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有效的预防我县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加强可能出现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我县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处理,把伤害损失减少到最小。
一、主要工作职责:组织人员车辆及时开展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善后事宜,及时采样送检,如有人员中毒或者其它人身伤害,及时组织医疗机构抢救病员。
二、应急处理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严格按以下步骤处理):
1、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严密监视,信息灵通,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接到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领导小组及时商议派人60分钟到达事发现场,立即处置。
3、保护现场,展开调查,依法取证,组织分析讨论事发原因;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4、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5、保留造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食品或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物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6、落实县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7、按照有关程序撰写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并及时上报。
三、具体处理程序
(一)登记报告。接报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必须进行登记,登记内容:接到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和相关单位报告后,应对事故发生的主要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人数、可疑食物、临床症状等有关内容,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规模大小,预测发展趋势,进行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分组进行食品生产单位、事发单位的调查及临时控制措施,每组不得少于2名执法人员。
(二)调查处理:值班执法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赶回单位,准备好有关监督文书、取证工具、个案调查表及采样工具设备。
l、派一组执法人员以最快速度(二小时内)赶赴现场调查处理,进行调查了解该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总人数、发病人数、危重病人人数、可疑食品等,对事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密切关注中毒病人动态,稳定中毒病人情绪,将采集样品及时送检测中心检验,必要时会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按各自职责进行调查处理,协助医院救治病人,提出专业意见,收集相关资料
2、另派一组执法人员同时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单位,对可疑食品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
1)食品以及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以及流向;
2)产品配方、加工过程和环境卫生、生产加工数量和时间;
3)生产经营人员卫生和健康状况;
4)采集可疑食品以及原料、辅料和生产加工的有关环节样品。
3、核实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撰写初步调查报告,并立即上报县局相关领导。
4、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单位调查完成后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1)责令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食品或疑似食品。
2)封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食品或疑似食品及其原料。
3)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终结报告:调查处置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食品或疑似食品发生经过、问题食品、致病因素及发生原因,分析和结论、控制和预防措施等。
(五)行政处罚: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对违反有关法规、规章,造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立案、调查取证和实施行政处罚,对造成严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责任追究制。各食品生产单位法人为第一责任人,质量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2、完善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按照食品生产通用规范要求规范生产,强化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制、过程管理制、检查验收制、库房储存制,严防不合格食品及原材料进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严防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篇2
1.1增加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内容兽医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动物群体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方面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食品安全、共患病的调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并重点讲述兽医公共卫生关于动物性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相关内容。在授课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及时、正确处理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面对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
1.2调整兽医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由于监测数据在制定正确疾病防控对策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加强了对重要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和具体案例的讲解。近年来动物疾病防控中的风险分析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不仅在防控决策中凸显其关键作用,也是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2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强案例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1融合多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兽医流行病学各章节有各自的知识特点,可根据其难易程度、实践性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现况调查章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教师做点评,重点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共患病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公共卫生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分子流行病学有关章节,以禽流感为例介绍我国如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数据整理,引导学生对禽流感病毒变异的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2根据疾病流行现状适时调整内容在教学中针对本课程综合应用性的特点,对共患病、生物安全等内容采取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2013年江苏和上海发生的H7N9流感事件为例,让学生对疫情的“三间分布”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把握疫情的总体情况后再应用兽医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对发生疫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兽医流行病学的角度来探讨怎样控制疫情的发展,最终消灭疫情。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还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对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1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多媒体内容时需要优化知识点,细心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框架。编排幻灯片时要注意好衔接,把握住内在联系,使讲授的内容富有逻辑性和推理性。自上世纪90年代开设《兽医流行病学》课程以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各种图片和影像资料,包括共患病的防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与检疫技术等内容,将视听教学和CAI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显得更加生动、灵活,改变了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
3.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兽医流行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共患病学、病理学、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协调应用于教学之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突出课程重点,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难点。流行病学的网络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对WHO、OIE等网站或中国农业部公告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国内外重大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发展情况,结合所授理论进行分析,充分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4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篇3
【关键词】食物中毒;发芽马铃薯;调查报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97-01
中毒经过2012年9月19日13:30分至19:30分,共有47名学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到云龙县功果桥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卫生院接诊医师初诊为食物中毒。
1流行病学调查
1.1基本状况云龙县第三中学有3个年级12个班640名学生,教职员工48人;校内提供学生就餐的学生食堂有3个:第一学生食堂、第二学生食堂、回族学生食堂。
1.2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47例发病者均为云龙县第三中学学生,年龄1216岁,其中女22例,男25例,首发病例于当日中午13:30出现,末发病例19:30出现而终止。最短潜伏期为1.5h,最长潜伏期为7.5h,中位数3.6h,大部分患者食后2.53.5h出现不适症状。对发生中毒的第二学生食堂采取现场控制措施后,再未发生新发病例,罹患率为33.81%。
1.3可疑中毒时点(暴露时点)推断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统计学分析,本事件可疑暴露时点为2012年9月19日12时7分。
1.4可疑中毒餐次(暴露餐次)推断本事件可疑暴露时点为2012年9月19日12时7分,则可疑中毒餐次(暴露餐次)应为2012年9月19日午餐时间。
1.5可疑中毒食堂(暴露食堂)推断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统计学分析,本事件可疑中毒食堂(暴露食堂)为第二学生食堂(第二学生食堂是3个学生食堂中相对危险度RR唯一大于1的食堂)。
1.6可疑中毒食品(危险因素)推断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统计学分析,本事件可疑中毒食物(危险因素)为第二学生食堂2012年9月19日午餐供应的韭菜炒马铃薯片(韭菜炒马铃薯片是该食堂供应的4种午餐食物中相对危险度RR唯一大于1的食物)。
1.7可疑剂量反应关系推断按摄入中毒食品(韭菜炒土豆片)不同剂量(几勺)分为3个剂量等级的暴露组和未暴露组(为未食用者),分别计算每个暴露组的罹患率和未暴露组的罹患率之比(RR)。结果:所有摄入韭菜炒土豆暴露组的RR值均大于1,且韭菜炒马铃薯片量摄入越多,RR值越高,中毒发生的危险性越高,韭菜炒马铃薯片摄入量与学生患病间有剂量反应关系。
1.8中毒食堂现场调查该食堂有厨师3人,都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食堂厨房内所有餐具、容器已全部清洁干净,食堂内外环境现场检查较干净;现场已经找不到到午餐用的残余食物,在厨房的储菜间发现有一袋芽眼全部长牙的马铃薯,19日中午在制作韭菜炒马铃薯片前将该发芽马铃薯削皮、去芽、清洗之后直接上锅炒熟,供学生食用。
2临床资料
患者平均潜伏期3.6h,潜伏期最短1.5h(1人),最长7.5h(2人),2.5-3.5h(36人),4.5-5.5h(8人)。47例确诊病例,临床症状除有100%恶心外,有85.11%(40人)表现呕吐,有80.85%(38人)表现腹泻,78.72%(37人)表现阵发性腹痛,少数有乏力、头晕头痛等体征。通过体格检查,47例患者中没有发生重症病例,经过卫生院1天的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并回学校上课。
3实验室检测
采集储菜间剩余的发芽马铃薯,送到云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沿芽眼部位切开,在芽眼附件滴入浓硫酸,结果呈玫瑰红色,证明有龙葵碱存在。在病人呕吐物和肝拭子中未检出致病菌。
4讨论
篇4
【关键词】普通变形杆菌;食品污染;食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20-02
夏秋季节温度高,变形杆菌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食用前未彻底加热而引起中毒[1]。
2010年8月29日9时,某医院急诊科共收治以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和体征为主的病人5例,初步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接到该医院电话疫情报告,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食品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采集该校可疑食品与剩余食物等样品检测,以及病人肛拭及大便等样品。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食用普通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其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
1.1基本情况
2010年8月28日,辖区某居民在某酒楼宴请朋友进餐,进餐人员中男性11人,女性16人。中餐从12时30分开始至13时30分结束。中餐进餐的食品有夫妻肺片、口水鸡、山椒凤爪、冲菜毛黄豆、凉拌黑木耳、北京烤鸭、蒜泥毛肚、青笋尖、怪味排骨、花椒牛肉、土豆丝、粉蒸肉、家常参鱿、糯米肉丸、藕丸子、白灼基围虾、花椒天板、南瓜饼、金沙蟹、豆豉全鱼、蒜烧蹄膀、凉面22种,酒水有白酒、果汁水2种;进餐期间, 9名男性饮用白酒, 2名女性饮用白酒,其余16人饮用果汁水。晚餐从18时开始至19时结束,晚餐进餐的食品有回锅肉、宫爆鸡丁、花椒猪肝、油渣白菜、凉拌三丝、红烧鱼条、豇豆肉沫、馒头8种。当日22时至8月29日5时,进餐者中未饮白酒的16人陆续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相似症状;8月30日和9月2日进餐中毒住院者及非住院者治愈,无死亡病例。
1.2流行病学特征
首发病例:女,46岁,当日中午进餐后22时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和体征;腹痛部位在下腹部,其性质为阵痛;当日腹泻6次,腹泻物为黄色水样便。末例病例:女,43岁,当日中、晚进餐后次日凌晨5时出现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和体征;腹痛部位在上腹部,其性质为阵痛;次日腹泻4次,腹泻物也为黄色水样便。
1.2.1 进食频次及食品种类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16人中3人进餐一次,13人进餐二次,进餐食品最多的8种,最少的有3种。具体为:中毒者16人中中餐食用家常参鱿15人(15/16),口水鸡、冲菜毛黄豆10人(10/12),夫妻肺片、山椒凤爪、凉拌黑木耳、凉面、花椒天板6人(6/16),北京烤鸭、蒜泥毛肚、青笋尖、怪味排骨、花椒牛肉、糯米肉丸、白灼基围虾4人(4/16);中毒者14人中晚餐食用豇豆肉沫、花椒猪肝14人(14/14),回锅肉、凉拌三丝7人(7/14),红烧鱼条3人(3/14)。中餐有8种凉拌菜或凉菜,而晚餐仅1种,食用中餐凉拌菜或凉菜或污染食品品种越多,中毒者病情相对较重;反之,少食者病情相对较轻。
1.2.2时间分布:中毒发生时间8月28日22时至29日5时。
1.2.3人群分布:8月28日12时30分至19时进餐27人中,发病人16人,男性2名,女性14人, 住院5人,发病率59.26%。
1.2.4年龄分布:年龄最大57岁,最小39岁。
1.2.5地点分布:发病16人均某街道某居委会居民。
1.2.6潜伏期:最短9.5小时,最长16.5小时,平均潜伏期13.1小时。
1.3可疑污染食物:时值夏秋季节, 其凉拌菜或凉菜或污染食品是引起本次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疑污染食物的主要来源。
2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本起食物中毒病例中,头晕5人、恶心12人、呕吐5人、腹痛1人(下腹部阵痛4人,上腹部阵痛4人,脐周绞痛2人,上腹部绞痛2人)、腹泻16人(4-10次/日,黄色水样便14人,粘液样便2人)、轻度脱水1人,无发热。临床诊断为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未住院中毒者使用诺氟沙星与黄连素在家中治疗2天痊愈;住院中毒者使用韦迪、左氧氟沙星、奥硝唑、头孢甲肟、补液及其它对症治疗,治疗后中毒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相对稳定。所有住院中毒者分别于8月30日(3人)和9月2日(2人)治愈出院。
3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集发生地酒楼夫妻肺片、口水鸡、山椒凤爪、冲菜毛黄豆、黑木耳、蒜泥毛肚、青笋尖、土豆丝、家常参鱿、花椒猪肝、油渣白菜、凉拌三丝等剩余食物12份,现场采集病人肛试子样4份(其中1份为用药前采集的肛试子样)、大便样2份送检验室检验。检验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12份剩余食物中有9份(其中6份凉拌菜或凉菜食品)检出普通变形杆菌, 4份肛试子样中有1份(用药前)检出普通变形杆菌, 2份大便样中均检出普通变形杆菌。
4调查结果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一起食用被普通变形杆菌污染凉拌菜或凉菜或食品所致的食物中毒。
5分析与对策
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普通变形杆菌污染凉拌菜或凉菜或食品所致的食物中毒,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发病病人有共同进餐史,全部病人为不饮白酒者。二是病人发病时间比较集中,潜伏期相对短、发病相对较急。三是病人表现为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2]急性胃肠炎症状和体征,进食污染凉拌菜或凉菜食品品种越多,中毒者病情相对较重;反之,少食者病情相对较轻。四是此起食物中毒正值夏季8月,在剩余食物、病人肛试子样、大便样均检出普通变形杆菌,说明普通变形杆菌在被污染食品中大量繁殖。五是进食污染食品多而抵抗力低下者发病,病人与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为防止类似普通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再发生,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食品安全法》执法力度,认真搞好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二是督促餐饮食品行业相关单位完善和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三是加强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监督,搞好食品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定期卫生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3]。四是餐饮企业要注意食品的贮存卫生和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五是切实把好夏秋季节各类食品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食品食用前彻底加热杀灭菌措施“三关”。六是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综合提高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能力[4],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整个社会得到和谐安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2
[2]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6
篇5
日前,瑞典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甲壳类节肢动物扁虱体内一种过去被公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可引发脑膜炎。
据瑞典《乌普萨拉新报》报道,瑞典研究人员在对一名患有脑膜炎的中年妇女进行病因分析时发现,扁虱体内的一种立克次体引发了她的疾病。在染病最初的几个星期里,这名妇女自诉感到疼痛和不舒服,但医务人员并未在她体内发现任何常见的脑膜炎感染源。
参与研究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遗传病理学教授尼尔松说:“过去,医学界一般认为这种微生物对人体无害,这是在世界上首次证实这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也能引起脑膜炎。”
美国因食品污染每年损失超千亿美元
日前,美国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食品污染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0亿美元。报告呼吁美国国会通过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以保证民众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负责此次调查的美国乔治敦大学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这些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以及人们因染病而导致的工资损失和生产力损失等。
报告指出,这一数字要大大高出美国农业部此前的估计。当时,美国农业部的调查只涉及一小部分由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没有考虑人们染病后受到的长期危害,如生活质量降低等。
报告说,近年来美国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被污染的食品涉及花生、墨西哥胡椒、菠菜、牛肉等。食品专家指出,日益严重的食品污染现象暴露了美国食品安全系统出现的漏洞。
英国开发出鼻子形状的身份识别系统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鼻子形状的身份识别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认目标对象的身份。
英国巴斯大学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利用西英格兰大学等机构研发的脸部三维成像技术开发了这一系统。在获得目标对象的鼻子图像后,系统会分析鼻梁长度、鼻根宽度和鼻尖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在需要时通过对比识别目标对象的身份。目前对36人进行的测试显示,这套系统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参与研究的巴斯大学博士阿德里安・埃文斯说,鼻子是人脸部最突出的器官,但在身份识别上对它的利用还很少。与眼睛虹膜识别等技术相比.鼻子图像更容易获得。因此这套技术可用于对那些不愿合作的对象秘密进行身份识别。由于不用分析整张脸的特征,鼻子识别也更为快捷。
阿德里安・埃文斯说。这套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研究人员计划将建立更大的数据库,进行更加贴近应用的测试,同时进一步改进系统的分析能力,确保准确识别目标身份,包括区分相貌极为相近的亲属。
日本刷新有机超导材料临界温度世界纪录
日本冈山大学教授久保园芳博率领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了新的有机超导材料。这种新材料刷新了有机化合物超导l晦界温度的世界纪录。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新材料是由芳香族分子与碱金属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有机材料在零下253摄氏度时进入超导状态。
据介绍,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如果输电线路能够在超导状态下工作,输送电力时的损耗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目前困扰超导技术的关键是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过低。如果能够提高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使其接近常温,这种材料投入使用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保加利亚贫困人口日趋“女性化”
保加利亚独立工会联合会近日发表的一份题为《经济危机下的保加利亚女性》分析报告指出,保加利亚贫困人口中女性数量日益增多,贫困人口日趋“女性化”。
报告指出,保加利亚女性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失业人口中女性也占大多数。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处于领导岗位的女性人数明显少于男性:而在家庭暴力、贩卖人口等事件的受害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篇6
一、调查过程
为了进一步修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被评为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2012年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138名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岗位调查,涵盖区内外66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学生从事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2013届和2014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岗位调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138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发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调查表138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保证所有问卷全部收回。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从调查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有47.3%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上工作或实习,52.7%学生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一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这两个岗位上,各占43.07%和24.62%;从事食品营养、食品研发与加工、食品销售岗位的人数较少,分别占10.77%、7.69%和9.23%。有三名毕业生在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仅占4.62%。毕业生从事岗位分布如图1更为直观。
根据毕业生反馈工作或实习企业人才需求结果(表3、图2)表明目前食品企业对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有80%的食品企业需要食品检测人才,需求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40.1%;对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有一定增加;特别是食品营养岗位需求较为明显。分析职业岗位分布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和社会需求有关,食品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食品企业数目很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比例较大,食品加工和销售也需要较多的人才,至于营养方面,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和社会服务较少,所以目前需求相对较少。
图2 近几年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比例
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食品营养方向人才需求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日益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我国居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需要大量的食品营养人才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菜师等满足社会需求。
(二)食品检测方向人才需求
2005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食品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三)食品相关方面人才需求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奋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与食品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的研究与生产人员也是市场和社会需要的。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分析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全面分析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群进一步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明确也比较完善,根据以上对社会需求及毕业生两个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第五届食品安全论坛.技术创新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中国包装工业,2013(13)
[2]顾仁勇,颜文斌.中小型食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51
篇7
这次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开创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认真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整顿和规范食品产业经济秩序取得了新的成效,较好地完成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成绩主要有: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机制。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作为县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自成立以来,致力于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并先后与各成员单位及镇区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并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全县食品安全责任网络,为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一年来,多次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了海鲜干货市场、肉类食品、“含苏丹红号”、“乳制品”等专项检查,出动执法车辆辆次,执法人员人次,查获伪劣食品公斤,货值万余元。全面开展了节日市场食品安全集中检查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了我县食品市场的经营秩序,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成效显著,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现有的食品加工、销售企业、餐饮单位、种养殖、市场、商店的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准确的质量档案,形成了详实的调查报告,取得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一年来,全县出动宣传车辆次,散发宣传材料余份,制作宣传条幅条、接待咨询群众余人次,通过立体式、多层面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四是深入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对田桥镇种养殖户、餐饮服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实现了以点带面,强化了对全县各类食品行业的调查摸底,获得了客观详实的资料,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镇区、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食品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食品市场依法监管的力度还不够,综合执法监管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食品检测体系不够健全;二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安全意识薄弱,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道义感,有的甚至违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广大消费者;三是种植养殖、餐饮消费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农药残留超标以及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和激素等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城区及部分乡村饭店、个别学校食堂还存在着一些食品安全隐患五是食品安全事故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直接影响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根治“问题食品”,必须长期抓、反复抓,既要重拳出击,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更要防范在前,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使“问题食品”在巨野无藏身之地。
二、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年食品安全工作
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解决最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领域、群众最不放心的食品和管理最薄弱的部位,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一)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强化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不断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名优企业和产品带动战略,努力推动食品质量的提高。继续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管。
(二)搞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政府年初确定的专项整治,食品安全被列入一项重要整治内容。我们要严格按照市里要求,继续抓好肉类、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坚决把节日市场、集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医院周边、学校周边及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食品摊点作为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狠抓薄弱环节,加大对食品专业镇、专业村、专业一条街和餐饮、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重大案件久拖不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采取切实措施,限期整改。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对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特别是我县,农村人口多,更要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模式,不仅为保障我县群众饮食安全,也要为全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找出新路子,带个好头。进一步理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食品监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监管空白问题。要立足于长效监管,坚持疏堵并举、纠建并举和监督举报电话进农村,逐步解决农村食品质低、价高、不方便的问题。
(四)加快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应急体制,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保证应急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和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救援机制,努力完善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尽快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并通过加强演练不断完善,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五)扩大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面。继续抓好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信用征集制度、评价制度和信用信息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互动。今年,将选择一个镇开展奶制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通过研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下步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六)严格执法,搞好服务。各职能部门要把加强队伍建设贯穿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始终,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抓监管,搞服务,促发展。大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真心实意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促进全县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搞好服务。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一)领导要到位。确保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天,县政府要与各镇区、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搞好协调,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处理的组织领导、应急救援等工作,特别要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避免群体性食品伤害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责任要落实。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已经明确,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注意加强部门配合,解决职能交叉问题。食品监管质控点多,监管交叉点也多,重复检查、重复抽验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互相拆台,出现监管的空档。要注意抓薄弱环节。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把工作做在前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工作的“抓手”,要积极发挥好参谋作用,搞好协调服务,切实发挥好对食品执法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努力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篇8
1相关概念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食品安全的概念也逐渐形成和完善。从卫生角度可以将农村食品安全定义为农村地区生产和销售的食品中不含有导致急性或慢性毒害或疾病感染,危害消费者身体和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因素;从法律角度可以将农村食品安全定义为农村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的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存在损害或威胁消费者及其后代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是指用来规范、约束和引导农村食品生产、销售等行为,保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相关法律部门、组织和个体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涉及整个农村食品安全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和行为指导,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主干线。
2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2.1是维系人们身体健康的客观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近几年来,欧洲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二噁英事件”和我国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染色馒头”等,都清楚地表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007年,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06起,其中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1起;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报告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35%和64.73%。众所周知,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人们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已成为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
2.2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公民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农村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约为8%,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7%左右,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使我国的食品出口受到挑战。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透露,因为农药残留率超标,大批中国进口食品被扣留。出口食品被扣留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在国际上引发了不信任危机。我国是一个食品出口大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2.3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食物中毒、死亡及其他问题,会激化受害者与国家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其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们无从知道从市场买到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就无法保证买到的食品都是可靠的,购买过程充满了疑虑,最终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时有发生,食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村民们也提高警惕,在对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增加了村民的支出,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再者,正规的食品加工厂商因为自身经济利益不能保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多多少少地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3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的难点
3.1农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行政执法缺乏权威依据1983年《食品卫生法(试行)》的颁布实施,以及1995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我国的食品卫生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出台时间早,在当时的立法背景、立法条件、立法信息及立法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下,难免出现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的情况[1]。例如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内容“不安全食品的处理和召回”、“食品安全市场准入”、“食品安全认证和认可监管”等,均未能纳入《食品卫生法》调整的范围,从而使《食品卫生法》无法在食品安全领域扮演好“母法”的角色;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违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将其纳入规范和界定的范围,给许多不良商家留下法律不够健全的空子,违法违规生产加工一些有害有毒食品,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3.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监管行为不够规范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是一种“公共服务”,从农村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政门的监管和执法。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是实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督协调,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2]。但由于多部门管理一个食品安全环节,经常出现因管理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相互推诿而造成的管理漏洞。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缺乏规范性,使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机制很难进行有效的配合,当问题发生后,各部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许多监管工作形同虚设;加上我国众多家庭作坊式的造假窝点,以其独特的隐蔽性,给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3.3农村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不合理,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我国农村小作坊数量众多,以小作坊加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食品业长期保留着原始加工的简单化、随意性特点,并且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混乱,目前就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3],标准繁杂且不合理、不统一,为这些不规范的小企业、小作坊“浑水摸鱼”提供机会,不经合法申请或申请未经批准就擅自经营食品业务,而且不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管理规定,管理混乱,不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据统计,现在80%以上的食品质量问题都是出自于不规范的小企业、小作坊[4]。其次,农村食品经营企业大部分是小型餐饮店、街头商贩和社区网点,具有规模小、条件差、分布广的天然特性,使其进货渠道难以统一管理;街头商贩、社区网点的进货渠道更是混乱不堪,大多以价格为主要导向,食品安全性处于次要地位,这些食品经营者根本不关心生产者是否合法。再者,《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及《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并未真正建立,导致低价劣质产品泛滥,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
3.4农村食品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难以形成威慑效应《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以消费者购买食品所支付的价款为基准,这种确定性的计算原则易于操作,增强了该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也极有可能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的责任过轻,纵容了生产经营者的不法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备受全社会的关注,法律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家惩处也较我国严厉。例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不论涉案金额大小,制假售假的行为均属有罪,要处以25万~100万美元的罚款,并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对有前科者罚款金额高达500万美元,这样的处罚力度使得经营者惧于处罚而自觉遵守食品安全规定[5]。与之相比,我国现有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违法的个体或企业处罚过轻,低廉的违法成本助长了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足以对不法行为产生威慑作用。
3.5农村消费者自身素质的内在制约,滋长了不法企业的投机心理商务部《2005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虽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7%的人仍首选价格便宜。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息息相关,他们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因此,消费者鉴别食品安全能力的高低、维权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据调查显示,了解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28类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且认识质量安全(QS)认证标志的居民数占所调查总数的24.1%,不了解、不认识的农村居民竟占到了75.9%,知道辨认、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方法的居民数仅占所调查总数的7.2%,略懂一点的农村居民占63.9%,完全不知道如何防假识假的居民数占28.9%。我国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应对食品中毒态度消极,甚至许多农民对农药使用不当造成严重源头污染带来的危害几乎不了解,成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的重大隐患。
4我国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的路径
4.1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农村食品安全有法可依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食品安全执法顺利推行的前提。鉴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食品安全立法无论是在立法理念上还是在具体法律制度上都比较落后,因此,应尽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涵盖的法律法规并非以“食品安全”为中心构建,而更多定位于“食品卫生”的层面,应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为依据建立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首先,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国家应确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模式,制定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卫生和安全的法规、规章,从立法上弥补食品安全的漏洞;其次,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全面系统地修订和调整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立法以及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突出重点,填补空白,逐步形成完善而严密的、既有综合性法律法规又有配套性具体规章制度的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4.2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规范农村食品行政执法行为食品安全分段监管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但仍存在重复执法、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监管体制,应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制度,规范农村食品安全执法行为,逐步实现包括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一些重要产品的综合监管和统一监管。首先,应制定全国性的食品质量标准,健全食品质量认证制度,协调、监督各部门与此相关的工作;其次,要明确各个阶段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监管执法部门要促进协调和配合,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尤其要解决执法监督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最后,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制度,便于进行危害预测。
4.3健全农村食品市场准入机制,严厉打击低价劣质食品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是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及食品市场秩序稳定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首先,政府部门应明确农村食品市场准入的条件和要求,严格监控农村食品企业的准入,减少和消除不安全、不规范小企业和小作坊违法生产的可能性;其次,应加强行政监管和检查力度及范围,尤其是对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应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督和规范其生产行为;再次,对小作坊的整治要坚持“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一方面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让小作坊尽快达到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措施,限制销售范围、严格限制预包装,以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最后,企业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应积极引导企业完善自律机制,促使企业不断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篇9
关键词:天南星花籽;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food poisoning,an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uch food poisoning.Methods The methods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investigation on edible seeds Araceae students and around the student,the teacher,the surplus of Arisaema seeds were recognizable.Results The survey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58 people,including 42 people were poisoned,poisoning students were eating Tian Nanxing seeds.Conclusion The food poisoning confirmation for eating seeds Arisaema poisoning sugges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trengthen food safety education in students,to prevent similar incidents from happening again.
Key words:Arisaema seed;Food poisoning;Investigation report
2015年6月2日9时,我中心接到某小学报告,称该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20余名学生中毒,正送往县医院抢救治疗。接到报告后,中心立即派出4名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调查处理。截止6月3日12时,确认中毒人数42人,经对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校五年级二班学生何某某、彭某某2015年6月1日自行到山上采摘“天南星花籽”,于2015年6月2早晨带到学校分发给其他同学食用,造成该校不同班级的42个学生(一年级4人;四年级1人;五一班5人;五二班10人,六年级22人)不同程度出现嘴舌麻木、头晕、头疼、肚子疼痛、胸闷腿软等中毒症状。
2 现场调查
2.1中毒时间及人群 中毒发生在2015年6月2日8∶40~6月2日9∶30分,中毒人群2015年6月2日9∶30分后无新增。共有42人中毒,其中男性33人,女性9人,男女比为3.67∶1,患者年龄6~12岁。
2.2进食和接触者发病情况 当天食用天南星花籽学生共有42人,中毒42人。未食用天南星花籽的学生未出现中毒症状。中毒的学生中毒的症状严重程度与食用天南星花籽的量呈正相关。
2.3临床特点 本次中毒主要症状为嘴舌麻木、头晕、头疼、肚子疼痛、胸闷腿软等中毒症状。潜伏期为10~20 min。
2.4食物鉴别 经中心对天南星花籽对周边居住居民进行走访调查,中毒学生所食天南星花籽当地俗称。
3 讨论及原因分析
3.1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情况、及临床表现情况,初步诊断为本次事件是由误食天南星花籽引起的群发性中毒事件。
3.2天南星学名(Arisaema heterophyllum)别名南星、白南星等,属于有毒植物,是广泛分布于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这次学生误食天南星花籽是导致本次中毒的主要原因。其最常见的毒性作用是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作用迅速,接触或误食后引起的接触部位的红肿疼痛,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症状,如舌苔肿大致使言语不清,喉咙肿胀带来的吞咽和呼吸困难。胃肠粘膜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可因窒息而死亡。
3.3学生对野果、野菜、野味的鉴别知识较为欠缺,是导致误食中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4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到山上采摘野果、野菜、野味等食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承业.中毒事件处置[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
[1]Sun Chengye.Poisoning treatment[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3:9.
[2]农镇铭,黄荣超.一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8,03.
[2]farming town inscription,Huang Rongchao.With food poisoning epidemiological survey[J].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8 01.
篇10
【关键词】饺子事件 食品安全 影响
一、“饺子事件”的由来
2007年12月,日本千叶、兵库两县先后有11人在食用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产的冷冻饺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2008年1月30日,日本厚生省通报了部分消费者水饺中毒的情况。接到通报后,国家质检总局迅速与日本厚生省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并成立调查小组,同时责成天洋食品厂停止生产和销售,审查该厂从采购到出口的各个环节,询问相关人员,查看监控录像,结果均未查出日方所谓的农药残留甲胺磷。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组成工作组赴日,通报中方调查情况,并对从日带回的水饺样品进行检测,也未检出甲胺磷和敌敌畏。随后,日方也派出调查团前往天洋食品厂进行调查。日方表示,该企业车间整洁,管理完善,未见任何异常。20日,中国公安部派出高规格的警方代表团赴日,与日本警方交流信息,开展工作。但日方拒绝我方提出的查看现场、物证及检验鉴定结论的要求,也没有介绍物证提取和检验的情况。25日,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对饺子塑料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甲胺磷有可能从袋子外侧渗透进入内侧。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会,介绍事件的进展。我们认为,该事件是人为作案的个案,投放甲胺磷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可能性极小。但日方也给出结论,认为甲胺磷可能是在中国境内混入。双方结论完全相反。《朝日新闻》认为,“毒饺子”可能因商品混放污染所致,至于在哪个环节什么地方受到污染,该报道没有进一步分析。
二、“饺子事件”倍受关注的原因
1、日本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
首先,日本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众多,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动植物防疫法》和《日本农业标准法》等多项法律。2003年又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修改,在农残管理中引入“肯定列表制度”,其中“暂定标准”就有50000多项,涉及农药500余种,兽药和饲料添加剂200余种。其次,日本的进口农产品食品检疫制度非常严格,程序复杂。进口产品不仅要接受动植物病虫害检疫,还要接受卫生防疫检查等,来自发病区的产品则须接受更严格的检验。日本严格的法律和安全技术标准给出口日本的产品设置了极高的门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日本媒体无限放大“饺子事件”
1月30日,日本共同社率先播报“千叶县一家人食用中国产冷冻饺子后中毒”,并连播13条相关新闻。此后,多家媒体竞相炒作,用语由“饺子中毒事件”升级为“毒饺子”。《读卖新闻》则强调“中国产饺子”,把责任全推给中国,甚至在中日官方均未拿出正式调查报告前,就已做出了“‘毒饺事件’是不满厂方待遇的人蓄意作案”的报道。作为公众舆论导向的媒体,其做法是极不负责任的。日本媒体应该具体报道天洋食品公司的饺子事件,而不应使用“中国产饺子”、“中国产食品”、“中国制造”等不恰当词汇把事件无限扩大。这样只会牵连许多无辜企业,损害日中经贸关系,最终受害最大的还是日本消费者。
3、中日之间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
中方曾派出警方代表团赴日,欲与日本警方合作,但日方并未同意我方的合理要求。在我方认为还需进一步调查时,日方也未接受我方建议便过早地下了结论。日方这种不配合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很难得出正确客观的结论的,不利于事件的解决。可见,中日双方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致使无法有效沟通和配合。
4、中日双方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标准存在差异
调查后,中日双方都认为甲胺磷在本国混入饺子的可能性极小。中方认为甲胺磷有可能从饺子包装袋外侧渗透到袋子内侧,日方的结论则完全相反。双方结论存在巨大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在对饺子包装袋进行渗透实验时,双方做法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第一,甲胺磷的剂型选择;第二,甲胺磷使用浓度和剂量的选择;第三,所选包装袋的形式;第四,样品保存的基本条件。比如,在使用浓度上,我们将甲胺磷农药稀释成60%、30%、10%和1%这4个梯度;在保存方法上,我们将农药置于-18℃保存,更符合饺子在仓储、运输、销售时的冷藏温度。因而,实验结果更科学,更接近实际情况。
5、食品安全可能会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个借口
当今世界贸易中,各国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诸如食品安全等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饺子事件”中,日本的做法虽然是为了保护本国国民的生命安全,但媒体使用“中国制造”大做文章,着实具有贸易保护的嫌疑。近几年,日本还频繁发生中国输日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一些食品在日被检测为农残超标,而检验均未超标。但是日本有些媒体和经销商却不负责任,大肆宣传,给中国食品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除大肆报道农残超标事件外,日本还实施了许多针对中国农产品食品进口的限制措施。例如,对中国大米的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目前的123项,且要在14天内完成。农兽药残留方面,对中国肉鸡产品实施歧视,对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实行11种药物残留物质的检测,其种类和最高限量相当苛刻。无论是农残超标事件,还是苛刻的限制条件,无不让人怀疑日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日本以农产品食品安全为幌子设置较高的技术和绿色壁垒,阻止中国的农产品输入,势必影响到双方贸易的发展。
三、“饺子事件”对中日食品贸易的影响
首先,该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虽然“饺子事件”不代表中国的输日饺子都存在安全问题,但由于日本媒体大量使用“中国制造”字样,使得除饺子之外的中国食品受到牵连,严重损害了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据共同社调查,2月28日以进口食品为主的日本花正超市受饺子事件影响闭店甩卖,顾客蜂拥而至,但中国食品却无人问津。原定的“横滨中华街物品展”也被迫延期,理由是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下降,吸引不到客人。
其次,该事件影响了中国食品的出口。事件发生后,日本民众对中国产食品产生抵制情绪,需求量下降。据称,2008年2月份日本进口中国的生鲜蔬菜比去年同期减少32.7%,3月份降幅更大,为44.5%。同时,由于中国目前把关严格,只有符合官方要求才获准出口,也影响了食品出口。
再次,该事件损害了日本消费者的利益。目前日本民众对中国食品的抵制情绪很大,但离开了中国食品,他们的餐桌会残缺不全,生活开销也会增加。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目前日本在冷冻食品方面对中国的依存率极高,学校、医院和老人院等地的中国产食品占有率高达70%至80%。离开了中国食品,日本的一些中小企业、超市、流通行业将遭受沉重打击,日本消费者的利益也将受到直接损害。
此外,在日的中国食品业主的利益也受到损害。名古屋中华街举行的“春节祭”取消了所有冷冻食品的供应。在横滨和神户的中华街,出售饺子的店铺都贴告示表明非中国所产,而那些经营中国食品的商铺却饱受冷落,销售业绩一路下滑。
四、解决中日食品贸易争端的建议
1、充分利用WTO规则处理食品安全争端
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贸易争端中,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WTO的两个协议,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技术和卫生检疫措施来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安全,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和添加剂的影响;但同时也规定,禁止成员国滥用技术和卫生标准,设置不正当的技术和绿色壁垒,阻碍农产品食品的进口,变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因此,面对进口国以保护国内动植物及人类生命安全为由的保护主义行为时,应充分援引有利于我们的条款,据理力争,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统一中日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
在“饺子事件”中,中日双方之所以得出不一致的结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在检测标准上存在差异,它直接影响到对饺子事件的责任归咎。因此,双方有必要审核各自食品安全方面的检验标准,以国际标准的法规体系为参考,制定适合双方实际情况的统一的检测标准。
3、尽快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
事实上,多年来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发生过食品安全争端,但都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妥善解决了争端。中日双方也应该借鉴中美、中欧的成功经验,尽快签署相关协议,建立食品安全合作的长效机制。主要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设置,双方应建立固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交流联络机构;二为人员匹配,应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日方厚生省的专业人员组成;三是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包括定期进行技术交流与信息互换,及时并相互通报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措施,以便给双方的进出口商充分的知情权;四是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上,建立包括警方在内的调查机制,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警方与日本厚生省和日本警方直接对话,及时沟通、磋商,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日前,我国在会见日本驻华公使时已正式向日方递交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日本国厚生省关于食品安全的合作协议》文本草案。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很快会建立起来。
4、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要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必须从政府方面努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食品出口的信息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收集、密切跟踪并及时通报各国的法律政策、卫生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完善动态的信息数据查询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的不便,以便及时应对贸易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行方案。对无法达到出口标准的企业,政府要加大投入,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要联合农业、质检、公安等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做好产品召回工作等。
5、加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
“饺子事件”使人们开始质疑中国食品的安全。事实上,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出口的食品也始终保持了很高的合格率。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自中国进口的食品合格率达99.42%,是日本进口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7年合格率更是达到了99.81%,而日本输华食品的合格率是99.37%。由此可见,中国食品是安全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尽管如此,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经常性地加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宣传,开展各种活动提高日本民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则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可以官方名义在日举办中华食品展销会,或邀请日本民众代表到中国餐馆、食品厂等进行实地考察,这样都有利于提高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带动中国食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 赵苏、刘振宇、李江华:WTO规则下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贸易争端的分析与探讨[J].商业研究,2006(27).
[2] 王德章、曹继晨:国际贸易新特点与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6(16).
[3] 邵继勇、苏忻:加入WTO与中国食品贸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 叶依广、衣保中:入世后我国对日本食品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2004(4).
[5] 孙晓黎、刘正茂、杨旭、崔玉玲:食品安全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环境经济杂志,2004(12).
[6] 吴苏燕: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J].科学决策月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