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劳动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劳动教学计划

篇1

一、 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四、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校内劳动。打扫校园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 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10月份:开展秋季卫生、清扫校园活动。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15 -02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已经近20年,它是新时期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普及和推广与学历教育互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可以建设和普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职业标准,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关证书作为学习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对职业资格考试在校本科教学支持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普及推广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的意义

我国普及和推广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评价,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和水平的认证。在高等教育日常教学中,根据国家制定的可操作性的国家职业标准,引入和推荐职业资格考试,可以使学生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为之努力。

(一)开展职业资格证认证考试是现阶段引导学生就业的必然

普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是我国当前保证就业门槛,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制度保证。当前,我国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就业压力大,劳动者就业技能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某些行业的就业门槛,保证劳动者就业效率,普及和推广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目的旨在有效地引导毕业生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取得相应的就业技能,为择业创业提供基础保证。

(二)普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完成现行本科教学计划的必然

目前,我国普通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市场需要制定的,一般都在其中列明了本专业可以报考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名称。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教学文件和政策也要求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材的选定方面考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普及和推广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引入职业认证体系,并把教学计划付诸于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鱼龙混杂

目前,虽然已经取消了很多职业资格的考试,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存在职业资格证书鱼龙混杂的局面。众所周知,金融学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学校老师推荐并引导学生考取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国家理财规划师、期货从业资格等,这些证书现在有的还未开始进行强制认证,但部分单位已要求持证上岗。取得这些证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有些证书,如IFM、CFA、CFP、ACCA等国际权威证书,虽然含金量很高,但就考试费用和本科生就业实际情况来看,性价比不高,建议慎重考虑。

二、高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认识深度不够

目前,学校方面对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有:1.院校对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必须考取,还是自愿考取要求不够明确。大多强调本科教育是学术教育,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教学计划中一般都列明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对在教学计划中如何推广和普及、贯彻实施、执行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尺度,更没有一个确实的措施来保障具有职业资格考试教育的本科教学计划的施行。3.对学生取得业资格证书的意义思考不够深刻,少数院校还存在“本科教育是学术教育”这样的偏差,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既没有深入研究职业资格考试准考条件,又对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益处。这样一来会造成学生对于在校期间本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关注程度不够,甚至使学生从思想上轻视职业资格考试所推行的职业能力教育的培育。4.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特别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付诸于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教学中的地位还有待明确

通常,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专科层面的培养目标,而忽略了新时代下本科阶段教育转型的需要,培育应用型人才,也是本科教育的要务。分析其原因有很多,但是一般来说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学生来讲是基于自愿,学校不作统一强制要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需要解决从辅导、教材到考务等的一系列费用,还有很多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应考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社会时间经历的限制等,造成学校认为职业资格考试教育是学生毕业之后的事情,而忽略了职业资格考试教育也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思想的上偏差。

(三)学校缺乏推广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激励机制

推广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对于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有非常重要意义。不过当前,很多本科院校没有调动起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或者实施职业资格考试难度很大,学生有畏难情绪。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没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驱动力,学生热情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认证考试费用过高。事实上,实施引入职业资格考试的本科教学计划过程中,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院校可以和一般本科教育相同步,提供免费教育,这样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解决了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费用,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四)教学计划与考证内容衔接不紧密

我国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两个欠缺:1.职业能力的培训与实际实际工作能力相脱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2.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内容与教学计划脱节,一般说来本科教育更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而职业资格证书则重视知识实践和应用,如此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当前,在国家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必须转换观念,不断转变办学思路,努力突破各种客观条件的束缚,大力培育学生职业就业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支持体系分析

(一)院校层面支持

高等院校办学思路和教学计划是根据地方人才需求制定的。科学切实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常态下必须是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前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以就业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与专业课程相匹配的职业资格正式考试体系。

(二)学校教师层面的支持

传统的大学专业教育,大都是为受教育者从事职业做准备的。学校任课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应该选择与考证相同或者相近内容的教材,按考试大纲的要求,认真做好授课计划,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职业资格考试教材内容有较全面的掌握。另外,授课老师也要按职业资格考试的题型,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讲评并提醒学生注意,使其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三)学生层面支持

新常态下,学生在校期间要改变对职业资格考试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在接受学历学术教育的同时,做好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学习新知识点时,预习所学的教材内容,对考试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认真听讲、勤思考,课下多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累积职业实践素养,为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持

结合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制定大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目标要适应缩短潜在劳动力向现实劳动力转换周期的社会需求, 考虑到劳动者自身职业岗位转换需要,以及在职者继续教育的需要。学院要适应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整合的国际潮流,做到职业资格认定等教育活动上的沟通与合作,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使用。

(五)课程体系的支持

高校在课程设置时,要实现从重知识轻能力到能力与知识并重的转变。总结社会、行业、 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教育需求,开设职业技术和技能课程、,逐步形成学生自己选择的课程体系。在保证达到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课程纳入学历教育的计划,最终能实现学分互认,一考两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热情和关注度。

(六)课程教学大纲支持

教学计划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把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纳入进来,做到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与业资格标准相适应,试图在教学大纲层面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要求,与之同时也要加强对实践环节和动手或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以达到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七)考核考试方式的支持

一直以来,我国考试一直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内容也是记忆知识点考核过多,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不足。因此,新形式下,为了引导和适应“双证”的沟通与衔接, 考试方式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鼓励开展多种考试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并在计算学分时,重视实践学分的计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张文双,郑禾等.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北京出版社, 2008,8:8.

[3]汤新国, 胡建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沟通和衔接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6).

[4]程艳.大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衔接探讨[J].职业教育,2008,(06).

[5]宋若臣.论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作者简介:

篇3

论文摘要:发展职业教育,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要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各个方面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相结合的工作。

2002年7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8月28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渤。《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学识的基础上,更应注意劳动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踏入社会时既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获得必需的技能知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职业技术院校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

1993年劳动部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提出了在职业技术院校中“逐步实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目标。从近年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技术院校中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存在着脱节,且各成体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职业技术院校各专业执行其教学计划、大纲,而相应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却有其自己的鉴定标准、规范。(2)职业技术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应工种鉴定规范的内容不相符。(3)教学活动组织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配比率不同。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按照理论与实习教学的比率(6:4)编配,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则要求被鉴定者不但要掌握本工种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本工种的技能知识(包括操作技能,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安全知识及其他),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各占一半,主要侧重于技能知识的掌握。(4)近年,学校虽然也进行教学改革,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这些教学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改革,没有结合和渗透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内容。(5)学校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时,因其所授内容不能全面涵盖鉴定的内容,在技能鉴定时不得不对有关的知识再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就造成了教育的重复和浪费。(6)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职业教育师资不足。职业教育包括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有对团结、合作、竞争等意识的培养,而现在的老师还不能从单纯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中脱离出来,造成现在的职业教育与单纯的学历教育没什么区别。同时,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对职业技能人员没有科学的测评方式,此外,职业技能人员的待遇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7)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且存在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级的学历教育,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接受职业教育。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从事文化、科学研究的人员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最终还是向普通职业人员的方向发展。所以,现在多数人都挤向大学,认为上了大学才有前途,这是很盲目的。

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以政府行为进行的。其目的是改革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和学历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学校的教学改革,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以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关于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院校教学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并重的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技术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应有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应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走出固有的办学模式,及早推行职业技能鉴定,使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职业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学历是教育水平的衡量标准,也是构成职业资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创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因此,我们对两者应有明确的认识。目前,我国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脱节现象,将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自身完整的体系。而各学科、专业也有相应的教学体系,具体到各个专业(工种)均有其教学计划、大纲。就职业技能鉴定来说,各专业(工种)也有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为使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的教学相结合,首要的问题是各专业教学计划、大纲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结合、渗透、互补的工作必须尽早开展,以有效地落实《决定》。

职业技术院校现行开设的各个专业一般涵盖一个甚至多个工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一个或多个工种工作。而职业技能鉴定专指某个工种,是对这个工种进行的专项的职业资格认定。这样,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的结合,应充分考虑和明确这些毕业生的培养目标,而后才能确定这个专业与相应的某个鉴定工种相结合的问题。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一、引言

我国计算机教育正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模式转变。在高等院校的内涵建设中,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极其重要,加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通过重点专业改革的引领,形成专业领域高地,形成高等院校的专业特色,这是新一轮高等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我国新型信息化进程而言,加强计算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拓宽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其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通过分析企业的用工需求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反馈信息,不难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人才市场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基本未脱离学科型教学体系,已不适应企业对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从整体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门数较多,相关知识未能有机渗透融合。从知识方面分析,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从能力方面分析,原专业教学计划难以对企业所需高素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操作体现不明显。

其二,原教学计划中实训技能培养欠佳。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原计划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三段式”,它是以学科为中心,辅以实践教学,这样就失去了高校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而目前企业技术有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

其三,课程内容及部分教材陈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选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老的专业计划中,教材中原理知识较多,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新型应用技术介绍相对少,其内容远远不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当代企业专业技术类的教材普遍存在着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满足当今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注入新的内容,以保证毕业生从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企业对毕业生要求除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外,更多的是会使用现代设备以及具备转岗应变能力。教学计划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突破“学科体系”旧的传统体系,建立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交互的教学体系。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产品竞争和市场竞争,已上升到一种多方位、新理念的竞争。我们提出的教学计划改革,只有树立全新的现念,专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专业实训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适用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要构建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时展的需要。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基础,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改变原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对多门专业技术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整合,课程名为《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课程目标更加突出培养学生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工程绘图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职场环境实训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比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让学生去电脑公司硬件当前发展现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有合理安排实训教学,使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当今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的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综合实训,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引入证书培训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因此,引入证书培训有两种方式:一是和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合同,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二是考察和分析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各种企业培训项目。包括劳动部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信技术考试、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等。通过证书培训,使学员能力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快速掌握主流技术。同时,此项目也是政府大力支持项目,政府为学员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提供费用补贴,培训课程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

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先进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断的进行更新,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教育学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浩平.关于编制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探讨[J],郑州经济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81-82

篇5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现状

1.劳技课尚未登上“大雅之堂”,没有开设劳技课的学校还很多。有的学校虽然把劳技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也排上了课程表,但没有确定专、兼职教师,也不要求教师备劳技课,劳技课往往改上数学、语文、英语。

2.家长越俎代庖。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将来能上大学,把孩子必要的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全包下来,个别家长还到学校替学生做值日。为了使孩子将来有出息,大小家务活家长全揽了。

3.劳动委员“地位低”,“劳动红花”贬值。某班班干部选举揭晓,唯劳动委员不愿走马上任。说:“谁不知道,劳动委员属安慰性质,在班委中地位最低。”老李家的独生女亮亮放学后戴着小红花一蹦一跳回到家里,其母上前扯下小红花摔在地上,说:“真是个榆木疙瘩脑袋!人家学习上争第一名,你却只会出笨力。”

4.劳技教育被扭曲,劳动被作为惩罚的手段。有些学校的个别教师,对违纪学生实行劳动体罚。某教师立下班规:哪位同学旷课一天,罚他值日一周;损坏桌凳、玻璃,罚他打扫一周厕所;打架斗殴,罚浇半学期花圃。这种所谓的“劳动教育”,往往使学生错误地把劳动视为“劳动改造”,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鄙视、厌恶劳动。

二、忽视劳技教育的后果

1.自立能力差。“如今的孩子真懒!”不少家长常为此怨气满腹,但仍“乐为子孙做马牛”,使孩子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挑吃懒惰的不良习惯,成了生活上的弱者。现在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连叠被子都不会,连内裤、袜子都不洗,连家常便饭都不会做的比比皆是。孩子进了大学还需父母轮流打扫寝室的怪事也屡见不鲜。

2.不尊重劳动人民。工人紧张繁忙八小时,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平凡的劳动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得以保证。然而有些学生却嫌弃劳动人民,说他们“黑、脏、傻、粗”。某重点高中一位女生,其父和叔父均在矿区工作。“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矿区放假,其叔父、婶母到她家做客,中午吃饭她说啥不肯入座,独自跑到外面的饭馆里吃。晚上看电视,众人正看到热闹处,她上前将电视机关掉。客人走后,她嘟嚷着说:“窝囊废,来这干啥哩?”

篇6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一些中职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实践性教学的架构体系没有形成;中职旅管专业大部分课程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模式理论灌输为主;旅游职业教育思想仍然落后;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缺少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的意识;实践教学配套教材中的实践内容与传统教材大同小异,没有突出自身技能特色等。

2.课堂实训时间不足,效果不佳。

中职旅游教育以培养一线服务管理人才为主,旅游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系统性强。但许多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比如,目前的实践教学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还是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实训时间严重不足,而且分散,无法保证专业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项专业技能还未掌握或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实训就结束了。学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学了,但往往学得不深不精,实训结束后就抛到脑后去了,这就大大降低了中职旅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毕业实习内容单一,技能要求不高,侧重酒店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中职旅管专业的毕业实习都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以找工作为由往往对学校的实习安排熟视无睹,而是自己找单位实习。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致使正常的实习计划无法贯彻落实,毕业实习目的要求难于达到,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学校安排了到酒店集中实习,而酒店服务实习内容过于低层次,以低技能的简单劳动为主。在酒店实习环节中,学生的整体满意程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酒店实习在执行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所学与所做不相一致,四个月的实习期间里,总是重复的从事类似低技能的工作,同时实习期间正值旅游旺季,劳动强度过大,影响了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发挥。

4.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众多学校在师资、实训设施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办旅游管理专业,使此专业的教师捉襟见肘。众多旅游专业的教师要么是改行过来的,要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少从事旅游工作的实践经验,很难胜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师资力量的这种状况,使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实践教教学的对策

其一 建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旅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一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培养学生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其二 调整教学环节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立,应符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论的教学规律,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而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因此,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应根据旅游管理不同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且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各方面的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兴趣是实践教学过程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有要求是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投入资金的力度是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

3.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一方面,是学校应建立教师实践教学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三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篇7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烟台南山学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做”而培养服务、生产、管理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企业用人与毕业生就业的零距离,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和谐统一。

根据甲方公司发展规划和乙方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有关文件精神,经双方协商,乙方为甲方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达成如下培养意向:

一、培养类型

1、“冠名班”:即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企业参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冠名班”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生与企业签订教育与就业的协议,企业为“冠名班”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学金。

二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校与学生签订教育与“定向培养”协议。

2、“订单”培养班:学校与企业协商,学校针对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订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不同学习形式不同专业的毕业生。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提供企业简介、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2、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参入乙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过程。

3、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甲方可以派人进行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有关课程的讲授。

4、学生就业实习期间,甲方提供相应的场所设备并负责就业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

5、学生就业实习期限为 个月。就业实习工资(或补贴)为 元/月。实习期满,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式录用实习表现合格的毕业生,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资为 元/月,缴纳 金。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负责招生、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考核及发证等工作。

篇8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教学计划;改革;专业课;基础课

结合新疆水利水电学校的实际提出新疆水利水电学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方案。由于我们缺乏长期教学实践的考验,该方案肯定存在很多不足,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初期基本沿用的是我国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又称为学科系统化模式。由于学校的教师原来接受的就是学科系统化高等教育,对这种教育模式较为熟悉和习惯,因而目前职业院校大多贯彻的是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而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二、新疆水利水电学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改革的思路

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也把《领域中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作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

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开发方法英文缩写为VOC-SCUM。VOC-FSCUM开发方法在我国有些地区的成功使用,已取得明显效果。但该方法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在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的共同参与下,依据中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专业学习分析、单元课程概要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的开发等。上述工作在自治区还未由某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贯彻教育部将教学计划和资格证书有机结合起来,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其原因在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能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只能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中与供用电技术专业相近的“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来进行改革。这样做不一定完全符合新疆企业的实际情况,但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考核内容的需要,保证学生能考取资格证书。

三、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实施步骤

该教学计划的改革按以下步骤进行:

1.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中关于“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2.将“职业标准”中“基本要求”的“基础知识”项所涵盖的“电工基础知识”“钳工基础知识”“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逐条分解并找到它与准备开设的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所对应的章节。

3.将“职业标准”中“工作要求”项所包括的每一项“职业功能”按不同的“工作内容”所要求的“技能要求”“相关知识”逐条分解并找到它与准备开设的专业课、实训课所对应的章节。

4.凡上述第2项“基础知识”、第3项“工作要求”中有些内容在现有选择的专业课教材、实训教材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逐条记录在案,待汇总、分析研究后,组织编写自编教材和自编补充教材、实训指导教材。

5.确定专业课、技术基础课、基础课课程选择采用“倒推法”,即按照职业标准,在完成上述笫2、笫3项工作后确定(供用电技术专业)起码应开设的专业课,专业课确定下来后再进一步选择技术基础课和基础课。

6.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当上面第5项工作完成后,即可编写各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的编写遵循以下原则:(1)要贯彻服从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2)明确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规定教学基本要求,注意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衔接;(3)按学历教育、职业标准的要求规定课时量,规定应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4)职业标准要求考核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必需予以定位和落实;(5)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应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6)教学大纲应满足我校教务处“关于编制教学大纲的实施意见”之相关规定。

以上教改计划是否正确,还有待考验,我们坚信,只要在改革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具体方案;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技工院校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如何让机械专业实训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当 前课程体系改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机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一体化的定义

要讲一体化,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一体化,我认为一体化教学就是 理论、实习教学按照课程、课堂的实际需要成一定比例有机融合的整 体。针对一门课程有一体化教学,对一节课而言也有一体化教学,只是根据教学需要所占比例不同而已。教学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一体化教学,将本专业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融合到每个课题,每个项目中,重点实行项目教学法。如铣工专业课程,它不再有数学、专业英语、机械制图、金工、编程与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实习等,而是只有某个项目,如台阶轴的制作,那就包括识图、选择材料,制订工艺以及制作的全过程等。狭义的一体化教学包括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两种。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习操作要求高的教学。而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习合二为一,即与教学、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 担任。这要求教师能对理论与实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融会贯通运用得体。可见,教师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课程一体化要求高。目前,在我校教师一体化素质还不高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教学课程一体化,实习项目模块化的模式,创造条件使专业课和专业实习课率先 实现一体化。

二、我校机械专业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

在学校机械专业场地、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具备一体化的前提下,怎么样有效的开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是摆在我们技师学院机械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根据近十几年来机械铣工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为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一体化教学课程。

我们学校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的教学大纲是具体指导我 们开设课程、开设课时、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实行一体化,必须从源头有一个根本性的文件。为确保该文件的科学性,我们必须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 的目标,认真调研市场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及时走访毕业生的就业 反馈,结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我校具体的实习条件,由机械系牵头,学科带头人负责,联合铣工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师,讨论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计划可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将这个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且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或称之为模块),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和数控车铣加工等这些课程基本可以实现一体化。同时,还必须明确每门课程讲叙哪些基本内容,高技班和中专班内容区别在那里。

2)专业教师负责统编一体化课程的教材或是讲义。虽然市面上铣工专业一体化教材颇多,含金量也较高,但是它不一定是适合我们学校实情的最合适的教材。反到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师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编写一套适合于实施 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这套教材要求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 则,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有了自编教材,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 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滞后于实习的尴尬局面,同时教师之间也能 借助教材互相学习、互相过渡,为教师的一体化作好准备,而学生则 能够做到将理论教学中贯穿实习当中,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理 论分析来解决,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功效。

三、我校铣工专业课程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方案

操作流程主要为: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数控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出适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的教材。教师按数控 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编制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考核等。教学中应严格按计划进行。教师按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填写详细教学日志。教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这其中与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不同的就是,我们所授的课程是介乎理论与实习之间的一体化课程,即专业课程课程均由原来的理论与实习课内容组成,教学系按照教学计划界定每学期各班的学习模块和具体时间、周数(该安排如同原来实习周数安排)。每个模块由理论与实习两个老师一起上课,这两个老师自己确定本模块各自的讲授内容与基本课时(该内容在制订教学大纲或计划已给出),相互搭配、相互学习。

四、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

我校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铣工教学的各位专业教师,整个课程一体化过程完全是他们自编自演,他们对铣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本专业课程一体化能否实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课程一体化培养更多的 “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授课一体化,这样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有一支 师德高尚、理论过硬、技艺高超、教学理念超前、教学能力先进的“双 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总结

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它的目标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领域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铣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在近一段时间内,艰巨和需要探索的问题,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教学过程 优化

近些年来,一些高校的扩招,以及普通高校报考的升温,给技工学校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技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则直接反映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技校的声誉和信誉,进而直接影响到技工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让技校学生轻轻松松地学好知识、更多更快地掌握技术,这就需要技工学校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与改进。现笔者就技工学校教学优化的思考与实践谈一点认识,以与大家交流。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应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入手:

1.优化教学目标

技工学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够掌握现代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尤其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技工学校一般都是围绕专业课来开设文化基础课。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均有其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在设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本学科在所设专业中的地位,认真领会该专业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意图,防止“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教学”。应该说,各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各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故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做到针对专业教学需要,以实用为原则,综合考虑,全面发展。

2.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素质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很好地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认真地钻研教材,落实教学目标任务。该删的内容要毫不怜惜地删除,该增补的内容一定要增补,从而降低教学坡度。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善于钻研教材,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否则,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听起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厌学,也就降低了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赂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的放矢,明确教学重点,选择主攻目标。技工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重点应是该学科教学任务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应当夯实基础,围绕“双基”进行教学,要坚持低标准、严要求。切莫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讲深、都讲透是不可能的,这样做也没有必要。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得法,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当重视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分为语言、直观、实习三种方式,这些方式在具体应用时要求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技工学校教学任务及教学特点决定了技工学校教学方式应以直观教学为主,增强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动手的能力。当然,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有朴实、端庄的教态,精炼、准确的语言和精要、

整齐的板书。

5.优化教学形式

技工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而不是选拔人才。因此,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尤其是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更应如此。教师不能认为有些学生朽木不可雕,就放任其自流,应当树立全体学生观念,使他们都有收获。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有所区别,以照顾少数尖子生,也就是实行区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时把统一要求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课堂练习应分组进行,课后作业要有必做题和思考题。即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6.优化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技工学校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时首先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步骤,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检查、考核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计划一旦制定即有其严肃性,不能随意改变,要严格按计划行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次,要认真制定课时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时检查、分析教学效果,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再次,要讲究教学节奏。单调的教学节奏容易引起学生精神疲劳,乏味的声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令人赏心悦目,既可活跃教学氛围,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是什么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而是运用系统的观点解决目前技工学校面临的教学问题的一种具体措施。当然,教师要认真贯彻这些措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擅长教学理论,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了这些措施,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期间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让技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总而言之,只有把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对技工学校教学过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谢景隆.普通教育学.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1984.10.

[2]费重阳.福健《技工学校管理简明教程》.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10.

[3]李向东.职业教育学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