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的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不完善,尤其是制度上的欠缺。首先是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许多事业单位还只是存在与“重钱轻物”的管理方式,在这种传统观念的指导下,事业单位还只是将资金作为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位置,却忽视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也就严重忽视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真正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在管理上还有许多漏洞,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购置、验收、清查和报废的体系,在采购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还没有明确的制定,同时也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做保障;而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进行清查和保管,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或是有物无账的情况,在财务管理中,账目中固定资产的记录管理十分混乱。
2.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对于固定资产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会计分录,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是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流失十分严重。一是目前许多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而是按照原始价值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的时间的损耗中不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在购置后只是把全部的支出列为当期的指出,反映的只是原始的价值,这样在财务核算时就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二是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中,处置随意和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严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为了改善单位的工作环境就投入较多资金,花费较大的成本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维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原有的资产主体得到增加,但是这些事业单位却并没有把维修费用作为费用,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增加。
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不比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严格的与财务管理相挂钩,造成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使得单位损失严重。这些脱节存在在许多方面,为事业单位带来了许多的潜在亏损。一是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十分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保费处理,一些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映是存在的,但在实际中改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了,这就使得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亏损的风险;二是有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却没有真正的办理报废的手续,使得报废的固定资产时间拖的很久,不断增加的金额导致了财务的亏损;三是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脱节,一些事业单位上级调入、捐赠或是报废固定资产时,没有通过财务部门,这样就造成了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在转移中的流失和损失严重。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固定资产的财务与实物管理,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做好处理,上级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严格按照程序经过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账目处理;完善固定资产的维修保费制度,做到有人负责,有人上报,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要严格通过制度指定到人做好固定资产的财务账目处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将报废的固定资产从账目中修改,做到账实相符,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及时性。其次,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些相关的具体制度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实现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固定资产的有效和科学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报废各个流程都有人负责,并且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实施。
2.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于资产的核算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改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也是势在必行,要不断改革传统核算方法的弊端,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在核算制度上的完善,要改变以往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方式,相反要每年或是每季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以减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失。二是事业单位要有成本和效率的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要实行竞价或是招标出售,这样以实现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三是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有效核算,做到固定资产真实的反映,实现账实相符,就要不断的提高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降低人员在固定资产中的风险。
3.加大固定资产核查的监督力度。事业单位提供的低公共服务的产品,这就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好固定资产的核查监督力度。因此,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的规范化、一体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审查工作,在购置、增减、租赁上都要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这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加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以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柳林,柳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2]胡雅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02).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北京市财政局于2007年开始在全市大力推行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并在不断改进,通过系统升级,真正做到了资产与预算相结合、资产与决算相结合、资产与财务相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单位固定资产不断加强管理,改进管理办法,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清,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特别是在国有资产价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就会导致资产有好处谁都来挣,出了问题,造成损失,无人负责。一旦发生纠纷,就会因没有权属而无法维权,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使用人员或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错误,继而引起折旧错误等;实物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登记错误,例如:如果使用年限登记错了,就会造成软件计算出来的折旧有错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使用人员或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降低。例如: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维护,就会导致资产使用寿命的降低。
(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差,部门间配合不够
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的风险。
例如:在具体工作中,有的部门认为资产管理就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与使用部门关系不大。有的部门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抓工程项目等本部门的主要业务,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现象等问题。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2012年12月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支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目前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了整体反映拨入专项款和拨入经费使用情况,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供排水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重复计算了经费支出;另一方面,虚增了所有者权益。
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产权关系,做好确权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首先应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只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才能管理到位。
对未确权的宗地进行确权,首先单位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权属;其次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就具体情况主动与产权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沟通,获得各级部门支持,以使确权工作能够早日完成。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制定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一是健全采购制度,采购前对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实用性等进行分析,杜绝盲目采购,减少闲置浪费;二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闲置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四是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五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再次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建立起由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
(三)加强培训与选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要从选拔上下功夫,打好用人基础,要选用懂资产管理、会会计核算、会计算机应用、责任心强的人员,安排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
其次,要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知识和实务培训,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纠正“重钱轻物”的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是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充分认识管好用好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落实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三是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有关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各方面信息;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全体职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形成从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到报废“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局面;五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
(五)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由有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特点,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统一。具体建议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拨款性质,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总之,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常态化动态管理,首先应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各项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并适时进行调整;其次是强化全员管理意识,从各部门领导到全体职工,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员管理;再次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固定资产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才.《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国有资产管理,2013,4.
[2]谢孝菲,罗时超,吴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J].国有资产管理,2012,3.
[3]徐刚.《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1 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交通工具等物资资产,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还包括学校自制、外单位捐赠、上级调拔的、符合上述规定的物品。职业学校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开展教学、实训等活动而服务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较长,使用周期一般超过一年以上。职业学校固定的资产形成具有多样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且价值较高。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具有多元性,有财政拨款购置的,有事业性收入购置的,有教育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技能大赛项目专项购置的,有经营性收入购置的、有商业贷款购置的以及捐赠的。
2 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偏差
多数职业学校认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是从属的,从而淡化并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些职业学校还存在着重钱轻物、重构建轻管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现象是比较平常的现象。同时对于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管理制度往往不能实现真正的执行,固定资产的在管理方面变成了单纯的购置,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登记,更是对于使用情况的监督、处理及报废更是有章不循或疏于管理。
2.2 管理机构的分工不够合理清晰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设立一个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专门管理的机构还没有真正实现,却是分配给财务部门和后勤等部门,由这两个部门来进行分别管理,使得职能分散与职责不清现象的不断出现,又由于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达不到该有的水平,并且存在相对应的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此外,即使上述几个职能部门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归属,但是在其具体的占有与使用方面,又造成了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的集中,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实物流动与账目登记对应方面、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使用情况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的状况,这就造成了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时,产生了较多的困难。
2.3 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产生了流失,甚至此现象呈现严重趋势
为了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一些职业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甚至还出现了资产本身价值的超出,对于转让规章制度更是缺乏,这就导致了部分职业学校对于固定资产进行随意转卖甚至出现了随意报废,比如对于房屋、计算机、汽车等,更严重者甚至已经出现了无偿占用,并且转移固定资产从而实现一定的经营活动。把学校的房屋、计算机等对外进行出租、出借,以追求自身小集体利益谋求的实现,这就使得学校集体利益被损害,使得学校的资产造成了大量的流失。
2.4 在进行资产购置的规划中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
我国长期以来,国家的财政拨款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有着绝对的支持,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学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产生了互相争夺设备的情况,而一些片面追求最新设备的情况,使得大多数学校的设备在购买方面产生重复,在使用方面又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在被利用方面不是能够很好的进行,使用效率很低。购买过程中不采用公开招标,产生一些黑暗点,出现了一些内部操作,例如向供货方私透标底,收取好处费;使用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正常维护和科学管理更是缺乏科学知识,使得固定资产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5 固定资产在进行整合时,工作不够到位
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职业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在真正的固定资产管理上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了行政活动和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够同时有效进行,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与此同时,多数职业学校对于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都还沿用原来的管理制度,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由于部门之间对于密切配合十分缺乏,产生了分块管理、甚至各自为“政”的局面,致使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交接处产生了空白。由于学校各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有效协调、监督和控制缺乏而不完善,就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出现了重复投资,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虽然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真正操作中大多却只是停留在登记造册、价值数量增减的水平上。多数的院校还是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依旧只是停留在账面登记和增减入出的流水账的监管资产上的管理手段,对于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不能进行及时的反映。
3 加强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促进领导体制加强与健全
建立健全一个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真正的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成立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固定资产要从根本上达到分类管理的水平,把资产归口管理进行明确,使得各个部门与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做到职责与权限的分离与完善,在学校不同系中,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一级对应一级的实地管理。固定资产要学会做好计划、合理采购、科学验收,学习先进技术进行保管,促进使用的合理,使得固定资产可以得到更好的维修与盘存,在固定资产进行转让、报废及残值等各个环节进行处理时,可以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固定资产实现真正高效率利用,使得可以规范化的利用固定资产,促进其使用时的科学性。
3.2 对于资产实现分类管理,同时要完成核算的分
类
职业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产权登记,促进职业学校由非经营性资产例如固定资产,可以实现向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方面的一种转型,同时也要把职业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规范的经营性资产转变,从而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益可以更好的提高,促进其健康发展。
3.3 改革不合理体制,使得利用固定资产的计划可以加强
高等学校要学会把自身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改变,使得他们的职能作用可以得到发挥,使得全校所有固定资产能够真正实现有机结合的运用,比如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等环节,遵守“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原则要真正的贯彻实施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减少甚至达到避免多头订购,分散管理,现象的发生。对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这三个部门,要真正的实现密切配合,做到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的加强。特别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更是要建立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制度,使得固定资产可以更好的利用,实现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
3.4 实现固定资产的有偿使用,从而实现其利用率的提高
加强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调控,规划要实现统一完善,布局方面也要实现科学规范,把系、部门、学科、专业的界限真正的打破,从而真正的实现对于固定资产充分合理利用。节约资金,使得重复购置和闲置的情况可以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的产生,做到对于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实现学校的运行成本的降低。
3.5 加强审计的管理,实现效益的提高
监察部门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要积极配合财产管理部门,在履行审计,完成审计职责方面需要严格地根据国家对于会计方面的有关规定。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效益审计的实施,学会实行公开招标,从而达到采购(建设)成本的降低,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使得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最大效益得到最好的发挥。
3.6 加强素质队伍的建设,深层次提高管理水平
职业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是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和加强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实现有效措施的制定,把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行教育和业务培训,从而促进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提高与拓展,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浩.新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大全.蓝天出版社,2005.
篇4
资产管理电算化浅议分析
企业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多少年来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一直延用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管理手段落后,其存在的问题是:
不便于分析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3、不便于固定资产综合利用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靠现代化的电算化,才能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了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响应地勘局要求我队决定自2006年初启用金算盘资产VPS.eAM版本(2.30)管理软件。此软件的启用,从管理规范上符合地勘单位对资产的分类标准,计提折旧实现自动计算并符合国标折旧年限,减少了管理者手工计算的劳动强度。本人负责的全队固定资产原值达5366.9万元,共计686台套,没有电算化之前光是每月计提折旧就要化上一个星期的时间,电算化后只要一天就可完成当月的折旧的计提,同时避免了计算出错。
一、电算化固定资产的优越性
可以快捷方便查找固定资产资料
3、方便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利用率
4、及时掌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
5、提供了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经历的申请、分配、变更、维护、报废等多个管理环节,产品功能简约、实用,操作方便、界面精美。
6、金算盘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强大的分类代码,随时查询资产分类、单位信息、规格型号、资产编码等多种信息。
二、手工管理资产与电算化管理资产的差异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同,用途各异,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企业生产能力和未来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由企业的设备与财务部门分别进行,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造成管理的脱节与漏洞,乃至丢失。
固定资产核算重复、繁琐,工作量大,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不但数量多,而且各种要求高,手工处理不但效率低,正确、准确性无法保证,存在很大缺陷。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数据结构规律性强,适于电算化处理。笔者所在单位管理的资产达近6仟万元,涉及8个法人单位,采用电算化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信息集中保存,规范化处理,细化核算,既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将笔者从繁重的手工记录、核算、数据转抄、手工编制各种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即可生成各种管理报表,提供准确管理资料和信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手工管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于条件所限,为减少核算工作量,提取方法较粗略,只能采用综合分类法计提折旧,直接影响损益结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电算化,采用单项计提折旧的方法,提高了折旧计算的准确性。
三、电算化对资产核算的好处
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初始数据录入、变动资料录入、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的计提及分配等项核算。
金算盘资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当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如部门变更、原值的增减等及时调整,系统据以进行处理。
3、 固定资产折旧提取与分配是日常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在系统初始设置时,已对相关内容进行设置,并且可按每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解决了手工时按类笼统折旧的不真实、不准确性。
四、资产管理电算化程序
单位实行资产管理电算化,为达到以上要求,电算化基础工作需完成以下程序:
资产登记管理:资产登记是一项最基础又最重要的工作,通过资产登记管理。
3、资产变动管理:记录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主要使用属性的变化。准确、灵活的提供详细的全程追踪管理,随时掌握资产使用的变动轨迹。
4、资产维护管理:加强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等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帮助企业减少停工时间,降低总体维护成本、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资产投资。
5、附件登记管理:可实现对一些低值易耗品、附加物品或组件物品的管理,详细管理附件物品的使用的单位、部门、职员、数量金额等基础信息。
6、附件变动管理:单位内部资产之间的附件变动。
资产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与严格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意义重大,资产的管理电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2]刘学起 《集团经济 》 会计电算化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管理和应用.
篇5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调拨手续不规范。突出表现在上下级之间调拨资产的口子多,如稽查、税政、人事、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有些是由上级对口部门直接调拨,其中,绝大部分的调拨设备无相关调拨手续。下级对口单位接到实物后未向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申报,导致该资产无法入账,因此造成资产管理家底不清,给工作上造成被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对资产的使用者、保管者的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即使将责任进行了落实,但有些部门的财产保管者也只是虚设,没有真正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监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等,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
(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高。表现在一方面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公家的资产只要自己不带走,不有意破坏,就没有其他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购买后审批、先处置后报批、新分配后报告等现象还时有存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实行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是从开始的,由于当时对资产的估价不准,虽然有些可以查找原始凭证,但更多的则无法查起(如国地机构分设前的资产、调拨资产),造成了资产计价价格千差万别。同时,随着机构、部门的多次改革,资产的频繁调动,也给资产的账实核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有些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处置不及时,处置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国地税分家时遗留的资产闲置;二是在进行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分局(所)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三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了防止系统内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加强监管、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一是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行为规范、手续简化。三是要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监督机制贯彻始终,以确保采购质量。四是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归口管理,统一购买,统一调配。
(二)加大资产日常管理力度。一是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省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成“申报-审批-购置-核算-管理-处置”基本程序进行分段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环节重点监督需求部门是否做出购置计划和安排相应的预算;审批环节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分别审批,有无擅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核算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及时登记有关账册,并侧重于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管理环节重点监督有无固定资产流失。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和卡片对应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是否依照规定权限审批后合法处置。二是资产调拨应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并做到先开单、后提货,统一凭财务的调拨手续办理,不得由多部门分配、调拨。三是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财务,监察、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四是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五是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三)完善资产核算软件。由于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当前,虽然国税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该软件与资产的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数据统计方面不完善,对同一内存或同一容量的计算机设备在统计上无法操作。建议针对不同的设备,在型号、特征、规格上进一步细化,提供可选项,如对计算机,可设置内存、硬盘容量、显示器类型等指标,便于准确登记和数据查询。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篇6
[关键词]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
硬件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从投入到退出使用的全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并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管理理念;也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活动。是一项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购建与验收、以及使用过程和清理过程等多个环节都予以关注和重视的管理活动。
一、在硬件投资上要做好规划
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预算环节主要做好大、中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评估工作;依据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需求做好固定资产的增加、折旧、处置等预算以及在建工程的预算与资金筹集计划。
图书馆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可分为日常的更新、替换类投资和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类项目投资。无论是以上哪类固定资产投资都会纳入学校的年度预算。尤其是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类项目投资的预算。日常更新、替换类投资比如电脑、空调、办公家具、试验仪器等等可以通过人员的增减情况和现有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编制出年度购置预算,对于购置这类固定资产所需的流动资金,往往通过学校的自有资金就可以解决,不需要从另外的渠道进行筹资。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类项目投资是结合学校图书馆发展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行为,所以在列入学校的年度预算前就应当已经进行过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分析。
这些研究与分析的程序应当在高师院校准备进行投资前完成。进入投资阶段后学校就要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可以请相关的设计专家或团队提供3-5种设计方案,并组织学校内部或外部的资产、财务、审计和检察等部门的专家共同分析和评估选取最优的一种设计方案来实施建设。
二、加强硬件建设的管理
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环节主要是设计合理的购建流程和制度,让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购建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都能各司其责做好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
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审批流程来进行。比如,在管理办法中规定图书馆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购买日常的更新、替换类设备:由各使用部门根据年初预算提出年度请购申请,由资产部门全面考察和论证年度申请中列支的待采购设备性能等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再按固定资产购置金额的大小依据审核、审批权限批准后;列入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最后资产部门对已批准购置计划的设备分类、分项进行询价和性能比较,采取统一招(投)标。
购进后由使用部门、资产部门共同参与验收。验收后将验收单、交付财务部门进行总账核算和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核算,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分别保存验收单和卡片利于盘点、核对。这样从流程和制度上对于日常更新、替换类设备就把握好了购建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属于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即使有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在项目的具体建设中,要经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批准;财务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类)计划统一筹措和调配资金;基建部门负责项目购建过程中的工程施工管理;审计部门负责工程的验收审计。
三、完善硬件使用规范
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主要是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的主要责任人,并设计出一系列关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和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抵押、质押、投保等方面的细则以及奖惩指标。首先,要制定图书馆固定资产使用人和使用部门的责任考核办法。办法中要重点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相关责任,并要设计出有关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比率分析指标,制定出固定资产闲置率等相关考核指标,促进使用人和使用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按期考核奖惩,且与使用人和使用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然后,要制定学校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等细则。明确固定资产的保养计划、维修计划,保养和维修的程序,相关保养、维修的记录,保养、维修前后的性能测试等。最后,要制定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规程,并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操作规程中一般应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说明,同时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安全规章等,制定出详细的分步骤的操作规程。
四、重视硬件管理
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理环节主要是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不定期地对于单台价值高的设备进行抽盘,同时重视做好盘点表和盘点总结工作;固定资产的清理方面包括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两方面的工作。
固定资产的盘点在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盘点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闲置等,最终落实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和使用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固定资产的清理包括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确实没有使用价值的要进行实物回收,对于闲置的或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又不能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仅要回收实物还应当进行实物鉴别。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经过审批流程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遵循资产部门采取统一处置、集体处置的原则,符合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要求来做好处置、报废等相关工作,由审计、纪检等部门进行监督;在财务会计核算上核销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
参考文献:
篇7
一、会计信息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是在网络环境下按照管理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并服务于企业管理者需要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扩大了会计工作范围。这一优越性在资产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在企业中确保其传统的重要地位。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的优越性
1、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作用在于:(1)财产管理规范化(2)财产管理便捷化。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以后,由于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固定资产数量、性能和使用状态,就可以开展经常性的分析,做到合理调剂使用固定资产,对已超过使用年限,折旧足额提取,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随时进行封存或清理报废。手工做时要一个账页一个账页仔细核对,会因为疏忽大意净值出现了红字,再做调账处理。资产信息化后会有提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2、可以快捷方便查找固定资产资料。
3、方便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利用率。
4、及时掌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
5、提供了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经历的申请、分配、变更、维护、报废等多个管理环节。
三、手工管理资产与信息化管理资产的差异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同,用途各异,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企业生产能力和未来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由企业的设备与财务部门分别进行,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造成管理的脱节与漏洞,乃至丢失。 手工处理效率低,正确、准确性无法保证,存在很大缺陷。采用信息化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信息集中保存,规范化处理,细化核算,既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录、核算、数据转抄、编制各种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即可生成各种管理报表,提供准确管理资料和信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手工管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于条件所限,为减少核算工作量,提取方法较粗略,只能采用综合分类法计提折旧,直接影响损益结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信息化,采用单项计提折旧的方法,提高了折旧计算的准确性。
四、信息化对资产核算的好处
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初始数据录入、变动资料录入、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的计提及分配等项核算。
1、固定资产通过建立卡片,给每项固定资产一个编码标识,可以完整保留每项固定资产的全部信息。记录的详细资料是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系统可以根据录入的有关业务资料自动生成相关的记账凭证。
2、当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如部门变更、原值的增减等及时调整,系统据以进行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提取与分配是日常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在系统初始设置时,已对相关内容进行设置,并且可按每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解决了手工时按类笼统折旧的不真实、不准确性。
篇8
2012年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实施,从修订的内容上看,对促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促进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修订的内容,结合自身近十年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清楚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说,有票据有领导签字,财务就给安排资金,或报销结算,对于资金管理没有任何概念,更别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了。有的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很多很详细,但仔细一看,跟单位的实际情况很不相符,好多财务制度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改个单位名称,就变成自己单位的会计制度了。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是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很普遍的现象。有的单位虽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流于形式,不切合实际情况,有些单有章不循,将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失去内控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到位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把精力放在审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上,以财务报表、账簿及相关资料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而对财务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监督和评价的很少。外部审计监督主要来自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监督部门,他们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缺乏横向信息沟通,难以开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外部监督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放松了警惕,从而事业单位内部也对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四)会计管理工作薄弱
1、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决算数据真实性不强。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流程和审批程序操作性不强。二是预算执行不到位。三是预算管理不完整。
事业单位决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一些事业单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的倾向,决算数据不完整、数字不真实,与预算不衔接。尤其是对财政资金的决算分析,经常是预算数与决算数是同一个数字,不能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收支、经营状况,所编制的财务决算分析不真实,缺乏参考价值。
2、收入支出不匹配,缺乏有效控制。由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没有按照支出经济科目进行精细化分配,对于财政经费的支出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经常会出现年度预算调整;各项经费在同一个账户核算,但没有对经费进行分类管理,经常出现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同时,事业单位一般按照收入的规模去安排支出,缺乏对资金支出的合理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造成费用支出浪费严重,开支金额庞大。
3、固定资产不实,管理不到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只限于采购和发放,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集中采购,购置固定资产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在日常管理中却流于形式,经常出现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分配给谁,谁就自行对资产进行管理维护,没有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也不能做到对资金定期盘点,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一次性计入支出,不进行折旧核算,固定资产在报废的时候需要逐级申报,这就形成好多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年限,或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损毁搁置了,但由于没有申报固定资产报废,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意识,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主要创建者和推动者,作为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会计人员要在单位中设计编制一套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或管理办法,用制度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学会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能使领导了解财务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领导从思想上、意识上逐步接受财务的重要地位,这对我们以后参与单位管理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不是简单的制定一项制度或做一个固定的操作,也不只局限于某个人、某个环节、某一事项或某个载体的控制,而是对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实施的动态监督和控制。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财务决算分析、资金分配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管理漏洞,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三)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加强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形成半年总结、全年分析的习惯,不断完善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发挥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权,对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考评测试,并组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横向交流,提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完善本单位的管理体系。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1、加强预算管理和决算分析。事业单位预算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以及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的规模和方向,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套成熟、系统、完善的预算报表,能够贯穿于全年的经济业务活动中,能够时时提供资金的收支状况,经济业务活动的进展情况,再配上定期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到财务管理漏洞,把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很好的统筹在一起。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是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单位预算管理的内容。决算是事业单位全年预算执行结果的总和,是事业单位加强管理、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的主要信息来源。通过决算分析,能反映出事业单位各项预算指标的编制、执行是否合理,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进展情况,还能够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信息。
2、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要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需对单位资金进行全盘预算,整体归集单位所有收入,分类控制经费支出。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分为:财政资金、事业资金以及各类补助资金等。在对这几项资金使用时,按照资金的项目、支出的经济科目编制预算,做到每项资金独立核算,统筹管理。同时,制订资金使用流程,设定资金审批权限,确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篇9
一、旧的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弊端
(一)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缺陷
医院的管理模式属于事业单位的形式,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旧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中的一些缺陷,使医院对预算管理并不是十分重视。具体表现为:
1.预算编制的问题。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由于整体上缺乏较为严密的预算管理制度,使得编制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形式重于实质,不利于会计的事前监督。另外,预算编制大多数参照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编,只要以前年度的预算支出基数大,本年度预算支出金额相对也会较大,从而形成医院的预算逐年增加的情况。
2.预算执行的问题。原制度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当上级计划有较大调整或由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医院须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调整预算;影响较小时,由医院自行调整,报主管部门备案。可以看出,对“预算执行影响大小”是问题的关键,这个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没有做具体说明。另外,医院报请预算调整的审批部门可以是上级部门或是财政部门,笔者觉得这就给医院留给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不利于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3.年终决算问题。旧的制度没有对医院的年终决算做出具体规定。
(二)日常核算中的问题
1.收入管理中问题。旧的制度中将收入大体分成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财政及上级补助收入等方面。而把药品收入单独分出来核算,会使得医院不从提高医疗水平方面下工夫,而是为了自身利益,增加药品收入,加大药品的利润来提高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加大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从而无形中提高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2.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旧制度中的固定资产只是在购入时一次性列支,账面仅显示原值,且不提取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这种做法不符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核算要求。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给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3.成本核算的问题。旧的制度中,医院成本的核算上仅对其制剂产品成本进行了核算,没有提供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从而,设立了多个辅助账进行。此种会计核算方法,不仅使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十分不便,由于核算复杂使得医院不愿意进行成本核算,这明显与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不相符。
二、新制度下对原会计核算的改进
(一)预算管理的改进
1.预算的编制。新制度规定在编制预算时,要分析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预计的收支情况,编制当年的预算。不能只是简单的参照以前年度的预算,在以前年度预算的基础上作一些增减变动。编制预算时,更不能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应付差事。
2.预算的执行。新制度中着重强调医院要严格执行已经批复的预算。因为,经过批复的预算是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的衡量标准,也是其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已经批复的预算如果需要调整的,医院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提出调整预算的建议,上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审核后,报经财政部门按规定调整预算。这与原制度的由主管部门或是财政部门审批规定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医院调整预算只能由财政部门审批,堵住了一些医院钻政策空子的漏洞。
3.年终决算。新制度中明确地规定了,“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这是与原制度有本质区别的。新制度中还进一步明确了,医院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机制。将预算执行情况逐步与年终评比、资金收入挂钩。
(二)日常会计核算的改进
1.收入核算问题的改进。新制度中取消了药品收入科目把药品收入与医疗诊治项目并入到医疗收入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改变过去的那种“重药轻医”的做法,从而督促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更深层次的是可以从源头上转变过去的那种,“以药养医”的状况。
2.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善。新制度中要求,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及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测算。在医疗改革日益完善的今天,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为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10
成立于1908年的兄弟公司,在完成了从缝纫机向办公打印方面的转型后,开始引领细分打印市场的发展潮流。5月7日兄弟公司在北京推出了一款操作简便的手持式中英文标签打印机普贴趣(PT-1010)新品。这款轻便、小巧的普贴趣PT-1010中英文标签打印机使用3.5mm-12mm宽的TZ覆膜色带,键盘按字母顺序的方式进行排列,编辑操作更便捷。其具有边框、竖板、序号等打印功能和文件保存功能,完全能满足办公、商务,家庭等领域的需求。
作为电子标签机行业的先驱,兄弟公司进入中国十年来致力于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专业的标签解决方案,为办公的文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电力电信的线路施工等的效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2006年通过公司内部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兄弟的普贴趣标签打印机广受喜爱,如将销售的色带连接起来的话,大约能绕地球80圈。在会间隙,我们采访了尹炳新先生和森田繁先生。
Q:目前标签打印机应用在哪些方面?Brother有哪些相应的产品?
A:应用量比较大的是CIV市场,如电信、网络线缆上使用的标识,另外就是OFFICE领域,如资产管理的标识,包括办公文件夹的脊背标签,抽屉上贴一些识别标签、个人物品识别标签等。针对这些不同用途,我们开发出相应的产品群。对于CIV市场,比较强调在作业现场直接打出标签然后粘贴,所以以直接打标签这种形式的便携式机型为主。在OFFICE领域,用户喜欢把标签打印机放稳了,因此我们针对办公领域开发的机型都是平放在桌面上的机器。在我们做市场开发时,关键的两个观点是:首先要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产品,第二是让客户试用,知道这个产品的好处,这是我们现在下大力度做的事情。随后,我们将在北京举行20次左右的春季楼展秀,让办公族从办公室里出来体验标签打印机。
Q:Brother公司的产品与竞争品牌相比,比较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A:兄弟标签打印机的特色就是产品线比较完整丰富,颜色以及宽度的品种线非常丰富,型号也是多种的。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有从低端到高端的所有机型,我们的产品比其他品牌的产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操作简单。另外,兄弟标签打印机拥有表面覆膜的专利技术,非常经久耐用。
-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 下一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