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中心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中心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把集团内部数量多,会计核算重复的作业都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这个平台,实现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模式,最终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流程化、标准化的服务。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集团内部服务工作流程标准化,为各种数据的统一和管理提供了平台,将各个单位的后台功能集中在一起,各单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相互交流,从而使集团内复杂的工作变得标准而又简便,分工更加细致。在这种模式下,信息资源集中调度和共享,既控制了风险,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财务人员也可以让原来繁忙的工作变的得心应手,同时集团公司也能得到准确可信赖实时动态的财务数据。
2.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的不断降低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重要驱动因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本降低的优势会进一步的凸显。原来集团下属分子公司需要多人完成的业务,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只需少量人员完成,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也使得薪酬成本大量减少,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3.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后,企业在开拓新领域时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新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角色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繁忙的财务工作转变为更多的决策支持,更加突出了财务人员的贡献和价值。另外,新模式下集团公司有了统一的业务标准和财务口径,获取的财务数据质量高,真实性强,财务数据在经营管理领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功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首先,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的界定不清晰,导致其职能混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名称带有“服务”二字,应该发挥服务职能,服务于业务,从属于服务部门,但很多下属的分子公司看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管理部门,有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和共享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更会让人理解成服务中心就是管理部门。这种理解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身职能的界定也存在问题,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子分公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存在较大的争议。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需要企业信息部门的大力配合,有些共性的工作很难分清该由信息部门来做还是服务中心来做,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壁垒,协调出现问题。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不合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时需要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但由于不同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组织框架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都是要不断探索和磨合,即便是起初设置的较为合理,也会随着战略目标,新业务的开展而有所变化。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上执行不严,职能和流程存在部分重复,标准化程度不高,部门之间协调和共享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会影响到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还有一些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过程中对业务和流程的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流程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沟通不充分,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参与到方案优化,流程管理人员单打独斗,大大影响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用的发挥。
3.财务共享服务人员管理和培养不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构建的过程和运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人员管理始终是重要课题。由于涉及范围广,特别是有些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会受到影响,在构建和运营中又遇到一些阻力。困难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业务流程相对简化和标准化,所需要的岗位减少,很多人员面临着部门分流和安置问题,触动了部分人员的利益,造成变革的阻力。二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层岗位的人员,由于流程化,标准化的长期机械的工作,会使其担心业务能力的退化,晋升通道的不顺畅,基层工作待遇不高等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跳槽现象发生,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的不稳定。
三、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策略
1.领导积极参与,营造共享服务文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涉及到不同部门和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改变原有的流程、组织框架、组织人员的变动,组织的?革都会影响到不同部门的利益,因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管理层的支持和推动是顺利进行构建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财务人员和员工都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和对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消除部门员工的质疑,可以带部分员工到其他企业实地考察成熟企业的做法,真正了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其次,营造共享服务文化,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来建设,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运用耗时长,投入多,不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很难顺利推进。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员工参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中,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使员工在变革中得到实惠。
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初期以及后续的运营中,专业人才始终是关键因素。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大数据,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系统的掌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沟通协调,逻辑分析,项目管理等实践经验。在人才的招聘和培训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选聘核心成员时坚持内部人员、同行业人员优先,外部适当的原则,综合考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沟通能力等因素。二是制定长期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形成培训长效机制,让既懂财务、业务流程,又懂信息系统的人员参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断加强这类人员培养。
3.规范制度流程,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涉及到财务部门的整合,也涉及其他部门和职能的重组和整合,是将原来相对孤立,分散在不同层级的组织和职能再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的集中处理,实现统一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统一口径进行业绩管理和评价,统一制定财务战略等。由于涉及不同的组织和部门,因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制定规范统一的财务作业标准和制度,建立相关的组织保障部门,保证相关组织和部门的实际工作符合政策和制度要求,同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的需要对制度流程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从根本上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就是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的过程,在建成运行后也要持续的改善优化,使之真正实现稳定高效地运行。
4.优化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给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的推进:一是更好的解决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加大综合管理门户共享平台建设。将财务人员使用频率较多的系统集成在综合管理门口上,实现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相关的系统。二是将业务系统进一步与共享服务系统整合,可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XBRL方式,基本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企业还可以将?F有的软件进一步的升级和改造,开发通用的数据接口,减少信息的转换和丢失,让信息在不同部门交互使用时没有障碍。
篇2
【关键词】高校收费管理;问题;措施
当前高校收费都是利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系统,主要通过现场收款或电汇缴款等手段收缴学费。高校收费的关键环节是学费的收缴,但现阶段高校收费管理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收费管理现状出发,研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出相应有效对策。
一、高校收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拖欠学费比例与金额逐年递增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高等教育是公共产品,属于非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按规定缴纳学费是应尽的义务。但近年来,学生拖欠学费问题逐步加重,尤其扩招使学校学生规模急剧增加,欠费学生的比例和欠费金额也在逐年增加,已严重影响到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调查发现:新生欠费人数较少,有一部分确属家境困难的贫困学生,多方筹措后仍然难以交清学费,但随着国家实施助学贷款,这些学生的欠费问题将得到解决;老生欠费人数较多,一部分确实是贫困学生,而另一部分属于具备缴费能力的学生,但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反正学校不会不让一个“贫困”学生上学,于是就心存侥幸,驻足观望,能拖则拖,恶性循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区分这两类学生,给收费工作增加了难度。
2.收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乏力
收费管理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如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等,如何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收费管理工作的关键。例如转系、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留级、宿舍变动等,由于没有及时、准确地互通信息,造成少收、漏收、错收的现象,致使学费流失。现有许多高校财务部门大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收费科室,对收费、票据等实行专门专人管理。财务部门从新生入校开始收费,到每学期向各系欠费学生发催缴通知单,再到毕业时清理欠费学生名单并通知相关部门,忙得不亦乐乎,做了大量工作,还是难以扭转学生拖欠学费的被动局面。
3.管理手段落后,收费方式滞后
高校收费大都是在新学年新生报到时采用集中收费的方式,工作量大,费时费事,还容易出现学生等候排长队等现象,效率低下。收费方式多为现金收取,这种方法在实践中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收费时间拉长,对账任务加重等。
随着这几年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1978年为85.6万,到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885万人[11]。其现有高校收费管理系统缺陷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收费系统的缺乏;②收费方式的单一;③收费信息披露缺乏安全性;④欠费数据反映不及时。
二、改革收费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1.完善全校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系
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做到信息互通。通过校园网,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收费信息的资源共享,实行高校学生收费网络化管理,财务处网页开通学生收费情况查询功能,将学生缴费的动态情况及时给予公布,提供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财务部门应加强服务意识,及时提供学生欠款信息,将有关收费的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或刷新。各职能部门应随时将学生变动情况向财务部门通报,以便及时调整相关信息。
2.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
严格完善的收费管理制度,明确收费流程,是保证学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关键,收费过程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加大宣传力度,公示收费项目及标准,接受社会、学生和家长的监督,依法收费,让学生交得明白,交得安心。(2)建立以院系为中心的二级管理体制,学校财务部门可将年度预算经费指标与收费情况挂钩,从而加强收费管理力度,并将各院系的收费情况纳入其年终考核。(3)将学费管理纳入学籍管理中去,对无故拖欠学费的学生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4)加强“奖、贷、助、补、减、免”的管理,采取措施来扩大学生获取助学贷款的范围,积极主动面向社会获取资助,提高、扩大发放量和发放面,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5)严把毕业关,各职能部门应协助财务部门催缴欠费,层层把关。对于欠费学生不得发放毕业证书,不予办理各种离校手续,待交清学费后方给予办理。
3.统一学号管理
多数收费软件都以学号作为唯一识别码,学号成了学费管理工作的关键。在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由于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学籍号、收费号、助学金入饭卡号等设定标准不一,既重复劳动,又造成学生记忆困难。所以必须统一学号管理,新生一入校,就给每个学生一个确定的号码,该号码是唯一的,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换。
4.改革收费方式,建立一套集核算与管理为一体的收费软件
经过集思广益和可行性研究,高校收费管理应实行“票款分离、一生一票”和“收支两条线”制度,高校可与有关银行合作,利用银行网络系统,开发“银行代收学杂费”系统。财务处根据新生数据库打印学生交费通知单,随录取通知书寄给学生;老生在每学年结束前,由收费办公室打印下一年度交费通知单,新老生按交费通知单的要求在生源地银行办理交款手续,学生可在全省任何该行网点交费,于次日归集汇总收费情况,打印流水账。银行收费操作平台提供带有学生信息的数据库,与高校的收费管理平台链接,对学生的交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核实。实践证明,该方式是先进的、可行的,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现金流转风险,大大减轻了收费工作量。
5.相关领导充分重视
由于收费工作涉及到高校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学生,单靠财务部门组织收费,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学校相关领导应有专人主管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共同配合,及时互通有无,保证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要解决高校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全校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加强学校收费管理,从学号、收费方式、收费软件、领导等各个方面齐抓共管,使高校收费管理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张缨,曹康平.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方法的改革[J].教育财会研究,2003(1).
[2]荆林波,刘波.全球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状况[J].商业经济,2008(2).
[3]蔡清福,孙丽娟.浅析高校收费管理[J].经济师,2007(3).
篇3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财政职能,建立政府公共预算体系。为切实加快这项制度的发展,我国于2002年6月29日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公共支出的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是建立我国公共预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溶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政府重大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这对于反腐倡廉、整顿财经秩序和推动并实现政府消费行为市场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江西省政府采购的运行现状
江西省各级政府对政府采购工作比较重视。近年来,通过加强政府采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省采购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完成集中采购项目3596项,集中采购金额74588.39万元,采购范围不断拓展,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采购所占比重分别为74.3%、 12.3%、13.4%。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是一件新生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江西省政府采购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不畅
1.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尚不健全。截至2001年底,全省单独设立政府采购办56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中心25个,采购办与采购中心合属办公的机构23个。11个设区市中,有3个设区市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占设区市总数的27%;有6个设区市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占设区市总数的54.5%。全省99个县(市、区)中,有52个县(市、区)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占县 (市、区)总数的52.5%;有80个县(市、区)未单独设立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占县(市、区)总数的80.8%。全省目前设立政府采购中心48个,其隶属关系多样,隶属于财政部门的有43个,占总数的 89.6%;隶属于政府的有3个,占总数的6.2%;隶属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有2个,占总数的4.2%;有的甚至是临时机构。
2.管理与执行职责不分。全省有23个市、县采购办和采购中心合署办公;有的仅设立了采购办,无采购中心,采购办兼采购中心的职责;有的仅设立了采购中心,无采购办,采购中心兼采购办的职责。这种管理监督权与执行权不分离的机制易导致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失去约束力,也容易滋生腐败。
3.政府采购配套制度不完善。一是到目前为止,全省尚未形成政府采购处罚办法,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采购失去刚性和约束力,许多单位逃避政府集中采购;二是现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体制与政府采购的直接支付方式相矛盾;三是全省各级财政大多未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经调查,全省部分集中采购项目364个,支付采购资金22469.12万元,其中:国库集中支付682.89万元、采购中心集中支付11648.43万元、采购单位自行支付1 01 30.72万元,分别占总金额的3%、52%、45%。采购中心集中支付款项主要是由各采购单位汇集而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支付。
(二)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工作不到位
1.政府采购基本处于无预算状态。由于江西省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才刚刚起步,基层大多数财政还未实行,而以前采用的大多数是包干方式,财政预算编制粗,基本无政府采购预算。
2.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流于形式。政府采购计划是政府采购预算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当年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机关采购项目的采购组织形式、采购方案、资金支付办法等内容。政府采购计划也是年度政府采购执行和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江西省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基本采用由采购单位向财政部门自行申报、临时申报、随需随报,财政部门简单汇总后下达。一是有些采购项目的计划价格明显偏离实际市场价格,失去了计划的应有作用。二是采购计划中指定品牌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正性。有许多品牌货物在江西只有一家供应商,该采购项目实质上已变成了单一来源,也失去了招投标的意义。三是采购计划的约束力不强,计划价和计划项目的变动随意性较大,审批手续不严,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无检查督促机制。
(三)政府采购执行乏力
1.政府采购公开程度不高。经对全省部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进行调查,发现应当公开招标项目951个,实际公开招标项目741个,占应公开招标的78%;应当公开招标金额44860.80万元,实际公开招标金额33369.49万元,占应公开招标金额的74%。
2.采购程序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有些零星设备的采购,由于采购单位急需,采购中心时间上又难以安排,只好由采购单位自行报价,采购中心认定,采购单位自行采购;二是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大多不符合规定。按照规定,每次政府采购活动,根据专业对口原则,由采购机关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不少于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二)参加政府采购的评审工作。而目前,江西省大多数政府采购项目评标委员会人数少且相对固定,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大多少于规定的人数,有的小组甚至没有专家,评标小组成员全部由招标人、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和监督部门组成。
3.采购单位擅自采购行为较为普遍。经调查,全省479个采购单位中应纳集中采购项目1837个,实际集中采购项目1182个,仅占应纳集中采购项目的64.3%;应纳集中采购金额26613.19万元,实际集中采购金额14974.75元,仅占应纳集中采购金额的56.3%。
4.基层政府采购规模小的问题较为突出。江西省属欠发达地区,采购市场相对不够成熟,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还不够广泛,采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大多数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单一来源采购,甚至有时参加的供应商数量达不到招投标的规定数量。
(四)政府采购配套工作滞后
1.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政府采购专户的利息收入未及时上交国库;二是采购资金未得到及时清算,拖欠采购货款的情况较多,给政府采购的合同和计划履行带来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声誉;三是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未严格按合同收取,也未按合同及时清退;四是全省政府采购的有关收费问题未制定统一标准,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不规范的收费现象。如售标书收费标准从 50―500元不等,中标服务费的收取标准也不统一。
2.政府采购缺少一支专业化的队伍。目前全省从事政府采购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原财政机关的财会和经济管理人员,他们以前大多是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招投标的工作经验,政府采购的有关技术知识严重匮乏,队伍较为薄弱。
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是政府采购档案管理不规范,全省政府采购执行部门大多未建立政府采购档案,有的虽有部分档案资料,但不齐全,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采购的客观过程,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采购档案不符合档案保存要求;二是政府采购信息库的建设工作滞后,全省政府采购的各级部门均未建立完备的供应商库和评审专家库。目前,全省政府采购网虽已建立,但没有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没有建立商品、工程、服务即时行情信息库或网页,对政府采购的预算、计划的准确制定和下达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4.政府采购信息不够畅通。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高,政府采购网络建设尚不到位,招标信息的因媒体收费高,导致有的采购因经费不足,不能按要求,影响面小。
(五)政府采购面临不少困难
1.政府采购效率不高。全省政府集中采购从申报计划到落实采购大多要历时2个月左右,有时难以满足采购单位的时间要求,采购单位抱怨较多,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采购单位逃避集中采购。
2.实行系统垂直财务管理的部门存在采购困难。全省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已经实行全省财务统一管理,它们的采购目前由基层逐级申报,省局统一办理,这一方面拖延了采购时间,另一方面,带来采购物品的提货、售后服务等诸多方便,增加了使用成本。
3.政府采购药品困难重重。药品采购属专业采购,技术要求高。目前,全省药品采购执行机构尚属临时机构,采购的约束力和刚性不足,采购品种多,数量不确定,合同金额难以落实,采购的监督保证机制还不到位,各医院不通过集中统一采购,自行采购的情况较为普遍,投标企业按品种交纳保证金,金额高,企业负担重。
二、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刚刚起步,政府采购的各项制度规定不够完善,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不足。二是一些单位没有从制度规定上深刻认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考虑部门利益较多。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削弱了自己的职权,暴露了本单位的财力而心存疑虑,甚至有抵触情绪。三是从事政府采购的人员没有完全掌握政府采购的操作规程,专业技术知识匮乏,一些制度规定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甚至个别人员由于政治业务素质不高,利用政府采购的招牌徇私枉法。四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还未开始,政府采购资金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和采购合同的履行。五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发育与完善。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供应商数量少、档次低,而外地供应商由于该地采购量小及地理交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在当地设点或参加这些地方的政府采购投标活动,使得这些地方难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卖方市场,从而导致这些地方政府采购在采购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三、加快江西省政府采购工作改革的基本思路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江西省政府采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政府采购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与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过程中各方面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经济发展、采购技能、检查监督不到位有一定联系,这也说明江西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为尽快登上政府采购这一快速行驶的列车,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一)加快财政支出改革的进程
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伸,它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从财政系统来说,当前需要加快财政支出改革的进程。
1、加快预算改革。要使政府采购按预算和计划规范执行,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关键在于推进细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行为,从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将财政监督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延伸,改变目前财政监督形同虚设、财政支出管理弱化的现状。
2、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按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领报送关系确定的,这种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财政部门不能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而应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货商拨付货款。
3、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克服资金分散支付和储存、使用效率不高、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映滞后的弊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应改革现行的国库支付制度,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并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节作用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不仅有着财政意义,更主要的是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因此,必须加紧研究有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政府采购的推行力度,使政府采购保护民族产业、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1、发挥政府采购对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政府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采购的数量、品种和频率的改变,促使社会总需求相应变动,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收缩,从而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
2、发挥政府采购对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国内企业或国有经济的商品和服务,以给企业购买合同的方式来保护民族工业,支撑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新成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应该适当放宽他们参与竞争的入围条件,鼓励其发展。
(三)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机构,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政府采购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事务多,需要建立一整套管理机构来管理和协调,政府采购制度才能顺利运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健全政府采购机构,充实和强化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工作涉及经济、技术、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政府采购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政府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必须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同时还要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政府采购工作需要与大量的供应商和使用单位打交道,还要求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公众形象。我们应抓住市县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未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执行机构的应尽快设立。同时,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政府采购队伍,并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政府采购业务知识培训,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2、 完善管理与执行相分离的制约机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机构应分别设置,各自履行职责。集中采购机构要从财政部门分离出来,独立执行采购职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价格、节约资金效果、服务质量、信誉状况、有无违法行为等事项进行考核,并定期如实公布考核结果。
3、强化职能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力度。一是各职能部门通过参与政府采购,从中透视政府采购运行是否合法、公正、公开、公平;二是每年组织检查,实行事后监督;三是实行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公开设立投诉和举报,使政府采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阳光采购”。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配套工作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能否取得明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采购的配套工作,针对当前政府采购配套工作比较薄弱的状况,必须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完善政府采购的立卷、归档制度。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是证明政府采购合规、合法、有效的基础性证据,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必须尽快完善政府采购文书和档案的严密、完整性,严格档案管理制度。
2、完善政府采购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的建设,把好入库标难关。建立高水平的专家库和完备的供应商库是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保障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采购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采购部门应加快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的建设,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定期对库内名单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
3,加快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建设。政府采购信息网络是采购公开性的重要保障,必须配备熟悉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同时,为节约资源,要做到全省网络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与全国网络资源共享。
4、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的信用体系。要加强对政府采购供应商的道德教育,宣传政府采购的国际、国内规则,提高他们全方位参加竞争的意识,建立和完善一套规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考评机制,培育和造就一批将来能参加国际竞争的民族供应商群体。
(五)尽快研究制定适应地方特点的政府采购配套法规和制度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不仅仅是制订一部《政府采购法》,还应制订一系列的政府采购的法规、规章和制度。
1、尽快出台地方政府采购办法。当前应根据《政府采购法》,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地方政府采购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大体有:对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管理的规定;对政府采购投拆或仲裁程序的规定;对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和合同履约保证金的规定;对政府采购官员和从业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行全省系统财务管理的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可允许其部分物品参加当地政府集中采购的规定;对于公务用车等办公设备,由于型号、规格有要求,可允许各级政府通过集中招标的方式,实行定点销售,定期公布政府采购售价,实行统一的售后服务的规定,并要求商家在各地视情况设立生产点、销售点、维修点,并可与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地方的市场经济氛围,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
2、制定政府采购统一收费制度。政府采购的执行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核准政府采购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克服随意性,树立政府良好的服务形象。物价管理部门和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当共同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确立政府采购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使政府采购的收费有章可循,从而抵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3、建立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因此,当制度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出现“失灵”的情况下,应建立政府采购救济制度,通过法律规定的救济程序,允许采购双方通过司法的、行政的等手段对不当的采购行为提出质疑,加大对政府采购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政府采购健康发展。
- 上一篇:校长年度述职报告总结
- 下一篇:小学校长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