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宣传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旅宣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旅宣传的重要性

篇1

1丰富产品市场供给,打造特色品牌形象

1.1做精做响文旅产品

入境游客更愿意选择名气更大、服务更好、文化价值更高的文化旅游品牌,因此,文旅品牌应立足和凭借分布在江苏省的众多“人无我有”的独特条件和优势资源,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形成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以精品产品引领全域旅游。

1.2做长做深文旅产业链条

当前,入境游的动机和诉求更趋多元,因此应在加强扩展“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产业链的同时,积极研发“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新的旅游业态的差异化产品。例如,为满足不同客源地游客的需求,可拓宽自然风光、红色景区、文创产品、主题公园、文化演出等产品类型,还可针对散客的特殊需求开拓定制化旅游服务和高端旅游服务。此外,还应努力开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有纪念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这些依托文化旅游带来的附加价值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1.3做特做亮文旅品牌视觉形象

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是内化为旅游者脑海中的品牌各要素的图识与概念的集合体。提起纽约,人们能忆起“I?NY”的标志;提起故宫博物院,人们能忆起萌萌的皇帝人设;提起日本熊本县,那只呆萌的熊本熊便浮现在脑海中。由此可见,打造既文化内涵深厚又冲击力强的视觉符号之于文旅品牌的重要性。文旅品牌可从理念、行为、视觉等方面对其文化进行整合与包装,塑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从而增强其核心价值。

1.4做优做强文化旅游服务团队

随着文化旅游融合程度的加深,文旅品牌需求的专业人才日益多元化,越来越需要具有交叉知识背景的人才。入境游客对景点、酒店、餐厅、交通和购物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文旅品牌需积极引进高层次文旅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文化表演人才,建立与国内外文化艺术旅游类院校的联络机制,定期开展文旅人才培训,重点做好导游人员分级管理和分类培训。同时,应注意对稀缺人才进行保护,深入挖掘省内非遗传承基地,培育及支持一批县级非遗传承人和民俗工艺美术师。切实通过高质量服务团队的打造,提升文旅品牌的整体形象。

2树立对外营销意识,优化对外营销策略

2.1民间传播与官方传播相配合,打造立体化传播渠道

目前江苏省的文化旅游品牌海外市场推广,主要是由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在海外负责总体策划和运作,传播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非官方交流日益频繁,民间主体在文化对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发挥企业、民间组织、公民个体的独特优势与作用,鼓励他们以出国求学、旅行度假、商业往来、交流访问等方式,加入江苏文旅品牌对外传播的阵营当中。例如,可利用海外孔子学院、孔子学堂、汉语考试机构等教育文化渠道,宣传营销江苏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可在海外建立江苏省留学生组织和交流平台,强化留学生自觉传播江苏文化的使命感。

2.2讲好文旅品牌故事,引导受众协同创造

优质内容的建设是对外交流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的发力点,而文化则是旅游宣传最核心的内容。例如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北美市场的推广就将丝绸文化、碧螺春茶文化、昆曲表演、苏帮菜以及古典园林、大运河、水乡自然景观等苏州文化旅游资源,以有效、创新、即时的方式呈现给北美消费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作为文化大省,需切忌将文化生搬硬套,要从丰富的优秀文化源泉中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讲好文旅品牌故事。此外,过去的旅游者多是“观光客”,而现在的旅游者正逐渐变成“参与者”,因此文旅品牌应注重以用户为核心,在自媒体平台设置相关旅游话题,实现媒体与用户共同生产内容,增强对外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带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在传播形式上,既要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要兼顾到客源国常用的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和对江苏文化的感受性,增强目标受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在内容选择上,要遵循人类共同的情感,注重人类共通的思维与经验,激发目标受众在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上的共鸣。

2.3丰富对外传播媒介,创新对外营销手段

依靠手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游客的信息获取方式迅速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而阅读方式也更多地转变为碎片化的轻阅读。因此,不仅要拓展和丰富政府主办的对外交流媒体,更应当顺应自媒体发展的时代潮流,跟进“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的新技术,利用好网站、微信、微博、抖音、脸书、推特等自媒体平台。例如,鉴于手机是目前覆盖人群最广、传播信息最为快捷的一种媒介形式,可开发手机中英文应用程序,全面介绍江苏文化旅游相关资讯;又如,可在文艺表演、民间技艺、非遗展演等传统推广手段的基础上,引入网络传播新媒介,开展形式多元、互动感强、娱乐趣味和文化韵味兼具的线上线下综合宣传推广;再如,YouTube、Facebook在国外拥有庞大的用户,应鼓励文旅品牌各关联主体申请YouTube、Facebook等账号,品牌活动相关信息,提升品牌影响力等。

2.4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增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9中国入境游游客行为与态度分析报告》指出:不同大洲的游客对中国文化体验也有偏重,亚洲游客期待感受现代的城市文化,欧洲游客对传统中国历史文化更有兴趣。但目前文旅品牌的海外推广仍以单纯旅游景点或景观类的宣传为主,一是未针对目标客源地受众进行针对性的旅游主题推广;二是缺乏包含风俗、美食、住宿、特色体验项目等内容的捆绑式宣传,导致游客体验欠佳。因此,文旅品牌对外传播要强化市场意识和受众意识,找准资源与市场的结合点,开展更多针对目标区域市场的受众调查,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需求喜好、民族心理、思维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增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抓紧建立海外受众数据库,建立互动和反馈机制,与客户及时进行沟通和互动,并根据客户建议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适时调整营销计划的方向,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3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统筹谋划文旅对外交流新路径

3.1树立品牌体系思维,构建“水韵江苏”文旅总体品牌

在目的地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做响做亮总体品牌,要以“全域旅游”理念整合江苏的休闲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总体品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政府机构通过国际旅游交易会、新版“水韵江苏”logo设计及宣传片拍摄等方式精心组织了一批“水韵江苏”品牌活动,“水韵江苏”的整体形象日渐清晰。在此基础上,政府还需要统筹各大文旅品牌关联主体,对旅游线路进行规划调整,构筑资源、产品的规模优势,做好主题品牌、线路品牌、商品品牌、节庆品牌、企业品牌等支撑品牌,用一个丝丝入扣的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吸引境外游客。

3.2遵循市场规律,重视市场主体建设和商业环境培育

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商业机构参与到旅游发展进程中来。产业是由广大企业构成的,品牌企业是其中的关键,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政府应转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重视市场主体建设,加大对本地优质文旅企业、旅游饭店业的支持和培育。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旅游项目,投资旅游企业,扶持小型文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本地旅游企业开展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和营销;积极吸引国际旅行社落户江苏,同时加大与国际知名旅行商的合作力度,与稳定客源国的旅行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本地及国际知名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企业进苏发展等,切实培育一批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品牌。要持续改善商业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首先,改善景点景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卫生条件,特别是餐饮场所和卫生间的清洁度、供水保障和气味管理,需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其次,重点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如增加城市道路旅游交通多语种语音提示系统和景区多语种指示牌,完善自驾游线路引导系统和自驾游服务体系,在景区和各大交通枢纽投放具有多语导航和导游功能的自助旅游车,完善旅游网点和交通枢纽的咨询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商家开拓多种对外支付收款方式等。

3.3实现全域信息共享,建立资源共享的文化旅游营销系统

为达到营销信息的畅通和效益最大化,政府应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文化旅游营销系统。一是要做到平台共享,地方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要尽量借助国家、省(市)文化旅游部门的平台;二是要做到渠道共享,省(市)文旅部门开辟和搭建的营销渠道,可以为各地区文旅营销宣传共享;三是要做到信息共享,省(市)文旅部门可建立起包括内部分析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市场调研评估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文化旅游营销信息系统,建立数据的定期机制,实现数据常态化供给,与基层文旅部门和旅游企业共享最新市场信息。

篇2

论文摘要:旅行社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但我国旅行社业存在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等,提升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

1 引言

旅 行社在我国作 为一个新 兴行业 .经过改革开放 以来的发展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 。近年来.国内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加 .旅游市场竞争 日益激烈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都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 一些旅行社 以低价格吸引旅游者和打击竞争对手 .其竞争对手则以更低的价格为手段进行报复.致使旅游市场 上的旅行社产 品价格越来越低 .各家旅行社竞相削价 .走进 了削价竞争的误区 .造成旅行社行业处 于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无论 国内旅游还是 国际旅游 .价格恶性竞 争的现象非 常普遍 .甚至 出现了“零团费”、“负 团费”。旅行社在削价竞争的漩涡 中利润率越来越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 .2000年全国旅行社的平均利 润率不到 3%.到 2002年竟 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现象.直到现在旅行社业仍然是 “微利”行业

我 国已成为名副其实 的旅 游大 国 .但相当多的旅游社 日子却并不好过 .一个重要原 因就在于过度价格竞争使得 大多数旅行社始终在低层次 徘徊 而积重难返 。旅行社业 的经营管理者也 已看到 了低价竞争的弊端 :旅行社为维持经营 ,只能采用降低餐标 、减少景 点 、压 缩游览时 间、增加购 物次数等 “缩水式 ”经 营方 法 。或者靠各种 回扣和人头费来填充利润 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使游客投诉 明显增多。也就不足为奇 针对 目前旅行社业普遍存 在着 “苦于此 、痛 于此 ,却 难 以摆脱此 ”的低价竞争怪圈的问题 .需要从旅游市场环境 、旅游 产品特 性及 旅行 社业 市场 结构 等方 面进 行分析。

2 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分析

我 国的旅行社同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相比,其市场结构 还处于混乱和不成熟阶 段 。导致旅行社纷纷采取低价竞 争的手段 作为其市场行为 总体来说 .我国旅行社业 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2.1 规模普遍“散、小、弱” 我国旅行社大致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国际化 的大型旅游运营商 .全 国大概不 会超 出 10家 :第二类是专业化的旅行社专注于某一个市场 或某一类 消费群体 :第三类是社 .与第一类旅行社建立起上下游的商业关 系。其中除 了国旅 、中旅 、青旅等大企业 以及一些初露端倪 的旅行社集团之外 .大多数 的旅行社从规模及实力上都较差。为了能够抢 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家旅行社纷纷降低价格 而旅游产品本身的易于模仿 .使得各家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易于趋同.所 不同的只是线路的微小差异及价格的高低。这样 ,价格“让利 ”便成为策 略首选 小 规模旅 行社靠 自身实力固然难 以抵御长期 的低价竞 争 .而且 以质量为牺 牲的削价竞 争也会大 大损 害其声誉 ,但其管理成本低 、经营负担小 、经营规 划缺乏长远 。在短期的低价竞争 中并不吃亏。而规模较大的旅行社或集 团.虽然长期 的低价竞争会 耗损其实力 .但凭借规模效益及产品成本的绝对优势.并不惧怕低价竞争的威胁

2.2 市场集中程度低 .产品创新成本大

旅行 社规模“散、小 、弱 ”,势必造 成市场集 中程度低 .基本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真正有实力 .进行长期经营和品牌战略的企业不多 ,中 、小 型旅行社 仍然是市场 主体,难 以有 足够 的能力 进行 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对其而言 .与其高代价去研发新产品,还不如循规蹈 矩.凭借管理成本低之优势与大旅行社在低价 中一争利润 加之我国目前关于旅游产 品创意这一无形资产的保护乏力 。产品同质化、创新难 。因此 .研发不易、保护更难 .使得众多旅行社开发新 产品积极性不高。在 目前 的市场条件下 .靠 产品创新 和差异化竞争成本 高、风险大 .便 只有选择低价这一相对简单又最为直接的竞争手段 。

3.3 旅行社 之间存在 “不平等 ”.品牌 竞争意识淡 ‘

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 .旅行社作 为国外旅 游者来华 的接待组织而存在 .是依靠国家行政命令建立起来的 而且在行政命令支持下 .又出现了很多以政府 机构 为背景的旅游企业集团 .甚 至保持着 一种 松散的合作关系 这种同是企业的“不平等”。在很 大程度上 造成 了 目前我 国旅 行社 业 的“全国性准完全竞争 .地域性准寡头竞争”的不成熟市场格局 。对此.大多数旅行社虽然也能意识到 品牌竞争的重要性 .但是 由于 自身能力 和行业现状所 限 .却极少真正去规划和实施 而有实力进行品牌竞争的旅行社.因其行业优势地位 .并无 品牌竞争的紧迫感 .最终导致整个旅行社业很少有企业能够举起品牌竞争的大旗 。

3 旅行社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的核心竞争能力是通过旅行社发展战略决策、品牌营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企业文化的树立等各种经营和管理手段的整合而使旅行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 目前的状况下.我国的旅行社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3.1 旅行社 之间恶性削价竞争严重

近年来 .在旅游市场做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加 入了竞争的行列,在特色不 明显 、产品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旅行社之 间的分工不明确.各旅 行社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 全方位 出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夺客户.旅行社之间竞相压价.导致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部分 旅行社 违反承诺,擅自更改线路 、降低食宿标准等欺诈行为屡有发生.旅 行社 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同时,价格战打薄了行业的利润,使旅行社整体进入 了微利时期。

3.2 旅行杜品牌意识薄弱

国内旅行社 对品牌 经营 重视不够 .众多旅行社特别是 中小旅行社 至今没有 自己的品牌 这一方面是因为 国内旅游业保 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旅行社 的利润相对 丰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不少旅 行社 缺乏 品牌建设的紧迫感:另一方面,行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 了旅 行社 的品牌 经营难 度较大 不仅旅行社提供的无形产品本身难 以品牌化.而且旅行社 经营活动 中对大量公共物品的倚重使其创 立自主品牌 比较困难 此外 .旅游活动分 布的广泛性 和地域性也使单个旅行社垄断某一旅游项目的设 想很 难实现 但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 ,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经营是确立 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3.3 旅行杜产 品广告促销投入不够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 .各种广告促销 活动 已经成 为旅行社争夺 客源 的重 要手段 但是大旅行社普遍承认企业的广告投入较少.广告投入在营业额中所 占比重 最高的旅行社 .其广告投入只占营业额 的 1%.其中.国内旅游产品的广告投入在整 个旅 游广告 中所 占比例更少 此外 .国内旅行社 采取的广告方式过于简单 .没有 自己的特色缺乏吸引旅游者注意的构思和创意 .而且旅行 社 的广告促 销还 存在 着渠 道 相对 分散 、季节性强 、少有大 手笔 、影响力大 的广告投放等一系列问题

3.4 旅行杜信息技术不强

现阶段对旅行社业影 响最大 的是信息技术。但从信息技术的应用 深度 和应用效果上看 ,我 国旅行社信息 技术普及 程度 低 .只有为数不 多的旅行社采用 信息 技术 :旅行社 与饭店业 、交通运输业等相关部门和旅行社之间的联 网系统尚不发达 :旅行社与世界上影响巨大 的计算机 系统 缺乏足够的联系 ,联 网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 这有旅行社企业 自身的原 因.也有产业关系 和宏观制度环境方面的原 因.比如在线付款难以实现 、网络价格不透明、预期收益与现实收益之间存在差距等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影响到我国旅游市场的正常成长。

4 提升我国旅行社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核心 竞争力是持续 竞争优 势的源 泉旅行社永续发展的最好手段是提高旅行社自身的竞争力

4.1 产 品差异化策略

目前我 国旅行社产品比较单 一.长期以来形成 了团体 、全包价观光旅游一统天下 的局面 .各旅行社挤在 团体观光业务独木桥上大打价格战 .已走进了死胡同。但可 以预见 .观光旅游 比重将会 下降 .度假旅游 、特种旅游 的比重将会上升。即便是观光旅游,那种半军事化 、拉练式的旅游也将会受到排斥,旅游追求舒适性 、文化性的趋势将会越来越 突出。旅行社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 ,对休憩性度假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 、农业旅游 、修学旅游 、探险旅游等市场前景广 阔的旅游 产品加快 开发 .不断推出新产 品 .在竞争 中不与 同行挤一条独木桥 ,而是另辟蹊径 .以异致胜 。

4.2 加强 品牌建设

品牌是信息化时代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 的表现 .是强化旅游产 品差异化 的有力手段 ,是赢得竞争优势 的关键环节 加强 品牌建设 要注重品牌设 计。品牌的设计要简洁 、得体 、清新 、高雅 。同时 .要提高旅行社品牌宣 传功效 .比如设 置公共 关系部门或广告部 门 ,配备业务熟练 、精明强干的人员从 事宣传 ;各种 媒体搭 配使用 ,优势互 补并 注意信息 的强度 和频度 :宣传 内容做 到真实性和刺激性相结合 :配置灵敏 的信息系统 ,掌握 市场 动向.不断研究改革宣传手段等。

4.3 网络营销策略

“不能上网的企 业将面 临倒 闭 的危险”,这是英 国首相布莱尔巡视剑桥科技 企业时发 出的警告。也许这些话现在看来还有些危言耸听 ,但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的21世纪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旅行社行业这样远距 离、多批次 的小额交易 .特别需 要借 助电子商务 高速度 、高精确度和低运行成本 的优势 。 目前我 国许 多旅行社仍 固守着一部传真 、两部 电话 做生意 .仍然在翻着商情广告,发着传真报价.其管理层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网络对旅行社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所 以没有花 太多的精 力去搞网络建 设。而新世纪 的中国旅 游市场需 要旅行社 高效 、准确地满足 中国以至世界各地游客的需求 ,旅行社要在很短 的几分钟 内就能为散居千里 、万里之外 的游客提供咨询 、售票 、组 团 、出游等服 务 .没有电脑 .旅行社 的运作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旅行社 经营手 段 的网络化 已提到 重要议 事 日程 上来 ,不 管食 、住 、行 、游 、购 、娱 ,也不管 大 、中、小型旅行社 ,以至两三人 的小型代售处都必须将 网络化作为刻不容缓 的一种基本设施 建设 如果将 网络 营销策略运用于旅行业 ,必将 节约促销 费用 ,减少 销售 中介扩大市场覆盖 面.提升 品牌 的深度和影响力 .提 高工作效率 ,扩大利润空间。

4.4 建立行 业自我保 护机制 .发挥行业协 会的监督、协调、引导作用 政府对行业 的监督成本高 .不可能面面俱 到 最 了解情况的始终是 同行 .可考虑 成立行业价格协会 .政府赋予其相应价格管理职权.帮助其建立 同行业价格协议 制度 。协会及时收集行业价格信息,确定相应 的价格浮动标准 .供 同行参照执行。同时,可实行降价申报制度 .对一次性降价幅度较大 的定价行 为经协会批准 后方可实施 协会定期的价格 信息可促 进企业 间的沟通与合作 .使企业实现合作博弈 .达到收益最优化

4.5 积极拓展旅行社业务范围

积极拓展旅行社业务 范围.开 发高端旅游产品如商务旅游,由于它具有高消费、高回头率和没有淡旺季的特征 .使其 已经成 为了旅行社利润大幅提升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l 范保 宁.提高旅行社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中国旅游报 .2006—08—3l

篇3

一、干群联动,齐心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领导干部有担当、统筹部署扶贫工作。为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我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结合单位实际,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扶贫工作与职能职责同步推进、合理安排。全年利用党组议事会传达区脱贫攻坚会议精神1次;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扶贫工作讲话精神,省市领导关于扶贫工作讲话精神及扶贫政策,传达区级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方案共计12次;结合单位例会,统筹部署扶贫走访任务9次,不断提升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领导班子以高要求、严标准,对扶贫工作常抓不懈,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认真落实好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二)扶贫干部有干劲、精确落实扶贫工作。扶贫干部严格落实“干部包帮到户”责任。2名优秀干部分别前往和平村、五楼村驻村帮扶,并全力配合村里工作开展。全局局包保干部共计34人,包保范围涵盖5个乡镇、街道6个村社,合计包保174户。包保干部在全面践行好“1号工程”的基础上,开展贫困户走访排查工作,包保干部入户与贫困户深入交流,认真核查相关信息,详细了解政策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以及脱贫成效等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诉求。疫情期间,包保干部积极主动电话联系贫苦户,沟通慰问贫困户家中生产生活、外出就业、身体状况等问题,掌握贫困群众及家庭切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帮扶。包保干部入户认真核查统计农副产品,积极主动帮助推广宣传,帮助贫苦户解决销路难问题,助力脱贫攻坚。

(三)贫困群众有动力、积极响应扶贫工作。脱贫攻坚重在扶志,幸福是不是伸手张嘴要来的,而是靠自己奋斗争取来的。贫困户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发展种植养殖业,提高家庭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很多贫困户积极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养鹅等项目,发展重点的特色产业,种植桃、梨等。贫苦户积极响应就业扶贫政策,疫情过后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共有11位贫苦户积极参与就业;文旅体局开发旅游环境提升工程,也有10人参与其中;113人到区外务工,享受区外就业补贴。贫困户积极就业、发展产业,稳步提升家庭经济收入,全面助力进入小康。

二、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一是住房改造,有安全住房。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进行了全覆盖的民房安全排查,确保所有贫困人口都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二是日常保障,水通电通。全村贫苦户用水用电难的问题都已全部解决,用水用电不在犯愁。三是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生活更美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一处,亮化绿化道路15公里,“八小水利设施”17处,实施大桥重建项目,“厕所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二)产业、就业大力发展,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全村共有111户均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种养殖产业,通过政府支持部分贫困群众鸡苗等生产资料,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先后引进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2家,种植晚秋黄梨和春雪红桃等6100多亩,薄壳山核桃900亩,油茶600亩,华农科技、亿万牧业已经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后,解决20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就业11人,3月初村级开发公益岗位41人,区文旅体局开发旅游环境提升工程10人,全年申报区内就业补助84人次,申报区外一次交通补贴113人次,参加技能培训7人次,有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稳步提升家庭经济收入。

(三)教育医疗得到保障,群众获得幸福感。教育资助落实到位,完成雨露计划补贴发放10人,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66人。医疗保障方面,签约家庭医生,全村实施低保55户120人,五保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17户21人,精神药补10户11人,重度残疾人生活求助70人,残疾人护理补贴37人,为我村141户贫困户(423人)全额代缴了医疗保险,4人享受了“351”政策。

(四)包保单位出谋划策,着力解决实际问题。6月17日,联合党委到为贫困户协调房屋修缮使用砂石问题,帮助争取企业捐助资金共计19000元整。结合消费扶贫工作,采取单位内部购买和向部分企业推介的方式帮助和平村销售扶贫桃共2780斤,合计金额10500元。开展节日慰问。联合党委本年度结合春节、七一等重点节日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党员20户,合计金额5000元。主动认领扶贫项目,认领和平村“新风爱心超市”运营项目,金额1万元,加强爱心超市商品质量监管,确保爱心超市产品质量。

篇4

[关键词]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实践

[作者简介]陈文娟(1983—),女,学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思想品德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李昭华(1981—),男,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西南昌 330100)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2012年度教改课题《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建设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押 JXJG-12-34-6]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就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安排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9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发了《关于各班设立心理保健委员的通知》,在全院7个分院设立了7个心理干事和156位班级心理保健委员。至此,学院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第一级,辅导员为第二级,班级心理保健委员为第三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一、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

工作网络第一级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前瞻性规划,调研、统筹、协调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组织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专题讲座等;第二级根据学院安排组织所在分院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关注特殊学生并建档,并对第三级网络的建设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第三级在班级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在同学中开展朋辈互助,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营造广泛的学生基础和氛围,加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信息流通。以上三级心理教育网络分工合作,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程、全方位、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二、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确定了构建布局合理、富有特色、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程体系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主动和学生心理社团沟通等多角度开展工作。2007年,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学院正式成立了以全体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为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的科研机构。至此,学院层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同时,学院院(系)辅导员也已配备完成。2008年3月,学生工作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各班班委会增设心理委员,负责在本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中心、院(系)辅导员和心理助理开展工作,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档案建设和心理主题班会。

三、开展了心理宣传周实践活动

2007年 5月,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心理咨询社承办了院第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展板宣传、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心理咨询社组织的心理游戏,广大同学热情参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8年5月,随着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的建设,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不仅由院系制作了宣传展板,学生工作处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开设了校园心理咨询点,开始团体心理辅导尝试,进行了心理委员培训,还开展了院首届心理运动会。2007级71个班级、426名学生参加了链接加速、背靠背、心连心、合力吹气球、推车送货、编花篮等七个项目比赛,赛场上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这些活动培养和训练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活动使他们懂得了团体协作的重要性,相互配合的关键性。同年10月,组织了“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2009年5月,在保持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进行“直面压力,放飞理想”为主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活动结束后编辑出版了征文集。二是为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性,开展了优秀心理委员评选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心理、关注健康、挖掘潜力。

四、创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刊物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2009年创刊了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旅商心语》。《旅商心语》是以全院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现象,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为目的。旨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悦纳自我、善待他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沟通方式和交流平台。《旅商心语》已经成为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五、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调研和成果的积累。先后申报了《高职生心理健康的误区和对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建设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高职生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等省级教改和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其成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中的地位探析》、《某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等先后发表于《城市建设》、《老区建设》、《中国成人教育》、《人民论坛》、《湘潮》、《考试周刊》等刊物。

六、注重营造氛围与学术交流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讲座和学术交流。多次参与学工处组织的辅导员培训,心理保健员培训。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员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先后参加了中国社会心理协会专业培训、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讨会等。部分成员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七、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2009年,心理健康教育被列入院教学计划,正式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知识普及与教育。从2009级学生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在全体学生中开设环境适应、生涯规划、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心理、学生恋爱心理、求职择业心理等八个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历时三年,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逐步构建了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常规咨询、特色活动、科学研究五大模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富有特色,符合实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希望“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能在高职院校深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黄天贵.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2]赵云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9).

篇5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求。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篇6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基金116只,包括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等几大类。统计显示,市场对于广义文化行业的投资活跃度整体保持上升,2012年投资案例多达60起;其中影视制作及发行投资案例数最多,达17个;文化传播领域平均投资额最高,达到2151万美元。

资本大量涌入文化产业,基金是冲锋最猛的部队。

基金眼中的“文化”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3月26日正式上证文化产业指数、中证文化产业指数和中证服务业指数,在赵小兵看来,“显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投资受到政府层面进一步的关注和支持,但就目前很多行业的开放度、相关政策和市场成熟度来看,这个产业的投资还需要不断优化。从整个产业角度来讲,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各方面的配套还需要不断完善。”

赵小兵介绍说,“不同于其他行业,文化产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概念,即使美国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也并不存在类似的行业划分。这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产业指数。”他将文化产业大体分为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文化创意3个板块。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对应,属于一种很特殊的产品,一方面影响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决策;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又受到公共价值、道德伦理的制约。

从3个板块发展的进程来看,新媒体的发展基本与西方同步,如新浪、盛大文学等以传递内容为主导的门户,无论无线、PC端还是移动互联领域都在传达内容的同时自发生产内容,不同于传统媒体,内容的生产者不仅包括专业编辑、记者等,还包括读者本身。以微博为例,这种生产者和阅读者合为一体的UGC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模式,剥离了很多限制。这种创新是一种工具的革命,同时也成就了新媒体的活力,不管是渠道、内容、产品都存在创意,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以苹果在中国的定位来看,通讯业务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功能,更多属于文化产品,Apple Store中成千上万的应用已经囊括了各种媒体。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游戏企业无论涉及领域抑或开发都已经追赶甚至领先于发达国家,本土开发的游戏产品已经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并逐步出口海外。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尽管目前就市场来看并没有出现爆发式或突变式的发展,但随着政策和规则的调整,文化产业的“玩法”和投资机会也会更加丰富。

创投的根本价值或者说获得利润的源泉在于价值发现,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发现好的项目。深创投华北大区总经理刘纲把投资概括为“价值发现、培育、提升并最终实现的能力”,尽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但通过努力始终可以克服。

在创投眼中,筛选项目的标准不外乎3个:人、产品及所属行业,以及商业模式。具体说来说,这是不是一个好的团队?设计的产品本身以及所属行业是否有持续不断的发展潜力?经纬中国介绍,“我们一般会判断一个产品的‘天花板’以及发展速度。投资之前,首先判断所在行业的潜在容量,之后采取抽样的方式预计发展速度和增长趋势。就商业模式而言,鉴于投资不同的创业阶段,天使投资人或许并不能看到清晰的商业模式,从产品的角度判断,很难涉及商业上的收入层面,更多是对短期增长速度的预期。如果项目开发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我们更加倾向于把它抽象成为冰冷的数字和更加精准的判断,往往不能被外部的‘性感’所迷惑。”

“如果说将风险在前期完全克服,这一定是一个伪命题。”经纬中国表示,“只能说,我们会全程和客户一起承担和分享。对于成熟业态,我们会有一些常识性的判断,但是,被投资人一旦在重要判断和抉择时出现失误,甚至环境发生变化,都会改变整个局面。”

“归根结底,这还是关于‘人’的投资,而人的发展具有各种可能性,这是最难把握的地方,也是压力所在,所有的投资人都不可能没有失败案例。”赵小兵解释说,尽管他们在前期综合考虑了人、模式、未来预期、竞争对手、核心竞争力等各项因素,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规避风险,还是需要根据过往经验和行业门槛判断。历史证明未来,有了之前的成功经验,将来发展只是快和慢的问题。“产业的发展需要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群体,我们也在呼吁并挖掘这样的代表,真正有胸怀的人具有很大的包容心,而企业的市场表现也与企业家的视野和胸怀密切相关。以蓝色光标为例,它的理想是成为世界级的传播集团,公司借鉴外部经验和创新,分析应当具备的业务形态、业务板块、组织形式、兼并收购策略,最终成为集团性的企业。”有了这份“贪婪”,才决定了之后“成就大事”。蓝色光标甚至在上市之后再次发行期权,以人为本,以此实现企业成长。

刘纲表示:“内容依旧是我们的投资取向,在此基础上,首先是选择具有优秀创意、执行能力、品牌竞争力强的团队;二是渠道,院线、演艺是其中的代表;三是宣发,借助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兴起,宣传发行也存在很大潜力;四是技术,领先的技术公司是我们很重要的投资领域,以迪士尼为例,后期制作成本占到总投入的70%左右。技术、市场、原创内容在中国都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秀元素,需要我们关注。”

然而从根本出发,创投的目的在于盈利,选择良好的退出机制尤为关键。与其他行业投资类似,文化产业投资的退出机制也不外乎IPO套现及行业内兼并收购。华映资本合伙人季薇就行业基金选择标准表示:“文化企业投资成功IPO的例子很少,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分析哪种机制对于被投资企业来说更有好处。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行业内的兼并与整合,即已经存在类似的上市公司,我们看是否可以达成行业内的互相帮助,或者产业链上的协同。除去IPO套现本身,企业有时候需要更多的资源。”

根据投中集团的数据,2012年中国文化市场并购案例156起,涉及金额高达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德勤则预计,2013年中国文化并购市场也许不会比肩2012年高达近百亿美元的增长,但仍然保持上升趋势。

分析文化产业企业IPO折戟的深层原因,刘纲解释说:“我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文化企业多为内容主导型企业,差异化较小,领先的内容公司为数不多,已经上市的公司并不存在明显优势,超越行业领先者难度很大,因此创投考察投资项目时会更加谨慎,着重分析公司是否具备核心资源和持续增长的动力,监管的加强可能某种程度上导致企业中止上市步伐;第二,跟企业投资周期有关,未来几年项目准备还未到位,鉴于投资的不确定性,很难连续评估业绩,之后电影是否盈利对于企业营收影响很大,单个成功不能作为企业可以持续增长的指标,这种内容工业项目的周期性特点为保持企业持续成长带来难度;第三,为了制造‘太平盛世’,企业可能自行‘粉饰’报表。总体来说,内容型创意产业相对来讲有着更大的风险和难度,加之资本市场对于内容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出现大批企业蜂拥而上IPO的局面。”

退一步说,这种内容创造又存在必然性:文化产业的蓬勃只是给内容传播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以TED(科技、娱乐、设计)平台为例,其在美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市场积淀,大批具备文化艺术影响力的内容通过这种自媒体的途径得到良好传播,艺术家平台线下会场服务结合视频传播给予内容创造更多的拓展渠道和传播空间。文化产业终究是充满创意的行为,就TED的客户群体来说,未来什么标准的人会选择关注这个平台、平台容量可以达到多少,都不是能够准确预估的。

先把“蛋糕”做大

在赵小兵的规划中,未来达晨文旅将在被投企业与LP之间、被投企业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让基金在文化领域的投资形成“组合拳”。“我们希望被司之间形成产业链,甚至未来在资本市场架构一个我们投的板块。”

中国文化产业中的创意部分正处于建立架构的过程当中,我们不缺乏单一的艺术家,但是缺少必要的组织,把过程打造成工业化产品,后续产品遵循流程就可以完成。长久来看,能否打破地域限制、将内容产品不断复制还原、打造类似迪士尼公司的集团化企业,是中国企业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业链何以贯穿起来?好的内容如何搭配优质渠道以及好的创意?内容运营商或平台运营商是否可以源源不断保持持续创新?是否可以体系化,进一步形成企业级的文化?企业自身是否具备“基因”?这些也都是投资的困境。

赵小兵特别强调了内容的工业化和可复制的重要性。“好莱坞的文化产业中包括影视产业,这是最具不确定性的行业,然而好莱坞却将其成功地工业化了。创意产品若想做成企业,一定要实现工业化,正如红杉资本推出的理念—‘做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充当投资的推手角色。我们一旦发现了某个优质资源,就一定要持续培养,并形成文化产业链的‘组合拳’,最大限度地利用共生和协同作用。”

实际上,目前好莱坞的标准化、工业化已经被世界所公认,其前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核心创作、后期处理以及院线宣传发行都有专业的公司或者部门操刀。工业化、流程化、长期和可持续性增长正是投资者寻找的“基因”。

篇7

关键词:参展商参展行为参展决策行为

会展本质上是一种商贸信息技术交流与交易的平台,企业通过参展的方式,可以展示并宣传自己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建立并巩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还可进行市场调研并最终实现交易的目的。因此,展览也是企业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和形象展示的一项重要营销活动。

同时由于展览能带动举办地的旅游、交通、物流、餐饮以及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产业联动效应。因此,以展览为主的会展业已成为各级城市政府主要选择的发展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会展进行了研究,通过从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的信息,以及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可以大致归纳目前会展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即会展经济影响研究、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会展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和会展目的地营销等,因此也出现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参展商一直是国外展览会学术研究的主体和热点,主要围绕4个方面,即参展动机、参展效益的影响因素、参展管理、参展绩效测评。相比而言,国外有关参展商参展决策研究相对较少。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只有少数学者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进行了专门研究,大部分有关参展商参展决策研究散布于参展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之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参展商主要从观众的质量与数量、展位空间安排、后勤保障以及参展方的预算等方面进行参展决策评估。

迪克逊(Dickinson,1985)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专业观众中购买决策者的比例、来自目标市场的专业观众比例、参观展位的观众数量、展位的位置、主办者的营销广度、展会近几年的观众规模是参展商参展决策最重要的几个判别标准。奇杰斯克等(Kijieski,1993)研究发现,影响参展商参展决策的5个因素是:参展实际绩效、营销组合、参展环境、参展费用、参展人员能力。同时他们还认为参展商选择展览会的一个重要判别指标是专业观众的特征,并对高层管理者、营销经理和展览部经理不同的决策因素进行了研究。欧哈若等(0''''Hara&Herbig,1993)发现3个重要因素影响参展决策,即观众质量与数量、企业用于测量展览会效果的指标。奥伯曼和乔恩(Oppermann&Chon,1997)指出企业参展的决策过程和一般意义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十分相似,都经历了需求识别、信息搜集、可选方案评估、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估5个阶段。通过建立两个模型,两位学者将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确定为个人因素、会展组织者因素、区位因素和干预因素,建议会展组织者尽可能从企业的角度选择会展举办地。

Getz(1991)则认为,大型活动为一股替代传统观光旅游业的新浪潮,不仅能够带动地方永续发展,亦能增进地方民众与访客之关系。Getz(1993)还强调分析参与会展及大型活动动机的重要性,而参与动机的认定将能让活动计划的推动更有效率,也能够成功的将活动营销给广大的企业(Crompton&Mckay,1997)。Scott(1996)进一步指出,参与动机的分析亦有助于会展及活动经营者更精确地定位活动。因此,认定企业参与会展及大型活动的动机将为经营者的首要之务。Formica&Uysal(1998)指出,会展及大型活动之推广对国内外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已日趋重要,尤其是与历史古迹及文化活动相关的节庆活动更是如此。透过活动的举办,亦能够产生吸引游客观光、强化地方特色与认同及繁荣地方经济等功能(Long&Perdue,1990)。

就参与会展活动的企业而言,他们的参与动机并非一致,而主办单位在制订营销策略时亦应有所区隔。Formica&Uysal(1996)指出,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参与动机有显著差异,也验证参与会展活动的企业并非同质,其象征需有不同的营销策略。而Lee&Lee(2001)更指出,透过动机因素来区隔会展市场将能够使主办者确认每一个市场的优势和机会,并且使企业提升会展满意度。由此可知,若能够利用动机来区隔企业类型并了解企业特性,将会是一个很有用的营销工具,而会展经营者也能透过目标区隔来提升会展活动的特色与价值(Formica&Uysal,1996,1998)。过去会展及大型活动参与动机的研究大都从参与动机因素与企业社经背景(Uysaletal.,1993;Backmanetal.,1995)、企业类型(Formica&Uysal,1996;Lee,2000)及特质(Mohret.al,1993;Scott,1996)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上述研究发现:

(1)企业规模、性质等背景在参与动机上有明显差异;

(2)首次与再次参展的企业在参与动机上有显著差异。

然而,前述研究并未能探讨参与动机类型与企业类型在企业特质与社经背景之差异。欧圣荣、萧芸殷(1998)认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也就是有了交流、商贸等方面的需要才可能产生动机,进而诱发参展行为的发生。Crompton&Mckay(1997)更指出,探讨会展及大型活动参与动机的重要性在于:

(1)节经营者可根据参与动机需求,设计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会展活动;

(2)动机和满意度息息相关,若企业的需求被履行,满意度即产生;

(3)确认动机优先级并了解主要的动机内容,便可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而经营者在拟定相关营销推广策略将更有效率。

另外,个人及工作因素,协会及主办地因素,机会及障碍因素等都影响会展参加者的决策过程(Oppermann&Chon1997),周显植,朴松爱(2004)在此提出的会议参加者购买决策模型,进行修改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会展参加者要素对主办地重要度的影响关系,以及主办地重要度对参加意图的影响关系。坦纳(Tanner,2002)研究认为,开拓目标客户和竞争对手也来参展是促使参展商参加展览会的影响因素,并且他的研究结论也显示参展花费多少并不影响其参展效益。

希尔毕革等(Herbig,Palumbo&0''''Hara,1996)研究发现,制造商与服务商的参展动机形成较大差异,制造商参展的主要动机是展示不方便携带的产品,寻找供应商以及同行竞争者也参展等原因。(CarmenBerne&M.EGarcia-Uceda,2007)提出了展会观众对展会评价标准模型。通过从观众的参展和选展指标,也揭示出参展商与观众对展会决策行为评价的最大不同在于是否存在企业营销的需求。对于参展商来说,展览是一种很好的市场工具,而对于观众来说这种作用就显的很有限了。色沃特等(Severtetal.,2007)利用因子分析法将20个企业参展动机因素归纳为为5个方面:活动与机会、关系网络、受教育机会、参会的便利性和产品与交易。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行为的研究有如下特点:西方学者大多关注参展商参展决策的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多是运用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结合模型构建来研究参展商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国外学者们对参展商参展决策研究作了一些工作,但该领域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涉及的因素主要是从观众因素和参展企业内部管理层面探析参展决策,而对外部因素和诱导因素如展会本身及宣传力度,展会举办地等方面涉及较少。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就国内研究而言,对参展商的认识和研究都是从近几年才引起注意的。从国内理论研究来看,龚荷英,刘助忠(2006)通过研究企业的参展作用和参展需要,认识到企业的参展动机主要为:市场动机,宣传动机,技术动机,信息动机,交易动机。

龚荷英(2007)以科特勒为代表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为理论基础,得到参展商的顾客让渡价值就是参展商价值扣除参展商成本,从而建议会展组织者采取措施为提高其忠诚度和满意度。其中参展价值包括功能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情感价值和心理感觉价值。并且参展成本不仅有货币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以及其他机会成本,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参展商选择展会前所要考察的必要因素。

但对参展商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也涉及很少,刚刚开始出露端倪。目前能检索到的运用实证方法研究有琚胜利、陆林等(2005)以中国(芜湖)国际旅博会为例揭示参展商重视展览会的主要品质是:观众的质量与数量、展前服务、展会活动、后勤保障服务、现场服务。樊玲(2004)以2003年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纺织服装面料和辅料展为硕士论文案例研究参展商和观众失望与后悔对其满意度的影响。罗秋菊(2007)以东莞展览会为例表明参展商参展决策主要是对主办方,专业观众,同行参展商,举办地,外在因素这5个指标权衡,评估的过程,其中主办方的声誉,交通,展览会举办区域是参展商参展决策最重要的3个因素,从决策过程来看,又将参展商分为理智型,大众型和尝试性3种类型。

与国外文献研究所不同的是,国内对参展商决策行为的研究比较少的结合理论模型,很少涉及企业本身内在的营销动机需求,对外部因素的考察也缺乏全面性,只在参展动机中提及的几个方面也未能给予定量的实证分析。同时未能结合企业参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行为的机理进行深入而又全面地剖析。

三、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当前多数研究的侧重点都在会展组织者及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对参展企业关注不多,对企业参展决策行为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从消费者行为理论视角来展开实证研究的更是匮乏。而事实上,企业总是有诸多的展会可供参与。在时间和财力的限制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参加哪一个。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决定了展会的成败以及举办地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因此,会展组织者和目的地的共同目标就是吸引尽可能多的企业参与。同时参展商动机和满意度以及重展率息息相关。若企业的需求被履行,满意度即产生,企业才可能再次参展,促进展览规模化,品牌化;确认动机优先级并了解主要的动机内容,便可了解企业参展的决策过程,而组织者者在拟定相关营销推广策略将更有效率。因此,今后企业参展的有关研究重点应该转向影响参展商的参展决策行为的因素上来。这样针对主办方和主办地来说,可以进一步对不同参展商参展目的和行为的差异化作以判断,不断努力满足参展商参展的各种需要,吸引更多的潜在参展商和海外行业龙头展商,继续保留忠诚参展商,丰富其参展商的类型,从而壮大展览的规模,提高展览质量,形成展览发展周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樊玲.纺织服装专业展览会客户失望与后悔对其满意度影响的研究.上海:东华大学,2004.

2.龚荷英.刘助忠.参展商参展作用和参展动机研究.当代经理人,2006,(15):141-143.

3.琚胜利,陆林等.弱市场阶段的会展展商消费感知测度——以中国(芜湖)国际旅博为例.城市问题,2005,(4):53-58.

4.DickinsonJR.Firmswithlargemarketshares,productlines,rateshowshighly.MarketingNews,1985,(5):14.

5.HerbigP.PalumboF,O''''HaraB.DifferencesintradeshowbehaviorbetweenNAmericanFocusedfirmsandworldwide-orientedfirm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merceManagement,1996,6(1-2):97-109.

篇8

讲话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通常指重要会议上领导的发言稿件。以下是小编收录的2021年全市第二季度安委会工作会讲话,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志们:

下面,结合当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通过对近期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红线”意识不强,没有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

二是排查整治不到位。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没有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没有做到经常性、地毯式的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治得也不够深入彻底。

三是日常管理不到位。-些部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一结执法人员少,监管手段落后,社会共治、齐抓共管的合力不够。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近期安全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做到思想认识再提高、工作措施再完善、隐患整治再严格,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到位。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加强各重点行业

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

当前正是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高峰期,要持续开展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冶金工贸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

一是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危爆物品的基础管控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的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地上地下车库、废旧厂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地毯式的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制贩、私藏私存爆炸物品行为。对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布局不合理、相邻开采点安全距离不够、《采矿 许可证》到期未提出延期换证申请、擅自从事矿产资源生产、私挖滥采、严重超层越界以及不符合最低开采规模等情况。对全市各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隐患,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防范风险。

二是抓好道路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整治。开展源头安全隐患排查,完善“两客一危”、校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工作;对事故多发路段、道路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对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线缺失严重、易发生事故的地点,特别是农村道路、厂矿道路、坡道、路口等实施重点排查。

三是抓好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整治。当前,建筑工地相继复工,要抓好复工安全,认真排大建筑设备运行和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防坠落、防物体打击、防触电、防倒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认真检查施工工地的安全防护是否标准,安全管理是否规范,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督促相关企业加强对施工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能力。

四是抓好金属冶炼领域专项整治。金属冶炼领域是我市事故多发领域,各有关部门需要重点监管,针对金属冶炼企业高.风险作业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工序等,加强隐患排查,持续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防事故发生。

五是突出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要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服务,各镇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加强隐患排查,积极做好防汛、防雷、防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六是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强化日常检查与监督抽检,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七是切实抓好旅游安全。文旅体、应急管理等单位要认真总结汲取其他地区旅游行业安全事故的教训,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夯实责任,真抓严管,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健全责任体系,完善长效机制,决不能有丝毫懈怠,更容不得半分侥幸。

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各镇(园区)、街道办事处作为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亲自开会部署,亲自带队检查,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搞透、把风险点找准,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抓好本系统、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健全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及时排查治理各种隐患,构建企业内部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链。

二要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不同的.监管领域,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找准“病症”和“痛点”,明确整改时限、完善整改措施,有效整改治理一批长期存在、久拖不决的隐患顽疾,真正做到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由应急管理局牵头,各行业部门配合,针对不同等级、类别的公共安全事件,制定、完善简练实用、及时管用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同时,要加强各类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演练,健全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及协调联动机制,落实重大险情通告、警戒、疏散等应急措施。

四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谁执法谁宣传”、“谁主管谁宣传”的原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9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和形象的重要载体,园林绿地“三分建、七分养”,绿化养护工作是整个绿地建设的关键。如何对公园绿地实施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降低管护成本,越来越引起各地园林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绿地养护内容、成本构成及控制原则对降低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降低成本;城市绿地系统;绿地建设

公园绿地是城市的一项重要生态基础设施,也是广大百姓关注的民生工程。绿化养护作为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绿地能否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工程质量和成本目标的关键。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园林景观才能逐渐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如后期养护管理不当,必然导致景观效果降低,最终将无法达到建设目标。公园绿地养护内容包括植物养护、基础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多方面,如何降低绿地养护成本,是广大园林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只有对整个养护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节,才能保障各项管理费用合理化,实现人文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1公园绿地养护内容的组成

城市公园绿地的养护管理包括:(1)植物养护,包含乔木、灌木、绿篱、草坪、宿根花卉、水生植物、攀爬植物等各类绿化植物;(2)绿地建筑及构筑物,包含亭、廊、桥、木栈道、雕塑、园路、广场铺装、喷泉等园林小品及建筑设施;(3)各类基础设施,包含垃圾箱、宣传牌、警示牌等标识设施、公共卫生间、各类照明灯具、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等相关市政设施;(4)公园绿地卫生保洁、水面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内容。

2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组成

参照我国各地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定额标准的制定情况,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

2.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养护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养护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措施费。人工费即直接从事管养的养护工人的各项开支费用,包括养护工人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养护工人劳动保护费等;材料费即管养过程中耗用的各种材料费,包括材料的原价、运输费、损耗费等;机械使用费即管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机械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折旧费、大修理费、燃料费等;措施费即临时设施费、安全作业费、环境保护费等。

2.2间接成本为管理养护准备、组织和管养作业而必须支出的各种费用,又称管理费,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工具用具使用费等。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等;办公费是指管理办公用的水、电、办公用品等费用;差旅交通费是指职工因公出差、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燃料、牌照等费用;工具使用费是指管理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性工具、器具、消防用具等。

3公园绿地日常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公园绿地日常养护现状通过对周边地区已经建设完成的公园养护管理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地区养护管理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通过招投标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择优选择有养护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养护管理;另一种模式是由园林绿化建设部门自行养护管理。

3.2公园绿地日常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公园绿地的养护管理需要有园林专业知识、管理学、病虫害防治知识、市政工程学等基础技术知识,要求相关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具有科学管理水平和养护专业技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责任人和技术人员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管理经验,养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事养护工作的工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技术培训,人员流动性较大等。同时,大部分地区养护管理模式陈旧,在草坪、宿根等地被杂草的清除技术、浇灌技术和树木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一直沿袭传统模式,没有技术性的提高。另外,相关养护管理的机械设施陈旧落后、缺少先进的生产工具,效率低下。

4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控制原则

绿化养护管理的成本控制是对管养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进行科学指导、有效监督和合理调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各项费用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并尽可能地使各种费用达到最小,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养护管理的科学化。(1)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养护管理成本,只有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养护工作才是有意义的,在养护过程中要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要从根本上实现园林绿地建设的经济效益,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园林景观效果;(2)公园绿地养护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集体参与,所以养护成本的控制与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息息相关,只有将对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实施严格的制度管理,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效地降低绿地养护管理的成本;(3)对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的控制要从始至终不能放松懈怠,并且要对整个养护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做好详细的记录,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绿化养护工作既有创新性,又有重复性,因此在进行养护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前期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及整体养护效果,及时进行汇总分析,以便于在后续的工作中对养护资金能够进行合理分配;(4)养护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包括人力物力的开支,应当在养护工作开始之前就对每一项养护工作进行简单合理的成本预算,并且在养护工作开始后严格控制养护成本在预算的范围之内,管理人员对每项养护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记录,杜绝资金浪费,将降低成本的任务和责任派发到每个人身上,要求每个人都能够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管理,做到人人有责。

5降低公园绿地养护管理成本的对策

5.1加强管理制度目前公园绿化养护还是采取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模式,属劳动密集型工作,人工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合理分配和正确使用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园林器械尽量做到专人专用,这样就可以减少机械故障以及相关培训费用。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减少误工、窝工,可根据绿地面积、硬化保洁要求、绿地管养级别等方面,确定合理的人均管养面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相对降低园林养护成本。

5.2减少材料浪费,做到节能减排要想降低园林绿地的养护成本,也不能忽视对细节的把握,尤其是水、电和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些资源看上去成本很低,但是用量大,积少成多也是养护上的一项巨大开支。在园林养护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到使用、保管等个环节,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对公园绿地进行施肥和打药,避免流失和浪费,同时合理地选用化肥和农药的种类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可以利用落叶等养护垃圾制成有机肥料循环利用,既可减少垃圾外运成本,又能变废为宝。除此之外,节约水资源也十分重要,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城市污水净化后循环再利用等用于灌溉,在缺水的地区适当使用保水剂来减少水分流失,大力推广喷灌和滴灌,做到合理灌溉,阀门损坏及时更换,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在节约用电方面,公园晚上静园后及时关闭照明设备,避免无利用价值的长明灯,日积月累,也可节约一笔不小的开支。

5.3因地制宜实施分级养护我国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共分为三个等级,各地应结合财政状况、公园所处位置、建设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养护等级,按照等级标准进行合理养护,以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养护费用支出。比如山体公园、郊区森林公园等养护管理可以适当粗放些,城市中心区域、城区重要节点的公园绿地可实施精细化的一级养护。

5.4加强培训,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绿化管养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且专业性较强,因此管养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平时应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绿化养护各环节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养护流程、内容及相关标准,熟练操作园林器械,这样就能减少在养护中出现的失误,提高养护效率,降低成本。因此要不断提高工人的养护技能,及时落实各种工资待遇,尽量减少熟练工人的频繁流动。

5.5更新养护机械设备目前园林养护越来越趋于机械化,利用效率更高的机械设备进行养护可大大提高养护效率,降低成本,如旋耕机、绿篱切割机、割灌机、小型清扫机等园林器械,相比传统方式省时省力。因此,逐渐更新机械设备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必然会节约养护成本。

5.6加强宣传教育公园绿地的设施与环境要靠每一位公民来保护,只有人们自身认识到了园林美化的重要性,才能在生活中不去破坏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然人们一味地破坏,是花多少人力物力都难以维护的。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设置标语、警示牌、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曝光不良行为,提醒市民爱绿护绿、爱护城市基础设施、不随意丢弃垃圾等,可大大减少人为损坏苗木的补植成本、基础设施的维修成本、卫生保洁等费用,从而节约绿化养护资金。此外,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养护工人的安全教育,防止发生工伤安全事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养护成本。

5.7减少其他费用支出除了必要的养护费用以外,一些其他间接费用的成本控制也不能忽视,长时间的忽视也将积少成多的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所以在工作人员办公、出差等费用上也要做好严格的审查,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解聘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减少间接的成本支出。我国的园林事业已逐步向节约型园林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地养护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养护质量,更要关注对养护成本的控制,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城市绿化要求。只有制定合理的养护制度,科学实行分级养护,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等多措并举,才能够实现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磊.浅谈园林绿地管护成本的构成及控制[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1).

篇10

【关键词】海北;低碳旅游;发展;思考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2制定政策措施。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统一认识,加强指导,全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建立循环经济这一高度来倡导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的认识。 二是制定相应低碳旅游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的地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旅游企业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中来。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对达到地方标准的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及优秀导游人员、文明游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利用旅游宣传推介的优势,在国内外节会、媒体、网络上宣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大行业监管。从旅游的各要素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低碳消费、绿色旅游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导旅游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3营造良好环境。海北州作为青海省4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地区之一,更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围绕低碳这一核心,推动旅游走向深入。一是要有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多措并举,保护好原生态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建设和经营。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涉旅安全、市场秩序、卫生防疫、“三废”排放等突出问题。搞好城镇和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城镇居民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海北旅游生态环境。三是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就应通过技术手段使景区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