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准农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精准农业,应用现状,北斗导航,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系统
1引言
精准农业是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点、定时、定量的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的系统。新疆精准农业始于20世纪末,初期发展缓慢,随着北斗导航技术、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疆以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棉花产量的公告数据,新疆棉花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84%,新疆生产的棉花约三分之一产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开启团场改革,兵团职工自主组建农工合作社,新疆兵团土地流转活跃,据新疆农业农村部门统计,到2018年全新疆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745.8万亩。合作社规模不断增大,田块不断整合集中,对于成套精准农业技术应用模式在新疆的深入推广打下了基础。当前,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精准灌溉、精准田间监测、精准收获等所涉及的精准农业技术,已有部分在新疆兵团规模化应用。本文基于北斗导航融合精准农业赋能新疆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通过对新疆兵团石河子市石总场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石河子市北泉镇鸿兴翔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大型农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新疆兵团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总结分析。
2新疆兵团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精准农业技术已应用于新疆兵团农业的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根据农户对各种精准农业技术的接受度和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本文主要从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方面,对新疆兵团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2.1农机自动驾驶系统
如图1,电机式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主要由电机、角度传感器、GNSS天线、高精度GNSS接收机、平板电脑、电台及天线等部分组成。该技术可实现1000m播行水平误差不超过3cm,播幅连接行误差不超过3cm,能有效解决农机播种作业中出现的“播不直、接不上茬”的老大难问题,可以减少用工成本,延长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质量和土地利用率。2012年,新疆兵团农机推广部门开展了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将该技术产品应用在棉花播种作业中。2013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增加“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的财政补贴,当年补贴额达到3.12万元/台套。2014年,国家发改委支持新疆兵团第八师开展区域精准农业示范,对首批800台套的北斗农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双重补贴,包括国家购机补贴和1万元的项目补贴。截至2019年4月,兵团农八师已安装3000余台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逐步从小面积试验向大面积试验示范迈进,且国产化品牌实现了从零到主导的突破。
2.2水肥一体化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是通过配置田间信息精准监测系统,全程监测农田墒情、气象、设备工况等信息,为水肥决策和作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目前,使用者可通过PC或手机APP来发送指令,通过GPRS通讯模式实现阀门和自动施肥机的远程控制,实现田间的无人作业功能,全年无需下地手动开关阀门。该技术既能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位置和灌水成分的精确要求,又能按照田间的每个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农业用水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水肥一体化系统局部设备示意图如图2。20世纪后期,新疆兵团开始引进喷灌、滴灌技术。2008年以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随着配套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逐步将滴灌节水技术向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远程操作控制方向发展。水肥一体化系统已形成了对应的服务体系,可大面积应用于大田作物。新疆自行研发的系列自动反冲洗网式过滤机组及自动施肥机,单套控制面积100-166.67hm2。当前,兵团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129.07千公顷,是全国最大的节水农业灌溉区。
2.3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提供综合服务,如利用北斗导航定位终端、农机工况采集终端,通过蜂窝网络将农机位置信息、工况信息传输至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农机运行轨迹的回放、作业面积的统计、农机健康情况的监管和预测。另外,还可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形成水、肥、药的变量喷施处方图,基于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监管和下发作业任务。基于该类系统,可提高管理、调度、维护效率。图3为新疆兵团八师石总场信息化管理平台界面。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随各类采集终端发展而来,当前,众多企业及政府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3新疆兵团精准农业技术发展需求
新疆兵团精准农业在北斗农机自动驾驶方面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差分信号服务受限、基准不统一等问题。当前农村实际情况是劳动力骤减,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北斗农机自动驾驶技术应向农业全产业链方向发展,来弥补劳动力减少的现况。2015年,农业农村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但新疆在节肥、节药等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缓慢,且新疆是缺水地区,因此,水、肥、药变量喷施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因棉花等作物的覆膜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残膜回收技术和发展可复用膜。下面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新疆兵团对精准农业技术的需求。(1)简约式农机自动驾驶技术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应用在精准播种环节,同样也可应用在不同作物的耕地、施肥、施药、收获等环节。当前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还需由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和教学,严重限制其推广。因此,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应该向安装简便、“傻瓜式”操作方向发展。(2)水、肥、药变量喷施技术中国是全球农药、化肥用量第一大国,但喷施流程和利用率远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基于农作物的实际需要,将水、肥、药定时、定点、定量的喷施是节约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趋势,但投入产出比是当前最大的限制。如底肥的施用,需基于土壤采样、上季作物的产量分布图等共同决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感知作物的实际需水、需药、需肥量,采用变量投入技术,实现按需精准灌溉施肥施药,将是发展新方向。因此,应高度重视研究开发智能感知技术、深度学习算法、变量投入技术、机器人等。(3)残膜回收技术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但回收率偏低,土壤中的残膜量逐步增加,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质量逐步下降。现今,新疆已成为残膜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应向新型可复用农膜和提高残膜回收技术方向发展。
4新疆兵团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发展建议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推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或装置在自身操作过程中或工作状态不依赖人手工或感官而自动将其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劳动舒适性、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产品品质,因此,农业机械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向着高精尖的自动化方向发展,以谋求能达到节约资源、安全生产和优化人力资源的目的。
1 国内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国内农机数量急速攀升,农机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也相应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经济的繁荣也证明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全国农机总动力、农机作业面积和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大功率农业机械动力设备数量增多,农机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不断增强,我国农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机厂家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机械产业化不断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形成的农机销售、田间作业和设备维修三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学习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提高了国产农机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我国农机制造业水平不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制造业水平不高,多种农机目前仅是仿造国外产品。在部分农机自动化装置中,只是对农机的部分做了改进或增添了一些设备来提高整机的作业和操控性能,此举不但增加了农机构造的复杂程度,而且会因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使农机价格更加昂贵,增加了维护成本,限制了应用和推广。因此,自主研发符合实际生产需要且价钱合理的农机设备,应该作为我国农机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1.2 我国精准农业发展不成熟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科技在农业机械方面未得到应用,计算机GLS、GPS、监测监控系统(尤其是是传感器)和动态控制执行系统等适合精准农业发展的硬件设备发展水平不高,国内相关农业主管部门加快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导致我国精准农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2 关于我国以后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模式的讨论
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生产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要得到良好的推进,就要克服各种各样困难,在不断的尝试中持续前进。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和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认为要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强化政府部门引导、服务和调控职能,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民购买农机进行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使农机的应用和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减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农机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农机设备的科研创新,此外,也要切忌出台一刀切政策,国家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该综合考虑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作物品种以及劳作方式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地区,出台适宜该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农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应用,并强化农业机械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而农机企业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现行业内良性竞争,积极主动参与国内竞争。
2.2 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度
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研发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程度,即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可靠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就需要我国科研机构、农机生产企业考虑到我国农民当前对农机装置售价的购买能力、所采用的农机自动化技术在田间作业、农产品品质改善等过程中的实用性、农民在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和保养等过程中的方便性。
2.3 进一步推进精准农业发展进程
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进一步推进精准农业发展进程,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也是我国展示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需要。目前,国际社会精准农业的发展重点集中在节水、节肥等农业技术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方面,节水、节肥可通过精准灌溉和施肥来实现,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这也是我国建立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集中科技研发力量,搞好科技攻关,实现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技术的不断突破,实现精准农业的不断进步。此外,伴随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是新时期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重点,目前,农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系统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我国在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有了不小差距,因此,要奋起直追,抓住新时期新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进一步促进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向智能化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胜强.浅析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和推进模式[J].科技风,2013(08):265.
篇3
一、“互联网+”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的机遇
“互联网+”战略在农村的落地能够切实帮助农村解决问题,继而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机遇。因为“互联网+”具有创新驱动以及连接一切等特征,因此极易改善行业或地区的发展环境。也就是说,“互联网+”战略在农村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优化农村精准扶贫的基础条件。
首先,凭借互联网技术、实施“互联网+”战略,能够促进农村发展信息的流通,进而打破束缚农村发展的时空限制和“信息鸿沟”,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对农民来说,更多、更畅通的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农民选择更加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且能够帮助农民打通、扩大销售渠道,实现务农收益的增加。甚至,部分农民可以直接利用成熟的电商平台来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提升务农收益,进而实现脱贫。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也能够促动农村用工信息的流通,帮助农民在本地区寻找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务工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农民的“离土离乡”,便于其照顾家庭的老弱病残成员,而这一点也是推动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对于政府和社会组织来说,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然后投入相应的发展资源,实现精准帮扶,继而帮助农民精准脱贫。
其次,“互联网+”的实施能够帮助农民享有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帮助农村培育发展人才,进而改进农村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条件。一方面,我国农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因为众多公共服务资源往往聚集在城市。这一现状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而且也导致农村脱贫事业进展缓慢。以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例,就可以看出农民享有公共服务的稀缺。2005年,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5.82人,农村仅为2.69人,比城市少3.13人;而到2014年时,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9.7人,农村仅为3.77人,比城市少5.93人。由于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民数量众多,单纯依靠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总量来改善农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情况是不现实的,不仅实施难度较大,而且也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助“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型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和总量需求困境,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的精准化,进而相应地帮助农民享有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此外,伴随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加速离开农村,农村各方面事业都陷入了空心化的状态,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同时也陷入了人力资本空心化的局面。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的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培训”等发展战略,能够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农村储备充足的持续发展动力。同时,也能为农村培育更多的脱贫发展主体和脱贫人才,而依赖这一群体,能够卓有成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农村的承接、落实。
二、“互联网+”下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
如前所述,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战略在农村的实施,能够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机遇。具体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主要有:一是依托互联网,制定“互联网+农村”的整体发展战略;二是实施“互联网+发展信息”战略,帮助农村实现信息畅通和资源集聚;三是加速开展“互联网+农业”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四是利用“互联网+教育”等培养方式,帮助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人才,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开展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撑。
(一)以“互联网+农村”促发展、谋脱贫
随着农村网民数量的增加和农村互联网硬件条件的改善,农村已经能够较为顺利地连入互联网世界。在此背景下,农村已经面临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急需帮助农村完成“互联网+农村”的顶层设计,进而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和脱贫工作的开展。就当前现状而言,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也能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事实上,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众多的“淘宝村”、“电子商务村”,初步实现了某些产业或产品的地域集聚,不仅已经帮助很多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还能够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二)以“互联网+发展信息”实现信息畅通、资源集聚
信息不畅通和发展资源稀缺严重阻碍着农村发展和脱贫目标的实现。而当前,通过实施“互联网+发展信息”战略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说来,一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帮助农村建立信息集散平台。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劳动用工等信息的科学归类和有效传播。而农村发展信息的聚集传播,不仅有助于农民掌握充足的农业生产信息,而且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收集、农村发展的资源需求。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根据农村的发展需求,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投放。而这一点往往关系到农村精准扶贫的成功与否。
(三)以“互联网+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而借助于“互联网+农业”战略的落实,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首先,建立“互联网+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养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务农收益。具体说来,应该用互联网技术来完善增强当前农村较为薄弱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其次,“互联网+农业”的兴起也为订单式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互联网,实现农民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对接,进而快速发展订单式农业,有效改变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和供应过量的局面。
(四)以“互联网+教育”培育农村发展人才
发展人才匮乏,是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结合农村实际,应该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来培育农村发展人才。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推动远程教育以及在线课堂等教育形式在农村的使用和推V,有效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远程教学和示范演示,不仅能够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农民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教育”,农民不仅能够接受在线讲授,而且能够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便于更加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疑难困惑。总之,发展“互联网+教育”,能够为农村培养充足的新型农民和发展人才,继而为农村精准扶贫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篇4
关键词:无人机;现代农业;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无人机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成熟,无人机由于工作适用性好,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等优势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作为现代农业工程中的一种新型设备[1]。目前,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工程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1~5],进一步的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信息化和精准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以及农业精准化等方面应用广泛;了解了目前我国在农用无人机推广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最后从建立智慧农业的角度,在技术,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方向。
1 国内外农用无人机应用现状
农用无人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较早。欧美国家由于农场集中度高、作业面积大,固定翼飞机发展较快;日本耕作面积小并且分散,适合发展轻型低速近距飞机,小型无人直升机发展迅速[5]。我国由于国情和技术等原因在农用无人机领域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农用无人机的技术,研发速度以及机型,应用范围等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5]。总的来说,目前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农业精准化等领域。
1.1 农业信息化
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作为遥感测绘平台,可以时时获得监测数据。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和测绘平台,相比于传统的卫星航空观测更加方便灵活易实现,分辨率也更高,数据信息也具有相当或更高的准确度[3],因此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土壤湿度监测方面,无人机也能起到重要作用[4]。监测区域土壤湿度有利于对农作物进行信息化管理。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站不能满足大面积、长期的土壤湿度动态实时监测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及应用,而光学设备在高空中会受到云层的阻碍[4],使观测不易实行,因此无人机的应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无人机可以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光设备作为检测手段[4],通过对比图像的特性,得到关键信息,保证所建立的模型的高准确性,完成土壤湿度的合理化监测,信息采集与建模,是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一步。
1.2 农作物植保
无人机技术在农作物植保方面主要体现在作物的病虫害监测以及农药喷洒[5]方面。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农药喷洒,传统的人工以及半人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的需要,而且喷药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无人机用于农药喷施就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国内外的应用中,日本等发达国家用于植保已经比较成熟[4],我国无人机植保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无人机行业的火热,植保无人机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关注。植保无人机可以有效地实现人和人药物的分离,安全高效。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加深,推广速度和市场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
1.3 农业精准化
农业精准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农业进行定时、定量、定位进行管理与操作,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收入,并且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资源利用最大化[2]。实现农业精准化要建立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无人机可以随时的监测作物长势、土地条件变化、病虫害预防、农药肥料施用效果等信息,并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关键定量参考信息,从而可以有所依据的对作物进行相应的支持处理,既节省了资源,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应用存在不足
2.1 使用成本高
无人机作为新时代的农机相比于传统的农机存在成本高的劣势。例如,用于植保的无人机售价大都在5万~20万元之间,不具备可以推广的价格优势。目前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很不完善,仅有几个省份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购机补贴范围,成本过高使无人机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2 专业人员缺失
由于我国农用无人机的起步晚以及体系建立不完善,无人机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6],直接影响了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另外,农用无人机市场体系建立不完善,相应的市场标准缺失,也是造成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
2.3 技术存在短板
据了解,我国进入市场的农用无人机在关键性能、可靠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6],一些关键技术如控制系统、电池等制约了产品综合效能的发挥。
3 农用无人机发展方向
3.1 技术方面
目前应用于农业的无人机在技术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科研机构以及农机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操控性能,续航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从建立智慧农业的角度看,农用无人机在技术,平台,管理系统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用无人机要紧随智能网联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力求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3.2 市场方面
需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以及市场机制体系。农用无人机产业的推动、发展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销售机构,售后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且充分合作。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行业规范等,推进售后,维修等服务机构建设,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支持,使用维护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促使农用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
3.3 政策方面
除了在技术上寻求稳定和突破,市场建立完善的体系之外,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推广农用无人机的必要措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重视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农业补贴政策的倾斜,农机目录的完善,对无人机生产、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6],农业作业低空开放等,保障农用无人机行业的推广以及智慧农业的建成。
4 结束语
目前,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农业精准化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正处于行业的上升期。在我国农用无人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无人机的成本,技术,市场,管理,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农用无人机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在技术上要进一步提高操作性,降低使用成本,并着眼未来,建立智能网联的农用无人机技术,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农业;市场方面要建立健全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政策方面要加大重视支持力度促进农用无人机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志云,李长贺.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6,6(4):23-25.
[2]高新华.无人机在r业精准化方向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171.
[3]李勇志,支晓栋,唐海龙,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25):350-351.
[4]贾鹏宇,冯江,于立宝,等.小型无人机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4):261-264.
篇5
一、张掖市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近年来,张掖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双联”和精准扶贫、专项扶贫等工作,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2%以内,在脱贫致富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落后地区或山区,这就给扶贫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张掖市贫困人口中大部分又是农民,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差,进而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没有好的收入又导致他们的经济来源更加薄弱,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大量农户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开展农业种植和生产。如果地方政府能出台好的政策和措施,给予这些贫困农户一定的帮扶,在使他们脱贫的同时,使他们更有能力开展相关农业生产,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就是对这一部分贫困农户的有效帮助,不管是从资金上,知识技术支持上,还是开展相关培训上等,都能有效地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三、张掖市“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近年来,张掖市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实现了甘州、肃南、山丹、民乐、高台五个插花型贫困县整体脱贫。但在整个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导致扶贫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许多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由于许多贫困农户本身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较少,因此,他们无法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农业的新知识和技术。再加上这些地方由于基础设施、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跟外界交流较少,更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些都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其次,如何有效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将足够的资金投放到农业上。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银行不敢贷、农民贷不起”的“钱难”问题,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如何在扶贫过程中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成为扶贫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最后,扶贫的效果如何监管,也是考察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监管力度不够,不但扶贫工作流于形式,而且还会滋生许多腐败贪污现象。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强化监管考核也成为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四、解决贫困农户现状发展农业经济的对策
自从张掖市的“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实施到村到户的个性化帮扶措施,不断推进了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的深度融合。但就在帮扶贫困农户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工作方法和政策上还缺少一些创新,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还应该不断提出和设计出更多具有地方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
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或是中小城市,在农村或偏远地区设立的营业网点相对较少,考虑到风险因素,这些机构能提供的业务也比较单一,最终导致了农村普遍存在的“银行不敢贷、农民贷不起”的“钱难”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各个金融机构多推出一些能够帮助农户解决资金融通的业务,为他们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拓展了这些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量和客户群体。
(二)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销路
由于各个地方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地域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有时会限制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本身就欠发达地区,农产品销售的情况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电子商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各地方政府应该将电子商务和农业有效融合的模式介绍给农民,教授他们如何用农业电子商务的概念来发展农业。
(三) 加强对贫困农户现代化农业技能的培训
大部分贫困农户由于本身文化水平程度低,还不会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依旧用一些老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地方在进行“双联”和精准扶贫的时候应该多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或是请相关专家给农户讲解和指导,让他们体会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性,并逐渐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要点;优化措施
0引言
所谓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将控制论、计算机技术、液气压技术等应用到农业机械的设计当中,使农业机械可以独立完成田间耕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响应政府高效农业的号召,我国农业正逐步朝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不仅能够使劳动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劳动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很多科研成果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阶段。
1农业机械自动化对农村建设的意义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的和谐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和谐是不可分割的。虽然从整体上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处于较为稳定和谐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过低。因此,我国要大力推行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为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2农业机械的分类
通常来说,农业机械是由动力设备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器具组成的。这两者之间主要是以牵引悬挂或者是半悬挂的方式进行连接。也有的农业机械将这两者制造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动力设备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器具这两者在耕作的过程中,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3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我国大型农业自动化机械在推广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很多农民没有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在农业生产的机械方面进行投入,最终造成了我国大型农业自动化机械供大于求的尴尬。第二,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制造的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科技水平还不够成熟。第三,我国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缺乏足够的动力。我国大型农业机械的制造企业,以及科院院所存在着资金不足、科研环境较差的问题。对农业机械进行设计,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依托。我国大部分科研院所和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并没有完成对实验室的配套建设,使得科研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困难重重,这一现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四,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应用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作为依托,但是我国科技基础薄弱的现实,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得困难。
4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要点及优化应用措施
4.1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新时期重点研究和应用性广泛的新科技,很多西方国家先后展开了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的鉴定方面,以及在记录农产品生长的信息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首次尝试,利用该技术研制了专业性的采蘑菇机器人。采蘑菇机器人在采蘑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蘑菇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而且能够对所采的蘑菇进行合理化的分类。受到英国的影响和启发,我国国内也开始尝试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加入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要实现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科学家们进行努力。
4.2实现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自动化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而且我国水资源分配的不够合理,使得我国水资源长期处于短缺的状态。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充足的水资源是必要的条件。在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保证对水资源的节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农业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农业自动化灌溉技术,是把传感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需求及对用水量的需求,通过软件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对农业施肥技术来说也是如此,实现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自动化,是节约水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避免浪费以及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
4.3实现农业的精准化
农业精准化是指将我国的传统农业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科技化。精准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农业生产自动化,是一项以计算机网络和控制器等为基础的技术。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农业气象的自动化仪器,已经在我国郑州气象站开始投入使用。农业气象观测仪,可以对农业生产的小环境进行合理化监测,并且通过网络把监测到的信息及时反映给当地农业部门。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给各个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加强科技创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选择,同时也是长远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农业产业而言,为了使我国农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的投入,并将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努力钻研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并且要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业的智能化时代,创造出我国农科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洋.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现状和推进模式探讨[J].化工中间体,2015(11):11-19.
[2]罗小锋,刘清民.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0(02):17-22.
篇7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
传统农业体系中,人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人工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在此背景下,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概念应运而生,转变了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各类自动化农机设备的使用中,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为建设精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提供较大可能性。
1农业机械自动化概述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基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高度整合在农业机械生产研发中,使其能够在具体使用时,高效率地处理各类农业生产、管理事务。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自动化趋势逐渐明朗,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农机设计中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成为创新、完善农机功能的核心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人员优化调整生产模式,智能、有效地管控农业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随着现代农业体系的完善,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满足新时期农业高效、高质量生产的基本要求,并且对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转变农村传统劳作及生产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作物成长期间的劳作时间,同时有助于减少人力、财力成本,落实各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新兴技术。另一方面,基于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农业生产人员可借此构建信息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全方位地监控农产品生产链条,逐步地落实“精准农业”的理念。
2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现阶段,农业机械自动化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但在提升现代农业自动化程度时,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设备先进性不足。机械设备的实际性能、机械自动化水平直接关系着现代农业生产创新的效果,但根据当前农村地区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可知,多数农村区域,农民所使用的农机设备较为落后,缺乏先进性。设备功能、设备自动化程度均不符合现代农业的生产需求,制约着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模式。导致现代农业在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中,农业体系中的生产观念、生产流程、区域农业发展均受到较多限制,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宣传范围难以持续扩大。对此,相关农业部门还应基于农作物生产的现状,加大对自动化农机的宣传力度、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升级[2]。其次,农业生产中农机设计的科技水平低。目前,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中的各类农机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农业机械中的科技含量较低,其所包含的技术优势不明显,设备功能创新性较弱,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中,完善农产品生产模式的进程缓慢。所以相关研究人员还应及时借鉴国外成熟的农业机械研发技术,针对性分析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需求,逐步地融入各类先进技术,提高农机设备中的科技含量。最后,农业机械自动化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国土辽阔,农业种植区域大、分布广,但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区域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继而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应用受到较多影响,各个区域内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3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3.1生产监测自动化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具体应用时,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监测的自动化。具体来说,在农机设备自动化设计后,计算机成为自动化控制农业生产设备的核心工具,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计算机可操控农机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将其投入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取相关数据,而系统可自动化分析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信息,对农机设备下达指令,使其自动调节农业生产设备功能[3]。例如,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种植、栽培场所逐渐改变,对于生长在温室内的农产品,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利用功能完善的感应装置,监控农业生产区域内的含水量、温度,评估现有的温湿度是否符合农作物萌芽、抽芽、生长要求。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地分析处理温室内的各项数据,智能调节农业生产中的光照、温度,为农作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比如,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GPS技术被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该技术可自动收集农作物生长数据,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并在与GIS技术联合应用的过程中,准确获取农作物土壤结构内的营养元素,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依据土壤数据,精准除草、施肥、浇水灌溉,夯实农作物生产基础。不仅如此,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同样可将“生产监测自动化”渗透在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农作物萌芽、生长、成熟、收割等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监控。部分农业机械设备可及时对农作物进行采摘、初步清理、存储,及时清空农作物生长区域,为后期种植做好准备,全面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2农业灌溉自动化
灌溉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将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时,部分农机设备可实现农业生产中排水灌溉的自动化。具体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而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却属于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灌溉中应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是为了提升农业生产灌溉效率,更是为了通过精准地控制农业灌溉时的用水量,以节约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将“节约用水”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活动中[4-5]。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体系中的灌溉设备功能逐步完善,正式灌溉农作物前,相关人员可根据农田面积、农田内农作物的密集度以及农作物生长需求,自动化分析每亩农田的需水量,继而通过现代农机设备的精密控制,科学地对农田进行灌溉,落实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灌溉技术。在此期间,农业灌溉所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包括农机传感设备、大数据监控分析平台、计算机系统,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现代农业相互融合的载体,对节约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灌溉成本意义重大。农业生产人员可利用农业生产灌溉的自动化,进一步改善农作物生产条件,使其健康成长,保障农作物生产质量、生产效率。
3.3农产品装检机械化
现代农业体系不仅包括农作物生产,农产品产销、包装均属于现代农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所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农作物生产,同样可以应用在农产品包装、质量检测等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自动化会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创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流程,并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改进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包装模式。在传统农业生产管理中,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水平低,人工是农产品包装与质检的主体。而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相关人员研发出“自动检测包装设备”,该设备的核心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农产品外观、大小,合理地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包装。其次,在农产品装检机械化中,相关人员同样可借助自动化影像技术,实时监测农产品生长中的各项指标,全面监控农作物种植区域。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整理农作物生产数据、成长信息,构建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为农业收割、采集、包装、质量检验提供详细的参考数据,使相关人员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案[6]。最后,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现代农产品的装检机械化趋势愈发明显,并且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中,农产品包装、质量检测等流程呈现出“集约型”的管理特点。各个农业生产区域中,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效应不断扩大,集约化的农产品分拣、包装会突破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困境,使非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现代农业结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4农业管理精准化
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于现代农业时,可促进农业管理精准化。首先,农业生产人员可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发农田管理软件,该软件在与UPS接收器连接后,能够绘制农田地图,记录各个区域中的农作物产量,汇总UPS卫星数据。之后,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农业生产人员可检测农田土壤样本,测定农田中的土壤成分,并根据农作物叶子颜色、植株颜色判断农作物生长情况。与此同时,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该软件具有获取农田航拍图像的作用,可以按照农作物健康状况的检测结果,精准地确定各个区域农作物施肥需求量、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密度[7-8]。其次,UPS接收器与自动化农业生产管理软件融合后,可监测农田内拖拉机、深耕设备、收割机等农用机具的位置,便于农业生产人员精准地管理农作物施肥、打药、收割、播种工作,精准地管控各环节的操作成本,有效地改善农作物周围的生态环境。另外,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更为准确地定位农机,甚至可以自动化控制农机操作过程。比如,在使用农业机械播种、施肥、打药时,UPS接收器与计算机管理软件可精准地将种子、农药或肥料投入对应的区域,实现高效收割、高效播种、高效施肥等精准化管理目标,突出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优势。
4基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4.1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各类先进技术,将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所以在农作物播种、生产管理、收割、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农业活动的智能化水平会逐步提高。在未来农业体系中,农业机器人会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用以监控、预测农业生产参数,获取完整、真实且准确的农业生产数据。而农业生产人员可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远程记录、分析农业生产数据,提前做好病虫害、排水灌溉、施肥等工作,人工下田操作会逐渐减少,农业机械设备会代替人工,有序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9-10]。不仅如此,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会持续提高,农机生产、研发中可利用的先进技术增多。相关人员可进一步完善农机性能,使其具有智能操控、自动控制的基本能力,农业生产人员可利用升级后的农机设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高效率、精细化地完成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4.2精准化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
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农业生产流程、生产管理等操作更为“精准”,所以在未来“精准化生产模式”会更加完善,农业生产活动会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中不断优化。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农业生产人员对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控制更为精准,可以有效提升未来农业生产管理质量,使农作物健康成长。另外,基于“精准化生产模式”,农业机械自动化会支持市场上农产品品质、品种的创新,从而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夯实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基础,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结语
综上所述,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效地应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关人员还应积极创新农业机械设计,将更多先进、新颖的自动化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从而为农业发展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相关农业部门还应顺应时展趋势,强化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宣传力度,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区域范围内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范围,建设精准化的现代农业,助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瑞仪.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策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12):156-157.
[2]李艳杰.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策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3):54.
[3]刘博.基于PLC自动化技术的农业机械电气控制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2):50-51.
[4]张珍,赵书玲.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4):57-58.
[5]孟庆亮,陈亦军,范巍挺.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0):130-131.
[6]岳建林.试探机械工程自动化当中的农业智能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2):99.
[7]尹辉录.农业机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1(5):88.
[8]李晓玲.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作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23):94-95.
[9]白跃辉.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分析[J].时代农机,2020,47(4):91-93.
篇8
[关键词] 精准扶贫;涉农信贷;涉农保险
[中图分类号] F830.66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sines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w are the imperfect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nd bank-insurance cooperation, imbalanced rural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laggard financ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and preferential policy, low coverage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single products, unreasonable benefits and risks allocation mechanism and low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Poverty alleviation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funds support. As a tool of risk management, insurance industry has a natural advantage. Insurance can interact with agricultural credit business active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ealth insurance, people's livelihood insurance and financ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gricultural credi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黑江省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承担了巨大风险,也造成了一定人群的贫困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建立涉农信贷与保险的良性互动,实现精准扶贫成为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黑龙江省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银保合作有待深入
据调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县及以下地区农信社网点占比高达81.8%,乡镇以下地区金融网点仅有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引入省外银行设立村镇银行仅6家,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中心等机构规模较小,金融供给不足10%。导致农业主体贷款的可得性与选择性都不高,贷款利率反而较高。[1]银行与保险的合作也较为初级,涉农贷款中与保险相关联的占比较低。银行对农保业务的支持力度不大,也没有相应的业务与产品。
(二)农村融资结构不平衡,融资平台建设滞后
黑龙江省农村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度较高。备春耕期间农户60.5%的生产资金、合作社71.7%的资金均来自于银行贷款。县域农产品期货、股权交易机构还未建立,涉农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业务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农业PPP项目等投融资平台建设发展滞后。[1]
(三)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有待强化
由于未建立统一的涉农风险补偿基金,对于自然灾害及市场波动造成的农业损失补偿力度很小,经营者防范风险和融资能力较差。当前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田水利建设等无配套资金,贷款也没有明确的贴息,对法人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也无法落实,影响了金融支农效能的发挥,针对政策性农保业务的财政补贴力度也有待加强。
(四)农业保险覆盖面低,涉农保险产品单一
农业保险以政策性为主,风险大、成本高,部分险企对开办涉农业务积极性不高。农保产品覆盖范围有限、种类单一、保费偏高。政策性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补贴不足、骗保、监管不到位等现象,财政的补贴力度较小,导致市场经营主体不多,保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贫困人群在面对自然灾害或是意外发生时,只能独自承担损失。另外,理赔效率较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农险的有效需求。
(五)风险与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参与主体积极性有待提高
从农民、银行与保险三个角度看,农民需要承担利息和保费,融资成本反而提高了,部分农户对借款人意外险产品有抵触情绪;银行通过保险业务降低了信贷风险,又可得到中间业务收入;保险业要给银行支付费,还要承担赔偿风险。三者之间风险与收益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影响了合作的进一步加深。[2]
二、保险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
篇9
[关键词]种植业;种植业保险;理赔
种植业保险对于提高粮棉油果菜等农作物生产防灾减灾,保护农民及农业经营组织生产积极性和利益,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在落实种植业保险政策中存在投保率低、投保主体不满意等情况、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期冀随着种植业保险品种的不断增加,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实现应保尽保、受灾后精准理赔,为实现“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安全,为种植业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1昌乐县种植业保险的现状
(昌乐县鄌郚镇)昌乐县鄌郚镇近年来玉米、小麦保险理赔情况:
2种植业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投保率低
2013-2015这三年玉米投保率都在50%以上,相对较高,是因为收缴玉米保险费的同时落实了玉米良种补贴政策,每亩补贴10元。2016年起随着此项补贴的取消,玉米投保率直线下降,2017年投保率仅为6.6%。农民自费缴纳玉米保险意识不强。2017年-2019年玉米投保率逐年提升。因为遭遇了“摩羯”、“温比亚”和“利奇马”三次超强台风袭击,玉米受灾严重,农户投保意识有所提高。这与玉米受灾理赔情况一致。
2.2投保率低的原因
种植业保险宣传不到位,工作推广无力度,农民对此信息不知情,阻碍了投保工作的进展。投保率低,事实是有些村的村级代办员根本就没开展投保工作,并不是因为种植户不乐意交保险。
2.3灾后勘察理赔难度大难以做到精准
2017年-2019年由于遭受灾害天气,玉米理赔率分别是67.9%、99.16%、63.87%。2018年受灾情况最严重。体现了种植业一旦出现灾情就是大面积的,理赔率高,理赔难度大。
3种植业保险的发展对策
3.1加大政策对农业种植保险的支持力度。
当前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尤其的保险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鼓励商业保险向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增加农业保险种类,不断开发经济作物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增加农业产业保险板块,不断积累农业保险经验。
3.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广播、电视、融媒体、分发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每年种植业保险相关政策,充分让投保主体了解投保品种、承保机构、保额、保费、投保主体自交比例、财政补贴比例以及保险期限等信息,增强投保主体的风险意识,提高投保的主动性、积极性。
3.3充分调动村级代办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3.1加强职业意识教育种植业保险是国家制定出台的一项利国利民的补贴性政策,作为村级代办员有义务有责任必须落实,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实施,要在其位谋其政。
3.3.2给予村级代办员一定的误工补助目前种植业保险涉及千家万户,需要村级代办员付出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既合情又合理。承保机构应酌情考虑给予补贴。
4结语
篇10
20世纪70-80年代,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在技术内容方面是指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农药化。在当今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成为团场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作用和意义
2.1农业技推广技术的现状
一是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和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力量,它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在兵团尤其是这样。如果从全国的角度来评价,兵团属于地多人少型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每年约82.0%的工作量是由5.6万名农机工人完成的。兵团农机化工作起步较早,形成了分级管理、监理、维修、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等较完整的网络体系。1999年末,兵团农机总动力达到169.46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411.00台、联合收割机1473.00台,大中型拖拉机与配套农具比为1.00∶3.19,耕地配备大中型拖拉机155.47台/666.67hm2,每台大中型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64.32m2(全年耕地面积105.56万hm2、机耕面积93.34万hm2);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达15亿元以上,农机经营服务总产值约为25亿元;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2.0%以上,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
2.2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的意义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经济效益。农技技术的实施为农业信息反馈提供了重要依据。农业科技的应用需要大面积推广,技术推广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信息反馈。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机具刚一出现,大都不是尽善尽美,需要在生产中试验考核,然后加以改进和提高。另外,一种农业技术此地适用,在外地则不一定推广得开,这就需要推广部门通过适应性试验,多点示范,对此项技术进行改进提高,并制订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样才能大面积推广。
3兵团现代6大农业精准技术
3.1膜下精准加压滴灌技术
从田间调查和产量构成来看,滴灌较沟灌棉田具有明显的优点。1)在生育期表现为生长稳健,消灭了3类苗,系下扎浅而宽,棉株鲜质量明显较沟灌高,同时配合滴灌施肥技术,棉苗水肥供应平衡合理,水肥利用率提高。通过调查,膜下滴灌棉田较沟灌增加收获株数1000余株,果枝坐果率提高6.2%,皮棉单产提高14.4~16.0kg/667m2。2)由于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减少了人工打毛渠放水、施肥等劳动,每667m2水费和机力费分别减少11.64元和12.38元。3)棉花管理定额从3.33hm2每人增加到6.67hm2每人以上,降低了土地承包费。4)节约肥料用量30.0%以上。
3.2双膜覆盖技术
2008年,为进一步增加职工收入,加大新科学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29团除在全团推广使用精量播种、双膜覆盖技术外,并首次在兵团范围内尝试“双大膜”播种1333.33hm2。“所谓的双大膜就是在原来双膜覆盖的基础上,扩大上层地膜,做到上下膜大小一致。此项技术是夺取高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棉苗采光率,具有抗碱、除草、防风、保温、保湿、防雨、防霜冻抵御自然灾害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保苗率。
3.3精量播种技术
发展精量播种是兵团加快精准农业步伐的一项关键技术,精量播种与常规播种相比省种80.0%。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春季风大,降雨少,为了保证棉花出苗,有70.0%~80.0%的植棉面积都是抢墒播种,但这样也不能保证出苗,造成棉花减产。在各植棉连队有这样一句话“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因此各承包户为了保证出苗率,将下种量超出保苗株数的3~4倍,棉花精量播种被认为是根本行不通的。
3.4高密度植棉技术
以前植棉为常规密度14800株/667m2,2003年种植1膜5行的高密度棉田理论密度15700株/667m2,单产较常规密度增产皮棉8.7kg/667m2。2008年,29团高密度棉田在土壤条件差的情况下,单产皮棉仍较常规棉田增产5.2~10.0kg/667m2,经济效益明显。
3.5大力推广杂交棉育苗移栽新技术
大力发展新科学新技术是提升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杂交棉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给植棉历史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二十九团从2006年小面积育苗移栽获得成功,出苗率均达到95.0%以上。
3.6机采棉技术
进一步加大机采棉新技术推广力度。继续积极落实机采棉农业及农机各项技术推广措施,从播种机的改制、播种、田管、化调化控、喷施脱叶剂、拉运、采收等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继续做好机采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实现机采棉面积500hm2。提高脱叶剂使用效率,提高脱叶效果,努力做好机采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4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农技推广是促进农业增产、职工增收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