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久前,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就新修订的《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扩大了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有关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的规定(见第三十七条)
《实施办法》在附则增加了“海关参照本办法对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实施保护”的规定。
(二)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制度的调整(见第二章)
1 为鼓励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系统”提出备案申请,第六条对备案申请书的内容按照工作需要进行了细化。
2 为便于《实施办法》与修订后的《专利法》相衔接,第七条规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备案的,应当提交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
3 为解决目前因知识产权权利人未及时变更和注销备案造成的合法货物被延误通关的问题,第十二条将知识产权权利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向海关总署申请变更备案也作为海关总署主动注销备案的情形之一,同时规定海关总署主动注销备案应当以“绘他人合法进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为前提条件。
(三)调整、完善了依申请保护制度,强化了其被动保护的特征(见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等)
《实施办法》第十六条取消了权利人在海关扣留货物前可以查看货物和撤回申请的规定。
此外,第十八条明确要求知识产权权利人针对海关扣留的货物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或者财产保全的措施时要将司法扣押列入请求事项。
(四)关于启动依职权保护的条件(见第二十一条)
为减少海关中止放行货物造成合法货物通关被延误的情况,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海关可以要求收发货人在规定期限内申报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海关中止放行货物应当以收发货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和提交有关文件或者海关有理由认为货物涉嫌侵犯在海关总署备案的知识产权为前提条件。
(五)关于知识产权权利人与收发货人和解后的处理(见第二十七条)
鉴于知识产权的性质属于私权,海关查处侵权案件应当尽可能考虑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意愿,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侵权纠纷,同时节约海关的执法成本。为此,《实施办法》增加了权利人与收发货人就海关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达成协议后海关可以终止调查的规定。
(六)关于当事人放弃涉嫌侵权物品的规定(见第三十一条)
根据海关旅检、邮递监管现场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海关的执法效率,简化有关程序,加强在旅检、邮递渠道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第三十条设置了进出境旅客或者进出境邮件的收寄件人放弃涉嫌侵权物品的规定。
(七)关于在当事人无法查清时收缴侵权货物或物品的规定(见第三十二条)
考虑到在当事人无法查清时,海关要作出没收侵权货物或物品的行政处罚的难度较大,为解决案件办理的实际问题,切实打击有关侵权行为,第三十二条规定了进出口货物或者进出境物品经海关调查认定侵犯知识产权,应当由海关予以没收,但当事人无法查清的,自海关制发有关公告之日起满3个月后可由海关予以收缴。
篇2
田力普指出,2011年,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向国务院呈报《专利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实施新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完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法》修订工作,《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专利标识标注方式的规定》的修订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各部门着力完善法规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国家工商总局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推进《商标法》修订工作,《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启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草案完成。知识产权局制定《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版权局起草《版权行政执法指导意见》。此外,地方法规建设也得到有效推进。湖南省《湖南省专利条例》,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四川、新疆、甘肃、云南、福建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14个较大的市制定了专利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二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首次将专利统计指标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的目标。知识产权局等十部门共同制定和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知识产权战略实施28个成员单位联合实施《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并全面评估和总结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三年来的实施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专利工作“十二五”规划》及全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审查、人才、信息化、国际合作等专项规划,并制定《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确保《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按年度推进。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并实施了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实施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全力推动国家商标战略实施工作: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并实施了地方商标战略或实施意见。成功举办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会议,推动53个商标战略实施城市(区)签署《苏州共识》,向全社会作出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公开承诺;制定下发了《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评估办法》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评估办法》,推动示范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组织商标战略宣讲团,赴新疆开展商标战略宣讲活动,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开展了‘商标战略实施省长谈’、‘商标战略实施市长谈’、‘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巡礼’等系列宣传报道。
三是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和司法保护进一步加强。国务院统一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成立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在“双打”专项行动中,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15.59万件,涉案金额34.3亿元,移送司法机关1702件,捣毁窝点9135个。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创新实施“专案集群战役”,破案435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658名,捣毁制、售假犯罪窝点32573个,打掉批发、销售犯罪团伙7731个,涉案总价值达241.5亿元,总体战果超过往年同期9倍。2011年,各级检察机关共批捕侵权假冒犯罪案件3532件,审查5690件,批准逮捕5952人。全国法院共新收相关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5707件、审结5504件,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9882件、审结58201件,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2433件、审结2470件,有力打击了侵权假冒犯罪活动。全国海关共扣留侵权货物超过1.8万批次,涉及货物1.03亿件,全球反假冒组织将唯一的“全球反假冒2011年最佳政府机构奖”授予中国海关。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13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按时于2011年5月底完成检查整改任务;截至2011年底,8个省(区、市)完成省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任务。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各级工商机关通过市场检查、受理投诉举报等手段认真开展案件排查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3978429人次,检查经营户9225576户,检查批发零售市场和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801602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966个(占各行政执法部门全部统计数量的54.36%),吊销营业执照1745户。已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90701件(占各行政执法部门全部统计数量的58.16%),其中侵犯驰名商标专用权案件13831件,涉外商标专用权案件13179件,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648件,罚没金额50771.81万元,移送司法机关757件(占各行政执法部门全部统计数量的44.48%)。其中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561件,移送司法机关60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10253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449.22万元。
四是知识产权受理、审批登记量继续大幅增长。2011年,在专利方面,我国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163.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7万件,其中国内拥有量35.1万件,首次超过国外。全年受理PCT国际申请1.75万件,同比增长35.3%。国防专利申请6900余件,审查结案5038件,同比增长43%。全年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41.68万件,同比增长32.14%。截至2011年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971.15万件、累计注册量665.0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551.01万件,均居世界第一。全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0.93万件,同比增长33.4%。全年受理植物新品种1392件,授予品种权25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及初步审定总量达到1381件。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内容及特点
1.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的内容
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创建的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思想、设计、概念和其他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域名、版权、专利权等方面的内容。
(1)商标
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使用在相同或相似种类的商品上,并且必须具有显著性,从而发挥识别商品的功能。随着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电子商务的发展更需要动态商标、带有声音商标的出现。
(2)域名
域名是一种资源标志符,是因特网主机的IP地址,由它可以转换成特定主机在因特网中的物理地址。域名具有惟一性、易实现性、可增值性、永久性的特点。域名作为一种在Internet上的地址名称,在区分不同的站点用户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域名商业价值的不断增强,法律已经开始将某些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赋予域名,以保护权利人利益。
(3)版权
所谓版权,也称作者权,在我国被称为著作权,是基于特定作品的精神权利以及全面支配该作品并享受其利益的经济权利的合称。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给版权的客体带来了新的内容。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保护中,给软件提供更加及时和完善的保护。
(4)专利权
专利权指的是一种法律认定的权利。它是指对于公开的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一定期限内的独占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很多技术都成为专利的新客体,包括计算机程序、通讯协定、密码技术、电子销售系统;此外,资料的处理和检索技术,界面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申请专利的客体。
2.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点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载体、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具有新的特点。
(1)客体的无形性
传统知识产权内容大多以实体文档保存和体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内容更多以“无形的”磁体介质和“虚拟的”网络保存和体现;
(2)公开、公用性
传统知识产权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专有性”,而网络上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则是公开的、公用的,很难受到权利人的控制;
(3)无国界性
“地域性”是传统知识产权的又一特点,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路传输的“无国界性”,知识产权开始跨越国界,所以对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
二、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的主要侵权行为
1.网上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1)超级链接引起的商标侵权――锚的表里不一
网页制作者特意选择一些精美图片文字作为锚,来吸引更多的点击数,出现一些锚的表里不一现象。直接在自己的网页上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并把它连接到自己的内容上,甚至连接到“垃圾内容”上,这种连接行为往往构成“电子形式剽窃”,是对他人商标的盗用和滥用,属于不正当竞争,淡化了他人商标的价值,损害了他人商业信誉。
(2)搜索引擎引起的商标侵权――埋置他人商标
Yahoo、Infoseek等著名商标网上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网站源代码数据库,把很多著名商标放入自己的库中,吸引更多的用户。在网站制作中,网主往往将他人的商标放在自己网页的源代码中,这样虽然用户不能在网页上直接看到他人的商标,但是当用户使用网上搜索引擎查找他人商标时,该网页就会位居搜索结果的前列。与显性的商标侵权不同,隐性使用他人商标信誉,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网页,虽没有直接在自己的商品上或商品广告中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但至少淡化、贬低了他人的商标。
2.网上恶意抢注域名的行为
域名抢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把别人知名或比较知名的商标或商号大量注册为域名,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域名抢注”,这些抢注者通常还将抢注的域名进行出售、出租或让商标或商号权人高价“赎回”;另一种则属于域名注册人与知识产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即域名注册人并无故意“抢注”,是由于域名的唯一性和“先申请先注册原则”,不可避免地与知识产权人发生权利冲突。这种情况虽有抢注的事实,但却不构成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域名抢注”。域名抢注者就如同信息高速路上的车匪路霸,对网络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有害。
3.网上侵犯版权的行为
网络使用者未经许可将传统的版权作品进行数字化,制作成为数据库在网络上传输;在网站的网页或广告中非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图像或音乐作为背景,吸引点击,从事营利活动;未经许可下载或转载网络上传输的作品,并用于商业目的;非法从网络上下载并复制他人作品,制作光盘,并用以营利;越权或超期非法使用共享软件;破解他人具有版权作品,将破解后的作品放在网络上供他人使用和转载等。这些行为对版权所有人造成了损失。
4.网上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在许多行业中都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因而会刺激很多技术领域的革新,其中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和无线通信等。这些技术的开发工作量大,开发成本高,而复制这些技术却非常容易。它们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因此极易被盗用,从而造成对研制开发者利益的损害,发展电子商务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专利权的保护。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
1.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1)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组织法律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根据我国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将电子商务活动纳入法律管制的范畴,制定专门性的电子商务操作规范性法制,强调电子商务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使合法与非法行为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减少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种类知识产权的权利不稳定及法律法规“真空”状态,初步形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另外,应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的制订和修改,才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加大执法的力度。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制裁。只有严格的执法,才有可能实现竞争状态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激励、保护作用。
(2)提高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对外贸易中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制度,应该说,我国很重视EDI的推广,并在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海关保护自动化和无纸化、国际货运中的电子合约以及电子化邮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EDI是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时提出的,现已被更先进的电子商务(EC)所代替或包容。EC与EDI相比,对基础电信的要求更高,并且不局限于经营外贸业务的厂商范围,而是开始形成了一个全球电子商务大市场,使任何厂商乃至普通百姓,都可参与交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电信建设还跟不上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必须加快建设。
2.企业可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
目前,在保护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的规定中,国际上已经有较成型的国际公约,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我国也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企业应聘请专业的熟悉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律师,一旦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应及时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2)运用技术手段来保护知识产权
除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外,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也能达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目的。首先,网络经营商(ISP)与管理者应制定网络使用申请程序和相关制度,如网络使用者在申请登录使用权限时通常均需经过网络经营者与管理者所制订的注册程序,根据使用者所提交的材料和申请的服务范围,设置和开放不同的权限和使用范围,并告知应该遵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等,保护网络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其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域名作为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早进行域名的注册工作。域名可以在申请商标前注册,且域名有地域之分,所有,企业应及时向计算机域名管理机构(国内和国际)申请注册域名,防止自己的域名被他人抢注;再次,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专利权的内容也在随之扩展,除了传统的专利权,那些突破传统的商业方法和交易方式也正在被承认可以专利性的,企业应注意这些方面专利权的申请,以保护企业的利益;最后,企业要加强对网络商业机密的管理,如对公司资料的机密分等级,对接触各种资料的员工设定不同的权限,建立企业的Intranet,安装防火墙,对进出企业网络资料进行监视和备份等。
(3)运用经济和道德教育保护知识产权
行为人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因此,可采用一些有效的经济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如采用适当的分配制度来保护知识产权,给予那些掌握着企业关键技术的工作人员较为丰厚的待遇,或允许他们拥有公司的部分股权,这样既能防止人才流失,又可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从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道德修养方面来保护知识产权。可通过宣传、教育来培养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
参考文献:
[1]何正贤: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与新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31~33)
[2]沈培: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J].经济特区.2005年第8期(209~210)
篇4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指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1]
二、知识产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
知识产权作为WT0构成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世界经济交叉整合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全世界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美国2001年公布了《21世纪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日本2002年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我国也正在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制定。
长久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表现淡薄。经常有发明创造的产品科技含量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却没有申请专利。例如,在国内专利申请中,我国企业申请专利的比例仅占17%;而在国外来华专利申请中,外国企业申请专利的比例却高达93%。2000年以前,我国上千万家企业的发明专利年申请量(1999年为3490件),甚至还不如日、美一家企业的年申请量,到国外申请专利更是微乎其微。1985年4月,中国开始实施《专利法》。从1985年4月1日至2004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2百多万件,年均增长率达18.9%。其中国内、国外申请分别占总量的82%和18%。截至2004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总量为1百余万件,其中国内1093268件,国外162231件,分别占总量的87.1%和12.9%。[2]直到2001年以后,我国专利申请、公开、授权才开始呈显著上升趋势。
三、高校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主要内容。随著高校的社会化及当前的发展趋势,将高校的知识逐步法律权利化是大势所趋。不仅可以将高校所产生的各种知识及时法律权利化,也可以可靠地保证将知识效益化,并且能对发生的各种侵权行为予以法律制止。知识权利化和效益化有它自己特殊的规范和规律,高校已经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开始知识产权专业化管理。为此,部分高校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逐年增加知识产权专职及兼职工作人员,逐年增加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根据本单位特点修订现有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将知识产权工作与单位科研开发、教学实践和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管理方法,使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是还有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已经成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普遍挂靠在科研处 ( 科技处) ,没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是高校在知识产权认知态度上急需解决的问题。[3]
四、知识产权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现状
(一)知识产权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依托最前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如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等提供图像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4]建立数据库并使之运行,满足各方面的多种检索要求,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软件,而软件的权利归属问题便成为数字图书馆开发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自己开发的软件,凡符合专利条件的要及时申请专利,并进行软件登记,合作开发或承包开发的软件,可以用专利的形式加以保护或以合同的形式明确权利归属。使用别人已有的软件,应取得软件转让、许可等权利。另外,由于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是一种信息增值服务,因此在服务方式和手段上也要注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著作权利益。例如,在利用数字图书馆下载或打印资料时,虽然著作权法没有明文规定网上数字信息的下载或打印的法律行为,但下载或打印的结果是产生作品的复份,因此可视为一种新的复制行为,如果这种复制不符合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就有可能构成侵权,应对类似情况,可以利用高科技来保护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在数字图书馆中集成了水印及数字隐含应用,可以实现附加版权信息、注册商标的水印嵌入、计费、结帐等功能。[5]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时,还可利用先进的数字底纹加密技术对下载的作品进行加密,以控制用户的复制下载行为,保证数字信息在网上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限制作品被盗用和非法传播。
以目前规模最大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例,该数字图书馆运用先进的运作模式居国内领先地位。超星公司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对图书馆文献进行大规模、整体化的数字转换,已建立了上百万册电子图书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类电子书有五十余大类,另外还囊括了5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 13亿余页,数据总量1000000GB,超16万集的学术视频,拥有超过35万授权作者,5300位名师,一千万注册用户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超星公司还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著作权和中国特色的超星图书浏览器,解决了大量作品的远程传播和下载问题。在版权保护上采用了底纹加密技术和由中国著作权保护中心集体著作权模式,成功地解决了作品的网络传输和著作权问题。并创建了图书馆和IT企业合作的模式,运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新模式。同时超星公司还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存储和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模式,在2000年,超星入选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公司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图文资料数字化技术(PDF),专用阅读软件超星阅览器,形成了数字图书馆的整套解决方案,并已成功应用于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温州图书馆、医学图书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图书馆等大学图书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借鉴模式。[6]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1.依托知识产权法保护。在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信息法制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保障,许多国家尤其尾发达国家对信息、知识产权立法给予高度重视,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我国在最近几年也相继制定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合理合法使用学术资源。各国版权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赋于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合理使用”权利,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应以其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传播信息应以取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为前提,以免造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图书馆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澄清教学服务中使用的学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把握好尺度,遵循合理合法使用限定的范围权限。
3.完善技术支持。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行最终要依赖于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如不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作品、公有领域的作品,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购买的各种数据库等,都应按有关规定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其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1)加强权限设置,合法用户(如本校读者)可以通过口令访问;或通过IP地址设置,限定某IP网段的用户可以访问。(2)在网络传输过程中采用环境的有序化、法制化,但在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司法实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借鉴国际上网络知识产权立法的成功经验和通行惯例,加快我国网络信息环境的知识产权立法,加密与数字签字技术,防止网络信息传输被窃取与破坏。(3)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使用户只能在屏幕上阅读,一旦文本被复制,则该水印会在文本中央明显地显示版本信息。要想正常阅读、复制文本,用户只有向作者申请合法使用。(4)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认证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向版权控制机构申请获得CA证书,成为合法用户。[7](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宗光,李婷. 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3-146.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EB/OL].http://[2005-04].
[3]黄亦鹏,李华军,吴 凡.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11):142-146.
[4]戴励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32-33.
[5]严荣荣.企业专利管理的结构分析与对策建议[D].河海大学.2004:17-19.
篇5
论文摘要:驰名商标在当今社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保护驰名商标的合法利益,成为商业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完善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环境,也有利于中国推进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国招商引资的规模。本文拟对驰名商标侵权的民事、行政、刑事救济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深化理解,期望可以明晰并丰富中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理论。
论文关键词:驰名商标;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刑事救济
关于驰名商标的定义,各国立法的规定并不一致。我国1996年8月14日由国家工商局制定的《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2001年l0月,我国公布的商标法,明确规定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这是中国首次给予驰名商标国家法律层次的保护。针对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对驰名商标侵权的救济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救济,三种救济方式构成对驰名商标的立体保护。鉴于商标权的私权性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固然效率比较高,但执法成本也高。刑事救济对侵权人无疑具有较大的威慑力,但由于商标所有人在刑事诉讼中得不到赔偿,一般更愿意选择民事程序解决纠纷。
一、民事救济
(一)禁止令
禁止令,主要是指法院在判决前为了制止事态的扩大、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或防止有关证据灭失而临时采取的行动,包括扣押、封存、冻结等措施。商标法第57条规定:“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第58条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事实上,民事诉讼法也为驰名商标权利人采用禁止令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对民法通则及民事诉讼法进行司法解释时,明确规定:“在诉讼中遇有需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情况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先行做出裁定”。
(二)损害赔偿
驰名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以全部赔偿原则为指导原则,以法定标准赔偿原则为补充:
1、全部赔偿原则
全部赔偿原则,是指驰名商标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应加害人侵权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财产损失范围为标准,承担全部责任。
对损害赔偿的性质历来有补偿主义与惩罚主义不同观点之争。笔者支持补偿主义的观点。首先,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不但涉及盗版者,更涉及全社会公众的利益。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的传播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立法上应当考虑到平衡。其次,损害赔偿的功能主“填平损失”,如果过分强调其惩罚功能,就违背了作为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属性。再次,惩罚行为往往是行政或国家的职能和权力,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将惩罚职能所得的利益归之于某一企业或个人也是不适当的。被侵权人因诉讼获得不当得利,也违反法律公平、正义的原则。
2、法定标准赔偿原则
所谓法定标准赔偿原则,是指由法律规定侵害商标权造成损害,应赔偿损失的具体数额标准。商标具有无形的特点,侵权容易但证据难取,权利人所受损失不好计算。确定侵权人的利润或被侵权人的损失,都必须依赖比较完善的原始会计凭证,被告如果是故意侵权,一般都会隐匿记帐凭证或干脆不记帐。为了体现“足以弥补损失”的补偿和制裁功能,必须找到一个赔偿数额的”度”,并给以法律的具体规定。商标法第56条规定:“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二、行政救济
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海关是我国两个主要的行政执法机关。
(一)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商标权的保护
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商标侵权一直有较强的打击力度。我国对商标保护实行卅法和行政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轨制”,商标权利人既可以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主动查处。商标法第53条规定:“对于认定构成侵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二)海关对商标权的保护
2000年7月8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1995年通过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是我国海关行使行政权保护商标权的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4条规定:“海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与进出境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与进出境货物有关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专利权。”以下是我国对商标权的海关保护制度的几个特点:①商标权利人必须向海关总署进行海关备案。备案可以预先进行,也可以在申请保护时同时进行。②权利人在发现侵权货物进出口的具体线索时,应向进出口地海关提出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申请。③海关可以采取主动扣留措施。①权利人请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应当向海关提交与进口货物到岸价格或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等值的担保金。⑤海关可以没收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货物。⑥对于个人携带进出境的行李物品、邮寄进出境的物品,一般不予追究;但超出自用的、合理的数量,依照《知识产仪海关保护条例》查处。
三、刑事救济
侵害商标权行为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主要是看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规模性地仿冒驰名商标的行为不仅危害商标权利人的私权,还破坏了商业社会的信用原则,严重破坏投资环境,危害国家利益,应该给予刑事处罚我国商标法第59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商标法规定可以构成犯罪的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主要有三种,即在同一种商品上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伪造、擅自制造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我国对假冒商标的刑事处罚始于1979年刑法,1997年修订的刑法规定了三种商标犯罪行为,分别为“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该罪名和商标法中需承担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相一致。最高处罚幅度也增加到7年有期徒刑,并且增加了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可以处以罚金外,直接负责该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篇6
一、体育知识产权备受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知识产权作为文化创作或技术创新的成果的所有权,它决定了所有者的文化或技术的使用权利,不但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社会更多地体现为以此为背景的经营中的使用权利。体育知识产权是国家或体育组织者、体育工作者一级体育赞助企业和个人应当拥有的对体育活动的名称、标志或企业智力活动的成果、荣誉和声誉依法享有的权利,体育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其价值也更多地体现为经营权利。其保护范围可以是体育学方面创新成果,也可以是体育项目、体育技术创新、体育科技发明专利、体育商标产品,还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口号、运动会口号、吉祥物、会徽、徽标、会歌、会旗以及依据现有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规定,在体育活动期间使用的体育器材、器械、体育实验机构等各类内容。知识产权的范围具有由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界定以及所有者申请、国家认定的特点。
基于国家自身,以及单位、个体劳动者应当享有的体育知识所有权的权利,国家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已经初步构建了一系列由《商标法》、《专利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条例》、地方各级人大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构成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承认并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项下的义务。相继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条约》、《专利合作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10多个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或议定书,实现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接轨;实现了在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组领导之下的,由国家商标局、专利局、版权局等国家行政管理与执法部门、知识产权行业协会、人民法院相协调的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了专利人、商标人资格制度和资格考试制度;国家注重知识产权大众意识教育,尤其对于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开展每年一次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通过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保护知识产权专题研讨班”,全面提升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国家注重从国家层面以及经济领域的沟通协调、机制的构建,通过与世界各国举行知识产权圆桌会议、签订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等途径,努力在国际间就知识产权问题方面达成广泛共识。
对于在国内举办的世界性或国内重大体育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每次都对于涉及活动的标志的外观设计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凡是涉及体育标志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将不能被授权,海关总署、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也就管辖的知识产权领域做出相应的特别规定。除中央政府有关法律及规定外,有关地方政府或国家部门还以地方公告、部门公告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体育活动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在体育知识产权中存在不同层面的被侵权现象
由于国际、国内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或法制意识淡薄,或恶意侵权,对体育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的知识产权资产不断进行侵袭。目前从侵权主体看,大致有三类,一是包括企业,主要是涉及房地产业以及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二是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机构,主要涉及以体育活动名义或名称进行诸如会议、论坛、展览、演出的组织,并存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征集广告、赞助行为,有的还聘请中介机构组织商业活动;三是机关、团体,在宣传中随意使用或变更使用标志、口号等。
体育知识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体育知识产权中的诸如名称、名誉等无形资产的侵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经营利益,其中生产侵权产品比较常见,很多如生产侵权的服装、鞋帽、生活用品、运动器材、食品等。有的表现为商业炒作,比如“某某品牌为体育活动指定品牌”、“某某产品为体育活动唯一赞助商”、“某某企业为体育活动合作伙伴”等。另外还包括以擅自以体育活动名义非法组织的研讨会、商贸洽谈会、交流会、非公益广告,擅自将体育活动标识、徽章用于纪念卡、旅游纪念品、公共设施、服装、手表、包装袋、企业名称中等。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对于体育活动国际域名恶意注册、使用,并借此进行的商业活动。
三、积极实施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
体育知识产权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技术资产,是个人层面的物权和财产权,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企业和个人利益出发,应当重视体育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家应加大立法力度,细化对潜在商业使用标准情形的列举及界定,明确侵权范围;加大对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宣传,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水平;强化对侵权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侵权案件的立案和审理,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精心进行体育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构建、程序管理、技术保护,堵塞知识产权流失的漏洞。
应当从发挥体育知识产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出发,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知识产权使用机制。应当按照充分挖掘体育知识产权的应用价值的原则,科学界定体育知识产权所有的主体,按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实行“投资与收益”的协调,积极打造体育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平台,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手段、经营法则、交易程序,促进知识产权的科学利用,充分发挥其市场价值,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不给图谋不轨的侵权者可乘之机。
篇7
人类创造出的智力劳动成果以及具有识别性工商业显著标记的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称之为知识产权 [1]。互联网从其诞生那天起,就在知识产权的包围中成长,传统的商标保护、版权所有制以及其他专利制度在互联网世界中同样适用,并且由于网络的独特性,使得相应权利保护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正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挑战之下,在现今的知识产权领域里,我们不得不重新定夺和审视我们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相应地调整、优化、整合维系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和生存秩序的法律体系。
(一)法律对知识产权的规范比较落后
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主要由相关法律以及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所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合同法》、《专利法》、《民法通则》、《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著作权法》等等构成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实体法律体系。二十一世纪初,最高人民法院就技术合同、专利、不正当竞争、著作权、知识产权财产保全、商标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做了制定和修订,与此同时,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司法原则和标准做出了法律明确,使得一些突出的法律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明确的解决,从而完善了知识产权的诉讼制度。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后,相继加入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专利合作条约》、《世界版权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中保藏布达佩斯条约》等众多国际公约、条例、协议以及议定书。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修订以及宣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多个有关网络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个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网络知识保护的诸多领域并未触及完全。
(二)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权利人维护自身权利的组织以及各种中介组织还有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后负责仲裁的有关机构,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保护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其中中介管理组织都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和相关职能,所以这些组织或部门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我们在网络中畅游的时候,体验着网络给我们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基本不去关心什么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是这就非常有可能侵犯到别的人的知识产权,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知识产权也很容易受到侵犯。有不在少数的人认为,网络的优势就是可以共享其中丰富的资源,怎么会对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侵犯呢?然而在现今的互联网世界里,相关的提示层出不穷。比如下载电影的网站,肯定会说下载后请在24小时之内删除之类等等的警告。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其实这就侵犯到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还有音乐和小说等等,都属于这类范畴之中的。所以说在我们国家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
(四)法律在实践规范中对知识产权的困惑
在生活当中的知识产权侵犯和网络中的案件相比有较大差别,在现今的社会中司法机构在对处理网络知识产权的案件中需要面对很多难题,其中主要囊括:及时发现侵权行为难、及时找到侵权者难、及时发掘证据难、被侵权者及时获得赔偿难⑶。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的问题。互联网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发生侵权行为。 传统的国界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是无国界的,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了侵权行为,该地的法律是否能适用,这是很难解决的一个弊端。
2.时间的问题。互联网的优势就是信息可以随时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就很难约束网络知识产权。
3.侵权形式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很多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没有经过同意上传别人的作品、为谋取利益将别人网址链接到自己网站上、以黑客形式侵入他人服务器、劫持别人信息、用不正当手段封锁或屏蔽别人的软件、恶意插件、网络游戏外挂、搜索引擎排名先后纠纷等。
二、保护和完善网络知识产权的办法
从目前的网络状况分析,要妥善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中的纠纷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列》已于2006年在国务院决议通过,并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其是完全针对网络版权保护而立的。但是,在网络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困难,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的健康发展起不到相对的约束作用。立法机构应制定单独针对网络的法律法规,使得网络健康绿色的向前发展。
2.解决法律在司法实践中滞后的问题。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一日千里,在此情况下法律的滞后是不可避免的。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条件下,法官一定要平衡当事双方的利益,使双方妥善解决各自问题。
3.采用高科技手段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基于科技的发展,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来保护已有的技术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
4.使网络知识产权逐渐国际化。各国有各国的法律法规去制约相对于本国的知识产权,地域性的局限暴露无遗。所以,要把网络知识产权逐步国际化,各个国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使不断发展的网络环境趋于健康与和谐,同时,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
三、未来网络知识产权发展的方向及几点建议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取决于人类自身。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已经成为当今不可避讳重要课题。发展不会停止,发展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网络知识产权要用高科技武装自己,要用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要逐步实现国际化、人性化。人类更应该要以道德标准制约其身,做到自觉的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从而使网络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使其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法》,柳经纬主编,丁丽瑛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第1页。
篇8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对外贸易 法律修订
中图分类号:F752;F204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简要概述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以2012年为例,我国受理专利申请的数量就已经突破了200万件,达到了205万件,发明专利授权已达20余万件,较数年前,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增大,质量也大大改善。
从数量上看,专利受理与授权总量均持续增长。从2005年到2012年,我国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的受理量与授权量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如图1所示),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20%。
从类型上看,在专利申请总量中,技术含量高的专利申请所占比重逐年升高。(如图2所示)
2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专利申请的总体竞争力不强。我国专利申请总量与以往相比有了重要突破,我国也不断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或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的专利申请上看,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的竞争力比较弱。在生命科学、新材料、药物化学等领域的专利申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世界总专利90%多;在航天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比在其本国的专利申请高出30多倍。
另一方面,我国专利申请的企业技术创新力不强。据统计,有90%多的的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也没有申请专利。当前,我国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还不够。因此,我国企业还需要不断努力,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国际上,申请国际专利排名里,大型跨国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不仅在国际上的有许多专利申请,而且在国际专利布局上也有一个整体规划规划。在申请国际专利排名里,我国只有华为公司被选定。在国际上,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少之又少。
(2)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为了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在加入WTO后,加大对知识产权立法以及修改的重视,但是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保护水平仍然与《TRIPS》协议存在一定的差距。
知识产权具有合法垄断的权利,目前在我国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与空白。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发达国家存在非法垄断行为的同时,还积极制定有利于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反托拉斯法。
但在我国,反垄断法出台较发达国家晚,并且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当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与发达国家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我国企业将处于不利地位。以至于在国内市场上,企业在遭遇这类垄断时,企业也会感到很无助。甚至可能使自身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国际贸易中陷入尴尬境地。
3完善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3.1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建立知识产权培养机制。
从长远角度看,专业的维权人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可以交由专业维权人才进行管理,以防止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企业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的同时,也应该将学习知识产权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从企业领导层开始再到员工层,都要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层和员工层的培训,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层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才能逐渐提高人们对创新精神的认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2)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减小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企业还要加大对创新研发工作的投入,培养一批有实力的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同时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企业科研成果的专利化进程。在这种方式中,随着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也会有明显改善。
3.2完善对外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意味着我国要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努力,因此,我国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工作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短期内可从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健全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按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规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适用真正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此应修改专利法、商标法与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在专利法方面,我国应当使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脱离专利法的统一保护,对它们进行单独保护;在商标法方面制定驰名商标评选及保护法,对驰名商标给予特别保护;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戒制度,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违法侵权行为的成本,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制。
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和预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现行国际贸易发展形式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在立法方面,我国应积极参与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协定,在参与有关这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时,尽量结合我国实际体现我国利益。例如,在扩大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的问题上,我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积极要求将“传统知识”及“遗产资源”纳入到世贸组织保护范围之内,以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产权资源,经过多方努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在相关文件中对传统知识进行了阐释,并确立基因资源,利益分享等重要原则。
同时,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尽量完善我国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除了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现有法律纳入其中,修正其重复或不相适应的相关条款以外,还应该将我国“中医药”、“民间文化”、“生物物种”等传统资源纳入到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对其具体的定义、包含的客体范围、权限等制定我国相关法律;另外,要积极建立科学创新方面的法规及鼓励产学研有效结合实施的相关法案,使我国的创新体系纳入到法律管理范畴。积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具体实施细则,将企业、产业发展的法律需求纳入立法考虑范围,切实维护好我国自身利益。同时不断关注我国主要贸易国最新的知识产权立法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可取之处,逐步完善法律内容与并与《TRIPS 协定》接轨,从而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执法方面,工商管理监察部门要履行好监察职责,加强对侵权行为,特别是侵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制假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杜绝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行为的发生,切实保证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维护好我国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知识产权司法机关要切实发挥行政审判对知识产权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职能,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知识产权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秩序,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参考文献
[1] 赵姝杰.欧盟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7).
[2] 丁永刚,张海鹏.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
[3] 马敬.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价值评估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
一、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和商业权利。因此,许多国家纷纷利用知识产权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并把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日本在2002年的《知识产权战略大纲》中提到的"知识产权战略",包括创新战略、应用战略、保护战略、人才战略四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我国数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许多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到知识产权战略。把它们归纳起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取得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第三,将这样的成果"产业化"(即进入市场)。从这样的分层可以看出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可以根据各个主体的特点归纳为三个层次,即企业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出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所谓"战略"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它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和层次性。从"战略"这个词的共性出发,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定义为: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从其本身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在竞争中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保持自己的优势,有效地运用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和功能,从法律、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对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实施和管理等所做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1]。
(二)提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历史条件
1.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近20年来,我国科技高速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大有提高,然而由于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致使许多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被国外企业抢注,或者是落入了国外企业的"诉讼陷阱"[2]。因此,及时提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概念是有重要意义的。
2.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加入了《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国际公约或组织,逐步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构筑了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及《专利管理办法》等多部条例和办法相继出台,WTO通过了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审议和过渡性审议。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我们认为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式;
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3.企业如何根据法律规定和自身特点确定和修正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4.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5.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7.不同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存在哪些各具特点的环节、内容和注意事项;
8.信息检索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具有什么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信息;
9.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要内容之一的专利战略的制定、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10.商标、版权等其他企业知识产权具体战略制定、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完整过程的展开,大致可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阶段。企业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战略分析,确定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并在总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的战略环境,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在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框架下制定具体的知识产权战略,继而实施战略、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这一战略管理过程是围绕提高企业战略部分力而展开的。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合理利用和扩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指根据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的产生、占有和合理利用,特别是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交叉许可以及排除其他企业专利等措施,实现知识产权资源的合理配置,获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具体工作中,一要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内部有关专利申请和维持、许可证贸易以及商标管理等日常事务,企业内部职工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订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等工作。二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省市专利管理机制建设,规范商标管理,特别是著名商标的管理。推进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的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中介服务水平。三要积极应对处理企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法律纠纷或争端,注意搜集保存有关知识产权研发过程、投入、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数据,以备作为主张权利或应诉时的证据材料。
五、我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意义
从理论上说,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与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原因。不过,我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意义首先是由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现实原因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既是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反映,也是企业需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实原因。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大大改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不力的状况,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运用。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现状看,我国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是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对知识产权工作还停留在保护层面,甚至连基本的保护观念也不够。目前公开的很多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即使有一些制度,也只是法律法规条文的翻版。
二是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由于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次。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研究开发投入少,自主知识产权严重缺乏。很多企业宁愿花大价钱做广告,而不愿花费资金和时间从事研究开发,自主创新意识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而且是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有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管理和运用,以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凸显其巨大价值。企业通过启动知识产权战略工程,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防止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知识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大量经验证明,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其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初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
篇10
关键词:TRIPS协议中国知识产权侵权法归责原则
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它旨在减少国际贸易扭曲与障碍,给予知识产权有效和适当的保护,同时确保实施知识产权的措施和程序不会成为贸易障碍,并通过多边程序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我国在加入WTO法律文件中承诺,“中国将在完全遵守WTO协定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其现行的国内法和制定新的法律,以有效的和统一的方式实施WTO协定”。为此,我国对国内知识产权立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先后分别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修改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颁布了《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侵权法律领域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冲突形式,因而成为国内法、乃至国际法规范所着重控制和规范的对象。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日益紧密,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也成为国际合作和协调的主要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有关知识产权侵权的规则,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法律制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文拟就TRIPs对我国现行知识产权侵权法律制度构成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并就TRIPs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法的某些冲突与协调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
一、在侵权的归责原则方面
在传统民法上,民事侵权的归责原则大体上有二大原则:一是主观归责原则,以行为人的主观意志状态作为确定责任归属的根据,即是以当事人主观上的过错作为构成责任的必要条件,“有过错始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通称为“过错责任原则”;二是客观归责原则,以人的意志以外的某种客观事实作为确定责任归属的根据,即将特定损害结果或致害原因作为构成责任的充分条件,只要有特定损害结果或致害原因存在,即不得免除责任。此一原则亦称“无过错责任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对于一般侵权行为,现代各国普遍实行的是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在一些受害人难以证明被告人有过失的情况下,如动物致损和建筑物致损,则采用“过错推定”,即原告若能证明其所受到的损害是由被告所造成的,而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律上就推定被告负有过错并应负民事责任,它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方法。无过错责任原则肇端于近现代的工业事故,并逐步延伸至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核反射以及产品责任等。但对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是适用过错原则还是无过错原则,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许多国家也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和判例。在我国,也存在应该适用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分歧。郑成思先生在总结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判例后认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已为许多国家所确立,并极力主张放弃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普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TRIPs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规定中,并没有关于归责原则的概括性规定。它一方面在有的条文规定了有过错才承担责任,如:第45条第一款规定,“司法当局应有权责令侵权人向权利持有人支付足够的损害赔偿,来补偿由侵权者侵犯其知识产权所造成的损失,且侵权者知道或有充足理由知道他正在从事侵权活动。”第37条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善意侵权”行为规定“不知道所销售、进口或配送的物品中含有布图设计因素时,不应视为侵权行为”。在第44条第一款中,对进口、购买或订购侵权物品的情况也做了类似规定。另一方面,该协议第45条第二款又明确规定了无过错承担责任的情形,即:“司法当局也应有权责令侵权人向权利持有人支付全部费用,可包括合理的律师费。在适当的时候,即使侵权人不知道、或无合理理由知道自己正在从事侵权活动,缔约方也可以授权司法当局责令其返还所得利润,或令其支付法定赔偿额,或二者并处。”
对于TRIPs协议上述规定的理解,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从现代侵权法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仍然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涉及高度危险和产品责任等行为。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一般也认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仍然有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依据。尽管如此,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无形”,权利人往往只能在其主张权利的诉讼中,才能显示出自己是权利人;权利人之外的使用人因不慎而侵权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有形财产的使用人。而且,与这一特点相联系,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原告要证明被告有过错往往很困难,而被告要证明自己无过错又很容易。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如果按照一般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显然制裁不力,不足以激发人们创新或创作的积极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如全面适用无过错原则,则打击面过宽,容易造成权利人在市场上的垄断,从而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从TRIPs的现有规定的结构来看,第45条第一款规定的是以侵权人主观上“知道”或“应该知道”为条件,该规定放在该条款的首要地位,其指向应该是明显的;第二款则规定在某些“适当的时候”侵权人返还所得利润或支付法定赔偿费用,它不以主观上是否知情为条件,其适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而且,从条款的法律性质看,第一款是强制性条款,成员方应在国内法中加以确认;第二款则是一个选择性条款,成员方不采取这一规则,并不能认为违反了协定。因此,认为TRIPS协议确认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原则,依据是不足的。在笔者看来,结合侵权法的发展现状、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以及Trips的上述规定,将TRIPs的归责原则理解为“以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为主,特定条件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较为合理的,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已经根据TRIPs协议的上述要求进行了修改。1992年的《专利法》规定了善意使用原则,使用或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不视为侵权行为。修改后的《专利法》对此作出了限制,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第62条)新《商标法》也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第56条)可以看出,这些修改限制了免责事项范围,在侵权的损害赔偿方面,确立了根据主观有无过错而区别对待的原则,与TRIPs协议的要求保持了一致。
第
二、在“即发侵权”理论引入法律方面
“即发侵权”被认为是对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理论的一种超越。“即发侵权”,英文称为ImminentInfringement,是指在侵权活动开始之前,权利人有证据证明某行为很快就会构成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侵犯,或该行为的正常延续必然构成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依法予以。这类可诉行为就是“即发侵权”。“即发侵权”的理论依据在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一是,知识产权的权利是“无形的”,它不能象有形财产的所有人那样,通过占有来达到保护其财产的目的;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开发难而复制易”的特点,它较其它财产权更容易受侵害,一旦受到侵害,其损失也往往巨大。因此,当今许多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均明文规定了“即发侵权”,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规制,不再仅局限于侵权行开始之时,而是扩展到侵权行为开始之前,即从事后救济转向事前防治,以更为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TRIPS协议第50条第一款规定,对即将发生的侵权行为,权利人有权提出申请,“司法当局有权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以“(1)阻止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发生。(2)制止侵权货物流入市场,或经海关检查扣留制止其进口或出口。(3)保护侵权诉讼的证据,即诉讼保全。”根据这一规定,WTO的成员应授权司法当局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措施,一是颁发临时禁令,以制止即将发生的侵权行为;二是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对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获得的证据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固定和保存。这种规定显然是引入了“即发侵权”理论的结果。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中原来对“即发侵权”并无规定。原则上讲,只要侵权未真正开始,权利人即无权诉讼。1992年的《专利法》要求对侵权的认定必须以已经造成的实际损害为条件,强调对已构成侵权行为的处罚,并未对“即发侵权”作出相关规定。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临时保护,主要依赖于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保全”和“证据保全”两种方式,但都不能在之前禁止侵权行为。我国立法机关已经根据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在法律的修改中及时地引入了“即发侵权”理论,增加了诉前的三种临时措施,包括“诉前禁令”(也即“临时禁令”)、“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其内容是: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专利法》第61条、《商标法》第57、58条、《著作权法》第48条)“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权利人可以在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商标法》第58条、《著作权法》第50条)这样,经过修改后的知识产权法,全面引入了TRIPS协议中的“即发侵权”规定,突破了民事诉讼法的限制,扩大了对权利人的保护,完善了临时保护措施,使得侵权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制止。
但是,立法仍有不足。上述修改仅就诉前临时措施作了规定,而对于在诉讼中发生的当事人请求法院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颁发“禁止令”制度,却未能作出相应规定,提供诉讼中的保护。而在实践中,专利案件的审理时间往往较长,权利人在这段时间里仍面临着持续的或不可挽回的侵害的威胁。
第
三、在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由科学技术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作为智慧财产,要想突破、创造它十分困难;但是,一旦有所突破,他人要模仿、假冒它却十分容易。因此,对于这种无形财产的保护,便成为国内法和国际法调整的重点。对于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也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客体),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公约》的规定。该公约第2条将知识产权定义为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这种规定显然属于广义的知识产权。但目前各国立法中,大多采用狭义的、或称传统的知识产权,它包括工业产权与版权两部分;其中,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权等,版权则包括作者权与传播者权等。
TRIPS协议所说的知识产权,是特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从贸易的角度出发,TRIPS协议主要突出以下内容:明确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文字作品予以保护;强调对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的保护,尤其是酒类地理标志的保护;强调对几乎所有的发明给予专利保护,统一专利的保护期为自申请之日起的20年。除此之外,还突出了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其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第一次纳入国际公约的范围。具体来讲,TRIPs协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范围是:(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产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的信息专有权。
加入WTO以后,我国立法对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范围作了调整,使得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体系更为完整,其主要的变化有:
第
一、完善了原有三部知识产权法律的权利体系。在专利法中,增加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进行“许诺销售”的行为属于侵权的规定(第11条);在商标法中,增加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从己注册的商标扩展到了未在中国注册的商标(第13条),以及作出了驰名商标持有人申请撤销恶意注册商标的时间“不受五年期限的限制“的特别规定(第41条),以及增加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第16条),明确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注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6条);在著作权法方面,扩大了作品的范围,增加了“杂技艺术作品”、“建筑作品”、“模型作品”等。更为重要的是,突出加强了对网络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加规定了作品、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第10条)以及对“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规定(第47条第6、7项)等。
第
二、在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延伸到“最终用户”。所谓“最终用户”,就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使用者。最终用户侵权,主要是指购买、使用、复制非法软件,也包括将合法购买的正版软件未经授权擅自复制提供给他人使用的行为。这种规定突破了以往将计算机软件盗版主要界定为非法复制的界线,其影响是深远的。
第
三、新增加了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保护。过去我国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从法律上未予以保护。新颁布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根据Trips的要求,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保护要求:布图设计本身、含有布图设计的集成电路以及含有布图设计集成电路的物品,包括设备仪器等。这意味着不仅非法使用他人的布图设计来制造集成电路产品是侵权,利用侵权的集成电路组装其他产品也是侵权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调整尽管反映了TRIPs协议的要求,但并非以TRIPs协议的七项权利简单地取代我国原有的知识产权体系,它是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向国际标准进一步靠拢的体现。
但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商业秘密权的保护,TRIPs只要求商业秘密具有“商业价值、是秘密的、权利人采取了保护措施”这三个条件;而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则规定,商业秘密除了以上三个条件之外,还必须是“实用的”,这种保护显然低于TRIPs的标准,需要予以研究和解决。
四、在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方面
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它反映出法律对侵权行为的否定性评判。在民法上,各类侵权行为的责任形式,归结起来,有停止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和消除影响等,其中的损害赔偿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知识产权侵权中,由于“损害”在知识产权侵权的构成要素中不占有核心地位,损害赔偿在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体系中的位置就不如一般的民事侵权。在实践中,许多情况下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不法利益或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往往难以计算,因而如何确定赔偿范围和赔偿额便成为审判机关的一大难题。而如果侵权损害赔偿的问题解决不好,又会在事实上不能真正有效地制裁和制止侵权活动。
TRIPs协议的执法部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并不多,大量条款都集中在停止生产、停止侵权销售活动、销毁冒牌及盗版产品等方面。但是TRIPS协议中,多次提及法定赔偿额问题。TRIPs执法条款第45条规定,“成员方可以授权司法当局责令侵权人返还所得利润或令其支付法定赔偿额,或二者并处。”这种“二者并处”,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性措施。为了表明惩罚性赔偿是对故意侵权行为的惩罚,TRIPs还在第45条第1款中突出了“明知故犯地(knowingly)或有理由认定知道(withreasonablegroundtoknow)”的侵权活动的较为严格的赔偿标准,即“支付足以补偿因他侵权而受到的损失”的赔偿金,而且还要“支付有关费用,包括律师费在内”。可见,TRIPs协议确立了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定赔偿制度。
我国原来的知识产权法中对损害赔偿的规定是不完善的。旧《专利法》并未规定损害赔偿,新修改的《专利法》吸纳了法定赔偿制度。该法明确规定了侵犯专利权的赔偿额,即“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第60条)新《商标法》和《著作权法》除了规定损害赔偿额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外,还明确规定,前述“因侵权所得利益”或“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法院根据侵权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商标法》第56条、《著作权法》第48条)。可以看出,以上规定充分反映了TRIPs法定赔偿制度的要求,也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侵权法律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结语
TRIPS协议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上,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又必须依赖于国内法对侵权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在入世之前以及入世之时,中国已经广泛地按照TRIPS协议的要求对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进行了及时、大幅度的修改,同时加快了对新法律的立法,力求使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符合WTO的基本要求。在司法实践方面,中国的法院在入世之前,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也已经总体上适用了TRIPS协议的规定,中国法官通过司法实践完善和丰富了知识产权的侵权理论,高度重视过错推定原则在确定侵权的民事责任中的运用,并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理中逐步形成了若干共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在中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是最为先进和最为接近国际水平的。
无庸讳言,中国入世后在知识产权的实施方面,如何切实而有效地保护本国和他国的知识产权,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立法、行政和司法,还涉及全民族的知识产权意识,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成员,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会以中国没有认真完全地执行或实施TRIPS协议为由,发起针对中国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甚至以诉诸贸易制裁相威胁。对此,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并及早研究对策。
但是,笔者认为,在按照TRIPS协议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来进行立法和司法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深入透彻地研究TRIPS协议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务求使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既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又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学者在总结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时,尖锐地指出我国立法和司法中已经存在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以及保护水平持续攀高的问题。因此,在确定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保护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等问题时,仍然需要我们认真理解TRIPS协议对侵权界定的最低标准和其它相关规定,加强对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侵权以及知识产权发展的关注和研究,避免在立法和司法中出现违背公平原则,过高保护知识产权的现象,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或消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Baker&Mckenzie:《GuidetoChina&theWTO》,AsiaInformationAssociatesLimited2002,HongKong
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北京
3、吴汉东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北京
4、汤宗舜著:《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北京
5、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6、主编:《WTO与中国法律制度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4月,北京
7、张德霖主编:《中国加入WTO经济法律调整概览》,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
8、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3年9月,北京
9、王利明著:《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北京
10、郑成思:“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载2000年3月25日《人民法院报》
11、郑成思:“民法典(专家意见稿)知识产权篇第一章逐条论述”,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海关监管