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培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培训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急救培训 高中 体育课堂

浙江省普通高中的课程深化改革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普通体育课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体育课授课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的中学生享受到了运动乐趣,提高了体质水平,增进了身体健康。但随之而来的运动伤害也不断增加,因此中学生急需掌握更多的基本急救知识,以减少运动意外伤害带来的不良影响。掌握了系统、正确的急救知识和能力,也将为中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音。

一、普通高中意外伤害现状

1.普通高中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与运动相关的意外最为常见

现在社会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高,不仅是社会,还有高校和中学也尤其多,其原因很多,关键是中学生身体状况近于成年,年轻力壮,活泼好动,是各种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那些速度快、强度大、技术难度大的活动,更是中学生的最爱,但也因参与这些运动,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增高。如近几年宜昌四中13岁中学生在运动中猝死,延安四中高三学生在寝室中猝死,哈尔滨一中学生在体育课中猝死,山东泰安两名中学生课间操猝死,东莞某初中学生在早操中猝死等。国内有学者对学生的猝死原因也做过调查,自2001―2007年,体育课、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8例,军训中3例,学习、实验、考试(体育以外)中4例,日常活动中3例,头部受到球击2例,旧疾病急性发作3例,其他2例。34例猝死病例中,在军事训练、体育考试或比赛发生的猝死有11例(约占总数的1/3),可见运动负荷是猝死的高危诱因。还有3例是在白天一般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这些学生除有少数可归于过度劳累、紧张等,大部分诱因难以确定,所以,做好急救工作至关重要。廉才曾调查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高一、二部分酷爱运动和本校各运动队的200名学生,年龄在16―19岁,男生179人,女生21人。其中有运动损伤达到100%,急性损伤192例,占96%,慢性损伤8例,占4%。对抗性越强的项目,受损伤的人数越多,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从这些调查中可见,运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较高,因此运动创伤急救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2.中学生自救意识缺少,急救技能偏低

急救知识和技能是在人体出现意外伤害时,能迅速进行操作以减轻伤者病情、保全生命的医疗技术。意外发生时,在场的目击者如能拥有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即刻对伤者施与救助,那么对某些严重的伤者来说就意味着生命能得以延续。但常常是当意外发生在身边,目击者不是被吓呆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什么也做不了。有学者调查发现,紧急情况下,如患者无意识后的救护措施、中暑、灼烫伤、创伤出血、骨折、手外伤、急性扭伤、暴力伤、高空坠落伤、游泳时腿部抽筋、游泳时呛水等,大学生和中学生的自救及互救正确率均较低。魏穗霞等调查了体育专业学生的三种急救能力――基本急救能力、运动性疾病急救能力、意外伤害事故急救能力,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这三种急救能力都很低,特别是后两种。从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在碰到意外时都没有较高的自救意识和必要的急救技能,更不用说中学生。在荷兰,10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曹若湘等对北京市549名中学生进行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急救培训后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83.3%的学生急救知识正确率和培训前相比都有所提高,接近50%的培训对象认为培训内容难易适中,表明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说明中学生参与式急救培训效果显著。这与参与式教学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让中学生在参与中使其身体、认知、情感、思想等方面卷入群体活动,通过表达和交流、合作与探究,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理解体会新知识是分不开的,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不论学生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的运动意外急救能力都急需提高,所以在我们高中的体育课程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急救能力会明显提高。

3.中学生实施急救的意愿需要教育来提高

虽然有调查表明95%的受调查大中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急救知识,但张军根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不会有所提高。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学生缺乏急救知识,缺乏实践机会,不敢实施救援,也不能准确判断救援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第二,固有的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了急救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由多部分内容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这一技术复杂且技术性强,是快速、有效挽救生命的好方法。但任何技术只有在熟练掌握后才会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实施,更何况是这种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人于危难的技术,没有十分的把握,肯定不会有人愿意贸然行事。而要想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并正确运用,必须有专业培训、反复练习。从这个角度可知,建立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是相当必要的。其次,“男女授受不亲”、“不出头”、“不惹事”等落后观念,也是横在学生心里不易逾越的障碍。所以加强急救的科学性、重要性宣传也是推广急救技术不可少的工作。其实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如果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急救培训过程中运用车祸、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等伤害事件作为实例进行讲授,一定成效显著。试想有谁能在看完汶川地震中援救人员有效运用急救知识挽救同胞的生命而仍然觉得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是难为情的事呢!

二、高中体育课中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及优势

1.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但由于普通人群对意外伤害存有侥幸心理,自救互救观念缺失,把自己孤立在抢救病患的人群以外,很多可挽救的生命错失了最佳救援期而离开人世。每次这种情况的发生都让人心痛不已。中学生作为运动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外伤害发生率高,特别是运动导致的意外伤害,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救护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教育改革一再提出要提高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等目的,但是高中体育课仍然重运动技术、项目水平的提高,忽略了体育本质――体育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对学生终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增强体育的本质教育,加强体育的实用性,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所以将急救培训引入体育课中,可以扩大体育课的知识范围,加强实用技能培养,让体育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高中体育课引入急救培训课程的优势

(1)教学资源保障

高中的教学资源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讲较为完善和先进,尤其是我省的课程深化改革中,课程的大面积开设以及走班教学的实施,全面配备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还有就是教育系统红十字会每年举行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了充足的设备资源,大大提高了实践的机会。

(2)师资保障

在现在的普通高中教师配备中,对于体育课堂中引入急救培训,体育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现在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都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的学习经历,是教育的专业人员。其二,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都系统地学习过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其三,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其四,高中体育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年限,遇到的运动意外较多,对运动损伤的处理经验较为丰富。其五,经数据统计,学校派出进行急救培训的老师当中有80%的是体育教师。因此,由体育教师来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如何把急救培训引入到体育课堂

1.内容的选择

在高中,可把最基本的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作为急救培训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是向成年人的过渡点,对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经趋于成年人,所以要让中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术,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减少伤害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另一方面,可为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组织的师生救护比赛提供优秀的参赛队员。具体内容见表一(参照国内已有课程设置[8]以及国外EMT培训内容和国内有关公众自救培训内容):

内 容 授课(课时) 实践(课时)

心肺复苏初级救生 1 2

四大技术操作 2 4

常见危重病初级救生 0.5

2.教学手段

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零星急救知识是从电视、书本和他人教导等多途径获得的,内容大部分不规范、不全面。急救课程的设立应将所有内容配以丰富的照片、图形、表格及声音资料,制作成教学PPT、教学视频。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又满足了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也能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实践操作

要将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所观看的PPT、视频内容用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外科四大技术的止血、包扎、固定等重要的操作技术在实践课上要作为重点掌握内容加强训练,让最重要、最常用的急救技能在高中学生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桂玲 江苏省民办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40-42。

[2]康才 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3-194。

[3]吕旺盛 张克明 林冰 等 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的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07,(8),1269-1271。

[4]魏穗霞 徐小华 邓春梅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9),109-111。

[5]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4。

[6]曹若湘 等 北京市549名中学生参与式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4,4,(31),415―418。

[7]张军根 等 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意愿的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2008,10,1111-1113。

[8]费国忠 蔡晓峰 刘艺林 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11),676-677。

[9]Zeumer H1Fibrinolysi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In: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 endovascular therap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w York:Raven,1992,1411.

[10]包和《急救护理技术》与《体育》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0-260。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59-01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身体锻炼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今后很大的可能性是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素养应相辅相成,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由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的共同体。经过文献研究综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和对专业体育教师素质的认识,笔者认为,所谓体育教师专业化是这样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首先,体育教师个人在正式从事体育教育之前,应该具有较好专业的知识,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其次,作为正式体育教师进入体育教育事业后,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二、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本现状

1、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体制与实践脱节。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的要求。原有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国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从而使专业学生毕业从教时“所需的没有”、“所学的没用”,产生学用脱节的现象。

(2)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全国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培养师资为主,这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2、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即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2)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的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致使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也有待提高。

(3)培训制度不完善。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还未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3、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脱节的问题

首先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他们很少沟通。其次这是由于长期以来负责职后培训的体育教师进修机构,主要任务仍是学历补偿教育。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化任务比较严峻。改革体育教师教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作者从中选出几点进行逻辑分析,如下:

1、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以教师专业化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连续性原则,打破职前、入职、在职教育分离、割裂的局面,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一体化。

2、延长教师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师的学历标准,使师范教育逐步实现由现存的三级层次到新的三级层次的转移。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相结合,实现学科专业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

3、优化课程结构,使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实现整合。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具体体现体育师范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为他们将来成为体育教学和研究的行家里手打下铺垫。

篇3

摘 要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对终身学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教师的终身学习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连续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包括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连续阶段的连续的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强调三个阶段的连续和统一,并注重彼此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因此,为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入职教育开始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入职教育入职教育,我国首次提出教师入职培训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是时代的进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习都在努力的改进与完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教师入职教育制度不完善,进而使入职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考核评价走过场等等。因此,我国教师入职教育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加强。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入职教育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 入职教育 研究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近10年发表的200余篇的文章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此方法的重点在于能克服定向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入职教育的定义

入职教育是指为初任教师提供的为期至少一年的有计划、有系统而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其目的在于帮助初任教师克服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少挫折感,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体育教师在职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也称在职培训),是体育教师参加工作后的整个教育的总和,该过程相对职前教育来讲要长得多,是终身性的,并且是在职前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研讨会议、正规课程、咨询服务等,对体育教师进行各方面,尤其是教学技能方面提高的教育过程,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入职教育是初任教师学习教学技能,学习怎样运用自己知识进行教学的教育,教育的时间多为一年,但是根据初任教师自身能力,完全掌握的时间为0-5年之间,而在职教育是教师能力与知识的继续提高和完善,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

(二)国内关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关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内容、形式、必要性及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改革等方面。

通过对入职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集中培训,其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一个星期,有的短则2-3h;入职培训的内容与方法因校和地区而异,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内容,多以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情况介绍、教育教学指导为主。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入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入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培训活动形式化;认为关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应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政策法律保障机制;合理调整入职教育内容,丰富入职教育形式;完善教师入职教育评价机制等。

通过整理资料发现我国关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入职教育是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桥梁,应该加强对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视。关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此类研究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入职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专业性弱,可选择的培训方法少,对于入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进而培训效果差,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因此,应加强对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视,学习国外的教育制度,丰富教育方法,内容、制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国教师入职教育方面的实践研究较少,相当一部分在介绍国外经验,探讨入职教育的重要性,调查并描述初任教师的困惑,只有少量文章对我国入职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且难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我国入职教育的形式严峻,内容、形式单调固定,专业性差,不能满足教师入职需要,因此,需要大量的针对性研究为我国入职教育服务。而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不管理论探讨还是实践研究,都不够全面深入,应加强对于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

(二)建议

1.建立健全教师入职教育政策保障体制

在教师入职教育方面,我国早有校内的师徒式教学指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又普遍开展了初任教师集中培训。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教师入职教育已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专门法律和规章,只是在1999年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用一条款就新任教师培训加以说明。这显然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即把教师入职教育看作是教师在职进修(或继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没能视其为一体化教师教育中的一个独立的过渡环节。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针对教师入职教育制定立法,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将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纳入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使之成为获得正式教师资格及转正定级的必要条件,淘汰不适合担任教师者。

2.构建完善的教师入职教育组织和管理体系

除了制定相应的制度,还应该完善教师入职教育组织管理机构。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入职培养评判组和学校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三位一体”的教师入职教育组织和管理体系,以及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入职教师的合作培养模式。

3.改善教学指导

除了制度理论方面的完善,还应加强教师入职教育实施。笔者认为,应优化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导师帮带形式,以及多种模式综合使用。还可以加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种入职教育模式的效果。

4.入职教育内容

教师入职教育内容方面,现阶段比较集中。笔者认为,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必须强调文化理念的教育,课程应为新教师提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欧阳常青.论高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J].教育与现代化.2003(2).

[2] 胡森,波斯尔斯韦特.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5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143-145.

[3] 杜静.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动因、价值取向与实施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

[4] 韩春利.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

[5] 吴琼先.我国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培养的必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9).

[6] 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教育技能;专业;高校教师;培养

1.前言

继续教育“一般是指大学毕业后在职的、非在职的所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提高的教育。继续教育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其教育范围不仅包括工程科技人员,也包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这种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中的教育”

通过真实、深入的调查,了解河南高校体育院系履行教师继续教育职责现状、认真分析河南体育院系履行教师继续教育职责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有关部门举办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对提高河南高校体育院校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发展河南体育事业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对河南省18所高校体育院系中,经过分析,从综合性大学、专门的体育学院、师范类高校、民办高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理论与术科教师(不包括公体教师、专门的辅导员及行政人员),共发放问卷450份,占教师总人数的60%左右,其概率在50%以上,符合社会学调查的抽样人数要求,回收385份问卷,回收率为85.5%,其中有效问卷36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46%。问卷发放前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发放的要求。

2.2.2 访谈法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师资队伍现状以及各高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和继续教育配套政策情况,电话咨询高校体育院系领导和教师获取重要信息,就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3.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的制定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河南高校体育院系中,60%以上的体育院系在贯彻《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也有40%左右的体育院系对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很模糊,只停留在口头或者被动执行上,至今还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规划。这无疑会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继续教育逐渐成为高校体育院系培养自己人才、提高本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得到任职学校的支持对继续教育的稳步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的具体规定或办法,64.69%的院校有并已付诸实施,17.48%的有,但未付诸实施,13.79%的正在制定,3.15%的还没有制定。

有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继续教育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教师们按时按量参加培训。高校虽然十分重视教师的进修工作,但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未纳入法制轨道,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因此,一旦某方面利益得不到满足,就会貌合神离,或各自为政,使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聘用、晋职、奖励、工资等方面对培训缺少硬性目标要求,不利于提高教师自觉培训的积极性。

3.2 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的现状

接受调查的河南高校体育院系中,所有的院系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院系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这说明我省高校在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做的还比较充分,但是有5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说明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方面还很欠缺,各个高校体育院系今后应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经费到位,才能保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整体素质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接受调查的院校中,大部分院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校教师培训工作,其中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的占47.20%,由教务部门负责的占22.38%,由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的占9.09%,由其它部门负责的占7.69%,不清楚的占6.29%。

4.结论

4.1 河南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继续教育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

4.2 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教师们按时按量参加培训。

4.3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未纳入法制轨道,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一是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

5.建议

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增加教师参加培训的吸引力,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教师继续教育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要坚持和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定期提高培训制度和学术休假、带薪学习等制度。将教师继续教育与晋级、待遇、考核相结合,激发教师积极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导向性和激励性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将教师培训与教师的聘任、考核、晋升相联系,激发教师自觉培训、提高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加大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刻不容[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2]张月铭,陈新忠.谈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J].煤炭经济研究,2002(11).

篇5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 健康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但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我国多数幼儿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现行教材内容的限制,幼儿体育游戏时间不足、教育活动内容粗浅、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质量无法保证,不能满足幼儿的运动需要。那么,幼儿园如何深入开展幼儿体育教育,以满足幼儿成长的运动需要呢?作为幼儿一线体育专业教师,提以下几个观点和建议。

一、重视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建设

幼儿园体育游戏场地与游戏器材的充分投入是深入开展体育游戏的前提,当下,很多幼儿园,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市及农村幼儿园的场地不能满足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需要,游戏器械也严重匮乏,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亟待相关教育部门帮助解决。幼儿园要有足够大的体育游戏活动场地,以保证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要保证幼儿有丰富的体育游戏器材使用。这是深入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客观物质保证和前提。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想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要把体育游戏转化为体育教学,教师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树立,是深入开展幼儿体育游戏的前提。为了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有相应的规定。但多数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没有体育考核的标准和升学的压力,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孩子自由,老师放松”的现象极为普遍。游戏多以“放羊式”的幼儿自由活动为主,内容单一老套,户外活动流程是:发给孩子游戏器械,孩子自由玩,集合收器械,带孩子回班,只要孩子不发生危险教师就认为完成了户外活动任务,完全没有引导教育孩子的体育教学意识。一种器械或一个游戏往往是让孩子玩到百无聊赖,而教师却习以为常。教师对体育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把每次体育游戏当作“课程”来上,做教育中的“有心人”。那么,如何深入开展幼儿体育游戏呢? 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选,认真制定学期、周计划,使体育游戏形成系统的单元课程。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游戏内容要丰富全面,游戏内容要涵盖走、跑、跳、投、爬、钻、攀登等基本动作。其次,认真备课,做到“上好每一堂体育游戏课”。每个游戏活动一定要有文字教案,要有深入的效果分析。再次,深入考研,深化每个游戏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新颖多变的游戏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的练习,并认真总结及时反思,通过反复锤炼,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彩、合理的精品游戏。例如,传统体育游戏“踩影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踩”来练习幼儿的躲闪能力。第一次活动可以是两人互相踩影子,多人相互踩影子。第二次活动要求只能踩影子的头部,用单脚踩,再尝试用双脚踩;第三次要求脚不动,只能通过身体的晃动躲避对方踩到影子的头部。通过多种方式的“踩”反复练习躲闪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对形式多变的游戏既感兴趣,又达到了反复练习躲闪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幼儿园领导重视教师的体育游戏教学

幼儿园领导要重视对教师的体育教学培训学习,提高教师体育教学水平是深入开展体育游戏的关键。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游戏的直接实施者,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地深入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的教师多数是幼儿师范院校毕业,她们在大学里的体育课,几乎被舞蹈形体等运动所代替。幼儿教师走向了工作岗位后,体育教育相对来说是一个弱项。而与其他科目想比,体育游戏教材相对缺乏,教材的选取、内容的实施往往得由授课老师自行做主,课堂效果无法保证。因此,深入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仅靠老师的自主发挥是不够的。幼儿园要定期进行体育培训指导,公开课的观摩交流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而定期培训指导能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家园共育是深入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必要补充

教师通过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主动把游戏带回家去,做家庭中游戏活动的小老师。幼儿将游戏带回家去玩不仅是体育游戏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只有家园共育,使体育游戏生活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家长的二级培训员,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体验到亲子互动乐趣,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到孩子的体育健康教育,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使家长养成家庭亲子互动的运动习惯,间接推动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学的发展。

五、结束语

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改变现在的幼儿体育教育现状,需要幼儿教育管理者、幼儿教师、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满足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会娥.开展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成长[J].甘肃教育 2011年06期

[2]郑廷敏.幼儿趣味体育游戏开发应用的理性思考[J].运动 2010年06期

[3]屈慧珠.在体育游戏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年11期

[4]王俊琴.体育游戏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 2011年06期

篇6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 高等学校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此说明,黄河科技学院与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可行性和重要性。但是现在这还是一种新的模式,目前并无系统规范的体制,也没有对这些关于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案,因而针对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很有必要,可为今后组建工作提供借鉴。

1“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概念及高校与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 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概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或企业)需求,与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标准以及人才规格,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使一些院校就业面比较窄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从而能够更加符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1.2 高校与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以郑州市为例,自从2000年以来健身俱乐部发展速度非常快,由原来的两三家到今天已经大大小小发展到几十家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广大市民物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了,各自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像维体、澳瑞特等都有上千平的训练房。物资生活的提高不断的推进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肥胖、亚健康等等富贵病严重困扰着人们。为了追求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身材,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加入到了健身运动中,年轻人更是主力军。

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方向都比较单一,近些年由于国家扩大招生规模更使得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很多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一时间都无法找到工作。很多体育专业毕业生都是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有部分去健身俱乐部当教练还需要在培训又要交费,所以压力也很大。订单式培养将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专业目标及培养路线,及学习了基础知识,更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对于缓解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有效的。

2 对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与质量的研究及俱乐部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2.1 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与质量的研究

从调查中得知,本次走访的十家大新俱乐部里教练的总人数达到180人,我们从能够直接联系到的60人中进行一一调查,得知健身教练的数量总体上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高级别的教练真的是寥寥无几,同时健身教练素质相对低下,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具有健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比例偏低,健身教练专业技能知识多数是从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中获得,部分健身教练缺乏专业素养和继续培训。

从表1中不难看出,高学历的教练特别少,同时据调查这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都是兼任管理工作及策划的,大多数的普通教练都是本科以下学历。文化程度有待提高。当前健身教练的数量相对不足,调查显示90%的俱乐部都缺乏健身教练,一些教练同时担任三到四个职务,一些团操教练的学员人数太多而达不到最佳训练效果。整体来说,健身教练素质相对低下,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具有健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比例偏低,健身教练专业技能知识多数是从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中获得,部分健身教练缺乏专业素养和继续培训,教练性别严重失调。

2.2俱乐部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俱乐部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不仅是老的专业还有新的运动,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会员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体育项目,而较多地热衷于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如瑜伽、普拉提、搏击操、踏板等新的运动项目。

根据调查和对管理层得访谈,了解到健身俱乐部对私人教练的专业素质要求如下:

从中可以看出,俱乐部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而我们学校的课程中都有这样的专业知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开设了运动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如抗阻训练技术、伸展练习技术、有氧运动技术等。在制定运动处方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开设了针对体重控制的课程,如减肥、增重、能量平衡与体重控制。以及对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制定,如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健身运动、糖尿病患者的健身运动、骨质宿松的健身运动、哮喘病患者的健身运动、女性的健身运动、儿童的健身运动、老年人的健身运动等专业理论课程。

3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状况

3.1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建设设置情况。

健身行业需要从业者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70%我们在学校就能学得到,例如目前我们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解剖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生理保健学》,并且除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基础,我们体育生还有良好的运动基础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健身行业的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在大学的学科设置中已经全部完成。只需要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完全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就业时更加具备竞争力。

像篮球、排球、足球等大球类与田径体操的大类的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一些新兴的小球球类与新的健身操设置比例较低。在课程设置的方面高校有必要和市场进行挂钩,采取浮动的课程设置机制,这样显得比较灵活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

3.2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弊端及解决办法

专业设置应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一致。我国的体育专业由国家宏观设置和调控,学校没有自,专业设置面窄,始终不能与人才需求同步,新增专业又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虽然1998 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调整,将体育学科划分为5 个专业,即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民族体育,基本上改变了以往高等体育院系在专业设置上对社会体育覆盖不足的缺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之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体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整体上分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单一,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必修课偏多;二是选修课不足,限选课多,任选课少;三是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导致毕业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择时,余地有限,可塑性不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思维互动的桥梁。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省统一的术科考试和文化课考试而来的,质量的总体趋势是:文化课的分数线逐年升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水平有所下降。这种现象虽然客观上对提高体育专业考生的文化素质极为有利,但却造成了新生入学后专项技术差,专业思想不牢固,从而给术科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很显然这些基本能力都是俱乐部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其中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是要求最高的,这一点,在学校中的学生是很有优势的,大学人数多,社团多学生们的积极活动使他们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高学历也意味着这些学生的态度、意识相对较高,职业形像方面更加正规,而计算机课程又是必修课,所以体育人才的培养会从此改善。目前在河南省就有不同规模的俱乐部几百家,这些俱乐部的主要工作人员是销售人员和教练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是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但在就业过程中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其中原因就在于该行业起步较晚,学校体育专业的设置没有增加关于此行业的任何知识,学生在就业以后只能依靠企业的再培训。

3.3 学校培养条件

调查显示,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大,为7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并且都比较支持俱乐部的人才,这样势必加快高校与体育俱乐部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的推进速度,提高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的质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各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太合理。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体育教育以竞技项目教育为主,而在竞技项目中又以便于开展、耗资较少的项目为主,致使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长多集中在田径、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上,而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等项目相对较少,一些新型的项目如攀岩、定向越野项目的专长教师基本没有。

表5中的表现为,我院教师整体水平还行,普拉提、肚皮舞、体育舞蹈等一些新兴专业也有教师。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是不合理,落后于时展的要求。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使学生的兴趣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体育项目,而较多地热衷于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如网球、定向越野等,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显滞后或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从这点来看,加大对新的专业教师的培养很有必要。

对于很多学校来讲,在完成自身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器材设施,所以,基本上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开展都有足够的器材供锻炼者使用。另外,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各类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项目。因该行业起步较晚,学校体育专业的设置没有增加关于此行业的任何知识,学生在就业以后只能依靠企业的再培训。在这种背景下关于俱乐部人才的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大部分培训时间在一周或一个月左右,收费在4000元/人,一个成功的培训机构每年营业额达300--500万元。从该信息中我们知道该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巨大的,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丰富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由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具有健身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比例偏低,健身教练数量太低,健身教练专业技能知识不过关,部分健身教练缺乏专业素养和培训。

4.1.2高校有着充足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大量得训练场地,并且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4.1.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而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该高度重视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吸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4.1.4订单式培养将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专业目标及培养路线,及学习了基础知识,更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健身俱乐部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潜力。

4.2 建议

学校和健身俱乐部联合起来共同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俱乐部对学生提供实习和授课机会,为优秀学生提供外出参加行业交流的学习机会及技能培训。校方加大专业课程的设置及相关教师的配备,力求在解决学生就业方面开拓一条新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刘平江.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5).

[2]肖淑红.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链管理状况及其实施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5.

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课程建设

1.引言

学校实施教学的最小单元是课程,是实现人才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学校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对于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的课改教改课题以及研究成果较多。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响应国家课改号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加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建设。

2.未来体育课程的设想

2.1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界,体育课程是几乎所有国家的基础教育领域、甚至中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由此可见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团队精神等。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未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富含基本体育技术、认识与情感、兴趣与爱好三个方面。而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基本体育技术的教学。

2.2课程类型

从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来看,未来体育课程仍将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必修课。但是,按照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未来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更加贴近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其服务性将会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未来基础教育领域体育课程类型,应该是关注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爱好,采用选修体育课程运动项目的课程组织类型,由学生自行自愿选修体育课程模块化项目。

3.关于未来体育课程的建设构想

课程组成的三要素分别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教育的实施载体――教材。从这三个要求剖析入手,能够更科学的确定未来体育课程的建设方向与重点。

3.1教师部分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也是课程建设的主体。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观念和理念更新了才能创新。此外,关于教师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体系、培训也是推动课程建设的必要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以及主管部门制定出奖励办法,从行政上鼓励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成果与奖励挂钩。此外,在资金上要支持课程建设所必要的人力资源投入、场地设施投入、考察调研投入。

第二,建立健教师考核评估体系。对于体育教师的课改推行情况要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进行监督管理,建议各学校对校内体育教师制定考核评估标准,以完成对校内体育教师的课程建设情况的监督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形成校与校之间的对比激励。具体评价方法,可以综合采用学生座谈、学生调研问卷、学生网上评教、说课、专家听评课等手段。

第三,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必须重视师资培养。除了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外,还要加强对业务技能的培训以及新理念的培训。对于其他兄弟院校取得的优秀成绩,应该主动派送教师考察交流学习。利用好教研会的平台,对于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研讨做到统一、规范、科学。

3.2学生部分

学生是教育的服务对象,基础教育领域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具备成熟的客观评价能力。因此,不能向中学、大学一样通过评价反馈来促进具体的课程建设。但是,可以通过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听课观察,看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来检验课程建设的成果。

3.3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育的实施载体。一般国内体育课程不重视教材建设,有的学校上课根本不使用任何教材,体育教材的实际使用率不高。如果未来基础教育领域体育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则体育课程更具备了专业方向,应该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开设的体育选修项目由学校的老师编写本土化教材,作为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工具。

4.结束语

基础教育领域的体育课程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学生体质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

[2]初永和 对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2(2):61-64。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安全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89-01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是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首先,必须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现在孩子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对家庭、学校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学校而言,做好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体育教学活动有序安全高效开展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加强体育教学安全管理,是有效避免安全责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要树立安全意识,保障安全运动,才能不断提升运动能力,健康快乐成长。安全管理对学校、对家庭、对学生意义重大,因此,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认识到在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在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中,安全意识非常淡薄。这种状况是很令人担忧的。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能力不强

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更强的安全意识,能保护学生,帮助学生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使出现一些跌打损伤也认为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不会有大碍。但是,高中学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一些基本的应对处理技巧,普通的动作体育教师根本不会出问题,但在学生那里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三)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有所缺失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能完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一些学校体育场地不标准,场地不大,导致很多学生拥挤在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互相之间均有影响,从而产生安全事故。另外,一些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年久失修,体育器材损坏严重,既不能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也不能保障学生安全。

(四)学校忽视学生体育常规锻炼

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教学管理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轻视学生的体育进步,学生体质、体能和综合素质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呈下降趋势。学生的体能下降,体育技能掌握不好,如果参加体育运动,很容易出问题。

三、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工作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比如,在长跑训练项目中,如果心肺功能不是很好,在长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这种情况,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行体育训练,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问题,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首先,学校需要加强体育教师安全意识的培养,要使教师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时刻要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避免因疏于管理导致安全事故。另外,要通过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前的热身运动的重要性,使教师能够重视体育热身运动。

(三)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生的运动环境,完善运动器材

学校要认识到体育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拿出一部分经费,建设运动场地,保障运动场地足够宽敞,如果运动场地损坏严重,要进行修缮。最好是能够建设标准化的体育运动场地,做塑胶跑道、塑胶操场,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事故。另外,学校要投入资金,保障运动器材的数量,保障运动器材的完整性。学校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体育场地及器材进行检查,不合格,就需要替换,对于存在较大安全问题的体育场地、设备,要及时维修。

(四)重视体育教育,设立安全管理部门

学校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能够保质保量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能,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成立安全管理部门,制定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指派专人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定期对体育教学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防止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对体育教学活动适时进行管理,才能保障体育教学活动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04-0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2016年7月1-3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在山东省青岛文昌小学举办了“2016全国中小学身体运动功能教学指导”培训活动。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体育教学》杂志副主编王凯珍,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耿培新,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尹军,青岛市教研员卢众,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文洁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另外,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教研员、一线教师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7月2日上午,“全国中小学身体运动功能教学指导”培训活动开幕式隆重召开。山东省青岛文昌小学张宏群校长致欢迎词,张校长表示,如此盛大活动的召开对推动文昌小学的快速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耿培新副理事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致辞,他在致辞中提到,发展学生的体能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可持续的进行,此次培训活动采用先进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科学理论和贴近中小学学生实际的身体功能发展方法,由专业团队进行培训,对掌握先进的发展学生体能的理论和方法,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将有极大的推进意义。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体育教学》杂志副主编王凯珍作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指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次培训将为广大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从而打开视野、开阔思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普通学生群体,进而推动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

学术报告环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尹军教授作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实践》的讲座,作为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专家组组长,尹教授根据本次培训学员的特点与需求,将成熟的理论与内容体系进行体育教学化改造,为广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与介绍了提高学生体质的最新理念与有效课堂教学法的经典案例设计。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卢众作了《实现中小学常态体育课堂实效与高效的路径》的讲座,他从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经验出发,结合鲜活的实例同与会老师们探讨了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

篇10

摘 要: 农村体育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此情况下,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一定的挑战,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思路,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农村体育事I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体育 教育理念 改进策略

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的课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有的学校对体育器材长时间不投资,场地器材老化,有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管理。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体育课评价机制和对体育教师的奖惩机制,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对学生没有体育项目达标考核机制,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制约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偏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常规教学严重束缚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大部分学校已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体育教师队伍也壮大起来,但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到位,教师自我约束较差,不少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没有强烈的创新改革意识,限制体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缺乏健康知识与科学锻炼方法的理论教学,致使中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模糊。体育教师的成就感得不到有效体现,不能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达不到标准,不能及时发给训练费用、工作服装费,甚至不能和文化课教师同工同酬,在评优评模、晋职晋级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权利,造成体育教师对从事的职业满意度较低,自我评价较差不能使体育教师保持持久的教育动机和工作积极性。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忽视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严重不足。

加强体育宣传,提高认识。革新教学态度,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首先,中学老师要对体育学科有正确认识,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认真对待体育课;其次,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对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总之,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管齐下,切实提高对体育的认识,确保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学校在教学思想中突出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才能从本质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髓。创新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争论,使其在课堂上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态度,调整教学方针,抛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创造新型体育课堂,适应现代化教学需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实施互交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并有效发展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趣味性、游戏性和竞赛性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在学习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兴趣。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采取快乐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和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游戏中上体育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到体育运动内在的乐趣,从而为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利用心理因素展开教育。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基本心理学知识,注重与学生心理上的沟通,有效运用心理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体育教师应站在学生立场看待教学,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用学生的思维思考,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在快乐游戏中得到锻炼。其次,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为学生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中学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受益,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大多活泼爱玩,因此中学体育教学要充分结合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适应学生兴趣爱好,有助于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质疑与实践,认真体会、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发动学生提出创造性建议,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在愉快氛围中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应该了解体育课上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内涵,散会学生学会生活,有着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既学会竞争又懂得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懂得自尊自强,在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一技之长,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传统单纯考查学生技能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首先,考查学生综合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评价;其次,评价时应注重学生进步幅度与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门需注重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特别职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