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加强节能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观就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开展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和报请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节能分析篇(章):咨询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必须包括对节能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文件或报国务院的请示文件必须包括对节能分析篇(章)的批复或请示内容。
节能分析篇(章)的编写、咨询评估机构的评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查都要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
节能分析篇(章)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三、地方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要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项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结合现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程序,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四、认真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更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或不按照节能审查批复意见建设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依法给予处罚。
要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对违反已批复节能措施的建设内容和生产行为,要责令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同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增强全社会节电意识,提高用电效率,确保今年和“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区节电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源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和消费者在节电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节电的监管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节电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和使用节电技术、设备和产品,提高电力使用效率,推进全社会节约用电。
二、重点领域
(一)重点用电企业(年用电500万kwh以上企业)节电技术改造
1、改善电能质量,引导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智能控制、谐波滤波器等节电控制技术和产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推进电机系统节电改造和风机调速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鼓励更换高效或超高效节能电机,采用变频调速、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调整生产工艺组合、优化电机及拖动设备匹配,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
3、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及相关设备。企业购置使用高效节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动机、交直流永磁电动机、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产品,符合《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其投资额按税法规定享受抵免所得税优惠。
4、加快淘汰低效电机及拖动设备。认真落实国家低效落后电机及拖动设备淘汰目录和淘汰计划,自6月1日起,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改委年第9号令)明令淘汰的低效落后电机及拖动设备、机电产品。
5、加强电机系统节电管理。严格执行国家高效节能电机产品标准、电机及拖动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运行标准。100千瓦以上的用电设备,要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二)照明节电
1、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在既有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政府机关率先更换使用节能灯,年底前,完成1.5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推荐5个省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争取到2013年,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严格落实抑制白炽灯等低效照明产品税收政策,积极利用国家鼓励政策,促进高效光源、新光源、灯具等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2、减少城市照明用电。科学制定城区照明规划,合理划分城市照明等级,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功能照明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照明设计标准及照明能耗密度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新建公共建筑实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照明功率密度目标值。
3、加强照明节电管理。优化照明系统运行,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明,公共区域照明逐步安装自动控制开关,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和关闭路灯,在深夜试行间隔开灯或降低光源功率。
(三)空调节电
1、强化空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新建公共建筑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当按照空调系统设计规范进行优化设计,建成后进行能效测评,达不到设计规范的不得投入使用。建立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优化空调运行模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少开空调,倡导每天晚开1小时,早关1小时。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加强现有空调系统的改造和维护。积极采用变频、变风量、流量可调系统,太阳能采暖制冷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空调运行效率。鼓励并扶持专业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中央空调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加强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保养,每年夏季或冬季空调使用前,应按规定及时进行清洗和维护。
(四)办公节电
1、加强办公设备采购管理。公共机构要优先选购能效水平高的办公设备。办公用电设备要设置成节能模式,长时间不使用的要及时关闭,减少待机能耗。
2、完善节电管理制度。公共机构要制订节约用电管理制度,明确节能监督员,强化办公场所的节电管理。要建立内部节电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和实施节电改造计划及管理措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节电工作,把节电作为抓好节能工作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要充分发挥对节电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调度、督导和监察,及时研究解决节电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结合全区用电形势及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切实做好电力预警调控工作。区发改、经信、公安、财政、住建、交通运输、国税、地税、质监、物价、供电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节电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淄政办发〔〕4号)等规定,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或开工建设。自6月1日起,凡新上变压器容量800kVA以上(含800kVA)的企业或项目,必须进行节能审查,从源头上控制高耗电企业及项目上马。区供电部门要切实加强调度及监管,定期向区节能主管部门上报区域内新增变压器情况。
(三)严格落实高耗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区发改、经信等部门要加强对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用电的限制和监管,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高耗电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严格执行高耗电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四)加强有序用电工作。切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的用电;按照省、市、区有关规定,坚持以电定用、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的原则,制定并严格实施科学合理的电力错峰、避峰和有序用电方案;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要联合辖区供电所切实加强对重点用电企业有序用电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确保有序用电方案的有效落实;用电企业要合理安排生产工艺、生产班次和设备检修,具备条件的要采用蓄冷、蓄热方式,实现错峰、避峰用电。
(五)加快节电科技创新。在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推进节电技术进步的同时,把节电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列入市、区各类科技专项计划重点,积极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节电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支持一批电机、照明等节电技术改造项目,推广一批节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六)强化节电监管。区统计局要会同经信、供电等部门摸清本地区重点用电单位情况,加强统计分析,掌握用电及节电情况;区经信局要会同发改、质监、住建等部门加强节电管理,组织开展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电产品、大型耗电设备节能运行、空调温度设定、城市景观照明等专项检查;质监部门要会同发改、经信等部门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情况的执法检查,加大对终端节电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七)加大节电监察力度。区节能监察机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对用电设备运行效率、落后用电设备淘汰等情况进行监察,对公共机构办公场所节电、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情况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节能法律法规、浪费能源的行为。
篇3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能源方针,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实现油电有序供给,节约使用,合理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油用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2、坚持节油节电与落实国家、省、市、县已有节能政策相结合,与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和实施工业“新、特、优”工程相结合,与加快节能技术进步相结合,与推进全民节能行动相结合,与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把节油节电作为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节能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明确重点领域节油节电工作职责
(一)车辆节油。
3、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严格执行《机动车登记规定》和《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已达到报废期限机动车的监督管理,及时督促办理报废注销手续。老旧公交客车报废期力争要在额定标准基础上提前2-3年。加快高油耗客、货车退出道路营运市场进度,力争到2013年底前,全部营运车辆达到国家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交通局、贸易服务局)
4、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商用车、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落实强制性汽车燃料消耗量申报、公告、标识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不同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政策,鼓励推广小排量乘用车。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用车应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切实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对采购、检测、维修、报废、更新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车辆用油定额考核。(责任单位:县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交通局、地税局、市质监局分局)
5、加强运输节油管理。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的运力。鼓励发展甩挂运输。营运性汽车要严格执行山东省《营业性道路运输企业载客汽车燃料消耗限额》和《营运性道路运输企业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限额》地方标准。(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6、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区域内交通及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加强出租车管理,降低空载率。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降低公共交通出行费用,吸引、鼓励更多群众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责任单位:县建设局、交通局)
7、加强农用车辆和农业机械节油工作。鼓励使用节油型农用车辆和农业机械。推广免耕少耕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农机服务部门要开展对农用车辆和农业机械的节油技术指导。(责任单位:县农机局)
(二)锅炉、窑炉节油。
8、加强电力行业节油工作。热电厂燃煤锅炉要采用等离子无油、小油枪等微油点火技术和低负荷稳燃技术,降低油耗。(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9、加快工业窑炉实施替代燃料油改造。工业窑炉要逐步停用燃料油,以洁净煤、天然气、煤制气等替代燃料油。有色冶金用的各类熔炼炉、加热炉等要加快实施替代燃料油改造。推广窑炉保温、富氧燃烧、余热回收等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燃油消耗。(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三)电机系统节电。
10、提高电机及拖动设备产品技术水平。要严格执行国家高效节能电机产品标准和电机及拖动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提高电机检测水平,达不到标准的不准使用。(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分局)
11、加快淘汰低效电机及拖动设备。认真落实国家低效落后电机及拖动设备淘汰目录和省淘汰计划,在年年底前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国家发改委年第40号令)明令淘汰的低效落后电机及拖动设备和机械工业第一批至第十七批淘汰机电产品。(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12、推进电机系统节电改造。推广电机系统节电技术和设备,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企业购置使用高效节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动机、交直流永磁电动机、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产品,符合《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其投资额按税法规定享受抵免所得税优惠。实施电机系统综合节电改造项目,以企业、车间为单元更换高效或超高效节能电机的,采用变频调速、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电机及拖动设备实施改造的,调整生产工艺组合、优化电机及拖动设备匹配的,优先申报国家节能奖励项目或省、市节能资金支持项目。(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地税局)
13、加强电机系统节电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标准,提高电机运行效率。100千瓦以上的用电设备,要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分局)
(四)空调、冰箱节电。
14、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空调、冰箱(冰柜)。严格执行国家《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和《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等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禁止销售达不到标准的空调、冰箱(冰柜)。鼓励消费者使用能耗低的节能型空调、冰箱(冰柜)。大力发展溴化锂等非电空调。(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分局)
15、加强现有空调系统的改造和维护。通过优化系统(变频、变风量、流量可调系统)、采用节能新技术(太阳能采暖制冷、地源热泵、余热源热泵)以及应用节能新设备(高效冷却塔、高效换热器)等方式,对现有空调系统进行改造。加强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保养,每年夏季或冬季空调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清洗和维护。(责任单位:县机关工委、建设局、行管局)
16、强化空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新建公共建筑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当按照空调系统设计规范进行优化设计,建成后进行能效测评,达不到设计规范的不得投入使用。中央空调操作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责任单位:县建设局、经贸局)
(五)照明节电。
17、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制定并实施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计划。年底前,县级机关和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在确保完成“十一五”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效照明产品应用范围。(责任单位:机关工委、县经贸局、财政局、建设局、行管局)
18、节约城镇公共照明用电。科学制定城镇公共照明规划,合理划分城镇照明等级,确保以道路照明为主的功能照明,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功能照明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照明设计标准及照明能耗密度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和关闭路灯,在深夜试行间隔开灯或降低光源功率,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路灯。在用电高峰时段,城镇景观照明、娱乐场所霓虹灯等要减少用电,各级行政机关、公共场所应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19、优化照明系统。公共区域、行政机关及企业等,应进行有效的照明系统改造,采用照明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从采光分布设计、灯具选择、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新建项目照明系统应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选用节能灯具和光源。(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六)办公节电。
20、加强办公设备采购管理。公共机构要优先选购能效水平高的办公设备。办公用电设备要设置成节能模式,长时间不使用的要及时关闭,减少待机能耗。(责任单位:县机关工委、行管局)
21、建立节电管理制度。公共机构要制订节约用电管理制度,强化办公场所的节电管理,落实责任制,明确节能监督员,加强监督考评,建立内部节电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和实施节电改造计划及管理措施。(责任单位:县机关工委、行管局)
(七)建筑节电。
22、建筑物的设计要认真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节能设计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有条件的要安装地源热泵、余热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制冷、供暖装置。(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3、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图集》,提高太阳能光热、光电应用水平。实施“阳光屋顶计划”,新建住宅建筑有条件的要同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24、开展既有建筑节电改造。推广节电智能控制等技术措施。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对建筑用电进行诊断、分析,制订改造方案,进行节电改造。(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四、强化节油节电保障措施
25、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4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济政办字〔〕90号)等规定,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或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经贸局)
26、严格落实高耗油、高耗电行业淘汰落后政策。要加强淘汰落后用油用电生产能力的监管,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高耗油、高耗电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严格执行高耗油、高耗电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对产品单耗高于国家、省能耗限额标准且整改不力的企业,实行超耗能加价。(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经贸局)
27、加强重点用油用电单位管理。年耗油1000吨以上、年用电500万千瓦时以上的用油用电单位,要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监控用能情况,严格能源计量数据管理。重点用电单位要在年底前完成电平衡测试,并实施用电实时在线监测。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监测)机构,要组织指导重点用电单位对主要耗电设备和工艺系统进行检测。(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市质监局分局)
28、加强电力生产企业节油节电管理。电力生产和输配企业要降低自用率,减少损耗。开展对标管理,分析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油耗电耗指标,找出差距,制定措施,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责任单位:县经贸局、供电公司)
29、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切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的用电。要依据省、市政府有关政策要求,按照以电定用、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的原则,制定并严格实施科学合理的电力错峰、避峰和有序用电方案。用电企业要合理安排生产工艺、生产班次和设备检修,具备条件的要采用蓄冷、蓄热方式,实现错峰、避峰用电。加强无功管理,变压器总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上的高电压等级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要达到0、95以上,其他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要达到0、9以上。(责任单位:县经贸局、供电公司)
30、鼓励利用余压余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在项目审批、资金、土地等方面,加大对利用余压余热等余能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经贸局、国土资源局、人民银行支行、供电公司)
31、落实促进节油节电的价格政策。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时段和实施范围,严格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和试行尖峰电价政策,引导非连续性用电单位错峰、避峰用电。(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物价局、供电公司)
32、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对电解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政策执行力度,按照规定程序扩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范围,提高实施标准。(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物价局、供电公司)
33、积极推进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工作。用能产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列入国家能源效率标识产品目录的产品,应当按照规定标注能源效率标识。加强节能产品认证工作,促进节能产业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分局)
34、加快节油节电科技创新。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科技优惠政策、推进节油节电技术进步的同时,把节油节电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列入科技专项计划重点,积极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节油节电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35、大力推进节油节电技术改造。结合十大节能工程、实施工业“新、特、优”工程和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工作,支持一批节油节电技术改造项目,推广一批节油节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36、强化节油节电监管。统计部门要会同节能主管部门摸清本地区重点用油用电单位数量,加强统计分析,掌握用油用电及节约情况。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质监、建设等部门加强节油节电管理,组织开展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油高耗电产品、大型耗油耗电设备节能运行、空调温度设定、城镇景观照明等专项检查。质监部门要加强节油节电能效标识和产品质量管理,加大能效标识市场监督执法力度,打击虚假标识,规范标识行为,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情况的执法检查,加大对终端节油节电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责任单位:县统计局、经贸局、建设局、市质监局分局)
37、加大节油节电监察力度。节能监察机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和本实施方案要求,对用电设备运行效率、落后用电设备淘汰和重点用电单位电平衡测试情况进行监察,对公共机构办公场所节电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节能法律法规、严重浪费油电的行为。(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38、县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节油节电,落实强制采购节油节电产品的有关规定,优先采购节油节电产品。要把节油节电情况纳入机关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县机关工委、行管局)
39、深入开展节油节电全民行动。积极开展节油节电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等活动。提倡单位、家庭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晚开半小时电灯,尽量使用自然光照明,坚持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责任单位:县经贸局、总工会、民政局、机关工委、行管局、教育局、农业局、妇联)
40、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文化等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以节油节电为重点的宣传活动,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各类媒体要开设节能专栏、专题,解读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普及节油节电知识。在中小学举办节能知识专题讲座,将节油节电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实践培训体系。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宣传节油节电典型,曝光浪费能源行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文体局、教育局)
五、加强组织领导
41、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节油节电工作,把节油节电作为抓好节能工作的重要举措,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紧抓好。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平政发〔〕13号)要求,把节油节电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篇4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表示,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尤其要从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剥离重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
邵宁指出,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一是要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尤其要从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剥离重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二是要持续深入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内部协同效应。三是要切实加强集团公司总部建设,增强管控能力。四是要稳步开展国际化经营,锻炼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
――证券日报
中煤协:煤炭行业面临四大风险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透露说,全国煤炭年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吨,每年以1.8亿吨的幅度激增,今年上半年全国煤产量达到17.7亿吨,同比增长12.7%。
不过,王显政提醒说,当前煤炭工业还面临着问题比较突出的四大风险与挑战: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减弱,供应难度加大;从煤炭生产布局来看,煤炭资源越来越向晋陕蒙3个地区集中;生产环境的约束加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统计局:经济增速快速回落风险较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日前撰文指出,经济增速在一定范围波动是正常现象,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预计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
“经济增速在一定范围波动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谢鸿光表示,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上看,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增长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他认为,部分经济指标增速适度回落,是主动调控和部分刺激政策退出的结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调控措施的实施对工业和消费等走势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使得汽车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速大幅回落。
―― 上海证券报
银监会:下半年做好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等风险防控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下半年要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对“新拆迁条例”带来的土地抵押落实难、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等问题,要积极通过财政预算或市场化的合法合规方式解决。完善原有平台续建项目的规范工作,禁止用信贷资金支持不符合要求的新平台和新项目;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他还强调,要紧抓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式”管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以在建工程为抵押,并及时调整抵押物估值;加强对商业物业抵押贷款、个人消费等非住房类贷款的监测,杜绝各类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继续对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保持关注和警觉。对中央明令禁止以及明文要求暂停并进行检查的项目,不得继续投入信贷资金;不得贷款和还款期限超长,中长期贷款合同不得采用固定利率。
――中国经济信息网
工信部:下半年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近日提出,下半年要抓好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争取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确定的各项任务。
苗圩表示,进一步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继续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抓紧完善出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等政策法规;坚决抑制电解铝、平板玻璃、煤制甲醇等行业产能过剩,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发展。
――中证网
祝宝良:目前是“调结构”最佳时机
“今年我国GDP增速应该在9%以上,就业压力不大,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会回落一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宏观经济环境上看,当前是一个很好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
具体而言,“调结构”可以分为7个领域,即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企业结构。这些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目前最关键的是需求结构的调整,把过快的投资增速压下来,同时把消费需求拉上去,不过多地依靠外需。
祝宝良强调,下半年应当在加快“三农”发展、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以及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继续发力。
――中国证券报
夏斌:紧货币 松财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近日撰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适度偏紧或者稳健的货币政策,既有利于周期性矛盾的解决,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财政政策应该采取更加“积极” 的态度,并且加快财政自身支出结构的改革。
夏斌表示,观察经济是否“硬着陆”,关键看当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后经济增速放缓是否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是否直接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只要整个金融体系是基本稳定的(个别小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是自然的市场现象)、社会是基本稳定的,就不必担心“硬着陆”。
――中国证券报
巴曙松:政策难以放松 倾向价格工具
“从宏观层面来看总体流动性仍然充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微观上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局部出现流动性偏紧,因此政策短期内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放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表示,从近期情况看,经济政策不会很快放松。因为在决策的惯性中,物价所占的权重一直相当大,按以前的决策惯性要CPI稳定回落3、4个月后才会认为宏观调控在物价方面取得确定性的成效。
对于未来的调控方式,巴曙松判断,货币政策倾向于动用价格工具。他表示,现在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减少,实际上收紧资金后市场利率已经上升,加息往往只能算是追认的问题。现在看来,下一步要进行结构调整,在政策工具偏好上不得不平衡动用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
――经济参考报
光:通胀形势不乐观全年CPI或破5
近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光在2011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报告新闻会上表示,下半年中国通胀形势仍很严峻,全年CPI同比增速存在破5的可能性。
篇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节能考核奖励电视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推动全市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节能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硬指标,承诺不能改、决心不能变、工作不能松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节能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能减排放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目标责任,狠抓措施落实,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06吨标煤,比2005年同比下降23.1%,以能源消费年均8.6%的较低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4.4%的较快增长。我市被授予"省节能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记集体一等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市、县区政府均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起节能办和监察机构,明确了部门分工和职责;各重点用能企业设立了能源管理岗位,健全了市、县区、企业三级管理网络。制定出台了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方案等政策措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政府问责制和"双目标"考核制度,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结构节能扎实有效。坚持扶限并举,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节能的根本措施,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1:50.3:38.7,第三产业占比较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2.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541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总容量18.3万千瓦。
三是,技术节能继续深化。围绕"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各类节能项目137个,累计争取资金4.3亿元,年可实现节能量266万吨标煤。引导企业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8吨标煤降至1.8吨标煤,较2005年下降34.6%;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达73.7%,较2005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节能统筹推进。工业领域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强化能源审计,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量230余万吨标煤;建筑领域稳步推进"禁实",强力推行新材料、新能源,累计完成节能建筑面积1360万平方米,太阳能一体化应用面积40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80.7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领域设立不停车收费(ETC)站点14个,购置天然气、纯电动公交车400辆,并逐步投入使用,"绿色公交"发展成效显著;公共机构领域加快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扎实开展节油、节电和能耗统计监测,带头节能;农业农村领域大力实施沼气等新能源利用,截至去年底,全市沼气总数达40万户,年产沼气1.9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13.6万吨,户数和产气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五是,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以"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为契机,培育省级示范县2个,省级以上试点园区3处、试点企业22家、示范企业8家;设立了"(罗庄)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展传统产业循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69家,年可节约标煤15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1200余万吨、尾矿200余万吨、废气300余万立方米;华盛高炉、焦炉煤气发电供热和泓达生物公司废气回收,分别被评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优秀工程;我市先后被省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市"。
六是,节能执法有序有力。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先后开展燃煤工业锅炉能耗和大型用能设备节能监察100多次;对年耗能五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能源审计。利用加价收费、差别电价等经济手段,严格限制"两高"行业发展。
在严峻的节能形势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协同并进、齐抓共管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节能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节能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占比较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企业节能能力亟待提高;能源消耗和电力消费增速过快,给节能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少数县区、部门和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大家知道,节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是节能的根本出路。搞好节能工作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硬指标。总理强调,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完成节能目标的承诺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减弱。姜大明省长多次要求必须完成节能控制目标,"不然就得提着''''帽子''''来见"。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7%以上、"十二五"期间累计降低17%以上,任务极其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能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切实把节能作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为科学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抓源头、重转型、促管理,确保为"十二五"节能工作开好局、谋好篇
"十二五"时期,我市节能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为总抓手,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把节能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建立行之有效的预警调控常态机制;坚持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民参与,完善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十二五"万元GDP能耗降低17%的任务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要围绕万元GDP能耗降低3.7%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推动预警调控制度化、常态化。要坚持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不影响社会公共事业正常运转、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企业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政策标准对标,与限电企业充分协商的"三不一对标一协商"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倒逼作用。一要加强能耗统计监测。加快建立网上直报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和新上项目能耗指标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能耗增长的趋势性问题。二要加强能耗研判预警。完善月分析调控和通报制度,结合全市用能增量和电力消费目标,认真分析能耗变化,定期通报预警调控措施落实情况。三要加强能耗总量控制。修订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列出目录,实施限批,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今后新上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原则上不得高于投产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今年一律不再审批、核准和备案高耗能项目,超过区域能耗总量的必须实行等量置换;继续落实用电报批制度,对手续不齐全、未经经信部门审批的新上项目不得供电扩容,重大用电项目要上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低耗高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必须将结构节能作为重要突破口,着力发展节约型产业。一是,改造提升高耗能产业。要积极采用水煤浆、离子膜烧碱、废渣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技术,改良化工行业;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配套余热发电项目,改良建材行业;推广应用煤气、余热回收和干熄焦,改良钢铁行业,努力降低能耗、提高附加值。二是,积极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具有技术高、能耗低、效益好等特点,对降低单位GDP能耗具有重要作用。要优先发展新医药及生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四新一高"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双50"计划,建成一批优势示范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力争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据测算,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万元GDP能耗下降近1个百分点。要大力实施"商文旅引领"战略,强化"四大载体"建设,优先发展生产业,突出发展生活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同时,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彻底关停纳入今年计划的立窑水泥、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确保完成140万吨淘汰任务;对高耗能、低效益的"土小"企业和设备,要下决心实施限产或停产整顿。
(三)推动先进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是节能的重要手段,没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就是一句空话。要搞好重大节能技术示范。组织实施好青援食品糖醇技术改造、费县曙光铸造生产线等省级重点节能项目,推进节能核心技术产业化;鼓励正德生产余热回收、德利污水深化处理及中水回用、中际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引导效应,促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面上推开。要扩大节能产品覆盖范围。加快实施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搞好产品认证,定期目录,推进政府、企业优先采购;稳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电机,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力争今年推广节能灯具15万只以上。要优化节能服务。开展节能服务业促进活动,支持同德、工建、鼎泰和中瑞环能科技服务公司申报国家备案,培育一批专业化、实力强的节能服务公司,为重点用能单位提供优质服务;节能、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优惠政策,加快我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四)推动重点领域严抓重管、设限达标。工业、建设、交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高、节能潜力大,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要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认真落实能源消耗统计月报告和能源利用年报告制度,加快节能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能源审计;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试点活动,以、沂州水泥、金沂蒙等重点用能企业为试点,稳步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要抓好建筑领域节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力争今年完成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1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应用面积100万平方米,确保明年全面完成"禁实"任务。要构建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大量使用纯电动汽车、二甲醚、天然气清洁能源客车,建立以公交车为主体,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为补充的节能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继续实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项目建设,推广甩挂运输,提高运营效率。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运用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严控公务用车能耗,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今年,公共机构单位面积、人均能耗要分别下降2.6和3个百分点,力争节能产品采购额占同类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
(五)推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要组织实施重点工程。以沂水、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为龙头,以试点园区、试点企业和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引领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二要加大清洁生产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对标建设活动,创建一批示范单位,年内全市新增清洁生产审核单位70家以上。三要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下气力增强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促进生活、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力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确保达到97%;充分发挥金升"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作用,整合产业、延伸链条,集群发展、整体提升,打造全国一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力争到2015年废旧有色金属交易量达到220万吨。
三、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凝聚节能工作强大合力
节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必须明确责任、强化保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第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节能工作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定措施、靠上抓、落实好。节能主管部门要综合组织协调,逐月调度情况,及时预警调控;统计部门要加强和改进能源统计,搞好用能增长变化与经济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供电公司要与节能、统计部门搞好数据衔接,科学调度、统筹使用,避免用电量大起大落。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健全责任考核机制。今年节能目标责任书已经签定,标志着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对市政府和全市人民许下了庄严承诺。要将目标任务抓紧分解落实到企业、班组和个人,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强力推进。要继续实行"双目标"责任考核,加大督查与奖惩力度,将节能考评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兑现"四不一奖"、"一票否决"。今年,对能耗和电耗过高的县区,市政府将继续实行约谈制度。
第三,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要注重部门联合执法,坚持日常和专项监察相结合。对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察,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设备的节能监测,强化能耗五千吨标煤以上用能单位的执法监督。对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篇6
一、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做好经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一三一”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工业投入、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两化”融合、信息化建设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8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0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66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30亿元,均增长40%以上。的经信工作呈现出这么几个特点: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五年前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5倍,其中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倍以上,实现利税增长2.7倍,利润增长3.2倍,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民营经济注册业户由2005年的17.5万户发展到目前的44万户,年均增长8%,注册从业人员由79万人发展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0%;注册资本由516亿元增加到1743亿元,年均增长47.6%。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重点行业尤其是机械、化工、纺织、食品行业优势更加突出,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到年,预计四大行业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27%、20%、17%和1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年,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2%以上,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柴动力等5户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龙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到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4家。我市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其他企业联合设立的科研开发机构118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9个,建立高级人才培训基地71处。重点行业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装备水平的占到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到80%。
节能降耗扎实推进。预计年,万元GDP能耗1.078吨标准煤,比2005年1.4吨标准煤下降23%,能够完成省政府下达给我市“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3%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被确定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滨海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海化集团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酒业等20家企业被确定为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等工作也都走在全省前列。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多数改制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步伐加快。仅年,我市新发展股份公司106家,有7家企业8支股票上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8家,股票32支。目前,全国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到十几家,有33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12家企业进入省百强工业企业行列,37家企业进入全省350家重点企业行列,7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行列,5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拥有31个中国名牌产品、50件中国驰名商标、222个名牌产品、257件省著名商标。预计年,全市工业有66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其中柴控股、海化集团、晨鸣纸业、福田雷沃重工等8户企业过100亿元。
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多年来,各地各行业一直把推进管理创新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以推广山工机械精细化管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管理模式等为主题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近两年在全系统开展的黑带培训,培训黑带80多人,在全市形成了150人的黑带队伍。年,全省推广与现场观摩会议在举行。
两化融合成效显著。我市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被确定为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验区、省首批“无线城市”试点。“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第5位。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政府及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建设了全市统一的“数字”城域网和电子政务多层架构平台,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等信息化系统为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我市被列入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联系市和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示范市。信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涌现出歌尔声学、中微光电子等领军企业,成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试点城市、国内最大的高端驻极体传声器生产基地。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经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经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是,思想观念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总量也不够大,尤其是人均水平仍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占比较低,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总体上看,我市工业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支撑更好更快发展。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工业经济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传统机械、化工等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初具规模,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北部沿海地区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随着我市“三区”叠加效应的逐步显现,将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好的增量投入持续加大,年下半年,我市共有105个过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293亿元,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700亿元。尤其是经过多年的锤炼,全市经信系统形成了一支能打胜仗、硬仗,经得起重压和挑战的队伍,为不断开创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土地和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企业争取新增用地指标越来越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总量扩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年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增加3个百分点;最近(12月26日)国家又提高了贷款利率,企业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难度加大。二是汇率的不断上升导致影响企业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自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有所加快,预计今年仍有可能不断升值。汇率的不断上升将对我市纺织、化工、食品等盈利能力比较弱的行业产生不利影响。据初步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利润降低约1个百分点。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据国家、省节能主管部门反馈的信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行能耗总量控制。国家制定的节能任务目标除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外,还将增加能耗总量控制指标,并将能耗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纳入节能考核。我市是能源消耗大市,产业结构较重,能耗总量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万元GDP能耗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十二五”期间,能耗总量控制如处理不好,可能会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我市机械、化工、纺织、制造等主导产业主要以原料加工为主,对钢铁、原油、棉花、木材等大宗产品价格波动比较敏感。当前,通胀预期有增无减,原材料价格持续在高位震荡,企业用工成本也不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做好迎接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准备,奋力开拓“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们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谋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破题之年。做好今年的经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九五一”的总体部署,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更加注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更加注重产业、企业集中集约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突出抓好工业投入、自主创新、节能降耗、改革管理、运行调控、信息化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关键措施的落实,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实现利税增长15%,实现利润增长16%。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三个重点,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既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更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直接关系到我市工业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和全市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有一组数字在这里呈给大家,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40多种工业重点产品中,粗加工产品占比达70%以上,终端产品不到30%;09年我市高耗能行业占到全市工业的47.5%,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为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比淄博、青岛、烟台分别低3.2个、1.2个和0.5个百分点。现有的工业结构导致能源消耗大、比较效益低。这种结构不改变,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必须加快调整步伐,尽快转型升级,争取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新突破。“十二五”甚至更长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仍将是我市工业的支撑,也是全市经济的中坚力量,一定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更大力度地以现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今年是我市实施十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最后一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抓好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品开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调度,加速传统产业的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加快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推进落实,确保完成阶段性目标。几大主导产业中,机械装备业要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和机电液一体化水平;纺织服装业要尽快突破高档服装面料织造、后整理技术和品牌;食品加工业要重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造纸包装业要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差异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化工产业要以石化盐化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精细化工,进一步发展高分子等新型化工原材料产品。要加快实施“85311”工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八个产业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为抓手,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竞争力,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培育千亿级企业集团。对大企业的发展,市经信委、国资委、金融办要尽快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规划,年内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8家,汽车、装备、石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5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要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为重点,加快实施大马力船用发动机、巨型子午线轮胎制造等重点项目,以海化、弘润石化、昌邑石化与大型企业战略合作为契机,促进做大做强做优。要以支撑新型消费、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积极开发服务于生产、生活服务业的产业和产品,改造提升消费品制造业。要抓住我市列入“三区”规划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工业重心北移。市经信委和北部沿海地区要尽快组织完成各专项规划,在全力抓好晨鸣年产80万吨高档低定量铜版纸、恒联玻璃纸年产8000吨HL再生纤维素膜等总投资600亿元的170个在建项目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海化石化盐化一体化、瑞驰汽车公司汽车超级平台等总投资720亿元的19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加快在北部沿海地区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新模式。要推动各类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对发展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园区,适当拓展发展空间;对专业化程度偏低的园区,探索整合、盘活的新途径,向专业化园区过渡,或按新的产业定位进行改造提升。要结合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8档自动变速器、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机电一体化造纸包装印刷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要以汽车整车制造、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合成材料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医药制造、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优势行业为重点,加强高端产品、终端产品研究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园区带动等关键措施,大力实施国家和省技术创新工程,加强创新平台、创新联盟和创新型企业载体建设,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集群和规模膨胀。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新兴产业,要依托光电、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和歌尔、中微光电、福田汽车、华光浪潮等企业优势,突出大项目带动,重点抓好孚日光伏科技、宇骏()新能源公司太阳能硅片、薄膜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等新能源项目,北汽福田汽车厂建设、瑞驰汽车公司汽车超级平台及新能源汽车生产等新能源汽车项目,歌尔声学LED背光模组产业化、万声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等新信息项目,旭光新能源公司太阳能系列产品、科灵公司年产2000套工业余热型高温水源热泵机组研发与制造等节能环保装备项目,尽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条。力争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培育起1-2家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今年,省里确定实施的千个重点技改项目中,要求新兴产业项目要占到50%以上,我们要认真做好项目筛选、提报等工作,争取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同时,要以应用开发带动产业发展,结合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一代显示技术、8档自动变速器、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新突破。要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从企业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研发设计和电子商务应用各个环节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集中打造综合性、全方位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是国家和省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我市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总抓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部署,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工作内容,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目标,加快工作进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促进金融、交通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态与信息化的融合。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农产品网上交易,实施农产品安全全程追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二)抓住六个关键,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突出抓好工业投入。现阶段,好的增量不足仍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必须要有更好的投向、更快的投速、更大的投量、更好的投效作保障。要进一步明确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落实投资责任,全力以赴保持工业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要按照国家、省产业政策和我市结构升级的实际,把投资重点放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搞好“两化”深度融合等关键领域。要全力抓好结转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在抓好接转续建的总投资1750亿元的590个项目的同时,对计划开工的项目,重点抓好项目备案、银企合作、政策落实、资源争取等关键环节,争取总投资1860亿元的50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力争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5%左右。
二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大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狠抓重大关键技术研发。要明确创新方向和重点,把推进自主创新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高端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全年争取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75亿元,增长15%,争取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00项。要充分发挥工业技术研究会、《工业技术》刊物和网站等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提供服务。要强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争取新认定省级技术中心6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以上。要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争取建成3家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5%以上。
三是强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一大批中小企业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具备了升级转型、突破发展的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引导企业以标杆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的创新。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要按照“创新型成长、链条式发展、园区化布局”的原则,遵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路径,以产业链式组合和链条完善为方向,着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企业集聚高效发展。按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围绕给大企业龙头产品配套,发挥大企业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认真争取和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产业集群提升”四个计划的落实。要以提升服务功能为宗旨,全力打造以“重协作、拓渠道、扩融资”为核心的融资服务体系,以“广覆盖、零风险、高时效”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专业化、分工细、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培育体系,以“建基地,重孵化,促就业”为核心的创业支持体系,以“宽准入、促规范、求发展”为核心的政策支撑体系。
四是全力抓好节能降耗。全省“十二五”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为17%,年下降目标暂按3.66%安排。目前我市指标虽未下达,但省里给我市的计划安排不会低于全省。各县市区、开发区和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强化关键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巩固“十一五”节能成果,突出抓好一季度的节能工作。继续实施好节能预警控制,防止高耗能产能快速释放和万元GDP能耗出现反弹。要加大源头控制力度,认真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完善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和能耗增量控制制度,严控新上“两高”项目。要大力推广短流程铸造、电机变频改造、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工业余热和污水综合利用等节能关键技术,加快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升级步伐。出台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推进资源综合再利用,争取我市列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抓住国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机遇,加快节能服务业的发展。
五是狠抓企业改革管理。扎实做好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试点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重点组织实施好恒联、海龙、海化、帛方、华光等企业的改革试点,确保试点企业改革取得实效。要做好企业股份制改造、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争取一季度完成市属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年内新增100家以上股份制企业。要加大对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强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管理,指导企业规范运行,控制风险,改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把加强企业管理作为应对通胀压力、加快企业集约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好全市企业管理奖实施办法,开展管理优秀成果的评定、推荐,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继续加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及精细化管理培训力度,争取全市推行管理的企业达到500户以上。
六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控。要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协调指导,超前把握经济走势,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要素等重大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快全市工业企业调度分析系统建设,将调度范围扩大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800户企业,使调度量占到总量的80%以上。要加快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的适时监测、分析和预警。要进一步加大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年内全部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炉以及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等落后纺织设备。要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延续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发挥我市工业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优势,着力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章,促进工商联手,开拓城乡市场。要以“市场营销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全省布局的名优新特消费品“南下”,机械、建材、轻工等长线产品“北上”,建材、化工、冶金行业“西进”的市场开拓战略,结合我市产业、产品特点,引导相关企业及早筹划,努力把更多的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及海外市场。要加强对煤电油运、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和棉花、铁矿石等主要原料供需情况的调度协调,规范和完善电力行政执法和电力行政许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三)强化三个支撑,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条件。一是生产要素支撑。争取上级资源方面,要用足用好国家、省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做好项目提炼、申报和资金争取等工作。对推荐上报的总投资435.2亿元的200个全省重点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计划;把握国家鼓励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机遇,积极申报合同能源管理机构审核备案,力争12家机构获得国家备案;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力争发展到80家,在去年享受税收减免政策4800万元基础上,今年争取享受更多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方面,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争取融资额达到12亿元以上。要重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集合中期票据”业务;要再接再厉,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年内争取5家企业首发上市,募集资金30亿元。能源方面,要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新能源尤其是风电、天然气使用比重,逐步提高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中的比例。土地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调整工业用地结构,按照项目投资强度、实现税收以及低碳、环保等指标确定供地数量和土地优惠幅度,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对点的支持,积极争取省土地“点供”。同时,鼓励园区、企业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向空间要土地。
二是人才支撑。要按照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突出抓好重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结构调整。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分层次开展“全覆盖”式轮训,年内争取培训10000人以上,其中百强工业企业培训面要达到80%以上。实施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快企业家队伍理念更新和知识结构调整。全面推行企业培训师、管理咨询师培训认证,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鸢都学者”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力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一流创新团队。加快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引进产业发展短缺、急需人才和自带资金来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就业。今年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55%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32%以上。
三是信息化支撑。按照“数字”规划要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应用系统建设,切实抓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增强我市信息竞争力,加快向“智慧”迈进。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数字”城域网、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等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云平台,着力推进跨部门、跨层级、集约化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交换中心。进一步完善空间地理、人口、法人、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加快完善“智慧”政府在线公共服务系统,加快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建设,深化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和科技防腐系统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重点推动教育、文化、医疗、环保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开展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领域“一卡通”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强大合力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多,推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金融、信息化、物流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和全省经信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加强对事关“十二五”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增强对形势变化的预见性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二是加强调研,搞好指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和企业意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总结和推广基层经验,着眼于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解决好制约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和产业发展态势,关注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和先行指标的变化情况,关注典型地区、敏感行业、骨干企业的变化情况,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的统计,完善和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搞好分类指导,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矛盾和困难。
三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工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把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向企业聚集,政企联手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破解影响工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 上一篇:社区建设问题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