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盈利能力分析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白酒营销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一、建立白酒营销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1.白酒行业整体发展现状需要进一步提高营销人员职业技能
白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酿酒历史已延续了几千年。中国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就是逢年过节、亲朋相聚、婚丧嫁娶、庆功祝寿,只要是饭桌上,酒便是必不可少的,“饭桌”一词也逐渐演变为了“酒桌”,而酒桌文化也成为中国特殊的一种文化。白酒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很大,接近于调味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几年来,白酒行业飞速发展,特别是出现了高端白酒涨价风潮,一些企业开始走高价奢侈路线,产品定价千元甚至万元以上。受白酒行业景气度高涨、终端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斥巨资开启3年或5年产能扩张计划,盲目扩大产能,将会带来未来市场产品过剩的情况。然而中国白酒并不都是“茅台”、“五粮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白酒行业面向社会大众的主流产品,仍是中低价酒。中小型白酒企业生产的中低档型白酒,依然占据了我国白酒市场绝大多数的销售比重。在厂商林立、品牌繁杂的市场情况下,白酒销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白酒营销和销售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
综观目前白酒销售行业,尽管厂家、商家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厂家或商家甚至被搞得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厂家、商家利用各种促销方式,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甚至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做到了赔本的地步,有的还不惜重金请来了各类营销大师、策划精英,为企业把脉问药,对营销人员进行上课、培训,这些方法的作用都是毋庸质疑的,但笔者认为认为,在好的销售策略感召及好的营销理论指导下,加强营销队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对其职业技能的鉴定考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会起到根本性的支撑作用。
2.我国白酒企业营销管理状况和白酒营销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现状需要增设更多的相关培训和考核鉴定
(1)当前白酒营销管理和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营销队伍素质低下,团队建设、管理观念落后。白酒企业在考虑营销队伍建设时,注重短期销售效果,推崇提成式的奖励方式。这种观念带来队伍建设的短期行为,企业难以从战略上系统地考虑营销队伍的整体建设。他们只是要求营销人员机械地对市场进行管理,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却对于营销反馈和管理创新却无暇顾及。其实,营销队伍是白酒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保证白酒品牌在市场表现优异的基本条件。落后的团队建设和管理观念对于团队的后续发展有害无益。
②营销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白酒企业的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较难培养出具有专业白酒营销技能的营销人才。由于白酒企业大部分是在外地作战,管理的不健全导致了营销管理的失控。企业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企业只重眼前,不重未来。企业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人才的环境,营销队伍成员间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大大削弱了整体的战斗力。
③培训员工时盲目相信奇才、怪才以及所谓的营销专家、大师,高级经理,对于普通员工以及中级营销管理干部的培养缺乏长期精心管理。
④白酒企业常常通过外部机构的合作来解决诸如产品开发、品牌设计、营销管理等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根本就没有机会、也缺乏耐心来培养属于自己的高级人才。而更多情况,通过内部培养起来的高级人才,更熟悉企业环境,对企业的忠诚度也相对更高。
(2)白酒营销中突出的道德问题
复杂的白酒市场,不完善的法律环境,逐渐将白酒营销中的道德问题显化出来。营销人员的素质令人担忧,有的连最基本的纪律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都十分缺乏。他们工作态度散漫,业绩看天吃饭,更甚者采取了一些欺骗。站在厂商角度,白酒销售中的常见的欺骗行为主要包括欺骗性定价、欺骗性促销、欺骗性包装。欺骗性定价包括错误宣传出厂价、批发价、直销价、或者虚假的高零售价降价;欺骗性促销包括夸大白酒产品的特色或性能,诱使消费者购买并储存廉价产品或者进行貌似公允实为暗箱操作的抽奖;欺骗性包装包括通过精巧设计夸张包装内容,包装容量不足,使用误导的标识或夸大酒质级别。另外,在中间商销售白酒的过程中,出现了恶劣对待低收入购买者的情况,销售时服务恶劣,酒产品质量次但价格高,该给的促销品和纪念品没有给。
3.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拓宽现有鉴定工种类型
职业技能鉴定是由国家制定的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能力实施的考核和鉴定,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实施的是考试与培训分离的制度,由企业进行培训,第三方进行认证,并由专设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考核,由全国统一发证,保证了考证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
现代企业的激烈竞争,已经使技能型人才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对企业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国现已颁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055个,缺乏对白酒营销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而市场本身对这一部分的需要很大。
在销售大类中,率先且唯一出现的是房地产营销职业技能鉴定。该职业资格一共分三级:助理房地产营销师、房地产营销师和高级房地产营销师。其主要职业技能要求为掌握房地产策划及营销知识、了解房地产运作的基本形式,熟练工作流程,熟悉综合分析技术和主要策划方法,具备房地产营销人员应具备的独立工作能力。这一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价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房地产市场的日趋规范和完善,日益成熟的房地产市场需要专业化的职业人才,客户理性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房地产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立白酒营销人员职业技能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出台保障
从2003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连续出台了系列文件,保证和促进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重要的或相关的文件如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工作规范》的通知(劳社鉴函[2004]59号)、关于开展房地产营销人员双认证考试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劳社鉴发[2005]7号)、关于印发《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劳社厅函[2006]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空白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系统启用工作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人社鉴函〔2012〕109号)等。
2.机构设置保障
各级各地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即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地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挥下,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并由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实施鉴定。
3.制度规范保障
篇2
【关键词】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 必要性及原则 有效措施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成本较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成本竞争,若能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及生产技术,使企业保持低成本运营,就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通过对企业成本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以分解、核算和分析指标为研究重点,是一项自上而下反馈、自下而上辐射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 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的概念简介
目标成本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机械工业企业首先对其内涵及外延进行了扩展,发展到全过程目标成本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邯钢为代表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成本目标管理开始形成,自此,我国成本目标管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各类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展开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建设。
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是企业根据经营目标,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算目标成本,并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分析、控制、考核和评价的一整套成本管理体系。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以效益为目标,以管理为中心,以核算为手段,进行成本的事前测算、日常控制及事后考核和评价,将成本从少数人核算方式转变到多数人管理的方式,由核算型的成本管理转变为管理与核算并重的成本管理;把产品成本由事后核算延生到事前控制,从而为企业内各部门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进而形成一种全企业、全体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成本体系,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 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的必要性及构建原则简介
1.企业进行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管理科学的不断运用及深化,企业一方面从内部积极寻找提高管理能力的方法;另一方面,向外主动寻求更大的扩展空间。在各项管理活动中,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具有直接影响。随着价格机制不断调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薪酬标准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企业营运成本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普遍受到影响。多年来,不少
企业做了大量努力去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及挖潜企业的增长潜力,虽然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为企业进行目标管理的方式较单一、员工参与度不够等。企业为了获得更的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全面地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是必然选择。
2.企业进行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的总体思路
企业进行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首先应梳理企业生产流程,对各个作业过程、成本项目进行划分,找出各个过程中的关键成本控制点,并建立相应的操作流程、工作和指标标准,对各个责任主体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及奖罚办法,通过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而构架以责任体系、激励约束体系和指标体系为基础,从下至上的保障体系。
3.企业进行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的原则
第一,全员参与和全面管理原则。企业进行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应建立全员参与的氛围,从领导层、管理层、到具体的操作人员都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之中,将成本目标经层层分解,明确到具体的个人,积极树立员工的“成本”与“效益”的意识,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建立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全面管理则是指企业应将成本管理贯穿到企业的采购、融资、投资、研发、人力资源、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工程设计及施工等各个方面,成本目标的内容不单包括普通的财务目标,也包括投资和经营目标;不仅包括财务指标,也包括经济技术的指标。企业进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不应仅关注目标成本的编制、分析、下达及汇总,更应通过目标成本的分析、调整、执行、监控及考核与评价,从而使预算管理真正发挥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第二,目标管理及科学发展的原则。目标管理是指企业应在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及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找出与先进企业间的差距,激励和引导企业向先进企业靠拢,同时,与自身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纵向比较,积极争取进步,以确定企业的成本目标,进行目标管理。科学发展原则是指从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和增加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长期效益与短期投入结合、做大总量和控制成本结合,以实现投入和产出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增加值。
第三,评价考核并重及持续展开原则。考核原则是指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责任成本,利用从量(率)控制、定额包干等方式,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和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持续展开原则是指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将低成本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坚持不懈、持续展开,从而建立长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三 企业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精细管理的有效措施
篇3
酒店项目简介
度假酒店项目基本信息
度假酒店项目名称
度假酒店项目承建单位
拟建设地点
度假酒店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度假酒店项目性质
度假酒店项目建设期
度假酒店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酒店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酒店项目建设背景
酒店项目建设必要性
酒店项目建设是促进实现“十二五”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的需要
酒店项目的建设能带动和推进度假酒店项目项目的发展
酒店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酒店项目是增加就业的需要
酒店项目的实施地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交通运输
资源情况
经济发展
市场分析
国内外度假酒店项目项目市场概况
国内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
国际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
我国度假酒店项目项目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5年我国度假酒店项目项目出口情况
主要度假酒店项目项目市场情况
度假酒店项目项目产业前景
竞争分析
企业竞争的压力来源
波特五力竞争强弱分析
SWOT态势分析(SWOT示意图)
酒店项目优势
政策优势
地域优势
管理优势
技术优势
酒店项目建设方案
1.度假酒店项目建设内容
2.度假酒店项目项目工艺方案
3.度假酒店项目项目产品方案
4.经营理念
5.管理策略
管理目的
组织结构
管理思路
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
企业精神
人才战略
人力资源配置
6.营销策略
产业延伸策略
定位策略
定价策略
销售渠道
网络营销
7.度假酒店项目整体发展规划及战略
整体发展规划
度假酒店项目宗旨
度假酒店项目发展目标
酒店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度假酒店项目投资
资金筹措
酒店项目效益分析
1.度假酒店项目经济效益分析说明
经济效益分析评价的范围和依据
度假酒店项目的评价计算期和达到经营规模期
2.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3.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4.总成本费用估算
5.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6.现金流量预测
投资项目的类型假设
财务可行性分析假设
全投资假设
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假设
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
时点指标假设
7.赢利能力分析
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8.盈亏平衡分析
9.财务评价
10.社会效益分析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求
度假酒店项目建设拉动大量就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酒店项目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2.市场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3.竞争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4.经营管理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5.成本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6.财务风险及其规避方法
篇4
1项目评估的内涵
1.1项目评估的含义
项目评估是指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由有关部门站在项目的起点,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拟建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并就该项目是否可行提出相应职业判断的一项工作。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的依据、项目实施的前提,是建设程序和决策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
1.2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现状
我国项目评估方法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1983年中国投资银行推出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对项目评估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在我国起到了极好的探索与示范作用。进人新世纪,风险投资在我国己经引起广泛重视,许多院校都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同时。学术界对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还有学者对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指标及投资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学者对风险投资评估的研究还处于一种初步的探索阶段,他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的风险投资运营特点,但对微观层面的问题涉及不多。同时国内的风险投资在实践中还处于起步中,目前的主力是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在项目选择评估中比较侧重于项耳的技术先进性。忽视了其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性,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大多数投资公司基本上是站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评估项目,进行项目的投资,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缺乏深入量化研究。与国外风险评估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的内容
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企业利润最大为目标,一般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效益和投人产出效果等因素,从动态的角度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2.1财务评估的基本目标
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主要是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能力,因此,财务评估的目标也就是这三项。盈利能力是反映项目财务效益大小的主要标志。项目的盈利能力主要是指建成投产后所产生的利润和税金等。在项目财务评估中,应当考察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是否有盈利,盈利能力又有多大。是否可以满足项目可行的标准。清偿能力目标主要是指项目自身能够偿还建设投资借款和清偿债务的能力。而外汇平衡目标是指对于产品出口创汇等涉及外汇收支的项目,还应该编制外汇平衡表,把项目的外汇平衡作为财务效益分析的一个目标。2.2财务评估的程序
2.2.1财务数据的估算
进行项目财务评估首先要求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审查,然后与评估人员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必要,可以重新进行估算。因此。财务评估工作也要对项目总投资、产品成本费用等基础效据进行估算。
2.2.2编制财务效益分析基本报表
在项目评估中,财务效益分析基本报表是在辅助评价报表基础上分析填列的,集中反映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外汇平衡的主要报表的统称,主要包括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及外汇平衡表。在项目评估时,不仅要审查基本报表的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还要审查所填列的数据是否准确。如果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数据不准确,则要根据评估人员所估算的财务数据重新编制表格。
2.2.3分析财务效益指标
财务效益指标包括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项目清偿能力的指标。反映项日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净利润和投资回收期等)和动态指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反映项目清偿能力的指标包括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对财务效益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是要审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I二是要审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如果计算方法不正确或者计算结果有误差,则需要重新计算。
2.2.4提出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将计算出的有关指标值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基准值。或与经验标准、历史标准、目标标准等加以比较。并从财务的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2.3财务评估的基本方法
当前财务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为静态分析法,其对投资项日进行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方案进行粗略的评价,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在实践中也比较实用。
2.3.1投资利润率法
投资利润率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它是指投资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利润率=年税后利润/总投资×100%
其中,年利润总额可以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也可以计算出生产期平均年利润总额,就是用生产期利润总额之和除以生产期。二者之间的选择,要根据项目的生产期长短和年利润总额波动的大小而定。如果项目属于短期项目,生产期比较短,并且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较大的话,一般选择生产期的平均年利润总额:如果项目的生产期比较长,年利润总额在生产期这年内也没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就可以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投资利润率同样要与规定的行业标准投资利润率或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进行比较,以低于相应的标准为准。
2.3.2投资利税率法
投资利税率是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与项目总投资之比,公式为: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公式中的年利税总额,可以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也可以选择生产期平均的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和投资利润率相似,要在两者之中作出选择,应该依据项目生产期长短和利税之和变化程度的大小。计算出的投资利税率同样要与规定的行业标准投资利税率或者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的投资利税率大于相应的标准,那么认为项目是可行的。
2.3.3资本金利润率法
它是项目年利润总额与项目资木金之比,资本金利润率的公式为:资本金利澜率=年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而其中的年利润总额也同样有两种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和生产期平均年利润总额。选择的方法和其他指标相同。其中的资本金是项目的全部注册资本金。计算出的资本金利润率与行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或投资者要求的资本金利润率进行比较,大于相应的要求,认为项目是可行的。
2.3.4资本金净利润率法
篇5
【关键词】 纺织服装;财务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在以各种方式融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纺织服装业还处在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并且目前纺织服装业普遍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缩小。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对国际原料市场依存度较大,化纤和棉花需大量进口,而国际市场的原料价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能源价格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将长期存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大。这几个因素共同增加了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成本,从而降低了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竞争力是企业在实现其经营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企业的战略、资源、能力、执行、创新等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综合实力。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在相当程度上与财务指标有密切关系,竞争力在财务方面的体现也就是财务竞争力。财务竞争力不仅关注成本的降低,而且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财务竞争力,因此研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财务竞争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设计
财务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主要从4个角度来分析财务竞争力,分别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本文选择了13个财务指标,其中评价偿债能力的指标有5项,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有3项,评价成长能力的指标2项,评价运营能力的指标有3项,该指标体系涵盖了上市公司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且由于这些指标在上市公司年报中都有披露,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表1)。
三、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一)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笔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主营业务纺织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排除连年亏损的ST股上市公司,选取样本数据共54家公司。本文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表示:
X=AF+ε
其中,X=(X1,X2,…Xp)T为P个原有变量,F为m个公共因子变量,m≤p,A为p×m的因子载荷矩阵,aij称为因子载荷,表示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负荷,ε为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部分。
(二)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过程
运用SPSS16.0软件对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进行因子分析。在变量提取公因子之前,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适用性检验。本次检验使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表2)。样本的KMO统计值为0.741,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由方差分析表(表3),确定提取的因子个数为4个。
对上述因子分析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依据变量对主因子的影响系数,分别定义各因子的经济意义。
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五个指标从资产的流动性上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收入毛利率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而这些指标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两个指标与公司的资产增长状况有关,因此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在第4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三个指标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状况有关,因此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运营能力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标准化值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主因子得分排名;然后根据各因子得分,求出各样本公司的财务竞争力综合得分。综合得分仅从单纯的数量上考虑,以每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公式为:
F=0.31413F1+0.20730F2+0.17780F3+0.15300F4 (1)
其中,F代表综合得分,F1代表偿债能力因子得分,F2代表盈利能力因子得分,F3代表成长能力因子得分,F4代表运营能力因子得分。
由综合得分函数各因子前的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在对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时,偿债能力在综合得分函数中占了主要地位,对综合得分的影响最大,盈利能力所占份额在其次,而成长能力对综合得分的影响排名第三,运营能力在综合得分函数中所占份额最小。由各因子的得分及综合因子得分函数,可以对54家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以比较各公司2009年度财务竞争力状况,具体结果见表5。
(三)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1.从财务竞争力综合排名来看
从表5可以看出,财务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均在均值以上,结合公式1推演出的偿债能力因子贡献率的权数是0.31413。可以说,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在财务竞争力指标中影响力最大,也就是现金流构成中国服装上市公司的主要竞争力。但从企业竞争力而言,反映在财务竞争力上更应该是盈利类指标、成长类指标与运营类指标。表5中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均值以下的公司有3家。另外,如果一家公司是以规模生产为主,那么应该具有良好的运营能力,而在表5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中有4家的运营能力指标在均值以下。成长类指标虽然只能反映财务竞争力,不能反映出公司的创新与研发,但至少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规模成长,表5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中,竟有5家在均值以下。因此,可以说,综合排名靠前的公司,并不是因为盈利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而具有更强的财务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其现金流的充足。
2.从单个因子来看
偿债能力是中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竞争力构成,对财务竞争力影响最大,54家公司偿债能力各项指标中流动比率平均为1.94,速动比率平均为1.34,现金比率平均为82.99%,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流动比率略低于均值,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全部高于平均值;资产负债率平均为43.89%,这是逆向指标,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全部低于均值;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为23.86%,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低于均值。从以上分析看,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偿债能力比较突出,反映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各项指标对财务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有些公司构成偿债能力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或转让股权收回投资等特殊事项,而不是来源于正常生产经营。例如,金飞达偿债能力排名第一,2009年现金比率为559.658%,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两倍,主要原因是回收前期应收账款、转让美国LANCO有限公司51%股权收回投资对其偿债能力有较大的贡献。再例如,表5中综合排名第一的罗莱家纺,偿债能力较强是由于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大量资金,使现金流表现为良好,2009年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62.34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9.58%,所以该类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有瑕疵的,其财务竞争力也要打折扣。
从盈利能力来看,54家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平均为4.56%,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14%;主营收入毛利率平均为20.06%,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的主营收入毛利率平均为30.7%;成本费用利润率平均为9.07%,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平均为17.2%。从以上分析看,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盈利能力相对而言,具有一定优势,这说明盈利能力影响了综合排名,并且排名靠前的公司从总体上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从运营能力来看,54家公司存货周转率平均为4.52,综合排名前10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平均为6.06,而综合排名前8的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平均为2.22;固定资产周转率平均为3.74,综合排名前10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平均为8.34;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0.79,综合排名前10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0.985。从以上分析看,综合排名靠前公司运营能力不是很突出,甚至排名前8的平均存货周转率只有均值的一半,这可以说明,在中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公司的规模虽然有大小,但生产流程的管理水平比较接近,各种运营流程的管理水平也很接近。
从成长能力来看,54家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平均为19.35%,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平均为68.1%,但其中综合排名第1、第3、第8的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228.7%、182.8%和154.5,综合排名前10的公司低于均值的有6家;净资产增长率平均也是类似情况,个别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畸高,拉高了平均值。从以上分析看,由于个别公司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畸高,这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影响,还必须分别看待。例如总资产增长率排名第一的罗莱家纺主要是因为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大量资金使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畸高,并不是真正的成长能力较强。
3.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展望
从综合排名以及单个因子分析来看,财务竞争力指标体现出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略有加强,但实力并未增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国家对纺织服装行业扶持政策的累积效应正逐步显现,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依然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要素成本的上升。随着棉纱、棉布市场行情转好,国内棉花需求出现回升,价格持续上涨。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原料价格加速上涨和终端市场降价形成强烈反差,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逼迫着企业增加农民工工资,政府强制企业给农民工增加保险,这些都将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资金的压力也日渐明显,对偿债能力有影响。二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恶化,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的能源成本有可能上升,环保政策的加强,将导致纺织服装企业环保设施的投入以及治理成本较以往显著增加;购入环保设施也需支出大量资金,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而环保设施投入不能直接带来产品的产量、销量的增加,不能立即带来营业收入的增加,如果销售收入没有充分增长,会使资产的周转速度降低,影响企业的运营能力;治理成本的增加,企业需大量资金支出,也将减少企业的利润,这都使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的净资产、总资产的增长也会放缓,从而影响企业的成长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如果在竞争中把握不好,原先财务竞争力较强的上市公司会因为上述原因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降低,运营能力降低,成长能力不强而在竞争中失去财务竞争力。
四、结束语
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以生产、销售为主的54家上市公司的13项财务指标数据对公司的财务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多种因素制约着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发展,因此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战略中应密切关注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时从变动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运用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和企业本身的优势,为决策者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是财务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从企业竞争力而言,反映在财务竞争力上更应该是盈利类指标、成长类指标与运营类指标方面。公司盈利能力与运营能力加强了,就会在成长能力上反映出来,应主要从加强盈利能力与运营能力两个方面,增强财务竞争力。加强盈利能力与运营能力需要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加速资产的周转。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就必须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就必须做好要素管理,加速资产的周转就必须加强市场管理与物料管理。因此,从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加强与提高,来增强财务竞争力,仍然是我国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当前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冯巧根.竞争财务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 朱开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J].财经论丛,2001(5).
[4] 朱晓.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07(7).
篇6
关键词:加油站 效益 评价
随着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确保加油站在市场前沿的核心竞争力,是石油销售行业正在面临的问题。假设每座加油站均为一个经营主体,市场赋予这些主体的资源、客户均是公平的,那么同其他任何企业一样,效益最大化是加油站经营的最终目标。但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受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品牌能力、员工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何对加油站的经营效益做出合理评价,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加油站经营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成品油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作为零售终端的加油站通常可以享受比其他同类社会加油站低的进货成本,从而使加油站表面的盈利水平较高。但如果按社会加油站的进货成本来计算,这些加油站还能是带来效益的业务单元吗?因此,真实、合理的评价加油站在市场中的盈利能力,则是十分必要的。加油站效益评价,即是将加油站作为独立的创效单元进行管理,全面反映单个主体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经济指标,真实反映单个加油站的经济效益。
二、加油站经营效益评价的方法
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价方案,包括核定加油站的目标完成值,建立科学合理的单站核算体系,完善考核机制,来指导企业科学评价加油站效益,分析经营水平,制定改进提升措施。
(一)核定加油站的量、本、利预算目标值是效益评价的标准
通过预算来核定加油站的销量、费用和利润目标。一是核定销量。在进行充分市场预测基础上,根据加油站实际运营能力和潜在增量水平确定加油站销量水平。二是核定费用。在加油站费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将加油站费用分解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两部分。将可控部分作为加油站费用控制目标,纳入考核。三是核定利润。在销量预算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零售价格与必要的进货成本确定的合理毛利水平,再扣除加油站可控费用。
量、本、利模型是我们核定加油站销量、费用和利润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通过预测保本点销量和保利点销量,确定合理的目标值,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引导加油站零售从单纯追求销量转变为追求量效并重、效益最大,提升加油站的营销管理水平。
(二)将加油站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实行单站核算是效益评价的基础
通过确定加油站合理的毛利水平,明确各项成本费用归集、分摊的方法和核算口径,实现加油站经营数据横向可比,为客观、公平、真实评价加油站效益奠定基础。具体做法是将与加油站相关的销售量、收入和成本费用等核算项目落实到每座加油站,统一加油站销售成本和费用归集的原则和方法。
1、收入的处理
按照加油站实际售价确认。
2、成本的结转
为提高加油站的竞争意识,我们采用社会加油站的进货价格来结转成本。这时可以将成本结转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一是批发业务向加油站配送油品时,内部结转单价按照当月销售给社会加油站的加权平均价格确定;二是加油站按当月销售的油品数量与加权平均成本价计算零售成本;三是对未销售的加油站存货中未实现利润进行抵销,冲减批发业务利润,即增加批发成本,减少加油站月末库存。
例如:公司采购油品10吨,采购价格7000元。批发业务向加油站配送油品10吨,配送价格7300元。当月加油站销售油品7吨,销售价格8000元。
(1)批发利润:10×(7300-7000)=3000元
(2)零售利润:7×(8000-7300)=4900元
(3)抵销加油站未实现利润减少批发利润:3×(7300-7000)=900元。
(4)抵销后的公司利润为:3000+4900-900=7000元,与实行单站核算前的利润:(8000-7000)×7=7000元一致。
3、费用的归集
单站核算的前提是实行费用的定额管理。为了与下达的年度预算目标可比,我们可以只针对加油站的可控费用诸如人工成本、日常维修费、水电费、办公用品、生活生产用具等开展调研,结合加油站的规模、地理位置、物价水平、周边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定额标准。具体可以分为数量定额、价格定额和频率定额。
数量定额:包括人员配备、设备配备的标准数量、资源的标准消耗量等,主要是按照费用动因分析来确定。
价格定额:包括收费标准、物品的市场价格等。
频率定额:引起费用支出的动因每月(年)发生的标准频率。
值得说明的是,定额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前瞻性和先进性,定期调整,确保定额指标满足实际经营的需要,而不是盲目降费。更不能不考虑加油站类型和特点,盲目的一刀切。
(三)考核与激励并重,开展加油站横向对标,发挥效益评价的作用
篇7
主持人小张老师的话:
自从"年报随你问"栏目开通以来,我们已回答了不少投资者关于年报的答疑,也介绍了一些阅读年报的技巧,包括如何分析公司的"表外风险"、如何分析预测公司偿债能力,如何透过年报数据把握公司运行趋势等。本期专栏,我们将为投资者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含义,以及它们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等。
何为"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企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之间的变更、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做出修订的行为。如对坏账、固定资产耐用年限与净残值、或有损失等会计估计进行的修订。
为何要进行变更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都是为了能够使企业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这种变更也会导致企业在不同年度之间的财务信息出现不可比性,因此,在对企业不同年度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时,应当首先把这种因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而导致的差异予以剔除。
如何判断变更的合理性
此外,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必要性是以企业自身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的。企业的管理层也可能出于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而变更会计政策。因此,投资者应当对这种可能性有所警惕。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判断:其一,判断公司在年报附注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是否有明确合理的披露。例如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有法律或会计准则的依据;会计估计变更是否有充足的理由,并且变更后是否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其二,结合公司的背景判断管理层是否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
实例分析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谨以ST丰华(600615)为例,向投资者展示如何解读年报中有关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请注意ST丰华在其2005年的年报中披露的以下事项:
子公司北京红狮对杜邦红狮投资2079.73万元(其中:投资成本653.81万元),投资比例为24%,由于2005年被投资单位章程已修改,经营管理层人员变动,致使北京红狮对其已无重大影响,年内会计核算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上述会计政策的变更增加北京红狮利润587.99万元,相应增加公司合并利润470.39万元。
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投资单位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或无重大影响,应采用成本法核算。而北京红狮对杜邦红狮的投资比例高于20%,且在会计核算年度没有变化,仅以单位章程修改、经营管理层人员变动为由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理由并不充分。
篇8
【关键词】社会责任 博弈 社会责任承受能力
一、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于社会责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观给出的一般解释是企业为所处社会的全面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全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和发展的参与。具体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改善社会环境、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企业作为开放性质的经济组织,其基本功能和职责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并获取盈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主体地位的加强,人们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行使自身功能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通过对概念的解读,我们不难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完全是一种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应有一种自觉的道义责任。所谓自觉的道义责任,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是不被强制要求的。而当我们回归到企业的概念时发现,新古典学派赋予了企业以“经济人”的含义,认为企业是使得厂商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完全的理性,并掌握完全的信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产生了一个关于承担道义责任必要性的问题以及承担责任大小的疑问。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从企业属性的角度分析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单个企业则可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于是我们可以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为企业包含于社会,而企业与社会同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际上,从企业的自然和社会二重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得出企业社会间的关系。企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要持续经营则必须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而同时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决不能无视社会责任。
2.用博弈论的模型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企业生产存在经济周期,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相互揣摩竞争方的策略,以作出下一步有利于自身盈利的策略,这样就形成了企业间的博弈。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少,也是企业在该营业周期内必须作出的决策之一,而作出这种决策的依据则部分依赖于同行业内竞争方的决策选择。当然,竞争方也同样将企业可能的决策倾向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假设双方同时作出决策,这样,一个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模型就诞生了。
假设存在A和B两企业,双方就是否承担企业对社会环境负有的社会责任展开博弈,以采取最优化策略收获最大化的利润。在企业的经营中,存在企业的生产周期,政府政策的时滞,市场信息反馈的周期。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企业间的博弈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阶段。
企业在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中若承担起依法纳税,处理好产生的环境问题,向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等社会责任,那么这必然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把增加的生产成本部分转移给消费者,即提高产品价格,同时部分内部消化。
因此,在短期内,按照履行社会责任引起的盈利的能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假设两企业在各方面的生产能力和条件完全一样的条件下,双方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10,一企业履行而另一企业不履行的利润分别是5和20。这是因为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了生产成本,由此而失去的市场份额转向了另一方。两企业都不履行时,在平等的生产成本条件下竞争,则利润都是15。从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发现,对于A企业,为了尽可能追求利润,它的最优决策是不履行社会责任,考虑到A企业的选择倾向,B企业也会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双方实现了15的利润。
在中期,企业完成了第一轮生产,双方均未承担社会责任,政府注意到企业的逃税行为,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罚款并加强监督,因生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使企业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降低,同时,对公益事业的冷漠,一方面,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责任感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不利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设想整个行业在初期的博弈结果是逃避社会责任,那么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开始恶化,行业前景不被看好。
然而,因为政策时滞或企业内部人员的侥幸心理,企业开始有意识的承担但并未完全承担起足额缴税和环境问题处理的责任,居民也还未完成企业形象的重新定位,但试图寻找该企业生产产品的替代品而使得需求量有所减少,行业环境虽然恶化但并不明显。由于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我们得出了新的博弈矩阵。
A、B企业都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8,一方履行而另一方不履行的利润是4和15,A、B企业都不履行的利润是10。由此可见,因外部条件的恶化,企业的盈利能力较短期内下降,然而不承担社会责任仍是A、B企业以至该行业的最优决策。
经过中期的经营,企业开始反省利润降低的原因,意识到随着企业形象的日渐受损会导致商
誉这一无形资产的急剧跌价,行业环境继续恶化的结果是该行业的整体破产。同时,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有能力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也符合他们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一企业继续选择不承担社会的决策,其周边环境和企业形象的恶化会使利润大大降低,直至无利润,最后破产。新的博弈矩阵如下:
A、B企业都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15,一方履行,而另一方不履行的利润分别是0和20,A、B企业都不履行社会责任后的利润是0。很明显,A、B两企业会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了他们的利润最大化。
通过企业在短、中、长期的博弈分析,总结得出企业只可能在短期内以逃避社会责任来获取高利润,但这种获利方式是不持续的。从长期来看它将不会获得任何利润,从而退出该行业,因此,企业要立足于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承受能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无限的,要量力而为,但又不能流于形式。因此,探求企业社会责任承受能力也是必要的。
如下图所示,承担道义责任的边际成本是不变的,可以设想用相同数量的投入去履行一单位的社会责任,但当履行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程度时,此时企业已有一定的声誉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边际收益递减。不难发现,在MR=MC处,企业实现了最大化的利润,即承担R0的道义责任时企业处在社会责任承受能力的最佳点。承担多于R0的道义责任,则会成为企业过重的社会负担,而承担少于R0道义责任,则不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从图中可以看出,R1―R0是社会责任承受范围,企业要持续盈利则在每个营业周期中至少要承担R1道义责任。
现实社会中,承担道义责任对外部条件和企业商誉的影响是难以确定的,因而承担道义责任的收益难以精确计算,但我们可以放松求最佳道义责任的条件,扩展成一个范围。
下面引进“袁隆平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支出结构表作一个实例分析,以探求该公司最佳的社会责任承受和可以承受的范围,下面就是该公司各年度支出结构的表格反映。
在公司的长期经营中,它会估量出承担道义责任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不妨赋予这种影响程度一定的权重,例如0.5%,我们假设其他条件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历年净利润的升降关系,通过同一个坐标可以把捐赠支出占全部营业外支出的百分比P,净利润W的趋势变化反映出来。
可以这样分析,从2000年到2001年P值大幅减少,然而W小幅上升,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在2001年相对其他年份履行了过高的道义责任,以致利润有所下滑。在2002年底,P值降至最低,但我们也发现利润降到了最低点。随着公司加大在道义责任方面的指出,公司的利润明显在2003年得到了回升。把这种分析移到成本收益图得到如下图形:
从上图分析中,我们推测出此结论:该公司的道义责任最佳承受范围为6.35%~18.66%,而其可承受道义责任的范围为1.11%~18.66%。如果将更多年份的数据纳入分析,那么可以把这个范围进一步缩小,逐步得到精确值。然而这个分析模型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假设了其他的条件变化没有对历年净利润的升降造成影响,实际上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经常出现,但这个模型的价值在于证明了企业是有最佳社会责任承受力的,以及提供了一种不太完善但针对某些现实有效的简单计算方法。事实上,只要精确计量出各种条件对利润的影响权数,收集足够的数据,那么则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现实的模型,也能得到一个更加精确的值。
四、总结
在以上的论述中,分别用企业的二重性,博弈模型来论证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然后借助成本收益图证明另外企业存在社会责任承受范围和最佳承受力,并进行了简单的实例分析。无论是对必要性还是最佳承受力的论证都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完成的,都是围绕着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平衡中展开的,更能引起相关利益者的关注。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篇9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碳金融运行效应;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54
碳金融体系改革一方面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的运行模式,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失衡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要求,是应对以上两大问题的最佳结合点。本文从市场竞争力、经营风险、盈利能力等个方面对河北省商业银行碳金融运行效应分析,并且在专业人才、交易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效率和政策激励措施等方面探讨河北省商业碳金融运行效应影响因素,提出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策略。
1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碳金融运行效应分析
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一个银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分析河北省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对其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反映市场竞争力的水平及竞争地位的重要指标分别是总资产规模水平及增速、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水平。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水平越高,说明该银行的企业规模越大,其正常还本付息的能力越高。同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所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值大小,代表了该银行的市场占有率的水平,以及在该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总资产规模越大、增长率越快、其总资产在行业中的占比越大,说明其竞争实力水平越强,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明显。由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各年度年报和银监会各年“总资产、总负债(季度)”的相关资料可得出,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自开展碳金融业务以来,其总资产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其资产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甚至高于发展较快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说明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以后,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正逐年增强。
自开展碳金融业务以来,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较快,这种扩张规模在提升银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是否会提升其经营风险?因此,需要探讨分析另一个指标,即:银行资产的整体风险水平。一般来说,采用”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价其贷款风险水平最常用的一种指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其不良贷款率呈上升态势,则表明其资产质量逐步变差,经营风险不断上升;反之,表明其资产质量正逐步好转,经营风险稳步降低。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放缓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产生了严重影响。已经公布的2015年度财务报告的中国前六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不良贷款比率已攀升,不良贷款面临的情况非常严峻,其不良贷款的迁徙率均居于高位,这都将对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以上分析表明,河北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以来市场占有率得以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有影响其盈利能力。进一步,通过考察国有商业银行的今年来盈利能力指标(ROA)的趋势,可以看出各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小幅持续下降的原因,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机制方面共性的弊端之外,也表明银行存在一些不利于其盈利水平的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有向不利于银行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影响各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因素主要有:自我改善的约束较弱,缺乏有效调整治理的工具和熨平经济波动和利率风险的经验,以及诸如体制弊端等一些不可控的可变因素。
2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碳金融运行效应影响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以来,业务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强,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弊端及较弱的自我改善约束等原因致使不良贷款比率攀升,不良贷款的迁徙率均居于高位,从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下降。影响其运行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人才、交易市场和中介服务结构效率、政策激励措施等三方面。
首先,作为银行新兴业务,碳金融业务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国有商业银行对其运作模式、风险管理等都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把握,相关业务流程、项目开发管理以及与之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实践经验还有待积累,目前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还缺乏创新碳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素质和能力,国内碳金融市场仍处在碳金融产业链的低端,尚缺乏国际碳金融市场上一些已较为成熟的金融交易产品。
其次,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2011-2015年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并选择了七个地区开展碳交易的区域试点工作,各地区纷纷尝试对“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研究。河北作为非试点的区域,在相应的排放权交易所,相关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碳排放交易尝试等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同时我国尚未推出碳排放强制交易,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及技术仍存在较大不足。第三方核证机构将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角色缺失或不明晰,尚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机构和部门帮助商业银行分析、评估、规避低碳项目风险。
第三,碳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碳金融的相关项目运行流程复杂,交易规则繁琐,项目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商业银行参与碳金
作者简介:李娇娇,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朱向武,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陈彦华,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融业务和项目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没有及时出台和跟进激励和扶持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项目的配套政策,比如利息补贴政策缺乏吸引力、缺乏风险补偿和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缺位等,必然导致激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
3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碳金融运行的发展策略
第一,加大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力度。在经济模式发生变化,碳金融发展日益重要的经济形势下,河北省国有商业银行应当紧紧抓住碳金融业务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提高竞争力以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抓手作用,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通过业务培训和机构改革调整,专门成立的碳金融业务拓展和开发部门,负责碳金融业务的市场开发与推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通过招聘具备碳金融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和培养高素质的碳金融业务团队。不但可以从银行内部招聘,还可以从整个金融行业内选聘那些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开拓和专研意识的人才组建团队,同时聘请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建立完备的碳金融人才储备库,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此外,向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学习国际项目融资的经验与方法,获得技术援助。
第二,逐步构建发达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只有建立强制有效的市场,才能真碳金融相关业务定价,引导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合理利用节能减排资源;才有利于培养和锻炼专业人才,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从而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预期。当前,在单个行业强制减排市场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事先明确排放权覆盖行业范围的长期目标,逐步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覆盖多个行业的碳交易市场的,并积极培育和完善碳金融中介机构。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鼓励具有资质的专业中介机构参与其中,提供专业的咨询、项目评估、融资担保、法律协助等相关业务,以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和项目风险,促进碳金融业务的健康开展。
最后,丰富政策激励措施,为商业银行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以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功能,在节能减排项目贷款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加大对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项目方面的信贷支持;建立相应的利益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对商业银行来自碳金融业务的收入予以税收减免;银监会发挥其监管功能,制定差异化政策和监管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向碳金融业务领域发展,如采取对碳金融业务单列指标等措施来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内在动力;与环保部门合作推行碳金融业务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
参考文献
[1]谢伟杰,谢丽华.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效应分析-以兴业银行为例[J].经济问题,2013,(11).
[2]徐大伟等.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收益模型构建与分析:基于碳减排的视角[J].管理评论,2013,(19).
篇10
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时证券市场的走势常常平稳而乐观。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结束了4年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牛市。但是证券市场常常有牛熊市的交替变换,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也是在周而复始的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6124点至1800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跌了70%,至2009年12月仍在3000点徘徊,大多市场投资者亏损过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无法幸免,这给依靠传统经纪业务获取主要收入的我国证券行业以沉重打击,不少证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A股的暴跌与国际金融危机是有很大联系的。当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到来时,如何在全行业低迷危机的时刻实现平稳过度,为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作好准备是我们此刻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盈利模式稳定性的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明确,在现代金融环境和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应作如下理解: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盈利能力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即使出现大的偏离,所产生的损失也会限定在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幅度内。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着眼于动态的过程,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内容
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的是盈利模式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策略,改善服务方式和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证券公司消极保守,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敢于创新,就会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甚至破产倒闭,盈利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三)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强调安全与效率兼顾
安全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增强盈利的稳定性;如果不能使二者统一,那么盈利的稳定就无法真正实现。
(四)证券公司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并且发展不是一味无节制的扩张,而更应是在注重成本控制与收益基础上的战略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盈利模式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