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采购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战略采购的意义和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与常规采购重视单一最低采购价格不同,战略采购更注重最低总成本的实现,战略采购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这一思想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咨询企业科尔尼提出,其理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要求企业充分了解市场状况和购买需求,认识企业内外部发展机遇,总而降低总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战略采购要求石油企业在采购、市场、生产等部门之间的无缝隙衔接,保证目前石油市场情况以及企业内部信息及时便捷传递,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石油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实现信息沟通。由于战略采购贯穿于石油采购全过程,能够更好的发现可以优化降低成本的环节,并能够从整体上分析设计各环节最合理地合作方式,从而实现总成本的降低。石油企业在充分分析当前石油市场发展状况的同时,能够制定更切实可行的采购方案,发挥战略采购的重要意义。
二、石油行业战略采购的实施原则
1.保证总采购成本最低原则
总采购成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石油采购价格,还包括石油行业在采购石油以及服务过程中所支付的总成本,许多石油企业存在将最低石油价格等同于最低总成本,往往忽视了在采购过程中产生的使用成本、管理成本等费用。因此,在采购之初,石油企业就必须以总采购成本最低为原则,充分考虑整个采购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成本费用,从而进行采购方案设计、实施。
2.形成互利共赢合作局面
石油企业与石油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必须保证互利共赢才能够稳定双方长期发展关系。战略采购并不是为了最低采购价格过分压榨供应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只有制定双方互利的采购战略,才能保证石油企业的稳定发展,也才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
3.石油企业和供应商保持制衡局面
石油企业的采购过程主要是和供应商打交道,双方都有选择最优合作伙伴的权力,石油企业要想获得最优总成本,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必须充分了解当前企业主要供应商的现状、优势及其发展战略,做到知己知彼,利用企业内部自身条件与需求,在合作中需求一种制衡关系。
4.形成全方位采购技能
石油企业的采购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总成本优化程度,但这一能力并不是单纯的在采购时施展的技能,而是涉及整个采购全过程的综合组织能力,只有具备全方位的采购技能,才能更好的实现战略采购的优势意义。
三、我国石油行业战略采购的实施手段
1.集中采购
石油企业实施集中采购能够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有效减少浪费、腐败等问题的出现。集中采购通过采购量的提升,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议价优势,有利于降低总成本,同时,在运输和存储管理等方面也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物力资源。集中采购减少了不必要环节。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影响,很好的限制了浪费、腐败现象的出现。
2.扩大供应商范围
石油企业通过扩大合作供应商的范围,有效地形成了竞争环境,这使得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牟取最大程度上的低价。同时,在目前供应商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或供应商存在问题时,企业能够通过备选供应商及时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采购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最新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了企业采购环节中,通过电子商务采购,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采购方式的弊端,提高采购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能有效缩减采购周期。此外,网络信息获取更加便利,通过电子商务采购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获取最新信息,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战略采购方案。
4.保证产品和服务统一
石油企业在采购时,既要保证原料价格的低廉,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完成后的运输、储藏、维护等环节造成的成本费用,保证产品和服务在质量和价格两方面都是最优选择,降低产品和服务不统一所带来的不必要成本,不断优化采购过程,降低总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篇2
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 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 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 较低, 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 济形势下, 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因此, 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 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 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 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 上探索中小企 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 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目标; 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 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 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 问题及表现, 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做的更好, 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 展。
2、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 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 方法。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亚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信息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成本控制定义为"在战略管理 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1995年, 欧洲的克兰菲尔德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一种控制模式,该模式认为 成本控制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 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1998年,英国教授罗宾.库珀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 度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模式, 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 作业成本法。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 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 手段。
对于经营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更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关乎 生存的关键因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 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 收入—支出”, 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 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 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 要取得经营利润, 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 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3、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绝不只是简单的削减成本,而是个系统工程。单纯地削减 采购成本同样会给公司带来很多的风险,如质量风险、及时供货风险、技术风险 等。
因此, 采购成本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公司的战略及长期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发 展。
本文将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相关理论综述 (一)国外对采购成本的研究分析 (二)国内对采购成本的研究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企业采购成本发展历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购批量小,缺乏规模优势 (二)采购制度不规范 (三)采购方式落后 (四)市场起伏剧烈,价格波动大 (五)采购经验不足 (六)企业的采购规划设定的不科学,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加强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实行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单次采购成本 (二)合理运用电子商务,降低采购成本 (三)谨慎采购,减少资金占用 (四)构建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 (五)开展第三方采购 (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采购成本控制五、结束语
4、主要参考文献
(1)吴悠.零售企业如何控制采购成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9.3
(2) (英)泰勒(David Taylor).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精益方法.2019.3
(3)张静;魏国辰;刘沈艳.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2019.04.10
(4)芮建斌.IT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2019.02.01
5、完成措施及进度安排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19 年 12 月 08 日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9 年 12 月 09 日—2019 年 04 月 27 日撰写论文初稿。
2019 年 04 月 28 日—2019 年 05 月 06 日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终稿。
篇3
[关键词]采购管理采购战略供应商管理
虽然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中,改进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是企业价值链一个有机的环节,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恶化所淹没,一方面过低的产品定价迫使采购部门因为单纯的价格要求和供应商陷入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生产制造部门亟不可待地向采购部门索取原材料,根本不管成本的高低。企业的CEO如果不能意识到采购战略的重要性,很容易在成本和利润的矛盾中迷失自己的方向,陷入降价、裁员、再降价、再裁员的恶性循环。那么企业该如何重视采购战略,在采购战略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采购战略的作用,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先从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入手研究。
一、采购战略的地位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定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采购的作用真的如此不重要吗?其实不然,虽然采购成本在不同行业中的比例是不同,但总体来说,采购成本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降低1%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10%销售额。把销售额增加10%,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把采购成本降低1%,对于目前社会平均采购水平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做到的。这就要求企业把采购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对应的采购战略。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Costofthe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以价值和风险两个因素把企业采购物料分为4类:第一类物料是高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定义为核心物资,这类物资需要和少数关键供应商结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实现TCO的优化;第二类是高风险和复杂度且低价值的物料,称其为瓶颈类物料,在采购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瓶颈类物料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对方的积极性不高时,尽量做一个好顾客,包括准时付款、经常性与对方沟通等措施。二是修改自己的需求,将瓶颈类产品转化为其他物料;第三类是低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料,定义为杠杆型物料,杠杆类物料需要扩大寻源范围,通过招标降低TCO;最后一类是低风险、简单且低价值的物料,即常规类物料,这类物料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重点应该放在采购管理费用控制方面。
(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首先,采购的主体是人,所以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仅仅砍价能力强的采购人员不一定是合格的采购人员。为了帮助采购人员更深入地了解TCO的概念和以TCO为核心的采购战略,采购人员应当得到必要的培训。从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到采购文化的管理都必不可少,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建设,也应当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来,并坚持成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绩效考核对于采购人员完成既定目标至关重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措施有利于既定目标的事项,相反不利的绩效考核措施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首先需要确定出详细的关键业绩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这些指标应当尽量标准化和量化,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行可以对采购进行全面评估。同样KPI还包括供应商的可靠性、每个物料类别的供应商数量、每个供应商类别的供应商数量。这些具体的KPI是可以量化并最终决定采购人员是得到奖励还是惩罚,这种明确的目标保证对采购人员工作的指导。
四、结论
国内重视战略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外脑给企业制定战略,结果却不尽人意,主要是因为战略执行不力,真正要想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来,只有把企业战略分解到操作层次,才能发挥战略的作用。本文研究采购战略具体实施计划,在操作层次上实现企业战略。通过灵活地运用TCO方法,具体实施企业采购战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政府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门槛
政府采购因其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规模庞大,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向来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模式。
一、政府采购与战略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中叶,以美国1761年颁布的《联邦采购法》为标志,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政府采购的起源,根据财政部的说法,“其制度建设和试点推进的工作,应该写作论文是从1995年上海市对财政专项安排的设备购置,采用政府采购员的办法时开始的。”[1]24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由于政府采购本身所具有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采购规模巨大,采购的政策性、非营利性和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等特征,其操作效果如何,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已向亚太经合组织承诺于2020年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一国在市场经济中最大买主的政府,其行为就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因此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动态的、全局的、长远的、持续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政府采购,而战略管理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战略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私营企业部门,美国学者安索夫(AlfredChandler)1962年发表专着《战略与结构》,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3]12。此后,许多学者积极参与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国内着名学者周敬伟教授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4]75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对环境进行考察,以选择通过一定的付出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波齐曼和斯特劳斯曼在《公共管理战略》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关注长期;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战略管·65·理和计划并不是自行贯彻的;采取一种外部观点,强调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期待和塑造组织的变迁。公共部门由于环境因素、交易因素、组织内部运作方式的不同,战略管理的作用与私营部门相比,更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因此就更有必要分析和指导政府采购这种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持续时间长的政府行为。
二、战略管理下的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一)政府采购的一般模式政府采购的模式作为实施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项目确定。[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模式有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与两者相结合这三种。集中采购模式是指本级政府的采购均由一个专门从事采购的部门负责,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其采购的过程为:使用单位向财政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待采购计划被批准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安排采购,采购项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承包商支付[1]24。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采用集中采购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等。分散采购模式是指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的政府采购的模式。其过程是由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预算计划,获得批准后由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的原则自行采购。分散采购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是适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政府采购,但是它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国际上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具有集中的趋势,是以公共投资为主,便于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而一般的小规模政府消费品的采购则是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便于发挥其灵活性。这种模式不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简单折衷,而是集它们的优势于一身,但其本质还是集中采购。(二)战略管理思维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思考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和与社会的关系,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政府采购作为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要求将政府采购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关于政府采购的战略计划不是自行贯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一种外部观点;对于政府采购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地塑造组织的变迁,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权威的影响。战略管理有一个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战略管理;政府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门槛
政府采购因其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规模庞大,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向来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模式。
一、政府采购与战略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中叶,以美国1761年颁布的《联邦采购法》为标志,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政府采购的起源,根据财政部的说法,“其制度建设和试点推进的工作,应该论文是从1995年上海市对财政专项安排的设备购置,采用政府采购员的办法时开始的。”[1]24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由于政府采购本身所具有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采购规模巨大,采购的政策性、非营利性和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等特征,其操作效果如何,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已向亚太经合组织承诺于2020年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一国在市场经济中最大买主的政府,其行为就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因此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动态的、全局的、长远的、持续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政府采购,而战略管理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战略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私营企业部门,美国学者安索夫(AlfredChandler)1962年发表专着《战略与结构》,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3]12。此后,许多学者积极参与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国内着名学者周敬伟教授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4]75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对环境进行考察,以选择通过一定的付出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波齐曼和斯特劳斯曼在《公共管理战略》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关注长期;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战略管·65·理和计划并不是自行贯彻的;采取一种外部观点,强调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期待和塑造组织的变迁。公共部门由于环境因素、交易因素、组织内部运作方式的不同,战略管理的作用与私营部门相比,更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因此就更有必要分析和指导政府采购这种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持续时间长的政府行为。
二、战略管理下的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一)政府采购的一般模式政府采购的模式作为实施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项目确定。[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模式有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与两者相结合这三种。集中采购模式是指本级政府的采购均由一个专门从事采购的部门负责,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其采购的过程为:使用单位向财政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待采购计划被批准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安排采购,采购项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承包商支付[1]24。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采用集中采购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等。分散采购模式是指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的政府采购的模式。其过程是由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预算计划,获得批准后由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的原则自行采购。分散采购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是适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政府采购,但是它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国际上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具有集中的趋势,是以公共投资为主,便于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而一般的小规模政府消费品的采购则是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便于发挥其灵活性。这种模式不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简单折衷,而是集它们的优势于一身,但其本质还是集中采购。(二)战略管理思维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思考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和与社会的关系,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政府采购作为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要求将政府采购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关于政府采购的战略计划不是自行贯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一种外部观点;对于政府采购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地塑造组织的变迁,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权威的影响。战略管理有一个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8月1日,由《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办的“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南城的开元名都大酒店拉开序幕。
本次研讨会围绕政府采购工作“创新”的主题展开,参会代表有各级政府采购中心的负责人、部委采购单位的负责人、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政府采购专家、优秀政府采购供应商和多家中央媒体。会上,由《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任陈建飞致开幕词,副主任方剑做创新研讨会的详细介绍,参会的各方代表就政府采购服务创新、政府采购信息交流平台创新等,共同为政府采购事业献计献策。
“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顺应了我国“以创新求发展“的趋势,也是落实政府采购法的真切体现。落实政府采购法,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政府采购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着各个部门的衔接不是特别顺畅,采购单位和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机会甚少等情况,这些制约政府采购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研讨会上,由南开大学的何红锋教授引领回顾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历程,同时与会代表结合创新的思维,就此深入探讨政府采购的工作任务、政府采购活动中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现象,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主办方针对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出了《中国政府采购》指南,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将我国政府采购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本次研讨会是在《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周年之际,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对今后的政府采购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起到一定意义的启示作用。
开启多媒体视讯新时代
第七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讯展在京举办
6月12日,第7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讯高峰论坛暨产品展示会在北京举行。
展会探讨国内多媒体视频通信行业现状,知名专家、多媒体视频通信企业代表对视频通信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多媒体视讯在政府及行业专网的应用交换了意见。
鉴于视频通信的便捷和高效以及可大幅度降低差旅费用、提高办公效率的特性,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可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电子化服务。
篇7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制造体系,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显示,制造行业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50%~80%,采购成本已成为企业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日益显著。国内实业界和学术界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论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并且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研究者以企业工作者为主;第二,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第三,从内容上来看,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可以归结为基于采购成本定义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商品分类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环境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基于战略性采购的成本控制方法。
二、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1、基于采购成本定义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目前,学术界对采购成本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采购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还缺乏准确的描述和界定,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形:采购成本传统定义法、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所有权总成本法。唐蓉和沈俊娜等使用采购成本的传统定义,将采购成本定义为“采购物料过程中的购买、包装、装卸、运输、存储等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并从采购原材料价格,采购部门管理,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缺货成本四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张蓓和李江萍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采购成本管理中,从分析资源动因出发,寻找引起采购成本发生的作业,以作业为核算对象,并提出控制采购成本的方法和建议。彭鸿广、骆建文阐述了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中如何应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孙炼等把生命周期成本法运用到电信设备的采购过程中,指出根据生命周期成本法提出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朱晓琴、朱启贵综述了基于所有权总成本(TCO)的采购成本管理,并提出对我国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启示。陈志祥等、刘子先和龚光明等研究了所有权总成本在我国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采购成本的传统定义采用企业通用的会计准则,对采购成本的定义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反映采购成本的全貌。作业成本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采购过程中的间接成本,但HenrikAgndal和UlfNilsson(2007)研究发现,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长期采购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相关成本,这些成本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遇到了困难。TCO概念和与其非常相似的生命周期成本概念在国外已经被讨论,且以经验与案例研究为主,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TCO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都是战略性采购成本分析技术,着力于从长期、系统思考的角度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品的价值。从发展趋势来看,学术界和实业界趋向认同和接受TCO的概念和思想,并将其应用到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过程中。总体而言,基于采购成本定义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从采购成本的构成出发,帮助企业识别采购成本的来源,并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是一种基础性的成本控制方法。
2、基于采购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价格已不再是采购和供应管理所谈论的唯一话题,但是价格仍是采购管理中的关键因素,是采购成本控制最直接、最敏感的切入点。这就给通过采购价格管理来控制采购成本增加了一些难度,但也吸引了很多学者来研究这些与价格管理相联系的成本控制方法。采购价格管理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目标价格法、成本价格法、谈判价格、招标采购价格、集中采购价格、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价格以及期货采购价格。高春海、张琳、马明从外部驱动、基本概念、过程等方面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采购成本控制思想。有些研究者发现企业要求采购人员了解和掌握供应商产品的成本构成,这样可以为采购定价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谈判专家罗杰·道森认为谈判是赚钱最快的方式,一个双赢的采购谈判价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赢得净利润。多数研究者认为招标采购价格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结果,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采购效率。高峰、朱新民、车玉梅等讨论了集中采购在银行、项目工程、集团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的成效。黄松研究了集中采购多种易变质性物品的成本优化问题。唐晓、宋玉卿、田丹等从价值分析和功能需求入手,结合实例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顾炎华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为自己的采购进行套期保值,还能把握一些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尽管价格只是采购成本的一个方面,但它却非常重要。在生产企业中,物料价值平均占销售额的52%;如果把购买设备的资本也包括在内,这一数值将达到56%。当然,采购额占销售额的比率随着行业的不同而各异,变化范围为50%~80%。更重要的是,采购存在利润杠杆效应和资产收益效应,可以对公司的绩效作出直接贡献。采购部门希望供应商保有一个公平的价格,就需要采购部门自己具有确定价格的方法和经验。以上提到的基于采购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虽然不能涵盖价格策略的全部,但它们都是企业经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采购部门会综合应用一种或几种价格策略,为本企业争取到一个公平的采购价格,提高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能力。
3、基于采购商品分类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把采购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型,相应地采取不同的采购决策,是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基本前提。郭俏俏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BC分类法——A+AA-B+BC分类法:将所有的物资分为A+、A、A-、B+、B、C六大类,并赋予每一类物资一个类标号。通过类标号,可快速定位关联物资,方便企业联合采购,从而实现采购、库存的系统化管理,减少采购总成本。党康林从企业自身的经验出发,分析了ABC分类方法在采购成本控制中所取得的成绩。吴敏洁比较了MRO物料采购与直接性生产资料的不同之处,介绍了跨国MRO采购的特点,描述了国内外工业企业MRO跨国采购状况,提出了国内工业企业跨国MRO集成采购模式。由于采购不仅仅是购买,更重要的在于管理。采购商品分类管理之所以能够降低采购成本,主要体现在改善采购流程、优化库存、促进实施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既是采购管理的重点,也是采购成本控制的着手点。
基于采购商品分类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将采购部门的工作同生产部门的质量控制、仓储部门的库存管理、运输部门的车辆调度等紧密相连,有利于部门之间的舒畅交流和通力合作。同时,这种控制方法也成为选择供应商的基础。另外,采购活动一般起始于采购需求和商品类型的确定,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基于采购商品类型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是一种基础性的成本控制方法。
以上三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均与采购商品有密切的联系。总体上看是从商品角度来考虑采购成本控制的,侧重点在采购商品本身,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企业以外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采购环境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环境分析的控制方法把企业自身、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作为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采购环境是采购工作者组织采购活动的存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袁正宇从完善采购制度、建立良好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培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EPC工程项目中采购成本的控制途径。阙维中认为建立采购管理平台,规范采购业务流程和采购人员行为,杜绝采购“暗箱操作”和采购腐败,是完全有必要且极为有效的。唐庆海建议工程项目采购要充分利用好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可以促使采购部门产生更好的采购决策、同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增强业务的透明度、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采购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降低运营成本和材料的采购价格,减少废品数量,产生更优的决策。企业外部采购环境即采购和供应市场,全球供应市场不断增长的动荡局面使采购市场研究成为至关重要的活动。国家间突然限制出口贸易、供应商因破产而消失、汇率的不断变化以及“9·11事件”和当前美国的“次货危机”,都给全球供应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采购市场研究,可以提前掌握这些信息,规避供应市场风险引发的采购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并能抓住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增强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能力,实现企业的采购目标。
5、基于战略性采购的成本控制方法。采购决策包括三个侧面: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战略性采购属于采购决策的战略层决策。采购(外包)、电子采购、JIT采购、联合采购、全球采购、绿色采购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等都是企业战略决策的一部分。王峰指出采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物资采购模式,其廉价、高效、快捷的特点必将不断地被更多企业所认识,成为众多企业采购成本的新选择。王小宾等通过对确定环境下和随机情况下的总所有权成本建模,可知电子采购在采购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面对采购产生价值。聂兰顺以供应商和采购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运输成本的JIT采购批量分割决策模型。唐东会认为应从动态的角度,全面认识绿色采购成本。郭海森、彭烨提出战略采购的最优方法是建立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有些学者就提出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推行联合采购,抱团取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全球竞争,采购也应该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战略性采购的成本控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而是将重点倾向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而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为企业赢得长期利润。这里提到的采购方式不是单纯的成本控制手段或措施,而是一种采购战略。它们的应用和实施,都需要从企业战略方面来考虑,并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从内容上看,国内在战略性采购方面所作的研究多数属于提出或提倡某一种采购战略的思想和观念,很少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更深入。JeanNollet等(2005)从利润、供应市场、集团规模、成员关系、受益人等五方面讨论了加入采购联盟实施联合采购的优势和劣势。PervezN.Ghauri(2008)探讨了全球供应网络对宜家家具(IKEA)的市场驱动战略的有益支持和贡献。DothangTruong(2008)通过网上调查359位专业采购人员,研究发现电子采购能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JonEdgell(2008)总结了2008年全球采购的四个发展趋势,指出由于美元走弱及中国存在很大的成本优势,中国还将是全球采购的重要市场。从国外在战略性采购的研究来看,国外已经在研究战略采购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并开始总结经验和教训。这给我国一个重要启示:战略性采购已经跨越了概念阶段,逐渐步入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我国的研究也能跟上这个步伐。
三、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趋势
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采购被视为企业挖掘潜在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以下三方面将会得到深入研究。
1、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目前国内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提出的一些控制方法和措施,多是出自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可以数量化衡量的决策体系。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Whatgetsmeasuredgetsdone”,相信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2、中小企业如何实施采购成本控制。很多文献在研究采购成本控制时,或不对企业类型加以区分,或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例,而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国外许多研究者,比如MihirA.Parikh等(2005)分析了一个针对小型企业采购的转化模型以及在实际中成功应用案例;AndreasR.Holter等(2008)提出了多种能够增进中小企业采购运输服务的工具,以扩大中小企业的采购决策力量;JohnRamsay(2008)直截了当地提出在采购供应管理中应该给与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另外,从规模上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约有4200万家,采购成本可节约的潜力巨大。因此,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管理会计在采购成本中应用研究。目前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所有权总成本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所有权总成本逐渐得到认可和使用,但它的具体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因此,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需要改进现有的会计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引进新的管理会计来推动采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注: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供应链 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法 作用成本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不断消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但要面对本土的竞争对手,还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还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将产品的成本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这对企业或者行业的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我国的家具企业而言,在经营的过程中与其他的企业一样,依然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也面临着同样的成本控制难题,针对我国家具行业存在的这一问题,下面将基于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思想,研究家具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方法和体系。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意义
1、降低供应链成本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思想是从整个供应链的高度去控制成本,这样的成本控制思想和方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内部,而是横跨了整个产业的不同企业。以家具企业为例,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着眼点在于控制企业的内部成本,并未从整个产业的高度去研究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从而导致产业内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成本控制的目标仅仅放在企业内部,缺乏从企业外部控制企业成本的方法。而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思想,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相同产业内的企业可以依据共同的成本控制目标,采用协同成本控制的方法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论是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还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都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选择的成本不断降低。对于家具的潜在购买者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具企业能否获得相应的订单,相关产品的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相同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优势的,获得订单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家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就能使企业的产品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就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促进产业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家具产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家具市场,也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家具业构建供应链的成本控制系统,降低我国家具业的供应链成本,提升家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发展规模下,我国的家具企业会遇到一些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些企业不仅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可见,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不断降低我国家具产业供应链成本,提升我国家具的价格优势,对于促进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家具企业供应链系统组成分析
1、供应链采购物流
家具企业的供应链采购物流是整个供应链活动的起点,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其供应链采购物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采购物流活动将家具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从供应商处转移到家具企业内部。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家具业供应链采购物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家具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收集供应商的信息,选择合理的供应商,从而降低采购物流的成本。由于家具业的特点,使得家具业供应链采购物流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在采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按照企业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还面临着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特别是部分生产原料的采购还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2、供应链生产物流
供应链生产物流是家具业在完成采购活动后,将所采购的物料生产成产品的过程,是家具业供应链系统中的中心环节。在供应链的生产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有步骤地加工所采购的物料,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对于家具业的生产物流而言,以产品入库为整个供应链活动的终点。与其他的产业相比,家具业供应链生产物流一方面具有依附性强的特点,且整个生产过程都依赖于家具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依附于整个供应链活动,并不能独立的存在;另一方面具有专业性的特点,不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生产加工的过程,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甚至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具有个性化要求的产品。此外,在供应链生产物流中,要特别重视成本的重要作用,家具业供应链生产物流是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成本中心。
3、供应链销售物流
供应链销售物流是将所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只有通过供应链销售物流才能将家具业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往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同时,在供应链的销售物流阶段,家具企业还要及时地收集市场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家具业在供应链销售物流活动中应当建设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以便于企业能够及时地将所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并收回资金。此外,在供应链销售物流活动中,家具企业还应当加强仓储和配送成本的控制,降低供应链销售物流的成本。
4、供应链逆向物流
在家具业的供应链中,完成销售物流之后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供应链价值活动。但是对于家具企业而言,除了盈利之外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家具企业在完成供应链销售物流之后还需要建立供应链逆向物流,将废弃的家具产品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这些产品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并能有效收回具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对于大部分的家具企业而言,由于在逆向物流中所回收的产品具有分散性和不可控性,并且整个逆向物流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应当加强逆向物流管理,降低供应链逆向物流的成本。
三、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析
1、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析
构建基于目标成本法的家具业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要求家具企业在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依据目标成本法的要求,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依据市场的要求,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从而对家具业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构建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对于整个供应链内的企业而言,既可以基于产品的价格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也可以依据产品的价值制定相应的目标成本。在制定目标成本时,还应当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出发,从而将家具企业的目标成本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效果。
2、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构建家具业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基于目标成本法外,基于作业成本法构建成本控制体系,对于家具业控制供应链成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具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产品的目标以及企业的业务流程,建立与企业的业务相符的作业流程,并对整个作业流程不断地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控制供应链成本的目标。
四、结论
研究表明,在家具行业运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家具行业的供应链成本,节省社会成本,还能提升供应链体系内家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家具企业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方面,家具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主要由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和逆向物流等四个部分构成,在构建家具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应当充分地利用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和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依据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要求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俊、夏斌:现代成本管理创新方法:岗位成本法[J].财会通讯,2015(5).
[2] 赵蕾:基于供应链优化的集中采购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4(15).
[3] 刘宜鸿:浅谈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供应链决策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4(32).
[4] 张博、高旭阔: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探讨[J].物流技术,2013(17).
[5] 霍红、华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6] 薛祖凯:加强比价管理控制采购成本[J].上海会计,2003(7).
篇9
关键词:多品种、小批量、协同
定制化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以少数几个明星产品吃遍天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许多大型企业不得不进入更加细分的市场,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策略来挖掘属于自己的“蓝海”。与此同时,企业的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许多大型企业都习惯于将采购供应管理部门定位为强势部门,动辄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压迫供应商接受成本目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存货、缩短供货周期。当企业迫于市场的压力逐步向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策略转移时,往往没有预料到供应市场对此将做出的反应,也没有提前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保护企业的成功转型。
以国产手机为例,在2006年以前,众多国产手机制造商依靠国内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赚得盆满钵盈,对零件供应商也大有召之即来、挥之则去的“大公司气派”。但2006年以后,市场急转直下,国际品牌的发力以及国内手机生产许可证的逐步放开,导致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逐步转向女性机市场、高端机市场、白领机市场、学生机市场,甚至是更加细分的老龄机市场、游戏机市场、股票机市场等。过去动辄可以卖到数十万台的单一品种机型,如今只能卖到几千台,甚至是可怜的数百台。在向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转换时,他们略显手足无措,许多企业还以老的思路与供应商谈判,甚至不惜以空头承诺来换取短期的利益,这种压榨式的谈判最后演变成国产手机大企业的信用危机和灾难,也为整个行业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较单一品种大批量采购而言,多品种、小批量采购有着与生俱来的劣势,由于量少、品种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供应市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采购供应管理往往比较被动。笔者认为,许多长期处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行业的成功企业,诸如航空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个性消费品制造业中的许多知名企业,在采购供应管理方面的策略有着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采取延迟策略降低产品的差异化
延迟策略是指通过“设计或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流程中形成多个产品的差异点尽可能向后延迟”的策略。延迟策略将供应链上的产品生产过程分为“不变”与“变”两个阶段,通过将不变的通用化生产过程最大化来推迟产品差异化的形成过程。当接到客户订单时,企业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过程与交付过程。延迟策略是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最惯用的供应管理策略,通过将“不变”阶段尽可能向后延迟,大大提高了部件的通用性,从而增加了部件采购的批量,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了产品交货提前期,并最终降低了供应链运作的不确定性。
在延迟策略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企业之一是瑞典的宜家(IKEA)公司,他们采用模块化理念来设计家具,顾客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来进行个性化组合,方便的设计使得宜家甚至能将组装工序交给顾客自己完成,也就是将延迟点推到了客户的家里。因为产品是模块化的,宜家可以轻易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制造外包,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
通常情况下,实施延迟策略需要企业研发部门的投入,甚至需要设立专门的标准部门推动该策略的执行,这对于以创新为理念的企业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应在供应战略战术的制定上予以明确定义和要求。
通过反向营销培育供应资源
反向营销是Leenders&Blenkhorn于1988年提出的概念,反映了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反向营销要求企业像对待自己的客户一样对待供应商,不是供应商说服制造商来采购他们的产品,而是制造商主动向供应商提供机会。反向营销认为,制造企业为了某件产品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上是不明智的,而应将精力放在供应商的能力与发展潜力上,而不仅仅是关注供应商现有的产品组合,这样一旦企业有需求,供应商就能够提供任何企业所需要的产品。供应商关系管理是反向营销的核心,建立友好合作的供应商关系是企业反向营销战略成功的基础。例如,通过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建立共同的配送通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推动供应商和企业的思维与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推动更高层次的价值创新。
在多品种、小批量采购中,买方市场已逐步转变为卖方市场,企业无法通过强势采购获取稳定的供应资源,但通过反向营销却可以为供应商提供附加价值,以此来弥补由于采购量少、品种繁多带来的不足,维持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供应商关系。
瑞士ABB公司是电力设备行业的知名制造商,生产的产品多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在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ABB并没有像丰田汽车公司那样带上自己的供应商跨国迁徙,而是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在工厂的周边逐步培养了一批本土的中小规模优质供应商,为ABB在华业务的稳步成长提供了稳定的供应资源。让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开发
许多企业都间接地要求过供应商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例如,企业通过对新设计的零部件进行信息或价格征询RFI/RFQ(Request for Information or Quotation)时,往往会要求供应商基于制造工艺的可行性对零件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从而逆向推动企业进行设计更改。但这与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开发ESI(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开发是邀请战略供应商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的全过程。例如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在研发新一代机型时,都会邀请关键供应商加入他们的研发团队,为新型飞机的设计提供诸如新材料新工艺可行性分析、零件供应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重要的信息,同时,供应商也获取了部件技术要求、生产计划等信息,为他们提前准备产能,提前安排制造、组装、物流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多品种、少批量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利润以及较大的技术及市场风险,推行ESI能为企业预测市场、规避技术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开发应在供需双方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展开。通常企业只邀请关键部件的供应商加入ESI项目,并签订保密及长期供货协议,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对供应商的激励。推行价值工程,价值分析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即进行的价值与成本革新活动,因为仍在工程设计阶段,故称为价值工
程:而在一旦开始量产后,企业通过持续分析以发掘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价值的改善点,此阶段所进行的分析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法,被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价值工程/价值分析最经典的案例是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的石棉事件。二战期间,美国市场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GE急需石棉板,但该产品的货源不稳定,价格昂贵。时任GE工程师的Miles开始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材料的替代方案,通过对公司使用石棉板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其用途是铺设在给产品喷漆的车间地板上,以避免涂料沾污地板引起火灾。Miles很快在市场上找到了一种防火纸,这种纸同样可以起到以上作用,并且成本低,容易买到,因此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而言,单纯的价格谈判通常很难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企业应当适时回归到理性思考的范畴,回归到最基本的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努力发掘一切与价值形成过程相关的各个阶段中可以改善或改进的方案,从而推动成本和交货期的持续改善。
有效的战略采购结盟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战略采购联盟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整合联盟企业的需求来增加联合采购的规模,从而对上游供应市场施加强有力的影Ⅱ向。
美国著名饮料企业OceanSpray是世界上最大的酸果蔓饮料制造商,2002年,他们通过与雀巢饮料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来提升联盟公司的制造和供应链效率。通过战略联盟,Ocean Spray与雀巢公司相互合并了旗下同一区域的多家制造工厂,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原材料,尤其是包装材料的采购和物流成本。这两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竞争关系的企业通过实施战略联盟,共同扩大了市场份额,并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如今,企业战略采购联盟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涵盖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只要能为企业带来增值效益,组成联盟就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实施战略采购联盟对于多品种、小批量企业有着非凡的意义,它能使处于弱势的企业个体迅速结合为强势联盟,共同出击抢占供应资源,作为企业的战略制定者以及供应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应不仅仅将视野放在对供应市场的分析管理上,还应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优秀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适时地推行联盟采购,以开创企业的双赢或多赢局面。
篇10
关键词:采购成本;财务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procurement is the source of the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curement goals, companies should step up the cost of procurement management, to avoid problems in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the companies will bring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rofit.. In this paper, the cost of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ssue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rocurement costs;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采购成本管理概论
采购成本是保持采购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采购人成本、供应商投标成本、集中采购机构成本,三者从不同的层面涉及到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走向,以不同的方式决定着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共同组成了采购成本体系。
进行采购成本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购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利润源泉。经验证明,一般工业企业总成本结构为:原材料60%,工资福利20%,管理费用15%,利润5%。要想提高企业利润率,在材料采购这一环节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应把重点放在降低采购成本上,因此,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工作追求的永恒主题。其次,采购是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主导力量。从整体供应链角度来看,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就必须依靠采购的力量,充分发挥供应商的作用。最后,采购成本管理是促进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采购成本管理,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自身的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可以利用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优势,大大地缩短我们产品开发、生产所需要的时间、降低产品开发费用及制造成本,更好地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企业没有严格的采购制度,必然会使采购工作无章可依,采购人员进行供暗箱操作。采购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购绩效评估制度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采购流程绩效评价指标模糊,缺乏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极易导致采购成本的失控。其次,供应商很不稳定。造成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企业在物流采购上失策,没有加强采购供应商管理,没有建立“采购认证”制度,没有建立“供应商考评”制度,因而缺少稳定的、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还有,采购价格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反馈不及时。价格信息来源渠道狭窄,是企业致命的弱点。
2、采购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采购时机把握不住。一些企业的采购人员不做专门的调查去及时了解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最有利的采购时机,导致了企业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使企业蒙受损失。第二,采购企业只注重采购价格。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标准的做法,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都不能给采购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最后,采购质量问题。采购方与供应方相互之间的工作是不透明的,采购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的质量控制活动,只能通过各种相关的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低、采购组织不强大
现在的采购人员常常不能进行长期细致的工作,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这很难提高采购水平。很多人来到采购岗位,转眼之间就忘记了采购的基本准则,违背了精益求精、勤奋努力、踏踏实实、严密细致的职业道德,这使现实中采购所要求的周到的准备、充分的调查、缜密的计划性变得难以实现。因此,作为企业采购工作执行主体的采购人员,其采购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采购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4、生产设备不先进,技术水平落后
生产设备的不先进和技术水平的落后也能影响到采购成本管理。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 导致原材料耗损较多, 进而增加了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低效的劳动作业, 致使生产库存激增, 而在仓库的原料表现不足, 这使得通过生产线制作的半成品不良率上升, 而这些不合格的半成品必须清出, 否则不能进入下一个作业流程。这样消耗在流水线上的原材料增多, 浪费较大,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5、采购总成本意识淡薄、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相当多的企业把降低采购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活动上,而忽视了对采购活动流程的把握;有的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是为订单采购而是为库存而采购。在财务成本核算上,正如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采购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采购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采购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等。
三、针对采购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采购成本管理不是单纯的管理,而是很多种制度的综合控制体系,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因此,在建立健全采购成本管理时,不能生搬硬套,应从自身的环境和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采购成本管理制度。从目前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首先,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还能杜绝部门之间扯皮。其次,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最后,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
2、加强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首先,通过付款的选择、价格的变动及竞争招标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价格折扣。其次,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价格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但是企业不要盲目的只考虑采购价格,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生产流程以及售后服务,企业可以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与制造商约定技术服务和交货期限会更好。最后,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加强库存管理与控制。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3、建立和健全采购人员培训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首先,通过道德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重视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是企业提高采购效率的根本,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教育培训,约束并规范业务人员的采购行为,避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其次,通过供应链全局观和国际视野的思想提高采购人员的水平。采购人员要认识到采购是供应链流程中一个环节,应树立供应链思想。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引进现代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
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全手工作业的时间非常慢, 不利于企业生产销售, 而机械作业则能加快速度, 创造产品的时间效益。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改善物流服务效率, 提高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 以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降低采购数量。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失误率和报废率,提高采购材料的利用效率。当然, 全套设备的引进投资过大, 成本代价很高, 但是可以选择一些复杂的流程可引进机械作业来提高制作速度, 创造可观的时间价值。在现在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采购成本,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5、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
战略成本管理采购不仅在于压价,它在本质上也是战略性的。战略采购重点在于开发一个战略性供应基地,从而加强公司的竞争力,使公司能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成长发达。为达到这个目标,战略采购运用一种有系统、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方法,帮助公司更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通过这种认识,公司能对其采购成本、内部需求控制、采购战略、供应基地联盟做出战略性决策。战略采购对供货商的生产能力、生产量、战略方向、发展潜力及在竞争性市场上的定位做出有系统的评估。
综上所述,良好的采购成本管理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又有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采购成本管理的不断完善是增强竞争力,实现财务收支平衡的重要保证,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颉茂华.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J].财会月刊,2006,(6):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