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调研范文

时间:2024-02-29 18:0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环境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环境调研

篇1

本版从本期起,将连载这份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与目的

快速城市化和滞后的处理设施,使得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年的664个,城镇人口由17,245万人增加到48,064万人。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37%左右。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近1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在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2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3.2%。同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近年来以5~8%的速度增加,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1.34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到2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452座,排水管道约15.8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36.5%,其中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导致约63%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全国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垃圾处理率58.2%,无害化处理率约10%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不仅占用了全国大约5万公顷土地,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以及疾病的传播。

设施短缺和处理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和运营效率不高,它直接影响到“十五”环保计划目标的实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实行市场化。

从“九五”开始,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逐渐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国务院批准的“十五”环保计划要求,到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万吨/日。资料表明,要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目标,全国需要新建1000多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2600万吨/日,总投资达千亿元。实现垃圾处理计划目标,约需投入450亿元。

篇2

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人居环境。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年末,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县相继完成了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年的75公顷增加到年的135公顷。做到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镇内新建水厂2处,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提高。年以来。新打机电井4眼,更新供水管线米,持续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镇更新改造公厕座,环境保洁取得实效。年以来。污水井个,垃圾清运设施个,清运车辆台,镇内道路保洁力度加大,环卫工人年均增加工资元。城内居民(包括住宅楼)垃圾清运和公厕及污水井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居民保洁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原因

1、领导重视到位。县领导非常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一线,现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村公路建设上,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实际提出了五年任务三年完工”目标,实行了县、乡(镇)村、屯“四长”负责制;城镇环卫保洁和文明城镇建设上,专门召开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深入综合整治一线检查督促,确保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健康开展。

2、资金投入到位。资金投放上。勒紧腰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跑省进京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外埠资金进入我县房地产开发、城镇管理等领域,弥补了县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年以来,县用于人居环境改善资金近万元。

3、部门管理到位。城镇环卫保洁上。加大管理力度,对造脏现象坚决制止和处罚。公安、交警加大执法力度,对镇内车辆乱停、乱放、违章行车等现象严格管理和规范;居民拆迁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规划、拆迁、新闻宣传等部门也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但在调查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虽然我县城镇的人居环境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1、城镇建设东西发展不均衡。由于城内中小学分布和建设规划等原因。镇内形成以202国道为界线,东西两侧发展不平衡,人居环境改善不同步的格局。主要表现为202国道东侧房价大幅度上扬,每年楼房开发面积都在万平方米以上,而国道西侧很少有开发商问津,房屋价格持续低靡。

2、物业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由于集中供热方式的转变。承包物业效益低下,无人愿意参与物业管理,部分居民楼因物业问题而引发大面积上访。

3、个别部门配合缺失。由于职责交叉、部门利益等原因。环卫保洁,占道经营,噪音处理等方面出现了些推诱扯皮等现象,滞约了人居环境改善的进程。

四、今后努力方向

篇3

一、基本情况

目前担负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有城管大队、环卫所、园林所、客运所、燃气所五家单位。其中差额补助事业单位2家(城管大队、环卫所),其它3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五家单位基本情况如下:

1、城管大队:定编60人,现有干部职工82人(含退休3人、外借5人、停薪留职3人),前勤64人、后勤8人,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城建监察条例》,按照建设局授权对城市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和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2、县环卫所:定编 110 人,现有干部职工 227 人(含退休 27 人、正式工 135 人、临时工65 人)。主要担负城区 131.6万平方米面积的清扫清运任务,并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依法实施环卫监督和检查。

3、县园林所:定编 20 人,现有干部职工 37 人(含退休 3人、精神病患者 1 人、绿化管理维护 16 人、绿化监察 7 人、收费 5 人、行政后勤 5 人)。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对损坏绿化设施及花草树木的行为进行查处,以及城区绿化费、绿化延误费、绿地临时占用费、绿化补偿费的收取;绿化维护面积28万平方米。

4、县客运所:定编5人,现有干部职工 11 人,主要负责全县城市公共客运市场日常监管,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及市场准入、运营和退出事项的审批,配合县政府组织实施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工作。

5、县燃气所:定编3人,现有干部职工2人,主要职能是依据《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负责燃气的规划、工程建设、设施保护、经营、使用和燃气器具的销售、安装、维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上述管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去年周 勇书记、吴 烨县长先后视察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后,我们建设局更是创新举措、增加投入,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探索管理机制,实施“综合管理、集中执法”。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客运、燃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够明晰、力量不够整合、步调不够协调、管理不够严格、审批不够规范、执法不够到位等问题,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浠水实际,探索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执法新模式,力争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力量,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自去年9月5日起,制定了《浠水县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执法工作方案》和《责任区综合管理工作制度》,划定了责任区,成立了工作专班。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篇4

关键词:产业承接能力;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中西部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2-0177-08

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良好机遇[1]。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受到地区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2],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比较,以期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产业承接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围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参照肖金成和袁朱[3]、曾鹏[4]关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中西部城市群及所辖范围内的城市界定为如表1所示,并借鉴孙威等[5]的相关成果,选取了28项具体指标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将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分为产业吸引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产业l展能力三个层面,并采用X1-X15共15项指标进行测度。

1.产业吸引能力由X1-X5等5项指标构成,其中职工平均工资反映了该城市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属于负指标,职工平均工资越高则产业承接能力相对越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了该城市的消费市场大小;货运总量反映了该城市运输状况和对外开放程度;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反映了该城市对外资的吸引力。

2.产业支撑能力由X6-X11等6项指标构成,其中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表示该城市的劳动供给状况;等级公路线网密度由该城市的等级公路里程数除以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求得,反映了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百人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代表了该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显示了该城市的产业配套能力;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反映了该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体现了该城市的资金供给状况。

3.产业发展能力由X12-X15等4项指标构成,其中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反映了该城市在创新资金方面的投入程度,科学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体现了该城市供给高素质劳动力的能力,专利申请受理量反映了该城市的科技创新产出状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体现了该城市的企业盈利状况。

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标的构建采用P-S-R模型,分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及生态环境响应三个层面,采用X16-X28共13项指标来测量。生态环境压力由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用电量、人口密度共6项指标构成,且均为负指标,表示这6项指标值越大,该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越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状态由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共3项指标构成;生态环境响应由工业烟(粉)尘去除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共4项指标构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反映了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28项指标,构建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具体指标的权重,通过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城市群内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各自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方法对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进行判别,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1.指标权重的确立

由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量纲千差万别,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公式分别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计算方法如公式(1)、(2)所示。

2.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利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公式为:

3.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

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4.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判别

在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的分级和判别标准上,本文借鉴钱晓英和王莹[6]的研究成果,将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大类;同时,根据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IU)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EC)的相关性,将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系统对比关系细分为3个基本类型(见表3)。

5.数据来源

本文将济源、仙桃、潜江、天门等4个县级市剔除,最终选择的是中西部城市群范围内的4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作为样本,对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直接得出或公式计算求得,个别城市少数年份缺失的数据根据其相邻年份值补齐。

二、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

(一)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变异系数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见表2),通过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计算,得到2009-2013年41个地级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IU)和生态环境水平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EC)(略),进而得到2009-2013年各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排名情况表(略)。结果显示:从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IU)的排名情况来看,2009-2013年城市群内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呈现出区域非均衡发展态势,进入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只有成都、西安、重庆和武汉,说明这4个中心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相对较强;从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EC)的排名情况来看,41市在2009-2013年间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波动性较大,进入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包括重庆、西安、武汉3个中心城市,以及随州和九江两个地级市。

由2009-2013年各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IU)和生态环境水平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EC),可以得到考察期内各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对比关系的基本类型,进一步得出2009-2013年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不同对比关系类型的城市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滞后型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463%、39%、415%、39%、415%,产业承接能力滞后型城市所占比例分别是488%、61%、585%、61%、537%。就整体而言,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综合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综合水平,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同步型城市所占比例相当少,2010-2012年41市均非此类型,2009年仅有平顶山和许昌两市属于此类型,所占比例为49%,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107、0113。2013年许昌和黄冈两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占比49%,且综合评价指数非常接近,分别是0106、0107。

(二)产业承接能力子系y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线性相关分析

为了验证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本文以各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为因变量,以各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为自变量,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09-2013年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各自的综合评价指数(T)的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4回归分析参数结果显示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整体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值为13762,P值为0001,说明回归分析结果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认为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强。

三、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根据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可计算得出2009-2013年城市群内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T),进一步计算得到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如表5所示。下面分别从时间序列特征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对城市群内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特征

通过计算得出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均值(如图2所示):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其均值位于0201-0300之间,两个系统的耦合度的均值位于0401-0500之间,显著高于耦合协调度均值,原因在于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偏低,致使耦合协调度也较低。就整体来看,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均值在2009-2013年间趋于平稳,波动幅度较小,可以认为城市群整体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具有稳态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

为了分析城市群内41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序列特征,本文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009-2013年城市群内41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为秩相关系数,Xi为考察期内根据耦合协调度值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号,Yi为根据时间排列的序号,N为样本数。R≥0代表上升趋势,R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对2009-2013年城市群内41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变化数据进行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在置信度(双侧)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通过计算得出城市群各城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秩相关系数(见图3),结果表明各城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具体而言,2009-2013年间,有28个地级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孝感、漯河和咸宁等3市的上升趋势相对显著;其余13个地级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西安,其次是郑州,武汉位居第3位。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从秩相关系数来看,6个中心城市中仅有重庆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明显,洛阳的耦合协调度非常接近于0,变化趋势平稳,其余4市均呈下降趋势;在12个资源型城市中,鄂州的耦合协调度下降趋势较明显,洛阳、焦作、平顶山、黄石、南充和宝鸡等6市的耦合度发展态势平稳,其余5市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

2009-2013年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出现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等3种状态,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变化特征,本文根据41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计算结果,从时间维度上计算2009-2013年41市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均值,得到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见表6),发现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第一,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中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均值为0246,略高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均值(0245);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均值分别为0249、0241、0226、0242,由此可知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原因在于四大城市群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均不高,且在考察期内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位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位于西南地区的川渝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位于西北地区的关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略高于位于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第二,6个中心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非中心城市,且表现出“中低西高”的空间变化特点。位于中部地区的郑州、洛阳和武汉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288,明显低于位于西部地区重庆、成都和西安(0314)。具体来说,虽然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郑州和洛阳属于中度失调区,但两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中西部城市群36个位于中度失调区的城市中分别名列第一、第二位。作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武汉属于轻度失调区,其余11市均位于中度失调区。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均属于轻度失调区,且两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中西部城市群41市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内江位于严重失调区,其余12市均属于中度失调区,其中绵阳和德阳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西安位于轻度失调区,其余5市都属于中度失调区。

第三,12个资源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呈“中高西低、西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发展态势。在12个资源型城市中,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均值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洛阳(0268)、焦作(0246)和咸阳(0243);自贡、南充和泸州排名末3位,耦合度均值分别为0208、0207和0206。位于中部地区的洛阳、焦作、平顶山、黄石和鄂州等市的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246,明显高于位于西部地区的自贡、南充、泸州、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等市的均值(0222)。位于西部地区川渝城市群内的自贡、泸州和南充等市的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均值(0207),显著低于关中城市群内的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等4市的耦合协调度均值(0233)。

四、结论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2013年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考察期内中西部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强相关性,但整体产业承接能力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009-2013年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呈现区域非均衡发展态势,成都、西安、重庆和武汉的产业承接能力相对较强;41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波动性较大,重庆、西安、武汉的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第二,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出现了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种状态。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变化较为平稳,但41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产生明显的时间分异。重庆的上升趋势明显,洛阳变化趋势平稳,其余4市均呈下降趋势;在12个资源型城市中,鄂州的下降趋势相对明显,洛阳、焦作、平顶山、黄石、南充和宝鸡等市的发展态势平稳,其余5市呈显著上升趋势。

第三,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中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中原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川渝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最低,6个中心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均明显高于非中心城市,且表现出“中低西高”的空间变化特点。郑州、洛阳属于中度失调区,武汉、成都、重庆、西安位于轻度失调区,12个资源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呈“中高西低、西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发展态势。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现提出如下建h:加快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应从政策引导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机制;中心城市应根据自身功能定位,注重降低要素成本,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强对外联系强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度;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信息共建共享,通过产业创新联盟和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而有效发挥其对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资源型城市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综合性和多元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各城市应根据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环境规制措施,对入驻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坚决调整和淘汰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产业,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对集约节能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并不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公共绿地水平和绿色品质。

参考文献:

[1] 赵建吉,茹乐峰,段小薇,等.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4(1):1-6.

[2] 李斌,陈超凡,万大艳.低梯度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3-96.

[3] 肖金成,袁朱.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N].中国经济时报,2007-03-09.

[4] 曾鹏.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因素分析与综合集成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69-73.

[5] 孙威,李文会,林晓娜,等.长江经济带分地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11):1470-1478.

[6] 钱晓英,王莹.京津冀地区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关系[J].统计与决策,2016(3):103-106.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Undertak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U De-shen1,2,XIANG Li1,3

(1.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Leisure Management,Guilin Toursim University,Guilin 541006, China;

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zhou College, Hezhou 542899, China)

篇5

经过调查,云南省临翔区存在着很多环境卫生问题,而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落后,大多停留在卡片、图纸及表格等原始资料的人工管理阶段,普遍存在分类、检索困难,定量、定位分析薄弱,正确性、实时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WebGIS的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市民能在线实时地举报环境卫生问题,使环境卫生举报信息根据问题类型用不同的图标在地图上实时显示、直观明了,环境卫生问题处理的责任部门能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并让处理结果地图实时反馈显示、高效互动。

【关键词】森林临沧 WebGIS技术 智慧城市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大大刺激了环卫设施的需求量,随着城市功能向外扩展,“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垃圾的收支处理模式已被广泛推行。全国8成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庞大的人口决定了环卫设施的需求量,但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却呈现较为落后的局面,临翔区也不例外。经调查,云南省临翔区存在着三大环境问题,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差、破损严重,建筑施工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

针对目前我国边疆城镇对环境卫生设施信息的管理比较落后,大多停留在卡片、图纸及表格等原始资料的人工管理阶段,存在着数据信息在存储、管理上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分类、检索困难,定量、定位分析薄弱,正确性、实时性差等问题。本文以临翔区为例,应用WebGIS技术建立“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GIS系统”,这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平台,投入环保部门及环境卫生相关责任部门使用,达到人人监督城市环境卫生问题,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打造一个“森林临沧”。

1 临翔区环境卫生现状

为进一步推进临翔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特别是街道城乡的环境卫生,对临翔区进行了环境卫生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其主要存在如下环境问题:

1.1 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差、破损严重

首先,表现为商业区、汽车站、菜市场等人口密度大、流动多的地方,果皮、烟头、口痰、宣传单等随处可见;夜晚露天烧烤、路边小吃等占道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同时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术大的影响;一些小型饭店、旅店及城乡结合部的公共厕所脏乱不堪。其次,各类公共设施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灯、垃圾桶等破损,各类花草树木层次不齐,次外,清扫保洁不到位,居民区、绿化带都不同程度存在生活垃圾,公厕管理也不到位。

1.2 建筑施工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经调查,临翔区因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环境卫生污染及乱堆乱放造成的占道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居民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车辆乱停现象突出,建筑材料、沙石堆放突出,且散乱不整洁。

1.3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

外来务工大量涌入,本地居民出租房屋不严格把关导致辖区收购废旧物品、医疗废物、冷加工、家畜家禽导致环境污染。很多租住在城乡结合部,致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长期滞留,成为苍蝇、蚊虫、老鼠等滋生繁衍的温床。

针对调研结果中环境卫生地下脏、地上差、地面乱和市民环保意识差的实际,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制定措施,科学整改。本文提出基于WebGIS的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市民能在线实时地举报环境卫生问题,使环境卫生举报信息根据问题类型用不同的图标在地图上实时显示、直观明了,并让处理结果地图实时反馈显示、高效互动。

2 基于WebGIS技术的环境卫生研究的背景意义

2.1 基于WebGIS技术的环境卫生研究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地理信息需求的增加, 基于Internet地理信息数据, 供全球用户查询、检索并提供GIS 服务的WebGIS系统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基于WebGIS技术也已如火如荼地进入到城市规划应用中,例如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公交导航服务系统、物流配送路径规划系统、城市信息一体化平台等的开发研究已有很多,但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特别是针对边疆小城镇的应用为数不多。在国内,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平台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多数是基于传统GIS的,而且投入实际使用的也不多。本文拟通过建立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GIS系统,利用社会公众通过地图举报卫生环境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实时处理和在地图上实施反馈处理结果信息,达到全市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并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成为处理城市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的新的技术手段。

2.2 基于WebGIS技术的环境卫生研究的发展趋势

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人们又提出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这必然是未来城市发展研究的发展趋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充分利用Internet和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以人为本,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态,并实现城市经济信息化,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不可否认地,WebGIS技术将长久地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城,进而成为发达国家,但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3 基于WebGIS技术的环境卫生研究的实际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边疆小城镇所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诸如城市化质量差,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差,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滞后,适应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环境差,城市绿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差和“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等;管理差,管理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管理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力,离城市现代化管理要求相差较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WebGIS技术,首先打造一个“数字临沧”,然后开发出能在Web上分析临翔区的环境卫生信息数据,为市民公众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服务的临沧市区环境卫生曝光台,并能实现市民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可拍照上传,相关处理部门可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及时处理,并把处理结果上传,使市容环境卫生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整顿城市环境卫生,配备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理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创建“美丽临沧”。

2.4 基于WebGIS技术的环境卫生研究的理论意义

针对目前我国边疆城镇对环境卫生设施信息的管理比较落后,大多停留在卡片、图纸及表格等原始资料的人工管理阶段,存在着数据信息在存储、管理上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分类、检索困难,定量、定位分析薄弱,正确性、实时性差等问题。本文以临翔区为例,应用WebGIS技术建立《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GIS系统》,这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平台,投入环保部门及环境卫生相关责任部门使用,达到人人监督城市环境卫生问题,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希望这一研究可以为边疆小城镇的环境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GIS开发应用领域的其他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为同行提供决策指导。

3 环境卫生GIS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基于城市环境卫生信息化管理和保护对科学技术手段的急切需求和对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监控的需要,“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GIS系统”通过调用百度地图,利用WebGI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让全民实时监控临翔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及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从“传统被动响应”变为“科学主动处理”,让城市环境问题变为“实时感知、及时处理,动态预测”,保障临翔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健康运行。

3.1 公众用户权限

公众使用公众举报模块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标注出实际的违章地址,填写举报信息,上传违章照片。公众用户可进行基本的地图操作,卫生环境举报点的地图定位、地图全图、地图漫游、距离量测、面积量测、地图打印、矢量和影像图切换等。

3.2 环境卫生问题处理责任部门权限

支持以多种彩色图标区分违章类别实时生成违章点分布图,使用地图框选、属性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快速定位违章位置。支持管理部门,在线实时查看和审核举报信息,根据电子地图的实际违章地点,确定责任单位,违章信息。让处理结果地图实时反馈显示、高效互动。

3.3 数据操作

数据查询:可根据查询条件查询相关举报信息,并以列表形式进行显示,点击某个结果则在地图上定位。

报表输出:利用条件查询,可把符合查询条件的结果信息导出Excel等文件。

数据审核:相关负责部门登录系统后可对负责片区内的举报信息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可实时在前端进行显示并对公众进行公示。

3.4 系统运维管理

主要有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权限管理等。用户管理主要有用户添加、编辑、删除、查询及密码重置等功能;系统日志管理主要有用户操作日志查询、删除等功能;权限管理主要有用户权限添加、删除、编辑等功能。

用户角色分为责任单位用户、管理员,权限如下:

责任单位用户:查看可处理其负责片区内的举报信息。

管理员:用户管理、用户权限配置、数据库还原、备份、系统日志管理等。

4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1)系统中地图操作,如违建点定位、地图的矢量或影像图切换等功能利用ArcGIS JS API或百度地图API相关功能实现。

(2)举报点信息和系统运维信息利用SQL Server2008R2 进行存储,违建图片等数据利用文件系统进行存储。

(3)地图底图利用ArcGIS JS API或百度地图API调用“百度地图”地图服务实现。

(4)前端开发采用html+css+javascript+jquery+easyui等,增加用户体验。

(5)整个系统开发平台采用微软VS2012。

(6)系统逻辑设计和网络结构图。

总体采用B/S三层结构架构设计,每一层相对独立,能够有效的实现安全性、可移植性、扩展性。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根据实际情况服务器可采用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合在一起共用和为了提高数据安全性, 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分开的方式。 根据系统实际和规模,本文采用前者,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5 结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发展需求,城市环境卫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环境卫生信息化、智慧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的治理,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3S技术的城市环境卫生的研究孕育而生。本文运用WebGIS技术建立“临翔区环境卫生曝光台GIS系统”,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平台,投入环保部门及环境卫生相关责任部门使用,达到人人监督城市环境卫生问题,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本着以民为本、服务边疆,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为落后家乡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柴洪文.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2]陈鹏翔.基于WebGIS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新疆:新疆农业大学,2009.

[3]张继承.生活垃圾回收市场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马晓霞.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现状与趋势[J].科技传播,2012(12):82-83.

作者简介

徐兰声(1985-) ,女,硕士学位。现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信息。

篇6

1概述

1.1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类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中,需要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使城市的所有人员,都自觉的把各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按照规定分类放置,如可以按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除外)和不同的生活垃圾等不同的类别[2],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在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上发挥作用。使它们不能成为污染源,而成为城市的资源。

1.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由于中国的环保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污染问题还是近30年的重要工作,虽然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有了一些管理模式,但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中国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和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优势。对于这些都是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例如,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些城市污水处理中,大多采取的模式是集污水处理工艺为一体,然后再选择利用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这些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就可以使这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设备可以在城市环境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于污水量较大的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和小区建筑物,非常实用的利用这种设备,来解决污水的处理问题;还有一些城市有一些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在这些城市的居民聚居区,他们也会产生污水,也需要处理污水。虽然在工业废水处理上,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的污水处理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成果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的废水处理工艺得到发展,这使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经常使用工艺新型的各种设备,尤其是这些设备在中国已经都能生产。这使中国在建污水处理厂,几乎可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这对于污水处理具有很大优势[3]。在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方面,在中国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段,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一般都采取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等不同的方式,也有将这些废弃物堆置于郊区,然后在上面覆土,再利用土地进行绿化,这样不仅可以处理废弃物,而且可以增置城市新的景点。但对于这些生活垃圾来讲,中国处理方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目前,仍然是利用填埋、堆肥与焚烧三种方式来处理固体污染物[4]。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现状

2.1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就全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而言,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基本上还没有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城市污染企业需要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这种措施是一种可以处理污染物处理设备,它可以来处置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产生的污染物,也有些单位运行本单位的环境治理设施,这样也可以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也就是企业自己负责城市环境的运营管理;另一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是利用公共性的措施来治理污染的防治措施[5],这是一种需要依靠政府筹资,来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用这种方法来统筹解决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关于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实施进入市场化模式,就是要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实施专业的、具备污染治理运营资质的企业,就需要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也能够更好的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提升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力度,并且有利于培育社会化,时至今日,这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中国的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6]得到较好的发展,其他的一些城市中,这种模式只是在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较多的地区有较好的实施,显然,对中国来讲,要实施这种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还需要做较大的努力。

2.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有了较大发展,从1999年计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到2004年,中国施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已经建立起一大部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运营机构。目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在中国有效期内的持证单位约2100家。几年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在中国,尤其是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主要表现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稳定性有了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加快了工业污染集中处理(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问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等集中处理工程领域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步伐;充分发挥集约化优势,规模化运营,降低了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培育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运营人员水平。

2.3现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从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的发展情况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运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7],在这些城市中也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在中国还有许多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还比较薄弱,亟待快步赶上去,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3.1传统的“两种模式”的问题在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过程中,长期应用“两种模式”,来实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都会在资金的使用上带来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无论是排污单位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还是利用公共性措施来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对于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费用是较大的,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来讲,压力都是很大的;同时还有在技术上、管理人员急需的困难,目前,在一些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是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就容易出现他们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很难使他们在工作中,达到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再加上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长期以来,沿袭使用的“两种模式”,这些问题都使城市的污染防治运行难以与企业运行模式统一起来,这里主要存在着效益问题,对这种设施运行管理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如果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些还可能出现亏损,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就很难见到实效,必须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城市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

2.3.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以南京的环境污染治理为例,2012年南京在继续推进“雨污分流”、“一河一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部分黑臭河道开展新技术治理。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集成的治理技术,启动实施内秦淮河北段、十字河等13条黑臭河道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把黑臭河道彻底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因此,南京市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中已经得到发展,但在具备运营资质的单位中,还没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的证书和经验,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在运营类别上只是临时资质证书,显然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不容忽视。

2.3.3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起步较晚,在众多排污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交给专业公司运营的企业。例如,2012年南京太湖流域的高淳、漂水两县全年关停污染企业41家,完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3家。但从全市来看,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

3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就可以解决“两种模式”弊端,在一些企业中,在观念上还没有认可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意义,这就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就难以形成城市环境治污的优势,这就不利于城市环境治污与社会管理的发展。

3.1环境污染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目前,中国开展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工作,这种工作的开展,可以引导和推进环保服务的市场化,也可以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促进作用,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对运营单位实行城市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污染问题,这样就会对排污企业的环保工作产生动力,就会鼓励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发展。因此,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就需要加强法律层面的作用,尤其应加强对城市环境治污的立法调研,才能在城市环境的污染中,尽快建立具体和专门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利用法制的优势,来严格制定城市环保污染治理与社会的管理,才能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

3.2环境污染治理要建立激励政策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与社会管理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应该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上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的治污能力,就会提高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积极性,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与社会管理服务尽快实现市场化。就可以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得到良好的发挥,可以在经济上发挥规范城市环境污染的治污市场,才会使政府和治污行业制定合理的运营服务费用,通过治污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定价机制;才能使治污企业在税收上得到优势,就会有利于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单位获得减免税制度。

3.3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投入,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城市环境治污的市场空间得到扩展,才能使城市环境治理采用双赢机制,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平衡双方的利益,才能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在优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空间,既有利于用户,又发展了自己。才会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运营市场,得到认可,才可以实现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排污企业的双赢局面。

4结语

篇7

关键词:团岛;公共空间;整合

Abstract:City public space is the essential types of city space,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life. Man is a social animal, and others become people daily life essential physiological need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ublic space in Tuandao area, founding the problem: "separ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integr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mage of the reg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

Key words:Tuandao;Public Space;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城市环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转变,传统城市空间被注入现代的内涵,新型城市空间不断被创造出来。城市广场和街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各种类型的城市空间,包括步行天桥、地下通道、室内广场、室内街道、空中花园、屋顶广场等,在城市功能的延续、立体交通的组织、空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原因,它们有时又缺乏与周围环境的有机协调,扮演着影响甚至破坏城市环境的角色。正如《北京》写道:“20世纪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建筑史,大规模的技术和艺术革新造就了丰富的建筑设计作品,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许多建筑环境难尽人意,人类对自然、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己经危及其自身的生存,始料未及的‘建设性破坏’屡见不鲜”。我们的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在为城市服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破坏着城市原有的有机结构和肌理1。基于这些思考,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消除空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发挥城市空间具有的潜力,促进它们更好地发展。

公共空间的定义

最早提出公共空间概念的是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他认为“公共空间是指我们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舆论的一个领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空间的含义早已超出了这个范围,但目前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在《城市规划原理》2第三版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休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本文中的“公共空间”主要关注狭义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是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活动场所。其具有以下四个主要属性3:①开放性,即不能将其周围用墙或者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对于人们来说是可以方便进入和到达的;②大众性,包括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还包括文化的大众性,公共空间应当反映和表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容易被市民所接受;③功能性,公共空间并不仅仅是景观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④人工性,经过人工完善,有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青岛市团岛地区发展现状

3.1行政区划概况

团岛地区隶属于青岛市南区,面积为 3.69 平方公里。目前包括三个街道办事处:云南路街道办事处、峡街道办事处、中山路街道办事处的一部分。峡街道办行政区划面积最大,约 2.25 平方公里。多家行政单位共同管理,在管辖区易造成“边缘效应”,市南区层面应加强引导,实现共同发展。

3.2人口现状

团岛地区承载着巨大的人口压力,3.69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居住着13 万人口,人口密度高达 35230 人 / 平方公里,在世界上人口密度等级中处于人口密集区。青岛人口密度为 2290 人 / 平方公里,市南区的 18600 人 / 平方公里,相比而言,团岛地区的人口密度极高。

以四川路为界,西部片区人口密度为 15300 人 / 平方公里;东部片区人口密度为 60900人 / 平方公里 , 其中以四川路、路、费县路与贵州路围合区域,人口密度为 88300 人 / 平方公里,已达到惊人的程度。在如此高强度的人口密集区,生活居住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公共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人和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加剧。

3.3用地现状

团岛地区现状用地布局基本呈“中部居住、南部商务办公、西部工业和军事”的形态。现状用地面积 3.69 平方公里。用地构成以居住用地为主,兼有部分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军事用地等其他用地。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曾经辉煌的团岛已逐步衰落,目前旧城区的现状已不能支撑团岛地区进一步繁荣,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状功能混杂、土地存量不足、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不均与缺乏、过度密集的人口、日益扩大的弱势群体规模等。

综上所述,团岛地区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整体,寻求突破点——公共空间。通过对团岛地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分析、整合,带动城市环境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团岛地区整体形象。

团岛地区公共空间现状

4.1团岛地区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本人于2012年 8月10日至8月16日,对团岛地区公共空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调研,对团岛地区公共空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更好的了解团岛地区公共空间的现状,将团岛地区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共发放调查表 150 份。其中团岛南部地区70份,团岛中部地区50份,团岛北部地区30份。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用地规模、空间分布、场地环境、使用方便度、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通过调查发现,团岛南部沿海地区公共空间的人气最旺,使用状况良好;团岛中部地区公共空间不仅稀缺而且配套设施不足,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口老龄化严重,不少老人只能就近街区道路边进行休憩;团岛北部地区多为生产企业,并且云南路旧城改造刚刚完工,小区入住率不是很高,有不少新开发的公共空间,但是利用率较低。

4.2团岛地区公共空间物质环境现状

篇8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作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市民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不仅是建设新型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城市发展软环境,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次,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对我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区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作为__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职能部门,__区环卫局负责全区环境卫生执法管理和政策性收费;指导全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负责全区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负责辖区道路的清扫保洁,负责辖区道路、沿街单位等的卫生执法和管理工作。清扫保洁情况具体为每天17个小时不间断地对150万平方米城区主街道进行清扫保洁工作,同时对街道相应设置的果皮箱进行清洗,对防护栏、隔离栏进行定期擦洗。清运工作具体包括垃圾清运、吸粪清掏、道路洒水,共计清运车辆28辆。每天清运1100多个垃圾坑点,日清运垃圾量160吨,清运粪便每日60余吨。除了清扫保洁、清运除尘,垃圾处理场还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年处理生活垃圾5万多吨。同时环卫监察队负责全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保证全区环境卫生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__区环卫局一直隶属于建设市政部门,自20__年正式成立分设了独立的__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由于成立时间短,工作经验欠缺,严重阻碍了环卫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1、环卫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__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属于政府财政全额拨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有限,有限的经费无法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基本开支。二是由于工作的需要,环卫部门需要招聘大批临时保洁人员,财政所拨临时人员工资未达到云南省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更无钱给临工支付法律规定的保险费等。三是有限的经费不足以及时更新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各种环卫设备的原始老化,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2、环卫职工队伍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环卫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默默地清扫着城市的大街小巷,维护着城市的环境卫生整洁,并为此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但是由于环卫工作具有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等特点,造成环卫职工文化水平较低,技能要求不高,综合素质较差。这对于环卫的长足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3、市民环卫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尽管居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广大市民对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思想意识转变迟缓,生活习惯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提升,烟头、纸屑依然随处乱扔,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垃圾乱倒现象突出,蓄意破坏或阻挠设立垃圾收集设施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环卫保洁的难度。

4、环卫管理力度不够

一是多头管理,我区城区面积不大,担负环卫管理职能的部门不统一,__的清扫保洁由__管理所负责,城郊结合部由爱卫会和办事处负责。由于管理部门太多,相互衔接缺乏机制保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垃圾死角多,整体质量不高。二是职能变叉。由于多种因素,环卫设施建设的规划、建设、维护等由不同部门负责,造成设施不配套、维护不及时等一系列后果。

5、垃圾处置费征收困难

目前,环卫收费征收成本高、收缴率偏低是一个不争的实事。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一直以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均没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对拒缴、欠缴、漏缴的行为,特别是恶意拒缴的行为缺乏追缴或处罚的法律依据。其次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的收费政策已明显滞后,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不相适应。

6、城市功能规划不合理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忽视对相应环卫配套设施的建设,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不配套,给环卫保洁造成了多方面困难。一是城市新建成区软硬覆盖不完善;二是老旧城区配套设施原始老化;三是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不够科学。以上各种问题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提高。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应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适时地推行“夯实经济基础、创新管理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环卫事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1、加大环卫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城市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普及力度,强化法制意识,增强广大市民的环境卫生管理的认同感,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归宿感,增强广大市民遵守、维护、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环境卫生管理深入人心、深入民心,形成环境卫生由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城市心态。

2、加大环卫建设经费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投入是环卫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资金紧张是制约环卫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环境卫生管理是一个长久性、系统性的工程。一方面要争取政府增加对环卫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征收垃圾处置费;同时积极争取无偿援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联系,多争取资金和设备支持;实现环卫投入的多元化,扩大资金的来源,为环卫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的保证,增强环卫事业的发展后劲。

3、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垃圾也急剧增加,环卫设施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目前环卫设施的投入建设严重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首先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资金地投入到位;其次应加强科学合理地规划;三是对建成环卫设施的维护保养要及时。在建设过程中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城市功能。4、加大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思路

理顺管理体制是实现环卫发展的重要手段,理顺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推进环卫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稳定队伍,妥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开创生机勃勃、富有特色的环卫工作新局面。一是理顺内部管理体制;二是改革清扫保洁定额标准;三整合人力资源;四是采取有效激励控制措施。通过以上各种手段,转变环卫管理模式,提高环卫发展的效率。

篇9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今年第一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财政部将合计发行42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根据发行计划,6月14日,财政部招标发行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210亿元,涉及新疆、安徽、福建、甘肃四省区,额度分别为47亿元、76亿元、41亿元、46亿元。财政部表示,执行中如有变动,以届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文件为准。(证券日报)

世界环境日我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23.9%

6月5日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为了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体现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部于6月4日了《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据《公报》显示,2012年,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据此评价,达标城市比例为91.4%,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后,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0.9%;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88.5%,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达标城市比例仅为23.9%。(国际金融报)

外汇局5月新批QFII额度13.35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外汇局新批了13.35亿美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较4月份有显著提高。至此,外汇局已经累计批复202家QFII机构总计425.63亿美元的额度。外汇局同时公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5月份外汇局新批了156亿元RQFII额度,至此,外汇局已经累计批复27家RQFII机构总计919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证券日报)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把握“创文明城市、惠万家百姓”的理念,切实体现文明城市创建群众需求的工作导向,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解决创建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打造城市良好形象,为力争在2014年把我市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根据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任务,围绕城管职能,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十大创建行动”,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建筑渣土专项整治行动、占道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项目设施建设推进行动、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社区联创共建行动,努力优化城市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确保城管部门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努力在2014年全国文明城市检查测评中不扣分、争高分。

(一)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

充分发挥市、区整治办的牵头组织、督查考核作用,对照“931”行动标准,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九整治”即整治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三规范”即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一提升”即提升城市管理长效化水平。通过深入开展“931”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加快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城市市容面貌,努力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二)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重点对坡子街商圈、主要商业大街、市区26条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公园、广场、校园周边、车站等公共场所、重要节点进行整治,实行错时工作制,实施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清除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取缔擅自摆摊设点、店外占道经营。规范摊点疏导区管理,因势利导,下大力气解决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问题。开展城市“牛皮癣”整治,清除各类非法小广告、橱窗乱张贴,消除视觉污染。规范人力客运三轮客车车容车貌,确保无违规乱张贴的小广告及擅自改装、安装设置的附属装置;进一步规范人力客运三轮车停靠秩序,教育引导业主文明经营、安全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加大城市立面环境整治力度,对主干道、城市出入口、主要商业大街立面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打造城市新形象。

(三)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科学配置管理力量,合理安排工作班次,实现城区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洁,对发现的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及时组织突击清理,不断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着力提升河道保洁质量,对城区河道进行分类、分片、定人、定岗,实行精细管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对垃圾箱、公厕、中转站进行整修出新,保持完好清洁;完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所有垃圾收集后全部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规范化、减量化、景观化”的户外广告整治原则,集中拆除一批不符合规划、未经许可擅自设置的违法广告,不断净化城市空间;根据省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分期分批推进店牌店招的整治,不断提升市区店牌店招设置品位。在大型户外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工地围挡等部位刊播、制作“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确保户外公益广告达20%以上比例,工地围挡公益广告达30%以上比例。进一步增加在主要商业大街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的密度,每隔500米有一块以上的提示牌。

(五)开展建筑渣土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省建筑工地扬尘“百日整治、百日提升”行动要求,规范建筑渣土处置,强化源头防控,与市区建设施工单位和拆迁工地业主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施工现场规范围挡、设置硬质施工道路和出入口冲洗平台,渣土车辆实现运输密闭化、监控数字化;充分利用建筑渣土处置监管信息平台,加强“两点一线”全程监管,加强对进出工地车辆冲洗的管控,坚持日查夜巡,对泼洒滴漏、带泥行驶以及偷拉乱倒、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查处,保持城市道路常态整洁。

(六)开展占道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联合相关部门,规范邮政报刊亭、信息亭经营行为,查处超范围经营;整顿亭容亭貌,清理亭身及周围设施上的违规张贴;对擅自移位的亭棚按规划位置、许可地点进行归位;压降临时性占道宣传、占道促销许可,规范临时性占道施工许可;协同相关部门对占用人行道、盲道的配电柜、弱电箱等固定设施进行专项治理。

(七)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

充分发挥市、区防违办的牵头组织、督查考核作用,坚持“早发现、快处理、常通报、广宣传、严追究”的原则,始终对违法建设保持高压态势,把违法建设管理工作重心从被动拆违向主动防违控违转移,实现“新生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负增长”的工作目标;对市区主干道两侧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新出现的违法建设,拆除一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违法建设。

(八)开展项目设施建设推进行动。

按照全年项目设施建设任务,加快垃圾发电配套项目和罡杨填埋场封场工程建设;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完成征地相关前期工作;扎实抓好“改善民生实事”工程,完成新改建公厕、新改建中转站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数字化城管平台三期工程,加强数字化日常监管;实施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一期工程,尽快投入使用;推进建筑渣土处置场建设。

(九)开展文明素质提升行动。

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见行动;开展“做谦恭有礼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摒弃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逆向行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基层城管工作站、数字化城管“帮帮您平台”、城管义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服务品牌。

(十)开展社区联创共建行动。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为契机,紧紧围绕创建惠民理念,本着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原则,与海陵区城东街道迎春社区、高港区口岸街道新明社区开展联创共建活动。建立定期联络制度,加强日常沟通联系,积极支持社区创建工作,为社区居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按照“适时、适度、适宜”的原则,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实现社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完备、道德风尚优良、文体活动丰富。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时间:2014年5月上旬

2.工作任务:召开动员大会,对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部署。制定创建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广泛进行发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重点推进阶段

1.时间:2014年5月至9月

2.工作任务:按照行动方案,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即整即管。开展督促检查,对照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三)巩固迎检阶段

1.时间:2014年10月至12月

2.工作任务:根据全国文明城市考核方法从集中式考察,改为日常调研和暗访抽查的新变化,按照市文明办的总体部署,完善档案资料,做好各项迎检准备。抓好各类遗留问题的整改,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

四、督查考核

按照《市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的要求,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依据,对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和长效管理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分现场考核、专项督查两种方式。

(一)现场考核。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项目为重点,结合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的要求,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打分。采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扣分的办法,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由整治办牵头组织考核;

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建筑渣土、占道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由数字化城管办公室牵头组织考核;

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由防违办牵头组织考核;

项目设施建设推进行动由办公室牵头组织考核;

文明素质提升、社区联创共建行动由政治处牵头组织考核。

(二)专项督查。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创建行动”为重点,由局效能监察领导小组进行专项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发《督办单》,并对责任单位进行扣分。

局创建办每月根据现场考核和专项督查情况,汇总考核得分,每月公布考核结果。

五、保障措施

突出领导挂钩、长效管理、效能监察,推动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确保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创建责任机制。做好2014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能否顺利实现既定创建目标至关重要。各处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履职意识,制定创建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确保每个区域、每个地段、每个环节都有人管,将各项创建任务切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