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职业危害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温职业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摘要】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海外实习始于20世纪40年代国际性的大学生交流活动,是教学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与本文同名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和调研,结合自身项目指导教师和负责联系人的经验,系统整理前期准备、项目运作及后期跟踪,旨在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项目运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本项目的后续发展及其他海外实习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外实习;实证研究;文化大使项目
作者简介:吴洁,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1实证研究与海外实习
1.1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证研究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被称为案例实证研究。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
1.2海外实习
海外实习最早起源于1948年和1961年颁布的国际文化交流法案,是专门为世界各地大学生提供的一个国际平台。海外实习”的宗旨是为广大中国大学生及莘莘学子提供到海外实习,工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里获得知识和锻炼,同时也能更加的了解这个世界。海外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良好的实训设备和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是兼具创新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海外就业背景亦能极大提高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海外实习一般根据从事工作的性质分为四种:教育类,市场管理类,科学技术类和公益事业类。
2国内外院校海外实习研究综述
海外实习始于20世纪40年代国际性的大学生交流活动,形式主要有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三种。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海外实习均被视为教学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以亚洲邻国新加坡和韩国为例,上世纪末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在职业教育中推行“海外训练计划”,每年选派人员赴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实习、培训,并提供差旅和生活补助。2007年7月初,韩国大学教育协会发表了“VISION 415”发展方案,其中一项核心内容即实现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开发优秀的海外实习项目,在今后5年内每年增派2万人,最终实现“派遣10万名大学生的海外实习计划”,并在差旅和生活费用上提供补助。此外,走在职业教育前端的德国也十分推崇海外实习教学模式。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建议学生在国内完成全部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后,充分利用国外工厂设施和培训条件进行现场实习和实地体验。
国内高职院校亦在积极推行海外实习。较有代表性的有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经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在阿联酋、新加坡、美、英、日、韩等国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此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海外实习项目运行方面也卓有成效。目前学生在国内选择的出国实习渠道有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中介机构、校方直接派送等。
与如火如荼开展的实践相比,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教育工作者开始着手海外实习领域的研究,有一些成果问世。如安桃艳(2009)的“建立海外实习基地—高职旅游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研究”,张恩兰(2008)的“旅游高职院校‘学校—企业’订单型国际化发展模式探索”,孙峰(2011)的“境外院校开展海外实习综述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张艳虎(2011)的“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的开拓和管理”等。成果形式多为论文,内容以普遍意义上的归纳总结为主,对海外实习项目管理有整体指导意义,对于具体院校的具体项目的实证性研究较少,研究有待细化和深化。
3旅游职业学院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开展现状
近年来,本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大力开发海外实习项目,每年选派大量学生赴日本、迪拜和美国等地旅游企业实习就业。其中,“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在本院已开展两年,主要针对外语系大二、三年级学生。截止2014年4月,已有13位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或即将赴奥兰多迪士尼世界中国馆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商品部、餐饮部及观光部。本课题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和调研,结合自身项目指导教师和负责联系人的经验,系统整理前期准备、项目运作及后期跟踪,旨在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项目运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本项目的后续发展及其他海外实习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借鉴。
4项目研究后续步骤
4.1项目运作系统化
“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操作流程包括报名信息的收集和,动员并接受学生咨询,系部初试,专业复核并确定推荐学生名单,为期四周左右的集中面试辅导,外教模拟面试,确定终极面试名单,线上及纸质面试材料的填写和寄送,最后带队赴上海参加终极面试。相关操作和资料的收集,以及管理经验的提升能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运作上的支持,有利于项目管理系统化,对同类海外实习项目也将起到借鉴意义。
4.2学生海外实习情况跟进
与在迪士尼实习的学生保持实时联系,及时总结提供培训材料、实习心得、工作近况的图片文字甚至视频材料,使在校英语专业学生对项目有更直观的了解,激发海外实习的热情以及英语学习的动力,以项目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助力项目推广。(下4.3项目参与者就业发展跟踪调查
11级项目参与者将陆续于今明年归国就业,恰逢2015年上海迪士尼开园营业,届时将产生约13万工作岗位。作为中国大陆首家迪士尼乐园,其承诺优先招聘文化大使项目参与者。对实习生就业发展的跟踪调查是对项目实践效果的检验,是文化大使项目的延续,也是成果的最好体现。
5结论
本项研究参与者以英语教师为主,以旅院“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英语专业参与者和后备力量为研究样本,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等研究方法。首先,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其一针对本院在校英语专业13级和12级学生,了解其对该项目的认识、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第二份针对项目参与者,旨在获取项目管理和培训的反馈、实践经验和具体建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将结合自身所有及系部存档的相关资料,和海外精英班迪士尼调研小组的调研成果,广泛收集课题所需的文字、图片、案例材料和项目相关文件、表格和申报材料,系统整理项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线上及线下联系,实时跟进学生实习情况。对于结束项目的归国参与者,及时关注就业发展动态,为研究的深化和特色宣传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孙峰.境外院校开展海外实习综述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36).
[2]汪亚明,楼钢.高职旅游类专业海外实习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迪拜实习项目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3]赵继政.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J].外语教学,2008(5).
[4]张能辉.海外实习育人平台的构建和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5]伍蕾,郑向敏.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反思[J].旅游论坛,2009(5).
篇2
【关键词】石英砂企业;烘干线;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安徽省凤阳县石英石储量大、质量稳定、二氧化硅含量高,是国内少有的优质大型石英岩矿床,探明石英石储量达到一百零九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目前,凤阳县境内利用石英石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已达四百余家。石英因其具有耐酸、耐磨、抗风化等特性而在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受某石英砂厂委托,于2010年10月对该石英砂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为详细了解该石英砂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我们对该石英砂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与检测。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评价方法
1.1 调查对象 凤阳县某石英砂厂石英砂烘干生产线。
1.2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和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水平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进行综合评价。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检测评价依据
2.1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该石英砂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CO、SO2。
2.2 主要评价依据
2.2.1 采样依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2.2.2 检测依据: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2]、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3]、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4]等。
2.2.3 评价依据: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等。
3 评价过程
3.1 基本情况调查 : 该石英砂厂设计能力为年产5万吨烘干石英砂,全厂劳动定员8人(其中现场生产6人),有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3.2 石英砂烘干线组成及生产工艺 : 该石英砂烘干线由投料系统、输送系统、烘干机、锅炉、提升机、过筛接料系统及相关配套系统组成。工艺过程为:用铲车将湿石英砂送至烘干机内,烘干后的石英砂从出料口被提升、过筛、包装、入库。
3.3 生产过程中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
3.3.1 产生粉尘的环节:①铲车投料过程 ②输送带输送过程 ③烘干料下料、提升过程 ④烘干料过筛过程 ⑤成品接料、入库过程 ⑥锅炉运煤、投煤过程 ⑦锅炉出渣、炉渣转运过程。
3.3.2 产生噪声的设备或环节:①铲车 ②输送带电机及输送过程 ③烘干机 ④提升机 ⑤振动筛 ⑥叉车 ⑦除尘器引风机 ⑧锅炉引风机
3.3.3 产生高温的设备和环节:①锅炉 ②烘干机
3.3.4 产生CO的环节:①锅炉投煤过程 ②锅炉出渣过程 ③烘干炉尾气排放过程。
3.2.5 产生二氧化硫环节:①锅炉投煤过程 ②锅炉出渣过程 ③烘干炉尾气排放过程。
3.4 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措施
3.4.1 粉尘的防护措施:①铲车驾驶室密闭;②输送带加盖密封,防止产生扬尘;③烘干料下料、提升过程密闭处理,同时连接除尘器;④烘干料过筛过程密闭处理,连接除尘器;⑤成品接料口与振动筛隔离封闭,扎紧接料包装袋口,同时下料管口处上端开口连接除尘器,同时接料人员佩戴防尘口罩;⑥ 锅炉工运煤、投煤、出渣、转运过程中佩戴防尘口罩;⑦ 对于易产生扬尘的岗位安排专人经常清扫、散水,保持地面湿润,避免二次扬尘。
3.4.2 噪声和振动的防护措施:①对于噪声大的设备采用集中隔离处理,振动较大的设备加减震垫;②工人操作室、休息室采用双层隔音玻璃观察窗;③工人巡检或操作时佩戴有效耳塞。
3.4.3 高温的防护措施:①高温岗位配备有电风扇,操作室配有空调;②夏季高温时段配发绿豆汤、冰棒等用于解暑降温。
3.4.4 CO、SO2的防护措施:①锅炉岗位配有CO浓度超标报警仪;②配备防毒面具。
3.5 检测结果
3.5.1 粉尘检测结果见表1:
3.5.2 噪声检测结果:通过对工作人员活动场所和可能接触到噪声的岗位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操作岗位噪声8h等效声级均低于85dB(A),但铲车驾驶室、叉车驾驶室和锅炉岗位单点噪声测量值大于80dB(A)。
3.5.3 CO和SO2的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锅炉岗位各检测点的CO和SO2的TWA和STEL值均低于各自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
3.5.4 高温的检测: 由于本次评价检测不在高温季节,故不对高温因素进行检测。
4 评价
检测结果表明:(1)铲车岗位、接料岗位的总尘和呼尘TWA;铲车岗位投料口、接料岗位接料口各检测点STEL均超过GBZ2.1-2007的要求,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 噪声、煤尘、CO、SO2和其他岗位的矽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5 建议
(1)提高职工个体防护意识: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7];
(2)各车间噪声检测点虽然都合格,但铲车驾驶室、叉车驾驶室和锅炉岗位单点噪声测量值大于80dB(A),建议以上岗位工人操作时正确佩戴合格有效的防护耳塞,防止噪声聋职业病的发生;
(3)铲车岗位和接料岗位粉尘浓度较高,属于重点监管岗位,现场作业人员须严格佩戴有效防尘口罩,防止矽肺病的发生,同时厂内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并监督其佩戴。
6 讨论
本次评价的凤阳某石英砂厂,虽然在粉尘防护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但仍有个别点浓度超标,需借助个体防护才能真正达到防护效果,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督促工人有效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才能有效避免矽肺病的发生。而现在凤阳做过评价的企业不足四成,职业病危害防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
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要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夏季高温中暑问题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切实重视和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各地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夏季防暑降温的有关规定。各地要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专人负责、用人单位具体实施高效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温中暑造成的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街道、社区、乡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指导公众了解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明确职责,加强监管
预防和处置高温中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具体内容如下:
(一)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暑降温的科普宣传工作,加强高温中暑的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假时间、工资支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作业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四)工会组织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季节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制止,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接受工会监督意见的用人单位,工会组织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政府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问题严重的,进行严肃查处,特别对一些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案例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适时召开新闻通报会。
四、落实用人单位责任
(一)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二)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天气来临前,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三)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篇4
【摘要】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分级和评价。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分级 评价
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明确生产岗位主要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危害程度以及从事该作业所消耗的体力强度,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炼钢厂的主要生产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及噪声作业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炼钢厂于1984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现有职工2082人,其中生产工人数1721人。设有炼钢、准备、浇钢、连铸、行车、精整、运行、检修等10个生产车间,130个生产班组,实行四班三倒工作制。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法、噪声、及高温等。
1.1 分级调查对象: 在该厂能产生各种不良劳动条件的岗位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分级。
1.2 现场调查:为收集分级必需的所有资料,对选定的岗位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依据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5]、《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 122-88[6]等。
1.3 分级方法: 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96-1997、《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1986、《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级。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7]: 选择有代表性的24个岗位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经过测定和计算,结果见表Ⅰ
表Ⅰ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强度级别 劳动时间率(%) 平均能量代谢率(J/min/m2)劳动强度指数岗 位
Ⅰ 22.60~96.00 3.18~9.04 2.72~11.78 加废钢、混铁炉、汽化摇炉、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翻包、修包、中包、P4内、配水 、中包修筑、空压站、一净环、一浊环、打钢号、出坯
Ⅱ 56.80~71.30 9.20~11.58 15.09~19.77 合金工、取样工、包装工、P4外
表Ⅰ所示:Ⅰ级岗位20个,占测定总数的83.3%,Ⅱ级岗位4个,占测定总数的16.7%。分级结果表明:该炼钢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全部岗位以轻中度体力劳动强度为主,不存在重度和极重度体力劳动强度。由表中可以看出:降低岗位体力劳动强度级别的主要因素在于减少作业时间,降低其能量消耗。
2.2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8]: 选择有代表性的15个工种或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Ⅱ
表Ⅱ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粉尘危害级别 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升/日•人) 粉尘危害
指数 岗 位
O 未超标 2898.47~7814.72 O 摇炉工、混铁炉、废钢、翻包、修包、装包、P4外
Ⅰ 0.63~2.99 361.37~7077.54 0.94~3.82 取样工、混铁炉行车、汽化工、1号皮带、中包、中包修筑
Ⅱ 3.80~8.28 4258.65~6111.10 7.60~12.42 加合金工、提升机工
注:以上岗位粉尘均为混合尘,SiO2(F)%为2.7~4.7,标准为10mg/m3。
表Ⅱ 所示:0级岗位7个,占总数的46.7%,Ⅰ级岗位6个,占总数的40.0%,Ⅱ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13.3%。原因是除尘设备使用时间较长,不能全部正常运转,除尘效率下降。《粉尘分级监察规定》中明确规定,企业应消灭Ⅳ级粉尘危害作业,重点治理Ⅱ、Ⅲ级。因此,提升机、1、2号皮带等产尘点是今后粉尘治理的重点。
2.3 噪声作业分级[9]:选择有代表性的21个噪声岗位进行测定分级。结果见表Ⅲ:
表Ⅲ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统计表
危害级别 噪声暴露时间(h) 等级连续A声级dB(A) 噪声危害指数 岗位
O 3.2~7.9 70.3~84.5 -2.45~-0.08 混铁炉、合金工、取样工、摇炉工、转炉行车、精整行车、提升机、1号皮带、一净环、中包修筑、翻包、P4外、配水、P4内、中包、中包主控、装包、打钢号、出坯
Ⅰ 1.8~3.4 0.13~0.52 一浊环、空压站
表Ⅲ 所示:0级岗位19个,占总数的90.5%,Ⅰ级岗位2个,占总数的9.5%,Ⅱ、Ⅲ、Ⅳ级噪声危害均不存在。由此可见,该炼钢厂的噪声治理是比较有效的。
2.4 高温作业分级[10]:选择有代表性的11个岗位进行分级,结果见表Ⅳ
表Ⅳ所示:Ⅰ级岗位1个,Ⅱ级岗位3个,Ⅲ级岗位5个,Ⅳ级岗位2个,其中Ⅲ、Ⅳ级危害占总数的63.6%。其危害程度是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热源较近,导致作业环境温度升高。
3 建议
3.1 重点治理Ⅱ级粉尘危害岗位,加强除尘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即时更换;发放防尘口罩,并保证其使用效果。
3.2 对空压站、净、浊环站的隔音设施玻璃等如有损坏应即时更换;对强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要佩戴耳塞。
3.3 高度重视Ⅲ、Ⅳ级高温作业岗位的治理,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现场清凉饮料的发放标准。
3.4 根据劳动条件分级的结果,按照规定进行劳动卫生监测;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S].
[4]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徐伯洪,闫慧芳.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84-295.
[6]GBJ 122-8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S].
[7]GB3896-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S].
[8]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S].
[9]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S].
篇5
该《办法》一出台,即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有关人士表示,该《办法》虽然只有25项条款,却明确回答了发放高温津贴、高温作业限制和防护等劳动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并明确了工会的监督职能。
根据该《办法》,日最高气温35℃以上室外露天作业者可以享受高温津贴。
该《办法》明确,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用人单位应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
对于温度上下限,该办法明确,所称“以上”摄氏度(℃)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该《办法》还规定,在高温天气来临前,用人单位应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此外,在高温或有强烈热辐射等条件下作业的劳动者权益也被重点考量。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
该《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高温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该《办法》同时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最大限度保障高温津贴切实使用到高温劳动者身上。
篇6
1.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91;2.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识别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以及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传感器生产线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激光、高温、活性炭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矽尘、乙醇、二甲苯、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钙、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丙烯、乙烷、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松油醇、3-羟基-2,2,4-三甲基戊基异丁酸、丁醛、丁烯醛、丁醇、硝酸铝,球磨、流延切割、测试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传感器生产线选址合理,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拟采取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
[
关键词 ]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a)-0039-03
目前国内使用的某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为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拟投资建设某传感器生产线项目。通过识别、分析传感器生产线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从职业病防治角度为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传感器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2方法
根据拟建某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的特点,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以及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
2结果
2.1平面布局
传感器生产线不新建厂房,利用企业原有1-1号厂房东侧的840m2厂房面积和水、电、压缩空气等公辅设施,对厂房进行必要维修和改造。厂房中间1.5m的安全通道相隔,通道的东侧和西侧各有1个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北侧从东到西依次是:炉窑室、测试室、气体台架室、特气间、分析实验室、球磨室、层压室、浆料准备室和空调机房;安全通道南侧从东到西依次是装配区域和丝网及流延室,流延室的南侧是精密空调机组。
2.2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主要为敏感元件的制备、产品总装和性能测三大类,其中敏感元件的制备分四个步骤,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主要原辅材料见表1。日生产外形尺寸Φ22mm×84mm传感器800只。
2.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辅材料化学成分和物料状态,识别分析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表2。
2.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从毒物急性吸入(LC50)、急性经口(LD50)、急性经皮(LD50)、刺激与腐蚀性、致敏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时状态)、蓄积性(或生物半减期)等方面查阅文献资料数据,确定危害分值、权重系统,测算毒物危害指数(),职业性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3。
2.5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5.1防尘毒措施设备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高,正常工况作业时人员直接接触有害因素机会较少。流延及丝网环节在洁净厂房生产,浆料准备在抽风量为1400m3/h的通风厨内操作,球磨机球磨原料时为湿式作业,设备密闭,设置球磨机抽风外罩,切割机、流延机、切割机、排胶机机、冲孔丝机和印印刷机密闭机运行以及设置抽风装置,丝印后的陶瓷板在通风厨内清洗,产品测试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2.5.2防噪声措施生产设备选用低噪声、小振动的机械动力设备,噪声指标参数设置为低于70~75dB(A);球磨机设置防护外罩降低运行时噪声强度,采取减震安装,工人巡检运行。
2.5.3防高温和激光措施烧结炉隔热全密闭运行,设置超温报警、超温保护功能,自动中断超温限制系统;激光打标机自带激光防护罩,裸露激光少;主要生产区生产环境温度采取中央空调控制在18~25℃。
2.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沿用企业已制定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配发标准,相关维护、保养、更换规章,同时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性质为工人配备工作服、工作鞋、防噪耳塞、防毒口罩、线手套、橡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7职业卫生管理
企业设置有职业卫生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全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配置有公司共有职业卫生专职管理员1人,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和《应急管理制度》以及各部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其中《职业卫生管理办法》中含有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培训制度、职业健康体检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2.8应急救援
沿用企业已有应急救援体系,在企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下,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分别编制有不同子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其中《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适用于拟建项目;同时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结合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综合判定在生产运营期二甲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氨、高温烫伤等因素可能造成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拟在现场建冲洗淋雨、防毒救援设备储放设施。
3讨论
传感器生产线选址合理,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通过对传感器生产线系统工程分析后,认为传感器生产线日常生产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激光、高温、活性炭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矽尘、乙醇、二甲苯、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钙、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丙烯、乙烷、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松油醇、3-羟基-2,2,4-三甲基戊基异丁酸、丁醛、丁烯醛、丁醇、硝酸铝。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球磨、流延切割、测试点位;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建项目生产工艺中综合判定拟建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
传感器生产线属于科研性建设项目,目前未找到与其相似的类别生产线,仅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以及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估,因此在初步设施、建设施工过程落实好防尘毒、防噪声、防高温、防激光的工程技术措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针对关键控制点位进一步完善几点。①对洁净间应严格执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标准中的规定,其空调和洁净区,送风系统应设有足够的新风量,确保洁净间室内每人补充新风量≥40m3/h;②对职业危害程度分级为中高危害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二甲苯厂使用场所合理平面布局、科学利用自然和人工通风换气,安装必要监测报警系统和应急设施;③根据生产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和工人暴力强度,选择专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对工人上岗前落实好不同毒物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培训,确保能正确使用。④有效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各类体检,尤其是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控制好职业禁忌症工人上岗。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2011]第5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Z].[2002]第352号.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S].[2012]第73号.
[4]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2010.
[5]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S].2013.
[6]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S].2013.
[7]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2007.
[8]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S].2007.
篇7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
医院供应室是向医院各科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科室,负责医院各种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等发放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供应室护士长期接触污染物品、化学消毒剂,处于高温环境、辐射、噪声、空气污染,身心危害的高度风险中。因此,职业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职业暴露因素
在回收污染物品时皮肤、粘膜容易被一些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特别是在污染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手套时常有破损,未及时更换,风险更大。
1.2 生物因素
(1)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在进行清洗回收来的锐利器械时,有被锐器刺伤的可能,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2)在清洗间用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手工清洗器械时产生的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 如防护不当易对人体产生危害。
1.3 物理因素
(1)噪声:供应室多设备同时开启噪声>100 db,长期工作在该噪声环境中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2)高温:通常使用高温高压的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其过程散发的热量使操作区温度明显升高,开启舱门时,设备内腔温度仍然在90℃左右,如操作不慎容易烫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对N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3)纺织品类纤维:各种纺织品类敷料的折叠包装易引起纤维到处飞扬,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1.4 含氯消毒剂、酶
供应室最常用含氯消毒剂,是一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都会造成损害。
1.5 辐射的危险因素
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具有杀菌作用,而这种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的波长正好与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波长相似,极易损害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红斑反应、光感性皮炎、甚至诱发癌变。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长期接触可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1.6 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又琐碎,由于长期工作紧张、单调、在晋升职称、福利待遇方面不如临床护士,导致消沉、慢性疲劳等负性情绪的发生。长期下去会使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增加。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防护意识
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知识,每周定期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增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的认识。
2.2 物理性防护
对科室所用的设备进行定时维修、保养,按流程操作,定期对设备活动部件上剂,,设备安装在空间宽敞的地方,各区内安装排风扇,空气净化装置及相应降温、消毒设施。取无菌物品,应待冷却后再取或戴帆布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局部而引起烫伤;在夏季消毒灭菌时,尽量采用空调设施,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手工操作产生的各类粉尘对人体的损害,引进一次性小包装的棉球、纱布、棉垫等无菌物品,其次在工作中要戴好帽子、口罩加强自身防护。
2.3生物性防护
工作人员在处理 回收的污染物品时,都必须严格按照各类物品的清洗法进行清洗。供应室工作人员严禁戴首饰,留长指甲。在去污区工作时坚持戴手套、防护镜、帽子、口罩、穿防水围裙、长筒靴,必要时戴面罩。如发生利器损伤迅速脱去手套,把伤口血往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消毒包扎。必要时进行免疫制剂和预防注射,建立档案进行追踪观察。
2.4 化学性防护
为防止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各种化学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在配制和使用时要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具。若皮肤、眼睛不慎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环氧乙烷消毒柜应单独安装在供应室内较僻静的地方,远离火源,通风良好,并由经过培训的熟知环氧乙烷性质和持有上岗证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使用,以防气体泄漏引起严重中毒事故。
2.5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灯管更换、测试时要戴防护眼镜、手套、口罩、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消毒时禁止人员入室内,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避免臭氧的吸入损伤呼吸道及肺。消毒后通风换气30min方可进入。
2.6 心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科室里经常组织爬山、打球等活动。加强沟通,减轻工作压力。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周延萍 倪国珍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
篇8
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广泛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活动和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会,讲党史学习教育送至“群体”的“手中”。下面小编整理了x区总工会“群体”建会入会经验信息材料,欢迎查阅。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XX市XX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创新,聚力攻坚破难,通过拉网式调研、示范式创建、打造新亮点、点穴式凝聚,让快递员、网约送餐员、保安员等新业态“群体”职工有“家”可依,让职工和工会心连心。
拉网式调研,聚焦目标牵动。
一是区总工会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把底子摸清,重点摸排掌握群体所属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数量、分布以及建会入会现状,力求未建会企业数量清、未建会原因清、职工人数清和所处区域清。二是通过调研把问题找准,针对群体行业职业特点,重点梳理底数不清、灵活性不强、合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通过“XX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群体”从业人员较为关注的信息,宣传吸纳“群体”从业人员入会的具体举措,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通过调研把思路理清,坚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建立台账,列出清单,积极探索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模式,不断消除建会盲区和空白点,推进“群体”入会工作稳步开展。
示范式创建,实施整体推动。
一是坚持党建带工建原则,以“增强凝聚力,扩大覆盖面”为指导,实施龙头带建,以规模企业为重点,按图索骥,精准定位,全面推进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群体入会工作。今年全区快递行业成立工会联合会,XX区快递行业现有XX、XX、XX、XX、XX、等XX家快递企业,XXX个网点,共吸纳XXX名“快递小哥”(含农民工XXX人),建立温暖X站X家。
打造新亮点,开展“三送”活动。
坚持以职工为本,按照“群防、群控、群治”职工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机制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清凉、送安全、送法律”等走访慰问活动。一是送清凉。根据夏季高温特点,推动高温作业单位增设防暑降温设施,改善高温作业职工劳动条件。向“群体”的一线职工赠送防暑降温用品,保障高温作业职工身体健康。通过利用“XX驿站”,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群体”高温作业特定人群开辟设有空调(电扇)的休息场所,供应大碗茶、凉白开、绿豆汤,免费提供防暑用品。二是送安全。督促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要求,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加强对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建筑工地、露天高温和密闭缺氧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加强高温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医疗志愿者队伍,深入企业和施工现场,宣传暑期防病知识,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等活动,保障职工在夏季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三是送法律。向“群体”赠送《职业病防治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职工普及读本》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读本和宣传资料,提高职工维护自身安全与健康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点穴式凝聚,强化服务驱动。
一是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广泛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活动和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会,讲党史学习教育送至“群体”的“手中”。同时利用“快递小哥”流动性强特征,将“快递小哥”变身“党史传递者”,推出“党史快递”二维码,借“快递小哥”之力,把身边鲜活的党史故事传递到全区各个角落,形成“一码一故事,随时随地学”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入会有礼”活动,给快递员、送餐员等“群体”赠送“入会爱心礼包”,增加“会”对群体的吸引力,“家”对群体的温度感。组织“一式”(组织集中入会仪式)、“一誓”(组织集体宣誓)为载体,增强会员的归属感。三是结合“群体”工作特点,着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行业内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深化各行业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促进“群体”行业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四是“定制化” 暖心保障再扩容。坚持“温度”与“厚度”并重,“厚度”与“服务”相结合,将就业服务、法律援助、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送温暖工程向“群体”靠拢,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打造帮扶工作“绿色通道”,切实为“群体”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他们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今年区总工会开展“温暖冬日、情系一线——快递小哥暖心行动”慰问活动。此次慰问给快递小哥们带来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资,涉及全区多家快递企业的一线快递人员XXX人。
篇9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增强了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了职业感染的发生,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 重视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构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与方案,是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工作人员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环境中的一个特殊部门,承担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即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因此,作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自我防护。
1 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中心进行回收、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致病菌可通过受损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感染乙肝、丙肝等血液传染性疾病。这不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1]
1、2 物理因素
1、2、1 锐利器械伤害 在物品回收清洗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锐利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肝、丙肝及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危险。[2]有资料显示:针刺伤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HIV感染的锐器伤感染率0.3%,HCV污染的锐器伤感染概率1.8%。[3]
1、2、2 高热 噪音 粉尘 紫外线 压力灭菌器灭菌时散发的热量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严重影响健康,并在灭菌物品装载中容易烫伤;高压锅、清洗机、排气扇等的噪音损伤人的听神经,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变化;紫外线进行消毒或检测时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皮肤红斑,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有害;制作敷料、棉球时纤维粉尘长期刺激可损害呼吸道。
1、3 化学因素 戊二醛、含录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使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中心工作环境,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可引起皮肤、粘膜、呼吸道损伤,空气吸入后长期作用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引起流泪、视物不清,也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1、4 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缺乏,对疾病传播途径、危害认识不清,不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导致感染隐患发生。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增强工作人员对职业感染危险的认识,有针对性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隔离及预防感染知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供应室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动采取防范措施,以达到防患于未燃的目的。
2、2 健全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制定了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器械和物品,并根据器械性质进行分类、清洗,按照卫生行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新规范要求制定了收发、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制度,供应中心专业人员防护及管理制度,每位员工做到严格执行,达到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触感染及传播病原的目的。
2、3 认真落实防护措施
2、3、1 生物因素的防护 处理回收的医疗器械时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子、穿防水围裙及长筒防水靴,防止溅到皮肤、口腔、眼睛内,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处理锐利器械时,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并放入利器盒内运输。清洗时戴橡胶手套,将同一类锐器放在一齐清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如不慎刺伤皮肤,立即挤压伤口部位,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碘酊、乙醇消毒、无菌纱布包扎,并填写损伤报告,跟踪检查,根据具体情况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3、2 物理因素的防护 对高温、噪声、紫外线、粉尘采取一些防护措施。面对高温我院消毒间较宽敞,通风良好并安装了排气扇、空调,缓解了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取放灭菌物品时待灭菌完毕冷却30分钟后操作,并注意穿长袖、戴手套,减少了烫伤的发生。对灭菌器、压缩机等噪音,定期进行机器维修保养及时更新设备,并且消毒灭菌时尽量时间集中,工作完毕及时关闭设备开关。紫外线消毒时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敷料、棉球尽量使用无菌小包装,制作时戴加湿口罩。
2、3、3 化学因素的防护 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和浓度浸泡污染物品和器械,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盛放消毒剂容器加盖,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减少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2、4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我们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接种乙肝疫苗,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对有任何急慢性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调离本室。
3、 结论 随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越来越被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医疗器具的重要科室,其特殊性决定了供应中心工作具有较高职业风险,因此,提高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遵循供应中心流程,是加强职业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伤的关键,也是避免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执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篇10
1. 卫生部已经完成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标准草案起草,目前正在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
2.卫生部已经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导致的危害。
3.卫生部将加强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开展膳食消费量评估,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危害的方法。
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表报告称丙烯酰胺使动物致癌,警告公众关注并采取措施降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家对丙烯酰胺进行了危险性评估。4月卫生部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和丙烯酰胺危险性评估报告,科学介绍丙烯酰胺安全性状况,提醒消费者通过合理加工食品、平衡膳食,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目前,动物试验显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能致癌物,尽管丙烯酰胺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有待长期的流行病学观察,但目前不能排除丙烯酰胺对人体致癌的可能。国际上对致癌物普遍采取控制措施,国际食品法典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委员会也已将丙烯酰胺列入制定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的议程,我国也在参加此项工作。
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油炸薯类、大麦茶、速溶咖啡、玉米茶、谷类油炸食品、谷类烘烤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同时,丙烯酰胺在食品中含量取决于食品加工、烹调方式,特别是食品种类和油炸温度与时间。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附件:卫生部丙烯酰胺预警公告 卫生部公告2005年 第4号
2005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警告公众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呼吁采取措施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