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职称评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0: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师职称评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1.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2.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3.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我,1999年12月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先后工作于河北省第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唐山现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年9月在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任科长。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先后在丰南市国税局群体住宅小区工程和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中担任技术负责人,这两个工程竣工以后均被评为唐山市优质工程,而且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在评为市优工程的基础上又被评为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作为公司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在公司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三大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认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北省第一家获得三个认证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五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总之,五年来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1999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 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XX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 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同志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
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 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土建三级预算师、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获得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总结人:** 200*年11月7日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篇3
【关键词】师德 师风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1-0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以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既传授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对学生的教导,离不开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通过老师高尚的品德去引导、塑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求知成才的需要
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德师风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的职业道德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求知途中的指路明灯,受老师的影响选择前进方向。学生从老师的身上不仅学到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师为人处事的方式。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品德高尚的老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并懂得为什么而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对己有利、对国有用的人才。若一个老师自身品行差、作风不好,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对学生发表错误言论,差别对待学生,甚至辱骂、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就会对学生内心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厌世的心理,对学生的人生之路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爱岗敬业的需要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老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学生。才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才能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教育工作,才能不辱自己所承担的神圣教育使命。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只有具备优良师德师风的老师,才能坚守并热爱这份清苦的教师职业,并满怀喜悦的感受因学生成功而体现的成就。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力量,教师积极工作才能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教师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貌。学校引进和培养老师,不仅要注重对老师知识能力的考核,还要注重对老师品德和作风的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在老师工作过程中实施全程考核。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学风,才能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校风,从而推动学校持续向前发展。师风、学风、校风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也互相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不好,将对学校学风和校风造成消极影响。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学校的教学秩序就会陷入混乱,长此以往,学校声誉受损、发展受限,整体陷入不利局面。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规划和投入,营造完善师德师风孕育和生长环境
通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加强教学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为师德师风的孕育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化网络办公教学系统建设,为教师查阅教学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实施网上办公提供便利;二是加强现场教学场所建设,在教室内备齐教学设备,为教师的现场教学工作做好全方位保障;三是加强教师办公环境建设,使教师能够舒心愉快地备课以及批改学生作业。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省市区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为教师的成长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在学校内部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比武、教学竞赛等活动,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促使教师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在彼此竞争中不断成长;三是通过师德征文、师德演讲、巡回报告等主题活动,或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在广大教师中不断宣传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二)加强监督和领导,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约束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价值引领,教师基本遵循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就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因此开展师德师风考核,规范教师的行为。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教师职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德师风的考核:①爱岗敬业、热爱学生②依法执教、严谨治学③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并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和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的必要条件。若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得评优、晋升职务,并扣发绩效工资。若违反师德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处分或撤销教师资格、甚至解聘。师德师风考核优秀的,在职务评审,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提高师德师风规范和遵守意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要树立师德师风的规范和遵守意识,认清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领会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比如:召开师生座谈会,收集师德方面的存在问题;明确师德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好书,育好人;结合师德存在问题,精选教育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安排观看一些师德师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帮助提高道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要求教师对照检查自身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订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计划;结合职工年度考核,总结师德体会,评比师德成果,树立师德楷模,巩固发展教育成果等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教育和引导,在广大教师中培养提高师德师风的规范和遵守意识。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自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自己,要能够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新时期学校教育者的崭新形象。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谈话
篇4
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1-0015-05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门课题。然而许多教师却不知如何着手。导致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因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来源,一是原在普通中、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二是具有高等文化程度在经济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三是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要么缺乏职业技能和经验,要么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特点人手。阐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双师型”教师,进而论述如何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要弄清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我们首先还得从“专业”和“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这几个基本概念人手。这里所谈的专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所谓专业,从职业的角度上讲是具有高度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所以称为专门职业,英文为profession,是相对普通职业而言的。关于什么是专门职业?Liberman有关专门职业的描述常常被人们所引用,一共有八条标准;1、提供一种独特的确定的和必要的社会服务:2、高度智慧的应用重于体能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和团体都具有广泛的自:5、在专业自的范围内可直接负起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责任:6、服务的动机甚于经济的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从业人员遵守明确的伦理信条。除了Liberman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专门职业的含义做出了界定,如Hoy和Miskel指出,专业化的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长期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能力:2、坚持专业规范,公正无私地为当事人服务:3、作专业决定时的自:4、充分考虑同行的意见:5、依照专门标准进行自我管理。可见,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有内部和外部标准。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外部标准指执业和从业人员的自和社会地位,两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尽管教师职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教师专业化,明确的提出并有组织的实施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一度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和社会的危机。美国各界对教育提出了种种指责,认为美国的教育质量呈下滑的趋势,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1986年,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工作组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霍姆斯小组发表了《明天的教师》这两份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在教学专业化影响下。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自此,“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各国教育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专业工作”。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视为“发展中的个体”,视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其次强调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层次与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美国舒尔曼(shulman)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涵: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教师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性原理与策略,超越于特定的学科之内;3、课程知识,特指对整体课程结构的理解:4、学科教学法知识:5、有关学生以及学生特征的知识:6、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7、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以及其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另一教育家Calderhead(1988)认为,教师应具备下列知识:1、有关自我的知识:2、有关学科的知识:3、有关学童的知识;4、有关课程的知识;5、有关教学的知识;6、后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7、有关学习如何的概念取向;8、实务(实践)知识。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除了具有上述作为教师这一专业职业的基本内涵之外,还应具有作为高职教师这一专业的特殊内涵:1、熟悉职业、热爱职教的专业精神:2、进行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3、进行职业指导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对符合上述标准的教师发放职教教师资格证,实行严格职业准入制度,才能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国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要求是严格的。比如在德国,高职教师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有3年以上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并且大都有两个职称,即工程师和教师,中等职教的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毕业文凭,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并到企业实践3―5年才能任教。
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双师型”教师
由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比较多,很难记,目前有一个高度精炼的词:“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中也指出:“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何谓“双师型”教师却众说纷纭。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误解
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就是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亦值得商榷。“双证”即“双师”的认识,在实践中使得教师积极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教语文的拿会计
证、教计算机的拿导游证、教数学的拿推销员证、行政人员也拿个保险资格证。为拿证而拿证,甚至出现以钱买证等现象,证书多多,束之高阁,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技师”,这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了共性,但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区别。从工作对象看:技师或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技师或工程师在生产活动中占决定地位,起决定作用;“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技师和工程师需知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即“双师型”教师不仅“会做”,还需“会教”、“会导”、“会思考”。
还有的学校干脆把从社会招聘、从企业单位引进的教师就直接归入“双师型”教师行列。更是给人一种错误的信号:“双师型”教师只要在企业干过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过就可以。这种做法强调了高职教师具有的职业实践能力,而忽视了高职教师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特指对整体课程结构的理解);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职教学生以及学生特征的知识: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等。
(二)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条件
“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高职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并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双师型”教师还要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进行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尤显重要。“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双师型”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即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入手,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政策支持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其中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政策需要加速完善。形成有特色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因为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一向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否则就很难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难使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阻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工作大都沿袭普通高校的“惯例”,看重的是教师的学历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普通高教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不尽相同,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可比性不足,如不区别对待,我们的人事政策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会发生矛盾,致使高职教师为评职称而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另写一套“论文”,另搞一套教学“业绩”,而偏离我们高职教师自身应有的专业发展轨道。这不仅给专家评委带来困难,而且造成教育资源和教师精力的无谓浪费,增加学校和高职教师的负担,出现不公平竞争,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是从普通院校转制而来或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大多对行业职业的了解不够。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可职称评定并没有实践操作与指导能力这一块,所以现在大多数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是选择“唯学历”、“唯学科”的“双唯教育”,而不太注重旨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这已成为高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的瓶颈。
因此,我国的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方面。英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强调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等地位。英国政府力图排除依然存在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地位不平等的障碍,使学术资格和职业资格得到同等承认。为此英国政府拟建立一个新的普通文凭和高级文凭体系;二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建立新的职业资格体系。英国政府在1986年10月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该委员会配置有考试评估机构。主持考试的专业机构、其他标准制定机构及确定职业能力的机构,推行国家职业资格。美国为此成立了全国职教业务标准委员会,制定了教师所应达到的标准,包括知识、技能和达到这一标准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专门职业地位。
(二)经费保证
经费短缺是目前制约高职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普通高等教育比,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设施差,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影响了高职的办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加速“双师型”教师的
培养,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有了希望。比如,针对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从业的行业实践操作能力,许多人不是没有想过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一段时间,但外出锻炼老师的工作量怎么算,费用问题怎么解决。一直是困扰着学校教师和领导的一个问题。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大学生均经费标准至少不应低于高等专科学校标准,但实际上离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太远,得不到落实。尤其是近些年,高职教育的扩张,许多学校的大量经费都用在学校基建等硬件设施上,学校的师资培养等软件经费的投入更是得不到保障。
德国为维护和保障“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以较大的经费投入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做法是可取的。“双元制”模式职业教育经费85%来源于企业,15%由州政府列支。1997年巴伐利亚州财政总收入为614.9亿马克,教育、科研支出194.4亿马克,占总收入的1/3。这其中100亿马克为工资,94.4亿马克为设备、基建、学生交通、教材等费用。对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另外,为支持培训,德国对失业人员每人每年补贴最低生活费1.5至2万马克。如失业者参加培训再由劳动局按每学时拨给补贴费7至12马克,一年约1.5至2万马克。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政府行为,通过出台设立专项基金。专项补助和职教经费统筹等等措施,逐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在多渠道、多途径增强办学活力,增加创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的联合、合作办学。为多渠道筹集资金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在办出特色、办出精品上多下工夫。
(三)模式多元
高职院校可以对现有的专业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1、外出学习模式
外出学习的形式和类型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包括短期学习和中长期学习。学历教育主要是获取所教学科的硕士、博士等学位的学习,这对提升整个学校的品位和层次,了解该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是有助益的,但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教育的学习。要区分轻重缓急。结合职教教师最为欠缺的“实践技能的不足”,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非学历的学习和培训。比如分批、分阶段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到办出特色的兄弟院校参观考察,与国内外友好学校的专业教师交流。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也可有计划地派专业教师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接受实训锻炼。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
2、校本培训模式
由于高职院校扩招,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较重。再加上学校经费紧缺等多种原因,外出学习的人员和时间都会受到限制,而校本培训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该模式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且颇受欢迎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可以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根据教师来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源很广,既有高等院校分配而来的,也有从相关单位调入的,还有直接从企事业单位请来的,他们的来源不同,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拥有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研究的能力,却相应缺乏职业实践能力: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或高职院校毕业的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却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因此校本培训能针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于前者,我们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师、工程师到本校来做兼职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和他们接成“师徒关系”,也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从后一种教师中挑选优秀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后一种教师,我们可以聘请对职业教育教学有较深研究的教授、学者对他们进行系列讲座,也可挑选前一类优秀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展开校本培训,不仅可以节省培训成本,还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5
第一次见李国桢是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召开之际,跟随教育部的新闻采访团,记者来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初见李国桢,便深深地被他的谦和、儒雅所吸引;在带领记者团参观学校实训车间时,无论哪个专业、哪个实训设施的优势、最新科技突破,他都如数家珍,详细而又扼要地介绍给大家,这种博学又让人折服。
多年来,“永远创业无止境、一切没有不可能”成为李国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精神力量。正是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外人看来基本不可能的事情:独立承担国家“十一五”《军地联合培养高技能士官的模式研究》规划课题;第六届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示范性骨干校建设单位、国家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单位,等等。
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这些成果对学校意味着什么;只有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知道,他和他们付出了多少。
建章立制 完善到人
2010年,李国桢由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晋升为院长。
和不少临危受命而声名鹊起的成功校长不同,李国桢在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学校工作时,学院就已经成果卓著,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而且,前任校长由于办学成绩卓著,不仅受到师生的称颂,更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在这样的情形下,李国桢是循规蹈矩、过安稳日子,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校师生和上级领导都注视着他,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但对后者的选择,他义无反顾。
“高职教育面临两大任务,一为生存、二为发展。高职面临着生存困难,从大的形势来看,高职用不了三年就得重新洗牌,高考适龄人口下降,高职的弱势教育地位,各地的无序竞争等都使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生存危机。面临生存危机,职业院校要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李国桢如是说。为了更好地促进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李国桢费尽了心思,一方面争取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一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内涵、提升管理。
党委、行政、教代会工作等一整套规则学校都有,但有些已经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在李国桢的带领下,都进行了完善,责任到人,权责明确。为了完善各项制度,李国桢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我想借助国家示范性骨干校建设这个契机,完善董事会管理制度。”作为改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李国桢对董事会管理制度坚定不移。“目前,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董事会管理制度,能够保障校企融合发展。”
董事会管理制度,在职业教育圈内是目前的热点话题,但是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一切都要自己摸索,如何制定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权衡企业和学校人员的分配,如何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诸多问题需要在制度中体现,有一点儿考虑不周,都会使学校受到损失。“为此,李院长需要经常和教职工商量,教职工有事可以请假,但他不能;他需要和企业老板谋划合作,企业老板可以耍大牌,但他不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现代职业学院教师向记者说。
“个人荣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发展的利益。建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实现校企一体化,使得企业老板不得不关心学校发展,学校的一些决策,包括发展规划、建设、融资等都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这些决议有了企业老板的参与,将会更加贴近企业,学校对企业的服务会更周到一些。”李国桢坦言。
师资管理 刚柔并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院管理岗位上任职多年的李国桢更是十分重视教师的管理与培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抽象能力差一些,但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强,而且有热情,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爆发力。“在高职,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合格,我觉得首要标准不是你把几个学生培养成了业内专家、技能高手,而是你能否让一个本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乐意跟你学并学有所得。”李国桢如是说。“让这些学生愿意学习并非易事,尤其在高职,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与责任,需要有引导意识,需要更了解他们,有时甚至是长时间和他们‘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李国桢最不愿意听的就是“他们学习能力太差了、根本不能用心听讲”“他们太没有纪律性了,课堂效果简直不敢想象”……诸如此类的抱怨之声。“其实,教师在抱怨学生的时候,正说明自己方法不当,与其抱怨学生,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敦促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友善的关系方面,李国桢制定、实施了班主任制度,并将这一制度与学院的教师职称评定挂钩: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必须有担任三年(累计或连续)以上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并考核合格,否则便没有资格参加教师职称的评定。这一制度一出台,便遭到了反对者的奚落和讥讽:“李院长不愧是中职调上来的,还推行班主任制,现在的大学哪儿还有班主任一说?”的确,现在的大学很少有班主任这一设置了,大多已改为专职辅导员。但李国桢还是坚持了下来。“班主任也是一种导师制,只有这样一个职位才能更加坚定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长久的坚持,终于让人们看到了成绩:学校的校风校貌、学生学习状态、师生关系等都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这让其他兄弟院校羡慕不已,以致现在天津很多高职都开始设置班主任这一职位。
在科研方面,李国桢对教师更是严格管理。很多院校教师评职称都要求有科研成绩,造成教师为了评职称而临时抱佛脚,甚至抄袭、造假。这种情况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李国桢这里,科研不仅仅是教师评职称时的硬指标,也是平时考核的一项常规要求。而且即便已经评上职称,教师也仍不能享受“一劳永逸”的待遇,如果在每年的考核中科研成绩差,即使是正高级职称,也会面临“被降档”的“待遇”。
“科研是一个引领,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一个总结、梳理、沉淀,只有经过这样一个阶段,教师的教学才能进步与升华。所以,我对教师科研管得比较紧。”李国桢向记者谈到。
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李国桢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但在教师的发展与支持上,他却义不容辞,由此李国桢得到了全院教职员工的敬佩与爱戴。
“每年学校都会拿出不低于几百万的投入来建设师资队伍,我们会找各种机会送教师去大学进修、去企业实践、去国外考察学习。”李国桢如是说。而他麾下的教师普遍反映学校在事业上非常支持教师,比如在最新教学方式的尝试方面,学校允许教师失败;教师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学校领导会主动帮忙;在教师的生活上,学校领导也非常人性化。
学校现在海河职教园,很多教师家住得较远,上下班很辛苦。为解决教师的这一困难,李国桢最近一直在为教师申请呼吁,为教师建公寓楼。
服务社会 提升声誉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教育从出现之日起,便以智慧、博大、仁爱的姿态教化哺育着后人。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对“教”字的解释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教”;对“育”字的解释是“育,教子使作善也”。这两个字的解释似乎可以归纳出教育的两大本质:以身作则、教善于人。
不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李国桢那种朴实无华的道德情操和严于律己的作风习惯,一直为熟悉他的朋友同事们所称道。“不求最大规模,只求质量特色”一直是李国桢的追求。为此,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了“素质提升”和“特色发展”上。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李国桢对教师宽严并济的管理,意在抓好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但这还远远不够,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作为一校之长,他还要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
“高职教育应该是学历教育与培训两个轮子同时运转,不能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培养学生是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但社会培训也不应该少。近几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社会培训,李国桢的计划是将来培训要达到2万人次,而且这个人次的计算还有严格要求,短期培训要三个月才能算一个人次,如果是一个月的培训,三个人才算一个培训人次。对于这种算法,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抱有很大希望,曾予以鼓励。
军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士官生,是让李国桢非常自豪的一个国家级课题。这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尝试,也是学院服务社会的新径。“过去兵源多来自高中毕业生,他们服兵役的时间很短,仅2年,当应用现代化的设备的时候,还没等学会就复员了,不利于国防人员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和军队合作,先在学院学到技术之后,再到部队锻炼提升,应该不失为培养技术士官的良好途径。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们便向人民总参谋部提出来,他们很重视,愿意尝试。”李国桢介绍道。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乃至全国第一所与军队合作培养技术士官的高职院校,合作专业是低空无人机应用。第一批面向全国招收了30多名学生,第二期招收了60多名学生。“虽然现在人数不是很多,但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信将来,在技术士官生的培养方面,我们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自此,学校多了一批穿军装的教师,多了一批穿军装的学生。为了给军队培养合格的士官,李国桢积极引进了一些军队的训练器材,并在学校和部队间奔走操劳。
未来希冀 信心满满
目前,学校正要搬迁到海河职教园。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李国桢有很多希冀。
第一个是建立一个“家”。对于校园的设计是李国桢亲自提出的:庭院式的设计风格,一个院系一栋楼或一组楼,一个小庭院,像家一样,为的就是给大家一个温馨的家。“我们很多教师,太阳还没出来就从家出来了,晚上披着月亮回去,可能一天没跟家人说几句话,却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同事在一起,跟家里过日子一样,所以建筑风格的设计,一定要给教师一个家的感觉。”
第二个是上文提到的,为教师在海河职教园建立一栋属于教师自己的宿舍楼。
第三个就是在自己的优势专业中,选择优势特色专业与应用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给学生发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职业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甚至博士,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上下贯通的。这一直是我积极努力呼吁的事情。”李国桢向记者道出了心声。“我已经承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之前不会升格,我所希望的仅仅是有几个优势专业,探索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为有需要的学生,争取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学校长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要切实为学生利益而奔走呼号。这就是从事教育的责任和目标。”李国桢说。
据来自天津市教委的消息,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已整体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已被天津市教委正式列为与市属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学校之一,从今年开始招收四年制高职生;海河教育园区教师公寓的规划设计已获批准。李国桢正在努力,将自己的希冀一步步变为现实。
篇6
[关键词]双师素质 高职 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徐黎明(1974- ),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江苏 常州 213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JA114017,课题主持人:孙建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063-02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技术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因此,只有构建有效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向科学化和常态化,才能满足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职教理论”与“专业理论”双理论培养机制
(一)高职教师要强化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必须加强教师对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学校可统一征订职业教育类的优秀期刊,给每位教师发放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可通过学校的信息化平台专辟职业教育理论专栏,定期添加有关职业教育政策、方针和职教理念的文章,供教师浏览学习;可通过教学论坛、讲座等形式邀请职教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职教理念的引领;可制定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制度,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促使每个人都能随时学习到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丰富职业教育理念。
(二)高职教师要构建动态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必须随时适应职业工作的不断变化,及时吸纳本专业及职业领域中出现的最新知识。学校要制定培养在职硕(博)士研究生的相关规定,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通过半脱产或全脱产的方式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行业任职资格考试,将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选派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相关高校去学习深造,或作为访问工程师到研究院所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制定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的相关规定,选送教师参加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师资培训,进行继续教育;可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聘请大学教授、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学校做讲座,邀请兄弟院校“双师素质”的名师进行交流和指导;可鼓励和推荐教师加入相关专业和行业协会,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年会,更新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教学实践”与“职业实践”双实践培养机制
职业学校是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系统。因此,高职教育不仅承担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而且承担着职业培训的任务,要充分体现教育性与职业性的整合。
(一)通过教学实践,培养教师驾驭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学校可通过教研论文评比、教学观摩、示范课教师经验交流会、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形式,引导教师思索“如何教”的问题,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心智技能的教学策略;可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五课”(上课、听课、备课、说课、评课)教研和“两课”(示范课、研究课)评比为形式,培养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通过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有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教学内容,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可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培养教师对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定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的能力;可以组织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网站评比等形式,培养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可组织教师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参与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建设,通过实训任务的设计和实训场景的布置,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将典型、关键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及其流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促进“双师素质”教师教学行动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职业实践,培养教师驾驭有关职业工作过程的能力
学校可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由已获取相关证书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发放高温补贴费;可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家或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学习,并要求参加完培训的教师,将培训习得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分享和传授给相应专业的教师,缩减培训费用,起到辐射作用;可通过校办设计院、咨询公司、工程管理公司,让教师参与项目,并将实际工作任务带入课堂进行项目化教学,从而让职业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可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典型设备布置情况、操作顺序及操作规程,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本专业、工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掌握最新的实践技能。
三、“自主发展”与“团队协作”双形式培养机制
践行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发教师内在的潜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关键,同时,“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也离不开教师团体的力量。
(一)学校要制定各种政策机制,激励教师的自我培养意识
学校可要求各个教师制定个人成长五年规划书,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优秀的“双师素质”发展,帮助教师准确定位成长目标,科学建构成长条件,提供适合个体专长的、独立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遇,把教师发展规划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师可建立自我培训机制,通过自学自培,借助书本和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平时能寻求有特长、有成就的同行、名师、企业工程人员、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的帮助,通过教学论坛、网络平台和问题讨论会等形式促进自身的个体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可根据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积极参与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和实习、实训的教学工作等。
(二)学校可发挥名师引领、教学团队的作用
工作任务的不可分是知识急剧密集化的副产品,需要一个具有“团队导向”的教师群体来完成,通过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学团队的领衔人和中青年团队成员的结合,并吸纳企业人员,内部可进行互帮互学活动,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实现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名师出高徒,一个名师可以凝聚、带动一个“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激活整个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可通过三创导师、青蓝工程、省市各级名师评选等形式在学校范围内遴选出一批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或科研方面业绩显著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内培”与“外引”双方式培养机制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内部培养和校外引进的方式进行,根据专业特点和师资特点,充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一)学校内部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
要营造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氛围,出台与之相匹配的各类激励机制;可通过校报、宣传窗、校园网等媒介定期报道“双师素质”教师的典型个人和典型事例,营造一种同事高度尊重的良好的校园环境;要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把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培训的经常化和长期化;可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工厂,挑选有实践经验、有专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可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技能鉴定,由教师担任考评员,可深入系统地研究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对其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时有更切合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可创造条件,发挥校内建设工程对教师的锻炼作用,以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在校园网上专辟网页公布新校区建设的时间节点,安排教师跟踪参与新校区的各项工程建设,组织教师参与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型复杂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工作等。
(二)校外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可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作为学生企业实践的指导老师;校内实训工厂可聘请能工巧匠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施工工艺、技巧的指导;可引入“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到校讲课,成为兼职教师,丰富“双师素质”队伍;可从企业引进有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的技术人员和主管作为专职教师,通过教师资格认定及相应的职教理论的培训,培养他们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评聘教师系列的职称,使其成长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社会服务”与“科研”双渠道培养机制
开展社会服务是职业教育服务功能的体现,而通过社会服务,又能促进教师产学研能力的提升,促进“双师素质”的培养。
(一)学校可根据专业特色为社会提供多种服务
学校可与企业共建培训中心,根据教学、培训、考工的实际需求,着力建设专业实训室,既可作为学校师生的校内实训基地,又可作为企业的培训中心;可承担行业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由获得相应继续教育培训授课资格的教师担任培训,让教师通过教学培训,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更新自己的知识;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可根据专业特色,成立多个工程技术中心,与企业合作进行社会服务;可鼓励教师走进企业,紧紧围绕行业、企业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服务。
(二)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学校可每年春秋两学期组织校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引导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使得教师探寻到职业教育自身特定的规律,并能将相关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可鼓励和帮助教师申报校企横向课题,为教师参与企业研发和技术改革项目牵线搭桥;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引导并支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成果并努力上升为指导性的经验或理论;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实践,并提炼为专业技术成果;可鼓励教师结合创新作品,申报国家专利总局的专利,并报销申报费用;可结合校区建设,提供教师参与的机会;可要求挂职锻炼的教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提炼挂职成果,使专业实践与教学充分融合。以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结合新校区建设,根据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申报了江苏省建设厅的“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现已立项研究。通过社会服务和科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所应具有的社会服务和科研辐射效应。
六、“评价”与“激励”双制度培养机制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应充分利用评价机制的杠杆和导向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为教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评价应从激励的视角出发,促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学校要重视分级评价,梯度发展
学校可按照不同的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将教师划分为新上岗教师、教学型教师、教研型教师和自主型教师四个层次,制定各层次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制定相应的“双师素质”教师评价考核标准,明确“双师素质”教师的岗位职责,进行针对性的“双师素质”教师考核,使得各层次教师的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教师发展的个体差异,使各个阶段的教师都有奋斗目标,不会仅仅停留在已有的成绩上。
(二)学校可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学校可根据考核结果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奖励和书报费,在名师评选、专业带头人选拔、科研项目申报、外出培训、学术交流、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薪酬发放等方面给予倾斜,创造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成长的环境;可制定高技能教师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教师,给予上浮一级工资的奖励,使得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动力和压力并存,营造一种竞争态势,使“双师素质”标准成为教师努力工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向,激发教师的潜能,激励更多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自己。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机制,充分发挥“双师素质”教师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德)菲利普・葛洛曼,(德)菲利克斯・劳耐尔.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M].石伟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7
一、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日常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本年度因学校发展需要,年中学院、系两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这对于软件学院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新的严峻形势
下,学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按时落实率达100%,课程考试成绩按时提交率100%,全年无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发生,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双师队伍
软件学院积极打造专业化的双师队伍,十分重视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
养,学院与国内外多家高水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并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同时也引进企业工程师参与学院的教学工
作。
3. 深化教学改革进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软件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2014年,软件学院共获得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获得校教学综合改革项目13项;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全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发表教学类论文15篇,编写教材8部。
本年度,学院继续推进学生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进程,全年有7门课程采用项目实践、论文、答辩等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另有2门课程通过了学校考核方式改革立项,于本学期期末实施。同时,学院全力推进CDIO教学方法改革和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 加强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本年度,软件学院本着“以赛促学”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意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学院显著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成功举办“东悟杯”第四届程序设计大赛。全校200多名学生参赛,还首次吸引了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等兄弟院校50余名学生参赛。院领导班子对本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亲临一线进行宣讲、指导和研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有23人次在ACM-ICPC省级以上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有21人次在 “蓝桥杯”全国软件人才设计大赛中省级以上获奖,有5人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奖,有3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5人在黑龙江省首届高校移动应用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尤其本年度两次获得ACM亚洲区铜奖,创造了学院在学科竞赛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5. 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参与教学工程建设
本年度,学院将教学内涵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提出人才培养要抓住本质,我们培养的是软件工程师,而不是编程工匠。学院提出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因此在修订的新版培养计划中增加了人文通识课的比重。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国际合作办学一直是软件学院的特色所在,本年度学院继续加深了与台湾中华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在继续办好学生国际交流学习,学分互认等工作的同时,加强两所学校课程体系的接轨。尤其针对教师赴台访学、进修以及培训等新的合作领域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与共识。学院与一些知名国际企业也就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训等教学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学院大力支持并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掌握国际交流的基本技 能,完善英语四、六级与奖学金评定挂钩,提供移动英语听力环境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加大双语课的英语授课比重等具体措施。
7. 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
8. 提出建立企业导向式实训中心,打造新型实训教学理念
本年度,软件学院对学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际调研,发现课程设计设置在期末考试前几周集中进行,使得重要的课程设计环节实际成为学生期末考试的复习周,名存实亡,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采用传统到哈市一些企业中进行,但哈尔滨的IT企业形式单一,产业链不全,一些企业甚至只是专门提供这种实习服务而已,水平不高、不接地气,且劳民伤财。
针对以上问题,软件学院领导班子与学院骨干教师、知名企业管理层以及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研讨与论证。在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导向式实习实训培养理念”,与多家高水平企业合作计划将学院的实训中心打造成全新的“模拟企业”实训模式,承接全院学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期,改善目前传统实习实训流于表面、脱离实际的弊端。本年度已经完成了一些前期部署与准备工作,相应的建设经费已经列入2015年学院经费预算,实训中心的人员也进行了补充,华为和VMWare公司已经承诺提供相应的企业教学案例支持。
二、科研工作
9.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实现学院类型转变
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参与科研。组织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出台学院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工作,加强科研成果的凝练和提升。本年度学院教师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检索2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学院还将继续在学科建设上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学院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10.启动科研团队培育计划, 形成有特色的科研方向
初步凝炼企业智能计算、机器翻译、物联网及移动云计算、网络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和网络安全五个科研方向,并针对这五个方向,启动科研团队培养,在外部环境和人员配比上给予支持。完成了学院科研项目及成果的网上信息。组织完成本年度科研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三、学生工作
11.学理论树典型,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素养。各基层团支部完善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活和班会,及时上交思想汇报。
贴近学生实际,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五四青年节、党的生日、国庆、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国六十五周年
”复兴中国梦,我与祖国共成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各团支部共召开团活140余次。
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干部培训教育活动,注重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挖掘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建立优秀学生榜样库,11月初,学院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请省道德模范人物获奖者姜妍、北京校友会儒苑奖学金获得者闫庚哲、签约阿里巴巴的张洪亮同学作先进事迹报告,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
量。
12.”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 ,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学校和学院的要求,辅导员每周至少深入学生寝室两
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并且经常深入学生课堂,积极与任课教师沟
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完善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确保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能够使他们诚信、自立自强和努力学习。做好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的评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的服务工作,保证想贷款的困难学生都能贷上款,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加强同寝室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开展了爱劳动、寝室文化节等争创卫生寝室、文明寝室活动,并对文明寝室进行表彰。
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坚持每个月都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工作,排查结果及时上报学生处心理咨询室,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疏导。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稳定意识。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防火、防震实际演习、”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顺利完成了2014级415名新生报到、入学教育等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
育、诚信教育、感恩、校风校纪教育、爱校教育等,尽快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将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
础。
1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开展学风考风建设工作
加强思想教育,对大一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
的,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充分发挥纪律约束机制,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学长的榜样作用,使低年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新生班主任“和”新生助理班主任“制度,很好地发挥了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紧密配合,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大新生晚自习的检查力度,保证晚自习的出勤率。
全面规范课堂秩序,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继续贯彻学院学生考勤制度,辅导员坚持深入班级查课了解学生学习、出勤情况,定期与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按照学校要求,对一学期超过5学分和累计超过10学分的学生给家里邮寄发放”学生警示通知单“以示警告。全年邮寄”学生警示通知单“601份。
加强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院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加强四六级考试信息和经验的交流,着重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14.开展科技文体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为丰富全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本年度我院团总支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总支,软件 11-5班团支部获得校五四红旗十佳团支部,我院在学校新生运动会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学校运动会取得团体第五名。
积极发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功能,实行志愿服务品牌化和基地化,本年度建立道里区敬老服务中心、哈尔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平小学等三个志愿服务基地。
培养我院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等,在全院创造一种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ACM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等各类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大赛。
1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一年来,共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东悟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实践、实训基地。
16.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保持党员先进性
完善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软件学院积极分子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党员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党员评优制度、考勤制度等,使今后各支部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抓好学院党员发展工作和分党校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发展的力度,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推荐和党员发展的测评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党员发展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本年度按照学院党员的发展计划,按时地完成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48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49人。
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建立学生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软件学院学生培养的特色,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定制班党员的管理模式,并在组织部党建创新计划中立项。摸索出了定制班党员的管理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党员在学风、考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组织学生支部过好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党支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并召开座谈会,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鼓励党员大学生进行理论研究。
四、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
17.重视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因此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学校要学习知识,更要有文化,正如所期望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营造和谐、正气和快乐的气氛,学院成立了教工足球队,并在学校的7人制足球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立了教工合唱团,坚持每周一练,并在迎新晚会上献上歌曲,达到了师生同乐的效果。学院的新网站已经成为宣传软件学院的有效窗口。
18. 加强党建,做好肃纪工作
通过整顿劳动纪律、干部作风、教风和学风、财经纪律、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问题,清理整顿违规办学、公用房屋、场地、仪器设备使用、印鉴的管理和对外合作协议、不合理制度,排查安全隐患等工作,严肃了劳动纪律,干部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担当意识有了明显改观,重新整理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软件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虽然一直以来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但面对学院的快速发展,面对近1800人的学生数量,目前的师资力量还显得过于薄弱。教师职称结构虽然明显改善,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议学校在引进人才和教师职称评定方面能考虑软件学院目前急需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和进一步支持。
20.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软件学院历来重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学院奖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学院教师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但由于学院教师年龄普遍偏低,青年教师过多,教学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使得学院每年教学项目申报数量虽多,但获批比例不高。
学院将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指导小组,对青年教师申报教学项目予以指导。同时,也建议学校适当考虑软件学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类项目的评定中予以一定的扶持。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扶持
篇8
关键词:研发管理 技术管理 信息化
1.研发管理的宗旨
作为面向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化企业、研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盈利,其研发成果的形式随不同企业业务、产品类型而异。
2.研发成果类型分析
专利、产品发明、重大技术论文、技术营销产品包、实用方法总结、著作、软件成果、基础创新成果、标准化模板等;只要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给公司生产带来效益的研发目标经过投入的技术经济分析都应该给以立项。
3.现代科技型企业研发管理现状与问题
研发管理(Reseach&Development Management)是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基础活动,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研发管理是持续活动、又是时效性很强的活动,研发如果没有信息化平台,研发项目的前、中、后三阶段的无法总体决策把控、研发成果很难精细化的管理、大量的纸质文档也会带来成本浪费、评审工作的深度与人员精力也无法保证。
(1)创新课题研究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学术浮躁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当前社会很多技术人员对待实用创新没有耐心,总想立刻实现,且实用创新必须有基础创新作为理论支撑和体系化引导;这就导致创新不可持续,企业领导、员工怀疑创新活动的效益,员工创新活动得不到奖励和认可就会进入创新活动的恶性循环。且创新成果缺少应用的跟踪分析和持续改进机制。自然就看不到对市场开拓、业务收入提升的直接价值。
(2)专利研究发明专利奇缺、缺少正确方向指引和支撑
根据专利据统计,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已占全世界申请总量80%~90%,而发明专利美国和日本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了32.9件和98.3件,远高于我国水平:2013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8件;发明专利缺少的背后是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潜在隐患;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是主要原因,担心专利公布后被模仿是主因;另一方面企业如果没有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注定专利研发指引也会使研发水平不高。
(3)软件开发缺少应用管理学理论创新指引
软件是信息化实现的工具,也是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但是软件开发必须以需求为
核心;需求分析的过程也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企业的具体的管理流程、信息协同的过程,其中信息流的协同是软件的关键成功要素。没有管理方法作为引导,软件开发就像无源之水,因此信息化软件研发。
(4)论文研发成果无法汇总掌握,风险无法掌控。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都是付费期刊,《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据为了满足职称评定、学位申请等需要在904位被调查学者中,有865位被调查者称,所在单位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职称评审或者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95.7%;大多数没有稿费,导致作者创作积极性不高。论文成果发表在外部刊物上员工通常会署名公司抬头,但是对于是否侵权期刊通常不承担责任,出现抄袭现象时往往是已经发表,引起被侵权方注意后,后者发起律师函要求侵权人登报声明并附带对公司要求民事赔偿,此种现象即影响了公司形象又打击了员工的创新热情;而所有的管控都是事后管控,无过程把控。
(5)缺少平台化、颗粒度大成果检索困难
企业的成果多为各种模式的套件,颗粒度大,一项研发可能产生技术观点、技术
方案、论文、著作、专利等多种副(产品)成果;如果不能汇总、检索,则“技术成果魔方”不可能完整转换成著作、技术宣传册、技术营销PPT等。一线工作、员工利用成果的效率下降;因此缺少输入则输出匮乏。
(6)研发活动缺乏趋势引领和主线重点突破
很多技术领域的背后其实巨大的市场空间,每项技术都有可能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发展,技术林林种种,企业的研发活动应找准哪些是代表企业发展方向的下一步应该做的研发活动,超前研发或者滞后研发都会浪费时间与成本;因此应该找准主线,比如说对于电信运营商面对OTT竞争时,电信咨询商应该研究什么?应该研究腾讯等企业的互联网创业模型并将其基因化,研究如何把这些基因移植到电信运营商;比如云计算,云计算要研究案例集,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其下一步的行业重点方向。
4.研发项目PDCA项目管理方法
4.1.PDCA闭环法
计划阶段(PLAN):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指引;
执行阶段(DO):项目策划与立项阶段、项目开发阶段、项目结题阶段;
评估阶段(CHECK);成果利用与跟踪评估阶段。
修正阶段(ACTION):形成一下规划周期前的统计数据资料、后评估资料、市场需求反馈。
每个阶段都是后一阶段的输入,以此类推形成闭环。
4.2.P阶段: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技术研发指引
4.2.1.制定技术战略与技术规划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战略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技术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如同企业有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经营战略一样,企业也需要有技术战略。即是说技术不仅是影响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重要因子,对待技术本身就需要有一种战略态度,要采取一种技术战略。本文把技术战略定义为:积累、开发、利用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技术战略的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提高企业的资源―能力价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技术战略明确所有可以开展的业务方向、预测市场潜在价值、市场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优势和潜力、明确重点业务方向。技术战略至少是10年期技术战略。
技术规划依据技术战略制定年度计划;技术规划应按照滚动规划的形式制定3年期规划。按照“详细、预期、展望”的深度逐层制定计划。滚动规划要确定年度目标、参与职能、运行机制、企业投入预算和概算,效果后评估方式与体系,使规划在逐年螺旋循环中提升。
4.2.2 制定年度技术研发指引
(1)产业与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研发指引:现在社会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技术方向选择性越来越多,1962年美国著名传播理论家Everett Rogers出版《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中提出技术应用的生命周期;迈克?波特(1997)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论述了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企业的竞争战略;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技术研发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企业在多元化竞争中人员精力有限,根据“二八原则”,分类研究产业、技术的生命周期所处阶段是做好研发指引的前提。
技术生命周期与产品周期不同之处,技术在某个时间段内可能被过度期望、过度期望之后必然进入一个幻灭期,技术与产品不同,技术诞生之后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消失只会缩小或转移使用范围。以通信行业为例,下图是2012年底做的当时产业生命周期情况:
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技术储备都是为了企业效益的提升,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宗旨。踩错了市场节奏,过早推送过新的、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和设备就是“踏空”、早了一拍,市场、客户需求大规模出现时,这时才开始研发,此时大型项目早已被竞争对手拿走,就是“晚期”、慢了一拍。如果没有储备客户如何会相信你呢?市场不是以哪个公司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规律支配的。抓住市场节奏、抓住客户需求做技术储备才能赢得市场认可,而且现在产品、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市场和技术没有预知、预判能力就会失去节拍。
(2)技术研发紧迫程度分级方法
在研发管理部门指定年度研发指引时需要给出以下数据:具体研发方向、每个研发方向的紧迫性、重要性、难易程度综合分星级,作为年度研发结题验收条件。
研发专业研发方向产业所处阶段技术所处阶段星级
星级的评价的作用:
(1)分类考核机制:对于星级较高的研发给以更多的支撑、更高的奖励机制。
(2)突出重点、引起重视:能够引导研发人员从多个研发方向中找到重点。
(3)节省研发精力:对星级高的技术方向再研发指引中给以重点说明,让大部分研发人员投入到重点领域,节省了立项评审、开发时间。
(4)先入为主的市场竞争策略:市场一般是先入为主,具体了该项产品、储备了该项技术时总能达到先入为主的优势。
4.3.D阶段:研发过程控制
研发过程控制涉及到立项申报、立项评审、立项批复、项目每周协调、项目结题。
项目开发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项目研发过程的核心是目标控制。
(1)立项申报:申报部门、项目负责人、实际研发人、符合研发指引的条款、超出研发指引的说明。
(2)立项评审:立项评审应采用德尔菲法,即两阶段法,首先是根据立项申请各评委给出方向性的质疑和评价;协调组根据评审意见汇总成主要主要方向、内容、主要成果预期;立项评审全体评委委员对主要方向与内容投票决定,若项目负责人不接受则项目评审终止,若项目负责人接受则进入立项批复阶段。笔者参加了多次研发立项、结题评审,结果发现研发项目80%的问题都出现在评审阶段,主要表现在方向错误、没有实际研究价值。
(3)每周协调:项目负责人应每周将项目进展进行总结,难点进行汇总发起协调如在公司专家社区进行悬赏、协调跨部门的技术资源。
(4)项目结题:项目结题验收分为初验和终验,项目一次性通过是不现实的,总有一些问题,评委初验要对目标偏移率打分、指出课题错误处、课题目标成果进行审核。偏移率大于30%的课题应进入二次初验阶段,如此循环;终验主要是课题目标成果的验收,如产品发明、重大技术论文、技术营销产品包、实用方法总结、著作、软件成果、基础创新成果等。
4.4.评估阶段(CHECK)
研发活动最终的目标是带来效益,因此对于每一个研发成果的利用进行跟踪评估。成果利用的市场化推广途径包括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两种途径,一般可以通过产值贡献比例法进行估计。没有产业效益的研发活动暂不计入产值;研发效益分为A产值与B产值,研发活动完成到产生效益的时间差通过B产值解决。B产值是年度研发评价对研发成果的成本,A产值是在B产值之后每年产生效益的产值,没有产生效益的项目在下一年度从A产值中扣除B产值,年度扣除额按照投资回收期进行扣除。
即T0年产值:B=成本;投资回收期为t年
T1年产值:At1=A1-B/t
T2年产值:At2=A2-B/t
TN年产值:……
效益的评估采用市场人员评价法,即大部分研发项目通常是通过市场推广人员,成果认不认可、效果好不好以市场价值为评判标准。
激励考核方法:A产值直接奖励研发人员,奖励比例按照年度税前利润率比例计算,以最大化激励研发人员,提升研发成果;通常政府对研发活动成本可以计入税赋减免,减免额可以对照这一比例重复奖励;相应年度产值亦计入项目部门指标。
4.5.修正阶段(ACTION)
统计数据资料、后评估资料、市场需求反馈。形成“成果资料库”、“研发后评估简介”、“市场新需求”的反馈登记表。
成果资料库:作用是可以通过不同纬度进行筛选成果,比如发明专利维度、某个技术方向如无线专业维度、某个业务板块纬度如IDC维度。成果资料库在归档时通过研发管理人员选择已经设立的关键词进行录入。
5.总结
21世纪信息化时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业务多元化运作,企业的研发活动比工业化初期更加丰富多元。通过采取PDCA循环式项目管理方法可以适用于提高科研项目质量,可大大提高我国各类企业科研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怀坤. 高新技术企业1T3M技术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A].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中国技术经济学会:,2014:9.
[2]侯艳,唐怀坤,魏贤虎. 提升通信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PIP协同机制与实施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213-217.
[3]朱骁卒.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22-123+126.
[4]朱岩,刘学济,徐元辉,连培生. 从国外项目管理方法及研究动向看我国的项目管理[J]. 科技导报,1998,05:14-17.
[5]马玉慧,白滨,马江舰,贾换锋.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J]. 电化教育研究,2009,04:82-85.
[6]杨永全,蒋绍忠. 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的技术创新管理[J]. 农机化研究,2005,03:138-141+148.
篇9
关键词:中小学生;评教;问题;原因;对策
一、引言
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以及中小学发展,教师绩效问责与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评教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怎样做好学生评教的工作也显得格外迫切,本文从什么是学生评教,中小学生评教的意义,中小学生评教存在的若干问题,中小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二、学生评教的概述
(一)什么是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指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依据一定的客观评价指标,在每个学期内定期或不定期,由学生对所有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学生评教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1]采用学生评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管理者希望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教师则希望从评价中获得启发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而学生评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评教自20实际70年代以来一直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但是在我国对学生评教的认识则相对显得有些迟缓,在进入新世纪后有所好转。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型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对学生评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意义关于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意义,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有过重要的论述。王玉梅女士说过“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究竟是为谁执教?毫无疑问,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无论是作为‘传到授业解惑也’,还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如果学生对他(她)不满意、不喜欢能说是个好老师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尚且能够‘以人为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否更应该具备‘以学生为镜’的度量?”[2]由此可见学生评教对教师自身进步的重要。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能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相当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与教师交往最直接也是最频繁的,他们对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态度是否严谨等都有最深刻的体会,因而,通过学生评教,学校管理者可以更加客观有效的掌握教师的全面信息,从而有助于学校整顿教师队伍,及时的调整学校总体的教学目标;(2)学生评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起到帮助。通过学生评教,可以间接的反映出教师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学生评价是教师很好好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不足,优势继续发扬,不足则加以改进,增强自身能力,使得教学目标顺利得到完成。
三、中小学生评价教师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在评教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笔者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发现了现象:一些在学校里在家长眼里被公认为是优秀的教师,由于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结果导致在学校进行学生评教时被打了低分,而那些教学散漫但对学生比较迎合的教师则打了高分。在现代的90后中小学生中,学生的独立思想已经非常强烈,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充满个性的价值观,所以他们在评教时很容易受到自己主观思想的影响。因而极容易忽视教师评价中给出的评价标准,单凭自己的主管印象和感受,最后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客观、不准确了。
(二)中小学生评教注重管理者的诉求,而忽略学生的需要
现行学生评教体系集中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学生评教体系的建立仍然是学校站在自身的角度制定的,而学生的参与则几乎没有,这就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想法了。在当前的中小学评教指标设计中,有些主要观测点其实很难具有可考量性,如“为人师表”,现实中很难具体评判什么样的老师就算得上为人师表;而有些则已超出了学生的评价范围和能力,应该属于学校层面的,如“完成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任务”等,学生对此只能做出模糊的评价,这就极大影响了学生评教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另一方面,在评教时间选择上,大多数中小学校都选择在学期末开展评教活动。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学生可以根据整个学期的感受对其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得到较为全面的评价结果;但是从学生角度而言,这样的评教意义往往不复存在,因为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此时的评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没有帮助,并且此时正值期末考试之际,学生往往抱着讨好老师的心态去刻意的给老师打高分,以期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获得好的考试成绩。[3]
(三)中小学生评教的程序不够科学
在现代的中小学校一般每学年或者每个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在期中或期末时进行,其总结性评价性质很强,因而并不能体现学生评教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效用。另外就参加评教的学生人数而言,参评学生越多则评价误差率会越低。因此,所有学生都应参与到评价中来,这不单有利于降低评价误差率还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学生评教是全体学生都参与的,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只让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留下评价,剔除了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怕他们会给予极端、客观的评价。最后,大多数中小学评教实施前的宣传、动员与说明活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当形式,致使学生不能认真客观准确的评价他们的老师。
(四)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使用出现偏颇
评教结果的运用常常都只注重考核,而对真正需要的教学改善却置之不理。学生评教结果不应该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诊断,而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基于教学本身建立的同老师的一种交流;目的在于促进老师根据学生所反映的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但多数学校往往将学生评教误用为一种管理手段,一种裁判标准,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这就失去了学生评教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另外,没有一个专门的专业的组织对评教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改善教学,从而促进教师发展。这种不科学的做法会给教师带来无形压力,更有甚者会误导教师为了获得评教高分去讨好学生而一味地降低教学要求,这就使得本来旨在促进教学改善的好成坏事了。
四、中小学生评教问题的成因
(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因素
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而建立起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教师的性别,教师所授的年级,教师的性别,甚至教师的长相美丑等都会对师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学生评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对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考查,关系好的往往能获得高分,关系不怎么样的则既有可能拿低分。
(二)班级的学风以及学生的素质和学生评教时的态度
一般来说,学风好的班级对待评教时都能做到比较认真客观,而学风不太好的班级则在评教时表现出一种游戏无所谓的态度。有一些学生在评教时态度不够端正不够正确,一味的考略所评老师是不是“好说话”的,对那些要求不严、课堂纪律松散但能让学生考试通过的老师打高分。而治学严谨、要求比较严格的教师则可能因对那些学习不够努力,经常逃课、不交或抄袭作业、上课睡觉开小猜的学生进行过批评而在被评教时受到评教学生的不公正待遇,得了低分。从所收集来的评价表看,同一个班的学生在给同一个任课教师评教时分数相差悬殊,高的达到满分,低的只有20分。[4]
(三)评教的指标因素操作起来有难度
绝大多数的评价指标都是围绕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态度包括备课是否充分、上课是否迟到早退、作业的批改是否认真等;教学手段则包括是否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否突出实践和应用技能的培养、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板书是否工整、合理运用并熟练使用辅助教学手段和设备、是否用普通话授课等;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适应、难重点是否突出、内容详略、新成果新信息的反映、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否做到教书育人等。教学效果则包括学生是否喜欢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高、课堂气氛活跃程度等。由于这些指标本身就是模糊的,操作起来不好掌控,就会产生主观性太大过于随意的结果。因此也会对平评教产生影响。
五、提高中小学生评价教师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设计出真正科学的评价问卷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教师科学地改进教学,而不是无原则地取悦学生。[5]学校要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的、高效的评价标准。学校对教师的期望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应该都体现在这套教师评价标准上,这样教师的工作也就可以以此为方向而争取努力,最终达到实现教学改善的目的。它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出发点,而且也应该是教师评价的标杆。因而,一套好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会对教师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标准不能太模糊、太笼统。这样很容易会使评价者在实施评价时产生理解上的混乱和分歧,评价者大都会凭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想象给出评价,所以就会得不到应有的客观的评价结果。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该将那些不叫笼统模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尽量转化为具有行为特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话学生在评价时就有了可以真正掌握的评价依据了,从而得到的评价结果则将更为客观、公正和准确;(2)评价标准一定是教师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目标,应该具有可行性。要从实际出发,否则就会失去评价应有的效度和信度。客观的、具有行为特征的、能够真正实现的评价标准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努力目标和奋斗方向。
(二)要加强对参加评教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端正评教态度
在评教之前,要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要学生清楚评价的要求及细则,同时要使他们明确评教不是无原则的吹捧,更不是对教师不满的释放。评教是与教师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目的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水平提高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从而使学生重视评教活动。[6]另外,针对有些学生在评教时可能出现的敷衍了事,可以在评教中实行实名制,目前,几乎所有的学校在让学生进行评教时采用的都是匿名制,当然这对保护学生、防止受评教师对学生采取报复起到了作用,可是却又防止不了不负责任的学生对教师的报复行为,也无法让受评教师明白学生为何给自己打高分或打低分,进而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因而,实名制的做法可以借鉴,但此时则要注意对受评教师的监督,以防其做出报复之举。
(三)评价的组织实施,实施教师评价应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
实施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不是独立进行的,它与学校、学区有着一定的组织联系。在进行学生评教时,拥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助于达到一定的公开度、透明度,从而形成一种公平的气氛。当一个学校在实施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时,应该要做的是:(1)与教师取得沟通,并且让教师参与到评价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这样的话才有可能会让每位教师对评价结果信服和认可;(2)学校要保证评教工作的民主公平,让评教工作变得透明公开,并做好分析评教结果的工作;(3)每个学区内中小学的评教工作应该做到互相保持联系,共同协商以求对策,最终促进学区整体教学质量的改善。
(四)要加强对学生评教过程的规范,让学生评教的程序更加严谨
要加强对学生评教过程的规范,让学生评教的程序更加严谨地主要措施:(1)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上至学校,下至年级班级都应该多做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主要围绕评教的作用意义,怎么评展开;(2)在学生评教方案中要明确规范的学生评教制度,对评教的时间、参与者、实施程序等要做出明确规定;(3)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评教的意义,进而能够打消一切顾虑,如实对教师做出评价,反映真实情况;(4)还应该把评教结果及处理意见告诉学生,一方面使学生了能很好的解其他同学对教师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体会到评教不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5)要选定比较合适的评教时间。评教的时间最好选在教师的教学特征完整显现出来时,学期中后段,以防学生为讨好教师而违背真实想法做出评价。另外适当拉长评教的时间,会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充裕的时间内完成评教,有效的防止学生由于时间紧迫而不假思索的做出评价。
(五)要科学的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信息,及时的对学生评教进行反馈
在中小学里,一般对学生评教结果反馈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评教结果得到有效传达;(2)合理的使用学生评价结果。为了使学生评教结果得到有效传达,需要认真考虑传达方式。如果仅仅是单个教师个人的问题则可以直接与单个教师面谈,倘若是教师的共性问题的话则可以选择公告,以引起所有教师共同注意。在传达学生的评价结果时,不能仅仅只告诉教师在评教中的得分,切忌进行排名。在公布学生评教结果应该谨慎,得分较高的教师可以公布评价分数、意见等,这样一方面是对该教师的褒奖,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其他教师更加努力;而对学生评价较低的教师则不宜公开名单。如果这些工作没有掌控好,那评教的价值就很难得到体现,甚至会适得其反,严重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合理的充分的使用学生评价结果,万万不能把评教结果仅仅用在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和评优上,而应该充分利用评教的信息帮助教师改善自身教学素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艳玲.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9): 98-100.
[2]李锦鹏,袁勤娴,杜会新,唐阳,王玉梅.教师评价给学生一席之地――我看“学生评价老师” [J].北京教育,2004,(1):11-12.
[3]谢守忠.现行学生评教体系的缺陷[J].科技信息,2009,:390-391.
[4]龙锦秀.浅析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交际 , 2010,(9): 183.
[5]卢志文.五维评价――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J]中小学管理. 2004,(6): 38-41.
[6]黄微.学生评价教师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1): 169-170.
[7]张朴.学生评教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10,(9): 294.
[8]张习真.学生评价教师的可信度分析[J].教书育人,2005,:1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