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学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科学技术

篇1

1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农产品竞争力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农产品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并能够持续获利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可以从农产品价格、生产效率、市场营销能力、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反映。本文将从生产效率、农产品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三个方面分析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状况

2.1主要农产品平均产量

农产品平均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相关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情况。鉴于资料的有限性,本文仅对近6年的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和蔬菜5种农作物的全国平均产量和湖北平均产量进行了对比(见表1)。

对比数据显示,湖北省只有稻谷和油菜籽的平均产量是高于全国平均产量的,而小麦、棉花和蔬菜3种农作物的平均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从均产数量上看,稻谷和油菜籽是具有产量优势的产品,而小麦、棉花和蔬菜不具备产量上的优势。从农产品平均产量的增长情况看,湖北5种农作物的均产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籽等都属于大宗农产品,天气等自然资源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很大。从表1中的全国和湖北5种农作物的平均产量来看,尽管总体上农作物平均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波动较大。并且近6年5种农作物的平均产量基本上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和增长。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5种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情况,根据统计资料,本文对5种农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进行计算(见表2)。如果某种农作物效率优势指数大于1,表示该农作物在生产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反之小于1,表示该农作物在生产效率上不具有效率优势。数据显示,稻谷和油菜籽的效率优势指数大于1,特别是稻谷的效率优势指数;小麦的效率优势指数最低,没有超过0.8。稻谷和油菜籽的效率优势指数近7年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既没有扩大也没有缩小,而蔬菜和棉花的效率优势指数在近几年有一个明显的缩小趋势。

虽然粗略的平均产量和效率优势指数的分析,不足以全面地反映湖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情况,但是连续多年的对某一大类农作物平均产量和效率优势指数的比较和分析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湖北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总体上,湖北农产品还是在稻谷和油菜籽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上有比较大的优势,但其效率优势并没有扩大,而在其他农作物上就不具备效率优势,并且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效率弱势却在进一步拉大。

2.2主要农产品的成本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衡量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它是决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已有资料的分析表明,湖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尽管国家对农业税进行了减免,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很多(见图1)。

图1中数据显示,除棉花生产成本波动起伏外,从1999~2004年稻谷、小麦油菜籽3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005年各种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加,超过了1999年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用工费用增加,2005年每种农产品的每hm2均用工费用比上年增加都超过150元,如稻谷2004年用工费用为715.50元/每hm2,到了2005年增加到874.50元/每hm2,而棉花的每hm2均用工费用增加达到300元。另外各种农业物质投入增加,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较快,也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由此可知,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近年来湖北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表明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市场经济效益也逐渐减少,这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主要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农产品的平均售价直接反映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表3是对4种农产品50k品平均售价的比较。从表4中可以发现,从2000~2005年4种农产品的出售价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近两年平均售价在下降。尽管对这四种农产品国家都会实行保护价收购,湖北的平均售价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湖北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低价格优势。但是结合上面的成本分析来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出售价格却下降,市场经济效益自然降低。

从以上对湖北几种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市场售价的分析来看,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势并不容乐观。生产效率上,仅有稻谷和油菜籽两种农产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成本在近两年也居高不下,同时农产品的售价却在近年有所下降,虽然保持着一定的低价优势,但市场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2湖北省农产品竞争力低的因素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更多的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但是从湖北农业的地位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农产品品质差,良种选育重量轻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90年代中后期,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数量型农业逐渐向质量型农业转变。这就要求农产品不仅能够高产,还要高质。湖北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的育种选种上以高产量为目标,忽视了农产品的品质,特别是大宗农产品。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大宗农产品良种选育上,90%以上的农产品品种都是以高产为目标的。优质高产农产品缺乏,极大地削弱了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能依靠低价竞争,降低了经济效益。以油菜为例,湖北省地处长江流域,“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优势产区的中游,“双低”油菜籽的含油率一般为37%~39%,而加拿大的“双低”油菜籽含油率一般为41%~44%;关键是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的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20μmol/g,而湖北省“双低”油菜籽的芥酸含量则在5%左右,硫甙含量在80~150μmol/g之间,远远高于加拿大的水平。除此之外,在良种的推广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良种推广缓慢,并且良种的更新速度也较慢。从农业发达国家来看良种更新一般为3~5年,而湖北的良种更新速度要远远慢于这个速率。品质差、更新速度慢,一方面使得农产品生产阶段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又降低市场经济效益,极大地降低了湖北农产品的竞争力。

2.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肥料利用率不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我国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湖北省也不例外,尽管近几年湖北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明显的增长,从1999年的1363万kw·h,增加到2006年的2263万kw·h,7年时间增长了900万kw·h,但同湖南、安徽等比邻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等农业机械化水平方面,也明显存在差距。表4反映了从2000~2006年湖北农业机械化水平程度。从数据资料来看,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机收面积显著提高,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机耕面积、机械植保面积和机械铺膜面积近两年还有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必然会导致农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肥料利用低下也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平均而言在湖北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10%~25%,钾肥的利用率为50%~60%,这些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发达国家的氮肥利用率能达到60%。化肥利用率低一方面造成了大量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流失的肥料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化肥深施和配方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而湖北2003年化肥深施面积为1474khm2,到2006年降低为1433khm2,而配方施肥面积也由2003年的4396khm2,降低到2006年的4082khm2。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湖北农业科技力量布局比较分散,导致农业常规应用技术升级慢,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有资料表明,目前湖北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40%,远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偏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曾经让农业辉煌的农业推广体系,如今在许多地方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湖北于2003年进行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对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在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总人数由5.4万多人缩减到不足1万人,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不足以满足现有农业科技推广的要求。在投入经费上,由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从中央到省、市、县、乡的五级推广体系,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一般在县乡两级,但是在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划拨上,县乡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很少,许多乡镇的农业推广机构还把仅有的这些经费的80%作为职工的工资,余留的20%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另外,有部分县乡政府“卸包袱”,把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向市场,有的甚至被摆卖或被撤销,使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更是难以为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转化率低,使得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在广大农村得到普遍应用,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

2.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人员缺乏

湖北是个人口大省,总人口超过60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大约2600多万人。大部分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技术推广。诸多研究表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高,农业生产效率就高,接受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就强。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决定作用的是受教育年限,而根据湖北农调队的测算显示,2004年湖北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1年。到目前湖北农民的受教育年限还不满8年,也就是说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还达不到初中二年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农村人口不到60%,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这种情况与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次也比较少。

此外,农业科技人员偏少,专门从事农业科研的人员只有5000多人。在农民科技队伍中,湖北全省只有农民科技人员7.5万多人,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不到4名的农民科技人员。如今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愈来愈大,农民的低素质和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无法有效保证农产品竞争力的人力支撑。

3以农业科技为依托,大力提升湖北农产品竞争力

3.1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

一是开发、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把传统农业逐步引向高效生态农业。扩大优质品种的规模和比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势品种和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稀产品。根据农业不同生态特点和地域特点,大力发展先进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配套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后加工、保鲜和贮藏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营养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2加快农业机械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提高生产效率

围绕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环保、节能、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因素,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吸取国内外一切成功经验,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开发适用不同农业生产需要的新式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配方施肥和深施肥技术,因地、因作物施肥,混合适用氮、磷、钾、有机肥,着力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流失率,确保土壤酸碱平衡。

3.3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产品竞争力的贡献率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履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形成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农业推广服务网络。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推广形式,走行政组织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学研、技工贸、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开拓和发展农业技术市场,搞好技术、人才、信息和资金等生产因素的有效配置,增加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篇2

一、耕作技术

(一)农业生产工具

从出土地的金代农业生产工具来看,金代的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方式的创新。在金代广泛使用铁农具,出土地的铁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性能良好。从出土地的铁农具中可以发现犁铧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形制先进,结构合理,而且还有其他附件根据不同耕种需要与铁铧配套使用。金代铁铧还有大、中、小之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要求,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也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实现。在出土铁铧中还有具有牵引转动灵活的犁,这种铁犁是通过牛来进行牵引的,这说明当时牛耕在金代农业生产中已经广泛使用。

金代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中还有各种类型的锄,不仅有安装有弯形铁锄钩的铁锄,还有安装木柄的铁锄,出土的农具中还有无柄的手锄。而且各种类型的锄都比前代具有较大的时步。这些锄都是中耕工具,进行除草和松土使用,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农作物产量,这就充分说明了当时金代中耕技术已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在出土地的金代农具中还有施肥的工具,金代百姓都饲养马、牛、猪等家畜,利用这些家畜的粪便来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从而达到改善土壤肥力及提高产量的目的。出土出各种不同规格和形制的镰刀、手镰,这是农业收获工具,可以根据庄稼的高矮来对其进行收割。

从金代出土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不难看出,从整地、耕作和收割各种工具都较为齐全,而且从工具上可以将金代农耕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展示出来,这可以看出当时这个女真民族政权下的农业已经开始实现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先进的耕作方法

金人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总结出了先进的耕作方法。在金代时就提出“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至来春地气透时,待日高,复摆四五遍。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大抵秋耕宜早,春耕宜迟,秋耕宜早者,乘天气未寒将阳和之气掩在地中。过秋,天气寒冷,有霜时,必待日高,方可耕地。春耕宜迟者,亦待春气和暖,日高时依前耕摆”。而且金人还在农耕实践中认识到“细摆”的重要性,为了秧苗能够根土相关,更好的生长发展,则需要做好摆功。“犁一摆六,摆功不到,土赢不实,下种后虽见苗立根在廉土,根土不相着,不耐旱,有悬死、虫咬、等诸病。摆功到,土细又实,立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著,自耐旱,不生诸病”。

二、水利兴修和农田灌溉

当时金代所管辖的地区经常干旱,这就使金代在农业发展过程别重视水利的兴修,修渠和凿井用来灌溉农田。

(一)金代在修渠是有疏通前代堵塞的水渠,也有自己开凿新的水渠来灌溉农田。在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陕右大饥,流亡四集,(庞)迪开渠溉田,流民利其食,居民藉其力,各得其所,郡人立碑纪其政绩”。皇统年间,权陕西诸路转运使傅慎微,“复修三白、龙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种,贷牛及种子以济之,民赖其利”。鄙坞县(今陕西眉县东北)常年大旱,孔公到任后,“开渠通流,水顺流而下通渠广陌,汲引灌溉,涂墅洗坞复曩时之难。仅有数千园田,畦计不营几万,水利兴,官民两利州”。这些水渠的修复和开凿,使大面积农田得到灌溉,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金章宗泰和年间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开始掘井灌田,而且在泰和八年七月份,诏诸路按察司规划水田。章宗下令各地农官开河掘井用来灌溉农田,这为当时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不仅对农作物的栽培和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提高。山西的平阳地区在田间地头打井取水灌田,如《金史》所载:“平阳掘井种田,俱可灌溉”,此地成为了金代境内农业发达的地区。

(三)金代开渠、凿井也为水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水稻栽培技术要求很高,但它是高产作物,收获多于陆田数倩,故女真统治者非常重视,正隆2年诏谕河南,“仍令各修水田,通渠灌溉”。章宗明昌6年(1194年),朝廷定制:“县官任内有能兴水利田及百顷以上者,升本等首注除。谋克所管屯田,能创增三十顷以上,赏银绢二十两匹,其租税止从陆田”。金廷还采取措施,放水给百姓灌田,承安2年(1197年),“敕放白莲潭东闸水与百姓溉田,3年,又命勿毁高梁河闸,从民灌溉”。直到哀宗元光元年(1222年),朝廷还在下令兴修水田。

由于水利的兴修和统治者的重视,金代水田的开发面积很大,曹州、单州基本都是水田,大定6年8月,黄河决口,曹、单两州遭水患,这两州都是以水田为生,在水患中导致农田所剩无几。宣宗兴定年间,宣慰使李复亨上奏:“南阳禾麦虽伤,土性宜稻,今因久雨,乃更滋茂。田凡五百余顷,亩可收五石,都得二十五万余石”。贞韦占4年(1215年)8月,程渊言:“砀山诸县陂湖,水至则畦为稻田,水退种麦,所收倍于陆地。宜募人佃之,官取三之一,岁可得十万石”

篇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系“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依托单位、“海西食用菌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现有在职职工58人,高级职称18人,其中研究员6人,博士、硕士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主要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9项;拥有知识产权49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商标1个;在国内外(含SCI、EI等)学术刊物上300余篇,撰写科技专著6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在食用菌加工及功能营养产品的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从动植物、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化学以及食品加工等多学科领域开展功能食品资源利用技术研发的潜力,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报国家专利20多项,已获得授权15项;100余篇。另外,在福建省各地建立了多个技术成果中试示范基地和技术应用推广基地,与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绿宝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福建闽西好食品有限公司、尤溪绿田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华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福鼎市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亿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已开发了“富硒葛苓羹” 、“葛菇粉丝”、“虫耳胶囊”、“虫菇胶囊”、“虫茸胶囊”、“菇的酥”菇纤维饼干、菌蛋白饼干等20多个新产品。

此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与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等国际著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研交流平台,开展食用菌等功能营养活性成分的高附加值应用加工技术研发的交流与合作。

篇4

【摘要】农业知识与生物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业科技书籍具有实践性、科普性和地区性的特点,结合地区特色农业资源服务于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农业科技书籍;普通高中;生物教学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科学家和农业科技人员为农业教育及农业发展一直在努力着,不仅有理论研究,更有实践研究,并且不断地大力推广。《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农业知识与生物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农业知识可以服务于普通高中生物教学。

一、农业科技书籍的特点

1.实践性

农业科技书籍主要的阅读对象为农民,农民对书籍的要求偏向于实践性,“怎么做”、“能解决什么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些是他们所需要的。根据农民朋友的需求,农业科技书籍以介绍实践方法为主,同时也有必要的理论阐述,如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葡萄果实。发病初期,在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梗上会出现枯黄色斑点,渐渐变为浅褐色。果实成熟时,果粒上会出现灰白色小点。白腐病可以导致葡萄果粒和病穗脱落。白腐病的传播途径和其他几种病菌差不多,病菌多以孢子器的孢子在葡萄枝上越冬,翌年借助风雨传播。高温高湿发病愈加严重,每年7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生白腐病时主要采用退菌特等杀菌剂和波尔多液交替喷施,可以在春秋季清园进行预防。

2.科普性

正是因为农业科技书籍的读者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所以相关内容的阐述要通俗易懂,看得懂才会用,按照正确的方法用了才会有效果,这要他们才会觉得这种书籍有价值,这样有利于农业知识的推广。如西瓜育苗技术的误区之一是育苗营养土配制不当,或因氮化肥过多而造成烧苗;或因氮、磷、钾配比不当,磷、钾不足而幼苗不壮;或因有机粪肥未经充分发酵而引起地蛆为害。正是这些书籍的科普性,才能让农业知识在农民朋友中广泛传播开来。

3.地区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是有差异的,土壤酸碱度也不同,不同的植物栽培以及动物养殖的特点也不同,所以书店里所售的农业科技书籍要根据本地的农作物的要求以及主要的动物养殖有关的书籍,一般有地区特色。如我们东台地区的大棚西瓜“爆炸瓜”全国有名,故书店里有关大棚西瓜的栽培、病虫害防治的书籍就有许多,如《大棚温室西瓜甜瓜栽培技术》、《大棚西瓜甜瓜栽培答疑》、《大棚西瓜生产实用技术》、《大棚西瓜高产优质栽培》、《大棚西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西瓜优良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提高西瓜商品性栽培技术回答》、《怎样提高种西瓜效益》等。

二、农业科技书籍服务于普通高中生物教学

1.课堂教学中应用农业科技书籍中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在课堂导入时用相关的材料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应用本地的特色农产品作为材料导入,学生非常熟悉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再由此引出相关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以“爆炸瓜”为媒介来导入,同时展开相关问题讨论和学习,“我们东台的西瓜为什么出名”、“为什么会爆炸”、“为什么糖分高”、“为什么有机物积累多”……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又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2.研究性学习中应用农业科技书籍中的知识

在开展“番茄无土栽培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缺乏相关的材料是无法开展此研究性学习的,通过在农业科技书籍中查找相关资料,就会了解有关的番茄的知识,以及无土栽培的知识,如在什么季节开展此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中的实验器材、药品等,研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等都可以从这些书籍中找到,这样老师在开展此研究性学习时“心中有数”,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农业科技知识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3.合理运用农业科技书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当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农业知识去进行课堂导入,展开课堂问题讨论等,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从课堂教学效果中体现到成就感,就会不断地去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农业知识巧妙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这样长期地进行下去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学效果将会越来越好,教师自己也能逐渐成为学生所敬重的老师,这是一个正反馈调节的过程。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于农业科技知识,在命题过程中同样可以用到这些知识,许多高考题就是以农业科技知识为背景来设计的。

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农业科技书籍覆盖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与生物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普通高中的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都能合理利用。合理地用好这些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于高中生物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这一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恒波.南方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3),136

篇5

1全面落实部、省要求

为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落实好农业部和省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的要求,吉安市统筹协调全市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时,把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紧围绕《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2014年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农字[2014]80号)精神,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信息化手段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努力提高科技到位率。《江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建设工作的通知》(赣农办字[2014]108号)“,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掌握新材料,充分利用网络书屋这个载体加速江西省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的要求,及时督促各项目县落实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解决好书屋建设基础设施问题。吉安市多次与中国知网江西区业务负责同志及项目县沟通。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实现了网络书屋全覆盖。

2重视建设使用管理

吉安市在网络书屋建设上,根据各地的情况,实施逐步推开并在建设好的基础上,重视已建书屋的使用管理。2014年全市开始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较好的新干县、泰和县、吉水县、吉州区、青原区5个县、区进行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创建,共创建书屋1350个;2015年吉安市实现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13个县(市、区)全覆盖,共创建书屋4948个。在网络书屋建好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书屋用户可能出现不会操作使用,使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全市及时加强了培训工作,采取了书屋管理员和个人用户,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同时每个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通过网络书屋学习使用操作方法,与书屋管理员交流,逐步积累经验。吉安市书屋管理员还加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江西群,随时与知网片区经理及全省其它县市书屋管理员交流学习。同时,吉安市还定期邀请知网江西办谢超经理上门指导,截至2015年10月,江西省已在井冈山市、新干县、吉安县、安福县、永丰县、吉水县、遂川县、吉州区、青原区9个县(市、区)开展网络书屋操作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及时引导全市农技人员参与网络书屋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县县有网络书屋,人人都能用网络书屋的学习局面。

3积极发挥书屋作用

篇6

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突出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为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模块化、项目化设置课程,即分为“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在“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模块”中,把性质相近的课程可综合在一起,如将《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课程综合为《植物生长环境》,《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可综合为《普通化学》等。再以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有针对性的补充实用性的新知识。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中,要有特定的职业岗位技能方向,课程内容要有明显的指向性,侧重于应用性、从业性,而且以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为主。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中,根据学生选择的从业方向,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补充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从业要求。

二、根据职业能力,明确课程目标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极强的行为,教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依据课程的目标来制定和实施。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而具体地与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对接,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创造条件,以缩短高职教育与就业目标之间的距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根据专业培养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就业需要合理制定各门课程的目标,同时要体现出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以及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合理设计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突出“加强基础实践,整合专业实践,拓展综合生产实践”。基础实践突出以化学为核心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多设计综合性、探究性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要突出对学生现代生物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实行多课程联合实习和综合教学实习,以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综合生产实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按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应用性)和综合技能(强调实践性)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突出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的培养,建立“生产体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

四、依据课程性质,选择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问题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所应用的基础理论是统一的。这就要求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尽量做到情境化、问题化。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出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的方法因课程性质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实验、操作、操练、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等。

五、依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以校内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为依托,实施产训一体、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产训一体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2学期):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基础性实践技能训练,如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常规理化分析,作物形态识别和基本的农事操作技能等。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基地管理,并对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撑握的技术等做好记录,使学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产生感性认识,这不仅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方法,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阶段(3~4学期):在校内实训中心、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能训练,即是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训和生产实习,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技能培训。如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可在“百草园”进行药用植物种类、品种识别;营养诊断和施肥;灌水排水;病虫测报和防治;采收和分级;防寒等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5~6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即是在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毕业(顶岗)实习进行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能力,实现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应组织学生开展送科技下乡、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和操作技能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的管理要有一定的制度做保障,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文件,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质量的前提,包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课程标准》、《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考评方案》、《毕业(顶岗)实习规范及质量标准》、《教师实验(实习)操作技能及教学考核方案》、《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才能使各实践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管理应以目标管理为核心,放活过程管理,强化对能力目标的考核。在管理上应实现时间、内容、形式、空间上的开放。

七、注重考核评价,灵活考核方式

篇7

一、前言

“沙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已开始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对沙产业的指导思想、理论概念、核心内容、技术路线,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沙产业的核心是在沙区利用生物的机能,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太阳能转化率,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其技术路线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产业的总体目标是“一改、三有、两实现”,最终使沙区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然而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暑假期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形式,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再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由沙产业班的同学组建了这个沙区农业实践团。

甘肃诚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是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公司目前旗下子公司为9家,总资产在3亿元,公司目前正准备与天使基金合作,准备A轮风投,A轮风投投资在2亿元左右。目前的关联企业有,莱姆佳股份(三板上市公司),顶乐实业集团(顶牛牛肉面,目前甘青宁三省550家分店)。目前公司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联系,完善挂牌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计划在2017年完成股改(股份制改造)。

二、实践主题(实践课题)

科技支农、智惠民生

三、预期成果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们希望达到这些成果。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调查研究的本身,我们本次以沙产业班为基点,了解当地蔬菜产业、荒漠化农业转型、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动向、有机肥配方、转型观光农业,对沙产业班的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指导。二是针对实践调查小组成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可以培养大家的能力,和对知识更多的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调研和结合分析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质,孕育出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也意识到自己知识层面的不足。

四、实践前准备工作

前期筹备工作时间:5月27日到6月5日

1、团队建设:

在校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沙产业班内组织招募,招募有意向的同学组成一个大约10人的社会实践队,招募期间由先前成立的领导小组对以后有意向在沙区就业的同学进行筛选。

2、团队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安全制度及财务制度,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团队设置:

团队负责人:负责实践团队在实践期间的组织管理.

组织:负责实践期间团队的活动总体组织工作,包括团队的管理,人员安排等系列的活动的组织工作。

宣传:负责实践期间的新闻稿件和相关资料整理等工作

4、物品准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个人的优盘、安全防暑等药品、实践队员到实践基地的食宿交通费用。

五、实践期间完成的任务、详细计划及日程安排

1、7月15日:准备工作,队员自主学习安全知识,每人提前准备一份一千字的安全知识摘录,一起互相交流。(安全知识摘录共十六份附在活动总结上)

2、7月16日:到达实践基地,由带队老师及队长与此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沟通,基地参观。随后对我们的工作做一详细安排,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安排完毕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3、7月16日—7月30日:进行樱桃番茄的田间管理及育苗,同时进行调查了解当地蔬菜产业、荒漠化农业转型、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动向及蔬菜产业的市场动态。

4、7月31日:公司召开内部会议,对15天的实践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对各队员作出点评,最后进行实践总结的撰写。

六、实践后的总结内容

每五天开一次会,讲述存在问题,积极改善,每人五天一份实践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宣传员要负责拍照、录制DV、撰写实践材料并整理成册。

七、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1、团队成员必须上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复印件。

2、精心组织,思想重视,教育在前。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提高参加实践活动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3、纪律严明,管理严格,积极预防。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预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突发的各种事件。

4、快速反应,及时报告,听从指挥。高度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

5、活动期间,队员需紧记我们的活动宗旨,任何人不得做出有损学校荣誉的事。禁止分队内一切形式的“小集体”、“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内出现分歧时,以队长为核心,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协商处理。队员有义务积极做好队长安排的工作,不推卸责任。

(二)工作原则

1、快速反应的原则。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果断处置,一旦发生情况,系部相关人员和参加社会实践全体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命令、服从安排,听从指挥。

2、在活动期间,全队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尽一切可能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伤害事故,将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三)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向相关校领导报告。

(四)应急调查与救治

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针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2、其他方面安全应急预案

(1)乘车安全:乘车过程中严禁将头、手等伸出车窗;学生晕车、中暑:事前备好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贮备充足的饮用水,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2)突发事件处理原则: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篇8

一、提高理论深度,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省培,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通过认真听取了李永勤教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报告,我感到,在新形势下,我党面临着执政、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一系列外部环境动荡的考验,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其余几位专家教授的讲解,都是建立在较高的理论基础上的。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

二、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

我校多年来开设的涉农专业仅有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主要为花卉、绿化、病虫害防治等。刚开始培训,看到教学安排不免感到失望,感到和自己的教学关系不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改变了想法,听了武绍波、朱海山、郭华春教授的课后,真为自己的狭隘和目光短浅感到惭愧。虽然这些农作物平时工作中接触不多,但学习不仅止停留在内容本身。他们丰富的学识,让我敬仰;他们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让我敬佩;他们开阔的视野,把我带到了未知的世界,全新的领域。特别是郜鲁涛硕士关于电子商务的讲解,引导我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看待身边的资源和事物,为园艺产品营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几位专家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经验和方法都是可以逐类旁通,学习借鉴的。听了他们的课让我反思,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把新技术、新资讯、新思维融入到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内心,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呢?在培训中,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我定会把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因此,以后我要坚持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也为今后发展拟定了目标:

1、重视教研,均衡发展

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保持激情,努力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3、调整心态,乐享教育

篇9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导思想,县科总站党支部加强全站内部管理、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强化支部的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借着“创先争优”的东风,以落实科发展观为主题,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大农业科技含量投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推进农业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主导思想,以“促春耕保生产”、“送科技文化下乡”、“科技入户”和“农业新技术培训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制定科技培训工作计划,开展了全县性、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技术培训。

同时,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优势强化宣传,营造声势,开办农业生产专题讲座,播放栽培录像片、电视差转台滚动播放等,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的覆盖面。

为使全县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县农科总站党支部,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狠抓全县粮食创高产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篇10

关键词: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对策

农业技术创新是近几年来国家提出的农业发展道路,不断研发提高粮食产量的新技术包括对肉类、粮油类所需原材料及动植物品种进行研究、改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阻碍,这就更加需要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

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节能降耗政策,农业作为土地资源消耗的第一大产业,国家对节能降耗的农业科技也大力支持,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旨在减少成本、降低消耗,保护地球资源。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技术发展还相差甚远。

1.1农业科技研究贡献与世界的差距

大由于我国的教育、政治、地域条件等因素,使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落后于如美国、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据调查显示,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总体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美国一直是农业科技大国,据悉20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了79%以上的粮食产量与高于69%的劳动生产率,世界的平均水平已达到74%[2]。而在我国,最早农业科学技术使粮食等增产约30%,现在在国家不断改革、人民不断的努力下,仍然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不足6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1.2农业科学技术不够完善

在古代为了庄稼的灌溉和水上运输开凿大运河,这充分说明灌溉对庄稼生产的重要性,水源和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我国的灌溉技术还停留在原始层面,没有运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定量灌溉和栽培。由于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产业利润薄、收益慢,我国种子研发方面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大多是个体户,运营方式单一,规模较小且种子质量没有保障,种子的育种科技人才少。

2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当今国民对粮食需求量持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而在农业科学技术研发过程中,整个活动是一个过程。但当今全球资源过度消耗,土地资源相当匮乏,因此农业科学技术研发至关重要,对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增加现有资源的更大化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首先,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技术体系,搭建政策和技术平台,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在种子改良和培育上,增加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旨在研发出优质、高产的种子;在播种灌溉期间,国家也要传授农耕知识和宣传可持续发展政策;建立起对技术人员的监管机制,确保每个点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解答农民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帮助农民科学生产。其次,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鼓励农民尝试新的养殖方式,加大补贴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在增加生产力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参与到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中来,在研发成果上有一定的奖励政策,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再次,深入农业院校宣传农业发展的前景和重要性,为农业发展储备人才。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使用意识也渐渐增强。目前,我国农业甚至整个国家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在农业科学技术中加大科研投入,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减小与世界农业科学技术的差距,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种植和灌溉等技术,在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上,节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促进全国农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济民,刘春芳,申秋红,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09(2):48-5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