方针政策和法纪为最高原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环境内保障个人根本利益。对于组织机构来说,只执行国家的意志是不够的,要想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还必须考虑乡约民俗、地方法规和社会公德等因素,并以所在的社区为中心进行辐射效果,在社区环境得以正常维系。

其二,公共关系以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为核心,社区建设越突出,社区整体利益就越明显,在群众利益得到保护的情况下,社区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组织机构的每个成员都主动为社区公益建设做出贡献,营造出良好的社区奉献氛围。

其三,积极发扬“助人为乐”的良好美德,提倡“救人于危难之时”的精神,反对“只顾自扫门前雪”的自私行为,使公共关系的社会联系得到广泛建立。针对此,组织机构不应该过多地隐瞒工作情况,而应该尽量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公开组织工作的宗旨、目标、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困难,使社区公众了解组织的工作状况,以求得彼此了解,相互支援。

(二)组织形象的塑造

塑造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组织形象的塑造较多地运用于在企业公共关系中,这是因为良好的组织形象不仅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品牌意识”的具体实践,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受西方公共关系中塑造形象的影响,企业强调“家庭环境”,员工们在工厂中有家的感觉,比如开展员工聚餐、员工生日礼物派发等活动,另外,还要向员工征求决策意见,合理的意见给予奖励,并多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增加其就业技能。塑造组织形象的思想也逐渐应用于社会管理工作中。首先,塑造组织形象可以创造良好的社区气氛,增强组织机构的内部凝聚力。

(三)有效的民主管理

目前,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民主管理离不开公共关系,因为公共关系在建设和谐人事环境方面作出极大的贡献。而对于企业来说,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都有利于建立新型的上下级关系,进一步增加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学会宽容与谅解,从而使得以建立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企业内部摩擦。如果员工能够参与企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的讨论和拟定,不仅能够把工作的目标和意义灌输到员工中去,还能够增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一旦员工的意见被采纳,更能够激起员工的工作干劲,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文明程度的提高

我国是典型的礼仪之邦,要想利用公共关系进行社会管理,融合地方的风俗和礼仪是必然要求,“客随主便”、“入乡随俗”便是最好的诠释,因此,公共关系在提高社会组织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在公共关系的思想中积极融入我国的风俗、礼仪,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精神的文明程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使我国社会关系更融洽。公共关系遵循“人性”原则,讲究交朋结友,以求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多人认为“交朋结友”与“酒肉朋友”是一类,其实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交朋结友”依据团体利益,只做有利于所在组织机构的事情,而后者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完全靠私人交情,不具有原则性。在这一内容上,公共关系体现出“兼容”性,它不完全完全接受或排斥任何一种形式,有时团体交往又必须以个体交往为依据,正所谓“熟人好办事”,因此,只要能够营造出和谐的人际网络,无论是利用集体的力量还是个人的力量,皆可。但这里面还得把握一个“度”,不能打着公关的旗号进行受贿活动,更不能肆无忌惮地“挑衅”法律的底线。

三、总结

篇8

笔者在黄山市某中学高一到高三3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20份。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网络学习基本情况分析首先对被试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做了调查,主要包括是否拥有自己的电脑、上网的时间以及进行网络学习的时间,在调查的120名中学生中发现只有2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7.5%,可见上网还不是中学生的主要课外活动,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太严格,为了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进一步调查发现,81.7%的中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利用网络来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44.2%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仅仅是出于单纯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在课下花时间去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课外读物或者登陆网站去寻找相关资料;42.5%的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目的是用来完成老师或父母布置的作业。仅有3.3%的中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学多点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他们认为利用网络来学习比较方便,比单纯的传统授课效率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差,基本上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任务才进行网络学习,很少有学生想通过不断的网络学习来发展和完善自己。调查发现,仅有10%的学生在上网时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其余学生则易被网络中丰富多样信息吸引,自控能力普遍较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遇到困难是否会灰心丧气,失去信心”问题上,64.4%的中学生回答会,进行网络学习时86.3%的学生会借助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帮助。经调查发现,他们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网络操作技能的不熟练、求助的渠道少、缺乏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等。调查发现,69.1%的中学生有依赖网络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法。由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既方便又快捷,能够很快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依赖网络。他们将越来越不愿意认真思考,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认为网络能解决所有自己不会的问题,甚至于连考试都想借助于网络,这将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较多负面影响。总之,网络学习目前对于中学生而言只是类似于百科全书或是参考答案一样的工具,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网络学习,也还不能完全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有网络自身状况与教师指导两方面。56.3%的中学生同意在网络学习中某些网页指示不明确,让他们不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64.9%的中学生同意过慢的网速严重影响他们的网络学习效果。而老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极其显著,82.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学习中,老师的作用很大,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效率,有的人认为,只有老师给自己提供相应的网站或者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他们的目标才会更明确。但调查也发现,69.5%的中学生并不认可在以往的网络学习中,教师确实曾提供了有用的帮助,这表明当前中学教师自身网络素养与网络学习能力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从学习者个人因素层面看,首先,中学生往往不重视对网络学习方法的总结。调查中发现,57.5%的中学生很少总结自己的网络学习方法,还有9.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总结学习方法对提高网络学习的作用,可见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其次,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网络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88.4%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自己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希望,目标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仅有11.6%的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有个明确的规划,明确自己进行网络学习的目的。这说明中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比较茫然,对网络学习的过程还不是很了解,自然网络学习的效率不高。再次,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在网络学习时,局限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兴趣联系比较大的内容,这就导致了中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学习对中学生知识面扩大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后,网络学习效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69.2%的学生都没有对网络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自身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予反思、总结和评价。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黄山市中学生网络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学习基本上是家庭环境内进行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同时,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使中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而笔者从家庭教育的层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家长应提高自身网络学习技能和信息素养很多中学生不能科学地利用网络,对网络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家长的指导与监管不够直接相关。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应该多学习一点网络学习的知识,对中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有详细的了解,知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而且知道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还要知道网上哪些资源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利,知道哪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哪些资源不利于中学生浏览。另外,家长在自己熟练掌握网络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应多向孩子讲解示范,让其了解网络学习的本质和意义,积极努力地引导其正确开展网络学习,帮助其少走弯路,从而更加顺利地达到网络学习的目的。

(二)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进行适时引导网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也是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那些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更严格的监督,加强其网络学习意识。家长应指导孩子形成科学的网络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效率。根据孩子的网络学习能力,给其布置略高于其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增强其意志力和网络学习的技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中上网,以便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便于传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教给他们各种网络学习的技巧。

(三)积极地总结和评价孩子的网络学习效果再多的练习都比不上一次的反思,只有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地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直至掌握正确的网络学习方法。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家长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方法指导。刚开始,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在每一次网络学习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个过程,逐渐地使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不仅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促进孩子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使网络学习成为中学生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

(四)激发孩子的网络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娱乐功能发达,易使学生沉迷其中;而网络学习内容则大多枯燥单一,难以吸引学生。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可以鼓励学生玩玩智力游戏、成语游戏等与学习和智力发展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另外,在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鼓励他们适度浏览一些有益身心、拓展视野的网络资源,从而拓展其知识面。

篇9

三刻

电话中,张望典型的浙江口音,软语而温和,与见面时那魁梧的身材顿时让人感觉差异颇大。张望给人的印象非常随和,采访中佛经、古诗词、历史故事,引经据典,随手拈来,实在是温文儒雅。

张望不到50岁两鬓就早已斑白,炯炯有神的目光也难掩面容上的疲惫。张望实在太忙,在晚上的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电话打进。他也不时电话联系安排事项。事后他对笔者表示道歉,同时也坦陈他所做的工作都是纯艺术性的。在这10多年中他自己的经济储备已经慢慢消耗将尽,所以他至今没有自己的车,外出拍照或讲课,需要带设备的,必须找他的学生帮忙借车。即便在此情况下,他仍念念不忘说要给后人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他说他一定要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书香世家

1962年中秋,张望出生在浙江天台一个书香门第,面对中秋的望月,父亲给儿子取名张望。父亲何曾想到,儿子日后竟会以“张望”为职业。父亲与叔辈都是教师,而且琴棋书画样样拿手。也许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环境也让张望充满了艺术基因。

1985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天台县解放后第一个正式考上浙江美术学院的考生。在大学攻读油画期间,因外出采风需要,他开始摄影,第一次拍摄的作品就得了奖。三峡大坝合龙前夕,他专程赶去拍摄风光,摄影作品《光与影》获得专业摄影杂志全国月赛一等奖。摄影上的成绩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也决定了他的艺术道路。先积累财富后做艺术

在张望心中,他一直有着自己的人生计划,仿佛就是一盘早已盘算好的棋局,而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早已在掌控之中,尽管,有的时候外人看不明白。

1988年毕业后,他舍弃了分配的工作和干部身份到深圳下海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艺术家饱受贫困之苦?莫扎特、梵高、贝多芬,全都贫病交加而死。”他说,“我不想做两类人:一类是一边工作一边业余作画;一类是打着艺术的幌子去赚钱。我想千的是一段时间真正赚钱,回来之后就千千净净做文化人。”

在深圳,他创办了出版设计公司,并很快打开局面,成了业界达人。10年间,他设计的画册获得70多项全国和省级画册书籍装帧设计奖,在告别深圳那年,他在浙江省外宣画册设计评比24个奖项中竟囊括了其中的8项。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98年,他把自己处于巅峰做成的企业无偿送人,只身回到杭州搞纯艺术创作。“我从决定去深圳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最长10年的时间,10年一到,我就回来。所以1998年,我又回到了杭帅。我要把这十年赚到的钱投入到我的艺术创作中去。”

第一阶段:人文摄影

1999年,天台山佛学院成立,佛学院希望拍摄一些宣传图片及存档资料,他们找到了张望。他尽心尽力为佛学院拍了大量照片。初次接触使他对佛门摄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渴望跟踪拍摄,佛学院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张望成了佛学院的编外人员。凌晨4时,睡意正浓,木梆声响了,他立即起床;4:30,学僧到大殿做早课;6点“过早堂”(早餐);8点上课。晚餐后是他重要的拍摄时段,他带着相机与学僧们一起散步聊天;周末,学僧外出,或逛街,或购物,他亦跟随拍摄。

2001年夏,学僧要到普陀山受戒。受戒是佛教徒接受佛教专门机构审查、考察,合格后发给戒牒的仪式,戒牒是合格僧侣的身份证明。受戒者必须在指定的日期到达,逾期则被取消资格。张望跟随20多名学僧赶赴普陀山。

不料正遇台风,渡轮停航,怎么办?强渡海峡,冒死前往!全体学僧作出决定。学僧租的木船迎着狂风向对岸驶去,风急浪高,海水一次次灌进船舱,几十人挤在狭小的船舱里。在狂风恶浪中飘荡,张望冒死用镜头记录下这次难忘的旅程。

2002年6月,拍完首届学僧毕业典礼,张望这才结束了天台山佛学院的拍摄工作。至此,他已在此陆续度过3年时间。留下了1万多张底片。

第二阶段:艺术摄影

张望深入佛门创作的摄影作品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系列专题《走进天台山佛学院》在《中国摄影》刊出,备受好评;发表在《中国摄影报》、《人民中国》、中国台湾《摄影天地》等媒体上的作品,也轰动了摄影界和佛教界。

2002年8月的一天,张望突然接到灵隐寺负责文化宣传的法师的来电,灵隐寺正在筹建灵隐网,并且要印制大型画册用于佛教文化宣传,需要大量图片。灵隐寺经多方寻觅,选定张望承担此任。闻此,张望欣喜万分。“寺里原定的计划是一个星期左右拍完就好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也是一种缘分。于是我就向寺里提出了要求:我愿意在这里长期进行拍摄,这样才能把春夏秋冬的灵隐寺不同的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灵隐寺对外更好地进行宣传。我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从作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去做这个事情。一是为灵隐寺,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对拍摄一组佛教文化作品的意愿。当时寺里就同意了。”

灵隐寺的法师和方丈都很喜欢张望,90高龄的方丈破例同意张望住在方丈楼,和自己一起在小斋堂用餐。方丈不喜欢他人拍照,唯独允许张望跟随拍摄。在深入接触中,张望获知,方丈曾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不但佛学高深,而且诗词书画无不精通,是一个学识渊博,品行高洁的大师。就这样,张望和方丈同吃同住竟达3年。

灵隐寺还破例允许他接触寺庙里的任何僧侣,特地派了一个小沙弥做他的助手。灵隐寺有150多位僧倡,许多僧倡都是高学历者,部分还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甚至是海归学子。与这些法师的接触使张望对佛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开始虹吸鲸饮地博览佛教典籍,并经常向法师请教。藏经楼重地,僧侣也是非许莫入,但藏主法师却破例允许张望不经请示随时出入,还特许他在藏经楼上拍摄。

白天,张望跟随拍摄僧侣,晚上则深入一个个僧寮(僧侣的宿舍)与法师们交谈,这使他有了更多接触僧侣的机会。都说做和尚闲适清幽,事实绝非如此。不要说每天凌晨4时即起。就是那繁多的戒律也时时约束着僧侣们的行动。张望获知,受过沙弥戒的僧侣须遵守不少于10条戒律,而上升到比丘戒的更须遵守250条戒律。

三年时间里,张望白天随着僧侣们一起早课、过堂、打坐,晚上则和他们彻夜长谈。僧倡们打坐、放生、剃度甚至圆寂,全在他的镜头里出现。佛门的深奥在他的镜头里还原成为普通,那种玄虚高远变得平实了。

实现人生价值

2004年,英联邦高级财政官员、新加坡籍人士陈永宏看了张望的中国佛教摄影作品非常震撼,在作品的昭示中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决心遁入中国佛门。经国家宗教局批准,陈永宏于2007年在天台山剃度出家,终生为僧。此事在境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随着《佛的足迹》系列佛教摄影专题的诞生,一个个奖项接踵而来。2005年,《寻佛》获得了奥地利国际摄影比赛的

专题组冠军。在由中国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他的佛像摄影作品被作为大会开幕式主题形象展示于来自全世界的代表眼前。2006年,张望出任奥赛国际摄影评委。2D07年,《佛的足迹》又被评为中国最高政府奖――中国摄影金像奖,此外,在第十三届奥地利国际超级摄影艺术展中,他的《禅静》和《过堂》分别获得中国专题组金牌奖和三等奖、系列作品获得“休闲在杭州”全国摄影大赛特等大奖;自己亲自设计并摄影的画册《灵隐寺》获得国际国内十大摄影、设计奖;他担任总摄影的杭州大型文化丛书《西湖全书》第一分册“灵隐卷”获得“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张望的佛教摄影获全国佛教摄影金牌奖。至今,张望共获得国际国内各类文化艺术重要荣誉奖一百余项。

第三阶段:文化摄影

西湖已申请成功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遗产最深厚的是佛教文化,过去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强调。而历史上杭州的佛教在东晋时候就有了,至今大约近1700年。史载,北宋时杭州就有360余所重要寺庙。规模最大的时候则是南宋时期,有486所重要寺庙,弘一法师在《我在西湖边出家经过》这本书上介绍杭州有2000多所寺庙,并且这么大数量的寺庙绝大多数是集中在西湖文化地域里面。在湖边这么小的地域里竟有这么多的寺庙,这么大的佛教文化,按理说应该是世界闻名,但事实上好多人却并不知道。

张望继续介绍到,这些寺庙大多比较分散,很多是隐蔽在山水间,需要人去主动寻找,西湖不像四大名山,这些名山上全是寺庙,很容易找到。西湖边这些寺庙有的还是寺庙,有些却只剩下遗址,西湖边的山也不像北方的山,一般是光秃秃的,很容易发现寺庙,西湖边上如果人不深入到树丛中是很难发现一些寺庙的,当然也有像灵隐寺这样规模宏大的寺庙。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历史上这些寺庙大多破坏比较严重,外人不易看出来。这么多寺庙在这么多年里也没有被人发现这也真是个奇迹。其实,就算有人发现这些寺庙,但是一股讲佛教寺庙是不让外人拍摄的,即便拍摄大多数摄影者也很难长时间在寺庙里面坚持拍摄,因此一直以来西湖文化缺乏图片宣传,从而也造成西湖佛教文化默默无闻。因此,张望希望通过其擅长的摄影方式将其发扬光大。

事实上,作为中国七大古都,儒释道对杭州文化一直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迄今为止,佛教文化对杭州的影响则最深刻,佛教在杭州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望主要分三块进行拍摄:第一是拍摄杭州的重点寺庙的风光和人文,第二是拍摄其中所有的文物,第三是拍下寺庙中传统的人文活动。显然,这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工程。所以张望除了每天经受起早摸黑、跋山涉水、登高涉险的体力考验之外,还需要研究杭州佛教史,进行确定拍摄的方位、目标,以及思考如何超越之前的摄影作品等高度紧张的脑力活动。

很多人认为,作为佛教摄影的大师级人物,对这类摄影,张望一定已经驾轻就熟。但是经过6、7年对江南佛教的拍摄,张望却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感觉已经不那么鲜明。为了拍好西湖佛教文化这个工程,2009年10月份。张望一个人到西北,沿着“丝绸之路”去考察。张望说,这就叫‘欲左先右’。他要去那边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同时也是去感受不同地域的佛教艺术。回来后,张望对江南佛教的定位就有了很多新鲜的感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出江南佛教的艺术。

目前张望正在整理两本书稿,内容都是他自己拍的,涵盖了杭州佛教的文化,当然,西湖佛教文化则是杭州佛教中最精华的部分,这将是其书的重中之重,当然另一部书稿也将包括相关拍摄技巧和经验等。

《东方养生》:《佛泽》一书中您曾提到在《寻佛》的获奖过程中,您感受到中西文化对待事物的不同,请问是怎样的不同?

张望:我这幅作品在箱底压了3年,开始并没有想过投递的,而最终却得了冠军,感觉真是很不可思议。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西方人很奇怪,他们习以为常的我们也很奇怪。在杭州有出家人与石刻佛像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老外看来却觉得很奇怪。

我自己也在思考这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来源于古希腊的科学性,比如我以前在美术学院学艺术史,了解到西方在人体结构解剖、透视等方面有很严谨的科学性。包括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等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而中国提倡的是儒释道,包括禅文化、道教文化等,提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这种意境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主要靠阅读者与作者作品间的心灵沟通。如果二者间有同样的文化修养、趣味,同样的生活阅历,那么两者相通,阅读者就很容易感悟到画面中只能意会没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卢浮宫里面有一幅关于拿破仑的画像,其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的表情、年龄、性格等特征,每块肌肉等等都画得清清楚楚,体现了西方科学性方面的艺术。而东方艺术中如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观看者决不可能一览无遗,清清楚楚,那不是东方艺术,也体现不出东方的意境。西方艺术很少给你想象空间,而东方艺术给的想象空间则特别大。意境是来源于东方哲学,来源佛教的禅文化――“悟”。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产生了与这方水土所相适应的宗教、科学,甚至文化。东方文化的意境性和西方古希腊的科学性,这种不同的哲学观念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本原因。

《东方养生》:《佛泽》一书中您说这张《寻佛》照片有很多遗憾,请问具体指什么?在您所拍摄的照片中,您最满意的是哪张?为什么?

张望:网络上评价我的作品时一般说能从中找到悟的东西,能感受到一些禅意。就这幅作品的遗憾来讲,我认为这幅作品恰好少了点意境,有点一览无遗,我还是喜欢比较有意境的作品。

目前基本上没有我完全满意的作品,与我心目中的理想还是有点差距,主要是缺少“悟”的一种东西。每一幅作品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那些刊登我作品的媒体和网站等,都把《礼佛》和《梵境》认定为我的风格代表,它的东方味比较重,也就是有想象的空间。

这张《澄境》相对来说,我更喜欢一些。从小我就读过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磐音。”这首诗充满了意境,处处体现唐代艺术,不直露,给人印象特别美。我对他写的诗,印象特别深,总想找个机会表现它。后来有个机会,大约2∞4年住在灵隐寺的时候,早晨起来看到,当时的情景跟我脑子里所想象的诗境完全重合,因此产生了创作灵感。当时用的是哈苏相机,调试很复杂,等都调好,法师们却都走过了,第二天又等他们,他们看到拍照,表情又不自然了,然后我只好又去做工作,《佛泽》一书上都有相关介绍。这幅作品匹配了寺庙的一种清净空灵的境界,佛门净地的感觉,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东方养生》:《佛泽》一书中还多处提到随缘,您也曾向很多大师请教了这个问题,请问您现在是如何看待随缘这个问题的?

张望:我现在的看法与书上一样。现在距出书已经5年了,当时写随缘的问题是想与世人就此进行一些交流,因为好多世人误解了随缘,认为随缘是一种听天由命,命中注定的。

即使做也是白搭,不做的话命中注定也会来的,这是对随缘的一种错误的理解。我自己读了不少佛门的经典,同时也有机会与一些高僧相处。所以我在书中就把我体会到的、听到的“随缘”与大家分享了。

我理解“随缘”的意义就是,当客观条件具备时,你应当积极努力地去做,这样就会事半功倍,而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就不要违背客观规律去做事,而是应当增加改善自身的条件,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去做。这其实跟世俗社会中提倡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完全一样。这就是我理解的佛教中的“缘”,当然这不代表佛教。

举个种水稻的例子。水稻的秧苗出秧需要阳光、水分和温度,这三样东西都满足了水稻才会发芽。在黄土高坡上种水稻就不现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才可能实现。要么等待,要么创造,在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情。假如你只能在黄土高坡上种地,那就不能去种水稻。如果是到了春天,种水稻的条件都有了,而你却不去种,就是不随缘。样样条件都有了,你不去努力也不行,你的努力也是一种缘分,客观条件具备的时候,你去做,是随缘,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你不去做而是等待,也是随缘,这跟世人理解的,我坐在家里,金银财宝砸就会砸下来,是不一样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是很大的“缘”,其他条件具备了,而你不去做,就不能聚缘。随缘也有个度,风暴时就应在避风港,否则就会船毁人亡。顺风顺水的时候,适合打渔的季节时才适宜出去捕鱼。这就是我理解的随缘,也是高僧对随缘的解释。

《东方养生》:请问您当初是基于什么缘由爱上摄影的?又是如何走进佛教题材拍摄的领域?这几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望:这个问题跟我的老家有关系。我的老家是天台县,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隋朝时,智凯大师居浙江省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观,在天台山将印度佛教改造成适合中国人修行的方法,称为天台宗,天台宗的总道场就在天台县。一说起天台县,大家就会想到国清寺,它在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从小我们大年初一经常到那里游玩,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娱乐的东西。国清寺风景秀丽,非常吸引人,我们小伙伴看到和尚披着红黄的袈裟念念有词,觉得很神秘,也很好奇。当时我就曾想着有机会要把佛教用某些方式表现出来。

后来考上美院,有一个课程是《中国艺术史》,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从中了解到人类艺术的起源。人类的艺术最早是来源于劳动,当时的人们打猎后回来会做岩画,来表现他们当时的生活情景。但绘画起初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如敦煌壁画等,唐宋后绘画才慢慢独立出来,专供人们欣赏。从这门课程里我得知艺术的灵感、思想是来源于宗教的,题材也是来源于宗教,知道了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后,我后来就希望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宗教。当然由于一些原因,这个愿望最后没有实现。后来就南下到了深圳,但一直心里记挂着佛教,所以回到天台就去法师那里拜访,法师赠送了一些佛教的书给我,我对佛教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也增强了我表现佛教的欲望。

开始拍的是天台山佛学院,国内有10家左右国家级的媒体刊发了我的相关作品,并非常认可我的拍摄手法。通过拍摄佛教图片,我也感受到了大众对佛教文化的认可和需求,并从中得到了很多鼓励。接下来就是灵隐寺的拍摄。在天台山时我对佛教很崇敬,是从人文角度拍的,而在灵隐寺时,由于灵隐寺风光非常优美,我用哈苏相机,以纯粹艺术的角度进行拍摄。

《东方养生》:您能告诉我,您的认知中佛是什么样子?通过九年的拍摄,您认为镜头前的佛与您所认知的佛有什么不同?

张望:河南卫视曾经请我做过一期节目,也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真是一下难倒我了(笑)。“佛”这个字呢,在佛教中正式的解释是:觉悟的人,谓之佛。第二层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没觉悟。为什么没觉悟呢?我们从飞机上看到窗外一般都是阳光灿烂的,为什么在地面上却有阴天,有时却风雨大作呢?那是因为乌云遮蔽了大地,大地就感受不到阳光。按照佛教的解释,佛性就像太阳一样,时时在你心中,本来是很通透的,但是佛性大多被“障碍”所蒙蔽,所以你感受不到佛性,觉悟不了。所谓“障碍”是指贪、嗔、痴。贪美食、美色、贪是最大的“障碍”。嗔是指一种烦恼。痴就是不够智慧,这些都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它们会妨碍你觉悟。学佛的过程,就是去除贪、嗔、痴的过程。镜子本身是透亮的,但如果被灰尘遮蔽的话,就无法照到自己的身影,如果将灰尘去除,你就能从镜子中看到自我了。去除了贪、嗔、痴,你就会清心明性,认识自我。

而在平时,“佛”又是一种生活观念,它可以教导人们如何认识生活中的事务,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比如佛教说许多东西不能去执着,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为什么是虚幻呢?佛教认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我”指的是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我这个人,这世界上没有不变的我,人是各种聚合体的假象,我们需要空气阳光温度,肉体才能存在,肉体是一种假象。

“无常”指的是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比如人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人却感受不到。前段时间我曾去南非,游览了桌山(位于南非首都开普敦),它刚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但6亿年前这座山却在海底,事实上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无常和无我”决定了任何贪婪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不实的。佛教会教你学会人生的道理,学会放下,当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佛教告诉你这是不现实的,应该放下,或者你就去创造条件。比如说,一位官员之前已经确定为处长候选人了,但因为某种原因突然被顶掉,一般人就会非常痛苦,有些人就会采取种种措施去报复。而佛教则会告诉你这是虚幻的、不实的、不值得去执着,并且佛教会让你从心灵上理解这世界的虚幻,要你自然地放下,而不是强迫你放下。

佛教的文化非常空灵,有意境,佛这个字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简单说觉悟的人谓之佛,觉悟的众生能成佛。

《东方养生》:请问什么样的色彩和画面更容易展现禅的意境?

张望:按照字面解释,“静默中的思虑谓之禅”。悟性高的人坐禅到一定程度就会豁然开朗,就会悟到自己的本来面貌和世界的本来面貌。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比较清雅、比较恬淡的色彩,就比较有禅意。在画面的处理方面,要比较空灵,比较简练,这样也就有了禅意。这些就是我对禅的理解。真正悟到禅的人才能感受禅意。禅又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境界。

《东方养生》:在您的片子中总是有一种氛围,既真实又虚幻,与很多写实的佛教题材片子完全不同,你是否认为这种方式更容易展现真实的佛教?为什么?

张望:佛教各派修行方式不一样,但成佛是一致的。西方人是从生存方式和人文关怀方面来展现佛教,重在探讨人本身的生存;而东方的绘画、摄影、书法等,如日本,则侧重表现禅的意韵,为观赏者传达一种审美价值的东西和心灵的感悟。西方主要表现佛教的物质方面,以日本、东南亚、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佛教摄影,则比较喜欢表现佛教的精神状态,当然这两

种都是真实的。前者追求佛教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人生历程;后者则是侧重追求佛教的禅境。

《东方养生》:与您有缘的陈大师,最近您还和他联系吗?他的情况如何?

张望:受戒剃度后,他本人努力争取中国绿卡,期望长期居住,但申请中国绿卡需要有对中国杰出贡献者才能批准,这是有难度的。陈大师来中国做和尚,虽然对中国形象有好处,但并没有对中国经济做出贡献,比如投资多少,也不是知名人士等等,因此拿不到中国的绿卡,那么他只能一次签三个月,然后回新加坡一趟,过段时间再签三个月,十分烦琐。我一直在帮他想办法,但没有结果。后来他就回去继续申请。新加坡佛学院知道此事后,还邀请他到佛学院当老师,一个新加坡人又被新加坡以引进人才的方式给引回去了。他当了一段时间老师后,发现他自己还是更喜欢回到中国,现在他已辞掉老师的职务,在家专心修行,准备再有机会到中国来修行。前段时间国清寺有个大的法会,他也过来帮忙一个月,然后又回到了新加坡,所以目前他只能两边跑。

《东方养生》:我在网上看到您出书后,一直关注杭州佛教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以及相关感受和体会?

张望:我的摄影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文摄影,第二阶段是艺术摄影,第三阶段是文化摄影,目前我正处于第三阶段。人文摄影一般是以佛教徒做对象,艺术摄影主要关注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佛教文化摄影则是文化传承、把脉、人物拍摄等,涵盖范围非常大。我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上下一千七百年古今传奇两千寺一一中国杭州西湖佛教文化”,听起来有点长,其实前面两个是大标题,后面是正式对外的工作名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我已经做了三年,目前工作已基本结束。

其实,五台山和普陀山也曾邀请我去拍摄,但我最后还是确定去拍摄杭州的西湖佛教文化。我认为,四大名山已经相当有名了,虽然锦上添花也不错,但西湖这个佛教文化还处于默默无闻,我希望经过我的拍摄宣传能够将没名的东西变成有名,提升西湖文化的知名度,我认为这个的成就感相对更大。并且,西湖就在家门口,我也是杭州市引进的人才,我更希望为杭州做点贡献。最近,我正在向有关部门汇报,等待他们确定方案,之后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传,使世人增加对西湖佛教文化的了解。

我希望通过我的拍摄能让中国人了解真正的佛教文化,去保护它,珍惜它,为人类服务。

《东方养生》:对于拍摄佛教题材的新手,您对他们有哪些忠告?或者说您认为拿起相机什么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