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体育;学科组建设;科组长;角色担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7
前言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体育学科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策划、创设、组织、实施的专门学科,担负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任,同时又承担着学校德育、校风建设的职责,是集体育教学、教研、学校体育竞赛组织、课外活动开展于一体的学校基础性学科组。可以说体育学科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学科。作为体育学科组长应该清醒认识其所担当的角色责任,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参谋、策划、组织、实施者的角色定位展开工作,努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建设学科组。体育学科组长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着责无旁贷又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学科组长应提高自己的角色担当意识。
1准确把握学科定位与工作特点
体育学科组长的工作开展,首先要明晰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和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组的工作特点。只有准确把握这两点才能更好履行岗位责任和角色的担当。
1.1明晰学科定位
首先明确的是,体育学科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策划、创设、组织、实施的专门学科。它担负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直接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而学生体质健康全在于体育教学中所施予的体育态度、体育参与积极性、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实效与否和体育教学过程所施予的锻炼效果的有效与否。
其次体育学科是承担学校德育、校风建设的职责。是集体育教学、教研、学校体育竞赛组织、课外活动开展于一体的学校基础性学科。体育学科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学科。它既是国家教育、体育工作开展相关文件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对体育教育发展的反馈者。体育学科组工作状态的好坏,小则影响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大则影响学校德育的质量,乃至影响未来人才质量。
为此,作为体育学科组长在带领学科组实施《课程》中,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要求、内容和方法;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要求与学校实际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可操作选择与自由放任的关系;学生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以求实的态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实现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学科功能。
1.2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组工作的特点
体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工作质量评价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首先它的教学课堂是开放,所有承担的工作都是公开的,又可以这样说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每项工作都会接受全体师生的评价;其次,每项工作都是涉及和面对众多教育对象;第三教育教学质量的生成是实实在在的动态生成;第四,学科教师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如:课堂教学、课余训练等,但更多的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如: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竞赛等;第五,它的工作质量评价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学生健康促进,因为是一项多元性的工作,不可以一蹴而就,又要看过程锻炼,可量化指标(除中考体育和体质健康达标外),其健康促进的程度仍没有比较具体的指标参照,又如:其中德育的作用更没有具体标准可循,它的质量生成评价仍存在着不甚明确的特点。
2体育科组长的角色定位与担当
体育科组长“亦官非官”。科组长的工作更多是责任而不是荣誉,体现的是最能吃苦耐劳,从某种意义说是“既要带好头,又要当好兵”的角色。
由体育学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体育学科组长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参谋和执行者,学校体育工作策划、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既是学校德育和校风建设的负责人之一,又是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既是校内外体育工作、学科组成员之间关系建立的协调者,又是体育学科组与学校各年级工作,科组小集体与学校大集体的关系调节者。既是学校领导与科组成员联系的枢纽,又起着校内外各项教育教学信息传递的作用。既是学科组教学研究的先行者、引领者、组织者和带动者,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带头人和教学反思的促进者。
2.1善于营造科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氛围
笔者认为科组长应首先做到和倡导科组成员做到,善于营造科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氛围。第一,要有容人之量。科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有爱好特长、特质,科组长必须要有容人之量。第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同事。对待年轻教师、对还未认识自己职业岗位责任的老师,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用引领的态度对待。第三,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同事。就是要发现长处、发现特色、发现优点、做到知人、善用、发挥成员中的个人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集合力量,做好工作。第四,发扬民主尊重集体意志。学校体育工作大多都需要集体的力量去完成,所以在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实施中一定要多听意见,发挥集体智慧,只有大家都形成共识才能使科组工作开展更顺利,学科中的重大工作完成才有保障,工作更有成效。
2.2工作走在前面,引领团队同行
要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必须在前面走,而且还得吸引到有人愿意跟随身后。要做到这点,要明白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的道理;与人友善是得其心的关键,当你要别人伸手支持之前得先感动他们的心。与人亲善的秘诀在于认识到,团队中人人平等,视人人都有才,如果想要人跟随你,就不可低估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所产生的力量。带领自己用头脑就足够了,带领他人要用心才行。所以我们在工作走在前面之余,更应是让全体科组成员跟随其后。要努力当好平等中的“首席”角色。
2.3要提炼自己的洞察力
课程改革、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要以校本为基础,这就需要科组长要有创造意识,更需要有洞察力,判断力;要看得比别人仔细,比别人远,而且比别人早一步先看到。视野要宽一点,具有一种能够退到远处来纵观全局的能力。也就是说其要关注的不止是自己的课堂或是自己所带的运动队,而是关注科组成员的工作。看课要看到学生学会了多少;听课要听出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评课要评出今后教学的方向并及时做出诊断。
2.4要善于学习和带领科组的教师们学习
学习包括了:教育法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观念的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学习。还应不单带领老师们熟习运动技术的学习,更应组织学习《学与教心理学》与《学习、教学、评估分类学》等相关的教材。引领科组老师开展以校本为基础的课题研究和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以研究促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从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效。
2.5 抓住工作重点,做好重点工作
体育学科最常规、最为重点的工作首要的是体育教学。教学工作的重点:一是教与学的常规的建立与执行,使常规变为常态是重点。二是教学效果,这里面反映的是常规习惯的基础上的、更多是反映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智慧、教学艺术。三是教学科研,研究是更好促进常规、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促进教学态度、教学智慧、教学艺术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的开展是前三者的延伸和教学成果的呈现。
2.6注意教学资料的整理和积累
资料包括:学校工作计划、科组工作计划与总结、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模块单元计划、公开课设计和教案、教学科研课题的记录、科组会议记录、教师论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体能达标的统计、运动队训练参赛成绩、秩序册等等。
3加强学科组建设学科组长责无旁贷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当下,由于课程标准强调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教学方向和要求,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不统一规定的特点(各学习水平层次评价的具体要求、学业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等未有统一规定和参照标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制度。 由此,体育学科组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科组建设应以科组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包括科组工作精神、学科组各项制度以及科组成员的行为文化建设。
3.1学科组的精神
在营造学科组的精神时应与自己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揉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追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笔者认为科组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教师一样、学科组也一样。
3.2制度建设
包括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科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授课、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考核评价、学分认定、器材与场地、教学资料的管理等。课堂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常规含教师、学生管理、特殊体质学生管理等以及课外训练与竞赛制度等等。
学科组制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岗位职责、任务、教学与科研上。以管理为主要功能的制度应该参照学校的制度执行,用《体育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和引导科组成员明确己责,履行己任,合作团结做好本职工作。
3.3科组成员行为文化建设
是由学科组成员约定俗成的行为构成。包括了教师教学行为、言行举止、人际交往、集体活动参与中的表现。可以这么说当制度由文本制度变为学科组教师的自觉行为时,其行为文化就是最好的体现,也是科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了。
结束语
体育学科组长对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又责无旁贷的作用。体育科组长应提高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当好这一角色不容易,当好了这一角色不简单。我们应明确肩负的责任,潜心教学,专注管理。协调团队,凝聚合力当一个用心的教育者和有智慧的学科组长。
参考文献:
[1] 邹立波.结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的目标、建制与职能[J].小学德育,2010,24:8—39.
[2] 梁国斌.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评价[J].基础教育参考,2012,17:47—49.
[3] 江土增.强化科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J].学周刊,2011,10:4.
[4] 曾 伟.浅谈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J].体育师友,2011,6:21—22.
[5] 李建波.建设和谐科组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广东教育,2007,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