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后勤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后勤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后勤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油田;后勤保障;精细化

1 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必要性讨论

后勤管理是保障油田可持续生产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实施精细化后勤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后勤精细化管理是进一步促进后勤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后勤工作具有零散、繁杂以及紧急性的特点。在实际后勤工作中,部分职工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很严重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的现象,认为后勤服务工作没有竞争性,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导致后勤部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通过后勤精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细化并约束职工的行为和思想,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1.2 后勤精细化管理是改善职工队伍结构的必然性要求。随着油田井下作业的不断发展,后勤服务的范围也相对扩大,服务标准也有所提高。要满足油田生产发展的需求,后勤部门需要进一步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服务效率。目前后勤职工队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工作热情不高、技术参差不齐等问题,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员工培训管理,才能进一步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服务效率。

1.3 后勤精细化管理是平衡各基础管理工作的必然。后勤基础管理也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之一,然而现阶段后勤部门的各班组之间存在严重的管理水平差异,有的班组执行力较强,民主意识浓,而有的班组管理能力强,执行力弱等。基础管理不平衡,管理水平有差异决定了综合管理站的管理必须在基础管理的细节上下足功夫。

2 油田企业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后勤管理制度内容不完善。这方面的问题一般有以下这些制度执行年数很长,内容十分的陈旧,完全与现代企业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未及时的予以补充和完善,最终削弱了制度的操作性。制度虽然程序性强、规范性强,但是不具备一套实用性强的管理制度作为必要的支撑,最终导致制度在执行、评估以及约束措施过程中出现相关障碍。

2.2 后勤管理制度不合理。后勤管理制度不合理是后勤管理制度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如果制度制定得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抵触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大量修改-执行-再修改的情况,这将造成企业制度原有的权威性不断减弱。一套完善高效的制度应该在制定人员离开组织后三年至五年时间内,还可以正常有序的运行,后期中的调整也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整改,所以,这就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实况以及准确把握好企业发展中的前瞻性。

2.3 后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后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也是后勤管理制度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其具体表现一般有以下这些制度虽然已配备了新的标准、新的规定,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沿用传统制度和标准,导致颁布实施的新制度、新规定难以及时有效的全面执行。制度未能得到充分执行,这会阻碍制度执行力的充分发挥,制度将会丧失了公信力、约束力以及执行力。

3 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方法

3.1 后勤管理制度学习教育机制精细化

首先,应将企业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学习教育当做一项制度性工作来抓,如实际中存在不按照执行制度办事的行为,应当即提醒教育,凡是导致严重后果的,集相关管理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或者给予一定的批评。其次,油田企业在总结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建设中,应同时考核、评比以及奖惩落实执行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完成企业指标,并且,充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以及职位晋升的内容中。

3.2 后勤管理制度精细化

制度是管理的前提,想要实现后勤保障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应该从管理现状入手,不断改善现有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实现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必须要求相关人员在制定并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简单化、清晰化和全面化,并且应该将各部门人员所能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建立成专门的文档,虽然工作看似简单,但必须清楚了解员工内心期待、明白文档化所有的工作规程以及各部门间的联系,只有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以及工资评定制度等各项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充分发挥其人本管理的激励作用,从而使后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3.3 后勤管理机制的精细化

油田企业在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规划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将制度执行力情况当做定期检查与专项督查的核心内容。专项督查主要指的是企业上下级业务对口部门专门业务的督查,其中,上级业务部门按照各时期、各阶段中下达的工作任务,详细全面的检查下属对口部门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主要指的是由单位领导或者纪检部门配合带头,积极安排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对企业管理制度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季度与年度检查。专项督查应严格按照专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相关评估,对可能未及时有效完成的必须实行相关复查。定期检查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明确定期检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定期检查的汇总、总结工作,若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命其有效改进,同时,可以定期开展相关会议把相应的信息及时反映给检查组成员,并及时上报工作的执行情况。

3.4 后勤管理方式的精细化

为了更好地实施后勤精细化管理,需要采取更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追求后勤服务的效率。在精细化管理手段方面,我们主要从信息化后勤管理、安全管理、节能管理3个方面落实。通过建立后勤管理系统,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网上派车、网上值班、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维修实行信息化管理,完善现代化后勤管理。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物相符,防止实物资产流失,定期培训职工的服务技能,进一步整合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及固有资产,以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率。

机关所需车辆和办公用品的采购需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执行。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需要的物品,例如可以进行公开招标。对所采购物品加强质量检查,禁止不合格产品的购入,大宗产品的采购可以由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做到账物相符登记入库,方可到财务部门报销。采购物品需要被妥善管理,以预防虫咬、霉烂等损坏情况。物品出库时需要得到批准,详细填写出库单,待使用单位签字后才可以实际出库。

4 结论与探讨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才能推行。推行精细化后勤管理不仅要保证在管理制度、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上的精细化和多样化,更要从基础管理入手,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油田机关后勤管理中,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以确保后勤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从而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另外,还应严抓油田机关后勤管理制度执行力,将其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持续健康的稳定前进。

同时,在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到精细化管理与基础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在不断完善精细化后勤管理制度的同时,注重基础管理的正式化和规范化,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基础管理落到实处,精细化管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婉丽.试论如何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2).

[2]张碧雪.采油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1.

篇2

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重要性

高效的后勤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学生公寓、教学楼,以及等教学设备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有的学校还包括校园的绿化维护与保养,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的管理模式比较多,多数院校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大部分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现如今将物业公司引入后勤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趋势,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专业化,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当然也不反对高校内部自建组织对后勤进行管理,但是高校自建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并不能建立完整具体科学的管理体系,因为大部分高校还缺乏这种物业管理人员,自建的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管理范围较小,管理效率低,不能起到真正实质性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渐的将物业公司引入高校后勤管理,但是起步较晚,虽然对后勤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费用,从后勤部门进行克扣,因此早一些不具有法人资本的物业公司,当学校的安保等问题出现状况时无法通过法律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并且这种物业公司管理松散,管理目标不明确,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对高校的后勤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方面发展,当学校出现后勤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保证学校的各方面组织机构有序稳定的正常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高校后勤管理现存问题

1、对高校后勤管理不够重视

高效的内部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将物流公司引入高校的后勤管理只会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后勤管理处在原来的陈旧认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到,其实高校的后勤管理正在向社会化转型,每年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补贴费用较低,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后勤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及时的创新,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无论实施怎样的改革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反而降低了教学费用的投入。

2、管理制度没有时效性

高校后勤的管理制度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的做出调整与创新,在管理条例中说明的不够详细,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服都是行政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管理,没有符合某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工作者的管理也比较松散,虽然有的高校制订了较为详细的管理策略方针,但是执行情况却大相径庭,管理制服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的管理效率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根据高校的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的后勤管理制服,并及时引进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管理制度经营完善,从而保证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

3、管理人员素质低

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比较低,基本上是从高校内部人员进行选拔管理,他们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人员设置的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人员大部分为退休的高校教师,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管理能力不高,他们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没有明确的认识,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化,虽然制定相关条例,但是并不会去实质性的实施,从整体看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与专业化的物业公司相比相差甚远,专业化的物业公司会定时间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比学校自制的管理队伍高出很多,可能在管理经验方面不足于高校教师,但是经验可以从实践中逐渐的去积累,况且物业公司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并且会根据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的管理体系,会大大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4、服务的主观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都是由学校自建而成或者是与物业公司合作,但是实际上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的,因为学校并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所以相对而言管理力度比较松散,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在管理模式上比较混乱,一方面有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有物业公司的管理。因此要想提高学校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比较困难,在处理学校后勤问题的时候不够及时处理效果不到位,办理事情没有实效性,拖泥带水。此外并不能对学校的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与维护,在真正使用的时候往往才能够发现设施的损坏,对于学校校园卫生问题细节上做的还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的去完成工作,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就会制约工作效率的提升。

高校后勤引入物业管理

1、创新管理体系

在高校引入物业公司对后勤进行管理后,要及时的创新管理制度和体系,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物业公司的管理机制,建立的管理机制可以实施在高校后勤部门,参考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独立的经济体制,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物业公司管理开始向经济型转化,制度能够良好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要将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明细化,提供一定的经济费用,让高校后勤管理自行发展,避免高校后勤管理形式化,减少层次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物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筹取自身发展的资金,同时,制定员工工作明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要始终把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作为后勤机构的发展理念,从而致使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管理团队,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服务效率,当然不同的高校就普通的情况,在建立后勤管理体系的时候可以将它特色化,随着高校教学的体制改革实现稳定的过渡。

2、培训管理人员

高校后勤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是服务学校教师学生的基础,提高整个后勤部门的人员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无论是哪个企业在哪个层次的竞争其实都是人员实力的竞争,高效的后勤管理越来越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足够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熟练的掌握管理内容,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都是由高校内部人员自行培养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并不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管理知识来处理后勤问题,优秀的后勤人员不仅要素质品质优良,还要拥有较强的实力,当然这就需要高校与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二者共同打造一只高水平的后勤管理团队,根据目前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培训方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为物业公司引进高校后勤管理铺垫道路,各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高校的后勤管理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3、提高物业公司执行管理

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要给予物业公司较大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模式,在保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物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打出一定的名誉效应,这样可以让高校内的部分反对引入物业公司管理的教师更容易接受它,让他们见证到在高校后勤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后带来的良好服务质量,高效可以设定相应的组织部门对物业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可以让学校的后勤管理与企业共同进步。物业公司也可以设定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来促进管理,同时还可以吸引其塌学校采取这样的措施,及时的将物业公司引进高校的后勤管理,管理的费用成本还可以作为培训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定时间到企业的后勤部门进行专业化学习,采取企业后期管理制度中的优点,完善高校的后勤管理制度。

4、结合现代科技技术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来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维护保养检查技术,该机械设备会对学校的设施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这样就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管理人员,可以引进计算机监控技术,对校园内的安保工作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后勤部门的某些服务内容可能工作人员做的不够到位,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技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比如对校园内的危险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打扫,高校后勤管理引入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必定会产生良好的服务效果。

结语

篇3

1.1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这也是基本的出发点。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电力的生产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基础。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安全以及设备等资源都是由后勤管理部门来管理,所以,后勤管理部门要确保各种服务措施做到位,落实到实处,及时快速的解决;二是为电力工程或者电力事业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三是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将每项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性

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力企业只有在日常的运转中出现问题才能体会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随机性的,认为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这些小事处理起来往往非常困难,处理不好就会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后勤工作要做到满足企业所有的保障要求是很难做好的,所以需要实行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使电力企业持续平稳发展。

1.3后勤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作任务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既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解决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物质需求、生活环境等,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本企业的业务与外企业的业务协作工作。所以,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系统的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所以要对后勤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2.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总体规划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依据后勤管理工作的这些特点,把工作人员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分离出来,利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所以对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所有的业务领域,涉及到所有的部门[1]。

2.2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建设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需要在后勤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日常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备资产的管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对设备、资产的数据管理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实行一室一档的管理模式,管理项目的内容包括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账目信息以及日常维修信息。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把设备、资产的使用信息进一步形象化的表现出来,这些有关信息非常方便查找和清点,使设备的应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确保各种设备、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办公事务的管理。办公事务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订餐、清洁、预算等一列相关事宜。采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对办公事务的管理成效,才能够实现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办公事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人性化理念的实现,有助于管理力度的加强,对于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安全保障的管理。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位中的安保人员以及车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保人员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加强车辆管理效率,对于营造安稳、可靠的企业大环境非常重要。

2.3制定完善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手段,所以对这项新技术、新项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电力企业在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后需要制定完善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顺利的实施和落实。后勤管理与人密切相关,所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员工快速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中,进一步发挥创新。

2.4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强化、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为了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并加强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意识与技术水平。例如,电力可以可以建立针对后勤管理的办公平台,通过平台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和关注度。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重视对员工技能水平的培训,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确保他们具有足够的业务能力,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结语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后勤信息化管理需要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军,杨艳芳,陈静.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工作建设初探[J].华东电力,2011,(14):36-39.

篇4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实践;管理制度;服务流程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以最少管理资源和成本为主要目标,并具体明确量化管理责任,它讲究细节、重视落实、质量和效益,要求专注的将每一件事做好,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精益求精。这完全符合现代医院发展、服务质量和社会分工细化对现代管理工作的要求。所以为了让医院后勤管理为医院发展以及医疗工作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需要加强精细化后勤管理的实践,进而提高后勤管理的执行力。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精细化管理主要依托常规管理,但是其管理思想和模式则是基于常规管理进行的更详细、深入的研究,其管理目标致力于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以及其过程中所占资源的有效减少。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可以由7个方面来展开描述,①精细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中使用的一种基于科学的管理方法;②精细化管理推崇遵循制度和程序,而不主张人治;③其管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生活中各类别和类型的组织,特别是一些管理处于上升期或者转型的组织;④精细化管理重视对组织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并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和思想;⑤它反映了企业对管理的极致追求,也是具体体现精益求精思想的方法;⑥精细化管理侧重于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各单元和运行环节;⑦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个体和整体、短期和长期利益的融合。

2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实践

2.1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医院方方面面的复杂工程,是为了规范化、细致化管理医院后勤各项工作。就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来说,首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各部门单位之后方可进行实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后勤管理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应该遵循四大原则,即全面性原则、数据化原则、底线原则及交叉性原则[1]。只有遵循了这个几个原则,才能让后勤部门全员积极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才能更科学、严谨的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并促进下一步的完善,才能清楚认识到可不可以、需不需要再细分这2个问题,才能通过责任的明确解决管理中出现的交叉性问题。

2.2管理制度精细化 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制度管理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和健全、落实相关工作制度,才能使得精细化管理有效的开展下去。通过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进而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同时也要逐步细分各班组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技术要求和岗位职责的完善[2],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作用,保障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当然,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了解和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已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才能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准确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在工作中不断督促自己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地达到精细化管理效果。但还需要在严密性、可行性、o偏袒及时效性原则下以加强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和制度职责的完善及督促落实来实现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2.3服务流程精细化 服务流程精细化主要可从门诊服务、水电工修为服务及物资管理流程上入手,其门诊服务流程可借助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服务流程的优化[3],这样既可实现患者就医信息的传输,也能为患者提供信息获取的平台,同时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信息的查询,例如可以为医师提供患者各种检验结果,提高疾病诊疗的质量和效果。水电工服务流程上的精细化就需要要求各班组实现全天候值班[4],并保持值班电话的随时畅通,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抢修,还需要加强日常维修管理,定期检修,同时还可以成立一个运行保障科,设立水电方面的维修和供应部门,明确各部门相应工作内容和责任,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务和工作。就物资管理流程的优化则需要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及采购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加以实现,按照制度落实物资采购目录的制定,采购方案的落实和审批,及物资采购,并严格按照相关考核标准,予以全方位监管,以保障采购的合理、有效,按计划和需求予以物资供应,严格定额使用,量化管理。

2.4人员管理精细化 医院后勤管理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就精细化管理来说,并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要求兼并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越多越好[5],但就目前医院后勤管理人员来说,这一类人才正是缺乏。而且精细化管理虽然不主张人治,但无论是管理制度和方案的制定,还是其落实,均是人去执行的,所以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就是人员管理精细化,也就是要求医院要定时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技能水平,进而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总而言之,随着后勤精细化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往后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促进了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后勤管理部门本着"精""细"原则,对各后勤部门严把关,使得各后勤部门出现了众多工作亮点,也明显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后勤服务满意度,也降低了能源消耗指标。但后勤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医院也需要充分认识该管理理念的性质,摈弃急于求成的思想,更深层次的推进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塑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以后勤品质化管理构建中医院全新保障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67-69.

[2]王建昌,卢少宏,章泽彪,等.我院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90-792.

[3]马.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1(87):136-137.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优化改革

前言:后勤改革的工作,一直迫在眉睫。电力企业的后勤改革也是重要的内容,国有企业所具备的特征中,后勤改革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项,现代化的管理,成为了国企改革的重要措施。由于体制的并不完善,所以改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意义上的解决,我们也需要更进一步的研讨与分析。

1.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当下的状况

1.1企业实现后勤的改革,并不能仅局限于改革

需与当代的发展相符合,符合我们现当代的要求。自从中国经济突飞猛涨以来,我国的后勤服务也逐渐的多了起来,不仅仅为人民的生活所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也在后勤改革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国有企业的后勤改革问题,并不都是一样的,存在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服务质量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与现代物业管理新提出的要求是不符的。

1.2比起传统的后勤管理,现在都应该是自由的

传统的后勤管理,实行的是终身制,并且没有合同的保障,现在则都是使用签合同的方式,不断地提高服务的质量,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够略胜一筹。传统的后勤管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现代的物业管理简单来讲就是进行了一种有偿的服务。

1.3国有企业因为自身产权的一些原因,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因为国有企业产权属性不明确,政治的环境并不宽松,与私营企业性质不同之处就在于私营企业自身的产权较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都明确,企业提供的条件也是比较具有优势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就更能适应。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就显得与实际有点脱节,私营企业能够胜出也是必然的。

2.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必须要有的条件

2.1市场的关系需一步步研究,调节市场氛围也是重要的一步

第一点我们必须明确主体对于物业管理而言,首要的问题就是物业管理的企业,业主的服务也不能忽略掉。无论哪一方都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内部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涉及到物业管理运作中的任何一项问题,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够关系不明确,不然的话,内部运作就会出问题,物业管理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模糊不清,就是问题所在了。

第二点,我们要明确市场内部需要尽到的责任,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就要独立经营,注重团队的培养,建立一支符合企业特色的团队。职业道德的水平和文化也要进行一定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锻炼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技能,最后,我们在进行资源如何调配的时候,兼顾物业管理企业满足生存所需的经济利益为次,物业管理企业的运作也要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

2.2管理制度需健全,更好的维护物业

管理制度是物业公司,乃至一个企业都不能够缺少的工作内容。物业管理的公司,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公司内部经营的范围,借鉴国内外转型成功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经验,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的修改,逐步完善物业管理的内部制度和外部的管理制度。内部的管理就是说,必须要加强管理,提高企业对于外界的服务和各项的效率,能够承担得起物业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并制定相应的公司内部的规章和相应的制度。提出的外部管理制度就是对参与者提出的一定的要求,要明确物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物业的权利等,国家对物业管理所提出的一定的要求,协调管理制定的管理制度,比如制定的关于业主的一些手册,大厦的管理制度,业主的章程,和其他一些有关的规定和制度。

2.3转型升级,是后勤实现最优的管理所必备的

现在的后勤部门是作为主体而重新设立的物业公司,也就是属于独立的公司,缴纳的物业管理费就是这个公司最主要的利润,这也就是后勤产业转型主要的方面,既是现在社会的一个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对于身培养优势的关键所在。物业公司应该采用许多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很多种的经营活动。

中国的经济体制下,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的员工作为本公司的一员,就应该在付出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在提供服务和用户享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是需要得到相应的回报的。不计成本的提供无偿的服务,这终将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收益,最终在市场经济下无法存活。

3.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改革需要的步骤

3.1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培训

无论哪一个企业想实现改革,都必须要把企业的文化重视起来,让电力企业的后勤员工在思想方面,和整个企业的文化相吻合。所以我们要说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重视思想的建设,思想支配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能力,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态度,甚至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潜移默化的对我们进行着影响。思想的建设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方法也会随之改变,都是由人的思想来决定的,电力企业的工作任务就是使电力企业后勤员工思想能够与现在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制度相结合,我们才能够进行具体的改革。

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要让企业的员工清楚地认识电力企业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让员工都清楚的了解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改革是电力管理系统所不能减少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国家一项对于国家对于人民都有利的措施,只有顺利的改革,才能够让电力事业发展的更好,有更好的发展,电力现代化也能够在国内做得更好。

3.2规范对后勤工作的正常管理

规范好后勤,这是我们具有使命性意义的举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现在的后勤工作不管是从规模,还是队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勤的工作正在走向标准化,后勤管理的模式由以前的单一的提出服务,转变到现在的不仅仅注重服务,更加重视实际的行动,如果我们仍然像以前一样,只注重讲,不注重行动,那么后勤的工作就很难适应发展的趋势,我们也不能只注重效益而不注重服务的质量,我们同时也要改进,提高我们的服务。因此,从以上所谈的方面来讲,规范对后勤的工作管理,就是我们需要搞好工作的前提,作为电力公司的后勤,就更加需要当好党的参谋人,自觉地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办事,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案,服务的机制,明确和规范好后勤的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上充分考虑职工的感受,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3.3把管理变得精细,是我们该走的道路

精细化的改革可能是当下企业都看重的,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想要平稳的运行下去,我们就要遵守市场的规则,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才能体现出价值的所在。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也是我们企业培养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巩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性质所致,企业就是要进行人才优劣化的删选,对人才进行一定的培养,进行科学的研究,为社会服务,企业后勤的管理就是为了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行。实现企业化的管理,对服务,质量等都作出了一定的保障后,企业员工才会更加安心,这也是民众所需。

结语:只有搞好后勤管理的服务,职工才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平台,安心做事,这也是企业为职工考虑问题的具体体现。电力后勤的改革问题,不断地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广大的空间,我们就一定要抓住当前企业和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机遇,不断地创新,加强对员工上岗的培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企业才能够更好。

参考文献

[1]严俊.企业后勤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6).

篇6

关键词: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对策;实践

一个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与全矿的整体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加强,对于煤矿的安全保障性与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使煤矿员工在更加良好的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是保障煤矿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与煤矿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集团公司“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职工”发展宗旨的具体体现。

一、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作用

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解决煤炭企业职工的日常生活问题,还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必须牢固树立企业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力争主动,意识超前。首先应当善于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胸怀全局。目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勤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依托的是主业的发展,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煤矿企业遇到了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要创新思路,把完全依赖主业的“等、靠、要”转变为“主动、自主、创造”,围绕主业服务主业,与主体产业保持同步发展;二是要牢固树立和增强服务意识,围绕主业发展“副业”,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发展规划,用创新的手段解决当前在后勤产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和实现“副业”的经济增长,以化解传统产业的“痼疾”和难题;三是要做好对后勤管理发展工作的探讨和研究,在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方面多做研究和尝试,寻求更加适合煤矿特点的后勤管理方式,以期达到主副业共同发展之目标。

二、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分析

传统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一直受到计划经济的直接影响。煤矿企业一般都远离市区,煤矿后勤集团的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固定。因此,在进行煤矿后勤工作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满足个性化要求,提升服务水平,促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不仅是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为员工提供基本工作保障,还为职工承担着各类生活服务,虽然后勤服务的内容、对象与形式都具有固定性,但要不断根据煤矿工作人员的需求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煤矿工人的急切需求得到保障与服务,从而利用后勤生活服务为煤矿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其日常工作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别是煤矿企业面对一些经营问题时,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在特殊时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生产当中去,使其可以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相衔接。煤矿后勤部门通过生活服务与精神呼唤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在思想上牢记“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服务于大局,服务于职工,在此思想基础上,还要勤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掌握新技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动作为,并且在工作中还需要掌握好相关政策,当好领导的参谋,为企业领导献言献策,妥善处理问题,为做好企业发展和稳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煤矿后勤管理的对策

(一)主动作为,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首先煤矿的后勤工作要针对煤矿工人的差异性与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来加强对服务宗旨的强化,努力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使其在工作过程当中满足煤矿工人对于生活服务的要求,感受到企业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与服务手段;煤矿后勤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服务的品味与提高后勤服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应当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促进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商品化观念,为煤矿的工作人员与家属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第三,在工作作风上必须严谨求实,注意在管理过程中搜集和利用新信息,胸怀大局地为主业服务,设身处地地为职工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细致入微,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构建一个和谐矿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

对于一切企业行为来讲,制度的建立和规范都是必要的。因此,在加强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之时,要不断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首先,要进行后勤管理制度的创新。后勤工作的宗旨是服务,管理是手段,只有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后勤管理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煤矿的后勤管理之时,要综合分析煤矿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最符合本企业现状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日常的后勤管理行为;其次,煤矿后勤工作的工作面较广,员工组成复杂、多样,这就要求人们还要注重考核激励机制,才可以使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有规范可依,才能调动广大后勤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三)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

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与技能水平对于后勤工作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要充分重视后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由于淮南矿业集团是一个传统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后勤人员构成复杂,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技能还参差不齐,这就迫切需要尽快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在入岗时,要严格进行各项岗位培训,定期组织进行服务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考核后方可上岗,在工作后,还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各项业务考核评比,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行调整和淘汰,对于后勤管理人员及一些特殊岗位的人员,加强与外界的同行人员进行经验的交流,了解社会相关行业的变化,吸取先进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水平,使煤矿后勤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此外,还将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后勤工作人员的头脑中,加强思想与意识教育,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将这些观念融入到日常的服务当中去,构建企业特色文化,提升企业形象。通过这些措施,使后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企业效应和经济效益,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切实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

四、结语

总之,一个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和员工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后勤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工作,搞好煤炭企业后勤改进和创新,为企业助力,必将为企业的发展、为矿区的社会稳定和煤炭企业职工的幸福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方学平 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

参考文献:

[1]刘冀英.关于煤炭企业后勤改革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2(6):29-30.

[2]李强.如何做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J].民营科技,2010(10):234.

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标准化管理;问题;调查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现代高校的迅猛发展,导致高校后勤服务也在发生变化,最初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师生的生活需求,不能跟进高校迅猛发展的脚步。在现代不断地社会化改革浪潮中,后勤服务管理不断地深化服务理念,转变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服务标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需要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1]。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不断地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不断地摸索适应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方法,推行后勤服务细节化,提高后勤内部服务工作效率,增强后勤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地提升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已从服务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后勤服务信息管理转化。因此,为更为有效地促进吉林大学后勤管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后勤需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及品质,建立健全后勤服务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吉林大学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如下。

1问题调查

吉林大学后勤服务覆盖了校园内的饮食、住宿、医疗、小商品经营、日常服务、交通运输、设备抢修维护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水电暖的供给及水电暖房产等维修,学生宿舍宿管管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的门卫值班管理;学校社团、学术交流、晚会等的举办、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工作;以及确保学校各种教学生产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在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1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

(1)后勤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危患意识、观念陈旧落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员工工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陋习不改,传统观念与看法已成为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十分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已经扎根[2]。(2)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制度缺失。后勤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民主的决策机制,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用人观念等管理模式不断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的有效执行。(3)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现有后勤行动目标还听令于学校,服务对象仅仅是校内师生,所以,主体依附性与服务局限性还很大,服务成本不确定,服务观念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习惯性中,使得高校后勤有的不敢走出去,有的也不愿引进来,没有形成企业化思维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低。(4)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管理体系。

1.2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当前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只有改变不适应当前环境的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后勤管理一直沿袭传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管理标准,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制约改革进程。学院在自主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问题,如,后勤服务体制不健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后勤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长远规划,也无法对资源浪费严重、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3]。

1.3标准少,覆盖面小

(1)标准较不明确、不具体。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标准后勤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标准化系统方面不完善,同时系统化服务覆盖面较窄,同时管理服务标准不完备,标准化的调节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业务人员较短缺,专业技术较差,技术标准不够充分完备。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标准仍存在一定滞后性。(2)制度、规章往往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后勤管理各种法规,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与工作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管理、后勤常用规章制度等管理体系不齐全,相互链接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内容欠缺。

2建议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等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加强学院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更为专业、规范及科学化。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是“三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师生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样,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首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主要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队伍选拔机制;三是落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到稳基业、强物业、控成本,而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和沟通,补齐高校后勤发展中的短板。对管理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敬畏纪律和制度;三是要结合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

3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集中反映了标准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质量就无从谈起,因为这些是制约后勤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一般认为学生能够有饭吃、有宿舍住、有教室上课就行,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持续的扩招,使后勤的服务质量必须优质和高效。后勤在构建标准化管理的改革中只有不断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进行社会化改革,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才能使后勤的服务质量真正让师生满意,后勤才能真正发展,社会化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苏惠川 陈晨 单位:吉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后勤服务部

参考文献:

[1]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2):157-158.

[2]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4):137-138.

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现状;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是高校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的日常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服务。社会化改革后,将后勤部门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后勤部门获得了更多的自与独立权,但是也造成了学校与后勤部门的疏远,导致后勤部门缺乏应用的管理,再加上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后勤部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

1.后勤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的学校体制中,后勤部门是高校的附属部门,长期存在着重复管理、交叉管理的现象,而那些让人头疼的难题则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社会化改革后,后勤管理成为高校的独立行为,各级教育部门只根据国家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高校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缺乏管理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后勤各部门之间不协调。再加上教育部门没有监督的权利,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问题频发。同时,很多学校将后勤管理的经营与行政管理融为一体,用管理来代替经营与服务,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学生、老师的需求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2.后勤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的偏低主要指员工素质的低下和后勤管理人才的缺乏,长期以来后勤人员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职称低、工资低、地位低、工作辛苦,因此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后勤工作,严重影响了后勤工作的质量。再加上,部分具体岗位的后勤人员,尤其是的学生公寓的后勤人员,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服务思想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更谈不上开创性地开展后勤工作。

3.不能满足学生、教职工的需求

后勤服务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高校的后勤工作还很少考虑老师和同学的新需求,对他们需求掌握不到位,导致服务低效化。后勤管理工作最典型的就是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在进行食堂管理时后勤部门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上课与自习的因素,导致教室、图书馆附近的食堂排起了长龙,学生就餐环境很差,别的食堂却是工作人员比学生还多。对于实验室、科研楼的管理往往也是跟不上科研的节奏,影响老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不仅后勤工作的服务对象不能得到更好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后勤工作也陷入了一个被动的局面。

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树立人性化的管理思想

人是所有社会活动的核心,也是各种组织的首要资源,无论是现代化的企业还是学校,要想提升整个服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重视人的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一项工作的目标是人制定的,也是需要人去实施和完成的,因此,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也是为人服务的。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要订立科学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让后勤管理工作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2.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是一个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高校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选拔那些具丰富的后勤管理经验、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专业的管理技能的人才进行后勤管理工作。将后勤管理工作的成效与他们的工资、福利、职称等相挂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用与他们自身利益相关的因素去激励他们。其次,要改善后勤工作的环境,尊重后勤人员的劳动,妥善处理好后勤人员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他们的待遇,通过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带给他们更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重视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后,要提升后勤人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高校教育性的优势,针对他们的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让他们明白服务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和崇高性。

3.完善后勤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时后勤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高校要实现后勤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后勤工作的系统性管理。在目前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是一层一层的责任制,总务处对学校负责, 职工对总务处负责,虽然体系严谨,但是缺乏互相之间的牵制,也缺乏一个有效的运行动力。后勤管理工作要想真正走向制度化、轨道化,就必须要完善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工作起来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后勤的各个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不同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系统,由总务处进行整体的协调工作,形成上下级部门、同级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双重约束机制。高校后勤工作只有形成这样一个权责分明、互相牵制的网络才能够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4.迎合师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

后勤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因此,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够预见性地把握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拿学校的餐饮工作来举例,学生餐饮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标准是营养达标卫生合格,同时还要满足方便快捷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就餐地点、就餐习惯协调人力物力。不同的学生对餐饮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后勤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消费情况,设计高、中、档菜肴,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要定期更换菜式,不能一年四季一层不变,要满足学生新奇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就是了解他们需求有效方法,让他们参与食品的定价、菜式的选择,及时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看法。让学生对食堂的卫生、后勤服务的态度、原材料的成本、出售的价格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样他们在就餐的时候就更有安全感,对后勤工作更加信赖,也有利于后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最好方式就是勤工俭学。

综上所述,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服务工作,也是一项教育工作,好的管理、好的服务能够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引入社会化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工作,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全方位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2)

篇9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其必然性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 网络信息化 管理 基本框架 运行机制

伴随着我国高校各项管理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管理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化的支撑。网络信息化管理,大大促进了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革新,提高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所谓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工具进行的后勤管理。具体的就是借助网络信息的优化与便捷性操作,将分散的、孤立的高校后勤信息进行收束汇集在一起,经过中心处理器的优化,形成一个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明晰性的信息空间。运用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首先,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由于高校后勤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使用的平台体系中,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一些标准化的审批流程,各个后勤管理职能部门的数据汇总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率,节约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人力支出成本。

其次,可以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网络信息化是当前各行业领域实现管理突破的有利手段,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也不例外。可以说,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可以为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再者,有利于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的规范化管理。高校后勤管理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而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正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管理平台。

二、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推进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环境和条件都已经基本具备,使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成为事实有了实现的必然性。

首先,在硬件环境上,高校的校园局域网建设早已经普及,并正在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与现有的校园局域网络环境和计算机设备相整合,用以建立后勤管理的中心数据库。而且,因为这个高校后勤管理系统要求的计算机性能不算高,因此,在操作层面的计算机完全可以使用现有的办公电脑。

其次,在软件环境上,伴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组成结构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正在走向知识化、年轻化。这些新的人员群体基本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就在人员操作上为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操作基础。

第三,在资金投入上,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花费并不是十分大,对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来说,是能够拿得出的。而且,也应该投入,因为这是一项投入少、收益快且多的信息工程建设,其性价比是十分巨大的。

最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上,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绩,高校后勤管理的一些信息应用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了,最典型的就是食堂、超市的“一卡通”和职工工资发放的电子计入软件系统。这些都已经为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上,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而当前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的完善和整合。

三、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一)技术开发应用程度低

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后勤已经在使用的网络信息化系统技术,一般都是各个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根据一般性的个别管理需要,临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发的,普遍适用性较低。这就使这些技术开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方面是缺少宏观上的管理模式,只能应用在某一高校或高校的某一后勤管理方面,不能够推而广之,在技术上也相当不成熟,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极少数由社会上的软件开发公司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开发的,虽然其专业技术较为先进,一般都能够做到全面覆盖高校后勤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能力。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上的普通软件开发商很少有能够完全了解高校后勤日常管理,因此,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应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要求,开发出相应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开发商提供的软件技术,高校后勤处买来安装之后,往往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调整和局部修改,这就使得应用程序复杂繁琐,而且大大增加了应用成本。

(二)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而且绝大部分的学校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例如:开发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职工工资计入发放系统等。但是,这些都是仅限于本校的应用,而且,也只仅限于公寓管理,还不是综合的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这就是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的具体表现,在我国各所高校的后勤管理网络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应用上,基本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明确的应用标准。

(三)网络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化后勤管理,在公寓管理上有了进步,而在饮食管理上普遍仅限于应用一卡通售饭系统。所以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投入不够,力度不强。

四、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管理层应更新后勤集团的管理理念,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适应现代化管理能力。其次,应建立并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和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制定职工的计算机水平培训计划与使用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的沟通与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突破口,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办事透明度以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后勤文化的形成和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技术环境。

(二)打造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首先应该建立后勤集团与其下属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管道,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信息管理链。处理分析统计各个中心职能部门的管理数据。资金使用情况、收益情况、资产情况,人员情况、绩效考核、监督情况以及所有资源进行共享和组合查询等功能和信息。也就是针对后勤办公室管理系统,让下属单位在第一时间上传、审批、汇报日常办公文件和相关信息,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其次是搭建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每个岗位的责、权、利管理,并附以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此外,要整合已有的后勤正在使用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后勤日常办公管理子系统、餐饮管理子系统、学生公寓管理子系统、动力管理子系统、物业管理子系统、车队管理子系统、校医院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幼教管理子系统等等,将其全部纳入后勤整体信息平台。这样就可做到使后勤的管理者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系统网络在第一时间得到集团各种运行数据,做出决策,发出指令。

(三)确立有效的信 息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传统的信息管理机制,随着网络环境的成熟和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应用,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运行机制。在形成的新机制中,信息管理不仅仅是后勤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学校其它部门的共同完好协作。首先,后勤管理部门要参与到学校总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去。参与研究制定校园信息化管理规范标准,在全校范围内监督指导各部门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监督执行。第二,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收集、接收、管理、保存、利用和服务。并且要依法监督和指导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电子档案工作。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具体制订、管理制度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中电子档案的管理。第三,在实践过程中要保证电子档案工作的规范;通过制定后勤信息中心等接口规范、归档元数据、移交元数据、日志文件数据、内容留痕数据、留真信息数据、存储和利用格式等多项细致的标准。实现学校档案馆和电子公文数据交换平台以及办公自动系统进行交互。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技术的前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真正的反映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高校后勤管理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源数据库的组织与开发,以及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后勤管理改造升级。高校后勤信息化将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构建适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信息系统将是未来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10

1.经费不足。

高职院校若要获得长足发展,除了要提升办学质量外,还要提高办学条件,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设施增加与办学条件的改善均会面临经费不足现状,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滞后。

2.后勤管理欠规范。

部分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多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意识不健全。再加上部分后勤管理人员结构层次不一,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不足、质量意识淡薄等,使得后勤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实效。

二、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最早出现于1959年,由马森·海尔瑞首次提出“生命周期”这一观点,他认为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对于组织发展来说同样适用,组织发展进程中会伴随着停滞、消亡等现象存在,换言之,管理方面存在的滞后因素(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而后,该观点被用于企业组织的成长、经营产品的更新、技术变迁以及产业更替等与企业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多种现象中。就企业发展而言,有学者将组织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以及精细阶段四个方面,且各个阶段之间按照次序是逐层递进的,同时也展现了企业发展全过程。首先是创业阶段:企业(组织)发展之初时,难点和重点问题就在于产品生产后如何立足于市场,因此,创业者会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随着员工数量增多,技术向导、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企业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维持企业发展;其次是集体化阶段:发展危机得解后,组织中的部门便会出现严重的工作分派、权力分级以及劳动分工等现象,此时的组织尚未形成规范,当领导者职责与对组织的美好愿景二者之间发生冲突时,便会出现自危机现象,此时便要寻求协调和控制路径;再次是规范化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会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程序等,对中层管理者(或以下)构成束缚,官僚化色彩稍显浓厚;最后是精细阶段:组织中团队合作意识较强,但易进入衰退期,此时的组织需要活力。组织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会对管理者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管理者会自主研究管理策略,故而,有必要应用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

三、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下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

参照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划分,再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状,需要认清两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处于四个阶段中的哪一阶段?二是认清高职院校所处的阶段后,其发展特征及制约瓶颈因素包含哪些?现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对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纳入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该院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属中专类学校,2001年升级为高职院校,学院现占地总面积1000余亩,由老校区与新校区构成。暂将2001年后的后勤管理工作定为创业阶段,后勤管理工作难点在于:在卫生、生活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为该校的规模扩大提供必要的保障。此时,新任院领导为该院的后勤管理寻求改革之路,有效解除了危机,指明了前进方向。

2.2008年,该院后勤管理实现了全部门层级分级、职责岗位明确分工,并开展了一系列员工组织培训工作,主要通过播放短片、讲授讨论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与质量意识,帮助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规范化管理雏形出现,但尚未形成体系,进入集体化阶段。

3.2008年至今,该院为提高后勤物资管理水平,后勤管理部门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建立健全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如固定资产登记入库(操作流程为:网上下载《固定资产入库登记表格》—按要求填写《固定资产入库登记表格》—持采购申请报告、合同、发票与填写好的《固定资产入库登记表格》等材料至后勤处办理相关手续)、零星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食堂仓库管理制度、水电安装管理办法、清扫工具领用记录、物品保养维修档案、设备采购记录、物资挂失与借用记录、后勤处等,各项制度与工作流程制定后所发挥的效益是值得肯定的。

4.随着该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的后勤管理工作会日臻完善,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的后勤管理工作便会步入精细阶段,后勤管理部门会划分出多部门,以保障灵活性。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逐渐细化为综合管理办、国有资产管理办、计生办、老校区管理办、物业中心、维修、餐饮中心、采购中心等多种部门,多部门共同协调下的后勤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更具精细化,主要承担学院的教学、办公、科研、学生住宿等用房用地的统一调配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物业绿化与管理工作、学生食堂饮食服务工作、物资采购工作、全院大小型设备维修工作、水电供应及通讯服务工作以及综合性事务协调与管理等工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