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工程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工程方案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 also happen from time to tome, caused many undeserved losses. This is due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soi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even the same construction site, often soil also don't even, in the engineering surve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f not the master of foundation conditions, processing is undeserved, may cause accidents, these will be to the country and should not cause the loss. Therefore,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accident, reasonable processing accident, i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urgently to be a big problem. And the complicated variety, on the basis of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o the entire build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so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will be the key to the whol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与基础的施工工艺

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 施工准备

(1) 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以确定分层填实厚度、夯击次数、夯实后干密度和桩间土的挤密效果以及合适的桩心距、桩径大小等要求。(2) 选用的灰土土料应经过筛选,粒径不宜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用作灰土的熟石灰也应过筛,粒径不宜大于5mm,并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和含有过多的水分。采用体积比2:8或3:7(石灰:土)进行搅拌,直至均匀。2、操作工艺

先将基坑挖好,预留200~300mm土层,然后在坑内施工灰土桩,基础施工前再将已搅动的土层挖去。桩的成孔方法一般多采用0.6吨或1.8吨柴油打桩机将设计同直径的钢管桩打入土中,拔管成孔。成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5%,孔径偏差不大于50mm。桩的施工顺序应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内应间隔1~2孔,以免因震动挤压导致相邻孔产生缩孔或坍孔。成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应立即夯填灰土。填孔前应先清底夯实、夯平、夯击次数不少于8次。桩孔应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350~00mm。用人力或简易机械进行夯实。施打时,逐层以量斗定量向桩孔内下料,逐层夯实。如果采用连续夯实机则将灰土用铁锹随着夯实机不间断的夯击,一铲一铲均匀地向桩下料、夯实。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约150mm,挖土时将高出部分铲除。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及治理措施

1、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

①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②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2、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

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1) 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 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局部反插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全部反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 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超深1米。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 灌入同样的石料。

3、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

碎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1) 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 灌料时注入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4、预制桩桩身断裂

①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篇2

【关键词】施工方案;基础混凝土工程;砼的浇捣

【中图分类号】TU13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65-01

一、基础砼工程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砼基础施工前,会同有关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砼施工。基础砼施工中不得留施工缝,确保每一层砼初凝前就被上一层砼覆盖。墙板砼浇捣前用水泥砂浆套浆,施工中要做到“两个充分”、“三个可靠”、“四个畅通”。“两个充分”即:劳动力组织充分,材料、物资准备充分;“三个可靠”即:脚手平台可靠,机具设备可靠,技术措施可靠;“四个畅通”即:调度指挥畅通,浇捣下料畅通,电气水源线路畅通,现场道路畅通,以保证砼顺利浇捣,防止出现意外冷缝。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人员分三班制施工,人员配套在砼浇捣前列出详细名单,责任落实到人。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棒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施工。严禁通过振捣钢筋的方法来促使砼密实。基础浇捣时由中间向两侧分路浇捣,确保两个班组之间的新老连接。采用信息化施工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关键措施。为及时了解和控制砼的温升情况,在浇捣混凝土前,事先预埋测温设备,考虑在底板布置2个测温点,1个在砼中部,1个在表面。测中间温度的传感器在砼浇筑时埋入构件内。构件表面的测温点留Φ25深100mm的圆孔并灌入水,具置现场情况定,用JDC-2型电子测温仪测温。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随时检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采用覆盖草包及塑料薄膜等措施,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浇筑后三天内每隔4h测一次,以后每隔8h测一次,同时测出大气温度,共测7天。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差不超出规范要求的25℃。

1、对砼的要求:工程基础砼拌和机搭设位置见总平面图,砂石场隔墙用砖砌,加做砼腰箍和压顶。A、砼坍落度:控制在3~5Cm,并随季节适当调整。B、砼配合比:事先应向试验室申请级配试验,由试验室提供砼级配单,砼施工前应根据现场集料实际含水率等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经监理批准,形成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称量。C、水泥要求:水泥必须选用品质优良的品牌,水泥进场必须有质保单,并按品种、级别、出厂日期等进行检验,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他必要的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D、骨料要求:必须选用产地合适、品质优良的骨料,进场时必须按检验要求及时进行复试,并按品种、规格分开堆放。

2、砼试块制作要求: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 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每一楼层、同一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且根据施工需要适当留置拆模试件。

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并应用铁笼上锁固定。

4、C10砼垫层施工垫层混凝土层厚100mm,垫层连续浇筑。浇筑顺序:每个施工段均为单向退浇,不设施工缝。A、垫层砼施工紧跟土方工作之后进行,土方验收后及时进行砼浇筑B、砼浇筑前应先设定好标高,砼浇捣时采用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待收水后用木蟹打抹平整。

5、基础砼的浇捣①砼浇筑时应遵循先边角后中间及由下至上分层浇筑的施工原则。具体施工时均由西向东逐轴施工,昼夜不停,连续施工,直至完成。②砼的振捣方式:基础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面层再用小型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并表面木蟹槎平。振捣器振捣时,要掌握好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时间过短,将不能使混凝土振实,时间过长则可能使砼产生离析(即石子下沉,水泥浆上浮);各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间的距离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厘米,混凝土分层浇灌时,分层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振动器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施工现场施工期间如遇突然停电等特殊情况时,砼应采用人工插捣。③砼浇筑标高控制:在浇筑基础砼时,事先在基础梁模板上,柱插筋上设置好标高控制点标记,在砼浇捣过程中派专人负责基础梁面砼收头工作。④施工缝留置:基础浇砼过程中,如遇断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免不了要留施工缝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留设。施工缝留设位置原则上应该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即承台之间的基础梁的1/3梁长部位,施工缝留置时,应使施工缝垂直于结构件的轴线。

二、基础模板方案

所有模板支撑做到牢因稳定,横平竖直,上口标高用水平仪复测准确。剪力墙板采用木制九夹板,60*80方木龙骨加Φ48钢管固定,Φ12对穿螺栓间距600*800拉结,钢管支撑。柱模采用钢模,钢管抱箍,间距不大于600。顶板支模采用九夹板,梁用钢模,承重架采用Φ48*3.5钢管,立杆间距1.2m,水平方向牵杆步距不大于1.5m,另设扫地杆、剪刀撑。基础剪力墙板模板采用对穿螺栓固定,为防止此部位渗漏水,对穿螺栓均需满焊止水钢片。螺杆两端按墙厚位置设小木块,拆模后凿除木块,割除外部螺杆,用与砼同标号的防水砂浆补平。墙板封模前,必须先将水平施工缝清理干净,除去松动的石子,并整理好被移动的钢筋,严格复核预埋件、预留孔及安装预埋的各种部件。

三、基础钢筋工程

各种规格的钢筋进场后,必须有质保单,并进行外观检查,做好钢材的机械性能试验,做到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钢筋焊接做到先试焊,试验合格后再施焊。底板钢筋采用双面电弧焊,柱子钢筋采用压力电渣焊。

四、钢筋制作、运输及绑扎

基础钢筋全部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堆放时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钢筋严格按施工图和规范要求加工制作,保证对焊质量和接头位置。钢筋绑扎时采用塔吊运输到位。底部钢筋绑扎前应先在垫层上弹出排列控制线。柱、剪力墙插筋按垫层面上弹出标记绑扎,然后在上排钢筋面拉线调整,最后插筋与底板主筋电焊固定,柱插筋在承台、梁内按规定套箍筋,避雷接地按设计要求布设。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均由现场的操作棚加工,施工现场布筋并绑扎。①垫层砼达一定强度后,在其表面上划线,支模、铺放钢筋。②基础梁板钢筋采用搭接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复试。③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进行,所有规格、尺寸、数量、间距必须核对准确。④上下部垂直钢筋应绑扎牢固,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构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砼保护层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⑤钢筋绑扎时应及时配合验收,以减少或避免返工,影响施工进度。⑥柱插筋按照垫层上所弹轴线及模板线排列绑扎,为确保位置正确,将柱主筋与面层筋点焊,并设定位箍、定位筋。

五、土方回填: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基础土方待基础工程验收完毕后进行,回填时须同一基槽两面同时回填,并且分层压实。土方回填严禁在水中回填,回填时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土质。

六、结束语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施工过程中应对症下药,加强管理,把基础混凝土施工作为一个特殊工序来控制。以上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提供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顺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孙文奇,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分析与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48

篇3

【关键词】风电场;风机;方案

相对来说,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虽然是电力方面的工程,但是风机基础方案设计对日后的进度、施工质量、投入使用都有很大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方案来设计风机基础方案。本文认为,目前的方案虽多,但是并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比较,因此各个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办法选择合适的方案来进行施工。在此,本文主要对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方案设计进行一定的比较,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案来进行施工。

1 概述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分析,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在任何一个方面都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案来施工,同时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这样不仅是对工程负责,同时也是对工程服务的地区和市民负责。在相关文件上,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方案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文件:《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FD 002-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上述三个文件是施工底线,同时也是考量工程标准的重要条文,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违规或者是不相符的地方,势必导致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方案设计的不合理。由于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属于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因此施工人员将此工程的等级定位III级,工程规模定为中型。而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的级别为2级别,相对应的安全等级也是2级。通过级别的设置,能够对后续工作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至于用错技术或者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出现不良状况。接下来就是工程的地质概况了,本工程具有很大的发展意义,在选址的时候,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来进行,不仅要借助地质和地势上优势,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估量,此项工程比较巨大,不可能因为某些客观因素,轻易的迁址。经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如下:首先,工程厂区大多在山顶上,靠近热水村,沿山脊呈南北走向,沿线经过三宝岭、头炮顶等山顶,山顶高程在360m--489.55m之间。其次,厂区底层主要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局部为寒武系八村群变质岩和第四系坡积层。第三,在实际的施工当中,无法钻到强风化层以及弱风化层。

2 风机基础方案设计的原则和参数

相对来说,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在风机基础方案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按照硬性原则来进行设计工作,同时在相关的参数方面,也要严格的遵守,不能出现“无限接近”的情况,必须达到某项参数或者在某些范围之内,而不是一味的“打球”,那样对风机基础方案的设计来说,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参数:第一,风机基础方案的设计要严格按照《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等现行规程规范设计,避免过时方案或者一些不相关的条文干预;第二,此项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天然地基,在基础埋深方面,主要是拟为3.2m左右,这个深度符合地质特征,同时3.2m以下拥有较好的基础持力层;第三,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在风机基础方案的设计上,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主要采用广东明阳MY1500-82型。此项设备的风轮直径达到了82m,在机舱重量上高达40.2t,塔架重量为137.6t,完全符合工程的需求。

3 风机基础方案设计比较

风机基础方案在工程当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比拟的,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在成本上,必须要通过较低的成本,建设出较为稳固的工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持续性的使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成本工程”。在适应性方面,必须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并且能够长久的服务于当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此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的优化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目前在风电场中应用较多且技术较成熟的浅基础形式主要有重力式扩展基础及肋梁基础,下面就这两种形式的基础分别进行设计,并对二者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3.1 重力式扩展基础

重力式扩展基础在现阶段的设计当中,得到了很多技术人员的支持,此种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肯定,并且拥有的技术含量较高。在此,本文对重力扩展基础进行一定的阐述:此种风机基础方案在底板地面上按照计算所得的数值进行径向和环向配置,一般情况下,顶面配筋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但是,重力式扩展基础在顶面配筋和底板地面的方式是一致的,同时在台柱方面采用了环向布置竖向钢筋承担拉应力。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减轻了原来的所有力道都由某一方面承受的隐患,这种均匀的分散性,能够让风机基础更加持久,延长了基础寿命,同时在客观上提高了性能。

3.2 肋梁基础

肋梁基础相对于重力式扩展基础来说,基本上可以使看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机基础方案,虽然与重力式扩展基础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关键部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比方说,在基础肋梁底面的裂缝计算当中,裂缝宽度为0.14638mm,虽然满足0.2mm的要求,但是并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结果,还有基础肋梁顶面裂缝在计算的时候,发现裂缝宽度竟达到了0.18999mm,即便是允许宽度为0.2mm,但是最后的结果过于接近底线,并且理论与实际的施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风机基础方案设计当中,并未选择此种方案,而是选择了更加稳妥的重力式扩张基础。

3.3 比较结果(如表1)

在详细的比较之下,重力式扩张基础要比肋梁基础更加适合此项工程,重力式扩张基础在地板悬挑根部裂缝宽度验算当中,裂缝宽度仅为0.05491mm,充分达到了允许宽度0.3mm的要求,在成本、技术等很多方面都要比肋梁基础更加适合。所以,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方案设计,最终采用重力式扩张基础来进行。

4 总结

本文对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方案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虽然肋梁基础并不等同于广东粤电电白热水风电场工程,但是此种方式在其他的工程当中,还有可用之处,并不能因此抛弃。在日后的施工当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工程标准来进行,同时结合方案上的优势来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后的施工当中,取得一个理想的结果。

篇4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施工

变电站的土建施工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工程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变电站的土建工程的施工是整个变电站工程的主要基石,关系到整个工程的使用与运行,但是由于变电站的选址受到一定的系统控制,因此具备的地质条件大多不太理想,而且土建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又较为复杂,这为变电站的土建工程基础施工提出了一大考验。通过对变电站建筑物的不同特点与保障变电站土建工程的结构设计安全的介绍,进一步分析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施工的处理技术,并最终提出对变电站土建地基与基础的建设方案建议。

1.对变电站土建基础施工中的不良地基的分析

1.1常见的几种不良地基及出现的理由

因为在选择变电站站址时受到系统的一定制约,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地基:第一,当变电站的站址选在处于坡底的冲积平地上时,虽然此地点表面看上去较为平整,但因为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山水的侵蚀。第二,当变电站的站址选在具有较大高差的地形上时,要选进行挖填与平衡,由于要填较深的土,且填土的部分面积较大又存在着不规则性,虽然其表面部分要经过一定的碾压,但是施工工期过短,并未能全部压实且易产生预沉降。第三,对电变站的站址选择时,如果有一部分或者全部都在水田或是水塘中的时候,田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淤泥。

1.2不良地基对变电站土建基础施工的影响

结合上述几种情况都非常容易出现软弱地基或是本身就属于软弱地基,基于种种不可预见的情况都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地基,由于其承载力较小,上部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虽然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较为独立,但是其中的电力设备与管线相连接,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自身结构会被破坏,同时引起电力设备与管线的变形和破坏,最终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不良地基条件下的处理方案及建议

2.1对变电站建筑物基础的处理建议

通常的变电站建筑物主要有主控制楼与高压配电室等,在作变电站的整体布置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各电压等级的出线方向,布置建筑物时要遵从于电气的布置,一般情况下设计者都会考虑到要将建筑物布置在地质条件良好的位置上,但有些时候还是会有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建筑物需要布置在不良地质的地基上。一般在设计之前,多会对整个站址进行一次地质的勘察,若是勘察结果显示整个站址的地基承载力都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或者是站址所处填土区填土较深时,设计者会选择像桩基础等比较适合的基础,在多数情况下,变电站的建筑物基础都是独立柱基础与条形基础。

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将基础基坑挖到所设计的标高时,要进行基底上质的触探实验,实验结果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若是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应做进一步处理,下面介绍通常的处理方式:第一,观察地形图与土方图,如果建筑基础处于填土区填土不深的位置上,要继续进行开挖,直至挖到老土以下满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为止,然后用片石与强度为M10的水泥砂浆进行砌筑,以达到设计标高为准。第二,在条形基础上,当出现地基承载力同设计要求差度不大的情况时,应进行对扩大基础底面积的验算,并依据验算结果进行扩大,以达到对基底压应力的减小作用。第三,在独立柱基础上,可以降低基底标高到原土下,这时底层柱的长细会相应变大,设计部门就要及时对柱的结果进行重新验算并修改原来的设计。第四,在局部基础位于软弱土层上时,一时间判断不出此土层的厚度,可用挤密法对地基承载力加以提高。第五,在建筑基础处于填土区填土较深的位置时,可用强夯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2对变电站建筑物中变压器与构架基础

的处理建议变电站建筑物中的变压器与构架基础都是独立的基础,但由于两者上部的设备与管线是相连的,所以控制其沉降在允许的范围内,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沉降必须控制在10mm以内。在建筑基础位于不良地基上时,要根据实际施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以片石垫层、 扩大基底面积或者是挤密桩法以及强夯法加以处理,还有上面提到的桩基础,用于处理大部分基础位于深填土区时的处理。

2.3对变电站建筑物中电缆光与排水管道

基础的处理建议在变电站建筑物中,电缆沟与排水管道大多为条形基础,它具备上部结构自重小且长度长的特点,因此,局部位置可采用以片石垫层并扩大基底面积的方法。若是整体基础都采用此法的话,会大大增加工程的造价。下面介绍其他几种比较适合的处理方法:第一,当基础建筑在1~4m厚的软弱土层上时,可挖去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将一定配合比的灰土以最优含水量情况做分层回填,并进一步夯实、 压实。在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材料中石灰用量的控制,它的强度与灰土的用量成正比关系增加,在超过了一定的限值后,则增加很小,并逐渐减小,经实践证明1:9比例的灰土只能发挥对土的改善与压实性能,2:8或是3:7比例的灰土是最优质选择的含灰比率,但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到石灰等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人工压实后,若灰土垫层比例为3:7,则压实系数在0.97,干土重度大于14.5~15.0kN/W时,承载力要求在300kPa以上。若灰土垫层比例为2:8,则压实系数为0.97,干土重度大于 14.8~15.5kN/W时 ,承 载 力 要 求 在300kPa。土在这里的作用不仅仅是填料,而且它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土里面的黏料、 胶粒都具有一定的活性与胶结性,其含土量越多,灰土的强度就越高。但是按照相关的规程中要求灰土垫层中的土粒粒径不能大于15mm。然后再谈对灰土进行质量的检验,用环刀进行取样,进行干土重度的测定,按其压实系数进行质量标准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为0.93~0.95,管道基础的压实系数为0.95,最小也要在0.90以上。所填垫层的厚度一定要能满足对其上部结构压力的承载要求,依据沟槽的宽度来确定垫层的宽度,若是回填土或者淤土等区域,进行垫层处理的范围就要适当扩大。第二,当基础建在软弱地质上时,还可将基坑下的部分或者全部软弱土挖去,然后进行回填素土并分层夯实,一般多用于对管径处于淤泥区域不大时的基础处理。第三,用砂与砂石对基础下进行垫层,垫层的宽度不但要考虑到应力扩散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垫层侧面容许的承载力,如果垫层的宽度不足,可能发生基础大幅度沉降的现象。另外,垫层的材料必须选用级配良好且质地坚硬的,以充分发挥垫层的作用。

3.结语

变电站作为供电企业向用户输电的主要中转站,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安全与否。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做好其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基础性处理工作,提高电能的质量,不断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连国汉.变电站土建工程相关技术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篇5

[关键词]龙潭水库;施工导流;土石围堰;设计;施工

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境内有各型水库超过10万座,其中大约70%的水库属中小型,多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左右,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普遍存在着腐蚀渗漏严重、标准化低等问题,除险加固势在必行。而施工导流作为后续除险加固施工的基础,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工程的成败,因此必须保证施工导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导流成本。

1工程概况

龙潭水库位于新沭河一级支流穆疃河支沟蛟龙河上游,属新沭河水系,其坝址位于山东临沂市临沭县蛟龙镇西部。该枢纽始建于1958年,属小(一)型水库。之后进行过两次扩建及改造,现在其规模扩大为中型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南北放水洞、水电站等部分组成。本次除险加固包括主坝体、输水洞工程,为保证建筑物在干地施工,需首先设置一道施工围堰。

2不同施工导流方案的对比分析

2.1主体导流形式的选择

围堰是施工导流的主体性工程,也是临时性防水建筑。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用到的施工导流可分为两类: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全段围堰法其本质是河床外导流,利用临时泄水道(隧洞、明渠、涵管等)使水流下泄,其特点是施工不受水流影响,利于提高施工速度。该导流形式一般适合于一些工程规模小、水流较缓、水流量小的工程;分段围堰法又称河床内导流,对河床进行分段封堵,建筑工程也实行分段施工。该方法适用于一些河床宽、流量大、规模大的工程。通过分析,本工程选择全段围堰法作为主体施工方案。

2.2不同围堰形式的对比分析

围堰的基本要求为:(1)安全可靠,满足稳定、抗渗要求;(2)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综合成本低。根据围堰建筑材料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土石围堰、草土围堰、钢板桩格型围堰、混凝土围堰等,各种围堰的对比详见表1。通过综合分析,土石围堰完全满足本项目要求,因此最终选择该方案作为本工程的围堰施工形式。

3土石围堰方案设计分析

3.1围堰主体结构设计

(1)堰顶高程H确定本项目设计为横向围堰,围堰高程H是重要参数之一,按照公式(3-1)计算[1],解得H=1867m,由此可得围堰总高10.8m。该项目围堰总体结构为梯形,围堰顶宽5.0m,迎水面边坡坡度为1∶3,背水面边坡1∶2。H=hd+ha+δ(3-1)式中:ha为正常水位,m;hd为波浪爬高,m;δ为安全超高,取0.5m。(2)填筑材料设计本项目围堰填筑料为石渣和料土,材料应以土石料各一般为宜[2]。石料要求质地坚硬,遇水不软化,粒径不超过30cm,其中粒径范围在20cm~30cm的石料含量在30%。土料可以就地取材,以红土和粘性土为主,土料物理力学特征见表2。

3.2围堰防渗设计

通过地质勘查,本项目围堰堰基为天然基岩面,厚度范围4~8m,围堰防渗形式设计为复合土工膜斜墙。本项目设计复合土工膜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基础层、垫层、土工膜、保护层(见图1)。其中垫层一般材质为细粒材料,包括沥青、水泥砂等,但推荐使用土工织物。本项目选取不透水型土工织布,主要材质为聚丙烯[3]。

4土石围堰施工技术分析

4.1土石填筑施工

本工程围堰填筑所用的主要机械有挖掘机、自卸车、推土机和压路机。围堰的水下及水上部分采用不同方法施工,水下部分的土料回填采用进占法一次性回填至水面以上0.5m,之后利用推土机进行推运、碾压;水上部分回填采用分层后退法(见图2)进行,分层压实,逐层到顶,推土机整平碾压[4]。

4.2围堰主体填筑质量控制

设计每层的铺土厚度在30cm~40cm,要求每层土碾压不少于三遍。石料碾压利用振动碾,每层厚度控制在6cm~10cm,碾压次数不低于四次。要求围堰主体的压实干密度平均值不低于2.10g/cm3。4.3复合土工膜施工复合土工膜直接决定了围堰的防渗性,根据结构不同,可将本项目分为基面及垫层施工、土工膜铺设、保护层施工等,下面依次介绍说明。(1)基面及垫层施工将基面上的尖锐物、树根杂草清理干净,人工修坡,使其坡度符合设计标准,基面采用振动板进行夯实,不允许出现凹凸不平。本项目垫层采用土工织布,铺设时应保证平顺,松紧度适中,与基面充分接触。土工布按照“自上而下”顺序铺设,在顶部和底部进行固定,坡面处设置防滑钉。土工布连接处是薄弱环节,要求搭接宽度不少于30cm(水下部分为50cm),利用包缝机缝合;铺设人员禁止穿硬底鞋施工[5];(2)复合土工膜铺设施工由于围堰属临时性工程,对其变形要求较低,因此土工膜必须要适应围堰的局部变形。在铺设土工膜时,可适当设置均匀的褶皱,使土工膜本身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土工膜的搭接方式有粘接、焊接和硫化法等,“两布一膜(膜厚0.3mm)或膜布不分”的复合土工膜适合用粘接法搭接;“两布一膜(膜厚1.0mm)或膜布分离”的复合土工膜适合用焊接法搭接,本项目选用粘接法。在与边界连接处,本项目在地基和岸坡开挖锚固槽,将土工膜埋设于槽内。(3)保护层施工为保证复合土工膜的防渗效果及防止其破损,在土工膜铺设完成后在其上部再铺设一道保护层。本项目选择喷射一层厚度为3~5cm的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这种保护层形式施工简单、快速,而且效果良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6]。

5结语

施工导流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而围堰是施工导流的主要技术手段。因为围堰一般为临时性工程,因此在选择围堰方案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工程实际情况,保证其经济适用。龙潭水库施工导流围堰工程历时16天,在排水期间堰体稳定,渗水量也在标准范围以内,做到了因地制宜,其将水泥砂浆作为保护层也体现了大胆创新,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莹莹.水电站工程施工导流方案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10):45-48.

[2]邓彪,万洪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设计[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6,(04):32-35.

[3]刘晓平,田辉,蒋明锋,等.长江综合枢纽施工导流方案优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3,(04):27-30.

[4]李敬俊.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经验与教训[J].广东水利水电,2006,(S1):78-82.

[5]史有富,王福运,冯吉新,等.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大坝施工导流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6,(06):19-23.

篇6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措施

当前,对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各方法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在实际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在对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随意性较高,具体的处理方法缺乏相关的标准作为指导,在工作中任意为之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因素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会阻碍工程的进度,因此,对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研究对保障道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研究的意义

1、道路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是指以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饱和软弱鼓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其中含有大量的亲水的性胶体颗粒,它呈现海绵状结构,有的情况下也有少量的腐泥和泥炭层。软土地基的存在会影响道路施工的进度,为道路工程的质量留下隐患,软土的成分较为复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土壤的含水量较高,土壤之间的空隙较大;(2)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会呈现出显著的流变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剪切变形,降低抗剪强度,而且在地基的固结沉降结束后,软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产生固结沉降现象;(3)软土在载荷力作用下,由于其缺乏排水固结性能,软土的抗剪强度很低;(4)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高,透水性极差。

2、道路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都与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道路工程的基层在软土地基以上,在路面持续的载荷力作用下,道路的地基就会挤入到下面的软土层,这时地基的载荷强度和路面受力的均匀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路面就会产生破坏;另外,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形成的翻浆会对路面形成破坏,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道路投入使用后,路面就会产生下沉、翻浆、裂缝以及偏移等现象,这不仅会对路面交通产上影响,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

1、对软土地基表层的处理措施

(1)表层排水法。在路基填筑前,为了排出地表水,需要在地面开挖水沟,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路基表层的含水量,为大型机械设备的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这种情况一般需要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对水沟进行回填。

(2)砂垫层法。在软土地基的顶面,为了确保软土层固结,需要设置排水层,可以在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1m的砂垫层作为排水层,这种方法可以加速地基的沉降,有效缩短固结过程。而且砂垫层可以作为路面的地下排水层,从而降低堤内水位,为重型机械作业环境的创造打下基础,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且不需要借助大型机械设备。等材料

(3)稳固剂表层处理法。将熟石灰、生石灰、水泥以及土壤离子稳固剂等材料掺入到道路表层地基的土壤中,改变地基的强度和压缩性,确保路基填土的稳定性和压实效果,从而为机械作业创造环境。这个施工过程中,先要将软土进行排水晾干处理,做好防水防潮工作,具体的处理厚度应该依据软土的力学特点,一般情况下,将厚度设置为30-60cm,厚度不够会影响效果,厚度较大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2、对软土地基深层的处理措施

(1)排水固结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或冲填土地基进行处理,设置垂直排水井,为地基的排水创造条件,通过加压、排水、抽气以及渗电等方式提高土基排水固结的速度,增加其强度,从而增加土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土基的沉降幅度。排水固结法在实际采用中,有堆载预压法、电渗排水法和真空预压法等。

(2)振密挤密法。采用挤密或振动的方式使深层土迷失,砂桩是利用打桩机在松散的

砂性土或人工填土中冲击或振动成孔并灌填砂料后形成的桩体。在桩建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砂性土产生了挤密和振密作用,周围土壤的密度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这样可以减少地基的沉降,提升地基的承载性和整体稳定性。挤密砂桩最开始主要作用是挤密砂土的地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挤密砂桩又用于加固可液化粉土地基。近些年,在道路建设中,挤密砂桩和预压法的联合采用,显著提高了对软弱粘性土地基的加固,这也是当下对软土地基处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3)水泥搅拌桩加固。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喷入到即将施工的道路软土地基内,配合机械的上下搅拌,使得水泥分布均匀,从而使土壤和水泥发生水解水化反应形成凝胶体,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整体,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土体的强度,达到路基承载力对土基的要求,水泥搅拌桩加固法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施工方法。

(4)高压旋喷注浆法。高压旋注浆法是当下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一种新型的注浆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土体的质量均匀,形状可控,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高压水流技术对需要加固的对象进行切割,并注入水泥浆,从而形成施工所需要的各种形状,高压旋喷注浆法对淤泥、黏土、液化带流砂以及砂土等土质的加固处理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软土地基对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水平是保障道路投入使用后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要切实根据土质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注重处理的科学性和高质量性,从而保障道路的长期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逐渐加快。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在地表动植物、地形构造、矿藏、水文、地貌等反面勘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测绘工程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测绘工程概述

(一)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指的就是绘制地形、空间信息的一种信息地形图,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球、其它行星、重力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在一个区域建设中,一定要让地形测绘师事先对该地区地理结构与地形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所以,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和传统测绘工作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其只是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内容与方式均是来自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运用传统测绘技术,还是运用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数据与地形状况,同时也是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施工效率的提高,减少施工时间。

二、地形测绘工作的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均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形测绘,怎样合理利用土地,怎样勘测偏远地区的土地等,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地形也比较复杂多变,特别是高原地区,比如黄土高原,因为其土质比较疏松,存在着很多的沟沟壑壑,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难题,无法确定铁道位置,导致铁道非常容易被雨水冲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河流、高山等均是阻碍测绘工程有序进行的障碍。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加先进的测绘技术,改良测绘设备,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现阶段,全站仪数字测图与GPS-RTK数字测图这两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主要体现为:在测绘工作中,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时候,需要在测站与测点之间实现通视,并且测量精度不够均匀,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其精度也在逐渐下降;而应用GPS-RTK技术的时候,尽管不需要实现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视,就可以完成远距离的三维坐标测绘,避免出现误差累积,但是也只适合应用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改进,实现其互补,尽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测绘目的,促进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林地繁茂地区为代表的隐蔽区域测绘方案

在树林中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受到高度角的影响,GPS-RTK信号非常弱,无法确保测绘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而如果使用全站仪技术进行测绘,就会出现一些树木障碍,导致无法完成测绘工作。此时,就可以利用导线推进断面的测绘方式:利用测设导线点、距离、角度、放样点坐标的数据,结合其理论坐标值进行测站待测点坐标的计算,并且计算出相应的距离与方位角,进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因为在同一断面内,其方位角是固定的,可以利用断面两端点坐标进行断面方位角的计算。之后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进行断面任意距离的计算,得到通视距离。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无论是测站左偏离设计断面线,还是测站右偏离设计断面线,只要明确测站点到已知断面线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偏离设计断面的距离,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进行实地放样。

四、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绘制。通过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在设计规划村庄测绘工作的时候,其野外草图绘制均比较直观、清晰,相应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完整。但是没有进行计划规划的村庄野外草图,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到难以理解,经常出现测点与草图不符的情况,导致室内编图经常产生差错,甚至在进行野外测绘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丢失地物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不进行野外草图的绘制,直接设置一些测站,进而对各房角点进行测定。在完成所有碎部点的测量工作之后,进行直观的汇总,整理相关的测量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简化,根据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之后再去野外进行实际情况的定位,绘制相应的草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野外草图与室内图件的符合、完整、准确,还可以确保具有相应的测绘精度。

其次,强调野外数据采集。尤其是在一些地物比较密集的区域,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测距速度比较快,并且测距镜头非常灵活,可以尽可能接近地物,展开相应的测绘工作,加强数据的采集,具有GPS-RTK技术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全站仪测绘技术可以采集一些GPS-RTK技术无法采集的数据,进而提高测绘精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整、精确。但是,因为居民区经常出现一些锁门的情况,测绘人员无法直接进行实地测绘工作,此时也就无法使用全站仪测绘技术和GPS-RTK技术。为了确保测绘精度,一定要及时联系主人,如果无法及时开展测绘工作,可以在测区其它比较高的地方,设置GPS-RTK技术测站,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测绘,这样的方式非常省时,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确保测绘精度。

五、以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针对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均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就是,尽管地表处在状态,但是人们即使借用一些相关工具,如船只等,也是无法进行通行的。针对面积比较小的区域而言,可以进行范围线的绘制,并且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但是如果面积太大的话,就一定要对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测绘的精度,可以在测区周围进行GPS-RTK测站的设立,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相应的测绘,或者进行近景摄影测绘,完成相应的测绘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测绘工程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相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且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水平,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的测绘技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田祖帅,任怀全,李钢剑.无棱镜测距全站仪在板石矿井下测量中的应用[J].矿业工程,2013(03).

[2]徐凤芹.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篇8

关键词:徐州市 地面水厂 工艺技术改造

一.背景概述

徐州市地面水厂位于市区北郊,建成投产于1992年6月,占地103亩。设计日处理水量约20万m3,目前日处理水量约10万m3。工艺流程如下:

该水厂源水主要来自微山湖的湖西航道和江水北调时期的大运河。正常情况下水厂能够取到接近Ⅲ类水源水质的源水,出厂水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由于地面水源直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该水厂水源水质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水厂的正常生产。从1994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要出现因水源污染而造成的短期停产事故,给徐州市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正常供应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对污染源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常规工艺不仅无力去除,而且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常规工艺本身的除浊、消毒目标也显得力不从心。受目前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这些污染源水加以处理时,水厂所能采用的相应的措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折点加氯和增加混凝剂投加量。折点加氯不但增加了水厂药剂费用,增加了出厂水对管道腐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造成了严重的氯化有机物问题,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改变源水水质低劣之现状,最根本的措施是治理废水,控制污染。但限于目前的经济实力,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治理好污水,控制水源污染。而寻求好的水源,迁建取水口,整个徐州境内也难以找到一块理想的水源地。退而求其次,在净水厂中对所取用的污染源水采取新型的处理措施,以缓解水源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的危害,从而保证出厂水质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就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二.水源水质

总结地面水厂水源水质污染特点:一是突发性水源污染频率高,造纸废水污染占主要地位;二是取水口距船闸较近,造成取水口附近经常有大量船只滞留,影响水质;三是夏季微山湖水草腐败,有机腐殖质等含量较高。根据地面水厂的运行记录及水质检测数据表明:地面水厂水源遭受的是综合性污染,既有生活污染,也有工业污染,并且从源水的PH、色度、嗅与味、CODMn等指标来看,认为工业污染中尤以造纸废水污染为重。下表为98――2000年自来水公司对湖西航道取水口的水质检测统计:

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平均值 极大值 极小值 平均值 极大植 极小值 平均值 极大值 极小值 色度

(度) 30.4 60 15 26.86 45 13 29 47 15 浊度

(NTU) 29.75 70.9 11.6 38.4 96.0 21.7 34.6 160 7.71 PH 8.07 8.270 7.835 8.06 8.343 7.436 8.08 8.495 7.429 铁

(mg∕L) 1.00 2.25 0.45 0.66 2.85 0.29 0.91 3.60 0.35 氨氮

(mg∕L) 0.313 2.4 0.12 0.39 2.8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地面水厂水源有机耗氧物质及色度偏高,CODMn大于5mg∕L以上的天数占总天数的60%以上,色度指标也相对较高,平均在30(Pt-Co)度左右。而水源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平均值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源水氨氮在0.5mg∕L以上的占总天数的30%以上,特别是2000年以来,源水氨氮在1.0mg∕L以上的占总天数的27%,并且源水的亚硝酸盐平均值达0.6mg∕L,最高达7 mg∕L以上。

根据历次地面水厂的停产记录,主要是取水水源受到突发性污染的影响,造成有机耗氧物质、色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严重超标。而这些突发性的污染因素对地面水厂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深度是目前地面水厂的技术改造中首先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试验分析

为解决源水水质下降和水质标准不断提高的矛盾,寻找适合当地污染源水水质特点的一整套处理工艺和优化技术,99年自来水公司有关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出一套400L∕h的净水工艺试验模型。该模型包括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处理和深度处理三部分,今年上半年该装置投入运行,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分析。

通过对各模型工艺流程的常规项目测定分析表明:浊度的去除主要是靠常规处理工艺,但当受有机污染的水源水经常规工艺处理后,水中的CODMn只能去除20%――30%,且由于溶解性有机物的存在,不利于破坏胶体的稳定性而使常规的工艺对原水浊度去除效果也明显下降;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主要是靠生物作用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当源水氨氮含量较低时,其去除效果也相应降低;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尤为明显。

本试验模型还将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来比较生物预处理工艺在不同水温、滤速、滤料、汽水比等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并对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粉末活性炭及臭氧、活性炭池的不同组合工艺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为地面水厂的工艺技术改造方案的优取、设计参数的选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改造方案

(一). 方案比选

根据对地面水厂水源水质特点的分析及试验研究的成果,自来水公司今年上半年组织召集了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等有关单位专家进行了多次的专题讨论研究,推荐了二种技术改造方案:

方案一:生物预处理+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

根据水厂小试结果表明:生物陶粒滤池对源水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率,今年五月份以来,源水氨氮大都在1.0 mg∕L以上,经生物预处理后,源水氨氮去除率能在78%以上,而在源水氨氮较低的情况下(<0.2 mg∕L时),经生物滤池后氨氮去除率相对较低,一般要小于50%。虽然生物预处理工艺在水质正常情况下,其氨氮、色度、CODMn等去除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对水质的稳定性方面,节省混凝剂、加氯量及全面提高出厂水质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粉末活性炭具有吸附速度快,易于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其吸附能力。98年初,地面水厂根据生产需要上了一套较为简易的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实践证明:在源水轻度污染情况下采用投加粉炭10――15PPm;污染严重时投加25――30PPm时,其出水效果较为理想,CODMn及色度去除率可增加30%以上。在突发性污染情况下,利用粉末活性炭对突发性污染物如挥发酚、有机物及色度等去除效果好的优点,用此工艺较为方便灵活并可避免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问题。

方案二:生物预处理+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源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用生物活性炭池中活性炭的极强的吸附能力,对源水中已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另外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在充足的供氧条件下,在耗氧状态对吸附的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并最终达到降解去除污染的目的。

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活性炭池,在大多数情况下,即冲击负荷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出厂水质将有更大的保证,其处理水质都能满足《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规定的88项水质标准要求。

(二).方案的技术经济初步比较

按照地面水厂目前实际供水量,计划对其改造分两期完成,一期改造工程规模为10万m3/d 。

两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比较见下表:

序号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1

总投资 (万元)

1400

3300

2

工程费用 (万元)

1150

2800

3

制水成本 (元╱m3)

0.04

0.23

4

源水水质

Ⅲ――Ⅳ类

Ⅲ――Ⅳ类

5

出水水质 (88项)

基本保证

保证

6

工程量

较小

7

建设周期

8

与原有水厂管路交叉

基本没有

9

供水可靠性

一般

通过上述比较,两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概括如下:

方案一 一次性投资较小,技术性要求相对较低,增加的运行成本较少,但受源水水质冲击负荷及温度影响较大。

方案二 一次性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管理较复杂,增加的运行成本较高,水质处理受水温的影响比第一方案小,在不出现特大冲击负荷情况下,出厂水水质可以满足一类水司的水质指标要求。

(三). 初步推荐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二对全面改善地面水厂出厂水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徐州地处江苏北部,冬季气温比较低(小于10度的气温在100天左右),生物预处理工艺在冬季难以保证处理效果。因此,增加了深度处理工艺的第二方案具有更强的适应范围,出厂水质更有保证且符合《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要求。在投资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第二方案。

五.初步结论

徐州市在饮水资源方面是一个水质水量保证系数较低的综合型缺水城市。要将目前污染较严重的水源改造成国家Ⅲ类以上水质的水源,涉及面广、耗费巨大、耗时长,而就目前的污染状况想通过常规工艺达到高要求的水质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对现有的地面水厂净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是保证地面水厂正常运行的必由之路。

采用生物预处理+粉末活性炭+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提高了水厂的技术含量,相应地将提高水厂操作及管理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水厂的技术进步,并可为同类型的水厂改造以及新建水厂提供技术参考和工程经验,有助于国内水厂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对稳定徐州市社会、发展,改善徐州市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30-03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Qing, GAO Shu-gua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rough large amount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ri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s are decided. The author also designs and explores the curricular system based on operating post and the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ar system;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智能建筑自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出现以来,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美国拥有上万幢的智能大厦。日本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我国香港智能建筑发展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国内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2年我国进入了智能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幢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今年涉及楼宇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缺口为12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

1%,高级技师不足0.3%。因此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纷纷申报此大类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1专业建设方案的定位与设计

1)专业定位

黑龙江省建筑专家委员会曾对黑龙江、辽宁、浙江、四川、深圳、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公司等7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用人比例为1:6:3,由此可见,专科生仍是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主流。这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走访、问卷调查及搜集相关机构统计数据得出了如下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调查表,确定了智能楼宇技术的工作岗位群。

表1中显示: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维护和施工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师、楼宇对讲设备安装维护工程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将专业定位在基于工程的三个岗位上,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的思想,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了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从事楼宇智能化行业常用系统设计、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规格为如图1。

图1

3)课程和课程体系设计

依此形成了6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模块、智能楼宇管理师模块、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模块以及专业拓展模块。即“6M”课程体系。图2是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方向课程设置图。

4)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3PP”的人才培养模式。(3PP是指3个基于工程的岗位(Project Position),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岗位、智能楼宇管理师岗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岗位)。

在实施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企业工程项目实战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方面,通过企业工程项目,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个体具备从事相应职业活动资格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准,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四个融入”,即:

1)合作开发方案——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合作打造课程——将工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中;

3)合作共建环境——将工程工地融入实验实训环境中;

4)合作造就人才——将我们培养的学生融入工程岗位需要的员工中。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合理对接的目标。

2结束语

在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后,同时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配套,并着力构建职业素质的养成体系,“就业指导全程化”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各种保障机制,确保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S].

[2]刘晓辉.《网管工具使用与技巧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S].

[4]曹庆华.网管测试与故障诊断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矛盾;问题;处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从而提升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就此阐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潜在的矛盾及处理方案。

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可以促进水利工程效益的有益发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水利在国民经济水平中国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多,随之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这就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树立一定的产权意识,逐步的去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搞好有偿服务,坚持水利改革,使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要充分的利用我国在水土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的去开展综合经营模式。

1.2 统筹规划,开展水资源整体优化调度

水资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之下可以被人们直接所利用的那部分水,水资源的开发必须要使用科学技术来进行,要充分的去了解水资源的特点以及自然规律。由于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也恰是这种紧缺造就了水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气温及地势原因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那么要如何来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并且使其发挥水利工程的巨大效益这也就成为了当然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1.3 努力推动水利事业的稳步、协调发展

当前随着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都极大的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再加上国家加大了对交通以及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更使得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顶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要在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同时,协调好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潜在的矛盾

2.1 责权不明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但责权不明现象比较突出,由此造成建设管理各方都管事,但都不负责的局面。因为实际上,政府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权力大,责任小甚至没有责任。政府拥有对所有水利工程从筹划、决策、计划、实施直到竣工验收的监管权;我国水利工程的主要投资来源于政府,因而地方政府是政府投资水利工程真正的业主,业主是工程项目的拥有者,自然也是最高权力者。

2.2 项目立项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

立项是项目建设的第一道环节和关口,从根本上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水利工程的项目立项一般要求有比较全面、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经济技术比较方案,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单位,在项目前期没有作必要的可研论证,没有搞清当地水资源、经济水平、群众意愿等情况,就立即动工。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技术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工程效益差,而有些则一味求新求大,运行费用高,超出工程实际承受能力。设计因素考虑不周,没有科学详细地分析当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导致设计标准低于实际的需要。

2.3 工程资金管理不科学

水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中,成本控制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决定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但有些地方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地方配套、自筹资金不能有效落实,下拨资金层层盘剥,截留挪用、乱支乱用等问题,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削弱了人民群众对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务必加强对工程项目资金的科学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作到专款专用,对建设资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4 质量监督力不从心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建设参建各方进行的强制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履行政府的监督职能,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在具体监督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定性不清、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低、缺少必要的检测工具、质量检测机构不能很好的为监督机构进行技术服务,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质量监督的力度,造成监督工作不及时、不到位、不规范,抽查频次不够等现象,对政府有效进行质量监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失去了政府监督的权限和责任,严重地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独立性。

3、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案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工程管理,只有搞好水利工程管理才能够完善企业制度,才能使之管理科学。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有的放失地加以解决,以保证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否扎实,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前期勘测工作不够深入,造成工程设计不符合实际,工程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部分工程甚至难以实施的现象非常严重。在项目建设前期准备的总体设计阶段,要确保勘测设计质量,组织技术人员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和现场确认,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情况,找准工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的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控制高程和工程数量。

3.2 做好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的工作

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招标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在工程招投投标工作中,要认真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直接关系到招投标工作的成败,文件中对合同范本变更的部分应有详细的操作方法,工程量清单中应增加工作内容,招标文件中应增加合同变更和索赔的计算依据和方法,招标文件条件的设置应公平合理,投标文件应合理利用好招标文件提供的条件,招投标书编制应有针对性。标底要由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精通概预算编制细则、熟悉工程情况的专家来编写,科学合理的标底是工程招投标的关键,是选择优良承包商的重要依据,而科学合理的报价则是合法获利的前提。

3.3 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

工程质量重于泰山,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人民群众需要坚固耐用的工程,最关心、最有意见的就是工程质量。所以应该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局面。工程施工设备和材料是把好质量关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使用性能、寿命等。因此,工程建设时要对设备、材料进行检测、评定,优先选用质量达标、价格优惠的正规厂家产品,对大型设备、大量材料应由政府统一采购,坚决制止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坚持打击材料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同时还要严格施工程序和技术标准。工程施工中,要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建立多级联控的质量保障体系。

4、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地通过完善管理来解决,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准。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成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慧.李强.苏亮.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