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

时间:2023-04-02 20:0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主观能动性 兴趣培养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是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物理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兴趣呢?凭借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有许多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物理实例,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运用好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到物理知识。

《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教材,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里面精美的印刷、生动的插图以及探究性实验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课本的开始部分,为了说明物理学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和其他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在讲到自由落体时,课本上给出了比萨斜塔的照片及伽利略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的油画,以及协和客机、加速器的图片等。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本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兴趣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迷你实验室”,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对这些实验充满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心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断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更加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们通过手的触摸,泡沫球、乒乓球、小纸屑的跳动,甚至发声体本身的振动(模糊的边界),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

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探索性实验教学,通过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尚未认知的现象、规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仅仅依靠大纲中规定的几个探索性实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机会。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可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反过来学生也能从中学到相关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探究物理知识产生的背景,是发现和提出物理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当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在内容上有挑战性和探究性,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激发起探索欲望,才能与教师互动合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习“功和机械能”中“机械效率”一节时,在学生知道了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之后,对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事例,安排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幕进行分析:小明和小红分别骑自行车上一道斜坡,健壮的小明沿着坡路一直冲了上去,而体弱的小红则骑车走S型的道路轻松上到了坡顶,他们上坡时谁的机械效率高?你认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证实你的想法?

由于探究事例取自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这可以引起他们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坡度的大小、粗糙程度、重力大小、用力大小等有关猜想。经过分析、筛选,大家在课堂上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成为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重力和拉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的拉力的大小,计算出了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又通过控制变量分析问题的经历,因此他们熟练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测出了拉小车沿不同坡度斜面匀速上升时的机械效率,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效率越高的结论。同样,还知道了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的道理。正是由于他们对所探究事例比较感兴趣,很多同学想更进一步搞清小明和小红的体重以及上坡速度是否对机械效率有影响,从而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由于他们对这项以自己现有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的探究感兴趣的结果。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承福.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在整个学生数学学习中处于奠基阶段,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更多地考查学生理性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很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很多学生在接触数学学科时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非常重要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偶然间我参加了网上教育培训,学习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这一课程,使我深知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教十多年来,对这一问题我颇有些感触。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的实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课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由于它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特别易于教师和学生接受,其明亮的色彩,真实的音响效果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如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运用flash制作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成为长方形的过程,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左面割下来的三角移到右面,很是惊讶。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记忆犹新,他们也很快掌握了这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在游戏、竞争中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着上进心强、好胜的特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最佳时机开展一些有趣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快又巧”“小组对抗赛”“男女对抗赛”等等,既有效调节了学生的精神和情绪,又调动起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和掌握知识。如:“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概念既抽象又深奥,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很难用语言向儿童说清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6只形态不同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从左、右两边去数,一共有几只,通过数数,学生就知道这个“6”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再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问学生第6只是什么动物?从右往左第6只又是什么动物?为什么都是第6只,却不是同一种动物呢/用这样的直观教学,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领会到“6只”和“第6只”所表示的意思不同。6只是动物的总数,第6只是指次序排列在第6只的那个动物,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好奇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抓住这种心理特征,能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努力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及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情境,力求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需要老师结合所学内容灵活运用。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数学教育,是“好玩”的基础,利用学生“新旧知识不断产生的认知冲突情境”,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的兴趣,是“好玩”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征服数学的“好玩”,在巩固实践中感受到应用数学的“好玩”,我们才能真正“玩好”数学。

三、巧妙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37-01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政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然而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然而这些愿学习政治课知识的同学,不一定都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对国家大事还是相当关心的,但是只是他们没有把学习书本的政治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了他们学习政治与关心国家大事的脱节。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政治的兴趣呢?

1.巧用情境,启动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只有新颖别致的东西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引起其共鸣。因此,如果我们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前用实例来贯穿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例如《我爱我家》一课,家庭是每位学生的生活领域,学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不知感恩,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孝心教育。可以巧用图片、音乐、短片、诗歌、故事等来感染学生。

2.融洽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相互的配合,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能被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平常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必须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的好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喜欢和不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学生如果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上该教师任课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普遍增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心理更加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教师要乐于奉献,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各种新生事物,对不懂的东西不再简单地否定。

3.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和引导。

4.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教学实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5.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灵魂,也是政治课的焦点。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开展课堂讲座以求达成共识。在学习《明确社会责任》时,以2008年中国申办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为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开展"我为办好奥运会和世博会做些什么"来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握时代脉搏,把政治课的知识和关心国家大事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6.加强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探究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探究式;创设情境

任何学习都需要兴趣的启发,没有兴趣的学习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不断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机会,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不断探究,永葆热情。

一、运用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对学习的渴求,好的探究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渴望。探究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识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性与主动性特征。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需要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进而自主筛选、确定具有价值的课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结论的生成途径。

(2)开放性与生成性特征。开放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突破了以往的教育藩篱,突破了教学中的封闭和枯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远离枯燥的教材,亲近自然,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深入了解,以开放的形态接纳一切形态的知识。生成性,是指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会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会不断出现,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标准,获得真切的内心感受和身体感觉,如此,教学课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以发展,语文活动逐渐生成。

(3)实践性与整体性特征。实践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了解社会,强调实践参与和活动的整体性。学生在语文整体性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既是学习的决策者,又是学习的实施者。

二、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问题从质疑中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经常产生疑问,就会很好地激发其求知欲望。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思维,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疑问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动之以情,用情感激发兴趣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其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师,他亦师亦友,可以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引导。一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感情化的教学,有时甚至可以适当煽情,营造一种感性的情境和激情涌动的气氛,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这种情境,体验某种感情,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激情投入其中,并与教师产生共鸣。

四、教师的教态要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具备语言能力,教学语言要生动感人,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语言情境投入其中,真切感受到语文的美好和文字的魅力;所讲内容还应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又不感到生涩;教师还应注重声音和音调的训练,使声音悦耳动听,抑扬顿挫,婉转流畅;讲述过程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师还要注重生活语言的修炼,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对话时要风趣幽默、得体准确,既能够以深刻的认知说服学生,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真挚。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在动作上潇洒自然,落落大方,既可亲又自信,使学生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教师的仪态具有示范作用,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注意仪态,保持自身的人格魅力。

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集体,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关注社会活动,热爱生活。教师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心和怜悯之心的培养,这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建立至关重要。感动是人的基本感情,但是抑制冲动却需要历练,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剧情,使学生体会感动和冲动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既生动又不刻意,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调控。

六、结语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广阔的语文资源,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篇5

1、情感教学法。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做到以情激学、以情明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学习合理消费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的消费情况列出,然后,学生讨论亲戚朋友及家人的消费妙招,对比自己,找到差距,学到正确的消费知识。

2、活动教学法。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情况,笔者做了一道调查题:你认为政治课怎样才能学好(注:答案不是唯一,可以是多项选择)?A、老师讲,然后布置作业(15%);B、自己选择学习内容(42%);C、老师给我们明确任务,小组合作,讨论(61%)D、课堂内经常开展各项活动,比如竞赛、演说、辩论等(85%)E、课外多组织活动,比如参观、调查、访向、观察和观测等(92%)。由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不愿意正襟危坐,静心聆听老师的讲解,他们更愿意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穿插于教学中,通过活动来促进学习。因此,我常采用活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而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在选取案例时必须遵循新颖、生动、恰当,比如八年级的《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中讲到破坏环境危害中的“威胁生态平衡”,笔者在讲课时举例:在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杀死麻雀并有赏,因为麻雀祸害庄稼,于是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捉光了,而各地的果园都布满了害虫,树叶被害虫吃光了,果树不再结果,国王不得不收回命令,号召百姓找雀种,并加以繁殖保护。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 兴趣激发保持强化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1、重视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增加自主实验内容。把课堂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时,学生的兴趣浓厚,实验结束时,往往意犹未尽,必要时教师可顺着学生的热情,补充一些自主实验,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再探究",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燃烧匙内红磷没有了,火焰熄灭,水位停止上升。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并取出燃烧匙,让学生观察,还有红磷剩余,并提出问题:如果红磷的量少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会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讨论、探究,使课堂气氛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4、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例如:在《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大胆做出猜想和假设,接着利用学生自己身边的资源,收集资料、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进行解释和得出结论。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和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篇7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教学文字题时,课伊始,教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学生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此时,学生忍不住问教师:“这节课不是语文课呀!”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下面写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学生定会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如此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一次在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进行比赛计算311-89、4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222和4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3-1=2,11x2=22,311-89=222,48-1=47,13x2=26,4813-87=4726。”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x3=( ),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50x3:( ),500x3=( ),0.5x3=( ),5x0.03=(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7.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篇8

关键词 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物理课堂教学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设置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科。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认知程度、情感体验以及潜能的发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有所不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有效、和谐的发展,老师对好的学生要时时鼓励,对差的学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要委婉,拒绝简单粗暴,从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要尽量为全体学生提供表现机会,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鼓励性语言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的职责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教师教学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教师的语言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要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精神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要饱含激情,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待、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精辟见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物理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切忌语法混乱,言不及意,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能够准确地阐述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一条定理、定律的内容、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必须时时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和信任的话语,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物理学科知识结合实际,运用一些幽默、比喻等的手段,使学生更好理解所教内容,又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良好教学语言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也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底蕴和个人性格情操的魅力等等。

三、良好的导入

篇9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应用到复习课上也非常有效。、

2、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影子”的“ 影”字时,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阳)京( 京京)彡( 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1.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这个词被频频提起,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教育的一个方向,而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美术教学就承担着一项这样的重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美术,符合我们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

2.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美术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美术,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在学生学习美术之初,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欣赏美、感悟美、发现美,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且很多小学中,美术长期被当作副课来对待,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甚至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些情况也导致教师在对待美术教学时认识不足,始终不能对美术教学进行正确的定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仅仅依靠教师将课堂上的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发现,如果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奚落、训斥,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有提高,但是如果教师对他们加以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美术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感悟美和欣赏美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小学生天性好动,模仿能力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较大。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神奇的肥皂粉》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颜料、纸板和肥皂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这样的学习方法,比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简单地演示教学内容要有趣得多。同时学生通过这样自己动手制作的学习方式,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美术并不是简单地写写画画,还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培养出来了。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始终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保持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带学生去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让学生找一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仔细观察,画一幅素描或是简笔画,还可以带学生去美术博物馆欣赏一些名家的作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摸索,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在今后更高年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鲍媛.运用趣味水墨画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