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盈利能力分析的背景

篇1

自主学习 分层教学 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很难让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要想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相当的难度。比如,班级内部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差距大,这种局面势必给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一、分层教学赋予了自主学习新的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罗杰斯(C. Rogers)认为:真正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势。这一点对语言教育工作者有莫大的启示: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理解,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语言学习和终身的英语学习创造最佳条件。我们学校的英语分层教学就是从这一契合点出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老师和家长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进行走班学习。

英语学科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划分了A、B、C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分设三个班级。对一个年级的每一个层次都先制定好学习的主要目标。每个学期开学伊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上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主要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老师的评价建议)选择新的层次的班级或留在原来的层次。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起进行每日的课堂学习,有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每一个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使分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后,教师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辅导学生的时间变少了。一个班级一天仅有40分钟授课时间,教学一结束,学生就回到各自原来的行政班,学科知识传授的时间变得捉襟见肘。这样的困惑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得到了释疑。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导成了开启分层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初中阶段是英语基础知识入门和英语思维能力形成的阶段,也是学生自己英语学习方法形成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没有老师的直接引导下,也就是课堂之外,学生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学习?这就涉及到英语自学策略的培训和指导。

三、在分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指导

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可以对学法指导的价值作一个解释。元认知是个人在自身思维过程中,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所以开发元认知,对语言教学,特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元认知需要在后天习得,同样,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是一种自主学习策略不可能适合每个学习者或者可以用来完成每项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策略培训和技巧传授过程中,要重视分层过后学生的多层次性。

1.明确动机,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明确的学习动机是开展好自学的动力。在每一次重新分班过后,我们会帮助每一个班级来确定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在A层次的班级,许多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很低,对所学内容、要到达的目标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老师就会来给学生指出一个阶段的目标,如:在期中考试前要按照四会要求掌握课本前三个单元的单词,并完成相应的练习。目标确定下来,老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只要大家在老师的方法指导下,下定决心,一定会实现这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

2.学会预习,让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工具书

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探索语言材料,尽量在词典、参考书、磁带等辅助手段的帮助下,熟悉教学内容,并预设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对于C班同学,由于他们学习能力较强,对教材上的内容基本能理解掌握,并自律完成书本练习。老师的自学指导主要是让他们学会用查词典和语法书来掌握书本上语法或语言点的多种用途,学生查阅后,进行摘录,以供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

3.及时复习,让每个学生当日消化巩固新知

实行分层教学以来,为了能让学生及时消化巩固课堂知识,学校在课后都安排了一节二十分钟的自学辅导课。这节课上,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练习,全面自我检查前一堂课的学习情况。A层学生语言知识巩固的主要方法是单词的记忆,老师传授一定的记忆策略,如:根据读音规则来拼读、通过短语搭配等变式来加强记忆等。

4.自我评价,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主性,有效地培养其元认知策略,在很多教学环节中我们都采用了各种形式的学生自我评价手段。学生自评(Self-assessment)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语言表现做出判断。例如,在B层次,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英语课堂默写,在默写过后,通常学生是在老师的讲解下自我批改和打分的,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和复习旧知识同时进行的,节约了课堂时间。

5.广泛阅读,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英语的魅力

从所周知,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文及课堂上教师传授是难以实现的,还应该在课外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这就依赖于学生课后自我阅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材料本身是否有利于阅读技能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训练。对于C层,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后继学习的能力和跨文化的视野,所以我们还开设了QuickReads课程,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和自然人文,并扩充词汇量。

6.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英语活动中品尝到学习英语的成果,实现成功的愿望,增强自我效能感。每次的书写比赛是A层次同学获得奖项的好机会,培养好A层次同学英语的良好书写习惯是此项活动的目的之一,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热情。

四、结语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当今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交给他们一种终身的能力。总的说来,我们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创新,根据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地探索有效的自主学习指导方法,始终怀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理想,将知识教育转化为能力教育,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成为他们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为分层教学开启新思路。

参考文献:

[1]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2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0 年12 月11,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并在2000 年12 月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由海澜集团控股。2014 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三精纺于2014 年2 月7 日将其持有的本公司150,578,388股股份协议转让给海澜集团,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海澜集团有限公司。

2014 年3 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生产西服、裤子、衬衫、羽绒服等业务。业务销售范围涵盖华东、中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地区。

二、财务分析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海澜之家的财务特征。

(一)纵向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从13年到15年这三年中营运能力指标的变化中,海澜之家的营运能力周转情况总体而言是有所增强的,资产周转次数提高了,周转天数减少了,说明海澜之家在加强营运管理方面有所成效。

2、盈利能力分析

在盈利能力方面,可以看出海澜之家无论在毛利率、净利率还是收益率方面,每年都是正值的,而且数值逐年增大。说明海澜之家每年都在盈利,而且盈利的程度在逐年增加。尤其是2014年完成资产重组后,壮大了公司的规模,增加了公司的品牌效应,所以盈利情况较为理想。

3、成长能力分析

在成长能力方面,由于12-13年国内经济不景气,服装消费增长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国内诸多服装品牌纷纷收缩。海澜之家在这种背景下,销售收入也受到不利影响,所以12-13年主营业务收入是有所下降的。2014年度,国内经济发展步伐减慢,服装业经营业绩普遍低于去年,在市场严峻的形势下,海澜之家以实现 “中国男装国民品牌”的战略思想为中心,采用创新的商业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整合,借助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业绩。

(二)横向分析:同行业的比较

七匹狼、森马服饰、海澜之家都是我国服装类行业上著名品牌,因此有必要将海澜之家同七匹狼、森马服饰进行对比,从行业比较中分析海澜之家的财务特征,以此预测海澜之家的品牌价值。

1、2015年盈利能力指标对比

依据2015年三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上的数据,在营业利润率指标上,海澜之家是40.27%,森马服饰和七匹狼分别是18.09和11.86;在销售净利率指标三家分别是18.66、13.35和12.21。

通过比较海澜之家和森马服饰、七匹狼的盈利能力指标发现,海澜之家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都是高于森马服饰和七匹狼的,这说明海澜之家经营效率较高,收益水平较好,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

2、2015年成长能力指标对比

在成长能力指标对比分析后,发现海澜之家的发展扩张水平远高于森马服饰和七匹狼,在资产增长方面是森马服饰和七匹狼的十多倍。在利润方面,海澜之家即使在14年服装市场发展不够景气的背景下,通过资产重组,优化了海澜之家的资本结构,也加强了海澜之家的品牌效应。尤其是对热门综艺“奔跑吧,兄弟”的服装赞助,扩大了海澜之家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增长水平较高。这都说明海澜之家在同行业中,在成长能力方面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能创造出更大的企业价值。

三、结论

篇3

本文以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投资失败的案例为背景,从盈利能力角度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双良集团的盈利能力,进而根据盈利能力的变化来分析其战略决策的成败。

[关键词]多元化 盈利能力 双良集团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江苏双良集团公司创立于1982年,地处经济繁荣的长江三角洲,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块以原中央空调为源头的制冷换热业务,另一块以氨纶、苯乙烯生产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集团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双良股份,另一家是友利控股。从2003年开始,双良集团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将最初的蜀都变身舒卡股份,最终成功变身友利控股。友利控股主营以氨纶为主的化工业务。双良股份自2006年向化工业务转型,2006年,双良股份将大笔募集资金投资建设苯乙烯项目,21万吨苯乙烯和5万吨苯胺项目相继投产,虽然短期内对公司业绩提升很大,但结果是毛利率从投建之初的12%曾一路下滑到不足1%。

通过对双良集团几年来在化工领域的战略投资进行盘点,不难发现,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都不甚理想,波动幅度非常大。双良集团借助上市公司平台不断扩展化工业务的规模,改变自己的投资战略,但并没有创造出相应的利润,没有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而是将项目投资的风险转嫁给了资本市场。双良集团多元化战略不成功的原因何在?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从什么角度来衡量这种影响?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综述

多元化战略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可以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利益,首先,多元化提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形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其次,多元化避免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分散经营风险;再者,多元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量有利于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最后,多元化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壮大。当然多元化战略也有风险,首先,多元化分散了企业有限的资源,有可能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其次,多元化加大了管理难度,面对更多的产品市场以及内部机构管理者,管理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再者,多元化提高了企业运作费用,这包括企业的学习过程消费者的认知过程以及管理付出的代价。

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企业要实现持续盈利增长,就必须有一个或几个强大的核心业务作为建立竞争优势和成功扩张的可靠平台。偏离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最终会破坏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对双良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做过研究,国内学者只是从多元化战略或者从盈利能力来研究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投资的失败。赵国彬(2005)对双良集团多元化战略研究过,他运用行业生命周期等理论对双良集团多元化战略给以客观评价,进一步印证其无关多元化策略的失误。沈蕾(2010)认为双良集团一贯奉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但利润却在跨领域发展后节节下滑。其原因是,战略选择存在较大盲目性,对行业的生命周期分析缺少远见。廖晨洁(2010)从市场份额的角度对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一味追求市场份额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规模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和效率。研究表明,市场份额与赢利率之间的关系比人们原先发现的要小得多。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以质为前提寻求量的突破。王盼盼(2010)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双良集团的弱盈利能力,双良集团旗下的化工产品由于产业链缺失,通常只是中间产品,没有上下游的支持,其交易成本较高、协同能力缺乏、企业整体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了化工产品赢利能力较差。双良集团应尽快实现产业链整合战略,快速形成产业、市场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本文研究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把多元化经营战略与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对双良集团进行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思路。以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投资失败的案例为背景,从盈利能力角度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双良集团的盈利能力,进而根据盈利能力的变化来分析其战略决策的成败。

我认为,只有把多元化经营战略与盈利能力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反映出双良集团战略投资的正确与否,这对于双良集团以后战略的选择非常重要。

二、双良集团在化工领域失败的案例分析

(一)双良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

江苏双良的战略目标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拓展生存空间,不遗余力地打造“最大化客户价值”的核心能力。凭借强劲的资本实力和扩张能力,双良将不断向核心业务的纵深拓展并使之最终成为世界级企业集团。

1985年,双良从承接空调安装工程转入空调生产领域,并且高起点选择了以溴化锂中央空调主机及末端为产品。此后的17年里,尽管逐步投资了智能环保锅炉、立体停车设备以及江阴国际大酒店等,但空调仍然是双良最大的产值贡献者。双良的二次创业始于2002年,从这一年起先后投资了特种纤维氨纶、BOPP塑料包装、包覆纱、苯乙烯石化、金属制品等产业及自备电厂,开发了大型电站空冷、石化空冷、整装式水管锅炉、多晶硅配套装备等,形成了目前九大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1997年,双良集团年销售收入首超10亿元,溴化锂中央空调一枝独秀。2003年,双良空调对双良集团的贡献度为31%。2007年,空调销售突破30亿元,占整个双良集团的32%,和2002年基本持平。发家产品溴化锂中央空调销售额持续攀升,贡献度却上升有限,折射了双良集团的裂变发展之路。

事实上,双良提出的多元化战略起初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认为,双良的溴化锂中央空调已经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只要稳扎稳打肯定能盈利,没有必要再冒二次创业的风险;而且双良首先要上的是氨纶项目,当时市场上氨纶的价格已经接近顶端,很可能即将跌人低谷。但双良集团董事长缪双大却有不同的看法:虽然空调产销两旺,但单一的产业结构与日益上升的原材料成本使企业盈利能力迅速下降,抗风险能力大大减弱。氨纶丝是高端纺织原料,应用前景广阔,只要挺进国内行业前3强,就不怕没市场。

2006年,氨纶市场进入又一个周期,可以与国外品牌一决高下的“友利”氨纶丝一炮打响,2007年实现利润3.5亿元。据统计,目前双良的氨纶产量在国内居于第4位,但经过今年第6期扩能,至明年上半年规模可达到全国第二位。

每次涉足新的产业,双良决策层都会经过深刻思考、慎重选择,甚至是激烈争执。在这样的过程中,“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成形。企业提出了“三不上”的标准,那就是做不到全国行业前3位的产业不上;投资少于1亿元的项目不上;人员不到位的项目不上。如今,双良不仅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

冷机诞生之地,也成为国内重要的氨纶丝和包覆纱生产基地、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央空调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国际先进的包装材料及苯乙烯苯胺化工材料生产基地。九大产业盈利互补,为双良的发展注入了更加健康、强大的生命力。

(二)双良集团多元化战略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

友利控股是双良集团多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战场。双良集团借助资本市场,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把蜀都打造成了生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的氨纶生产企业,变身友利控股。下面来看双良集团对友利控股的战略投资最终给友利控股盈利能力带来哪些影响。表1是友利控股过去9年来盈利能力的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从2001年至2009年呈现一个波动的状态,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是6.20%,而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降到1.82%。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是上升的趋势,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是下降趋势,2006年基本保持不变,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也是一个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出,在友利控股变动经营战略的年份里,净资产收益率总体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这说明友利控股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在经营战略变化的时候是下降的。

2.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益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从图2可以看出友利控股总资产收益率在2001年至2009年的变动与其净资产收益率方向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得出,在友利控股变动经营战略的年份里,总资产收益率总体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这说明友利控股资产利用效益在经营战略变化的时候是下降的。

3.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般认为,净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友利控股的净利润率从2001年的14.46%下降到2009年的3.39%,而且在友利控股变动经营战略的年份里净利润率都是呈下降趋势的。政策的实施会存在一个延时的效应,但友利控股变动经营战略后一年的净利润率仍然是下降,这只能说明友利控股的经营战略的变化使得其盈利能力在下降。

三、结论

从盈利能力的三个重要指标的分析,很容易得出,友利控股经营战略的不断变化没有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反而使得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这说明双良集团的多元化战略是不成功的。

篇4

采访嘉宾: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 王志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 文宗瑜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 澄

“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净利率为4.6%,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7.4%,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5%,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中央企业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8%、8.2%和6.9%,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4.3%、6.1%和5.8%。”

财政部日前的《中央企业2011年1-12月经营情况》中关于盈利能力下降的数据,让不少批评人士找到了新的攻击点。央企盈利能力差、效率低、占用大量社会资源成绩不过如此等论调又被抛了出来。

其实,在过去一年中央企的盈利能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差。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社会总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不同属性、不同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都有所波动、下降。

而且,评价央企功过不能仅仅局限于盈利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央企还承担着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

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权威人士,以期让公众理性看待2011年度央企盈利能力下降之事,正确营造央企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

《国企》: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2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348981.3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2.9%,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3.9%、14.7%和33.6%。

虽然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继续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盈利能力已连续数月下降。并且“重灾区”集中于央企。造成央企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澄:2011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社会总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央企交出这样的成绩单也不算不好。

客观上来说,主要是宏观经济调控造成社会总需求下降,使得产业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拿钢铁行业来说,一是总需求减少,如房地产、基础建设等对钢材的需求在减少。二是严重过剩,企业绝大多数都亏损。

主观方面,个人认为,现在央企的投资方向很多都是过剩行业,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过剩的,最典型的就是钢材行业。

王志钢:某些经营指标的回落,并不能与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划等号。这是两件事。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的因素较为突出,特别是第四季度因欧债危机导致需求不畅,大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央企一直在调整,想方设法保住增长业绩。2011年通胀较为明显,导致各项成本开支上升,和以前相比,成本费用这一部分增加的就比较多。以电力行业为例,一边是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一边是电力央企承担社会责任,开足马力发电。在煤电矛盾的背景下,可以说发电越多,亏损越大。这也是客观原因。

实际上,2011年央企数据要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好看的多,这也说明了央企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有所增强。

文宗瑜: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由于央企在国民经济中权重较大,受到较大影响是必然的。央企多处在中上游,在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之后,盈利空间遭到挤压也是原因之一。

理性分析盈利下降

《国企》: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中央企业乃至全国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虽然盘子大、收入多,但是盈利能力差。您怎么评价央企盈利能力下降的说法?

刘澄:一般来说,央企的盈利能力是否下降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结论。一是与平均盈利能力相比,二是与民营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相比,三是与自身所在的行业比。在没有经过严格的比较、论证,仅凭过去一年的几个数据就下结论,有失偏颇。

文宗瑜:与2009-2010年相比,2011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2009年,国家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央企拿了相当多项目,取得较快增长。到2011年,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效应基本结束。

事实上,从2003年以来,央企一直在快速扩张。这种高增长态势持续了七八年。快速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增速回落、进行调整也是正常的。

《国企》:有观点认为,央企占用了很多政府及社会的资源,不应该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这正是效率低下的表现。对此,您怎么看?

王志钢:大家要保持一个比较宽容的心态看待央企。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央企成长较快。但任何企业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增长达到一个峰值后,往下调是理所当然的,央企也不例外。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些和国家产业政策对接的央企,享受政策资源多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和央企的社会属性比较接近。当然,必须说央企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其改革发展成果由全国人民共享。

文宗瑜:对待央企,不能单纯要求其追求利润增长。央企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去做一些非国有资本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在发展导向上存在问题,片面强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以至于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就受到指责。

刘澄:我觉得央企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还可以,原因是整个行业都下降。实际上,在过去一年中,受到经济大形势冲击更大的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盈利能力下降更多。与中小企业相比,央企的日子要好过一些。

提高未来抗震能力

《国企》:请您预测一下今年央企的经营形势?我们需要警惕哪些问题?

王志钢:很多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形势可能更趋复杂。希望央企走的更稳当一点,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还要加强管理提升。央企每走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巩固基础,不要过于浮躁。

刘澄:我觉得2011年的经营形势很严峻,我想2012年中最严峻的时候已经度过了。2012年整体经营形势应该逐渐趋稳,宏观调控的紧迫性不像2011年那么严峻,整体宏观数据在向好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会进一步加强,甚至在个别领域会有局部微调。

总体经营环境在趋于好转,央企的盈利能力应该会有提高,但是大幅提高还是不大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要警惕央企再走靠单纯扩张壮大规模的老路。央企新一轮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展工作。

不能说经济形势好了,就不再进行结构调整及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单纯地走数量型的扩展,要注重质量,提高盈利能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技术密集度,提高技术水准,在这些方面多下文章,真正发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先导性作用。

《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央企未来如何提高市场“抗震”能力?

刘澄:央企也有区别,有的处于竞争性行业中,有的在非竞争性行业中。因此就不能一概而论。对非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比如中石油,不应该考虑它的盈利能力,而应着重考虑它对社会的公益性职能。对于处于完全开放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要看国家的资本投入,能不能达到预期收益,能不能在行业中发挥骨干作用。

为提高抗震能力,一是要利用好国家给的政策。二是要学会资本运营,通过资本运营,调整企业自身结构,不能走单纯的规模扩张之路。

现在国资委积极推动央企的兼并重组,以提高央企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当然,在重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搞“拉郎配”,更多的是尊重行业规律。

在整个2012年都要强调的原则是,通过兼并重组来优化产业布局。

文宗瑜:必须认识到以前的一些高速增长是建立在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基础上的。因此,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放慢扩张步伐,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三是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出售、转让非主营业务。

从长远来看,要加快改革,推动产权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变革。

王志钢:央企提高抗震能力,首先要加强风险防范研究,心态要实际一点,维持企业安全运营。其次,要增强管控能力,在不断做大的基础上,在质量改善上下工夫。第三,在全球化布局中,加强新环境的研究,特别是推进文化融合。

篇5

关键词:医药行业;投资价值;中药企业

一、行业情况介绍

2017年,医药行业进入政策密集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家级主管部门及地方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2000多项医药行业有关的行业政策及行政命令,这些政策直接与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相关,说明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2017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5%;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医药行业被定性为战略性朝阳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制造2025》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此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的地位日益提高。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在2017年1月至9月间,医药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既高于同期又高于全国工业增速,在工业全行业占据第一。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开始加速,占较大人口比例的“50后”开始步入老龄,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对医药产业需求很大。近几年,国家大力鼓励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加大导致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使得医药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医药工业盈利水平平稳增长,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收入达到2398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094.2亿元,累计增长9.5%。

二、同仁堂中药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企业介绍同仁堂是中药行业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公司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制药的古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企业文化,以“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为宗旨,大力推动传统中成药生产走向制药工业现代化。上市21载,同仁堂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内最先进传统中成药生产基地、传统中成药年产量最大的现代中药产业集团。同仁堂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在临床病患治疗中盛享美誉。多年来,通过稳健的经营管理,上市公司实现了优质发展,通过持续的现金分红,实现对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公司紧跟政策方向,牢牢把握机遇,为实现同仁堂“做精、做优、做强、做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为中医药振兴贡献力量。

(二)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1.优势。同仁堂中药企业发展优势主要集中在品牌、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四个方面。(1)品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三百多年间同仁堂恪守古训绝不偷工减料,制药过程精益求精,产品具有独特的配方,选用上乘原料,制作工艺优良,使其产品质量得到很好保证,其产品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畅销。可见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2)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品种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目前这些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重要保证。(3)研发:公司科研部门重点围绕原有品种二次科研、生产工艺改进、新品开发、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充分挖掘产品科学内涵及潜在价值,形成学术推广资料,为产品营销和临床精准定位提供支撑。公司研发投入在传统中成药制造行业中居前,从行业整体来看占收入比例不低于同行业水平,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例居行业中间水平。(4)市场营销:公司营销团队继续在“以品种运作为核心,以终端工作为方向”的思想指导下,坚持“管理做优、产品做大、渠道做实、市场做透”。现有四类品种群在经过近2年的时间运作与维护下,各类品种定位更加清晰,分类定策更为明确。主力品种中的一线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通过建立联合营销模式,报告期内有效理顺经营秩序、渠道价格保持稳定、产品流向总体可控,对市场把控能力有所提升,延伸渠道带动销售上量,实现多方共赢。2.劣势。公司主要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核心业务为中成药业务。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药制造领域,在西药及药剂方面涉及较少,业务范围面比较单一。其次,同仁堂主要生产基地和营销市场集中在国内,国际化程度低,且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有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入发展新时期,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发生很多变化,同时医改导致医疗服务格局产生了重大调整,加之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必将推动医疗服务的升级优化发展。在互联网新时代,“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热点。

三、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就是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如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层能清楚了解公司基本情况,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相关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参考。本文以同仁堂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采用比较分析法把公司与行业作比较,分析公司财务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水平。

(一)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公司获取利润能力,只有盈利好的企业才能谈生存和发展,因此盈利能力是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盈利能力同时也是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关注的指标,股东需要以该指标作为投资参考,管理层通过该指标关注自己治理公司是否具有成果,债权人依靠该指标作为参考看自己是否具有获得本息偿付的保证。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来分析同仁堂和行业的盈利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净资产收益率由12.51%增长至12.83%,销售毛利率由55.75%增长至58.19%,销售净收益率先增长后下降,2016年由12.92%增长至13.02%,又由13.02%下降至12.83%。整体来看,盈利性指标都处于增长中,可见同仁堂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从行业角度看,净资产收益率从2016年的13.92%下降至2018年的8.46%,销售毛利率三年间呈小幅度上升,由55.75%上升至58.19%,销售净收益率从15.14%下降至10.73%,除了销售毛利率保持稳定外,其他都呈现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同仁堂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收益率均保持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增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成长性分析企业成长能力也称增长能力,通过对其成长能力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强弱和变化,进而为企业调整战略目标,制定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提供信息支撑。而企业的投资人和债券人也可以通过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追加投资、是否对企业提供融资或进行债务重组。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分析同仁堂和行业成长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三年呈下降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0.96%、10.63%、6.2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三年间从4.85%下降至0.22%。除了这两个指标下降外,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却在保持增长中,由2016年的6.59%增长至2018年的11.49%。虽然除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在增长外,其他指标呈下降趋势,但成长能力的各项指标都为正,说明同仁堂正在逐步发展和成长。同样,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5.86%、13.52%和13.7%,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05.4%、28.56%和59.42%。同仁堂的成长性指标虽然为正,但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从成长能力来看,同仁堂和行业都处于上升的成长轨道。

篇6

(一)广东省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概述

2013年,广东阳江全市五金刀剪产业产值430亿元,刀剪产业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阳江市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两千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有2000多家,有17家企业入选中国刀剪企业30强,产品达3600多种,吸引从业人员约30多万人,市场覆盖国内各省份和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市五金刀剪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广东省名牌产品4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7件,专利申请量12258件,专利授权量9023件。

阳江五金刀剪业已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阳江先后被国家和省认定为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火炬计划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阳东县东城镇成为广东省五金刀具制品专业镇、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阳江市先后被授予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陶瓷刀中心、中国水果刀中心、中国果蔬刨中心、中国刀剪机械制造中心、中国五金美容化妆工具中心、中国脚轮中心、中国脚手架中心等国字号招牌[1]。

(二)盈利能力已成为阳江五金刀剪企业的重要瓶颈

从数量、规模、产值等多项指标看,阳江五金刀剪企业在国内首屈一指,但随着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盈利能力这一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正成为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的瓶颈之一。从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笔者组织对100家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看(详情见表1),100家五金刀剪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323.98万元、平均总资产为1176.31万元、平均销售总额为1663.76万元、平均净利润为213.22万元、净利润率18.12%。综合来看,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存在着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中小企业居多、产业集中度低、利润率低等特点。近年来,企业在销售总额难以大幅突破的情况下,五金刀剪从业者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国外市场逐年萎缩,阳江五金刀剪企业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冲击,企业利润空间一步步压缩,企业盈利能力逐渐减弱。

(三)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盈利能力,即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被称为资本增值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管理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Melnnes在1971年对美国30家大型跨国企业进行分析,发现最常用的盈利能力指标是投资报酬率[2]。获得一定的利润是企业家进行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因此,企业经营者、股东、员工都会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多位学者的研究表明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于华在2007年提出了多元统计方法在企业盈利能力评价中的应用,顾吉宇等2011年针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3]。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13年年底,还未发现有针对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盈利能力研究的文献,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基于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解决经营瓶颈的现实需求,针对全国五金刀剪之都的五金刀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期厘清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为五金刀剪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二、理论假设

影响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众多,结合前人对企业盈利能力因素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五金刀剪企业的特点,本研究初步认为影响五金刀剪企业盈利的因素如下:

(一)总资产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控制和掌握的、将来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随着近年五金刀剪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成本的增加,雄厚的资本实力是买进先进设备、聘请优秀员工、产品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的基本保障。这里假设总资产规模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二)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反应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若低于企业借款利息,企业盈利能力将极大削弱,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4]。这里假设资产负债率越高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

(三)利润率

利润率是一定时间内的利润与同期平均资产占用额的比值,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5]。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这里假设利润率与五金刀剪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相关。

(四)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反应了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大小。企业人员少,生产规模小,开销也小;企业人员多,生产规模大,开销也大。因此,这里假设企业规模与盈利能力之间无直接关系。

(五)企业经营历史

企业经营历史越久,说明企业经验丰富,文化积淀深,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往往越高,越容易被消费者信任。因此,这里假设企业经营历史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六)企业决策者管理水平

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屈指可数,绝大部分企业均是家族企业,因此最高决策者水平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最高决策者从事五金刀剪行业年限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五金刀剪企业最高决策者水平的两大关键因素。在此我们假设最高决策者年龄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

(七)电商化水平

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对传统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五金刀剪产业也不例外,网上采购原材料、网上销售等在五金刀剪企业中应用广泛,电商化有助于扩大市场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和营销成本。在此我们假设企业电商交易额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三、问卷调查与结果

(一)问卷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要求,采取选择题和填空题相结合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根据上文对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总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利润率;企业规模;企业经营历史;决策者年龄;决策者受教育程度;电商化水平。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阳东县、阳西县、阳春市等4个区县随机抽取100个五金刀剪企业开展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调查时间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2012年和2013年数据是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调查活动由课题组主导,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20名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开展调查,同时课题组还对五金刀剪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了访谈。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93%。

(三)调查结果

调研结束后,课题组运用SPSS19.0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93家有效五金刀剪企业样本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企业利润水平平均值为213.22万元,利润率均值为18.12%,说明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盈利水平偏弱。其他变量分析如下:总资产规模均值为1176.32万元,偏度和峰度大于0表明正态分布图尖峰,长尾在右边;资产负债率均为为31.87%,偏度为-0.233,说明左偏态分布,风度为2.268,说明正态分布较平缓;企业规模均值为员工数43.93人,偏度为1.38,峰度为1.61,说明数据分布图右偏而且正态分布图尖峰;经营历史均值为16.16年,峰度和偏度都是正数说明正态分布图尖峰;决策者年龄均值为40.23岁,偏度为负数,峰度值8.86,说明数据分布图右偏、正态分布平缓;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均值为12.17年,偏度、峰度均大于0,说明其为右偏泰分布、正态分布图尖峰;电商交易额均值为113.68万元,偏度为正,峰度值6.13,说明数据分布图右偏、正态分布平缓。

四、实证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

根据本研究在前文的理论假设,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将各种影响因素统一考虑,全面反映各种因素对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Y=F(X1,X2,X3,X4,X5,X6,X7,X8)

在此模型中,Y为利润水平(2013年度利润);X1是总资产;X2是资产负债率;X3是利润率;X4是企业规模;X5是企业经营历史;X6是决策者年龄;X7是决策者受教育程度;X8是电商化水平。现假设原始回归模型如下:

Y=α0+α1 X1+α2 X2+α3 X3+α4 X4

+α5 X5+α6 X6+α7 X7+α8 X8 +ε

其中α0、α1、α2、α3、α4、α5、α6、α7、α8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

(二)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93个有效样本的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估计方法是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实证模型回归分析结果,现将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五金刀剪企业最高决策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非常显著。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X7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而且系数为正,这说明若五金刀剪企业最高决策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则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这个结果与前文假设一致。

2、五金刀剪企业电商化水平对企业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X8电商化水平”变量在5%水平上显著,变量系数为正,这说明五金刀剪企业的电商化程度越高,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3、五金刀剪企业总资产对企业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X1总资产”变量在5%水平上显著,变量系数为正,这说明五金刀剪企业的总资产越大,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4、五金刀剪企业经营历史对企业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结果,“X5企业经营历史”变量在10%水平上显著,变量系数为正,这说明五金刀剪企业的历史越长,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5、其他变量。根据回归结果,前文假设的X2资产负债率、X3利润率、X6决策者年龄等四个变量与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五金刀剪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最高决策者教育程度、企业电商化水平、总资产、经营历史四个因素的显著影响。结合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的现状以及转型升级的需要,提高广东省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强五金刀剪企业决策者教育培训工作

根据前文调查结果, 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2.17年,也就是平均水平仅为高中水平,企业决策者教育水平明显偏低,务必加强五金刀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现建议如下:一是做好现有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要和高等院校合作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如选派高层管理人员赴高校进行进修培训、邀请专业领域专家教授到企业讲学;二是行业内企业家利用商会、行业协会等平台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是加强接班人培养,阳江大多五金刀剪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主可选派子女赴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全面提升接班人素质和水平。

(二)提高五金刀剪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要善于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经营,一是要做好信息化工作,为开展电子商务奠定基础;二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采购原材料、网上寻找工厂加工、网上协作开发产品等形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可以利用阿里巴巴、淘宝、速卖通等较成熟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实现“前店后厂”,降低销售成本,拓展市场空间,更快更迅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提高资产运营水平

一是五金刀剪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产,降低资产的占用,加速资产的流动与周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单位资产的获利能力,实现企业的效益提升;二是针对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窘境,有一定实力的五金刀剪企业必须加强资本运作,积极谋求上市,运用社会资本扩大企业资产,推动企业发展。

篇7

关键词:阿波罗教育集团 盈利能力 增强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07-03

1994年美国阿波罗教育集团上市,拥有教育提供者和上市公司双重身份。作为高等教育提供者,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在校生达到44万人,而且在持续增加;作为上市公司,阿波罗教育集团的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显然不输行业内任何一家教育机构,2009年其总资产近达30亿美元。

一、阿波罗教育集团背景介绍

阿波罗教育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之一,是美国最大的营利性高等教育系统,总部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在教育界已超过35年的历史。阿波罗教育集团最初主要为有工作经验的成人提供专业和职业培训,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阿波罗教育集团“为远程教育和在校就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创新而独特的教育和服务”。{1}阿波罗教育集团1978年成为美国第一所获得认证的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下设五个高等教育分支机构和一个经营性公司:菲尼克斯大学、菲尼克斯网络大学、职业发展学院、财政计划学院、西部国际大学和高等教育公司。{2}另外,2007年10月,阿波罗教育集团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凯雷投资集团(“凯雷”),称为阿波罗环球公司(或称“阿波罗全球”),主要投资国际教育。目前,阿波罗教育集团拥有阿波罗环球公司的86.1%的资产,而凯雷拥有其余13.9%。截至2009年8月31日,阿波罗全球拥有大约51.18亿美元现金,其中44.05亿美元来自阿波罗教育集团,可以说阿波罗全球使阿波罗教育集团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加稳固了。

在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领域,阿波罗教育机构是佼佼者。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之际,阿波罗教育机构通过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目前美国最大的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提供者。

二、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阿波罗教育集团是教育提供者,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在公司综合竞争力中,盈利能力是一个核心要素,是众多投资者和诸多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话题。企业盈利能力越高,承受风险能力就越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通过一些盈利能力指标,特别是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方面和资产方面。

1.主营业务方面。企业主营业务方面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忠实于实际情况的数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主要业务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使企业业务销售毛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也就越高。

主营业务利润率更能直接反映企业的销售获利能力。它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通过计算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获利状况的稳定性,主营业务利润率越大,则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越高。

2.资产方面。如果说从主营业务方面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主要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那么从资产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则是反映了企业投资和融资盈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是企业净利润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净利率越高,表明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企业管理水平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可以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反映出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以及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它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净利润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一般认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3}

资产保值增值率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是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实际增减变动情况。资产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和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发展后劲越强,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则所有者的权益增长越好。“一般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增值能力较强。”{4}

三、阿波罗教育集团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以上对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通过计算阿波罗教育集团主营业务方面和资产方面的有关数据可以得出阿波罗教育集团近期盈利能力状况。表2显示了阿波罗教育集团2007年至2009年利润及资产方面的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及总收入显著增加,所有者权益也显著提高。那么阿波罗教育集团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呢?

1.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阿波罗教育集团的主要业务是教育和培训服务。2007年至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的教育培训业务收入持续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稳定增长。从整体上看,教育培训毛利率和利润率近三年增幅虽不大,但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这是由于近几年营利性高等教育在美国得到广泛认可,取得骄人成绩,赢得广大教育消费者的信任。

营利性教育集团要保持长期的增长,必须要压缩成本。阿波罗教育集团没有公立大学和非营利性院校的财政补贴,如政府拨款、捐赠等,相反,要向政府纳税。因此,对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而言,成本的降低是保证其利润上涨的主要手段之一。

2.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2007年至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的总资产在持续扩大,所有者权益也在不断增长。阿波罗教育集团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却在持续下降。

净资产收益率比资产净利率下降幅度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阿波罗教育集团大量的借款造成利息费用和融资成本的提高所致。近年来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阿波罗教育集团大量的借款用于子公司的建设和项目投资,以扩大集团规模,为将来的持续盈利和未来预期收益提供经营基础。

3.资产保值增值率。2006-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所有者权益持续增长,资产保全性和增长性达到投资者的满意。阿波罗教育集团资本在其努力经营下,呈现持续上涨状态。

2007-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保持在大于100%的水平。这是由于阿波罗教育集团上市以后,公司业绩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阿波罗教育集团;另一方面,阿波罗教育集团通过培训工人和满足成人工作调动的需要来适应企业的需求,吸引了大批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学生。

四、结论

通过对2007-2009年阿波罗教育集团盈利能力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阿波罗教育集团教育培训业务的初始获利能力较强,通过成本的降低,教育培训业务利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不断上升。阿波罗教育集团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借款和融资用于子公司项目的建设,从而扩大集团规模,同时使得阿波罗教育集团经营综合效益有所下降,债权人和投资人的保障程度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规模扩大为将来阿波罗教育集团的持续盈利和增加预期收益提供经营基础。阿波罗教育集团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阿波罗教育集团教育培训业务利润率不断上升,其经营盈利状况稳定,加之阿波罗教育集团扩大规模,其经营盈利水平越来越高。

注释:

{1}apollogrp.edu/history.aspx

{2}温松岩.阿波罗集团―美国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范例[J].集美大学学报,2004(6)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中级会计资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MBA智库百科.wiki.省略/

{5}数据资料来源:根据阿波罗教育集团2007―2009年年度报告整理.apollogrp.edu/Investor/AnnualReports.aspx

篇8

>>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研究 管理会计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及建议 论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改革 我国玩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 我国通信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 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现状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企业利润的下滑对宏观经济整体增长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现状的认识,尤其是对我国企业以利润为主要指标的盈利能力下降的解释,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现有文献中对于企业利润与盈利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将其解释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LTP)之后的必然现象,企业长期的利润增长依靠的是低要素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而当这一条件消失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地下滑(蔡P,2010;Aghion, P,et al.,2009);二是从市场结构变化与竞争力的角度来解释。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主要与市场的垄断程度和企业竞争力两个因素相关(金培,2007),利润率的下降可能伴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下降和市场整体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因而企业利润的下降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其可能会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Porter,2005;曲h,2008)。

因而,我国企业利润率的快速下降,既有可能是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有可能是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如何科学地认识这一变化,对于政策制定者尤为关键。已有实证研究证明政府的管制所形成的垄断利润是企业高利润的主要来源(曲h,2008),因而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突破政府管制,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分配性努力,形成制度型企业家(汪伟,史晋川,2005)。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这种制度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来获得利润(程虹、宋菲菲,2016)。然而,现有文献对于我国企业盈利水平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缺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较新较全的数据分析。目前对于我国企业利润现状的分析,主要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并未覆盖占我国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因而难以真实反映我国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学术研究中所使用的企业数据,主要是2007年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其不仅在时间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且在数据质量上存在着各类问题(聂辉华等,2012)。二是对于我国企业利润下降的现象缺乏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做了一般性描述,从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工业品价格下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但总体而言,现有文献并没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进行定量分析。为此,本文基于最新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CEES),对企业的盈利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影响当前企业盈利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目的,是要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借以为延缓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对于现有文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使用了随机抽样的一手企业调查数据,能够对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做出全面评价;第二,基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来对我国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特定背景,分析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余下的内容安排是:第二部分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指标以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三部分阐述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现状的特征性事实;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制造企业盈利现状的解释;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武汉大学等单位开展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该调查于2015年实施,调查了企业2013、2014年的状况。这一数据调查对于企业盈利状况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

第一,调查了较为全面的企业盈利指标。该问卷重点调查了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因而,能够满足多维度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调查涵盖了不同规模的企业样本。现有文献使用的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忽略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稳健性。CEES基于经济普查的企业全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对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均有所涉及,因而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第三,CEES数据的匹配性。该数据不仅囊括了企业盈利状况的基本数据指标,同时还调查了与企业相匹配的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如劳动力工资状况、受教育程度、技能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等指标,这有助于对劳动力这一影响我国企业盈利能力重要因素进行更为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二)数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参考了金碚、李钢(2007)所提出来的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其主要指企业的利润状况,在衡量指标上主要使用了企业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ROS)。但他们同时指出,企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唯一指标,实际上盈利能力是一个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概念,更高的盈利能力代表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高利润率既有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竞争力较强,也有可能是由于市场的垄断性较强。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应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用净资产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盈利与投入的关系,即企业的经营效率状况。同时,本文还考察了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以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状况来控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家能力等变量来控制企业竞争力。

三、特征性事实

(一)企业利润率整体稳定

调查表明,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为555%,较前一年提升了092个百分点,而官方统计,2014年

(二)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业利润下降明显,新兴消费类产业利润趋稳

从不同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如纺织服装业利润率为268%,纺织业利润率仅为121%,均远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一些新兴的消费类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577%,略高于总体利润率,且较上一年度提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一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导行业,在随机抽样的样本中占据18%以上的比重,对于维持制造业整体利润率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率高达1324%,较上一年提高了664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利润远高出平均利润率水平,如医药制造业为2188%,烟草制造业为1526%,且均较上一年有所上涨,这可能与其行业的垄断性有关。整体而言,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整体趋稳,反映出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压力,其利润率迅速下滑。部分行业仍依赖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而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然而,利润率的高低仅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变化,将在第四部分进一步控制行业进入壁垒等因素以后得到更为稳健的结论。

(三)利润率随着市场份额提升而增长

企业的利润率与其市场势力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垄断溢价”,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用不同的市场占有率来代表企业的市场势力,分组统计表明(图1):销售利润率随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利润最高的组别为市场份额占1%~10%的企业,达到541%,最低的为小于1%的企业为391%,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25%,要低于1%~10%的组别;从年度变化来看,市场份额小于1%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出现了067个百分点的下降,而市场份额为1%~10%以及50%以上的企业则分别出现了222个百分点和039个百分点的增长,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但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也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表3不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及其变动

〖2〗行业名称平均利润率2014平均利润率2013利润率变动数量占比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77%5.26%0.51%18.42%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62%4.14%0.47%10.18%33金属制品业 7.15%6.56%0.59%8.42%18纺织服装、服饰业2.68%3.29%-0.60%7.89%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2%-11.00%17.22%7.37%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0.80%-1.47%0.67%5.61%34通用设备制造业5.18%7.16%-1.99%4.56%24文教、工艺美术、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0.01%-1.69%1.70%4.39%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9.39%10.03%-0.64%3.86%17纺织业1.21%1.13%0.07%2.98%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3.24%6.60%6.64%2.98%35专用设备制造业 8.15%9.17%-1.02%2.98%13农副食品加工业3.09%2.10%0.99%2.63%21家具制造业 8.63%12.78%-4.15%2.63%40仪器仪表制造业1.06%0.82%0.24%2.46%36汽车制造业6.68%4.62%2.07%2.28%22造纸和纸制品业 31.21%9.17%22.04%2.11%27医药制造业 21.88%18.81%3.07%1.58%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7%1.44%-0.07%1.23%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68%3.59%0.08%1.05%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97%1.17%0.80%1.05%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57%3.52%0.06%0.88%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24%3.21%0.02%0.88%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64%4.22%1.42%0.70%14食品制造业2.07%1.21%0.87%0.53%16烟草制品业 15.26%13.86%1.40%0.35%5.58%4.64%0.94%

图1不同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率变化(四)企业经营效率稳中趋降

企业利润率的增长,除了与市场势力相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的经营效率。判定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金碚,2007)。一般而言,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表明,企业主要是通过经营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获得利润。表4显示,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有所提升,但是净资产利润率出现了略微下降,因而企业的经营效率未见显著改善。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两大主要行业――电气机械、计算机,虽然利润率有所上升,但净资产利润率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1991和265个百分点。因而,企业利润的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仍是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达到,企业经营效率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五)政府审批与管制显著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政府的行政审批与管制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增加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但同时也可能为进入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提高其利润率。图2表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因素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即一开始随着管制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后随着管制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原因在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本身会导致行业的垄断效应,因而越是利润高的行业,其审批强度就越大,如烟草、医药等行业;管制程度较小的行业,更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因而使得行业的利润率下降。从年度变化来看,政府审批与管制较小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而管制程度较高的企业,其利润率则呈现出略微的下降。从静态来看,政府的审批与管制使得一些企业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但是从动态来看,由政府管制而带来的利润率优势并不能持续,只有放开管制、充分竞争的行业才能够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图2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注:图中的无、较小、中等、较大和完全,分别表示企业对于这一因素的妨碍程度的评价。

图3显示了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总体而言,净资产收益率与政府管制程度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但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审批与管制程度“较大”的企业组,其净资产收益率明显较低,而该组的销售利润率却较高,反映出政府的管制与审批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率,但其整体效率不高,企业需要依靠较高的投资或负债来支撑其经营。从动态来看,不同管制程度的企业组的净资产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管制程度在“中等”及以下的企业组,其净资产利润率较为稳定,或有一定程度上升;而管制程度为“较大”以上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其中管制程度为“较大”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管制程度为“完全”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在887%的低水平下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形成了垄断地位,获得了较高的垄断利润,但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是负向的。政府的管制因素降低了企业提升效率的内在动机,不利于企业向高盈利能力转型。

图3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处在转型期,整体利润水平较为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趋降,这表明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存在不足。依靠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部分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但仍有较大比例的企业依靠政府行政管制所形成的进入壁垒而获得高利润。在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将进一步地控制企业、行业和地区因素,考察市场竞争、行政垄断、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在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是最为显著的。根据金碚等(2007)提出的企业盈利能力理论,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即是垄断的还是竞争的,一般而言垄断程度较强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而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利润率越低;二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要素,如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水平、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三是政府的规制因素,政府对企业的规制既可能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可能使得企业的利润较高,但对其盈利能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据此,本文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Profitij=β0i+β1iX1i+β2iX2i+β3iX3i+β4iXci+Dj+εij

其中Profitij表示第j个行业第i家企业的利润率,X1i是市场竞争程度向量,主要包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行业的进入难度、市场需求状况等变量;X2i是企业的竞争力向量,主要包括企业的研发强度、质量水平、劳动者技能等;X3i代表政府对于企业的管制程度、政府补贴等变量;Xci为企业的其他控制变量向量,主要包括了企业的规模、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成本、出口状况等变量;Dj为行业虚拟变量。

表5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规模对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对企业的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品牌和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的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取值为1)对于利润率无显著效应。这说明,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方面原有的依靠垄断或市场势力来获取高利润的空间已经非常小,需要通过质量的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企业仍处于转型初期,科技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还不明显。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依靠科技创新来显著提升其盈利水平的能力。控制企业的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后,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强度,对于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约高出10%。在控制了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虚拟变量后,企业的品牌、员工受教育年限的效应均不显著,这说明企业的质量与人力资本对利润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变量来体现的。

6):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因素的效应均不显著,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效应为负,但不显著。这进一步地说明了,政府的管制虽然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性影响,但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则可能存在负影响。此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要显著地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更高,表现出更高的经营效率。这验证了,出口企业虽然并不存在利润“溢价”,但却可能在经营效应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2.020)行业固定效应控制区域固定效应控制Observations410410407407407Rsquared0.5520.5520.5740.6030.615值,即变动一个单位企业利润增长的百分比,其主要反映了对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本水平等要素对企业的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有品牌企业较无品牌企业利润约高出40%~50%,员工受教育年限每提升一年可增加利润约30%。研发强度变量和政府管制变量仍不显著,而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利润增长显著为正。

(二)分组回归

为深入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本文进一步地对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三个分组变量:政府管制程度(强和弱)、市场份额(高和低)以及出口(是和否)。选取这三个分组变量的原因是,首先,政府的管制强度影响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同时对于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了一定的壁垒,从而可能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影响,已经进入管制强度较高行业领域的企业,其创新激励可能会降低;其次,市场份额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因而企业可能更多地依赖垄断地位带来的利润,使得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再次,选择是否出口作为分类变量,是为了考察出口和非出口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可能存在着差异性(Fryges & Wagner, 2010;苏振东、洪玉娟,2013等)。

按不同管制程度的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8),管制程度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管制程度较弱的组中,研发投入对于利润率是显著为正的效应,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于净资产利润率的效应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显著为正,品牌和员工受教育年限对于利润对数也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中显著为正。这均表明,政府的管制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既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激励,也削弱了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效应。在政府管制程度较强的行业领域,企业可通过较高的进入壁垒而形成利润优势,从而降低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激励。

按不同市场份额分组回归分析表明(表9),研发投入只有在市场份额较高的组别显著为正,而在市场份额较低的企业中,其效应是显著为负的,其原因在于研发投入效应的发挥需要一定积累,因而只有具备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研发投入。在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中,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在低市场份额中显著,而在高市场份额中不显著,这说明了在较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人力资本所能发挥的效应更大。

表10的回归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在出口企业中对于利润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在非出口企业中其效应则显著为负。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也只在出口企业中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出口企业确实存在着“干中学”效应,其不仅能够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主要的结论与讨论

对于企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利润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研发强度则具有显著为负的效应;政府的管制壁垒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负效应;从企业的异质性来看:政府管制较强的行业,其盈利能力显著较低,表现为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要素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作用中并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这反映出在管制较强的行业中,企业缺乏内在的创新激励;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其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效应要显著更高,证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与研发、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效应;出口企业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以上回归结果突出地反映出,我国企业正处于盈利能力模式转型的过程,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开始出现了盈利模式的明显分化(程虹等,2016)。

首先,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依靠高投资和低要素成本,以及大量空白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利润,而突破政府设置的进入壁垒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由进入壁垒而形成的垄断地位与企业的利润水平正相关。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政府管制壁垒的日益减少,原来依靠管制壁垒而获得垄断“租金”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而更多地需要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本提升、产品质量改进和管理效率提高等供给能力提升,才能持续性地获得利润。

其次,市场竞争对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优势日益显现。虽然越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其利润率越低,但是在我国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竞争越是充分的企业其利润增长的速度越快。相反,竞争程度越低的行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保持较高利润,但长期来看其利润优势会逐步消失,会被越来越多潜在的进入者所替代。

再次,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归分析中,企业的技术研发强度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呈现出显著为负的效应。这并不代表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不重要,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企业仍处于技术创新的起步阶段,原始创新真正形成市场收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同时,通过分组分析可以发现,出口企业和高市场份额企业中,研发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优势,也说明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仍有一定空间。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一手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处在一个盈利模式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快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一)有效减少政府的管制壁垒

政府管制壁垒是导致部分企业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仍可能被动地依靠政府的行政管制壁垒而获得高利润,而不是主动地加快自身的转型,从而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延滞,这是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减少政府的行业进入壁垒,政府主要定规则、定标准,而让企业竞争性地进入,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易成本,消除企业依赖政府的行政壁垒来获得高利润。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程度,充分的市场竞争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从而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应当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补贴,消除政府对本地区企业的“父爱主义”,引导已经不具有盈利能力企业退出市场,加快“僵尸企业”的消亡。同时,要将各类补贴转化为税收减免,提升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质量创新的内在激励。

(二)进一步发挥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

出口企业在盈利模式上,更多地转向质量和人力资本方面,表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积累,具有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地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标准能力,使得我国企业制定的标准更多地转化国际标准,从而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引进来”,提升外资利用的质量,单纯引进外资扩张经济规模并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应利用我国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国际上技术能力强的企业,提高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三)促进企业供给侧质量提升

目前依靠高投资的规模速度型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产品质量、员工人力资本等要素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十分显著,因此应加快制定有利于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减少对企业的质量规制,如减少对于企业进入的事前许可等,同时制定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质量专项,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标准导入培训,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配套能力。加大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劳动力红利消失以后,人力资本红利即将到来,建议进一步降低务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转型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虹、宋菲菲,2016:《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解释――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Cheng, H. and F. Song, 2016, “The Declin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An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1.]

[2]程虹、刘三江、罗连发, 2016:《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管理世界》第2期。[Cheng Hong, Liu Sanjiang, and Luo Lianfa, 2016, “The Situation and Path of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4794 Employees in 570 Enterprises”, Management World, 2.]

[3]陈艳莹、鲍宗客,2013:《行业效应还是企业效应?――中国生产企业利润率差异来源分解》,《管理世界》第10期。[Chen Yanying and Bao Zongke, 2013, “Industry or Enterprise Effect? The Decomposition of Chinese Productive Service Enterprises Profit Margin Sources”, Management World, 10.]

[4]陈艳莹、吴龙,2015:《新企业进入对制造业在位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基于逃离竞争效应及其异质性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Chen Yanying and Wu Long, 2015, “Impact of New Entries on Profit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Incumbent Firms from the View of Competition Escape and Its Heterogeneity”,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8.]

[5]金碚、李钢,2007:《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Jin Pei and Li Gang, 2007, “Improvement Of Profitability Vs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11.]

[6]蔡P,2010:《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第4期。[Cai Fang, 2010, “Demographic Transition,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4.]

[7]陈仲常、吴永球,2005:《中国工业部门资本利润率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经济研究》第5期。[Chen Zhongchang and Wu Yongqiu, 2005, “The Tendency and Causal Analysis of Capital Profit Rate Change in Chinese Industry”,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 5. ]

[8]樊纲、王小鲁、马光荣,2011:《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第9期。[Fan Gang, Wang Xiaolu and Ma Guangrong, 2011, “Contribution of Marketiz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9.]

[9]迈克尔・波特,2005,《竞争优势》,中译本,华夏出版社。[Porter, M. E., 2005, “Competitive Advantage”, Huaxia Press.]

[10]聂辉华、江艇、杨汝岱,2012:《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世界经济》第5期。[Nie Huihua, Jiang Ting, and Yang Rudai, 2012, “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atabase”,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5.]

[11]曲h,2008:《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12 期。[Qu Yue, 2008, “Difference of Profit and the Determinants in China Industry: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rom 2000 to 2004”,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2.]

[12]苏振东、洪玉娟,2013:《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润率溢价”?》,《管理世界》第5期。[Su Zhendong, and Hong Yujuan, 2013, “Does There Exist ‘Margin Premium’ In Chinese Export Enterprise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Stochastic Dominance and Generalize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ana“gement World”, 5.]

[13]万华林、陈信元,2010:《治理环境、企业寻租与交易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非生产性支出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第2期。[Wan Hualin and Chen Xinyuan, 2010, “Governance Environment, RentSeeking and Transaction Cost: Evidence from the NonProductive Expenditures of Chinese Firms”,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

[14]汪伟、史晋川,2005:《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的成长――吉利集团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Wang Wei, and Shi Jinchuan, 2005, “Barriers to Entry and Growth of Private Enterprise: GREE GROUP Case Study”, Management World, 4.]

[15]张杰、黄泰岩、芦哲,2011:《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Zhang Jie, Huang Taiyan and Lu Zhe, 2011, “Study on the Determine Mechanism of the Source and Differ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Profit”,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1.]

[16]Aghion, p., R. Blundell, and R. Griffith, “The Effect of Entry on Incumbent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 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9, Vol. 91(1), pp.2032.

[17]Mann, H. M., 1966, “Seller concentration, barriers to entry, and rates of return in thirty industries, 1950~1960”,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Vol .48(3), pp. 296307.

[18]Martins, P. and Y. Yang, 2009,”The Impact of Exporting on Firm Productivity: A Metaanalysis of the Learningbyexporting Hypothesis”,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5, pp.431445.

[19]H. Fryges, H. and J. Wagner, 2008, “Export 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First Evidence from a Continuous Treatment Approach”,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44, pp.695722 .

Th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the Profitability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the CEES Data

Luo Lianfa and Han Xiao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Wuhan University;Coordination Innovation Center of

Macro Quality Management in Hubei Province)

篇9

关键词:制造业公司;IPO;财务绩效;融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49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然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说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此背景下,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公开上市。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9月,在我国沪深上市的公司达到2964家,同比增长5.86%,上市公司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可以防止资金链条断裂,提高财务绩效水平,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意味着披露的额外信息暴露给了其竞争对手。本文将对制造业公司上市后财务绩效变化及融资规模与财务绩效变化的关系作出详细地研究与分析。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就国外来说,美国学者Ritter(1991)最早研究IPO前后经营绩效,提出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呈现后长期弱势现象。随后国外学者Jain和kini(1994)、Gordon,Dongmei,Richard(2006)等学者也得出企业上市前后财务绩效下降。相反的是Kou Xianghe&Pan Lan(2009)、C.N.V.Krishnan(2011)却认为公司上市后财务绩效不会下滑。就国内来说,我国香港学者于2000年首次得出我国B股和H股上市公司存在IPO后业绩下滑的现象,随后学者分别对A股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进行研究,分别证实了上市后绩效下滑。而李小霞(2009)、孙培东(2014)等学者却认为我国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整体上财务绩效不会下滑。

基于以上国内外关于公司上市财务绩效的研究可以看出,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存在分歧。本文认为通过股权融资金额越多,越不能凸显利息抵税效应,所以募集资金总额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小。同时,当融资规模超出上市公司本身运用资金能力时,资金利用率就会较低,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库存增多。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我国制造业公司IPO前后财务绩效下降。

H2:融资规模与IPO前后的盈利能力变化正相关。

H3:融资规模与IPO前后的周转能力变化正相关。

H4:融资规模与IPO前后的偿债能力变化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融资规模衡量

针对融资规模的衡量标准,学术界选取的指标有相对量指标和绝对量指标。经过文献梳理发现近几年学者采用绝对量指标进行衡量,如冯凌茹(2012)选取上市公司募集到的实际资金额或资金量。因此,本文继续沿用最新衡量指标,选取IPO当年的实际募集资金额衡量融资规模。

3.2 财务指标选取

财务绩效分析反映为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针对上市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本文沿用任欢(2013)、袁萍(2014)等学者的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变化量、总资产报酬率量衡量盈利能力变化。灵活生产、零库存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国内外发展趋荩快速运作能力将会变得日趋重要。因此,本文将营运能力纳入考察范畴,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量、总资产周转率变化量衡量营运能力变化。对于偿债能力,本文选取流动比率变化量与资产负债率变化量作为研究偿债能力变化的指标。

3.3 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本文选定IPO前后共五年作为研究区间,考虑到获取数据的可行性、完整性,剔除ST、*ST、数据不全的公司,鉴于2013年我国证监会对全部A股实施了IPO暂停措施,本文最终将2012年上市的106家制造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1.0对融资规模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财务指标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六项指标在2010-2011年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除流动比率上升外,其他五项均出现急剧下降,2013-2014年又呈稳定趋势。说明IPO前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生显著变化。初步推测我国制造业公司上市前后财务绩效下降。

4.2 IPO前后财务指标变化显著性检验

为了检验我国制造业公司IPO前后财务绩效确实存在显著性变化,本文运用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分别对上市前两年和上市后两年的财务绩效指标均值进行显著性检验。

表2中,六项指标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在IPO前后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流动比率在IPO前后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制造业公司IPO前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显著下降,偿债能力显著上升,我国制造业公司上市前后财务绩效总体显著下降,假设一成立。

4.3 融资规模与IPO前后财务绩效变化关系的实证检验

4.3.1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来看,融资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变化、总资产报酬率变化、资产负债率变化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下显著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变化在百分之五的水平下显著相关,与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的双侧检验在百分之十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各变量之间都存在着相关性的关系,这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是正确的。

4.3.2 变量间回归分析

在融资规模与盈利能力变化关系中,回归系数分别为1.415、0.740,显著性水平Sig均为0

在融资规模与营运能力变化关系中,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回归系数为1.61,在百分之十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是0.017,显著性水平Sig=0.036

在融资规模与偿债能力变化关系中,与流动比率的回归系数为-0.228,在百分之十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说明融资规模与IPO前后短期偿债能力变化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为0.886,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融资规模与IPO前后长期偿债能力变化显著正相关,假设四部分成立。

5 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公司IPO前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显著下降,而偿债能力却显著提高,整体水平上显著下降,该现象可能与制造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之属于高成本的密集型产业有关。

融资规模与我国制造业公司IPO前后盈利能力的变化、营运能力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募集的资金数额较大,当融资规模超出上市公司本身有效运用资金的能力时,就会使得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因此,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特征和经营规模等因素,确定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融资规模。同时在IPO后,从制定内部相应的管理规范入手,对募集资金使用项目进行严格监管。

参考文献

[1]RitterJ.R.The Long-Run Under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Jourilal of Finance,1991.

[2]Omesh Kini,Bharat A Jain.The Post- 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4,(12):235-240.

[3]Gordon,Murray,Dongmei NiiuRichard D.F.Harris.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Buyout IPOs in the UK and the Influence of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06,6(5):237-249.

[4]Kou Xianghe,Pan Lan and Ding Chule.The Func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 the SME IPOS[J].Securities Market Herald,2009,(5):19-25.

[5]C.N.V.Krishnan,Venture Capital Reputation,Post-IPO Performance,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1,(46):1295-1333.

[6]李小霞.我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IPO效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7]孙培东.不同上市方式下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8]冯凌茹.上市公司配股融资与财务业绩变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篇10

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武汉市第一家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7年8月1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以风景区客运索道运输服务为主,辅以旅游景区经营、景观房地产开发及景区酒店业务,地域主要涉及陕西、贵州、湖北和海南等地。

二、战略分析

三特索道采用的主要是差异化战略,坚持休闲旅游品牌战略,打造适应市场、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多业态旅游目的地。公司正在由单一的索道服务模式向涵盖景区服务、酒店餐饮服务以及旅游地产等“一条龙”式的综合旅游类公司发展,并且效果逐渐显现,这在旅游业中属于多元化经营。

三、会计分析

笔者认为公司2014年的年报等公告中,存在一些不寻常的数据,可能含有一些潜在危险信号,举例如下:

第一,2014年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业绩上升,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以至于亏损。

第二,公司2014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较2103年分别增加5.94%、20.98%、14.3%。费用的大幅增加值得关注。

第三,公司2014年报现金流量表也存在疑问。公司近两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能够完全支撑其进行大量的长期资产投资;公司有大量的筹资活动流入,故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分析

1.衡量整体盈利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近三年旅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有所下滑,但三特索道净资产收益率总体的下滑程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2014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在16家相同的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列第15位。可见,公司近三年的整体盈利能力明显不足。

表1 三特索道及其行业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

2.经营管理评价:分解净利润率。通过分解公司净利润率,来进一步衡量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可知公司销售费用、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在2012至2014年期间逐渐增大,可见,公司对其间接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的管理效率不理想。近三年税后经营净利润率逐年下降,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我们有理由怀疑其盈利能力。

3.投资管理评价:分解资产周转率。由报告知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处于行业均值偏下,有待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低于行业均值,这说明其整体资产管理能力有所下降,整体营运能力欠佳。

4.融资管理评价:分解财务杠杆。由表2从流动性的各方面看,中国国旅比三特索道有更好的保障。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三特索道的流动性比率没有一个高于1,较低水平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营运资本管理欠缺,故其短期偿债能力值得怀疑。

表2 流动性比率横向比较

另外三特已获利息保障倍数较小,这说明其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刚刚够支付利息费用,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公司偿债能力较差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5.综合考虑:评价可持续增长率。从2014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来看,公司管理层应该考虑改变当前的经营政策,对亏损项目重点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核心盈利项目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扩大经营收益。

五、前景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将持续上升。三特2014年收入较2013年增长12.69%;201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57%。认为随着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梵净山景区猴岛、千岛湖业绩贡献继续提升,会继续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公司旅游地产稳步恢复,培育期项目有希望减亏,基本面逐步改善。这样的增长趋势有望继续保持,进而实现2015年整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上升。

2.公司费用改善将带来盈利能力增强。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5.76%下降到本期的4.64%%;管理费用率从39.54%%下降到35.41%;财务费用率从19.32%下降到16.51%,可见公司总体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进而影响整年的期间费用率相对增速减缓。

3.公司净利润将扭亏为盈。根据2015年第一季度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营业利润达到-0.2亿,同期增长20%;净利润-0.21亿元,同期增长19.23%。净利润增速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来自一些原来亏损的项目开始盈利。故认为公司净利润也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速持续发展,扭亏为盈有很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