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简述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环境简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健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82-01
精神分裂症是现今较为多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尚无定论,该病在青壮年中尤为多见,该病对患者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产生巨大影响,且患者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精神活动[1]。目前大多数人对精神病患者都存在歧视,这也会增加患者家人的压力,这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干扰,也会使患者家人出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主要为焦虑与抑郁。故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的治疗,有效消除患者家的不良情绪,我院对2009年5月――2010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精神分裂证患者进行家庭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7月确诊为精神分裂证患者的家属124例,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年龄在16-71周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7.8;观察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45.2。两组人员性别、年龄以及患者患病时间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门诊健康教育,使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有大概的了解,适当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进行家庭治疗,主要包括:①建立患者家属协会,由受过系统式家庭治疗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家庭治疗,建立治疗联盟,增加患者以及家属的希望、信心和决心,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进行积极沟通。②进行医患帮扶,由医院派遣合适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访视,更好的了解情况,积极进行患者家人的思想工作,针对家属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解决,一月1-2次。③针对个别出现严重不良情绪的家属,有目的性得进行心理支持以及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3] 三个月后,使用医院HADS对两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HADS由14个条目构成,其中7个条目用于焦虑的评测,7个条目用于抑郁的评测。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无症状:0-7分;可疑症状:8-10分;症状肯定存在:11-21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出现率以及HADS的比较 三月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率为37.1%,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出现率12.7%,对照组HADS评分为5.3±1.51,明显高于观察组HADS评分2.4±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的加快。但过快的生活节奏会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这就造成我国精神病患者的不打断增加。而精神分裂症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病,据统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4],所以我们必须对该病有足够的重视。该病具有病程多迁延且发作反复的特点,部分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会发生衰退以及缺损[5]。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它不仅会对患者本身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属有着很大的干扰,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性,使得患者家属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所以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也不能忽视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率为37.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7%,对照组HADS评分为5.3±1.5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4±0.95(P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证患者进行家庭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有效减少了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情绪的概率,保证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9.
[2] 李艳,崔蓉,罗小年.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家庭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3):227.
[3] 高秋霞,李浩,张细銮.神经内科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80-181.
篇2
一、问题简述
(一)老师观察到的情况
梁××聪明、好动,但学习散漫,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或经常发呆。不能单独完成作业,成绩跟不上,学习被动,考试不理想。不爱劳动。独立性差,人际交往差,爱打骂同学,有说谎行为。
(二)父母反映的情况
梁××上小学二年时,父母离异,被法院判与父亲生活。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他们暂时隐瞒了。当在父亲娶了后母之后,也没有直接告之,等到孩子提出疑问时,才简单告之,可孩子的心灵已经受到伤害。在家学习需要家长陪伴方可完成。往返于父母两家,造成监督脱节,孩子学习涣散。孩子曾提过:“为什么阿姨和爸爸住在一起?”
(三)与梁××个别谈话发现的情况
父母离异后,他很想和其他的同学一样,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父母又在抚养问题上有争议,爷爷和奶奶又不愿意让其经常和妈妈见面。
二、资料收集
个案生活背景
1.家庭关系。属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离异前被法院判与父亲生活,后父亲娶后母,后母是代销营业员,在打工时与其父认识,比父亲小几岁。父母离婚,父亲再婚都没有跟其说明白。现在在父亲和母亲两个家之间徘徊。
2.家庭经济情况。梁××父母以前是开汽车修理店的,收入甚好,经济宽裕。
3.妈妈教育态度。“严”加管教,方能早日成才。放学后须立刻回家,否则需持老师证明。
4.生活简史。父母离异前一家三口过着美满的日子,父母开汽车修理店,生意繁忙。主要是妈妈打理,爸爸比较清闲,手下请了好几个帮手。经常赶到夜里二三点。离异前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比较溺爱。上一年级时,孩子可爱,但较幼稚,与人交往没有分寸。学习成绩中上。课堂上经常发呆,与家长联系。只说是迷信什么,也没告之。接下来,就发现作业没按时完成。成绩一直往下滑,到现在成绩在班级的最后几名。家长看似很急,可生意忙,还是没时间陪孩子。
三、个案指导设想
1.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来指导“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
2.通过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
3.和梁××结对子,交知心朋友。采用谈心、同玩乐、辅导学习、排忧解难建立感情,让信任在其宽松的氛围中得以倾谈,从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帮助该生自我解决问题。
4.诚恳相待家长,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家庭环境,商讨对梁××教育相互配合的意见。
5.与其他科任老师交换帮辅意见,并通过其他的同学对该生作进一步了解,让他承担班上的一些工作。
四、个案指导成果
(一)个人方面
1.通过谈心,不断地鼓励他,给他讲中外名人励志的故事。有进步就表扬他,不时地向家长报喜。组织班级同学和老师一起开展“爱生活”“我是小主人”等班队活动。一起为他过生日,使他感动得流泪。当他与同学产生矛盾时,给予平等对待,让他明白是非。他都能虚心接受,但是时有反复。打架欺负同学的毛病,基本克服了。
2.学习也有提高。作业基本能完成,数学成绩从原来五十几分提高到良,甚至有时还能考到90多分。
(二)家庭方面
1.父亲由于要经营汽车修理厂,经常不在家,造成孩子心灵创伤,无人照管,放任自流。通过交谈,深感自疚,认识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表示以后对孩子多加关心照顾。
2.母亲指出这几年来光疼爱孩子是不行的,而要在思想品德上严格要求,多关心他,要教他学好。在学习上要督促辅导,尽力为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可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经常是不幸的,但万幸的是梁××的父母还是爱他的。经过交流,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有所改进,使得梁××得以健康成长。
五、结论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思更细腻,渴望得到更多的爱,首先要尊重他们,用真挚的爱心去对待他们,和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要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教育他。
篇3
[关键词]社会工作 青少年网络成瘾 优势视角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36-01
引言
伴随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当前,中国信息时代青少年成长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有可能演变成为个人的成长问题、家庭问题甚至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述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相关表现
网络成瘾,心理学上定义: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主要表现为社会、心理、生理功能失调,上网时间上失去自我控制,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达到自我满足,完全沉浸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以此来满足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自我,或借此来消解在生活中的压抑和不满,逃避现实。网络成瘾的后果是:情绪低落、缺少睡眠、精神不振、兴趣低落、生物钟混乱、饮食减少、体重降低、思维迟缓、社会行动减少等。然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从生理学、心理学或者教育学入手。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综合性的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实际情况,给予个案或者小组形式的辅导治疗,不断强调治疗和发展并重,使得社会工作对于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愈加重要。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自身因素。叛离精神为主导因素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每日递增。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希望被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是绝对自由的,但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经济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限制决定了其不可以为理想中的自由买单。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社会化最初的场所。家庭成员内部的关系、和谐程度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各方面的问题和压力都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专一,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远,这就使得青少年存在感和被爱感减弱,从而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和错误观念,盲目的排斥网络,更激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和好奇心理,使得一部分青少年把网络当成逃避现实的工具,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3.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时代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和成长环境,健康的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重要。当今,虽然提倡学生综合素质,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学校的填鸭式训练,考试排名压力、高考升学压力等使一部分青少年选择用网络游戏和网络工具来发泄他们内心的苦恼和焦虑,暂时逃避现实的学校生活。
二、优势视角理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运用
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其核心理念: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该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矫治和干预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根据优势视角理论,面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时,社会工作者既要看到案主存在问题的一面,也要发现该案主所拥有的资源与潜能,协助案主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境遇其实是另一种获得新生的机会。例如,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工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运用已掌握并且运用自如的网络技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的娴熟程度是否有利于提高其自尊心?是否有可能利用青少年网络娴熟的技能帮助他们获得诸如职业等资源?这种优势视角下,对“优势”的突出与强调,有利于激发案主自我帮助的潜能和潜在动力,从而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核心目标。
三、结束语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探索与认同、人际关系等也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加上网络很强的吸引力,易造成青少年过度使用和迷恋网络现象。社会工作者应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运用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和技巧,对青少年进行危机干预,并结合青少年的基本特征和需求,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探索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建设道路,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减少和解决,更有利于青少年适应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海宁.小组工作在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应用[J]. 社会工作, 2006.
篇4
关键词:沟通;家长;教师;教育环境
在学生父母的眼睛里,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而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父母是学生的“第二教师”。学生父母关心: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教师能帮助孩子学习吗?孩子喜欢教师吗?教师能教给孩子所应该知道的东西吗?教师们关心:学生的家庭环境如何?父母会不会督促学生做作业?父母会不会挑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父母会不会对教师期望过高?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好,父母就会担忧;如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好,教师就会担忧。所以,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呢?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该主动地和家长沟通。
教师有责任与家长沟通。有些教师在这种沟通中收获很大,而有些教师则对家长避之唯恐不及。后者认为家长根本不在乎沟通,有的教师认为与家长联络只有增添麻烦。然而,与家长良好的沟通会带给教师各方面的支持。
一、定期沟通
教师可以用书面通知、电话、班刊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这种沟通显示出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以满足家长对其子女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关心。一般家长对这样的教师都会有较高的评价。教师必须记住,任何形式的沟通都必须简单明了。教师应了解家长不是像你一样能了解许多教育的术语,例如,“批判性思维”或“认知水准”,也不清楚一些字句的含义。同时还要避免冗长的句子或长篇大论。总之,教师向家长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清楚的、简洁的,而且能抓住重点。
二、明确教师的期待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明确表示自己的期待。教师应向家长说明你是怎么教的,学生该怎么做,你怎么评价,你对作业的需求是什么,在家里他们该怎么做。但教师要记住一件事,即家长不希望听到别人批评他们的孩子。批评孩子的不是,会立即而明显地疏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所以,教师该做的是多称赞学生的进步,而只有当师生之间开始新的学习时,再让家长知道孩子的缺点。
三、会见家长
作为一位教师,不可避免地要会见家长,像例行公事的家庭访问。有时这种会面会使教师与家长双方产生焦虑。教师怕的是家长可能会挑剔他的教学方法、处理学生的方式。家长担心教师会数落孩子的缺点,这岂不是间接指责自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1.面见家长的准备
在会见家长时,教师应记住以下几件事情:(1)熟悉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铭记与心。(2)准备一份精巧的资料夹,封面上有学生的名字。(3)资料夹内有一份摘要,简述你曾经做过的,以及准备要做的事情。(4)准备一些学生的作业本。(5)对学生的评价,要有一些分数或测验的依据。
2.与家长会面
一旦做好了准备,教师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会见家长这件事上:(1)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要得体,要有礼。(2)轻松、友善地打招呼。(3)并肩就座,而非面对面的谈判姿势。(4)开始时要多聊些学生的优点,这会使家长安心。(5)引导家长去看资料夹内的学生资料,给一些建议。合适的话也可以看一下测验或分数。(6)鼓励家长多说话。多用接纳的方法仔细倾听。不要争辩或批评,这样会造成怨气。对自己的小孩,家长很难客观地看问题。(7)在会面的过程当中,让家长了解你希望这个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8)在会面结束时,说明一下你将来的计划。要热切期盼家长的支持,感谢家长能和你一起关心这个学生。
3.给家长的忠告
教师给家长的建议要非常小心。教师应该注意,只有在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事情上才可给予家长忠告。如果学生家长的问题非自己专业能力所及,要转介给学校其他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例如,假使问到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可以建议他们如何去安排避免使孩子分心的阅读场所,要多和他们谈谈功课。如果他们问起如何管理在家发生的偏差行为,可以告诉他们你在学校所坚持的原则,例如,课堂常规以及学生做到和没做到的后果;要大方地与家长沟通等。
学生家长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家长的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和学生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的认识并不清楚,作为教师应该向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家长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1)让学生自行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任务,家长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去学习,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机会,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材料,辅导孩子的学习。在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尽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应记住,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学习,也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要注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2)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提供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并做学生认真学习的榜样。
(3)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长与教师一样都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孩子有效地沟通。
(4)有效地处理孩子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进入学校后,人际关系、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父母免不了要经常听孩子说一些学校中的事情,其中有快乐的信息,如,“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妈妈,我今天作文得了90分。”当然有时也会听到一些苦恼的信息,如,“我讨厌学校,我讨厌老师。”“我们的老师一点也不喜欢我们。”“读书有什么用?”等。另一些孩子放学回家后所发送的是非言语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不至于让家长大为紧张,但也会令他们感到困惑:用力甩门、蹦着面孔、不言不语、摔东西、哭泣等。
所有这些语言或非言语的信息都说明一个问题:孩子在学校里有了问题。家长面对这种情形,不要指责孩子,也不要一味地哄孩子。家长应采取“积极聆听”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接纳孩子的感受,帮助他,鼓励他自己处理问题。
(5)与教师保持联系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与教师交流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并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
家长、教师、学生的关系如何,主要取决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应认识到,作为独立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需要。只有彼此接受、彼此理解、彼此尊重,才能使个人的需要得以满足,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5
一、多项选择题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有(ABC
)。
A.幼儿园的指导
B.社区的指导
C.社会团体的指导
D.个别指导
2.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有(ABCD
)。
A.饮食习惯B.
卫生习惯C.睡眠习惯D.
喝水习惯
3.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ACD
)。
A.
父母性格B.家庭收人C.家庭结构D.家庭氛围
4.消极的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有(
BCD)。
A.民主型B.溺爱型C.
放任型D.
矛盾型
5.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包括(
ABCD)。
A.食物喂养B.生活起居C.卫生护理D.
疾病防治
6.0—3岁儿童情意的培养应注意(ABC
)。
A.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B.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C.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D.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
7.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ABCD
)。
A.抽象思维开始萌芽B.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年活内容C.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
D.
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8.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应注重(
ABCD
)。
A.
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B.
细致入微,教给方法C.
增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
D.
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
9.
听力残疾儿童的特点有(ACD
)。
A.听觉受到严重的限制,其他感知觉起到代偿作用B.语言交流遇到障碍C.个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D.学习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差异
10.脑瘫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ABD)
A.
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B.运动、感觉的训练C.
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D.交流能力的训练
11.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ABD
)
A.
奠基性与终身性B.
安全性与多样性C.随机性与针对性D.
亲情性与权威性
12.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有(ABC
)。
A.
兴趣诱导法
B.
游戏活动法C.
实践操作法
D.
参观观摩法
13.
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有(ABCD
)。
A.
情境性B.
情感性C.
稳定性
D.
整合性
14.
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有(BCD
)。
A.
生命教育B.
教学活动合作C.
管理合作D.
研究合作
15.
0-3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有(ABCD)。
A.
食物喂养B.
生活起居C.
卫生护理D.
身体锻炼
16.
0-3
岁儿童语言的培养应注意(ABD
)。
A.
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B.
教孩子说话与认识周围事物同步进行C.
训练孩子的智力
D.
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17.
3-4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ABCD
)。
A.
思维与动作相伴随B.
认识过程体现元意性C.
爱模仿D.
语音发展出现飞跃
18.
3-6
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任务有(
ABC
)。
A.
肯定自我,
自尊、自信B.
学会与他人相处,
懂得分享、合作和协商C.
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D.
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
19.
日本家庭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ABD
)。
A.
礼仪培养B.
挫折教育C.
亲子阅读D.
自立教育
20.
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
ACD
)。
A.
及早发现,
寻求专业帮助B.
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C.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D.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
21.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ABD
)。
A.
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B.
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C.
促进儿童心算能力的发展D.
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22.
儿童家庭教青指导的形式包括(
ABC
)。
A.个别指导B.
专家指导C.
集体性指导D.
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
23.
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有(
ABCD
)。
A.
系统性B.
情感性C.
稳定性D.
整合性
24.
家长道德素质主要包括(BCD
)。
A.
社会道德B.
传统美德C.
婚姻道德D.
人生信仰
25.0-3
岁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具体目标有(ABCD
)。
A.
促进婴幼儿有规律地睡眠B.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C.
增强婴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D.
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6.0-3
岁婴幼儿的卫生护理应注意(ABD
)。
A.
做好衣物的清洗和晾晒B.
注意婴幼儿个人卫生C.
经常给婴幼儿洗澡、做好身体抚触D.
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定期消毒
27.4-5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
ABCD
)。
A.
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B.
自我意识初步形成C.
社会交往水平提高D.认识活动的有意性得到发展
28.3-6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ABC
)。
A.
提供均衡营养B.
加强体青锻炼C.
养成良好习惯D.
欣赏艺术美
29.
孤独症儿童的特征有(ABD
)。
A.
兴趣范围狭窄B.
语言发育迟缓C.
刻板的行为模式B
不主动与他人交流
30.
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青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ACD
)。
A.
随机性B.目的性C.
互动性D.
有效性
31.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涉及(
.ABC
)。
A.
健康教育
B.语言教育C.
社会教育
D.
生命教育
32.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从面上指导来说,
内容可以有(
.ABD
)。
A.
教育观念的更新
B.
儿童身心发展知识C.
家庭矛盾的处理方法D.家庭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与方法
33.0-3
岁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ABCD
)。
A.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B.
促进婴幼儿有规律地睡眠C.
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D.增强婴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4.
0-3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问题涉及(
BCD
)。
A.
自我保护
B.
生活起居C.
卫生护理
D.食物喂养
35.
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有(
ABD
)。
A.
情境性B.
情感性C.
系统性D.
整合性
36.
3-6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
.ABCD
)。
A.
提供均衡营养B.
加强体育锻炼C.
养成良好习惯D.
培养自护能力
37.
5-6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
ABCD
)。
A.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B.
好学、好问,
好动脑c.
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D.
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
38.
3-6
岁儿童社会性发展任务有(
ABC
)。
A.
肯定自我,
自尊、自信B.
学会与他人相处,
懂得分享、合作和协商C.
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D.
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
39.
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涉及(ACD
)。
A.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B.
培养孩子的良好气质C.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D.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40.
截肢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应注意(
.BCD
)。
A.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B.
注意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C.
尽量送孩子到普通学校学习D.
关注孩子的特殊需要
二、判断题(将√或×坎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学前儿童家庭教青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
来实现的。(对
)
2.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到家庭教青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青方式.(
对)
3.
1-2
岁儿童以有意注意为主,
注意的持久性较低。(错
)
4.
特殊儿童虽然各有特点,
但对教青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错)
5.
物质条件好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环境中的“软件“作用不大。(错)
6.
亲子游戏是家庭游戏的核心。(对
)
7.
对于3-6
岁儿童来说,
家庭教青的目标与幼儿园保教目标是一致的。(对
)
8.
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型和学术型的。(对)
9.
幼儿园、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还能为学前儿
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对
)
10.
学前儿童家庭教青的现状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错
)
11.“家庭教育支援政策”是韩国政府针对家庭教育落后和家长疏于管教子女导致教育危机而提出的。(
错)
12
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对
)
13.直觉行动思维是2-3岁儿童主要的思维方式。(对)
14.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在50~70或55~75之间。(错
)
1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对)
16.不同类型的家长亲子观会导致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
17.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保教目标是一致的。(对)
18.特殊儿童虽然各有特点,但对教育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错
)
19.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对)
2O.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对)
21.
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他助“
。(错)
22.
物质条件好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环境中的“
软件“作用不大。(错
)
23.
在家庭当中,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游戏,以及儿童操作摆弄实物所进行的实物游戏
是两种主要的游戏形式。(对)
24.
孤独症儿童大多数智力低下,
但也会有一部分是高智商。(对)
25.
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对)
26.
智力低下是所有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错
)
27.
对3--6
岁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就是要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
鼓励孩子创造美。(对)
28.
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型和学术型的。(对)
29.
幼儿园、社区只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错
)
30.
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对)
41.
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对)
42.
家长的教育观间接影响其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错)
43.
1-2
岁儿童意志活动萌芽开始出现。
(对)
44.
对特殊儿童的教青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对)
45.
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对)
46.
物质条件好是孩子成长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环境中的“软件“作用不大。(错)
47.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在50~70
或55~75
之间。(错)
48.
孤独症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视觉和听觉信号系统的不同步。对(
)
49.
幼儿园、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对)
50.
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
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O分)
1.如何培养3-6岁儿童的社会性?
答: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2.5分);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2.5分);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2.5分);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2.5分)。
2.家长应如何教育孤独症儿童?
答:(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2分);
(2)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孩子的问题(2分);
(3)在家庭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2分);
(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2分);
(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2分)
3.
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
(1)
细心观察,及早发现(1分);
(2)
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2分);
(3)
在家庭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3分);
(4)
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2分);
(5)
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2分)。
4.
简述0一3
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活动的评价指标。
答:
(1)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1分)。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2分)。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
长进行细致的分析9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6
分)。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2分)。
5.
如何培养3-6
岁幼儿的社会性?
答:
(1
)
接纳、肯定孩子,
培养自尊、自信(2.5分);(2)
爱孩子,
让孩子学会爱(2.5分);
(3)
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2.5分);
(4)
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2.5分)
6.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能力?
答:
(1
)
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2.5分)
;
(2)
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2分)
(3)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2分)
;
(4)
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2分)
;
(5)
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2分)
7.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答:
(1)
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分);
(2)
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2分);
(3)
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2分);
(4)
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2分);
(5)
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2分);
8.
针对0-3
岁婴幼儿的语言教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
(1)
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1分)
;
(2)
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2分)
;
(3)
教孩子说话与认识周围事物同步进行(6
分)
;
(4)
训练孩子的听力(2分)
;
(5)
在游戏中练习说话(2分)
四、论述题(16分)
1.请选择3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三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已的观点或建议,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1)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善于发现、利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究和学习的方法。儿童的兴趣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家长要善于利用儿童的积极兴趣,引导儿童的学习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孩子的兴趣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孩子先天的兴趣需要家长的及时发现和栽培;一旦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要注意保护和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持、深化孩子的兴趣;孩子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需要家长通过后天去培养。
(2)游戏活动法就是家长利用儿童喜爱游戏的特点,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游
戏中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家长一方面要鼓励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游戏,另
一方面要为孩子游戏提供时间和空间、材料上的支持,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一起游戏。
最后,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
(3)实践操作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借助于儿童参与的各种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来促进儿童发展的方法。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各种科学探究实践;第三,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第四,家长要鼓励儿童参与社会交往活动。
(4)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对孩子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教育方法。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家长首先应注意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其次,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暗示作用。第三,家长应注意诨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艺术品位和修养有良好的熏陶作用。精神环境创设应做到:第一,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主体性和自由;第三,注重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5)赏识奖励法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良行为,并对孩子的
优良行为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的方法。首先,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
和进步相联系;其次,家长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第三,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
(6)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利用具有示范作用的各种榜样教育孩子,使孩子学习榜样的良好行为的教育方法。最重要的榜样是儿童的父母,其次是老师和同伴,还有文学、艺术作品中孩子喜爱的人物。要想给儿童起到好的榜样的作用,父母和老师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同伴;家长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引导孩子的行为。
(7)暗示提醒法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运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的教育方法。暗示可以分为语言的暗示、动作的暗示(含眼神、手势、表情、暗号等)。暗示法运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影响孩子活动的兴致。暗示法经常被用一些不便家长直接指出孩子错误的场合,暗示法可以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提醒法的使用,需要家长的教育智慧。
自我认识从略。
2.
试从家长的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四个方面任选两个观念联系实际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
(l)阐明已选择的两个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2)
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8分。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
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愿。
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元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儿童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家长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过于消极,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
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其教养动机主要是为了孩子自身发展和将来的幸福,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就比较容易采取民主、科学的教育方式。
(3)
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
(4)
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因而任其发展。一些家长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做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实践中,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自我认识从略。
3.
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开展3-6
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
要求:(1)简述开展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相关内容s
(2)
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3-6
岁儿童家庭、幼儿园合作教青的内容包括z
亲职教青、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
合作、资源合作等方面。方式有z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
;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家长会、约谈)
;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家长学校、家长沙龙)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地家园合作方式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形式。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评价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青的教青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事和资源共事。
自我认识从略。
4.
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
(1)
说明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
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
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作用:首先,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其次,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文字的美,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了机会。第三,在阅读中能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性。
方法: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其次,每天最好有相对时间的亲子共读的时间。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有接种形式,可以妈妈读,孩子听了还可以妈妈和孩子一起讲。在多种形式阅读中,孩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获得了一定的文字阅读的能力。长期与好书相伴,阅读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良好的习惯和情操,使孩子受益终身。
自我认识从略。
5.论述0-1、1-2、2-3岁各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
(1)0-1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身体发展特点:身体发展变化迅速,身高和体重发展变化快,身体比例变化明显,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身体各部位和各项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发展水平较低;身体行为以无条件反射行为为主,条件反射行为慢慢出现;动作发展跨度较大。
b.心理发展特点:各种感觉在胎儿阶段初具雏形,出生后得到迅速发展;知觉有了初步发展,图形知觉和深度知觉较早显现;注意开始发展,由注意事物形状至看得见的和可操作的物体引起注意到选择性注意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婴幼儿以短时记忆为主,长时记忆时间不断增长;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依赖自己的感官和动作;此时是婴儿语言发生和储备期,他们听得多,积累得多,说得少;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这一时期影响婴幼儿情绪的主要因素,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婴儿期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与照看者尤其是父母之间的交往,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多以照看者对婴儿实施生活照料和嬉戏行为为主。
(2)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身体发展特点:1岁后儿童身体发展的速度相比于1岁以前有所放缓,但身体各项器官功能处在继续发展时期,仍需得到保护。首先,从身高方面来讲,此时期的增长速度比起第一年要减缓。其次,他们的心脏承受能力较低,不宜多做剧烈运动。第三,神经系统继续发展,总体而言,婴幼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很不平衡,造成儿童活动的高度不稳定性,导致他们不能长时间从事一种活动,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此时开始练习独立行走,但开始阶段很不平稳。手的精细动作发展,逐渐学会拿东西做动作,从单纯摆弄物体发展到把物体当工具使用,开始学习使用工具。
b.心理发展特点:1-2岁儿童感知觉的精细程度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2岁时,目测物体大小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0%,而且他们开始关注体积较小的东西。在颜色知觉方面,1.5岁儿童同色配对的能力很低,2岁左右,有30%的幼儿能进行红色、黄色和白色积木的配对。此阶段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持久性较低,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注意活动更加具有探索性和积极主动性。此时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认识事物仍大量依靠自己的感官和动作参与。1岁半到2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运用心理表象而不再是外显行为来解决问题。此时儿童理解成人语言的水平提高,能够逐渐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语。情绪进一步发展,意志活动萌芽开始出现。在社会交往方面,父母仍是主要的交往对象,与母亲的交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母亲是儿童游戏的主要伙伴。2岁时,社会性游戏绝对超过单独游戏,社会交往的伙伴主要是同伴,与母亲的交往呈明显下降趋势。
(3)2-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身体发展特点:身体各部位和各器官仍在发展之中,动作发展的技巧性和难度也进一步增强。
b.心理发展特点:直觉行动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即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假想性游戏,思维的自我中心化特点明显。2-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准确地表达思想,言语中带有明显的“童年”特色。此阶段儿童基本具备了各种形式的情绪。情绪情感的社会性逐渐增加,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非常明显,此时还出现了情绪的自我调节。3岁婴幼儿行为的冲动性特点仍十分突出,虽然3岁前幼儿已经出现坚持性,但3岁幼儿坚持性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2-3岁的时候,幼儿掌握代名词“我”,是其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3岁左右幼儿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身体各方面发展变化迅速,但发展尚不成熟,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身体发展遵循四个原则:即头尾原则,身体发展先从头部和上身动作开始,然后延伸至身体的其他部分;远近原则,从身体的中央部位逐渐延伸至外围部位,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发展先于四肢末端的发展;等级整合原则,即简单技能先独立发展,然后逐渐地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复杂的技能;系统独立性原则,即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了表象和想象。基本具备了各种形式的情绪。情绪情感的社会性逐渐增加,出现了情绪的自我调节。但总体而言,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非常明显。自我意识萌芽,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性游戏逐渐超过单独游戏,与同伴的社会交往逐渐超过与母亲的交往。
内容有点多,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以只答要点。
6.论述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答案要点: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
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
方式:(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
(2)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有: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
(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方式有:家长会、约谈;
(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有:家长学校、家长沙龙;
(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有教育活动开放日。
除了以上的方式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形式。
7.联系实际论述日本、韩国、美国的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答案要点:
日本教育: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韩国教育: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
“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美国教育:美国家庭教育特色在于尊重儿童、父母参与,重视常规培养和亲子阅读。尊重儿童主要表现在美国父母对孩子惯常使用的说话方式上,引发孩子自己的思考、判断,不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由于美国文化尊重人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美国父母很少会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与中国父母相比,美国父母更为尊重子女的意见,注重耐心的聆听和平等地交流;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还体现对孩子自我选择的尊重上。美国家长对子女早期发展和学习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家内事务的参与和家外(如幼儿园或社区)事务的参与。在美国常规培养中,“常规”的内涵不是“纪律”而是“习惯”。习惯养成后,按照习惯做事情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美国家庭的常规培养主要体现在饮食、睡眠和如厕三个方面。外国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孩子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独立教育;
中国家庭应当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应当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
五、案例分析题(24分)
1.2岁半的毛毛马上要上幼儿园托班了,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幼儿园托班王老师满头大汗地到了6楼毛毛的家门口,按下门铃后,里面的木门打开了,一位女士隔着铁门间道:“你找谁?”王老师答:“我是毛毛的老师,今天来家访。”女士谨慎地说:“我们不知道你要来家访,也没有做什么准备,不巧的是,我们正要出门去奶奶家。您有什么事情,尽快说吧!”王老师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下个星期一带孩子来报到时,最好让孩子随身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还想和您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女士说:“好的,谢谢您,王老师,沟通只能下次了。不好意思。”王老师无奈地与母子“再见”后,转身挥汗下楼去了。
本案例中王老师的家访行为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吗?请根据“第六章儿童家庳与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中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相关理论、观点或教材活动案例评价进行分析。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宥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1)家访是一种以访问、谈话为主要方式的个别交流形式,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幼儿在
家庭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2)家访活动应该目的明确,准各充分,并且注意到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准备小礼物、提前预约时间、教师着装、征求家长同意、使用技术设备等。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多途径、多角度的获取信息。应该在家访后整理分析家访情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活动完整性较好,有始有(依据活动案例2评价)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2.
女儿非常好强,虽然只有五岁,可什么事都想亲自尝试。一天,她看到一位和她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骑着两个轮子的自行车飞快地从身边过去,非常羡慕。于是吵着要我把她的自行车后轮两侧的两个小轮也拆掉。我考虑到女儿还小,所以拖了一段时间才准许了她。那天,我带女儿来到水泥场地让她练习骑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平时骑惯了四轮车的女儿,骑上了两个轮的车子,一开始还适应不过来呢,看着女儿骑车摇摇晃晃的样子,我心理总是悬着,不断作势要去帮她一把,可女儿却骑得兴趣盎然,根本感觉不到骑车不稳的危险。女儿没有我的帮助,着实摔了几下,但她跌倒了,又马上自己爬起来再骑。看着女儿不怕疼,很认真的样子,我也就索性放开手脚让她去练习了,只是在旁边及时给予一些点拨和鼓励。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女儿逐渐掌握了平衡技巧,车技也有所进步了。看着女儿骑在车上骄傲地向我微笑,我真的很感动。
请根据“第四章3-6
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3-6
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相关理论或观点进行分析。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一共有三个参考答案,任选一个
参考答案1
相关知识点: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幼儿体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提高有机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康复能力。体育锻炼也有利于幼儿,心理良好、协调地发展。比如,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通过体育活动,获得一两种感兴趣的体育技能,有助于丰富幼儿生活,增加生活的情趣。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参考答案2
相关知识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1)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动作
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使亲子感情得到了交流。(2)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球类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团队的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家庭的共同兴趣和爱好。(3)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在广泛接触各种体育活动形式之后,孩子有发现自己兴趣的机会。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参考答案3
相关知识点:
在和孩子一起锻炼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重视。
(1)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首先,要准备丰富的器械玩具。其次,要做好相对安全
的场地准备,第二,检查孩子的着装,要便于活动,检查好鞋带、衣服等。
(2)
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同伴既有利于孩子坚持体育活动,又可以增加他们的
交往机会,提高其交往能力。
(3)
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活动要坚持,尤其是锻炼,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克服
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3.
2
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
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卡。咱们比赛吃胡萝卡,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看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
请根据“第三章:3岁儿童家庭教青指导“中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指导相关理论或观
点分析此案例。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
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
(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
(2)
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
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养者要
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4.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对我们家长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2年来,我已经参加了4
次这样的活动。以往的半日开放活动,
就是让家长到幼儿园来看一看孩子们的活动,
看完孩子的活动,半日活动也就结束了。然而,幼儿园这次开展的半日活动部和过去有所不同,获益良多。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张观察记录表发到每个家长手中,使我们既能清楚地意识到教师对半日活动的安排,又能了解教师对每一项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及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让我们一边对照观察记最表观帮活动,一边做些简单的记录,在相应的铺导。比如,做操时,孩子的态度是否认真,动作是否开始上课时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积极举手发言,是否在积极思考,进餐时,孩子是否有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习惯等。在参与半日活动中,我们家长能在这份记录表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全面地了解孩子。
请根据“第六章
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中家园合作教育方式的相关的理论或观点进行分析。
要求:相关理论或论点应用准确、恰当且陈述清晰;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阐述、评论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知识点:
篇6
[关键词]科尔伯格;班杜拉;德育思想;异同
一、总论
作为现代美国三大德育理论学派,价值澄清理论德育思想、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德育思想、社会学习理论德育思想在现代德育思想的发展、创新过程中,均对美国乃至世界德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德育思想和社会学习理论德育思想在其具体的理论产生和实践中,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科尔伯格、班杜拉德育思想简述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德育思想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道德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他于1969年和1973年相继出版了《阶段与继续:对社会化的认知发展》和《儿童对道德准则的定向的发展》,这两本著作奠定了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
“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德育思想的关键词。在科尔伯尔看来,人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是人道德发展中的核心因素。而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人的道德行为如何,而是取决于人的道德和逻辑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不论是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态度还是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认知为前提的。道德认知在作为其三者前提存在的同时,也支配着道德情感、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对道德情感、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伴随着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发展,人的道德也渐次成熟。
同时,在科尔伯格的理论中,更突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序列。道德的垂直序列可以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中包含服从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习俗水平中包括人际关系协调取向阶段和维护社会秩序、规则或法律权威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中包含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普遍性道德原则取向阶段。此“三水平”中的六个阶段即是“六阶段”。道德的水平序列即科尔伯格所称的“角色承担机会”,是指从逻辑认知发展在社会性刺激条件下向道德认知发展的推移。科尔伯格认为,逻辑认知发展只是道德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道德认知发展还需要有社会性刺激,即个体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道德决策和个体之间的直接道德争论,意识到他人的思想、情感,能够设身处地考虑问题。①
(二)社会学习理论德育思想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了《社会心理学》,这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班杜拉也因此成为了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事实上,社会学习理论作为西方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理论之一,在80年代末,还只是被看做一种社会学习理论,到90年代初,被称为“认知的社会学习理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其地位才被固定下来。②
通过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等一系列观察研究,班杜拉提出“榜样学习”或“观察学习”,并在其《社会心理学》中开宗明义地表示:“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就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③也就是说,班杜拉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人有什么样的认知过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外部行为。
因而,班杜拉将“榜样学习”或“观察学习”又称之为“社会学习”,并认为这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g的行为学习,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将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因此可以说,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这就与科尔伯格认为的人们通过道德认知而产生道德行为的观点迥然。
同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将儿童个体在社会环境以及榜样学习的过程中道德行为的形成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班杜拉认为,儿童观察学习的对象即是“榜样”,榜样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教师、同伴、家长、大众传媒等多种途径,而榜样同时包含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因而,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不论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所起到的是怎样的“榜样”作用,是好的还是坏的,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需要社会各界格外留意和重视。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对榜样的强化也间接地强化了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学习。
三、科尔伯格、班杜拉德育思想相同点、不同点比较
(一)相同点
1、时代背景
篇7
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目前,枪击已造成33人死亡(包括开枪自尽的),20多人受,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5月份,又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曝光网络引发热议,云南省广南县一中学宿舍内,10多名女生围殴一名穿粉色衣服的女同学,扇耳光、撕扯头发、拳打脚踢。广南县教育局通报称,该起事件属实,施暴学生已道歉。校园暴力正逐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为此,我们把校园暴力作为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分析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暴力现状。2016年6月8号,我们对烟台市福山区检察院、法院进行了走访,梳理了对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的一些突出特点。简述如下:
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
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
(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
(2)涉案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26.42%,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11.95%。
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被告人作案后自首、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协议的比例高,分别占49%、54%。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法制观念的淡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态度、精神面貌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难免行为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行为出现偏颇。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学习,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去关注其他知识的汲取,尤其是法律常识。当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有的人便会产生挫败感乃至自卑感,这种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疏导极易产生暴力事件,暴力行为成为青少年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途径。
家庭方面,离婚率的上升导致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另外家庭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父母虐待儿童与其自身在儿童时代所受到的待遇有关,在这种暴力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从小便性格孤僻、偏执和狂暴,经常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
学校方面。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学校本应该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己任,但在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压力之下,很多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是虽然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也是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在学校内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法,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并不意外。
青少年学生处于特定成长时期,他们认识问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阶段会存在诸多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强,容易冲动,走极端。学校大多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
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适宜的教育期望。尊重并欣赏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能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学习适当的行为,避免使用其他不良方式去处理个人困扰。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学生,必须寻求全校老师的共同理解,取得共识,针对问题行为形态,实施有效且持续性的辅导措施。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学生行为专业咨询服务。协助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将为家长在亲子关系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学校教师可以从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长久的维持,学校可以将家长纳入教育团队,帮助家长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应积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体育等方面的各类活动,既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提高W生综合素质,同时又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加强人身权利保护立法,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当前,刑法制裁校园暴力往往于法无据。实际上,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还有其他大量严重侵犯人身安全只是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暴力行为被排除在刑事立法之外,一定程度上助长暴力行为公开肆虐,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普遍性问题。从域外来看,特别重视对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不仅普遍将攻击殴打他人的行为认定为暴行罪,而且对言语恐吓、尾随骚扰、破坏他人生活安宁等行为均予以刑事制裁,对规范公民言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全力遏制和预防校园暴力,必须有强大的正面引导,学校要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人文、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尊重爱护他人,呵护生命,和谐相处,避免伤害;宣传部门要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大对反校园暴力的宣传。
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几点思考:
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既有个体的原因,又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工作,齐抓共管,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有效杜绝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学校教育在预防校园暴力中应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育人环境,尤其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是预防校园暴力的根本所在。
学校应根据各校的实际,制订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不断改进教师训练的方式,提高训练效果。帮助教师学习处理危机事件的方法,以使学校发生危机事件时,有教师知道将危机降低的处理措施。
篇8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1)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vcd、书报杂志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5、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
6、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
7、学校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勾通,协调做好教育工作。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2)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幼儿园还继续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期末将至,大一班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终于毕业了。作为大一班长期的“陪课老师”(每周兼课一天已经2年了),终于能在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去他们的家中看一看,与他们的家长面对面更近距离的做“亲密接触”,也能与亲爱的宝贝们再道一声“再见”。
24日傍晚,习习凉风迎面拂来,甚是愉悦。我邀上同样是“陪课”的陈老师,带着“暑期一封信”,揣上精心撰写的期末评价表,从幼儿园出发了。我们今天的路线很简单:距离幼儿园最近的20来位孩子。
犹如预料之中,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大多的是惊讶,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毕业,不再去幼儿园就读了,老师怎么还会来家访?有的说你们两位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也来家访了呢?也有的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我的孩子虽然即将踏入小学,但是在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上,家长很是不放心。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很多问题与我们沟通,有许多疑惑想请我们作答。面对家长这些态度,我们深深知道:毕业班的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更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老师。我讨厌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3)
对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成长来说,老师与家长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群体。想要把老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这种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就需要两者之间默契的配合与及时的沟通。因此,我对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们进行了家访,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一、孩子们的两种生活状态
当家长们接到家访的通知时,都表示出了积极与热情,因此,家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当中,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家中呈现出两种活动状态,而这两种状态往往相差甚远。
我们班上有一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夏静姝,她常常在父母送她进幼儿园并离开之后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有需要也不敢举手说明,但是她的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家中是长辈们的开心果,是个乐观积极的孩子。类似夏静姝的情况我在其他几个孩子的父母口中也发现了。这使我很惊讶也非常焦虑,孩子在幼儿园隐藏了自己阳光积极的一面,而变得胆小内向,我就这个问题及时地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了沟通,细致地了解了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并且与家长共同分析了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
我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家庭环境强烈地依赖与信任,从而加强了他们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在家中父母对孩子全方位的关爱与照顾,让孩子在面对较为陌生的环境时无法找到那种熟悉的依赖感,因此封闭了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学会面对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同伴。
二、孩子们学习意识上的一致性
幼儿园作为孩子知识启蒙的沃土,要为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启发孩子学习求知的意识。这次家访我就孩子的学习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反映孩子学习知识的态度主要是依据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而确定的。有趣的知识或者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孩子比较乐于接受,相反,死板的、硬性的问题则遭到了孩子们的排斥。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对知识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渴求意识,而是对于该知识相关联的附带价值表示关注,例如,学习知识之后所获得的奖励或者来自于父母的表扬等等。
孩子们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学习知识的意识与他们在幼儿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依然关注老师手中的奖励或者伴随而来的玩乐的时间,只有极少数孩子表现出对于知识本身的好奇与渴望。特别是针对学习过的知识,大多数孩子不再表现出关心与重视。
从这个体会中我发现,提高孩子的求知意识是较为重要的。只有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从课堂上与生活上全方位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通过这次家访,大大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默契与信任。在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用心良苦。他们对孩子有多么爱护,对我们的信任就有多么大,给予我们的责任就有多么重。在老师理解家长并且感谢家长给予的这份信任的同时,家访工作也让家长们充分地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难度,需要家长们给予全力的支持。可以说家访让老师和家长彼此走近了,让老师和孩子们走近了,让这样三个独立的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发挥到最大,一切为了孩子。
经过与家长们的交流,我意识到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彼此信任,彼此交流,才能让孩子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4)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走进家庭,走近幼儿’集中家访月”文件精神,于是我园在9月份开展了新生家访活动。而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篇9
【关键词】客厅;照明;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档次的提高,对生活的态度及追求也有所改变,包括对住宅照明的设计等。设计为房间功能提供了很大的改变和支持,居室照明设计更是在这种新观念下逐渐转为侧重点。新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使用住宅的方式。家居中的照明设计更应当把居住者不同需求、生活方式考虑在内,实用性、装饰性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一、简述客厅照明设计
客厅是家人们最大的活动空间,客厅照明设计在满足实用性同时也同样要满足它的装饰性。客厅照明设计的合理,在不同情形和时段亦可满足其它需求。客厅的照明配置会运用主照明和辅助照明的灯光结合来完成,来营造空间的氛围。如何营造客厅的气氛与亮点,体现光环境的空间感、层次感和客厅本身的魅力。利用灯具不同的安装位置,照明角度及照射客厅的部位,不同的光照强度及选用不同的色调及样式营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
1.客厅照明设计的重要性
客厅作为家庭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照明就应该更加受到重视。家居照明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活的质量。客厅照明应该说是最富于变化,也是最可以别出心裁地进行设计的。这是由客厅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照明所衬托出的形象、色调给人不同的感觉。照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活的水平。客厅照明主要包括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两部分,在策划客厅照明设计的时候应注重运用不同类型的照明装置,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不同的人、不同空间和不同环境下提供照明。
2.不同的客厅照明
不同的客厅空间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照明设计来烘托。客厅的照明也分不少方式。背景照明的光线使房间充盈着柔和、迷人的光线,令空间人性化。为获得理想的背景光线,现代的照明设计采用反射自墙面和天花板的光线,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亮点,光线也不会在人的脸上产生阴影,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光线效果。客厅照明中应突出主次关系,这就要考虑重点照明了,它是采用精心布置的较为集中的光束照射某件物体、艺术品、盆景或某些建筑细部结构,突出另类的感觉。重点照明的设计常常使观赏者觉得光线是不太明亮的光源提供的,比如蜡烛或墙上的吊灯。可调节照明装置或可移动照明灯具都可以提供重点照明的光线效果。客厅的工作或活动也需要非常集中的高亮度光线照明。根据居室主人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像药房中常用的灯、台灯、安装于橱柜下面的长条状照明灯、或者浴室中镜子两侧竖直安置的长条状灯具都可提供工作照明。客厅照明中应考虑多采用不同方式的照明,衬托出特殊的艺术效果。
二、客厅照明的灯饰
在客厅这个公众休闲区,灯光应当体现明亮、呈散射式的,故宜选用吊灯、吸顶灯以及灯槽和灯栅等。在客厅的影视墙装饰墙可选用壁灯或射灯,使光有些变化与影音的变化相结合。灯具安装一般是装修的最后一个环节,灯具的选择我们要根据装修风格来定,客厅的灯光设计有两个功能,实用性的和装饰性。实用性表现在平常的照明如阅读看书、看电视、娱乐等,为它们提供恰当的、合理的灯光照明。装饰性表现灯饰风格,客厅照明重在营造气氛,应选择艺术性较强的灯具,与建筑结构和室内布置相协调,勾勒出美妙的光环境。主要照明灯饰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主灯和辅灯。
1.主灯照明(主光源)
主灯照明主要分为:
1.1吊灯照明,吊灯的特点是引人注目,因此吊灯的风格直接影响整个客厅的风格。带金属装饰件、玻璃装饰件的欧陆风情吊灯,瑰丽精美,富丽堂皇;木制的中国宫灯与日本和式灯具,古色古香,纯朴典雅,富有民族气息;以不同颜色的罩子构成的吊灯,内罩纯白,外罩天蓝、雪青、墨绿或淡红,造型则为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与直线的组合,美观大方;由成千上万只研磨处理的玻璃珠(球、片)串接而成的珠帘灯具,折射出五彩光芒,给人以兴奋、耀眼、华丽的感觉;而以飘柔的布、绸制成灯罩的吊灯,清丽怡人,柔和温馨。
1.2吸顶照明,这种照明适用于高度较低的客厅,或者是兼有会客功能的多用途房间。艺术造型吸顶灯:吸顶灯的灯罩与托盘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近年来出现了新颖的吸吊灯,将吊灯的特点充分表现在吸顶灯上,使层高较低的客厅也能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气氛。嵌入式吸顶灯照明:用于吊平顶的客厅。出光口有方型、圆型、椭圆型、菱型等等,可根据设计意图,布成多种图案,有效控制亮灯的位置与盏数,有时明亮一片,有时幽浑浪漫,有时跳跃欢快,有时悠然怕人。特别是明暗不均的朦胧照明,会使人浮想联翩。
2.辅灯照明(辅光源)
辅灯照明主要分为:
2.1射灯照明,这是典型的无主灯、无既定模式的现代流派照明,能变动地营造室内照明气氛。在客厅的顶上或壁上安装,使迷你式小射灯能自主地向各角度照射。若将一系列小射灯组台起来,光线能变幻出奇妙的图案。由于小射灯可自由变换角度,组合照明的效果也千变万化。
2.2光檐艺术照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灯带。光檐照明是一种隐蔽照明,它将照明与建筑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利用与墙平行的不透明檐板遮住光源,将墙壁照亮,给护墙板、帷幔、壁饰带来戏剧性的光效果;二是将檐口向上,使灯光经顶棚反射下来,使天棚产生漂浮的效果,形成朦胧感,营造的气氛更为迷人。光檐照明须与其他方式相配合,如与吊灯、壁灯或顶灯相配合,效果会更好。除以上四种主要方式外,客厅照明还可用发光顶棚、格栅顶棚以及光墙艺术照明等方式进行布置。在采用上述一般照明方式的同时,还应考虑辅助照明与局部照明方式,通常是用壁灯、台灯或立灯作辅助照明,以衬托客厅的主体照明风格。用射灯对客厅的图画及艺术品作投光照明,更显艺术魅力。
三、客厅照明中氛围的营造
1.客厅装饰色彩与灯光的关系
灯光可以说是一个较灵活及富有趣味的设计元素,正确进行客厅灯光色彩设计,可以成为客厅装饰气氛的催化剂,可以为客厅装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整个室内装潢的层次感。使房间即典雅、温馨,又有益于身心健康。作为客厅的灯光色彩应该充分的从健康、协调、功能的原则出发进行设计。无论是在建筑照明还是影视舞台照明等各种不同的艺术照明领域中,照明色彩的运用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运用不同的照明色彩,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对色彩运用不当,会带来不良甚至是恶劣的影响。
2.灯具与客厅陈设的整体协调
灯饰是创造建筑环境空间的关键因素。光影照明投射在物体上所带来的魔力般的效果以及对烘托颜色、材料肌理、质感与总体气氛所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加注重现代灯饰的设计与光照效果的科学研究。现代家具设计与现代灯饰设计正逐步融为一体,这是灯饰设计面临的新课题。
一个灯泡照亮居室,那已经是过去了。现在人们在装修家居时更注重细节,哪怕是浴室镜子上方的一盏小灯,也追求时尚和别致。当家具与装饰越来越潮流化的时候,灯饰作为与家具、装饰互相搭配的一个重要元素也随之起了变化。头顶上的吊灯、茶几和书桌上的台灯已经悄然在慢慢改变,颜色、材质发生了很多改变,造型上也显出了天马行空般的个性,甚至在一些灯具城里,抢眼的灯饰俨然成了主角,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篇10
关键词 黑箱 方法
一、问题的缘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努力实现人的个性与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到的是人,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掌握和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然而,在高校中,由于一些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摸清大学的思维规律,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所感、所思、所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代的大学生大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明显不同,国际,趋向经济全球化,国内,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其自身的发展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当今,大部分大学生依赖网上的交流而忽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在大学生沉溺于网上交流的方式的同时,消弱和减少了他们与同辈及长辈之间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也疏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这样以来,对教育者来说,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就更加困难。
此外,每一个时代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对周围的的事情的感受也不相同,通常,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具有明显的差异。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代与代之间的差异。有人强调这种代与代之间的差异,称为代沟。由于这种代沟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就有很大难度。因此,要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就应该创新理念,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把黑箱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富有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及科学性。
二、黑箱方法
(一)黑箱方法
黑箱是系统论、控制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所有的科学问题都是作为‘闭盒’问题开始的”,“若干可供选择的结构被密封在‘闭盒’中,研究它们的唯一途径是利用闭盒的输入和输出。”维纳所说的闭盒,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黑箱”。黑箱是我们未知的世界,也是我们要探知的世界。
所谓“黑箱方法”, 就是在不打开对象的情况下,靠输入指令和对象输出的信息来观察、了解和控制、掌握对象。
(二)黑箱方法的应用原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这种意义上,黑箱理论和黑箱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活的主体,有着自己的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被教育者,大学生也是活的主体,也有着自己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高明的教育者,也无法完全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对教育者来说永远是个黑箱,至多是个灰箱。尤其是新的教育者或教育者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教育对象对他来说更是一个黑箱。这时,教育者就需要靠黑箱方法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黑箱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及思想实质, 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黑箱方法的特点
1、整体性
黑箱方法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 不采取打开的途径, 而是从“输入”与“输出”入手, 对“要探知的世界”这一“观察系统”进行整体地探讨。因此,信息“输入”与“输出”是黑箱方法的关键, 而“整体性”则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本出发点, 目标是对“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获得全面、深刻、科学的认识。由此可见, 作为控制论的一种认识方法, 黑箱识辨方法继承了系统论的“整体性”思路, 扬弃了把研究对象先分割再综合的传统, 而是将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在综合的基础认识构成系统的若干具体而又特殊的要素。
2、联系性
黑箱方法通常将系统看成是“处在环境中,与环境互施影响、互通信息, 以一定的时间序列实现行为, 追求目标”的完整的系统, 因而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的不可观测性和普遍联系性, 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时,我们不妨借助黑箱方法, 以“输入”与“输出”为根本楔入点来着手探索。
三、黑箱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黑箱方法的原理, 我们可以把黑箱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一)通过黑箱方法,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1、通过黑箱方法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如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虽然可以被教育者了解,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它对教育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黑箱”,因此直接从它的终端输出――教育对象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后的反应――来判断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使对问题的分析在程序上得以简化。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卷,通过整体调查或抽样的方法, 调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况及思想特点,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及措施。例如,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了解,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根据需要分层次进行。从寝室、小组、班级的学生思想状况到全体学生在入学、毕业等阶段的思想状况,都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教育者可以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黑箱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同样,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问卷,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状况及大学生对外界因素对其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的主观性判断。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了解和掌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和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采用问卷推判法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发展的趋向和状况加以预测,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例如,我们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新生入校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心理问题,都可以采取问卷法,从学生的输出信息中分析得知,从而及早地采取相应的指导和教育措施。
(二)通过黑箱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虽然影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因素很多,但这些问题不会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某种逻辑主线上的问题链,并且这些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解决问题时不仅应该从系统的输出端分析问题,还应当从系统的输入端去查找问题,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