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投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3日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概念及内容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含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1)审计对象的宏观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要有宏观意识,即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通过大量的微观审计,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促进宏观调控,保证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涉及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监理、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因此,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要审计投资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投资政策,还要审计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理。
(3)审计过程的阶段性。国家建设项目周期较长,从一两年到十来年不等。为了及时、完整的反应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建设项目管理等情况,审计机关需要分阶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一般分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项目在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4)审计技术的专业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是一个专业技术型非常强的综合过程,涉及很多不同的专业,如经济、建筑、财会、计算机等,仅仅建筑专业又涉及工民建、公路、铁路、水利等几乎所有的二级专业。因此,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除了审计资金活动外,还要审计其他与建筑有关的行为。
(二)固定资产审计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的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建设项目在建审计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的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及运用情况的审计。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审计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基建拨款审计、基建投资借款审计、其他借款审计、项目资本审计和项目资本公积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备建设到正式开工前这段时间的工作内容所进行的审计,包括投资立项审计、设计(勘察)管理审计、招投标审计等。建设项目在建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从正式开工到竣工验收前的建设实施阶段的内容进行的审计,包括工程管理审计、工程监理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对已经完工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情况、试运行情况、合同履行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实施的审计。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一)可以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可以加强对于政府投资活动的监控,通过对于项目立项、论证的事前监督,可以提供关于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信息,促使各级政府在投资活动中慎重行事,经济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
(二)可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通过对于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保证公共资金能够投向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并保证投资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可以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确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投资活动中的经济责任,约束对于政府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管辖权混乱。审计管辖是指审计机关确定各自审计对象的范围划分。确定审计管辖权的范围,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另一方面可以使审计机关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增强审计的自觉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国《审计法》第28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同时规定:“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但这个授权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执行。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投入,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资金和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到地方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对于这样的项目,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县级审计机关一般无法实施审计。最终导致许多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最后“无部门”来审。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审计机关的监管权利不集中,审计机关的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交通、城建等行业的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实行监督权力受到限制。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窄,审计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对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投资越来越大,但从审计项目占应该审计项目的比重或审计资金占应该审计资金的比重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比重较低。存在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审计机关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审计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审计内部缺乏资源整合的动力,一些审计审计机关有能力进行审计,也有可能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终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差。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的审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注重查错防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关注效益审计;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和事中审计不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项目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程监督更有意义。
(四)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1、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计算机的应用与计算机在财政、金融审计中的应用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处于滞后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投资审计管理和投资审计现场技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也很匮乏。
2、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机关懂财务的人员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瓶颈。国家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相对固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改进建议
(一)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在投资项目设计任务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之后,有关部门审批之前,,邀请审计人员参加,实行跟踪审计。采用这种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的方式,能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与风险意识,提高审计的约束力。审计部门间接地参与了投资决策过程,这不仅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反而会增强审计威信,提高审计地位,更好地达到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目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制定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法规。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应尽快出台比较具体的审计规定与处理标准,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法虽然对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审计程序等有相应的规定,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说缺乏适用性。尽快出善的投资审计法规,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完善有关的法规,才能加大对投资决策部门的制约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审计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三)审计机关内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在相关的准则、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尤其需要通过内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并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要把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关口”,即立项决策关、勘察设计关、招投标关、合同控制关、施工过程控制关、竣工验收关、监督检查关等,在各个“关口”设计必要而合理的审计程序,配备充足的审计力量;2、在审计中,在实施主审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审计小组成员、外部专家工作的督导;3、对审计结果严格实施“三级复核制”。
(四)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基于此,应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并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在已具有的审计规模下,配齐财务人员、经济人员、技术人员与法律人员、调查人员构成比例,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与其他专业的审计不同的技术性,搞投资审计,不懂工程技术是行不通的。在审计机构人员编制有限的条件下,审计部门可外聘一些基建工程人员,在社会上形成稳定的审计网络与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波,丁国瑾.关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2]郑红霞.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研究.现代商业,2014.2.
篇2
关键词 基层 固定资产 投资 统计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投资的进度、规模和效果都需要根据统计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和确定,这就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统计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在统计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统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础工作较薄弱。
投资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统计人员的配备。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单位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机构,并且大部分机构中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有些统计机构中虽然有统计人员,但这些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某些单位的统计人员频繁变动,就会给统计工作造成一定的断层情况,从而使原始数据的准确率降低,也不利于统计工作的继续开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效果统计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
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缺少对一些重要指标的判断,例如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回收年限等,由于对这些指标分析的不到位,就会给项目建设的评价和经验总结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投资完成额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计算。
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有些工作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实物量的计算,甚至有些采取估算的方式进行上报;有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依据单位发生财务的的费用等。这些统计方式都没有将形成工程实体的部分纳入到统计中,有些虽然已经纳入了投资工作量中,但没有统计到本期投资额中,这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的相关制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四)投资单位变化和项目难以确定。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基层投资单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可变性和临时性,其中投资单位可以是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或者是筹建处,还有些投资单位是自然人,这种情况就导致投资项目不容易确定。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也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有些项目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审批手续,没有进行比较严格的审批,只进行了简单的备案,这就使得许多民营项目只要拥有一定的条件,就能够开展工作,而不需要履行相关的程序。这种情况就导致一些管理和业务部门在对项目资料和项目单位进行确定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项目虽然进行审批,但报批的资料相对凌乱,这也会使统计的难度增加。
二、加强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策
(一)设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相关机构,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设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统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同时统计工作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提高,在此前提下,统计机构还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构设置进行精简。设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就能够对及时而准确的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情况,从而使统计工作不偏不漏。在安排统计人员时,也应该根据《统计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配备,统计人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在统计的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展工作,并且要保证收集的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统计工作开展的效果。
(二)对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为固定资产的宏观和微观调控提供准确而科学的依据,也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并根据投资的结构、效益和规模来反映建设的新进展,并根据这些问题来深入研究基本建设的规律性。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宏观调控,能够对其投资规模进行控制,对其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分析,就能够对项目进行经济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总结出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健全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
为了有效的解决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统计数字、管理制度、岗位制度、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和原始资料管理制度等,这样就能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做到有法可依,并且还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规章制度一定要对设计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这样才能使其权责明确,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中。
三、总结
通过论述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问题和相关的对策能够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我国经济统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时,一定要保证统计人员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对统计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问题和成果,这样才能为政府和企业开展管理以及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118-05
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近年来,建筑市场日益呈现出建设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技术标准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理性分析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景,以市场为引导,走科技兴企的发展之路,整合相关资源,适度购置施工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将为顺利、高效完成工程承包合同、实现企业收益提供必要的基础,推动传统型施工企业向技术型专业化施工企业转型。
一个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数量匹配的现代化装备,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适当增加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对于提高现阶段施工企业资产质量、施工能力、开拓市场能力、保持市场占有率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额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大量施工企业陆续购置了大直径的盾构设备,大吨位的混凝土箱梁的制、提、运、架等设备,无缝长钢轨焊接设备,无碴轨道生产和施工设备,有碴轨道道床摊铺、长钢轨铺设、机械化养路设备,恒张力接触网架放线设备等大型专业施工设备,在装备结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这样的建筑市场和施工技术发展环境中,大型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成为对施工企业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投资。但相对于建筑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而言,设备数量和结构仍难以完全满足施工生产和占领新市场领域的需要,并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并且,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虽然高效、先进,但其单项资产价值动辄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造价昂贵,设计、制造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投资额巨大的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决策,对施工企业来讲,如同一柄双刃剑。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在进行重大设备投资时应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按对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战术性投资是指不涉及整个企业前途的投资,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目的,与其他形式的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大、影响时间长、发生频率低、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高的特点。
1.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经做出,便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一般的施工机械和生产设备投资都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2.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差。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不易改变,专用性强,转场使用或二次出售都有一定的困难,变现能力较差。
3.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数额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在资金占用数量上便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不像流动资产投资那样能够经常变动。
4.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入使用以后,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固定资产价值便有一部分脱离其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而其余部分仍存在于实物形态中。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实物形态上的价值逐年减少,而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的价值却逐年增加。直到固定资产报废,其价值才得到全部补偿,实物也得到更新。
5.固定资产投资的次数相对较少。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发生频次较少,特别是大型施工生产设备投资,一般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发生一次。而每一次这样的投资,对于企业来说,都意味着企业主业类型、核心市场、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它在为施工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风险也相伴而生。
6.往往涉及新技术、新工艺,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有较大影响。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组织管理体系复杂,所引发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较大,对施工企业发展亦有重大影响,并且对于施工企业的财务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其对企业资产总额和当期利润的影响,还有必要分析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对施工企业资产规模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全部以自有资金投资的设备,企业资产总额不会因投资决策而变化。但是,这种情况不常见。一般来说,耗资如此巨大的投资项目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即使投资本身没有直接增加负债,施工企业也会因自有资金用于设备投资而在其他生产经营增加部分负债,企业资产总额就会随之增加。
设备正式投入适用后,由于一般也总是要以负债方式筹集部分流动资金,企业的资产总额一般会随项目投产而增加。施工企业的净资产则会根据工程项目盈利或亏损情况而相应增加或减少。
(二)对施工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的影响
在安装调试期,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投资固定资产投入大量自有资金,从而失去自有资金其他的潜在盈利机会,或为相应增加的债务资金承担财务费用。因而,在安装调试期甚至在正式投入使用初期会产生降低企业的利润额和盈利水平的影响。
正式投产并取得利润后,企业利润绝对额得到增加;但工程项目如出现亏损,企业利润将会因此而减少。至于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取决于企业原盈利水平和工程项目盈利水平的相对高低。如所投资资产的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高于企业的原净资产收益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将得到提高;反之将降低。
(三)对施工企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的影响
企业良好的成长性不仅体现为每股收益和利润总额的增长,还体现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盈利能力的资产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正常经营的企业其利润的增长或盈利能力的提高最终必然带来净资产的增长,利润增长和企业资产增长是同向的,利润或资产(净资产)的增长都是企业成长的具体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利润或资产的任何一方面的增长都可以完全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出于不同的经营目的,有可能舍弃某一阶段的利润以换取企业资产价值或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固定资产投资恰恰是施工企业在资产价值、利润、盈利能力方面不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了施工生产能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因此而增强,从而影响企业成长性和未来的获利水平。
(四)对施工企业资信评价、融资条件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施过程中,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使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发生变化,资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短期盈利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及相应的财务指标。这会促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信重新做出判断,从而引起融资条件发生变化,影响企业的资金供给条件和数量。
三、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更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去规避风险,保证效益、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施工企业内部,都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一些政府部门出于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管的需要,陆续出台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内部控制法规,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这些法规的目标定位还主要停留在纠错防弊、保全资产层面。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国外目前已相对科学的定位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这些法规在实务上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高。
(二)缺乏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巨大,经济利益涉及方方面面,从而对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高管违规事件频发。另外,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会对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只注重上规模、上项目,缺乏花大力气加强内控、练好“内功”的长远眼光。因此常会采取不考虑企业风险和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如,做出投资决策时,仅围绕当前利益而动,较少考虑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设备闲置或转场使用费用),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欠合理
内部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显得十分重要。现实中很多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有些施工企业不惜成本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制定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中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行为极端化
即使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实务中,通常也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仅以“风险管理体系”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替代。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两个极端,或形同虚设、毫无“刚性”;或僵化死板、缺乏“弹性”。而风险管理机制应当是指围绕风险和风险组合管理的一套固化的运行机理和方法。首先,它有别于“风险管理体系”。因为所谓体系是一系列静态要素的系统组合,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活”的,是将这些静态要素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运行起来,并落实到企业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其次,它也区别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般指在具体情景下针对具体风险的具体解决办法,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自动运作、自我学习的,它能帮助使用者根据风险的变化,灵活调整,或重新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进行反馈。因此简单地说,风险管理机制就是风险管理体系要素和风险管理流程在实际管理业务活动中不断运行、不断调整的运作机理。
(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一般都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审计依据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客观的审计标准,审计中以主观判断为主,风险难以控制;在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人员为财务或审计专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不精通,很难行使其监控职能;不少施工企业为争项目、赶进度,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独立性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
四、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法规
第一,进一步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按照职责分工,相互协作,调控全社会的投资活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进一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和投资的运行态势,为投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第三,建立各类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第四,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第五,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第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行为主体对行为负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相关的部门、人员要对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计划、行为和结果负责,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如澳大利亚注重强调投资决策和执行的责任与透明,其联邦、议会、监察专员公署、国库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都可依《1982年信息自由法》、《1997年财政管理和责任法》、《1997年总稽核法》、《1999年公共服务法》以及有些大型工程项目的预算单独立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日本的《人事院规则》对投资决策和实施当事人违法违规行为的情节规定十分详尽,并且处罚标准对应、明确,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因失言、失职、腐败、违法、渎职等行为承担经济、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纪律追究。
(二)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
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存在于一定的内控环境之中。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中的某些程序由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执行,可能使特定的管理失效。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控环境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措施;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大,因而风险也更大,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内控境更为重要。实务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相关的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变动方向,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降低因政策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当对经济形势、经济周期、行业态势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再次,企业管理层应当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制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特定条件下,内控环境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三)科学设计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程序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科学的设计内部控制程序需要做好:第一,职责分工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第二,授权控制。要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相关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且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第三,审核批准控制。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第四,预算控制。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第五,资产保护控制。要求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资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完整。 第六,会计系统控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施工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内部报告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第八,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施工企业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第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施工企业科学设置固定资产投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投资回报率、风险管理目标等,对相关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建立“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韧性”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面对新的管理架构、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应该积极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内控建设,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入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既强健又有一定的弹性。首先,事前防范是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通过系统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来完成。一方面应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规章、流程、制度的梳理,制定统一的规范,突出关键控制点,剔除不必要的过度控制,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架构的作用,既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效率的提升,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应当通过“法治+人治”的方式实现。这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件性和管理事项的不可预见性决定的。 “法治”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对业务的约束,“人治”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业务负责人的履职授权和管理行为。
(五)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施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至关重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地对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内控及财务收支及其他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当成为施工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概括地说,就是审计投资项目所涉及相关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安装、调试等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它侧重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因此,内审人员接触的资料除了会计资料外,更多地接触到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图纸、该预算书、质量和评估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内审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设备质量进行评价。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复杂性涉及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何衡量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成功度,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成熟的、绝对的标准。此次研究所做的,只是对企业的现行做法进行了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这些研究结果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对此展开验证,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风险管理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高正阳.我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2007.
[2] 朱平辉.投资风险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3] 朱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4):38-39.
[4]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下转123页)
(上接121页)
[5] 王晓耕.中国融资租赁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0,(6):36-40.
[6] 刘红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导刊,2011,(7):52.
[7] 刘跃珍,王鹏,于长春,夏成才,应唯.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8] 张志贤,陈文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10,(21):36-37.
[9] 赵仁龙.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思考[J].财会月刊,2011,(7):21-22.
[10] 祁奕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22):38-39.
[11] 吕秀萍.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竣工决算审计;不同工程组织模式;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由审计人员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主要的目的是监督检查建设程序是否合法依规,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正确评价投资效果,以利于总结建设经验,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一、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内容
投资项目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法人责任制落实情况,建设资金筹措和使用情况,项目概算执行及调整概算报批情况,招标投标执行情况,合同订立和履行情况,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质量监督情况,物资供应管理情况,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工程预结算情况,会计报表编制情况,资产交付、资金结余、建设收入及尾工工程情况等。
二、工程项目的组织模式及其特点
项目建设实施模式目前多采用传统模式,即设计一招标一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Method)或连续建设模式(Sequential Construction Approach)。工程项目组织的发承包模式有6种,分别是总分包模式、平行承包模式、联合体承包模式、合作体承包模式、CM承包模式以及Partnering模式。其中,总分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将项目全过程或者某个阶段(如设计或者施工)的全部工作发包给一家符合要求的总承包单位,由该总承包单位再将若干专业性较强的部分发包给不同的专业分包单位完成,并统一协调和监督各专业分包单位的工作。总分包模式包括了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有:设计-采购-施工(EPC)、设计-建造(DB)、设计、建造、运营(DBO)以及“交钥匙”等。而平行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将设计、采购和施工分别发包给多个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施工单位,并分别与其签订合同,各承包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平行的。目前国内企业建设项目大多采用EPC、施工总承包和平行承包模式,其特点是有利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有利于择优选择承包商。对于业主而言,也存在着可供选择的总承包单位范围小、合同金额高、业主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大的弊端。
本文将就EPC、施工总承包和平行承包三种模式的共性和不同特点,探讨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企业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
1.建设程序履行
无论组织模式如何,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基本一致,即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交付使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守的工作次序,各个阶段之间有着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发生合理交叉,但不允许任意颠倒。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基础设计以及安全、环保等专项审批,后期包括一系列验收工作。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手续不齐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滞后造成的违规建设问题还是较为普遍。例如某电厂建设项目,2013年12月25日已经开工建设, 2014年1月26日才取得《工程建设项目开工报告表》,2014年5月20日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明显违背了先取得相关批复再进行工程建设的程序。该项目2015年3月27日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2015年10月25日取得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却已经在2014年7月25日开始了连续试运和投产使用,不仅违反了建设程序,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项目概算执行及调整概算报批情况
经批复的概算明_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和总投资费用,是项目执行的依据,项目实施的内容和费用,都应与批复的概算相对应,概算外工程内容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1)EPC项目:EPC项目合同价款一般按照批复概算降点确定,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突破总概算的情况。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各单位工程、专业工程与概算相比是否存在明显突破。是否存在因基础设计深度不够造成的重要内容缺失、工程量明显不实,各专业之间存在“填平补齐”现象;二是应了解详细设计阶段是否发生重大变更,如果发生要依据合同条款予以费用调整合同价款;三是关注预备费的使用审批程序。某电厂项目批准投资949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9725万元,审计时发现虽然节约投资224万元,但是动用了预备费147万元,并未按照该企业管理制度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2)施工总承包项目:施工总承包项目通常也是依据批复概算降点确定合同价款。审计时一是重点关注详细设计与基础设计内容的重大差异,按照合同调整价款。如某单项工程,基础设计中的配套系统管廊和变电所,在详细设计阶段列入了其它单元并已经委托其它单位施工,并且也不在该项目的合同范围内,应该调整合同价款。二是重点关注变更内容,是否与批复概算内容重复,是否履行了审批程序。某环境治理项目,工程经济签证签署了设备隔热层衬里安装,费用38万元,经核查,原批准的基础设计概算建安工程费中含有此项内容,该签证不应另计费用。
(3)平行承包项目:平行承包项目通常依据图纸,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计算费用。这类项目审计时的重点是与概算比对发生较大差异时要关注复核施工图工程量计算是否真实准确,计价依据是否按照合同执行。
3.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管理是工程和采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公平竞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实现投资最优化。审计重点一是关注工程项目是否按照法律、规章的要求开展招投标工作,是否存在应招未招情况。EPC项目的设备、材料采购是否按照要求开展招投标往往具有模糊性和隐蔽性,需加以关注和甄别。如某新建国有大型化工装置采用EPC方式建设,EPC总承包商直接委托设备制造商制造换热器和塔器,合同金额2796万元,EPC总承包商认为设备制造商是其全资子公司,属于内部关联交易,不需要招标,但是该行为与“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招标”的规定还是存在抵触。二是关注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评委的组成、评比过程和记录是否合规、完整。三是关注是否投标人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某电力项目审计时发现,该项目2013年6月初发放招标文件,投标的甲、乙两家单位在工商部门2013年7月1日核准的注册信息中,甲乙两家单位已经合并属于同一家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并且甲单位出资比例占乙方资本的63%,存在同一集团组织成员协同投标的嫌疑;四是关注是否按照评标结果确定中标人,评标后是否按照中标价格签订合同,发出中标通知书后是否及时签订合同等。上述项目2013年7月13日发出中标通知书,直到2014年4月才签署合同,历时9个月。
4.合同管理
合同是当事双方的契约,没有合同,或者双方行为约定不清楚容易给项目实施带来隐患,甚至引起法律纠纷。 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关键条款的完整性,例如质量标准,进度控制,设备主材的供应主体和范围,付款比例以及质保金预留等;工程范围、内容界定清晰;结算依据规定细致完整,尤其是EPC和施工总承包项目。某EPC项目合同约定可调整价款部分执行概算单价,办理结算时发现大部分变更内容无概算单价,无法正常办理结算;合同的签订还要结合签约双方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共同约束作用。某建设单位针对承包商恶意高估冒算行为制订了考核细则,将其列入建设合同条款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行为。合同条款中,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承包分包等作出明确约定,杜绝违规分包转包。
5.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包括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质量监督等内容,是建设过程管理中最具体最直接的部分。设计管理审计重点关注设计图纸数据是否完整、准确。目前电仪专业的线缆敷设,设计图纸大多没有明确,给采购和结算带来了困扰;设计变更过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并造成造价失控。某工程结构专业施工完成后,发现与管道位置重叠,拆除后重新实施,增加了费用也影响了工期。施工管理中要重点关注对施工组织方案和过程资料的审计,过程资料能够真实反映建设项目是否受控、合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批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费用。某建设项目设备安装,120吨吊车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因现场有一台350吨吊车,施工单位在专项方案中明确了使用350吨吊车并获得业主批准。办理结算时施工单位提出计算大吊车的费用,为此双方争议很大。如果在审批施工方案时业主明确无特殊原因不需要提高吊车吨位,或者施工单位可以统筹使用大吊车但不因此增加M用,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
6.采购管理
设备与主材占全部投资的50%以上,审计应关注是否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采购,是否按照规定采用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材料的采购、发放数量是否经过审核;是否建立了采购、出入库台账;工程余料是否妥当处置。要关注采购主体是否合规,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某信息工程施工签订了固定价包干合同,合同金额400万元,包含了机柜、线缆等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采购内容,违反了该建设单位关于“所需物资实行甲方供料制或甲方供主料制,不得以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外包物资采购”的规定。
7.结算管理
结算是竣工决算审计的核心工作之一。审计重点是要对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思考,重点加强对变更、工程经济签证的审计,防止与设计图纸内容重复;对隐蔽工程、施工措施要注意审批程序是否合规,业主是否同意增加费用;施工联络单与施工签证要对比审计,防止未实施内容计算费用或重复计算费用。要注意签证内容与定额的对比,避免将工作量分散以后重复计算费用。对于EPC项目,要根据合同条款、对照概算分清范围责任,避免范围重复、责任不清少计或多计费用。对于施工总承包项目,还要注意计取变更费用的范围。某建安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约定,变更内容超过合同价款的10%计算费用,该项目安装工程合同价款1890万元,施工单位报审变更费用254万元,经审计实际变更内容的费用只有84万元,没有达到合同条款约定的调整范围,不予计取。
8.财务管理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河北省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同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改革视角”(课题编号:20160402021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6日
长期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机器设备更新改造等,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等重要问题,尤其是要转变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但是应当明确,经济新常态并不是要求“不投资”,也不是简单地“少投资”,而是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对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各界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马克思认为投资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扩大再生产决定了经济增长水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都将投资或资本列入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Delong和Summers(1992)、Alfred和Willi(2001)、Podreeca和Carmeei(2001)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数据,先后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但也发现各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存在明@的差异。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做了很多研究。刘金全(2002)、沈秀双(2003)、李红松(2004)等采用计量模型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后,叶春玲(2005)、张蕊(2009)、段虹霞(2011)、刘伯酉(2012)分别以我国某省市为例,分析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但是,近几年国内外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能明显地拉动内需,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的过度投资无法持续,且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结构不平衡。而且随着一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应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因此,本文立足于河北省,分析当前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利用河北省1978~2015年的数据,对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河北省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为河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提出建议。
一、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015年末,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365亿元,平均增长率17.6%。综合来看,近几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明显。河北省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2.6亿元,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8.3亿元,增长2390%,显著高于国内其他省市。(图1)
二是省内各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石家庄、唐山两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2016年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3。秦皇岛是河北省11市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少的地级市,2016年仅为892.5亿元,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也与秦皇岛以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图2)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产业的比重依然很小,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2016年建筑业增速268.3%,房地产开发投资4,285.3亿元。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2016年增长84.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大的依然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足。(图3)
综上,近年来,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但是省内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择。本部分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衡量投资的指标,数据样本为1978~2015年的年度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利用消费价格指数(1978年=100)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行调整,换算成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in)。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变量的关系,并能消除趋势因素的影响和时间序列的异方差问题,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形式变换,即用Lngdp和Lnin分别表示进行对数变换后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
2、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法对Lngdp和Lnin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变量Lngdp和Lnin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都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变量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表1)
3、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用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时间变量只有同阶单整时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Lngdp和Lnin进行线性回归,得到Lngdp=2.678983+0.711625Lnin,其中R2=0.986889,DW=0.473201,F值=2709.814,回归参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得较好;其次,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残差序列的ADF值明显小于1%、5%、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Lngdp和Lnin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711625%,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4、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用来判断Lngdp和Lnin的短期变动关系。(表3)
D(LNGDP)=0.071306+0.146785×D(LNIN)+0.001759×ECM
可以看出,短期固定投资的变化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的变化,即短期内LNIN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化0.15%。误差修正项的系数较小,对非均衡误差的修正作用较小。
(二)河北省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本部分数据选取2001~2015年河北省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1、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3作为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分析河北省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合理性问题。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其他平稳性检验等同上。
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发现各量是一阶平稳,然后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Lngdp=5.521479-0.039889Lnin1+0.239133Lnin2+0.279074Lnin3,其中R2=0.995161,DW=1.589970,F值=754.0188,回归参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得较好。随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减少0.04%;河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8%。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711625%。短期固定投资的变化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的变化,即短期内LNIN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化0.15%。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是,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过大,且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差异也较大。河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8%,河北省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而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减少0.04%,原因可能是用于第一产业投资就会减少二三产业上的投资,从而使得增加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导致GDP减少,这也反映了河北省投资效率的差异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二)建议
1、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放力度。尽管河北省面临经济调整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仍较为明显。应当继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放力度,尤其是投资一批对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增强河北省经济发展后劲。
2、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由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同,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河北省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推进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提高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合理推动河北省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第一产业,河北省尽管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利用率不高、农产品增加值较低,农业发展仍处于薄弱环节,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河北省农业的发展结构。此外,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市县的合理投放,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宋丽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2]沈秀双.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3.1.
[3]周腾,杨煜.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0.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障碍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投资审计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且该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投资审计时,应强调审计内容的与时俱进,分析其因时间的变迁而改变,这时的审计内容陈旧且浅显,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强调的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全面监督投资项目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其主要是开工前的合法性审计和建设中的监督审计,再是建设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审计,工程竣工之后的效益性审计。往往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效益实现周期较长,这时就应展开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这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亦可促使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审计工作应强调全方位展开,强调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计,还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展开效益审计,从而强化项目管理,以便提升投资效益,加深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范围小,且力度缺失。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并未强调审计机构的重要性,且其监管权力非常分散,这时的审计监督力自身极具限制性;且审计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能力缺失。往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涉及内容极多,复合性知识是审计人员必不可少的,不过此类人才较少,审计结构亦不注重此类人才的培养与积累;审计工作不系统,其间存在的问题很难搞清原因。审计工作中的任何漏洞都极易使得系统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投资经济性及其效率和效果;计算机审计亦是十分匮乏,效率偏低。电算化审计十分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缺失,审计成本偏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完善对策
(一)增强审计经费投入
应不断加大审计经费投入,以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还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渗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阶段,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工作充分结合,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基于施工图预算展开事前审计,基于经济合理性展开事中审计,基于项目结算展开事后审计。全方位审查项目招投标工作,严格预防其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且应对项目建设之前的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合同订立等进行全面审计,务必做到事前预防。
(二)增大审计人员培养及人才引进
要不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展开各种培训,引导审计人员学习财务知识,使其更加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与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可以相应的手段来激励和引导审计人员自学,以便提升其学历水平;让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置于不同岗位进行锻炼,使其能够了解各种业务流程,习得所需的技能,让投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得许多隐性知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持续深化。加强人才引进,可于人才市场中引进各种复合型人才,亦可培养工程造价师或是计算机人员等,均可将其引进审计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时,工作小组中的人员则可技能互补、知识互补,从而充分提升组织运转效率。
(三)增强领导重视度
未来的审计工作一定是基于计算机而实现的,这时就应加快设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应用,加强硬件配置,且大力推广审计软件,使得审计人员以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大量数据,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整理,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准确性,且不断扩大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范围,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软件的掌握程度。要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以便及时获得各类数据信息,且展开详细的动态投资分析,再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核,要合理降低运行成本,将审计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水平,这也说明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简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并探讨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完善对策,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
参考文献:
[1]江松.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65-66.: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比重;回归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结果,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固定资产投资在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注意到随着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反弹压力加大等问题的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问题,基于此我们以广东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
二、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广东省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省之一,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势头也较为迅速。2003年底,广东省用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5331894万元,比2002年底的18632040万元增长了36%。2004年底,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319021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9%。到了2005年底,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2594068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18.07%。2006全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81168854万元,而到2007年底,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5950100万元,同比增长18%。从总的投资规模上看,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在不断的攀升,与此同时,其增长过程中也伴随着其他一些相应的特征。
(一)房地产投资额增长迅速,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3年以后,房地产投资额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04年和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了16.48%和10.51%。2006年底,广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16552471万元,比2005年底的13575691万元增长了21.9%。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成为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升温,房价也随之攀升,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更促使了房屋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增大,房屋价格的逐步升高,又迫使房地产投资需求增大,这就进一步带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
(二)采矿和制造业等生产领域投资增速加快
2006年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制造业投资额为26398.61亿元,比2005年增长29.4%。在这一背景之下,广东省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也相应出现了较快的增长。2006年末,广东省用于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27534万元,用于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4494519万元。在2007年,广东省用于制造业的投资额从2月份的1671376万元增加到5月份的8465810万元,增长速度较快。
(三)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
2006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当中,国内贷款为16003113万元,占本年资金来源的17.4%;企业自筹资金为45384729,所占比例为49.4%。利用外资金额为8825459,占本年资金来源比例为9.6%。2007年5月份,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为7270390万元,占总的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9.4%;自筹资金为18440839万元,所占比重为49.2%。企业自筹资金是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银行贷款也是支持投资增长的另一来源。随着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控制银行信贷总额,进而影响投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防止投资增长反弹仍不能放松,投资增长过快仍旧是可能发生的。
(四)投资增长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市
经济发展欠发达和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地区,投资增长较慢。2005年底,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2594068万元,按城市分类的投资情况为广州市8507300万元,同比增长10.25%;深圳市7572247万元,同比增长30.84%;东莞市3316903万元,同比增长31.61%。而清远和梅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320762万元和607858万元,增长幅度也各自为9.1%和8.04%。2006年底,广东省中心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9731057万元,占居了50%的比例,而粤北山区完成的投资额仅为8613751万元,仅占了14.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反映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分布不均之上,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三、税收对投资产生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是政府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税目、税率的调整、税收优惠措施的实行和不同的征收管理制度,可以对投资需求和投资供给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使社会资源按照政府的调控目标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一)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
首先,从降低税收负担看,对投资人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公司所得税税负的调整。公司所得税负愈高,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实际所得愈少,可用于投资的收入也将减少。与税收对投资的鼓励效应相对应,税收对投资也有抑制效应。当经济发展过热,需要抑制投资时,国家可在税收上采取限制性措施,相应加大投资人的税收负担而使其减缓或削减投资。
(二)税收对政府投资的效应
税收对政府投资的效应,主要体现在税收数量或总规模的改变,可以改变政府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政府的投资能力,而且影响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能力。
因此,探索不同的税种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作用,对于我们税收政策的制定,更好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合理的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与不同税种收入变动关系实证研究
(一)模型说明
税收政策的变动,引起不同的税种在税收总额当中的比重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会对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一些变化。本文主要选取了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开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几个主要税种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了在税收总额中占比重微小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等。在假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这些税种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存在线性关系基础之上,建立了回归模型:
其中Y表示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在这里对其取了自然对数,以避免Y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数量级相差太大,对模型产生不良影响。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包括X1增值税占当年税收总额的比重,X2消费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3内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5海关代征进口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6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7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模型样本主要选择了1996年到2006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以及1996年到2006年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公布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海关代征进口税、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模型的研究样本。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广东省税收年鉴》以及广东省统计信息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
(三)实证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tata9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在剔除不显著变量后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运算结果进行一下分析:
1、拟合优度R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792,调整的R2为0.9704。这表明回归方程对数据的拟合表现较好。
2、F检验和t检验。模型的F检验值为110.10,表明解释变量的系数不全为0,而t检验的结果也显示出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1、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6及内资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X3三个解释变量较为显著(如表1)。
3、共线性检验。根据解释变量的相关矩阵来看(如表2),三个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因而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4、残差的异方差性检验。对残差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残差的Breusch-Pagan-Godfrey检验值为1.564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自由度为3的卡方分布临界值为7.8147,因而可以接受同方差假设。回归模型的DW值为3.251,残差可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
(四)模型结论
模型的回归系数测度了给定解释变量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及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的绝对改变量时,被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相对改变。由此,可以得到增值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和印花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负的相关关系,而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正相关。
从经济学角度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由于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广东省一直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即对纳税人外购的货物和应税劳务已纳的税金允许抵扣,而对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不予扣除,其征税对象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而当增值税收所占比重增加时,实际上是对经济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的削减,这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会呈现负的相关性。
五、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税收对策
(一)改变不同税种的征收力度,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不同的税种对固定资产投资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出的不同税种占税收总额中的比重改变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着显著的影响。针对当前广东省乃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形式下,在央行进行的紧缩货币政策调控之外,税收政策方面也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促进固定资产良性的增长。完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制度,推行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优势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积极引导,减少或者取消产能过剩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税收优惠;改善不同地区之间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区间投资增长的协调,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制订合理的税收政策,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化
当前广东省面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的形势也并非只是绝对数量增长过快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结构不合理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在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必要引导投资向高级促进工业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方面发展,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快速增长的投资势头流向具有高技术的工业和高质量的服务业。而对于投资增速过快的房地产行业,有必要加大税收力度,进行适当的调控,合理的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的势头。
参考文献:
1、苑克.当前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2、林筱文,方秋燕.福建省项目投资促进税收增长的分析与预测[J].福建农林大学党报,2007(10).
3、蒋晓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
4、盖国凤.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的演化效率分析[J].现代情报,2007(3).
5、申彤.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 影响的实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
篇8
一、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数结束上涨态势、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下降
图1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先行一致指数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进入2013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一致指数持续下降,而先行指数一路上涨。从构成指标看,先行指数中的国内贷款和PPI(逆转)处于下降走势,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逆转)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则在持续上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上涨速度较快,带动了先行指数的持续上扬。但先行指数的上涨速度明显减缓,7月份仅比6月份提高0.23点,几乎持平,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先行指数将掉头向下,进入下行区间。
一致指数中,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结束了下降趋势企稳回升,表明我国民间投资的动力增强,而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扩建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新建投资增速虽然仍处于下滑区间,但下滑速度明显放缓,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下滑速度减缓。
二、基于扩散指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走势判断
利用先行和一致指标建立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一致扩散指数和先行扩散指数,如图2所示。先行指数在2012年7月超过了50%线,并在今年5月达到了本次周期的极大值点,表明先行指数的峰已经出现在2013年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致扩散指数在2012年6月达到了极小值点,表明上轮峰点已经出现,此后扩散指数曾出现过快速拉升,但是在2013年出现了小幅回调的走势,目前处于再次上升的阶段,但是从数值上看,并未达到50%的临界点,因此判断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的一致指数的谷底尚未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扩散指数极大值点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峰先行半年左右。因此,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判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在2013年下半年将维持缓慢回升态势。
三、宏观经济一致指数止跌,扩散指数显示拐点初步形成
篇9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是整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它对企业科研、生产及维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无论作为一种资产形式,还是一种知识信息资源,都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完成项目建设和项目竣工验收的前提和保障。收集、管理并利用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对于提高企业的工程质量,满足科研发展的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
1.责任重、难度大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渐产生,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涉及项目从申请、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准备及竣工、投产使用等专业领域的内容,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科研生产、维修改造等工作服务,因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肩负着现实和历史的双重责任,是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其次,在项目文件材料积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因为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有许多参建单位,上级与地方各专业管理部门关系复杂,人员变动大,专业种类多,使项目档案来源多元化。再加上建设项目周期比较长,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时间比项目建设过程时间更长,这些因素都给收集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第三,项目建设期间形成了大量的文件材料,有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等,内容繁杂;这些文件材料相应地形成项目档案、会计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门类的档案;信息载体形式多样,包括纸质、声像、电子等,种浅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余湘藏国宇[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必须适应当前工作发展的需要,深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努力寻求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科研生产及发展服务。本文从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阐述如类多、数量大、载体多样化,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在整理上也比较复杂。
2.要求高、涉及面广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产生的知识信息形态的资产,是真实反映并准确揭示项目建设全过程与最终竣工状态的原始资料,是稽查、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也是追溯和评价项目的最有力的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完整、准确、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作为项目信息的载体包罗万象,涉及许多相关方面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中各方的共同目标就是保证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因此,应以合作的理念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项目管理体系,并成为全员配合的自觉行为。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如果领导不重视,许多工作的开展都会困难重重,因而领导的重视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现在仍有一部分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了解、重视不够,致使组织不到位、责任未落实。有的单位在项目启动的时候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规划和工作程序,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部门未能参与到项目的筹划、组织、控制和质量管理中,不能及时对项目档案的形成与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程序的控制不到位
个别单位重立项、轻管理,对项目档案管理的程序缺乏控制,档案部门无法及时按程序监控项目的全过程,给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档案人员只好在项目竣工验收前突击补充、整理,使项目档案工作出现脱节,档案质量得不到保障。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单位没有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和利用制度,特别是收集整理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随意性大,相关规定指导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够。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文件材料收集不全
收集工作是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因为参建单位、建设单位部门参与较多,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人员不稳定,造成各方之间文件材料的管理接口较多,文件材料散失严重,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困难,形成的施工文件材料质量不高。
5.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随着企业机构的撤并和人员的压缩,档案人员的数量逐年减少,有些单位甚至不再独立设置档案部门。由于人员少、兼职多、工作量大,同时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系统培养,档案人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偏低。这种状况与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与我国经济持续、协调、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由于档案专业人员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项目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策略
1.注重宣传,奠定基础信息时代
宣传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递,它是档案管理永恒的主题。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如采取学习文件、举办培训班、评先活动、参观学习、研讨会等形式;还可以通过能体现档案馆价值的档案编研、档案专项验收等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及企业各类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系统,做好项目档案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因此要通过宣传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充分了解项目档案,理解支持项目档案工作,重视项目档案工作。同时,还要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纳入企业工作计划、领导议事日程、职工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中。只有各方共同努力,项目档案工作才能做得最好。
2.建立机构,提供保障任何一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都离不开组织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和行业形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陆续开展,这使档案工作既获得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档案业务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和调整。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运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理念,开展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管理体系,由企业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负责对项目档案全程的管理和组织协调;其次,建立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制,按照项目档案责任单位、责任人、项目档案产生的内容、形成时间等,明确各自在各阶段、各环节的责任,各负其责,使项目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3.健全制度,做好保障
建立科学、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基础,为确保档案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就要规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有关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项目档案管理职责,对主抓项目建设的项目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参与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提出明确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并落实责任人。
4.加强收集,提升质量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形成的档案种类多、数量大、载体复杂,往往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完成收集工作,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项目档案形成的主体和主要责任者,其中每一个过程都会影响项目档案的质量,影响其完整性、齐全性和准确性。因此,在项目档案的收集过程中,应严格坚持“三纳入”和“四参加”制度,做到项目档案工作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从各个环节确保项目档案的质量。在收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归档文件材料的内容是否完整,竣工图是否真实地反映了项目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和过程,做到图物、技术数据准确可靠,签字、盖章手续完备。在建设项目中要购进大批的设备仪器,在文件材料收集过程中不仅要收集随机文件材料,而且还要注意收集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这部分文件材料实用价值大、利用率高,如果收集不齐全,将会给项目设计、施工及以后的改扩建、设备维修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收集声像档案时应对其载体的物理性及载体是否带有病毒进行严格检查,并将其单独存放在防磁柜中,定期进行检查拷贝。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具有可分离性,因此对电子文件要及时进行全面收集并加以保存,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科学整理和立卷,便于利用
档案的鉴定、整理、立卷是对档案文件材料的最后一次筛选加工及组合定位,关系到档案的完整和内在质量及能否及时、准确提供利用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对收集到的文件材料进行鉴定,对无保存价值或价值不大的文件予以剔除;对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予以保留。立卷工作要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够完整地反映一项工程的建设概况和建设成果。如:管理性文件可以按问题、时间组卷。整理时可将立项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批复、项目进行中有关调整、计划等的往来文件,环保、消防、人防、劳动卫生等单项验收意见及验收报告的批复等组成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类文件。而项目施工文件可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或装置、阶段、结构、专业等组卷。项目竣工图可按建筑、结构、水电、暖通、电梯、消防、环保等专业组卷。设备仪器类文件材料应保持归档文件的成套性,按照单项设备仪器进行组卷。归档后的建设项目文件材料要按项目单独立卷整理,这样才能体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性、齐全性,便于竣工验收和查询利用。
6.优化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建档全过程实施计算机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按节点形成的文件材料经收集整理后按类别及时输入目录进行计算机监控及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体制,利用计算机技术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把纸质、胶片、录音、录像等各类档案数字化,使档案信息与现有档案资源数据库整合并网,将已有的数据库与各分公司及分支机构档案资源实现互联,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服务。
7.完善自我,提高素质
首先,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从软件到硬件,从基础到尖端,包括档案业务知识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专业知识等。对主持和参加单位的资料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收集、整理,多渠道培训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其次,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封闭的工作环境、重复的工作程序、缓慢的工作节奏,平淡的工作成果”的特点,因此要求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档案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及编研,每一项工作都影响着项目档案整体管理水平,而每一项工作的质量又是由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的。因此,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责任心、使命感,沟通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原始文件材料,要具有善于把分散、无序、有价值的信息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能力,充分挖掘,使档案的澘在作用发挥出来。这样,档案工作者自身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所认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提高保密性,确保档案安全
篇10
【关键词】VAR Granger因果检验 建成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包括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三个维度,不同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过程与特征、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模拟预测方面进行了多尺度、多地域的综合性与典型性研究,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耕地的占用,并提出了一些致力于城市用地增长调控的对策和方法。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因素与驱动力机制研究方面,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例如徐小钦等通过熵值法赋权对1986-2011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度量,利用VAR模型及相关检验对我国城市化动态进行了实证分析;谈明洪等通过单因子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苏帮荣等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用地规模扩张的动力;张占录通过分析得出1986-2006年期间,北京市城市扩张主要驱动力为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及常住人口的增加;郭瑞敏等基于广州市1987年―2010年的建成区面积和第二、三产业GDP的统计数据,应用协整分析、库兹涅茨曲线和“脱钩”理论对建成区面积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构造VAR模型,分析城市发展中建成区扩张、固定资产投入和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动态关系。
二、数据和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靠性,本文中部六省地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3年―2013年),包括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km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万元)、年末市辖区人口(万人)。
(二)模型设定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本文采用unrestricted 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Yt=AtYt-1+A2Yt-2+…+ApYt-p+HXt+εt t=1,2,・・・・,T (1)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Xt是d维外生变量,p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k×k维矩阵A1,・・・,Ap和k×d维矩阵H是待估计系数矩阵。是k维扰动列向量,它们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不与不等式右边变量相关。
三、分析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在估计模型之前,首先对建成区面积、市辖区非农业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三个变量分别取对数,并记为lna、lnp、lni,然后对其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三个变量中lnp和lni为平稳时间序列,lna通过对变量取一阶差分,发现在1%水平下表现为平稳序列,为一阶单整。因此,变量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动态计量经济研究。
(二)Granger因果检验
分别研究建成区面积与市辖区非农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如果设置显著水平10%,在滞后3期的情况下,非农业人口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成区面积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非农业人口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单向Granger原因。城市非农人口与建成区面积之间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随着人口城市化,带动了城市部门的发展,用地需求增加,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非农业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随着人口城市化,城市拥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为企业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却不一定会引起城市人口的集聚。固定资产投资于建成区面积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成区扩张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城市空间的扩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进而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
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均能引发建成区扩张,这与当前部分研究结论不一致――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强的政治动机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而盲目、过度投资带来了财政缺口往往依靠土地进行维系,导致了城市的空间扩张主要依赖于政府推动,而与人口、经济城市化相脱离。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文对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衡量指标选取的差异所导致。现有文献多对从多个角度综合衡量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指标,并非如本文采用单一指标。因此本文所得结论仅反映了该指标所代表的方面。
(三)VAR模型的估计和分析
在滞后一期上:建成区扩张对自身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口城市化对自身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明显的反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自身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建成区扩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人口城市化影响较小。在滞后两期上:建成区扩张对自身和其他子系统都具有负向作用,尤其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人口城市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对自身和建成区扩张作用相反,影响较小;固定资产投资对建成区扩张和自身具有较弱的负向作用,对人口城市化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四)脉冲分析
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衡量“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动态相关性,通过反复比较,我们将函数追踪期定为10期。
(1)建成区扩张对城市化系统的冲击。脉冲分析第一列显示了城市化子系统分别遭受建成区扩张1个单位标准差后的冲击反应。建成区扩张对自身有着循环累计的作用,其期初的0.047到第10期的0.011,虽然有所减弱,但正向作用从未改变,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模将加速扩大;建成区扩张对人口城市化具有阻碍作用,由期初的-0.005到期末的-0.001,虽然阻碍作用有所减弱,但负向作用从未改变,表明随着武汉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倾向于向外迁移,城市吸引力下降;建成区扩张对固定资产投资由期初的负向作用(-0.05)增加到期末的正向作用(0.01),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
(2)人口城市化对城市化系统的冲击。脉冲分析第二列显示了城市化子系统分别遭受到人口城市化冲击后的反应。人口城市化对建成区扩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由期初的0增长到期末的0.021;人口城市化对人口城市化具有正向作用,但逐渐减弱,由0.032降低到期末的0.012;人口城市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促进作用,由期初的0.05先降低到0.04,然后再升高到0.07。这说明随着人口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集聚,城市规模将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其将对空间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都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3)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化系统的冲击。脉冲分析第三列显示了城市化子系统分别遭受到固定资产投资冲击后的反应。固定资产投资对建成区扩张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从期初的0增加到第3期的0.012,并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口城市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从期初的0增加到第3期的0.011,并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从期初的0.08减弱到期末的0.05。这说明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城市化,同时促进了建成区的扩张。
(五)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能解释各个变量对特定冲击的响应符号和响应幅度,但是不能比较不同冲击对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而预测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将系统的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分解成各个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更加正式和准确的信息。为了得到人口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建成区扩张贡献程度的大小,附表6显示了VAR模型的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
短期来看,城市建成区的扩张主要受到自身模变动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作用减弱,人口和固定资产变动对建成区扩张的促进作用加强。这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由于空间集聚效应等原因,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和非农人口的增加对城市规模的扩大的驱动作用开始凸显,并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动力。
四、结论
本文通过构造VAR模型,研究了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非农业人口等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发现,建成区面积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与武汉市正处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吻合。通过脉冲分析发现,建成区变动对建成区扩张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不断增强的促进作用,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一致,对非农业人口具有微弱的负向作用;非农业人口变动,对自身、建成区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自身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对自身、建成区扩张和非农业人口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本文通过不同冲击对对建成区变动的影响,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影响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业人口影响增加。
参考文献:
[1]王婧,方创琳.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11,(11).
[2]徐小钦, 袁凯华. 《我国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J].城市问题, 2014,(3).
[3]谈明洪,李秀彬, 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 2003,(05).
- 上一篇:社区平安创建实施方案
- 下一篇:乡村振兴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