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22 07:0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教师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教师的名言

篇1

2、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

3、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4、慈父+慈母=教师。

5、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6、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7、爱岗、敬业、肯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位,爱岗是敬业、奉献的根本。

8、要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必须自己心里有阳光。

9、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0、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

11、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2、想让生命辉煌,就别浪费青春。

13、没有爱的教育,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14、职业首先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15、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6、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17、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18、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19、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20、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

21、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22、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23、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24、“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25、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26、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篇2

[关键词]生命教育观 幼儿教师 幼儿园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11-02

近年来,幼儿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冯建军提出“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把自由、主动权交给儿童”。[1]顾荣芳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2]学前教育阶段也开展了“幼儿生命教育项目活动”初探。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看法和认识究竟如何,影响其观念的因素是什么?其观念对教育者的行为及幼儿生命教育活动有什么影响?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开展了下面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抽取36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重庆市主城区6所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包括园长和教师),具体为20-30岁(12人)、30-40岁(12人)、40-50岁(12人)。其中本科文化水平12人,本科以下文化水平24人。共调查6个幼儿园,两个公办一级园、两个公办二级园、两个民办普通园。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访谈过程皆是在教师自愿的情况下,围绕事先编制的访谈提纲,采用个别访谈形式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提纲的编制主要围绕: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这三方面设立。

2.文献法。

查阅幼儿教育方面的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的进程和现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教师生命教育观的现状

1.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

问及“您听说(了解)生命教育吗”,“您认为幼儿生命教育对幼儿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70%的幼儿教师表示“听说过生命教育”,但是对于生命教育这一概念不理解。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有观念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不予重视,活动开展比较零散,缺乏主动性。

66%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基础性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促使幼儿健康成长”。教师不同教龄在教育目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教龄≤10年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的意义即是为幼儿创造幸福的童年,尊重幼儿个性与自由,关注其当下的生命情感、兴趣、信仰的培养。”其观点渗透出时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龄>10年的幼儿教师则更多的是从幼儿一生教育来论述,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

2.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问及“你听说过(了解)生命教育吗?生命教育包括哪些内容”,85%的幼儿教师回答是“有听说”,认为生命教育内容主要是“安全教育,自我认识教育”,“较为宽泛,主要是对自身身体认识、自我体认”。

3.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

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生命教育比较抽象、不好把握。生命教育的开展围绕社会、科学、语言为主的领域进行。在问及“您尝试过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吗?您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大部分教师表示“尝试过”,他们认为困惑有“谈话活动,感觉生命教育离孩子很远,教师空洞讲解”,“对于生死教育、对于遗弃儿童等方面的教育,困惑是孩子们缺乏经验,孩子理解有难度,不好引导”。

(二)不同幼儿教师的生命教育观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访谈幼儿教师生命教育观,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的生命教育观不尽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学历差异比较。

比较而言,本科学历幼儿教师的生命教育观能融入时代背景,积极关注当前身边发生的事,并能教学结合实际,如环保教育等。本科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对其内容与实施方法上多围绕安全教育开展,多为随机性教学。

2.教龄差异比较。

比较而言,尽管目标与内容不同,但两者在教育实施上比较一致,教育除了以安全教育与自我认识教育之外,贯穿于一日的生活环节之中,多为情景性教育。

3.不同性质幼儿园生命教育观差异比较。

公立幼儿园定期会开展主题教学教研活动。而民办幼儿园对此关注程度不高,开展内容不够丰富。

据上所述,教师的文化水平、教学年龄、教师所处的幼儿园性质均影响着幼儿教师生命教育观的形成与提升。

三、完善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生命教育观

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二)建构完善的幼儿生命教育体系

针对教师们在实施幼儿生命教育时的困惑与无所适从,有必要探索并建立完善的幼儿生命教育体系。

1.构建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系。

幼儿教师首先应关注自身的生命成长,培养自我生命发展意识。其次,自身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树立可持续性的教育理念。最后,在目标体系构建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幼儿自我生命情感的关怀与体验这一情感性目标的设置,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生命教育资源。

2.选择适合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生命教育视角,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该围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等主题开展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在开展幼儿自我认识、自我健康、自我安全、卫生等教育的同时,可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把教育内容上升到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的高度。

3.探索幼儿生命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应该逐步探索与完善生命教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首先,明确生命教育的原则重在体验,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能让幼儿体验与思考,多为体验情景性教学。其次,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多采取欣赏教学、参观访谈、角色扮演、讲述、探究与合作等方式教学。角色扮演促使幼儿更加形象鲜明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探究与合作能激发幼儿在生命教育中感受集体的力量。最后,在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注重目标定位的切实性,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定位教学目标。

(三)加强幼儿生命教育的师资培养

开展职前职后的师资培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提升幼儿教师生命教育观的理论知识,幼儿园应该定期举办生命教育教学研究会与教学观摩会。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大力提倡生命教育,宣传生命教育,定期开展专题性讲座。最后,高校教师应该提升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定期到幼儿园提供实施生命教育相应的方法与策略。

四、结语

访谈显示,整体上来说现阶段重庆市主城区幼儿教师生命教育观较为乐观,但是教师的生命教育观差异较大,主要受学历、教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加强幼儿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不断地提升幼儿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引导幼儿学会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名言 品德与社会 教学

名言,因其语言精练优美,蕴含智慧,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和教育人士的推崇。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名言,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对名言也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因而,名言自然成了品德教学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散发着文化的醇香。本文笔者结合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例谈谈名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先声夺人――抢占思想高地

名言由于思想精辟,表达清晰,常常能引起读者的思想震撼和情感共鸣。用名言警句入新课,可以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站在思想的高地上,为课堂涂上人文的色彩。

如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一课《诚实是金》的教学,先采用名言导入的方法。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说‘我不知道’,也比说谎好。”

接着,让学生读名言,谈理解谈感受,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诚实是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点抓住“诚实”“金”这两个关键词组织教学活动。

事实证明,教学中巧用名言导入,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就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指向。

用名言导入新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名言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理解;二是名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其成为学生品德学习的引子。用名言导入,如果采用学生喜欢的或者是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句子,效果会更好。

二、以理服人――闪烁思想光辉

名言,或深邃或简洁,表达了思想述说着道理,历来是思想教学的资源。但是在品德课堂中使用名句还需掌握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一)在学生混沌时出示名言,使思想清晰

在品德教学中,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资源,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然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有些事物的理解又往往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如在《当冲突发生以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学生中的这样一件事:课间因为在教室玩,一位同学把另一位同学最爱的文具给踩碎了。两位同学因为赔偿问题发生口角,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这句名言。这时,吵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显然,名言起到了明晰思想、引导教学的作用,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教师又适时地出示名言: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让学生体会、感受这些名言,使学生的观点明确、思想清晰。因为这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课本内容的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在课堂讨论时出示名言,使主题凸显

名言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运用得当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收到凸显教学主题的效果。

如在《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教学时,笔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规范教育,要求学生从细节中注意行为的规范,并能够自觉遵守。在本主题教学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规定上下楼梯靠右走,由于出操时下楼梯的同学比较集中,上楼梯的同学没有,我们下楼梯的时候,是否可以越过楼梯的中心线?学生观点比较分散,而且出现了对立面。这时教师出示名言: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获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学生读后恍然大悟:遵守规范要始终。达成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三)在教学叙事中出示名言,使情感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更生动,为学生营造现场感,品德课堂常常采用小品表演和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教学材料。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插入名言,能够增加材料的文学性,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讲述了和朋友之间的美好回忆,激起了真实情感之后,教师适时出示名言: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

通过对名言的诵读,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可贵,帮助学生对友谊有更深的理解。

三、幽香宜人――浸润思想芳香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文化的积累还不深厚,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对名人的崇拜倾向。名人名言能给思想品德课增添一番文学风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教学主题,适当拓展,通过找、读、议、记等手段,让学生受到名言的浸润。

(一)找――拓展思想宽度

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课外书、报刊、上网等途径寻找有关教学主题的名言,在课堂组织交流,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寻找名言的过程也是接受教学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为课堂教学做好了思想、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采取课外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再找名言,使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对课堂中获得的感受与名言再次碰撞,与大师交流,尽管四年级学生的感悟不可能很多,至少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接触,也是一种体验。

(二)读――感受思想神韵

名言健康向上,有警醒、引领、启迪等教育意义。名言在语言表达上有的简明、扼要,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品德学科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名言的神韵,感悟名言的内涵,在朗朗上口中让学生随着名言进入思想状态。在品德学科中,用名言教学时“读”往往是一个环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学生被那些名言激起心中的某种共鸣并产生震撼时,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内涵,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和人生的标尺。

如在《集体力量大》一课的文本中,就有这些有关集体的名言:

“暴风可以吹断一棵大树,但在森林面前却是无能为力。”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一人一双手,办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大山能搬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来感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三)议――探究思想内涵

名言警句总有其主旨,有其特定的含义。有的时候名言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背景。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学生讨论、老师讲解能够使得对名言的理解更正确和完善,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如在《失败怕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了一些名言:

“成功者找方法,失≌哒医杩凇!

“没有多次失败,难得一次成功。”

“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笔者引导学生先同桌之间互相议论再集体交流,在师生互动的不同情境中又生成新的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关注和诱导名言警句的意义生成,不仅实现了师生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获得新的认识,实现“三维”目标的新跨越,实现教学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循环。

(四)记――积淀思想智慧

用名言励志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常用武器。四年级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已经有了一些思想的萌芽。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喜欢的名言进行记忆,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这既是人生的艺术享受,还是思想道德的构建,其乐无穷,美不胜收。熟记的名言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篇4

关键词: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紧扣题眼;紧扣内容;紧扣情感

课堂教学的导语,对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整体把握课例的文本精髓,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下面,笔者就小语课堂导语浅谈如下。

一、紧扣题眼,巧妙导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内容的窗口,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师在课文导入中,如能紧扣题眼,巧妙设疑,既有利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读透课文,善抓题眼,巧设导语。如《鸟的天堂》一文设问你认为“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本文道鸟的天堂在哪?如果你是只小鸟,在天堂里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通过对题眼的深入追问,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课文的情感主旨,对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导入时,复习旧知识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紧扣内容,悬念导入

1.巧设悬念,诱导好奇。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2.故事导入,引人入胜。一个新颖、有趣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有关背景,巧妙抓住相关的小故事,设计导语,将学生自然而然引入课堂。

三、紧扣情感,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激感。激情式导语的设计必须与文章所渲染的某种气氛相吻合,以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小语高年段的课文中有很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名篇,在设计这些文章的导入语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国情感之石,在学生心灵的小溪上激起朵朵浪花。

2.名言导入,短小精悍。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寓理深刻,耐人寻味,若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言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启迪和震撼。

篇5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课堂教学 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5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形式也各不相同。它不仅是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体现,也彰显着教育艺术。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导语,就能有效开启课堂教学的大门。

一、运用名言警句,设计概括性的导语

主题多样、内容包罗万象的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阐述着深刻的道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精心选择一些名言警句,简洁地导入新课,不但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句关于信念的名言:“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这两句名言,让学生理解信念的价值和意义。很多学生从中认识到信念是支持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直接导入主题,能有效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由此可见,形形的名言警句为教师设计语文教学的导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增添精彩。

二、借助各种故事,设计趣味性的导语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一听故事就很容易安静下来,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寻找适当的故事,并运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讲述故事,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快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有关王冕学画的小故事作为导语:“同学们,在上课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认真听,看看从故事中能学到什么。”教师娓娓道来,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趁着给地主放牛时偷偷学画画,开始画不好,也没有灰心,经过反复的琢磨练习,最后画出了很多美丽的画。学生们沉浸在故事当中,被王冕的勤奋好学打动了。有的学生说要向王冕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学生说要学习王冕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这则小故事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课文的学习。

由此看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精彩简要的小故事,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三、通过各式问题,设计启发性的导语

问题是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谜语是很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其作为问题式导语,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增添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黄山奇松》一课时,教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打一种植物”学生们听说要猜谜语,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听着。这个谜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松树。”教师表扬了学生,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种简单的谜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由此说明,具有思想性、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能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习得知识,成功开启新课的学习。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模型建构法;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技巧

《考纲》对于学生的要求使能够具有获取并解读信息,从题目文字的表达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的能力;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从自己的资源库中搜索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并且能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这些要求学生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提炼整合,在实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政治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系统知识框架。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整理,自主地对引入材料进行情境的建构,理解其中蕴含的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通过自己的概括、归纳和演绎来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可以准确完整地理解信息。学生要通过调动和运用知识使自己能够更快地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经过分析、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建构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框架,实现系统、全面地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公民与政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理顺一条主线: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把握两个主体:公民和政府,明确公民如何参与政治,政府如何履行职责;明确三个原则:公民参与政治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了解四个途径: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握五项职能: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好五项职能。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大脑中会整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架构,形成系统的认识,应用时轻松选择。在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和理论时,学生会提高自己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从知识储备中查找,甄选出以存储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二、互助学习分析,了解高考方向

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等应对到自己的对话中,在沟通和交流中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并且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达到轻松掌握的程度,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中学生涉及的范围越广越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和调用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会逐步形成,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高考的考向和考点,掌握本质性的知识。

例如谈到建设“一带一路”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运用所学习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关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明确“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政治理论知识。合作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理顺问题的层次,组织答案的用语,准确合理地进行表达,实现对于问题的全面了解。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会透过现象认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理解。通过这种交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知识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全面认识。

三、剖析题型解法,感悟通性通法

通过对于高三政治复习,学生在做题中要不断地总结规律和方法,找到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通过对于高考选择题题型的分析,学生要认识到在选择题中常考的题型就是经济生活计算类、经济生活图表类、漫画类、引文类、组合类、原因类这几大类,学生在解题中要总结一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其中的通性通法,从而达到在解题中可以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例如引文类题型,其中的知识需要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识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比较要能够解释这些政治原理,不仅局限在一个角度去思考,要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视角去充实和扩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一你问一般都富含一定的整整原理和规律,学生要通过挖掘的方式来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展现出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进行表达时,学生要考虑引文与政治原理之间的逻辑性,准确地找到答题要点,使只是得到充实和拓展,正确地调动自己已知的知识,着眼与隐含在引文字里行间的规律。学生更要善于在英文中发现问题,提出之间的理解和认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避免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学生对于政治规律的梳理和探究,学生会用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来分析英文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形成系统化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

学生在解题中要注意解答名言引文类选择题,首先必须理解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含义,若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意义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则无从谈起,而一些古代、外国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涩难懂,则更增加了解答此类试题的难度,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需要仔细品读名言引文,准确全面获取名言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读全文,把握名言引文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又要抓住关键词,把握名言引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这是极大名言引文类选择题的前提。再次,学生需要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要根据设问要求,对引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解读,找出名言引文体现的观点,这是解答名言引文来选择题的关键。最后学生要链接题干和题肢,选出正确答案。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把题干和题肢放在一起进行思考,排除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

四、分类划分试题,突破得分瓶颈

非选择题才是能够实现学生得分突破的要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非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试题类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概括,全面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总结中学生应该看到常见的非选择题考查类别有图表类、原因类、措施类、评析类、意义类、体现类、启示类等等。对于每一种不同类别学生也需要掌握解题策略和分析方法,明确解题思路,可以在解题中有的放矢,从而实现在解题中的得心应手。

例如措施类试题通常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时间来进行试题的现实,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思路和探究。学生了解了这些现象后就会进行发散思维,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需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总结出需要的要点信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探究中学生要对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措施。学生可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答题模式的框架,遇到这类试题就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解答,明确方法,了解解题策略,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试题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此题属于观点引申类材料题,答题一审中学生需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范围。二看是看材料,明确关键信息,本题中的主要依据就是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这一主题,进行引申分析。三链接是连接材料、设问与教材知识。空气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从企业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谈到企业时学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就个人而言,学生需要考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总之,在建构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要使政治知识点能够建构出一个清晰地框架和体系,更好对常考的试题类型进行分析和探究,建构出试题的模型和答题模式,掌握解题技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系统规划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养,轻松地应对各种形式的题型的变化,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管小娟.略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9期

篇7

一、引导预习,让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语文课,特别是第一课时,是需要学生进行预习的,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可以提前将活动单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活动单来进行预习,并完成能独立完成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①汇报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普罗米修斯的资料;

②汇报展示自己对词语的预习情况。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单上的要求来进行预习,增强预习的方向性和预习能力培养的方法性指导。同时,将预习内容作为课堂上的活动内容,有助于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的真实起点,让课堂教学能够真实的展开。

二、指导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

读通课文、读懂内容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而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这既是以生为本,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练就朗读技能的必要手段。

1.指导学生感知全文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一件事情?

②九色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调达是怎样对待九色鹿的?

2.指导学生细读段落

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第九自然段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①默读第九自然段,完成填空,小组内交流。

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 )。椭圆形的头上( ),两眼( ),凶相毕露。身躯( ),隆起的背部( ),腹部( ),尾巴( )。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变色龙的样子。

③小组内推荐一人做讲解员,介绍一下变色龙的样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新信息的认识与编码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凭借关键文字的想象已经在心中初步勾勒,讲解员的身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地读书,主动地表达。

3.指导学生精读重点

例如,在了解了《九色鹿》一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又设计了一个活动:

①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调达出卖了九色鹿呢?调达经受不住诱惑居然出卖了自己的恩人,对于调达的所作所为,你有何感想呢?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对调达的愤怒。

三、倡导合作,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

讨论合作是通过开展课堂合作讨论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加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是合作式教学方式最常用到的。讨论合作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讨论合作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课文中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和他的大黑骡子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骡子更爱战士。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①默读课文,划出表现爱大黑骡子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写出你们的感受。

②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准备汇报。

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写出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内成员合作、交流、汇报,让思维与思维碰撞,情感与情感交融,从而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四、诱导拓展,让创新走进课堂

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广泛地阅读书籍。只有全方位地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向社会大课堂,才能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特长。这样既引进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又能使他们提高语文素质,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例如,教学第十一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时,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名言和能根据情境运用名言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创作名言显才气”,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名言写在书签上赠送给他们的好友。

篇8

一、“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特征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具体指的是全体的教学人员进行集体的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编写辅助政治教师教学和学生政治学习的材料,即“导学案”。“导学案”具有系统性、引导性和辅等几个特征。由于高中政治的学习难度加大,有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高中生无法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导学案”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导学案”内容丰富,涵盖了所有教师的智慧,将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以简洁、层次分明、系统地展现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课后就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查漏补缺。当然,“导学案”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的是起着预习的作用,在教师上课之前发放给学生;有的是在教师上课过程中使用,辅助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的是起着总结回顾和深化学习的作用,在课后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提高。

根据“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特征,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对“导学案”进行精心的编写和审定,进行有效利用

要想使得“导学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需要设计好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全体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所长,对“导学案”的内容、排版等进行精心的编写。另外,如果“导学案”的质量较好,并经过不断地加工和深化细节,教师也可以向所在学校申请,将优秀的“导学案”进行装订,留待下一届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保存和鼓励。

篇9

【关键词】情境兴趣和谐

和谐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是个性张扬的课堂,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堂。追寻语文课堂的和谐境界,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真、善、美是语文教学的最美境界。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 精心设计,趣味诱导。

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外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中,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

1、名言警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为教学过程的展开创造了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例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 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

2、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会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例如:教《谈骨气》前,讲述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教《滥竽充数》时由南郭先生的故事导入。

3、歌曲导入法:利用影视歌曲导入新课,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进入文章的情境。例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放唱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州》。教师引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在哪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鲜明?依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4、诗词导入法: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教《有的人》由鲁迅的《自嘲》诗导入。教《桃花源记》由陶渊明的《归国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情,但使愿无违。”)导入。

5、影视导入法: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段,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先放映反映1998年抗洪题材的影视作品《惊涛骇浪》的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胸怀。

6、图示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做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例如:教《藤野先生》、《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狼》、《皇帝的新装》等文章时将课文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投影出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形式灵活多样,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上讲:“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 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

(1)教材切入要有独创性。 独到的切入点能创造想象环境,激活想象欲望,引导多向思维,鼓励创新见解,既大胆的放,又精巧的扶。学习鲁迅的《社戏》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采用了这样的切入点:假如你要和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 (a、鲁迅b、双喜c、阿发d、其他少年),理由 :这一切入点有很强的独创性,一经出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储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变老师的讲授为学生的分析、理解、体验,最终由学生说出,独到的切入点带动了整篇文章的创新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课堂提问要有激活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抓住课堂设疑释难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的见解。 教《木兰诗》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议题: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3)联想、感悟要有针对性。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在想象中扩充文本的内涵,在朗读中感悟词语的丰富意蕴;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中实现理解和对文本的揣摩。使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感悟提高。 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要呼唤个性化,提倡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感悟,这样才能让学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一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二、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想像出剧中人物的言行。但这方面的摄取,都必须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即原有的文本信息,在这基础上进行想像和创造,才不致于表演活动与文本信息的脱离,才能使活动立足于人物的性格特点,真正做好活动前的铺垫。

2、重视文本内容,杜绝随心所欲。

篇10

一、朗读教学,震撼心灵

朗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教学的规律从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等几方面来考虑,设计出绘声绘色的朗读教学,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引起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如韩军老师所执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那种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诵读,可以让人领略到《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拉近了诗人与学生之心,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心。 再如教学《海燕》这篇散文诗,更需要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感。第一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朗读者身临其境,学生思绪飞扬。初中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经典的可以朗读的文章,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设计恰到好处的朗读形式,力求给学生美的震撼。

二、想象情景 体验美感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还原事件的过程、优美的风景、空灵的意境……,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想象作品中风采绮丽的荷塘月色;想象月光下荷塘的无边风光;想象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出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再如教学《长亭送别?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作者以疏淡几笔,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亭送别图: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凄紧,北雁南归……作者融情于景,只捕捉几样形象,稍加点染,就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天地。一言一语的间歇停顿中,传出的是幽幽的凄冷意境,读者仿佛自己正经历着别离之苦,生死之痛,不通过想象,又怎能体验到深切的苦痛之感呢?

三、对比阅读,感悟人生

对比阅读包括课文中内容之间的对比,课文与课文的对比,也包括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对比,特别是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对比,对学生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除了同旅舍里的富家子弟对比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环境、条件、穿着、对老师态度成就等方面将自己和宋濂作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环境、条件、穿着比起宋濂来犹如天上人间,而求学态度,勤奋却远远不如,可时下人才辈出却非当时可比,所以需要怎样作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就达到了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目的.还有好多文章,都能和学生实际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这种对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所以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其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四、妙用选择,影响一生

生活当中处处有选择,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生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体验文中人物的选择,看看不同选择的后果,从而在人生路上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许多选择,①接不接受为挪威人业绩作证的任务。②奥茨要不要独自走向暴风雪。③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是胆怯懦弱,还是英勇无畏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每种选择的好处和坏处,在体验人物的选择中,学生会很容易认识到人物精神的崇高。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成功的价值观教育。

当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这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之余,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有健康完美人格,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接上页) 3、故事导入

教师运用一些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甚至自己编写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可引起学生注意,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学习华罗庚《统筹方法》,可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导入;在教学《尊严》这一课时,教师可讲述汉苏武牧羊的故事来导入。

4、猜谜导入

小学生特别喜爱猜谜语游戏,教师可把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编成谜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画风》时可这样导入:小朋友们,老师让同学们猜一谜语,看谁猜得快?云见它让路,花儿见它低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猜完谜后再导入新课。

5、名言导入法

所谓名言导入法是指教师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三年级《晨读》一课的导入(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是祖国的花都,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说过的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晨读》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