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取消;后浇带
1 概述
人们越来越关注高层建筑的的施工问题,要求在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具体的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结构等因素给整个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就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取消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方面进行研究。
2 施工问题
对于混凝土后浇带在很多工程中都会应用到,根据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把结构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之间留出70-100cm不等的宽带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而是等其他部位混凝土的收缩完成之后在进行浇筑。对于后浇带的要求较为严格,浇筑的部位受力要相对较小,保留的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不能低于一个月,同时浇筑的温度也要偏低。然后合理搭配钢筋保证缝两边的混凝土能够自由的收缩。如果钢筋的质量受到一定的损害,就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将钢筋焊接。在每一个环节都保证工程的质量。
高层建筑和普通的建筑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地基的要求也要相对严格。各项工作要以保护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为基础,所以一般来说,地基深埋底下的深度要在整个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以上。对于后浇带的设置也要贯穿在整个建筑结构始终。同时要充分注意出现在后浇带保留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加强对于地下水位的控制工作,避免地下室进水的现象发生,因为这样会给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其次,要对后浇带出的钢筋锈蚀现象加以重视,一旦出现锈蚀就会造成应力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次,地下室的剪力墙不能回填土,如遇到雨季,地下室可能会深入泥水。最后,要非常重视混凝土的接合程度,保证其防水性,这样才能给后浇带的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
3 施工措施
由于后浇带施工过程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所以,要想有效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设置后浇带。将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进行一次性浇筑。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避免混凝土收缩给建筑物带来损坏。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3.1 要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由于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重越大,其收缩度也就越大。所以对于配合比要进项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来说,配合比的要求要遵循如下标准:
实验室中对混凝土中水灰的配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的要求。在实现泵送的基础之上,减小坍落度。这种比例的配置必须要求用较为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比配,否则就会存在整个建筑的质量隐患。
对于泵站的选择也很关键,由于混凝土易凝固的特性,对泵站的要求就是尽量距离搅拌站不要太远,如果可能的话就在现场设置搅拌站。
运输车的要求:要保证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均匀地排出,出料彻底,方便,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采用连接混凝土泵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进度和工作效率。
从搅拌输送车运卸的混凝土中,分别取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3cm;控制水灰比的措施:为了降低水灰比,减少收缩,可考虑加入减水剂。常用的减水剂有:MF减水剂、N系列减水剂、NNO减水剂、NF减水剂、UNF减水剂、JN减水剂、AU减水剂、SM减水剂等。
3.2 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加强养护,最好覆盖贮水养护或塑料薄膜养护
二次振捣就是在混凝土初凝之强采用第二次振捣,最终目的就是讲混凝土中的气泡有效地清除,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加强养护的方法较多,对于基础底板来说,常用的养护方法就是进行浇水。同时塑料薄膜覆盖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养护方式。其工作原理就是使得塑料和混凝土之间形成一层较薄的薄膜,做到隔绝空气,涵养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蒸发。一般情况下,如果对大面积的混凝土养护,这种方法是很可取的。
3.3 科学地加入补偿收缩性能的外加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是用膨胀水泥,或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配置而成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
补偿收缩混凝土抗渗原理:补偿收缩混凝土硬化初期,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生成的水化物结晶体体积增大而产生膨胀,以常用的硫铝酸钙类膨胀水泥为例,其水化过程中生成柱状或针状的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它的固相体积可增大1.22-1.75倍。在钙钒石晶体生长过程中,将水泥石中的孔隙填充,并堵塞、切断连通的毛细孔道,使混凝土内部的总孔隙率变小,抗渗性提高。补偿收缩混凝土以自身适度膨胀抵消收缩裂缝,使抗渗性较普通混凝土提高,减小因开裂导致渗漏的可能性。
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注意事项: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坚固性、稳定性,使模板所有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并宜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先行湿润或保潮,且保持清洁;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并依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正确调整;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如现场施工温度超过30℃,或混凝土运输、停放时间超过30-40min,应在拌合前采取加大混凝土坍落度的措施;混凝土拌合后,不得加水搅拌;补偿收缩混凝土无泌水现象,使用于泵送工艺。但应注意早期养护,并采取挡风、遮阳、喷雾等措施,以防产生塑性收缩裂缝;若因为客观因素导致停工间歇时间较长,应按规定留置施工缝;浇筑温度不宜大于35℃;也不宜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要加强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常温下,浇筑后8-12h,即可覆盖浇水,并应保持湿润养护至少14d。
3.4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输送混凝土之前,应先压水洗管,再压送水泥砂浆;夏季高温施工,应注意输送管道的温度,可以设冷水池冷却输送管,覆盖湿草袋子并及时浇水,或包裹隔热材料,以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泵送。
3.5 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基础的测温孔,注水观测,既观测温度变化,又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通过以上措施,既能很好地解决混凝土因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减少收缩产生的不利影响结构,又能方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取消后浇带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施工措施介绍较为详细。高层建筑正在逐步的普及,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不仅要对建筑结构有利,同时也要对工程的质量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方法也会逐步的完善,其科学性也会有所发展。会成为以后的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魏建新.关于高层建筑取消后浇带施工的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篇2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一、公路隧道施工阶段的技术处理
1、隧道开挖
大洞隧道左线出口洞口VI 类围岩施工中,隧道拱顶下沉大,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及开裂现象,拱脚局部有开裂的现象。通过对左线施工情况及右线地质资料的分析,洞口段隧道位于堆积土中,隧道斜穿沟心,且土层松软、松散、含水,地基承载力低。同时隧道埋深浅,极难形成自拱度,靠围岩自身无法控制围岩变形,必须采取支撑措施,而基础承载力是主动支撑有效的前提和保证,超前探明地质情况,并进行基础处理就非常必要。
2、初期支护施工
初期支护由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砼、钢拱架组成,导坑支护与洞身初期支护一起施工。现场制作1:1胎模平台一套,并放设1:1钢模试拼大样。截割下料,将切割好的型钢放在1:1胎模上,固定后用乙炔焰加热达到一定深度后,均速起动胎模千斤顶,将型钢压制成型。在连接单元的一端焊上A3钢板,与预埋在中隔墙的钢板双面焊接,各单元之间的连接采用U型钢之间一定长度的搭接并用连接件压紧,将加工好的各单元构件放在大样台上试拼,轮廓误差不大于3cm。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准确量测型钢拱架,在隧道法线方向的位置与高程,用红油漆准确标注拱顶、拱脚和边墙等控制点位置,设置足够的定位锚杆。安装锚杆后喷3M厚钢纤维砼,安设拱架,单元间按设计连接,并与定位锚杆锁脚锚杆焊接在一起,钢架与喷层之间空隙,用骑马垫塞紧。钢架间纵向用ф25钢筋焊接,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钢架间距LS2-1段50M,LS2段80M。为加强拱脚,在钢拱架脚加设两根长3,5m的锁脚锚杆。
3、洞身开挖
按照隧道设计的结构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一般施工作业都是采用导洞先行的方式的,中导洞掘进45m左右时开始浇注中墙。只有中墙的混凝土强度大于70%时才可以进左洞,右洞的掌子面落后左洞10m控制。在围岩变形已经趋于稳定后再施工作业左右洞二次模筑衬砌,如果初期的支护强度不足或是围岩的变形过大,那么不但要加大初期支护的强度,同时还要修改二次衬砌设计的参数。左右洞的二次衬砌与掌子面之间的间距的控制范围应为25-35m。
4、二次衬砌
开挖中隔墙基础,绑扎在钢筋房内弯制成型的隔墙钢筋,预理左、右洞钢支撑接头钢板。立模、模板采用特制大块钢模,每次立模长度为9m,模板规格与正洞台车和模板一致,加工两节段模板。采用外拉内顶办法加固模板,用泵送砼一次浇注每段隔墙,对顶部与中导洞临时支护相接触处要充塞密实。砼中掺加早强剂,当强度达到2,5Mpa后可以拆模,拆模后立即养护。左、右洞二次模注衬砌二次衬砌施工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初期支护经处理至表面无明显的渗水、漏水无突出的锚杆头、钢筋头及表面平整后,再铺设环向排水盲沟、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等。绑扎钢筋房中加工成型的钢筋,预埋设计的各种孔、管、线、件。台车就位,复核中线及标高,使二次衬砌内轮廓符合设计要求,泵送砼一次完成一节段砼的灌注。捣固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 砼中掺入水泥重量6%的FS防水剂,砼具备早强、缓凝、高流态(坍落度一般为15cm左右)性能。强度达到设计的2,5MPa后,即可拆模,并洒水养护不得小于14天。砼于隧道出口附近设50m3/h拌合楼拌合,砼水平运输采用砼输送泵运到隧道出口进行浇注。在隧道顶拱部位设置砼溜槽下料,以防止骨料分离。
二、公路工程中隧道施工
1、施工方法根据前期施工存在的问题,现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半断面开挖时,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挖掘机、正铲侧卸式装载机配合8 吨自卸汽车运输出碴;小导坑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小拖拉机配合人工出碴,及时进行支护;仰拱加固紧跟并且及时施作衬砌混凝土。
2、钢管桩施工钢管桩采用准89×4 无缝钢管,前端加工成圆锥状,长度20cm;钢管桩管体下半部分须加工溢流孔,以利于注浆施工,孔口lm 范围内不加工溢流孔,溢流孔直径8mm、间距25cm。按每次lm 进度指标进行清除施工障碍物工作,并施工临时排水管等措施进行场地排水,杜绝施工场地受水浸泡现象发生;测量放线,标出钻孔位置;钻机钻孔(可直接夯进)、下管,注超细水泥(MC)单液浆,注浆压力为1.5~2.0MPa,注浆完成后,对桩间土进行轻型触探试验,锤击数大于35 击,承载力不小于250kPa,达不到时,进行加密等处理。每处理完成5m,进行仰拱混凝土施工,其间用过车梁保证已施工段稳定。根据工地条件,导坑条形基础施工,钢筋在导坑内绑扎关模后,采用泵送C25 混凝土进行施工,先施工水平条形基础后,安装拱脚,再施工竖直条形基础。
三、初砌柔性防水和背面排水工程的设置
1、防水层铺设前对初期支护的检查和处理防水层铺挂前,应先对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进行断面量测,对欠挖部位加以凿除,对喷射混凝土表面凹凸显著部位应分层喷射找平。外露的锚杆头及钢筋网应齐根切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使混凝土表面平顺。在铺挂前,还应检查衬砌背后的排水设施,如盲沟、引水管和排水暗沟是否相互连接嵌入及接头是否连接密封牢固,盲沟、引水管和排水暗沟是否加设反滤层。严寒地区保温排水设施是否有防潮措施。修筑的深埋渗水沟,回填材料除应满足保温、透水性好的要求外,水沟四周是否有防泥砂渗入且回填密实的材料。
2、防水层铺设好后检查和处理防水层铺挂结束,应对其焊接质量和防水层铺设质量进行检查。用手托起防水板,看其是否能与喷射混凝土密贴;看防水板表面是否有被划破、扯破、扎破等破损现象;看焊接或粘结宽度是否符合要求,且有无漏焊、假焊、烤焦等现象;进行压水(气)试验,看其有无漏水(气)现象等,检查防水板铺挂质量。如果发现存在问题,除应详细记录外,并立即进行修补或返工处理。
3、止水带安装与控制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是衬砌防水混凝土间隙灌注施工造成的,对于施工缝的防排水处理,在复合式衬砌中,一般采用塑料止水带或橡胶止水带。在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前,可用钢丝刷将上层混凝土刷毛,或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完后4-12h 内,用高压水将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检查止水带接头是否完好,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是否刺破,止水带是否发生偏移。如发现有割伤、破裂、接头松动及偏移现象,应及时修补和处理,以保证止水带防水功能。检查是否有固定止水带和防止偏移的辅助设施、止水带接头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止水带是否割伤破裂、止水带是否有卡环固定并伸入两端混凝土内等项目,做好详细检查记录,如存在问题时,应立即进行修补或返工处理。
参考文献:
篇3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中国 北京 100088)
【摘 要】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建筑地基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对而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是难点。由于软弱地基的特殊性,且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工程的处理中,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需要通过大量的辅助工作来完成。为此,笔者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完善该技术体系,为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帮助。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更大进步。
关键词 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作者简介:闫骏霞(1978.04—),女,汉族,河北人,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主任科员,负责水利、地基领域的发明专利审查。
软弱地基是常见的工程地基,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质条件多样,软弱地基处理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占有相当数量的比例。软弱地基,主要指的是由淤泥、充填土或者是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种地基的天然含水量过大,自身的承载力非常低,因此在荷载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滑动或者是固结沉降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造成极大的威胁。在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展开研究。
1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1 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是将基础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进行挖除,之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相对较低同时不具备侵蚀特性材料的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第一,施工技术简单,主要是通过材料更换来完成,速度快、质量高;第二,换填法可与多种方法共同应用,以此来实现更好的加固效果,且返工概率非常低;第三,运用换填法时,可选的换填材料比较多样,受到的限制性因素少,能够从实际工程情况出发,有效性高。具体施工方式为将地基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通过人工或者挖掘机的方式挖除掉,然后分层回填碎石或者硬质土等强度较大的填料,最后采用夯实工具将回填材料夯实。例如,某公司宿舍楼,地基从地面到地下2.5m左右为软弱淤泥质土,2.5m以下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通过满堂式置换将上部2.5m左右的淤泥质土挖除,在基坑中分层填入碎石、砂砾或者硬质土后碾压密实形成筏板式基础,经测验该地基的承载力达到180kPa以上。公司宿舍楼建成后经检验,效果达到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由此可见,换填法能够满足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达到的效果也令人满意。
1.2 强夯法
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起吊到6~30米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冲击应力,迫使土层空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式之一。强夯法施工特点是施工工艺、操作简单,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变形沉降量小。比如,某大型的钢铁冶炼厂,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为:从地基表面至下部下1.5m深为耕植土壤,1.5m深以下5m为淤泥质土,淤泥质土下部为可塑状残积风化岩石土。处理方法为:在地基表面铺设厚度为3m左右的碎石,确定好夯击位置进行逐点夯击,夯击一遍地基后,在夯击后的地基上再铺设厚度为0.5m的石垫层,使地基成为上层为石垫层下层为夯击密实性强的块石墩或者是碎石和软土组成的混合地基。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可有效缩小软弱地基土层的压缩性,解决含水高问题,大大提高了地基的强度,避免在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发生沉降,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1.3 注浆地基
注浆法是将水泥浆、硅酸钠为主的浆液通过压浆泵、注浆管均匀注入到土体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硬化后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压缩性低、稳定性良好的信的岩土体。特点是能与岩土体结合形成强度高、渗透性小的结石体,取材容易,配方简单,无环境污染,价格便宜。
1.4 桩基础法
桩基础法主要是将桩体,通过桩基施工的机械设备来打入软弱地基之中或在软弱地基中直接浇筑形成,利用桩体来承受荷载,在功能上代替软弱地基中的持力层。桩有很多种分类,按照成桩方法与工艺可以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每一种桩都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地基情况来选择施工。
1.5 预压地基
预压地基是在软弱地基原状土的基础上进行加载处理,以此来实现多余水分的排除,能够较好的达到预先固结的效果,从客观上降低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预压地基主要有砂井堆载预压地基、塑料排水带堆载预压地基、真空预压地基三个类别。以真空预压为例,真空预压法是以大气压力作为预压荷载,先在需加固的软土地基表面铺设一层透水砂垫层或砂砾层,再在其上覆盖一层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或橡胶布,四周密封好与大气隔绝,在砂垫层内埋设渗水管道,然后与真空泵连通进行抽气,使渗透材料保持较高的真空度,在土的孔隙水中产生负的孔隙水压力,将土中孔隙水和空气逐渐吸出,从而使土体固结。
2 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的选择
2.1 仅采用加强材料
在多数情况下,软弱地基并没有想象的严重,因此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即可弥补。就我国而言,大部分的软弱地基其软土层并不是很深,对建筑工程施工构成的威胁比较小。如果软弱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不是特别大,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以及软弱地基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软弱地基并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仅需要采取一些加强材料然后夯实即可。但是,如果建筑工程施工要求较多,且后续施工复杂,那就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细致的处理,保证万无一失。例如,可在地基下部,把不是特别厚的软弱土层进行挖除,同时填入硬土材料进行夯实,再实行一些巩固措施,基本上能够达到施工要求。
2.2 多种方式联合处理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发展迅速,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不得不对软弱地基进行开发,但部分软弱地基的情况相对特殊,加强材料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应采取多项技术措施,实现联合处理,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工程设计要求较为严格的时候,应选择注浆加固法、强夯法等联合应用,提高处理的有效性。在对土体进行预压处理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堆载、真空联合处理,或者堆载、排水板、电渗联合处理,以加强预压效果,使土体快速固结。
2.3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软弱地基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对软基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如果一种方法会带来过度的负面影响,则需要考虑其它的替代方法。比如人口密集地区的建筑工程,应该着重考虑软基施工时噪声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如果不能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比较紧张,而且对地基的处理要求较为严格,同时软弱地基的情况又比较复杂,此时要想保全多方面的利益,应采取效率和质量兼备的方法。
3 总结
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依据现有技术,绝大多数的软弱地基都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都得到保障。在日后的施工中,应对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进一步展开研究,同时应健全技术保障,根据需要加强联合处理的应用,彻底杜绝各种细节问题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都与软弱地基本身的性质息息相关,在运用处理方法之前,应对软弱地基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防止造成主观上的疏漏。
参考文献
[1]刘雷.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4,09:12.
[2]李伟.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中软弱地基问题处理方式分析[J].通讯世界,2014,04:55-56.
[3]严乃锋.浅谈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202.
[4]王重实.浅议我国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75.
篇4
关键词: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软土地基;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扩大,突出的难题之一是交通问题,既要保证市民的出行率,又要节约出行的时间,仅依靠公共汽车、电车等地面交通已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道路建设速度总是跟不上车辆激增速度。因此,如何缓解交通,给市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难、更新的一个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反映在设计理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现场监测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而且反映在多种软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方面。本文就几种常见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市政工程概述
有城市就有市政,市政包含城市的组织、法制、规划、建设、管理等。市政工程学则是市政范畴中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一支学科,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工程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市政工程是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因此它与城市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与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与一般的工民建相比,具有战线长,地质情况复杂,处理手段多样的特点;与交通公路工程相比,也有其特点,即市政道路、桥梁及河道驳坎等,都有一个城市景观的要求,要与城市相匹配,要求线形优美,建筑富有特色,外观与城市相容,其要求与难度自然要比一般分布于田野农村的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更为高精;如何保护周边环境,组织文明施工,这又是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内容中的一大特点;另外,交通组织困难;同时,投资大,但安全系数取得小(是临时性支护)。正如前述,鉴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其上从事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沉降量大;涌土现象;沟槽边坡支护失稳,发生边坡坍塌;池、井等地下构(建)筑物抗浮问题;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及市政管线的保护问题。
二、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泛指淤泥和淤泥质土及泥炭等承载力强度低、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分布有较多土洞及其他不良性质的软弱土组成的地基。是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缺氧和饱水的环境)下沉积,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饱和软黏土。饱和软黏土广泛分布于各河流的入海处和滨海地区。此外不少的内陆的湖、塘、沟、谷和河漫滩等地也常遇到。土是岩石的风化产物,经水流、风力、冰川、或重力等应力作用搬运或多次搬运沉积而成,几乎遍布于整个地壳的表面。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三类,也有把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统称为物理性质。一般具有高含水量和大孔隙比,弱透水性,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和高灵敏度、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甚多,且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合理地制订地基处理方案,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投资、工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来说,地基处理的理论与施工技术及检验手段均不如上部建筑完臻,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种种假设的边界条件下,许多公式中,都掺合着各位学者的经验系数,而且监测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地基土性质,其困难也远比上部建筑大得多。因此不同的方案其投资、工期及安全性相距甚远,潜在的能力大有所伏。为此,在每个工程中必须认真、科学地选择、制定一个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显得至为重要。
三、软土路基常用加固方法
当路堤经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其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2)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由于这种砂井在软粘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就铺设垫层,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米时,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3)井径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径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其直径仅8厘米左右,比一般砂井要省料得多,造价比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平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有效处理深度18米。
(4)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层。将水从砂层中排出去。最大有效处理深度,路基极限高2倍。
(5)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高含水量的超软弱地基,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6)预压: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然后再填足和铺筑路面。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0米。
(7)挤实砂(碎石)桩:挤实砂桩是以冲击或震动的方法强力将砂、石等材料挤入软土地基中,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搞剪强度,减少沉降。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8)旋喷桩: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旋转,徐徐上升,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冲击土体,使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9)生石灰桩:用生石灰碎块置于桩孔中形成桩体,称为生石灰桩。最大有效处理深度20米。
(10)换土: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最大有效深度3米。
四、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及弹簧土方法
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换填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
(2)抛石填筑:
就是在有软土或弹簧以及有积水的路段填石头,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处理的路段原有土层(或积水)高度为宜。在填石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机把石块压实,不能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再填筑土方。
(4)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厚度为0.6-1.0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5)石灰浅坑法
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响,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松软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敲碎回填“石灰浅坑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就是说大面积可以使用,小面积也可以使用)。具体做法是:挖40-50厘米方形或圆形,深一般1米上下的坑,清除坑内的渗水(最好挖好坑后,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为坑深1/3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为5-6米,在严重弹簧路段为3-4米。
篇5
关键字: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影响因素
一、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质量不合格或质量缺陷,而引发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质量事故按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指经济损失在5000元~10万元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重大事故: 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 超过规定的基础不均匀下沉,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凡质量事故,经技术监定,影响主要构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从而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寿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造成重要设备的主要部件损失,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经济损失在l0万元以上者。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由开发商为单方面追求利润而主观上降低了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上存在问题。一项生产建设的任务安排下来,一般都有完成的时间期限,而这个时间期限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的。可在计划经济“多、快、好、省”的传统思维影响下,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施工马虎,甚至偷工减料,技术人员素质差,不熟悉设计意图,擅自修改设计;施工管理不严,不遵守操作规范,达不到质量控制要求;为追求最大利润,还往往挤占安全费用等,都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例如:
某市一开发商修建一商品房,为了追求较多的利润,要求设计、施工等单位按其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设计上采用底层框架(局部为二层框架)上面砌筑九层砖混结构,总高度最高达33.3m,严重违反国家现行规范〈建筑抗 设计规范〉GBJ11-89和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结构设计统一规定〉DB51/5001-92的要求,框架顶层未采用现浇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不均匀,在较大洞口两侧未设置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六至十一层采用灰砂砖墙体。住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房屋内墙体产生较多的裂缝,经检查有正八字、倒八字裂缝;竖向裂缝;局部墙面出现水平裂缝,以及大量的界面裂缝,引起住户强烈不满,多次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投诉,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
2、技术因素
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和使用等环节。
(1)勘测失误,地基处理不当。如未勘察即设计;盲目套用临区勘测资料;钻孔布置不足,有些隐患未能查处;饱和土用强夯法;打桩未达到持力层,深基坑支护失当,地基土受干扰又未能重新夯实等。
(2)设计失误,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设计任务急,时间紧,为设计失误埋下隐患。如结构未计算即出图;套用已有图纸而未结合具体情况校核;计算中漏算荷载;计算方案欠妥,未考虑施工过程会遇到的意外情况,同时由于设计任务繁重导致设计人员缺少在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加大了设计失误的可能性。
(3)后期使用中装修及胡乱改建。装修改建中随意改动结构,拆除承重构建,盲目开洞,任意加层等,留下严重结构隐患。
3、监理因素
监理部门是政府提倡的,为了监督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监管部门之一。作为监管部门,对施工是整个过程,以及今后的正常使用负责,具有很大的权利和责任。可是,眼前的监理队伍中还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负责任的现象,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被安排在监理岗位上。一些监理人员不是走在前面控制进度,指导质量,而是跟在施工队伍后面装装样子。
4、管理因素
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违反法规,无证或越级设计、施工,有法不依,违章不纠;招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低价中标;非法分包、转包、挂靠;擅自修改设计。监督不力,马虎盖“合格”章;申报手续不全,违背建设程序,未搞清地质情况;边设计边施工;无图施工;不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从业人员资质不够;管理混乱,信用低下等等。
5、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建筑企业经济成分组织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劳务用工形式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有关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诚信体系还尚未完全建立。目前的建设工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相应的便产生了一些干扰正常施工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基础建设中的腐败问题,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
二、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及步骤
在完成事故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事故处理提供必须的依据。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所以引起质量事故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常常一项质量事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概括为如下方法和步骤:
1、事故调查
对事故情况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与掌握质量事故或缺陷的现象和特征。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如施工日记等),调查研究,摸清质量事故对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情况。诸如:
(1)所使用的设计图纸。例如,设计图纸中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设置了必要的沉降缝或伸缩缝,是否完全按图纸施工等。
(2)施工情况。例如,当采用的施工方法或工艺是否合理,如混凝土运输采用皮带机是否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拌合料的水灰比是否过稠易使卸料管堵塞;混凝土养护时间是否足够,拆模时间是否过早;施工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等等。
(3)使用料的情况。例如,使用的材料也设计图纸要求是否一致,其性能、规格以及内在质量标准是否合格,是否采用替代品,在使用前该批材料的质量是否经过认真检查与确认(例如水泥受潮、结块)有无合格证等。
(4)施工期间的环境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诸如施工时的气温、湿度、风力、降雨等等,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对施工对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5)运用情况。诸如,结构是否过早承受承受荷载,所承受的荷载知否超过设计的极限荷载,是否产生不应有的应力集中现象等等。
3、分析原因
分析造成事故质量的原因,根据对质量事故的现象及特征的了解,结合当时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最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
对于某些工程质量事故。除要做上述的调查、分析外,还需要结合专门的计算进行验证,才能做出判断,找出其真正的原因。
三、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法
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常根据质量事故的性质,做出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结构损伤修补处理
这是最常采用的一类处理方法。通常当工程的某些部分的质量虽未达到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修补后还可以达到要求的规定,又不影响使用功能或外观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做出修补处理决定。
2、对结构的加固处理
加固的目的是要恢复和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使结构能继续使用或改作其它用途。在加固之前,要检测评定结构的可靠性,提出加固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后,必要时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加固方案。加固的方法通常类型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剪力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加固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确定。
3、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要求,有明显的严重质量问题,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有重大影响,而又无法通过修补的办法纠正所出现的缺陷情况下,可以作出返工处理的决定,十分严重的质量事故要做出局部甚至整体拆除的决定。
篇6
咸阳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处东经107°39′至109°11′,北纬34°9′至35°34′之间,南北长123-145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东邻渭南、铜川,南接西安,西与宝鸡接壤,北同甘肃的庆阳、平凉毗连。咸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从地貌类型上可分为五个地貌分区,即: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台塬区和冲积平原区。以黄土高原沟壑区面积最大,黄土台塬区次之。湿陷性黄土分布面积广。
随着西咸一体化的推进,各种配套基础建设不断增多,要求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与较小的变形,尤其对差异变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咸阳地区黄土或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黄土在浸水情况下极易产生大幅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导致建(构)筑物地基变形,基础拉裂,给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地基处理的费用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8%左右,甚至更高。因此,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造价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当前在分析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湿陷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总结探索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及分类
黄土按其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一般将不具层理的风成黄土称为原生黄土,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迁重新沉积而成的为次生黄土,工程界统称它们为黄土。次生黄土一般具有层理,较原生黄土结构强度要低。黄土在一定压力(土自重或自重压力和外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的显著下沉现象,称之为湿陷。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中国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对湿陷性黄土从工程角度作了明确划分,将湿陷系数δs≥0.015的黄土定义为湿陷性黄土,同时将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0mm的湿陷性黄土定义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将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0mm的湿陷性黄土定义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并将黄土的湿陷等级划分为轻微(Ⅰ级)、中等(Ⅱ级)、严重(Ⅲ级)、很严重(Ⅳ级)4个级别,这里不再详述。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根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消除或减少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止水浸入建筑物地基,提高建筑结构刚度。
3.1垫层法土(或灰土)垫层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传统方法,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经过回填压实处理的黄土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一般表土垫层的湿陷量减少为1~3cm,灰土垫层的湿陷量往往小于1cm,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1~3m,垫层法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土垫层和灰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水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3.1.1素土垫层法。素土垫层法是将基坑挖出的原土经洒水湿润后,采用夯实机械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的一种方法,它与压实机械做的功、土的含水率、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存在密切关系。压实机械做的功与填土的密实度并不成正比,当土质含水量一定时,起初土的密实度随压实机械所做的功的增大而增加,当土的密实度达到极限时,反而随着功的增加而破坏土的整体稳定性,形成剪切破坏,含水率过高的地区形成“橡皮泥”现象。这些都将是影响夯填质量的主要因素。
3.1.2灰土垫层法。灰土垫层法是采用消石灰与土的2∶8或3∶7的体积比配合而成,经过筛分拌合,再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的一种方法,要保证夯实的质量必须要严格控制好灰土的拌制比例,土料的含水率,这对夯填质量起主要的影响因素。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只能通过“握手成团,落地开花”的直观测定法来测定,但这种方法对于湿陷性黄土测定范围过于偏大,经过实验测定大致在14%~19%,存在测定偏差,且土质湿润不够均匀,往往有表层土吸水饱和,下层土干燥的现象,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当处理厚度超过3m时,挖填土方量大,施工期长,施工质量也不易保证,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所以垫层法存在着施工局限。
3.2挤密法挤密法是利用沉管、爆破、冲击、夯扩等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挤密填料孔再用素土、灰土、必要时采用高强度水泥土、分层回填夯实以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提高其强度,减少其湿陷性和压缩性。挤密法适用于对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5%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厚度一般为5~15m。但通过实践证明:挤密法对土的含水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略低于最优含水率),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挤密效果都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在施工中很难控制,因为湿陷性黄土的吸水性极强且易达到饱和状态,在湿陷性黄土进行洒水湿润时,表层土质饱和后容易形成积水,下部土质却很难受水接触而呈干燥状态,对于含水量<10%的地基土,特别是在整个处理深度范围内的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土质中是不易采用的。
3.3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利用起重设备将80~400 kg的重锤起吊到10~40m高处,然后使重锤自由落下,对黄土地基进行强力夯击,以消除其湿陷性,降低压缩变形,提高地基强度,但强夯法适用对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深度在3~12m。土的天然含水率对强夯法处理至关重要,天然含水量低于10%的土,颗粒间摩擦力大,细土颗粒很难被填充,且表层坚硬,夯击时表层土容易松动,夯击能量消耗在表层土上,深部土层不易夯实,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深度小,夯填质量达不到设计效果。当上部荷载通过表层土传递到深部土层时,便会由于深部土层压缩而产生固结沉降,对上部建筑物造成破坏。
3.4桩基础法桩基础既是一种基础形式也可看作是一种地基处理措施,是在地基中有规则的布置灌注桩或钢筋混凝土桩,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桩根据受力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较多,但桩基础仍然存在浅在的隐患,地基一旦浸水,便会引起湿陷给建筑物带来危害。在自重湿陷性黄土中浸水后,桩周土发生自重湿陷时,将产生土相对桩的向下位移对桩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即负摩擦力。而且通过实践证明,预制桩的侧表面虽比灌注桩平滑,但其单位面积上的负摩擦力却比灌注桩大。这主要是由于预制桩在打桩过程中将桩周土挤密,挤密土在桩周形成一层硬壳,牢固的黏附在桩侧表面上,桩周土体发生自重湿陷时不是沿桩身而是沿硬壳层滑移,硬壳层增加了桩的侧表面面积,负摩擦力也随着增加,正是由于这股强大的负摩擦力至使桩基出现沉降,由于负摩擦力的发挥程度不同,导致建筑物地质基础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构成基础的剪切应力,形成剪应力破坏,这也正是导致众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3.5预浸水法湿陷性黄土地基预浸水法是利用黄土浸水后产生自重湿陷的特性,在施工前进行大面积浸水使土体预先产生自重湿陷,以消除黄土土层的自重湿陷性,它只适用于处理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不大于500mm的黄土地基,经预浸法处理后,浅层黄土可能仍具外荷湿陷性,需做浅层处理。
预浸水法用水量大、工期长,一般应比正式工程至少提前半年到一年进行,浸水前沿场地四周修土埂或向下挖深50cm,并设置标点以观测地面及深层土的湿陷变形。预浸水法用水量大,对于缺水少雨、水资源贫乏地区,不易采用,当土层下部存在隔水层时,预浸时间加大,工期延长,都将是影响工程的因素。
3.6深层搅拌桩法深层搅拌桩是复合地基的一种,近几年在黄土地区应用比较广泛,可用于处理含水量较高的湿陷性弱的黄土。它具有施工简便、快捷、无振动,基本不挤土,低噪音等特点。
深层搅拌桩的固化材料有石灰、水泥等,一般都采用后者作固化材料。其加固机理是将水泥掺入粘土后,与粘土中的水分发生水解和水化反应,进而与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颗粒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化合物,这些新生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或空气中发生凝硬反应,使水泥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使地基土达到承载的要求。
应用粉喷桩的土层中含水量应超过30%,在饱和土层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中应用更好。对于土的天然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都不允许采用。
3.7 CFG桩与挤密桩形成的组合式复合地基法 当常规的单一地基处理方案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时,而地基要求不仅要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同时处理后的地基强度还要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案难以满足消除湿陷性并达到设计基底压力的要求。可采用CFG桩与挤密桩形成的组合式复合地基,先采用灰土挤密桩对场区湿陷性黄土进行挤密,消除地基湿陷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桩间土、桩侧土的侧阻力及端阻力。根据工程经验,其侧阻力和端阻力比挤密前能增加1.5~2.0倍;而后再施工CFG桩。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小地基变形量的目的。上述组合式复合地基方案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咸阳地区已开始应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7
从整个东北市场来看,辽宁盘锦、锦州等城市即热式热水器的销售都在不断上升,产品的发展前景很广阔。但毕竟即热式电热水器还尚属小众产品,目前整体市场运作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竞争品牌也比较多,商操作市场需要形成个相对完整的产品线,用不同的产品去抢占更多的空白市场。2010年4月,在原有2个即热式电热水器品牌的基础上,又引进了艾乐家品牌,使旗下的即热式热水器品牌达到3个,这3个品牌分别代表了这个行业中不同的层次和档次的产品,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品牌组合。
从实际的销售来看,虽然即热式热水器行业中比较有竞争力的品牌基本都在盘锦市有销售,而我们引进艾乐家即热式电热水器时间最短,但现在卖场中销售最好的是艾乐家,这也说明,商做市场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产品基础上,市场能不能做起来是由产品选的对不对、方法用的对不对、做的用心不用心直接决定的,选对产品找对方法用心去做就是成功的基础。
产品是闯市场的利器
之所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艾乐家可以快速崛起,成为当地的销量最好的品牌,我认为产品本身是至关重要的。在行业中艾乐家的外观设计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产品的外观设计吸引消费者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内部结构优化比较好。因对于商来讲,我们选一个定位高端的产品,不是看它的外观设计有多漂亮,必须要有内部结构的支撑,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障。
我从2005年就开始进入即热式热水器行业,对即热式电热水器产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在艾乐家之前,我也没有听业务人员的一面之词,而是到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当时最吸引我的就是产品内部结构的优化,产品的电路板和内胆都非常有竞争力。
例如,内胆是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心脏,不仅产品的内胆采用的是无氧紫铜,而且内胆的铜壁可以做到1.5毫米。虽然很多品牌也是用紫铜内胆,但胆壁只能够做到0.8。内胆的工艺和质量就决定了它的寿命会比较长。现在艾乐家的内胆售后质保期是五年,而行业中通常只保三年,这一点在终端将会非常有说服力。
另外,产品的电路板中各元器件的摆放,线路的走向设计都非常规范,强电板和弱电板的分离做得都非常好。行业中有很多的小品牌,强电和弱电都是混在一起的,这样的产品在实用使用中很容易造成程序混乱。而艾尔家的产品在电路板上的优化,就避免了产品在使用时出现这样的问题,使性能更为稳定。
对于商来讲,一定要研究产品,要懂产品,在选择一个品牌时要去反复比较一下这个产品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品牌相比它的核心优势在哪里,要清楚产品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够选对产品,使之成为做市场时一个优良的武器。
终端形象要彰显品质
盘锦市是产油区,消费者经济实力比较强,买高端产品都喜欢到大卖场。虽然国美、苏宁在盘锦也开有卖场,但热水器产品的出货量很小。因此,我们将建立的第一个终端选在了当地出货量比较大的地方家电零售卖场兴隆电器。
进入卖场,首先从哪里打开突破口?最容易打动顾客的地方,第一眼肯定是终端的形象。从高端到低端形成个系列的统一形象展示,能够能让每位来到柜台前的顾客感觉购买的商品物有所值。然后我们的导购员再慢慢从内部结构、从材质上给顾客讲解,一点点的渗透,打动顾客。
因兴隆电器的销量大,人气旺,因此商场的柜台是寸土寸金,位置很紧张。我们的柜台也只有不到2米,要想在这不到2米的柜台做出形象,还要彰显品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进场之前我曾想过公司的统一形象展台,但最后因长度不统一只能放弃。于是我自己亲自设计展台,在不失公司统一形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展台的前卫性和时尚性。同时我非常注重产品定位与终端展柜的融合,因艾乐家的整体产品在外型设计是非常统一,这样在终端出样上跟其他品牌的产品相比看上去就不样。
在终端形象制胜方面,我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不停的调整展台,通过对展台、灯箱、灯光等进行了调整换,专门向企业申请了带显示的样机,不断去装饰产品,装饰卖场,让顾客感觉到我们的用心。另外,对产品摆放位置我们会进行定期调整,如A款机型和B款机型摆放在起,我们要突出哪个产品的销售,C款产品和B款产品放在一起价格上要做什么的调整等。使在终端每个产品的销售定位是什么层次的都有非常明确的展示。
但对终端的调换不随意想换就换,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比如灯箱,最初我们用的是白色灯箱,上是艾乐家统的LOGO。因商场里面不是只有我们个品牌,我们的灯箱和旁边品牌的排在起就显不出产品有档次,因此就要想办法换一换。正好工厂推出变色龙的形象,“它不变我也不变”,我们及时进行调换,使展台又上了一个档次,通过第一视觉映象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调整让终端形象逐步完善,使每个阶段都保持比较高端、高贵的展示效果。即起到了宣传自己的目的,同时让卖场感觉到我们在主动配合卖场的活动。
让产品的卖点可视化
因为我本身也是导购员出身,所以对终端导购员的重要性理解也更深刻。公司的导购员都是我自己亲自培训。从我本身来讲做事情就比较上心,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必须做到完美。刚开始销售艾乐家时,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介绍这个产品。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总结,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结合公司的实力背景、产品竞争力等撰写了导购手册。按照手册上的内容对导购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产品的销售技巧以充分将产品的竞争力介绍给顾客。同时还经常和导购员一起研究,怎么去介绍这个产品,怎么样让顾客接受,将好的方法不断总结后传授给导购员,让他们不停的充电,也对公司、对产品,对售后充满信心。
当然提升终端销售除了培训好导购销售技巧以外,演示的作用也非常重要。艾乐家的产品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在出水口处有个内置防电墙。而其他品牌没有这样的装置。针对产品的这个特点,我自己设计制作了个艾乐家防电墙的演示柜。演示柜上边放着艾乐家的热水器,上边还装了一个用铜线做了成的电路,连接有电压表、指示灯、开关,用开关来转换防电墙的开关。当打开防电墙的时候,在内胆的水中通上220V的电以后,显示灯都不会亮,说明出水端的水不会带电。当把防电墙关闭以后,内胆中的水通电显示灯马上就会亮起。通过一个小小的道具,我们把产品的安全卖点非常直观的显示给消费者。当这个演示柜做好以后,卖场中的采购也到我们的展台来看,说这个产品太安全了。
安全是即热式电热水器的一个卖点,所有的厂家都说产品是安全的,但是没有一个例子可以让顾客看到。那我们就通过可视化来赢得顾客对我们的信任,赢得顾客对我们产品的信心。演示柜正好在六月底一次大型的促销活动前一天做好,第二天在活动现场演示以后,效果非常好,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对我们产品品质的认可度,活动的期间我们就销售了十几万元,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篇8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软土地基的特征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地基,软土地基在颜色、颗粒形状、含水量、孔隙比、塑性指数、压缩性及强度、渗透系数以及灵敏度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具体包括: (1)软土地基颜色主要为灰色、深色为主,所含的有机质较多,一般呈细粒状。 (2)软土地基的软土含水量非常高,其容量很小 (3)孔隙比较大,一般都超过1。 (4)粘粒的比例高,塑性指数大。 (5)由于含水性较大,其压缩性较高,而抗剪强度却很低 (6)渗透系数非常小,沉降所需的时间较长,固结速度慢。 (7)灵敏度较高,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
2.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原则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桥工程建设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以及抗压能力,使地基保持稳定,同时还要降低土质的压缩性,降低地基沉降的速度;改善土质的动力性能,以防止地基被震裂或者是塌陷,保持地基的稳定性。此外,还要降低土质的渗透性,防止水土的流失,进而避免地基塌陷。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处理原则。
首先必须考虑在原有地基上,将上覆较好的土层覆盖在淤泥上或软土上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如果上覆的土层较薄时,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扰动淤泥或软土。
其次,对于均匀性以及密实度较高的工业废料以及建筑垃圾填充在软土中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最后,具有较高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生活垃圾等不宜作为填充土,必须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方可用作地基的持力层。
3.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方法
现在,有许多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从不同处理问题的角度出发,许多学者对各种方法做出了归纳和分类。
(1) 密实法
密实法是指在荷载(无论是动荷载、静荷载还是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减小了软弱的饱和土和松散的非饱和土的孔隙、同时增加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土体密实度、降低了土体的压缩性。
承载力的提高仅仅与土的密度改变有关。
(2)真空预压
真空预压是以大气压力做为预压荷载、在需要加固的场地表面,首先铺设一层透水的砂垫层,然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不透气的密封薄膜,然后用真空装置对需要加固的地表面进行抽气,在密封膜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使土体固结。20 世纪 40 年代末瑞典首先应用真空预压法,随后许多相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国交通部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成功地在新港集装箱码头工程应用。
(3)堆载预压方法
堆载预压是利用充填土及砂石料或者其它重物对需要加固的地基施加预压荷载,使孔隙水得以排出,达到土体结构固结的目的。
预加固的地基上部堆积载荷值的大小决定了加固后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大小。
堆载预压的原理与真空预压是不相同,真空预压可将荷载一次加压到最大值,而不会使土体产生剪应力的增量,即不用考虑地基会产生剪切破坏。而采用堆载预压方法的时候,须要充分考虑到加荷的速率对土体结构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通常的加压方法是,采用分级别的方式进行施加荷载,同时每隔一定的时间周期(一天左右)要对桩体的竖向变形、边桩位移等数值的进行详尽的观测,同时要求桩体的竖向变形不超过 10mm/天。
(4)强夯法
强夯法又可称为动态压实法,这种方法通常是用80—400kg的重锤,从 6—40m 落距的高处自由落下,将土体夯实。
(5)置换法
置换法也称换填法,是将土质基础下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分层换填模量和强度相对较高的碎石、灰土、砂或者素土,并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度,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持力结构层,并达到提高承载力和减少路基变形的目的。一般来讲,采用置换法后路基承载力的提高取决于土的置换作用。
(6)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法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增强结构体(桩体),使桩和土体共同承担荷载,并使地基具有密实法和置换法后形成的效应。
(7)加筋法
加筋法是指将强土工合成材料置于软土地基中,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抗拉能力,能够在土层的颗粒之间产生很强的摩擦力,使软土层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减小软土地基的受外界影响变形的可能。在软土地基中采用塑料排水板以进行软土地基的排水,再以在砂垫层中采用土工织物的形式调整地基的应力分布,软土地基发生沉降和侧向位移的可能减小,地基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4.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包括软土浅层的处理以及复合地基的处理,与之相对的都有不同的处理技术。
4.1软土浅层的处理
软土浅层是指公路的路床深度在在5米以下的软土层,处理软土浅层能提高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及减少其压缩性,在上层荷载压力增大时,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减弱其变形的速度。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的不同以及公路施工要求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软土浅层处理技术,才能保证软土浅层的处理有针对性。目前,软土浅层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材料敷垫技术、抛石挤淤技术、排水固结技术以及土工织物加强技术。
4.1.1材料敷垫技术
材料敷垫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层不均匀的软土地基浅层处理中,土层不均匀的软土地基的浅层处理不好时会造成路基的侧向变位以及局部沉降等。材料敷垫技术是选用具有的超强抗剪强度及抗拉力的材料,将材料填充到软土地基中,以增强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支撑地基的荷载,并减轻地基的侧向变位以及降低局部沉降速度,进而提高公路路基的整体承载强度,确保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能顺利通过路基。
4.1.2抛投片石技术
抛石挤淤技术普遍适用于因常年积水导致土壤较松软的软土地基的处理中,一般是泥沼、洼地等地形的地基。泥沼或洼地地形的排水施工比其他地形中的较困难,且其浅层土质一般处于流动状态。对于厚度很薄的泥沼或是洼地地基中,如果片石所能下沉的厚度不超过3米,就可用片石抛投到泥沼或洼地中,以填充泥沼或洼地,使其平整。所选用的片石粒径应超过30厘米。在进行片石抛投时,首先,应从路基的中部开始,逐步铺满整条路基后再向路基的两侧进行抛投,使洼地或者泥沼中的淤泥从路基的两侧挤出。其次,当片石填充到一定程度而露出水面时,要使用重型的压路机来回碾压,使整个路基更为密室,更为稳定。最后,在路基的表层铺上反滤层并碾压,碾压密实后要进行填土,要经过一年左右的自然碾压,使路基的沉降速度稳定,方可进行公路施工。
4.2复合地基的处理
复合地基处理主要是通过在地基中建立土桩、石桩、粉桩等,使地基的结构更为密室,降低软土的含水量,减少沉降,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目前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碎石制桩技术、土桩加固技术、旋喷制桩技术。
4.2.1碎石制桩技术
碎石桩技术主要是采用能进行水平方向振动的管状设施,管状设施连接着高压水流,利用高压水流在软土地基深部边冲边振,在粘性较高的地基中钻空,在孔中不断将碎石填入,通过不断的震动将碎石制成桩,碎石桩能与孔洞周围粘性较高的软土形成复合地基。碎石制桩技术能采用连续加载的对路基进行施工,能大大缩短工期,同时提高了路基的严密性。
4.2.2土桩加固技术
土桩加固技术主要是采用专门的加固机械设备在较深的软土地基局部范围的土中填充加固材料,改善土壤的结构,同时加固土桩软肋土,使其形成复合地基。使用较为普遍的加固材料主要有粉煤灰以及生水泥等,加固材料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作用在软土地基中形成牢固的土桩,有效降低软土的含水量以及沉降量,并大大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结语
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在实际的路桥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技术方案还需要合理的技术措施和施工质量做保证,这样才能获得地基处理良好的预期效果,这不仅需要认真地制定技术措施和技术要求,保障施工的质量,还要进行有效的施工质量检验和现场检测与控制,重点要监视地基加固动态的变化情况,严格做到控制地基的稳定性,检验加固的效果,确保地基处理方案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篇9
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同时,软件工程的功能性不断增强,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软件的故障也为用户增添了困扰。所以,为了保证软件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对各种计算机软件实施相应的维护与管理,使其能够在计算机上将自身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关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措施与方法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
一般来说,关于软件工程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为了让软件适应处于变化状态下的外部环境,来修改软件应用程序的一种适应性维护;第二,为了纠正软件的错误而进行的纠正性维护,第三,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并扩大软件的功能而进行的完善性维护。有调查数据显示,第二类和第三类维护在总维护工作中占有80%的比重,而且维护软件的成本已超过软件生命周期成本的70%。可见,软件维护具有很强的重要性。
(一)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
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减少软件研发的成 本,实现模块化,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维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点如下:如果需要改变某一功能模块,那么,只要改变此模块就可,并不会对其他的模块造成影响;在增加程序功能的过程中,同样只需增加新模块或者模块层即可。另外,在这种措施下,更易于进行程序的重复测试及测量,易于发现以及改正相应的序列错误,从而促进程序运行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可采取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本系统的维护性。而且该措施无需掌握模块内部的运行状态,只要了解更换外部模块所具有的特点,通过结构化模块的提供,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新错误的出现。
(二)建立软件品质目标
对于软件工程来说,其维护应该具有可靠、可理解、可移植、可修改、可测试、可使用以及效率高等特点。但是,若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则是不可取也不可行的。这是因为以上特征间或是相互矛盾,或是互相依赖,因此,要想满足各方面特征就应该正确使用程序作用,就要建立起相应的软件品质指标,按照不同的计算环境作出相应的变化,并构建软件工程的优先级。
(三)注重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于软件工程的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低层次语言指的是换边语言与机器语言,此类语言不容易被理解及掌握,在维护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难度。而高级语言则相对比较容易被理解和维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级语言中,其可理解的程度存在差异。还有部分非过程化的第四代语言,其无需用户指出相应的算法,只要对编译程序或者解释程序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可,再由编译程序或者解释程序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智能假设。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应该选择不同的软件工程维护方法,以实现保证软件正常运行的目的。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方法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很多辅助功能,同时确保用户可以较好地通过计算机软件来降低工作强度,并提高工作的效率。然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硬件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也可能由于用户自身的操作不当,而导致软件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对其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
(一)创建病毒防御机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证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侵袭,这就需要安装效果较好的防御软件,也就是安装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另外,用户自身也要形成较好的上网习惯,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避免随意浏览、下载及使用一些非法复制的文件夹或软件,并经常扫描检查系统后台的木马程序。
(二)及时清理、检测及扫描硬盘
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计算机的硬盘里往往会积累很多残留数据,既占据着硬盘空间,影响了软件的运行速度,还给硬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埋下隐患。因此,应该定期备份数据,并及时对硬盘进行清理。
(三)降低系统盘内所安装的程序数量并定期优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程序软件的重要载体,影响着软件的稳定运行,若是将程序全部装进系统盘中,会大大降低软件运行的速度。因此,用户需要降低软件的数量,减少其在系统盘中占用的内存空间。另外,也可以定期来重装系统,从而使系统盘占用空间得以优化,并促进系统运行速率的提升。
篇10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基础工程;教学改革
1引言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1]。通过课程学习应该使学生学会综合利用相关课程知识解决有关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基础工程课程在授课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结合我校情况,分述如下:(1)授课学时少,教学内容多。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普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单调乏味;(2)授课过程中,注重于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的学,讨论、互动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3)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书本知识准确掌握,课外多以大量作业为主,使得大学课程学习变为“后高中时代”;(4)考核方式上,以闭卷考试为主,人为地将设计型课程转变为文字型记忆,轻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客观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5)由于缺乏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学生在后续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中例题填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见,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基础工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不足,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项目驱动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使项目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在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并提高的教学方法[2~7]。其具备三个优势:一是学为主、教为辅,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由“主角”变“配角”,只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二是以项目为牵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三是集实践、作业、考核于项目一身,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基础工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2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项目的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综合考评方式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根据基础工程的课程内容及班级学生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2.1课程项目的合理设计首先在课程开展之初,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以4~5人进行分组,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特点,以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分组中都能承担一定的工作。然后根据课程核心知识单元,共设计柱下浅基础和桩基础两个项目,通过给定不同的上部结构荷载、场地环境条件、承载力要求、水文地质条件等,由各组成员具体拟定浅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方案,每个成员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2.2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项目组织下发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采用多元化形式。2.2.1改革课程授课内容为了改变基础工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结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结合项目需求,通过适当的删、减、移、增等手段,由指导教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规范规定等系列内容进行讲述,并通过应用实例,启迪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套入工程实际。2.2.2结合大学生“挑战杯”,将项目落到实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同时提高实践能力,项目的实施结合学生热衷的“挑战杯”实践项目进行。首先学生需要在课余花大量的时间预先学习相应的内容,制定设计方案;然后由每个组根据设计方案,采取制作模型的方式实施。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尺,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相应规范要求,制作基础模型。通过这样的实施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地讨论,使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在基础模型制作过程中,对构造的了解更为直观,能够将图纸与实际模型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2.3阶段性项目汇报,加强过程监控教学过程执行的好坏,与是否具有一个好的监控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别是约束不自觉学生的行为,同时也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项目执行过程中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阶段性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小组的实施进度、讨论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等,汇报的形式不限。实践发现,在此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汇报不仅能及时掌握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小组之间也形成竞争,项目实施进度有一定的提前,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点评和讨论,学生汇报技巧得到了提高,所遇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3课程考核方式的优化设计
考核本身便是评估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学生知识巩固以及教学工作改进的重要测量。在考虑到技术类文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以往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将其调整成了过程性考核以及形成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形成性测试,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内容的实际情况,通过项目评比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把实践和知识结合的情况。项目评比的成绩组成包含了现场评选、各组汇报评分等,为了确保评分真正的公正,项目评分包含了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两种,其中学生评分则是班级交叉进行,个人得分则是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根据组长的评分来进行确定。这种考评的方式,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不断的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并且通过实际考核结果研究可以发现,这种方式的确能够将每个小组成员的情况客观的反映出来。
4结论
- 上一篇:精准农业现状
- 下一篇: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础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