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篇1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体会

入 学 年 月___2012春_____

姓 名______张妮_____

学 号__[1**********]__

专 业____会计学_____

联 系 方 式__[1**********]__

学 习 中 心山西运城学习中心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范围的经济大潮中。企业已经或正在步入战略经营管理时代,而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创新力、应变力、凝聚力和承载力的基础和综合体现,也是竞争力强弱的首要标志。因此,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首要标志,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本文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为论述对象,从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两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关键词: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因素;盈利质量

目 录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3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3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概念 ………………………………………3

(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分析 …………………………3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因素分析 …………………………4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5

(一)企业盈利能力利润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5

(二)企业盈利能力质量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8

四、结合实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9

(一)A公司的情况概述 …………………………………………9

(二)A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10

五、结束语………………………………………………………………11 参考文献 ………………………………………………………………12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

(一)研究背景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中,盈利能力不仅是核心指标而且影响着财务分析的其他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企业经营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则这个企业一定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发展前途必然广阔。如今,国家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和成熟,但同时也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尤其是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尤其是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通常只注重企业的财务指标,而忽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分析,即盈利质量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采取各项措施提升分析质量,将盈利能力分析作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意义

盈利是指公司获取利润的大小,是公司价值的根本性来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利能力情况的分析,是正确评价公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企业盈利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盈利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盈利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发展前景会更好。因此,无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1.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最终来源,只有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入量,才能保证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发生债务关系时,债权人只有在审查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偿债能力的强弱。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投资人来讲,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投资人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率的分析,是因为利润是其股利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投资人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

3.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盈利的结果,而且包括盈利的原因及过程。所以,我们利用有关指标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不仅能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

业绩,又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公司不仅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多地盈利,而且使公司盈利能力保持持续增长,最大化公司价值。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西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方的盈利能力分析大体上也经历了四个阶段:观察性的盈利能力分析、统计性的盈利能力分析、财务性的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战略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19世纪以前,西方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合伙制,进而逐渐成为了家族产业。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意义不大,主要是以观察为主。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管理者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需要大大增加,但这一时期的分析指标是统计性的,如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单个统计指标。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提出采用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比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五个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其后,英国管理专家罗斯、彼得·德鲁克等在此基础上对其深化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企业盈利能力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分析,向更加注重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的战略性的盈利能力分析方向发展。

2.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研究起步较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以前的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80年代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分析;90年代以来的综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政企不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分析不重视价值和成本的考核,只从实物和产出的角度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开始实施放权让利式改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国家从价值的角度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方面,开始注重企业的利润、成本、产值等价值指标的考核。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以后,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更加注重效益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也有以利润为主向综合性分析过渡。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的理论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单个的统计财务指标,到多个财务指标,再到综合性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构建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的理论发展,我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也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为论述对象,从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两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更加科学化。

第一部分结合自己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指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又从国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不同要求,论述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多角度分析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从而对合理构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选取主要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每一个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和质量因素,从而构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化。

第四部分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所实习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企业实例,详细分析影响企业的各项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盈利能力的概念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体现着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实现水平和资产的运营效率,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成果的具体体现,预示着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趋势。利润率的高低对我们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不仅要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分析,从生产经营、资产、所有者角度选取指标进行总量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因素分析

1.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生产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业实现一定营业收入或消耗一定资金而取得的利润额,它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盈利能力,是其他盈利能力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包含的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营销能力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1)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规模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它表明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商品在企业内集中的程度,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凡是构成企业规模的要素都可作为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企业规模直接影响产品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最终影响利润额。规模经济产生利润的来源可分为生产的规模经济、交易的规模经济、储藏的规模经济、专业分工的效益四个方面。

(2)企业的产品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产品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各类产品的比例关系。产品结构的变动影响企业的全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围绕着产品展开的。产品结构反映了企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状况及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企业的产品只有得到社会需求的认可,才能实现产品的销售收入。

(3)企业营销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能力还取决于企业根据其内部和外部环境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如果企业能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采用适当的分销渠道、适当的方式销售给尽可能多的买者,并使之较为满意,则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随之增强。

2.资产盈利能力的分析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资产,企业要盈利,必须对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有效运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资产不断运用的过程。公司在一定时期占用和耗费的资产越少,获得的利润越大,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益越好。也就是说,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只有资产的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才能够吸收投资,获得长远发展。

3.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所有者投资是企业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报酬,一个公司投资报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有投资者是否继续投资,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是否追加或重新投资。这就要考虑净资产报酬是否满足投资者的利益要求。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因素分析

企业披露的数据与实际利润会存在差距,这就反映了盈利质量。在评价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应结合经营现金净流量来分析。经营现金净流量分析可视为对盈利能力的补充分析,反映了盈利质量。同时,还要关注在连续几个会计期间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盈利质量实质上是广义的盈利能力分析的一部分,对盈利质量进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更准确地分析公司盈利的稳定性、持续性及企业现金保证程度。

1.企业现金的保证程度

会计利润表中的会计收益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它仅仅代表的是企业的账面价值,而不是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产的增加,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现金而不只是报表中账面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商业信用成为企业之间购销的主要方式。企业的销售额越大,涉及的赊销业务就可能越多,这就要注重收现能力的提高。现金周转不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认为,会计盈利的现金保证性越强,其未来不确定性就越低,会计盈利的质量也就越高。

2.盈利的持续性

盈利的持续性越强,盈利质量就越高。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是营业利润,而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主营业务,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盈利质量较高。

3.盈利的稳定性

盈利的稳定性是企业盈利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影响盈利稳定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盈利结构,盈利结构与会计确认原则对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评价具有关键作用。盈利结构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盈利的业务结构与盈利的地区结构。剖析公司的盈利结构,可以得知公司盈利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分析盈利质量如何,盈利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从而帮助公司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使其提高盈利质量,并对未来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

(一)企业盈利能力利润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润率= 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该公式可以理解为每一元营业收人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 表示营业收人的收益水平。净利润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销售净利率低,表明企业净利润额低。销售净利率与营业收入成反比关系,营业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使销售净利润提高,净利润必须同时增加,才能使销售净利率提高。总之,该指标数值越高越好,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这一指标,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其中,营业利润是指正常生产经营业务所带来的、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商品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3)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是指息税前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息税前利润是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100%=(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营业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息税前利润率的分子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分母一般为产品销售净收入。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整体的盈利能力越强。息税前利润率这一指标会对短期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2.资产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是公司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益总额与该时期公司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评价公司资产综合利用效果、公司总资产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总资产收益率高,说明公司资产的运用效率好,也意味着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强,所以,这个比率越高越好。评价总资产收益率时,需要与公司前期的总资产收益率、同行业其他公司或先进公司的这一比率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找出影响该指标的不利因素,以利于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2)长期资本收益率

它是收益总额与长期资本平均占用额之比,可以说明公司运用长期资本赚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长期资本收益率=收益总额/(平均长期负债+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收益总额=息税前利润-短期利息=税前利润+长期资本利息。该公式可以理

解为运用每百元长期资金可以赚取多少利润,体现了公司吸引未来资金提供者的能力。长期资本收益率是从长期、稳定的资本投入角度,考察该部分资本的回报,以此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该公式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该项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获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经济效益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所有者投资盈利能力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表明公司股东权益投入所获得的投资报酬。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净利润是指税后净利。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既可直接反映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公司股东价值的大小。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好;反之,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弱。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表达了企业资本即所有者权益的保全和积累增加比率,反映的是企业规模扩大及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的实际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企业发展后劲越强。该指标通常应大于100%。

(二)企业盈利能力质量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1.企业现金的保证程度 (1)净资产现金回收率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净资产×100%

该指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对那些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公司,可以用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补充观察净资产收益率的盈利质量。

(2)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也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这一比率反映公司本期经营活动产生是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

在一般情况下,盈利现金比率越大,公司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

2.盈利的持续性

盈利持续性是企业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不同的利润来源及其各自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往往能反映出企业不同的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

(1)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该指标客观地公司的经营业绩,代表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性利润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是持续性利润。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越高,公司利润的持续性就越强,盈利质量就越高。反之,盈利质量就越低。

(2) 营业外收入净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营业外收入净额比率=营业外收入净额/利润总额×100%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在非生产经营中取得的,具有极大的暂时性和偶然性。虽然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盈利持续性强。

3.盈利的稳定性

利润的稳定性是指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利润水平变动的波幅及趋势,取决于公司业务结构、商品结构等稳定性。

(1)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营业利润的变化趋势。该指标值如果连续几年大于0,说明企业的营业利润逐年增长,主营业务发展良好。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越快,企业的未来收益就越具有良好的预期。

(2)经营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入量结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额*100% 现金径流量总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该指标比率越高,说明公司通过自身经营实现现金能力越强,利润的稳定性较强、盈利质量较好。

四、结合实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一)A公司情况概述

下面案例是结合自己实习经历,通过对实习企业的盈利能力调查,采用真实数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简单深入的分析。

A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于2003年,公司资金雄厚,生产经营能力强大。公司主营房地产投资、开发、销售、经营。目前已发展成为山西省内一家较具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下面表格是近两年的一些基本数据: 表一: 基本数据

(二)A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1.A公司财务因素分析 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A公司2012年销售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较上年相比,都有所提高。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营业收入与不同利润的关系。但最终都说明了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增强。

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100%

=总资产周转率×息税前利润率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总资产收益率的因素有两个: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与资产结构有关,资产结构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息税前利润率反映了公司产品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

根据上表,可以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变动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分析对象: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21.29%-12.47%=8.82%

因素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1.19-0.92)×13.55%=3.66% 息税前利润率变动的影响=(17.89%-13.55%)×1.19=5.16%

分析表明,A公司2012年总资产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了8.82%,主要是由于总资产周转率速度的加快和息税前利润率的提高,总资产周转率的加快使总资产收益率提高了3.66%,息税前利润率的提高使总资产收益率提高了5.16%。总之。A公司资产运用效率好,资产周转率较快,息税前利润率高,总资产收益率就高,公司盈利能力则比

较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100%=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A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15.79%增加至2012年的29.48%,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3.69%。前面已经分析了总资产净利率,知道一是由总资产周转率提高带来的,说明资产利用效果好于上年,该公司利用其总资产产生营业收入的效率提高了。二是由销售净利润率提高带来的,说明该公司盈利能力增强。而2012年的权益乘数较2011年有所降低,权益乘数小,则说明A公司负债程度低,偿还债务能力强,财务风险低,公司的盈利质量就高。

2.A公司盈利质量因素分析 表三:

从表三可以看出,A公司2012年净资产现金回收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18%,但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上年提高了13.69%,表明该公司增加的收益能力并没有反映在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上,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盈利质量相对降低。

而该公司2012年的盈利现金比率小于1,且较2011年相比下降了62.89%,可见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盈利质量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A公司这几年发展较好,各项财务状况都有所增长,盈利能力比上年有所提高,但盈利质量还有待增强。

五、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经营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企业面临着信息、知识经济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企业已经或正在步入战略经营管理时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是保持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我们在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对财务指标的简单分析,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盈利质量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盈利能力分析工作,采取各项措施提升分析质量,将盈利能力分析作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孙银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62. [3]田俊敏.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7:34-36. [4]周晓燕.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1,01:155-156. [5]任小平 袁纵云.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商业会计,2006,04:37-38

[6]张冬梅.浅议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J].考试周刊,2011,(80):238-240 [7]岳虹.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3-159

[8]卢根发.如何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4:38-39. [9]曹春焕.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刍议[J].现代商业,2012,07:258-259. [10]宋冠东.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D].吉林财经大学,2011. [11]赵银芬.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改进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38. [12]刘颖.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 现代商业,2011,30:242+241. [13]王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J]. 中国总会计师,2009,06:88-89. [14]王婷.浅议盈利能力分析[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02. [15]倪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0:41-42. [16]王鑫淼.电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统计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评价

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当中的数据,同时,还要对负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考虑。同样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也需要同时对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这两项指标进行考虑。本文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设计和选择,来对X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做出分析。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一、企业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评价方法

在本文对X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沃尔比重评分法。对于沃尔比重评分法来讲,它所指的是通过线性关系,来把所选定的财务比率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给出各自的分数比重,之后,通过和标准比率的对比,从而来把每一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还有总体指标的累积分数计算出来,最终就能够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评价。

从其计算公式来看,主要就是: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实际值要比标准值来的大的时候是理想的,这时候,用这一公式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实际值要比标准值来的小的时候是理想的,那么,这时候,实际值越小,所得到的分数就越高,而这时候,所得到的结果和计算公式是相反的。

从这一方式的基本计算步骤来看的话,主要包括五步,第一步,选取评价指标,并对指标的权重做出分配,这里所选择的的指标主要包括了盈利能力的指标、偿债能力的指标,发展能力的指标。按照每一个指标的重要性,来把每一项的比率指标的评分得到,所有评分的和应该是100。一般情况之下,这三类指标的评分值的比重是5:3:2。第二步,主要就是按照每一项的财务比率的重要性,来把标准评分值确定好。第三步,就是要把每一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确定好。第四步,就是要对每一项评价指标做出计分,并把综合分数计算出来。第五步,就是最终把评价结果得到。

二、评价标准值的计算

1.标准值的选择

在进行标准值的选择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把实际值和指标值做出对比,从而把相对数得到。我们站在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的话,在进行标准值的选择的时候,更具代表性的往往都是平均指标,也就是说,在进行标准值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行业平均数来计算的。对于这一行业平均数来讲三、权重的计算

1.判断矩阵的建立

在进行判断矩阵的建立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AHP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把多种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好,那么,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要把判断矩阵构造出来。在对所有的指标作出两两对比判断之后,得到了下述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每一个元素b所表示的是横向指标c对每一项指标c的相对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数值。一般来讲,b的常用数值主要就是1-9或者是1-9的倒数。

2.判断矩阵的分析

四、X企业财务比率和权重的计算

1.数据的选取

本文研究的X企业,是一家食品企业,之所以选择该企业,是因为食品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经过了最后的筛选之后,选取了29只股票来做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那么,要想对财务比率以及权重做出计算,首先就要把每一项的财务比率计算出来,在这之后,在通过AHP的方式,来把全中确定好,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住所针对于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而言的。最后再把计算结果纳入到沃尔评分体系当中,从而把X企业的总分得到。

2.财务比率的计算

五、结语

总之,在目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下,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和外部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的,并且这种关系也正日趋多元化,同时,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了,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过程当中,仍然需要对财务分析和评价自身存在的限制加以重视,如果有必要,应该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对所得到结果的准确性作出保障。最终就能够找出企业的财务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最终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岳寒冰.论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系[J]. 群文天地,2012,05:162-163.

篇3

中小企业以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等优势,遍布各部门各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且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一向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何让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顺利接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营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运营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作用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1)营运能力分析可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2)营运能力分析可发现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3)营运能力分析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与补充。

(三)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1、优化资产结构

通过对企业的运营能力分析,可以发现和揭示与企业经营性质、经营时期不相适应的结构比例,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

2、改善财务状况

企业在一定时间点上的存量资产,是企业取得收益或利润的基础。然而,当企业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过多或过少甚至出现问题资产时,就会形成资金积压,以至营运资金不足,从而使企业的短期投资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良的印象,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分析、改善资金结构、使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赢得外界对企业的信心。特别是对资产“泡沫”,或者虚拟资产进行资产结构分析,摸清存量资产结构,并迅速处理有问题的资产,则可有效防止或者消除资产经营风险。

3、加速资金周转

非流动资产只有伴随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才能取得销售收入,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非流动资产和非商品资产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所实现的周转值越小,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低。因此,通过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合理调整流动资金与其他资产的比例关系。

(四)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全程度以及资产的收益能力,可用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一是企业的安全性与其资产结构密切相关。如果企业流动性强的资产占有的比重大,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强,企业一般不会遇到现金拮据的压力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安全性则较高。二是要保全所有者或股东的投入资本。除了要求在资产的运用过程中资产的净损失不得冲减资本金外,还要有高质量的资产作为其物质基础,否则资产周转价值不能实现,也就无从谈及资本保全。三是企业的资产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企业存量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实现的收益能力越强;存量资产中商品越多,实现的收益额也就越大;商品资产中毛利额高的商品所占比重越高,取得的利润率就越高。

二、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对于制度执行不力或者脱离实际情况与其他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2、部分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

3、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机制不够灵活,缺乏相应人才,科研投入不够。科技能力低是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低的致命弱点。

4、缺乏协同竞争意识,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就忽视了相互间的合作,这样浪费资源又难以形成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企业过度多元化,这样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上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明确层级责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当然,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生存发展,也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资金管理结合与财务控制,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资金筹集和资金运营相的结合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一方面是根据资金运用的需要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筹来的资金要确保有效地利用。这两方面的结合保障了企业资金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以价值控制为手段来实现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所包含的各项指标都是以价值的形式来反应的。

四、结语

篇4

摘 要 现实企业对营运能力的研究,实际上就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所表现的效率研究。营运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物核心。推行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营运能力评价指标,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加强各项资产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营运能力 缺陷及改进

一、营运能力的概念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社会生产力在企业中的微观表现,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源、财务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广义的营运能力是企业所有要素所能发挥的营运作用;狭义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不直接体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

二、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1.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是获取预期的收益。从一定意义上讲,流动性是比收益性更重要的概念。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资产的流动性越高,企业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2.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企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的效益。通过企业产出额与占用额的对比分析,可以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3.挖掘企业资产利用的潜力。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资源利用的情况,发现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三、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揭示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企业资产周转越快,流动性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获取利润的速度就越快。

(一)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Receivable Turnover)是反映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应收帐款余额年初数+应收帐款余额年末数)/2。

应收帐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万法。一种是应收帐款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帐款帐龄(Age of Receivable)。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帐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帐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

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销货成本数额增多,产品销售的数量增长,企业的销售能力加强。反之,则销售能力不强。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方面运用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

存货周转率还可以衡量存货的储存是否适当,是否能保证生产不间断地进行和产品有秩序的销售。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又不能储存过多形成呆滞、积压。存货周转率也反映存贷结构合理与质量合格的状况。因为只有结构合理,才能保证生产和销售任务正常、顺利地进行只有质量合格,才能有效地流动,从而达到存货周转率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的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的这些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综合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比率。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流动资产的平均占用额与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所完成的周转额之间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用周转天数表示时,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时占用的时间越短,周转越快。

(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净值+期末净值)÷2

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篇5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determines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s effect of contract-issuing par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the paper builds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servic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from four aspects: human capital, market environment, industrial clustering degree and government suppor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 survey and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promotiom of technology absorptive capacity of outsourcing receiving partner is the human capital. Fianlly, based on the the restraint factors of 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ity of Zhenjiang,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关键词:服务外包;技术吸收能力;因子分析

Key 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e;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bility;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40-02

0引言

技术吸收能力的概念是由Cohen和Levintha1(1990)在分析企业研发的作用问题时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新的、外部的(技术)信息的价值、吸收并使其商业化的能力,并指出,知识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自我累积性和路径依赖特点,拥有较大现存知识量就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去开发更多的新知识产品,这意味着技术吸收能力与组织的现有技术能力成正比[3]。

张斌盛和唐海燕(2006)指出我国利用外资的策略应注重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4]。许培源(2010)指出在提高贸易品技术密度的同时,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技术吸收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生产率的增长[5]。王志伟(2009)整合了Cohen等人观点,并通过案例解释了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6]。陈文波(2010)从组织基础观出发,探讨了组织的知识基础对信息系统吸收的影响。最终证明了组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基础和吸收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实施知识以及组织的IT整合应用能力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7]。

对服务外包技术收受能力的研究主要有王晓红(2008)对中国设计公司承接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8]。阙澄宇(2008)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对服务外包的技术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在技术吸收能力中的重要作用[9]。

已有文献对技术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在评价指标构建上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如何客观评价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寻找制约其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服务外包中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评价指标的确定与信度分析基于对技术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解,本文拟从人力资本,市场环境,政府支持力度,市场集聚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在人力资本上,主要考察教育投资、员工自身的水平等;市场环境主要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外包重要性的认识等;产业集聚程度主要考察区域外包企业之间的集聚程度、竞争程度等;政府投资力度主要考察政府投资政策、投资力度几个方面。因此,在涉及人力资本、市场环境、产业集聚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的诸多因素中,选取14个评价指标,每个评分指标按照Likert量表设置5个等级(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对应分值为1、2、3、4、5分。具体指标见表1。

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镇江10家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调查对象包括企业高管、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学者。在调查的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100分。最终回收问卷86分,其中有效问卷71分,有效的回收率为71%。运用SPSS17.0对71份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后得出Alpha的值为0.754(如表2所示),符合问卷调查的信度要求。

1.2 研究方法考虑对上述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而从中得到的信息量又较多,故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的作用是浓缩信息、降维指标、简化指标的结构,使分析问题更简单、直观、有效。在这个研究中,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影响服务外包技术吸收能力的几个重要的因素,从而提高镇江市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

1.3 相关性检验及公共因子的确定我们可以得知检验相关性的方法主要有KMO样本测度和Baetlett球形检验。样本充足测度KMO是用来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是否很小,其值愈接近1表明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值在0.7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的P值全部小于0.05,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具有进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性。

首先作者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做相关性检验,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给出了KMO和Bae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KMO统计量值为0.701,巴特勒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这些也都说明此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在因子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确定因子个数。由表4可见,共有四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从累积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前4个因子已经解释了方差变异中的83%,包含了评价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将原始的12个评价指标划分为4类,再对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由表4亦可见,第1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3.217%,即第1个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好。

为了确定4个公共因子分别由哪些指标构成,需要对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通过每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高载荷评价指标的意义,给因子命名,以明确公共因子所包含的信息。

由表5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员工技能水平,员工离职率,员工受教育程度等四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人力资本因子。第二个因子在企业区域的集聚程度,区域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区域分工是否细化具有较大的载荷,这几个因子可以概括为产业集群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包括政府对外包人员的培训制度,政府对投资者的相关政策,政府支持外包的力度三个方面,概括为政府支持力度。第四个因子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外包重要性的认识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市场环境因子。

由表6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对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远高于市场环境、政府支持、产业集聚对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是决定一国或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

2制约镇江市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服务外包人才缺乏镇江市承接服务外包业所需要的复合人才、关键技能人才资源有限,同时具备“硬技能”(学术技能、语言技能、服务交付能力)和“软技能”(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国际经验)的全能人才相对稀缺。

2.2 企业集聚程度低镇江市服务外包载体目前主要在镇江新区、京口和润州,其他辖市区目前还缺乏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不多、不大、不强,已成为影响龙头型基地型服务外包企业落户的重要原因。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相比于苏南其他城市,镇江市政府的投入较少。润州区虽说近几年也陆续投入了一些资金,但主要是用于高创中心孵化器建设。除此之外,在外包人才培训方面,政府有了一定的投入,但是力度不大。

2.4 市场环境脆弱镇江市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宣传引导、行政推动力度还不够。此外镇江市服务外包起步相对较晚,FDI规模略显不足,服务外包的出口量较少,服务外包发展的市场环境还有待优化。

3提升镇江市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对策思考

针对服务外包人才缺乏这一现状,我们要全面整合在镇大专院校服务外包培训资源,坚持校企合作培训的模式,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以抓紧培训一批适应服务外包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服务外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尽快发挥镇江软件园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京口软件园、润州创意产业园、宝华软件园的侧翼作用,并促使他们积极向镇江外包园靠拢,形成以镇江软件园为核心,其它软件园为护翼的具有向心力的产业格局。此外,要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同时,镇江市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信基础条件的更新,从而加快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进镇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田剑,蔡Z,李高阳.苏南五城市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4):37-41.

[2]田剑,洪军.基于钻石模型的镇江市信息技术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2):53-57.

[3]Cohen W.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152.

[4]张斌盛,唐海燕.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吸收能力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流量指标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112-117.

[5]许培源.贸易品的技术密度、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0,3:92-98.

[6]王志伟.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与改进式技术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1):30-36.

[7]陈文波.基于知识视角的组织信息技术吸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5): 81-86.

篇6

关键词:激励机制 管理效能 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践的深入开展,施工类企业内部人员管理面临着一次新的变革,有效运营激励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绩效也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由此引来诸多企业管者激励问题深入研究。有关激励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和著作己屡见不鲜,从内容和方法上都表明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化。激励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客体的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效率。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是在其词义方面。激励是指激发鼓励的意思,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二是在激励的特点方面。有被激励的人;激励人有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的愿望和动机,而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是需要;人被激励的动机强弱,即积极性的高低是一种内在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积极性是人们直接看不见、听不到的,只能从观察由这种积极性所推动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上判断。三是在作用方面。激励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分析

目前,石油石化施工型企业,大部分人员常驻扎在野外施工一线,常年从事循环往复的施工作业工作,远离了闹事的繁华,工作之余生活显得有些枯燥。同时,基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在员工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人员配置与施工人员的匹配度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专职政工人员年龄结构偏轻,工作经验不足,往往造成对员工思想动态存在问题解决的力度不够或是方式方法不科学,势必消弱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如何建立适应施工队伍特点,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本文试从创新建立施工队伍思想政治有效途径方面进行探讨。

三、调整策略及改进措施

企业如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影响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因素涵盖外部环境、考核管理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从以上分析图显示来看,员工个人行为受外部环境、激励机制、个性思维的影响,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良性的。

1.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激励机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抑或推进激励机制的实现。这里的外部环境重点指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与管理环境。个别企业往往忙于石油石化施工作业,忽略或弱化对员工思想动态的关注,往往与员工心里状态、心里预期之间恶差距或越来越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及潜能的发挥,难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企业长远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一定影响。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人最开始的需求便是物质需求,只有保证温饱后,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精神与社会需求。如何根据个人业务考核结果及时兑现薪资福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分配过程中存在的职工薪酬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工资水平不反映岗位劳动差别等突出问题。个别企业重点采用了经济激励、声誉激励两种形式。这两种激励方式对优秀人才给予了较好地激励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激励覆盖面基本是凤毛麟角。

2.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沟通与参与激励。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员工沟通对管理者来说,与员工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管理者要做出决策和决策要得到实施,就必须从下属那里得到相关的信息,提升员工参与度,加强人性化关怀。根据员工需要特点采取灵活的沟通技巧,有效地进行沟通,实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掘员工的创造力,从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最终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化与制度激励。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激励体系,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员工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基于以上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口号、文化活动、文化墙设置方面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满足了员工业务文化需要。同时,扩大荣誉授予范围,广大政工人员要根据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实现由原来的综合性奖项设置,调整综合性为主、专业性为辅的奖励机制,扩大获奖范围及内容,并适时探索建立重点及关键岗位人员培养机制,对业务能力突出员工给与重点培养,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势必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四、总结

篇7

1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概述

1.1 系统架构。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主要由远方用电现场和主站计算机系统组成,远方用电现场包含电能计量装置和厂站终端设备,主站计算机系统包含通讯设备、采集服务器、数据以及综合应用层等,在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远方用电现场以及主站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在通讯网络作用下,实现电力数据的稳定传输。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属于一个电能相关数据采集系统,涵盖整个地区输电网不同电压等级电能,能够对电量、负荷等多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实现信息传输、数据查询、以及信息等,对供电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电量、负荷和线损数据进行科学化管理,最大程度上满足供电企业运营需求,能够为市场营销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保证市场营销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系统组成

1.2.1 远方用电现场表计。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中大多由全电子多功能电能表实现电力数据信息的统一配送。全电子多功能电能表的输出接口主要分为RS485接口和低压配电线载波接口,能够有效满足终端采集器的运行需求。电能表内置乘法器,能够对电功率进行准确测量,准确获取最大需量、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多项参数,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2 端设备。终端设备是集抄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据现场供电条件可分为单表采集器和多表采集器两种。采集器完成用电现场的各类数据采集、储存工作以及和主站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

1.2.3 通讯网络。按照采集数据的通讯方式及媒介的不同,分为RS485总线网、单导线脉冲采集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网。

1.2.4 采集服务器。实行并行采集,按照一定的负载均衡原则,将通讯链路和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前置设备,支持对一终端多通道的自动切换。

1.2.5 数据处理设备。利用数据库的表分区技术、分数据文件存储技术等,支持双机或多数据库服务器同时运行。

2 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的典型功能

2.1 档案管理。面向各应用领域实现对各类档案的查询及统计功能。可进行大用户、终端等信息的统计,并可对档案操作日志进行查询。通过档案维护功能,可以对系统的基础档案进行全方面的维护及管理,脱离C/S结构,直接利用WEB实现了对用户、终端、表计档案的添加、修改及删除。修改各档案信息保存后再刷新实时库,修改信息可保存进系统数据库,从界面左侧的树上便可看到档案显示。

2.2 远程数据自动采集。面向全局系统采集电能量采集终端或者电能表的所有数据,内容包括:正、反向有功电能量数据、四象限无功电能量数据、负荷曲线、表计状态、重要时间信息进行自动采集,所有数据均带时标。

2.3 线损管理与分析。采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即支持传统的对数据块进行获取、统计和分析的功能,又支持对单个数据单元的操作,彻底解决了复杂的电力系统报表中多源分片、不规则分组、行列对称、统计分析等难题,能够为线损管理与分析展现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

2.4 报表。面向全局面向全网,通过定制丰富的报表参数,可以在生成前选择统计时段和各种电力对象,系统还可以对选择的多少进行设置,可以为单选或多选。打破了传统报表月报、季报和年报的局限性。

3 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3.1 应用说明。就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其通讯采集程序采集回终端电表数据时,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之后批量存储于商用数据库内,产生计算任务。待其它接口数据直接存入商用数据库并产生计算任务后,程序加载后对计算任务进行读取,并依据相关规则及费率模型开展精准计算和分析,从而为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中,应用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能够对采集返回中的非法数据进行准确辨识,针对无法采集的数据,系统能够通过一定方式自行修补,以保证数据完整性,确保线损分析工作中数据的完整程度较高。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计算和统计功能,系统内部含有计算处理程序,能够对市场营销分析中的整点电量、日电量、线损以及极值等进行计算和分析,对数据完整率进行科学化统计。系统可以通过列表和趋势图分析功率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并开展用电逐层分析和异常分析,对系统综合数据进行准确查询,以准确把握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数据汇总情况以及用户综合数据,通过多用户的用电对比分析,依据绝对变化值和相对变化率实现大用户数据用电数据排名。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能够对过滤阀值进行灵活设置,实现功率因数查询,从而确保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的高效进行。

3.2 实际应用

3.2.1 电量分析。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中,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依据不同需求对特定区域下的电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量分析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以计量点、用户、营业所以及分局等作为数据查询对象,合理选择数据查询时间和条件类型,包括区域分布情况、行业分布情况以及电压等级等。待系统出现支公司电量统计表后,能够更加直观且清晰的观察到供电企业售电量,以份额较大的用电大户作为市场营销分析的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专题分析,准确其售电量的动态信息,对供电企业售电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化分析,进一步提高完成售电量指标的具体方案,找准市场发展突破口,从而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

3.2.2 分类用电分析。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应用,便于供电企业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行业发展态势以及电压等级开展电量统计和查询,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情况,及其对供电企业利润的具体影响,准确把握电量增减趋势,并将行业电量统计情况形成直观的统计图,为供电企业经济分析提供极大便利。

3.2.3 分类电量趋势。电能量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对不同行业及电压等级下电量情况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在选定数据查询对象、数据对比时间以及查询条件类型后,能够直接输出查询结构,并实现数据与图形之间的有序切换,便于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分析用电户的电量变化规律,分析其主客观原因,便于供电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售电量和利润关键点,全面提高供电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8

所谓集成化供应链,是指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单位基于共同的目标而成的一个“虚拟组织”,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信息的共享,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组织目标(整体绩效)。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把所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进行整合,并看着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1 集成化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集成化供应链上每个企业都将自身在核心能力基础上创造出的最终产品贡献给客户,也就是说,集成化供应链是通过链上各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分工协作而连接起来的。这就要求在一条集成化供应链里每个节点企业都要选择同类企业中核心能力最强的,否则就会被其他企业所代替。这样建立一个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集成化供应链就有了实践意义。

1.1指标设定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业务结构和生产能力、经营管理及技术能力两个大方面来建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个一级指标下的考核指标做出具体说明。

1.1.1成本

成本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特别是在企业普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低成本也就成为他们的主要核心竞争优势。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使获得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最低化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提品的成本通过提品的价格以及供应成本两个方面来考察即可。

1.1.2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制造生产的要求的一个标准。质量是选择企业的首要条件,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达不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则被淘汰,那么它的其他方面也就不用评价了。

1.1.3交货

交货主要就是考察企业能否及时、准确地交货,以保证制造商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生产制造。

1.1.4柔性

柔性是系统对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企业的柔性就是它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在对企业的选择和评价中,下游企业己经开始关心上游企业对未来变化的响应,特别是对长期合作的战略而言。

1.1.5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反映资金信用情况,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估可以十分直接地反映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实力以及发展状况。假如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好,合作是有风险的,并直接影响到整条集成化供应链的运作。为了综合评价供应商的经济水平,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主要指标。

1.1.6技术开发

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其经营发展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直接决定了供应商的生存发展状况、未来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的新产品引入、开发能力体现了企业的长远技术发展潜力。技术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衡量,研发费用比率、新产品销售比率、技术支持响应等。

1.1.7管理能力

管理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高,那么它的经营绩效就好。管理水平通过人员能力素质和培训费用比率两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衡量。

1.1.8服务水平

企业提供服务的水平也是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历史交易成功率和服务的满意度两个主要方面来加以衡量。

1.2单个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图1 单个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上文对单个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选取,构建单个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然后可以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出在同类企业中核心能力最强的一家加入集成化供应链。

2 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2.1集成化供应链企业核心能力

集成化供应链核心能力的形成,是把集成化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单个核心能力整合起来,形成整体集成化供应链的核心能力,而不是如何加强单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单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为在整合过程中为供应链整体的核心能力的形成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最终产品能够实现功能性、差异性、低成本、可获得性与快速反应等竞争优势都是成员企业将各自核心能力整合起来的最终体现,其简单示意如图2所示。所以需要对将各节点企业核心能力整合成的集成化供应链作整体的绩效评价。

图2 集成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核心能力

2.2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综合反映集成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和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单独评价某一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定义了两种价值:顾客价值和供应链价值。这两种价值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定义了集成化供应链应达到的绩效水平,因而对供应链整体绩效进行评价时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2.2.1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是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外部体现,而顾客满意则是顾客价值的集中反映。综合众多文献的研究成果,顾客满意一般可以采用柔性、可靠性、价格和质量等四个二级指标来具体描述。但还必须引入更详细、能够直接利用客观数据评价的三级指标。

2.2.2供应链价值

供应链价值体现了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的内部绩效,是供应链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源动力,它具体由产出、成本、财务和核心能力评价四个方面来描述。过去文献资料对供应链价值进行评价时是从产出、成本、财务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严峻的市场形势对供应链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考虑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分为四个二级指标: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流程控制与响应响应能力、学习创新能力。

战略决策能力是指企业按照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和积累的一致性战略要求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影响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进行有效定位与合理配置,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包括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认知和明确程度、企业经营战略与技术战略整合程度。

组织协调能力是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通过成员企业组织过程促进供应链整体组织效率提高的能力。包括合作研究状况及效益、激励机制有效性。

流程控制与响应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集成化供应链系统内进行流程规范、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生产周期制造出市场所需产品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成化供应链产品的质量优势、成本优势、时间优势及市场柔性,并使供应链的竞争优势通过产品得以体现。包括信息集成能力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学习创新能力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和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能力资源,组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供应链核心企业和成员企业之间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它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内在核心。包括专利成果发明数量、科技人员占员工人数比率、产品和技术领先程度。

图3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

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代替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集成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优势高低的一项综合指标。为了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每个节点企业不再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整个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3 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实质上就是通过对企业核心能力设立一定的评价指标,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测度,给出量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企业加入集成化供应链系统,进而对整条集成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一种应用于多属性评价对象系统的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为集成化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较为完善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3.1构造制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图,本文上章的分析已经得出了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建立的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2建立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

对于多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将因素集X做一种划分,把X分为n个因素子集X1 ,X2 ,…Xn, 并且必须满足:

X=X1∪X2∪…∪Xn

同时对于任意的i≠j ,i,j=1,2,…n,均有Xi∩Xj=。

接着以Xi 表示第 i个子因素指标集,它有ki个 评价指标,即i=1,2 …n

这样,由于每个Xi含有ki个 评价指标,于是总因素集X 又有

个评价指标。

3.3进行单因素评价,建议模糊关系矩阵 R

在构造了模糊子集后,需要对评价指标从每个因素集Xi 上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评价目标对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R/Xi ) ,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矩阵R 中第i 行第j 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某个因素Xi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量来刻画的。

3.4确定评价因素的的权向量, A=(a1,a2,…an)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权向量A 中的ai元素 本质上是因素对模糊子集的隶属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见的相对重要性次序。从而确定权系数,并在在合成之前归一化,即

3.5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 与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R,生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

篇9

关键词: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 盈利能力 分析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市场日趋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领域不断多样化,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变得日益复杂。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日益成为有关主体管理决策与控制提供依据与支持的重要手段。

二、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均关心的中心问题。企业只有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才能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高的投资报酬,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得财富。较强的盈利能力是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的财务能力的基础,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财务分析主体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以达到预期的要求。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则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也有相应差异。

企业经营管理当局肩负股东委托其管理企业的责任。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来看,衡量其经营业绩和发现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企业管理当局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其努力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各项盈利数据一方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现着企业管理当局的工作业绩。另外,盈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盈利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三、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1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简介: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五金、交电、化工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易制除外)、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金属材料、木材、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股份制高新企业,科研技术实力十分雄厚,企业于2001成立,系生产型企业,2010年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33439865.89元人民币,流动资产总额为14626932.26元人民币,流动负债总额为4353355.89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2509931.28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288826.46元人民币,综合收益总额为701509.47元人民币,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68578.86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86510.00元人民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33439865.89元人民币。

2 指标分析:盈利能力的分析无论是从企业管理当局,还是从投资者、债权人的角度来看都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通过利润额和利润率等多方面实现。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资本金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盈利率、流动资产盈利率、固定资产盈利率等。

(1)资本金收益率。资本金收益率是指本期净利润与资本金平均余额的比率,又称为资本金报酬率。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资本金获取收益的能力。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资本金收益率为23459/10921=2.1

(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本期净利润与净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权益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因为企业的根本目标是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而净资产收益率既可直接反映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企业的股东价值的大小。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资本金收益率为23459/7921=3.3

(3)总资产盈利率。总资产盈利率是指盈利与平均总资产的比。该指标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总资产盈利率为345998/1007921=3.2

(4)流动资产盈利率。流动资产盈利率是指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之和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该指标表明企业流动资产投入与盈利产出的关系。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流动资产盈利率为23987/10922=2.1

流动资产盈利率比率越高越好。用该指标与企业历史指标、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企业流动资产盈利能力的高低和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5)固定资产盈利率。固定资产盈利率是指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之和与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的比。该指标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与盈利产出的关系。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固定资产盈利率为83987/10922=8.2。

一般而言,该指标比率越高越好。同样,用该指标与企业历史指标、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企业固定资产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财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盈利能力分析表:

篇10

1国内研究现状

资本结构一般是指企业总资本中各种资本所占的份额,也称资金结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为了满足其经营发展的目标,往往通过各种途径来筹集资金,而不同的筹资方式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最基本的资本结构是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进行表示。企业盈利能力是与企业各方面都有重大关系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获得本息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分析和判断企业的发展状况。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毛利率等。对于农林类企业来说,盈利能力的高低,也是行业发展好坏的一个判断标准。企业资本结构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从1958年的MM理论开始,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优序传递理论等都对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国内也开始了对资本结构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结论:一种结论是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陆正飞、辛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负相关[1];吕长江和韩慧博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提高的同时,资产利润率呈现下降的趋势[2];李治国通过对山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因子分析,进而与公司资本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并且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资本结构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长期权益负债[3]。另一种结论是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王娟、杨凤林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变动关系[4];洪锡熙、沈艺峰以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负债水平越高[5]。张佳林、杜颖、李京在对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时也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比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6]。由于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与行业特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截至2010年,我国农林类上市公司大约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57%,对农林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不是很多。目前,对农林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或者是研究资本结构与某一个业绩指标之间的关系方面[7],鉴于以上学者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成果,本文从实证方面研究中国农林类上市公司资本结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出农林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优化农林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其盈利能力提供借鉴。

2农林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为了分析农林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用25家农林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做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和图1。从表1和图1的描述中,可以看到,25家农林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农林类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资本回收效益慢的特点,使得农林类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重视程度有限。因此,农林类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由于举债空间受限比较多,债券融资的比例低,一般企业主要还是通过银行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这样,使得农林类上市公司资金来源单一,影响了企业的筹资规模和资本结构的弹性,如果遇到银行信贷政策变化,公司就将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根据财务杠杆原理,只有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率时,才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反之,负债的增加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债压力,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3农林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有很多,但是这些指标的相关程度往往很高,指标间信息的重复性较大,有可能会使分析的结果受到不利的影响。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笔者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成分,然后利用这些主要成分对农林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打分,以此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探讨样本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3.1样本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在遵循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农林类上市公司的基础上,选择了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5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为了保证农林类上市公司的特性,选取样本时剔除了农业、林业项目收入不及主营业务收入50%的企业;同时,为了使样本数据能更好地反映行业特点,剔除了ST公司和2007年以后成立的公司。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新浪财经网,以2010年年报数据作为原始资料,利用SPSS13.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企业盈利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主成分法综合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F,指标见表2。

3.2提取主成分将上面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各指标值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13.0做检验,得到KMO值为0.632(>0.5),巴利特(Bartlett's)球体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Bartlett球体检验相关矩阵的原假设,因此数据比较适合做主成分分析[8]。利用主成分法进行分析,得到由原变量X1、X2、X3、X4组合而成的主成分。其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61.484%,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1.712%,累计贡献率为93.197%,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所以,第一、第二主成分可以代表原变量的所有信息。

3.3农林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得分的计算在应用主成分分析时,通常先将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对结果的影响。那么,协方差矩阵与相关系数矩阵相等,为了求出主成分,只需要求出样本的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9]。根据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可计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来,第一主成分对5个变量的因子载荷中,在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根据这些变量指标本身的定义,第一主成分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第二主成分对5个变量的因子载荷中,在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上有较大的载荷。根据这些变量本身的意义,第二主成分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根据分析,计算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数分别为:其中,zx1、zx2、zx3、zx4、zx5分别是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由主成分分析所产生的新变量Fac1-1、Fac1-2,得出各个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F=(61.484Fac1-1+31.712Fac2-1)/93.197,各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得分见表5。3.4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①利用相关分析来研究农林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F与资本结构x(这里以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之间的密切程度。将盈利能力F和资产负债率x输入SPSS13.0中,分析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F与x的相关系数为-0.439,表明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为了研究资产负债率x对农林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F的影响程度,以盈利能力F为因变量,资产负债率x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见表6。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1.197,在0.033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系数为-0.022,在0.028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盈利能力F与资产负债率的回归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